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怀素未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3:32:17

怀素未发表的论文

可以的,我就申请过一次,但是后面有事情耽误了,就终止了申请。但是好像在校期间,论文发表的话申请到的几率会更大哦。如果回答满意,希望您能采纳一下,谢谢了~

查重是一种常见的技术,它可以帮助学者检查自己的论文是否存在重复的内容。查重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是语料库查重,它可以检查文章中是否存在相似的文本,以及论文中与其他论文的相似程度。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抄袭检测软件,通过对文本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抄袭行为。此外,还可以使用网络查重工具,通过搜索网络上的文章,来检测文章是否存在相似的内容。总之,查重是一种有用的技术,能够帮助作者检测其论文是否存在重复的内容,可以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1、论文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9、论文摘要之撰写通常在整篇论文将近完稿期间开始,以期能包括所有之内容。但亦可提早写作,然后视研究之进度作适当修改。有关论文摘要写作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0、整理你的材料使其能在最小的空间下提供最大的信息面。11、用简单而直接的句子。避免使用成语、俗语或不必要的技术性用语。12、请多位同僚阅读并就其简洁度与完整性提供意见。13、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但亦不要矫枉过正,将应有之字眼过份删除,如在英文中不应删除必要之冠词如a''an''the等。14、尽量少用缩写字。在英文的情况较多,量度单位则应使用标准化者。特殊缩写字使用时应另外加以定义。15、不要将在文章中未提过的数据放在摘要中。16、不要为扩充版面将不重要的叙述放入摘要中,即使摘要仅能以一两句话概括,就让维持这样吧,切勿画蛇添足。17、不要将文中之所有数据大量地列于摘要中,平均值与标准差或其它统计指标仅列其最重要的一项即可。18、不要置放图或表于摘要之中,尽量采用文字叙述。

可以写进去。因为论文被录用了就代表文章予以拟发表。

论文被杂志社录用了就代表文章予以拟发表。

因为所有的学术期刊,不管是核心还是普刊,到最后都有一个主编终审环节,也就是在临出刊前,杂志社美编会把文章排版好,然后打印成小样,交由主编或编委会进行最终审核与校对;

这个环节是真的可能会退稿的,即使初审和复审都按照终审层层把关,但如果文章主编觉得不行,还是会退稿。发表过的后期都会被期刊网收录的,后期毕业论文检测的时候都会被检测出来的,算复制率的,还是重新写吧。

硕士毕业论文格式:

1.毕业论文 一律打印,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上、下2.5cm,左3cm,右1.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封面采用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封面。

2.字体要求 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3.字号 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三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与第二层次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4.页眉及页码 毕业论文各页均加页眉,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打印“河北大学xxxx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页码从正文开始在页脚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

怀尔斯10年未发表论文

高斯非常聪明,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算术题,要学生们计算出前100个自然数相加之和,一般的同学采取逐个相加的办法计算得头昏脑胀,而高斯几乎不加思索就算出了答案。他是注意到这个算术级数的规律,100+1=101,99+2=101……共50对数,答案是5050

