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发表出版的论文及著作

发布时间:2024-07-02 20:04:53

发表出版的论文及著作

2013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958篇,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225篇、EI检索论文8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46篇;出版专著21部。

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9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矿床地质》、《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杂志》、《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

《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矿床地质》、《地球学报》、《岩石矿物学杂志》入选“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2013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以上述9个刊物为依托,地学科技期刊集群化、数字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期刊网上办公系统陆续建成。“中国地学期刊网”使用效果显著(),成为国内地学界容纳期刊最多的网站,迄今为止点击率超过200万次。同时,该网站还吸引了大批海外读者,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波兰、蒙古等10余个国家,月点击率为5000余次,显示度日益增加。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刊物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的表彰,自2006~2011年连续6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获2012~2014中国科协“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资助。近年来,刊物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化学文摘》(CA)等10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2013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共出版6期,1746页,刊发论文132篇,海外论文27篇(占20.5%)。2012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在JCR中,影响因子为1.568,仍居中国大陆地学期刊影响因子榜首。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地质学报(中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现为月刊。《地质学报(中文版)》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的表彰,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10年连续5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2013年度发表论文160篇,共1952页,其中超过半数为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973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成果;出版一期“同位素专辑”,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2.077,总被引频次为4574次,影响因子及总被引频次在地质科学类排名分别为第4位和第3位。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以论、评、述、报为特色。

《地质论评》是中文核心期刊,曾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中国科协的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奖、双奖期刊称号,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3年度正式发表论文100余篇,通讯资料和消息报道10多篇。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1.500,总被引频次3044次。

网址:

《地球学报》(ACTA GEOSCIENT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为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学术期刊。《地球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是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进入SCI总被引频次100以上中国期刊排行榜;2013年被EI收录,成为EI来源期刊。2012年影响因子2.115,总被引频次2099次。

《地球学报》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树立其学术形象的重要窗口,力图充分展示院综合学术水平和科研竞争实力。2013年《地球学报》共出版正刊6期,刊载论文86篇,报道各类信息快报26篇,共770页。另出版增刊1期,载文35篇,共235页。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Peферативныйжурнал》(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2013年度刊出95篇论文,并始终保持基金项目的较高比例。2012年影响因子为2.595,总被引频次3372次,位居地学类期刊前列。另外,有20篇发表在《矿床地质》2007~2012年的论文获得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岩石矿物学杂志》(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被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和国际的AJ、BIG、CA、GEOREF、CSA和国内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自然科学技术版)、《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

2013年度发表论文103篇,共1066页。网站日平均访问量超过1600次,比2012年提高约40%。2012年度影响因子1.075,总被引频次1334,他引率0.94,在同专业领域期刊中排名较前。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岩矿测试》(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国唯一的地质分析测试专业杂志,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地质物料分析测试的水平。

举办作者培训班,学习先进办刊理念。实现了从投稿到稿件发表整个过程的信息化管理。2013年,《岩矿测试》载文量增加,刊物的学术参考价值、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收稿330篇,各期发表论文24~30篇,页码142~180页。在《哥白尼索引》公布的2011年度579种中国期刊的评估值中,排名靠前;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施引文献数558篇,比较突出。刊物订阅机构用户总计3924个,读者不乏国际高端(如牛津大学、法国国防部、美国国会图书馆等)人才。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1.37,总被引频次为1636次。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中国岩溶》(CARSOLOGICA SINICA):创办于1982年,季刊,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版,2004年版),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及美国汤姆森Gale数据库、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索引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

2013年共出版4期,刊出论文66篇(487页)。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0.884,总被引频次为920次。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由中国地质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95年,以“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求实、创新、发展”为办刊宗旨,是反映地质力学领域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地质力学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2013年度总计发表论文44篇,共446页。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1.013,总被引频次为558次。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注:期刊影响因子根据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邮编:100037

网址:

联系电话:

传真:

主要学术著作:1. 《中国模具工程大典第9卷模具制造》,王敏杰,于同敏,郭东明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21-04530-1),2007出版。2. 《超磁致伸缩材料微位移执行器原理与应用》,贾振元,郭东明著;科学出版社,(ISBN 978-7-030-22263-3),2008年出版。3. 《面向快速制造的特种加工技术》, 郭东明,赵福令著;国防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8-06115-4), 2009年出版。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1.Chief Editor: Guo, DM;Editor: Wang, DL; Jia, ZY; Wang, J,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The Proceedings of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CFDM ’2002), Vol.1, Vol.2, June, 2002, ICFDM’2002 Program and Organising Committee, C/o Jun Wa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QUT, GPO Box 2434, Brisbane, Qld. 4001, Australia.2.Study on the CNC Grinding Machine Tool for the Radome,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 259-260 (2004), pp677-681,第一作者。3.Determination of the Grinding Area and Allowance in the Radome Grinding,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 259-260 (2004), pp174-179 ,第一作者。4.A practical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pointing accuracy of the antenna-radome system,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 257-258 (2004), pp183-188,第一作者。5.Modeling and Analyzing on Nonuniformity of Material Removal in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of Silicon Wafer,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Vol. 471-472 (ISSN: 0255-5476), pp26—31,第二作者。6.Halftoning colour volume datasets based on subdivision 《Computer-Aided Design》,36 (2004),pp. 1371–1377,第二作者。7.A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for indirect shape from shad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eural Networks in 2004, Aug. 19-21,2004,第二作者。8.理想材料零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数字制造科学》,2003,No.1(1-4), pp295-301,第一作者。9.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硅片平坦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机械工程学报》,Vol.39, No.10, Oct.,2003,pp100-105,第一作者。10.均匀B样条曲面在导引雷达天线罩精密加工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报》Vol.15, No.7, 2003, 7,第一作者。11.反求工程中基于图象灰度信息的三维曲面重构,《机械工程学报》,Vol.39, No.1, Jan.,2003,pp47-50,第一作者。12.The cutting performance in multipass abrasive waterjet machining of industrial ceramics,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Vol.133,No.3(2003) pp371-377,第二作者。13.A level set method for structural topology optimization,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192 (2003)227 –246;第三作者。14.导弹天线罩专用修磨机床控制系统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Vol.42, No.5, Sept.2002, pp560-563,第一作者。15.Topology optimization for stable non-linear struct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Vol.3 No.3-4,pp589-593, Sep. 2002,第二作者。16.Optimization of Cutting Conditions in Single Pass Turning Operations Using A Deterministic Approa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Vol.42, No.9, July 2002. pp 1023-1033,第二作者。17.A framework for ideal functional material components modeling, The Proceedings of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CFDM ’2002), 10-12, June, 2002, Dalian, China,第一作者。18、An illumination model for fast measurement of free-form surface, The Proceedings of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CFDM ’2002), 10-12, June, 2002, Dalian, China,第一作者。19.一种适合于自由曲面快速测量的光照模型,《机械工程学报》,Vol.38增刊, 12,2001,pp7-11,第一作者。20.A Predictive Depth of Penetration Model for Abrasive Waterjet Cutting of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Vol.121,No.2-3, Feb. 28, 2002, pp390-394;第二作者。21.理想材料零件数字化设计制造中的数据格式及切片算法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报》Vol.14, No.5, 2002, 5;第一作者。22.A Novel Method Solving Numerical Instabilities in Topology Optimization,《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Vol.15, No.1, June,2002;第一作者。23.理想材料零件的CAD模型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2,Vol.13,No.1;第二作者。24、An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boresight error of radome,CI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Radar Proceedings,Oct 15-18 2001 2001 Sponsored by: Chinese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CIE) p 1132-1135;第二作者。25.面向导弹天线罩精密加工的三维曲面重构,《机械工程学报》,Vol.37, No.9, 2001,9,pp92-95;第一作者。26.超磁滞伸缩执行器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中国机械工程》,Vol. 12, No.6, Jun., 2001, pp724-727;第一作者。27.离散天线罩曲面电性能分析的方法及数值实现,《弹道学报》,Vol.13, No.2, June 2001, pp45-49;第二作者。28.理想材料零件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方法及内涵,《机械工程学报》,Vol.37, No.5, 2001,5;第一作者29.摇摆式凸轮轴CNC磨削的几何插补和控制方法的研究,《机械工程学报》,Vol.37, No.2, 2001,2;第二作者。30.天线罩几何参数测量控制系统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Vol.40, No.5, Sep. 2000, p 573-576;第一作者31.电解珩磨加工电流控制技术及金属全除规律,《大连理工大学学报》,Vol.40, S.1, Dec. 2000, p S71-S73 ;第一作者。32.ELID镜面磨削中砂轮生成氧化膜特性及其作用的研究,《机械工程学报》,Vol.36, No.5, 2000,5,pp89-92;第二作者。33.天线罩几何参数测量仪研究,《机械工程学报》,Vol.36, No.3, 2000, 3. pp41-46;第一作者。34.面向快速制造的特种加工技术,《中国机械工程》,Vol. 11, No.1-2, Feb., 2000, pp206-210;第一作者。

