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哪一年发表第一篇压力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23:38:52

哪一年发表第一篇压力论文

HenriPoincaré法国人庞加莱(HenriPoincaré)被称为“最后一位数学全才”,在他留下的巨大科学遗产中,有一个属于代数拓扑学中带有基本意义的命题,这就是困扰了数学家整整一个世纪的“庞加莱猜想”。 庞加莱是在1904年发表的一组论文中提出这一猜想的:“单连通的三维闭流形同胚于三维球面。”它后来被推广为:“任何与n维球面同伦的n维闭流形必定同胚于n维球面。”我们不妨借助二维的例子做一个粗浅的比喻:一个无孔的橡胶膜相当于拓扑学中的二维闭曲面,而一个吹涨的气球则可以视为二维球面,二者之间的点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时橡胶膜上相邻的点仍是吹涨气球上相邻的点,反之亦然。有趣的是,这一猜想的高维推论已于上个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得到解决,唯独三维的情况仍然像只拦路虎一样趴在那里,向世界上最优秀的拓扑学家发出挑战。

Jules Henri Poincaré 是这个吧

第一篇研究压力的论文是在1930年出现的。

物理学上的压力,是指发生在两个物体的接触表面的作用力,或者是气体对于固体和液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或者是液体对于固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物体间由于相互挤压而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作压力。)例如足球对地面的力,物体对斜面的力,手对墙壁的力等。

方向

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体(注意:“垂直”与“竖直”意义不同),产生条件是物体之间接触且发生相互挤压。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因学业、经济、就业、 人际交往 等问题,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压力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对于我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何行之有效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压力管理对于推进国家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管理;压力源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的时期,社会复杂多变,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着社会、家长高期望的特殊群体,成长、成才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求职择业竞争的激烈、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 措施 的实施等等,都使得大学生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高压力群体。如何行之有效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压力管理对于推进国家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从理论上认识压力

1、压力

压力一词最早作为物理学概念被提出,用以表示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1]Cannon于1915年首次在心理学领域引用了压力一词,用以表示外部因素对体内平衡造成紊乱的影响能力。[2]西方心理学将压力也称为应激是指个体的身心遇到某种机遇或者威胁时感到其重要性却无法有效把握或对抗的一种感受。[3]

2、压力源

随着对压力认识的深入,研究人员对压力与压力源从概念上做出了区分。压力源一般指作用于系统使其明显变形的某种力量,如物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力量。郑全全等人将中学生的压力源分为七个维度:学习问题、教师问题、家庭环境问题、父母 教育 方式问题、同学朋友关系问题、社会 文化 问题以及自身生理心理问题。[4][5]张磊等人将在校大学生压力源划分为前途、学业、个人日常、经济、人际关系等五方面[6]。

二、在校大学生压力源

本文主要从外部因素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压力来源。具体分为学习压力、生活适应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个人发展压力、家庭期望的压力。

1.学习压力:学习是大学生群体最基本的任务,尽管这一压力的强度有张有弛,并非永不改变,但由于持续时间很长,其影响之大不可低估。尤其是很多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创造条件,并做出进一步努力。过多的学习项目、过重的学习任务,都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

2.生活环境变化的压力:社会环境、校园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变化冲突,会给大学生带来各种适应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角色转变的压力;二是客观自然环境变化的压力;三是不同生活习惯的压力;四是由独来独往的行为生活模式转变为与他人打交道的压力。

3.人际关系压力:大学生在校期间避免不了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彼此关系也不一样,可能是一面之缘的同学、情深意切的恋人、活动的组织者、严肃认真的老师、宽厚无私的家长,种种关系需要不同的方式来对待,这是以前的生活中从来没有的。但是相较于之前交往的人群,大学期间交往的对象来自天南地北,又处于年轻气盛的阶段,平时难免会有点摩擦。因此,人际关系的压力在无形中增大了许多。

4.恋爱的压力:大学生处在18~22岁的年龄阶段,对爱情有美好的向往。很多大学生已经接触或正在经历恋爱,然而有很多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恋爱保持反对态度,这对大学生的恋爱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并且恋爱过程中的经济负担也是大学生很重要的压力来源。

5.就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也可以算是当下,大学生最大也最严重的压力源。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肩负着家庭社会巨大期待的大学生对于就业十分看重,但是随着自从全国普遍性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同时由于就业市场行为的不规范,大学生必须多方面联系单位,处于长时间的等待期,在心理上容易产生焦虑,对大学生造成非常巨大的压力。[7]

三、压力管理策略

1.明确学习职责,正确面对学业竞争:学校在新生入校时要做好大学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学生也要明白自己的责任把握学业,两者相互促进。学生首先应该认识到,大学本身就是实行高等教育的地方,能够来到这里的学生都在高中学习中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所以应该正确看待大学学习的激烈竞争。

