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思想品德论文发表小说

发布时间:2024-07-03 05:59:36

思想品德论文发表小说

主要两个原因:第一个是:论文和职称挂钩,论文是晋升职称的硬指标;职称和待遇又挂钩,所以很多医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待遇,必须发论文;第二个是:医生是高技术行业,发表论文来分享自己的成果看看可以帮到你。

据学术堂了解,医生发表论文,尤其是能在国外的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大多有着实实在在的利益。许多医疗机构为了能在同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都提倡“科研”与“临床”并重的发展思路,为了补齐科研的短板,就会订立诱人的激励措施,在省级杂志发表论文奖励多少、国家级奖励多少,而登上了国外杂志更是水涨船高,这种名利双收的事情,何乐不为? 当然,更多的医生发表论文则是为了晋升职称的需求。医院里,不同级别的医生有着不同的权限,工资收入有差别,连挂号费也有三六九等,所以职称是每个医生绕不开的坎。圈子里有“手术千台不如论文一篇”的说法,足见论文的重要。要想升到高级职称,有一两篇国外杂志的论文,无疑也就增添了很重的砝码。 有的医生已经是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了,却仍然热衷于发论文,考虑的就是“学术地位”了。评定职称后,医生要在自己的领域有所作为,靠的也还是论文,论文多了,还发到了国外,那么也就更容易成为“学科带头人”,谋上一官半职,或是拿到一些 “含金量高的”科研项目,进入学术团体,成为“权威”。 说到底,医生之所以热衷发论文,就是个利益的驱使。但造成这一畸形状况的却是我们主管部门的奇葩的人才评价标准,正是由于政府和社会的推波助澜,才会出现不会看病的“论文专家”,才会出现“著作等身”却身无长技的平庸医生。

《浅谈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小学作为学生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学生一生所起的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对小学生不能仅限于课堂教育,还要拓宽德育教育的空间,摆正德育教育的位置,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教育功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提升德育教育的科研能力,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德育教育工作才能健康发展。

关键词:思想状况;道德品质;现状分析

一、当前小学生思想状况现状分析

1.与日俱增的社会压力使小学生学习目的趋于功利

当今的小学生面临着各种文化思想的冲击,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的压力下,小学生较早地感受到了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残酷性。他们有的可能深刻体会到与同龄人之间生活上的贫富差距,使他们过早地开始考虑自己所要走的路,因此更加重视个人未来的发展。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落后使小学生思想政治观念淡薄

当前大多数小学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陈旧、方式滞后,不能较好地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中小学教育的需求。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会使学生产生形式主义的思想。而这种常规的,一成不变的方式,也使得学生的思想过于程式化,而不会形成一定的习惯方式深入学生的精神思想领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单一,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如一味地表面说教,不深入、多层次、多角度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只会让现今个性十足的小学生产生逆反心里,在心中对这种灌输嗤之以鼻。

3.过度溺爱式的家庭教育使小学生性格出现缺失

当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庭的中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不断提高,不再使孩子受老一辈的苦,成为众多家庭养儿育女的基本准则。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经意地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千万百计地为孩子提供家长力所能及的各种物质生活条件。有时,为了袒护孩子,家长甚至不能够正视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一味地找各种理由为孩子的错误和过失而开脱。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过分依赖且极度自我的性格倾向,在这些孩子的思想意识里,没有尊重、没有理解、没有包容。

4.内容不健康的网络文化改变着小学生的思维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很多小学的必修课。学生们在接受科技的先进带给他们生活改变的同时,也被动接受着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文化对于他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取向以及道德观念的侵蚀。小学生处于一个自制力相对薄弱的阶段,往往更容易被网络上的虚拟世界所吸引。小学生经常会因为好奇而接触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因为没有自控力而沉迷。这样的直接后果就会使人长期沦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对于现实世界中的许多问题处于无措状态。人际关系淡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孤僻、情绪暴躁等行为随之频现,严重地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因素

1.教师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学校,小学生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免于从教师那里获得道德态度、道德信仰和施行行为习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始终是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强有力因素。主要表现在:教师广博的知识和对道德品质深刻正确的理解是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的重要力量。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影响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流露出的期望情感往往决定学生行为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使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借模仿的榜样。教师的以身作则,不仅满足学生相互尊敬的情感需要。同时,教师在具体活动中表现的高尚道德品质,也使学生的道德理想具有现实的基础,从而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此外,教师对待小学生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小学生品德的发展。

2.教学是一项最经常、最主要的教育活动,是影响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学校通过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被历代教育家们所重视,教育的实践活动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教育途径的有效性。首先,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政治观点、思想观点的形成和道德品质的发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法律常识、品德修养常识、社会发展史等,不仅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了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认识了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等,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其次,通过文化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良好的品德发展提供理智工具。

3.学校的环境对学生品德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学校的环境是指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在这个环境中,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如果一间学校或一个班级的主导因素不健康,将会影响到该集体的绝大多数人员。

4.家庭因素是基本的影响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许多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对孩子提出的任何物质上的要求都尽力去满足而忽视运用正确方法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有一些父母关系不和的矛盾家庭,孩子长期生活于恐惧、惊慌的状态中,家长自身品德粗劣对孩子成长起着很坏的影响。

5.社会因素

当今信息社会,学校教育往往抵抗不住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学生会自发地或偶然地接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活生生的不良事例比学校教育来得更加直接,易于接受,在教育与现实的矛盾中小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差,不能理性地处理问题,逐步影响着小学生的思想。

