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赵明发表高水平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15:06:49

赵明发表高水平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1、器官移植2、移植免疫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广东省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委。代表论文:1、肾移植后抗HLA和MICA抗体对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J] 2009,(13)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肾移植患者抗人类白细胞抗体配型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肾存活的关系(英文)[J] 2008,(31)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3、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29例临床分析 2007,(10)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最具代表学术专著:泌尿外科诊疗手册 2007.12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要获奖情况:《高致敏受者肾脏移植的临床研究》 2002.9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军队成果二等奖在研课题:1、供者凋亡细胞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及机制研究 2008-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联合基金 26.25万元2、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体液免疫发病机理研究 2007-201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5万元3、人口健康与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2008.12-2010.12 广西科技厅 与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共有研究经费50万元。目前可支配总经费:31.25万元。大连理工大学 工程力学系 流体力学研究室 副教授 赵明

赵明教授执教20多年来,曾先后为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了《普通语言学》、《翻译理论》、《英国散文》、《英语词汇学》、《英语修辞学》、《研究方法论》、《教学理论与实践》、《英语时文翻译》、《英语高级口语》、《英语演讲与口才》和《商务英语》等课程,多次获校级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和校级教书育人奖、院级教案一等奖等奖项。赵明教授在《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科技翻译》、《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学术交流》和《外语与外语教学》等核心期刊及其他全国性期刊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和学术论文60多篇,参编词典1部,出版编著2部。曾独立完成一项徐州师院青年教师科研立项项目(QW9321)。已完成矿大校、院教研项目三项:“现代英汉时文翻译操作训练研究”(项目编号:040916)、“商贸英汉互译实践研究”(编号:200416)、“中国英语的文化翻译透视研究”(编号:050903)。研究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索引3篇,被CSSCI收录2篇,被中国学术期刊收录20多篇。有些成果获校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及《中国九五科学研究成果选》优秀论文奖等奖项。目前主持校科技基金项目1项:中国英语形成与接受的翻译透视研究(Y200401)赵明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英语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语际翻译与美学、商务英语。

