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aml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2024-07-05 16:22:45

aml期刊投稿

Ph染色体最初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发现,其发生率达到90%以上,是慢粒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标志。该染色体是由于第9号染色体长臂3区4带(9q34)和22号染色体长臂1区1带(22q11)相互易位所致,其后果是使位于“9q34”的原癌基因C-ABL和位于22q11的BCR基因发生融合,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并表达为BCR-ABL融合mRNA,翻译为融合蛋白质。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也发现有Ph染色体,占ALL的5%(儿童)-25%(成人)。ABL为一原癌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q34(长臂三区四带),基因产物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BCR基因位于22号染色体q11,正常的bcr基因产物为160kD的胞质磷酸蛋白,由于(t9;22)(q34;q11)的易位,形成bcr/abl融合基因,该易位产生的bcr/abl嵌合基因,基因产物为210kD的融合蛋白,它的表达激活了酪氨酸蛋白激酶,改变了细胞的蛋白酪氨酸水平和激动蛋白结合能力,扰乱了正常的信号传导途径,抑制了凋亡的发生。bcr基因断裂点集中在三个区域:主要(major bcr,M-bcr)、次要(minor bcr,m-bcr)和μ(μ-bcr)。abl基因断裂位于第1或第2内含子。因断裂点不一,bcr-abl融合基因及其mRNA和蛋白产物呈多样性。根据bcr基因断裂点的不同,主要有下述几种类型的bcr/abl融合形式:① 在典型的CML中,大部分融合基因是在主要断裂点簇集区(M-bcr)内断裂融合而成,由此形成的bcr/abl融合mRNA是由b3a2或b2a2转录而成,其最终产物是相对分子质量210*103的胞浆蛋白P210,这种癌蛋白是绝大多数慢性CML表型异常的根源所在;② 当bcr基因断裂点发生在上游的一段长约54.4kb的内含子,也称m-bcr区,产生一个e1a2接头的杂合mRNA,编码P190融合蛋白;③ bcr断裂点也可在M-bcr区的下游,即μ-bcr,产生e19a2融合,编码P230融合蛋白。注:p230型慢粒患者的特征主要是成熟中性粒细胞增生为主,表现为隐匿,良性的临床过程,患者生存期长的特点。bcr/abl融合基因存在于95%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是CML最重要的分子学标志,更是疾病状态的决定性因素。转自微信公众号:慢粒病友会

检测结果是阳性,就表明存在该BCR-ABL融合基因。

BCR/ABL融合基因具有高度酪氨酸激酶活性,激活多种信号传导途径,使细胞过度增殖而使细胞调控发生紊乱。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是否存在BCR/ABL融合基因,来选择性地使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目前,BCR-ABL 水平检测因其结果简单、准确且意义明确而被积极采用,且相对于细胞遗传学水平来说检测 BCR-ABL 水平会更加简便,仅需进行血液检测,无需骨髓活检。

国际临床试验结论来自 BCR-ABL IS 数据,CML 治疗指南的制定也是基于这一指标。此外,BCR-ABL 融合基因检测对于前期 CML 疾病辅助诊断及后续靶向用药指导及残留病监测方面亦具有临床意义。

扩展资料:

当患者患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 CML)时,研究人员需要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原因:

研究人员发现 CML 患者体内22号染色体更短,后续研究指出是因为这类患者体内9号染色体上的ABL基因会与22号染色体上的BCR发生里交换,形成BCR-ABL融合基因,该基因可转录出一个8.5kb的异常mRNA,最终翻译成210kD大小的蛋白质——P210。

P210具有较强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可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来活化原癌基因和某些细胞因子,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bcr/abl融合基因

