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成果转化推广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1 16:04:57

成果转化推广发表论文

社科指的是人文社会科学,是基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二者的总称。下面是由我整理的社科类学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高校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转化浅析

摘 要:人文社科类学科特点和科研成果特点决定了成果的转化工作还远未像自然科学成果那样有效。为此,高校人文社科类成果的转化工作应当引起政府、高校以及全社会的重视,针对不同类别的科研成果建设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推广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成果转化,使高校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源泉。

关键词:社科;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2-0178-02

我们平时所说的人文社会科学,是基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二者的总称。人文科学原义是指与人类利益密切相关的学问,它是与神学相区别的。经过长期的演变,狭义上讲主要是对于希腊文、拉丁文和古典文学的研究,这里面包括有政治学、历史学、语言学、伦理学等研究。与之相对的社会科学则主要研究的是社会现象,比如社会学、经济学、宗教学等等,它的要义在于阐述社会存在的现象及演进规律。

我国高校承担着全国近一半的科研任务,在这些科研任务中,相当一部分产出都是来源于人文科学。越来越多的人文社科科研成果的出现,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和自然科学类的科研成果转换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了解和关注。

一、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

1.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意义关系的事物

人文社会科学所要研究的内容,不仅仅在于事物的普遍性,还要对特殊性加以研究。在研究期间,还要重视对于事物偶然性的研究,探究偶然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所要研究的是主客体间的双向理解,这种理解往往表现在互动关系上。在科学的悠久长河中,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科学这座大厦的基石,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作用无可替代。

2.人文社会科学具有双重特性

一般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双重特性即为科学性与价值性。一方面,人文社会科学是依托现实的科学,它以客观事实为依托,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依照合理的逻辑和程序,使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对相关事物进行认识与实践,从而得出一个科学的论证。正因如此,人文社会科学才有着科学的品格,它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科学性的特征。另一方面,自然科学是通过对于自然界因果关系的研究,揭露事物存在的普遍性,从而寻求事物的共性,来排除事物的偶然性。人文社会科学并不仅仅局限于研究人类世界的普遍性与共性,除了在共性的基础上,排除偶然性外,人文社会科学还要研究人与人的创造与表达,研究人类的特殊性。正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的特殊性,才使其具有价值性。

3.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综合性

与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不同,人文社会科学是以人和人类社会作为研究对象的,这就使得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显而易见的人文特性。这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价值性;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用性。所以,这些都说明人文社会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大学科,综合性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本质特性。

二、关于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的分类及特点

在对于人文社科的科研成果进行分类时,采取的比较普遍的方法是依据科研成果的属性和表现形式。如果依据成果属性来划分,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都是一脉相承的,都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型,即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综合性研究和其他研究。如果依据成果的表现形式加以划分,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一般分为著作、论文、课题研究报告以及译著等等。人文社科科研成果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成果具有复杂性

人文社科科研环境的复杂性决定着其科研成果的复杂性[1]。人文社科由于研究的对象具有复杂性、相关性和不确定性,研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不断变化,具有较大的或然性,其规律本身很难被捕捉。研究者认知程度和研究角度的差别,各种政治社会因素的影响,也会使研究成果千差万别。

2.作用具有间接性、延时性和长期性

人文社科的研究领域十分宽泛,某些研究成果能够直接作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但是对于大多数成果很难产生直接效益,它们需要逐渐被人们认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使得人文社科科研成果的价值需要时间的积累。

3.作用具有不确定性

人文社科的科研以社会为研究对象,其成果作用于广大民众,在数量上、年龄分布上以及地域分布上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基于精神产品所共有的特点,受到传播手段和途径等因素的影响,其产生的作用很难量化,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转化中的问题分析

1.成果转化率较低

大体来说,人文社科类的科研成果主要通过论文、专著和相关研究报告来表现。这些成果每年的数量少则上千、多则达万,有相当一部分成果是发表在核心或权威期刊上。这些产出的成果值得我们引以为豪,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里面相当一部分成果来源于文科类,而非社科类,而且里面的高水平著作往往是对于某些领域的基础性研究,非专业人士对于这些研究根本不能理解,这也造成这些成果的转化率和推广率低下。相应的那些应用性强的成果,学术水平并不高,且多为借鉴所得,少有创新,更不必说对于现实的指导意义了。

