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桂林旅游资源总结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3 06:40:26

桂林旅游资源总结论文发表

我总算来到了闻名遐迩的桂林。不得不说,桂林,真是一个清秀的城市。气候关系,一出酒店,就感受到湿润近人的空气,不同于北方的干涩粗鲁,这里光是风,便能滋润人。这是座没有高楼的城市,窗外一闪而过的大多是低矮的独栋,少有高楼大厦阻碍视线,四处流露着温婉。下面由我来给大家分享桂林游玩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桂林游玩心得1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桂林是一座 文化 古城,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所以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我准备去桂林啦!妈妈和奶奶为我准备了许多物品。终于,我等到了去桂林的那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上了飞机,心里想着:“桂林究竟美不美呢?‘桂林山水甲天下’是真的吗?我可要一探究竟。”经过我感觉漫长得像一个世界一样的1小时飞行,我们终于到了桂林啦!下了飞机,一阵清新的气息扑鼻而来。

我们静静地休息了一天,我在夜里竞兴奋地睡不着觉了。一大早我们先去了漓江。漓江山色美,水也美。那清澈的水能看到江底的沙石,绿得犹如翡翠一样。漓江太美了,比我想象中美百倍,不,千倍!漓江的黄布倒影可谓一绝,黄布滩旁,有七座大小不一的山峰,亭亭玉立,人称“七仙下凡”。

然后,我们去了银子岩。银子岩宛如一个巨大的天然盆栽,四周群山怀抱,被法国地质学家誉为“世界溶洞奇观”。

接着,我们来到了兴坪佳境。它是一座有1300多年的历史古镇,兴坪周围群山环绕、碧水长流,有“三岩”、“五井”、“十二山”等名胜。七星景区位于漓江东岸,因有“七星山”、“七星岩”而得名,是桂林历史悠久的综合性景区。

最后,我们来到了九马画山。漓江右岸有一座九峰相连、耸峙江畔的大石山,山体峭壁屏立,高、阔各一百多米,仿佛画着一群骏马,它就是九马画山。

漓江,你那山,峰峦雄伟!水,清澈见底!桂林,你那景色神乎其神,令我留连忘返。以后有机会一定再睹你的风采!

桂林游玩心得2

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语文课文中学到的桂林让我对它的充满了向往。这不,今年暑假一放假,妈妈就满足了我的愿望,带着我和三个小伙伴一起去桂林一睹她的芳容。

桂林是举世闻名的旅游之地,自然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们游玩了古东森林瀑布群、银子岩、遇龙河漂流、象鼻山等,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古东森林瀑布群了。这里不仅玩得惊险刺激而且景色怡人,真是让人留恋忘返!

古东瀑布,瀑布成群,古木参天,古东森林瀑布创造了人类的奇观。听妈妈说,它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处由地下涌泉形成的多级串连瀑布。到了景区,我迫不及待地戴上头盔,穿上草鞋,披上雨衣开始我的攀爬探险之旅了。

刚到瀑布脚下,只见银珠似的泉水从山上直泻下来,让我真正领略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泉水拍打着巨石,发出哗哗地声响。瀑布两边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景色太迷人了!我和小伙伴们不时唱着歌儿,那欢笑声、哗啦啦的泉水声、鸟儿清脆的鸣叫声,在山谷中奏响了一曲欢乐的交响曲。我们急切地下了水,猛地一脚踩进水中,瞬间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珠打在我的脸上和身上,感觉水凉凉的,特别清爽和舒服。我和小伙伴们在水中用事先准备的水枪打了会水仗,大家都好不快活。之后我们就准备攀爬瀑布了。开始向上攀了,我手紧紧地抓着水中的铁链,弓着腰,眼睛死死地盯着水里沿山崖凿出的脚窝,小心翼翼地往上爬着。我每爬一步,心就跳十下。越往上水越急,我就越紧张,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水的冲击力太大了,好像要把我冲下去似的。水溅在我脸上,我的眼睛都睁不开了。我紧拽着铁链,就生怕一失手掉下去了,那种感觉既惊险又刺激。不一会儿,终于登上了瀑布顶端。?我站在山顶上,听着风吹树林的声音,闻着森林清新的气息,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大自然造景鬼斧神工,桂林山水名不虚传。这次桂林之行我收获多多,是我童年记忆中永远美好的那一笔。

桂林游玩心得3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桂林的山,桂林的水,都令我十分向往。在这个漫长的假期里,我终于如愿以偿,跟随妈妈前往了那个令我向往的“世外桃源”!

NO.1

“玉带蜿蜒画卷雄,漓江秀丽复深宏”,一句郭沫若的诗句便道出了桂林漓江的秀美风光。高耸入云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江水,耳畔不时传来鸟儿的啼叫声;江岸边那些依山傍水的小村落,在这人间仙境中与山水为伴,一定十分满足与快乐。

漓江上景点很多,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数“黄布倒影”了!高耸的山峰映入碧绿的江水,根本分辨不清哪是山哪是水。“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清代诗人袁枚的一句诗,形象地描绘了“黄布倒影”的醉人山水。

游玩了漓江,我们又来到了拥有“诗境家园典范”美誉的银子岩景区。步入景区,好似进入了“世外桃源”一般,这里群山环抱,流水潺潺。岩洞内处处都能看见钟乳石、石笋,因滴水形成的独柱擎天、佛祖论经、混元珍珠伞等独特奇观,令人赞叹不已、瞠目结舌。

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洞内的雪山飞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置身此景,银光闪闪、雪白晶莹的倒挂钟乳石,倒影于水中,宛如一个水中宫殿。

NO.2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起了床,兴冲冲地赶往乘竹筏的地点。遇龙河的两岸到处都是山峰,层峦叠嶂,绵延起伏。我坐在竹椅上,耐不住寂寞,将脚丫伸进清澈的河水中。哇!好凉爽呀!使船前进的竹竿轻轻伸入水中,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了阵阵涟漪,金灿灿的阳光照射下来,水面顿时就变得波光粼粼。

下午,我们才真正地来到了世外桃源。乘坐小船游览燕子湖,自然是一种不错的享受。忽然,一阵悠扬清亮的歌声传来。我顺着歌声望过去,噢,原来是侗族姑娘在附近的舞楼中载歌载舞呀!她们身着艳丽的衣裳,正欢迎我们的到来呢!绕过燕子洞,眼前豁然开朗,原来——桃花岛到了。虽说现在已不是桃花开放的季节,但小岛上仍有几朵桃花在朝我们笑呢!

短短两天的桂林之行结束了,我们又将乘坐高铁前往贵阳。桂林,再见!

桂林游玩心得4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年暑假,我有幸目睹了桂林山水的美丽、壮观以及当地的风采。其中,最令我流连忘返的,是桂林著名歌舞剧——印象·刘三姐。

印象·刘三姐的演出可来头不小。它是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完成的。最重要的是,所有看过这部戏的人都说从未看过这么棒的歌舞剧,连外国游客都毫不吝惜地赞叹。有了这么大的名声,我们也自然去看了一场印象·刘三姐。

刚到剧场门口,我们就被堵在门外水泄不通的人群给吓住了。经过好长一段时间,我们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演出开始了。黑漆漆的舞台上一片寂静。忽然,一声清脆的女声响彻整个山谷。她的声音很美妙,就像黄鹂鸟的叫声,那样悦耳,那样动听。就在他 唱歌 的那会儿,好几十个孩子从两边冒了出来,他们手上都拿着火把,用最纯真的声音,唱起了山村里的 童谣 。他们的声音仿佛一阵风,从遥远的地方缓缓地向我们出来……

忽然,舞台上没了光亮,又是一片黑暗。接着,出现了几十个身着黄色武打服的男孩,手上都拿着一段红丝绸。随着兴奋而又激烈的民族舞曲,他们在台上翩翩起舞,令观众们个个兴奋不已……

激烈而又兴奋的舞蹈持续了好几十分钟,接下来的是一段优美而宁静的舞蹈。从舞台两侧,几颗晶莹剔透的“玉树”里飘了出来,游客们仿佛置身与天上一般……

最后一场舞蹈,是由几百个山区妇女完成的。她们一个接着一从黑漆漆的“山洞”里面钻出来,身上闪着银光,在舞池中优雅地舞动,同时身上的光亮也在不停地变化着……

看完印象·刘三姐后,我不禁感叹:这真是一部无与伦比的歌舞剧啊!

桂林游玩心得5

走进桂林,你会发现最美的风景汇集在这时,漓江、象山……美景数不胜数,我就去体验了一把。

到了桂林,漓江就毫不突兀地出现在你的跟前。租一只竹筏,悠哉游哉地划着,任风儿吹着脸颊,周围一片宁静,低头看湖面,碧绿清澈的江面里有一两只鱼儿在轻轻游动,看见竹筏,也不惊慌躲避,反淡然地看竹筏在江面上划出一道细细的波纹。看完后,便又像没事一样游走了。稍微抬头,只见山坡连绵起伏,层峦叠翠,远远地似乎还能看见几只浅灰色的小兔在山间奔跑。如果划竹筏累了,只需把它停在岸边,任它自己向前移动。静静地,静静地,看着两旁的青山,再看看脚下的绿水,顿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悠然自得的心境便涌上心头。

悄悄告别漓江,我又来到了象山。象山上,我一览桂林全景:漓江就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躺在中央,而旁边青山环绕,山山水水、绿绿清清,真是一幅美丽的 山水画 。

很快,夕阳西下的时候,太阳、漓江水形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只见太阳散发出柔和的光芒,漓江的水完美的倒映出落日情景:太阳先是躲在山后面,只调皮地露出半个脑袋,过了一会儿,太阳好似困倦了,慢慢地落下去了。

天渐渐黑了,我们又乘船去“两江四湖”游玩。这两江中,包括漓江。于是我又目睹了漓江夜晚的风彩:漓江仍像白天那样静。江面上隐约能看到几点亮光——那是萤火虫发出的一点光。向左边望去,江边的芦苇轻轻摇曳,上面还有一些淡蓝的亮点点。难道那是从天上掉来的陨石还是仙女丢失的宝石?船走近了,才看清那是蜻蜓翅膀上发出的蓝光。再向右望,只见一座晶亮的玻璃桥映入眼帘,那桥屹立在两岸之间,下面一汪静水把它衬托的更加晶莹,就如童话中公主走的桥一样。

夜深了,只听见漓江水轻轻的流,看见外面渔船上的马灯,就这样,古老的桂林睡着了!

桂林旅游心得相关 文章 :

★ 游漓江心得体会800字

★ 游漓江心得体会1000字

★ 游漓江心得体会700字

★ 外出旅游心得5篇优秀范文

★ 外出游玩的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 游漓江心得体会小学范文700字

★ 游漓江感想600字

★ 外出旅游心得优秀文章

★ 游漓江感想800字

★ 旅游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旅游资源整合建议桂林旅游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为全国各地的旅游开发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但在新形势下,桂林旅游教你怎样再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各级领导和桂林旅游从业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莫书记提出桂林旅游发展要“整合资源配套成龙,错落分工差异经营,形成合力整体成长,创建国际旅游之都”,为桂林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 桂林旅游资源丰富,其景区景点的数量和密集度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在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可供游客游览观光的100多处景区景点中,同类产品较多,规模小的较多,除漓江、象山景区、芦笛景区、七星景区年接待量过百万人次外,其他景区都在几万到几十万人次。从发展的角度看,唯有对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形成规模,创造具有影响力的旅游产品;才能避免散小、重复的旅游产品恶性竞争造成桂林旅游整体利益流失;才能避免散小旅游企业唯利化经营对桂林旅游形象的损害;才能提升桂林旅游的品牌效应,达到搭建新的融资平台,吸引新的资本投入,做强做大桂林旅游产业的目的。我们认为,资源整合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 整合市区核心旅游资源 城市改造基本完成后,市内形成了“三山两洞”、“两江四湖”和市区水上游三足鼎立局面。由于资源分割,“两江四湖”只有进行单一形式的夜游,容纳的游客数量有限,形成不了更大的规模;市区水上游经营的实际上是“三山”景点,与“三山”之间产生经营冲突和利益互损在所难免。三个本来相互联系的产品被人为分割、相互竞争,难以形成经营的合力和规模,游客体验不到桂林山水的整体美感,桂林的旅游形象受到严重损害。 对市内核心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就是要打破资源和经营分割现状,通过资本的形式将“三山两洞”、“两江四湖”和市区水上游这三个产品有机组合起来,并将榕湖饭店纳入其中,引入景观地产,组建统一的大型经营公司,搭建新的招商引资平台。资源整合完成以后,“四湖”和漓江、桃花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贯通,乘车游览“三山两洞”和乘船游览“三山两洞”两种各具特色的游览方式并存成为可能;利用水上穿梭巴士将“三山两洞”和市内其他景点、宾馆、购物休闲场所连接在一起,真正打造出一个“东方威尼斯”品牌;傲浇?暮?钡ヒ坏囊褂畏绞浇??晃??旌虻挠卫婪绞剑?慰徒哟?芰Φ玫郊?蟮奶岣撸婚藕?沟暌云涞乩砦恢糜攀平?晌?星?糜尾?分械闹匾?换罚?晌???蹲收叩囊桓隽恋悖皇星?糜尾?返钠分屎凸鹆致糜蔚钠放平?玫郊?蟮奶嵘??卫兰畚坏奶岣呓?孤糜纹笠档木?眯б婧驼??氖找娴玫浇洗蟮奶岣摺?SPAN lang=EN-US> 对市内核心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要解决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问题;要对收益分配进行调整,只有放弃既得小利益,才能完成大整合、羸得大利益。 二、 全面整合漓江旅游资源 漓江是我市重要的优势旅游资源,漓江的经营水平反映了桂林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但是,就现在的经营状况看,漓江真正的资源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一是漓江游览的航线太多太乱,利益上相互抵消,甚至导致一些游客没有真正体会到漓江的美丽,对桂林旅游产生宣传上的负面影响;二是经营漓江游览业务的企业多达20多家,品质参差不齐,但价位却一样,服务品质难以提高,优不胜劣不汰;三是现行的漓江经营模式缺乏市场经营主体,无法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经营者谁也不愿花费人力物力主动进行市场营销、拓展客源市场,只能是等客上门,造成漓江游览人数常年徘徊不前。四是沿江两岸景区景点开发散乱,核心旅游资源保护堪忧。 漓江旅游资源的整合,应该包括漓江两岩景点的整合、漓江游船及游船企业的整合、漓江游览方式的整合等。第一阶段,通过股份制的形式对漓江现有的游船进行收购整合,形成漓江经营的市场化、公司化、股份化运作,通过经营公司这个市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搭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融资平台,引入新的资金。第二阶段,利用新的资本实力对漓江两岸的景点进行整合,形成更大的融资平台,从而使漓江从一个单一的水路游览品牌发展成为一个包含沿江两岸景区景点、内容丰富、充满生机的综合性大品牌,提高漓江游览的经济效益,充分体现漓江的真正价值。 对漓江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要解决漓江资源可利用、可发展的观念问题,增强市场经济意识、竞争意识和漓江经营意识,树立大漓江、大品牌、大发展观念;要着眼于桂林旅游的长远发展,打破各部门、流域内各行政区域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要制定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地方性法规,并严格执行。 三、 整合旅行社资源 旅行社是旅游资源的最大经销商。目前,桂林旅行社的数量不少,但上规模、有实力的不多。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国际社债务缠身,包袱沉重。 整合旅行社资源,必须彻底清理、解决旅行社历史遗留问题,轻装上阵。要鼓励旅行社兼并、重组,尤其要鼓励与外地乃至境外的大型品牌旅行社企业重组,建立营销网络和客源市场,促进旅行社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使以地接业务为主的旅行社成长为区域性的旅游代理(批发)商,使桂林成为旅游市场营销的区域中心。 对旅行社进行整合,要下决心清理遗留问题,支持旅行社的产权制度改革;在旅行社放开的大环境下,要建立起有效的地方性管理法规,对违规经营的旅行社坚决查处。 四、 整合酒店资源 我市的旅游酒店是开发最早、市场化运作最充分的行业。酒店的整合,主要是强化行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形成联合,消除恶性竞争。 总之,对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旅游产品的配套成龙,必须要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监管力度,要对旅游发展规划进行严格控制,所有旅游产品的开发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坚决杜绝重复开发和低水平建设;对同类型旅游资源,经营上要实行相对垄断,消防贱卖旅游资源的低价竞争行为;要建立健全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管理制度,如旅游景区景点市场的准入制度和定价听证制度等,进一步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的经济秩序,优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 要形成错落分工差异经营的旅游业发展局面,必须大力发展新型的、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要大力发展会展游、休闲游和体育健身游等产品,加快喀斯特景观园的建设,特别要抓好交通方便、容纳度大、本地人能够参与、与旅游密切结合的体育产品开发和体育设施建设,通过增加旅游品种、创新旅游形式、扩大旅游范畴等方式,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用差异性的产品吸引差异化的游客。桂林市旅游资源整合建议来自范文先生-,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7000左右,不希望是随便复制的话。给50分太少了。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我可以帮助你,415146317.注,本人不是卖论文的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据地质研究,大约在三亿多年前,桂林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壳运动,海底沉积的石灰岩上升为陆地,后经风化和溶蚀,终于形成了神姿仙态的峰林,幽深瑰丽的溶洞和神秘莫测的地下河。 这些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丽壮观;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而自古就有“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玉林旅游资源论文发表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提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的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对做好旅游管理的探讨

