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东北大学高水平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3 20:54:13

东北大学高水平论文发表

您好,东北大学杨义彪硕士研究生现状如下:杨义彪是东北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他在东北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专业,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他在东北大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并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奖项。杨义彪现在正在东北大学担任研究助理,负责研究项目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并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我是东大的学生,我来说明一下:东北大学只允许非计算机专业的考生在大一结束后,进行统一考试选拔出部分学生转入软件工程专业学习,据说这个考试比较简单,一般去考就可以得,但是这个专业大一,二学费5200,大三,四就是16000,学费还是很高的,与你所学的生物工程不相上下,所以你还是要慎重考虑。

你可以找你们辅导员问问,一般学校都应该允许学生转专业的

工程管理专硕专业代码125600,隶属于管理学门类。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简称MEM。考研报考工程管理专硕的同学们可以报考哪些院校呢?各院校初试和复试具体的备考方法是什么?下面跟随猎考考研一起来详细看一下吧~东北大学工程管理硕士考研:初试和复试该如何准备?下面跟随猎考考研一起来详细看一下吧~为大家总结工程管理硕士各个院校考研初试和复试备考信息汇总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 NEU),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成立于1994年,是在原东北大学法学院工商管理系(1939年)、东北工学院冶金企业经济组织与计划教研室(1954年)、管理工程教研室(1978年)和管理工程系(1980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尤其是过去30多年在中国改革开放中成长,学院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和有影响的学术组织。学院获得国家级精品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课4门。近十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项(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发表高水平论文近1600篇,年均获得科研经费600余万元。(一)初试1、工程管理硕士初试考试科目: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③-无④--无2、工程管理研究方向以及招生人数:(不包括推免生)学院研究方向拟招生人数007工商管理学院01工程项目管理02制造与服务工程管理见官网3、工程管理分数线:近几年分数线汇总东北大学最新考研复试分数线查看详情2020东北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已公布查看详情4、东北大学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关注东北大学税务硕士考研报考条件、报考日程、联系方式、学制、费用 | 考研有哪些专业招生、各招多少人、考哪些科目等事项:详见东北大学5、东北大学考研大纲:关注东北大学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信息:详见东北大学(二)复试1.复试公告辽宁各大研招院校2021考研复试公告汇总2.复试如何备考考研复试英语查看详情考研复试礼仪查看详情考研复试面试注意事项查看详情考研复试-税务硕士-专业复习查看详情3.复试考核内容复试包括专业综合测试、外国语测试和思想政治素质与 品德考核三部分。专业综合测试主要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科 研创新潜质等,采取口头作答的方式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查内容可参考院校公布的复试笔试科目。外国语测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听说能力。4.资格审查材料:1.有效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2.复试考生资格审查单3.诚信复试承诺书4.大学成绩单(应届生提供);5.学历证书(往届生提供);6.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应届生提供);7.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历认证报告(往届生提供);8.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调查表备注:【境外学历考生】还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书;【自考本科届时可毕业考生】还需提供自学考试考籍表等相关证明。以上就是猎考小编整理的“东北大学工程管理硕士考研:初试和复试该如何准备?”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对正在备考2022考研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考研知识,欢迎关注猎考考研指南频道。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东北大学发表sci高水平论文