高校里的人文社科类教师和科研人员,虽刻苦钻研教学研究工作,但他们社交圈子相对狭小,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和关注度较低。尽管有些研究成果的水平很高,但实际价值有待商榷。同时受到绩效考核压力和扩招后教学工作量增加的影响,很多教师和科研人员更关心成果的数量,这就使得成果多为重复性工作,难以产生影响力。

2.成果转化渠道不畅

正是因为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复杂多变,使得这些成果能够直接为政府、企业所用的寥寥无几,这就需要传播来实现绝大部分成果的转化。而这部分成果大多是在科研人员之间进行传播,范围非常有限。只有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才能将行之有效的传播。当前社会处在社会转型期,媒体的经营者由于深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比起社会效益往往更关心经济利益。这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人文社科成果的转化。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社科类学术论文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是指科技成果进入到生产领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只有使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的经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高校作为我国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出了全国1/3 以上的科研成果,但众多的科研成果中实现转化的不到10%,这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不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已成为困扰高校科研工作的关键性问题。因此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制约因素及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 高校目前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 (一)现状分析 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大量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校每年授权的数万项专利技术应用率不足 25%,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为10%~15%,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 ~80%的水平。当然,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科研人员学术意识强,市场意识淡薄; 企业创新意识薄弱, 应用高科技成果缺乏主动性;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体系不健全,包括人才流动不顺畅、信息流动不畅通、技术市场体制不健全等。 教育部周济部长曾形象地说:“如果说高校内部到处是金子有些夸张,但是要说高校内部到处是金矿则一点也不过分。”这些未转化的成果是花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的,如果不及时转化变成现实生产力就意味着巨大的浪费,与此同时我国大批的中小企业还在到处盲目寻找项目。所以,研究一种有效的经营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摆在全国高校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二)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现有的转化模式 我国目前存在多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主要有以下4种: 1、自办实体模式 高校自办实体模式是指高校科技成果的持有者以现有政策和环境为依托,自己兴办企业,创造条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一模式的主要对象是那些拥有尖端科技设备、雄厚科研实力和大量科研经费的高校,他们通过自身科研队伍的努力,开发了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科技成果,其技术落差一般较大。对普通企业来说可能一时难以接受,而自己创办企业,不但方便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问题,还有利于产品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不断开发出试销对路的新产品。实践证明,高校自办实体模式是一种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形式。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转化速度快、耗时短,并且能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后续开发;缺点是生产资金短缺、管理上存在先天的缺陷及高校的角色定位不清等问题还未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2、合办实体模式 合办实体模式是指科技成果提供方以技术作价入股的形式把科技成果投入到一个现成的企业进行生产,该企业对合作生产的产品经济效益实行独立核算,最后按合同规定的比例支付收益给技术提供方。这一模式的特点是科技成果提供方只提供成果和生产建议,其他生产条件由合作企业提供,经营策略也以企业方针为主。由于我国高校众多,具体条件相差很大。从目前情况来看,具有明显高科技优势的高校并不多,一般院校也很难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产业化生产。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与企业合办实体的成果转化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科技成果提供方的风险些转化速度快;缺点是不利于成果的后续开发,而且由于该成果并非按企业要求开发,所以产品的市场接受情况不一定那么令人满意。 3、孵化器模式 在中国,孵化器也被称为创业服务中心。这是一种提高小型科技企业成活率和成功率的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它能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研发场地、办公设备等基础设施,以及人员培训、市场推广、政策咨询、法律援助、融资支持等服务。