一 数学的发源地:古希腊 华人中最杰出的数学家陈省身最近去世了。在弥留之际,他一直在说:"送我去希腊。"就像麦加是伊斯兰的圣地,恒河是佛教徒心中的圣地一样,数学家和哲学家心中的圣地就是希腊。古希腊群星璀璨,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阿基米德这样的博学而又智慧的大家让其它民族望尘莫及。有记载第一位哲学家和数学家是泰勒斯,哲学是从泰勒斯开始的,他预言过一次日蚀,所以我们就很幸运地能够根据这件事实来断定他的年代;据天文学家说,这次日蚀出现于公元前585年。他第一次证明了在圆上,直径所对应的圆周角是90度,这也标志这几何学的诞生和证明的开始。希腊人中能产生那么多哲学家和数学家,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那里的公民有辩论的自由,他们崇尚逻辑思维而不是崇尚武力。 毕达哥拉斯算是希腊数学家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他创立的有理数的概念至今对于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还是一个难的东西。说它难,其实不难,关键是学习知识太功利,彻底搞清这个概念远远比背诵一段政治容易。我上【高等数学】课时,几乎年年有人问我:"老师,学习这个有什么用?"希腊的欧几里德碰到谁问他这个问题,从兜里拿出一个硬币,告诉仆人:"把这个硬币给他,他问学几何有什么用,学几何不能赚钱,让他拿这个硬币走吧!" 毕达哥拉斯是历史上最有趣味而又最难理解的人物之一。不仅关于他的传说几乎是一堆难分难解的真理与荒诞的混合,而且即使是在这些传说的最单纯最少争论的形式里,它们也向我们提供了一种最奇特的心理学。他建立了一种宗教,主要的教义是灵魂的轮回和吃豆子的罪恶性。他的宗教体现为一种宗教团体,这一教团到处取得了对于国家的控制权并建立起一套圣人的统治。但是未经改过自新的人渴望着吃豆子,于是就迟早都反叛起来了。 毕达哥拉斯教派有一些规矩是:1.禁食豆子。2.东西落下了,不要拣起来。3.不要去碰白公鸡。4.不要擘开面包。5.不要迈过门闩。6.不要用铁拨火。7.不要吃整个的面包。8.不要招花环。9.不要坐在斗上。10.不要吃心。11.不要在大路上行走。12.房里不许有燕子。13.锅从火上拿下来的时候,不要把锅的印迹留在灰上,而要把它抹掉。14.不要在光亮的旁边照镜子。15.当你脱下睡衣的时候,要把它卷起,把身上的印迹摩平。 毕达哥拉斯在代数上的主张是认为数是万物之源,并且认为一切数都能写成两个自然数相除的形式。毕达哥拉斯的在几何上最伟大的发现,或者是他的及门弟子的最伟大的发现,就是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命题;即直角两夹边的平方的和等于另一边的平方,即弦的平方。埃及人已经知道三角形的边长若为3,4,5的话,则必有一个直角。但是第一个给出严格证明的却是毕达哥拉斯,因此这个定理也被冠以他的名字。这个定理在中国被称作勾股定理,不过至今没有得到广泛的承认。 然而不幸,毕达哥拉斯的定理立刻引到了不可公约数(无理数)的发现,这似乎否定了他的全部哲学。他的一个学生用毕达哥拉斯定理证明了:当正方形的边长是1时,对角线长度不能用任何两个整数相除来表示,也就是说不是有理数。这刚好否定了毕达哥拉斯关于数的存在都是有理的(rational)的想法,这个学生的发现导致了他的丧命:被教众抛进了大海。这次事件被称作数学历史上的第一次危机,它否定了一切数都是有理数的结论。直到18-19世纪,关于微积分严格性的讨论才对第一次数学危机给出了解答。 二 不懂几何者不许入内和阿基米德的裸奔 现在中学生学习的平面几何,都是来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一本奇书:《几何原本》,它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部不朽杰作,是当时整个希腊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结晶,其内容和形式对几何学本身和数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自它问世之日起,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盛行不衰。它历经翻译和修订的次数更是不胜枚举,自1482年第一个印刷本出版以来,至今已有一千多种不同的版本。除了《圣经》之外,没有任何著作,其研究、使用和传播之广泛,能够与《几何原本》相比。但《几何原本》却有着超越民族、种族、宗教信仰、文化意识方面的影响,是《圣经》所无法比拟的。《几何原本》的希腊原始抄本现在已经流失了,它的所有现代版本都是以希腊评注家泰奥恩编写的修订本为依据的。《几何原本》的泰奥恩修订本分13卷,总共有465个命题,其内容是阐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及算术理论的系统化知识。 《几何原本》对于数学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采用公理化的体系来讨论数学。就是先假定一些命题是不加证明而认可的,所有的定理和结论都是建立在这些公理的逻辑演绎之上。至今中学生所学的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都没有超出《几何原本》的范围,因此可以说这是对人类思想影响最远的数学书。现代数学的公理化方法都是来源于欧几里德的这本书《几何原本》。 古人学习几何更是困难,据说当学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这个定理时,好多人就无论怎样都学不会了,因此这个定理又叫‘驴子的梯子',指它难住了一大批人。直到现在,平面几何的一些知识或者立体几何的一些定理仍然难住了一大批人,大概学习数学需要一些天赋吧。因此当国王多禄米向欧几里德讨教学习几何的捷径时,欧几里德告诉他:"在几何里面,没有为国王提供的捷径。" 在数学上,古希腊人提出"三大问题":三等分任意角;倍立方,求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是已知立方体的二倍;化圆为方,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于一已知圆。这些问题的难处,是作图只许用直尺(没有刻度的尺)和圆规。这类问题直到近代群论的出现,才得以得到解决,这三个问题都是不可解的。 阿基米德就是学习《几何原本》的学生中最杰出的一位。他11岁便离开家乡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几何原本》,按辈份他应该是欧几里德的徒孙。他在数学和物理上所创造的奇迹使他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叙拉古的亥厄洛国王委托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但是怀疑里面被掺了银子,当然不可能通过把皇冠割开来检验这个王冠,于是便请阿基米德鉴定一下。一次当他洗澡时正在冥思苦想,这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阿基米德高兴得跳起来,赤身奔回家中,口中大呼:"尤里卡!尤里卡!"(我发现了),于是便开始在大街上裸奔起来了,一直跑到家里。 他在数学上的发现创造更是数不胜数,阿基米德螺线,抛物线上的弓形求面积方法含有现代积分思想,求圆的面积,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圆周率的求法和误差估计,等等,直到现在,全世界活着的人中,至少还有百分之六十的人数学知识比不上两千年前的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的死也具有传奇色彩,甚至可以编成一部精彩的电影。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攻入叙拉古,并闯入阿基米德的住宅,他们看见一位老人在地上埋头作几何图形,士兵们将沙盘踩坏。阿基米德怒斥士兵:"不要弄坏我的图!"士兵拔出短剑,刺死了这位旷世绝伦的大科学家,阿基米德竟死在愚蠢无知的罗马士兵手里。还有一个版本是他死前说的话是:"让我做完最后一道题。" 关于阿基米德在数学史上的地位,美国的数学史学家E.T.贝尔在《数学人物》上是这样评价阿基米德的:"任何一张开列有史以来三位最伟大的数学家的名单之中,必定会包括阿基米德,而另外两们通常是牛顿和高斯。不过以他们的宏伟业绩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比较,或拿他们影响当代和后世的深邃久远来比较,还应首推阿基米德。" 三 牛顿时代就有马甲 从古希腊数学到近代微积分的产生,中间经历了漫长的停滞不前的年代。期间,各国都产生了一些杰出数学家和一些成果,但是这些成果都是零星的非本质的。期间中国最引以自豪的数学家是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到小数点后7位。 在十七世纪中叶以后,数学知识的火山似乎在一夜之间爆发了。其中以微积分为代表的变量数学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了物理上提出的大量问题,并且给出了用传统方法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的解法。在微积分发现的优先权的争执上,英国数学家和大陆数学家产生了严重纠纷。牛顿于是用了好多编造的名字来‘证明'莱布尼茨的知识不是原创而是抄袭牛顿的。其言辞之尖刻、辱骂之恶毒令人难以想像。莱布尼茨死后,牛顿还津津乐道的向别人讲述怎样用马甲使莱布尼茨伤透了心,并沾沾自喜。 这个时代,法国的贝努力(Bernoulli)家族是一个数学家族,三代出现了十多位杰出的数学家。 这个家族人的脾气都不太好,最奇怪的他们是开始都不是从事数学,可是到后来全部迷上了数学。父亲因为儿子得了数学大奖,嫉妒之下竟然一脚从窗户把儿子踹到了室外。 1696年,约翰.贝努力( John Bernoulli)在《教师学报》的杂志上面提出最速降线问题,公开针对他的哥哥雅克比.贝努力(Jacobi.Bernoulli),这两个人在学术让一直相互不忿,据说当年约翰求悬链线的方程,熬了一夜就搞定了,雅克比做了一年还认为悬链线应该是抛物线,实在是很没面子。那个杂志是莱布尼茨主办的,影响很大,欧洲的所有杰出数学家都尝试这来做这个问题。到最后,Jhon收的了5份答案,有他自己的,莱布尼茨的,还有一个罗必达侯爵的 ,然后是他哥哥Jacobi的,最后一份是盖着英国邮戳匿名的。 这个问题陈述起来很简单,就是平面上有两个点A,B,这两个点连线既不是水平也不是垂直,试寻找连接这两个点的曲线,使得靠自身重力的一个小球能用最快时间从这点滑到那点(摩擦阻力不计)。 据说当年牛顿已经从科学第一线退了下来,揽到了皇家造币厂厂长的肥缺。劳累了一天以后,回家在壁炉前看到了贝努力的题,,熬夜到凌晨4点,就搞定了。贝努力看到这个匿名送来的答案,说道:"我看到了狮子露出来了利爪。"在这么多解答当中,约翰的应该是最漂亮的,类比了费马光学原理作了出来,用光学一下做了出来。但是从影响来说,弟弟的做法真正体现了变分思想。 这个思想是把每条曲线看作一个变量,进而在每条曲线上所用时间便是曲线的函数,这就是泛函。类似于微积分求最大最小值的办法,把微积分推广到一般函数空间去,这就是【变分法】。不过变分法真正成为一门理论还要属于约翰的弟子欧拉和法国的拉格朗日。 贝努力一家在欧洲享有盛誉,有一个传说,讲的是丹尼尔.贝努力(Daniel Bernoulli,他是约翰.贝努力的儿子)有一次正在做穿越全欧洲的旅行,他与一个陌生人聊天,他很谦虚的自我介绍:"我是丹尼尔 .贝努力。"那个人当时就怒了,说:"我是还是伊萨克.牛顿呢。"从此之后在很多的场合丹尼尔都深情的回忆起这一次经历,把他当作他曾经听过的最衷心的赞扬。 牛顿去世后,有人写诗赞美他:宇宙和自然的规律隐藏在黑夜里神说:让牛顿降生吧于是一切都成了光明。 贝努力家族对数学最大的贡献还不是在数学本身,而是发现了欧拉。 四 数学英雄欧拉(Euler) 要问在历史上这些数学家中我最佩服谁,那肯定是欧拉。 欧拉小学就被开除了,因为他问的问题太多,给老师太多的难堪。有人说欧拉是先会算术后会说话的,高斯也是这样,高斯一岁时就能发现父亲账本上计算的错误,不过这肯定是传说。但是欧拉很小就知道等周原理:在周长固定的所有图形,面积最大的一定是圆。 大名鼎鼎的约翰.贝努力是欧拉父亲的朋友,第一次见到六岁的欧拉就被欧拉问住了:"我知道一个数6,它有因数1,2,3,6,加起来是6的2倍;还有一个数28,有因数1,2,4,7,14,28,加起来也是28的2倍,还有多少这样的数?"这类数叫做完全数,还是欧拉,最终给出了偶数完全数的表达式,那是后来的事情了。对于奇数的情形,谁要是能正确证明有或者没有,现在肯定能拿到数学最高奖。欧拉17岁获得了瑞士巴赛尔大学的硕士学位,欧拉太专注数学,以至于贝努力不得不规定,吃饭时间不许看书。他19岁时被俄罗斯卡德琳娜女王邀请到彼得堡科学院从事研究。 欧拉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了,解决问题过程中创造出的方法不知开创了多少个数学分支。欧拉因为解决著名的七桥问题开创了拓扑学,歌德巴赫猜想是因为歌德巴赫和欧拉的通信而出名的。任何一个正整数都一定能写成不超过四个平方数之和是欧拉最早证明的,这可是将近两千年无人解决的问题。数论,几何,力学,天体力学,到处留下欧拉的足迹。现代数学的符号和表达式,如三角,指数,e,i,π 等等,都是欧拉创立的。历史上第一本流行的微积分教科书也是欧拉写的。后来所有的微积分教科书,或者是抄袭欧拉的,或者是抄袭抄袭欧拉的。 欧拉研究数学,就像人在呼吸,鸟在飞翔一样自由和自在。 欧拉早就发现了‘变分法'可是当他发现法国人拉格朗日也有这类思想时,就把自己的藏起来不发表,把出名的机会留给年轻人。 欧拉由于看书过多,年轻时就瞎了一只眼睛,到59岁时,他的左眼也逐渐失明了。正当他抢在完全失明前抢救资料时,一场大火烧毁了他的一切资料。 欧拉大部分工作是在失明以后完成的,包括四平方定理。 欧拉的两个学生因为计算一个无穷级数答案不一样发生争执,失明的欧拉用心算找出了小数点后第50位的错误,结果证明这两个学生都算错了。这就是欧拉。五 业余高手(1) 在当今日益专业话的分工下,无论是竞技项目还是专业领域,业余爱好者也许永远达不到专业人员的水平。就拿围棋为例,每年中国的专业vs业余最高对抗赛,尽管专业棋手让两个子,可是业余棋手还是几乎全军覆没,象棋领域也大概如此。不过韩国围棋高手刘昌赫曾经是业余棋手,但最后达到了专业超一流棋手的水平。象棋全国冠军陶汉明曾经是业余棋手起家,曾经取得过全国亚军的金波也是业余棋手。不过这些只是极端个别的例子。 在数学发展起步时期,业余数学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依我看,费尔马(Femart)应该是自古以来没有与之相比的,估计今后也不会有超越他的业余数学家了。费马(1601年~1665年)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业余数学家,他最初学习法律并以当律师谋生,后来成为议会议员,数学只不过是他的业余爱好,只能利用闲暇来研究。虽然年近30才认真注意数学,但费马对数论和微积分做出了第一流的贡献。费马提出了光线沿最快的路径行进的原理,进而揭示了隐藏在光的折射定律后面的自然界的秘密,原来只有服从折射定律,才能保证光线从一点到达另一点用的时间最短。费马在数论上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定理和猜想,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给出证明。挑选这些‘定理'中最有趣的两个给大家介绍一下。 费尔马猜测,形如 2^(2^n)+1(这里符号‘^'表示幂,如4^2=16)的数都是素数,这类数成为费尔马数。对于n=0,1,2,3,4,经过验证果然如此。不过对于n=5,欧拉用心算得出:2^(2^5)+1=2^32+1=641×6700417,不是素数。有趣的对于其它的n,至今没发现一个费尔马数是素数。 下面说说著名的‘费马大定理':那是费马去世后,人们整理他留下的笔记发现的。费马热衷于不定方程的研究。我想能够坚持读本文的读者应该都知道勾股定理,并知道3^2+4^2=5^2,5^2+12^2=13^2,等等,这类数叫做勾股数(国际上叫毕达哥拉斯数),这类数究竟是怎样构造出来的,古希腊时期已经给出了完整的答案:如果x是偶数,且x和y没有公因数,那么必然有有一奇一偶两个正整数a,b,使得:x=2ab,y=a^2-b^2,z=a^2+b^2,其中a和b没有公因数。费尔马在阅读一本书叫做【丢番图方程】里面关于勾股数这部分时,在旁边写到:把一个整数的立方写成两个整数的立方之和,把一个整数的四次方写成两个整数的四次方之和,等等,都是不可能的。我已经找到了绝妙的证明,可惜这本数旁边的空白处太少了,我写不下来。 费尔马这个没有写下来的证明,天晓得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可是他的这段话是坑了不少人。欧拉和高斯试图证明这个定理,最后都失败了。一战之前,曾经有个德国人悬赏十万马克给第一个证明费尔马大定理的人,一时许多业余高手都投入到这场奖金的争夺中,但是没有一个证明是正确的。一战以后,德国马克贬值,这笔奖金化作一堆废纸。有人问大数学家希尔伯特(Hilbert)为什么不试试证明这个定理,他说:"这是只下金蛋的鹅,我为什么要杀掉它呢?"(意思是说这个定理能引诱好多人从事数学研究,不证明它更好。) 这个定理折磨了数学家整整三百年,直到1993年,一个叫怀尔斯的数学家用难以置信的方法给出了证明。1980年怀尔斯在剑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来到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并成为这所大学的教授。从1986年开始,这家伙七年时间没有发表任何论文,要是在中国他什么经费和津贴都别指望了。1993年6月23日,牛顿研究所举行了20世纪最重要的一次数学讲座。两百名数学家聆听了这一演讲,但他们之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完全懂得黑板上的希腊字母和代数式所表达的意思。演讲者就是是安德鲁·怀尔斯。怀尔斯回忆起演讲最后时刻的情景:"虽然新闻界已经刮起有关演讲的风声,很幸运他们没有来听演讲。但是听众中有人拍摄了演讲结束时的镜头,研究所所长肯定事先就准备了一瓶香槟酒。当我宣读证明时,会场上保持着特别庄重的寂静,当我写完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时,我说:‘我想我就在这里结束',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持久的鼓掌声。"因为他证明了这个大定理。不过说点题外的话,后来又发现他的证明有漏洞,又折磨了他一段时间,到1994年9月,他把所有的漏洞都堵上了。这个证明后来经过精练,已经缩短到130多页,最初的证明有400多页。怀尔斯一下子成了传媒的宠儿和明星,这是数学家少有的抛头露脸的机会,大概是费尔马大定理的内容通俗易懂而证明却持续了300多年吧。 怀尔斯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目前高校搞急功近利的唯文章数量评价水平的作法,肯定不会出现重大的研究成果。 六 业余高手(b) 提起业余数学家或者数学研究者,每次都使我肃然起敬。在中国,出于对数学中歌德巴赫猜想的兴趣而爱好数学的有一大批人,笔者有幸在互联网和生活中遇见到其中的几个。记得以前看到电视节目【东方时空】百姓故事栏目例介绍了一个业余研究歌德巴赫猜想的一位老先生,自己靠蒸馒头卖钱度日,却把大部分收入用在了歌德巴赫猜想上。虽然研究数学不用什么花销,可是购买资料请教问题要外出吧,要有路费和旅途上的费用吧。这些研究歌德巴赫猜想的人有共同的特点,几乎都宣称自己证明出来了,可是却无法发表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或者被别人挑出错误可是自己还不能理解。在一些论坛上,经常看到有关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有的看起来还很巧妙。比如我看到一个证明就用到了集合论中很深奥的‘良序公理',这个公理和‘选择公理'等价。他巧妙的构造一系列集合,可惜他错误的理解了良序公理中‘任何集合都能被良序',而一厢情愿的认为良序就是一类集合的包含。这些人抱着‘一夜成名'的心态的毕竟是少数,多数是出于对数学的热爱,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机会走上专职研究数学的道路。 德国数学家外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1815--1897)也算业余高手,后来走上了职业数学家的道路。他开始是学习法律和财经,一度在在中学任教。这大概是中学数学教师中最杰出的一位了。德国是一个多出哲学家的国度,德国人又以严格认真见长,外尔斯特拉斯也是一样,他的品性最能体现德国人对待真理的态度了。他最大的贡献是在微积分严格化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微积分在创立初期,理论上还不够严密性,无穷小变成了神秘和随心所欲被理解的量。因此1734年,英国哲学家、大主教贝克莱发表了文章《向一个不信神的数学家的进言》,矛头指向微积分的基础--无穷小的问题,提出了所谓贝克莱悖论。他指出:"牛顿在求x^n的导数时,采取了先给x以增量0,应用二项式(x+0)^n,从中减去x^n以求得增量,并除以0以求出x^n的增量与x的增量之比,然后又让0消逝,这样得出增量的最终比。这里牛顿做了违反矛盾律的手续——先设x有增量,又令增量为零,也即假设x没有增量。"他认为无穷小dx既等于零又不等于零,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是荒谬,)"是消失了的量的鬼魂......能消化得了二阶、三阶流数的人,是不会因吞食了神学论点就呕吐的。"无穷小量究竟是不是零?无穷小及其分析是否合理?由此而引起了数学界甚至哲学界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争论。导致了数学史上的第二次数学危机。 外尔斯特拉斯和法国的一些数学家一道,使得微积分无懈可击。 外耳斯特拉斯还告诉我们,直观有时是靠不住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从前人们直观上一直认为连续曲线肯定是光滑的,或者大多数点都是光滑的。用在函数上,就是一直认为连续函数是可导的,或者在多数点是可导的。可是外尔斯特拉斯却举出一个反例,在每一个点都连续,却有在任何点都不可导。他举出这个函数是画不出图像的,当时作为一个中学教师,的确令数学家们大跌了眼镜。 1851年,大数学家高斯最得意的弟子黎曼,在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一个原理:狄利赫来(Dirichlet)原理,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美妙的解决变分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在数学物理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按照微积分理论,狄利赫来原理应该算是理所当然成立的。可是外尔斯特拉斯却说:"不加证明的使用狄利赫来原理,是不严格的。"黎曼也是很谦虚的,便回应到:"您说的对,不过这个原理肯定是正确的,很快我就会证明出来。"但是黎曼直到去世也没有证明出来,又是这个中学教师,举出了一个反例,彻底推翻了狄利赫来原理。于是黎曼博士论文中的一切结果都是值得怀疑的了。因此数学家卡尔.诺依曼叹息道:"如此美妙而又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原理,已经永远从我们视野中消失了。" 1899年,旷世奇才希尔伯特(Hilbert)用了不到6页纸,通过附加一个条件,就消除了黎曼理论的缺陷,从而挽救了这个原理。更神奇的是,还挽救了黎曼的名声,因为用这个改造的原理发现黎曼所得的其它结果又都是正确的了。 这真是群星闪耀的年代,是数学家自由飞翔的年代。可惜一去不复返了。 七 天妒英才 下面要说到两个英年早逝的数学家,伽罗瓦和阿贝尔,不过要先从一个故事说起。 凡是受过初中教育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用求根公式求出它的解,这大概是很久就有的公式了。其中根和系数的关系被称作韦达定理,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三次方程和四次方程甚至更高阶方程的求解公式一直不被人们所知。在文艺复兴时期,有个叫塔塔利亚的业余数学家首先得到了这个公式,不过他秘而不宣,这是当时搞研究的人的一个传统。可是,这个消息还是在寻求公式的一些业余数学家之间流传着。 有一个叫卡当的业余研究者找到了塔塔利亚,恳求得到塔塔利亚的真传。这个卡当在赌博上也不是一般的赌徒,是他在赌博中提出了概率的思想,他还热衷于炼金术,星象学。塔塔利亚肯定被卡当打动了,也许卡当常跪不起,也许甜言蜜语,总之塔塔利亚告诉了他自己知道的一些公式。卡当学到手求解公式后就离开了塔塔利亚,甚至把对塔塔利亚许下的诺言抛到了九霄云外,写出了一本术,名字叫做‘大术',介绍了三次方程四次方程的求解方法。于是卡当声名雀起,因为他在书中宣称这些公式是他自己发现的。 两个人的争执开始了,解决争端的方法很简单,来一场决斗:两人各自给对方出20道题,看谁先解出来。塔塔利亚大获全胜,卡当一道题都没有解出来,因为塔塔利亚教他时留了一招,没有把公式的一般情况告诉卡当。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场数学竞赛,参赛这只有两个人,这个故事发生在四百多年前。不过至今这些公式还被称作卡当公式,而塔塔利亚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塔塔利亚只是一个外号,意大利语意思是‘结结巴巴的人'的意思。 历史就像一条河流,沉到河里的往往是金子,浮在河面上的往往是水草和马粪。 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得到了以后,人们寻求五次和五次以上方程的求解公式。可是欧拉高斯等杰出数学家都没有找到求解公式,成了当时数学的难题。有两个青年匆匆的来到了这个世界,又匆匆的离开了,也许他们来到人世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我们一些惊讶和慨叹。 尼尔斯·亨利克·阿贝尔(N.H.Abel)1802年8月5日出生在挪威一个名叫芬德的小村庄。阿贝尔幸运的碰到了一个有数学头脑却无多大数学成果的老师,老师很快发现他的数学才能,使得他很早就接触到了微积分。在中学的最后一年,阿贝尔开始试图解决困扰了数学界几百年的五次方程问题。在19岁那年,他证明了一般五次方程求解公式不存在,就是说,不能用方程系数和开根号的有限多次运算来表示方程的根。阿贝尔认为这结果很重要,便自掏腰包在当地的印刷馆印刷他的论文。因为贫穷,为了减少印刷费,他把结果紧缩成只有六页的小册子。阿贝尔满怀信心地把这小册子寄给国内外的一些数学家,包括数学王子的高斯,希望能得到一些反应。可惜他的文章太简洁了,没有人能看懂。高斯收到这小册子时觉得不可能用这么短的篇幅证明这个世界著名的问题―――连他还没法子解决的问题。他看都没看一眼,就把它扔在书堆里了。阿贝尔的另一篇论文是他在欧洲旅行时通过别人转交给大数学家柯西(Cauchy)手里,柯西连看都没看就扔到纸篓里。