发表论文证明水平高

学术论文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的方法。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什么是高水平学术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什么是高水平学术论文 前言后面一般都是材料与方法。材料与方法是论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国外期刊对此尤其重视,国内限于文章篇幅,对此要求不是很严格。该部分应该达到的效果是:让他人看到你的论文后能重复所开展的研究工作。 后面紧跟着的是结果与讨论。绝大部分研究者写论文的时候都是结果和讨论放在一起。有些国外专家认为我们中国人写文章讨论不够深入,因此我写文章倾向于把结果和讨论分开来写。这样也显得更干净利索。下面我先说一下结果部分。一般情况下,在结果的开始部分需要简单介绍原理和实验目的,一句话就可以。然后按照图表,看图说明,描述具体结果。按照结果在正文和图表中的逻辑顺序,不能遗漏。实验结果的顺序,绝不是按获得数据的先后排列,而是要按企图说明问题的逻辑顺序排列。在此部分中,要学会合理使用图、表和文字说明。要敢于舍弃不必要的数据!很多学者觉得做了一大堆数据扔了哪个都可惜,所以都直接放到文章中去了,其实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让很多老外感觉我们仅仅是在罗列数据,没有逻辑可言。 讨论部分是国人做得最差的地方,原因是我们不愿意去正视我们的缺点和遗憾。在讨论部分中我们应该对结果中出现的发现或问题寻找原因并展开论述、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引用可以支持你结论的文章。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害怕这样会降低文章的创新性。其实不然,这样不但不会影响或降低文章的创新性,反而会引起审稿人和所引论文作者的尊敬。除此之外,更应该指出该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缺点(或局限性)是什么?为什么? 文章的最后是结论。在结论部分中应该强调的是What do we learn from this research?首先先简要概括主要发现,但是不要重复前言和结果,更不要做太多假设,不要夸大不能被实验数据完全支持的结论。此外,在结论的最后要突出研究的重要性!也可以展望一下前景。 参考文献是应该重点强调的部分,因为这一块正是大部分科研初学者最忽略的地方。目前国内科研评价指标已经慢慢转向按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研究成果。SCI里面除了收录论文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之位外,还将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全部收录下来,这样可以勾画一篇论文同其他论文之间的学术联系。在不同刊物上发表文章其难易程度相差可能很大,参考文献对计算影响因子和评价论文水平所引起的巨大作用。 我们在写论文时一定要将产生新的学术思想之前最重要的文献列举出来,说明当时的研究所达到的水平;在研究工作开展中,受哪些文献资料的启发,从哪些论文中获得了教益,促进了研究进度,属于这类的文献均应列出;撰写论文时应对论文涉及的学科内容进行检索,看看是否遗漏了重要的相关文献。 此外,编辑和审稿人根据参考文献,初步判断该论文的水平以及作者对有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判断作者的科学道德,如果未能列出密切相关的主要文献,读者、编辑和审稿人可能会看作是一种不良学风。参考文献关系到论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声誉。国内一些低档次期刊对参考文献极不重视。我们的研究者们也犯一些错误,比如:为了省事,转引二手文献,既不核对,自己也没有看过或浏览过;只引自己的论文,是自负又是无知的表现;阅读的是中文文献,引用的是外文文献;论文中引用近三年的文献比例少。 最后一点是署名和致谢。优秀科技论文的署名反映了作者的科学道德,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论文作者和参与工作的人应区别开,这一点国内很多课题组比较混乱。致谢:国内一般是感谢基金支持。课题组的集体力量、同行的学术交流等等都应当致谢。致谢不是可有可无的,论文公开发表后,就用书面形式记载了你的科研成果,同时也记下了你的科研道德。 关于情绪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决策中的情绪 摘 要:近年来情绪对人类理性认知活动的建设性作用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决策领域已经趋于成熟。本文依据情绪参与到决策的过程,将决策中的情绪分为预期情绪、决策后情绪与即时情绪,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决策 预期情绪 决策后情绪 即时情绪 1、引言 决策是一种高级认知过程,也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人们总是面临着决策的情境。从选择上哪所学校、学什么专业到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等等,时刻面临着决策。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真正的“理性人”,人们在决策时必然会受到偏好、信息不完全、情境不确定性、时间压力和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的决策行为的完成需要较多其他高级的认知能力的参与,想要达成一个最佳的决策,就会受到来自情绪影响的阻碍以及困惑,致力于研究决策问题的心理学家们试图探讨情绪在决策中的影响机制。 近年来情绪对人类理性认知活动的建设性作用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随之成为决策领域研究的热点。 2、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从早期的决策理论完全忽视情绪到现在情绪成为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情绪参与决策过程的方式主要有预期决策结果可能引发的情绪、决策结果直接引发的情绪和在决策过程中情绪改变认知过程,从而对决策行为产生影响。这三类情绪, 即预期情绪、决策后情绪和即时情绪。 2.1预期情绪 预期情绪,也即,在决策时没有经历情绪本身,是决策者对决策行为所导致的可能结果的情绪体验。例如,在决定是否投资高风险、高效益的商业开发项目的时候,一个潜在的投资者可能会试图预测如果她没有在这项工程上投资,工程却取得了巨大的收益(或损失)时她是否会感到后悔(或安慰)。根据前景理论,效用受决策现状和未来效益变化的影响,但是决策现状却不是唯一能预测出决策结果的标准,预期情绪也会改变决策行为。主要的预期情绪包括后悔理论,失望理论和主观预期愉悦理论。 Loomes和Sugden、Bell分别提出后悔和失望理论,阐述预期后悔情绪和预期失望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当人们在决策之前产生了后悔或失望情绪,就会倾向于尽力减少或避免可能引起这些情绪的决策行为,力争决策结果的后悔情绪或失望情绪的最小化。后悔和失望理论都是通过比较自己所选择的结果与其他的可能结果,将预期情绪引入决策,然而并未得到实际的验证。 Mellers等人提出了主观预期愉悦理论,主观预期愉悦理论认为决策者通过权衡每一个决策行为的预期愉悦和预期痛苦, 对每一个决策进行评估, 考虑每一个决策的平均的预期愉悦程度, 从而选择有更大的预期愉悦程度的决策。 预期情绪显然在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两个主要因素限制了基于预期情绪的决策的功效。首先,人们对自己的决策可能结果产生的情绪反应会出现错误预测。第二,预期情绪不能把握住决策者应该关心的所有因素,从而遗漏掉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标准。 2.2 决策后情绪 决策后情绪是个体决策后产生的复杂情绪,是人类独有的高级情绪,情绪影响决策行为,决策结果必然引发决策后情绪,影响我们对于获得的决策结果的满意度,而这样的情绪必然影响后续决策行为的变化。目前,先前决策事件产生的情绪对人们再次遇到类似事件时的决策的影响的研究正在成为决策后情绪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显示,决策后的情绪主要包括后悔情绪与失望情绪。 Zeelenberg认为后悔是当我们意识到当我们选择了别的行为,但当前的处境可以更好的时候体验到的消极的情绪。研究表明,后悔和责任感有关联:低责任感的被试后悔程度低,高责任感的被试后悔程度高。Zeelenberg还对后悔情绪与失望情绪的区别进行了探讨:当人们得知预期的结果,但事后却意识到另一行为过程产生的结果会更好时,他们将体验到后悔情绪;而当某一选择的结果比预期的要差时,他们会体验到失望情绪。 Van Dijk通过在实验中研究投资检测了失望情绪对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决策后体验到失望情绪的个体对之后的失望更为敏感,体验到的失望情绪更加强烈,从而不大可能做出会导致更大的失望的选择,不大愿意做出随后的决策。研究表明,一个好的决策产生的令人不快的结果,所引发的消极情绪将促使人们在下一次同样的决策情境时不去选择最有可能成功的选项。 后悔情绪与失望情绪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和风险决策的不确定性相关,都源于已获得的结果和预期结果的对比,都与接近性效应有关。 2.3即时情绪 与预期情绪这样认知评估参与的情绪不一样的是,即时情绪是在决策时体验到的真实情绪。即时情绪可能导致决策者的决策行为与预期的结果大相径庭,一般来说,即时情绪由两个因素组成:预期的影响和偶然的影响。 (1)预期的影响,是来源于对决策自身结果的预期产生的即时情绪的影响。例如,考虑投资于高风险项目的可能结果,投资者在想到项目失败时可能会体验到即时焦虑,这种类型的即时情绪也被称为整合情绪。尽管源于对决策结果的考虑,整合情绪取决于多种对预期情绪几乎没有有影响的因素,因此,这种预期的影响从本质上不同于预期情绪。 首先,整合情绪对概率相对的不敏感。第二,整合情绪对结果的时机和生动性尤其敏感。随着一个事件在时间上的接近,整合情绪诸如恐惧趋向于加剧,甚至可能高估或者保持不变地评估事件的概率。 (2)偶然的影响,偶然影响是指由即将到来的决策无关的因素引起的即时情绪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个体的直接环境或慢性意向的影响。例如,如果天气晴朗,矛盾的投资者在考虑她的选择的时候可能体验到偶然的快乐,这种类型的即时情绪也通常被称为偶然情绪。 偶然情绪的影响难以证明,因为这样的情绪,明显源于偶然的与决策无关的因素。尽管如此,很多研究已经揭示在决策中偶然情绪的强大效果。偶然情绪的影响在风险决策时是明显的,一般来说,人们在心情好时比在心情不好时往往更为乐观。目前的研究已经揭示出更多特定情绪的微妙的影响。例如,恐惧的个体做出相对悲观和风险规避的选择,愤怒的个体做出相对乐观和风险追求的选择。 看了“什么是高水平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高水平自然学术论文 2. 安全高水平学术论文 3. 安全高水平学术论文写作 4. 什么叫学术论文类 5. 成功的学术论文的特点