它能帮助科技成果拥有者与有潜力的企业合作,将初创时的小企业发展为较为成熟的企业。从1987年中国第一个创业中心正式成立以来,全国范围内已经已有近100家创业中心。从孵化器发展的整体情况看,发展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很快,己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强有力的推动器。 这种模式的优点:通过与风险投资的联合,填补了企业发展的资金缺口;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人才(包括回国留学人员)创业,从科技人员中培养出了大批企业家;等等。缺陷:适用于创业企业发展的社会资金不足;科技与金融结合通道不畅,入孵企业融资困难;孵化器管理人才缺乏;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不足;等等。 4、通过技术市场的转化模式 科技成果也可以通过技术市场来传播,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专利出售(直接转让);另一种是通过技术中介间接转让。专利出售是指科技成果提供方以一定价格把成果的全部资料一次性出售给受让方,由受让方单独实施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技术中介是指介于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一种中间组织。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企业和高校牵线搭桥,既帮助科研方转让成果,又可以为企业寻找技术源,促进了科技创新成果的商品化。 直接转让模式的优点是过程简单、减少中介费,科研投入可以迅速得到弥补;缺点是由科研人员寻找受让企业,需要掌握一定的市场信息,否则专利出售很难完成。 间接转让模式的优点是高校可以集中精力搞科研,转化的任务完全由技术中介和企业合作承担,风险些科研投入回收快;缺点是高校获得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受让企业对技术的后续开发难以进行。 以上所述的4种成果转化模式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而言各有利弊,没有一种模式是适合所有高校的。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选择有利于自身成果转化的模式,大胆实践,真正体现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魄力。 二、 制约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瓶颈 我国高校学科门类齐全, 科研基础雄厚, 科研实力强, 是极其重要的科研创新力量, 每年都有大量的成果问世但是,由于观念、理念、政策、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受到重成果、轻实践, 重水平、轻效益,重科研、轻转化的思想束缚,使得科研成果高产出率的背后是低转化率。高校的大量科研成果在完成研究项目之后,便进人了档案室,始终没有走出“ 立项——论文——授奖——职称评聘”的怪圈。这对经济尚不发达、科研经费紧张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和损失。造成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已经引起了政府、社会、高校的广泛关注,但这种现象的出现和长期存在仍然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 第一,科研评价机制不合理,选题立项脱离市场需求,缺乏实用性 目前在高校对教师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采用一样的评价考核标准,主要是看其在权威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项目获得何种奖项,研究项目专利的获得等,很少考虑科技成果能否实现产业化,致使高校教师对科技项目重申请、轻转化的现象较为严重,从最初研发项目的选题起,就过多地偏重于技术与理论,研究的科技项目常常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产出的科技成果往往只注重或停留在实验室试验成功、原理样机完成、申请专利及发表文章的水平上,造成大量的科技成果成为实验室成果或一次性“产品”,成果的转化难度大或没有市场,企业不愿花钱购买或联合开发。 第二,科研体制不健全,转化资金短缺,转化后续能力不足。 高校科研成果产生后,一般都还处在理论和实验室阶段, 都是知识形态的科研成果, 最多也只是具有某种不完全的“ 物化” 载体的知识形态的成果,即样品、样机、初步设计等。这种科研成果还不能直接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必须解决生产放大、工艺设备设计、成果商品化等一系列问题,才能最后实现转化这就需要投人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一项成熟的科研成果成功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其研究开发、中试、成果商品化只者资金投人比例一般为1:10:100 ,越到后期花钱越多。近年来,政府对高校下拨的科研经费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上,对于政府、高等学校和研究者来说,大部分成果中试与成果商品化需要的的巨大资金和风险难以承担。因此,都把希望寄托给企业而企业却往往 又认为,从市场上买回的技术,应无需经过转化就能直接投人生产变成品,不愿大量投人具有较高风险的转化经费。没有企业和风险投资机制的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后续能力就严重不足。 第三,专业化的中介机构质乏,服务能力低下,转化渠道不畅 专业化的科研转化中介机构,是加快利一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它能为学校和研究者找到最需要该项技术的企业,另一方面能为企业提供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近年来,我国成果转化中介机构己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并取得厂明显的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高校虽建有科研处、产业处, 但很大部分只在其中起着简单的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作用, 在消除产、用双方信自、不对称方面尚未能发挥有效作用。同时一些学校科研处、产业处两个部门往往缺乏统一协调,研究项目与成果产业化脱节,无法形成有效供给。