《费马大定理》 业余数学之王大笔一挥,让人类最有智慧的头脑忙碌了358年。适听人群 喜欢数学的人专业解读人 韩正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原常务副院长。你将获得 费马大定理说的是什么? 数学家们为了解开这个谜题,都经历了什么? 为什么一个困惑智者358年的谜题,到20世纪末才解开?书中金句 数学是由未知海洋中的一个个知识孤岛组成的。寻求费马大定理的证明牵动了这个星球上最有才智的人们,巨额的赏格,自杀性的绝望,黎明时的决斗。到20世纪初,这个问题依然在数论家的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不过他们对待费马大定理就像化学家对待炼金术一样,两者都是来自过去年代的荒谬和富有浪漫色彩的梦。精华笔记 一、费马与数学费马的本职工作是大法官,不过把业余时间都用在钻研数学上了,所以被称为“业余数学之王”。费马在数论领域成就颇丰,他的主要课本是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写的《算术》。费马将自己推出的新结论写在这本书的空白处。不过,费马留在这本书旁边的常常只是结论,即使有证明也是含糊不清的。费马去世后,他的儿子将父亲遗作出版,尤其是对那本记载着费马众多发现的《算术》整理出版。这本书共包括费马评注48个,其中第二个评注,就是我们所说的“费马大定理”。费马的第二个评注,是写在毕达哥拉斯定理旁边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也就是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可以表达成                            费马将毕达哥拉斯方程中的指数2改成3,试图找它的解,没有成功,改成4也无解。于是在原书的问题旁边,费马写下了下面结论: 不可能将一个立方数写成两个立方数之和;或者将一个4次幂写成两个4次幂之和;或者,总的说来,不可能将一个高于2次的幂写成两个同样次幂的和。 最后一句话就是费马大定理。在这个注释的旁边,费马还加有一句充满挑逗性的话: 我有一个对这个命题十分美妙的证明,这里空白太小,写不下。费马提出的其他结论都陆续被后人证明,只有这个定理一拖到了1994年,因此也被称做“费马的最后定理”,英文就是这样写的:Fermat’s Last Theorem。二、费马大定理证明进展第一个在费马大定理中取得进展的科学家是欧拉。他从费马的遗作中发现,费马在那本带评注的《算术》的另一个地方,隐约地证明了指数等于4的时候费马大定理是成立的。他用费马的无穷递减法得到了指数等于3时的费马大定理的证明。然而欧拉没有能够将对于4和3的证明推广到一般情况。法国的索菲•热尔曼是一个对费马大定理做出重要贡献的女性。热尔曼定义了一类质数,后人称为热尔曼质数。具体是:如果p和2p+1都是质数,那么这个p就是热尔曼质数。热尔曼证明了一个结论,如果费马大定理中的n是一个热尔曼质数,那么方程的解(x,y,z)中至少有一个数是n的倍数。她说,这个结论使得费马方程“大概”没有解。热尔曼对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没有进一步的贡献,但是狄利克雷和拉梅用热尔曼的方法分别证明了,指数是5和7时费马大定理成立。在阶段性胜利之后,法国科学院为推进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设置了3000法郎的丰厚奖金。拉梅和另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柯西,俩人竞争开了。然而,德国数学家库默尔给科学院寄了一封信,库默尔指出拉梅和柯西的证明基础都是错误的。库默尔的信件对当时所有在研究费马大定理的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这些人都与拉梅和柯西一样像是蒸发了。1908年6月,德国实业家保罗•沃尔夫斯凯尔,也是一位数学爱好者。他因为被心爱的姑娘拒绝而想到自杀。距离设定的自杀时间还有几小时,于是他找出库默尔的文章读起来。读着读着,沃尔夫斯凯尔突然发现库默尔实际上做了一个假设,但是却没有说明假设的合理性。沃尔夫斯凯尔一步一步地沿着库默尔的思路重新证明,希望找出库默尔的错误,并建立正确的结论。不知不觉地天亮了,他错过了自己设定的自杀时间,但是证明了库默尔的这点小漏洞是可以弥补的。沃尔夫斯凯尔为自己的这一结论感到十分得意,生命的美好又呈现在面前,他撕碎了给朋友们的诀别信,并决定要设置奖金推进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所以,后人又称费马大定理为救命大定理。奖金并没有助力费马大定理的进展,数学家们提供的往往都是负面的消息。三、安德鲁·怀尔斯我们的主角,揭开费马大定理谜底的人终于要登场了。安德鲁·怀尔斯,1973年,他毕业于牛津大学默顿学院,获数学学士学位。随后开始了他在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导师是澳大利亚人约翰•科茨教授。科茨教授为怀尔斯制定了“椭圆曲线”的研究方向。怀尔斯研究的问题是,椭圆方程有没有整数解,和有多少组整数解。乍一看,除了整数这一点外,椭圆曲线问题与费马大定理没有什么关系。战后的日本经济慢慢复苏,1950年代中期,日本出了两个杰出的年轻数学家:谷山和志村。他们在大学里相遇,两人研究了一种古怪的数学对象,称为模形式,这是19世纪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与加减乘除并存的一种运算形式,具有平移、旋转、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性质。一个椭圆方程,一个模形式,看上去似乎是两个相隔遥远的孤岛。1955年,在东京举行的一次国际性数学界的会议上,谷山提出:椭圆方程和模形式之间可能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这个问题后来就称为谷山-志村猜想。谷山-志村猜想成为很多研究成果的基础,那些论文说,如果谷山-志村猜想成立,那么我们就可以证明这样那样的结论。其中有一个推断是弗赖提出的,他将费马方程和椭圆方程联系在一起了。弗赖说,如果谷山-志村猜想是对的,那么费马大定理就是对的。在椭圆方程领域小有名气的怀尔斯跃跃欲试了,那是1986年夏,他已经有资格在美国普林斯顿做研究了。怀尔斯决定做独行大侠,他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别人讨论,也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在挑战费马大定理。一来他是害怕不能最终解决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而被贻笑大方,二来怕别人利用他的成果捷足先登。怀尔斯花了18个月熟悉了这些年在椭圆方程和模形式的全部进展,他决定采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一开始,他的证明还是很顺利的。直到1991年,最后一步证明受阻。他碰到了导师科茨教授,无意中听到一种科利瓦金方法。怀尔斯花了几个月熟悉这种方法,可惜他不熟悉其中的代数知识,万不得已,他只得向他的同事凯兹寻求帮助。1993年5月,在凯兹的帮助下,怀尔斯终于完成了最后证明,他挑选6月在剑桥举行的学术会议上宣布他的证明。怀尔斯宣布了自己已经成功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剑桥大学数学研究所的所长甚至事先准备好了香槟。当怀尔斯说到“我想我就在这里结束”时,会场爆发经久不息的掌声。好事注定是多磨的。按照沃尔夫凯斯尔遗嘱的规定,怀尔斯的论文必须在杂志上发表,并经过两个月无人质疑才算正式证明了费马大定理,然后发奖。会议之后怀尔斯将论文递交给《数学发明》,编辑梅休尔选了六位审稿人。审稿人不断地将发现的疑问与怀尔斯讨论,这样延续了3个月。8月间,审稿人发现了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错误,而对这个错误怀尔斯没有立即做出回应。到12月,论文还没有发表,数学家们已经没有了信心,报刊的记者更是大做文章,认为这又是一次乌龙。1994年9月19日,怀尔斯决定对自己的证明做最后一次审查。他突然发现,一个长期被自己遗弃的工具,就是他的导师提及的科利瓦金方法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错误。惊喜若狂,怀尔斯立即写下了证明。他回忆说,第二天早晨我又仔细检查一遍,到11点我完全放下心来了。论文发表在1995年5月的《数学发现》上,长达130页。这次真的没有问题了。策划编辑 | 陈艳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播音 | 张煜

