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烟台大学哪位学生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2:50:47

烟台大学哪位学生发表论文

1.《强制执行竞合刍议》,载《安徽法学》1995年第3期。2.《论协议管辖及我国立法之完善》,载《学术界》1996第1期。3.《试析起诉的消极条件》,载《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第5期。4.《试论仲裁协议若干法律问题》,载《律师世界》1996年第5期。5.《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及其发展》,载《社科信息》1996年第7期。6.《“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作为民事再审事由之我见》,载《江西法学》1997年第1期。7.《诉讼成本控制论》,载《法学评论》1997年第1期。8.赵钢、占善刚:《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民应有的诉讼观念》,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1期。9.《代位执行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载《政治与法律》1998年第1期。10.《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法院审判行为约束软化的若干表现及其矫正》,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1.《论代位财产保全》,载《律师世界》1998年第4期。12.《也论当事人举证与人民法院查证之关系》,载《法商研究》1998年第6期。13.《公证文书的证据效力不应轻易否定》,载《律师世界》1998年第9期。14.《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新论》,载《法学评论》1999年第2期。15.《美国民事没收法与正当程序的冲突与衡平》,载《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16.《试论民事诉讼特别地域管辖之立法缺失及其完善》,载《法学》1999年第8期。17.《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之关系探析——从法院裁判之生成角度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5期。18.《关于二审程度中反诉问题的一点思考》,载《河北法学》2000年第6期。19.《完善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之构想》,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1期。20.《对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之初步检讨》,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3期。21.《略论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恒定原则》,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6期。22.《略论专属地域管辖适用之特质》,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5期。23.《关于撤诉的几个问题》,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4期。24.《再论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及其适用——以〈民事诉讼法〉之修订为背景》,载《诉讼法论丛》2004年版。25.《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免证事实之应有范围及其适用》,载《法学评论》2004年第4期。26.《略论民事强执行中不动产查封之方法》,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27.占善刚:《当事人陈述探微》,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28.占善刚、刘显鹏:《论不服仲裁裁决应有之救济途径及其适用》,载《仲裁研究》2006年第1期。29.占善刚:《略论诉之追加》,载《法学评论》2006年第3期。30.占善刚:《关于民事诉讼期间的几个问题》,载《珞珈法学论坛》(第5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1.占善刚、熊洋:《关于二审程序中诉之追加问题的思考》,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32.占善刚、刘丹:《试论行政诉讼中之自认》,载《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33.占善刚:《论民事诉讼中之自由证明》,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4期。34.占善刚、阮志勇:《漏判及其救济刍议》,载《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35.占善刚:《证明妨碍之比较研究》,载《珞珈法学论坛》(第6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6.占善刚:《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之文书提出义务》,载《求索》2008年第3期。37.占善刚:《第三人之文书提出义务初探》,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38.占善刚:《证据协力义务之比较法分析》,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5期。39.占善刚:《当事人讯问之比较研究》,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40.占善刚:《我国民事判决脱漏应然救济途径之探究》,载《法商研究》2009年第3期。41.占善刚、朱建敏:《证据保全若干问题探析》,载《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5期。42.占善刚:《试论我国刑事诉讼中免证事实之应有范围及其适用》,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10期。43.占善刚、熊洋:《论第三人之文书提出义务及对我国立法的借鉴》,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44.赵钢、占善刚:《浅议10年司法改革之得失》,载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45.占善刚:《证据法定与法定证据——兼对我国<民诉法>第63条之检讨》,载《法律科学》2010年第1期。46.占善刚:《主张的具体化化研究》,载《法学研究》2010年第2期。47.占善刚:《论民事诉讼中自由心证主义的例外》,载《法学评论》20010年第3期。48.占善刚:《证明妨害论——以德国法为中心的考察》,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3期。49.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抗辩论析》,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50.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证人作证费用请求权简论》,载《求索》2010年第6期。51. 占善刚、王登辉:《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正当性基础与制度构建》,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第1期。52.占善刚:《对我国民事申请执行期间制度的初步检讨——以《民事诉讼法》第219条的修改为对象的分析》,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53.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不变期间探微》,载《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1期。54.占善刚:《民事诉讼“期间”的法律规制思考》,载《理论探索》2012年第4期。55.占善刚:《言词辩论的全部意旨研究——德国、日本的判例、学说之考察及其启示》,载《现代法学》2012年第2期。56.占善刚:《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之定性分析》,载《法律科学》2012年第3期。57.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共通原则研究》,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5期。58.占善刚、王登辉:《案外人申请再审研究》,载《珞珈法学论坛》第1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59.占善刚:《附理由的否认及其义务化研究》,载《中国法学》2013年第1期。60.占善刚:《试论民事诉讼中的勘验及我国立法完善》,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61.谢绍静、占善刚:《比例原则视角下我国民事诉讼罚款制度的立法完善——以《〈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增加罚款数额为切入》,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年第3期。62.占善刚、刘丹:《民事诉讼保全的类型化分析》,载《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63.占善刚、刘丹:《民事诉讼中的勘验协力义务论析》,载《证据科学》2013年第5期。64.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罚款之检讨》,载《法商研究》2013年第6期。65.占善刚:《论民事证据调查的应有法律规则——以证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作证为视角》,载《学习与实践》2014年第2期。66.占善刚、刘芳:《论舍弃上诉权》,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67.占善刚:《论我国民事诉讼中鉴定人不出庭作证之应有后果——〈民事诉讼法〉第78条评析》,载《法学家》2014年第2期。68.占善刚:《德国、日本民事诉讼中不知的陈述规制之比较及其启示》,载《法学评论》2014年第3期。69.占善刚:《证人出庭作证费用的性质及其给付路径》,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70.占善刚、刘丹:《论我国行政诉讼中自认制度的构建》,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71.占善刚、刘芳:《程序违法与发回重审——〈民事诉讼法〉第170条之检讨》,载《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72、占善刚、宋庭辉:《论民诉法“涉外诉讼程序”一编的废除》,载《天津法学》2015年第2期。 73、占善刚:《当事人申请证据调查的法律规制问题》,载《理论探索》2015年第4期。 74、占善刚、杨瑜娴:《论民事诉讼鉴定费用的性质及制度矫正》,载《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75、占善刚:《民事诉讼鉴定费用的定性分析》,载《法学》2015年第8期。 76、占善刚、严然:《“省统管”背景下地方人大监督同级司法机关问题研究》,载《学习与实践》2015年第10期。 77、占善刚:《证据保全程序参照适用保全程序质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81条第三款检讨》,载《法商研究》2015年第6期。 78、占善刚:《民事诉讼发回重审的理由比较研究》,载《比较法研究》2015年第6期。