出版发表论文及著作

2003[教材]《计算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俞士汶 主编、常宝宝 詹卫东 合编)2000[专著]《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 (包括杂志发表论文与会议论文,独立署名论文与联合署名论文,学术随笔,评论,等等,以时间为序)2007Zheng Ye, Weidong Zhan, Xiaolin Zhou, The Semantic Processing of Syntactic Structure in Sentence Comprehension: An ERP Study, In Brain Research, Vol.1142, pp.135-145. ISSN: 0006-8993, ELSEVIER. 2007 Apr. 20; E-publish 2007 Jan. 18.砂冈和子、詹卫东,言语コーパス利用の中国语电子补语辞典编纂とその课题,发表于“日本中国语学会第1回関东支部拡大例会”,日本,东京,明治大学,2007.3.17。2006詹卫东,汉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状况,《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上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pp.140-154。ISBN 7-100-04988-1/H.1225。柏晓静、詹卫东,汉语“被”字句的约束条件与机器翻译中英语被动句的处理,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pp.1-17。ISBN 7-5622-3372-1/H.268。(本文曾在2003年10月10日至12日于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詹卫东,计算机时代的汉语研究——从“面向计算”到“基于计算”,“第二期全国计算语言学讲习班”报告。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6.8.19-20。Zhan Weidong, Chang Baobao, Dui Huiming, Zhang Huarui,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Corpus Research, Presented in The 13th NIJ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Language Corpora: Their Compliation and Application. Tokyo, Japan. 2006.3.6-7.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Japanese Language.2005詹卫东,以“计算”的眼光看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问题,《汉语学报》,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期。pp.64-73。2004詹卫东 译,语用关系与汉语的词序,《语言学论丛》第30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pp334-368。 Randy La Polla(罗仁地)著,潘露莉(Dory Poa)校。詹卫东,广义配价模式与汉语“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规则,《语言学论丛》第29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pp314-333(本文初稿曾在“新世纪第二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上宣读,广州·暨南大学,2003.4.10-13)。詹卫东,论元结构与句式变换,《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pp.209-221(本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7期,pp11-23)。詹卫东,范围副词“都”的语义指向分析,《汉语学报》2004年第1期,pp.74-84(本文曾在“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上宣读,新加坡国立大学,2002.11.27-29,新加坡)。詹卫东,中文信息处理与汉语研究,语言文字周报(上海)2004.1.14第4版。2003詹卫东,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大规模语义知识库研究述要,载徐波、孙茂松、靳光谨主编《中文信息处理若干重要问题》,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pp.107-121。王惠、詹卫东、俞士汶,现代汉语语义词典规格说明书,载《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新加坡)2003,Vol.13, No.2。(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omputing)pp.159-176。王惠、俞士汶、詹卫东,现代汉语语义词典(SKCC)的新进展,载孙茂松、陈群秀主编《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本文是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2003.8.9-11,哈尔滨工业大学)。pp.351-356詹卫东,汉语述结式的组配约束及“v+a+n”歧义格式分析,载《语言暨语言学》第4卷第3期“词汇语义学研讨会特刊”(Language & Linguistics, Vol.4 No.3: Special Issue On CLSW, 台北。pp.649-668(本文曾以《汉语述结式论元结构分析》为题在“第三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上宣读,台湾中研院语言研究所筹备处承办,2002.4.30-5.6,台北)。常宝宝、詹卫东、张化瑞,面向汉英机器翻译的双语语料库的建设及其管理,《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3年第1期,pp.28-31。詹卫东 译 ,框架语义学,《语言学论丛》(二十七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pp.382-412(C.J.Fillmore 原著,Frame Semantics,原作载韩国语言学会编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Seoul: Hanshin Publishing Co.,1982,pp.111-137)。2002詹卫东、常宝宝、俞士汶,机器翻译与语言研究,《语言科学》第1卷第1期(2002年11月,创刊号)pp.47-61(本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3年第10期,pp102-116)。詹卫东,基于合一的汉语短语结构规则,《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一),商务印书馆,2002年。pp.187-203(本文曾在“第十一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上宣读,安徽师范大学.芜湖,2000年10月8-10日)。柏晓静、常宝宝、詹卫东,构建大规模的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载黄河燕主编《2002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文集:机器翻译研究进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pp.124-131。常宝宝、詹卫东、柏晓静,服务于汉英机器翻译的双语对齐语料库和短语库建设,第二届中日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02年10月)。pp.147-154。詹卫东,龙游语林探胜景 横岭侧峰各不同 —— 评游汝杰、申小龙、袁毓林语言学自选集,《南方论坛》(广西.双月刊)2002年第2期(总第87期),p.44。詹卫东,形式和意义:在简单与复杂之间,《殊途》第3期。(《殊途》是在北京留学的一批新加坡学生办的一个刊物,大约是2000或2001年前后开始办的)2001詹卫东,确立语义范畴的原则及语义范畴的相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2期。pp.3-13 (本文曾在“21世纪首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上宣读,香港城市大学,香港,2001年2.1-3日,并收入由徐烈炯、邵敬敏主编的会议论文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pp.45-64)。詹卫东,面向组配约束的现代汉语语义词典的构建,在“第二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 上宣读(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承办,2001年5.14-18)。周强、詹卫东、任海波,构建大规模的汉语语块库,黄昌宁、张普主编《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pp.102-107(本文曾在“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上宣读,2001年8月,山西大学)。ZHANG Hong, YU Jiangsheng, ZHAN Weidong, Disambiguation of Chinese Polyphonic Characters,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ultiMedia Annotation (MMA2001), 2001. 1. 30 - 1.31, Tokyo(东京)LIU Qun, CHANG Baobao, ZHAN Weidong, ZHOU Qiang, A News-oriented Chinese-English Machine Translation Syste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Computing, 2001.11.25-12.2, Singapore(新加坡)2000詹卫东,语言成分的组合与功能传递,陆俭明主编《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p.823-833(在“98现代汉语语法学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北京大学中文系承办,1998年8.26-31)。詹卫东,20世纪汉语语义知识工程研究述要,在“21世纪语法和语法理论研究展望研讨会”上宣读(清华大学中文系,2000年8月)。詹卫东,80年代以来汉语信息处理研究述评,《当代语言学》2000年第2期。pp.63-73。詹卫东,基于配价的汉语语义词典,《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第1期。pp.37-43。1999詹卫东、常宝宝、俞士汶,汉语短语结构定界歧义类型分析及分布统计,载《中文信息学报》1999年第3期。pp.9-17。詹卫东,一个汉语语义表达框架:广义配价模式,载黄昌宁、董振东主编《计算语言学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JSCL'99论文,全国第五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北京,1999.11.1-3日)pp.1-71998詹卫东,“NP+的+VP”格式在组句谋篇中的特点,载《语文研究》1998年第1期。pp.16-23。詹卫东,关于“NP+的+VP”偏正结构,载《汉语学习》1998年第2期。pp.24-28(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1998年第7期,pp.100-104)。詹卫东、常宝宝、俞士汶,基于词组本位语法的语义模型,载新加坡《中文与东方语言信息处理学会学报》(Communications of COLIPS)Vol.8,No.1,1998。pp.1-11。常宝宝、詹卫东,一个汉英机器翻译系统中的语义处理框架,载《计算机世界》报1998年第13期“技术与专题”版。1997詹卫东,PP<被>+VP1+VP2格式歧义自动消解,载《中国语文》1997年第6期。pp.424-431。詹卫东,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现代汉语词组本位语法体系,载《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4期。pp.100-105。詹卫东、刘群,词的语义分类在汉英机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难以处理的问题,载陈力为、袁琦 主编《语言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pp.286-291。(本文曾在“全国第四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97”上宣读,1997年8.15-17,清华大学,北京)。詹卫东、常宝宝、俞士汶,现代汉语短语本位语法体系在汉英机器翻译中的应用及其问题,载吴泉源、钱跃良 主编《智能计算机接口与应用进展》,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pp224-229。(本文曾在“第三届中国计算机智能接口与智能应用学术会议”上宣读,1997年,湖南张家界)