1994年10月,当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lies)被确认完全正确地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时,人们很难想象,费尔马大定理作为猜想已历时357年了,令人称奇的是此猜想的提出者是一位业余数学家——以律师为职业的法国人费尔马(Fermat),更令人惊讶和费解的是费尔马本人对这个猜想曾宣称:“我确实找到了一个巧妙的证明,但是边页太窄,写不下。”然而费尔马对数学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却远不止于此,他对数论、解析几何、微积分、概率论和几何光学等方面的开创和发展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本日志将对费尔马的生平和成就作一简介,我们假设读者具有中学或以上的数学知识。费尔马1601年8月17日出生于法国图卢兹,其父是一个皮革商,童年的他接受家庭教育,三十岁时他获得地方议会辩护士的职位,他工作踏实诚恳、谦虚谨慎。在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里,他潜心研究数学,虽然没有发表多少著作和论文,但他以其独特的方式即通信方式与那个时代的杰出的数学家相互交流、切磋最新的数学研究成果,并对他们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他的众多的贡献不仅丰富、开拓了许多数学分支,而且一直影响到某些分支的研究方向,例如数论中的丢番图方程的研究。1665年1月12日费尔马与世长辞。费尔马与笛卡儿(Descartes)独立的发现了解析几何。甚至可以说费尔马稍早一些。1636年9月他在给友人罗伯瓦的信中说他已经发现七年了。事实上费尔马与笛卡儿是从不同的方向来发现解析几何的,在他去世后才发表的著作《平面和立体的轨迹引论》中,他是用方程给出直线、圆、抛物线、双曲线和椭圆。而笛卡儿则是提出较少几种借助于机械运动定义新曲线。费尔马由求解极值问题切入到微分法,当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牛顿(Newton)看到时,从而进一步提炼出微积分,费尔马也求出过很多积分。因此在说德国伟大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兹(Leibniz)和牛顿创立了微积分学时,不得不提及费尔马的贡献。费尔马与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在通信中非常有兴趣地讨论了两个赌徒在瓜分赌金时所产生的问题,最后他们合理地解决了此问题。可是当时谁也没有料,费尔马和帕斯卡的研究却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应用广泛的数学分支即概率论。费尔马在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提出了最短时间原理,推导出光的折射定律,可以看作是后来发展的变分法之开始。费尔马找出了△ABC中一个点P,使得P点到△ABC三顶点A、B、C的距离之和PA+PB+PC最小。通常我们称点P为△ABC的费尔马点。众所周知的结论是:不妨设∠A为△ABC的最大角,则(1)当∠A<120°时,分别以边长BC、CA、AB向△ABC外侧作等边三角形BDC、CEA、AFB,则这三个等边三角形在△ABC内的交点P即费尔马点;(2)当∠A≥120°时,则顶点A即费尔马点。值得提到的费尔马这一美妙的结果现在还被拓广于关于三角形的几何不等式特别是动点类几何不等式的研究中,并得到一系列优美的结果。关于这点,有兴趣的朋友可搜索我的友人杨学枝、禇小光和刘健三位先生近十年来的研究结果。费尔马在数论方面的研究结果更是引人入胜。① 设p为素数,整数a与p互素,则a∧(p-1)≡1(mod p)上式称之为费尔马小定理,是费尔马1640年给德·贝西(De Besy)的信中指出的,直至1736年才由欧拉(Euler)给出第一个证明。② 每一奇素数可用且仅可用一种方法表示为两平方数之差。③ 形如4n+1的素数可表示为两平方数之和。这是费尔马1640年提出的而被欧拉于1754年所证明,同时还证明了其唯一性。④ 费尔马还提出每一非负整数可表为不超过四个平方数之和。1770年法国杰出数学家拉格朗日(Lagrange)给出了证明。⑤ 费尔马曾提出 f(n)=2∧(2∧n)+1对非负整数n均为素数。当时可验证当n=0,1,2,3,4时f(n)分别等于3,5,17,257,6537的确均为素数,可是1732年欧拉证明了f(5)=641*670417为合数,从而关于费尔马数均为素数的猜想不成立。尽管如此,寻求是否还有费尔马形素数至今还在继续进行。⑥ 本篇日志文首提及的费尔马大定理(或称费尔马最后定理)是费尔马对数论研究的最杰出的贡献,它困惑了357年间的几代杰出的数学家们,直至1994年10月终于为怀尔斯所破解。费尔马大定理是这样陈述的:设n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则方程X∧n+y∧n=z∧n无整数解历史上研究费尔马大定理当为具体的n时成立的结果如下:n=3 欧拉 1770年n=4 费尔马n=5 狄利克雷、勒让德 1825年n=7 拉梅 1839年n<100 库默尔 1844年n<125000 瓦格斯塔夫 1926年n<41000000 罗瑟 1985年费尔马大定理好象在与人类的智慧挑战似的,似乎让人们看不见彻底解决的希望。然而曙光在1983年出现了,德国数学家法尔廷斯证明了莫代猜想:x∧2+y∧2=1这样的方程至多有有限个有理数解,从而直接推出 费尔马方程 x∧n+y∧n=z∧n (n≥3)至多有有限组整数解。另一方面,1955年日本数学家谷山丰和志村五郎提出猜想:有理数域上的椭圆曲线都是模曲线。当时谁都没有想到这给日后怀尔斯证明费尔马大定理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1985年,德国数学家弗雷及佩尔指出了谷山—志村猜想与费尔马大定理之间的联系即:如果费尔马大定理不成立则谷山—志村猜想亦不成立。1986年美国数学家里贝林证明了弗雷、佩尔的命题。1993年6月怀尔斯宣布他证明了谷山—志村猜想对半稳定的椭圆曲线成立,从而费尔马大定理成立,因为与费尔马大定理相关联的那条椭圆曲线是半稳定的。后来数学家们在怀尔斯的冗长的证明中找到一点小漏洞,经怀尔特和其学生泰勒又一年零二个月的努力,克服了这一小漏洞,终于在1994年10月修成正果,完全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而怀尔斯因此荣获1998年的菲尔兹数学奖。律师费尔马不愧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业余数学家!