高校外的中介机构大多是各级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科研进步而出资设立的,具有浓厚的官办、半官办色彩,依靠政府部门为其出项目出课题,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薄弱,中介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同时由于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健全,有些科研中介服务机构出现为假冒伪劣铺路搭桥,提供虚假信息,损害双方当事人利益的行为。由于我国高校、 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之间还未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相互帮助、风险与利益共担的新型关系,虽然每年通过中介服务机构举办各级各类的技术洽谈会、成果拍卖会上千次但是真正对科研成果转化富有实效的却寥寥无几。 第四,风险投资发展缓慢,风险投资体系缺失,缺乏资金支持 科研成果转化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这就决定了难以从常规的商业渠道中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对于高校来说,自身并不具备自我转化的资金实力对于企业来说,面对承担高风险的巨大压力,往往对很多高新技术成果望而却步。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出于安全的考虑,大多不愿把资金借给转化周期长、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大的科研成果转化项日另外,政府资金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的投人也十分有限。这样,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就成了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 孵化器” 和融资渠道。风险投资进入我国已经十几年了,但由于政策、体制方面的种种原因,风险投资业发展相对缓慢。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已成功转化的科研成果中,转化的资金靠自筹的56% ,国家科研计划的26%,而风险投资仅占2.3%。与此相反,在美国,至少有50% 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过风险投资的帮助。 第五, 科研体制改革滞后, 政府作用缺位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政府在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经委、科委、教育部门分别主管经济工作、科研工作和教育工作,长期以来三者之间缺乏一体化的整体发展规划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政府的作用严重弱化、目前,虽然政府为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优惠政策,但是银行、税务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配套措施不力,政府还没有真正起到服务于科研成果转化的引导和协调的重要作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的良好市场外部条件并未真正形成。与此同时,科研机构内部改革相对滞后,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科研体制改革的滞后,政府作用的缺位, 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在实质上带来了很大的负面作用,使大量的科研成果游离在企业和市场之外。 三、 促进和改善我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几点建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研成果必须经过成功的转化过程,才能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也在迅速增加。在这些成果中, 除一部分为纯理论成果外, 其中有大量的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应用性成果,为了促进有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向产业部门尽快转化,使之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真正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除进一步努力提高其本身的质量水平外,还应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转变观念,注重开发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与科研竞争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科研的核心问题已不仅是追求科研成果的先进性,而是追求科研成果商业化、产业化、市场化。高校作为我国当前科研创新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国际变化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际情况,高校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都要提高对科研成果转化的认识水平,彻底改变那种“从事科研是为了发表论文,发表论文是为了评职称”的错误观念以及研究内容仅仅取之于文献,而研究结果又仅仅用之于文献的 做法二高校领导应把科研成果转化的工作放到其发展的战略高度和地位去考虑,将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放在与教学基础研究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配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具体组织和实施科研成果转化的规划和建设,为成果转化营造良好的环境,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二)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 当前重立项、重论文、重奖项的不合理评价指标体系导致科研人员只注重学术价值,对成果的市场开发前景、推广的可能性和对科研成果产业化很少关心,其造成的结果必然是大量的成果被闲置。