本科生发表一篇sci意味着是国际学术界的高水平论文。

sci论文代表了本专业在世界上被认可的先进成果以及发展趋势。SCI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如果你想在本科阶段发成功SCI这里可以给予你一些建议。

1.认清自身

一方面要认清自己有没有静下心来做实验搞科研的耐心和动力,毕竟很多学生高考选专业基本算是盲选,其中有些人不适合这个专业,也有些人对科研毫无兴趣。比如谁说你学化学将来毕业就一定要搞科研?甚至于你出来做和化学无关的事情也很正常。

另一方面要认清自己所学专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可能性。有些专业真的不太好在本科阶段搞出成果,没有成果怎么去发SCI?更别提和SCI基本无缘的社科专业了。

2.学好专业课

搞科研对本科生来说是超纲的,打好专业理论基础才是本科生最该做的事情。你一个学化学的,专业理论基础都不牢固,哪个老师敢让你去做实验?这甚至都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你基础打不好,进实验室是要出人命的。这不是开玩笑,化学实验室死人的事情并不鲜见。

3.选好路径

要本科想发SCI无非两条路径:一条是加入学校导师已有的课题组,最后课题组发文的时候带上你的名字。前提是你得能帮上忙。

另一条是你自己有好的选题或你或你们自己有一个课题组,比如大创课题组,导师来指导你做实验写论文,最后你再去投稿。

发表论文水平说明

所谓论文就是您在一个时间段,在期刊、杂志或者报纸上发表过几篇文章。学术水平是:您得到的什么研究成果。省级课题,还是国家级课题。

发表论文从来不分什么等级。但是被中科院信息研究所收录期刊称之为科技核心,被北大图书馆收录称之为中文核心,被人大图书馆收录人大报刊复印材料。被EI,SCI收录的,一些期刊,大家一般人是水平较高。但是这个不是什么等级,仅仅表明这些期刊被以上机构或者数据库收录而已。

省级、国家级、核心(国内和国外)

级别是分为了,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这个几个级别的期刊{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1e5468f9726740484961b70a.html}望采纳!

