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生态系统服务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2024-07-03 02:32:04

生态系统服务期刊投稿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约束分析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资源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天然地确定了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边界。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大部分城市中水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大,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化。作为城市发展不可缺少资源之一的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关键词:城市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约束;制度创新1 引言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足可突显出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该问题的实质体现在社会经济活动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研究资源约束问题,找到摆脱环境、能源约束的有效途径,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城市是区域系统的核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资源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天然地确定了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边界。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大部分城市中水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大,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化。作为城市发展不可缺少资源之一的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约束2.1 内能消耗与补给约束 从物理角度来讲,万物都是由能量生成的,可持续发展在根本上涉及到能量及其由之产生的各种具体物质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内能消耗、熵增加和生态系统承载力三个系统性的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实际上就是由此产生的。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自然界能量的数量在传递和转化过程中保持不变,即能量守恒。然而,事实上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更加重要的意义是表明,一个系统内能的增加△U,等于系统吸收外界的热量Q和外界对于该系统所做的功W。即:△U = Q + W一个系统要做功,要么消耗内能,要么吸取系统外部的能量。社会经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种能量的使用、消耗和转化行为。如果将城市看作一个系统,其必须通过消耗各种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为城市内部人口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由于城市不合理地使用或超限使用资源,从而使得城市对资源的消耗,在满足当代城市发展需求的同时,也为以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设定了约束,并且这种约束越来越明显。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因其在经济上居于“先发”地位,国际贸易中表现为资源输入,因而以占世界10%的人口,消耗了占世界80%的能源,显示出其在吸取外部资源、增加“内能”上存在的优势。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突飞猛进式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以不断地吸取经济落后国家的资源为其条件的。而发展中国家,因其经济技术落后,国际贸易中表现为资源型的初级产品输出,经济发展中的内能消耗与补充主要限于国内解决。这就是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大量耗用能源会遇到严重的资源承载力约束,发达国家就没有,或者症状要轻得多的原因所在。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第一个约束,即内能消耗与补给约束。2.2 熵增加与负外部性约束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发现,熵同样是一个表示系统内部特征的量。在一个系统内部,随着能量的不断使用,不能再做功的无用能是不断累增的,即总的熵不断增加,从而形成了熵增加定律。有机体系统要摆脱死亡,唯一的办法就是向环境中不断吸取负熵,以平衡熵增机制,维持系统均衡。在一个城市系统中,经济的增长依赖于大量能源消耗的支持,而经济增长过程中消耗的大量能源,会导致熵的不断积累,包括与熵的具体化形式相联系的废水、废气、废物的大量增加。熵增加会大大扩展经济发展的负外部性,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和生命维持系统功能弱化,产生了生态可持续性问题。而生态可持续性又是经济可持续性与社会可持续性的基础,从而使得维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系统均衡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在熵平衡机制上,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和经济上游地位,通过向经济,位势低的发展中国家大量吸取负熵(资源和利润),并大量转移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以及熵扩散等负外部性输出行为,而维持了发达国家内部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均衡发展。发展中国家则完全不同,因其经济位势低,向系统外部特别是向发达国家吸取经济负熵与转移负外部性的能力要弱得多。正是这种发展的约束条件差异,造成了一些发达国家几乎是在肆无忌惮地挥霍能源,而处于经济低位势的发展中国家,则更多地要从本国内部吸取负熵来推动其经济发展,并把由经济发展带来的熵增加及其它负外部性积累在国内。这便构成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约束,即熵增加与负外部性约束。把内能消耗控制在经济资源能够承受的限度内,把熵增加控制在生物圈的承载力以内,既是对这两大约束条件的具体解释,也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条件。由此得到结论,可持续性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约束”问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国家,虽然经济差异而造成的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水平与效用不同,但是作为区域系统的核心的城市,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由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内能补充与熵增加的双重约束,处于不利的可持续环境,因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为重要。3 水资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1 城市水资源的概念及基本特征[1][2]城市水资源是指一切可以被城市利用的、具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并能供给城市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水源,包括当地的天然淡水资源、外来引水资源和可再生的、使用过的水和经处理的污水。城市水资源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城市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正常、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是发挥城市多功能作用,促使城市聚集经济效益得以实现的客观保障,是衡量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评价城市投资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概括地说城市水资源因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功能表现出如下一些特征:(1)大量集中性,这主要表现为城市对水资源需求量大而且集中;(2)连续稳定性,是指城市在不同季节对水的需求量和水质要求变化不大,相对稳定;(3)高效性,这表现为同样数量的水对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较高;(4)系统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同类型的水(海水、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废水)之间存在质与量的交换,二是城市区域以内和以外的水资源通常处于同一水资源系统,相互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三是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如取水、供水、用水、排水等)是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将影响到水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益;(5)有限性,这表现为水资源量上的有限,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有极限;(6)脆弱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城市区域污染源点多、面广、强度大,因而水资源易受污染,二是易遭破坏,特别是地下水,当开采量超过补给量时,水资源质与量的状态便失去平衡,同时还会引起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7)再生性,是指城市水资源的利用并非一次性的,具有一水多用,再生回用的特点;(8)商品性,由于在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政府及供水部门投入了人力物力,付出大量社会必要劳动,水资源通过交换,使其价值得以实现,为各用水单位创造了经济效益,因而城市水资源既具有资源本身的公共属性,又具有商品属性。3.2 水资源约束的含义水资源约束是指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水资源供不应求,对发展形成制约。其表现为:一是短期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供应紧缺;二是水资源供给对长远发展所形成的潜在约束。