2.端正人际交往理念:大学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地域间的差异造成了文化的不同,日常生活中难免有矛盾。正确对待这些矛盾是处理好同学关系的关键。

3.正确对待感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大学期间的恋爱,应该是人生最为纯洁但又不失成熟的恋爱。但是不能以一个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恋爱,要不就是主管将个人发展与恋爱结果割裂开,带着不负责任的态度面对恋爱,要不就是过于沉溺与儿女情长之中,对未来的不稳定性充满恐惧。学校、家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合理协调感情与发展的关系。

4. 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大学生难就业,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大学生都希望在大城市里能找到薪水丰厚且体面的工作,但是这样的工作机会毕竟有限,同时招聘单位用人要求严格,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大学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试着用一个普通就业者的心态找工作。就业问题上,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是关键,大学应该加强对大学生 创新思维 的培养,加大求职技能的培训。[8]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48

[1]W alter B. Cannon Bodily Changes in Pain,Hunger,Fear and Rage:An Account of Recent Researches into the Function of Em otional Excitem ent,Appleton 1915

[3]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4]王道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压力源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

[5] 郑全全,陈树林。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的初步编制1999

[6]张磊,尹恒婵,吴晓路。大学生压力源结构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6

[7]易琳,徐海波。谈当代大学生的压力管理[J] 校园心理2009

[8]王萍萍.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J]经济理论研究2006

摘 要 本 文章 浅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受到的环境适应、现实冲突、人际情感、升学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困扰,高职院校教育者应营造友好的校园环境,制定自主课程计划,建立完备的心理危机预防系统,鼓励教师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压力管理技巧等角度进行有效压力管理。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压力 压力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tress and Stress Management

CHEN Saishan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re subject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realistic conflict, interpersonal emotions, careers, and many other pressure problems,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ors should create a friendly campus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autonomous lesson plans, establish a complete psychological crisis prevention system, to encourage teachers' humane care, train students' stress management skills perspective for effective stress managemen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tress; stress management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大批有志青年怀揣梦想走进大学校门。随即而来的生活、学习、就业问题,使多数大学生感到压力重重。研究发现,大学环境里的压力使诸多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①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压力来源,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压力管理方式,从而更自如地走向社会,走进单位,成为当今教育者 反思 总结 的重中之重。

1 压力概述

1.1 压力定义

心理学家R.Lazarus将心理压力定义为当事人和环境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是当事人认为自身负担过重或超过本身负荷并危及到自身的幸福满足时的一种状态。”②一般可以把压力分为三个方面内容:(1)压力产生于那些让人紧张的事件或环境;(2)压力是指一种主观反应或心态,是人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反应过程;(3)压力可能是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和行为上的反应。③也就是说,压力是一种伴随着对压力情景产生身心反应的主观感受。④

1.2 压力特点

(1)明显的情景性和高度的个体化。(2)间接性。压力对我们的影响是非直接的,通过一些中间变量起作用。如认知评价、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因素等。⑤(3)可适性。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斗志,提高人的效率。但一旦压力过大,超过人的承受能力,便会危机人的身心健康。

1.3 大学生压力来源及种类

大学生是社会高知群体,也是承受压力比较大的群体。大学生压力按主要来源可以分为:大学环境适应、理想现实冲突、人际情感协调、升学就业困境等。

(1)大学环境适应。初进大学的学生,面对全新的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障碍。而在入学新生中,又有一些人是第一次离家进行住校生活,如何合理使用每月生活费,如何独立生活都困扰着这批学生。(2)理想现实冲突。高职院校中的学生,相当数量的学生会因未能考进本科院校,在入学初期选择被动适应。他们有的一心进行课业学习,延续高中的学习模式,有的完全失去学习动力,试图在校外寻找寄托,脱离学校生活。这些都对学生全方面发展和校园管理造成不利影响。(3)人际情感协调。无论是入学前还是入学后,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听过“恋爱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其实不只是男女生谈恋爱压力,还有和同班同寝室相处压力都会困扰着学生,这方面压力也往往是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最 热点 最集中的问题。(4)升学就业困境。进入大学校门,自主学习取代了填鸭式教育,学生可以自主安排 学习计划 。但在入学第一学期,由于专业基础课繁重,加上自主 学习 经验 不足,不能有效协调社团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会出现较大规模挂科现象。一个个红灯挂起,为之后的大学生活蒙上了阴影。而在高职院校中,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会面临专转本的选择,每年专转本考试前一两个月,都会有大量学生产生焦虑状态。与此同时,未参加专转本考试的学生也在为 毕业 后的工作愁眉不展。不少高职院校对应职业具有高风险性、高压力的工作性质,还应报考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都导致学生在校择业期间产生诸多的焦虑。