因此,必须克服目前科研人员围着论文成果转,高校围着项目经费转, 而将国家需要、市场需求抛在一边的不合理状况,尽快对科研人员不同的分工和行为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客观、可操作的、合理有效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 可侧重于考察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而对于从事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人员,不仅要将科研成果水平、论文专著的发表数等加以考核,对科研成果的开发应用及其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也要给予同样的地位,甚至可以放到更高的地位。政府部门也应提高科研成果推广的地位及奖励强度,应把获得科研成果推广的数量、等级和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作为高校的评估、科研立项和经费投人的主要依据,这样才能激发高校科研人员参与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积极性。 (三)借助风险投资,促进高校技术成果转化 风险投资是高校通向资本市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条捷径。利用风险投资有助于缩短大学研究到工业生产的周期,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的择优培植机制,为我国高校科技企业的成熟创造的条件,对我国高校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起到催化作用。健全的风险投资机制包括:合理的风险投资进入机制,顺畅的风险投资动作管理机制,完善的风险投资推出机制。对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回报,主要不是靠投资成功企业的分红,而是靠资本运营取得回报。因为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功率低,但是一旦企业成功上市交易, 会使投资者获得10倍、20倍乃至100倍的收益。这种高额的回报和资本的快速回收机制,会吸引大批的风险资金涌向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因此,我国应尽快制定出科研成果转化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确立风险投资的法律法位,规范风险投资的法律责任、管理办法和监督措施,为风险投资者创造较好的法律环境。 (四)加快建立技术市场体系建设, 搭建科研信息交流平台 高校和企业缺乏信息交流或交流不畅,使得高校对企业的需求不清楚,而企业对高校的成果也不大了解,这严重阻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搭建高校和企业的科研信息交流平台, 能有效地打破科研成果的部门及地域分割,使科研成果可以在不同的企业、地区得以交流、利用,同时又能为科研部门提供市场信息,并为之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技术市场能为科研与生产提供最好的沟通场所。技术市场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快建立健全技术供需双向渠道和连接全国的科研信息网络, 定期发布准确、真实、权威的重大科研成果信息,形成稳定、可靠的信息来源和咨询渠道,组织进行技术经纪资格认定工作,培育和规范技术市场良性发展。 (五),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高校、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不是高校的单一行为,是高校、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体。 高校是科研成果的发源地,政府是科研政策的制订者,也是高校科学研究的主要投资者,而业是科研成果的吸收者。政府通过政策促使校企紧密合作,而企业借助政府对高校政策的调控,可以从高校获得更多、更实用的科研成果,而高校的技术创新离不开政府经费和政策的支持以及企业需求的引导。建立和健全高校、企业、政府三位一体互动共赢的合作机制,促进高校与政府、企业形成长期、稳定和紧密的合作关系,对于高校来说,不仅可以使一些有应用前景的项目通过政府、企业的提前介人而得到资金和政策的及时支持而顺利转化,而且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的作用也至关重要。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高校、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对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建设大学科技园 大学科技园是大学科研机构和产业结合的载体。大学科技园可以把高校的科研成果通过孵化或其他有效形式流向企业。一方面,大学科技园可以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政策、资金、中介等方面的服务,同时也可以对高校的应用研究、开发研究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大学可以源源不绝地为园内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的支持。2001年教育部、科技部正式确立了清华科技园、北京大学科技园、上海交大科技园等20个大学科技园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孵化器、加速器、服务器,其明晰的存在属性、管理机制和功能定位,能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造生存空间和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促进知识、人才、技术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和产业加速更新、成长和发展, 进而诞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代表高校特色的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平.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比较[J].科学研究,2005,(4):90-95 [3]刘宝达.发挥高校科技优势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教育管理,2005(1). [4]王敏.推动高校科协科研成果的转化〔J〕.工作研究,2003(6) [5]常非,赵长禄,史天贵.美国高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策略探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成果转化推广发表论文要求