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加上经济粗放增长的方式尚未有效转变,特别是部分资源高消耗、高污染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浪费严重,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水资源约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资源是生命之源,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水的存在对人民生活方式的影响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二,水资源约束制约着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成长速度。水资源总量约束决定经济长期发展的规模和成长速度,而水资源短缺所造成的资源约束会使短期经济发展受到抑制,常会成为短期经济发展的“瓶颈”。第三,我国水资源在时空结构上的特点或不平衡性形成了水资源的结构约束。经济发展的结构就是经济发展的模式,或者说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以动态的方式描述经济发展的结构。水资源约束限制着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范围,一定的水资源约束条件决定着一定的经济发展模式。3.3 水资源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约束由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水资源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主要表现为功能性约束、生态性约束、经济性约束以及制度性约束。在这些约束中有的是自然形成的,需要通过人为调节来改善,而有的约束则是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生活方式不合理而造成的,这样的约束需要通过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和相关配套制度的创新来改善。功能性约束。自古以来,水就与城市相依相存。比如,除少数军事重镇外,世界各国的城市几乎都建立在河边、湖边和海边,特别是从事商品交易活动的城市。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在时空及区域分布极不均衡。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由于其历史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原因,具有不同的区域特点和优势。因而限制了城市功能的规划和发挥。要缓解这样的约束一般需要人为的调节,如天津市引滦入津、西安的引黑工程、北京引黄入京以及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等跨区域的引水工程。生态性约束。这种约束主要表现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水环境日益恶化。我国许多城市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时,只重视追求经济效益和水利效益,对水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不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对城市未来的进一步发展造成生态性障碍。生态型约束同时表现为一种长远性和难以修复性。即城市水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其产生的影响不会在短时间内体现,其影响是长期持久的且水体的治理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经济性约束。水资源对城市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一种间接的约束力。城市水资源作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城市的基础设施,始终在决定着一个城市质量、决定着一个城市存亡。水环境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明、先进程度的标准之一。同时,在水环境上的投资己经在经济上制约着政府的行为。一旦城市水环境遭到破坏,其必然要影响到城市的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环境。从而对城市投资硬环境产生限制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说将会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制度性约束。制度性约束主要表现为城市管理者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制度自身的缺陷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约束。任何一种城市水资源开发制度都是依据当时的客观形势,为完成特定的阶段性目标而确立的,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然而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时间的推移会使一些事物存在的条件发生重大的变化。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制度也是如此,如果不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适时作相应调整,必将产生制度性缺陷,进而导致决策的失误。必须加快制度创新,并以此来指导城市水系统的规划及相关技术、经济和投资政策的制定,促进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4 水资源约束条件下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根据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要提高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选择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水资源组合方式,即非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关键在于促进水资源的节约,杜绝水资源的浪费,改变传统生产方式,降低水资源的消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生产率和水资源的承载力,以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首先,从总体上提高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营造全民节约资源的良好环境。要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来认识,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以此为依据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体现科学发展观、政绩观的指标体系,构建“绿色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实现“政绩指标”与“ 绿色指标”的统一,彻底改变片面追求, 增长的行为。[3]其次,城市政府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变透支资源求发展的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城市布局,走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之路。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经济增长与水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水资源保护和节约放在首位,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辩证地认识水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大合理开发水资源的力度,努力提高有效供给水平。调整能源结构,尽量选择清洁能源,建立起“低消耗,高效益”的社会经济结构。再次,对于一些城市,水资源短缺已影响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消耗城市原有少量水资源同时,为了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要积极开辟新水源。目前主要通过跨区域的引水工程来缓解。但是在合理跨区域调水时应以保持水资源区域系统的平衡为原则,充分认识到这种跨区域调水工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过度的调水实质上是水资源系统不平衡的一种异地转嫁行为,随之会伴生被引水区域的大环境效应问题。最后,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还要在城市水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上加快创新。关键是重视经济运行机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运用,其主要依赖于政府部门制定的有关经济政策,以此为经济杠杆,来间接调节和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等水事活动。[4]从而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一旦退化,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恢复,其利用的难度也很高。只有在利用不超过土地承载力时,土地资源的利用才能实现可持续利用。由于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了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就导致了土地退化的发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地资源的退化表现为:土壤肥力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以及伴随的经济发展的落后。当前世界范围内对土地退化的治理,基本方法仍是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生物方法。但对土地退化的恢复与生态系统的重建的研究,需要经过谨慎设计的长期实验。绿洲荒漠交错带的重要性,不仅表现为是绿洲的保护屏障,而且在绿洲经济的发展中也起到巨大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研究的回顾,讨论了在不同地区进行的长期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有人为因素参与的退化土地恢复与生态重建,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产生土地退化的原因,不仅仅是土地资源特点与自然环境这样一些自然因素,还包括一些社会与经济因素。因此退化土地的恢复与生态重建的成功,需要一种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的综合的方法。 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一旦退化,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恢复,其利用的难度也很高。只有在利用不超过土地承载力时,土地资源的利用才能实现可持续利用。