2 压力管理

2.1 压力管理概述

压力管理是将人的压力程度调到最佳点,以达到最优的绩效,同时避免受到与过度压力有关的心理与身体伤害的过程。⑥高职院校的压力管理策略要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多角度进行有效实施。

2.2 压力管理策略

2.2.1 营造友好的校园环境

优美的校园景观,可以满足学生需求,促进精神发展,舒缓心理压力,陶冶情操,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归属感,降低自卑心理。⑦高职院校亦应坚持“以学生为本”,营造适宜的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随着教学规模扩大,有不少学校在城市郊区建了新校区,不让后山成为土坡,不让清水池变臭水沟。 另外,对学生日常管理,表彰为主,惩罚为次。为了提高学风,很多高职学校会选择对逃课、夜不归宿的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公开批评,往往每周公告栏上布满了各种警告处分。这样都会使校园里堆积负能量,对处分惩罚脱敏,反而不利于学生积极学风的养成。提倡学校表彰优良学风 事迹 ,鼓励学生积极上进,在校园里传递正能量,打造友好积极的软环境,促进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拥有健康情绪生活。⑧

2.2.2 制定自主课程计划

与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应用能力上,更偏向后者,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课程应进一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外,应当是更多的专业选修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 职业规划 ,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把被迫繁重的课业,转换成自主轻松的兴趣,将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心理负重感,缓解升学就业带来的无力感。

当然,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压力管理能力的提升已成为每一位教育者的共识。在这里,我们倡导配以“挫折应对”、“压力管理”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活动月等等,也可以开设诸如心理学与生活、人际交往心理学、大学生压力与调节等课程。有研究显示,这些活动能使大学生面对就业形势时,保持心理健康,培养了他们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了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在变化发展的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将来的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⑨⑩

2.2.3 建立完备心理危机预防系统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增加,原本依赖在危机发生时才加入的心理危机系统受到了巨大挑战,建立一个囊括咨询中心、心理档案、心理月报排查、危机预警和干预的全方位危机预防系统十分必要。豘

现如今,几乎每所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或心理咨询中心,但走进中心解决心理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一方面,应完备中心设施,建立心理咨询教师队伍,配备完善的压力宣泄室、音乐放松室、团体辅导室等。另一方面,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鼓励学生走进心理中心,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解决心理困扰。

另外,健全的心理健康排查体系也十分重要。在新生入学后,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比如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生活事件量表》筛选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或生活经历重大创伤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由班级心理委员 报告 班级每月心理健康情况,搜集最近时期困扰学生产生压力的重点事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压力对学生的侵害,减少校园悲剧的发生。

2.2.4 鼓励教师人文关怀

人们常说:“大学校园是半个社会。”比起中学,大学里会接触更多不同的人,很多现实的问题浮出水面,竞争也变得残酷,但不及大社会那么无情。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一切学生,定期走访课堂、宿舍,参与学生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校园里能健康积极地生活学习;关心有苦难的学生,对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抚恤,减少学费问题给学生带去的压力;关爱有困扰的学生,对心理上存在潜在问题的学生进行特别的关爱,定期进行心灵交流,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的师师关系、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关怀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能够让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唤醒,个性得到尊重,人格得到完善,困难得到解决,心灵得到寄托和安宁,自由得到保护,使学生时刻感受到幸福,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豙

2.2.5 培养学生压力管理技巧

学生作为高校校园文化载体,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但由于社会经验的欠缺,面对压力时自身调节能力较弱,所以要求学生要认清压力事件性质,确认自身对问题的处理能力,找到合理的压力解决途径,善于利用身边有效资源,解决压力问题。在对自己有正确定位后,积极寻求人生目标,不要将升学和就业抛在脑后,要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理想。

另外,文化知识学习之余,也要培养自己的课余 爱好 ,参与社团活动。这样一方面,劳逸结合,有利于压力的缓解;另一方面,也更利于自我的全面发展。

综上,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会受到大学环境适应、理想现实冲突、人际情感协调、升学就业困境等多方面的压力困扰,高职院校教育者应营造友好校园环境,制定自主课程计划,建立完备心理危机预防系统,鼓励教师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压力管理技巧等角度进行有效的压力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实践能力过硬、心理素质健康的新世纪创新人才。

注释

① 钱铭怡,马悦.北京市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12):848-852.

② C.Eugene Walker,著[M].放松:14种让身心自动恢复到最佳状态的 方法 .苑龙,高进,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10-14.

③ 孙健敏.压力管理[M].北京: 企业管理 出版社,2003:46-60.

④⑤邰蕾蕾.医科院校女大学生的压力分析与压力管理浅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6):82-83.

⑥ 时建朴,王瑾.关于当代大学生需要发展的调查研究[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1):103-108.

