职称论文百科

企业计量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4 06:31:48

企业计量论文发表

工程计量与计价作为建筑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主要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计量与计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通过介绍工程计量和计价的特点、意义及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与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不同,并对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内容及要求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工程量计算清单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计量和计价是工程造价的主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工程量计量和计价可以体现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等综合实力,促进企业在施工中加强管理、鼓励创新、从技术中要效率、从管理中要利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减少承包风险,增强竞争力。

1 工程量清单计价特点

1.1 统一计价规则。工程量是建筑工程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的重要因素,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同时工程量也是施工企业编制施工作业计划、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组织安排材料和物资供应的重要数据,以及基本建设 财务管理 和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通过制定统一的工程量清单计价 方法 、统一的工程量计量规则、统一的工程量,设置清单项目规则,从而达到规范计价行为的目的。

1.2 有效控制消耗量。通过由政府发布统一的社会平均消耗量指导标准,为企业提供一个社会平均尺度,避免企业盲目或随意大幅度减少或扩大消耗量,从而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1.3 彻底放开价格。将工程消耗量定额中的工、料、机价格和利润、管理费全面放开,由市场的供求关系自行确定价格。投标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技术专长、材料采购 渠道 和管理水平等,制定企业自己的报价定额,自主报价。企业尚无报价定额的,可参考使用造价管理部门颁布的《建设工程消耗量定额》。

1.4 市场有序竞争形成价格。通过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引入充分竞争形成价格的机制,制定衡量投标报价合理性的基础标准,在投标过程中,有效引入竞争机制,淡化标底的作用,在保证质量、工期的前提下,按国家《招标投标法》有关条理规定,最终以“不低于成本”的合理低价者中标。针对上述特点不难 总结 出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依据主要包括: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的计价规则;政府统一发布的消耗量定额;企业自主报价时参照的企业定额;由市场盼供求关系影响的工、料、机市场价格及企业自行确定的利润、管理费标准。

2 工程量计量和计价的一些常用方法

2.1计算工程量的方法。工程量是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主要基础数据之一,工程量计算方法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量基础数据的准确与否。常见的工程量计算方法主要是按计价依据顺序计算工程量法、按施工图纸顺序计算工程量法、以基本数据统筹计算工程量法、以工程施工顺序计算工程量法、用软件自动算量计算工程量法,从目前来看,单一采用这种方法计算一个单位项目工程量是相当困难的,只有综合利用多种计算方法,才能避免重复劳动,提高计量速度和效率。

2.2综合单价的方法。综合单价的确定是计价活动的一项关键性工作,也是具有相当技术含量的工作。在市场报价体系尚未建立成形的情况下,组价方式通常使用按照计价依据以及相关文件规定的组价和自行组价两种方法,按照计价依据以及相关文件规定的组价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适用比较广泛,但对计价定额有一定的依赖性,在定额缺项时,临时组价往往依据不足。自行组价优点是充分结合具体工程,针对性强;报价能体现出个性,不完全依赖计价定额;适应多种竞争环境,操作灵活。缺点是在实际应用有相当的局限性,其消耗量确定必须有牢靠的基础资料作保证,价格来源需要进行分析处理等等。

2.3定额计价。定额计价是建立在以政府定价为主导的计划经济管理基础上的价格管理模式,它所体现的是政府对工程价格的直接管理和调控。定额计价就是价格=定额+费用+文件规定,并作为法定性的依据强制执行,不论是工程招标编制标底还是投标报价均以此为唯一的依据,承发包双方共享一本定额和费用标准确定标底价和投标报价,一旦定额价与市场价脱节就影响计价的准确性。

2.4 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承包人依据发包人按统一项目(计价项目)设置,统一计量规则和计量单位按规定格式提供的项目实物工程量清单,结合工程实际、市场实际和企业实际,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后,提出的包括成本、利润和税金在内的综合单价,由此形成工程价格。这种计价方式和计价过程体现了企业对工程价格的自主性,有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价格由市场形成的原则。

3快速提高计量与计价效率的技巧

5.1利用各种基数计算工程量。在工程量计算中,应充分利用“三线一面”(外墙外边线、外墙中心线、内墙净长线)、建筑面积、室内净面积、首层建筑面积、内墙面净长线等经常利用的基数,在计算各分部分项工程量以前先计算出来,供在后面计算时直接利用,以节约时间,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5.2合理安排计算顺序。计算工程量时,有些项目是相互联系的,如果计算顺序安排不当,就会使有些数据重复计算,增大计算工程量、降低计算速度。安排工程量计算顺序的原则是尽量少翻阅图纸、资料,以求快速、方便。对于一般工程,分部工程量计算顺序应为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装饰,先内部后外部。在计算建筑和装饰部分时也要对计算顺序进行合理安排。?