水文发表高水平论文

我觉得一个是论文的学术研究性较强,论文的语句、格式等都是没有问题的,论文有助于解决实际的问题,可行性比较高,研究分析比较具有说服力,以及具有创新性的论文。

学校隶属关系:山西省电话:

学校所在地: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79号传真:

邮政编码:030024电子邮件:geoscience@hotmail.com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系以调整专业结构为切入点,以教学计划改革为核心,积极进行专业调整改造,在保持现有优势学科的同时,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努力开创边缘交叉学科、新型学科,向资源与环境学科拓展,全面推进办学体制的改革,开辟出一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并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办学新路。

一、专业设置

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隶属于矿业工程学院,其前身为原煤炭部所属山西矿业学院“地质系”,始建于1958年,原设置有“煤田地质”和“矿产普查与勘探”两个本科专业。1998年调整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0年增设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

在1990年获得“矿产普查与勘探”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基础上,于2000年获得“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地质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是山西省惟一具有“地学”学士和硕士两级学位设置资格单位。

二、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

全系现有专任教师28名,其职称、学历、年龄结构情况见表1。

表1 地球科学与工程系教师状况一览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从经费、政策等方面加大对中青年学术骨干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交流,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充实教师和科研岗位,通过引进、培养、不定期派遣教师进修、培训等方式,学历层次明显上升。1998年以来,晋升教授2名,副教授5名,在读博士2名,引进硕士10名。现有教授、副教授12名,占教师总数的42.3%;博士(含在读博士生)和硕士20名,留学生5名,占教师总数的89.3%。聘请外籍教授R.Lovliee教授(挪威卑尔根大学)1名。

三、人才培养

地球科学与工程系自1996年以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每年招收2个班级,2000年增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后,现每年招收新生3个班。目前在校本科生254人。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3名,其中4名考取博士研究生,考博率达17.4%。2002年底在校硕士研究生23人,工程硕士研究生21人。

随着教学计划的适时调整,针对市场培养人才,毕业生就业状况大为好转。自1998年以来,除部分学生进入地质科学教育、研究和生产部门外,其他分别进入交通、电力、水利、建筑、建材等不同的工作领域,或从事生产、研究、开发、管理,或从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或作为公务员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甚至进入经济、保险、新闻等部门,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88%以上,考研率达32.7%。

四、办学优势与特色

1.办学优势与特色

山西是资源大省,在长期开发过程中,环境破坏尤为严重。“九五”以来,作为山西省惟一具有“地学”学士和硕士两级学位设置的资格单位,地球科学与工程系始终围绕着“资源、环境”主题进行发展,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培养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人才为主要目标,以解决国民经济建设相关问题为主要任务,组建了研究队伍,完善了实验设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教育与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和成效

(1)调整专业方向

21世纪,全球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频繁等诸多方面的严重挑战,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问题大都属于综合性的地球科学研究课题,需要不同学科间的大跨度、多方位的相互渗透、交叉和综合研究,要求地质类本科人才的培养应由以往较窄专业的“成型教育”,转为基础扎实、拓宽专业方向的“毛坯”塑造,以适应市场的需要。我系以专业结构调整为龙头,于1998年将原“矿产普查与勘探”和“煤田地质”两个专业调整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增设了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方向、矿物岩石材料方向,2000年增设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积极向城市地质、环境地质、城镇建设与管理、水资源和工程地质等领域拓展,既保持了优势,形成了特色专业群体,又机动灵活,适应发展的需要。

(2)修订教学计划

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科学地进行计划内学时分配。共设置为基础性模块(其中包括校级子模块和院级子模块两部分)、专业技术基础模块、专业模块、自由选课模块和实践性教学模块五部分。在总计2500学时中,基础课占49.4%,专业基础课占14.2%,专业课占20.6%,选修课占15.8%。将高等数学调整为数学建模,增加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保证英语教学4年不间断,强化地学基础,增设“3S”和计算机语言等课程,三年级增设计算机课程设计,体现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技能、外语强的知识结构。

(3)建设“地球科学馆”

“地球科学馆”占地450 m2,共有展版114块、地质标本1000余块、现代生物标本12件、小型模型22件、大型模型3件以及实物展台等物品。展厅由“地球形成和演化、生物起源和进化、矿物的奥妙、神奇多变的岩石、资源与利用、环境保护”六大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均独立成章。基于地球科学馆教育的特点、服务对象和观众的心态,建设中以实物为基础,以文字、图片、表格、模型为内容,配合声、光、电等手段,突出实物展品。展品价值的体现以展品与观众发生某种联系为纽带,既有珍奇展品来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同时与观众的社会背景、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借助于电化教育、计算机等设备,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育功能。通过舒适的展厅设计、美观大方的展柜式样、丰富的实物和辅助展品组合、奇特的展示形式、新颖的展示方法、和谐的灯光与色彩布置,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我校乃至我省新世纪现代化科学教育基地。自2002年5月开馆以来,参观人员有教师、大中小学生、校友、国内外来访宾客、学者等各阶层人员,约5000 余人次。