一 语言文字研究1.风马牛不相及又一解 语文学习1987:22. 《说抱薪救火》商榷中国语文天地1987:53. “昭假”新解四川大学学报1988:44. 论“唯S是(之)P”句型烟台大学学报1989:15. 释“取与”“负”“论”中国语文天地1989:46. “其”字的一种特殊用法 古汉语研究1989:37. 也谈人称代词“其”中国语文1990:18.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的释义问题烟台大学学报1990:19. 马王堆汉墓帛书重文号释例 文献1990:310. “疑问词及指示代词+其”释例烟台大学学报1991:111. 论“V于(乎)O”结构烟台大学学报1992:212. 古书的普通话今读问题 语文建设通讯(香港)36期(1992.6)13. 古汉语词语杂考古汉语研究1993:314. 汉语系词研究评议烟台大学学报1993:415.五笔号码检字法图书馆学研究1994:416.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中国人文科学(韩国)13辑(1994.12)17. 成语另解二则 辞书研究1994:618. 东州考 文献1995:219. 建立统一的古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大可不必中国语文1996:120. 汉语词汇复音化新探烟台大学学报1995:421. 成语正义二则 古汉语研究1995:422. 《汉语大词典》中存在的问题 清华学报(台湾)1995:223. 万物何以称为“东西” 文史知识1997:724. 词汇规范应以从众和需要为根本原则 语文建设1997:525. 论闻一多的《诗经》研究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1辑(1998.7)26. 《金瓶梅》词语拾诂烟台大学学报1997:427. 何为“垂天之云”?学语文1998:528. 古汉语词语辨析三则 古籍研究1999:129. 解释古籍须多方斟酌 古汉语研究1999:330. “画饼充饥”如何画?学语文1999:631. 论训诂学的学术原则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2辑(2000.1)32.伍子胥事迹的新发现社会科学战线2000:433. “杜撰”语源考 古汉语研究2000:334. “子”为尊美之称探源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3辑(2000.10)35. “解手”与“胡豆”释名辞书研究2001:136. “二百五”与“不管三七二十一” 寻根2001:137. 《语文学论集》阅读札记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4辑(2001.3)38. 《小尔雅》异文研究 文字学论丛第1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839. 《小尔雅》文字讹误辩正语言研究2002:140. 《小尔雅》疑难义训溯源烟台大学学报2002:241. 箭靶中心何以称“鹄”?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142. 何为“偏讳”?烟台大学学报2003:343. 论词例求证法语言研究2003:444. 《汉语大词典》词义溯源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6辑,巴蜀书社2003.1145. 从《说文》看《小尔雅》之本字 说文学研究第1辑,湖北:崇文书局2004.146.《小尔雅》研究史纲清华学报(台湾)新33卷第1期,2004.447.《说文》辨证五则中国文字研究第五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148.“亚父”为古代楚方言称谓说刘叔新先生七十华诞纪念文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249. 释化 汉字研究第一辑,学苑出版社2005.650. 谈义源研究的价值南开语言学刊2005:151. 论语境求义法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八辑,巴蜀书社2005.1252. 论对文求义法长江学术2006:253. 论异文求义法语言研究2006:354. 龟鸭王八语源考中国文化研究2006:255.《说文通训定声》评议 说文学研究第2辑,湖北:崇文书局2006.656. 煤的词义演变与古代民俗文化学刊2006:257. 枢之本义考汉语史学报第六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258. 《说文》小札中国文字学报第1辑,商务印书馆2006.1259 论文化求义法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十辑,巴蜀书社2007.960.“胡”的胡须义的由来及出现时代 南开语言学刊2007:261.临夏话中叠音词的音变现象 金秋集——刘叔新先生南开执教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62. 论因声求义法长江学术2008:363. 汉语词源求证举例 民族语文2008:564.“亚父”即“阿父”说——兼论词头 文字学论丛第四辑,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阿”的出现时代65.论因形求义法中国文字研究第十辑,大象出版社200866.训诂方法的现代拓展:异语求义法 南开语言学刊2008:267.《〈观世音应验记三种〉译注》献疑汉语史学报第八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968.析疑解惑求真务实——评《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文化学刊2009:669.《史记》疑难词语解诂 古汉语研究2009:470.词例求义法新论——兼谈相因生义说的问题 南开语言学刊2009:271.论名字求义法励耘学刊2010:172.论方言求义法燕赵学术2010春之卷73.《汉语大词典》光盘版与纸质版的区别 辞书研究2010:473.古汉语外来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南开语言学刊2010:174.“黄花闺女”与“露马脚”探源 民族艺术2010:475.说“文”红树林(中学生版)2010:1276.说“年” 红树林(中学生版)2011:1-277.论连文求义法长江学术2011:1 78.说“天” 红树林(中学生版)2011:479.说“案” 红树林(中学生版)2011:580.论连文求义法 长江学术2011:181.古代诗文中“车轴”的喻义, 古典文学知识2011:682.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索隐 汉语史学报第11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283.为什么说“黄花菜都凉了” 咬文嚼字2012:384.物品称“东西”探源 长江学术2012:385.“也”有女阴义 寻根2012:386.赤条条、光棍、吊儿郎当、二郎腿、吊膀子考源 励耘学刊2012:187.释“字”“船”“盛” 中国文字学报第4辑,商务印书馆201288.词汇生动化及其理论价值——以“抬杠”“敲竹杠”等词为例 南开语言学刊2012:189.论文例求义法 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第18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烟台大学发表了哪些论文

我在那住了10年一句话生活的好地方!不过想学习的话还得靠自己了学风不是太好但是总归是有人才的!