5.3利用预制混凝土构件表、门窗表计算。预制混凝土构件表主要用于统计和计算预制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工程量以及钢筋、模板用量。计算时应按结构施工图顺序每图单独列表,以防漏算。门窗表应在计算主体工程前先行完成,根据设计图特点,列表统计各种门窗的数量、单个面积、总面积、型号、材质、作法,以供列项用,并分别列出各层以及不同墙厚位置的数量与面积,供计算内外墙砌筑工程量和抹灰工程量。

5.4利用预算手册和各种标准图集计算。各地都编有预算手册,利用预算手册可使一些烦琐、零星的计算变成查表计算,从而简化计算过程,以节约时间。对于采用标准图集的人孔板、洗涤池、小便池、晒衣架等,这些部分经常碰到,每个部分需计算的项目很多,计算时又很烦琐,因此,我们平时可以把相应的单位工程量计算出来,写在图集上,需要用时直接使用。

5.5熟知计算法则。计算规则对各建筑物的分部分项工程及各构件的算计方法、计量单位、计算范围、包含内容、扣减关系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在熟悉计算规则的同时,也要熟悉定额子目和定额说明。熟悉计算规则就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当计算到某个分项工程或构件时就要及时反应出来该去如何计算它,并且在多种计算规则的情况,各种计算规则不能混淆,记住它们之间的差异,知晓各计算规则中的一些特殊算法,真正做好以上这几点,碰到各类算量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 王永福.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重要性和必要性[J].陕西建筑.2010.(02).

[2] 刘建京.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投标报价的策略[J].科技资讯.2010,(24).

摘要:文章从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资源库建设的背景出发,提出了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原则,总结了资源库建设的过程及建设资源库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课程资源库 自主学习 教学

指导

1 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资源库建设的背景

所谓资源库就是按统一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技术规范和课程内在的逻辑关系构建的,由优秀的数字化媒体素材、知识点素材及示范性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构成的可不断扩充的开放性教学支持系统。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装修的工程越来越多,装饰造价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岗位与行业。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在很多学校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因此我们从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素材库建设出发,拟从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分析着手,建立与实际工作相联系的课程资源库,使学生能在浏览该资源库的过程中,接触较多的实际工程,增强专业实践能力,为学生多样化学习需要提供服务。

2 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资源库开发的原则

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资源库的开发以校企共建共享、边建边用为原则,以学习为主、突出服务为指导方针,遵循满足需求、系统设计,多元合作、虚实结合、提高质量,校企联管,持续更新为思路,以达到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通用性和标准化,使该课程资源库成为多元学习者的学习乐园、教师的教学帮手、专业人员的知识宝库。

2.1 系统设计、整体解决。把提高装饰工程造价技术专业人才的计量与计价核心能力作为既定目标,对教学实施、资源建设进行系统设计,构建兼顾职前 教育 与职后教育、技能培养与技术更新的整体解决方案。

2.2 合作共建、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采取校校合作、校企结合模式,与行业企业一起共同建立起顺畅的资源收集渠道,做到建设内容充实、形式多样、贴近工程实际,使教学资源与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紧密结合。

2.3 共性为主、兼顾个性。在资源库的建设中,针对专业的技术应用及岗位要求,建设普适性的教学资源,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注重资源的多层次和多元化,不断丰富发展,坚持共性为主、兼顾个性的原则。

3 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资源库开发的过程

3.1 围绕职业岗位需求。

做好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的前期准备。本课程在前期项目化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按项目化 教学方法 为思路,考虑装饰造价的岗位需要,将课程内容设置为装饰工程计价基础、应用计价表法编制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应用工程量清单法编制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为开发好课程,我们进行了细致的前期准备。一是积极参加造价管理部门的培训班,了解最新的规范与标准,掌握本门课程应达到的学习标准、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二是多与企业的一线工程人员交朋友,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实践知识,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能力,积累专业素材。三是主动与企业人员接触,共同分析实际工程所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

3.2 围绕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进行教学资源的综合开发。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教学开展的物化基础。教学资源必须与教学过程相适应,才能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3.2.1 物化的教具可以促进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和专业能力习得。

教学的每个环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资源,以便师生可以各取所需。物化的教具是指物、图表和幻灯等的统称。本课程的物化教学指与实际市场生产相适应的、需要知识支撑的、能够促进学生视野开阔的实体――各类装饰材料。为此我们建造了装饰材料展示室、装饰构造实训室。在专业教室里,学生通过参观装饰材料,认识它的规格、尺寸、材性及适用场所,从而激发他们去了解其价格与品牌。通过各种材料的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并且明白如何区别它们,从而建立市场询价的兴趣和明确学习目标。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到装饰材料市场调研,激发学生了解市场的动力及今后从事装饰造价和设计的兴趣。

3.2.2 集成化的教材便于学生对综合知识和信息的采集。

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工作过程性课程。要求其使用的教材是整合了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有利于技术知识构建的、对实践活动有指导意义的一系列教学需要的材料,包括书籍、讲义、图片、多媒体课件、讲授提纲等。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强调实用性技术的同时,也注重知识对认知和实践的指导意义。我们在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实践和社会服务中感到,要满足装饰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涉及其他课程的知识。因此在教材中还考虑了装饰构造和装饰施工工艺方面的内容。我们编写的教材已被出版社3次再版,证明我们的探索是通过了实践检验的。