三、如何加强小学思想品德工作

1.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在工作始终,大力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真正从学生的思想入手,使他们意识到努力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功名上的一得一失,更重要的是长大以后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贡献。

2.改变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转变过去单一、陈旧的工作模式,就要从多方面入手,推陈出新,真正地从本质上有所转变。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现存的问题,并加以正确的分析和引导。平等的交流、友善的劝导是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的有效途径,这种方式比过去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多组织一些有意义、有内涵的文体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责任感,提高小学生自身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营造积极进步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自身的健康发展要求网络文化逐步走向积极、文明,广大民众也热切期盼着一片纯净的网络空间,这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小学生很大一部分网络文化的受众群体,深受其影响。加强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有效地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坚决肃清网络文化中所存在的负面的、消极的、有危害性的内容,避免不良网络文化对小学生思想和身心健康的侵蚀。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积极进步的一面,利用其传播优势,使小学生广泛接受中国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思想,促使其人格健康发展。

和所学专业的课程有关的都可以写!

思想道德论文发表小说

、内容要求1、自选经典或在参考书目中选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撰写约2000-3000字心得体会,题目自拟。2、论文14周提交任课教师(电子版),论文文档电子版命名为:专业名称+学号+姓名。例如:汉语言文学***张三。二、格式要求1、题目:简洁、概括,不超20字,可加副标题(宋体5号)。封面标题楷体1号、居中、封面副标题楷体5号;正标题宋体3号居中,副标题宋体5号。2、摘要:宋体5号,200字以内,概述论文内容,主要观点。3、关键词:宋体5号,3~5个,用分号隔开。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4、论文正文:宋体小4号,1.25倍行距。应层次清析,文字简练、通顺。5、正文脚注:宋体5号,1.25倍行距。6、参考文献:宋体5号,单倍行距。查阅与论文相关的文献3篇以上(含3篇)。参考文献反映作者研究的深度、广度与可靠程度,明确参考文献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7、参考文献格式:[1]专著 作者:专著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 作者:文献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3]报纸 作者:文献名[N].报纸名,出版时间(年-月-日),版面。[4]互联网 责任者:文献名.电子文献网址.时间(年-月-日)附件:论文模板以上格式、字数要求均反映在模板里,建议同学们套用模板更简捷

《思想道德与法治》经典阅读论文写作要求一、内容要求1、自选经典或在参考书目中选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撰写约2000-3000字心得体会,题目自拟。2、论文14周提交任课教师(电子版),论文文档电子版命名为:专业名称+学号+姓名。例如:汉语言文学***张三。二、格式要求1、题目:简洁、概括,不超20字,可加副标题(宋体5号)。封面标题楷体1号、居中、封面副标题楷体5号;正标题宋体3号居中,副标题宋体5号。2、摘要:宋体5号,200字以内,概述论文内容,主要观点。3、关键词:宋体5号,3~5个,用分号隔开。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4、论文正文:宋体小4号,1.25倍行距。应层次清析,文字简练、通顺。5、正文脚注:宋体5号,1.25倍行距。6、参考文献:宋体5号,单倍行距。查阅与论文相关的文献3篇以上(含3篇)。参考文献反映作者研究的深度、广度与可靠程度,明确参考文献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7、参考文献格式:[1]专著 作者:专著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 作者:文献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3]报纸 作者:文献名[N].报纸名,出版时间(年-月-日),版面。[4]互联网 责任者:文献名.电子文献网址.时间(年-月-日)附件:论文模板以上格式、字数要求均反映在模板里,建议同学们套用模板更简捷。XX***