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方面,烟台大学法学院成绩斐然,已连续5年被评为学校教学先进单位,多位教授获得优秀教师称号。法学专业也被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承担了多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同时,为加强实践教学,法学院在山东省各地法院、检察院设立了20余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其经验在高校交流会议上曾作为典型材料介绍和推广。烟台大学法学院的科研工作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迄今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课题15项,厅局级课题45项;出版各类法学著作16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励40余项。法学院教授还作为民商法专家参加了国家的立法活动,参与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草案建议稿《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建议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等。

我感觉挺好的,因为我的好多同事,还有好多烟台的事业单位的很多领导都是烟台大学毕业的,感觉烟大的学生整体的素质还不错.烟大的校园靠大海环境非常的优美,有利于陶冶高尚的情操.烟台大学创建于1984年。建校期间,国家教育部特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全力支援烟大建设,使之有一个较高的办学起点。在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北大、清华及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学科门类齐全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烟大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留学生招生权。烟台大学占地面积3200亩,校园建筑面积50.6万平方米。现设有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化学生物理工学院、光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汽车工程学院、海洋学院、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土木工程系、建筑学系、体育学院、文经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0个院系和一个直属教学部。有19个硕士专业,有民商法、光学、刑法学、物理电子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门史、理论物理、应用数学、结构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生物化工、法学理论、药物化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际法学、物理化学、材料学及法律硕士;设有83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本科专业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英语、朝鲜语、日语、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艺术设计、药学、运动训练、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工程、生物工程、水产养殖学、轮机工程、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科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对外汉语、旅游管理等40个。全日制在校生22000人,成人教育4800人。有教职工172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院士8人,教授90人,副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390人。出站博士后8人,博士97人,硕士301人,获政府特殊津贴21人。今年法学院房绍坤老师被评为全国教学名师。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把提高教师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放在第一位,锐意进行教育改革,以特色求发展,已形成治学严谨、勤奋学习、纪律严明的良好校风。2002年学生参加山东省“挑战杯”比赛获数学建模一、二、三等奖,获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科学研究成果和获奖数量不断增加,近几年承担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0多项。获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63项,出版专著255部,发表论文3300篇,被《SCI》《EI》摘录148篇。学校正式出版学术期刊《烟台大学学报》(社科版)、《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工程版),为全国和华东地区核心、优秀期刊。学校被山东省委宣传部评为“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先进管理工作单位”,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科研管理(人文社科类)先进集体”。学校重视并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现已与美、加、英、澳、日、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4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在校的外籍教师每年保持在40-50名,留学生全年在250人左右。烟台大学正在按照新制定的“十五”发展规划,扩大办学规模,追求高质量、高层次发展,努力建设成省内一流、优势学科处于国内先进地位、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地方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网址免费考研网烟大最强的是法学院 校长是法学院的 一个副校长也是法学院的 但是法学就业不是很好 要么选调生公务员考研了光电学院很强 有省级重点实验室 老师中强人不少机械学院有一个院士 学机械本科就业还不错土木系建筑系 就业还可以化学院很大 应用化学就业还不错 有的专业有比较不错的老师 不过有的专业不是很好 调剂多就在这个院了计算机学院很一般 学自动化比计算机强经管不了解海洋学院刚成立的还很弱药学院还可以外国语 中文 经管 文科的不太清楚了 都还可以 不强也不弱

学科内建有材料物相、材料物性、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加工、材料烧成、粉体工程等专业实验室。拥有元素分析仪、原子吸收、原子荧光、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离子色谱、孔隙度与比表面测量仪、X-射线衍射仪、介电综合测试仪、电化学工作站等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和磁控溅射镀膜机、微波烧结炉、注塑成型机、真空熔炼炉、气流粉碎机等材料制造设备。学院积极围绕经济建设急需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并逐渐在铁电薄膜材料、耐热合金材料、环境生态材料、室内空气净化材料及设备、环保仪器与设备、固废资源化技术等方面,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与优势。在教学方面,学院重视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教学水平与学生培养质量大幅度提高,近几年来毕业生的升研率一直保持在25%以上,一次就业率在80%以上,其中,材料类专业的一次就业率可达100%。并涌现出一批全国和全省优秀毕业生。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简介:一、山东省高校“环境材料”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为我省“十一五”科教强省计划确定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之一,主要从事环境协调材料、环境净化材料、环境修复材料、环境替代材料的研制与开发以及现有材料及工艺、设备的生态化改造。研究重点是新能源材料、节能材料、防护材料、污染治理材料、医用与健康材料、绿色建筑材料等。实验室拥有教授3人、副教授7人,辅助人员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8人。“十五”期间,该实验室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防科工委军品配套项目1项、武器装备部先进制造技术项目3项、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项,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1等奖1项,二等奖3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ISTP等收录62篇。二、山东省环境保护“室内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我省首批建立的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之一,主要从事室内、车内等密闭空间改善空气环境、消除环境污染的空气净化材料与空气净化设备的研制、制造;室内装饰材料、家具、电器以及市内空间的环境污染状况检测与评价;突发环境灾害事件的材料供应和处置方案的设计;厂区和小区的环境预防与灾害处置机制规划与设计等。实验室现有专职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兼职院士1人,兼职教授5人。“十五”期间,该实验室共承担山东省高新技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烟台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与企业合作共同承担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项。其中,所研制的MPC系列空气净化材料与空气净化设备,荣获2005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成为中国科协工程学会联合会室内环境委员会和汽车专业委员会唯一推荐的室内空气净化产品。三、山东省高校骨干学科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该实验教学中心是山东省首批确立的“十一五”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心之一,主要承担与材料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除具有各种类型的材料制备、加工、成型演示设备外,还具有全套的材料性能测试仪器与设备,可对各种金属、非金属、高分子材料的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磁学性质以及加工、使用、耐久性能进行测试与评价,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材料测试与技术支持中心之一。四、山东省空气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为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正式批准建立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之一,主要从事空气净化材料、空气净化设备的研制、设计、产品孵化、制造、安装调试等业务。主要依托单位为烟台宝源净化有限责任公司、烟台艾维龙环控技术有限公司和烟台三爱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宝源牌”空气过滤器和化学过滤器、“艾维龙牌”室内空气净化机、“滋秋牌”总有机碳分析仪、“环材牌”空气净化涂料等。发展目标:以生态环境材料为特色的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学科。