4 搭建不同平台,增强资源的适用性

4.1 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根据专业调研,把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企业对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系统分析专业 毕业 生的就业质量、水准等现状,紧紧围绕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职业迁徙、技术迁徙、职业成长)等三个特征要素,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架构专业课程体系,并从中高职衔接与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规划“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人才规格要求,研制覆盖不同地区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的职业素质、岗位能力、专业知识等教学资源,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①学习指南:包括 学习 经验 、目的、内容、要求、方法与技巧等;②课程资源: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网络课程、就业指导;③技能训练:包括基本技能操作实训、专项技能实训、单项技能实习、综合技能实习。

4.2 社会开放学习的平台。

①学习指导:包括建筑构造、建筑识图、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工程案例等;②专业 百科 :包括水电安装、通风空调、建筑给排水等不同知识系统模快;③网络课程: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④职业培训:包括造价员、质检员等岗位培训;⑤继续教育:开设各类专题讲座、技术 报告 、规范解读、新技术交流等。

4.3 教师教学资源平台。

①专业标准:包括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具有典型代表和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等,还包括专业的课程标准,展示该专业开设较好学校的课程标准,并提供PDF、CAJ、FLASH等格式文件下载参考,且追踪更新;②课程教案:提供不同地区多个学校该门课程优秀教案,可以PDF、CAJ、FLASH等格式文件下载参考,且追踪更新;③课件资料:包括教学课件、说课课件和微课课件等;④教材资源:提供优质教材名录,自主开发的数字化教材;⑤图片资料:包括设备图片、工具图片、材料图片等。

4.4 专业信息服务中心。

①专业介绍:包括专业的开设与发展,专业教学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系统,以及目前在教育体制、教材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等;②专业院校:介绍不同地区开设该专业的学校,主要内容包括招生对象与学制、学历层次、培养目标、主要课程、教学团队、校内实训场所、校企合作、专业特色、专业技术证书、院校名录等;③企业在线:主要收集和联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突出企业资质等级、企业理念、核心价值观、行为态度、形象与标识、典型示范工程等,不断更新和链接更多的企业名录,年更新率10%;④行业精英:建立百名行业精英库,分别介绍专家简历、擅长领域、主要业绩、获奖情况等,并逐年累积更新;⑤规范标准:提供本课程相关的规范标准,如《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规范》(GB50500-201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854-2013)等,并根据变化及时更新。

5 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①加强针对性。课程资源库中基本应以专业教学素材为主,防止内容庞杂凌乱以及缺乏兼容性和系统性,不能看重数量而轻视质量。②加强规范性。做到资源分类规范,种属界定清晰,有利于教师、学生使用,有利于规划、管理。防止内容重叠,相互包含。③加强技术性。少用占据大量空间却只能包含少量教学内容的格式,以避免现行网络传输速度的不足和资源容量大但实际资源少的问题。④加强操作性。要使用开放的数据库,以供多用户访问。同时也要防止为了质量而舍弃数量的问题,资源库建设若没有一定的数据量,是很难在实际教学中得到较好应用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李伯季,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赵志拜.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韩挂风.现代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关于企业会计计量属性的若干探析教育论文

[摘要] 资产的价值量可以按其成本属性计量也可按其收益属性计量。不同计量属性下会计数据的经济意义不同,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同,计量过程的复杂性也不同。不同的计量属性可以体现资产的不同实现方式。计量属性的选择,应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出发,综合考虑相关因素。我国新会计准则采用了多种成本、公允价值、收益属性构成的计量属性体系,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有跨越性进步,相形之下,我国会计计量制度则需要完善。

[关键词] 计量属性;综合计量模式;制度;规范性

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计量属性的采用作了重大调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计量属性制度。现行制度关于会计计量属性的重新安排,一方面需要在会计实务中准确执行方可体现其优越性,而深刻理解计量属性的意义、特点是正确采用各种计量属性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新准则对会计计量属性所做的调整,在当前环境下又可能还存在某些缺陷,需要加以论证、分析,以便进一步完善。这些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的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计量属性及种类诠释

从理论的角度,会计计量属性是指“所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然而,任何对象都有不同特性方面的量,我们通常指明某种对象的数量时,都是指其特定方面按特定条件计算的数量。

资产都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因此,资产的计量可以针对其自然属性也可针对其社会属性。资产自然属性即物理特性方面,主要有重量、体积、面积、容积、包装单位、功能单位等;资产的社会属性即资产的价值属性方面,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企业的任何资产都由支付一定代价而获得,又都最终用来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因而某一单位物理量资产所含的价值量,既可按其所费代价(成本)计算,也可按其可换入的经济利益(收益)计算,即资产价值量的计量有两种不同的计量属性。现代会计的“计量”主要指价值量方面的计量。