五、学科建设

地球科学与工程系设有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两个工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地质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目前正在积极组织申报矿产普查与勘探工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工作。

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煤田地质与精细地质勘探、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地质信息系统等内容。1998年以来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基金6项、横向项目4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2项,出版了《山西晚古生代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盆地演化及盆山耦合关系》等专著4部。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核探测与信息技术、地磁信息技术与应用、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等内容。1998年以来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基金4项、横向项目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2项,出版《许家窑文化遗址磁性地层学研究》专著一部,发表论文30余篇。

地质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与环境地质等内容。1998年以来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基金3项、横向项目15项。

六、实验室建设

地球科学与工程系将原有12个小而全的实验室按相关学科合并,组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包容面较宽的院、系两级管理的地学基础实验室、地学专业实验室和科研专用实验室三个模块,使实验室从教研室中独立出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实验项目,更新内容,扩大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比例,开放实验室,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改造实验室环境及更新实验设备,现拥有高温炉、显微光度计、测氡仪、大地电磁测深仪、红外吸收光谱、MS2磁化率仪、Minispin磁力仪、DMS旋转磁力仪、交变退磁仪、热退磁仪、零磁空间校正、X射线衍射仪设备等。2000年投资30万元筹建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实验室,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建设了全球定位接收设备(GPS),扩建系级标本库(100m2),其中地磁信息技术实验室已成为学校特色实验室,对外开放。学校有一大批高级仪器如电子显微镜、Y2000型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仪、微机差热天平、火焰光度计、粒度分析仪等可供系本科与硕士研究生使用。

选择优秀、杰出的学科带头人任科研专用实验室主任,按科研要求组合配置仪器设备,购置全球卫星定位仪(GPS)、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袖珍式数字摄像机等电子记录和存储、实时信息处理设备,与地方政府、煤矿等社会和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开放实验室促进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广泛开展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学术水平。

七、“九五”以来科学研究情况

1.“九五”以来科学研究工作及论文专著

1996年以来,随着我系专业的调整,教学计划的修订,师资队伍的充实与提高,我系的科研能力逐年增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开展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21项,横向项目22项,其他项目2项,已通过省部级以上鉴定项目8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国外刊物11篇、国际学术会议10篇、国内著名刊物30余篇;出版专著8部,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其余四部专著新近出版待评;出版“十五”规划教材1部,参编教材两部。科研进账经费420余万元。

2.目前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

主要有国际合作项目“拉尚反向极性偏移在撒拉乌苏上更新统剖面的追踪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煤化过程中煤大分子结构演化的计算机模拟”,以及省攻关项目“陷落柱林发育区的高产高效采煤技术”和“地质体空间构形信息系统的开发”。

八、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

自1996年山西矿业学院地质系与挪威卑尔根大学固体地球物理系开展科研合作与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以来,苏朴教授与卑尔根大学固体地球物理系瑞达·拉乌列教授建立起古地磁学研究方面的科学合作联系。拉乌列教授连续7次来华访问,先后赴内蒙古萨拉乌苏文化遗址、内蒙古东胜矿区、广西百色文化遗址、广西田东剖面、山西襄汾丁村文化遗址、山西芮城西侯渡剖面等地进行野外考察与采样,就国际合作项目“Blake亚时期间的地磁场特征”进行研究,苏朴教授等人也多次回访挪威,在固体地球物理系古地磁实验室开展了课题研究。通过近7年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先后完成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省基金项目,2002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在国际刊物及国内一级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联合培养研究生7名,培养了一支与世界接轨的学术梯队,走在了全校前列,取得了可喜成绩。太原理工大学授予拉乌列教授客座教授称号。

2002年太原理工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正式签署科学研究与教育合作协议,所校共建“地磁信息技术实验室”,并为我系学科的发展以及硕士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师的培养给予了支持。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赠送我校全套价值150余万元古地磁常规实验仪器,经过近两个月的安装调试,全部设备已正常运行。“所校共建”是我系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我校历史上的一个创举。研学结合,所校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极大地推进我系的学科建设,提高我校的科学实验能力,增强我系科学研究的后劲,为我校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师,为国家培养出更高层次的栋梁学子。