高校面对的是经历过“煎熬”,“过五关,斩六将”,“那高三不是人过的日子”的莘莘学子,我们中的许多人载着童年的梦想,进入大学这既令人憧憬又令人感到陌生的象牙塔,盘算着成为“天之骄子”,唯我独尊。而在大部分学生中,学文科的看重文学历史,学理科的注重数理化,学艺术的在乎美学。对于道德的重要性,我们中的许多人不以为然,其实这种观念恰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身为当代大学生,我想我是有权利、义务来谈谈自己的观点的。一 当前大学生道德修养中存在的不足1.道德修养滑坡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动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是自律的,不具有强制力。不讲道德的行为仅受舆论的谴责。社会不良风气的暂时得势,更容易在可塑性很强的大学生身上得到演绎。传统的道德观是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存在的两千年的儒家思想的道德观,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内圣外王”,注重个人的修养。在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上,是力求人人皆为尧舜般的圣人。当然,“损己利人”的道德不符合现代人性的基本要求,因而,无论何时都是不可能加以推而广之的。我们不否认这种“圣人”般的人物是存在的,但毕竟是极少数的,我们对那些极少数的英雄人物的讴歌与大力赞美也恰恰说明了这种道德资源的稀缺。只有人人都能做到的道德才有推广的可行性,而损己利人的道德只可提倡决不能当作标准和规范来普及。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又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出现了“生理早熟,心理晚熟”,在道德层面上已经很脆弱,更不可能如此这般。否则,效果适得其反,他们要么口是心非,要么束之高阁,你提倡你的,我依旧这般我行我素。事实是,过高的道德标准,由于难以实现,只会让大学生置之不理,从而逐步恶化,甚至导致道德的缺失。就道德而言,它是多元的多层次的,也有高低之分和先进落后之别。2.教育内容的缺失,情感教育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问题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倾向,就是过度竞争和过度物质化,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情感的荒漠化。所谓荒漠化,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知识或技术等某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忽视了丰富的情感世界,主要表现为情感冷漠,对人缺乏同情关爱之心,为实现个人目标很少考虑后果。这是相当危险的。3 教育方法的不当教育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方式方法的讲究也体现了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教育效率。良好的教育方法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既不利于教育者传授知识,又不利于大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内容,并将其转化为良好的品德,修养。将思想道德教育仅停留在喊口号,凑热闹,摆架子,没有真正唱响主旋律,没能做到真抓实干,落到实处,即真正进课堂,宿舍,入心入脑。二 道德修养的途径随着全球经济化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全面形成,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先进科学技术的崛起,面对知识经济的巨大冲击,青年学生如何准确把握前进的方向,搭准时代的脉搏,怎样才能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之才和可靠接班人,除了遵纪守法外,在自身来说就要以社会主义道德观规范自己,从自律的角度管好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大学生。青年大学生要以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来指导自身,以规范的道德体系来约束自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规范。1. 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加强学习政治理论课,社会科学课,哲学课,军事理论课,通过理论学习,提高相关课程的教育质量,把枯燥的理论联系生动的教学形式,方法,切入实际,从根本上改善教学效果,优化教学环境,通过深入的学习,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祖国的国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良好传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激发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崇高的理想与信念,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人民是最可亲可爱的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道德追求,了解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就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把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作为自己的毕生目标和追求。正确对待成才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境遇,不断排除成才道路上的障碍,勇往直前。2 落实《学生校园行为规范》,优化校风,班风建设风气也是依托于群体而存在的,它的形成受制于群体之中个体的行为,思想等,风气是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心理制约作用的行为风尚,是同学的思想作风,行为修养,治学态度,守纪观念以及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来管理人,从而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来自这种良好风气的影响,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良好的风气对于大学生的行为道德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校园行为规范》的学习,也不能有所懈怠,而要形成长效机制,持之以恒,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措施上落实,制度上保证,效果上体现。我们应该自觉抵制校园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真正把《学生校园行为规范》落到实处,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3 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的行为必有其内因和外因,外因透过内因影响其行为,虽然一个人的具体行为是由内因决定的,但内因的形式有赖于外因的长期作用。加之大学生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相对来说外因对他们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正说明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很大程度上是受所处的环境形成的。由此可见,人的良好的道德心理也是人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因素作用以及舆论导向下逐步形成的。一个好的校园环境能使大学生积极向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和道德品质,反之,也会让人精神颓废,意志消沉,道德沦丧。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吸引力强,形式多样的学术,科技,教育,文艺和娱乐活动,把道德修养和智育,美育,体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们在活动中规范自己的道德体系。可以依托共青团,学生会,班级,社团等组织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规范的积极性,主动性。4 学习优秀党员的优良作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高校应该加强党建建设,加强学生党员的培养工程,真正让学生党员起到先进性的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广大的人民群众加入这一伟大的事业中,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党的事业需要青年,青年大学生更需要党,青年大学生需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要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也需要一个正确的领路人和领导者,历史选择了共产党,这就是我们应该仰赖的领导者。我们可以通过党建咨询,党章学习小组,团组织生活和政治辅导员的个别谈心等形式的活动的开展,了解党的性质,历史和现状,激发对党的热爱,在政治上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真正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这座丰碑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奋发。5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这一“第二课堂”的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社会实践也是规范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要走出校园,走出社区,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走向基层,到工厂,农村去,到工人农民群众中去,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高校可以和就近企事业单位签署长期社会实践基地项目,提供给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组织一系列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脚踏实地、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眼光放远、心胸放宽,竭诚服务,甘于奉献,为个人的成长进步、为将来的建功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规范,自我完善。大学生道德修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加以研究,道德修养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吸收新的经验,不断充实新的研究成果,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大学生道德修养这一系统工程必将取得长足的成效.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的新特点 1、要求在物质利益与思想理论相结合的层面说明问题。大学生更加追求物质利益分配中的公平。只有在公平地处理物质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对大学生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2、要求面对现实,又不要放弃主旋律。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是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表现。对于复杂的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敢于面对并及时反映,不能回避,这才能取得大学生的信任。 3、对于解决思想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社会急剧变革,在大学生的思想上很容易积累起大量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焦点,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当然,热点问题,往往是上面没有表态,下面争议较大的“敏感”问题,确实不容易解决。正因为这样,才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发扬冲劲,敢于碰硬。如果见到热点绕着走,打官腔搪塞大学生,装聋作哑,哼哼哈哈,就会使大学生极端失望。 4、大学生普遍具有程度不同的逆反心理。由于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现象,养育了大学生的逆反心理。这种思维方式实际上是简单的直线平面式的思维路线遇到现实障碍后的回返运动。逆反心理主要针对着三个方面的对象:架子很大的领导干部,以空洞说教为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刮风、起哄式的舆论工具和导向。 5、习惯于独立地进行比较和判断。这是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性思维追求的新特点。在“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怀疑的范围和重新检验问题的积极性大为增加。社会的个体对于前人的实践和结论,不是直接接受,而是习惯自己经过亲身重复的实践认识过程。他们习惯在事实面前接受真理;或在事实面前说清问题。一切都要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接受。 6、渴望及时、多样的思想交流。由于社会变化急剧,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思想问题也大量出现。生活节奏的加快,自身发展的利益,都使得大学生对思想交流的及时性和多渠道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这需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媒体、政府机构等各个方面都要适应这一特点,作出变通和改进。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缺失的原因(一)从道德认识的角度看 1、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体立,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不少人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认为个人贡献应与社会索取相等价。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2、对思想道德知识的了解不足。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成才方向和目标,总是和社会性的需要,时代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脱离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和为人类造福,为社会作贡献的思想,人的才智就会受到抑制。当代大学生如果缺乏报效社会主义祖国之心,没有为实现四代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大志,即使只为个人“名利”在某一时期对人的才智发展有某种刺激作用,那也毕竟是不长久,不稳固的。这样的人只会被社会所淘汰。道德修养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具有社会思想指导性,表现在个人身上某些稳定的特点和倾向。它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从道德情感的角度看 1、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会,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2、师资队伍建设不足。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吃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三)从道德行为的角度看 1、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这主要是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①金钱至上。惟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崇高精神的追求。大学生注重实惠的目标和追求,无不体现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②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靡等腐败之风也极易造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荣辱观发生倒置性变化。 2、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一部分孩子自私,狭隘,惟我独尊的习惯。另外,在当前形式下,许多学生对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有时尚不能加以正确选择,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有的大学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脱节。因此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已势在必行。(四)从道德意志的角度看 1、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不能否认大学校园是一块“净土”。但可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些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例如买饭“加塞”;资金短缺时不择手段去偷、抢,就没想到靠自己的双手去做兼职等等。许多事情刚发生时都很小,但如果都“恶小而为之”,不加注意,不加约束,不自醒而改正,都容易变成“问题”,日后走上社会,就可能沿袭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学习上的问题。“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在大学校园里,平时学生们只知吃、喝、玩、乐,三点一式的生活方式,教室、宿舍、饭堂,教室里除了上课有人在以外,其它的时间人影都没,到了考试时,天天在背,甚至“开夜车”到两三点钟,这种方式还可值得体谅点;有些就不可原谅了,就是考试作弊,考试作弊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作弊形式也由过去的夹带,传答案等“秘密行动”发展到公开抄袭,集体作弊等等,带手机,发短信,买答案,甚至找人替考。这些都以屡见不鲜了。 3、人际关系的处理。80年代出生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被宠爱娇惯坏了,从小在“惟我独尊”的环境里长大,“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然,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恶化僵硬,同学之间优点一点点磨察是很正常的事,但他们就小事化大,偏要无理取闹,这样他们才心甘情愿。这种都是他们在小的时候就被宠坏了的后果。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作为一名学生的重要任务,要学会学习必先学会做人。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 1、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坚持用这种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从而锻炼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 2、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修养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大学生一生影响很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二)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 1、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青年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偏低,在大学生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大庭广众之下,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等。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2、思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中国历史上也强调做君子,古语曰:“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有才是圣人。”由此看来,不论古今还是中外都对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和明确的培养目标。作为新时代的大学,培养的人才必须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3、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科学的理想信念,正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功就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可以引导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大学生追求远大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材的现实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三)磨炼意志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人只有在亲自从事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才干,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自我修养,不是脱离群众,脱离实践的“坐而轮道”和“闭门思过”,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情操。 2、发挥社会实践作用。社会实践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大课堂,教师应结合教育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如开展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活动,公益活动,暑期“三下乡”活动等,促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真正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现知行统一。总之,大学生应当大力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严肃认真,诚心诚意的自我修养,使自己的品质情操,道德境界不断地得以升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自选经典或在参考书目中选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撰写约2000-3000字心得体会,题目自拟