第63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将于2021年12月11日-14日盛大召开。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血液学领域的学术交流盛会,ASH拥有来自近100个国家的25000多名会员,每年都会分享并探讨有关血液学的创新理念及最新的科学和临床研究成果。本次会议中陆道培医学团队以2篇口头报告(Oral),9篇墙报展示(Poster),共11项研究成果惊艳亮相。作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的佼佼者,陆道培医院能将世界最前沿的医疗服务带给患者离不开其分子医学团队的贡献。分子医学团队为陆道培医院的临床精准治疗保驾护航,提供了精准的检测支持,也获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值此之际,医脉通诚挚地邀请陆道培医院检验科专家接受采访,分享其即将在ASH会议上公布的最近研究进展。医脉通:B细胞前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分子谱的研究对其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您认为未来B-ALL疾病领域中还有哪些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摘要号:1312基于转录组分类模型和共表达网络分析鉴定B-ALL中新的CXCR4alt亚型和Blnk基因剪接变异曹泮翔(生物信息)研究员B细胞前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是一种具有分期特异性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征的异质性急性白血病。尽管对B-ALL分子谱的研究有助于诊断和风险分层,但是在转录组层面,白血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仍然未明,这给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挑战。1)B-ALL的治疗需要对疾病进行分型。经过系统地研究,我们发现结合机器学习和转录组数据,可以精准地对B-ALL进行分型,尤其是针对缺乏典型分子细胞遗传学特征的病例,包括Ph-like、ETV6-RUNX1-like和ZNF384-r-like亚型。进一步基于基因表达特征进行聚类,首次成功分离出以CXCR4改变(CXCR4alt)为特征的候选分子亚型。这种新发现的CXCR4alt亚型占B-ALL病例的2%,具有以CXCR4 R334X突变及FLNA过表达,导致CXCL12-CXCR4-MAPK通路活化的独特的生物学特征。2)尽管B-ALL的分型有助于治疗,但仍然有不少分子亚型的病例难治复发,因而需要对B-ALL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以及转录调控网络分析,深入挖掘B-ALL发生发展背后异常的功能模块和转录调控网络,这些功能模块和网络中的核心基因可以作为潜在治疗靶标。3)B-ALL中经常发生基因转录的异常剪接,亟需探索其剪切形式以助力B-ALL靶向治疗。我们发现BLNK基因的剪接变异常见于特定亚型的B-ALL患者,包括BCR-ABL1、ETV6-RUNX1等,而以pre-BCR信号活化为特征的亚型,如TCF3-PBX1和MEF2D-r,无BLNK的剪接变异体,提示BLNK基因的剪切形式可以辅助发现pre-BCR信号是否激活,进而辅助B-ALL靶向治疗。医脉通:随着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AML诊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能否分享一下您近年来在AML诊疗方面的研究成果?摘要号:2243AML中DNTT异常表达、TdT活化促进的基因长度突变、及其与含ATG预处理方案的移植预后的相关性周晓苏博士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的降低,基因高通量测序(NGS)即二代测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血液病临床诊断治疗中。相对于一代测序,NGS不仅能发现更多低频率的突变,而且能同时检测多个基因,便于更全面地了解肿瘤的分子遗传学。AML是异质性非常高的血液肿瘤,分子遗传学研究已经明确了部分与AML预后分层有关的基因,如FLT3-ITD,NPM2,RUNX1,CEBPA双等位基因等。根据基因突变类型可对危险度进行分层,但是同一危险层级的个体仍然存在较大生存差异,所以基因突变的分类需要更深入细化的研究。此次我们在ASH摘要上公布的这项研究就是在NGS的基础上,探讨了AML中DNTT异常表达、TdT(DNTT编码)活化的微同源介导的复制依赖重组(MMRDR)机制与基因长度突变(LM)的关系,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共纳入578例AML患者,通过对基因LM类型的分析,发现含非模板添加序列的类型中,其添加序列具有高GC含量的特点,序列长度与GC含量正相关。结合转录组测序(RNA-seq)获得的基因表达数据,发现含TdT活化可能参与的基因LM类型的患者中异常高表达DNTT。这些证据显示,作为淋系特异表达的TdT,AML中其异常活化介导的MMRDR机制在这些患者的基因LM中发挥作用。在基因LM总体发病率最高的FLT3中,我们也发现了相同的规律。含有FLT3 LM-III型(含非模板添加序列)的患者具有显著的DNTT高表达。我们对239例接受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处理方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AML患者进行了预后分析,发现FLT3 LM-III型突变的患者经含ATG预处理的allo-HSCT预后更好,提示ATG在部分异常表达淋系抗原的AML患者中可能同时有抗肿瘤作用。由此可见,基于NGS的肿瘤基因突变Panel筛查,结合RNA-seq获得的基因表达数据,有助于提供更多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信息。医脉通: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砷剂的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预后,但复发仍然存在。在您的研究中,全反式维甲酸和砷治疗APL患者的复发和耐药突变情况如何呢?摘要号:2367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复发和PML-RARA融合基因耐药突变分析陈佳琦博士虽然基于全反式维甲酸(ATRA)、砷剂联合化疗的方案已经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获得了显著疗效和长期生存,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复发或耐药情况。为此,我们对APL复发、继发肿瘤和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突变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40例APL患者的情况。