⑦ 伍鹏.浅谈校园景观建筑对心理健康教育作用[J].教育理论与心理学,2012.6:273-275.

⑧ 闫咏梅.维护校园软环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3:23-25.

⑨ 王悦,金怡,陈玲玲.大学生职业发展压力管理及SAP实效性研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1):1234-1238.

中国第一篇isscc论文哪年发表

1935年1月1曰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县,1941年开始在柴桥小学学习,1947年就读于宁波中学,1953年考入北京大学,195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半导体学报》和《电子学报》(英文版)副主编,《微电子学科学丛书》主编,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产业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信息产业部科技委委员(电子),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远东程序委员会委员,美国IEEEFellow和英国IEEFellow等。70年代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块1024位MOS随机存储器,是我国硅栅N沟道技术开拓者之一,此后在多晶硅薄膜物理和氧化动力学研究方面提出了新的多晶硅氧化模型和氧化动力学工程应用方程和特征参数。被国际同行认为在微电子领域处理了对许多工作者都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对现实工艺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绝缘衬底上生长硅单晶薄膜(SiliconOnInsulator-SOI)和TFSOI/CMOS电路研究中,发现了磷掺杂对固相外延速率的增强效应以及CoSi2栅对器件抗辐照特性的改进作用。 在SOI/CMOS器件模型和电路模拟工作方面,提出了SOI器件浮体效应模型和通过改变器件参量抑制浮体效应的工艺设计技术,扩充了SPICE模拟软件。在SOI/CMOS新结构电路研究方面,开发了新的深亚微米器件模型和电路模拟方法,研究成功了多种新型器件和电路。在MOS绝缘层物理与小尺寸器件物理研究,与合作者一起提出新的预测深亚微米器件可靠性的分析和测试方法。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有关陷阱电荷三个基本参量(俘获截面、面密度和矩心)的直接测量和在线检测。在80年代和90年代分别研究亚微米/深亚微米CMOS复合栅结构和多晶硅发射极超高速电路,与合作者一起在理论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能够更准确反映多晶硅发射极晶体管物理特性的解析模型,被国际同行列为国际上有代表性的模型之一。对中国独立自主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和改变我国双极集成电路技术落后面貌均有重要意义。在1986-1993年任全国ICCAD专家委员会主任和ICCAT专家委员会主任期间,领导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个大型集成化的ICCAD系统,使我国继美国、日本、欧共体之后进入能自行开发大型ICCAD工具的先进国家行列;在研究集成电路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和设计业的发展方向;组织参与了国家微电子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现从事微电子学领域中新器件、新工艺和新结构电路的研究,发表科研论文160多篇,出版著作6部,现有16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等共16项国家级和部委级奖励。

