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罗杰斯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17:31:17

罗杰斯发表的论文

《人类动机论》(论文)、专著《动机与人格》1954、《人格问题和人格发展》1956、《宗教、价值和高峰体验》1964、《科学心理学》1966、《存在心理学探索》1968、《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1.

《人类动机论》(论文)、专著《动机与人格》1954、《人格问题和人格发展》1956、《宗教、价值和高峰体验》1964、《科学心理学》1966、《存在心理学探索》1968、《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1

罗杰斯(C·R·Rogers,1902—1987),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博士、教授、美国应用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并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而驰名。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无条件关怀、移情理解和积极诱导是他治疗的主要方式,并坚信人都有自我改变的能力,通过咨询师的积极关注和理解,可以使他们自愈。——海 之 莲 心 理

卡尔·罗杰斯1902年1月8日生于美国伊利诺斯的奥克派克。是家中的六个子女中的第四位,父亲是位成功的土木工程师,母亲主持家务,同时也是位虔诚基督教徒。卡尔·罗杰斯12岁的时候,全家迁至一个离芝加哥30英里的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年期,由于严格的家教和繁琐的家务,卡尔变得孤僻、独立和自我约束。1919年考入威斯康星大学,选读农业,后转修宗教,于192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在此期间,他作为“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被选派到北京学习六个月,他说,他的新的经历扩展了他的思考,于是他对自己的一些宗教基础观念开始质疑。毕业后,卡尔不顾父亲的反对,与Hel结婚,并在纽约安家。考上纽约联合神学院——著名的自由宗教研究机构,二年后转到哥伦比亚大学读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1928年获文科硕士学位,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曾出任纽约罗切斯特“禁止虐待儿童协会”儿童社会问题研究室主任,罗切斯特儿童指导中心主任,1940年他成为俄亥俄洲立大学心理学教授。1942年,他的《咨询与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新概念》一书问世。1945年,他供职于芝加哥大学,出任咨询中心执行秘书。离开芝加哥后,他回到母校威斯康星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46—1947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1年,他出版了《患者中心治疗:它目前的实施、含义和理论》一书,十年后《成为一个人:一个治疗者的心理治疗观点》问世。罗杰斯的突出贡献在于创立了一种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体系,其流行程度仅次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生而有之地具有自我实现的趋向,当由社会价值观念内化而成的价值观与原来的自我有冲突时便引起焦虑,为了对付焦虑,人们不得不采取心理防御,这样就限制了个人对其思想和感情的自由表达,削弱了自我实现的能力,从而使人的心理发育处于不完善的状态。而罗杰斯创立的就诊者中心治疗的根本原则就是人为地创造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积极尊重气氛,使就诊者能在这种理想气氛下,修复其被歪曲与受损伤的自我实现潜力,重新走上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心理康庄大道。主要著作《咨询和心理治疗》(1942)《来访者中心疗法》(1951)《患者中心治疗: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1957)、《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格和人际关系》(1959)《变成一个人:精神病治疗家的精神病观点》(1961) 《论人的成长》(1961)《一种存在方式》(1980)

罗杰斯佩里发表过的论文

左撇子的孩子更聪明 ,这是民间历来的说法,虽然没什么明显的证据能说出 左撇子的孩子到底聪明在哪里 ,但结果似乎的确是这样:

美国的近12届总统当中,有6届是左撇子 ,除此之外,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毕加索、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文学家马克吐温,企业家比尔盖茨,福布斯、洛克菲勒都是著名的左撇子。

左撇子的孩子到底聪明在哪里?为什么会更聪明?其实这一点早在40年前,也就是 1981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已经清晰明了地做过了解释 。

1981年,美国心理生物学家、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心理生物学教授 罗杰·斯佩里发现并研究了人脑的左右脑分工。

他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成果:

第一项研究成果是: 人的左右脑与身体的左右对应是 相反 的 。也就是说 左脑控制右半侧身体,右脑控制左半侧身体 ,大多数人更习惯使用右手,所以是左脑更加发达的右撇子,而 左撇子则与大多数人相反,右脑更加发达 。

斯佩里博士的第二项研究成果,则是研究了 人的左右脑的功能差别 ,斯佩里博士发现 人的左右脑负责的功能其实并不相同 ,左脑更多的负责运行逻辑思维,文字记忆,推理判断等相对理性的功能,这些能力固然会在推动人类 社会 发展上有重要作用,但却会让人显的“书呆子”气;

而右脑更多地负责空间图形记忆,情绪调节,音乐美术的节奏,创造想象的灵感等更感性的思维,这些功能会 给人更强的领导力和 社会 适应能力 。

左撇子的孩子右脑更发达,右脑发达的人更容易掌握 社会 资源 ,这就是为什么 左撇子人会被更多人认为更聪明。

左撇子的孩子右脑发达,更容易让他们走向成功,那么别的孩子就没有办法弥补了吗?

其实不然, 左撇子只是右脑发达的一种体现 ,而人的大脑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是不断发育得来的,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对孩子的右脑进行充足的智力开发 ,那么 哪怕孩子不是左撇子也并不影响他们的右脑成长。

一、图形训练

所谓图形训练就是指让 孩子在刚开始认识世界时,更多的以图像的形式来进行 :

学字认字时,将每一个字对应一个彩色图片,让孩子更多地对图片进行记忆,来 刺激右脑的图像记忆功能 ;

而如果孩子学习的是中文,那就更妙了, 中文由于具有象形文字的相当多特征 ,本身就有图形的功能, 图与图的结合对孩子的右脑发育更有好处。

二、左右手交替训练

金庸先生在他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提出了一种神奇的武功叫做“ 左右互搏” ——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左右手分别运行。而其实在现代的儿童教育理论中,这种“武功秘籍”也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方法, 左右手交替进行工作 ,锻炼左手右手都能用,可以更好地对孩子的左右脑进行刺激,帮助孩子大脑成长。

三、音乐、语言训练

而在最后家长也可以对孩子进行更多的兴趣培养,比如 让孩子学音乐、多听故事、多讲故事 。音乐和语言的训练都来自于人的右脑,学一些音乐特长或者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讲故事都是不错的右脑训练方法。

大脑的智力开发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能够对应相关的功能进行适当的刺激,那么孩子的大脑成长就会得到好处。

只不过家长应该注意的是 需要避开市面上各种所谓的大脑开发训练营 ,因为 人的左右脑不管如何发达,终归还是人的范畴之内 ,而市面上的各类大脑开发都相当不靠谱: “超高速记忆”,“量子波动阅读” 等等都是其中非常典型的局。