成本和收益并不是资产价值计量属性的最后区分。首先,无论成本角度还是收益角度的量,都存在于初始(取得时)、现时(持有期间某时点)、未来(未来存续期间)等特定时间条件中,按不同时间条件,计量属性可分为初始成本、现时成本、未来成本、初始收益、现时收益、未来收益;同时,无论成本量或收益量,可以按个别交易价格确定也可以按市场普遍价格(即“公允价值”)确定,而一项资产按市场普遍价格确定的成本一般又代表相同条件下的收益。因此计量属性可进一步区分为初始个别成本(即“实际成本”)、现时个别成本(如“重置成本”)、未来个别成本、初始个别收益(如零售企业按售价确定的商品价值)、现时个别收益、未来个别收益(如“未来现金流量”)、初始或现时或未来普遍成本/收益(公允价值)。其次,无论按个别还是普遍价格,计量又总是以价值量的实现方式为依据。如不同资产的现时个别收益有的按销售条件确定(如“可变现净值”)而有的需按分配条件确定(如“股权份额”),同一资产的未来成本/收益可按资产正常运用可获收益(未来现金流量)确定,也可按各种方式下可收回的价值(即“可收回金额”)确定。再次,一个时点的成本或收益可按当前时间条件确定,也可按其他时间条件确定。如一项资产可采用初始成本确定为其现时成本(即“历史成本”);某些资产的现时成本还可以结合未来成本计算(如“摊余成本”)。最后,一项资产的成本或收益可按某一计量属性确定,还可采用多种计量属性(或条件)计算。

二、会计计量属性的意义与合理选择计量属性的依据

财务会计的核算是一个由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环节有机构成的过程。记录、报告的实质是对确认、计量结果的正式记录和报告,换言之,会计确认和计量共同规定着会计记录、报告项目的具体数据内容,从而直接影响着财务报告的性能和质量。而确认和计量的结果从根本上说就是确认、计量基础的应用结果。计量基础包括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其中计量属性是影响会计计量行为和结果的关键因素。因此,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对会计信息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成本、收益两类不同的计量属性下,计量所针对资产价值量的构成内容不同,资产价值量的经济意义不同,会计信息对使用者的作用不同,即有用性不同。成本计量属性下的资产价值量代表为该资产所牺牲的资产价值量,从投入角度或至少应收回角度说明资产价值量;而收益计量属性下的资产价值量则代表一项资产的未来时间价值或预期可获价值量,从效用角度或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角度说明资产数量。

由于两类计量属性下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因而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的`确认方式不同。以损益为例。采用成本计量属性时,一个期间分别确定收入、费用,收入按所获得资产的现时价值确定,费用按所耗费资产的成本确定;采用收益(或成本/收益)计量属性时,则按资产的期末价值与期初价值差额确定本期损益,或按资产成本与收益差额归属本期部分确定本期损益。

采用不同计量属性,会计计量过程的技术复杂程度不同,并由此导致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可比性不同。当资产计量采用实际成本属性时,一项资产的价值量完全依据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所耗费资产的价值量确定,影响数据可靠性,可比性的因素也较少;采用其他属性时,资产价值的确定均程度不同地依据间接计算、估计、选择、判断,计量过程技术程度较高,可变空间较大,数据的可靠性、可比性受相关人员思想道德、专业能力的影响很大。

不同的计量属性,可以充分体现资产的不同收益形式。在成本/收益或收益计量模式下,不同性质的投资性资产其收益的确定依据不同,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直接在市场交易,价值随市价变动;投资期相对固定的金融资产,有相对固定的收益率;股权性资产的收益则是以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份额为标准的。因此,只有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才可针对各种资产特点,准确计量其收益。

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一个时点的财务状况和一个期间的经营成果会有程度不同的差异。无疑,采用不同计量属性时,前述三个方面的差别最终都要归结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不同。

根据计量属性的意义与不同计量属性的特点,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应依据会计环境,从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出发,综合考虑所涉及的各种因素。

依据一:经济环境要求。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资产的获取方式和实现收益方式不同,计价条件和价格标准也不同。从经济环境(包括国际会计协调环境)的客观情况出发,依据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体现资产运行方式特点、采用合理的计价条件和价格标准,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选择计量属性的基本原则。

依据二:计量依据的可靠性。某种计量属性,只有存在可靠的计量依据条件下,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才是有用的。因此,是否存在可靠的计量依据是选择计量属性应考虑的首要因素。比如,存在活跃市场及其公开报价并且有可靠证据证明这种报价,是采用公允价值属性的必要条件;有可靠资料、标准能据于计算某资产存续期间的货币流入,是采用“未来现金流量”属性的必要条件。

依据三: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以这些属性为基础的其他计量属性(如摊余成本),确定资产价值量时通常要经过较为复杂的专业计算或职业判断。这就需要会计人员普遍具备相应专业能力,否则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得不到保证。依据四:相关制度的规范性。前已述及,一种计量属性可有多种不同的计量标准,如“可收回金额”可依据“公允价值”确定也可依据“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确定;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计量属性时,资产价值的确定又都程度不同地依据间接计算,很多时候还需要在多种情况中估计、选择、判断。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必然行为,当着相关制度规范性不强时,企业必然会“在制度允许范围内”各取所需甚至“合法造假”,而监督部门的监督则将无据可依,从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将无从保证。