(撰稿:范绍明)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论文 轻风论文网 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师帮忙指导的。相对于网上很多个人和小机构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轻 风论文 王老师咨询的,非常专业的说这里还有些参考资料,你看看珠江三角洲水 文监 测站网优化与系统整体规划研究珠江三角洲 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丰沛的水量和密集的河 流是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但是洪、 涝、旱、咸、台风、风暴潮等灾 害的不断发生又对该地区的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农业的发展及城市化水平的 不断提高,为满足 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建立完善的水文监测 系统对珠 江三角洲 地区国民经济建设、水资源开发 利用、防汛抗旱、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设计和运行、城市水文变化规律研究等 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是以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为研究对象,进 行系统整体的水文监测站网规划,对水文监测站网进行优化与调整,并对优化与调整后的 水文监测系统进行整体的规划。 本 文共分为六 章,第一 章阐述了珠江三 角洲水文监测站网优化与系统整体规划研究的意 义以及水文站网优化 与系统整体规划的有关概念 、原理;第二章介 绍了珠江三角洲流域的概况;第三章对珠江三角洲水文监测 站网现状进行评估;第四章对珠江三角洲水文监测站网进行优化与调整;第五章通过测验 方式、测验方案、资料整编、数据传输方式、投资估 算等实施方案, 落实珠江三角洲水文监测系统 的整体规划功能;第六章对经过优 化和 整体规划后 的珠江三角洲水文监测系统进行总体 效益分析。不懂的你上轻风论文网 自己看吧