而这些局中所使用的训练方法也无非就是 短期内让孩子进行高强度的大量记忆训练 ,虽然能够以熟能生巧的方式,让孩子在短时间内有“神童”的表现,但 对孩子的大脑开发却并没有实际意义 ,甚至从长远角度讲还会 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 。

真正的智力开发是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实施的 ,剖析孩子的薄弱点,发挥孩子的长处,而这些 需要训练者足够了解孩子 ,也 愿意为孩子付出足够多的经历 ,而这些都是那些所谓的训练班难以做到的。 最了解孩子的永远是孩子的家长 ,而能够对孩子进行最好的智力开发训练的同样也是家长,而这套 《IQ益智大百科》 相信可以帮家长们在开发孩子大脑的道路上的出一份力。

这套图书由 日本理学博士秋山仁 创作的儿童智力开发书。秋山仁在数学界是 图论的创造者和先驱者 ,是人类中最聪明的那么一批人,秋山仁 对于儿童的智力教育同样十分重视 ,他早年就经常与日本的NHK( 地位相当于我国的CCTV )合作,向全日本的小学生分享各种科普 游戏 、实验,识图帮助孩子们建立更好、更科学的思维模式。

而这套《IQ益智大百科》则是秋山仁教授统计了 这么多年为日本的小学生们所做的益智 游戏 、实验的合集 ,分别从 平面拼图,图画照片,立体移动,数字推理,迷宫冒险这5个方向 的智力 游戏 实验, 游戏 内容简单有趣,其中实验的部分更是 只需要用到家中常备的物品就可以完成 ,用来对孩子的大脑进行开发可以说是在合适不过了。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人在兜售右脑耳机或者“智慧机”,也有很多人认为 右脑潜能音乐可以开发右脑 ,其实本身这句话是并不准确。 人类的大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想法的产生,都会带动我们整个大脑的运作,甚至当我们晚上进入深度睡眠的时候,大脑依然在不停地工作。 而大脑中负责处理各部分信息的部位,则分布在我们的大脑之中,并没有像很多“右脑优势理论”中所宣传的那样:“右脑是优势脑、左脑是劣势脑。右脑的记忆容量和记忆速度是左脑的100万倍”。 正如被大家误传了很多年的罗杰斯佩里博士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其真实情况也并非是我们所熟知的那样:“左脑是逻辑脑、右脑是图像脑”,或者“右脑是情感脑”。 罗杰斯佩里博士在1981年的诺贝尔奖获奖论文中曾经有这样一段被人刻意遗忘的话语“左右脑分工理论仅限于癫痫病人在切除胼胝体之后的观察结果,对于普通人并无此类研究。”也就是说, “左右脑分工理论”仅限于对于癫痫病人的研究,这个理论并不适用于正常人。 人类有各种各样的潜能,比如运动员在赛场上可以超常发挥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扔得更远,同样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母亲为了救孩子掀翻汽车的案例,所以我们这里首先要明确开发的是什么样的潜能,这样的潜能有什么样的好处。 很明显,这里所说的是大脑潜能开发。我们来说说大脑的潜能该如何开发。 人类大脑,信息传递依靠的是神经突触,神经突触越多,越粗大,则信息传递的速度越快、大脑运转速度也就越快。正如有些人在下棋的时候可以看到十几步,而有些人只能看到两三步一样。但只要进行相应的刻意练习,也会将两三步扩展到更多的步数。这个也可以说是潜能开发。 所以,对于大脑潜能的开发,应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身”的锻炼: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类锻炼自己,并且不断寻求突破的路径一直遵循“身、心、脑”的步骤,拥有健康的体魄是一切的根本。现在中考的考核项目中体育的分值比例从无到有,从形式上的考核到真正的考核已经充分说明国家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够应对将来越来越多的挑战。 “心”的锻炼: 由于现在资讯非常发达,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有很多信息会对孩子产生不必要的干扰,比如“不健康的游戏”、“便捷获取的,却并不很准确的一些信息”或者一些我们不想让孩子接触到的不良信息。 纷繁的信息,加之由于孩子年龄比较小,信息甄别和吸收的能力相对较弱,造成孩子的“心”不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这是由孩子自身的身体和心理成长必须经历的阶段,而在这个时候增强对孩子情绪的管理和“定心”能力的训练,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 “脑”的锻炼: 当“身”、“心”得到锻炼的同时,我们可以进行“脑”的训练,现有的“脑训练”体系基本集中在记忆训练、思维训练、感知训练方面。 我们平常在学校里学习的内容也是基于记忆训练和思维训练,比如语文的学习,需要记忆的课文,阅读理解以及写作训练锻炼的主要是思维训练,感知训练可以让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变化感知更为敏锐,从而让我们能够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发现很多的亮点或者与众不同的地方,从而增强我们自身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潜能开发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开发,所以潜能音乐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相对是有限的,并不像之前很多机构或者公司宣传的那样神奇,尤其是以出售“右脑耳机”或者“智慧机”为主,并没有相应的课程训练体系作为支撑的公司或者机构。毕竟我们大家都明白——耳机只是载体,是“音乐”的播放装置。 潜能音乐大致分为两种:阿尔法波音乐和经过合成,带有脉冲信号的阿尔法波音乐,其核心基本上都是阿尔法波音乐。我们大家都知道阿尔法波音乐可以让人的内心平静下来,而当我们的“大脑”甚至我们的“内心”真正平静下来的时候,我们对整个世界的感知能力就会得到增强,而大脑在此时就会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这个时候进行记忆或者思维训练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心流”状态。 当我们通过刻意训练,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放松自己,达到“心流”状态的时候,我们的潜能实际就处于开启的状态。 所以,潜能音乐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非其本身具有开发潜能的功能,而是需要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才可以真正起到开发潜能的作用。 潜能音乐,听起来非常好,经过包装后用耳机(智慧机)形式呈现出来,仿佛看着比较“高大上”。但细究起来,重要的并非是外表上看起来非常好的耳机,而是耳机中存储的音乐,正如虽然昂贵的包装会让月饼看起来很高贵,但当我们打开包装的时候,里面的月饼还是月饼,并不会因为外包装的改变,从而改变自己的本质。 潜能开发,需要遵循严格的步骤,并非轻轻松松就能够获得,更不会因为听了几首音乐就可以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状态,希望大家在选择的时候加强自己的甄别能力,不妨先缓一缓,多想一想,免得花了钱还得不到相应的结果。 全脑开发程老师:教育战线的一名老兵,主做全脑开发师资培训,零秒思维写作训练和家庭教育指导,期待与更多的朋友和家长一同交流全脑开发与家庭教育方面的心得。