由于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了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就导致了土地退化的发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地资源的退化表现为:土壤肥力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以及伴随的经济发展的落后。当前世界范围内对土地退化的治理,基本方法仍是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生物方法。但对土地退化的恢复与生态系统的重建的研究,需要经过谨慎设计的长期实验。绿洲荒漠交错带的重要性,不仅表现为是绿洲的保护屏障,而且在绿洲经济的发展中也起到巨大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研究的回顾,讨论了在不同地区进行的长期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有人为因素参与的退化土地恢复与生态重建,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产生土地退化的原因,不仅仅是土地资源特点与自然环境这样一些自然因素,还包括一些社会与经济因素。因此退化土地的恢复与生态重建的成功,需要一种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的综合的方法。 关键词: 生态重建 土地退化 绿洲荒漠交错带 1.前言 土地退化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注意。1992年在世界各国之间签定的国际荒漠化公约,对荒漠话的定义为:土地退化,其范围包括沙漠化、盐碱化、草场退化及水土流失。从1977年联合国内罗毕荒漠化会议到1992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再至1994年巴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签署,荒漠化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科学家所重点关注的环境与社会问题。中国是荒漠化影响较重的国家之一,防治荒漠化也被我国政府列入道《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解决的环境议题之一。在我国不同区域发生的各类土地荒漠化面积总和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在这些区域中,有114.8万平方公里分布在干旱区,占荒漠化总面积的43.8%,目前仍以较快的速度处于扩展之中[1]。 在干旱区,山地、绿洲和荒漠是以流域地表、地下水源为纽带组成的地域生态景观单元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形成于地质时期的绿洲单元,其植被生态类型是由隐域性的湿生植物群落为主,荒漠单元由显域性的旱生和超旱生植物群落组成,介于两者期间的是中生群落构成的生态类型。人工绿洲外围交错带的可持续性是实现绿洲内部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保证2。一些研究结果表明[3-7],相对于绿洲和荒漠生态系统,绿洲―荒漠交错带,因水源等环境条件的差异,存在着较强的“生态梯度”,极易受水源变化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历史时期以来,人类大规模土地开发的主体对象几乎全为天然绿洲,以至于天然绿洲现在几乎不复存在,而这个过渡带又成为人们进一步开发利用(垦荒、放牧、砍柴)的对象。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人类水土资源利用等活动和自然营力对过渡带植被生态因子(水量、水位、盐分含量、土壤物化性质)的改变,该地段不可避免地将发生植物群落逆向演替、土地荒漠化的现象。目前干旱区荒漠化发生最为普遍的区域几乎都在绿洲―荒漠交错带。如准葛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河西走廊绿洲边缘区等。 2.区域特征: 依靠高大山体对水汽的阻挡,干旱区基本存在一个完整的自然带图谱[8],水分因素是控制自然带谱分布的关键因素。当水分由于某种原因,如河流,泉水溢出等,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时,在这些区域就形成了绿洲。随水分的减少,绿洲植被类型由隐域性的湿生植物类型向显域性的旱生和超旱生荒漠植物类型转变,两者之间的过度区域,就是通常所谓的绿洲―荒漠交错带。在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演变,这个区域的生态系统处于与气候相适应的稳定的气候顶级系统。绿洲荒漠交错带在功能上不仅可以作为牧场承载牲畜和野生动物,而且还可以增加下垫面的粗糙度,抑制沙漠化的发展,保护绿洲免遭风沙的侵袭。同时绿洲荒漠交错带也是绿洲生态系统与荒漠生态系统发生能量、物质、信息交换最频繁的界面区域,生境脆弱、敏感,其荒漠化状况是对人类活动强度和自然营力(气候)变化等外部干扰条件的直接反映和浓缩。对这一地区的研究,一直是干旱区与荒漠化有关研究的重点区域。 位于准葛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属于固定和半固定沙漠。虽然这里沙漠植被稀疏,自然生产力很低,但对于沙丘的固定却起到重要作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生产建设兵团在沙漠边缘的绿洲与绿洲―荒漠交错带,建立了很多国营农场。以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南缘为例,仅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8.67%,但工农业生产总值占全疆工农业生产总值的51.26%,而工业生产总值则占全疆工业生产总值的70.24%,成为全疆工农业生产水平最高的地区[9]。由于人类活动过于剧烈,本区绿洲沙漠过渡带的自然环境,特别是自然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夏训诚等的研究表明[10],在50年代,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占据了沙漠的大部分,但是在80年代,沿着沙漠和绿洲的结合部(过渡带),已经出现了一条500公里的带状活动沙丘,波及的县和国营农场有20个。在莫索湾垦区,活动沙丘出现在许多地方,宽度范围在5-20km,成为当今这个地区的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另一种在干旱区广泛存在并因人类活动而危害加剧的现象是土壤的盐碱化。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地下水位上升导致的土壤盐渍化,是灌溉农业发展过程最易产生的问题。干旱区由于蒸发强烈,降水极少,土壤更容易因不合理灌溉而发生盐渍化,这是新疆农业与土壤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对于绿洲―荒漠交错带而言,开荒后的土壤,由于不合理的管理,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发生盐碱化化被迫撩荒,在很多地区都普遍存在。由于原有植被已遭破坏,土壤结构也因盐碱化而恶化,很难在有新的植被重新生长,成为新的风沙源,加剧了自然环境的恶化。李述刚、王周琼等自70年代就开始对准葛尔盆地中分布的比较典型的荒漠碱化土壤类型、特征进行了研究,对荒漠碱化土壤的化学特性[11]、粘土矿物[12]、腐殖质特征[13]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在对多年工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他们其专著中[14],集中论述了荒漠碱化土壤的形成、类型、特性及其改良,并在系统分类中划分出了荒漠碱土。对荒漠碱土的认识与治理,同样也是绿洲―荒漠交错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洲荒漠过度带在干旱区处于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其受到严酷自然条件的限制,遮盖区域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另一方面,人类的各项活动,基本都是以负面影响为主,如樵采、放牧、开荒等,破坏的强度远远大于保护的强度。通过对植被与荒漠环境相互关系的长期研究,黄培佑[15]首先指出了开发造成景观分化的有关现象,并提出了绿洲开发过程中形成的由单一景观向绿洲、绿洲界外区及维持自然状态荒漠三类实体转化的过程。这个界外区的范围,基本与前述的绿洲荒漠交错带的范围相当。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过度放牧,樵采,开荒等),使这一地区出现植被衰退、生态系统濒临崩溃、固定沙丘活化等现象。也有一些研究人员[16],根据这个观点,对界外区的成因与范围进行了研究,结论是过度樵采与放牧是其植被严重退化的导因,并根据人类活动的涉及范围,界定其为绿洲外沿40-60km的范围,而以0-40km的环带为甚。在对阜康新老绿洲及绿洲―荒漠交错带的研究中,潘晓玲[17]提出,:这一植被带(绿洲―荒漠交错带)已从真正意义上的过渡带而转变为断裂带,此区也由维护绿洲稳定的屏障演变成威胁绿洲存在的外患。 3.研究概况: 绿洲―荒漠交错带植被的退化,首先是在干旱区环境的背景下进行的。由于严酷的自然条件。如干旱少雨,土壤贫瘠且含盐量高等因素,尽管在人类活动影响很小的条件下,这个区域的植被能够以顶级生态系统的形式存在。但由于植物种类少,覆盖度低,类型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质与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处于很不稳定的状态,平衡极易打破。导致绿洲―荒漠交错带退化的原因,从大的方面可分为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 近年来,对自然因素的影响,各种研究首先集中于全球变化异常方面,特别是中纬度地区的气候向暖干方向发展的趋势。如王涛等[18]认为,由于全球特别是中纬度地区气候向暖干方向的发展,是有利于沙漠化发展的大的生态背景。高尚玉等[19]指出:中国风沙灾害加剧是在气候趋于干燥化的背景下,人类大面积发展沙区生产造成的,并认为未来中国风沙灾害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气候增温背景下的降水时空分布、沙区风力变化与土地利用格局调整。通过对我国沙尘暴灾害的研究,史培军等认为[20],强沙尘暴的逐年加剧,是在气候干暖化背景下,沙化土地扩展的结果。董光荣等[21]对50年代以来北疆气候波动的研究表明,其总的趋势是向干旱化方向发展。通过对上述研究的总结,可以认为,当前全球气候的变化,特别是中纬度地区气候向暖干方向发展的趋势,为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的退化,提供了大的背景。 绿洲作为发育在干旱区的隐域性景观,全球气候的变化无异是控制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因素。但近50年来,绿洲规模的迅速扩大与绿洲―荒漠交错带的严重退化,人为因素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是当前众多研究人员所达成的共识。对有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历史文献的研究表明[22],在人类影响很少的时候,这个区域的植被是非常茂盛的。现仍可看到的古丝绸之路北道,又称唐朝路,说明在这个地区曾经存在过绿色走廊。建国初期的调查也表明,这一地区存在大面积的天然梭梭[23]。即使现在,保护较好的部分地段,如阜北农场以东,唐朝路以北,仍然存在植被覆盖度在30%以上的梭梭林22万亩。 考虑到人为因素,对于绿洲―荒漠交错带的土地退化,也许用Bridges[24]所提出土壤退化的定义可以更好的描述:由人类引发的降低土壤当前或未来支持生命生存的能力。所以,土地生产力的恢复和植被的再生是这一地区的核心问题。由于绿洲―荒漠交错带的退化已成为严重问题,地方政府和群众为此做出了相当努力。近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煤已逐渐取代木柴,群众砍伐灌木作为燃料的量越来越少。政府和群众的环境意识大大加强,大多数绿洲―荒漠交错带已处于封育或相对封育状态。自然生态系统处在恢复之中,但由于条件恶劣,恢复的速度极慢。然而,这一地区还存在另一潜

