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中山大学最近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10:41:54

中山大学最近发表论文

中山大学2022年出版论文数量变少,这一现象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首先,中山大学可能减少了对外宣传。由于学术研究需要一定的宣传力度,如果宣传不足,可能会对学校的研究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学校教授的人数可能有所减少,这可能影响到学校论文的出版数量,因为教师数量的减少也可能意味着研究经费的减少,或是学生数量减少导致研究项目的减少。第三,学校的研究项目质量不够理想,缺乏启发性和原创性,这也可能导致出版论文数量的减少。而对于中山大学看来,对于高校来说重要的不仅是研究论文的数量,更是学术质量的提高,增加优秀的论文产出。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鼓励教授和学生进行更多的研究和科学探索,提供更多的研究资金并完善研究机构,以及加强对研究项目的管理等多种途径来解决。这不仅能够提高院校的学术水平,同时也能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

中山大学自考论文申请网站是中山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官方网站,考生可以自行登录该网站进行论文申请等操作。 自考论文 论文是自考本科毕业的最后一个关卡,自然不是随便一篇文章就可以糊弄的,尤其是想要拿到学位证的考生,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更为重要。 1、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导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越接近定稿的阶段,与导师的沟通也该更为频繁。在此过程中,考生要遵从导师意见,及时修改论文。“论文指导教师大多经验丰富。遇到拿不准的问题,考生要及时向导师请教,不要自作聪明,以免耽误答辩。从论文的格式、引用的规范到句式逻辑以至于字体,都可以按导师意见修改。 2、指导考生论文答辩的导师一般都有参与论文答辩的经验。听从导师的意见,与导师多沟通,写出来的论文一般都会符合答辩教师的“口味”。如果不做准备就拿着自己的初稿去参加答辩,且不说论文能否通过,恐怕连导师的问题也答不上来。而在和导师沟通修改论文的过程中,自己对论题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使论文逻辑更清晰,回答答辩教师问题时也能有的放松自如。 3、考生参加论文答辩,不是要照本宣科地把自己的论文读一遍,而是根据自己的论文进行简练的阐述,这就需要考生在答辩时将自己的论文凝练为一篇论文简介。有些专业还要求考生将论文简介做成ppt形式。无论形式如何,考生对论文的阐述都要做到简练、准确、规范。 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终南山最近发表的论文

钟南山多篇开原论文被知网牟利,知网的行为首先是侵犯了著作权,其次是侵犯了出版权,再者是需要进行经济赔偿责任,另外是需要停止继续发行侵权的刊物。需要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分析知网的行为在法律中如何定性。

一、侵犯了著作权

首先知网是侵犯了对应的著作权,因为这是钟南山先生著作的论文,这是向有专门的版权的,如果想要转载的话需要经过钟南山先生的同意并且支付一定的费用,这样子才可以使得对应的刊物可以顺利刊登在对应的网站上面让游客阅览。

二、侵犯了出版权

其次是侵犯了出版权,这是非常危险的对于知网而言,这是需要被相应被授权的出版社索赔的,因为终南山先生的论文是有合作的出版社的,这些出版社的值了对应的消息的时候会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权。

三、需要进行经济赔偿责任

再者是需要进行经济性的赔偿责任,这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知网而言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赔偿金额是无法解决对应的矛盾争端的,毕竟知网侵犯的权力不是一项而是多项,是需要佩服大量的金额的。

四、需要停止继续发行侵权的刊物

再者是需要停止继续发行侵权的刊物,这样子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对应的版权作品得到保护,这是对钟南山先生的一种尊重,也是知网应该尽到的职业道德操守,只有这样子知网才可以被众多的网民认可,否则失去了网民的支持知网的推广也是非常难的。

对于知网的行为应该做到的注意事项:

应该适当地严厉的惩处知网的行为,因为知网的行为是非常恶劣的一种性质,对于钟南山先生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这样的行为应该就是市场垄断,而且牟取暴利,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需要作出整改。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从医以来,钟南山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他和他的同行们在这个专业的突出贡献,奠定了我国呼吸疾病某些项目的研究水平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并首次证实了隐匿型哮喘的存在。他所领导的研究所对慢性不明原因咳嗽诊断成功率达85%,重症监护室抢救成功率达91%。截至2010年9月,钟南山取得中国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余项,2005年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了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技进步个人特等奖。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技奖。

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本科(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钟南山(1936年10月20日-),男,籍贯福建厦门,生于江苏南京、长于贵州贵阳及广东广州,中国医学家、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专长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他呼吸道病。

2003年起中国历次呼吸道传染病(SARS、H1N1、H5N6、H7N9、MERS、COVID-19)的防治领军人,尤以在广东省防治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传染病闻名,他领导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主动接收SARS患者,并找出了医治皮质激素恶性股骨头坏死后遗症的疗法。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暴发,83岁的钟南山“出山”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主理。防治传染病之外,钟南山自2004年起关注肺炎与雾霾的关连,2012年3月、2013年3月全国人大会期期间积极向媒体宣传雾霾议题。

其他职衔包括:1992-2002年广州医学院院长(今广州医科大学校长)、2006-2011年中华医学会会长;1993-2008年任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2018年任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97年中共十五大代表。

扩展资料:

个人荣誉:

一、奖项

2020年:时代百大人物

2020年:共和国勋章

2016年:中国科学院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

二、年度最佳论文

2008年《柳叶刀》:编委会称赞“钟南山及其团队阐明了羧甲司坦(Carbocisteine,又译卡玻西典)可以阻止慢性阻塞性肺病恶化,以相宜的价格就能提升生活,对发展中国家意义重大”。(注:编委会选出6篇论文给读者投票,最后颁布两篇胜出,一篇为编委会所选,一篇为读者票最高。钟的论文属票数高。)

三、院士

1996:中国工程院院士

四、专业学会衔

1989: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会士

1993:欧洲呼吸学会会员

2005:爱尔兰皇家内科医师学会会士

2011:爱丁堡皇家内科医师学会会士

201?:伦敦皇家内科医师学会会士

五、荣誉学位和荣誉性质的会士

2005:香港医学专科学院荣誉会士

2008:欧洲呼吸学会荣誉会士

2007:爱丁堡大学(荣誉)医学博士

2010: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医学博士

2011:伯明翰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2013: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六、医学及公共卫生相关官方组织职衔