你知道左右脑的分工理论吗?知道斯佩里左右脑分工理论的由来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左右脑的分工理论是什么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博士(Roger Wolcott Sperry,1913.8.20—1994.4.17)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因此荣获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常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由胼胝体连接沟通,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在正常的情况下,大脑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工作的,来自外界的信息,经胼胝体传递,左、右两个半球的信息可在瞬间进行交流(每秒10亿位元),人的每种活动都是两半球信息交换和综合的结果。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有分工,左半球感受并控制右边的身体,右半球感受并控制左边的身体。、

20世纪50年代,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杰·斯佩里(Dr. Roger Wolcott Sperry)和他的学生龙·迈尔斯开始在动物身上进行裂脑实验研究。当他们切断猫和猴子的两个脑半球之间的全部联系时,发现这些动物仍然很正常,而且他们发现可以训练两个脑半球以相反的方式去完成同一任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大脑左右半球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意识活动。大脑两半球具有一种合作关系,即左脑负责语言和逻辑思维,而右脑则做一些难以换成词语的工作,通过表象代替语言来进行思维。

从1952年至 1961年的10年里,斯佩里先用猫、猴子、猩猩做了大量的割裂脑实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以后做“裂脑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从1961年开始,斯佩里把“裂脑人”作为研究大脑两半球各种机能的研究对象,对“裂脑人”长时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1981年,罗杰·斯佩里也因他的“左右脑分工理论”荣获了诺贝尔医学奖

训练目的

对于正常人来说,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是均衡和协调发展的,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的控制系统。若没有左脑功能的开发,右脑功能也不可能完全开发,反之亦然,无论是左脑开发,还是右脑开发,最终目的是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和协调发展,从整体上开发大脑。

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抑制、五感(视、听、嗅、触、味觉)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脑可以称作“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

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像、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斯佩里认为右脑具有图像化机能,如企划力、创造力、想像力;与宇宙共振共鸣机能,如第六感、透视力、直觉力、灵感、梦境等;超高速自动演算机能,如心算、数学;超高速大量记忆,如速读、记忆力。右脑像万能博士,善于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许多高级思维功能取决于右脑。把右脑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才能表现出人类无穷的创造才能。所以右脑又可以称作“本能脑”、“潜意识脑”、“创造脑”、“音乐脑”、“艺术脑”。右脑的神奇功能征服了全世界,斯佩里为全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爱戴,被誉为“右脑先生”、“世界右脑开发第一人”,斯佩里的重要研究成果是对人类大脑科学研究的重大里程碑。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00万倍。然而现实生活中95%的人,仅仅只是使用了自己的左脑。科学家们指出,终其一生,大多数人只运用了大脑的3%—4%,其余的97%都蕴藏在右脑的潜意识之中,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吃惊和遗憾的事实!人的大脑蕴藏着极大的潜能,这种潜能至今还“沉睡”着,所以深入挖掘左右两半球的智能区非常重要,而大脑潜能的开发重在右脑的开发。左脑是人的“本生脑”,记载着人出生以来的知识,管理的是近期的和即时的信息;右脑则是人的“祖先脑”,储存从古至今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因子的全部信息,很多本人没有经历的事情,一接触就能熟练掌握就是这个道理。右脑是潜能激发区,右脑会突然在人类的精神生活的深层展现出迹象;右脑是创造力爆发区,右脑不但有神奇的记忆能力又有高速信息处理能力,右脑发达的人会突然爆发出一种幻想、一项创新、一项发明等等。右脑是低耗高效工作区,右脑不需要很多能量就可以高速计算复杂的数学题,高速记忆、高质量记忆,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人的大量情绪行为也被右脑所控制。右脑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右脑的优势,并不是以右脑思维代替左脑思维,而是更好地将左右脑结合起来,进行人类左右脑的第二次协同,充分调动起人脑的潜能。斯佩里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半球存在着机能上的分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左半球是处理语言信息的“优势半球”,它还能完成那些复杂、连续、有分析的活动,以及熟练地进行数学计算。右半球虽然是“非优势的”,但是它掌管空间知觉的能力,对非语言性的视觉图像的感知和分析比左半球占优势。有研究表明,音乐和艺术能力以及情绪反应等与右半球有更大的关系。

右脑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右脑的优势,并不是以右脑思维代替左脑思维,而是更好地将左右脑结合起来,进行人类左右脑的第二次协同,充分调动起人脑的潜能。斯佩里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半球存在着机能上的分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左半球是处理语言信息的“优势半球”,它还能完成那些复杂、连续、有分析的活动,以及熟练地进行数学计算。右半球虽然是“非优势的”,但是它掌管空间知觉的能力,对非语言性的视觉图像的感知和分析比左半球占优势。有研究表明,音乐和艺术能力以及情绪反应等与右半球有更大的关系。对于正常人来说,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是均衡和协调发展的,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的控制系统。若没有左脑功能的开发,右脑功能也不可能完全开发,反之亦然,无论是左脑开发,还是右脑开发,最终目的是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和协调发展,从整体上开发大脑。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最新研究发现:人类大脑左半球对大范围拓扑性质的知觉占优势,右半球对局部几何性质的知觉占优势。该发现发表于2007年12月26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并被该刊《本期导读》专栏介绍。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陈霖院士领导的认知科学和脑成像团队,创立了“大范围首先”的拓扑性质知觉理论,向半个世纪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局部首先”的理论提出挑战,强调知觉过程是由大范围拓扑不变性质开始的,为左右大脑差别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该所王波等青年学者把“大范围首先”的拓扑性质知觉理论应用到大脑半球不对称性的研究。他们经过6年多的大量实验把各种拓扑性质(如洞的个数、内外关系等)和其他几何性质(如朝向、距离、大小、对称性、平行性、直线性等)进行了系统比较测试,一致揭示了惯用右手的人左脑拓扑性质的知觉占优势;还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发现,拓扑性质分辨产生大脑左半球颞叶兴奋。有专家认为,该研究得出的结论“左半球拓扑性质知觉占优势、右半球局部几何性质知觉占优势”,为解决视觉的左右大脑关系的各种争论问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同时为认识大脑、开发大脑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科学根据。