任树怀发表的论文

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其独特的 文化 魅力,英国也不例外,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辉煌的历史造就了英国特有的岛国文化。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国文化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英国贵族文化在英国近代小说中的体现

英国贵族文化能够与时俱进地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变化不断创新是其经久不衰、焕发生命活力的真谛。作为英国文化的一部分,英国贵族文化有其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特征。在英国受这种贵族文化的影响,社会精英分子,通过努力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人文修养,跻身更高的社会阶层,有效地激发了英国人民的进步要求,这让整个英国社会充满了进步、活力和正能量;同时,随着近代文化活动的丰富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英国贵族阶级参与文化的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整个英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

一、英国贵族概念

英国贵族起源于盎格鲁·萨克逊时代,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从概念上讲英国贵族具有广义贵族和狭义贵族之分。广义贵族讲的是杰出的、优秀的人,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社会精英分子,而狭义贵族讲的是愿意服兵役的人,用现在的话说是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或者引申为道德素质、个人品质高尚的人。这只是字面的理解,而事实上,英国贵族文化存在着严格的阶级等级制度,贵族往往指的是军队、政治、经济等领域取得成就的人,依然是以成败论英雄;另外,贵族一部分来自于世袭,另一部分则来自于统治阶级的赏赐,或者在战争中立过功的武士。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英国贵族的结构也与时俱进地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15、16世纪,随着英国资本家的崛起,掌握社会资本的非贵族或者说社会底层人士,逐步上升到贵族阶级,这引起了贵族结构的深刻变革。在国内研究英国贵族的文献资料中,陈晓律先生和钱承旦先生做了比较准确科学的定义,其书《英国文化模式溯源》认为,英国贵族就是一个群体集团,最初使用的词汇是“Nobility”,以后逐渐被“Aristocracy”替代。总的来讲英国贵族是指一个统治阶级,一个社会等级,一批统治者或领导者。

二、英国贵族文化和文学作品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K.科拉克洪在1952年发表的《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中,分析考察了多种文化定义,然后他们对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而文学作品是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记忆功能很好地反应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文化发展模式和特征。而英国贵族文化是一个阶级社会的反映,也是一个促使人民追求向上进步的文化,那么,通过分析英国贵族文化与文学作品的关系,从文学作品中提炼英国贵族文化的内涵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英国贵族文化在近代文学作品中以崭新的形象和角色出现,英国贵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发展进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文艺复兴在英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它动摇了宗教文化在英国文化历史中的地位,宗教对文化不再有绝对的控制权,起不到文化导向的决定性因素,这种情况下文学作品对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影响有了质的飞跃。