思想品德论文发表

《浅谈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小学作为学生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学生一生所起的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对小学生不能仅限于课堂教育,还要拓宽德育教育的空间,摆正德育教育的位置,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教育功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提升德育教育的科研能力,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德育教育工作才能健康发展。

关键词:思想状况;道德品质;现状分析

一、当前小学生思想状况现状分析

1.与日俱增的社会压力使小学生学习目的趋于功利

当今的小学生面临着各种文化思想的冲击,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的压力下,小学生较早地感受到了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残酷性。他们有的可能深刻体会到与同龄人之间生活上的贫富差距,使他们过早地开始考虑自己所要走的路,因此更加重视个人未来的发展。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落后使小学生思想政治观念淡薄

当前大多数小学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陈旧、方式滞后,不能较好地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中小学教育的需求。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会使学生产生形式主义的思想。而这种常规的,一成不变的方式,也使得学生的思想过于程式化,而不会形成一定的习惯方式深入学生的精神思想领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单一,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如一味地表面说教,不深入、多层次、多角度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只会让现今个性十足的小学生产生逆反心里,在心中对这种灌输嗤之以鼻。

3.过度溺爱式的家庭教育使小学生性格出现缺失

当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庭的中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不断提高,不再使孩子受老一辈的苦,成为众多家庭养儿育女的基本准则。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经意地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千万百计地为孩子提供家长力所能及的各种物质生活条件。有时,为了袒护孩子,家长甚至不能够正视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一味地找各种理由为孩子的错误和过失而开脱。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过分依赖且极度自我的性格倾向,在这些孩子的思想意识里,没有尊重、没有理解、没有包容。