预期成果是用户在开始课题之前预想的研究成果,比如研究设备的,可能就是一设备,研究工艺的可能就是一新的工艺,配方等。成果表达形式可以是一篇学术论文,一个专利,一台设备,一套工艺流程等,具体在申报课题时有现成的格式。

基础研究类项目最好不要写预期成果转化情况,因为一旦写了,项目验收时很可能就要考核,需要使用您的成果的单位提供使用证明、经济效益等。如果订定要求写,本项目研究内容属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实施期间形成的成果还达不到熟化,需要进一步根据生产实际来完善。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法人和其他组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所订立的技术合同,从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净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奖励和报酬,给予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应当申请对相关的技术合同进行认定登记,并依照有关规定提取奖金和报酬。

该办法第六条规定,未申请认定登记和未予登记的技术合同,不得享受国家有关政策。该办法第七条规定,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当事人可以持认定登记证明,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果转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推广实况

评定标准:地质勘查专业高级工程师须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法规;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科技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业绩显著,取得较大价值的科技成果,或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或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中取得良好效果;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有培养和指导工程师工作的能力。 一、 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区域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探矿(安全)工程、实验测试、地质机械(仪器)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二、政治思想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 获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获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5年以上。 四、外语、计算机条件 (一)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 参加国家或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或技术难度大、综合性强、影响面广的科研项目,并任专题负责人;或参加两项市(厅)级科研项目的主要技术骨干。 (二)主持两项省(部)级或技术难度较大的技术开发项目或主持两项新产品投产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三) 完成一项省(部)级大型项目或重点项目并担任专业负责人。 (四)完成二项省(部)级中型项目或市(厅)级大型项目或重点项目并担任专业负责人。 (五)完成4项市(厅)级中型项目并担任专业负责人。 (六)主持完成工程结算额500万元以上或两项单项工程结算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施工;或单项工程结算额在50万元以上或两项单项工程结算额在20万元以上的勘察设计项目。 (七)主持完成省(部)级一项或市(厅)级两项新技术推广、新工艺(设备)应用项目,在工作中实施并取得预期效益。 (八)在省、部级中型项目及市(厅)级大型项目或重点项目实施中,担任本专业的生产、安全及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六、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 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获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科技成果一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获奖证书为准) (二) 建设工程项目获省(部)级优质工程奖或勘察设计项目获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的主要完成人或二项市(厅)级优质工程奖或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的主要完成人。(以获奖证书为准) (三)负责推广新技术、新工艺(设备),获得市(厅)级以上奖励的主要完成人。 (四) 负责完成两项技术开发项目使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或两项新产品批量生产并取得预期效益,获省(部)级验收通过。 (五)主持编写一项专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或两项专业技术发展规划,经省(部)级批准颁发实行。 (六)获本专业发明专利两项,并得到实施。 七、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撰写有较大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 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 (二) 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2篇以上; (三) 在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宣读交流论文2篇以上; (四) 为解决复杂技术问题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技术分析报告或重大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两篇以上。 八、破格条件 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突出贡献者,并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可破格申报: (一)获国家级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项的主要完成人;或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方面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处于本行业领先水平,并被省(部)级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三)担任大、中型项目中的技术负责人,完成大型工程一项或中型工程两项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通过省级权威部门鉴定,填补了省内外技术领域空白。 (四)在国家或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篇、省级5篇以上,或正式出版专著一部(独著10万字以上,合著20万字以上)。

您好,省级期刊要求很简单第一:文章方向符合期刊的收稿栏目。第二:论文查重最好保持在30%以内。其余基本是没有问题的。

据学术堂了解,论文发表是职称评审必备条件之一,各行各业想要晋升职称,就必须发表相应要求的职称论文,职称论文不过关,通过评审就无望,所以职称论文是很关键的评审材料,也正是由于职称论文的重要性,使得每年都有不少职场人士因为职称论文发表问题犯愁,职称论文写作与发表并没有那么难,尤其一般级别的职称评审,职称论文只需要大家发挥正常的写作水平就可以,申报人员主要把握了职称论文发表格式、写作技巧、发表流程等方面的内容,顺利发表一般不是问题.发表职称论文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一、发表文章质量要求发表论文的质量自然是提升论文收录的一个主要的条件.对于这个方面来说主要就是针对于论文的观点正确,文字通畅,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结论有创新,等等.之前收到一篇文章,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编辑实在是看不懂,只能联系作者退稿修改,退稿再修改再审稿,浪费时间,严重的话永远拒收稿子.二、论文格式规范杂志论文格式要求每一个刊物或者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栏目和专业定位,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弄清楚目标杂志是哪个方面的.还要搞清是季刊、双月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这直接影响您的稿件发表的速度.符合自己单位要求发表论文是为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够更好,所以发表论文前一定要了解自己所在单位职称等级对于论文格式结构的种种要求,如:字数、论文篇数,对第一作者是否要求、期刊要求(核心?普刊?),有的单位甚至对文章格式都有严格规定(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图表等方面的事项).三、论文发表时间一般的学术刊物,从编辑接收稿件到样刊出来,需要2-3个月.如果是核心刊物,则需要半年,或许更长时间.不少作者认为期刊不是都是月刊、半月刊、旬刊,我这个月投稿,不是就安排下个月就出刊了,其实不然,很多期刊都是被提前会安排好版面,有些期刊版面都安排到下一年了,所以为评职称,还是提前准备为好.四、选择合法刊物发表论文不是随便找个期刊就可以的,期刊必须具有合法性,是合法期刊.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刊号的刊物,都是非法刊物.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2000家非法刊物,或不规范的刊物.对大部分普通作者来说,是很难判断刊物的合法性的.对于有疑问的期刊,可以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查询里,确认一下是否是合法期刊.