1985-1990:世界卫生组织吸烟与健康医学顾问

2006-2011:中华医学会会长

深圳大学最近发表学术论文

2018中西医考研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二级学科):医学影像专业是现代医学诊疗的基石,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医学专业是国家级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规培基地,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临床诊断技术水平居深圳市前列,科研实力和教学师资力量雄厚: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担负深圳大学医学院本科生桥梁课《医学影像学》的大课教学任务。是包括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在内的国内、省内多所重点高等医学高校的教学医院和培训基地目前有7人受聘为广州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南昌大学、汕头大学、深圳大学兼职和专职硕士生导师,历年培养研究生数(包括博、硕士研究生)共33人,医学影像专业由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三个学科组成,各具特色:放射科:是罕见病/疑难病(17会诊网http://www. 17huizhen.com/)医学影像会诊中心首个基地,深圳市神经影像学组组长所在单位。目前科内配有:500mA以上大型X线机5台,DR共4台,乳腺数字钼靶机1台,多层螺旋CT机3台,高场强MR机3台。各亚专科技术力量雄厚,业务范围各方面,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先进影像学技术对诸多疑难疾病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技术水平位于在深圳市前列,优势亚专科为:神经影像,骨关节影像,乳腺影像。近年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 2项。发表 SCI 收录文章 7 篇,并有百余篇文章发表于国内重要期刊。多次举办学术会议,在市内放射影像学科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现有深大及其他医学高校专职和兼职研究生导师2名。超声科:是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医务人员全国培训基地,该学会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在地。于2006年被评为深圳市重点医学专科,2010年被评选为广东省第一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5年被评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点学科。科室现有各种大型超声仪器设备39台,其中20台为国外进口高档彩超,现有工作人员63人,其中医生46名,包括主任医师7名,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医师11名。拥有博士学位者4名,硕士学位者20名,本科21名。科室具有完善的学科布局,能开展国内外超声医学领域绝大部分诊疗项目。分为心血管、腹部、妇产科、浅表器官与周围血管超声诊断及介入超声4个专业组:心血管超声涵盖胎儿、小儿及成人的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结构和功能检查,开展了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作为卫生部挂牌脑卒中预防和诊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圳市率先开展了颈部动脉超声筛查。对腹腔、腹膜后脏器疾病的超声诊断也具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在以乳腺、甲状腺为代表的浅表器官疾病超声诊断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是国内最先开展盆底超声检查的医院之一,并连续成功举办5届全国盆底超声诊疗学习班。另一方面将胎儿超声检查的重点从中晚孕期向早中孕期发展,使我科的早中孕超声检查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深圳市率先开展了超声介入诊断、治疗以及术中超声引导等项目。近年也常规开展了包括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在内的一系列新的超声诊疗技术。科室科研实力雄厚,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市科创委等课题共31项,获得厅级以上科技创新进步奖10项。近3年发表科研论文SCI9篇(影响因子大于3.0 两篇),中文重要期刊19篇主编专业著作5部,获奖2部。 承担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现有深大及其他医学高校专职和兼职研究生导师4名。共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7人,在读12人每年举办1-2期全国性继续教育学习班及1-2期市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每期培训全国各地学员200余人以上,每年培训学员600余人以上。以上是猎考考研为大家准备整理的“深圳大学医学部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介绍”的相关内容。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猎考考研。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猎考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8考研暑期集训营、半年集训营、推免课程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猎考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研究生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有文章要求的。在深大这个地方,也就是深圳大学,对于这种计算机硕士毕业的时候,是要有这种文章需求的,必须要按照学校的规定进行,合理的进行规划,才能达到这种硕士毕业的要求,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所以说是有文章要求的。

通常情况下,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硕士毕业生需要进行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但是具体要求还需要查看学校和专业的要求。论文是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掌握和应用,并且对于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发表高水平的论文也可以提升毕业生的学术声望和就业竞争力。因此,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非常有利于深大计算机硕士毕业生在未来的求职和科研发展中取得成功。当然,毕业论文并不一定必须发表在一流期刊或会议上,学生可以选择在顶尖学术会议或期刊上发表,但是发表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学术交流和科学探究的目的。在撰写论文时,学生需要掌握论文写作的规范和技巧,对所要研究的领域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从而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并采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在结论和讨论部分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在深大计算机硕士毕业时,通常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毕业论文。这篇论文通常是研究性质的,需要学生通过独立的研究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同时,这篇论文也需要符合一定的学术规范和标准,包括论文结构、引用规范、参考文献格式等等。除了毕业论文外,深大计算机硕士毕业还有其他要求。例如,学生需要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此外,学生还需要完成实习或课程设计等实践性任务,并提交相应的报告和成果。总体来说,深大计算机硕士毕业要求相对严格,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以及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学生需要认真准备,全面完成所有要求,并在毕业之前充分准备好自己的论文和答辩。

深圳大学最近发表的论文

深圳大学历史系分数线:520分。

深圳大学,简称深大,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创办。学校办学层次由学士、硕士到博士教育,是一所综合性大学。

1995年学校通过国家首批本科教学合格评价,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7年实行学院制,明确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思路。

2006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11月27日,深圳大学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学术建设:

2017年,学校科研总经费超过10亿元;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1项,SCI收录论文2280篇,SSCI收录论文202篇。获科研奖励2160项。获专利授权327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1项。