论文已发表论文近90篇,多有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编及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收录者,在台湾和日本均发表过论文,近年来有代表性的论文如下:1.《关东文化特点刍议》,《光明日报》2006年4月18日史学版;2.《历史研究层次结构探赜》,《光明日报》2006年1月6日史学版;3.《明代洪武永乐时期北边军镇建置考》,《文史》2006年4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6期有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2期有论点摘编;4.《论关东历史地名内涵之演变》,《东北史地》2007年第四期;5.《论关东文化之特点》,《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群言出版社2006年10月;6.《文化新诠》,《新视野》2005年第6期,《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有论点摘编;7.《文化与文明的界定及其关系》,《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2期;8.《清代官员的学术风气与清代文化的发展》,《清史论丛》2007年号;9.《论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形成》,《学习与探索》1997年1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6期有论点摘编;10.《论满族形成时期的文化结构》,《清史研究》1997年1期,该文获辽宁省第七届社会科学评奖论文一等奖;11.《论清圣祖倡导学术及其影响》,《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2期;12.《儒教与明初宫廷祭祀礼制》,《齐鲁学刊》1999年第6期;13.《中国文化史分期问题管窥》,《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3期,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00年第7期收录;14.《二十年来乾嘉学派形成原因与学术分野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2期;15.《明代的宫廷火灾》,《中国文化》第21期,2004年6月;16.《论明世宗对蒙“绝贡”政策与嘉靖年间的农牧文化冲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4期,该文为2005年《中国学术年鉴》选为边疆史学科优秀论文;17.《论明代蒙古族进入河套与明代北部边防》,《西南师大学报》2002年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5期有论点摘编;18.《论明穆宗时期实现“俺答封贡”的历史条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1期 该文为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1年第6期收录;19.《论明英宗时期蒙古瓦剌部与明廷的朝贡贸易》,《第九届国际明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20.《论明世宗的对蒙“绝贡”政策》,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21.《论明代蒙古族之入据河套》,田澍、李清凌主编《西北史研究》第三辑,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22.《论明代成化年间的“搜套”之举》,《大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23.《论明代成化时期对河套蒙古的防御措施》,《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1期;24.《论明代洪武时期的北部边防建设》,《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4期;25.《论明代永乐时期北边形势的变化》, 《第七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9年7月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26.《论明穆宗对北部边防的整顿》,《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2期;27.《明代皇帝的家庭与帝位传承》,《光明日报》2002年10月15日理论版;28.《明代东宫臣僚集团与明代政治》,台湾《明史研究专刊》第11期,1994年12月出版;29.《八十年代明代宗藩研究述评》,日本明代史研究会机关刊物《明代史研究》第20号,1992年3月出版;著作已出版著作12部,近年来的代表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史探研》,2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嘉靖传》,34万字,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清史》,合作史著(撰写文化部分16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断代史系列,2002年12月出版;