有东北科技大学吗?你是不是问的是辽宁科技大学?辽宁是在东北啊。学校简介概述辽宁科技大学坐落于钢铁工业名城——祖国“钢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鞍山市。校区位于鞍辽宁科技大学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临国家4A级风景区——千山,西依国家4A级旅游胜地——玉佛苑和二一九公园,交通便利,风景秀丽,环境宜人学校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以工学为主, 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等六大门类 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教育部和辽宁省政府共同管理的高等院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校,是国家最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是辽宁省学分制管理试点高校之一。基本情况学校占地166.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2亿元,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23万册,全日制在校生18060人。专任教师1036人,教授110人、副教授330人,博士生导师6人、博士100人、硕士557人。师资力量学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经管法等六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院(校直系、部)23个,本科专业44个,专科专业20个。学校现有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有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授予权,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级示范性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1门次省级精品(优秀)课程,10个省级教学科研团队和8位省级教学名师。另外,学校还聘请了10余名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 目前,全日制在校生有18000余人。 校部大楼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包括研究生、本科、高职及成人教育多种办学层次。有6个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1个、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2个。营口校区2009年;辽宁科技大学在营口大学园设立营口教学区,成立辽宁科技大学(营口大学园)装备制造学院,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办学目标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办学特色学校坚持并弘扬“立足冶金,校企合作,注重实践,培养踏实肯干、适应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特色,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重视教学基本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英语等大型竞赛中共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数百项;本科生年度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5%以上,在辽宁省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学生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大多数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教育部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为优秀。校园风景(11张)科研成就学校注重加强科学研究,科研实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达千余项,其中,国家“863 计划”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获各级各类科技进步奖励30余项,科技经费累计2.75亿元;发表高水平论文30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收录的论文428篇;与加拿大Alberta大学联办的《数值分析与建模》(《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erical Analysis and Modeling》)国际学术期刊被SCI(扩大版)全文收录。学校科技园是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已研究、开发出了粒径特小纳米材料、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有机光电子材料、耐火材料等数十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成果。

世界一流的专业情报机构汤森路透(ThomsonReuters)日前公布了全球2015高被引科学家名单“HighlyCitedResearchers2015”, 东北大学 *、IEEEFellow张化光教授入选2015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工程领域)。 据悉,此次公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覆盖包括材料、化学、数学、工程学等21个学科领域,共有2975名(3125人次)科学家入选,中国共有148位科学家(167人次,含港澳台地区)入选,其中,大陆高校79人(89人次);中国科学院所属院所34人(39人次);台湾地区高校10人;香港地区高校18人(21人次);澳门地区高校1人;其他单位6人(7人次)。据汤森路透http://highlycited.com/网站介绍,“Highly-CitedResearchers2015”是通过对最近10年被WebofScience核心合集(SCI、SSCI)收录的全部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论文进行排名,基于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ESI,基本科学指标)中的“HighlyCitedPapers”(高被引论文即发表的论文在所属领域中前1%的高引用论文),以反映科学家及其团队所具有的世界顶级科学思维及其研究成果对该领域的杰出贡献。 据介绍, 东北大学 此次仅张化光教授获得这一荣誉,表明张化光教授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稳定长足的发展,说明在其学科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张化光教授同时还入选Elsevier学术出版集团发布的2014高被引学者榜 张化光教授是2013年和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他长期从事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智能自适应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97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863项目、大型国企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共20余项;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被SCI收录的论文200余篇,在国际最著名的学术出版机构Springer和Birkhauser出版社出版英文学术专著3部;许多学术成果得到工业实际应用,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两项。曾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据悉,杨义彪目前为东北大学物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正在致力于电子显微,超快光学和纳米技术的研究。他参加了多次国际会议,发表了十余篇论文,被业界公认为一名尖端人才。

杨义彪博士现任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计算、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他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院士、中国自然科学学会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荣誉称号。他曾获得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并发表了大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被引用次数超过6000次。

北航发表高水平论文

北京城市学院校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

北京城市学院附近的公交站:

北京城市学院、北航(北门)、学院桥、学院桥西、学院桥西、展春桥北、大运村路北口、展春园西路、北京语言大学、五道口公交场、成府路口南、清华园(延庆S2线)、成府路口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桥东、五道口站。

北京城市学院附近的公交车:

26路、特15路、运通109路、运通113路、特9路、498路、660路、740路公益西桥、751路、983路、740路、机场巴士5线、630路、311路、331路、375路、398路、86路、307路、429路、508路、562路、运通126路、392路、438路、478路、484路、609路等。

2002年1月由原无线电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无线电与自动控制研究所,电工电子教学中心组建新的电子与信息学院。院长: 韦岗 全面负责;学科、队伍、办公室