4.内容不健康的网络文化改变着小学生的思维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很多小学的必修课。学生们在接受科技的先进带给他们生活改变的同时,也被动接受着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文化对于他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取向以及道德观念的侵蚀。小学生处于一个自制力相对薄弱的阶段,往往更容易被网络上的虚拟世界所吸引。小学生经常会因为好奇而接触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因为没有自控力而沉迷。这样的直接后果就会使人长期沦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对于现实世界中的许多问题处于无措状态。人际关系淡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孤僻、情绪暴躁等行为随之频现,严重地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因素

1.教师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学校,小学生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免于从教师那里获得道德态度、道德信仰和施行行为习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始终是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强有力因素。主要表现在:教师广博的知识和对道德品质深刻正确的理解是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的重要力量。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影响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流露出的期望情感往往决定学生行为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使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借模仿的榜样。教师的以身作则,不仅满足学生相互尊敬的情感需要。同时,教师在具体活动中表现的高尚道德品质,也使学生的道德理想具有现实的基础,从而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此外,教师对待小学生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小学生品德的发展。

2.教学是一项最经常、最主要的教育活动,是影响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学校通过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被历代教育家们所重视,教育的实践活动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教育途径的有效性。首先,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政治观点、思想观点的形成和道德品质的发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法律常识、品德修养常识、社会发展史等,不仅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了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认识了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等,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其次,通过文化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良好的品德发展提供理智工具。

3.学校的环境对学生品德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学校的环境是指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在这个环境中,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如果一间学校或一个班级的主导因素不健康,将会影响到该集体的绝大多数人员。

4.家庭因素是基本的影响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许多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对孩子提出的任何物质上的要求都尽力去满足而忽视运用正确方法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有一些父母关系不和的矛盾家庭,孩子长期生活于恐惧、惊慌的状态中,家长自身品德粗劣对孩子成长起着很坏的影响。

5.社会因素

当今信息社会,学校教育往往抵抗不住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学生会自发地或偶然地接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活生生的不良事例比学校教育来得更加直接,易于接受,在教育与现实的矛盾中小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差,不能理性地处理问题,逐步影响着小学生的思想。

三、如何加强小学思想品德工作

1.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在工作始终,大力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真正从学生的思想入手,使他们意识到努力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功名上的一得一失,更重要的是长大以后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贡献。

2.改变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转变过去单一、陈旧的工作模式,就要从多方面入手,推陈出新,真正地从本质上有所转变。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现存的问题,并加以正确的分析和引导。平等的交流、友善的劝导是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的有效途径,这种方式比过去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多组织一些有意义、有内涵的文体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责任感,提高小学生自身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营造积极进步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自身的健康发展要求网络文化逐步走向积极、文明,广大民众也热切期盼着一片纯净的网络空间,这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小学生很大一部分网络文化的受众群体,深受其影响。加强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有效地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坚决肃清网络文化中所存在的负面的、消极的、有危害性的内容,避免不良网络文化对小学生思想和身心健康的侵蚀。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积极进步的一面,利用其传播优势,使小学生广泛接受中国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思想,促使其人格健康发展。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应该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 这不但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同时也是思品教学特点的需求。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让小学思品教育回归生活》

摘要: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更应该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 这不但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同时也是思品教学特点的需求, 只有让我们的教育向生活回归, 学生才能不但将所学知识记住, 同时还会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任务才能算是真正的完成。

关键词:小学思品;生活化;知识应用;品格塑造

在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 很多教师忽略了将我们的课堂与实际生活加以联系的重要性, 一味地强调课程的知识性而忽略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是否接受。这样不但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完全背离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的知识性学科教育存在着极为明显的不同, 那就是思想品德的教学是完全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之上的, 课程内容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和事例,甚至是一些道理和理论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的, 因此这个独到的特点就决定了我们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存在, 只有加强我们的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我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 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地称之为教育,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指明了小学思品教学的方向, 那就是向实际生活靠拢, 让我们的思品课堂真正地回归到实际生活之中。这样做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 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 知识的摄取最终是用来使用的, 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挂在嘴边说说, 尤其是思想品德和道德方面的教育, 思想品德的教育最终是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能够保持道德的操守, 而不是仅仅知道思品教育的理论知识。

1 课堂教学要立足于生活, 内容选取要贴近生活实际

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 这不但是因为这门课程的特质所要求, 同时也是满足小学生的特殊要求, 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律性都不是很高, 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是很高,这就要以他们所熟悉的知识为桥梁来让他们接受新的知识。实际生活中的事和物是学生们再熟悉不过的了, 教师要对这些" 桥梁" 加以充分的利用, 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十足,让学生丝毫感觉不到课堂教学的生硬和刻板。另外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我们也要尽量地从实际生活中选取, 列举一些身边常见的人和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让学生获取思品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 将教材内容还原到生活实际

在教材内容中很多的人物和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真实的存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不要将学生禁锢在教材内容之中, 要把教材中的内容还原到实际生活中来, 让学生意识到这些人物和事迹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例如曾在一次课堂教学中, 这个时候《在" 责任"中长大》这一课刚刚学习完不久, 正赶上班上一位学生的家中突遭变故, 这个学生由此变得沉默和孤独, 这个时候我将这一课的内容又重新地讲了一遍, 但是却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迹, 学生们在感到诧异之时, 我将我讲的这个" 故事"的主人公介绍给了大家, 这个人正是我们身边的同学, 从此以后大家都主动地帮助那个学生, 在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之下也渐渐地看到了那个家遭变故的孩子脸上的笑容。