顺其自然

在日常生活中做技巧性活动习惯于用左手称为左利手,俗称左撇子,习惯于用右手称为右利手,俗称右撇子。有人说左撇子聪明,并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从严格意义上,人体是没有办法做到绝对的均衡和对称,和一般哺乳动物相比较,人的肢体侧向性发展是最明显的。大多数人习惯于用右手运动,这样写字、运用鼠标、打乒乓球、打篮球、打网球等,时间久了,可能就会发现,右手臂要比左手臂粗壮一些。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强行纠正左撇子可能会导致脑紊乱,所以应该顺其自然。右脑的机能有四个特征:共振能力,想象能力,快速大量记忆信息的能力和快速自动操作信息的能力。右脑具有无比庞大的学习潜能,通过全脑学习训练,使右脑接受大量学习的刺激,不仅可以开发和保留相当一部分右脑潜能,更可以促使大脑神经的生长,扩大脑容量,进而有助于左脑的生长。开发全脑就是平时思考问题时要运用左右脑,活动和运动左右肢体。两只手可以轮换工作,刚开始用左手会感到不习惯,但是只要坚持下去,渐渐就可以改变过来的。根据成功学的理论,一个人改变习惯分为强制、不自觉、自觉三个阶段,只要坚持到最后,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不成问题的。刚开始运用右脑思维和记忆也会感到不习惯,不过渐渐就会好转的。爱因斯坦说:“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只要我们有意识地运用右脑,并做到左右脑协调平衡发展,就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智能环境

人的平均脑量有1400克(重量约为3.5磅),刚出生的婴儿脑重约390克,等于成人的2/7,到3岁时增加到1010克,约为成人的5/7,而到7岁时,脑重可达1280克,相当于成人的90%。这说明了人脑的重量主要是在儿童时期增加的,因此儿童时期是智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如果17岁时人的智力水平已达到100%,那么4岁时可达到50%,4岁到8岁又可增加30%,最后的20%是在8岁到17岁完成的。当爱因斯坦死后,科学家替他作过切片观察,发现其大脑神经胶质细胞轴突或神经鞘众多,比普通人多出73%,这一发现证明了大脑是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专家们认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结果,是由于爱因斯坦长期从事创造性的活动,积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致使大脑发展了新的神经元和大脑皮层。这种大量的胶质细胞在经常从事音乐活动的音乐家的大脑中存在,这种现象是超常规的学习与锻炼的结果。突触(轴突)之间的接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紧密有效,脑力启动力强、智力高。因此,想要提高智力,就必须经常给予优秀的信号刺激。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说:“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么我无论在什么事业上都将一事无成”。这段话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罗杰斯佩里发表过得论文

因为一个是用右脑思考,一个是用左脑思考。但是他们的网友都是大学生。所以,用右脑思考的方芝选择了错误的答案,而李悦选择了正确的答案。”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在他的《斯佩里教授的快乐学校》里提出的观点。”。斯佩里认为,快乐是可以学习的。”他的这一发现,后来被称为快乐智力。快乐智力是指一个人有能力选择以最有效的方式去获得快乐。”斯佩里认为,人的大脑有一种特殊的机制,可以帮助人们学习如何获得快乐,而不是逃避痛苦。””这一理论也被称为斯佩里法则。””斯佩里的研究成果引起心理学界的极大重视。””斯佩里的理论也影响到教育领域,美国心理学会把每年的3月30日定为世界学习日,用来纪念斯佩里的贡献。””。

你知道左右脑的分工理论吗?知道斯佩里左右脑分工理论的由来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左右脑的分工理论是什么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博士(Roger Wolcott Sperry,1913.8.20—1994.4.17)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因此荣获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常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由胼胝体连接沟通,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在正常的情况下,大脑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工作的,来自外界的信息,经胼胝体传递,左、右两个半球的信息可在瞬间进行交流(每秒10亿位元),人的每种活动都是两半球信息交换和综合的结果。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有分工,左半球感受并控制右边的身体,右半球感受并控制左边的身体。、

20世纪50年代,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杰·斯佩里(Dr. Roger Wolcott Sperry)和他的学生龙·迈尔斯开始在动物身上进行裂脑实验研究。当他们切断猫和猴子的两个脑半球之间的全部联系时,发现这些动物仍然很正常,而且他们发现可以训练两个脑半球以相反的方式去完成同一任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大脑左右半球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意识活动。大脑两半球具有一种合作关系,即左脑负责语言和逻辑思维,而右脑则做一些难以换成词语的工作,通过表象代替语言来进行思维。

从1952年至 1961年的10年里,斯佩里先用猫、猴子、猩猩做了大量的割裂脑实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以后做“裂脑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从1961年开始,斯佩里把“裂脑人”作为研究大脑两半球各种机能的研究对象,对“裂脑人”长时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1981年,罗杰·斯佩里也因他的“左右脑分工理论”荣获了诺贝尔医学奖

训练目的

对于正常人来说,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是均衡和协调发展的,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的控制系统。若没有左脑功能的开发,右脑功能也不可能完全开发,反之亦然,无论是左脑开发,还是右脑开发,最终目的是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和协调发展,从整体上开发大脑。

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抑制、五感(视、听、嗅、触、味觉)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脑可以称作“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

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像、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斯佩里认为右脑具有图像化机能,如企划力、创造力、想像力;与宇宙共振共鸣机能,如第六感、透视力、直觉力、灵感、梦境等;超高速自动演算机能,如心算、数学;超高速大量记忆,如速读、记忆力。右脑像万能博士,善于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许多高级思维功能取决于右脑。把右脑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才能表现出人类无穷的创造才能。所以右脑又可以称作“本能脑”、“潜意识脑”、“创造脑”、“音乐脑”、“艺术脑”。右脑的神奇功能征服了全世界,斯佩里为全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爱戴,被誉为“右脑先生”、“世界右脑开发第一人”,斯佩里的重要研究成果是对人类大脑科学研究的重大里程碑。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00万倍。然而现实生活中95%的人,仅仅只是使用了自己的左脑。科学家们指出,终其一生,大多数人只运用了大脑的3%—4%,其余的97%都蕴藏在右脑的潜意识之中,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吃惊和遗憾的事实!人的大脑蕴藏着极大的潜能,这种潜能至今还“沉睡”着,所以深入挖掘左右两半球的智能区非常重要,而大脑潜能的开发重在右脑的开发。左脑是人的“本生脑”,记载着人出生以来的知识,管理的是近期的和即时的信息;右脑则是人的“祖先脑”,储存从古至今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因子的全部信息,很多本人没有经历的事情,一接触就能熟练掌握就是这个道理。右脑是潜能激发区,右脑会突然在人类的精神生活的深层展现出迹象;右脑是创造力爆发区,右脑不但有神奇的记忆能力又有高速信息处理能力,右脑发达的人会突然爆发出一种幻想、一项创新、一项发明等等。右脑是低耗高效工作区,右脑不需要很多能量就可以高速计算复杂的数学题,高速记忆、高质量记忆,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人的大量情绪行为也被右脑所控制。右脑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右脑的优势,并不是以右脑思维代替左脑思维,而是更好地将左右脑结合起来,进行人类左右脑的第二次协同,充分调动起人脑的潜能。斯佩里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半球存在着机能上的分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左半球是处理语言信息的“优势半球”,它还能完成那些复杂、连续、有分析的活动,以及熟练地进行数学计算。右半球虽然是“非优势的”,但是它掌管空间知觉的能力,对非语言性的视觉图像的感知和分析比左半球占优势。有研究表明,音乐和艺术能力以及情绪反应等与右半球有更大的关系。