出版著作及发表论文

1、出版教材与专著:陈小洪、田志龙、吴晓波. 振华重工成功之道.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陈小洪、吴晓波、田志龙. 新希望成功之道.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田志龙,张婧. 市场研究理论与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田志龙,高海涛. 沟通创造价值----企业的政府公关策略与案例 (企业的政府公关丛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田志龙,高勇强,贺远琼. 拓展企业生存空间----企业政治策略与行为理论研究(企业的政府公关丛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田志龙,韩睿. 营销调研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田志龙.经营者监督与激励――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6月, 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田志龙,吕欣.现代公司合资经营战略.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田志龙.公司营销组织与营销策划.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田志龙,王劲松.公司战略策划的方法与技能.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田志龙. 行销研究----基本方法、应用与个案.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田志龙(参编).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田志龙.市场研究--基本方法、应用与案例(MBA研究生教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年3月(1995 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2、发表的学术论文:英文期刊论文Papers in English Journals:Tian, Zhilong, Rui Wang, Weng Yang. Consumer Responses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in China,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 2011,iss1 (SSCI).Tian, Zhilong and Taieb Hafsi, Wu Wei. Institutional determinism and political strategi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Business and Society, 2009,Vol. 48, Iss. 3:284-(SSCI)Jundong Hou, Lanying Du, Zhilong Tian. The effects of nonprofit brand equity on individual giving intention: mediating by the self-concept of individual don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Marketing. 2009. Vol. 14, Iss. 3: 215He, Yuanqiang and Zhilong Tian . Government- oriented corporate public relation strategies in transitionalChina.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Review, Vol 4, iss 3, 2008:367-392(SSCI)Tian, Zhilong and Shuai Fan. The Public Issue Life Cycle and Corporate Political Actions in Chinese Transitional Environment: A Case of Real Estate Industry.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 2008, 8:135-151Tian, Zhilong and Fan, Shuai. Competitive Interaction: A study of Corporate Market and Nonmarket Behaviors in Chinese Transitional environment. Journal ofChinaBusiness and Tradestudies, 2008, Vol. 1(1): 36-48Gao, Hai-tao and Zhilong Tian A Study on the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Corporate Non-Market Action. 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China, 2008, Vol. (2):303-321Tian, Zhilong and Xingming Deng. The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Political Strategy in Chinese Transition.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issue 4, 2007 (Wiley Interscience)Tian, Zhilong and Haitao Gao, Malcolm Cone. The ethical issues in businessmen participating polictic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 2008, Vol80(3): 627-640(SSCI)He, Yuanqiong and Zhilong Tian.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nonmarket strategy inChina. Asia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7, Vol. 24(2):151-170Gao, Yongqiang and Zhilong Tian. How firms influence government policy decision -making inChina. Singapore Management review, 2006, Vol 28, No 1:73-85(ABI/Inform Global)Hafsi, Taieb and Zhilong Tian. Towards a Theory of Large Scale Institutional Change Management: The Chinese Electricity Industry from 1980to 2002. Long Range Planning, Vol. 27, Iss 4, 2005: 555-(SSCI)Tian, Zhilong and Yuanqiang He. The pricing behavior of firms in Chines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sia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 , Vol 17, No 4, 2005Stark, Anna and Kim-Shyan Fam, David S Waller,Zhilong Tian. Chinese negotiation Practice: A Perspective from New Zealand Exporters. 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 2005. Vol. 12, Iss. 3; p. 85Cone, Malcolm and Zhilong Tian, Andre Evertt. Property right in common, from communes to town and village enterprises in ruralCh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y,Fall, 2002: 87-104中文期刊论文(中文)田志龙,王瑞等. 消费者CSR反应的产品类别差异及群体特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 2011(2).田志龙,王瑞等.中国情境下消费者CSR响应的群体细分及影响机理研究,管理评论(已录用)田志龙,王瑞等.中国情境下消费者CSR反应的行业比较研究,管理科学,2011(2)田志龙,李春荣,蒋倩等. 中国汽车市场弱势后入者的经营战略. 管理世界,2010(8)樊帅,田志龙. 整合市场战略与非市场战略的战略管理模型. 管理学报,2010(9)田志龙,蒋倩. 中国500强企业的愿景:内涵、有效性与影响因素. 管理世界,2009(7):103-114田志龙,邓新明,樊帅.从500强企业看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工业经济, 2008(2):45-53田志龙,邓新明. 企业市场行为、非市场行为与竞争互动. 管理世界,2007年8期:116-128田志龙,邓新明. 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一项探索性研究. 中国软科学,2007年9期田志龙,邓新明. 企业政治策略影响因素研究. 南开管理评论,2007年1期田志龙,高海涛. 中国企业的游说行为及其伦理规范研究. 管理评论,2006年第5期田志龙,王东. 企业快速成长的理念与误区. 北大商业评论,2006年1期田志龙,高海涛. 中国企业的非市场战略:追求合法性. 软科学,2005年第6期:56-59田志龙,贺远琼等. 寡头垄断行业的价格行为. 管理世界,2005年第4期:65-74田志龙,戴鑫等. 服务营销研究综述. 管理学报,2005年2期田志龙,高勇强. 勇敢进游戏:向政策掘金. 北大商业评论,2005年4期田志龙,贺远琼. 中国企业非市场策略与行为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9期田志龙,贺远琼. 利用善因营销赢得利益相关支持. 市场营销导刊,2005年4期高勇强,田志龙. 企业政治战略与战术. 新华文摘,2004年4期(转载“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8)田志龙,贺远琼. 公司政治行为:西相关研究的综述与评价. 中国软科学,2003年8期田志龙,高勇强,卫武. 中国企业政治策略与行为研究. 管理世界, 2003年12期田志龙,戴鑫. 公司营销升级. 销售与市场,2003年12期田志龙,张泳,T. Hafsi. 中国电力行业的演变:基于制度理论的分析. 管理世界,2002年12期田志龙.科诺本地化营销模式及其分析. 销售与市场,2000年7期田志龙, 杨萍,马昶. 国企与外企管理运作的差异. 管理现代化,1999年6期王爱武,田志龙. 论企业管理模式. 中国软科学,1999年6期田志龙, 杨辉,李玉清. 我国股份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研究. 管理世界,1998年2期:135-142田志龙,蔡希贤. 西方企业管理组织变革与企业重建的理论及评述---兼谈我国企业重建和管理组织变革的思路.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1期:28-34田志龙. 经营者报酬计划应体现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企业家天地,1998年2期:8-10田志龙,蔡希贤. 我国公司治理内部监控机制有效运作的思路. 经济体制改革,1997年6期:82-87田志龙. 董事长、总经理兼任与分立的比较研究. 管理现代化,1997年6期:25-28;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8年2期:103-106田志龙,孙鸿敞.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政府对国有企业行政干预的弱化及影响.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97年11期:54田志龙,李玉清. 一种基于账面价值和未来收益的公司财富评估方法. 会计研究,1997年5期:47-49田志龙. 产品的顾客经济价值分析及其在企业战略决策中应用.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2 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F31工业企业管理》,1996年9期:115田志龙,郑友德. 中外合资中的工业产权出资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国际经贸问题探索,1996年4期田志龙. 论高等学校的科技创业教育. 高等教育研究 1996年增刊田志龙,蔡希贤,陈君宁. 汽车规划设计阶段目标成本预测.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3期田志龙.市场营销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应用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F511商业企业管理》 1995年10期:99田志龙,蔡希贤,.M.Gordon.企业战略决策因素如何影响经济效益.管理世界 1995年3期田志龙.工业产品的供应源忠诚现象评析.外国经济与管理 1995年12期;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F511商业企业管理》1996年2期:67田志龙.管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与困难.高等教育研究 1994年增刊(1995年4月田志龙,蔡希贤,陈君宁.汽车制造成本预测方法与模型研究.管理工程学报 1995年增刊田志龙,蔡希贤.企业劳动力雇用与收入结构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1995年3期田志龙,蔡希贤.我国企业销售费用知多少.销售与市场 1995年8期田成龙,郑友德.合资与相关的反垄断法规.经济与社会 1995年3期田志龙.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投资决策(I);(II).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1995年3期;1995年4期