烟台大学发表论文

家庭 教育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父母及家庭中的其他年长者 对子 女及年幼者施加的教育和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

《 中美家庭教育的 文化 内涵 》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思维模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文化根源不同造成的,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不同。这些差异对我国的教育改进有诸多启示,有利于我们在家庭教育中避免一些陈旧的观念误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当代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

(一)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1.注重“智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教育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尤其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分数来评判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从而忽视孩子在生活交际中存在的问题。但这使得中国孩子基础知识课程扎实牢固。

2.培养孩子“成才”

中国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这样的目的促使父母对子女的唯一要求就是可以集中精力学习,忽视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使孩子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父母还会把自己的理想加在子女身上,这样的目标往往较高且具功利性。

3.封闭式教育

中国的家长提倡封闭式教育。一是父母注重说教,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读书。所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父母都包揽了,使得孩子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二是因为家庭作业负担过重,孩子缺乏 户外运动 ,给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少。

4.父母“主宰”

中国的父母大多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人财产,父母往往以权威的姿态出现。父母的家庭地位要高于孩子,要求孩子顺从、听话,使孩子很少有属于自己的见解。部分父母还会干涉子女的隐私权,比如,翻看、检查孩子的书包, 日记 等等。

5.重视“集体”

中国父母在子女小的时候便会引导孩子遵从集体利益的需要和要求。强调集体主义,追求奉献于集体的人生价值。例如,在生活中父母怕孩子掉队,希望子女能够跟着大部队走;不爱冒险,不喜欢自由活动也是一点。

(二)当代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1.注重“技能”

美国父母注重子女创造意识的训练,大部分家长都会对孩子的种种探索行为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不仅仅是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有自己个人的见解,而且鼓励孩子对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从实践中得到答案。

2.培养孩子成为“社会人”

美国的家庭教育希望能够使孩子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处理各种事情,成为一个社会人。父母善于让孩子发现自我的价值,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了孩子的独立能力。但如果放手不当,也会造成一些不利,甚至沾染上一些恶习。

3.开放式教育

美国父母倡导开放式教育。第一,父母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而不只是说教;其次,父母尤其重视户外运动,鼓励子女参加各式各样的户外活动。但也容易造成孩子基础知识相对零散不扎实,孩子学习水平不一致。

4.家长与子女“平等”

美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平等的。家长尊重子女的个性和权力,孩子有自己的个性和意愿,子女拥有个人权利。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尊重,父母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例如未经子女同意,父母甚至不会擅自踏进孩子的私人空间。

5.重视“个人”

美国人重视个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家长鼓励孩子有个性,有自我,追求个人自由发展与自我实现。而美国大片中塑造的一个又一个英雄个人主义,成为当代人崇拜和模仿的对象,也是典型的重视个人主义的体现。

二、中、美两国的文化内涵

(一)儒家思想的基本特质文化

1.仁爱原则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原则是整个思想的内在核心。要求“仁者爱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爱人”是仁最基本的内涵,是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要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有同情心。仁爱原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2.礼仁一体

“礼仁一体”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构架,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按照一定的高低顺序、亲疏远近所形成的人际关系,便是儒家中集体的有等级的人伦关系。儒家思想的“礼”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为了维持社会等级存在的。

3.内圣外王所谓

“内圣”是指主体内在修养仁的境界;“外王”指对外实行要求,以实行王道。孟子从性善出发,在内圣上强调“修身”、“立命”,涵养“浩然之气”;在外王上,倡导实行王道政治的理想。儒家强调“修身”的价值,不仅将本体道德的完善看成社会的根本,而且将个体修养和他对国家社会的责任义务联系在一起。

4.致中和

中庸理论被孔子称为“至德”,它以中和观念为理论基础的,所谓“和”即是事物的和谐状态,是最理想状态。“和”最重要的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中”,指的是事物的“度”,不偏不倚,它是实现和谐的根本途径。“和”与“中”相互联系在一起,即中庸之道的核心观念。

(二)清教徒文化的基本特质

1.个人自由主义

美国的个人自由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强调个人的创造 性、独立性,以及个人自由发展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精神。体现在:第一,个人权利。美国人对自己的权利十分重视,任何人非法剥夺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第二,自立。在美国,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基础,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三,自由。美国的自由观不仅是身体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

2.民主意识

美国人崇尚民主自由、人人生而平等,这也成为当今美国人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早期清教徒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继而在 社会实践 中也提倡民主与平等,反对特殊地位的不平等。

3.领导使命精神

新大陆的清教徒们坚信自己是上帝安排他们来到这块荒地,让他们建立一个乌托邦。这样的思想使人们富有强烈的使命感,认为自己能够成为后世榜样并领导民众获得成功。在民众身上的表现,更为普遍的可能是自信与竞争意识。

4.重视教育

清教徒要求每个人都能阅读《圣经》,这样才能与上帝直接地联系并理解上帝的旨意。因此,他们大力提倡文字教育,在殖民地建立了一系列学院,例如,于1636年建立了哈佛学院。

5.开拓精神

清教徒们离开祖国来到北美的这片荒芜之地,他们勇于开拓荒地,征服自然,追求财富,养成了敢于冒险、不断进取的精神。美国人继承并发扬了先辈的那种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在科技创新、艺术创作、日常交往以及住所的流动性等方面都得到体现。