赵志明发表论文

一个呀 我在平昌这么久好不晓得嘛。。。。。。 就一个

朱文,男,1967年12月生于福建省泉州市。198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动力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91年开始小说写作。1994年辞去公职,现为自由作家。著有诗集《我们不得不从河堤上走回去》,小说集《我爱美元》、《因为孤独》、《弟弟的演奏》,长篇小说《什么是垃圾,什么是爱》等。为20世纪90年代青年作家代表人物之一。1998年,他发起主持了一次名为“断裂”的活动,向全国73位青年作家发出问卷调查,促进文学界对现存文学秩序进行反思。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触电”,写过的电影剧本有《巫山云雨》、《过年回家》、《火车,火车》、《海南,海南》等。由朱文自编自导的电影《海鲜》,在9月刚刚结束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获“评审团大奖”。朱文永远是个异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不在江湖中”。如今他的小说已经和方文山的歌词、崔健的摇滚乐一起收录到了大学课本之中,朱文怪不好意思的,“那时还年轻,写起来肆无忌惮,那些东西还是不适合给孩子们读。”人到中年,朱文突然变得安分起来。曾经的他,还和作家韩东、画家毛焰一帮南京文艺圈的哥们混过,“那绝不是为了交流创作,就是为了吃喝玩乐。”而现在的朱文,戒了六年烟,结了三年婚,不开车,不喝酒,平时爱遛狗、爬山、喝普洱,他决定让自己“活得明白”。在《小东西》的结尾,主演毛焰和托马斯在一起喝的就是普洱茶。毛焰告诉托马斯,这普洱茶不是二十年的,也不是十五年的,而是十年陈的,老外托马斯回答道:“十年,but good enough!”这便是朱文对友谊的注脚。“我喜欢一切带有时间痕迹的东西。俗话说,三生修得同船渡。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碰到一起,讲究的是因缘。”几乎所有采访者都会问朱文一个同样的问题: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艺术家,你的创作到底来源于何处?朱文每每都会给他们两个字:“天赋”,紧接着再加上一句“虽然我讨厌使用这个词。”的确,1994年之前,他还是南京一家国企的锅炉工程师,他在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既不是小说,也不是诗,而是一篇关于锅炉结构设计的专业论文。由于父母在“文革”期间受到了巨大的打压,“思想活络”的朱文从小就让他们担惊受怕。学理科,是父母的要求,安分守己地靠手艺吃饭,那是他们对他的期许,却没想到朱文还是走上了艺术这条道路。要是在不开机的时候,朱文的作息是很正常的。“甚至有点老龄化”。他一般六七点钟就起床,拉起他家那只才五个月大的金毛狗,下楼去散步,“我是我家小区花园的最大受益者”。于是,一路上,小说家朱文会遇到各种闲散的保姆和老人,他边遛狗边端详着他们,故事早已在脑海里萦绕不去。“通常,我的脑子里就有十个故事,那你就让它们漂浮在那里,并不理会它们。就等着看哪一个故事迫使你把它写出来。”现在,总有人会要求朱文提炼一下自己这仅有的三部作品,来谈谈它们共同的主题。每当这个时候,朱文总是会回到自己的原点。“以前以为自己拍《海鲜》,那纯粹是种偶然,后来想想,却是必然。我老家靠海,爷爷爸爸都曾当过渔夫,靠海吃饭。我成长在内陆,从小别人家都吃淡水鱼,我家却总是吃冰冻海鲜。我一直很奇怪这到底是为什么,原来,一切都流淌在你的血液里。《海鲜》带我回到海边,《云的南方》带我来到山那边。我所有的艺术,一贯的意愿都是想摆脱万有引力。经历1998年,他发起主持了一次名为“断裂”的活动,向全国73位青年作家发出问卷调查,促进文学界对现存文学秩序进行反思。1990年代中期开始“触电”,写过的电影剧本有《巫山云雨》、《过年回家》、《火车,火车》、《海南,海南》等。由朱文自编自导的电影《海鲜》,在2001年9月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获“评审团大奖”。关于朱文的电影,其实我们知之甚少。比如《海鲜》,比如《云的南方》——《海鲜》连盗版碟都没有,《云的南方》曾在中央台的某个频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播放过,而且据说是在深夜。朱文本身也很少谈自己的电影。他在这方面,有惜字如金的意思。他很少出现在媒体,但他也不神秘。至少,他没有把自己打扮得很神秘。他可能要比过去胖一点,衣着普通,一脸和蔼笑容。他不倨傲。他出现在清华南门的某个咖啡屋里,戴着一顶帽子四处张望。这时候,他有点像他过去的青春期,张望着,逡巡着。这就是朱文,非常具体,身形高大,但是无法继续了解他的前史和未来。任何一个热爱过文学的青春期的文学青年都有可能热爱过朱文十年前的小说。《什么是垃圾,什么是爱》、《我爱美元》以及《人民到底需要不需要桑拿》,他的小说那么特立独行,极度个人化,荒谬而滑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那是所有人的青春期吗?朱文的敏锐在于,他比任何一个人更快速地记载,并且,迅速放弃了写作的营生,投向他更热爱的电影。就像1994年,一个持有两千吨级司炉证、擅长在图纸上雄图伟略的杰出工程师,突然打算离开这个游刃有余的岗位(也有传说是被开除的),开始不靠谱的写作生涯。他知道自己天生是一个作家。他现在又要证明他天生是一个导演,他不认为陈凯歌、张艺谋是天才导演,因为他们都没有原创性,只依赖于摄像和剧本。他的自信是经过验证的,所以并不令人生厌。曾经的叛逆青年朱文早先参与编剧的电影《巫山云雨》、《过年回家》早已被很多人所熟知。而《小东西》是朱文继《海鲜》《云的南方》之后执导的第三部电影,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电影都没得到大范围的公映。