1、本刊性质:《生态学杂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向,结合科研、教学、生产实际,报道生态科学诸领域新成果、新信息等。2、刊登内容:《生态学杂志》刊登有关生态系统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尤其鼓励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生态学、动植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微生物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新方法与新技术、书刊评介、学术动态等。3、文章篇幅:研究报告以4个版面为宜(约8000字),综合评述以5个版面为宜(约10000字),研究简报以3个版面为宜(约6000字)。《生态学杂志》接受中英文两种语言投稿,英文稿件必须是国际合作研究创新论文。4、题目和作者题目:必须言简意赅,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超过20个字,中英文题目应一致。作者应有汉语拼音,多位作者(一般不超过8名)注明通讯联系人。所有单位要有准确中英文、城市和邮政编码。5、摘要和关键词:摘要须说明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结论,着重于创新与发现,以3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3~7个。6、中图分类号和基金项目:文章需注明“中图分类号”,参见《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4版),放在关键词下。正文首页左下脚注明基金资助项目及其编号。7、正文格式与要求:引言要明确提出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背景,以及本项研究的主要任务;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应提供名称、数量和制备方法。研究方法一般引用文献,如方法有改进则须说明,如果作者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结果与分析提出观察和实验证据,力求简明扼要;讨论提出实验结果所论证的原理、相互关系;阐明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是否一致,有无创新,指出本实验的不足之处,以及未能解决的问题。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只列出与本文相关的主要文献,一般在20~50篇。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包括硕博论文、报纸、网址等)以及“私人通讯”不得引用,但可在文中以脚注形式表示。引用文献必须核对无误。《生态学杂志》采用“著者-年代制”,中文文献在前(按拼音顺序排列),英文文献在后(按字母顺序排序)。具体格式如下:[中文期刊]:张斌,张桃林.1997.低丘红壤区农林间作系统的水分生态特征及生产力.生态学杂志,16(4):1–5.[英文期刊]:MarkowTA,RaphaelB,DobberfuhlD,etal.1999.ElementalstoichiometryofDrosophilaandtheirhosts.FunctionalEcology,13:78–84.[中文专著]:戈峰.2002.现代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30–56.[英文专著]:VitousekPM.2004.NutrientCyclingandLimitation.HawaiiasaModelSystem.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30–72.[中文论文集]:朱廷曜,金昌杰,周广胜,等.1992.林带阻力与透风系数的试验研究//朱廷曜.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及边界物理特征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123–129.[英文论文集]:GoldmanJC,GlibertPM.1983.Kineticsofinorganicnitrogenuptakebyphytoplankton.//CarpenterEJ,CaponeDG,eds.NitrogenintheMarineEnvironment.NewYork:AcademicPress:233–274.[电子文献]:姓名.发布日期.主题名.(网上发布日期)[作者引用日期].来源.例:萧钰.2001.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W].(2001-12-19)[2002-04-15].http:∥ .com/news.htm.9、文献引用:格式独立作者的文献,如:(戈峰,2002)、(Vitousek,2004);两个作者的文献,如:(张斌和张桃林,1997)、(Goldman&Glibert,1983);多个作者的文献,如:(朱廷曜等,1996)、(Markowetal.,1999)。文献如在文中叙述中引用,两个作者的文献引用格式为:张斌和张桃林(1997)……;或Goldman和Glibert(1983)……。10、作者简介需要在文末附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发表论文篇数。E-mail及、电话。11、图表要求图题、表题要有中、英文。要求论文附图宽度(包括纵坐标上名称、单位)双栏为70~80mm,通栏≤150mm,图中字体一律用小5号宋体;高度尺寸可适当改变。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表中数据实测为零,写“0”;未测则写“-”;其它均如实注明;主线(函数线)粗0.5mm,辅线(坐标线)为主线的一半。12、计量单位:文稿中计量单位一律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用标准符号表示,如mol·L-1、Pa、J、s、min、h、d、mol、UV、m、m2、L、kg等。13、投稿方式为“期刊稿件处理系统”。14、收费和稿件处理:稿件不论录用与否,均需在稿件状态为“待交审理费”时邮寄论文审理费,(中文稿件100元;英文稿件150元,通过邮局邮寄)。稿件录用后需交纳版面费,版面费可邮寄或通过银行汇(开户行:中国辽宁省沈阳市工商银行大南分理处,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用途一栏请注明《生态学杂志》版面费、作者姓名和稿件编号,收到后即寄回收据以供报销。杂志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即告知作者稿件编号,作者可根据用户名和密码上网查看稿件审理情况,投稿3个月内通知作者稿件审理结果。稿件接受录用后,6~8月内刊出,并赠送样刊。15、作者来稿发表后,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其编辑版权属《生态学杂志》所有。此杂志有权将其编辑的刊物制成光盘版或被其正式出版的光盘版收录。来稿请勿一稿两投。稿件若不采用,将通知作者。