三、我国现行会计计量属性及其评价

新准则制订前我国采用的是“成本计量模式”,即以实际成本(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新准则关于计量属性的调整,主要是采用了“综合计量属性模式”,即采用了多种成本、公允价值、收益属性构成的计量属性体系,明确了各种时间、不同资产可采用的计量属性。

就存货而言,初始计量为外购、加工取得的在取得时按实际成本;投资者投入的按公允价值;盘盈增加的按重置成本。后续计量为一般期末,按历史成本;发生跌价时按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减成本费用)。

就长期股权投资而言,为初始计量以现金支付取得的,按实际成本;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按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投资者投入的按公允价值;企业合并形成的分三种情况,即同一控制下以支付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的合并方式形成的,按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同一控制下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按发行股份的面值,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按实际(合并)成本。后续计量为一般期末:属于对子公司投资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活跃市场没有报价的按实际成本;属于对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投资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投资后,当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大于初始投资成本时,按公允价值基础上的权益份额;持有期间按净损益及其现金股利分配导致的权益增减份额调整。发生减值时,按可收回金额。

就固定资产而言,初始计量为外购、自建的,按历史成本;投资者投入的,按公允价值(约定价);盘盈的,按重置成本。后续计量为一般期末的,按历史成本(折旧);发生减值时按可收回金额。

就无形资产而言,初始计量为外购、自行开发的按历史成本;投资者投入的按公允价值(公允的约定价),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按公允价值(依据活跃市场报价,活跃市场无现行出价则依据类似交易的最近价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以从购买方可获得的信息为基础,对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达成的公平交易价进行估计)。后续计量为一般期末的,按历史成本(摊销);减值时按可收回金额。

就金融资产而言,初始计量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加费);持有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为一般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减值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按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资产而言,初始计量为交换不具商业实质或交换涉及的资产不能可靠确定公允价值时,按实际成本;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交易所涉及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按公允价值: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可靠计量的,按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放弃资产的对价);当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为可靠(如需支付补价)时,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后续计量为按所属资产种类。

由新准则构建的现行会计计量制度,总体而言是科学合理的,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有跨越性的进步。但当前经济转型及会计与国际协调的特殊背景,决定了我国会计制度尚处于重要的建设过程之中。因此,现行会计计量制度又难免存在某些需要完善之处。

1.新会计准则重构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计量属性体系或综合计量模式,是现行会计计量制度的最大亮点。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一直采用以实际成本、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基础的计量模式,而新制度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现值计量属性,并在实际上包含了初始、现时、未来成本或收益(价值)属性的全面应用。这既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市场发展、企业经营业务变化和信息使用者所需会计信息变化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客观需要,又体现了会计国际协调发展趋势的要求。同时,相对于国际准则强调公允价值作为基准计量基础而言,我国在实际应用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方面又保持了适度的谨慎性,界定了适用范围,并明确了一般采用历史成本(实际成本),只有在能保证可靠计量条件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的原则。这就使得新的会计计量模式既适应环境要求,又在实际运用中具有我国特色,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产权和生产要素市场发育尚欠充分、会计人员专业能力尚须提高的实际情况更为吻合,从而体现了“相关性”、“可靠性”要求。

2.现行会计计量属性的最大缺陷是制度的规范性不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允许同类情况采用不同计量属性。如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期末计量,“通常采用成本模式,满足特定条件情况下也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2)同一计量属性允许采用不同标准计量。如公允价值一般指“活跃市场报价”,但无活跃市场的可以“按照一定的估值技术等合理方法确定的价值为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既可用“传统法”预测又可用“期望现金流量法”预测。(3)规定的估计(选择、判断)标准缺乏通用性、具体性、可验证性。这方面情况比较普遍,如公允价值的一般判断标准(“活跃市场”的“报价”)、公允价值的估值标准(“以企业可以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参照同行业同类资产最近交易价格”)、资产减值时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标准(“在合理和有依据的基础上对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整个经济状况进行最佳估计”),以及预计折现率选择标准(首先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无法获取市场利率的使用替代利率估计)、判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有“商业实质”的标准等等,都没有指明统一、具体、可供查验的依据。这一缺陷的存在,势必对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甚至客观性带来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减新准则的改革效应,应予完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李桂荣.财务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陆建桥.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J].会计研究,2005,(5).

[4]李建卿.浅议会计计量模式的变革[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2).