早在2001年,索尼就对外透露将与IBM合作,由IBM来设计PS3游戏主机的处理器,这枚处理器被命名为“Cell”,也就是中文“细胞”的意思。双方宣称,Cell的运算能力将达到史无前例的1TeraFLOPS(Floating Operations per Second),也就是每秒执行万亿次浮点运算,这样的性能绝对可达到超级计算机的标准。在当时,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是NEC的“地球模拟器”,它的运算能力为每秒36万亿浮点运算,换句话说,36部PS3游戏机的运算力总和就达到同样的水平。再者,Cell可支持一项特殊的分布式运算技术,多台PS3连接在一起可以分享运算力,由此获得更高的效能。在当时,这样的设计理念让人目瞪口呆,外界的第一反应就是,索尼不过是在吊玩家的胃口,而IBM则是在吹牛。在这之后,PS3和Cell很快被人淡忘,直到2004年,索尼与IBM再度公布了一些关于PS3和Cell的消息,据称Cell已经完成设计,处于样品测试阶段,工作频率达到2GHz,很好地实现了预期设计目标,但这仍只是一条纸面上的简单报告,双方都没有展出任何相关样品供参考。此时,外界的眼球早已被Intel、AMD之间激烈的竞争吸引,专属于游戏机的Cell处理器自然不可能获得业界的广泛注意。2005年2月,IBM在“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简称为ISSCC)”上发表了数篇关于Cell的技术论文,披露Cell处理器的详细规格参数并展出相关样品,IBM还宣布 Cell已进入到大规模量产阶段,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提交给索尼。就这样,一款媲美超级计算机的革命性微处理器由此到来。在下面的文字中,我们将对Cell 处理器进行深入详尽的技术分析,倘若读者有耐心读完本文,也许会发现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X86处理器在思想上落后了数个时代。在介绍Cell的逻辑架构之前,我们先来看看Cell的物理规格:Cell集成了2亿3400万个晶体管,它采用IBM的90纳米SOI、Low -K工艺制造,核心面积为221平方毫米,芯片规模与Intel的双核Pentium D相当,两者的制造成本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在逻辑上,Cell处理器基于一个“Power处理单元(Power Processor Element,下面简称为PPE,由PowerPC970简化而来)”,它可以支持SMT虚拟多线程技术,同步执行两个不相干的线程。此外,Cell内部还拥有八个基于SIMD的协处理器(Synergistic Processor Element,以下简称SPE),可支持多达十条线程的同步运行。另外,Cell还整合了 XDR内存控制器,可配合25.6GBps带宽的内存系统,而它的前端总线也采用96位、6.4GHz频率的FlexIO并行总线(原名称为 “Redwood”,RAMBUS公司所开发),这也是有史以来速度最快的计算机总线。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人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如果我们将Cell同X86 处理器对比,便会发现二者在设计上没有半点相似,Cell不同寻常的另类设计也引起外界的普遍疑虑:它的工作频率能到什么水平?实际性能又比最新的X86 处理器快多少?Cell能够达到预期设计目标么?如果你心里也有类似疑问,我们的建议是将你之前所了解的X86处理器知识全部清空,然后重新来认识Cell。我们知道,目前X86处理器的频率最高纪录是3.8GHz,由Intel波塞冬核心的Pentium 4 E所创下,本来Intel计划让它的频率突破4GHz,但受到高功耗和稳定性方面的困扰,不得不宣告失败,要更进一步提升频率也被业界认为难以实现。然而,Cell的工作频率轻易突破了4GHz,并将达到4.6GHz的新高,这显然超出X86业界所能理解的范围。更不合常理的是,X86处理器的高频率必须以牺牲指令效能为代价,高频未必就能带来高效能(Pentium 4系列的高频低能人所共知),而Cell的实际运算性能竟达256Gigaflops,也就是每秒可执行2560亿次浮点运算,IBM最初的设计是将四枚处理器整合一体,这样就可获得每秒万亿次浮点运算的超高性能。如果你对此没有感性的认识,我们不妨举些例子作为对比:Pentium 4 E 3.8GHz的SIMD效能为15Gigaflops,这也是X86处理器目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但这个性能只有Cell的十七分之一,两者完全不具可比性,尽管它们的物理参数和制造成本处于同一水平线。IBM十分自豪地将Cell称为“单芯片超级计算机”,这也很好实现了预期设计目标。Cell所具有的高效能无疑得益于高度优化的Power架构。Power是IBM为超级计算机所创立的RISC指令系统,而RISC架构具有与生俱来的高效性,处理器结构精简,技术上明显优于X86。正因为这一点,几乎所有的超级计算机系统都隶属于RISC体系,而我们所津津乐道的X86,实际上仅仅局限在PC环境,只是因为PC与人们工作生活联系紧密,故广为人知(关于RISC与CISC的对比,本刊上期《未来处理器设计思想前瞻》的文章中有非常详尽的阐述,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参考,这里就不再赘述)。