三、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文化内涵的比较

(一)中、美文化内涵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1)提倡人伦价值。在人伦关系中,儒家特别重视直系亲缘关系。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孝”被称为一切道德的根本。而孝的体现,便是敬养父母,即尊敬父母和赡养父母。因此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子女一般会与父母同住,在成家后也会和父母一起或是住的很近,方便照顾父母。但由于 传统文化 中等级观念,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平等。生活中父母常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强加给孩子一些东西,例如为子女挑选工作、对象等。(2)强调整体精神。中华民族强调整体精神的内化内涵源于儒家思想中的“和”思想,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加上与家庭和社会紧紧交织的人伦关系,便形成了一种强调整体的精神。这种集体观念也影响着人们的义利观,人们会从整体的利益出发,强调“先义后利”。正是因为这样的传统,以家长为代表的家族利益便往往高于个人利益,有些父母甚至不允许子女有自己独立的意志、财产等。这也间接地抹杀了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3)尊重传统。儒家思想中以“中和”观念为核心的中庸之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使得中华民族形成了为人做事不偏不倚的价值观念。家庭教育中也讲求为人做事恰如其分,不能“不足”,也不能“过分”。父母会直接制止子女的“过分”的行为,孩子的探索、冒险活动等都会被视为“胡闹”,甚至于“离经叛道”。

2.清教徒文化对当代美国家庭教育的影响

(1)注重个人权利。与中国强调整体精神不同,美国人对自己的权利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十分注重个人权利,如未得到主人的允许不能跨进别人的家门或房间;子女的信件不能随意拆阅。追求个人权利的同时要求孩子有一定的自立能力,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例如,个人选择、独立思考、自力更生等。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小到家庭会议的投票,大到自己支持的总统候选人等,都是个人自由主义的一种表现。但如果“自由过度”也会带来了吸毒、暴力等。(2)追求民主。“人人生而平等”作为美国人一项重要价值观念,人们追求平等与民主。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是民主平等的。家长认为,孩子从出生起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是自己的主人,其他人不能替孩子做决定。孩子尊重父母,父母也对孩子表示尊重。在生活中,父母尊重、不干涉孩子的隐私;孩子可以参与家庭决策计划等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3)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美国人崇尚竞争,是由于美国思想中领导使命感的影响。这些体现在家庭教育上便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家长鼓励孩子参加社区组织的垒球队、 足球 队等。给孩子灌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引导孩子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所以,美国孩子一般都勇于自我表现,积极争取,把握机会。但在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代,人们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剧增。(4)鼓励创新。在美国人勇于冒险、开拓精神的影响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形成了一种无畏的创新精神。家长鼓励孩子去创新,超越前人,为孩子制造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环境,支持、肯定孩子的探索行为,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受美国开拓精神的影响,人们的住所也常常是流动性的。一方面锻炼了孩子适应环境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但也使得孩子流转于各种环境间,同学、朋友等没有稳定性。

四、启示

(一)严格要求,学会放手

中国现阶段的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有求必应”,造成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父母需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不要一味迁就。知道哪些需要孩子自身去完成的,要让孩子具备独立生存生活的能力。

(二)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结合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优点,在提倡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因材施教,家长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来发现孩子的独特性,发现个性,鼓励孩子创新,让每个孩子可以实现自我。

(三)注重德育,家庭熏陶

在当代注重“智育”的同时,也要重视道德教育。家长要有意识的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

(四)树立榜样,正确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要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注意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模仿正面积极的事物,以便从中受到教育。亲自给子女树立榜样,因为父母的日常行为、为人处世等都会影响到孩子。

(五)实际锻炼,放眼未来

让孩子身体力行,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懂得勇于面对,坚持到底。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家长不能只看到眼前,还要为孩子的以后做好准备。

(六)正面鼓励,严慈相济

中国家长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表达感情的方式会比较含蓄,面对孩子的一些优点表扬起来也觉得像批评。要给予孩子表扬与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还要严格要求,掌握正确的 方法 方式以及分寸。

五、结语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认识到我国家庭教育的优势以及不足,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我国的家庭教育日臻完善,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作者:李佳栩 单位:烟台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晓亮.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0(12).

[2]汪柳花.探析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根源及启示———以中国儒家文化和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为视角[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3]玛丽安娜•卡尼•戴特斯曼,乔安•克兰德尔,爱德华•N•卡尼.美国文化背景(第三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4]朱世达.当代美国文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赵忠心.家庭教育[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

[6]钟明善,朱正威.中国传统文化精义[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 乡村教师应注重上访家长教育方式论文 》

【关键词】农村 小学 教师 家访

摘要: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班主任搞好本班工作的重要补充。家访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影响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参与和支持,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现在,在交通方便的城区,家访是一个很简单的事,而在部分农村,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家访却没有能发挥它的作用。我认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家访工作的重要性。把家访工作做到实处。

一、正确认识家访工作的意义

学生心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校内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校外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学生的成长亦会产生重大影响。班主任是学生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最直接的负责人,要搞好本班工作,教育和引导好每一个学生,首要的前提工作是要了解学生。家访是了解学生校外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并结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班主任才能对学生有一个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困材施教,教育和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家访还可促进学校与社会、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

二、良好的师德是有效家访的前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未来接班人的神圣职责。因此班主任须有百倍的爱心,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投入到教学、家访等工作中去,以取得社会的支持、家长的信任和学生的爱戴,进而为搞好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一个缺乏爱心、缺乏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者,是不会去全面了解学生,也就无法教育好学生的。

三、统筹安排,讲究方式是家访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做好家访工作,引导和教育好学生,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明确目标,做好计划,讲究适当的方式方法。具体为:

1.周密计划,统筹安排。由于班主任工作大多比较繁重,班上人数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做事前计划显得十分必要。开学之初,应做好家访工作的计划。明确目的,对家访的重点、难点、数量、时间等作细致的安排,家访后,要做好记录存档,及时跟踪反馈,才能不断提高家访的质量。