右脑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右脑的优势,并不是以右脑思维代替左脑思维,而是更好地将左右脑结合起来,进行人类左右脑的第二次协同,充分调动起人脑的潜能。斯佩里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半球存在着机能上的分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左半球是处理语言信息的“优势半球”,它还能完成那些复杂、连续、有分析的活动,以及熟练地进行数学计算。右半球虽然是“非优势的”,但是它掌管空间知觉的能力,对非语言性的视觉图像的感知和分析比左半球占优势。有研究表明,音乐和艺术能力以及情绪反应等与右半球有更大的关系。对于正常人来说,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是均衡和协调发展的,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的控制系统。若没有左脑功能的开发,右脑功能也不可能完全开发,反之亦然,无论是左脑开发,还是右脑开发,最终目的是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和协调发展,从整体上开发大脑。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最新研究发现:人类大脑左半球对大范围拓扑性质的知觉占优势,右半球对局部几何性质的知觉占优势。该发现发表于2007年12月26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并被该刊《本期导读》专栏介绍。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陈霖院士领导的认知科学和脑成像团队,创立了“大范围首先”的拓扑性质知觉理论,向半个世纪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局部首先”的理论提出挑战,强调知觉过程是由大范围拓扑不变性质开始的,为左右大脑差别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该所王波等青年学者把“大范围首先”的拓扑性质知觉理论应用到大脑半球不对称性的研究。他们经过6年多的大量实验把各种拓扑性质(如洞的个数、内外关系等)和其他几何性质(如朝向、距离、大小、对称性、平行性、直线性等)进行了系统比较测试,一致揭示了惯用右手的人左脑拓扑性质的知觉占优势;还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发现,拓扑性质分辨产生大脑左半球颞叶兴奋。有专家认为,该研究得出的结论“左半球拓扑性质知觉占优势、右半球局部几何性质知觉占优势”,为解决视觉的左右大脑关系的各种争论问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同时为认识大脑、开发大脑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科学根据。

顺其自然

在日常生活中做技巧性活动习惯于用左手称为左利手,俗称左撇子,习惯于用右手称为右利手,俗称右撇子。有人说左撇子聪明,并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从严格意义上,人体是没有办法做到绝对的均衡和对称,和一般哺乳动物相比较,人的肢体侧向性发展是最明显的。大多数人习惯于用右手运动,这样写字、运用鼠标、打乒乓球、打篮球、打网球等,时间久了,可能就会发现,右手臂要比左手臂粗壮一些。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强行纠正左撇子可能会导致脑紊乱,所以应该顺其自然。右脑的机能有四个特征:共振能力,想象能力,快速大量记忆信息的能力和快速自动操作信息的能力。右脑具有无比庞大的学习潜能,通过全脑学习训练,使右脑接受大量学习的刺激,不仅可以开发和保留相当一部分右脑潜能,更可以促使大脑神经的生长,扩大脑容量,进而有助于左脑的生长。开发全脑就是平时思考问题时要运用左右脑,活动和运动左右肢体。两只手可以轮换工作,刚开始用左手会感到不习惯,但是只要坚持下去,渐渐就可以改变过来的。根据成功学的理论,一个人改变习惯分为强制、不自觉、自觉三个阶段,只要坚持到最后,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不成问题的。刚开始运用右脑思维和记忆也会感到不习惯,不过渐渐就会好转的。爱因斯坦说:“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只要我们有意识地运用右脑,并做到左右脑协调平衡发展,就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智能环境

人的平均脑量有1400克(重量约为3.5磅),刚出生的婴儿脑重约390克,等于成人的2/7,到3岁时增加到1010克,约为成人的5/7,而到7岁时,脑重可达1280克,相当于成人的90%。这说明了人脑的重量主要是在儿童时期增加的,因此儿童时期是智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如果17岁时人的智力水平已达到100%,那么4岁时可达到50%,4岁到8岁又可增加30%,最后的20%是在8岁到17岁完成的。当爱因斯坦死后,科学家替他作过切片观察,发现其大脑神经胶质细胞轴突或神经鞘众多,比普通人多出73%,这一发现证明了大脑是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专家们认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结果,是由于爱因斯坦长期从事创造性的活动,积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致使大脑发展了新的神经元和大脑皮层。这种大量的胶质细胞在经常从事音乐活动的音乐家的大脑中存在,这种现象是超常规的学习与锻炼的结果。突触(轴突)之间的接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紧密有效,脑力启动力强、智力高。因此,想要提高智力,就必须经常给予优秀的信号刺激。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说:“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么我无论在什么事业上都将一事无成”。这段话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罗杰·斯佩里(因发现大脑半球的功能性分工)与大卫·休伯尔及托斯坦·维厄瑟尔(因发现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获得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罗国杰发表的论文

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析人生价值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践行孝道与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

摘 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的大学生要在对长辈尽孝,对工作单位尽责,对国家对民族尽忠的行动中,提高报效祖国的本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报效国家,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共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关键词:践行孝道 人生价值 社会价值

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基本保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西方各种腐朽价值观的侵蚀,市场经济本身的趋利性,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自私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为自我中心主义,追求自我价值而忽视了社会价值;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人生发展的长远规划等急功近利思想。这些错误的认识,严重地制约着他们人生价值的实现,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孝道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使大学生在践行孝道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 人生价值的科学内涵

价值即意义,它表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或者说是属性对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而所谓的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不仅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当二者统一时,就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指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群体或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自我价值指的就是个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重要的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即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主要看他的社会价值。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时,还要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奉献须尽力相统一,要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要坚持完善自身与奉献社会相统一。国家“文明办”评选的“全国孝老爱亲模范”,中央电视台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他们都是在各自平凡的岗位,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既有物质贡献,又有精神贡献;既奉献了社会,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又得到了提升,不断完善了自我。

5·12汶川大地震捐款的“义丐”徐超;坚守藏区12年支教的胡忠谢晓君夫妇;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吴孟超;无臂钢琴师刘伟;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刘金国;“孝更绝伦足可矜”的陈斌强等等。他们奉献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谱写了一曲曲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国尽忠的精神赞歌。这种精神的力量将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它是无价的。

2 孝道的现代诠释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尽孝入手,孝道教育是人生观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起点,也是落脚点。