2003[教材]《计算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俞士汶 主编、常宝宝 詹卫东 合编)2000[专著]《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 (包括杂志发表论文与会议论文,独立署名论文与联合署名论文,学术随笔,评论,等等,以时间为序)2007Zheng Ye, Weidong Zhan, Xiaolin Zhou, The Semantic Processing of Syntactic Structure in Sentence Comprehension: An ERP Study, In Brain Research, Vol.1142, pp.135-145. ISSN: 0006-8993, ELSEVIER. 2007 Apr. 20; E-publish 2007 Jan. 18.砂冈和子、詹卫东,言语コーパス利用の中国语电子补语辞典编纂とその课题,发表于“日本中国语学会第1回関东支部拡大例会”,日本,东京,明治大学,2007.3.17。2006詹卫东,汉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状况,《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上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pp.140-154。ISBN 7-100-04988-1/H.1225。柏晓静、詹卫东,汉语“被”字句的约束条件与机器翻译中英语被动句的处理,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pp.1-17。ISBN 7-5622-3372-1/H.268。(本文曾在2003年10月10日至12日于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詹卫东,计算机时代的汉语研究——从“面向计算”到“基于计算”,“第二期全国计算语言学讲习班”报告。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6.8.19-20。Zhan Weidong, Chang Baobao, Dui Huiming, Zhang Huarui,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Corpus Research, Presented in The 13th NIJ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Language Corpora: Their Compliation and Application. Tokyo, Japan. 2006.3.6-7.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Japanese Language.2005詹卫东,以“计算”的眼光看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问题,《汉语学报》,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期。pp.64-73。2004詹卫东 译,语用关系与汉语的词序,《语言学论丛》第30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pp334-368。 Randy La Polla(罗仁地)著,潘露莉(Dory Poa)校。詹卫东,广义配价模式与汉语“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规则,《语言学论丛》第29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pp314-333(本文初稿曾在“新世纪第二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上宣读,广州·暨南大学,2003.4.10-13)。詹卫东,论元结构与句式变换,《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pp.209-221(本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7期,pp11-23)。詹卫东,范围副词“都”的语义指向分析,《汉语学报》2004年第1期,pp.74-84(本文曾在“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上宣读,新加坡国立大学,2002.11.27-29,新加坡)。詹卫东,中文信息处理与汉语研究,语言文字周报(上海)2004.1.14第4版。2003詹卫东,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大规模语义知识库研究述要,载徐波、孙茂松、靳光谨主编《中文信息处理若干重要问题》,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pp.107-121。王惠、詹卫东、俞士汶,现代汉语语义词典规格说明书,载《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新加坡)2003,Vol.13, No.2。(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omputing)pp.159-176。王惠、俞士汶、詹卫东,现代汉语语义词典(SKCC)的新进展,载孙茂松、陈群秀主编《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本文是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2003.8.9-11,哈尔滨工业大学)。pp.351-356詹卫东,汉语述结式的组配约束及“v+a+n”歧义格式分析,载《语言暨语言学》第4卷第3期“词汇语义学研讨会特刊”(Language & Linguistics, Vol.4 No.3: Special Issue On CLSW, 台北。pp.649-668(本文曾以《汉语述结式论元结构分析》为题在“第三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上宣读,台湾中研院语言研究所筹备处承办,2002.4.30-5.6,台北)。常宝宝、詹卫东、张化瑞,面向汉英机器翻译的双语语料库的建设及其管理,《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3年第1期,pp.28-31。詹卫东 译 ,框架语义学,《语言学论丛》(二十七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pp.382-412(C.J.Fillmore 原著,Frame Semantics,原作载韩国语言学会编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Seoul: Hanshin Publishing Co.,1982,pp.111-137)。2002詹卫东、常宝宝、俞士汶,机器翻译与语言研究,《语言科学》第1卷第1期(2002年11月,创刊号)pp.47-61(本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3年第10期,pp102-116)。詹卫东,基于合一的汉语短语结构规则,《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一),商务印书馆,2002年。pp.187-203(本文曾在“第十一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上宣读,安徽师范大学.芜湖,2000年10月8-10日)。柏晓静、常宝宝、詹卫东,构建大规模的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载黄河燕主编《2002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文集:机器翻译研究进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pp.124-131。常宝宝、詹卫东、柏晓静,服务于汉英机器翻译的双语对齐语料库和短语库建设,第二届中日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02年10月)。pp.147-154。詹卫东,龙游语林探胜景 横岭侧峰各不同 —— 评游汝杰、申小龙、袁毓林语言学自选集,《南方论坛》(广西.双月刊)2002年第2期(总第87期),p.44。詹卫东,形式和意义:在简单与复杂之间,《殊途》第3期。(《殊途》是在北京留学的一批新加坡学生办的一个刊物,大约是2000或2001年前后开始办的)2001詹卫东,确立语义范畴的原则及语义范畴的相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2期。pp.3-13 (本文曾在“21世纪首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上宣读,香港城市大学,香港,2001年2.1-3日,并收入由徐烈炯、邵敬敏主编的会议论文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pp.45-64)。詹卫东,面向组配约束的现代汉语语义词典的构建,在“第二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 上宣读(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承办,2001年5.14-18)。周强、詹卫东、任海波,构建大规模的汉语语块库,黄昌宁、张普主编《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pp.102-107(本文曾在“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上宣读,2001年8月,山西大学)。ZHANG Hong, YU Jiangsheng, ZHAN Weidong, Disambiguation of Chinese Polyphonic Characters,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ultiMedia Annotation (MMA2001), 2001. 1. 30 - 1.31, Tokyo(东京)LIU Qun, CHANG Baobao, ZHAN Weidong, ZHOU Qiang, A News-oriented Chinese-English Machine Translation Syste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Computing, 2001.11.25-12.2, Singapore(新加坡)2000詹卫东,语言成分的组合与功能传递,陆俭明主编《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p.823-833(在“98现代汉语语法学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北京大学中文系承办,1998年8.26-31)。詹卫东,20世纪汉语语义知识工程研究述要,在“21世纪语法和语法理论研究展望研讨会”上宣读(清华大学中文系,2000年8月)。詹卫东,80年代以来汉语信息处理研究述评,《当代语言学》2000年第2期。pp.63-73。詹卫东,基于配价的汉语语义词典,《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第1期。pp.37-43。1999詹卫东、常宝宝、俞士汶,汉语短语结构定界歧义类型分析及分布统计,载《中文信息学报》1999年第3期。pp.9-17。詹卫东,一个汉语语义表达框架:广义配价模式,载黄昌宁、董振东主编《计算语言学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JSCL'99论文,全国第五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北京,1999.11.1-3日)pp.1-71998詹卫东,“NP+的+VP”格式在组句谋篇中的特点,载《语文研究》1998年第1期。pp.16-23。詹卫东,关于“NP+的+VP”偏正结构,载《汉语学习》1998年第2期。pp.24-28(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1998年第7期,pp.100-104)。詹卫东、常宝宝、俞士汶,基于词组本位语法的语义模型,载新加坡《中文与东方语言信息处理学会学报》(Communications of COLIPS)Vol.8,No.1,1998。pp.1-11。常宝宝、詹卫东,一个汉英机器翻译系统中的语义处理框架,载《计算机世界》报1998年第13期“技术与专题”版。1997詹卫东,PP<被>+VP1+VP2格式歧义自动消解,载《中国语文》1997年第6期。pp.424-431。詹卫东,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现代汉语词组本位语法体系,载《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4期。pp.100-105。詹卫东、刘群,词的语义分类在汉英机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难以处理的问题,载陈力为、袁琦 主编《语言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pp.286-291。(本文曾在“全国第四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97”上宣读,1997年8.15-17,清华大学,北京)。詹卫东、常宝宝、俞士汶,现代汉语短语本位语法体系在汉英机器翻译中的应用及其问题,载吴泉源、钱跃良 主编《智能计算机接口与应用进展》,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pp224-229。(本文曾在“第三届中国计算机智能接口与智能应用学术会议”上宣读,1997年,湖南张家界)