学校SCI收录论文由2012年的398篇增至2017年2126篇,年均增长率近40%,高引论文2017年达到107篇。

在Nature、Science的子刊、特刊及旗下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相关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截至2017年12月,学校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2498件,实用新型申请量62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30件,实用新型授权545件。

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怎么样,分析如下:

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简称“深大计软”,2008年12月成立,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教授担任首任院长。经过10多年建设,学院已有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计算机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省部共建粤港现代信息服务协同创新中心、10个省级和11个市级科研平台。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大本科专业,均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双双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17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点。2019年,获批建设“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室(深圳)”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截止2023年2月,近6年发表计算机顶刊顶会论文400+篇,获批科研项目569项,到账经费3.3亿,包括20项国家重点类项目,其中国家特殊支持计划1项,重点研发1项,重点研发课题7项,基金委重点10项,优秀青年基金1项;荣获科技奖励23项。

包括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共设有9个研究机构主体,分别是高性能计算研究所、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未来媒体技术与计算研究所、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计算机视觉研究所、智能技术与系统集成研究所、物联网研究中心和软件工程研究中心;据CSRankings 2016-2021最新统计,深圳大学计算机图形学排名全国第二、全亚洲第三。

2018中西医考研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二级学科):医学影像专业是现代医学诊疗的基石,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医学专业是国家级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规培基地,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临床诊断技术水平居深圳市前列,科研实力和教学师资力量雄厚: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担负深圳大学医学院本科生桥梁课《医学影像学》的大课教学任务。是包括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在内的国内、省内多所重点高等医学高校的教学医院和培训基地目前有7人受聘为广州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南昌大学、汕头大学、深圳大学兼职和专职硕士生导师,历年培养研究生数(包括博、硕士研究生)共33人,医学影像专业由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三个学科组成,各具特色:放射科:是罕见病/疑难病(17会诊网http://www. 17huizhen.com/)医学影像会诊中心首个基地,深圳市神经影像学组组长所在单位。目前科内配有:500mA以上大型X线机5台,DR共4台,乳腺数字钼靶机1台,多层螺旋CT机3台,高场强MR机3台。各亚专科技术力量雄厚,业务范围各方面,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先进影像学技术对诸多疑难疾病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技术水平位于在深圳市前列,优势亚专科为:神经影像,骨关节影像,乳腺影像。近年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 2项。发表 SCI 收录文章 7 篇,并有百余篇文章发表于国内重要期刊。多次举办学术会议,在市内放射影像学科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现有深大及其他医学高校专职和兼职研究生导师2名。超声科:是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医务人员全国培训基地,该学会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在地。于2006年被评为深圳市重点医学专科,2010年被评选为广东省第一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5年被评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点学科。科室现有各种大型超声仪器设备39台,其中20台为国外进口高档彩超,现有工作人员63人,其中医生46名,包括主任医师7名,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医师11名。拥有博士学位者4名,硕士学位者20名,本科21名。科室具有完善的学科布局,能开展国内外超声医学领域绝大部分诊疗项目。分为心血管、腹部、妇产科、浅表器官与周围血管超声诊断及介入超声4个专业组:心血管超声涵盖胎儿、小儿及成人的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结构和功能检查,开展了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作为卫生部挂牌脑卒中预防和诊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圳市率先开展了颈部动脉超声筛查。对腹腔、腹膜后脏器疾病的超声诊断也具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在以乳腺、甲状腺为代表的浅表器官疾病超声诊断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是国内最先开展盆底超声检查的医院之一,并连续成功举办5届全国盆底超声诊疗学习班。另一方面将胎儿超声检查的重点从中晚孕期向早中孕期发展,使我科的早中孕超声检查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深圳市率先开展了超声介入诊断、治疗以及术中超声引导等项目。近年也常规开展了包括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在内的一系列新的超声诊疗技术。科室科研实力雄厚,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市科创委等课题共31项,获得厅级以上科技创新进步奖10项。近3年发表科研论文SCI9篇(影响因子大于3.0 两篇),中文重要期刊19篇主编专业著作5部,获奖2部。 承担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现有深大及其他医学高校专职和兼职研究生导师4名。共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7人,在读12人每年举办1-2期全国性继续教育学习班及1-2期市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每期培训全国各地学员200余人以上,每年培训学员600余人以上。以上是猎考考研为大家准备整理的“深圳大学医学部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介绍”的相关内容。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猎考考研。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猎考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8考研暑期集训营、半年集训营、推免课程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猎考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研究生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徐桦的论文发布时间为不确定,因为没有提供具体的信息。然而,针对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企业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企业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创意、激发灵感、提高生产力的办公空间,同时也要具备美学、文化和创新等方面的特征。在设计这样的空间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需求和文化背景,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环保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浙大物理学院最近发表论文