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对儿女的慈爱,出于本能,是人性光辉的自然流露。儿女对于父母的孝敬天经地义,是亲情的回报,是人伦关系的传承。因此,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给“孝”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也就是说,用真挚的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父母侍奉好了,让老人愉悦、高兴、没有精神负担,才能称为真正的“孝”。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1)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对父母的“敬”和“爱”上,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没有这种真挚的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核心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2)奉养。中国传统孝道的基本要求是“生则养”,即赡养父母,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也就是说,首先要在物质生活上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年人吃。

(3)侍疾。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孝道的重要内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爱。

(4)立身。《孝经》上说:“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品正而身立”。儿女为人正直善良,与人群和谐相处,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品行不端、不走正道,懒惰、浮漂,不学无术、无所事事,这都是对父母的不孝。

(5)谏诤(音“正”,直言劝诫的意思)。《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诤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言行的时候,要委婉提示,使父母改正,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但不是当面反驳和指责。

(6)善终。《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就是说对待父母要始终如一,给父母送葬时更要庄重、虔敬,严格遵守各种礼仪。

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同时,更要把传统孝道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一是要保全身体,珍爱生命。身体受命于父母,是父母所赐,保全身体,珍爱生命,是报效父母报效国家的前提和基础。二是要赡养父母,满足其物质需求,“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三是要尊敬父母,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四是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有病及时治疗。五是要承志立身,成家立业;六是诤谏劝止,从义不从父。即对父母的不义或不法行为要进行诤谏劝止,不盲从。七是要文明安葬,不忘父母,追思祖德,要尽量采用现代文明方式安葬过世的亲人。八是要尽职尽忠,清正廉洁,刻苦学习,练就过硬本领为国立功。学好过硬本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报效国家,这才是真正的孝,是孝道的升华,是大孝。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爱人民、爱祖国的基础。对传统孝文化中的“愚忠”和“愚孝”,以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在,不远游”等传统错误的观念,我们今天必须予以摒弃。

3 在践行孝道中实现人生价值

践行孝道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道德保障。首先,明孝、行孝、尽孝可以培养自己的德行,提高道德素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立德,就要知道什么是孝、怎样行孝,因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孝的实质是“仁爱”,仁爱是人的内在本质,是孝的人性基础,而孝是仁爱的外在表现。同时,有仁爱之心的人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其有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能自爱,且有智慧、有勇气,这为走向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品质。

其次,孝是事业获得成功的价值导向。以孝励志,精忠报国,建功立业,是深入人心的基本价值取向。要讲孝就一定要为国家服务,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事业获得成功的不竭动力,也是人生价值追求的正确方向。我们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这是我们的事业走向成功的价值导向。

再次,奉行孝道是实现人生价值终极目标的最好方法。我们知道“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孝道,一开始是起源于侍奉双亲的,这是孝道的初始阶段,我们称之为“小孝治家”,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孝道的第一个层次。到了单位,有了自己的岗位,角色发生了变化,便要发扬爱的精神,以民胞物与的情怀,为集体、为大众、为领导着想,心里有个大局观念,想问题、干事情都要从全局出发,我们称之为“中孝治企”,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孝道的第二个层次。随着阅历的增加、胸怀的开阔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心里装的事情多了,也就是说,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时候,他的人生境界就非一般人所能及的了,他会不断地反省和检点自己的言行和道德缺陷,有了为民族尽心、为国家尽忠的心理渴望,我们称之为“大孝治国”,也是孔子说的“孝之终也”,这才是孝道的最高境界。

最后,希望我们的大学生爱护身体,好好学习,树立一个目标,确定生活方向,从行动上践行孝道。我们知道了要在行孝、尽孝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一个良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有行孝、尽孝的实际行动。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要行孝、尽孝,首先必须要爱护身体,珍爱生命,保持身心健康,不能沉迷于网络游戏,更不能动辄离家出走或自毁生命,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其次,要好好学习,发愤图强,奉献社会,报效国家,不断提高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本领。要为自己的未来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确定一个可行的目标方案,制定相应的措施,并付之于行动。不好好学习,混日子,动辄逃课,辜负亲人和社会的期望是大大的不孝。再次,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奉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奉献社会相统一。在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过程中,既要讲物质贡献,又要讲精神贡献;既要不断完善自我,又要奉献社会,同时要尽力而为。最后,要以感恩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感恩之心对待父母前辈的养育之恩,老师先贤的教导之恩,大自然的哺育之恩,革命先烈的奉献之恩,党和国家的培养之恩;感恩父母,感恩大自然,感恩生活,感恩成功,感恩挫折,感恩对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常怀感恩之心,常思感恩之人,常想感恩之事,常报感恩之情。以感恩的实际行动服务人民,回报社会,报效国家,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的大学生要在对长辈尽孝,对工作单位尽责,对国家对民族尽忠的行动中,提高报效祖国的本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共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肖波.中国孝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朱翔非.孝里有道[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 罗国杰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析人生价值的思修论文