发表论文及出版著作

2003[教材]《计算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俞士汶 主编、常宝宝 詹卫东 合编)2000[专著]《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 (包括杂志发表论文与会议论文,独立署名论文与联合署名论文,学术随笔,评论,等等,以时间为序)2007Zheng Ye, Weidong Zhan, Xiaolin Zhou, The Semantic Processing of Syntactic Structure in Sentence Comprehension: An ERP Study, In Brain Research, Vol.1142, pp.135-145. ISSN: 0006-8993, ELSEVIER. 2007 Apr. 20; E-publish 2007 Jan. 18.砂冈和子、詹卫东,言语コーパス利用の中国语电子补语辞典编纂とその课题,发表于“日本中国语学会第1回関东支部拡大例会”,日本,东京,明治大学,2007.3.17。2006詹卫东,汉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状况,《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上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pp.140-154。ISBN 7-100-04988-1/H.1225。柏晓静、詹卫东,汉语“被”字句的约束条件与机器翻译中英语被动句的处理,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pp.1-17。ISBN 7-5622-3372-1/H.268。(本文曾在2003年10月10日至12日于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詹卫东,计算机时代的汉语研究——从“面向计算”到“基于计算”,“第二期全国计算语言学讲习班”报告。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6.8.19-20。Zhan Weidong, Chang Baobao, Dui Huiming, Zhang Huarui,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Corpus Research, Presented in The 13th NIJ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Language Corpora: Their Compliation and Application. Tokyo, Japan. 2006.3.6-7.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Japanese Language.2005詹卫东,以“计算”的眼光看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问题,《汉语学报》,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期。pp.64-73。2004詹卫东 译,语用关系与汉语的词序,《语言学论丛》第30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pp334-368。 Randy La Polla(罗仁地)著,潘露莉(Dory Poa)校。詹卫东,广义配价模式与汉语“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规则,《语言学论丛》第29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pp314-333(本文初稿曾在“新世纪第二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上宣读,广州·暨南大学,2003.4.10-13)。詹卫东,论元结构与句式变换,《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pp.209-221(本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7期,pp11-23)。詹卫东,范围副词“都”的语义指向分析,《汉语学报》2004年第1期,pp.74-84(本文曾在“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上宣读,新加坡国立大学,2002.11.27-29,新加坡)。詹卫东,中文信息处理与汉语研究,语言文字周报(上海)2004.1.14第4版。2003詹卫东,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大规模语义知识库研究述要,载徐波、孙茂松、靳光谨主编《中文信息处理若干重要问题》,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pp.107-121。王惠、詹卫东、俞士汶,现代汉语语义词典规格说明书,载《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新加坡)2003,Vol.13, No.2。(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omputing)pp.159-176。王惠、俞士汶、詹卫东,现代汉语语义词典(SKCC)的新进展,载孙茂松、陈群秀主编《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本文是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2003.8.9-11,哈尔滨工业大学)。pp.351-356詹卫东,汉语述结式的组配约束及“v+a+n”歧义格式分析,载《语言暨语言学》第4卷第3期“词汇语义学研讨会特刊”(Language & Linguistics, Vol.4 No.3: Special Issue On CLSW, 台北。pp.649-668(本文曾以《汉语述结式论元结构分析》为题在“第三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上宣读,台湾中研院语言研究所筹备处承办,2002.4.30-5.6,台北)。常宝宝、詹卫东、张化瑞,面向汉英机器翻译的双语语料库的建设及其管理,《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3年第1期,pp.28-31。詹卫东 译 ,框架语义学,《语言学论丛》(二十七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pp.382-412(C.J.Fillmore 原著,Frame Semantics,原作载韩国语言学会编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Seoul: Hanshin Publishing Co.,1982,pp.111-137)。2002詹卫东、常宝宝、俞士汶,机器翻译与语言研究,《语言科学》第1卷第1期(2002年11月,创刊号)pp.47-61(本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3年第10期,pp102-116)。詹卫东,基于合一的汉语短语结构规则,《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一),商务印书馆,2002年。pp.187-203(本文曾在“第十一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上宣读,安徽师范大学.芜湖,2000年10月8-10日)。柏晓静、常宝宝、詹卫东,构建大规模的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载黄河燕主编《2002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文集:机器翻译研究进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pp.124-131。常宝宝、詹卫东、柏晓静,服务于汉英机器翻译的双语对齐语料库和短语库建设,第二届中日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02年10月)。pp.147-154。詹卫东,龙游语林探胜景 横岭侧峰各不同 —— 评游汝杰、申小龙、袁毓林语言学自选集,《南方论坛》(广西.双月刊)2002年第2期(总第87期),p.44。詹卫东,形式和意义:在简单与复杂之间,《殊途》第3期。(《殊途》是在北京留学的一批新加坡学生办的一个刊物,大约是2000或2001年前后开始办的)2001詹卫东,确立语义范畴的原则及语义范畴的相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2期。pp.3-13 (本文曾在“21世纪首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上宣读,香港城市大学,香港,2001年2.1-3日,并收入由徐烈炯、邵敬敏主编的会议论文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pp.45-64)。詹卫东,面向组配约束的现代汉语语义词典的构建,在“第二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 上宣读(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承办,2001年5.14-18)。周强、詹卫东、任海波,构建大规模的汉语语块库,黄昌宁、张普主编《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pp.102-107(本文曾在“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上宣读,2001年8月,山西大学)。ZHANG Hong, YU Jiangsheng, ZHAN Weidong, Disambiguation of Chinese Polyphonic Characters,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ultiMedia Annotation (MMA2001), 2001. 1. 