北京时间7月9日,相关研究结果在《科学》杂志以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发表。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浙大光电学院博士生许培臻和崔博文,共同通讯作者为浙大光电学院郭欣副教授和童利民教授,合作者包括浙大交叉力学中心卜叶强博士、王宏涛教授,浙大光电学院王攀研究员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沈元壤教授。

用冰来制备光纤

冰是地球及很多地外天体(地外行星、卫星、彗星等)表面最普遍、最丰富和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大气环境、地球物理学、天文学等很多领域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古至今,人类对冰的好奇心从未停息,特别是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基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等实验手段,人们对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从冰的高压相、二维结构等新形态,到电子束光刻等应用 探索 ,对冰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然而,作为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我们对冰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大的未知空间。比如,我们通常认为,冰是一种脆性的易碎物质,所以容易产生雪崩、冰川滑移和海冰碎裂等自然现象。已有的实验数据也支持上述认识,目前实验测到的冰的最大弹性应变为0.3%左右,大于这个值就会碎裂。虽然理论计算曾预测,理想情况下,冰的弹性应变极限有可能大于10%,但是真实冰晶中由于存在结构缺陷,能够达到的应变值远低于理论极限。

另一方面,光纤作为一种将光约束和自由传输的功能结构,是目前光场操控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将标准光纤直径减小到波长甚至亚波长量级,成为微纳光纤,提升或引入光场在空间约束、近场相互作用、表面增强、波导色散及光动量效应等方面的调控能力,在近场耦合、光学传感和量子光学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目前光纤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微纳光纤的光场调控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纤材料的结构形态及其光场响应特性。常规的玻璃光纤,主要成分为氧化硅(石英沙),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材料之一,在光传输中具有宽带低损耗等优异特性,被“光纤之父”高锟先生称为“古沙传捷音”。

实际上,在地球及很多地外星球表面,比古沙更普遍的物质是冰或液态水,童利民团队提出能否用冰来制备光纤?在长达四年的研究中他们给出了肯定答案。

首次实现冰的弹性弯曲

“这是一个令人好奇的、有趣的问题,大约八年前,我和郭欣就讨论过这个想法,但由于所涉及的实验条件和技术要求很高,一时难以开展。”童利民说,2017年,在讨论二年级博士生许培臻的研究方向时,再次提到了这个想法;当时正在准备本科毕设的崔博文,也加入了这个项目。他们专注的研究态度和出色的实验动手能力,为实现这个想法提供了可能性。另外,当时学校刚成立了冷冻电镜中心,为低温下的结构表征提供了研究条件。

在这项研究中,结构制备是关键的第一步。研究团队自行搭建了生长装置,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改进了已有的电场诱导冰晶制备方法,成功生长了直径从800纳米到10微米的高质量冰单晶微纳光纤。在冷冻电镜下,验证了这些沿c轴生长的冰单晶微纳光纤具有很好的直径均匀性和表面光滑度。

“作为光纤,必须能够自由弯曲,才会更有用。”童利民说。为了 探索 冰微纳光纤的力学性能,研究团队发明了一套低温微纳操控和转移技术,实现了液氮环境下微纳结构的灵活、精确操控。在零下150 的冰微纳光纤中,获得了10.9%的弹性应变,接近冰的理论弹性极限(远高于此前报道的最高0.3%的应变实验值),实现了冰微纳光纤的灵活弯曲。