摘要: 如何做好旅游管理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旅游人文资源开发以及应对旅游危机管理两方面阐述了旅游管理的思想。

1旅游管理要加强在人文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建议

1.1 促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统一自然资源不管多么美丽,没有人的参与就失去意义,没有人文的氛围就失去了颜色。以杭州西湖为例,是我国独有兼具美丽的湖光山色和悠久历史文化韵味的景区,这里孕育的文化非常丰富。既有家喻户晓的白蛇娘子传奇,又有文人墨客留下的象“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佳句。这些资源都可以在西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西湖旅游区的各个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名人故居这一旅游资源。游客在游山玩水之间,也可以充分了解到西湖文化的历史和典故,同样也可以利用杭州的民俗艺术团体在西湖景区表演西湖文化的传统民俗节目,巧妙的将文化资源和自然景物结合起来,使得游客更容易理解杭州,实现西湖景区的人文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护西湖资源,对西湖的生态、水质、卫生状况加强保护和监督。

1.2 努力发掘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我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众多的文化资源,像龙舟赛、元宵灯会、清明踏青、五月花会、八月观潮、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十月庙会等民俗活动,开发利用条件极其优越。要充分利用这些民俗文化,重点打民俗旅游,这样不仅可以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带来巨大的收入,也会对当地的城市发展和定位等具有很好的作用。

1.3 提高人文素质,完善旅游设施文化旅游具有文化传播和交融的作用,具有很强宣传作用,旅游就像一张名片,在带给游客旅游资源享受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形象进行了宣传。从事旅游资源服务的人员素质对旅游形象具有重要影响,在旅游景点的一些人性化的配套设施对旅游地形象也有重要影响。好的人文素质、礼貌切近的服务态度会对旅游者带来很大正面的影响,会提高游客对旅游满意度,进而对整个城市的形象具有更好的印象。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会对游客带来不同的感觉,游客在旅游时一般比较放松,一些人性化的设施会让他们感觉很亲切,一些带有游客可认知的语言无疑会增加亲近感。

1.4 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旅游经营策略和其他产业一样,人文旅游产业的开发、经营等需要进行细化研究,所不同的是一般其他企业开发的是有形产品,而人文旅游产业开发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产品,产品的质量通过旅游群体的满意程度体现。开发怎样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市场前景如何、如何合理规划使得资源配置优化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旅游产品经营策略都需要因地制宜、通过对人文旅游产业的科学研究实现。目前,我国很多旅游景点在人文旅游开发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通过加强在人文旅游产业方面的研究,使得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更加成功,则可以大大减小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风险;②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值得关注,不同的旅游资源如何配置更加合理,如何配置才能更加吸引旅游者,使得运行成本降低,产业收益增加,这些方面也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③人文旅游产业的经营策略非常值得研究,并非景点门票价格定得越高,旅游产业的收入就越多,不同的旅游景点采用联合消费还是单项消费更好也需要根据消费者的旅游消费心理和旅游景点的具体情况确定。

2加强旅游危机管理的措施

旅游业是一个相对脆弱的行业,由其自身所具有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决定了她的触角极大地延伸到其他各个行业领域,使得外界瞬息的变故都牵动着整个旅游行业敏感的神经。旅游危机已成为世界许多地区的旅游业上空的阴云,良好的危机管理成为旅游业——这个应优先考虑快乐和关照产业的急迫需要。

2.1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一种竞争意识、超前意识、鞭策意识,也是一种凝聚剂。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在感觉危机、认识危机的前提下,经常地、系统地讲形势、讲问题,使员工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与企业共同承担危机与风险的主人翁责任感。居民与旅游者要强化安全意识,强调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确保平安健康也是一种增收途径。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应是政府危机管理的核心和重点,作为旅游地区政府应首先树立危机意识,加强旅游危机战略性研究,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和爆发或将其及早制止于萌芽状态。

2.2 建立预警机制,实施预防管理在建立旅游灾害预警机制方面已经达成普遍共识。所谓"旅游预警制度",主要是有关部门在国内外发生疫情、战争、社会问题、自然灾害等影响旅游的事件,予以发布并警示,从而有利于旅行社和游人预见问题,并主动采取积极的安全措施。

2.3 建立应付旅游危机的应急机制旅游危机爆发后,最紧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尽量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灾害、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实施有效抢救,减少人员伤亡;在疫情发生时,防止疫情扩散;在治安事件发生后,尽快侦破案件,惩治违法分子,保护受害人,处理善后事宜。因为自然灾害导致旅游地暂时不能接待旅游者,及时告知旅游者,减少旅游者的期待成本和预期心理,有利当地旅游市场的恢复。

2.4 旅游危机过后尽快采取措施复苏旅游业首先,旅游危机过后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活动。其次,要利用媒体重树区域旅游形象。旅游危机之后,要尽快挖掘正面报道的价值,予以针对性的促销。第三,做好事件旅游营销,加大市场对旅游地的关注。

总之,当组织或个人面对危机时,应当把社会公共利益放在核心地位,及时反应、控制、补救、总结,并有意识地将危机转化为契机,因势利导,借题发挥,将损失减小到最少。旅游行业是很脆弱,但不经磨练、不经危机,这个行业永远都是脆弱的。作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努力构建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本部门以及整个行业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如东.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创新[D].同济大学,2006,(08).

[2]牛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7,(03).

[3]王咏.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05).

[4]张志娟.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D].厦门大学,2001.

[5]乌杰.浅谈旅游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策略[J].科技资讯,2008,(01).

[6]陈景翊,姜春红.中国旅游业危机管理对策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量化分析

[摘要]三亚市是我国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代表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本文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对我国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三亚市地处海南省的最南端,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拥有土地面积1919.6平方千米。三亚市是中国热带滨海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在境内长达209千米,每岸线上,密布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公园、天涯海角、南山文化旅游区等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不仅具备现代国际旅游五大要素——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洁净空气,而且还拥有河流、港口、温泉、岩洞、田园、热带动植物、民族风情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作为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相互渗透融合产生的新兴产业,旅游房地产目前在中国越来越得到重视,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而三亚市的旅游房地产发展不仅走在全国前列,也最具有代表性。胡浩(2005)以上海为例研究了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发展与布局,徐翠蓉(2005)以青岛市、苏琼琼(2006)以杭州市、程叙(2008)以重庆市、谢志林(2008)以南宁市和任宜煊(2009)以山东省海滨城市为例对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发及市场发展状况等进行了研究。而有关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方面,刘艳红(2004)认为经济增长(内因)和经济全球化(外因)共同促进了旅游房地产发展。胡浩(2005)认为休闲时间增加、政府大力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居住职能变化、商业服务业发展等条件促进了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发。从文献综述看,并没有学者对三亚市的旅游房地产发展状况做过研究,也没有专门对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也局限于简单的定性分析。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学当中的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研究影响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因子,建立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子逐步回归方程,并分析各驱动因子间的关系及其作用,为该市旅游房地产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寻求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共性。

1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现状特征

自从1996年三亚市在亚龙湾成功举行中国度假休闲游开幕式,凯莱度假酒店正式起航,后来几十个大型旅游项目相继投建,三亚市的旅游房地产业开始蓬勃发展,至今已有十多年。

现阶段三亚市的房地产销售主要为旅游房地产,其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1)产品特征:旅游房地产产品主要以公寓、住宅、别墅和产权式酒店为主,作为岛外客户的“第二居所”、“第三居所”等,其中公寓、住宅所占比例较高。

(2)产品分布:主要分布具有一定景观的区域,充分利用海景、河景、山景资源。目前正在开发海景沿线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

(3)置业人群:有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购房者来自于岛外,这一群体占到了三亚市总体楼盘客户的90%以上.并且大多为二次甚至多次置业者,集中来源于“两区都”,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东北高寒地区和首都北京。

2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的量化分析

2.1指标选取和数据标准化

本文通过对《三亚年鉴》中社会经济、城市发展、旅游业以及房地产业等方面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选取了第三产业主导性X1、对外贸易商品进出口总值X2、全社会贷款余额X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4、旅游总收入X5、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X6、社会旅客周转量X7、实有客房数X8、文教卫科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例X9、城市居民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X10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Y等11个指标变量进行分析,其中指标Y代表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由于不同的自变量Xi,它们的取值范围和单位都不相同,为了在无量纲影响下进行计算,利用SPSS.18统计软件对三亚市2000—2006年X1~X10和Y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见上页表1。

2.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因子分析

通过SPSS.18统计软件对标准化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矩阵,见表2。可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大都在0.5以上,所选取的10个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可以提取综合指标。而从公因子方差中可以看到X1-X8的共同度都在90%以上,最低的X10也有62.2%的共同度,即这些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都能被因子解释,因此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从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中可知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为6.918,解释10个变量总方差的69.181%;第二个因子的特征根为1.198,解释10个变量总方差的11.981%;第三个因子的特征根为1024,解释10个变量总方差的10.244%。前三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1.406%,能够包含大部分变量的信息,故选取三个主要因子,见表3。

表3显示的是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第一因子F1基本反映了X2~X8变量的信息,包含对外贸易、金融、物价、旅游业等方面,因此可命名为“城市经济和旅游发展水平”因子。第二因子F2主要反映了X9、X10变量的信息,可命名为“城市公共事业发展水平”因子。第三因子F3反映了X1变了的信息,可命名为“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因子。根据因子得分的系数矩阵,可以写出以下的各因子的得分函数:

F1=-0.088X1+0.135X2+0.160X3+0.167X4+0.158X5+0.133X6+0.158X7+0.123X8-0.044X9+0.033X10

F2=-0.028X1+0.029X2-0.089X3-0.061X4-0.144X5+0.041X6+0.002X7+0.128X8+0.682X9-0.565X10

F3=0.909X1+0.058X2-0.076X3-0.130X4-0.025X5+0.063X6-0.107X7+0.069X8-0.206X9-0.216X10

2.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因子分析只是对多个指标变量的降维处理,并不能解释各因子的影响作用,因此还需要对各因子和因变量Y之间的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根据表4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A+0.991F1+0.130F3

方程式中的常数项为A,值为4.109E-18,偏回归系数B1为70.991,B3为0.130,经T检验,B1和B3的概率P值均小于0.001,按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10的情形下,均具有显著意义。

从表达式可以看出:F1对因变量Y的影响远远大于F3,就是说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主要是受F1(城市经济和旅游发展水平)直接驱动影响。而F3涵盖了城市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信息,对旅游房地产的发展起到支持作用,驱动力明显不如F1大。具体到城市科教文卫、交通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水平因子F2,由于主要服务于三亚本地居民而对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不明显,被剔除在驱动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之外,这也与三亚旅游房地产的主要消费群体来自市外的情况是吻合的。

以上分析只是对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的量化分析,还有看到一些不能量化的方面:第一,地方政府为增加财政收益,对旅游房地产业大力扶持,出台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促进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第二,居住理念与消费文化的转变也促进了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第三,大量闲余资本的炒房投机行为已经成为影响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

3结论

依托于独特旅游环境和较大的国际知名度,)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其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具有城市旅游房地产的典型意义。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三亚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综合经济水平,旅游业和综合经济水平越高,对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力作用越大。城市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旅游房地产的发展业起到一定的辅助驱动作用。

——城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除了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与民间资本的投资推动之外,最根本的驱动因素是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提高城市旅游素质,发展城市旅游经济,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带动作用是城市旅游房地产良好发展的先决条件。

旅游政策对区域旅游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旅游政策在空间层面的效应是旅游政策有效调控的前提,有利于提高政策设计与配置的有效性、适用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政策的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镜泊湖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如何做强、做大镜泊湖旅游产业经济,以此来推动牡丹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做为每一名牡丹江市民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镜泊湖旅游资源现状的分析,找出矛盾的所在,将镜泊湖旅游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到位,得出解决的办法,力争把镜泊湖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实现通过镜泊湖旅游产业带动地方经济飞速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泊湖;旅游;产业;研究

旅游业被称为二十一世纪“朝阳产业”、“新兴产业”是构建当今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与传统产业相比,它具有产业能耗低、环境污染小、能够吸纳较多的就业人员、产业关联度高、创造附加值能力强的优势。镜泊湖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名地,如何加快镜泊湖旅游产业的发展,合理利用开发好现有的旅游资源,最大限度地造福牡丹江市人民,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镜泊湖旅游资源简介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南部巍峨秀美的群山环抱之中,是我国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其吊水楼瀑布是国内三大著名瀑布之一。1980年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9月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风景旅游示范点。

景区总面积为1214平方公里,其风景资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镜泊湖游览区,展现百里长湖的奇观胜景;二是火山口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展现丰富的地下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和神奇壮美的火山熔岩洞景观,三是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展现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纯朴自然的镜泊湖,岛湾错落,峰峦叠翠,景色清秀,古迹隐约,尽揽春花、夏水、秋叶、冬雪于一湖,令人惊叹神往,流连忘返。

二、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拉动牡丹江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一个相关性很强的产业,它涉及到“行、游、住、食、购、娱”各个方面,将镜泊湖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胜地,势必会增加牡丹江市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对全市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服务等行业将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同时对于安置牡丹江市下岗就业人员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缓散就业压办,稳定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交通业的发展。便捷的交通是打造地方经济的首要条件,目前,牡丹江市旅游交通建设进程相对比较缓慢,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流、物流不足,没有激发交通部门与建设企业的投资热情。通过打造镜泊湖旅游胜地,必然会加快牡丹江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省市旅游交通的联系,增加开通省内外周边地区的航空、铁路、公路旅游线路,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转效率,构建起牡丹江到周边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3.有利于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打造镜泊湖旅游名地的过程其实就是打造一个城市品牌的过程。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加快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的功能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充分改善城市人民环境和服务等软硬件设施,为游客展现一座现代化的文明旅游城市,使旅游者对牡丹江市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对于提升牡丹江市城市品味,打造国家级风景园林城市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三、镜泊湖旅游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1.行政区划交叉,难以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由于景区内的行政区划隶属于不同的管理系统,各个系统都以景区资源为依托,在各自区域内进行规划建设,乱批乱建现象十分普遍,景区内现已建成各类宾馆、疗养院、培训中心的建筑140多处,出现了几个职能相同的部门同在景区内实施同一内容的行政管理现象,破坏了景区规划的统一性。

2.由于景区缺乏统一管理,过度开发滥用使景区资源遭到破坏。由于景区的地方乡镇、森工企业互不隶属,各自为政,许多问题不能协调一致,同时风景名胜资源具有独特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如镜泊湖原有的特色鱼种湖鲫、鳌花、湖鲤等到镜泊湖特有鱼种,现在少之又少。目前,水产部门对湖鱼的过渡捕捞和放养(特别是近年兴起的网箱养鱼),对湖水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森工企业过量采伐湖边林木,破坏了湖边山岸的绿色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湖区整体景观。而且使湖泊污染日趋严重。

3.镜泊湖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旅游产品开发的还不够多。镜泊湖湖光山色,景秀优美并非众所周知,与南方一些景观相比知名度还不够高,在南方的一些大旅行团,还把镜泊湖列为避暑的旅游胜地,在省内与 其它 地市旅游景点相比也存在着知名度不够高,宣传力度不够大。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整整比其它旅游发达地区晚发展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四、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解决镜泊湖景区管理体制问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必须从景区实际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 措施 ,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对策如下:

1.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确定镜泊湖景区功能定位,加大项目开发建设力度。科学规划的关键问题就是理顺管理体制,镜泊湖景区发展中的种种弊端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为更好地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和利用好镜泊湖这一“北方明珠”,造福子孙后代。更有效地发挥其在牡丹江市经济发展、旅游振兴、招商引资、对外接待等方面的作用,应将镜泊湖风景名胜区作为牡丹江市“旅游经济特区”来对待,实行适当的倾斜政策,清除障碍。从全国一些景区成功 经验 做法来看,可以借鉴五大连池的做法,合理调整行政区划,将景区区域划定为一个行政区域,赋予景区管委会一级地方政府的职能,统一管理景区的经济、行政和社会事务,从根体上改变目前景区中区划交叉、各自为政的局面。

2.依靠政府,加大投资,强化景区管理体制,增强景区发展后劲。

当地政府应从景区长远角度出发。尽快出台景区管理法规,健全景医管理 规章制度 ,实行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促进景区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由于对于风景区来讲,有其特殊性,尤其是景区承担着繁重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服务和保护职责,这些具体的工作,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作保障,这就客观上要求政府对景区的财政管理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在财力上要给予大力的倾斜和支持,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建立功能完善,体现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景区独立财政体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景区健康持续发展。

3.扩大宣传,提高名气,以增加景区人气为目的,加强了宣传促销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旅游经济就是宣传经济,针对镜泊湖景区宣传力度不够,景区游客规模徘徊不前,人气指数不高等问题,牡丹江市应采取一系列宣传促销的措施。如①利用多种媒体宣传镜泊湖,投入资金对镜泊湖旅游网站进行提档升级-②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活动。组织人员多参加相关部门旅游交易活动,与部分知名景区和旅游企业建立了联系,增加沟通了解信息,宣传自己;③出台促销优惠政策。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镜泊湖,如实施旺季对旅行社实行了8折优惠,淡季5折的优惠政策等等实施多种惠民政策。

通过上述对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分析,有利于推动镜泊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牡丹江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旅游方针政策与法规》,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

[2]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6年

[3]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4]《旅游经济》2000 2006年合订本,2006年第1期

[5]于学谦著《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

【摘要】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本文着重从政策层面提出了既切实保护好,又充分利用好鄂西圈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发展形成先导产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关键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先导产业 优化发展 政策建议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继武汉城市圈之后,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我省新时期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两轮驱动、一带(长江经济带)相连、整体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湖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此问题本文将在分析现状及优势的基础上,就如何指导和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形成由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组成的先导产业并加快发展,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工业化、城市化的后现代化的新路子,从政策层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先导产业

产业是商品经济中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它是介于宏观范畴的国民经济和微观范畴的企业经济之间的一种经济范畴,属于中观经济。产业的分类 方法 比较多,常见的有三次产业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及关联方式分类法。关联方式分类法中有一种战略关联分类法,将产业分为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等。而其中的先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方向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它不同于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罗斯托)。主导产业一般能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快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带动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显然,这里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就是鄂西圈重点打造培育的先导产业。湖北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必然要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等先导产业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鄂西圈先导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态产业尚未形成

生态产业,目前在学界还未达成一致意见。但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中指的生态产业是狭义的,主要指基于鄂西地区优质的生态资源,涉及农业、林业等部门的与旅游发展紧密相关的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鄂西圈生态资源优势明显但利用率低,未形成产业。圈域内已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分别占全省总数的71%、90%和59%。但这些保护区大都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反而存在被破坏的倾向。神农架拥有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一块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有“物种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天然药库”之誉,但神农架旅游发展还不足以成为其先导产业。圈域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1种,野生珍稀动物金丝猴等120种,分别约占全国的18.55%和31.75%,但这些珍稀物种并没有给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另外,神农架森林覆盖率高达35.2%,拥有林地面积648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450万公顷,但其中主要以灌木为主,用材林、经济林不多。

2、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本文中的“文化产业”与上述概念一致,但侧重于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文化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等。目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虽然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开发利用不够,产业规模没有形成。鄂西圈炎帝神农文化源远流长,楚文化辉煌灿烂,三国文化独领风骚,宗教文化博大精深,现代科技文化蔚为壮观。圈域拥有各类文化遗产8000多处(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5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0处。但圈域内文化专业人才缺乏、文化产业发展不足,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左右,而发达省份这一比例已达5%,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0%左右。

3、旅游业发展水平不高

旅游业是指以食、宿、行、游为基本组合消费商品,通过专业化运作模式为游客的出行提供安全、可行、方便、满足游客合理需求的服务,兑现其消费商品的契约交易,使商品的提供商和经营商从中获取运营收益的服务性产业。鄂西圈自然山水瑰丽秀美,人文景观奇特壮观,生物景观丰富多彩,遗址遗迹保存完好,建筑设施古朴精致,旅游资源富集度高,种类齐全,品位独特。圈域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2个。近年来,圈域旅游业发展初步形成了融观光度假、民俗宗教、购物娱乐、生态文物于一体的产品开发格局,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不断完善,但鄂西圈仍然存在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旅游投入比重偏小、旅游景点管理不善、品牌建设不力与圈域旅游景点协作能力不强等问题。2008年圈域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8%左右,而有的省份这一比重早已超过10%。

三、促进鄂西圈产业优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1、坚持保护第一的方针,确保鄂西地区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永续利用

一是采取严格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战略位置,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作,全面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环境准入要求。建立政府监测、预测、预警和干预机制,确保鄂西圈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地位。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要求,依法保护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禁止在重要和敏感的生态区域及自然灾害高发区建设旅游设施,对于设立在水源涵养地的煤矿、铁矿、锰矿等,要逐步停止开采,并进行复垦再植,恢复生态。二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提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建立政府投资主导机制,做好世界文化遗产、古建筑群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工作。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承人实行政府扶持政策,对其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在土地、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2、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一是大力开发农业、林业等生态产业资源。支持旅游线路、旅游景区附近农民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支持市、县级政府统一组织好村庄整治规划,做好饮水、通电、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景区规划要统筹考虑一定范围内的农田、果园、森林、草场等资源,促进旅游开发企业与农民合作开发生态观光农业,实现双赢。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促进圈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建立以实际受益者(市场主体)补偿为主、财政转移支付和政府生态项目为辅的圈域生态补偿机制。二是促进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开发。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快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景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努力提高质量,促进产销紧密结合,建立多 渠道 、多形式的产销体系,增加旅游创收、创汇,对于开发特色农产品和旅游商品有一定影响的企业,由各级财政从旅游专项资金中给予补助。

3、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一是促进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和建设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基地和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镇),鼓励和支持创办旅游文化娱乐企业、旅游文化演出企业,推出一批以民族风俗、民族歌舞、地方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表演项目,着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旅游景区景点要增加文化旅游项目,丰富游览内容,不断提高文化内涵。充分挖掘荆州花鼓戏、汉剧、楚剧、长阳南曲、土家摆手舞、神农架堂戏等地方戏曲文艺的市场价值,鼓励创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内涵。二是推进影视制作、动漫娱乐、创意设计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政策,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影视制作、动漫娱乐、创意设计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政府在资金投入、政策引导等方面给予支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推动建设影视城、动漫产业园、创意设计园等,鼓励艺术品经营、音像制品分销、大众娱乐项目的经营等。

4、突破性发展旅游业

一是加快旅游交通骨干网络建设。统筹规划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交通骨干网络,加强交通对旅游的服务功能,加快推进骨干网络项目前期工作,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构建高效、便捷、一体化的现代综合旅游交通体系。尽早将襄樊、宜昌等地建设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二是加快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地区中心城市的旅游接待功能,改造、升级各大长途汽车站、火车站,改造、新建一批沿长江、清江、汉江的重要旅游码头。发挥历史文化特色、地方民族特色,完善重点旅游城镇的旅游功能,联合建设各具特色的游客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旅游配套的医疗、治安、旅游导引标识等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各具特色的专题公共博物馆、城市公园等,并实行免费开放。三是扶持重点旅游企业,推进市场化运作。加强旅游资源整合,鼓励省内外有实力的大型旅游开发企业在圈域内设立分支机构并给予优惠政策和扶持,支持其并购旅游景点景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突破体制障碍,鼓励地域相邻、资源类同、同质竞争的旅游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扶持圈内重点旅游企业,特别是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一江两山”旅游开发企业,要加大政策支持,提供相关服务,整合旅游资源,创立旅游品牌,探索发行旅游企业债券、推动旅游企业包装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5、加快发展相关服务业

一是积极发展商贸会展业。采取“以奖代投”的形式,扶持商贸会展信息化建设、引进商贸会展重点项目。支持品牌展会,丰富节庆展销活动,要鼓励举办地方产品跨省推介展销、名特优新产品展销、联展活动,积极举办特色农产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对接会”、“推介会”和“采购会”,形成会展、旅游、休闲消费的一体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发挥省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湖北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支持鄂西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支持组建新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小额贷款,用于支持与生态文化旅游有关的综合服务企业的发展壮大。三是加快旅游信息服务发展。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整合政府门户网站、旅游、文化等行业信息网及企业网络信息资源,建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综合信息系统,及时发布生态、文化及旅游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开展项目招商、人才培训、远程教育,并建立基于此系统的生态环境、文化保护、旅行安全方面的监测、预警和监督机制。

浅谈旅游政策的相关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旅游管理论文

2.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浅析论文

3. 浅谈旅游管理方向论文

4. 浅谈旅游营销毕业论文

5. 关于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6. 关于旅游管理论文

7. 旅游管理论文

榆林旅游分析总结论文发表

旅游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范例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旅游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范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殷杰,郑向敏.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与安全格局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4):60-65.

[2]范高智.基于Web技术的旅游智慧管理平台构建[J].现代电子技术,2018,(11):69-72.

[3]付景保,王子铭,乔冬梅,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以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生态经济,2017,33(3):137-141.

[4]刘华明,全红,刘诗涵,等.旅途无忧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3):89-91.

[5]高璐.大数据在现代旅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112.

[6]郭士琪.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4):185-186.

[7]李杨,李海东,施卫省,等.基于神经网络的土壤重金属预测及生态风险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26(4):591-597.

[8]迟睿,苏翔,滕瑜.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科研绩效评价建模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1(4):525-530.

[9]陈鸿俊,杨海涛.RBF神经网络在高职院校教师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2):72-73.

[10]邵伯乐.基于禁忌算法和RBF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8,25(3):54-57.

[11]余东升,陆青,冷亚军,等.基于B/S模式的自助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9):61-62.

[12]张敏娜,刘新颜.基于旅游资源整合目标的现代旅游物流管理[J].物流技术,2014,(11):175-177.

[13]王磊,杨晓霞,向旭,等.乡村旅游开发风险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城口县河鱼乡为例[J].生态经济,2019,35(4):140-145.

[14]罗景峰.乡村旅游客体安全风险评价及实证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7,34(3):96-103.

[15]罗景峰.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7,38(1):38-41.

[16]周俊延.浅谈从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07):70-71.

[17]金龙.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2):330-331.

[18]黄利剑.基于双因素理论探讨乡村旅游管理措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06):34-36.

[19]吴晓,吕红波.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中国商论,2019,(17):72-73.

[20]吴杰.论我国旅游行业管理中的政府行为与旅游管理体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

[21]符大鹏.关于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1):24.

[22]梁军利.浅谈现代旅游经济的研究和管理[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5-56.

[23]于宏.探析信息化建设下的现代旅游管理方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4):733-734.

[24]余小英,李文德,杨凌瀚,明杰.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徒步旅游管理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乡村科技,2019(17):56-57.

[25]张晶.酒店与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走向研究[J].度假旅游,2018(12):59-60.

[27]欧蕾.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旅游管理职能探究[J].当代旅游,2018.

[28]傅岩.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旅游管理职能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

[29]李泓颖.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3):16.

[30]席坤.在旅游管理中的新媒体应用研究[J].度假旅游,2019(01):123.

[31]赵艺霜.试论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J].度假旅游,2018(12):25.

[32]邓江晟,汤海磊.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演变与启示[J].经贸实践,2018(7):205.

[33]官长春.新时代县级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12(4):72-77.

[34]周蕊.现代旅游管理中新媒体的应用研究[J].智库时代,2018(40):283+285.

[35]李养兵.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8(11):63-64+66.

[36]黄细嘉,梅文斌,谢珈."元治理"视角下全域旅游治理体制的构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9(5):67-73.

[37]姜文琼.知识经济与现代旅游企业管理创新[J].丝路视野,2017,(6):34.

[38]侯志强,樊玲玲.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目的地发展路径——以福建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8(1):76-80.

[39]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老挝旅游[Z].万象:老挝国家出版社,2011.

[40]何继燕,赵红波,明珠.大数据时代下旅游管理平台的构建[J].信息记录材料,2018.

[41]杨帆,朱定秀,程晓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基于高校A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池州学院学报,2014(6):139-142.

[42]赵桂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与就业岗位关系问题之探讨[J].中国市场,2014(24).

[43]李伯伟,赵本谦.浅谈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思路[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4,2(4):9-10.

[44]曹春丽.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45]秦永红.宗教文化与旅游经济[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3).

[46]李楠.散客旅游心理及管理营销初探[J].职大学报,2018(06):118-121.

[47]王晓巍.散客旅游心理及管理营销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4):68.

[48]易玉婷,唐欣然,刘桓妗.基于心理行为分析的散客旅游服务技巧[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1):50-51.

[49]时春霞.散客旅游心理和管理营销解析[J].职业,2016(28):78-79.

[50]冯大成.散客旅游者旅游动机及体验质量研究文献综述[J].商品与质量,2016(S7):48-49.

[1]孙小黎,王讯.中小企业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艺术[J].当代经济,2003,(7).

[2]陈文杰.危机的管理与规避[N].中国旅游报,2003,(5).

[3]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中信出版社,2001.

[4]戴斌,杜江,郭鲁芳.旅行社管理[M].北京:教育论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纪俊超.试论旅行社的危机管理[J].旅游管理,2003,(4).

[6]黄非,胡亚萍,贺鹏.浅谈“危机管理”在旅游业中的运用[DB/OL].

[7]李团辉.我国旅行社实行垂直分工体系的障碍因素[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6,(4).

[8]王春雷.中小旅行社的'经营困境与创新对策研究[J].学术探索,2004,(5).

[9]黄吕波.关于旅行社低价格竞争之原因的综述[J].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2006,17(8).

[10]甘露.刘海燕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6,(1).

[11]刘怡,李月.高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6,(2).

[1]保罗·杜盖伊,斯图尔特·霍尔等.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l.商务印书馆,23:251

[2]崔凤军.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6:P65

[3]程金龙,吴国清.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刀.旅游学刊,24(2):93一94

[4]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M].江苏人民出版社,26:117

[5]邓湘南,张筝,蔡小于.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营销研究闭.乡镇经济,28(6):97

[6]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闭.城市设计,21,25(3):7

[7]胡燕雯,张朋.试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3(3):49一5

[8]胡允银,陈睿,王超.学会吸引眼球-浅谈注意力经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4(4):89一9

[9]姜辉.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商业时代,27,1:4

[1]蒋志杰,吴国清,白光润.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2):32

[11]李瑞.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34):494并95

[12]刘小林.对我区旅游营销形势的认识与分析闭.西藏大学学报,1994,12(4):56

[13]李彦亮.文化在营销中的作用闭.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6(5):117

[14]毛金凤,杨莉,石玉.决定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的因素: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闭.商场现代化,27(l):282

[15]麦晓霜.浅论中国旅游营销发展历程[z].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6(5):116

[16]马志强.论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闭.商业经济与管理,21(4):32

[17]PauLA.Herbig.跨文化市场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23一24

[18]齐善鸿,焦彦.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的文化营销阴.消费经济,27,8(4):25

[19]秦学硕.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闭.经济地理,22(2):116一117

[2]沈福熙.城市意象-城市形象其情态语义闭.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1]魏心宇.浅析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90):9-10.

[2]王青.信息技术在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7,(91):143.

[3]谷静.经济全球化3.0时代的国际化旅游人才供给研究[J].林区教学,2017,(11):26-27.

[4]陈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发农村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J].考试周刊,2017,(A1):139-140.

[5]记者李丹特约记者刘进勇.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实处打造精品项目阳光工程[N].中国石油报,2017-10-23(001).

[6]王铭俊彭艺.湖南推进美丽乡村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7-10-20(007).

[7]特派记者况昌勋.为海南牢记使命呵护绿水青山点赞[N].海南日报,2017-10-20(A05).

[8]施华赟.精准“治未病”守土当如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0-20(003).

[9]本报记者苏玉君孙楠杨笑雯.大湖湾生态新区西北内陆的城镇化样本[N].中国气象报,2017-10-20(005).