30 - 1.31, Tokyo(东京)LIU Qun, CHANG Baobao, ZHAN Weidong, ZHOU Qiang, A News-oriented Chinese-English Machine Translation Syste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Computing, 2001.11.25-12.2, Singapore(新加坡)2000詹卫东,语言成分的组合与功能传递,陆俭明主编《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p.823-833(在“98现代汉语语法学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北京大学中文系承办,1998年8.26-31)。詹卫东,20世纪汉语语义知识工程研究述要,在“21世纪语法和语法理论研究展望研讨会”上宣读(清华大学中文系,2000年8月)。詹卫东,80年代以来汉语信息处理研究述评,《当代语言学》2000年第2期。pp.63-73。詹卫东,基于配价的汉语语义词典,《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第1期。pp.37-43。1999詹卫东、常宝宝、俞士汶,汉语短语结构定界歧义类型分析及分布统计,载《中文信息学报》1999年第3期。pp.9-17。詹卫东,一个汉语语义表达框架:广义配价模式,载黄昌宁、董振东主编《计算语言学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JSCL'99论文,全国第五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北京,1999.11.1-3日)pp.1-71998詹卫东,“NP+的+VP”格式在组句谋篇中的特点,载《语文研究》1998年第1期。pp.16-23。詹卫东,关于“NP+的+VP”偏正结构,载《汉语学习》1998年第2期。pp.24-28(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1998年第7期,pp.100-104)。詹卫东、常宝宝、俞士汶,基于词组本位语法的语义模型,载新加坡《中文与东方语言信息处理学会学报》(Communications of COLIPS)Vol.8,No.1,1998。pp.1-11。常宝宝、詹卫东,一个汉英机器翻译系统中的语义处理框架,载《计算机世界》报1998年第13期“技术与专题”版。1997詹卫东,PP<被>+VP1+VP2格式歧义自动消解,载《中国语文》1997年第6期。pp.424-431。詹卫东,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现代汉语词组本位语法体系,载《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4期。pp.100-105。詹卫东、刘群,词的语义分类在汉英机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难以处理的问题,载陈力为、袁琦 主编《语言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pp.286-291。(本文曾在“全国第四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97”上宣读,1997年8.15-17,清华大学,北京)。詹卫东、常宝宝、俞士汶,现代汉语短语本位语法体系在汉英机器翻译中的应用及其问题,载吴泉源、钱跃良 主编《智能计算机接口与应用进展》,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pp224-229。(本文曾在“第三届中国计算机智能接口与智能应用学术会议”上宣读,1997年,湖南张家界)

2013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958篇,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225篇、EI检索论文8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46篇;出版专著21部。

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9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矿床地质》、《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杂志》、《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

《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矿床地质》、《地球学报》、《岩石矿物学杂志》入选“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2013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以上述9个刊物为依托,地学科技期刊集群化、数字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期刊网上办公系统陆续建成。“中国地学期刊网”使用效果显著(),成为国内地学界容纳期刊最多的网站,迄今为止点击率超过200万次。同时,该网站还吸引了大批海外读者,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波兰、蒙古等10余个国家,月点击率为5000余次,显示度日益增加。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刊物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的表彰,自2006~2011年连续6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获2012~2014中国科协“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资助。近年来,刊物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化学文摘》(CA)等10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2013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共出版6期,1746页,刊发论文132篇,海外论文27篇(占20.5%)。2012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在JCR中,影响因子为1.568,仍居中国大陆地学期刊影响因子榜首。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地质学报(中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现为月刊。《地质学报(中文版)》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的表彰,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10年连续5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2013年度发表论文160篇,共1952页,其中超过半数为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973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成果;出版一期“同位素专辑”,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2.077,总被引频次为4574次,影响因子及总被引频次在地质科学类排名分别为第4位和第3位。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以论、评、述、报为特色。

《地质论评》是中文核心期刊,曾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中国科协的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奖、双奖期刊称号,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3年度正式发表论文100余篇,通讯资料和消息报道10多篇。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1.500,总被引频次3044次。

网址:

《地球学报》(ACTA GEOSCIENT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为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学术期刊。《地球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是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进入SCI总被引频次100以上中国期刊排行榜;2013年被EI收录,成为EI来源期刊。2012年影响因子2.115,总被引频次2099次。

《地球学报》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树立其学术形象的重要窗口,力图充分展示院综合学术水平和科研竞争实力。2013年《地球学报》共出版正刊6期,刊载论文86篇,报道各类信息快报26篇,共770页。另出版增刊1期,载文35篇,共235页。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Peферативныйжурнал》(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2013年度刊出95篇论文,并始终保持基金项目的较高比例。2012年影响因子为2.595,总被引频次3372次,位居地学类期刊前列。另外,有20篇发表在《矿床地质》2007~2012年的论文获得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岩石矿物学杂志》(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被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和国际的AJ、BIG、CA、GEOREF、CSA和国内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自然科学技术版)、《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