其次, 教育 的发展改变了英国贵族的集团属性。知识分子的崛起有效地冲击了英国贵族集团的构成,打破了以宗教为核心的社会精英、文化精英和管理精英。这一新生知识分子群里与贵族的内在联系,对英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

再次,英国贵族阶层是整个英国政治、经济、权力的中心,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文学作品形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决定了文化发展方向和文学作品形式。文学作品的创作者从经济、政治、权力各个方面受制于英国贵族,没有独立的发展创作空间。英国贵族涉足文化产业和文学作品的目的与所有的统治者一样,是寄希望服务于政治的。这就导致文学作品往往会反映出对英国贵族的推崇和赞赏,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其社会威望。文学作品是具有传承意义的文化传播媒介,其所涉及的贵族文化和形象能为广大读者所熟知。

最后,文学作品要取得长足发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必须要受到贵族的庇护,以免收到宗教的迫害;另外在经济上同样要得到一定的支持,如果没有贵族的庇护,那么文学作品就很难出版发行,再好的作品也到不了读者的手里。

总之,近代以小说为主的英国文学作品,摆脱了宗教文化的束缚,开始在贵族阶层找到了发展的土壤,也对英国贵族文化的发展和宣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英国近代小说反映出的英国贵族文化特点

(一)英国贵族阶层注重财产积累,着力土地收购

经济基础是保持英国贵族地位的前提,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土地资产的价值和意义在整个社会资产中占有相当重的分量,这不仅仅是因为其自身价值,更主要的是土地是贵族实现财富积累,榨取更多财富的工具。当时,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还没有形成规模,不能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贵族只能依靠土地来奠定其经济基础,因此,不断地扩大土地占有规模是贵族阶层的一项基本财富积累手段,这也是贵族家族世袭的原因,当时土地的继承性和贵族的世袭制一脉相承。这可以在英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和《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得到很好的验证,找到其贵族文化的影子。在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彬格莱先生选择了在乡下安家,虽然他是个继承了十万英镑的“富N代”,但是他并没有继续留在原来的家奢侈地生活,而是按照父亲生前的遗愿,在乡下购置土地,这就反映了在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下,现金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有了土地才能更好地可持续发展,贵族基业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而亨利·菲尔丁在他的作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中,讲述了魏斯顿先生为了实现土地规模的扩大,最终答应了女儿苏菲亚与一个私生子的婚事。这足以体现出土地资产的重要性。以上两例充分反映了当时英国贵族阶层注重财产积累,并着力收购土地资产的状况。

(二)英国贵族阶层有很强的血统和门第观念

英国贵族非常重视自身血统的高贵,当时社会血统的纯真和门第的高贵,在整个贵族阶层受到很高的重视,甚至说血统和门第高于一切,这种现象至今仍然有所保留。因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自身的优越感,更有别人的尊重和与众不同的待遇。同样的一个家族仅仅是因为一时财富的大量积累,但由于血统和门第的问题是不受贵族尊重和重视的。英国的贵族往往以家族自称,每个家族又以其姓氏作为标志,因此,追求和寻找与贵族家族的血缘关系在英国当时的社会非常普遍。哈代在他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写到,约翰·德伯得知他是古老的贵族世家德伯氏的后裔时乐得手舞足蹈。他甚至让十七岁的女儿苔丝,去追根溯源到当地一个有钱人家认本家,从而换来经济上的资助以摆脱经济困境。可实际上,这所谓的有钱人只是一个靠放高利贷发家的暴发户,和这古老的英国贵族没有一点关系,正像书中所发的感慨那样:“诺曼的血统,没有维多利亚王朝的财富作辅助,又算得了什么!”这反映出英国当时的平民很希望通过血统来实现身份地位的攀升。穷人如此,贵族更需要血统为他们赢得社会的尊重与虚荣。

(三)英国贵族注重贵族气质的传承和教育

英国贵族的成功并不只是外表表现出来的高贵,他们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传承也非常重视。他们深知这对整个家族传承和发展的意义,因此在 对子 女的教育方面会投入很大的力度。他们往往追求贵族的修养和品味,在他们心目中,文学、艺术、哲学、诗歌等是一个贵族必备的素质。这也是贵族在一起讨论的主要话题。在著名作品《傲慢与偏见》中年轻一代的达西则是一个十足的“绅士”;小说《爱玛》中的女主人公爱玛也真实地反映了英国贵族对子女的培养和贵族特征的传承;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之所以收人爱戴和尊重也是因为其自身的贵族特征。

贵族文化是英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从文化发展的起源、传承还是与时俱进的创新,都在整个英国古老的文化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代作为英国贵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贵族群体的构成发生比较深刻的变化,贵族文化的传播也借助文学作品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和发展,我们再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尤其是英国近代小说,能够挖掘到英国贵族阶层注重财产积累,着力土地收购;有很强的血统和门第观念以及注重贵族气质的传承和教育的特征。

浅谈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与特征

摘要:当代英国文学是英国历史中具有耀眼光芒的文化明珠,随着英国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民主运动的兴起,在英国文坛也逐渐形成了多种文学创作风格,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了当代英国文学领域的主流创作风格,并且深刻地影响着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本文从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特点与表现形式出发,对当代的英国文学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当代英国文学 文学创作风格 现实主义文学 发展特点 表现形式

引言

在人类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学成为了人们记录文化的语言工具,并且随着人类的发展历史进程,逐渐由稚嫩转变为成熟。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记录了不同的时代,代表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当代英国文学也符合这一客观规律,通过文字来记录英国当时社会变迁与欧洲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与沟通。由于当代英国政治经济矛盾加深,因此影响了当代文学的走向,许多作品贴近现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随着英国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民主运动的兴起,在英国文坛也逐渐形成了多种文学创作风格,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成为当代英国文学领域的主流创作风格,并且深刻地影响着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变迁有着真实生动地描写,并且建立起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本文从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特点与表现形式出发,对当代的英国文学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 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概述

在欧洲文学体系中,英国文学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最开始的时候,英国文学只是口头上的叙述,而不是呈现到书面上的。在随着 故事 曲目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实现发展与完善,最后作家才开始进行创作。英国文学有自己固有的发展规律,并且用坚定不移的信念进入到新的时期。

第一,英国文学最为重要的发展就是来自戏剧的创作,随着当时爱尔兰民族的革命运动,打破了英国文学传统的僵持局面,让英国的戏剧文学得以发展。当时的创作者结合欧洲古典戏剧的因素来进行创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萧伯纳的《华伦夫人的职业》,在英国早期的戏剧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英国,戏剧发展的高潮是50年代后期,代表作品有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这些文学作品能够用有限的人物对话与情境来体现出当代英国社会的真实生活状况,而搭配英国优秀的演员演出更加能够突出英国戏剧创作的内涵。

第二,英国小说主要展现为战争小说,这是由于英国参与到两次世界大战,并且给人民的创伤是巨大的,因此产生了层出不穷的创伤文学。随着新时期的发展,英国以现实主义文学模式为主,这种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有力的语言,可以说是英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第三,英国的诗歌出现也在英国文学中占有不可小觑的地位,尤其在当代的英国诗歌中,以多元化的韵律而著称,并且融合了其他国家的文化,这一时期的英国诗歌对社会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例如,著名史诗剧《列王》、《荒原》等,都是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不只是融入了作者主观的情绪,并且对历史与人生也有深刻的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诗人们创造的诗歌也开始变得质朴起来,用简洁的语言表现出人们内心的情感,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派别。可以说,诗歌也是英国文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继续在当代英国文学中闪光。

二 当代英国文学主要派别分析

1 英国当代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

在19世纪产生的英国文学中的无产阶级文学对整个文坛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派别就是宪章派文学,对于英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文学派别是为了与宪章运动配合,进而配合英国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所以许多文学作品都具有宣传性的精神,一般在工人阶级的集会中创办刊物与创作诗歌 散文 等。一般英国的宪章派的文学作品是为了服务于宪章运动的,所以这时候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并没有较深的内涵,但是这一时期的无产阶级文学依然代表了英国文学中的无产阶级类别走向了当代英国文学创作的高峰。

英国当代的宪章派的代表人物是当时带领英国无产阶级进行宪章派运动的灵魂人物――爱内斯特,他经常去参加一些无产阶级的工人集会,并且大量地发表演讲,他不断表达出无产阶级的工人在资本家压迫下的艰苦生活,去要求政府给无产阶级的工人更多的福利。通过不断融合了在宪章运动中的感悟与 经验 ,爱内斯特把深入群众挖掘出来的文学素材用来创 作文 学作品,并且有了不俗的成绩。例如,著名的诗歌集《未来之歌》,“在未来的日子里,降临了的希望,将不义在公理面前折腰。我们要鼓起来一点勇气,兄弟们!把那个明天变成了今朝!”这部诗歌集也成了当代无产阶级文学体系中重要的作品之一。