不过,RISC架构显然不是Cell拥有超高性能的唯一原因。如果我们将PowerPC 970处理器(苹果称之为“PowerPC G5”)与Cell对比,大家还是可以发现两者的性能差距极其悬殊:PowerPC 970的晶体管数为5800万个,4枚PowerPC 970的晶体管数总和与一枚Cell相当,但配备双PowerPC 970处理器的Xserve G5仅能提供9.0 Gigaflops的运算力,远无法与Cell相比,尽管它们在设计架构上同属于Power体系。实际上,Cell的高效能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新颖的设计思想:主处理器与协处理器各司其职,内核设计精简高效以实现高频运作,而运算单元则采用128位并行结构,大家可以从下面的分析中逐渐了解到这一点。高度弹性的设计与分布式计算是Cell除高性能之外的两大亮点。IBM希望Cell可适用于从嵌入式设备到大型计算机等几乎所有计算设备中,所以将Cell设计为一个通用的处理器平台。根据不同的需求,Cell可以对处理内核的数量进行任意裁减,如针对嵌入式设备的产品只有单个核心,且工作在较低的频率上以实现较低的能耗;针对便携电脑和桌面PC的版本,可使用与PS3游戏机一样的标准Cell,或者对SPE数量进行适当裁减;如果要用于工作站/服务器系统,IBM可以将两枚Cell处理器直接集成在一起以获得更高的效能;若要用于大型计算机,Cell则可配置成包含四枚独立处理器的“MCM模块”,此时它具有每秒万亿次浮点的运算能力,这也是IBM当初承诺的标准。而支持分布式计算技术更具革命意义,Cell拥有一条超高速度的FlexIO芯片连接总线,基于Cell的不同计算设备可以借此联成一体,实现运算力与内存资源的分享。网络上的设备越多,所拥有的运算力就越强大。此时,Cell处理器就好比是该计算网络上最基本的构成细胞,而这项机能将带来一场天翻地覆的计算革命。想想看,任何人都可以在家庭中轻而易举制造出属于自己的超级计算机,这无疑意味着计算力的真正解放。支持多操作系统运作是当前X86处理器的热门技术,其实IBM在几年之前就将该技术应用于Power架构处理器中,Cell理所当然继承了这项特性。另外,Cell具备强大的自主纠错能力—IBM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真正可靠的计算,他们希望计算机能够具备故障自动恢复功能,实现真正的 “永不宕机”运作,而这项成果现在也被用于Cell身上。在运行过程中,Cell可自动检测所处理的数据是否遭到破坏,如果数据出错,Cell会借助某种机制将它自动恢复为正常的状态,从而避免产生错误的结果或令系统停机。在下面的文字中,我们将向大家详细分析Cell的设计细节以及应用模式,从中你可以对Cell有更深地了解。前面我们介绍过,Cell处理器包括一个PPE处理单元、八个SPE协处理器、一个XDR内存控制器以及FlexIO接口,而Cell拥有高性能的关键便在于PPE与SPE的设计。PPE/SPE:针对“简单任务”而设计。PPE处理单元是Cell的控制与运算中枢,它应该是以IBM的Power 4处理器为基础进行设计的,可支持同步多线程技术。该处理单元内置了32KB一级缓存和512KB二级缓存,其规格与同出一脉的PowerPC 970处理器极其类似。而在Cell中,真正负责浮点运算的应该是八个SPE协处理器。图5所示是SPE的逻辑结构,SPE由4个负责浮点运算的处理单元、4个负责整数运算的处理单元、128bit×128结构的寄存器和256KB局部缓存构成,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的运算核心。根据IBM所公布的资料,我们获悉SPE的流水线长度为18级,这一点与X86处理器也非常不同—流水线越长,处理器提升工作频率就越容易,反之就越困难。20级流水线的 Northwood Pentium 4止步于3.2GHz,31级流水线的Prescott核心也不过到达3.8GHz,而Cell以18级的短流水线却实现4GHz以上的高频运作。设计者对此作出详细的解释:X86处理器必须完成大而全的运算功能,运算逻辑往往被设计得非常复杂,这也导致其频率提升非常困难;而Cell在基础架构上执行简单化的计算思想,每一个复杂的任务都可以被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基础任务,Cell中的SPE就专门针对这些基础任务所设计,这样,它就可以在保持高效的同时拥有简单得多的逻辑结构,既然逻辑构成简单,实现高频率运作就没有什么悬念。从这里也可看出,Cell与X86处理器最大的不同,还是在于它们对计算任务的不同理解。尽管总线及寄存器都是128位结构,但SPE内的浮点单元和整数单元其实都只有32位,只是IBM通过4路并行运算来获得128bit SIMD的效果,从外部看来,SPE便相当于一个可执行128bit指令的处理单元。SPE内的浮点单元和整数单元各自拥有三条128bit宽度的输入总线和一条128bit宽度的输出总线,二者以全双工模式运作,数据输入/输出操作可同步进行。大家应该也发现这是一套不对等的方案,输入总线的带宽三倍于输出总线,原因在于计算所需的数据总量总是比运算的输出结果要多得多,总线宽度不同在设计上其实非常科学。而借助这两条总线,SPE协处理器的整数/浮点运算单元再与一组包含128个、宽度为128bit的寄存器阵列联结在一起,该寄存器阵列又通过一对全双工运作的、128bit总线同本地缓存(Local Store)相连—每个SPE协处理器都拥有256KB本地缓存,8个SPE就一共拥有2MB缓存,再加上PPE处理单元的512KB二级缓存,Cell 处理器总共拥有超过2.5MB容量的缓存单元,对于一款拥有超级计算效能的处理器来说,如此低的指标同样令人感到诧异。