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里约宣言》 指出“为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部份,不能脱离这一 进程来考虑”。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作为它积极追求实现 的最基本目的之一,环境保护是区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一、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 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都应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对于 发展中国家,发展更为重要。事实说明,发展中国家正经受来自贫穷和生态恶化 的双重压力,贫穷导致生态恶化,生态恶化又加剧了贫穷。因此,可持续发展对 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贫富悬殊,人口猛增和 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最终走向现代化和文明。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联。可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做为实现发展 的重要内容,因为环境建设不仅可以为发展创造出许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 而且可为发展保驾护航,向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保护 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因为现代的发展与现 实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的支撑,人们在没有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之前,随传统 发展,环境与资源正在急剧的衰退,能为发展提供的支撑越来越有限了,越是高 速发展,环境与资源越显得重要;环境保护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实现, 因为现代的发展早已不是仅仅满于物质和精神消费,同时把为建设舒适、安全、 清洁、优美的环境作为实现的重要目标进行不懈努力。 三、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环 境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对别人是一种权利,对自己则是一种义务,人们的环境 权利和环境义务是平等的和统一的。这种权利应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维护。 四、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就是要及时坚 决地改变传统发展的模式——即首先减少进而消除不能使发展持续的生产方式 和消费方式。它一方面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 又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因此,我们必须纠正过去那种单 纯靠增强投入,加大消耗实现发展和以牺牲环境来增加产出的错误作法,从而使 发展更少地依赖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环境容量有机的协调。 五、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 解决环境危机、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消费方式,根本出路在发展科 学技术。只有大量地使用先进科技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 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减轻环境的 污染负荷。 六、可持续发展还要求普遍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是人们必须改变对自然的传统态度——即从功利主义观点出发,为我所用,只要 对人类是需要的,就可以随意开发使用。而应树立起一种全新的现代文明观念, 即用生态的观点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类仅仅当作自然界大家庭中一个 普通的成员,从而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崭新观念,这仅依靠个别人不 行、少数人也不行,只有使之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因此,要使环境教育适合可 持续发展。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简介及投稿须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95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学术科技期刊(学报级),是我国应用生物学和环境生物学的核心刊物。本刊宗旨:交流国内外生物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加强生物科学研究为国民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的功能。内容涵盖:生物学及相关学科中的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整治、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以及在农、林、牧、医、能源、轻工、食品等领域(中文核心[2011], CSCD核心库[2015-2016], 科技核心[2014])收录收据库: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投稿须知:1-稿件初投在稿件完成拟投本刊前,请作者确保稿件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无政治错误,符合本刊报道范围(“本刊简介”),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论文)或具有独创性观点(综述),在研究和写作上经过了所有作者的集思广益并认可投稿,无知识产权争议,无作伪、抄袭、“一稿多投”和“香肠论文”(一稿裁多稿)行为,仔细阅读过本刊“投稿指南”和“版权协议”(若稿件是一篇综述,作者还必须阅读过本刊“综述要求”),并根据本刊“征稿简则”进行修改和规范后,即可在线投稿。不必再电邮该稿件的电子版或寄送该稿件的纸质版。请自行保存该稿件的电子版、至少一份纸质版以及所有数据资料,以防不时之需,必要时编辑部可能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数据和文献。(注:稿件初投时,在保证内容质量和遵守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的前提下,其格式和规范不一定要完全符合本刊;但经过三审后,若本刊拟录用该稿件,要求作者对稿件除了修改完善内容外,还必须根据本刊“征稿简则”和本刊最新发表论文或“论文模板”格式逐一规范(不分栏),方正式录用。)在线投稿时,请注意加注星号的必填项和各具体要求,准确给出所有作者的详细联系地址(包括邮编)、E-mail(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E-mail必填)、电话及个人简介等相关信息,以及其他认为需要特别说明的情况(如稿件的重要性和创新性、是否为本刊约稿、是否有系列论文、是否为知名专家推荐、是否有回避审稿专家等)。若在稿件出版前整个过程中联系方式有变化,请及时更新。2-稿件初审编辑部收到作者投稿后下载入库,进行初审,即通过仔细阅读全文,对稿件的学科专业、学术水平、数据真假、语言表达和文体格式等作出初步审查和评价,处理意见主要有2种:(1)直接退稿:可能理由为稿件内容不符合本刊报道范围、学术水平在本刊近期投稿中相对不高、数据观点或语言表述存在较大缺陷等。由于本刊刊稿率(年刊稿数/年收稿数)较低,即退稿率较高,会有较多稿件只经初审而不经同行评审(外审)就被拒绝,请予以理解;这种做法可以提高编辑部后续工作效率,亦可减少稿件在编辑部的无效滞留时间和作者的无效等待时间,并且不需要作者为该稿件缴纳审稿费;编辑部会客观、公平、慎重地对待投稿,有可能会建议该稿件更适合投往哪些或哪种刊物。若有异议,亦可申诉。(2)受理续审:同意受理该稿件,即通知作者尽快缴纳审稿费(有正式发票,“费用手续”)并正式办理“版权协议”(最高级基金所属单位盖章,若无基金则第一单位盖章)。该稿件即进入同行评审(外审)阶段。3-同行评审(外审)编辑部为每篇稿件选择3个外审专家。所选外审专家:与审理稿件所属学科小专业相符合的科研一线人员,研究员或教授职称,不含纯粹从事科研管理的人员;能全面、公正地审阅、评价稿件质量;不仅需要指出稿件优缺点,也应提出修改建议,对作者有实质性帮助;能在约定的较短时间内返回评审意见等。4-稿件终审收到稿件所有外审意见后,编辑部会据此决定对该稿件录用与否。本刊根据外审意见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作出选择,有可能是与外审意见相反的选择。本刊承诺,2个月以内给予作者是否录用的答复;少量稿件由于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延期,作者经向编辑部申明后可撤稿改投,也可等待本刊的催审或换审意见。处理意见主要有3种:( 1 )退稿:一般会告知作者理由,并建议如何改进试验、深入研究或改投他刊等。( 2 )录用:只是初步录用(内容和写作都很优秀的稿件可直接录用),还需要作者根据审稿意见中的合理建议以及编辑部的“征稿简则”和最新发表论文或“论文模板”格式逐一、全面修改全文(不分栏)。修改稿返回同时要附上修改说明,即逐一回答终审意见,哪些方面做了修改,哪些方面予以保留以及保留原因。通讯作者若非执笔作者,必须审定修改稿及修改说明。编辑部收到修改稿后,经核实无误,即正式录用并向作者发出论文录用通知。录用论文经审核后在网上预出版。( 3 )退修(退改):若稿件内容符合本刊,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创新价值,但由于写作原因导致价值没有体现,或者需要补充一些次要的实验和数据,则退请作者修改后再投。再投稿件需经编辑部甚至外审专家再次审 理后,再决定是否录用。再投稿件也需附修改说明。退改稿件一般情况下(如无需补充实验),要求在1个月内将修改稿和修改说明返回来。若编辑部拒绝某稿件,也未说明修改后再投,建议作者修改后改投他刊。若作者对审稿意见有异议,可告知理由,编辑部会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并尽快返回最终决定。建议作者在第一次申诉失败后将稿件改投他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与编辑部进一步的来回交流上。5-稿件编排稿件正式录用后,编辑部根据其收稿日期和修回日期确定发表时间。其中,国际稿件、国际合作稿件、高创新性稿件、学术价值重大稿件优先发表。编辑部对稿件全文进行编辑和排版,质疑和修正错误的数据、观点和表述,并予以规范,使文字和图表更具可读性,使版面安排清晰、紧凑,符合本刊的风格。6-稿件核对有所质疑和编辑较多的稿件将返回 给作者再作修改。排版稿件由作者和编辑部同步校改,请作者尽量于2日内将校改结果返回编辑部。校改方法①:直接在排版稿PDF文件中批注修改;方法②:于word中文字或列表叙述哪页、哪栏、哪行的错误,并予以更正;以及其他能清晰显示修改处和修改内容的类似方法。排版稿及其校对情况必须经通讯作者审定后再返回。本刊根据论文版面酌收版面费(有正式发票),并以不低于版面费的20%酌返作者稿费。7-论文出版和期刊寄送当期所有稿件,包括期刊封面、封底、目录、补白等,再经编辑部两校两改、出胶片后终校,最后送印刷厂校对、印刷。同时,当期所有论文全部上网,以文摘形式、PDF全文形式提供作者、读者免费阅读和下载。本刊免费赠送作者适量当期刊物和抽印本。发表网提示: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仅提供学术期刊介绍信息,另提供在线投稿服务。