罗国杰作为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在伦理学基本理论问题上,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潜心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道德实践和理论的具体情况进行的综合创新。由他主编而成的多种伦理学教科书,都是独树一帜和富有生命力的,不仅在国内影响巨大,成为许多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入门书,而且受到前苏联和西方国家一些著名伦理学家的关注。(一) 关于道德的研究对象以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体系结构(图)罗国杰伦理学以道德为研究对象,这种判断歧见不多,但是,对道德的定义,历史上和现实中,却是争讼纷纭,莫衷一是。在1982年发表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一文中,罗国杰教授依据唯物史观,对道德做出了这样的界定:“道德就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由经济关系所决定,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所维系的一类社会现象。”这样的道德定义及其展开阐释,把经济关系置于起决定作用的地位,并从经济关系中引申出道德关系,从道德关系中引申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道德现象。从经济生活中寻找道德生活,从道德生活中寻找道德关系,从道德关系中寻找道德现象,从道德现象中细分出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并在这样的基础上确立作为“研究道德的学问”的伦理学的科学地位,这的确是理论上独具匠心的综合创新。以此为出发点,罗国杰概括出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三方面特点:其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一门理论科学,“它在研究中所要揭示和阐发的应是人类道德现象的最本质、最普遍的联系,是人类道德发展的最一般的过程和规律,是人类道德生活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理论问题”。其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一门规范的科学,它“始终都是把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看成是整个伦理学的中心、重心或者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是,马克思主义绝不把伦理学局限于或归结为一种规范科学,更不把伦理学仅仅视为一种道德规范的汇编,不把伦理学当做一种应当和不应当的空洞说教”。其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一门理论知识和行动准则相统一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知识,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门行为的科学,用我国古人的话来说,即是一门‘知行合一’的科学”。由罗国杰主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一书,就是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编撰而成的。这部书是我国自行编撰和公开出版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教科书,在我国伦理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地位,罗国杰教授作为这部书的主编、特别是作为这部书的体系结构的创立者,对我国伦理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 关于道德境界(图)罗国杰在新中国伦理学领域,罗国杰是最早提出道德境界说并对道德境界进行深入研究阐释的。他1981年发表的《论道德境界》一文,可以看做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他指出:“从道德教育和修养来看,人们在锻炼和修养的过程中,总是要不断地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从一个高度到另一个高度,即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以至达到最后的理想。人们处在每一个阶段中,都以一定的道德观念作指导,并用以处理对人、对事的各种关系,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不同的觉悟水平。这个高低不同的觉悟水平,就构成了所谓道德境界。”他的结论是:“所谓道德境界,就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从一定的道德观念出发,在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利益关系中所形成的一定的觉悟水平以及思想感情和精神情操。简单来说,一定的道德觉悟水平以及思想感情和精神情操,就构成一定的道德境界。”罗国杰从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人们的道德境界分为三个类型:自私自利的境界、先公后私的境界、大公无私的境界。属于自私自利境界的人在道德上的特征是,一切都以是否有利于自己的私利为转移。他们的行为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惟一的要求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属于先公后私境界的人在道德上的特征是,他们不论做什么事,都能注意考虑自己的一言一行,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他们有自己正当的利益,但又总是以集体利益为重,为社会而诚实地、积极地、忘我地劳动,同时也要从社会领取应得的报酬。属于大公无私境界上的人在道德上的特征是,他们的一切言行,都能以是否有利于集体为惟一准则,一事当前,总是先为集体着想,对同志极端热忱,对人民极端负责,概而言之,他们的整个言行,都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集体第一。罗国杰对他的三种境界说,后来又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论证。他在1988年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和《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的四个层次》等文中,他把人们道德境界的层次或者道德觉悟的水平,划分为这样四个层次:第一,共产主义道德觉悟的层次,即“大公无私”道德境界。第二,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层次,即“先公后私”的道德境界。第三,类似于合理利己主义的层次,这是他新划分出来的一个道德境界层次。第四,极端自私自利的层次。(三) 关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观罗国杰1982年发表的《试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观》一文,是中国伦理学界在价值观领域开风气之先的一篇重要论文。他主要阐述了三个问题:1. 关于什么是价值的论述。价值“是物质客体、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意识现象所具有的一种属性,这种属性体现着这些物质客体、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意识现象对一定的社会、阶级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在伦理学上,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活动对人们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重要的价值”。“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人的价值问题,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生目的和人对社会的关系的问题,也可以说就是人怎样生活才算值得,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的问题”。这表明,罗国杰是从“意义”和“关系”的角度来界定价值的,而且是从唯物史观的立场上来谈论“意义”和“关系”的。他极力强调,必须从一定的经济关系中,从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中,从人们在生产关系里所处的不同地位中,从不同的阶级利益和阶级立场中,来考察人的价值问题。2. 关于价值目标的论述。“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活动,必然都有一个目的、目标。这里所说的目的和目标,除了从事每一个活动的具体目的和目标之外,还有一个总的或最终的目的和目标。而这个最终的总的目的和目标,就联系着人的一切行为活动,贯穿于他的社会的生活实践之中,就是要解决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的问题”。这个总的目的称之谓价值目标。他认为,价值目标总是同利益取向联系在一起的,正确的价值目标,总是同正确理解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价值不在于地位的高低、金钱财富的多少,而在于对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进步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于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在于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伟大目标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他结合我国的实际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价值观和人的价值标准,是同人民要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根本利益相联系的,离开了这个根本利益的要求,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可能找到人为什么生活和怎样生活的标准。3. 关于个人价值、自我价值的论述。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由于不同的岗位和职业,抱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在充分发挥人的个性和才能的社会实践中,人们的具体的生活目标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人们对人生的意义、对人生的价值的具体理解,可能带有具体职业的影响而各不相同。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观不应该排斥和否认人们的个性、理想、爱好、兴趣的不同,而应该强调这一切都必须和社会主义的总的价值目标相联系,并使这一切的发展从属于总的价值目标”。他批判了那种把个人价值、自我价值说成是财富、金钱、地位、名誉、物质享受的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强调每个人都必须依据集体主义的原则,在集体的事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实现人的价值。他还着重指出要培养个人选择价值目标的能力,自觉清除剥削阶级的价值目标,确立革命的人生目标和生活的实践道德。集体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罗国杰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有诸多贡献,最集中和最突出的代表,是对集体主义原则的系统阐述。他把研究和写作的相当一部分精力,花在集体主义以及与此必然相关的个人主义的问题上,围绕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问题,发表了如《论无产阶级道德原则和资产阶级道德原则的根本对立》、《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当前有关道德问题的几点思考》、《关于伦理道德的价值导向的反思》、《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道德原则》、《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关于伦理道德的几个理论问题》、《十年来伦理学的回顾与展望》、《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坚持价值导向一元性的思考》、《对几个重要提法的建议》、《坚持集体主义还是“提倡个人主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等论文。(一) 关于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点(图)罗国杰他发表在1996年5月16日<光明日报>上的《对几个重要提法的建议》一文专门对集体主义的要点作了简明扼要的概括,指出:“对集体主义的界定,应强调三个思想: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集体、国家利益相结合;在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下,切实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大力发挥个人的能动作用。”他还对集体主义作了层次划分:一是无私奉献,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先公后私。二是顾全大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劳动,遵守社会主义社会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市民公约、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这篇文章,是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前夕,在中央主管部门召开的精神文明理论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因而可以视为向中央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决议的献计献策之作,是深思熟虑和通盘思考之后得出的慎重结论。(二) 关于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服务罗国杰教授这方面的贡献,在他为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决议征求意见稿所提的有关集体主义的建议中,得到了最突出的表现。他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一文,就是所提建议的文字记载。这篇文章,是在1996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发言稿。他在建议稿中,充分肯定六中全会决议讨论稿写得很好,“特别是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这必将对我国今后的道德建设产生重大作用”。但他也诚恳地提出,“我只想提一个补充的意见,就是希望能够在‘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后面,加上‘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样一个意见,以便使这一文件能够更完整,更全面地体现我们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方面的思想和要求”。中央采纳了罗国杰教授建议,在原讨论稿中“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之后,加上了“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并与原有的“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共同构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道德建设的总布局。

斯蒂芬罗斯发表的论文

《公司理财(原书第8版)》([美]斯蒂芬 A. 罗斯(Stephen A. Ross))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公司理财(原书第11版)

作者:[美]斯蒂芬 A. 罗斯(Stephen A. Ross)

译者:吴世农

豆瓣评分:7.7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7

页数:655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概论,估值与资本预算,风险,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长期融资,期权、期货与公司理财,短期财务,理财专题八大篇三十一章,全面梳理了现代金融学的理论体系,重点讲解了套利定价理论、有效资本市场与行为金融、杠杆企业的估值与资本市场以及财务困境等内容,所有的金融理论概念均从公司财务管理的角度阐述,强调金融理论的现实指导性!