[10]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万宏.兰州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推动文旅产业[N].兰州日报,2017-10-20(006).

[11]张海英.“故宫服务”可否在全国景区推广[N].中国商报,2017-10-20(P02).

[12].惠民工程助推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N].商洛日报,2017-10-20(007).

[13]记者郭猛王思达.“走遍秦皇岛”,用脚步丈量出了什么[N].河北日报,2017-10-23(009).

[14]平裕强.陵川交警大队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N].太行日报,2017-10-23(003).

[15]记者汪瑛.精准扶贫咱们一起奔小康[N].商洛日报,2017-10-20(006).

[16]杜珊记者强犟.奋力脱贫攻坚打造美丽西寺[N].西部法制报,2017-10-21(004).

[17]通讯员葛卉黄旭峰.农行广东分行农家乐贷农民创业好帮手[N].农村金融时报,2017-10-23(A05).

[18]窦群.践行“两山”理论推进国家公园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7-10-23(003).

[19]本报记者冯颖.景区创新升级筑牢石家庄旅游根基[N].中国旅游报,2017-10-23(A01).

[20]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乐天茵子.既有住宅安装电梯或将有章可循[N].合肥晚报,2017-10-24(A08).

[21]本报记者吕晶.精准招商助力追赶超越[N].榆林日报,2017-10-23(003).

[22]记者王艺.我市旅游行业智慧化管理再上新台阶[N].大连日报,2017-10-22(006).

[23]本报记者崔振海通讯员陈艳迪.让“天生丽质”变身“美丽经济”[N].山西经济日报,2017-10-26(007).

[24]本报记者杨淑珍通讯员孙海韬张大鹏.“这里的警察能力与颜值俱佳”[N].人民公安报,2017-10-30(006).

[25]本报记者梁文艳.马遥的“教学梦”做当代有为的青年教师[N].中国产经新闻,2017-10-26(003).

[26]特约记者谭玉玲.让大丹霞旅游发展充满“智慧”[N].韶关日报,2017-10-23(A07).

[27]记者杨艺华通讯员曲易伸张涛.全国统一版本离境退税系统海南上线[N].海南日报,2017-10-25(B02).

[28]本报记者刘斯会.凯撒旅游前三季净利增长超四成[N].证券日报,2017-10-30(C03).

[29]记者朱家芬.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N].楚雄日报(汉),2017-10-24(001).

[30]记者吕丽霞.商南落实责任规范程序加快提案办理[N].商洛日报,2017-10-27(003).

[31]记者董娟通讯员梁泽仁卢琳.省统计局经济形势调研和统计工作督查座谈会在朔召开[N].朔州日报,2017-10-24(001).

[32]肖相波.青岛:不断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2).

[3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旅游学院张青.通过收益管理提升民宿经营水平的要点[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3).

[34].以全球视角,创新实现餐旅行业可持续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7-10-31(A06).

[35]刘剑飞.故宫“全网售票”体现管理智慧[N].中国审计报,2017-10-23(007).

送走了夏天的炎热,我们迎来了丹桂飘香的秋天。秋天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的菊花和桂花都争先恐后的开放了,我们望着那美丽的花朵,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秋天也是一个丰收的果园。你看,苹果涨红了脸,柿子提起了小灯笼,橘子举起了小太阳……它们都争着让人们去摘呢!秋天还是一个颜料盒。她把金色给了田野,田野像金色的毯子,把小幼苗盖住了,紫色、黄色、橙色……是给果子的,果子们把果园打扮的漂漂亮亮,睁着让人们去摘呢!秋天也是一瓶香水。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这瓶香水里呢,小朋友们的脚常被那香味勾祝秋天还是一个信号器,她告诉我们冬天快要来了,小松鼠忙着找来松果当粮食,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他们都在准备过冬了。秋天真美啊!伴随着这空气已被污染了的城市,我睡着了……我起来了。吃了些早餐,立刻走上了访“友”之路,花香,鸟鸣,水流淌,伴随着我来到了丛林的深处。我来到了一个可见阳光的地方。抬头一看:嘿!太阳伯伯,好久不见,身体真的强壮了许多耶!所以说,多运动,必有好处。哎?!天空妈妈,让我再次投入你的怀抱中吧!你的心胸是那么的宽广。可人类却一直在破坏您,让你受委屈了。白云姐,你好!这一阵子,谢谢你照顾天空妈妈,使她那憔悴的脸开始变得红润了。低下头,一大片的绿绿的青草地想远方伸去,让人感到多么舒服。这,当然是草地弟弟的杰作了。不过,花儿妹妹也不甘示弱。花儿遍地都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那五颜六色,更好地为草地弟弟点缀。这里,也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嘿,小溪流,你和众溪流汇聚在一起,成了河,江,海,洋。你深深地告诉了我:团结就是力量!越来越接近中午了。太阳伯伯的阳光也越来越强,可大叔阿姨用她那手臂为我遮了一些阳光。这时,小动物不知是欢迎我,还是一个固定的活动时间。都出来了:藏羚羊,熊猫,小鸟,小棕熊,斑马……我们用眼睛对望,行了个注目礼,表示问候。接着,我们围成一个圈,在一起嬉戏,一起玩耍。太阳伯伯下班了。过了一会儿,月亮伯母和星星弟弟跃出来了,月亮伯母引着我走、到一间小木屋。吃了点东西,就躺在床上。星星弟弟们聚在一起,为我织了一个厚厚的棉被,轻轻地盖在了我的身上。人类啊!我们都有一个心中的美景。但,现在的“景色”已经太差了。盼望着,有一天,所有人都能看见自己心中的美景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分享。

[1]魏心宇.浅析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90):9-10.

[2]王青.信息技术在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7,(91):143.

[3]谷静.经济全球化3.0时代的国际化旅游人才供给研究[J].林区教学,2017,(11):26-27.

[4]陈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发农村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J].考试周刊,2017,(A1):139-140.

[5]李丹特约记者刘进勇.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实处打造精品项目阳光工程[N].中国石油报,2017-10-23(001).

[6]王铭俊彭艺.湖南推进美丽乡村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7-10-20(007).

[7]特派记者况昌勋.为海南牢记使命呵护绿水青山点赞[N].海南日报,2017-10-20(A05).

[8]施华赟.精准"治未病"守土当如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0-20(003).

[9]本报记者苏玉君孙楠杨笑雯.大湖湾生态新区西北内陆的.城镇化样本[N].中国气象报,2017-10-20(005).

[10]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万宏.兰州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推动文旅产业[N].兰州日报,2017-10-20(006).

[11]张海英."故宫服务"可否在全国景区推广[N].中国商报,2017-10-20(P02).

[12]惠民工程助推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N].商洛日报,2017-10-20(007).

[13]记者郭猛王思达."走遍秦皇岛",用脚步丈量出了什么[N].河北日报,2017-10-23(009).

[14]平裕强.陵川交警大队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N].太行日报,2017-10-23(003).

[15]记者汪瑛.精准扶贫咱们一起奔小康[N].商洛日报,2017-10-20(006).

[16]杜珊记者强犟.奋力脱贫攻坚打造美丽西寺[N].西部法制报,2017-10-21(004).

[17]通讯员葛卉黄旭峰.农行广东分行农家乐贷农民创业好帮手[N].农村金融时报,2017-10-23(A05).

[18]窦群.践行"两山"理论推进国家公园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7-10-23(003).

[19]本报记者冯颖.景区创新升级筑牢石家庄旅游根基[N].中国旅游报,2017-10-23(A01).

[20]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乐天茵子.既有住宅安装电梯或将有章可循[N].合肥晚报,2017-10-24(A08).

[21]本报记者吕晶.精准招商助力追赶超越[N].榆林日报,2017-10-23(003).

[22]记者王艺.我市旅游行业智慧化管理再上新台阶[N].大连日报,2017-10-22(006).

[23]本报记者崔振海通讯员陈艳迪.让"天生丽质"变身"美丽经济"[N].山西经济日报,2017-10-26(007).

[24]本报记者杨淑珍通讯员孙海韬张大鹏."这里的警察能力与颜值俱佳"[N].人民公安报,2017-10-30(006).

[25]本报记者梁文艳.马遥的"教学梦"做当代有为的青年教师[N].中国产经新闻,2017-10-26(003).

[26]特约记者谭玉玲.让大丹霞旅游发展充满"智慧"[N].韶关日报,2017-10-23(A07).

[27]记者杨艺华通讯员曲易伸张涛.全国统一版本离境退税系统海南上线[N].海南日报,2017-10-25(B02).

[28]本报记者刘斯会.凯撒旅游前三季净利增长超四成[N].证券日报,2017-10-30(C03).

[29]记者朱家芬.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N].楚雄日报(汉),2017-10-24(001).

[30]记者吕丽霞.商南落实责任规范程序加快提案办理[N].商洛日报,2017-10-27(003).

[31]记者董娟通讯员梁泽仁卢琳.省统计局经济形势调研和统计工作督查座谈会在朔召开[N].朔州日报,2017-10-24(001).

[32]肖相波.青岛:不断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2).

[3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旅游学院张青.通过收益管理提升民宿经营水平的要点[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3).

[34].以全球视角,创新实现餐旅行业可持续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7-10-31(A06).

[35]刘剑飞.故宫"全网售票"体现管理智慧[N].中国审计报,2017-10-23(007).

[36]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郭晓蓓.强化金融创新支持旅游产业[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7-10-30(A02).

[37]陈晓光姜久明本报记者邱丽娜赵博言.我省今年重点公路建设完成505公里[N].黑龙江经济报,2017-10-27(001).

[38]本报记者曲晓燕.探索文化国资管理新路径[N].中国文化报,2017-10-30(007).

[39]记者徐莹波.巩固创城成果不松劲加快建立长效管理机制[N].桂林日报,2017-10-24(001).

[40]汤云明.晋宁国企改革助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迈新步[N].云南经济日报,2017-10-28(B03).

[41]李辉.乐见景区价格听证"涨声"不响亮[N].广西日报,2017-10-20(008).

[42]张海英."故宫服务"不妨在全国景区推广[N].友报,2017-10-27(003).

[43]记者吉蕾蕾.导游不得擅自变更行程、强迫游客购物[N].经济日报,2017-11-03(004).

[44]记者王菲.前三季度我区旅客吞吐量逾340万人[N].西藏日报(汉),2017-10-27(001).

[45]本报记者文豪.景区停车问题成关注热点[N].成都日报,2017-10-31(007).

[46]记者李敏.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N].承德日报,2017-10-24(001).

[47]记者沈仲亮.国家旅游局将遴选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N].中国旅游报,2017-11-01(001).

[48]小丁.擦亮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品牌[N].昆明日报,2017-10-29(007).

[49]本报记者刘曌琼.出行能"说走就走"[N].陕西日报,2017-10-30(011).

[50]记者吴岗.天津:2020年底前关闭所有砖瓦黏土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1-03(002).

[51]北京商报记者舒志娟.中青旅陷"伪造拒签信"口水战[N].北京商报,2017-11-02(004).

[52]本报记者孟妮.入境游发展短板如何补齐?[N].国际商报,2017-11-01(A06).

[53]记者王珂.导游管理办法明年正式实施[N].人民日报,2017-11-03(008).

[54]撰稿本报记者王眉灵."四好农村路"带来乡村新变化[N].四川日报,2017-10-31(009).

[55]记者高岳.让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N].海南报,2017-10-31(A01).

[56]本报记者杜杨楠.坚决向"年龄附加费"说不[N].大连日报,2017-10-30(007).

[57]本报记者赵亮.我市多部门联动开展"打非治违"整治行动[N].齐齐哈尔日报,2017-10-23(003).

[58]记者李喆通讯员赵尚羊华.广东开展重点车辆行驶记录仪专项检查[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7-11-03(001).

[59]记者宋柏松通讯员丁桂艳.秦皇岛大力提高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水平[N].河北日报,2017-11-06(012).

[60]王德刚.打赢脱贫攻坚战旅游业要当生力军[N].中国旅游报,2017-11-07(001).

[1] 王衍用.对旅游资源应该进行深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7(2):11-12.

[2] 伍延基,王计平,曾海洋.无景点旅游的理论解释与实践意义田.旅游科学,2008,22(4):28-31.

[3]宋丁.突破中国旅游市场的门票经济瓶颈[J].旅游学刊,2008,23(5):11-12.

[4]陈耀.坚持旅游规划创新,推进”大旅游”统筹发展[J].旅游学刊,2010,25(3):7-8.

[5]郭文.无景点旅游: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的兴起及影响研究[J].旅游论坛,2010,3(5):566-571

[6]谢彦君.在旅游普查实践中用学术的眼光审视目前国标的得失[J].旅游学刊,2005(4):8-9.

[7]谢朝武,黄远水.论旅游地形象策划的参与型组织模式[J].旅游学刊,2002,17(2):30-34.

[8]程遂营.我国居民的休闲时间、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J].旅游学刊,2006,21(12):9-10.

[9]简玉,峰刘长,生徐钮.无景点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基于长沙与张家界旅游市场的比较分析[J].旅游论坛,2010,3(6):756-762.

[10]方田红,雷可为.关于我国无景点旅游兴起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11):88-90.

[11]川刘松.休闲旅游理论及实证分析[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8:4-21.

[12]李洪涛.我国自助游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22-24.

[13]李永文.旅游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10-11.

[14]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16-126.

[15]伏六明.无景点旅游发展障碍与对策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 82一84.

[16]克莱尔.A.冈恩(美),特格特.瓦尔(土).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M].吴必虎,吴冬青,党宁.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_5:4.

[17]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13-115,236-237.

[18]王林伶.银川休闲旅游开发与空间构建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0:1_5-16.

[19]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2003-200_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_5:19_5- 207.

[20]张景群.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M].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7-8.

[21 ]张素娟,樊莉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0,9:17.

[22]丁磊.浅析自助旅游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商业经济,2006,(3):9.

[23]陈秀琼.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门票涨价的理性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8):14-17.

[24]林炎钊.旅游形象设计:我国旅游城市面临的新课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1995,(3):53-56.

[25]林捷.互助旅游者交往特征和模式研究一一基于社会基本论的视角[D].广州:中山大学,2009:1-7.

[26]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旅行社经营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69.

[27]王云良.网络互助旅游及其基本特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3-28.

[28]郭小东.基于旅游心理动机视角的无景点旅游现象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研究生院,2010:31-60.

[29]顾金梅.我国导游薪酬制度的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14-18.

[30]钟丽娟.武汉市无景点旅游者行为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0:26-40.

[31]钟丽娟,钟丽姬,涂建华.无景点旅游下导游的应对措施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 (5 ):473-474.