未来应用潜力广泛

冰的分子结构随压强改变而发生相变,一直是研究者们感兴趣的问题。但是,由于产生相变所需的压强通常在数千个大气压以上,需要使用特殊设计的金刚石压砧等设备来获得,实现条件不易。

研究团队发现,通过大应变弯曲冰微纳光纤,有可能为相变所需的高压提供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案。“拉曼光谱是检测相变最灵敏的方法之一,我们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光谱测量技术方面有很好的基础。”郭欣说。为此,研究团队研制了一套结合低温微纳操控的原位显微拉曼光谱测量系统,通过弹性弯曲冰微纳光纤并原位实时测量最大应变区域的拉曼光谱,发现应变超过3%时,就可以出现冰从Ih相(常压相)转变为II相(高压相之一)的特征拉曼峰。同时,通过弹性弯曲还可以为冰施加超过一万个大气压的负压,这是目前其他实验方法难以做到的。因此,上述弹性弯曲技术为冰的相变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更进一步,材料对光场的响应特性取决于其组成元素、分子结构及其排列方式。研究团队预测,由H2O分子规则排列而成的冰单晶微纳光纤,在光的操控方面具有潜在优势。为了测试其光学特性,团队利用其此前发明的近场耦合输入技术,在可见光波段实现了冰微纳光纤的宽带光传输,传输损耗低达0.2dB/cm,与目前高质量平面波导相当,这种光操控能力为微纳光纤用于低温光学导波与传感提供了新的技术可能。由于理想冰单晶在可见光波段具有极低的吸收和散射特性,进一步优化制备和测试条件,将有可能在冰微纳光纤实现超低损耗光传输。

论文评审专家认为这项研究是“对冰物理认识的重大进步”,“所展现的力学和光学特性无疑是有趣的、独特的,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童利民认为,对于冰这样一种自然界中最普遍、但又最神奇的物质,相信该项研究结果将拓展人们对冰的认知边界,激发人们开展冰基光纤在光传输、光传感、冰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发展适用于特殊环境的微纳尺度冰基技术。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B22004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1527901)、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LR21F050002)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等支持。

行星是如何诞生?太阳系又是如何演化?当我们望向深邃的太空总会感叹如斯。

通过研究行星家族中的大兄长,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从它们的动力学变迁,“管中窥豹”,求索太阳系的成长历程。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刘倍贝研究员与法国波尔多大学的雷蒙德教授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雅格布森教授,共同提出太阳系巨行星轨道演化的新模型。 他们指出在太阳系初期原行星盘受到太阳光致蒸发作用,盘中气体从内向外耗散诱发了巨行星轨道的重塑并引起动力学不稳定 。

这项成果在北京时间4月27日刊登于《自然》,刘倍贝研究员是论文的第一兼通讯作者,浙大物理学院为第一单位。

今与昔,巨行星轨道有何不同?

今天我们所见太阳系的行星轨道,与太阳系“童年”期时有很大不同。太阳系诞生之初,星际空间中的气体分子云坍缩,中心部分形成太阳,残余物质绕恒星旋转形成一个扁平的原行星盘。这个时期也被称为太阳系的“气体盘”时期,行星成长在行星盘内,与盘中气体相互作用,轨道逐渐圆化并向内迁移。学界认为,在气体盘时期,太阳系的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四大巨行星通过迁移进入轨道共振态,即相邻行星的公转周期为整数比。

早或晚 , 巨行星轨道动力学不稳定何时发生

描述太阳系巨行星演化当前最流行的是Nice 模型,因模型创立者来自于法国尼斯蔚蓝海岸天文台而得名。Nice模型认为:轨道不稳定发生在太阳系诞生数亿年之后,那时,原行星盘气体耗散,巨行星与外部的星子盘(由直径为数公里到上百公里的星子组成)相互作用不断交换轨道能量,最终使得行星摆脱共振束缚并引发动力学不稳定。由于该过程能量交换十分缓慢,轨道不稳定属于太阳系诞生数亿年之后的“晚期不稳定”。