北京城市学院在海淀区北四环辅路的南侧,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东侧,奥运大厦的西侧。

地址: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北航北门对面)

北京城市学院 - 公交站

途径公交车: 26路 498路 660路 696路 740内740外 740外公益西桥 751路 983路 特15路 特9内环 特9外环 运通109线 运通113线

学院桥西 - 公交站

途径公交车: 498路 660路 740内 751路 983路运通109线 运通113线

可点击车次查看路线详情

展春桥北 - 公交站

途径公交车: 311路 630路

北京城市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高校,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研究生、本科学历学位资格,学校同时举办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和外国留学生教育。

学院拥有主校区、航天城、大学城、西红门校区四大校区,至2015年,占地面积900余亩,教学设备总值达 1.5亿元。设置理工、文法、财经、艺术、外语、管理、医药等学科门类百余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教工1500余名,学校馆藏图书200余万册,实验实训室百余个。

参考百科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我院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一级学科下设六个二级学科,包括: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信息网络(081021)、集成电路设计(081022)、遥感传输与处理(081023)和航空与卫星导航技术(081024)。2003年,该一级学科在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列全国第10名。通信与信息系统是我院最早设立硕士点和博士点的二级学科,2002年被批准为国防科工委和北京市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也是我院设立较早的二级学科。2004年该学科毛士艺教授指导的王国宏博士的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设计、遥感传输与处理、航空与卫星导航技术都是自主设置博士点二级学科,是我院根据自身特点,密切跟踪学科发展趋势设立的交叉前沿学科方向。01 通信与信息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是我院建立最早的学科之一,分别于1981年和1986年在该学科建立了我院最早的硕士点和博士点,2002年被批准为国防科工委和北京市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拥有教授7名(其中有1名国家级特殊贡献专家,6名博导),副教授12名,讲师6名,教师中90%具有博士学位。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传输与处理、遥测遥控理论与技术、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卫星导航、通信对抗与信息安全、电子通信测量与测试系统等。该学科具有很好的支撑实验基地,包括航空电子、电子系统测量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多个研究生专用实验室。近3年来,该专业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奖励十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9部。02 信号与信息处理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建于1958年,1998年获得博士授权点。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拥有教授4名、副教授9名,教师中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信息感知系统与技术、智能化信息处理、遥感特征分析及应用、无线通信中的信号处理、先进电子系统建模、仿真与体系结构、航空航天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系统仿真和软件技术等。该学科具有很好的支撑实验基地,包括:ATR国家重点实验室雷达成像与图像分析研究室、雷达卫星系统总体与仿真技术实验室,以及多个研究生专用实验室。近3年来,本学科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励十余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SCIE论文近10篇。2004年毛士艺教授指导的王国宏博士的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03信息网络信息网络学科建于1998年,2003年获得博士授权点。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拥有教授3名、副教授7名,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该专业主要研究各种信息通信网络的相关技术,包括无线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航空电子系统网络、空天信息网络、多媒体信息网络、光通信网络等的相关技术,以及网络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技术、通信网络对抗技术等。该学科具有很好的支撑实验基地,包括:信息安全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通信网络对抗实验室,以及多个研究生专用实验室。近年来,本学科先后承担了多项863 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武器装备预研基金课题、国防基础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并承担了多项横向课题。几年来,本学科获省部级奖励多项,在国际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EI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多部。04 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建于1998年,2003年获得博士授权点。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拥有教授3名、副教授6名、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70%教师拥有国外留学或工作的经验。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SOC片上系统、功率放大器、CMOS图像传感器;植入式生物芯片微系统、神经元计算芯片、BIST可测试性系统芯片、无线射频通信设计; 近年来,本学科先后承担了863 子课题“我国射频识别标准体系框架”、国防重点基础研究项目扩频电台设计、低噪声放大器集成芯片设计,以及低噪声音频功率放大器芯片设计、射频识别RFID关键技术等课题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以及多项横向应用研究课题。几年来,本学科在国际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EI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05 遥感传输与处理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观测技术,它利用电磁波无接触远距离探测目标的物理、生物、几何等物质特性。遥感技术包括目标信息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与显示以及信息应用等几大部分。多谱(频)段综合探测、信息融合以及高光谱和高空间分辨率是现代遥感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我院该专业现有教授5名,研究方向主要是空间对地观测遥感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激光雷达成像遥感理论与技术,高分辨率被动短毫米波和太赫兹(THz)波对地观测成像遥感理论与技术,微波遥感信息获取、处理及应用,微波遥感系统及其定标技术,地球环境微波遥感信息处理,微波辐射传输理论,遥感图象处理与自动目标识别,遥感特征建模与仿真,遥感应用系统等。我院该专业具有很好的支撑实验基地,包括电磁工程实验室、ATR国家重点实验室雷达成像与图像分析研究室以及雷达卫星系统总体与仿真技术实验室等。近几年来,本学科方向承担多项国家或部级遥感重点项目,在国内外一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办或承办多次国内遥感会议,在国内遥感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06航空与卫星导航技术我校于1957年创立我国第一个无线电导航学科专业,之前所属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2007年本专业获得独立的博士授权点。该专业一直以来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目前拥有教授5名、副教授7名,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该专业从50年代至今,在无线电导航、卫星导航、组合导航、航空导航应用等领域作了诸多开创性、奠基性的工作,取得了大量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的导航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国内出版了第一部无线电导航专著、第一部卫星导航专著和第一部电子系统综合专著。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多篇,出版教材和科技专著7部;申请国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100余项,授权专利30多项。学科在航空电子、航空导航、信息传输、电磁兼容测试等导航定位技术领域建立了一系列科研基地,为导航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自2000年以来,承担了包括基础与前瞻性研究项目、预研与前沿高新技术研究项目、重大工程与型号应用项目等40多项。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卫星导航技术、组合导航技术、导航对抗技术和导航应用技术,重点开展卫星导航及其相关技术、航空导航应用技术的研究,力求在这些领域开展技术和体制创新、突破关键技术、解决应用难点。