[l]保罗·杜盖伊,斯图尔特·霍尔等.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l.商务印书馆,23:251

[2]崔凤军.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6:P65

[3]程金龙,吴国清.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刀.旅游学刊,24(2):93一94

[4]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M].江苏人民出版社,26:117

[5]邓湘南,张筝,蔡小于.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营销研究闭.乡镇经济,28(6):97

[6]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闭.城市设计,21,25(3):7

[7]胡燕雯,张朋.试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3(3):49一5

[8]胡允银,陈睿,王超.学会吸引眼球—浅谈注意力经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4(4):89一9

[9]姜辉.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商业时代,27,1:4

[1]蒋志杰,吴国清,白光润.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2):32

[11]李瑞.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34):494并95

[12]刘小林.对我区旅游营销形势的认识与分析闭.西藏大学学报,1994,12(4):56

[13]李彦亮.文化在营销中的作用闭.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6(5):117

[14]毛金凤,杨莉,石玉.决定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的因素: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闭.商场现代化,27(1):282

[15]麦晓霜.浅论中国旅游营销发展历程[z].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6(5):116

[16]马志强.论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闭.商业经济与管理,21(4):32

[17]PauLA.Herbig.跨文化市场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23一24

[18]齐善鸿,焦彦.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的文化营销阴.消费经济,27,8(4):25

[19]秦学硕.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闭.经济地理,22(2):116一117

[20]沈福熙.城市意象—城市形象其情态语义闭.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桂林旅游物流论文发表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物流的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前台物流和后台物流

摘 要:物流运作和管理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但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存在不同于传统零售业物流的一些特点,文章通过前台物流和后台物流两个概念的提出,对电商物流运作流程的内容和本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电商物流的再认识有助于厘清当前一些模糊的提法如电商“自建物流”,对现实商业实践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提出了一些值得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研究的理论课题。

关键词:电商物流;前台物流;后台物流

中图分类号:F713.365.1 文献标识码:A

1 何谓“前台物流”和“后台物流”

中国电商的快速发展使得物流问题日益突出,众多B2C电商纷纷“自建物流”以应对节日订单暴增导致的“物流爆仓”现象,并借以提高自身对物流的主控性,加速货款的资金回流。可以说物流已经成为中国电商企业谋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商企业目前所面临的战略以及管理难题,基本上和物流问题是等同的。B2C电商的典型企业京东商城全力解决其自身物流问题的结果是,业内人士已经把它视作一家物流企业了,事实上这也是京东商城在未来同业竞争中的立足根本。

电商物流不同于传统零售行业的物流体系。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相对于消费者来说,传统零售业的物流基本上是不被消费者感知的。人们进入商场购物,多数情况下小件商品消费者自提,个别情况下大件商品由商场负责送货上门。如果缺货,消费者要么放弃购买,形成商场的销售损失;要么同意延迟交货,商场需付出延迟交货成本(如降价、送货上门等),借以挽回销售损失。消费者对于其所购商品以何种管理手段和方法,以及通过何种流转途径出现在商场货架上并无太多了解,实际上消费者对此大多也是持之以漠不关心的态度,虽然知道其所付货款中包含了若干商品的物流成本,也仅此而已。而电商物流则不同,消费者对其网上下单后电商企业的一切订单处理过程,有着不容置疑的知情权。而且,在物权并未真正实现转移前,消费者对其所购商品的流转过程无疑也有着相当高的关注度。目前这些物流信息的流动并无技术上的难题,通常可以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的形式快速反馈至消费者,此外,消费者还能够通过腾讯QQ或阿里旺旺等网络即时通信软件,和电商客服或网店店主线上交流,随时问询和跟踪商品包裹的处理情况。由于商品实际所有权的转移地点不再是集中的商场,而是分散的消费者居所,商品送递的速度和准确率已经成为消费者购物体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事实上,在网购商品的定价体系中,任何一个电商都不能不把这部分送货上门的物流服务价值考虑进去。

也就是说,站在消费者角度,物流运作过程和信息在传统零售行业中一直以来是隐性存在的,但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有一部分物流运作过程必须成为买卖双方之间的共有信息。这种情形非常类似于普通的电脑软件使用者只能感受到或只关注软件的前台操作界面的运行,忽视或不关心软件后台深层次的程序命令调度及响应运行情况。有鉴于此,如图1所示,物流运作流程可分为订货、仓储、拣货、配送、运达五个环节,我们可以将消费者关心的终端商品配送和运达环节称之为前台物流,而将前端的商品订货、仓储、拣货等三个环节称之为后台物流。

2 电商物流运作的再认识

以网购消费者的角度,提出前后台物流的概念,凸显了电商物流运作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围绕这两个概念,加之与传统零售业物流相比较,我们可以深入分析和认识电商物流的若干特点:

(1)电商物流的业务运作重心后移,愈加关注前台物流。无论传统零售企业,还是现代电商企业,物流运作无外乎图1所示的五个环节。但二者的物流管理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的业务重心是后台物流,尤其是以仓储及库存控制为关注重点,而后者的业务重心则是前台物流,主要关注商品运达(delivery)至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原因很简单,对于传统零售商而言,几乎不存在前台物流,其商品配送和运达的目的地是各个实体卖场,也即零售商和顾客之间完成交易的终结点(如果不考虑售后服务的话),个别的送货上门服务显然不是传统零售商的日常管理内容,其物流业务的重心必然是库存控制问题(如确定订货量,设置再订货点,制定安全库存策略等),以应对随时到来的顾客需求;而电商则不同,线上(online)产生需求,达成交易,线下(offline)送货上门,终结交易(货款部分线上支付,部分货到支付)。商品送达至消费者手中是电商与消费者之间网购交易合同的履行终止点,商品送达效率成为消费者购物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影响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重要因素,而电商也有相当部分的货款是通过商品送达后上门收取的,送达效率也直接影响电商资金回笼和周转的速率。因此前台物流对于电商而言更重要,这也即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据国内发布的《网购快递满意度监测》报告显示,网购快递的服务整体满意度仅为39.8%,因此这是目前电商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2)电商的前台物流重管理,后台物流重控制。站在消费者角度,电商物流被划分出前台和后台物流以后,作为电商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到二者之间的管理手段及内容是有所区别的。毫无疑问,前台物流要想运转顺畅必须要投入大量人力。电商如果要“自建物流”,彻底解决前台物流的“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其结果就几乎是要重新组建一个覆盖全国的快递公司。目前京东商城自有物流配送比例占到70%,2012年自配送城市将达到350座。据《新京报》报道,2012年京东商城招聘员工2万人,其余1.3万名员工以基础型员工为主,例如售后服务、物流仓储人员等,到2012年底京东商城的员工数可达到约4万人。如果京东商城的物流人员占其员工总数的50%,那么也将是2万人这么一个庞大的数字。劳动力密集型的前台物流必须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体系,同时配合灵活柔性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从员工培训、组织架构、考核体系、奖惩制度等等方面入手鼓舞员工士气,打造优秀作业团队,才能真正提高电商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反观后台物流,以传统零售商的管理经验来看,更多地是对物——商品的管理,我们可以依靠先进的技术、设备、软件等对其实施规划性很强的控制作业,例如可以通过跟踪库存信息在既定的订货点上发布订单,可以依靠先进的商品编码技术和信息读取技术,高效准确地找到顾客订单上的商品等。相比前台物流,后台物流在土地、设备、技术、软件以及人才上的资金投入更高,属于资本密集型。以目前国内电商的经营情况来看,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了后台物流的建设当中,并且短时间内可以达到和国外同行同等的运营水平,原因就在于后台物流是以针对库存商品的作业性工作为主的,只要软硬件条件具备,围绕库存控制的作业水平必然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针对人的管理的前台物流显然不是这样的,短期内无法见效,必须要有一个较长期的成长过程。 (3)电商物流各环节的内容和本质与传统零售业相比有着显著差异,尤其是前台物流。和传统零售业不同,前台物流的配送和运达环节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高效准确是其价值核心,并且已然构成消费者购物体验的一部分,每个电商都及其重视前台物流的服务质量,所谓电商“自建物流”其实质是“自建前台物流”,希望以此解决电商“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而后台物流各环节和高效准确的前台物流相配合,其内容和本质更趋向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QR),需求信息直接传递至后台物流,且其传递速度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大幅提升无疑是主要原因。例如,拣货人员不再面对每隔一段时间由传统零售商提供的补货单来进行拣货作业,而是随时都按照实际发生的需求,把消费者网络订单中的商品拣选出来装配发运。而仓储作业中的库存控制方面,其库存所应对的不仅是当地或本区域的需求,可能还要兼顾其他非当地非本区域产生的需求,库存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变得更高了。从本质上讲,虽然电商的后台物流不被消费者所关注,但和传统零售商相比,其对消费者需求的反应更迅速也更直接。

3 重新认识电商物流运作的意义

前后台物流概念的提出,是对物流运作与管理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一次重新梳理和认识,其意义如下:

(1)电商背景下的网购消费者(或消费者满意度)得到了高度关注和重视,电商物流对于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反应(QR)以及对于网购商品的高效准确送达有着不同于传统物流的要求和标准。消费者在电商物流系统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消费者需求信息的快速即时传递对于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转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揭示出电商“自建物流”的本质是“自建前台物流”,而后台物流是每个电商(尤其是B2C电商)立足市场的必要硬件设施。中国电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没有可靠的、“自建”的后台物流是不可想象的,后台物流建设可以“短平快”,但电商在无奈之下涉足管理难度极高的前台物流,电商“自建物流”的现状和前景并不乐观。

(3)在现实的商业实践领域,有助于电商制定有效的物流管理决策和物流战略方针。起码电商可以明确其在日常物流管理中的工作重心和难点何在。电商后台物流必须要“自建”,那么就要回答应当以何种方式和何种标准来建设的问题。前台物流建设必然加重电商的人力成本,增加管理难度,就必须回答是否要“自建”以及“自建”后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等问题。

(4)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将要面临许多新的研究课题。例如,是否要考虑重新定义电商物流“服务水平”的概念,不再是传统物流中的“以现有在手库存满足随机需求的概率”,起码要考虑加入后台物流中的商品的送达效率和准确性。此外,电商物流的补货频率和传统物流相比究竟是高还是低?在快速便捷的需求信息传导机制下,传统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是否依然显著?如何将快速反应(QR)纳入到电商物流的建模分析研究中?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都值得学者关注和研究。

4 结束语

电商,尤其是中国诸多不依托传统零售业而白手起家的B2C电商,已不是人们固有观念中步伐轻灵的“轻资产”的、靠租赁购置服务器创立网站就可以开张营业的电子商务企业,他们在电子商务的道路上步伐愈来愈沉重,原因就在于其不得不深深地涉足到物流领域,以至于有人说,中国优秀的电商如京东商城的本质就是一家物流公司。电商物流是物流和电子商务的交叉结合,在未来无论是商业实践领域还是理论研究领域,有许多问题值得人们去关注、认识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崔西. 电商参考:京东商城刘强东的倒三角形管理模式[EB/OL]. (2012-07-19)[2013-01-05]. http://tech.sina.com.cn/i/2012

-07-19/.shtml.

[2] 付永军. 电商自建物流:变瓶颈为竞争力[J].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2(3):41-42.

[3] 佚名. 走进京东商城幕后:一次商品的神奇之旅[EB/OL]. (2012-11-21)[2013-01-05].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21121/428101.html.

[4] 佚名. 京东是一家物流公司[EB/OL]. (2011-11-17)[2013-01-05]. http://www.techxue.com/portal.php?mod=view&aid=954.

城市物流与物流城市

【摘要】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城市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城市物流与物流城市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发展物流业的作用及怎样发展物流业。

【关键词】 城市物流 物流城市 关系 发展定位

国际贸易是一个关于物的流通的学科,物流是国际贸易离不开的重要一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用这样的话揭示了现代经济学的历史:“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市场上离不开物流活动。

一、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指通过有效安排商品的仓储、管理和转移,使商品在需要的时间到达需要的地点的经营活动,是商品流通――从空间位移和从时间推移,也就是商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由此可见,物流并不改变物品的大小、形状、外观等物理性质,但是它却克服了需求方和供给方在空间的距离和时间的限制,创造了物品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在经济运行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物流的空间效应是指在商品流动过程中由于商品的空间转换所产生的效应。从需求方的角度来看,空间效应是由于商品的空间转换所带来的效用满足或消费者剩余的增加,体现了“从无到有”或“从小到大”的过程。

二、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现状

2013年中央政府发布经济工作重点是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其中,不少议题特别提出要扶持重点企业的物流建设。

企业现代物流以及服务于社会的第三方物流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点,而单独对城市物流、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讨论却比较少;同时由于我国物流技术、管理水平发展起步较晚,在国内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东南沿海城市的企业认识、发展了现代物流,从物流管理中取得了巨大的效益,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激发了企业的活力,而西部、北方城市的企业由于地域、经济发展速度的差距,企业的物流管理大部分停留在过去粗放型的物资供应、储存、运输、中转、装卸等单一的流程操作管理上,没有对现代物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城市物流发展定位――城市物流和物流城市

近几年来,中央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将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阐述了四大区域的战略布局,完成了全国区域经济的宏观布局。现在不仅是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城市与城市之间也是竞争愈演愈烈。从争做金融中心,争做经济中心,争做产业中心,到现在开始了对物流中心位置的争夺。每个城市都力图成为该省,该地域,甚至全国的物流中心。

一个城市发展物流需要一个清晰的宏观定位,其中有两种定位就是城市物流和发展物流城市。

城市物流,是指为城市服务的物流,或者是城市内的物流。它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它的特点是:属于中观物流领域;城市物流流动的物质资料,有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废弃物等;城市物流的流量比企业物流大。在现今高速发展的中国,每个城市都需要一个完善的物流系统,以满足本市及与周边地区的物流需要。以城市多个物流中心为建立区域物流中心网络,合理组织物流。物流中心网络体系就是多个物流中心合理布局、合理分工、合理衔接的结果,同时也是情报信息网络,城市物流也是发展物流城市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城市发展物流的基础。

物流城市,即它是一个物流的城市,即物流占据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成为区域的物流中心。如广州、上海、重庆、武汉区域物流枢纽等。当城市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区域内具有地域优势的城市可以发展为物流城市,一个城市,通过出台实施各项政策,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兴建的力度,加速引进各种具备实力的物流公司,通过建设各种物流中心,发挥本身所具备的如地理位置、经济地位等优势,支持城市物流发展,使该城市的物流能力极大提高,辐射力加强,成为周边城市商品交易的集散地,利用强大的物流能力成为地区内的中心城市、物流中心。城市相继建成各种物流中心,谋划在新世纪站企制高点,成为商品流通的中转集散地,在城市经济推动中加入物流这一充满活力的重要环节。

四、物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1、发展物流对城市的作用

首先,发展城市物流,可以减低城市内物料流通的效率,减低城市的运营成本,减少物耗,有效整合利用城市资源,提高城市运转的速度,并同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其次,发展成为物流城市,成为地区物流中心,就可以更多地吸引商品进入该市享受物流服务,从而使城市的贸易量增加。一个物流区域中心,必然是周转中心,一定会带动仓储、交通、消费方面的增长,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由此带来的人流的增加,房地产业的发展。一个区域物流中心,供应商或者生厂商或者电商自己,为了节约成本,必然尽量的在物流城市设工厂或者是物流增值服务,例如包装、非主要工序的加工等,这就会带动生产企业进驻。这个乘数效应无疑是巨大的。由此可见,城市竞争力的下降、比较优势的减弱、经济发展的增长要求及物流带来的种种好处,使物流成为城市间的热门话题。

2、城市发展物流的动力

纵观全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我们发现,城市物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物流城市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必要环节,即便是占尽发展先机的沿海城市也需要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其原因有三点:首先,当今中国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城市间在政策方面的差距越少,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在政策方面并无法再凝聚太多的眼球;没有太大的优惠。其次,劳动力廉价的比较优势减弱。以前沿海城市的廉价劳动力是最大的比较竞争优势。廉价的劳动力可以减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所以吸引了很多外资企业前来投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沿海城市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而劳动力更为廉价的中国内陆城市及其他国家如越南等在这方面开始具备了比较优势,虽然这些地区的劳动力劳作水平不高,但假以时日,他们将同样扮演以前沿海城市所扮演的角色。再次,世界各地区、各城市的发展表明,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自主创新能力,而一直处于产业链上最低端的加工地位,不仅无法取得更高的利益,更危险的它将失去所有活力,而将城市的发展决定权完全交出去。近几年国家开始在大力强调自主创新,强调城市的转型。那么在当前各城市发展普遍出现瓶颈,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之时,发展物流可以说是不错的选择。 在现有的经济模式中,举广州为例,广州市是中国传统的贸易中心,多年对外贸易的经验和积累,使城市内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商品集散地,加上陆路、铁路、航空、水路的网路建设,保税园区引进国外知名物流企业,广州城市内的物流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区域概念来看,广州是华南地区,乃至于全国的物流中心,是区域物流城市的佼佼者。在国外市场受全球经济拖累的今天,广州依然可以依靠物流的能力,支撑扩大内需求增长的要求。

3、如何发展区域物流城市

不是每个城市都能成为物流城市,物流城市需要具有先天地域中心的先机,需要有通达的城际网络,省际网络,以及国际网络。首先必须对城市定位,是否能成为物流城市,应该成为哪个级别的城市。这个定位必须考虑几个方面,即地域、行政级别、影响辐射能力、交通辐射、经济发展程度、本地的主要经济类型等。一旦定位为物流城市,必须在软件和硬件上有所完善。

软件上,政策,包括第三方企业扶持政策、税收政策、人才政策、招商引资政策、土地政策、商贸政策。一个区域物流中心城市也必定是区域零售批发中心周转城市,如广州的白马衣服市场,深圳的华强北。因此必须发展现代商贸物流节点,推进集群发展。规划设立一批现代商贸物流节点,建立商贸物流园区发展机制和政策,通过市场运作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充分发挥园区集聚和带动作用,吸纳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和商贸经营者入驻,推进商贸物流集群发展。

硬件上,具有地域优势的城市以转化区域优势为导向,加快构建商贸物流、公路、铁路、航空等现代区域服务中心,着力提升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调整提高、发展占位,适时调整城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城市进行产业衔接,提高城市经济实力和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加强城市拓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更加完备的区域现代服务中心。

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支撑。建立健全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机制,引导企业既兴建现代专业市场,又积极投身商贸物流业发展,促进企业向开发建设与发展产业并重转变,形成“企业+市场+产业”的发展模式。引进战略投资者,以项目带动,建立健全项目带动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开发好高质量的项目、核心项目、前瞻性项目和大项目,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发展商贸物流业。支持和鼓励骨干流通企业通过自由连锁、挂大靠优等形式扩大投资,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集团。

在政府层面,消除城市发展物流和区域发展物流城市的障碍。首先,政府的重视不应该在理念上,而应该付诸行动,如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废除阻碍物流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出台政策法规来支持城市物流发展,加强城市物流的研究与规划。其次,成立专门的物流部门,来统一协调城市的物流发展,改变城市物流无人管理的历史和现状,整合物流资源。如在现有交通主管部门的基础上扩大和延伸其职能,把全市的交通运输、仓储保管、装卸搬运、加工包装、配送服务的能力统筹统管起来。政府对本市的这些物流设施资源,不但要心中有数,而且能够制定政策法规,控制其运作,规划其发展,使其为城市物流的总体优化服务。再次,大力吸引各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政府创造环境,而经济的主体,经济的活力来源于企业。所以物流的发展,最终还是得这些物流企业来实施。政府只是做好保姆,提高良好的公共服务。最后,人才是21世纪的根本。就世界范围而言,物流发展到今天,其价值的创造已经形成一大产业;其知识体系已构成一门学科;其专业人才正日益成为物流企业家、物流专家和物流学者。然而,在我国这一切的发展距离国际水平的差距还很大,其中,物流知识的普及和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二项重要使命。政府要做好这个工作,吸引培养物流人才,提供人才给企业。在经济受外部市场影响的今天,发展物流城市对区域经济是机遇,对企业是机遇,对政府同样是机遇。

【参考文献】

[1] 李斌:物流的时空效应分析[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S8).