2.有的放矢,注重实效。班上学生多,情况各异。因此,家访应区分轻重缓急,不可一刀切,应把后进生和特困生作为重点来安排。通过实地访察,及时了解后进生的形成背景和特困生的家庭环境状况,便于班主任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对“两生”给予关爱和教育,对转变后进生,鼓励帮助特困生,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3.尊重家长,实事求是。家访的成败,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班主任对优生、后进生、特困生的家长等不能按个人偏好来看待,应一视同仁,均给予他们同样的关爱。家访时,要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对优生,不能一好百好,忽略他们的缺点;对后进生,不应以偏盖全,说得一无是处,应看到他们的优点;对特困生,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公务员之家

家长在长期抚养子女的过程中,对其个性、特长、优缺点较了解,有些家长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不泛真知灼见。对此,班主任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虚心向他们学习,互相交流和提高。对个别学生家庭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做法,如粗暴、溺爱、放任自流等等,班主任须以诚相待,希望他们能消除恶习,为其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总而言之,认真扎实地做好家访工作,是全面了解学生,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方法。为了祖国的未来,班主任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必须努力做好它。

有关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推荐:

1. 父母教育风格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

2. 家长的态度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3. 一年级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4. 关于家长教育的论文

5. 浅谈家庭教育的论文

6. 浅谈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1.《强制执行竞合刍议》,载《安徽法学》1995年第3期。2.《论协议管辖及我国立法之完善》,载《学术界》1996第1期。3.《试析起诉的消极条件》,载《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第5期。4.《试论仲裁协议若干法律问题》,载《律师世界》1996年第5期。5.《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及其发展》,载《社科信息》1996年第7期。6.《“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作为民事再审事由之我见》,载《江西法学》1997年第1期。7.《诉讼成本控制论》,载《法学评论》1997年第1期。8.赵钢、占善刚:《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民应有的诉讼观念》,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1期。9.《代位执行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载《政治与法律》1998年第1期。10.《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法院审判行为约束软化的若干表现及其矫正》,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1.《论代位财产保全》,载《律师世界》1998年第4期。12.《也论当事人举证与人民法院查证之关系》,载《法商研究》1998年第6期。13.《公证文书的证据效力不应轻易否定》,载《律师世界》1998年第9期。14.《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新论》,载《法学评论》1999年第2期。15.《美国民事没收法与正当程序的冲突与衡平》,载《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16.《试论民事诉讼特别地域管辖之立法缺失及其完善》,载《法学》1999年第8期。17.《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之关系探析——从法院裁判之生成角度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5期。18.《关于二审程度中反诉问题的一点思考》,载《河北法学》2000年第6期。19.《完善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之构想》,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1期。20.《对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之初步检讨》,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3期。21.《略论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恒定原则》,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6期。22.《略论专属地域管辖适用之特质》,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5期。23.《关于撤诉的几个问题》,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4期。24.《再论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及其适用——以〈民事诉讼法〉之修订为背景》,载《诉讼法论丛》2004年版。25.《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免证事实之应有范围及其适用》,载《法学评论》2004年第4期。26.《略论民事强执行中不动产查封之方法》,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27.占善刚:《当事人陈述探微》,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28.占善刚、刘显鹏:《论不服仲裁裁决应有之救济途径及其适用》,载《仲裁研究》2006年第1期。29.占善刚:《略论诉之追加》,载《法学评论》2006年第3期。30.占善刚:《关于民事诉讼期间的几个问题》,载《珞珈法学论坛》(第5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1.占善刚、熊洋:《关于二审程序中诉之追加问题的思考》,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32.占善刚、刘丹:《试论行政诉讼中之自认》,载《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33.占善刚:《论民事诉讼中之自由证明》,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4期。34.占善刚、阮志勇:《漏判及其救济刍议》,载《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35.占善刚:《证明妨碍之比较研究》,载《珞珈法学论坛》(第6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6.占善刚:《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之文书提出义务》,载《求索》2008年第3期。37.占善刚:《第三人之文书提出义务初探》,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38.占善刚:《证据协力义务之比较法分析》,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5期。39.占善刚:《当事人讯问之比较研究》,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40.占善刚:《我国民事判决脱漏应然救济途径之探究》,载《法商研究》2009年第3期。41.占善刚、朱建敏:《证据保全若干问题探析》,载《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5期。42.占善刚:《试论我国刑事诉讼中免证事实之应有范围及其适用》,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10期。43.占善刚、熊洋:《论第三人之文书提出义务及对我国立法的借鉴》,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44.赵钢、占善刚:《浅议10年司法改革之得失》,载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45.占善刚:《证据法定与法定证据——兼对我国<民诉法>第63条之检讨》,载《法律科学》2010年第1期。46.占善刚:《主张的具体化化研究》,载《法学研究》2010年第2期。47.占善刚:《论民事诉讼中自由心证主义的例外》,载《法学评论》20010年第3期。48.占善刚:《证明妨害论——以德国法为中心的考察》,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3期。49.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抗辩论析》,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50.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证人作证费用请求权简论》,载《求索》2010年第6期。51. 占善刚、王登辉:《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正当性基础与制度构建》,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第1期。52.占善刚:《对我国民事申请执行期间制度的初步检讨——以《民事诉讼法》第219条的修改为对象的分析》,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53.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不变期间探微》,载《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1期。54.占善刚:《民事诉讼“期间”的法律规制思考》,载《理论探索》2012年第4期。55.占善刚:《言词辩论的全部意旨研究——德国、日本的判例、学说之考察及其启示》,载《现代法学》2012年第2期。56.占善刚:《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之定性分析》,载《法律科学》2012年第3期。57.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共通原则研究》,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5期。58.占善刚、王登辉:《案外人申请再审研究》,载《珞珈法学论坛》第1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59.占善刚:《附理由的否认及其义务化研究》,载《中国法学》2013年第1期。60.占善刚:《试论民事诉讼中的勘验及我国立法完善》,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61.谢绍静、占善刚:《比例原则视角下我国民事诉讼罚款制度的立法完善——以《〈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增加罚款数额为切入》,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年第3期。62.占善刚、刘丹:《民事诉讼保全的类型化分析》,载《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63.占善刚、刘丹:《民事诉讼中的勘验协力义务论析》,载《证据科学》2013年第5期。64.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罚款之检讨》,载《法商研究》2013年第6期。65.占善刚:《论民事证据调查的应有法律规则——以证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作证为视角》,载《学习与实践》2014年第2期。66.占善刚、刘芳:《论舍弃上诉权》,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67.占善刚:《论我国民事诉讼中鉴定人不出庭作证之应有后果——〈民事诉讼法〉第78条评析》,载《法学家》2014年第2期。68.占善刚:《德国、日本民事诉讼中不知的陈述规制之比较及其启示》,载《法学评论》2014年第3期。69.占善刚:《证人出庭作证费用的性质及其给付路径》,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70.占善刚、刘丹:《论我国行政诉讼中自认制度的构建》,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71.占善刚、刘芳:《程序违法与发回重审——〈民事诉讼法〉第170条之检讨》,载《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72、占善刚、宋庭辉:《论民诉法“涉外诉讼程序”一编的废除》,载《天津法学》2015年第2期。 73、占善刚:《当事人申请证据调查的法律规制问题》,载《理论探索》2015年第4期。 74、占善刚、杨瑜娴:《论民事诉讼鉴定费用的性质及制度矫正》,载《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75、占善刚:《民事诉讼鉴定费用的定性分析》,载《法学》2015年第8期。 76、占善刚、严然:《“省统管”背景下地方人大监督同级司法机关问题研究》,载《学习与实践》2015年第10期。 77、占善刚:《证据保全程序参照适用保全程序质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81条第三款检讨》,载《法商研究》2015年第6期。 78、占善刚:《民事诉讼发回重审的理由比较研究》,载《比较法研究》2015年第6期。