临沂大学发表高水平论文

【 #留学生招聘# 导语】2022年山东临沂大学文学院诚聘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详细请见文内, 考 网现将招聘启事原文发布如下: 一、学校简介临沂大学是一所理、工、文、经、管、医、法、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学校是山东省特色、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商贸物流之都、滨水生态之城、红色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山东省临沂市,是沂蒙革命老区的综合性大学。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学校综合实力居中国大学排行榜253位。 二、文学院简介 文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临沂大学最早设立的系院之一。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我出版学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125人。有专任教师4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8人,博士23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9人;曾宪梓奖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优秀教师3人。 文学院现有山东省品牌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特色课程16门;拥有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山东)、中国散文创作与研究中心、山东省首批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山东省重点学科(辞书学)、山东省人文社科基地(沂蒙文化研究基地)。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20多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40多部。 文学院现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1个,与本校教育学院联合培养小学教育(语文方向)硕士研究生,与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联合培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与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泰国格乐大学 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多年来,文学院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援藏女作家马丽华、全国语文教学郑晓龙等为文学院学生的优秀代表。近两年,学生在高校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1000余项,考研率、高质量就业率稳步提升。 三、引进层次及类别 (一)第一层次人才 具有世界一流学术水平,取得国际学术界公认、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原始创新成果,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杰出人才;或其他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的杰出人才。 (二)第二层次人才 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学术造诣高深,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大关键问题、核心技术与装备、系统集成能力等需求,产出重大技术装备、重大技术体系以及系统解决方案,支撑引领行业产业技术进步作用显著的领军人才;或海内外相当水平优秀人才。 (三)第三层次人才 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声誉,围绕区域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产出具有重大带动和影响的创新成果,为地方政府提供重大战略咨询和服务的省部级及国家重点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拔尖人才;或海内外相当水平优秀人才。 (四)第四层次人才 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已取得较为突出的学术成果,省部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或具有同等水平者,创新发展潜力大,经过3年培育能够冲击青年人才项目者;或经论证与其水平相当者。 (五)第五层次人才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海外高水平大学助理教授,或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紧缺专业急需的毕业于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200的优秀海外博士,且具有2年以上海外教学科研工作经历。 (六)第六层次人才 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副教授,且主持科研项目并发表过高水平论文,或其他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 (七)第七层次人才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在知名高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年以上或特别优秀的青年博士。 (八)青年博士 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的博士(博士后)。 1、A类博士:学术基础深厚,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较强发展潜质的青年学者;或优势特色学科急需的相当水平人才及海外优秀博士。 2、B类博士:具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发展潜力,并取得优秀的学术成果;或重点学科急需的相当水平人才及海外优秀博士。 3、C类博士:能胜任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D类博士:符合学校和合作企业、医院岗位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欢迎依托我校申报国家和山东省人才计划和项目,获批后享受相应层次人才待遇。 四、基本要求 (一)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身心健康,能胜任岗位工作要求。 (二)青年博士原则上需在2022年底前取得博士毕业证、学位证,留学回国人员还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五、引进待遇 各类引进人才除享受国家及学校规定的基本工资待遇外,学校在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方面提供如下待遇:(人民币,单位:万元) 注:以上待遇均为税前金额;服务期十年,首聘期五年。以上人才须全职到岗且人事关系转入我校,具体任务待遇以人事手续完成后签订合同为准。 六、其它说明 (一)第一至第三层次人才按"一事一议"引进,相关要求及待遇参见上文;第四至第七层次、青年博士招聘岗位见附件,学校将根据招聘工作进展,及时更新招聘岗位。应聘人员请与相关学院联系,并提交报名材料。 (二)第七层次人才享受副教授待遇。第五层次、第六层次副教授、第七层次人才符合学校专业技术岗位"直通车"晋升条件的,试用期结束后,在学校专业技术岗位竞聘时,可直接认定为副教授或教授。 七、流动岗位 我校第一至第五层次设立流动岗位,合同管理,按照合同确立任务量。学校提供生活工作条件,待遇原则上按照第一至第五层次人才绩效、科研启动经费50%兑现。 八、文学院招聘计划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岗位+本人姓名+学位+毕业学校+所学专业+留学人才网(www.liuxuehr.com) 联系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双岭路中段临沂大学文学院

家是临沂的,想在家乡工作,那么博士毕业后去临沂大...展开共1个回答默认答题提问象牙绘great可以考虑来临沂大学,临沂大学是亚洲占地面积最大的校园,同时目前未有分校,校园硬件设施比较好~友机会可以来看看

根据学院不同,待遇不同,20年底在某硕士点社科学院,该学院创收较多,年底绩效可在6W+,在某硕士点强势理工学院,创收较少,绩效2-3W,算下来讲师一年到手不到10W。但学校绩效分配政策存在一定争议,因为一节课不上的办公室人员会比上课累死的老师拿的多,官本位体现的非常严重,以至于每次发绩效、评职称都跟打仗一样,所以Linda发绩效很慢(这次发的是1年半的工作量),评职称很慢(上次评还是四五年前)。以前发绩效是按你的考核要求来,超的部分才给你发钱,由于搞了一两次这样的政策,不少老师被扣两三W,意见很大,现在发绩效是你完成了多少工作量发多少,后面是什么政策就看当年领导心情吧。学校现在发表论文没有任何奖励,只有绩效部分奖励,绩效算工分的,现在不管你Science, Nature 还是垃圾的四区文章,都是500分,每个分多少钱是由二级学院当年所挣的奖励来分配,听说在某硕士点强势理工学院,所有文章都是2000元/篇,发了Science, Nature,Cell也是2000元,发灌水的垃圾文章也是2000元,但在某发文章不行的弱势学院,每个工分所分的钱就多,每个文章可以达到1W,所以也要看你去到哪个学院,虽然倡导破四唯什么的,以前靠高水平文章奖励政策做的好的挣的多,现在什么水平都一样了,总之在这灌水还是比做精品赚的多。一般博士不做辅导员,但学院会建议某些科研不行的老师从事辅导员工作。