内容特色:

拓展现代金融的核心概念:全书深度发展了套利、净现值、有效市场、代理理论、期权以及风险与收益间的权衡等重点的金融概念,从理论及其运用的角度解释了公司财务与金融。

整体性强:全书主旨在于将公司理财的知识作为一种全面而又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系列无关主题的集合。

突出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全书重点强调现代金融的基本原理,同时结合现实中的案例来充分说明这些理论对于公司财务管理的指导作用。

更新内容:

第2章:整章重写,以强调现金流的概念以及它与会计利润的差异。

第6章:整章重构,以强调诸如成本节约型投资和不同生命周期的投资等特殊投资决策。

第9章:更新许多股票交易的方法。

第10章:更新了关于历史风险与收益的材料,更好地解释了权益风险溢价的动机。

第13章:更详细地讨论了如何用CAPM模型计算权益资本成本和WACC。

第14章:更新并增加了行为金融学的内容,并探讨其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

第15章:扩展了对权益和负债的描述,对可赎回条款的价值以及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增加了新的材料。

第19~20章:继续构建财务生命周期理论。

作者简介:

斯蒂芬·罗斯(Stephen Ross),男,1944年出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套利定价理论创始人,因其创立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简称APT)而举世闻名。

斯蒂芬-罗斯(Stephen Ross)于当地时间2017年3月3日在康尼狄格州家中去世,享年73岁。

由于他对于金融理论的杰出贡献,罗斯获得了许多学术荣誉,包括国际金融工程学会(IAFE)最佳金融工程师奖、金融分析师联合会葛拉汉与杜德奖 (Grahamand Dodd Award)、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给最优秀学者颁发的利奥·梅内姆奖(Leo Melamed Award)、期权研究领域的 Pomerance奖。

1999年,罗斯在《金融与数量分析杂志》(JFQA)第三期发表的论文“额外风险:再论萨缪尔森的大数谬论”获得JFQA1999年度威廉·夏普奖(William Sharpe Award)(该奖奖励那些在《金融与数量分析杂志》上发表文章、为金融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研究者)。

二项期权定价模型假设股价波动只有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且假设在整个考察期内,股价每次向上(或向下)波动的概率和幅度不变。模型将考察的存续期分为若干阶段,根据股价的历史波动率模拟出正股在整个存续期内所有可能的发展路径,并对每一路径上的每一节点计算权证行权收益和用贴现法计算出的权证价格。对于美式权证,由于可以提前行权,每一节点上权证的理论价格应为权证行权收益和贴现计算出的权证价格两者较大者。构建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编辑1973年,布莱克和舒尔斯(Black and Scholes)提出了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对标的资产的价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期权进行定价。随后,罗斯开始研究标的资产的价格服从非正态分布的期权定价理论。1976年,罗斯和约翰·考科斯(John Cox)在《金融经济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基于另类随机过程的期权定价”,提出了风险中性定价理论。1979年,罗斯、考科斯和马克·鲁宾斯坦(Mark Rubinstein)在《金融经济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期权定价:一种简化的方法”,该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对离散时间的期权的定价方法,被称为Cox-Ross-Rubinstein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和布莱克-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是两种相互补充的方法。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推导比较简单,更适合说明期权定价的基本概念。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建立在一个基本假设基础上,即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证券的价格运动有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涨或者下跌。虽然这一假设非常简单,但由于可以把一个给定的时间段细分为更小的时间单位,因而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适用于处理更为复杂的期权。随着要考虑的价格变动数目的增加,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的分布函数就越来越趋向于正态分布,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和布莱克-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相一致。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的优点,是简化了期权定价的计算并增加了直观性,因此现在已成为全世界各大证券交易所的主要定价标准之一。一般来说,二项期权定价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在每一时期股价的变动方向只有两个,即上升或下降。BOPM的定价依据是在期权在第一次买进时,能建立起一个零风险套头交易,或者说可以使用一个证券组合来模拟期权的价值,该证券组合在没有套利机会时应等于买权的价 格;反之,如果存在套利机会,投资者则可以买两种产品种价格便宜者,卖出价格较高者,从而获得无风险收益,当然这种套利机会只会在极短的时间里存在。这一 证券组合的主要功能是给出了买权的定价方法。与期货不同的是,期货的套头交易一旦建立就不用改变,而期权的套头交易则需不断调整,直至期权到期。二叉树思想编辑1:Black-Scholes方程模型优缺点:优点:对欧式期权,有精确的定价公式;缺点:对美式期权,无精确的定价公式,不可能求出解的表达式,而且数学推导和求解过程在金融界较难接受和掌握。2:思想:假定到期且只有两种可能,而且涨跌幅均为10%的假设都很粗略。修改为:在T分为狠多小的时间间隔Δt,而在每一个Δt,股票价格变化由S到Su或Sd。如果价格上扬概率为p,那么下跌的概率为1-p。3:u,p,d的确定:由Black-Scholes方程告诉我们:可以假定市场为风险中性。即股票预期收益率μ等于无风险利率r,故有:SerΔt = pSu + (1 − p)Sd(23)即:e^{r\Delta t}=pu+(1-p)d=E(S)(24)又因股票价格变化符合布朗运动,从而 δS N(rSΔt,σS√Δt)(25)=>D(S) = σ2S2δt;利用D(S) = E(S2) − (E(S))2E(S2) = p(Su)2 + (1 − p)(Sd)2=>σ2S2Δt = p(Su)2 + (1 − p)(Sd)2 − [pSu + (1 − p)Sd]2=>σ2Δt = p(u)2 + (1 − p)(d)2 − [pu + (1 − p)d]2(26)又因为股价的上扬和下跌应满足:ud=1(27)由(24),(26),(27)可解得:其中:a = erδt。4:结论:在相等的充分小的Δt时段内,无论开始时股票价格如何。由(28)~(31)所确定的u,d和p都是常数。(即只与Δt,σ,r有关,而与S无关)。

无套利定价原理最早由斯蒂芬罗斯提出。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1976年斯蒂芬罗斯在《经济理论杂志》上发表了经典论文资本资产定价的套利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资产定价模型,此即套利定价理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