刘倍贝团队提出可以用气体盘的耗散来解释行星轨道的演化,这是先前模型没有考虑到的因素。刘倍贝指出,前人的研究忽略了气体盘耗散过程行星受到气体的作用力反向。“在气体盘演化的晚期,太阳辐射的高能光子直射行星盘,形成的强劲光压首先吹散了靠近太阳的气体,行星盘内部出现了中空的结构。后续光压由内向外逐步驱散盘中剩余气体,行星盘质量伴随着盘内边界向外扩张而减小,这个过程被称为行星盘的光致蒸发。”刘倍贝说,这时太阳就好比一个巨型吹风机,不断“吹”走盘中的气体。

行星在原行星盘气体耗散下的示意图

刘倍贝团队通过理论计算发现,由于内边界处气体的快速耗散,行星在该处受到向外的气体作用力,这与行星在盘的其他位置受到向内的力截然不同。当气体盘内边界由光致蒸发向外扩张时,原本向内迁移的行星改变运动方向,随内边界共同向外移动。“这个过程就像打羽毛球,挥拍击打来球,羽毛球改变原有轨迹,反弹后随着拍面一起向外运动。”巨行星由于质量不同,它们向外迁移的速度也不同,从而打破原轨道共振态并引发了动力学不稳定。

早期轨道的动力学不稳定,导致原初的四大巨行星与另一个冰巨星在气体盘耗散时经历了大幅度轨道变化,冰巨星与木星的近碰后被甩出了太阳系,达到稳定的四大巨行星最终的轨道分布与现今观测吻合。

“我们的研究表明,该过程导致的动力学不稳定紧随着气体盘耗散,在太阳系诞生后约五百万到一千万年间发生。有别于Nice模型,我们的模型中巨行星轨道不稳定发生的时间更早。”刘倍贝说。

月球和地球,来自太阳系其他天体的证据

巨行星轨道演化对包括地球在内的其他行星、卫星和小天体的演化,地球生命的起源、宜居特性等多方面影响深远。用传统的Nice模型与刘倍贝团队提出的“反弹”模型推演太阳系的“童年”,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动力学不稳定发生的早晚,前者认为是“晚期不稳定”,而后者认为是“早期不稳定”。

“我们能从月球陨石坑的年龄找到新的佐证。”刘倍贝介绍,巨行星动力学不稳定会打破太阳系原有的平静,它们强大的引力扰动迫使周围小天体不断撞向其他行星和卫星,并在星体表面留下陨石坑。“月球陨石坑有着广泛的年龄分布,小行星撞击事件随时间自然衰减,这也与我们团队提出的早期不稳定模型研究更自洽。”

此外,类地行星的轨道也支持刘倍贝团队的“反弹”模型。根据观测,原始地球形成于原行星盘阶段,在太阳系诞生后3000万至1亿年间最终长成。如果不稳定发生在地球完全形成之前,巨行星轨道动荡有概率触发大碰撞事件,诱发原始地球与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相撞,逐渐形成现今的地月系统。“而Nice模型所预期, 不稳定发生在地球形成之后,地球就不能成为今天的地球。 ”刘倍贝说,“早期动力学不稳定更符合来自太阳系其他天体关于小行星撞击时间的记录。新模型也可以更好地解释后续形成的类地行星的的质量和轨道构型,这些均为其有别于传统模型的优点。”

审稿人对这一研究评价:“ 该模型很可能是太阳系演化理论中缺失的成分,文章新颖且意义重大。 ”刘倍贝表示,未来团队会进一步探究巨行星轨道演化对地球形成及其水起源的影响等问题。

该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浙江大学百人计划启动基金的资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