志愿者服务系统期刊投稿

英文杂志VOLUNTEER正在展以“同参与,共精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围绕该主题写一篇英语短文投稿,要点如下:◇你对志愿者工作的认识◇如何参与志愿者工作(在学校,在社区.....)。参考词汇:Voiunteer n.&v. (做)志愿者‘Voluntary work 志愿者工作答案:Voluntary word is somrthing you can do no matter who you are. It can help us learn valuable life lessons and develop skills.However, some high school students don't know how to get started. Actually, there are a lot of chances around us. For example, we can help with book returns and arrangements in our school library. In the community ,not only can we help those emple-nest senior citizens,but we can volunteer to pick up rubbish to keep it nice and clean.In a word , small voluntary word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ang bring about changes both in ourselves and those around us. Let's take actions now.

Yantai (Yāntái 烟台) is a prefecture-level city in northeastern Shandong province. Located on the southern coast of the Bohai Sea (bó hǎi 渤海) and the eastern coast of the Laizhou Bay (lái zhōu wān 莱州湾), Yantai borders the cities of Qingdao (qīng dǎo 青岛) and Weihai (wēi hǎi 威海) to the southwest and east respectively.

山地生态系统期刊投稿

去期刊网站下个模板看看,写的时候具体问题按照下面投稿须知。至于最后的排版是编辑部排,不用你做。《生态学杂志》投稿须知(2012年1月修订)1. 本刊性质 《生态学杂志》(月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向,结合科研、教学、生产实际,报道生态科学诸领域新成果、新信息等。2. 刊登内容 本刊刊登有关生态系统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生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行为生态学、进化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新方法与新技术、研究简报、书刊评介、学术动态等。3. 文章篇幅 以6~7个版面(12000~14000字)为宜。4. 题目和作者 题目务必言简意赅,字数不超过20个字,中英文题目应一致。作者署名应限于主要参加者,一般不宜超过8名,多位作者需注明通讯联系人。作者单位应使用标准全称,并注明所在城市和邮编。5.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须说明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结论,着重于创新与发现,以300字左右为宜;对于专论与综述,建议写成报道-指示性摘要。关键词3~7个(请勿与题目中出现的词重复)。6. 中图分类号和基金项目 文章需注明“中图分类号”,参见《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4版),置于关键词下。正文首页以脚注形式注明基金资助项目及其编号。7. 正文格式与要求 研究报告由4部分组成:1)引言。要明确提出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背景,以及本项研究的主要任务;2)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应提供名称、数量和制备方法。研究方法须作简单介绍并引用文献,如果作者自己创新或改进的方法则宜详述;3)结果与分析。提出观察和实验证据,力求简明扼要;4)讨论。重点解释研究结果所能反映的原理、关系和普遍意义;阐明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的异同;必要时指出本实验的不足之处以及未能解决的问题。专论与综述:不做统一要求,但须重点把握科学问题的前沿,全面、深入、系统进行归纳、综合、分析,逻辑层次分明,提出新的见解。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只列出与本文相关的主要文献,研究报告一般25~40篇,综述类文章30~60篇.。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及“私人通讯”不得引用,但可在文中以脚注形式表示。引用文献必须核对无误。本刊采用“著者-年代制”,中文文献在前(按拼音顺序排列),英文文献在后(按字母顺序排序)。具体格式如下:[中文期刊] 张斌, 张桃林. 1997. 低丘红壤区农林间作系统的水分生态特征及生产力. 生态学杂志, 16(4): 1-5.[英文期刊] Markow TA, Raphael B, Dobberfuhl D, et al. 1999. Elemental stoichiometry of Drosophila and their hosts.Functional Ecology, 13: 78-84.[中文专著] 戈峰. 2002. 现代生态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英文专著] Vitousek PM. 2004. Nutrient Cycling and Limitation: Hawaii as a Model Syste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中文论文集] 朱廷曜, 金昌杰, 周广胜, 等. 1992. 林带阻力与透风系数的试验研究// 朱廷曜. 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及边界物理特征研究.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23–129.[英文论文集] Goldman JC, Glibert PM. 1983. Kinetics of inorganic nitrogen uptake by phytoplankton// Carpenter EJ, Capone DG, eds. Nitrogen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233–274.[电子文献] 姓名. 发布日期.主题名[EB/OL]. [作者引用日期]. 来源.例:King DM, Mazzotta MJ. 2000. Ecosystem valuation [EB/OL]. [2008-12-12]. http://www.ecosystemvaluation.org/default.htm9. 文献在文中的引用格式 独立作者的文献,如:(戈峰, 2002)、(Vitousek, 2004);两个作者的文献,如:(张斌和张桃林, 1997)、(Goldman & Glibert, 1983);多个作者的文献,如:(朱廷曜等, 1996)、(Markow et al., 1999)。文献如在文中叙述中引用,两个作者的文献引用格式为:张斌和张桃林(1997)或Goldman和Glibert(1983)。10. 作者简介 文末附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发表论文篇数、E-mail。11. 图表要求 图题、表题须中英对照。附图宽度(包括纵坐标上名称、单位)双栏为70~80 mm,通栏≤150 mm,图中文字一律用小5号字,中文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高度尺寸可适当改变。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表中数据实测为零,写“0”;未测则写“–”;其他均如实注明;主线(函数线)粗0.5 mm,辅线(坐标线)为主线的一半。12. 计量单位 文稿中计量单位一律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用标准符号表示,如kg·hm-2、Pa、J、s、min、h、d、mol、m、m2、L、kg等。13. 投稿方式 请登录本刊网站(http://www.cje.net.cn/)点击“作者投稿”进行网上投稿。14. 收费 稿件不论录用与否,均需在稿件状态为“待交审理费”时邮寄论文审理费120元(通过邮局邮寄)。稿件录用后需交纳版面费,版面费可邮寄或由银行信汇(开户行:沈阳市工商银行大南分理处,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帐号:33010073092640029-75),转帐请通过单位帐号(请勿通过个人帐户转帐),用途一栏请注明《生态学杂志》版面费、作者姓名和稿件编号,收到后即寄回收据以供报销。15. 稿件处理 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即告知作者稿件编号,作者可根据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上网查看稿件审理状态。稿件审理结果于2~3个月内通知作者。论文需修改时,作者须在收到退修通知1个月内将修改稿和修改说明返回。稿件接受后,3~4月内刊出。稿件已被接受的作者需签署版权转让协议,并寄到本刊编辑部。稿件一经刊用,酌付稿酬,并赠送2本样刊。16. 文责 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两投。作者来稿发表后,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其编辑版权属本刊所有。本刊有权将其制成光盘版或被正式出版的光盘版收录。