[2] 张文杰:城市化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J].北京商业,2000(3).

一、文化,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立足点和灵魂由于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及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 在当代文化价值更加深刻地影响着各国的生产和消费, 尤其是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因为, 人们的物质需求是有限的, 一旦物质需求满足以后, 更多的是追求文化、精神方面的享受。今天中外旅游者不再满足于浮光掠影式的观光旅游, 而是渴望通过旅游活动获取知识, 追求有一定文化境界的精神感受, 寻求深层次的美的欣赏。前不久, 世界旅游组织所作的《世界旅游报告》分析了国际旅游的趋势, 指出在21 世纪, 旅游市场对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 文化旅游正以每年10~ 20% 的速率增长, 现代旅游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 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 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欧美有70% 的旅游者是进行文化旅游消费。近两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居世界第一的美国和法国, 有2/3的旅游收入与文化旅游有关。国外旅游消费是这样, 国内旅游亦如此。文化旅游正在国内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北京的故宫、长城, 深圳的“锦绣中华”, 云南的民族村, 陕西的兵马俑等大批文化内涵丰富、文化特色突出的旅游产品成为人们旅游首选的对象。如桂林市靖江王陵墓出土了大量明代梅瓶, 2001 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 经新闻媒体报道后, 有28 个国内外参观团分别从韩国、日本、广东、陕西等地专程来桂林旅游, 除了看青山秀水,另一主要目的便是欣赏明代花瓶。近年来在中国掀起了西欧诸国游、澳新游、新马泰游等, 人们舍得花费这么多钱参加这些旅游活动, 主要目的是领略异国风情和质文化。这一现象, 现实地展示了旅游文化的人文魅力。国内不少游客亦提出这样的口号: 带着文化去旅游才是旅游的真谛, 也才是较高层次的旅游; 高质量的旅游就是品味文化、回味文化; 玩到最后是玩文化⋯⋯这一切告知我们: 旅游业已进入了竞争的最高阶段——文化竞争阶段。文化旅游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旅游的本质属性是文化, 而感受文化差异、探索文化、体验文化则是旅游行为永远的动机。换言之, 旅游业本身就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销售文化的产业, 尤其是景区景点的建设和经营。如魏小安研究员所说: 旅游景区景点的经营彻头彻尾就是文化, 而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则是在消费文化、享受文化、购买文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 往往代表着某种独特的文化, 其本身就是一本耐读的书, 所谓“入目三分景, 七分在内涵”就在于此。但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只有经过文化的挖掘、冶炼、设计和制作, 才能成为旅游产品。所以说, 旅游文化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立足点和灵魂, 亦是旅游产品竞争的底蕴所在, 抽去这个灵魂, 就没有吸引力,更谈不上竞争力了。国内外文化旅游的兴起和迅速发展, 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和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 国家旅游局已把“文化导向”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补充到《旅游区(点) 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从等级划分和评定标准上强调旅游景区(点) 的文化内涵, 意在要求各地注重提升旅游景区(点) 的产品档次, 以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中的文化内涵, 是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立足点, 已成为旅游界的共识。二、桂林旅游文化资源现状及旅游景点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 桂林有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资源生动多彩的民族风情——桂林聚居的壮、侗、苗、瑶等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有各具特色的建筑、饮食、服饰以及婚嫁、节庆等传统习俗, 构成了桂林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文化资源。歌仙刘三姐已成为能歌善舞的壮乡人民的化身, 这些特有的民族文化享誉海内外。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桂林有着2000 多年的历史, 距今1~ 5 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和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保存完好。桂林作为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一些景区(点) 历史文化内涵丰富, 既有兴修于秦代的兴安灵渠、明代的靖江王城、王陵, 还有着丰富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的桂海碑林, 以及展现近代革命历程的桂林八路军办事处, 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园等。灿若星河的山石溶洞文化——桂林是个以山地为主的地区, 地形复杂, 石山林立, 喀斯特地形地貌遍布,奇峰异洞比比皆是, 形成了独特的峰林山地和岩溶洞穴景观。如桂林的芦笛岩、七星岩、荔浦的丰鱼岩等。从南朝著名诗人颜延之吟咏桂林独秀峰起, 唐代如韩愈、柳宗元、杜甫、宋之问、李商隐、张九龄、元晦, 宋代的苏轼、范成大、张孝祥、秦观、黄庭坚、李纲, 元至清代的著名文人石涛、袁枚、戴钦, 大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和现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贺敬之等, 均写下了大量的诗词、游记、对联、碑铭和摩崖题词, 这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十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它不仅从不同的角度记下了桂林的历史风貌, 亦给桂林的山水风景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姿的水文化——桂林水资源十分丰富, 年降雨量是广西4 个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年降雨量在1 599~ 2 827 毫米之间。历代文人名士对桂林的水均有高度评价, 也不乏传世佳作, 如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水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的千古佳句、现代著名诗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世人皆知。名扬天下的桂林漓江、可与四川都江堰媲美的兴安灵渠、还有青狮潭、龙胜温泉等一大批人们早已熟知的景区(点) , 它们的美不仅在水,还在于它们的历史、意蕴和与之相辉映的湖畔、江畔建筑艺术。极具潜力的生态农业文化——桂林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66. 46% , 植物种类达1 415 多种, 目前我区有动物种类1 593 种, 是全国野生动物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 自治区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有8处, 其中国家级2 处; 自治区森林公园5 处, 国家级森林公园2 处; 近年来, 桂林的森林旅游、农业旅游悄然兴起, 桂林龙胜的龙脊梯田、资源资江—八角寨, 茶文化、酒文化、生态农业科普知识、田间实践技能的尝试、乡间生活的体验等, 构成了桂林魅力无穷的生态农业旅游文化。凝重渊博的宗教文化——广西在东汉时期起就有宗教传入, 佛教和道教在广西已有近2000 年历史。其中桂林有不少古代佛教建筑, 如佛寺、佛塔、石窟(主要是摩崖造像)、塑像, 如全州的湘山寺、恭城的文武庙, 除此外, 还有基督教的礼拜堂, 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等, 这些建筑既有精湛的技巧, 也有感人的艺术, 它包括了建筑、雕塑、绘画、景观、造型诸方面, 内容十分丰富, 且极具桂林特色。这些都是了解桂林宗教文化的珍贵资料。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桂林少数民族多聚族而居, 其房屋建筑以干栏型为主, 建筑样式却各有不同, 壮族的麻栏木楼、瑶族的半边楼、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风雨桥等, 虽是古老的传统建筑形式, 至今仍十分适合桂林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此外还有不少古老的桥、亭、阁以及明清古镇等, 构成了桂林极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二) 桂林旅游景点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桂林市各地虽然较为注重观光型自然景观的开发建设和宣传包装, 一些地方注意了民族节庆的开发和举办, 一些景区(点) 也以民族风格表演的形式来增加文化含量, 然而相当一部分景区(点) 深层次的、优秀的文化内涵还是未得到较好地挖掘和利用。即使是景区内的人文景观, 也只是重视实物的利用, 而忽略内在文化的挖掘, 没有把实物与无形的文化内涵有机结合起来, 使得一些人文景观外观形象丰富而内容空洞枯燥。一些地方的民族风情表演中有的节目格调欠高, 甚至有些庸俗化、过分商业化的倾向⋯⋯更为令人忧虑的是,一些地区还处于单纯出售旅游产品甚至是出售旅游资源的阶段, 没有在品牌策划、品牌运作上下功夫, 结果致使一些景区(点) 文化含量明显不足, 旅游产品档次不高, 游客到景区(点) 只是走马观花式看看山水风景和实物, 对游客的吸引力自然就不大。除此外, 旅游景区(点) 的讲解员和导游人员对景区(点) 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地理概貌、丰富的科学知识等不甚了解, 以致景区(点) 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现和宣传, 旅游者得不到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其满意程度大大降低。 三、建设有桂林特色的旅游文化, 打造旅游景点新品牌在现代旅游市场的运作中, 人们已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认识到: 只有走出单纯出售旅游产品的低层次经营的老路子, 实行“品牌战略”, 才是旅游业长盛不衰的发展之路。旅游品牌的打造是要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基础的。从狭义利用文化资源的角度, 每个景点都有其历史背景、地域背景和景点本身的文化积淀。认真地分析、收集、整理和利用文化素材, 特别是那些可以用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素材, 结合旅游者需求特点演示和解说, 定会为景点增光生色, 形成新的卖点, 新的吸引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3 个方面打造好自己的旅游景点品牌。(一) 更新老品牌桂林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且种类多样, 特点突出,一些旅游景点经过不断的开发建设和宣传包装, 已成为区内乃至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但是一些老品牌无论是在产品开发、宣传包装还是运作方式上, 只重视自然景观和外观形象的策划, 忽略了其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 故未能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因此, 笔者认为, 要打造桂林旅游景点的新品牌, 首先要抓好老品牌的更新改造。这里所说的更新, 不是对老品牌的全盘否定, 而是指深入挖掘这些景点的文化内涵, 进一步丰富景点内容,提升品牌档次。对现有老品牌可以从以下4 个方面挖掘其文化内涵:1. 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凡知名老品牌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如桂林山水之所以能“甲天下”, 绝不仅因其单纯的自然风光, 而是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与附丽于其上的厚重的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桂林是我国著名的山水文化城, 已有2000 多年历史, 1982 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以甑皮岩、宝积岩为代表的史前古人类遗址文化异常珍贵; 以靖江王府、靖江王陵为代表的明代藩王历史文化壮观而完整, 全国罕见, 已成国宝; 还有南朝至近代的迁谪文化、科举文化、抗战文化⋯⋯正是这些丰厚而珍贵的历史文化和桂林秀丽的自然风光的完美融合, 才构成了桂林这座旅游城市的知名品牌, 文化底蕴是桂林山水的灵魂。前不久在桂林召开的宋人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研讨会上,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均提出: 桂林旅游发展, 必须在自然与人文资源开发上齐头并进, 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 桂林山水首先要打好历史文化牌。兴安灵渠建于秦始皇33 年(公元前214 年) , 它不仅是中国, 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渠的修建勾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构成东、南半个中国水运网, 对秦始皇统一岭南发挥了重要作用。灵渠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亦是一处饱含文化内涵的旅游胜地。兴安旅游如打好“秦文化”牌, 可以让人们在游览中真切地了解历史, 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激情。2. 科学文化内涵的挖掘旅游景点的科学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蕴含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各有关门科的知识方面。如喀斯特地形地貌和丹霞地貌的成因、岩溶洞穴景观及其洞穴内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的形成过程及种类、温泉的来历及其利用价值、动植物的种类及特性, 以及许多著名木建筑靠榫卯而能经受几百年风雨安然无恙等有关地理、气候、地质、建筑、动植物等方面丰富的科学知识, 均蕴含于景区景点之中, 各景区(点) 如能深入挖掘这些知识并加以整理, 根据不同的旅游者的需求, 或用文字或由导游人员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 比到处是雷同化的比拟和象形更能激发旅游者的兴趣, 同时也满足了旅游者的求知需求。3. 文学审美内涵的挖掘桂林知名品牌文化内涵的另一个层面是: 秀美无比的自然风光与历代文人墨客无数之诗词吟咏、题记、楹联等文学作品交相辉映, 可以说是无景不诗, 无诗不妙,人文与美景融为一体, 由此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文化氛围。桂林旅游景区(点) 的开发建设及宣传包装应该着力于渲染强化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如唐代文学大家韩愈的“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 现代诗人贺敬之的“情一样深呀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水”等, 只要精心策划和运作, 定能使游人慕名而来陶醉于其中而留连忘返。如把这些诗词歌赋用天然奇石刻成碑, 置于景区(点) 观景的最佳处, 美文与美景相互辉映, 渲染出浓浓的诗情画意, 使人在观赏山水的形态美、结构美的同时, 又能欣赏并诵读这些脍炙人口的美文, 引发其审美思维, 使其达到情景交融的最高审美境界。4. 宗教文化内涵的挖掘宗教文化博大精深, 内容丰富, 桂林的宗教及宗教建筑共100 处, 如西山摩崖石刻、湘山寺、文武庙等。其中湘山寺素有“楚南第一刹”之称, 为唐代所建,历朝皇帝5 次膜拜。有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的“寿世慈荫”崖刻。栖霞寺建于唐代, 殿宇幽深, 规模宏大。如能认真挖掘并加以整理, 便能使桂林的宗教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市场优势。5. 附会文化发掘整理附会文化主要指人为赋予自然的民间传说或民间故事, 它使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单一造型审美转向更加丰富多彩的人文审美, 从而增加自然审美的文化内涵。桂林自然景区(点) 的附会文化多与山、水、石、洞有关, 形式以象形为主, 如象动物或人物等。这些自然景观有了附会于其上的美丽动人(或凄婉动人) 的传说, 便由单一变得丰富, 生硬呆板变得生动而有活力, 景物的美感由此而生。如象鼻山的传说、刘三姐的传说等。可组织力量对桂林山水自然景观附会文化进行广泛地搜集, 根据不同景点的历史背景、地域背景和民族民俗文化背景进行去粗取精的加工, 同时还可在相应的景点进行必要的附会文化氛围的营造。(二) 打造新品牌1. 发挥民俗文化魅力推出民俗文化品牌桂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境内居住着壮、汉、苗、瑶、侗、仫佬、回、满等41 个民族, 民族风情浓郁。民俗风情是一种区域性极明显、渗透性极强、涵盖面极广、内容极为丰富的人文现象, 主要体现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文化特色的情趣上。长期以来, 各族人民在桂林这块土地上生活、生产和斗争, 创造了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产性文化、艺术性文化、竞技性文化、工艺性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婚俗文化和节庆文化等, 构成了桂林“人无我有, 人有我特”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体系。如前国家旅游局局长刘毅所说“民族文化、民俗风情, 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要努力开发它完善它精化它。”对桂林的民俗风情文化如能精心策划并采取各种形式表现之, 定能形成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品牌。2. 发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历史文化品牌人文景观大多具有史学价值, 是直观的历史教科书, 是历史的见证, 亦是历史的载体, 对这些历史知识承载物的发掘和利用, 能使游人了解人类的昨天, 从而获得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如兴安灵渠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一道被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它不仅是中国, 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它的古、灵、巧令中外专家名士和旅游者叹为观止。参加在灵渠召开的中国水利史研究会的中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2000 多年前有这样伟大的工程并且现在尚存完好, 这是奇迹, 不但中国没有, 全世界也没有。人们评价灵渠之游为“不到灵渠岸, 无由识始皇”。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桂林灿烂的历史文化, 不管是上万年前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还是红军第一次重大战役——突破湘江等, 都能激发旅游者对桂林的深刻认识和旅游欲望。3. 充分利用名人文化资源发挥景点名人效应本着尊重历史、尊重史实的原则, 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和创造品牌的需要, 发掘整理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名人在桂林的遗迹、遗存, 采用旅游者喜闻乐见的形式, 并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宣传, 使其充分发挥“名人效应”, 是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重要途径之一。桂林的名人文化共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古代到桂任职或旅桂的著名文人名士, 他们中许多人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学艺术遗迹。二是近现代以及当代来桂的外国著名人士及国家领导人, 他们对桂林的赞美和评价是桂林名人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成分。三是近现代以及当代我国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和著名人物到桂林游历、考察留下的踪迹以及对桂林的评价等。四是桂林涌现出来的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传奇人物和军政名人等。对名人文化的发掘利用, 可根据不同人物的情况和景区(点) 的文化需求采取不同的形式。如对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 可将他们对桂林的评价或作品用文字形式展示出来, 以扩大景区(点) 的地位和影响力; 对在桂林留下遗迹遗物的还可开放他们的故居, 展示他们的遗物等; 而对那些有着传奇经历的人物则可将他们的传奇经历、传说故事进行包装, 增强景观的神秘性和生动性, 从而增强吸引力。 4. 弘扬古建筑文化内涵重塑景点品牌建筑师们曾这样诠释建筑:“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灵感的凝结, 历史的注脚, 文化地平线上的侧影”, 简言之, 建筑是物质外显和文化内涵的结合, 是某一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审美观的综合写照。一些名建筑还体现了建筑师和工匠们为人类造福的理想和人们对某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 开发建筑文化资源, 重点不在建筑本身, 而是在其结构外观背后所蕴藏的深厚文化意味。这种体现在建筑物中的文化才是人们的审美价值所在, 只有把它挖掘出来, 并为游客所理解和欣赏, 才能使建筑文化转化为独具魅力的旅游产品。桂林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一批独特的建筑遗产。如可与四川都江堰媲美的兴安灵渠, 恭城的文庙、武庙等。除此外, 市内众多施工巧妙、结构严整、情趣独特、造型美观、保存完好的明清古镇和亭、台、楼、阁、桥等, 均是各个历史年代的文化纪念碑。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的同时, 挖掘和体现它们所蕴藏的民族精神和历史知识, 对增强华夏子孙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有着特别的意义。(四) 注重导游文化的建设为品牌景点锦上添花导游工作者作为旅游文化的传播者和旅游审美行为的引导者、协调者, 其个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水平、导游艺术以及对景观文化内涵的理解等, 直接影响到游客对景观文化的审美和认知。一个知识丰富、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导游工作者, 能够凭借艺术化的语言, 故事化的讲解, 借鉴前人的审美结果, 结合自已的亲身体验, 根据游客的审美需求, 巧妙地引导游客去欣赏美、体验美, 使游客“化景物为情思”, 得到审美上的最大满足, 情感上的充分陶冶, 精神上的高度升华, 从而使景观文化价值得以极大限度地增值, 游客也因得到超值精神享受而对该景观产生认同和赞美。反之, 如果导游员素质不高, 对景区(点) 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了解, 则会导致上等绝美的景致, 高品位高等级的景观, 在他们的导游下黯然失色。因此, 培养一支文化素养高、内在气质好、语言能力强、热爱导游工作并具备较好地导游技能技巧的导游员队伍, 是桂林旅游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工作。总之, 桂林旅游要上新台阶, 必须注重文化导向, 发掘景区(点) 的文化内涵, 打造好具有桂林特色的旅游景点新品牌。完善国际旅游城市新形象。