分析完PPE与SPE协处理器的内部设计,我们再来看看它们是以何种方式组成Cell的。参见前面的图4,我们可以看到Cell内部有一条 768bit位宽的“EIB单元互联总线环(Element Interconnect BUS Ring,EIB Ring)”,它实际上是一个强大的内部总线控制逻辑—Cell内所有的功能单元都通过EIB总线环连接在一起,包括PPE、八个SPE、XDR内存控制器以及外部总线接口,它们所采用的无一例外都是全双工的128bit连接总线。若Cell工作在4GHz频率上,Cell内部的各个功能单元便都拥有 4GHz×128bit/Hz×2(全双工)÷8Byte/bit=128GBps带宽,这样的数字显然是非常可观的。我们很容易能根据这些参数计算出Cell拥有的运算效能:每个SPE协处理器拥有4路并行的整数/浮点单元,一个时钟周期可执行两个运算周期(类似DDR效果、技术细节未明),每个运算周期又可执行4次32位浮点运算;每个Cell拥有8枚SPE协处理器,它的工作频率假设在4GHz,此时 Cell所具有的浮点效能就是2×4×8×4GHz=256Gigaflops,这应该很好理解。与常规的双核处理器不同的是,Cell内的1个PPE和8个SPE具有相当强的独立性。其中,PPE处理单元的任务是运行操作系统,这个任务对于一个结构类似 PowerPC 970、频率高达4GHz且可支持双线程运作的处理核心来说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但除了操作系统外,PPE不管任何的事情,应用程序相关的线程运算完全由 SPE协处理器运行。如图6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多个应用程序的线程会被平均散布到各个SPE中,整套系统负载均衡、设计得非常科学。而这种纵向结构的多核心设计同X86业界鼓吹的双核处理器截然不同,不论是Pentium D、Yonha还是AMD的双核心Athlon 64,它们的每个处理内核地位对等、每个核心都可以独立完成全部运算,所体现的是一种大而全的计算思想。由于芯片设计越来越复杂,它的工作频率就不得不走了下坡路,Intel当年执著于高频制胜的策略,结果落后于对手,业界普遍认为追求高频率的做法没有前途。而Cell处理器开辟出前所未有的新思路:每个处理内核专注于自己的任务,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协作,针对任务的简单化也使得每个内核都可以被设计得精简高效,工作频率也轻易达到X86处理器无法企及的高度,最终实现了媲美超级计算机的惊人性能。而在相互协作的同时,Cell内的各个SPE协处理器又保持着高度独立性,除了完成本机的计算任务外,SPE 还可以接受来自Cell计算网络中其他设备的计算请求,并执行相关的计算任务,所得结果再通过网络传输给任务发起者。换句话说,SPE协处理器可以在基于 Cell的计算网络中作平台无关的无缝漫游,网络上的任务可以被均匀分散到所有的Cell处理器上,并以最佳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在看完上述分析之后,你一定会以为Cell将是一个功耗大户,在看到详细资料之前,笔者也是抱这种态度。IBM所公布的资料再度让人大吃一惊,当工作频率为4GHz时,每个SPE协处理器的工作电压高于1.1V,但其功耗仅仅只有4瓦。若频率降到3GHz,工作电压只需要0.9V,此时其功耗只有 2瓦。如果将频率降低到2GHz,每个SPE的功耗仅有区区1瓦。那么,Cell内所有SPE协处理器的功耗总和最高也不过4瓦×8=32瓦。至于PPE 处理单元的核心部分,功耗水平也会控制在很低的水平,合乎逻辑的估计是Cell运算部分的功耗水平会在40瓦左右,即便加上缓存单元整体功耗也可控制在较好的水平上。回过头再来看看功耗将高达130瓦、性能不到Cell十分之一的Pentium D,大家会有什么感受?考虑到实际应用,Cell的低功耗并不令人吃惊。Cell本来就是为PS3游戏机所设计,而游戏机体积狭小,对芯片的功耗指标颇为敏感,指标过高将给散热带来难题且会产生较高的噪音,这是玩家们绝对无法承受的。在2006年,IBM将采用更先进的65纳米技术来制造Cell,届时它将具有更加出色的功耗水平,而低功耗也为Cell的广泛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它用于嵌入式设备、笔记本电脑、桌面PC还是工作站系统中都没有任何问题,IBM今后所需要关心的,应该是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方面的资源配合。*注释:由于SPE不能脱离PPE作为单独的物理核心运行,所以严格上来讲Cell是一个独特的单核心处理器CELL处理器终止开发德国网站Heise Online证实(德语)IBM停止了Cell处理器的未来开发。 Cell处理器一度被认为是一项革命性的产品,但实际应用证明它并不比竞争对手突出。IBM主管Deep Computing的副总裁David Turek证实PowerXCell 8i是最后一款Cell处理器。当然停止芯片设计并不意味着它的死亡,目前多数的Cell芯片主要由东芝公司生产,使用在索尼公司的PS3主机上。Sun 曾经指出,3.2GHz的Cell处理器还没有1.4GHz的SUN Niagara处理器快。有评论称,它并不比GPGPU强大,而灵活性又不如真正的CPU,IBM放弃它并不让人意外。