可以。《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范围包括森林、草地、荒漠、湿地等单一类型生态系统的起源、演化、结构、过程和功能及其在恢复、管理、保护上的最新科研成果,也包括由不同单一类型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成果,代表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水平及研究进展。此外,期刊还通过学术发展动向评述、学术交流讨论、相关科技信息展示等方式,促进相关行业的科技、教育及生产发展,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ecological indicators比较好中。

ECOLOGICAL INDICATORS是SCI期刊,4.958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是比较高的。

从2021 年1 月起,Ecological Indicators将成为开放获取期刊。在Ecological Indicators 中发表文章的作者将能够立即、永久且免费地访问他们的作品。

在线投稿网址: 。

生态指标继续保持相同的目标和范围、编辑团队、提交系统和严格的同行评审。

生态指标作者将支付文章出版费 (APC),可选择许可选项,并保留其已发表作品的版权。APC 将在同行评审和接受后申请。

2020 年 9 月 30 日之后提交的所有被接受的文章都需要支付 APC 费用。APC 用于生态指标为 2500 美元(不含税)。

偏重的研究方向: 地球科学(15) ,地理学(10) ,土壤学(3), 生命科学(3) ,大气科学(3) ,工程与材料(2) ,水利科学与海洋工程(2) ,化学科学(2), 地球化学(2) 。

生态学(2) ,人文社科(2), 应用气象学(2) ,管理综合(2), 宏观管理与政策(1) ,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1), 水环境与生态水利(1) ,水文,水资源(1) ,林学(1), 森林经理学(1) 。

遥感机理与方法(1) ,景观地理学(1) ,环境变化与预测(1), 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1) ,能源化工(1), 计算机应用技术(1) ,计算机科学(1) ,信息科学(1), 景观与区域生态学(1) 。

种群生态学(1) ,自然地理学(1), 环境地球化学(1) ,人文地理学(1), 生物地球化学(1) ,大气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1), 区域可持续发展(1), 地理信息系统(1), 环境化学(1) ,化学环境污染与健康(1)。

投稿录用比例: 91%,审稿速度: 平均 5 个月的审稿周期。

期刊投稿服务平台官网查询系统

01/官网查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情况分区查询链接:自从2020年12月起,中科院已启用升级版查询系统。登陆进入系统后,输入刊名/issn即可检索。02/小程序查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公众号—服务—分区表—2020年升级版—输入刊名/ISSN即可检索。04/LetPub查询百度搜索LetPub,点击进入首页,输入期刊名即可检索。点击想要查询的学科,还可以根据研究方向查看中科院分区。需要投稿却不清楚分区的,可以根据目录来选择哦!

鉴别一本期刊真伪、是否正规可靠。最有效简单的途径就是在中国新闻出版署查询是否收录了这本期刊,步骤如下: 一、打开中国新闻出版署官方网站。 二、点击“新闻出版机构查询”在进入官方网站后,把网页拉到底部,会看到“便民查询”点击里边的“新闻出版机构查询”来查询期刊真伪!三、点击“期刊/期刊社查询”四、在“媒体名称”处输入你要查询的期刊名点击“查询”结果马上出来。在这里需要提醒各位的有两点,一是输入期刊名字时不要加书名号,二是验证码输入时大家看清楚一点,一旦输错两次短时间内就不能再查询了!

查期刊是不是核心的方法如下:

电脑:联想电脑天逸510S。

系统:Windows10。

软件:Microsoft Edge102.0.1245.44。

1、打开Microsoft Edge,进入百度搜索页面,搜索“中外文核心期刊查询系统”。

2、点击官网进入中外文核心期刊查询系统。

3、在搜索框里输入要查询的期刊名字。

4、在左边下半部分点击“查询”功能键。

5、在查询结果框里查找期刊的收录信息,如果有检索显示有被核心期刊收录,则该期刊就是核心期刊。

期刊系统投稿状态

SCI论文审稿流程及状态解读对于初次投稿的作者,审稿流程以及审稿状态是其主要关注的,了解审稿流程,不仅可以掌握自己稿件的随时状态,以及状态背后所隐藏的信息,进而做到心中有数,今天为大家分享一篇SCI论文审稿流程的详细介绍。参与审稿的人:(1)Editor in Chief(EIC),主编,对稿件有最终决定权。(2)ADM- (可能是) Administrator,协助主编日常工作。(3)Associated Editor(AE)副编辑,其会在审稿人(reviewers)意见的基础上对文章作个综合评价后,给主编一个recommendation。一般主编都会按照AE的意见写最终的decision letter。(4)Reviewer--审稿人,对你的文章进行审稿,并将审稿意见提交给AE。Articlesubmitted后(即论文提交后):1、awaiting admin.procession一般3-4天后就会安排主编。2、awaiting reviewerassignment 等待指定审稿人。主编在选择审稿人,等待审稿人回复是否同意审稿。一般在一周以内。看审稿人回复速度。3、awaiting reviewerscores 等待审稿人审稿意见。一般会要求审稿人三周内给审稿意见。但是审稿人觉得时间不够,可以写信给主编要求延长审稿期限。这个时间长短要取决于审稿人是否有空看你的文章,还要看他是否守时。一般三周左右。4、awaiting AEassignment 等待AE的指派。编辑部在选择/联系AE。一般1-3天左右。5、awaiting AErecommendation 等待AE的推荐。有些杂志要求AE三周内给结果。基本都是期限的最后一两天才给结果。6、awaiting EICdecision -激动人心的时刻。等待主编的决定。一般3-4天。EIC的最终决定也分以下几种情况:1-Accept2-accept after minorrevision(withour re-review不需要再送审)3-reconsiderationafter major revision.(要再送审,即要再经过审稿流程3-6)4-reject and resubmit(论文现在状态不能接受,但可以修改后重新再投。要重新经过审稿流程1-6)5-reject (没有希望了,尽快改投其它期刊)很多作者在投稿后,对自己论文的后续审稿状态不是很了解,心里一直坎坷不安,其实,熟悉审稿流程及各状态情况,可以消除您的不安,也在出现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后,能及时转变投稿方向,这对于作者是非常必要的。参考资料: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