成果转化发表论文

第一,诊断或治疗方法在中国无法申请专利保护(根据专利法25条)。第二,药物配方方面的创新点可以申请发明专利。第三,医疗器械可申请专利,三种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均可考虑。

科技成果转化按转化方式可分为公开发表、提交报告、合作生产、转让和自主研发五类。 (一)公开发表 对于一般性科学理论,如原理、公式、定律、假说、模型等,通常以公开发表为转化方式,表现为在各种期刊上以论文、专著等形式发表。 (二)提交报告 精神建设方案和管理方案一般以提交报告为转化方式。此类科技成果以报告的提交与验收作为评价其是否转化的标准。这种转化方式强调的是收益,因此采用成果的机构的规模,以及采用机构使用成果后产生的效益是评价其转化程度效果的标准。 (三)合作生产 合作生产的表现形式为产学研联合体、校企联合等,是目前主要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模式内各主体的内在差异性、相互需要和相互作用,促进了知识、信息、技术、成果、人才、资金、管理在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等角色之间的流动[ 15 ]。因此,是否产生现实的经济、社会效益是评价其转化与否的标准,而产业化程度、成果收益与成果投入的比值等是评价其转化效果的主要标准。 (四)转让 由于高校、科研院所等成果完成在在科技成果的开发和经营上存在人力、能力、机制等局限性,使得成果完成者将成果转让给应用者成为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该种转化表现为在科技成果交易市场的成果交易,即成果完成者将成果的使用权和收益权转让给受让方,交易双方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收益。因此,成果供需双方是否实现成果转让的交易成为评价转让与否的标准,而评价其转化程度与效果,则可以采用成果交易次数、成果收益/ 成果投入等指标。 (五)自主研发 自主研发是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等主体依靠自身研究能力形成某个领域的科研成果,并将所研发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实践,通过其推广应用从而产生实际收益。因此,自主研发的表现形式为成果的研究、开发、产业化或社会化,转化程度的评价强调推广后的实际收益。

技术转移的范围更广,他可以是成熟技术的转移,也可以是新技术的转移,核心是指一方将技术转移给另一方的过程。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指新型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企业的第一次技术转移。总的原则是一样的,就如同迈科技一样,将技术推广到市场上。

科技成果转化按转化方式可分为公开发表、提交报告、合作生产、转让和自主研发五类。(一)公开发表对于一般性科学理论,如原理、公式、定律、假说、模型等,通常以公开发表为转化方式,表现为在各种期刊上以论文、专著等形式发表。(二)提交报告精神建设方案和管理方案一般以提交报告为转化方式。此类科技成果以报告的提交与验收作为评价其是否转化的标准。这种转化方式强调的是收益,因此采用成果的机构的规模,以及采用机构使用成果后产生的效益是评价其转化程度效果的标准。(三)合作生产合作生产的表现形式为产学研联合体、校企联合等,是目前主要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模式内各主体的内在差异性、相互需要和相互作用,促进了知识、信息、技术、成果、人才、资金、管理在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等角色之间的流动。因此,是否产生现实的经济、社会效益是评价其转化与否的标准,而产业化程度、成果收益与成果投入的比值等是评价其转化效果的主要标准。(四)转让由于高校、科研院所等成果完成在在科技成果的开发和经营上存在人力、能力、机制等局限性,使得成果完成者将成果转让给应用者成为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该种转化表现为在科技成果交易市场的成果交易,即成果完成者将成果的使用权和收益权转让给受让方,交易双方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收益。因此,成果供需双方是否实现成果转让的交易成为评价转让与否的标准,而评价其转化程度与效果,则可以采用成果交易次数、成果收益/成果投入等指标。(五)自主研发自主研发是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等主体依靠自身研究能力形成某个领域的科研成果,并将所研发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实践,通过其推广应用从而产生实际收益。因此,自主研发的表现形式为成果的研究、开发、产业化或社会化,转化程度的评价强调推广后的实际收益。