企业发表论文数量

煤炭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兖矿能源(600188)、中国神华(601088)、晋控煤业(601001)、陕西煤业(601225)、山西焦煤(000983)、中煤能源(601898)、华阳股份(600348)、山煤国际(600546)等。

本文核心数据:文献数量、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数量

我国煤矿智能化政策引导明确

从国家政策规划来看,2020年2月25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8部分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我国一些煤矿正在开展智能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基础理论研发滞后、技术标准与规范不健全、平台支撑作用不够、技术装备保障不足、高端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及保障措施。几大核心任务如下:

另外,我国主要省份也提出了煤炭行业智能化发展的目标。内蒙古自治区明确提出到到2025年,117处井工矿实现全部固定岗位机器人作业,38处露天矿实现智能连续运输。其他省市地区如山西、陕西、新疆、贵州等均提出了煤炭行业智能化发展的目标或规划:

煤矿智能化理论基础逐渐加强

我国政策明确大力发展煤矿智能化以来,“智能化”主题成为各大煤业研究所和院校的主要研究方向。2018年,煤矿智能化主题发表论文数量为373篇,占两化融合论文总量的14.6%;2020年,煤矿智能化主题发表论文数量快速增长到1080篇,占两化融合论文总量的比重超过1/3,达到35.7%;两年间,煤矿智能化主题论文发表数量增长了1.9倍,论文占比提升了21.1个百分点。

另外,2020年,行业两化融合领域发表论文排名前20位的关键词中,煤矿智能化相关关键词占5个,分别是:智能(化)开采、智慧矿山、智能化建设、智能矿山、煤矿智能化。其中,智能(化)开采以1669个高居首位。排名前十位的关键词分别是:智能(化)开采、监控系统、大数据、数值模拟、智慧矿山、传感器、PLC、矿压监测、智能化建设、智能矿山。

大型企业积极部署

目前,我国各大型煤炭企业在煤矿智能化部署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中国神华(601088)在2021年上半年已累计完成了智能采煤工作面25个,智能掘进工作面4个,智能选煤厂6个,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整体来看,国家积极推进煤矿智能化发展,从政策引导规划,落地到企业示范工程,自上而下的智能化路径明确,为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指引正确方向。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储能是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北美、欧洲各国为了促进储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制订并实施了许多鼓励性政策和补贴。中国储能领域的技术、市场、政策、立法、标准、监管等产业基本要素尚不成熟,如何促进国内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思考。在未来能源格局中,储能产品与服务将全面覆盖交通、建筑和工业三大用能领域,电化学储能技术将成为主流储能技术,综合能源服务与智慧能源技术将成为未来能源企业的基本配置,与储能相结合的电力将取代传统能源成为新时代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商品之一。目前,储能产业集中度不高,基础与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大型能源企业需要做好前瞻布局,把握产业全局、引领市场方向,注重储能技术储备,适时开发超大规模化学储能技术,承担起可再生能源时代能源安全保障任务。近十几年来,随着能源转型的持续推进,作为推动可再生能源从替代能源走向主体能源的关键,储能技术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2019年,全球储能增速放缓,呈理性回落态势,为储能未来发展留下了调整空间。储能产业在技术路线选择、商业应用与推广、产业格局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宁德时代(002074);派能科技(688063);国轩高科(002074);比亚迪(002594);亿纬锂能(300014);星云股份(300648);均胜电子(600699);科列技术(832432);国电南瑞(600406);华自科技(300490);金风科技(002202);阳光电源(300274);盛弘股份(300693);科华恒盛(002335);科士达(002518)、固德威(688390);阳光电源(300274);科陆电子(002121);南都电源(300068);德赛电池(000049);赣锋锂业(002460)等

本文核心数据:储能板块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储能相关论文发表数量

全文统计口径说明:1)论文发表数量统计以“energy storage”为关键词,选择“中国”、“论文”筛选。2)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8月29日。3)若有特殊统计口径会在图表下方备注。

储能产业技术概况

1、储能的界定及分类

(1)储能的界定

从广义上讲,储能即能量存储,是指通过一种介质或者设备,把一种能量形式用同一种或者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存储起来,基于未来应用需要以特定能量形式释放出来的循环过程。

从狭义上讲,储能特指针对电能的存储,即利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产生的能量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一系列技术和措施。

(2)储能的分类

根据不同储能技术储存介质的不同,储能主要分为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热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等。利用这些储能技术,电能以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等形式存储下来,并适时反馈回电力网络。

2、技术全景图:五大细分技术路线

储能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电化学类储能、热储能以及化学储能五大类技术路线。

储能产业技术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60年代

从我国储能产业技术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抽水蓄能电站研究,并建立第一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岗南水电站;到20世纪90年代,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迎来高潮;至21世纪初期,国内开始其他储能技术的研究,包含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等,并于2010年之后加快了压缩空气、全钒液流电池等储能技术的落地,加快推动储能技术的多元化发展。

储能产业技术政策背景:政策加持技术水平提升

近些年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储能产业技术发展相关政策,加速了储能产业链的发展,同时对储能关键技术做出了标准规范,使得储能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储能产业技术发展现状

1、储能产业技术科研投入现状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据已公开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2021年我国储能产业技术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计27项,其中2021年就有22项。

注:2019年未公布储能产业技术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A股上市企业研发费用

储能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储能项目广泛应用,行业整体研发投入水平较高。从A股市场来看,2017-2021年,我国储能板块上市公司研发总费用逐年增长,2022年第一季度,储能板块上市公司研发总费用约228.45亿元。

2、储能产业技术科研创新成果

(1)论文发表数量

从储能相关论文发表数量来看,2010年至今我国储能相关论文发表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可见储能科研热度持续走高。截至2022年8月,我国已有90294篇储能相关论文发表。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8月。