通过这件事很多孩子意识到, 课本教材里的人物和事迹很多在我们的身边都是经常发生, 只要我们给予及时地关注, 我们都可以成为书中的" 人物" , 也通过这件事学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让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同样也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3 课堂活动要还原到实际的生活

课堂活动是思想品德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得到了培养, 教师要给予这个部分以充分的重视。与此同时在小学的思品教学中, 课堂活动同样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笔者认为课堂活动的生活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门课程的生活化程度, 这种程度的高低决定着这门课程教育的成败。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与自身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并在自身的实际生活中应用自己所学到的课本知识, 这样我们的教育目标才算真正地实现。这种结合和运用的能力并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 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慢慢形成和被培养起来的, 因此在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上, 我们一定要注意对活动内容的生活化程度加以提高,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探索, 在愉快之中完成活动的目标。

4 课堂延伸要以实际生活为背景

思想品德教学是一种生活全过程的教学, 我们不但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同时在课后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之中进行自我教育和教育实践, 例如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去进行一些道德品质方面的社会实践,如参加社区卫生的服务以及参与调查社区动植物品种及其生活情况等等, 这些课后的社会实践都能够对学生起到一个再教育的过程, 也让学生通过这些生活中的课后实践体会到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 学生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能够明白道德的品质不是仅仅作为知识用来学习的, 而是作为一种生活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同时最为重要的就是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让学生懂得了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对于他们自身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康黔.怎样让小学思品教育回归现实生活范学院学报,2011.(BO7 )

[2] 贾莉霞.从生活入手构建实效品德课堂[J].教育观察.2010.(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发表文章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应该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 这不但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同时也是思品教学特点的需求。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让小学思品教育回归生活》

摘要: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更应该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 这不但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同时也是思品教学特点的需求, 只有让我们的教育向生活回归, 学生才能不但将所学知识记住, 同时还会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任务才能算是真正的完成。

关键词:小学思品;生活化;知识应用;品格塑造

在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 很多教师忽略了将我们的课堂与实际生活加以联系的重要性, 一味地强调课程的知识性而忽略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是否接受。这样不但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完全背离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的知识性学科教育存在着极为明显的不同, 那就是思想品德的教学是完全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之上的, 课程内容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和事例,甚至是一些道理和理论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的, 因此这个独到的特点就决定了我们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存在, 只有加强我们的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我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 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地称之为教育,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指明了小学思品教学的方向, 那就是向实际生活靠拢, 让我们的思品课堂真正地回归到实际生活之中。这样做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 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 知识的摄取最终是用来使用的, 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挂在嘴边说说, 尤其是思想品德和道德方面的教育, 思想品德的教育最终是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能够保持道德的操守, 而不是仅仅知道思品教育的理论知识。

1 课堂教学要立足于生活, 内容选取要贴近生活实际

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 这不但是因为这门课程的特质所要求, 同时也是满足小学生的特殊要求, 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律性都不是很高, 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是很高,这就要以他们所熟悉的知识为桥梁来让他们接受新的知识。实际生活中的事和物是学生们再熟悉不过的了, 教师要对这些" 桥梁" 加以充分的利用, 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十足,让学生丝毫感觉不到课堂教学的生硬和刻板。另外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我们也要尽量地从实际生活中选取, 列举一些身边常见的人和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让学生获取思品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 将教材内容还原到生活实际

在教材内容中很多的人物和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真实的存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不要将学生禁锢在教材内容之中, 要把教材中的内容还原到实际生活中来, 让学生意识到这些人物和事迹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例如曾在一次课堂教学中, 这个时候《在" 责任"中长大》这一课刚刚学习完不久, 正赶上班上一位学生的家中突遭变故, 这个学生由此变得沉默和孤独, 这个时候我将这一课的内容又重新地讲了一遍, 但是却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迹, 学生们在感到诧异之时, 我将我讲的这个" 故事"的主人公介绍给了大家, 这个人正是我们身边的同学, 从此以后大家都主动地帮助那个学生, 在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之下也渐渐地看到了那个家遭变故的孩子脸上的笑容。

通过这件事很多孩子意识到, 课本教材里的人物和事迹很多在我们的身边都是经常发生, 只要我们给予及时地关注, 我们都可以成为书中的" 人物" , 也通过这件事学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让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同样也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3 课堂活动要还原到实际的生活

课堂活动是思想品德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得到了培养, 教师要给予这个部分以充分的重视。与此同时在小学的思品教学中, 课堂活动同样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笔者认为课堂活动的生活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门课程的生活化程度, 这种程度的高低决定着这门课程教育的成败。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与自身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并在自身的实际生活中应用自己所学到的课本知识, 这样我们的教育目标才算真正地实现。这种结合和运用的能力并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 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慢慢形成和被培养起来的, 因此在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上, 我们一定要注意对活动内容的生活化程度加以提高,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探索, 在愉快之中完成活动的目标。