厦门大学发表高水平论文

学校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研究院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个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近五年,学校自然科学科研实力大幅提升,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10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3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3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项成果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8项;16项成果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1项;厦门大学在台湾研究、南洋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南海研究等领域已经形成自身特色,实力居国内高校前列。

2011年至2016年3月,该校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1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成果获中国专利金奖。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5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32项成果获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3项;厦门大学在台湾研究、南洋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南海研究等领域已经形成自身特色,实力居国内高校前列。2015年,学校科研经费近10.88亿元。在2010年全球最著名的两大科技期刊之一的《Nature》发布的《自然出版指数2010中国》(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0 China)这份报告中,厦门大学科研实力位居国内所有科研机构第9名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发布的《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显示,厦门大学位列中国十大科研机构的第六位 。 截至2016年3月,学校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个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学校还设有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厦门国际法高等研究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厦门大学海峡两岸发展研究院、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厦门大学生物仿生及软物质研究院、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等14个研究院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 。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疫苗学与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 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天然产物源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研究机构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厦门大学海外华文教育研究所、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中国)厦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所、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电化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物理化学研究所、教育部寄生动物学研究室(厦门大学)、教育部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厦门大学)、厦门大学亚热带海洋研究所、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国家农村社会保险研究中心(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委托)、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等离子体与磁共振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半导体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微纳米系统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化石能源化学与化工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无机化学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特种陶瓷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特种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药物工程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亚热带湿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资源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衰老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防火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器官与组织再生实验室、福建省材料基因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柔性功能材料实验室、福建省智慧城市感知与计算实验室、福建省药物新靶点研究实验室 福建省研究中心 福建经济研究中心(省校共建)、福建女性发展研究中心(省校共建)、福建省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大学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研究中心、福建省抗癌研究中心、福建省滨海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陶瓷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纳米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核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数据挖掘研究中心、福建省立法研究中心、福建省财税金融法治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2月,厦门大学图书馆共有纸本馆藏为481.8万册,电子馆藏443.2万册,合计总馆藏量为925万册;另订购有在线电子期刊6万种,其中中文期刊2.8万种,外文期刊3.2万种。图书馆文献收藏涉及各学科领域,尤以哲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语言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海洋学、机械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领域的文献更为系统,在东南亚研究和台湾研究的资料建设方面具有特色优势。馆内还拥有大量的古籍线装书、光盘、录音(像)带、缩微平片等资源,是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主要的成员馆之一,福建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科中心之一,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大学图书馆建立有馆际互借和出版物交换关系,教育部在本馆设有科技查新工作站 。 学术刊物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31年创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厦门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主要刊载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1994年以来,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均居全国综合类高校前列,先后被国内外多家核心期刊和数据库收录为刊源,多次被评为全国、华东地区、福建省的优秀科技期刊。2001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中国期刊方阵”;2003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二届国家科技期刊百种重点期刊奖”;2006年、2008年蝉联国家教育部科技司颁发的“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08年荣获“首届福建省十佳期刊”。2009年在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三优”评比中被评为“编辑质量优秀期刊”。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2009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选中获“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2010年荣获“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1年被评为“第2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1年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报告》(2011-2012)中 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厦门大学主办、国家教育部主管的高层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2003年底首批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根据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0年版)的数据,2009年该刊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总被引3122频次,复合影响因子1.692,位居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第7位。此外,根据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高校文科学报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2001-2006年做的统计报告,该刊1998-2002年五年的平均摘转率,在全国文科学报中名列第一,2003-2005年三年的平均摘转率名列第四;其中2001年第二,2002年第一,2003年第二,2004年第五,2005年第三。先后被选为全国各种文科“核心期刊”和各种评估系统的来源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南京大学)等。在各类期刊评比中,也获得了相应的荣誉。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举办的四次全国文科学报评优中,都获得最高奖项;近年先后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首届福建省十佳期刊”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