(2)技术创新热点

通过创新词云可以了解储能技术领域内最热门的技术主题词,分析该技术领域内最新重点研发的主题。通过智慧芽提取该技术领域中最近5000条专利中最常见的关键词,其中,储能系统、储能电池等关键词涉及的专利数量较多,说明储能领域近期的研发和创新重点集中于储能系统、储能电池等领域。

(3)专利聚焦领域

从储能产业技术专利聚焦的领域看,目前储能产业技术专利聚焦领域较明显,其主要聚焦于储能系统、储能电池等。

主要储能产业技术对比分析

从储能技术成熟度看,目前机械储能市场技术成熟度较高,电化学储能技术(储能电池中)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均步入成熟阶段;液流电池仍处在研发示范阶段;钠硫电池处于部署阶段之中。

其中,成熟度较高的主要储能技术优缺点及应用领域如下:

储能技术发展痛点及突破

1、储能技术发展痛点

(1)成本较高

成本问题是目前储能技术面临的挑战之一。以锂离子电池为例,尽管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快速提升和电池规模化生产能力的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成本有所下降;但相比其他储能方式,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对比抽水蓄能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来看,锂离子电池的成本远远高于抽水蓄能,约为抽水蓄能度电成本的1.7倍。

(2)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储能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近年来,国内外多次发生储能电站安全事故,其中多数为锂电池储能。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球发生9起储能安全事故,其中“4·16”北京大红门储能电站起火爆炸事故便是由于锂电池内部短路引起。

(3)地理环境限制

地理环境的限制也是储能技术发展的一大挑战,例如抽水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以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为例,首先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条件和自然条件,例如多为砾岩、砂岩等地下岩石,而且为无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隐患灾害。其次,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对上、下水库的高度差和水平距离也有所要求。

2、储能技术发展突破

(1)液流电池有望解决安全问题

液流电池具有安全性高、寿命长、规模大等优势,有望解决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隐患问题。

(2)模块化储能技术突破地理限制

目前很多科研人员以及公司都在研究如何让储能技术突破地理上的限制,模块化部署是可以突破例如热岩储能技术、铁空气电池技术、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等,都已实现了模块化部署,这种模块化的部署能为长时储能带来诸多好处。

储能技术发展方向及趋势:技术路线多元化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指出要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开展不同技术路线分类试点示范。其中,对锂离子电池要求往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方向发展,另外也提出重点发展液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热储能等长时储能技术。

「前瞻碳中和战略研究院」聚焦碳中和领域的政策、技术、产品等开展研究,瞄准国际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碳中和”开展有组织、有规划科研攻关,促进碳中和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企业创新找到技术突破口,为各级政府提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路径管理咨询和技术咨询。院长徐文强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二十余年来一直深耕于低碳清洁能源和绿色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拥有55项专利、33篇论文,并已将30多种产品推向市场,创造商业价值50+亿元,专注于氢能、太阳能、储能等清洁能源研究。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锂电池行业技术趋势前瞻及投资价值战略咨询报告》。

企业论文发表数量

储能是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北美、欧洲各国为了促进储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制订并实施了许多鼓励性政策和补贴。中国储能领域的技术、市场、政策、立法、标准、监管等产业基本要素尚不成熟,如何促进国内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思考。在未来能源格局中,储能产品与服务将全面覆盖交通、建筑和工业三大用能领域,电化学储能技术将成为主流储能技术,综合能源服务与智慧能源技术将成为未来能源企业的基本配置,与储能相结合的电力将取代传统能源成为新时代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商品之一。目前,储能产业集中度不高,基础与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大型能源企业需要做好前瞻布局,把握产业全局、引领市场方向,注重储能技术储备,适时开发超大规模化学储能技术,承担起可再生能源时代能源安全保障任务。近十几年来,随着能源转型的持续推进,作为推动可再生能源从替代能源走向主体能源的关键,储能技术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2019年,全球储能增速放缓,呈理性回落态势,为储能未来发展留下了调整空间。储能产业在技术路线选择、商业应用与推广、产业格局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我国光伏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和生产基地之一。以下是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和前景:现状:1. 生产规模:我国光伏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硅材料、太阳能电池、组件、系统集成等环节。2019年,我国光伏组件产能超过150GW,占全球总产能的60%以上。2. 市场规模: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2019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为30.1GW,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45%以上。3. 技术水平:我国的光伏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在多项核心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如高效组件制造技术、低成本电池工艺、智能逆变器技术等。4.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土地政策等。前景:1. 市场需求: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光伏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2030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GW以上。2. 技术创新:我国光伏产业仍然存在技术瓶颈和挑战,未来需要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和降低成本。3. 国际竞争:随着全球光伏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光伏产业需要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综上所述,我国光伏产业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推动光伏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为清洁能源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煤矿智能化政策引导明确

从国家政策规划来看,2020年2月25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8部分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我国一些煤矿正在开展智能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基础理论研发滞后、技术标准与规范不健全、平台支撑作用不够、技术装备保障不足、高端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及保障措施。几大核心任务如下:

另外,我国主要省份也提出了煤炭行业智能化发展的目标。内蒙古自治区明确提出到到2025年,117处井工矿实现全部固定岗位机器人作业,38处露天矿实现智能连续运输。其他省市地区如山西、陕西、新疆、贵州等均提出了煤炭行业智能化发展的目标或规划:

煤矿智能化理论基础逐渐加强

我国政策明确大力发展煤矿智能化以来,“智能化”主题成为各大煤业研究所和院校的主要研究方向。2018年,煤矿智能化主题发表论文数量为373篇,占两化融合论文总量的14.6%;2020年,煤矿智能化主题发表论文数量快速增长到1080篇,占两化融合论文总量的比重超过1/3,达到35.7%;两年间,煤矿智能化主题论文发表数量增长了1.9倍,论文占比提升了21.1个百分点。

另外,2020年,行业两化融合领域发表论文排名前20位的关键词中,煤矿智能化相关关键词占5个,分别是:智能(化)开采、智慧矿山、智能化建设、智能矿山、煤矿智能化。其中,智能(化)开采以1669个高居首位。排名前十位的关键词分别是:智能(化)开采、监控系统、大数据、数值模拟、智慧矿山、传感器、PLC、矿压监测、智能化建设、智能矿山。

大型企业积极部署

目前,我国各大型煤炭企业在煤矿智能化部署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中国神华(601088)在2021年上半年已累计完成了智能采煤工作面25个,智能掘进工作面4个,智能选煤厂6个,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整体来看,国家积极推进煤矿智能化发展,从政策引导规划,落地到企业示范工程,自上而下的智能化路径明确,为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指引正确方向。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通过论文集合网站webofscience查询某领域论文每年的发表数量。如果这个刊物同时被知网、万方、维普、龙源、超星收录,你可以登上其中任何一个数据库,查该刊物收录的文章篇数直接看刊物目录,同理,确定该刊物是某一个数据库收录,直接在该数据库查询即可。如果自己没办法登陆该期刊所在数据库,可以用刊物页码除以其中一篇文章的版面数,得出的结果只是一个大概的篇数。如果你只是想知道中国知网2014年更新的学术论文量,直接选择“从2014年到2014年”,截止今天,更新期刊2373640篇。

企业看论文发表数量吗

面试成绩也很重要,不要求论文数量。

论文发表总量包括参与作者发表数量。

论文发表的查重率要求不同级别的期刊是不一样的,核心期刊的查重率不能超过百分之三,省级重点期刊不能超过百分之五,省级普通期刊要求不超过百分之二十就可以了。如果是市级可能要求更低。

199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规定:

著作权属于作者,著作权包括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可见在发表的论文中署名是国家赋予作者的一种权利,当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其实署名也是作者通过辛勤劳动所应得的一种荣誉以此表明劳动成果和作者自己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相关知识:

一篇论文可以有多个作者共同编著,根据刊物的不同,作者数量不同,一般在期刊的征稿启事上都有说明,通常论文作者可以有3-6个,如果所投稿的杂志或者单位对作者数量有特殊要求,就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安排作者数量。

会议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主撰笔人,如果一篇论文由几个人共同写作,无法分清谁贡献大小,那几个人共同为第一作者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作者排名通常也是按照贡献大小来排的,通讯作者不仅是联络人也是负责人,文章出问题通讯作者也是要承担责任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论文

企业质量期刊投稿

期刊论文投稿有两部分工作,我们需要提高注意:其一,是如何进行投稿期刊的选择,合适对口的期刊选择,可以提高投稿的命中率,大大减少投稿周期;其二,如何根据投稿须知把文章的格式进行相应的调整,不少论文是因为格式审查不过关,要么直接被拒稿,要么进行一次次返修,在这个过程中耽误了不少时间,十分不值得。补充期刊论文图表格式要求,如下图:

省级的一般500左右;更高级的一般1000左右,哪里都差不多。除非你确实写得很好,那不仅不用版面费,还会有稿费收入。 如果是涉及企业管理的,你可以投稿到《中外企业文化》,属于省级核心期刊,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我在上面发是不用版面费的。稿费根据论文质量而定,有多有少。

(1)投稿前必须和所有作者确认:① 发给所有作者投稿的文稿,并请所有作者修改;② 作者署名和单位无误;③ 作者署名位置无争议;④ 作者同意投稿和发表;⑤ 请他们回信并确认“同意”。请务必确保每个作者都知情且同意署名。以免有人不同意,导致撤稿。另外,保密稿件需要单位同意。(2)查重报告,避免剽窃(3)伦理批件(伦理证明)(4)授权发表同意书(5)推荐审稿人/回避审稿人(6)其他

这个事情没有统一的格式,最直接也最为明了的是,你想向哪一个杂志社投稿,你就上这个杂志的网页,上面会有非常详细的投稿方法和注意事项。有的杂志会先让你申请会员,然后你就可以在上面投稿,甚至可以查看你的投稿情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