4 课堂延伸要以实际生活为背景

思想品德教学是一种生活全过程的教学, 我们不但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同时在课后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之中进行自我教育和教育实践, 例如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去进行一些道德品质方面的社会实践,如参加社区卫生的服务以及参与调查社区动植物品种及其生活情况等等, 这些课后的社会实践都能够对学生起到一个再教育的过程, 也让学生通过这些生活中的课后实践体会到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 学生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能够明白道德的品质不是仅仅作为知识用来学习的, 而是作为一种生活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同时最为重要的就是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让学生懂得了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对于他们自身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康黔.怎样让小学思品教育回归现实生活范学院学报,2011.(BO7 )

[2] 贾莉霞.从生活入手构建实效品德课堂[J].教育观察.2010.(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多少字呢 没问题的 可以的以大学生思想品德为主题的

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创新 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整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对青年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倾向缺乏从根本上解决其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对青年学生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的问题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存在只强调抓学生分数而忽视思想品德培养,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倾向,这些都不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 2.4 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中华文化不仅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精神遗产,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糟粕成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弘扬和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加之极少数利欲熏心的人对于糟粕成分的不适当的渲染,造成社会上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的不利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知识贬值、官本位、“各领风骚几十天”的短期文化等不良文化倾向在部分地区的大学生群体中频频显现,有的甚至大有蔓延之势。这一点,尤须当前教育部门以及全社会予以特别关注。 3 对知识经济下高校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思考 高等院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知识没有思想的大学生是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思想素质是新世纪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正处于迅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思想走向成熟又未真正成熟时期,也是思想素质形成和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必须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全方位的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有很多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特点,坚持从理论到实践的统一,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3.1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 围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问题,着力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等方面的教育;围绕树立良好心理素质问题,着力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受挫折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围绕培养良好的法制意识问题,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公民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围绕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问题,着力加强公民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教育,形成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标准的全面的思想教育模式。 3.2 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有思想、高素质的教师 思想素质培养需要有思想、高素质的教师,无论现代教育怎样变革,现代教学手段多么先进,教师仍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过:一个大学,人才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大师所创造的氛围中熏陶出的。 3.3 建立综合评估体系评定学生的思想素质 研究一套适合评价思想政治素质的综合评估体系,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全面考核学生,综合测评表考评尽可能公开、公平、公正、客观,杜绝感情因素,并把它作为学生评三好,优秀毕业生推荐工作的依据。 3.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了情感交流和双向交流情感 大学的责任就是要使学生学会思考,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还要从校园环境入手营造启迪学生思考氛围,全方位培养锻炼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建设一种文化氛围,创造一个自由环境,使学生能够有活力、有定向、有秩序,增强适应性,培育自信心,充分鼓励大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并在探索、选择新途径、处理新问题时,给予积极的引导。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在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情感作用的发挥,尽量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以坦诚的态度、和蔼的语气、微笑的面容对待每一个同学,缩短心理距离,使学生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使学生由对教师感情上的接近转化为对教师讲授内容的接纳,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使其对教育内容进行充分的吸收和内化。 3.5 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 要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鼓励大学生到改革开放的大课堂去汲取营养。教学时力争把最新的热点问题融于教学之中,把握政策的精神进行正面客观的讲解,启发学生加深对热点问题的理解,在教学中联系热点问题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最新变化联系起来,使教学处于动态之中,教学更贴近实际也就更生动、更吸引人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发表

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让众多教师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做好初中政治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是每一位初中政治教师的工作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政治论文,供大家参考。

1.影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1.1 教学 方法 过于单一、缺乏有效创新

受传统应试 教育 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的政治教学还是以中考为导向的,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了政治学科应试能力的提高上,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互动学习的空间,没能凸显出政治课程开放性、实践性、主体性的教学特征。而对学生情感素质、政治情感、爱国主义思想等方面的培养却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很多学生并没有内化成为自己的情感素质,进而影响了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1.2学生的主体性不强、没有掌握正确的 学习方法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高低,有时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但有时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引导措施也存在很大的关系。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很多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只能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个人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没有养成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 政治学习方法 ,所以有些学生看似学习很用功,但是学习效率非常低下,久而久之,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政治学习的自信心。

2.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2.1贴近初中生的学龄特征,重视教学导入

初中政治实效性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深入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尊重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和政治教学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形式,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和 反思 的空间,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热情的保持。对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在课程导入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3]。例如,在初中政治“消费者的权益”的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可以先讲一个笑话:一名顾客在购物时对店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所以说“你们这里不是说顾客是上帝吗,怎么还这种服务态度?”店员白了顾客一眼说“顾客是上帝不假,但是我不是__徒”。这时顾客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呢?如此问题情境的创设非常符合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可以有效集中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明确政治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善用情感教育手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初中生由于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多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还需要情感上的引导,加上面临中考升学的压力,在政治学习的情绪和心态上容易出现波动。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想保证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积极利用情感教育手段,多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构建和谐化的师生关系,要用自己的爱心和包容心去关心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智力水平的同步提高。例如,在初中政治“礼仪展风采”的教学中,初中政治教师要摆脱自己以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要同学生进行平等的相处,同学生“打成一片”,先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用个人的积极情感去化解学生内心的坚冰,然后再开展相关政治知识的深入讲解,这样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成绩千差万别,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却又不尽相同,同时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也大不相同,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想保证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摒弃传统标准化的教学路线,充分顾及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初中政治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个性化特征设置有层次的问题,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例如,在初中政治“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水平都不尽相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思想觉悟上肯定也会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充分激发出不同层次学生的政治求知欲和探究欲,让每个学生在初中政治课堂上都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强化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政治课堂低效现象的存在,既有政治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这就需要初中政治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探究欲,提高政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初中政治由被动课堂、低效课堂向主动课堂、 高效课堂 的积极转变,进一步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1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具有不断更新、实践性强、富有挑战、感官刺激等一系列极富魅力的特点,决定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得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能大大丰富表现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维,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讲三大诉讼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对于刚刚接触 法律知识 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形式相似,难以区分。信息技术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笔者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审判实录让学生观看,形象直观的审判现场让广大学生能够真切地“看”法,感受法律的威严,并对不同的案例进行比较区分,找出不同的诉讼适用于不同的案件,从而 总结 出不同的诉讼有不同的特点,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又为后面模拟法庭作了铺垫。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了传统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另外,培养创新思维必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妨多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从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如初中政治 八年级 法律常识部分知识点多,术语生涩,不好掌握,笔者就组织一次法律知识百题大赛,把学生带到微机室,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五名答题手上机操作,其他组员是亲友团,每名答题手有三次求助亲友团的机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一百道选择题,按成绩排名颁奖。形式新颖,富有挑战,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培养了解决问题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并在交流合作中培养了竞争意识,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收效很好。