所谓WAP手机,就是指用WAP上网的手机。WAP是手机上网的一种格式,就像WWW是电脑上的一样,WAP是专门给手机上网制定的,也只有手机才能浏览WAP开头的网页。目前的智能手机全部支持WAP上网。WAP是英文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的缩写,意思是“无线应用协议”。WAP是一种GPRS应用模式,但并不是手机上网的惟一模式,其实WAP本身和手机网站并不是一回事,手机上网也不仅仅是浏览wap网站。

MTK 也是一个手机平台,不过这个平台为了节约成本,大部分都不支持 JAVA 扩展,导致实用性不强,所以很多人才不推荐 MTK 平台的手机。

第一篇关于矩阵的论文发表在哪一年

华罗庚,*苏金坛人,是*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矩阵几何学:早在1946年,发表了关于典型群自同构的论文,确定了实辛群的自同构;1948年,确定了特征x2任意域上辛群的自同构。矩阵几何是华罗庚创始的研究领域,首先研究的是在复数域或实数域上各种类型的矩阵几何,后将结果推广到基域不一定交换的情形上,并发现仅粘切这一概念就足以刻画空间的运动群。

矩阵(Matrix)指在数学中,按照长方阵列排列的复数或实数集合,最早来自于方程组的系数及常数所构成的方阵,由19世纪英国数学家凯利首先提出。它是高等代数学中的常见工具,其运算是数值分析领域的重要问题。将矩阵分解为简单矩阵的组合,可以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简化矩阵的运算。英国数学家阿瑟·凯利被公认为矩阵论的奠基人。他开始将矩阵作为独立的数学对象研究时,许多与矩阵有关的性质已经在行列式的研究中被发现了,这也使得凯利认为矩阵的引进是十分自然的。他说:“我决然不是通过四元数而获得矩阵概念的;它或是直接从行列式的概念而来,或是作为一个表达线性方程组的方便方法而来的。”他从1858年开始,发表了《矩阵论的研究报告》等一系列关于矩阵的专门论文,研究了矩阵的运算律、矩阵的逆以及转置和特征多项式方程。凯利还提出了凯莱-哈密尔顿定理,并验证了3×3矩阵的情况,又说进一步的证明是不必要的。哈密尔顿证明了4×4矩阵的情况,而一般情况下的证明是德国数学家弗罗贝尼乌斯(F.G.Frohenius)于1898年给出的。1854年时法国数学家埃尔米特(C.Hermite)使用了“正交矩阵”这一术语,但他的正式定义直到1878年才由费罗贝尼乌斯发表。1879年,费罗贝尼乌斯引入矩阵秩的概念。至此,矩阵的体系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无限维矩阵的研究始于1884年。庞加莱在两篇不严谨地使用了无限维矩阵和行列式理论的文章后开始了对这一方面的专门研究。1906年,希尔伯特引入无限二次型(相当于无限维矩阵)对积分方程进行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无限维矩阵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施密茨、赫林格和特普利茨发展出算子理论,而无限维矩阵成为了研究函数空间算子的有力工具。矩阵的概念最早在1922年见于中文。1922年,程廷熙在一篇介绍文章中将矩阵译为“纵横阵”。1925年,科学名词审查会算学名词审查组在《科学》第十卷第四期刊登的审定名词表中,矩阵被翻译为“矩阵式”,方块矩阵翻译为“方阵式”,而各类矩阵如“正交矩阵”、“伴随矩阵”中的“矩阵”则被翻译为“方阵”。1935年,中国数学会审查后,中华民国教育部审定的《数学名词》(并“通令全国各院校一律遵用,以昭划一”)中,“矩阵”作为译名首次出现。1938年,曹惠群在接受科学名词审查会委托就数学名词加以校订的《算学名词汇编》中,认为应当的译名是“长方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编订的《数学名词》中,则将译名定为“(矩)阵”。1993年,中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数学名词》中,“矩阵”被定为正式译名,并沿用至今。

一年发表一篇论文

可以的。省级期刊发表流程:选择一本正规的省级刊物作为投稿对象,根据期刊的要求撰写论文,写完后做一下抄袭率的检测。寻找一个投稿渠道进行投稿,投稿途径可自己联系期刊投稿(包括官网投稿、邮箱投稿等),也可以寻找代理机构进行投稿。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每年能够发表一篇sci论文,属于非常高的水平。总体上来看,虽然我国目前每年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仍然属于少数人才能达到的科研水平,大部分人很难达到这一水平,因此能够一年稳并发表一篇sci论文,可以被认为属于高产出学者。

一个团队一个杂志一年能发几篇,现在越来越多刊物规定一个作者一年内只能发一篇论文,当然有的刊物也不是绝对的规定,职称评审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一年发表两篇或更多的文章,只要作者时间安排合理,最终也能按时提交职称论文。

第一篇论文发表在哪里

首先你得注册,把你的论文弄成你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弄的话,发表后别人会盗用。发布论文一般可靠的就是在中国知网上。全国最大的论文网坛

1855年,车尔尼雪夫斯基重返彼得堡后,经革命组织介绍到第二军官学校任教,并且成了当时著名的杂志《现代人》的撰稿人。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这里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可以发初中化学教学相关的教育专刊,当然也可以发综合刊,不过相对水一些

论文发表可以从网上尝试发给;去报社打一个发表也可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