2 英国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

在19世纪的英国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最辉煌的成就是当代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说,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在当代英国文学史上占有最为重要的位置,甚至在当代欧洲文学中也具有显赫的地位。

(1)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背景

在当代,英国不管是经济发展方面,亦或是政治制度方面,以及人们的文化思维意识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变化。而这种整体上的变化是当代社会思想的核心,也是现代社会价值观念产生的源头,它让英国成为了称霸全世界的工业领袖。

由于当时的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在艺术文化领域产生了启蒙思想,并且在英国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传播效果,而这种启蒙思想是来自当时的资本主义的群众运动,是反对当时英国封建制度的主要思想联盟。在19世纪之后,随着当时英国自有资本主义派别的建立,也标志了当时英国启蒙革命运动进入到高潮阶段。而在英国启蒙运动中,英国学者也在启蒙运动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他们宣传的思想对于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巨大的作用。当代英国文学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汲取丰厚的养料,并且在变革的背景中去探寻文学创作的灵感,实现了在启蒙主义的巨大影响下的文学跨越。我们可以认为,如果没有英国当代社会变革,也就没有当代的英国文学如此难以逾越的地位,并且也不会出现轰动世人的现实主义文学,可以说,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是当时社会矛盾出现后产生的。这种文学创作派别呼吁要用文学来关注设计现实与群众,并且密切关注人们精神的变化与保护他们。

(2)现实主义创作的特征分析

从整体上来说,19世纪的英国文学,除了少部分的无产阶级的小说之外,主要的创作潮流就是现实主义小说,并且占有主要的地位,掌控着英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方式。这一时期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主要是以描写社会生活为主,并且关注到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现状,从小人物的生活困境来直接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这成为了英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主要方向。

从具体上来说,当代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主要创作潮流分成了三方面的特点:第一,作品细节的真实性,由于这一时期的作品内涵讲求的是真实性,因此需要对细节进行真实地描写与还原,要用具体的文字与思想内涵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并且用真实的形象与细节的描绘来感染读者,让许多读者在观看之后感觉身临其境。例如,萨克雷创作的《名利场》,是当时著名的讽刺性批判现实主义小说,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将当时社会中群众追求名利、权势、利禄的真实景象还原,批判了这些浮夸的事物是相连相通的。第二,刻画小说形象的典型性,当代英国现实主义小说通常会用典型的描绘方式,对于现实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与概括,揭露社会现实生活的本质特征。其中,这些本质上有对于英国现实社会的不满,也有对高尚的精神品质的宣扬。可以说,这种典型性的特征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核心,并且会与自然主义区分开来,使得现实主义的英国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性格,不会显得单一做作,而是真实地记录了生活。第三,对于描写 方法 的客观性,现实主义文学的情节中会自然地表现出文学创作者的真实情感,而不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表现出来,这种客观性能够加深创作者的思维表现力,让故事情节更加深入与富有表现力,可以体会到文学作品之外的内涵。《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著称于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通过第三视角塑造了一个纯洁的女人的生活,表现出了作者对于当时女性处于底层社会现实的态度。

三 当代英国文学的整体特征与表达形式

1 复杂多变的形式

纵观当代英国文学可以发现它具有其他文学不同的特征,有着复杂多变的特点。英国文学在创作形式上与传统的英国文学创作有着巨大的差异。19世纪之后的英国当代文学,在多数作品中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差距。而同一时期,苏格兰等地区的诗歌文学开始争奇斗艳,让英国文学出现了靓丽的风景线,而这一时期的诗歌文学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并且展现出诗歌的魅力。另外,这一时期的戏剧文学也开始有了很好的发展,语言更加简练精湛。之所以能够受到众多观众的青睐,是由于英国戏剧文学符合当代文学发展的潮流,是当代英国文学不断发展与改革的里程碑意义的标志。并且,当代英国的小说也开始迅速发展,给整个世界文坛带来的撼动远远超过了诗歌与戏剧,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震撼。饱满真实的内容与生动的情节,在文坛中占有重要地位,当代英国小说不但能够符合这一时期的客观要求,还具有多变的内容让读者深爱不已。

2 与当时社会现状相融合

当代的英国文学以现实主义文学为代表,创作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且女性形象与文化在当代英国文学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也成为当代英国文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女性文学创作者创作的文学作品中,以自身的视角来观察到现代社会女性要承担的责任,并且增强了女性的自我觉醒意识,以平等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与情感。例如,多丽丝?莱辛创作的《金色笔记》《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等作品都展现出当代英国女性特征,并且借助文学作品来争取到女性的现代社会的主体地位。

结语

可以说,当代英国文学领域有着丰富的作品,并且在当时复杂的背景下形成了众多类型,让当代文学形成了艺术形式多元化发展的繁荣景象。在另一方面,文学与哲学同时结合,让两者得到了相互的促进与进步,进而产生出哲学与文学相融合的创作方式,体现出这一时期的巨大价值。随着文学创作的日益繁荣,英国文学的发展我们是可以看到的,尤其是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都展现出自身的优势与作用,体现出巨大的文化与社会价值。而在未来的文学发展中,创作者更要展现出文学作品的时代特征与责任,将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才能够体现出文学作品的真正涵义,让当代英国文学站立在世界文坛的巅峰。

参考文献:

[1] 任树怀、孙桂春:《信息共享空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启示》,《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年第3期。

[2] 欧阳美和、王传举:《试论英国文学中女性文化主体地位的发展》,《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3] 曹永:《我的思绪像一匹野马――曹永就几个问题的答卷》,《山花》,2010年第2期。

[4] 赵博、聂青:《当下文学创作的异化现象和美》,《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年第1期。

[5] 朱利民:《西方理论中国化的步伐:进化论与中国文学理论的变异》,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6] 张放放:《〈红色英勇勋章〉中英雄典型弗莱明的心理解读》,《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5期。

[7] 陈秋玲:《我国近年莎士比亚研究论文统计分析》,《文教资料》,2010年第34期。

[8] 李纲、刘剑锋:《近五年来我国英国文学研究述评》,《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

[9] 陆遥:《对话中的深度悲悯――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看苏里科夫的历史画》,《中外文化交流》,2007年第1期。

[10] 张帆:《克里斯塔?沃尔夫对浪漫主义女性思想的现代阐释》,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张怀志发表的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塑料制品已经广泛应用到国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1],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塑料拉伸性能测定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拉伸速度对塑料拉伸屈服应力的影响

[摘 要]本文采用国家标准GB/T1040-2006对聚丙烯树脂进行了拉伸屈服应力的实验,研究不同拉伸速度下的拉伸屈服应力,并确定了最佳的拉伸实验速度为50 mm/min。同时对比了实验样条进行状态调节和未进行状态的拉伸屈服应力的差距。

[关键词]拉伸屈服应力 实验速度 状态调节

中图分类号:U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278-02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聚烯烃工业的发展,塑料制品已经广泛应用到国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1],那么对塑料的各种性能进行严格的测试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不同测试项目的结果可以判定该种塑料适合用于生产哪种类型的产品。其中力学性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包括拉伸、弯曲、冲击、压缩、撕裂性能等。而影响塑料拉伸性能试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内在因素有塑料组分变化、分子量大小及分布、分子结构、分子取向程度和内部缺陷等,外在原因有试验仪器、试样的制备与处理、试验环境、试验参数、操作过程、数据处理和人为因素等[2]。

力学性能是结构材料最重要的使用性能,拉伸实验是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基础的力学性能实验方法。拉伸性能会随着样品厚度、制备方法、试验速度、夹具种类和拉伸度测量方法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3]。对于不同的材料,试验速度对性能的影响不同,铝及其合金受拉伸速度的影响较小,软钢、不锈钢受拉伸速度的影响较大,试验速度增加,则强度性能指标升高,延伸性能指标降低;反之,强度性能与延伸性能指标的变化与上述相反[4],而聚烯烃树脂的拉伸性能受拉伸速度的影响特别大,尤其是对拉伸屈服应力的影响最大,这是因为塑料属于粘弹性材料,其应力松弛过程与变形速率紧密相关,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从分子运动机理角度来说,聚合物的拉伸过程包括弹性形变、屈服、应变软化、冷拉、应变硬化和断裂。屈服即是在应力作用下链段开始运动,因为链段运动是松弛过程,外力的作用使松弛时间下降,若链段运动的松弛时间与外力作用速度相适应,材料在断裂前可发生屈服,出现强迫高弹性,则表现为韧性断裂。若外力作用时间短,链段的松弛跟不上外力作用速度,为是材料屈服需要更大的外力,材料的屈服强度提高,材料在断裂前不发生屈服,则表现为脆性断裂。本文即主要研究实验速度对拉伸屈服应力的影响。

在材料拉伸或压缩过程中,当应力达到一定值时,应力有微小的增加,而应变却急剧增长的现象,称为屈服,使材料发生屈服时的正应力就是材料的屈服应力。

根据拉伸试验测出的应力、应变对应值,可绘制应力一应变曲线。从曲线上可得到材料的各项拉伸性能指标值。曲线下方所包括的面积代表材料的拉伸破坏能。它与材料的强度和韧性相关。强而韧的材料 ,拉伸破坏能大 ,使用性能也佳。不同类型的高分子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是不同,拉伸屈服应力的大小也不一样。典型的聚合物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所示。