外界对朱文新作品《小东西》的评价是:虚构,现实,武打,外星人等种种元素。在朱文眼里,“这部电影在我三部电影中是最简单轻松的,但是花了最长的时间,前后用了三年。”无论是当年向传统文学发起的“断裂”行为,还是朱文诗歌、小说里所透露出来的气质,朱文给人的印象,就是他在不断书写他自己,他的反抗、愤怒。朱文说,他不厌其烦地写那些小人物,只是在重申一种自由,这种自由,在他年轻的时候,它体现为一种对抗,一种愤怒;但现在,朱文变平和了,虽然朱文疏远依然。“他只是变得善于在愤怒与制度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作家韩东印象里,“从未见过朱文暴跳如雷,和人恶语相向。即使是在和心怀叵测的评论家们面对面的交锋中,他也始终面带微笑,挖苦中不失调侃,和对方的恼羞成怒形成了极强的反差。”朱文表示,像“傻×”这样的词并不像很多人理解的那样粗鄙,而是中性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和当时一种情绪的表达。所以,他说,爱情,你真像一泡屎,用叛逆和颠覆来掩饰他对更美好事物的向往。因为大家都知道,朱文有一个漂亮女友,叫金子。为自由离开南京1989年,朱文从东南大学力学系毕业,分配到国家重点工程华能南京电厂筹备处,而后成为机组控制室的司炉,操作控制一个巨大的锅炉,并且是三班倒,他就利用中间休息的时间写作。经过五年时间的创作,1994年,朱文辞去公职。再后来,他离开南京去了北京,有一段时间,因为父母和一些朋友都在南京,朱文要在两个城市跑。朱文说,经过多年的争取,他自己的力量已变强大。朱文并不是个很喜欢闹的人,即使因为拍电影,需要和人打交道,也没能改变他和别人之间那种很简单的关系。早先,他甚至会和韩东一起在大街上看来来往往的人群,并对其中的女性评点一番。但有一天,他还是舍弃了这份乐趣,离开南京去北京。朱文发现,南京有很多朋友,他没办法安静下来。“北京太大了,要找什么人一起玩不是那么容易。”现在,更多的时间,朱文会呆在北京郊区的家里,也基本不跟什么人说话。朱文否认这是一种孤僻,他说,跟女朋友跟家人当然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难忘大厂生活朱文有一篇小说《到大厂到底有多远》,描述了去南京郊区大厂时的一段坐车经历,冷峻而又温情,在其众多小说中并不是很起眼,但后来却被很多评论家一再提及。很多人认为,朱文开辟了写小说的地理概念,自他以后,不少作家都喜欢在其作品中描绘身边的公交、街道等等,并作出对生活看似冷静的剥离。他的《段丽在古城南京》《达马的语气》都堪称是其中的经典。那些熟悉的南京地名和日常生活,虽然仅仅作为一种疏离的背景出现,但这正体现了朱文作为一个异乡人对南京的特殊情感。“那时有大部分时间在全国到处乱跑,但在南京大厂工作的那五年对我整个的影响实在很重要,走到哪儿,别人还是会习惯说这是从南京出来的作家。只是,我不喜欢那种重复性很强的事情,我很喜欢电厂的工作,因为它有价值感,每天都在创造财富,但重复……5年对我来说已经是极限了。”写有那么多关于南京的小说,已在国际影坛赢得不少声誉的朱文并没有忘记南京这个地方,他表示,在适当的时候,用电影来展现对南京的所思所想并不是不可能。本质性作家南京有一个著名的诗人作家圈,他们作为一个团体的名字叫做“他们”,这拨人是韩东、朱文、于小韦、丁当、吴晨骏、刘立杆、鲁羊以及年轻一辈的曹寇、赵志明等人。朱文当年在工厂当锅炉工,在三班倒之余拼命写作。到1999年为止,朱文总共写了80万字,觉得自己写得够多的了,自那后再没写过一个字。直到现在,他的声名也远没有达到大众化的程度,小说的印量很小,一直不太容易买到,爱好者们以在论坛上传贴其小说并交流看法为乐趣,可以说朱文是作家中的作家,在写作圈内具有相当大的力场,他的写作影响了一批人,不少年轻作家如李红旗、李师江等都自承深受其影响。朱文的写作深入了每一个人的存在状况,他以高度的耐心与热情去描述吃喝拉撒、无目的的游荡、突如其来的意外,展示生活中最百无聊赖、最微不足道、最容易被我们自己忽略的琐屑细节,陌生、荒诞,然而这又正是我们所熟悉而又麻木不仁的。他说,“无聊之处见真知”。他的笔下有无聊而躁动不安的年轻人,有压抑了大半辈子的老年人,有破罐子破摔的艺术圈女性,他不替他们辩解,也不对他们作出评判,他尊重并理解这些人,让他们自主地在各种关系和命运里浮沉,在迎面而来的诱惑和打击前,或是一再被羞辱,或是偶然地重获尊严。朱文曾说,“一个好的小说家讲述的每一个故事首先对他自己而言必须是必要的,它只能来自你诚实敏锐的心灵。写出一个你的能力可以达到的最高级、最完善复杂的故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出应该写出的与你有着血肉联系的那个故事。我把后一类作家叫本质性作家。我很难接受还有另一类作家”。现在他补充说,本质性写作的意思是要回到源头,回到最初的感动。他拒绝让那些貌似深刻、貌似博大的因素渗入到写作中,他说,“对一个严肃自律的作家来说,他最糟糕的作品里也有着隶属于他本人的当时的最紧张的心灵焦灼”,写作是一个自我沟通过程,与自己的心灵共同生活。他还说,“我精神上对写作的需要远远甚于写作对我的需要”。这样的态度体现在他的小说里,他的小说有一种直面并深入现实与心灵的精神品质,独立并强悍,不讨好不避讳,不自我感动也不试图感动、怜悯他人,像一个挖土机一样看准地方直接挖掘下去,入木三分又势不可挡。他的语言酣畅淋漓,飞扬,恣意,兴之所至,读起来非常痛快。彻底地抛弃既有的标准,向许多事物发起进攻,必定要遭到很多人的反击,1990年代中后期,《我爱美元》出来后,朱文被人称为“流氓作家”。《我爱美元》并不算朱文最好的小说,但因为其激烈的反叛姿态而成为他最出名的作品,它写的是“我”带着父亲找小姐的事情,这部小说几乎让朱文的父亲身败名裂,朱文由此深感这种老是写“我”的方式很有祸害。

不是做广告的医院

平昌三,二,一,信义中学之一,教学质量是最好的,但不容易进入其次是相对其他几个路德,他只能做初中,更加注重 2在三初中和高中的一个初中的重视程度稍低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