成果转化论文发表

预期成果是用户在开始课题之前预想的研究成果,比如研究设备的,可能就是一设备,研究工艺的可能就是一新的工艺,配方等。成果表达形式可以是一篇学术论文,一个专利,一台设备,一套工艺流程等,具体在申报课题时有现成的格式。

基础研究类项目最好不要写预期成果转化情况,因为一旦写了,项目验收时很可能就要考核,需要使用您的成果的单位提供使用证明、经济效益等。如果订定要求写,本项目研究内容属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实施期间形成的成果还达不到熟化,需要进一步根据生产实际来完善。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法人和其他组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所订立的技术合同,从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净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奖励和报酬,给予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应当申请对相关的技术合同进行认定登记,并依照有关规定提取奖金和报酬。

该办法第六条规定,未申请认定登记和未予登记的技术合同,不得享受国家有关政策。该办法第七条规定,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当事人可以持认定登记证明,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果转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推广实况

将成功病例撰写成专业论文,向临床类医学杂志投稿,确有研究成果的可以申请专利

科技成果转化按转化方式可分为公开发表、提交报告、合作生产、转让和自主研发五类。 (一)公开发表 对于一般性科学理论,如原理、公式、定律、假说、模型等,通常以公开发表为转化方式,表现为在各种期刊上以论文、专著等形式发表。 (二)提交报告 精神建设方案和管理方案一般以提交报告为转化方式。此类科技成果以报告的提交与验收作为评价其是否转化的标准。这种转化方式强调的是收益,因此采用成果的机构的规模,以及采用机构使用成果后产生的效益是评价其转化程度效果的标准。 (三)合作生产 合作生产的表现形式为产学研联合体、校企联合等,是目前主要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模式内各主体的内在差异性、相互需要和相互作用,促进了知识、信息、技术、成果、人才、资金、管理在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等角色之间的流动[ 15 ]。因此,是否产生现实的经济、社会效益是评价其转化与否的标准,而产业化程度、成果收益与成果投入的比值等是评价其转化效果的主要标准。 (四)转让 由于高校、科研院所等成果完成在在科技成果的开发和经营上存在人力、能力、机制等局限性,使得成果完成者将成果转让给应用者成为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该种转化表现为在科技成果交易市场的成果交易,即成果完成者将成果的使用权和收益权转让给受让方,交易双方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收益。因此,成果供需双方是否实现成果转让的交易成为评价转让与否的标准,而评价其转化程度与效果,则可以采用成果交易次数、成果收益/ 成果投入等指标。 (五)自主研发 自主研发是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等主体依靠自身研究能力形成某个领域的科研成果,并将所研发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实践,通过其推广应用从而产生实际收益。因此,自主研发的表现形式为成果的研究、开发、产业化或社会化,转化程度的评价强调推广后的实际收益。

发表论文调研成果转化

预期成果是用户在开始课题之前预想的研究成果,比如研究设备的,可能就是一设备,研究工艺的可能就是一新的工艺,配方等。成果表达形式可以是一篇学术论文,一个专利,一台设备,一套工艺流程等,具体在申报课题时有现成的格式。

基础研究类项目最好不要写预期成果转化情况,因为一旦写了,项目验收时很可能就要考核,需要使用您的成果的单位提供使用证明、经济效益等。如果订定要求写,本项目研究内容属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实施期间形成的成果还达不到熟化,需要进一步根据生产实际来完善。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法人和其他组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所订立的技术合同,从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净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奖励和报酬,给予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应当申请对相关的技术合同进行认定登记,并依照有关规定提取奖金和报酬。

该办法第六条规定,未申请认定登记和未予登记的技术合同,不得享受国家有关政策。该办法第七条规定,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当事人可以持认定登记证明,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果转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推广实况

调研成果转化清单写的方法:工作成果清单应就本次工作后所取得的成绩进行罗列。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转化分两类:一类是自行转化,另一类是转让给他人转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