2013年度发表论文103篇,共1066页。网站日平均访问量超过1600次,比2012年提高约40%。2012年度影响因子1.075,总被引频次1334,他引率0.94,在同专业领域期刊中排名较前。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岩矿测试》(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国唯一的地质分析测试专业杂志,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地质物料分析测试的水平。

举办作者培训班,学习先进办刊理念。实现了从投稿到稿件发表整个过程的信息化管理。2013年,《岩矿测试》载文量增加,刊物的学术参考价值、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收稿330篇,各期发表论文24~30篇,页码142~180页。在《哥白尼索引》公布的2011年度579种中国期刊的评估值中,排名靠前;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施引文献数558篇,比较突出。刊物订阅机构用户总计3924个,读者不乏国际高端(如牛津大学、法国国防部、美国国会图书馆等)人才。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1.37,总被引频次为1636次。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中国岩溶》(CARSOLOGICA SINICA):创办于1982年,季刊,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版,2004年版),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及美国汤姆森Gale数据库、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索引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

2013年共出版4期,刊出论文66篇(487页)。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0.884,总被引频次为920次。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由中国地质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95年,以“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求实、创新、发展”为办刊宗旨,是反映地质力学领域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地质力学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2013年度总计发表论文44篇,共446页。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1.013,总被引频次为558次。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注:期刊影响因子根据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邮编:100037

网址:

联系电话:

传真:

发表论文及出版著作权

著作权是属于你的。

法律分析:论文是属于知识产权的,论文作者对论文享有著作权。论文著作权实行自愿登记,论文不论是否登记,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权不受影响。我国实行作品自愿登记制度的在于维护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解决因著作权归属造成的著作权纠纷,并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第二条 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

一、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的有关法律关系《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著作权人一享有作品的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享有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即以复制、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或改编、翻译、注释、编辑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权利,以及许可他人以上述方式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第23条又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合同或者取得许可,本法规定可以不经许可的除外。”从以上规定不难得出: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是建立在作者和报刊出版者之间的有关许可行使该作品著作权的一种法律关系。对作者而言,发表作品是行使作品的发表权和许可报刊出版者行使作品的使用权,即许可以出版的方式(包括复制和发行)使用作品;对报刊出版者而言,是依据作品著作权人的授权,在规定的时间和方式使用作品。(一)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是作者与报刊出版者之间的一种合同法律关系作品在报刊上发表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投稿,即作省将作品寄(送)给选定的报社或杂志社,并作出希望在贵报(刊)发表该作品的意思表示,二是发表,即报刊出版对收到的作品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审核,根据作品的专业、文字水平决定是否给予发表。在报刊上发表作品,一般无需双方当事人签订正式的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这种合同关系的依据往往是一种双方信件交换或口头形式,也可以是由双方按没有明确规定的习惯作法而采取的态度来确定,用合同法原理分析,可以得出:投稿是作者向报刊出版者发出的一种合同要约,即作者向报刊出版者提出许可其以出版的方式使用作品的意思表示。该要约自作品送达报刊出版者之时起生效。报刊出版者作为受要约人在收到投稿后取得了承诺的资格,他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作者作出同意发表作品的意思表示,当作者收到决定发表的通知后,建立在作者与报刊出版者之间的作品著作权使用许可合同关系即告成立。该合同的主要内容,如作品使用方式、稿酬的支付等,一般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来确定,无需双方另作约定。双方的主要合同义务是:作者应保证作品著作权的有效和不侵犯他人著作权,并不能将同一作品再投其他报刊社,报刊出版者则应在一定期限内刊用作品,并按规定向作者支付稿酬。报刊出版者也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对来稿不作回音,这表明报刊出版者不接受作者的要约,此项要约不再继续有效。根据要约和承诺的法律原理,结合我国目前有关报刊发表作品的现状,作者和报刊出版者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要约的不可撤回性,在报刊出版者收到作者的作品后,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作者不得随意撤回作品。根据《著作权法》第32条的规定,该法定期限为:向报社投稿的,为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向杂志社投稿的,为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报刊出版者可能因收到该作品而拒绝了他人相似的作品,或不向他人发出相同内容的约稿,也可能已进行审稿,或付出了其他劳动,因此,作者撤稿必将损害报刊出版者的利益。至于报刊出版者收到作品后,作者能否对作品进行修改,笔者认为应予允许,一方面能使作者充分行使修改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作品更趋完善和成熟。此类作者主动的修改,可视为作者的一种新的要约,报刊社有权决定是否采用修改后的作品。(2)根据要约和承诺的程序,报刊出版一者在收到作者的作品后决定采用的,应及时通知作者,该通知即为对投稿要约的承诺。只有当作者收到采用通知后,合同关系才真正建立。目前国内许多报刊社在收到稿件后往往不通知作者而直接刊用,这在程序上是欠缺的。(3)根据要约效力的时间性,报刊出版者对决定刊用的投稿,应在法定期限内通知作者。根据《著作权法》第32条,报社、杂志社的通知期限分别为作者发稿之日起15天和30天。过了期限投稿要约即为失效,在有效期满后,报刊社决定采用来稿的,则应商请作者是否同意刊用。该通知实为一个新的要约,只有当作者作出同意的承诺后,报刊社才能刊用。未经同意贸然刊用,一方面是对作者著作权的侵犯,另一方面还会出现多家报刊同时刊用作品的情况,因为在有效期满后,作者享有向其他报刊的再投权。(4)承诺的内容应与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报刊社应尊重作者的政治观点和学术观点,当对来稿的主要内容或观点不完全采纳,而需修改、补充、删节时,应商请作者修改。该修改通知并不是对投稿要约的承诺,而是一种新的要约,作者有权决定是否修改、是否按报刊社的要求修改。当然报刊社也有权决定是否采用未经修改或未按要求修改的作品。(5)受要约人没有必须承诺的义务。报刊社对决定不采用的来稿,没有通知的义务,除双方另有约定,作者在法定期限内未收到作品刊用通知的,即为报刊社对投稿要约的拒绝。(6)作者投稿要约的拘束力涉及作者在法定期限内不得向其他报刊社发出同样的投稿要约。根据《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和一般惯例,作者不能同时一稿多投,或在前一次投稿后,法定的稿件处理期限内,再投其他报刊。(二)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是一种著作权使用许可法律关系。作者行使著作权,往往是通过许可他人的方式来实现的。报刊社依据作者的投稿,取得该作品在本报刊上刊载的权利。这种刊载权实为作者许可报刊社行使的出版权(包括复制权和发行权),和所有使用受保护的作品一样,作者有权因许可报刊社使用作品而获得著作权使用费(稿酬),报刊社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作者支付稿酬。

著作权还是你本人的,不过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力已经转移,因为你发表到杂志社,这个许可权自杂志社给你稿费后就转移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