旅游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范例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旅游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范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殷杰,郑向敏.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与安全格局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4):60-65.

[2]范高智.基于Web技术的旅游智慧管理平台构建[J].现代电子技术,2018,(11):69-72.

[3]付景保,王子铭,乔冬梅,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以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生态经济,2017,33(3):137-141.

[4]刘华明,全红,刘诗涵,等.旅途无忧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3):89-91.

[5]高璐.大数据在现代旅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112.

[6]郭士琪.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4):185-186.

[7]李杨,李海东,施卫省,等.基于神经网络的土壤重金属预测及生态风险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26(4):591-597.

[8]迟睿,苏翔,滕瑜.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科研绩效评价建模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1(4):525-530.

[9]陈鸿俊,杨海涛.RBF神经网络在高职院校教师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2):72-73.

[10]邵伯乐.基于禁忌算法和RBF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8,25(3):54-57.

[11]余东升,陆青,冷亚军,等.基于B/S模式的自助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9):61-62.

[12]张敏娜,刘新颜.基于旅游资源整合目标的现代旅游物流管理[J].物流技术,2014,(11):175-177.

[13]王磊,杨晓霞,向旭,等.乡村旅游开发风险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城口县河鱼乡为例[J].生态经济,2019,35(4):140-145.

[14]罗景峰.乡村旅游客体安全风险评价及实证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7,34(3):96-103.

[15]罗景峰.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7,38(1):38-41.

[16]周俊延.浅谈从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07):70-71.

[17]金龙.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2):330-331.

[18]黄利剑.基于双因素理论探讨乡村旅游管理措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06):34-36.

[19]吴晓,吕红波.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中国商论,2019,(17):72-73.

[20]吴杰.论我国旅游行业管理中的政府行为与旅游管理体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

[21]符大鹏.关于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1):24.

[22]梁军利.浅谈现代旅游经济的研究和管理[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5-56.

[23]于宏.探析信息化建设下的现代旅游管理方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4):733-734.

[24]余小英,李文德,杨凌瀚,明杰.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徒步旅游管理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乡村科技,2019(17):56-57.

[25]张晶.酒店与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走向研究[J].度假旅游,2018(12):59-60.

[27]欧蕾.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旅游管理职能探究[J].当代旅游,2018.

[28]傅岩.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旅游管理职能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

[29]李泓颖.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3):16.

[30]席坤.在旅游管理中的新媒体应用研究[J].度假旅游,2019(01):123.

[31]赵艺霜.试论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J].度假旅游,2018(12):25.

[32]邓江晟,汤海磊.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演变与启示[J].经贸实践,2018(7):205.

[33]官长春.新时代县级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12(4):72-77.

[34]周蕊.现代旅游管理中新媒体的应用研究[J].智库时代,2018(40):283+285.

[35]李养兵.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8(11):63-64+66.

[36]黄细嘉,梅文斌,谢珈."元治理"视角下全域旅游治理体制的构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9(5):67-73.

[37]姜文琼.知识经济与现代旅游企业管理创新[J].丝路视野,2017,(6):34.

[38]侯志强,樊玲玲.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目的地发展路径——以福建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8(1):76-80.

[39]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老挝旅游[Z].万象:老挝国家出版社,2011.

[40]何继燕,赵红波,明珠.大数据时代下旅游管理平台的构建[J].信息记录材料,2018.

[41]杨帆,朱定秀,程晓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基于高校A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池州学院学报,2014(6):139-142.

[42]赵桂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与就业岗位关系问题之探讨[J].中国市场,2014(24).

[43]李伯伟,赵本谦.浅谈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思路[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4,2(4):9-10.

[44]曹春丽.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45]秦永红.宗教文化与旅游经济[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3).

[46]李楠.散客旅游心理及管理营销初探[J].职大学报,2018(06):118-121.

[47]王晓巍.散客旅游心理及管理营销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4):68.

[48]易玉婷,唐欣然,刘桓妗.基于心理行为分析的散客旅游服务技巧[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1):50-51.

[49]时春霞.散客旅游心理和管理营销解析[J].职业,2016(28):78-79.

[50]冯大成.散客旅游者旅游动机及体验质量研究文献综述[J].商品与质量,2016(S7):48-49.

[1]孙小黎,王讯.中小企业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艺术[J].当代经济,2003,(7).

[2]陈文杰.危机的管理与规避[N].中国旅游报,2003,(5).

[3]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中信出版社,2001.

[4]戴斌,杜江,郭鲁芳.旅行社管理[M].北京:教育论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纪俊超.试论旅行社的危机管理[J].旅游管理,2003,(4).

[6]黄非,胡亚萍,贺鹏.浅谈“危机管理”在旅游业中的运用[DB/OL].

[7]李团辉.我国旅行社实行垂直分工体系的障碍因素[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6,(4).

[8]王春雷.中小旅行社的'经营困境与创新对策研究[J].学术探索,2004,(5).

[9]黄吕波.关于旅行社低价格竞争之原因的综述[J].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2006,17(8).

[10]甘露.刘海燕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6,(1).

[11]刘怡,李月.高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6,(2).

[1]保罗·杜盖伊,斯图尔特·霍尔等.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l.商务印书馆,23:251

[2]崔凤军.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6:P65

[3]程金龙,吴国清.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刀.旅游学刊,24(2):93一94

[4]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M].江苏人民出版社,26:117

[5]邓湘南,张筝,蔡小于.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营销研究闭.乡镇经济,28(6):97

[6]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闭.城市设计,21,25(3):7

[7]胡燕雯,张朋.试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3(3):49一5

[8]胡允银,陈睿,王超.学会吸引眼球-浅谈注意力经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4(4):89一9

[9]姜辉.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商业时代,27,1:4

[1]蒋志杰,吴国清,白光润.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2):32

[11]李瑞.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34):494并95

[12]刘小林.对我区旅游营销形势的认识与分析闭.西藏大学学报,1994,12(4):56

[13]李彦亮.文化在营销中的作用闭.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6(5):117

[14]毛金凤,杨莉,石玉.决定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的因素: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闭.商场现代化,27(l):282

[15]麦晓霜.浅论中国旅游营销发展历程[z].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6(5):116

[16]马志强.论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闭.商业经济与管理,21(4):32

[17]PauLA.Herbig.跨文化市场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23一24

[18]齐善鸿,焦彦.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的文化营销阴.消费经济,27,8(4):25

[19]秦学硕.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闭.经济地理,22(2):116一117

[2]沈福熙.城市意象-城市形象其情态语义闭.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1]魏心宇.浅析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90):9-10.

[2]王青.信息技术在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7,(91):143.

[3]谷静.经济全球化3.0时代的国际化旅游人才供给研究[J].林区教学,2017,(11):26-27.

[4]陈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发农村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J].考试周刊,2017,(A1):139-140.

[5]记者李丹特约记者刘进勇.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实处打造精品项目阳光工程[N].中国石油报,2017-10-23(001).

[6]王铭俊彭艺.湖南推进美丽乡村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7-10-20(007).

[7]特派记者况昌勋.为海南牢记使命呵护绿水青山点赞[N].海南日报,2017-10-20(A05).

[8]施华赟.精准“治未病”守土当如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0-20(003).

[9]本报记者苏玉君孙楠杨笑雯.大湖湾生态新区西北内陆的城镇化样本[N].中国气象报,2017-10-20(005).

[10]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万宏.兰州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推动文旅产业[N].兰州日报,2017-10-20(006).

[11]张海英.“故宫服务”可否在全国景区推广[N].中国商报,2017-10-20(P02).

[12].惠民工程助推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N].商洛日报,2017-10-20(007).

[13]记者郭猛王思达.“走遍秦皇岛”,用脚步丈量出了什么[N].河北日报,2017-10-23(009).

[14]平裕强.陵川交警大队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N].太行日报,2017-10-23(003).

[15]记者汪瑛.精准扶贫咱们一起奔小康[N].商洛日报,2017-10-20(006).

[16]杜珊记者强犟.奋力脱贫攻坚打造美丽西寺[N].西部法制报,2017-10-21(004).

[17]通讯员葛卉黄旭峰.农行广东分行农家乐贷农民创业好帮手[N].农村金融时报,2017-10-23(A05).

[18]窦群.践行“两山”理论推进国家公园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7-10-23(003).

[19]本报记者冯颖.景区创新升级筑牢石家庄旅游根基[N].中国旅游报,2017-10-23(A01).

[20]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乐天茵子.既有住宅安装电梯或将有章可循[N].合肥晚报,2017-10-24(A08).

[21]本报记者吕晶.精准招商助力追赶超越[N].榆林日报,2017-10-23(003).

[22]记者王艺.我市旅游行业智慧化管理再上新台阶[N].大连日报,2017-10-22(006).

[23]本报记者崔振海通讯员陈艳迪.让“天生丽质”变身“美丽经济”[N].山西经济日报,2017-10-26(007).

[24]本报记者杨淑珍通讯员孙海韬张大鹏.“这里的警察能力与颜值俱佳”[N].人民公安报,2017-10-30(006).

[25]本报记者梁文艳.马遥的“教学梦”做当代有为的青年教师[N].中国产经新闻,2017-10-26(003).

[26]特约记者谭玉玲.让大丹霞旅游发展充满“智慧”[N].韶关日报,2017-10-23(A07).

[27]记者杨艺华通讯员曲易伸张涛.全国统一版本离境退税系统海南上线[N].海南日报,2017-10-25(B02).

[28]本报记者刘斯会.凯撒旅游前三季净利增长超四成[N].证券日报,2017-10-30(C03).

[29]记者朱家芬.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N].楚雄日报(汉),2017-10-24(001).

[30]记者吕丽霞.商南落实责任规范程序加快提案办理[N].商洛日报,2017-10-27(003).

[31]记者董娟通讯员梁泽仁卢琳.省统计局经济形势调研和统计工作督查座谈会在朔召开[N].朔州日报,2017-10-24(001).

[32]肖相波.青岛:不断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2).

[3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旅游学院张青.通过收益管理提升民宿经营水平的要点[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3).

[34].以全球视角,创新实现餐旅行业可持续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7-10-31(A06).

[35]刘剑飞.故宫“全网售票”体现管理智慧[N].中国审计报,2017-10-23(007).

桂林旅游物流论文发表网

桂林旅游学院招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有三种类型:高中起点升本科、高中起点升专科、专科起点升本科。高中起点升本科学制为5年、高中起点升专科学制为2.5年、专科起点升本科学制为2.5年。对于桂林旅游学院成人高考本科学历学位证的获取,一般需要达到以下要求:1.英语成绩达标(本科在读期间通过学位英语考试),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学位英语目前大部分省份都是统一考试,个别省份取消学位英语,由报考院校单独组织考试。2.课程达标,学位课程一般每个专业都是三门课程,学位课程的成绩一般要求是单科成绩不低于75分,平均分达到80分,不过学位课程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简单的。3.论文(普通本科院校其实对论文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字数达标、格式正确即可)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学位证书有了一定的了解,总体而言,学位的申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努力还是可以拿到的,拿到之后对你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另外,2023年桂林旅游学院成人高考预报名已经开启,有意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点击底部官网报名咨询。我们在线做出专业的解答,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提升学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桂林旅游学院自考成考社会报名入口:

一、文化,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立足点和灵魂由于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及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 在当代文化价值更加深刻地影响着各国的生产和消费, 尤其是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因为, 人们的物质需求是有限的, 一旦物质需求满足以后, 更多的是追求文化、精神方面的享受。今天中外旅游者不再满足于浮光掠影式的观光旅游, 而是渴望通过旅游活动获取知识, 追求有一定文化境界的精神感受, 寻求深层次的美的欣赏。前不久, 世界旅游组织所作的《世界旅游报告》分析了国际旅游的趋势, 指出在21 世纪, 旅游市场对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 文化旅游正以每年10~ 20% 的速率增长, 现代旅游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 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 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欧美有70% 的旅游者是进行文化旅游消费。近两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居世界第一的美国和法国, 有2/3的旅游收入与文化旅游有关。国外旅游消费是这样, 国内旅游亦如此。文化旅游正在国内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北京的故宫、长城, 深圳的“锦绣中华”, 云南的民族村, 陕西的兵马俑等大批文化内涵丰富、文化特色突出的旅游产品成为人们旅游首选的对象。如桂林市靖江王陵墓出土了大量明代梅瓶, 2001 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 经新闻媒体报道后, 有28 个国内外参观团分别从韩国、日本、广东、陕西等地专程来桂林旅游, 除了看青山秀水,另一主要目的便是欣赏明代花瓶。近年来在中国掀起了西欧诸国游、澳新游、新马泰游等, 人们舍得花费这么多钱参加这些旅游活动, 主要目的是领略异国风情和质文化。这一现象, 现实地展示了旅游文化的人文魅力。国内不少游客亦提出这样的口号: 带着文化去旅游才是旅游的真谛, 也才是较高层次的旅游; 高质量的旅游就是品味文化、回味文化; 玩到最后是玩文化⋯⋯这一切告知我们: 旅游业已进入了竞争的最高阶段——文化竞争阶段。文化旅游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旅游的本质属性是文化, 而感受文化差异、探索文化、体验文化则是旅游行为永远的动机。换言之, 旅游业本身就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销售文化的产业, 尤其是景区景点的建设和经营。如魏小安研究员所说: 旅游景区景点的经营彻头彻尾就是文化, 而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则是在消费文化、享受文化、购买文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 往往代表着某种独特的文化, 其本身就是一本耐读的书, 所谓“入目三分景, 七分在内涵”就在于此。但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只有经过文化的挖掘、冶炼、设计和制作, 才能成为旅游产品。所以说, 旅游文化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立足点和灵魂, 亦是旅游产品竞争的底蕴所在, 抽去这个灵魂, 就没有吸引力,更谈不上竞争力了。国内外文化旅游的兴起和迅速发展, 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和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 国家旅游局已把“文化导向”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补充到《旅游区(点) 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从等级划分和评定标准上强调旅游景区(点) 的文化内涵, 意在要求各地注重提升旅游景区(点) 的产品档次, 以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中的文化内涵, 是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立足点, 已成为旅游界的共识。二、桂林旅游文化资源现状及旅游景点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 桂林有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资源生动多彩的民族风情——桂林聚居的壮、侗、苗、瑶等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有各具特色的建筑、饮食、服饰以及婚嫁、节庆等传统习俗, 构成了桂林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文化资源。歌仙刘三姐已成为能歌善舞的壮乡人民的化身, 这些特有的民族文化享誉海内外。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桂林有着2000 多年的历史, 距今1~ 5 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和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保存完好。桂林作为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一些景区(点) 历史文化内涵丰富, 既有兴修于秦代的兴安灵渠、明代的靖江王城、王陵, 还有着丰富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的桂海碑林, 以及展现近代革命历程的桂林八路军办事处, 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园等。灿若星河的山石溶洞文化——桂林是个以山地为主的地区, 地形复杂, 石山林立, 喀斯特地形地貌遍布,奇峰异洞比比皆是, 形成了独特的峰林山地和岩溶洞穴景观。如桂林的芦笛岩、七星岩、荔浦的丰鱼岩等。从南朝著名诗人颜延之吟咏桂林独秀峰起, 唐代如韩愈、柳宗元、杜甫、宋之问、李商隐、张九龄、元晦, 宋代的苏轼、范成大、张孝祥、秦观、黄庭坚、李纲, 元至清代的著名文人石涛、袁枚、戴钦, 大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和现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贺敬之等, 均写下了大量的诗词、游记、对联、碑铭和摩崖题词, 这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十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它不仅从不同的角度记下了桂林的历史风貌, 亦给桂林的山水风景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姿的水文化——桂林水资源十分丰富, 年降雨量是广西4 个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年降雨量在1 599~ 2 827 毫米之间。历代文人名士对桂林的水均有高度评价, 也不乏传世佳作, 如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水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的千古佳句、现代著名诗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世人皆知。名扬天下的桂林漓江、可与四川都江堰媲美的兴安灵渠、还有青狮潭、龙胜温泉等一大批人们早已熟知的景区(点) , 它们的美不仅在水,还在于它们的历史、意蕴和与之相辉映的湖畔、江畔建筑艺术。极具潜力的生态农业文化——桂林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66. 46% , 植物种类达1 415 多种, 目前我区有动物种类1 593 种, 是全国野生动物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 自治区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有8处, 其中国家级2 处; 自治区森林公园5 处, 国家级森林公园2 处; 近年来, 桂林的森林旅游、农业旅游悄然兴起, 桂林龙胜的龙脊梯田、资源资江—八角寨, 茶文化、酒文化、生态农业科普知识、田间实践技能的尝试、乡间生活的体验等, 构成了桂林魅力无穷的生态农业旅游文化。凝重渊博的宗教文化——广西在东汉时期起就有宗教传入, 佛教和道教在广西已有近2000 年历史。其中桂林有不少古代佛教建筑, 如佛寺、佛塔、石窟(主要是摩崖造像)、塑像, 如全州的湘山寺、恭城的文武庙, 除此外, 还有基督教的礼拜堂, 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等, 这些建筑既有精湛的技巧, 也有感人的艺术, 它包括了建筑、雕塑、绘画、景观、造型诸方面, 内容十分丰富, 且极具桂林特色。这些都是了解桂林宗教文化的珍贵资料。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桂林少数民族多聚族而居, 其房屋建筑以干栏型为主, 建筑样式却各有不同, 壮族的麻栏木楼、瑶族的半边楼、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风雨桥等, 虽是古老的传统建筑形式, 至今仍十分适合桂林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此外还有不少古老的桥、亭、阁以及明清古镇等, 构成了桂林极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二) 桂林旅游景点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桂林市各地虽然较为注重观光型自然景观的开发建设和宣传包装, 一些地方注意了民族节庆的开发和举办, 一些景区(点) 也以民族风格表演的形式来增加文化含量, 然而相当一部分景区(点) 深层次的、优秀的文化内涵还是未得到较好地挖掘和利用。即使是景区内的人文景观, 也只是重视实物的利用, 而忽略内在文化的挖掘, 没有把实物与无形的文化内涵有机结合起来, 使得一些人文景观外观形象丰富而内容空洞枯燥。一些地方的民族风情表演中有的节目格调欠高, 甚至有些庸俗化、过分商业化的倾向⋯⋯更为令人忧虑的是,一些地区还处于单纯出售旅游产品甚至是出售旅游资源的阶段, 没有在品牌策划、品牌运作上下功夫, 结果致使一些景区(点) 文化含量明显不足, 旅游产品档次不高, 游客到景区(点) 只是走马观花式看看山水风景和实物, 对游客的吸引力自然就不大。除此外, 旅游景区(点) 的讲解员和导游人员对景区(点) 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地理概貌、丰富的科学知识等不甚了解, 以致景区(点) 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现和宣传, 旅游者得不到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其满意程度大大降低。 三、建设有桂林特色的旅游文化, 打造旅游景点新品牌在现代旅游市场的运作中, 人们已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认识到: 只有走出单纯出售旅游产品的低层次经营的老路子, 实行“品牌战略”, 才是旅游业长盛不衰的发展之路。旅游品牌的打造是要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基础的。从狭义利用文化资源的角度, 每个景点都有其历史背景、地域背景和景点本身的文化积淀。认真地分析、收集、整理和利用文化素材, 特别是那些可以用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素材, 结合旅游者需求特点演示和解说, 定会为景点增光生色, 形成新的卖点, 新的吸引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3 个方面打造好自己的旅游景点品牌。(一) 更新老品牌桂林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且种类多样, 特点突出,一些旅游景点经过不断的开发建设和宣传包装, 已成为区内乃至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但是一些老品牌无论是在产品开发、宣传包装还是运作方式上, 只重视自然景观和外观形象的策划, 忽略了其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 故未能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因此, 笔者认为, 要打造桂林旅游景点的新品牌, 首先要抓好老品牌的更新改造。这里所说的更新, 不是对老品牌的全盘否定, 而是指深入挖掘这些景点的文化内涵, 进一步丰富景点内容,提升品牌档次。对现有老品牌可以从以下4 个方面挖掘其文化内涵:1. 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凡知名老品牌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如桂林山水之所以能“甲天下”, 绝不仅因其单纯的自然风光, 而是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与附丽于其上的厚重的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桂林是我国著名的山水文化城, 已有2000 多年历史, 1982 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以甑皮岩、宝积岩为代表的史前古人类遗址文化异常珍贵; 以靖江王府、靖江王陵为代表的明代藩王历史文化壮观而完整, 全国罕见, 已成国宝; 还有南朝至近代的迁谪文化、科举文化、抗战文化⋯⋯正是这些丰厚而珍贵的历史文化和桂林秀丽的自然风光的完美融合, 才构成了桂林这座旅游城市的知名品牌, 文化底蕴是桂林山水的灵魂。前不久在桂林召开的宋人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研讨会上,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均提出: 桂林旅游发展, 必须在自然与人文资源开发上齐头并进, 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 桂林山水首先要打好历史文化牌。兴安灵渠建于秦始皇33 年(公元前214 年) , 它不仅是中国, 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渠的修建勾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构成东、南半个中国水运网, 对秦始皇统一岭南发挥了重要作用。灵渠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亦是一处饱含文化内涵的旅游胜地。兴安旅游如打好“秦文化”牌, 可以让人们在游览中真切地了解历史, 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激情。2. 科学文化内涵的挖掘旅游景点的科学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蕴含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各有关门科的知识方面。如喀斯特地形地貌和丹霞地貌的成因、岩溶洞穴景观及其洞穴内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的形成过程及种类、温泉的来历及其利用价值、动植物的种类及特性, 以及许多著名木建筑靠榫卯而能经受几百年风雨安然无恙等有关地理、气候、地质、建筑、动植物等方面丰富的科学知识, 均蕴含于景区景点之中, 各景区(点) 如能深入挖掘这些知识并加以整理, 根据不同的旅游者的需求, 或用文字或由导游人员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 比到处是雷同化的比拟和象形更能激发旅游者的兴趣, 同时也满足了旅游者的求知需求。3. 文学审美内涵的挖掘桂林知名品牌文化内涵的另一个层面是: 秀美无比的自然风光与历代文人墨客无数之诗词吟咏、题记、楹联等文学作品交相辉映, 可以说是无景不诗, 无诗不妙,人文与美景融为一体, 由此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文化氛围。桂林旅游景区(点) 的开发建设及宣传包装应该着力于渲染强化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如唐代文学大家韩愈的“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 现代诗人贺敬之的“情一样深呀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水”等, 只要精心策划和运作, 定能使游人慕名而来陶醉于其中而留连忘返。如把这些诗词歌赋用天然奇石刻成碑, 置于景区(点) 观景的最佳处, 美文与美景相互辉映, 渲染出浓浓的诗情画意, 使人在观赏山水的形态美、结构美的同时, 又能欣赏并诵读这些脍炙人口的美文, 引发其审美思维, 使其达到情景交融的最高审美境界。4. 宗教文化内涵的挖掘宗教文化博大精深, 内容丰富, 桂林的宗教及宗教建筑共100 处, 如西山摩崖石刻、湘山寺、文武庙等。其中湘山寺素有“楚南第一刹”之称, 为唐代所建,历朝皇帝5 次膜拜。有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的“寿世慈荫”崖刻。栖霞寺建于唐代, 殿宇幽深, 规模宏大。如能认真挖掘并加以整理, 便能使桂林的宗教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市场优势。5. 附会文化发掘整理附会文化主要指人为赋予自然的民间传说或民间故事, 它使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单一造型审美转向更加丰富多彩的人文审美, 从而增加自然审美的文化内涵。桂林自然景区(点) 的附会文化多与山、水、石、洞有关, 形式以象形为主, 如象动物或人物等。这些自然景观有了附会于其上的美丽动人(或凄婉动人) 的传说, 便由单一变得丰富, 生硬呆板变得生动而有活力, 景物的美感由此而生。如象鼻山的传说、刘三姐的传说等。可组织力量对桂林山水自然景观附会文化进行广泛地搜集, 根据不同景点的历史背景、地域背景和民族民俗文化背景进行去粗取精的加工, 同时还可在相应的景点进行必要的附会文化氛围的营造。(二) 打造新品牌1. 发挥民俗文化魅力推出民俗文化品牌桂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境内居住着壮、汉、苗、瑶、侗、仫佬、回、满等41 个民族, 民族风情浓郁。民俗风情是一种区域性极明显、渗透性极强、涵盖面极广、内容极为丰富的人文现象, 主要体现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文化特色的情趣上。长期以来, 各族人民在桂林这块土地上生活、生产和斗争, 创造了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产性文化、艺术性文化、竞技性文化、工艺性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婚俗文化和节庆文化等, 构成了桂林“人无我有, 人有我特”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体系。如前国家旅游局局长刘毅所说“民族文化、民俗风情, 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要努力开发它完善它精化它。”对桂林的民俗风情文化如能精心策划并采取各种形式表现之, 定能形成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品牌。2. 发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历史文化品牌人文景观大多具有史学价值, 是直观的历史教科书, 是历史的见证, 亦是历史的载体, 对这些历史知识承载物的发掘和利用, 能使游人了解人类的昨天, 从而获得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如兴安灵渠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一道被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它不仅是中国, 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它的古、灵、巧令中外专家名士和旅游者叹为观止。参加在灵渠召开的中国水利史研究会的中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2000 多年前有这样伟大的工程并且现在尚存完好, 这是奇迹, 不但中国没有, 全世界也没有。人们评价灵渠之游为“不到灵渠岸, 无由识始皇”。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桂林灿烂的历史文化, 不管是上万年前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还是红军第一次重大战役——突破湘江等, 都能激发旅游者对桂林的深刻认识和旅游欲望。3. 充分利用名人文化资源发挥景点名人效应本着尊重历史、尊重史实的原则, 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和创造品牌的需要, 发掘整理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名人在桂林的遗迹、遗存, 采用旅游者喜闻乐见的形式, 并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宣传, 使其充分发挥“名人效应”, 是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重要途径之一。桂林的名人文化共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古代到桂任职或旅桂的著名文人名士, 他们中许多人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学艺术遗迹。二是近现代以及当代来桂的外国著名人士及国家领导人, 他们对桂林的赞美和评价是桂林名人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成分。三是近现代以及当代我国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和著名人物到桂林游历、考察留下的踪迹以及对桂林的评价等。四是桂林涌现出来的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传奇人物和军政名人等。对名人文化的发掘利用, 可根据不同人物的情况和景区(点) 的文化需求采取不同的形式。如对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 可将他们对桂林的评价或作品用文字形式展示出来, 以扩大景区(点) 的地位和影响力; 对在桂林留下遗迹遗物的还可开放他们的故居, 展示他们的遗物等; 而对那些有着传奇经历的人物则可将他们的传奇经历、传说故事进行包装, 增强景观的神秘性和生动性, 从而增强吸引力。 4. 弘扬古建筑文化内涵重塑景点品牌建筑师们曾这样诠释建筑:“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灵感的凝结, 历史的注脚, 文化地平线上的侧影”, 简言之, 建筑是物质外显和文化内涵的结合, 是某一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审美观的综合写照。一些名建筑还体现了建筑师和工匠们为人类造福的理想和人们对某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 开发建筑文化资源, 重点不在建筑本身, 而是在其结构外观背后所蕴藏的深厚文化意味。这种体现在建筑物中的文化才是人们的审美价值所在, 只有把它挖掘出来, 并为游客所理解和欣赏, 才能使建筑文化转化为独具魅力的旅游产品。桂林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一批独特的建筑遗产。如可与四川都江堰媲美的兴安灵渠, 恭城的文庙、武庙等。除此外, 市内众多施工巧妙、结构严整、情趣独特、造型美观、保存完好的明清古镇和亭、台、楼、阁、桥等, 均是各个历史年代的文化纪念碑。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的同时, 挖掘和体现它们所蕴藏的民族精神和历史知识, 对增强华夏子孙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有着特别的意义。(四) 注重导游文化的建设为品牌景点锦上添花导游工作者作为旅游文化的传播者和旅游审美行为的引导者、协调者, 其个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水平、导游艺术以及对景观文化内涵的理解等, 直接影响到游客对景观文化的审美和认知。一个知识丰富、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导游工作者, 能够凭借艺术化的语言, 故事化的讲解, 借鉴前人的审美结果, 结合自已的亲身体验, 根据游客的审美需求, 巧妙地引导游客去欣赏美、体验美, 使游客“化景物为情思”, 得到审美上的最大满足, 情感上的充分陶冶, 精神上的高度升华, 从而使景观文化价值得以极大限度地增值, 游客也因得到超值精神享受而对该景观产生认同和赞美。反之, 如果导游员素质不高, 对景区(点) 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了解, 则会导致上等绝美的景致, 高品位高等级的景观, 在他们的导游下黯然失色。因此, 培养一支文化素养高、内在气质好、语言能力强、热爱导游工作并具备较好地导游技能技巧的导游员队伍, 是桂林旅游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工作。总之, 桂林旅游要上新台阶, 必须注重文化导向, 发掘景区(点) 的文化内涵, 打造好具有桂林特色的旅游景点新品牌。完善国际旅游城市新形象。

如果你只想抄下论文,相信随便一搜都大把大把的,我是做物流的,真的能帮到你的上福步论坛不错,贸易与物流结合的,贴近实际,高手云集

7000左右,不希望是随便复制的话。给50分太少了。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我可以帮助你,415146317.注,本人不是卖论文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