你如果只是希望去海边上学,成绩很好的话,大可不必,应为学风一般,那里只是一个普通本地可院校没有,什么特别的,所以还要看你本人的意愿,如果你成绩很好的话。,没必要,成绩一般的也没必要

烟台大学有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吗?烟台大学药学院成立的时间都没几年。

《烟台大学学报》发表论文

快。《烟台大学学报》杂志,于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7-1104/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等。《烟台大学学报》杂志一直坚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高水平,高质量”、“求新求实”的办刊原则,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正确导向,注重涵纳对已有理论新见解、对科学方法新探索、对某一学科领域新开拓的有效信息,刊出大量促进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史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学科发展的文章。

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光明日报》、《文史哲》、《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史学月刊》、《中国农史》、《历史教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等国家及地方核心学术期(报)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论文(部分)1、《朝阳城名与建置沿革述略》,《地名丛刊》1986年第5期。2、《漫话“图腾”对族名、姓氏的影响》,《历史大观园》1987年第1期。3、《西汉至辽代辽东辽西地区州郡县“侨置”述略》,《东北地方史研究》1987年第3期。4、《辽代前期辽帝对汉官的利用与限制》,《黑河学刊》1989年第3期,《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转载论点5、《辽代契丹人的饮酒习俗》,《黑龙江民族丛刊》1990年第1期。6、《谈谈辽金的谣谚》,《博物馆研究》1989年第2期。7、《略论辽代契丹和汉文化的“中和”及其原因》,《北方民族》1989年第2期。8、《略论辽代上层僧侣之特色》,《松辽学刊》1993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1993年第5期全文转载。9、《辽代契丹皇帝的丧葬、陵庙、造像与祭祖》,《辽金史论集》(七),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10、《辽朝对外战争中的“侦候”、“用间”与“反间”》, 《辽宁经济文化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11、《浅谈契丹人的尚白习俗》,《四平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12、《辽代若干社会问题与整治措施》,《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新华文摘》1909年第6期转载篇目。13、《辽代契丹人的“祈禳”活动及其特点与影响》,《内蒙古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14、《从辽诗及北宋使辽诗看辽代社会》,《烟台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转载论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史》(二)1994年第8期全文转载15、《辽代契丹人拜见方式小考》,《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16、《辽代契丹人“住所”论略》,《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1年第1期摘发论点。17、《略论汉武帝对乌桓和对秽、东沃沮、高句丽的不同治理方式》,《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88年第8期全文转载。18、《唐代初期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羁縻州府考略》,《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19、《略论高句丽与“三燕”的战和关系》,《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3期。20、《辽代乡村佛教邑社组织考探》,《人文精神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辑刊论坛》,沈阳出版社2000年出版。21、《辽代契丹贵族渔猎活动考述》,《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第3期,《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5期转载论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1993年第4期全文转载。22、《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学的民族特色》,《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6年第4期全文转载。23、《南唐、契丹聘使及其目的》,《江海学刊》1993年第2期。24、《辽代契丹人音乐文化考略》,《晋阳学刊》1992年第1期。25、《辽代的自然灾害及赈恤措施》,《内蒙古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26、《古代北方民族对日、月的崇拜》,《满族研究》1990年第3期。27、《辽代契丹服饰考略》,《学习与探索》1990年第4期。28、《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禁忌习俗刍论》,《学术交流》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全文转载。29、《一部厚重的中华饮食文化史著—评〈中国饮食史〉》,《中国图书评论》2000年第6期。30、《辽代契丹人“文体游艺”考略》,《辽海文物学刊》1991年第2期。31、《东汉“辽东属国”考略》,《历史教学》1990年第2期。32、《辽代契丹人饮食考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1期。33、《略论辽夏“和亲”与辽夏关系的变化》,《史学月刊》1988年第5期,《新华文摘》1988年第12期转载篇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1988年第6期全文转载。34、《略论辽国军队的征调制度》,《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35、《古代东北地区诸民族崇尚习俗特征刍论》,《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满语研究》1998年第1期摘要。36、《考古资料与契丹社会史研究》,《光明日报》“历史周刊”2000年5月12日。37、《论辽代初期的腹心部与智囊团》,《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1期。38、《生态环境对辽代契丹习俗文化的影响》,《文史哲》2003年第5期,《文摘报》2003年10月5日论点摘要。39、《评〈契丹族文化史〉》,《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40、《辽代石刻文化刍论》,《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冬之卷,《新华文摘》1997年第1期转目。41、《辽代社会基层聚落组织及其功能考探—辽代乡村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2期,辽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一等奖。42、《辽代牧、农经济区域的分布与变迁》,《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43、《论辽代家庭生活中佛教文化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1期摘要。44、《辽代宴会考论》,《辽海历史文化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5、《辽代激励机制之特色与社会功能初探》,《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46、《气候环境对辽代契丹骑兵及骑战的影响》,《辽宁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47、《辽海经济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辽海文化十讲》,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48、《辽代“墓志人”之年寿状况及死亡原因考论——以墓志石刻为史料》,《北方文物》2008年第4期。49、《论佛教对辽代经济的负面影响》,《论草原文化》第五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暨赤峰市第三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优秀论文优秀奖。50、《论辽人佛教信仰的功利性特征》,《论草原文化》第六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51、《石刻资料中的辽代丧葬习俗分析》,《民俗研究》2009年第1期。52、《辽代的寺田及其相关问题考探》,《中国农史》2010年第4期。53、《辽代佛教题材壁画考论》,《东北史地》2010年第1期。54、《辽代临时差遣使职及其职掌考探》,《辽金历史与考古》第二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55、《石刻所见辽代宫廷服务系统职官考——<辽史·百官志>补遗之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56、《辽代契丹人骑射文化述论》,《东北史研究》2010年第3期。