2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升华学生的情感

现代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扣住学生的心弦,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如讲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让他们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 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点儿难度。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产生认同感,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再现某些历史场景。视频一2008年以来,云南、河北、四川、青海等11个省份先后遭受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其中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世界。房倒屋塌,道路阻断,人民生命危在旦夕;接着播放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难阻中国心,人民子弟兵冒死突进灾区,道路不通,就步行,公路被阻,就空降,一条条生命道路被筑起,一束束希望之光被点燃;灾区外的百姓也心系受灾同胞,一份份没有姓名的爱心捐款,一拨拨志愿者赶赴灾区。是什么让华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需太多的语言,此时学生感受到的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视频二2010年全国七大流域先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道路被水冲断,街道商铺被淹,就连居民家也进水达1米多高,险情严重、损失很大。但是在灾难面前,坚强的中国人没有退缩,暴雨稍退,灾区的群众就开始奋力自救,力争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党和政府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组织各个部门全力救灾,保护灾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应对,奋力抗争,直面灾害带来的一切困难,进行生产自救,恢复重建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彰显的就是伟大民族精神。视频三播放汪锋的《直到永远》:“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心在一起会让我们勇敢”歌曲还没有播完,学生就已经声泪俱下了。这种感情是水到渠成、油然而生的,是触动心灵、震撼灵魂的,是除了现代信息技术,其他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3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战,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最佳机会。作为具有前瞻性和生命力的政治课更应该与时事相连,与时代接轨。信息技术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应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多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课堂的融合,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优化了政治课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拓宽视野,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和自主创新能力。

初中政治论文参考范文相关 文章 :

1.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

2. 初一政治小论文精选范文

3. 初一政治小论文范文精选

4. 初中思品小论文范文

5.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6. 初中政治论文发表

初中德育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德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是每一位从事德育工作的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正确的处理,又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改革的新时期,对中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 德育教育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既是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机,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被腐蚀和扭曲的时期。那么,如何做好中学德育工作,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中学生德育现状

1、以应试教育为主,德育教育形同虚设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背景下,学校主要以分数为中心,育人观念淡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其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分数”就成了学生与老师关注的核心。而且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德育教育形同虚设,工作力度不足。虽然当前中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但是在以的分数为核心的背景下,这些都机构形同虚设,根本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2、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实践太少

一些老师还被陈旧的教学教育理念影响着,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德育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只重视学习,重视分数,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和品德方面的`培养。

二、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

提高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好与否的关键,因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品德修养、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更多的教师德才兼备、爱生敬业,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我们的中学教育才会塑造更多、更纯洁的灵魂。

三、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水平而非垂直的关系

新世纪的教师应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逻辑起点,尊重学生,惟其如此,才能建立起学生自尊、自强、自爱的精神,使其成为优秀的中学生。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主导与主体而非主体志客体的关系

主导与主体之间关系是建立在理解志尊重基础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而非改造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生命亲近生命上,人性提升人性的本体之爱。所以,要对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好、品行有过失的学生都充满关爱之情,与其建立起亲近和谐的关系。

3、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向交互而非单向传承关系

对学生,是知识与智力、智慧与心灵的成长;对教师,是经验与能力、理论与艺术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式,在“授人以渔”的同时“获人之渔”;学生也才能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和敢于创新。

四、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学校可以采取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从家长那里反馈学生在家表现和家庭教育的情况。班主任或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必须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如此配合必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五、加强活动指导,实现活动育人

中学生道德品德的塑造是在各种社会实践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行为是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但目前一些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敢也不愿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造成学生被禁锢于校园里,约束于课堂上,导致学生的活动空间被大大缩小,这极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领导及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年龄特点,将时间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走近自然、了解社会,增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学校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如升旗仪式活动、开展学校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同时要求班主任利用班级的条件和中华民族丰富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德育教育活动。

总之,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教师要经常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培养他们健全的、积极向上的、勇于参与竞争的思想意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还要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真正给学生精神上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何伟雪,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J],广西教育,2007

[2]陈向平,新形势下再看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张纯芳,将德育工作融入班主任工作 [J],中小学教育,201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