你好,大部分期刊的投稿状态如下,供参考,时间就要看各个期刊了,不同的期刊千差万别。1. Submitted to Journal 刚提交的状态2. Manuscript received by Editorial Office 就是你的文章到了编辑手里了,证明投稿成功3. With editor如果在投稿的时候没有要求选择编辑,就先到主编那,主编会分派给别的编辑。这当中就会有另两个状态:3.1. Awaiting Editor Assignment指派责任编辑 Editor assigned是把你的文章分给一个编辑处理了。3.2.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也可能编辑会拒绝邀请,这就需要重新指定编辑3.3. technical check in progress 检查你的文章符不符合期刊投稿要求4.编辑接手处理后也会有2种状态4.1. 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 就是编辑没找审稿人就自己决定了,那根据一般经验,对学生来说估计会挂了 1)英文太差,编辑让修改。 2)内容太差,要拒了。除非大牛们直接被接收。4.2. Reviewer(s) invited 找到审稿人了,就开始审稿5. Under review这应该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当然前面各步骤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如果被邀请审稿人不想审,就会decline,编辑会重新邀请别的审稿人。6. 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审稿人的意见已上传,审稿结束,等待编辑决定7. uating Recommendation评估审稿人的意见,随后你将收到编辑给你的decision8.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这个时候可以稍微庆祝一下了,问题不大了,因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体怎么改就不多说了,谦虚谨慎是不可少的。9.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又开始了一个循环。10. Accepted 恭喜了11. Transfer copyright form 签版权协议12. uncorrected proof 等待你校对样稿13.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 文章在印刷中,且该清样已经过作者校对14. Manuscript Sent to Production 排版15 in production 出版中

不同的期刊投稿方式、过程、状态大致相同,但审稿时间差距非常大,几天到一年、甚至几年的都有。对于大部分期刊,从投稿到接收(或拒稿)大概在1到6个月可以完成。现在大部分SCI期刊都是同行评议(peer-review)型。投稿给编辑部后,编辑转发给相关领域的几个审稿人(通常是2-4个),审稿人审稿后给出意见发回给编辑,编辑综合各审稿人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作出决定。不同期刊有不同的论文类型,大致包括full article、communication、review,以及牛人受邀写的文章等,通常communication较full article容易发些,而且审稿周期也短些。投稿的大致流程是这样的(不同期刊、不同出版商略有不同):按照要求把论文正文、cover letter和相关信息都放到期刊网站的一个投稿系统上。完成后,投稿状态显示“Submitted to Editorial Office”或类似字样。投稿后,期刊编辑部会给通讯作者发email,通知签署版权协议,投稿状态可能会改为"Forms Awaiting Completion"或"Submis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也可能不改,取决于不同期刊。完成后,状态改回“Submitted to Editorial Office”或改为"Submissions Being Processed"。这个过程也就一两天就会完成。然后技术编辑会审阅论文格式,如果格式不对,打回修改。这个过程也不会很长,一周之内肯定能完成。通过技术编辑后,管学术的编辑先大概看一下,如果文章不符合期刊主题,或者文章实在太烂,会直接拒稿,但拒稿信措辞通常很婉转,类似于“不是你不好,只是我们不合适”、“你是个好人,肯定可以找到别人的”之类的。拒稿后状态会改成"Submissions with a Decision"或者"Manuscripts No Longer Under Consideration"。这个过程大概一周之内也能完成,所以你的文章如果投稿一周多后还没有消息,应该就是通过编辑这一关,送审了。我最快的一次,签署版权协议后不到24小时就被编辑拒稿,悲催啊。如果编辑觉得还可以,就会选择几个这个领域的同行(可能是你在投稿信息里推荐的,也可能不是,一般都是匿名评审,你不会知道审稿人是谁),发给他们审稿。审稿人完成审稿后会把意见发回给编辑。这个时候状态会维持"Submitted to Editorial Office"或"Submissions Being Processed"不变。这个过程短则几天,长则一年多,都有可能。不同期刊快慢不同。我之前的组里投稿,有的稿子两周就能完成初审这一步,有一篇这一步耗时13个月。网友在小木虫和上对每个期刊的审稿时间都有介绍,有时不是很准,但可以作为参考。编辑收到几个审稿人意见后,会综合考虑,决定文章是直接通过,还是大修(major revision),还是小修(minor revision),还是拒稿。如果需要修改,会在给通讯作者的email里写清楚deadline,如果不需要重新做大量试验的话,会给60天左右的修改时间。这个时候投稿状态会变成"Incomplete Revisions and Resubmissions"。修改完成提交到投稿系统,状态变成"Revi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或者"Revisions and Resubmissions Received by Editorial Office"。编辑收到修改稿,可以决定去留或者继续修改。如果编辑觉得不好决定,就会再次发给审稿人,这次的审稿人可能和之前的相同,也可能不同。这一步的时间一两天到几个月都有可能。投稿系统会重复显示之前的投稿状态。如果万事大吉,通讯作者会收到接收信,投稿系统状态会改成"Accepted Manuscripts"或者"Submissions with a Decision"。后面可能要签署一些协议,状态改成"Proof Ready for Review","Proof Comments Received"。一两天就搞定。签完协议后,工作人员会进行校对和排版,需要几天到几周时间。根据投稿时的选择,文章可能在未校对、排版前就可被订阅者看到(这时读者下载的论文pdf排版很难看),或者只在之后才能看到。校对排版后,出版社网站上可看到正式格式的全文。尽管这时读者下载的pdf文件排版已经正式了,但还没有正式刊号和页码。几周后,正式出版。这时网页上和读者下载的pdf文件中,已经带有正式刊号和页码了。作者:menz来源:知乎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