烟台大学硕士论文发表在哪

硕士论文不一定都上传知网。

不一定,只有学生主动将论文发表在知网上才可以,将硕士毕业论文发表至知网中后,知网的审核人员会检查论文的重复率以及质量,若符合对应的标准,该篇硕士论文就会被成功发表在知网中。若学生不希望知网搜索到自己的硕士论文,可以不讲论文发表在知网中,但若学校有明确规定必须在知网发表论文,学生需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则。

大多数高校在每年毕业季时,都会统一发通知说明学校的毕业论文规范和查重说明,学校会统一下发论文样式等内容,一般会详细说明查重的范围。要是学校有具体的要求,那提交到学校的时候必须按照学校所要求的来。

硕士论文解释:

硕士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应能反映出作者广泛而深入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对所研究的题目有新的独立见解,论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好的科学价值,对本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优秀的硕士论文能够反映出作者对所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水平,能够帮助作者构建起良好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够反映作者独立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理论的应用水平,对研究的课题的思考和独立见解。

一般学校规定的是硕士研究生必须至少在省级公开刊物发表一篇毕业资格论文,这就是说需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省级刊物,就是其主管单位是省级机构;二是公开刊物,就是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刊物。查询刊物是否正规可以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上期刊查询,输入杂志名字就能查到相关情况,查不到的就是非法刊物。发表论文要尽量与杂志社直接联系,图书馆的杂志上、中国知网上都能查到相关联系信息,这样最可靠。我就是学术杂志的编辑,有不懂可以再问我

据学术堂了解,硕士研究生在毕业之前都需要发表足够的论文才能予以毕业,不同学校对研究生的论文要求也不相同.硕士论文的话一般都要求3万字左右,具体也要看作者所在的专业了.那么硕士论文一般发表在哪里呢?硕士不论是在校期间还是毕业的时候发表论文都是非常有用的,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可以用来评奖学金,所以很多学生也会在核心期刊上投稿,这样在评奖学金的时候效果是很大的.下面给大家推荐的是一些文学类的优秀核心期刊以供参考.北大核心期刊推荐:《飞天》期刊周期:半月刊期刊级别:北大核心国内统一刊号:62-1012/I国际标准刊号:1002-803X主办单位:甘肃省文联主管单位:甘肃省文联《飞天》文学月刊以文学和文学评论为主,兼及文学学术论文刊载.立足西北,面向全国.有众多的文学名家和新人在这里亮相,每年有大量作品被国内权威选刊选载.它集文学理论研究的权威性和文学创作工作的指导性于一体,以文学创作、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为主,兼备最新信息的一份重要文学理论学术刊物,是反映中国文学、文化发展走向和理论研究成果的一份重要参考期刊.优秀核心期刊推荐:《电影文学》期刊周期:半月刊期刊级别: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22-1090/I国际标准刊号:ISSN0495-5692主办单位:长影集团主管单位:长影集团《电影文学》创刊于1958年,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旗下的刊物之一.创刊近50年来,依托长影的人才资源与品牌优势,发表了大量的影视文学剧本及影视学术作品,在全国广有影响.邮发代号:12-8.双核心期刊推荐:《南方文坛》期刊周期:双月期刊级别: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45-1049/I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7772主办单位:广西文联主管单位:广西文联《南方文坛》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艺理论和批评期刊.1987年创刊时,16开64页双月刊,铅印.现为大16开96页,胶印.邮发代号:48-87.最初由广西文联和广西人民出版社合办,两年后由广西文联单独主办.1996年底改版,并迅速在中国文坛崛起,被誉为"中国文坛的批评重镇".2001年始由广西文联与广西师大出版社合办,历任主编有李超鸿、陈运祐、郑继馨、彭洋、张燕玲.现任社长蓝怀昌、肖启明,主编张燕玲(执行)、王建周,副主编张萍.

1、登陆本校官方网站,然后通过学校官网站进入图书馆网站。2、选择国内的数据库。(或者国外的数据库)3、选择知网,并进入知网。4、进入知网后,你会发现用户名是 某某大学,这就标志着 你可以通过这个账号免费下载论文啦。5、最后,搜索题目,赶紧下载论文吧。注意事项:一定要能登上本校的校园网;一般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一定能登陆校园网;校园网登陆知网是以学校总账号名义,无需登陆账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