在应力-应变曲线上,以屈服点为界划分为两个区域。屈服点之前是弹性区,即除去应力后材料能恢复原状,并在大部分该区域内符合虎克定律。屈服点之后是塑性区,即材料产生永久性变形,不再恢复原状。

根据拉伸过程中屈服点的表现,伸长率的大小以及其断裂情况,应力-应变曲线大致可分为如图2所示的五种类型:①软而弱;②硬而脆;③硬而强;④软而强;⑤硬而韧。

所谓的“软”和“硬”是用于区分模量的低或高,“弱”和“强”是指强度的大小,“脆”是指无屈服现象而且断裂伸长很小,“韧”是指断裂伸长和断裂应力都较高的情况。聚丙烯树脂和聚乙烯树脂就属于韧性材料,它们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就是图2中的第5种。从图2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聚合物都有屈服点的,这也就说明不同类型的聚合物其拉伸屈服应力是不同的,有的甚至没用拉伸屈服应力。

2.实验方法

2.1 样品制备

本实验按照国家标准GB/T1040-2006[5]的要求对聚丙烯树脂进行了拉伸屈服应力的实验。实验所用的原料是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聚丙烯粒料,牌号是L5E89。样品制备所用的仪器是克劳斯玛菲注塑机,注塑温度为230℃,模温机温度是40℃,保压压力是60巴,保压时间是30秒,冷却时间是25秒。所用的模具是P003955/06。注塑成型的样品的尺寸是150 mm×10mm×4mm(平均值),属于GB/T1040-2006中的Ⅰ型试样。对注塑成型的样条进行严格的挑选,保证样条的表面和边缘无划痕、黑点、空洞、凹陷和毛刺,样条应无扭曲,相邻的平面要相互垂直。样条的数量要足够多,保证每种试验参数下至少有10个合格的样条来进行平行试验。

2.2 样品进行状态调节

按照GB/T2918-1998[6]规定,将样品放在23℃,相对湿度为50%RH的恒温恒湿箱内状态调节48小时后再进行拉伸试验。

2.3 样品进行拉伸试验

拉伸实验所用的仪器是美国Instron公司的Bluehill万能试验机,根据GB/T 1040-2006,热塑性增强塑料的实验速度有B、C、D、E、F,即2 mm/min、5 mm/min 10 mm/min、20 mm/min 和50 mm/min,每种速度下都测试了10个样条,而且测试时操作方法要保持一致。测试前用游标卡尺在样条中心位置附近取三个点准确测得样条的宽度,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代入计算的数值,用测厚仪在样条中心位置附近取三个点准确测得样条的厚度,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代入计算的数值。在夹持样条时为了保证结果的平行性,要求样条上面有数字的一面正对着操作者,样条的切口端朝下。在样条的同一位置画好标线以保证每个样条的夹持位置是一致的。将样条放到夹具中时,要保证使样条的长轴线与试验机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试验结果中发现在拉伸速度为2 mm/min和5 mm/min时,样品未被拉断,而且结果差距很大,故将这两个速度下的实验结果舍去,不参与讨论。 3.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速度对拉伸屈服应力的影响

不同实验速度下的拉伸屈服应力见表1。

每种实验速度下测试了15个样品,将实验结果相差比较大的舍弃,最终选取重复性很好的10个结果进行讨论,上述条件下的结果的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11%,0.60%和0.59%,均小于5%,所以实验结果是可取的。综上所述,随着拉伸速度的增加,样品的拉伸屈服应力是逐渐增加的。对于GB/T1040-2006中的Ⅰ型试样来说,最佳的拉伸速度是50 mm/min。

3.2 状态调节对拉伸屈服应力的影响

未进行状态调节和进行状态调节的样品的拉伸屈服应力见表2。

根据GB/T2918-1998规定,将样品放在23℃,相对湿度为50%RH的恒温恒湿箱内状态调节48小时。实验速度为20 mm/min和50 mm/min。每种测试条件下均测试了10个样品,将实验结果相差比较大的舍弃,最终选取重复性很好的5个结果进行讨论,上述条件下的结果的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96%,0.50%,0.79%和0.67%,均小于5%,所以实验结果是可信的。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状态调节后的样品的拉伸屈服应力明显的比为进行状态调节的样品的拉伸屈服应力要大。

4.结论

相同条件下,拉伸速度越大,样品的拉伸屈服应力越大。对于GB/T1040-2006中的Ⅰ型试样来说,最佳的拉伸速度是50 mm/min。样品经过状态调节后其拉伸屈服应力增大。

对于本公司生产的聚丙烯树脂的拉伸性能测试,要求拉伸实验的样条应该在注塑成型后进行状态调节48小时后再进行测试,测试的最佳速度为50 mm/min。

参考文献

[1] 周祥兴,郁文娟,张惠曦等.实用塑料包装制品手册.中国工业出版社,2000.

[2] 张怀志,阎功臣,景丽荣等.影响塑料拉伸试验结果的因素.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第33卷,第10期.

[3] 王超先,蔡春飞.塑料拉伸屈服应力不确定度的评定.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4,7(40):341-343.

[4] 陆文华.影响拉伸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12月第4期.

[5]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1040-2006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6]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GB/T2918-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塑料拉伸性能测定技术论文

古怀轩发表的论文

人到底有没有前世目前没有确切的说法,无法用科学来证明人是真的有前世存在的。

前世的存在真伪难辨

我曾经看到过一本书,书上专门讲的是这种前世的故事,说一部分人在某些奇特的环境下,然后做出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

书中就有一个这样的故事,说一个人,他明明是几岁的小孩子,却说出自己上辈子的故事。他能够清晰地表明自己的上辈子,原来住在哪里,家里有几口人,自己叫什么名字,多少年去世的。

然后他的父母就感到非常的惊讶,就特意跑到小孩子口中所说的地方去认证,没想到小孩子说出来的事情跟当地的那个家庭全都印证的上。这也是特别吓人的一件事情。

但是这毕竟是书中讲述的一个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大家也难以辨别之前还有人说有外星人在地球上,还说在尼斯湖里面有水怪但一直都没有得到真正的确认。因此,一个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前世这是难以辨别的。

有时候可能是思维混乱或者人格分裂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人都应该是有精神病的。只是每个人所表现的症状和程度都不一样,有些人的人格分裂了,就会产生另外一种思维。

然后另外一种思维的出现就会导致这个人经历过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所以就会感觉有前世存在,人的感官和大脑是多样而复杂的,真实与虚假,其实是很难辨别和判断的。

人到底有没有前世,目前科学研究还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不过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个谜底将会被揭晓。

目前没有科学证明人真的存在前世。

有不少人认为,我们人类是有前世今生的,前世发生过的刻骨铭心的事情,会在我们的大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不管用什么方法也难以让我们忘怀。不过前世的说法,目前尚未有任何的科学证据足以证明其真实性。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来自于我们的梦境。因为我们在梦境中发生的事情可以会随着我们清醒而逐渐淡忘,可是它却在我们的大脑中留下了一些记忆片段。因此如果现实生活中出现与梦境相似的事情,我们就会产生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日本科学家提出,人的大脑就如同一台电影放映机。人的记忆都会存放在机器中,当人陷入回忆时,放映机就会播放我们之前经历的事情。不过因为人的记忆并不完整,有时会出现记忆断层。而大脑对于这些断层会自行填充,因此就会有一些记忆出现重叠现象。所以似曾相识是记忆错乱的表现之一。

如果前世是真实的,有人记得前世吗?在许多宗教学说中,人们声称有前世。在我国的许多传说中,灵魂死后需要穿过奈何桥,喝孟婆汤。你会忘记过去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欢迎你的新生活。有些人怀疑这是因为他们在前世接触过这些东西,对这些对自己有很大影响的东西没有什么感觉,所以他们会下意识地非常喜欢这些东西。

如果人类对他们最后的生活有记忆,这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负担。上一辈子的喜怒哀乐就会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也会给我们这辈子的认知带来很大的困扰,现实中我们大部分人是不会有上辈子的记忆的,如果真的存在上辈子的记忆的话,也就不会如此的纠结是否有前世今生了。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认真完成某件事或见到某人时,你会感到非常熟悉。仿佛自己曾经做过或者见到过这样的人或事,可是仔细回想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也没有见过这样的人,我们生活中也常常会说天赋,有的人生下来就对某一领域十分的擅长,这样的人也没有提前接触过这个领域,为什么一生下来就会呢。

有一些科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一些有胎记的孩子,有些存在一些特殊的记忆,他们会说出自己的死法,而受伤致死的部位就是胎记所在的位置,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少见的,但是在长期的调查研究之中,事实上,有几个例子可以作为证据,我们不确定,研究将继续。

上次说到前世的记忆真的存在吗?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有很多人会把这些事情当成灵异事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