虽然APL患者获得了高缓解率和长期生存,但仍有3例患者继发肿瘤。而初次发病的8例和缓解期的1例APL患者均通过三联疗法(ATRA、砷剂和化疗)获得持续缓解且未检测到PML-RARA耐药突变。另有28例APL复发后到我院就诊,其中9例患者检测到PML-RARA耐药突变。研究进一步强调了APL患者规范治疗的重要性:坚持系统规范的治疗是获得快速缓解和减少复发的必要条件。少数患者在治疗中出现耐药突变导致的疾病进展,可见在规范治疗APL的同时,也应重视治疗本身和患者先天遗传因素导致的继发肿瘤等情况。医脉通:TCF3-HLF阳性B-ALL临床少见,预后极差。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您在TCF3-HLF阳性B-ALL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摘要号:2387TCF3-HLF阳性B-ALL患者的临床和分子特征-单中心24例患者分析陈雪博士伴t(17;19)(q22;p13)染色体易位或TCF3-HLF融合基因阳性的B-ALL非常罕见,而且预后极差。在过去的八年时间里,我们在三千余例B-ALL患者中总共发现24例携带TCF3-HLF融合基因,这是迄今为止关于这组疾病最大宗病例的研究。我们详细报道了这组病人的分子特征(包括融合形式、核型、免疫表型、基因突变)和临床治疗及转归。24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8.5个月(6-75个月)。13例患者接受了allo-HSCT,中位OS为23个月(13-75个月),其中8例直到随访结束仍处于完全缓解(CR)状态。11例患者未接受allo-HSCT,中位OS为9个月(6-29个月),其中7例死亡,3例复发后再诱导失败,只有1例到随访结束时处于CR状态19个月。12例患者接受了CAR-T治疗,其中9例在CAR-T治疗后达到CR并桥接allo-HSCT。虽然伴TCF3-HLF融合基因阳性的B-ALL患者预后极差,但及时应用CAR-T联合allo HSCT可改善这部分患者的疗效。结语一年一度的ASH年会,是全球血液病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陆道培医院连年入围ASH年会,充分展示了其在业内的学术成就,也体现了全球血液学领域权威对陆道培医学团队的认可,其优异的试验结果得到了国际血液学界的广泛赞誉。希望这股“中国力量”不断探索,引领中国医学走入世界学术之巅,惠及更多血液病患者。注:排名不分先后,按摘要号顺序撰写。曹泮翔 (生物信息)研究员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学士、药理学硕士、检验技师、助理研究员、深度学习开发与应用工程师(高级)从事血液系统相关肿瘤及遗传病的临床转化研究,积极探索并推动新的生物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在在血液病分子诊断中的应用。负责实验室二代测序(NGS)分析流程及平台的搭建、维护及更新,包括基于多基因panel检测和基于全外显子组、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的组学分析。基于血液系统肿瘤和遗传病大数据,进行过系统性的多组学整合分析,在血液病分子诊断领域有丰富的实践和研究经验。相应的研究成果于美国人类遗传学会年会(ASHG)和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作过学术报告和交流。美国血液学会(ASH)会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诊断专家委员会委员。分子医学室基因组学分析团队主要成员之一。周晓苏 博士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北京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后,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博士后出站后加入陆道培分子医学团队,后转入血液病研究院负责科研项目开发。主要从事血液肿瘤相关的免疫治疗技术和分子诊断技术的研发,以及基因突变机制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分子诊断以及致病机制研究的经验。致力于血液系统肿瘤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基于肿瘤新生抗原的细胞治疗技术在急性白血病中应用的研究。在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以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等SCI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陈佳琦 博士病理和医学检验科分子医学室助理研究员、临床药师吉林大学药理学博士分子医学室基因组学分析团队主要成员之一美国血液学年会(ASH)、日本血液学会年会 (JSH)、韩国肿瘤学会年会(KCA)、国际实验室血液学协会年会(ISLH)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检验专委会分子诊断专委会委员,血液系统疾病实验诊断专委会委员中国国药质量管理协会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药理学会会员,中华药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2017年加入陆道培分子医学团队,从事药物基因组检测、报告解读和个体化用药指导咨询工作。致力于血液系统疾病个体化用药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负责血液肿瘤患者用药指导和靶向治疗耐药突变检测项目。陈雪 博士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检验科分子医学室副主管、检验医师、助理研究员、遗传咨询师北京大学医学部血液学博士,曾获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和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毕业后加入陆道培分子医学团队,分子医学室基因组学分析团队主要成员之一,先后负责血液系统遗传病项目和融合基因项目的应用和持续改进工作。分析和总结2万余例融合基因筛查结果及千余例急性白血病转录组测序结果,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Medicine,Blood Cancer Journal,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Cancer Gene Therapy,Clinical Genetic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aml期刊投稿经验

Ph染色体最初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发现,其发生率达到90%以上,是慢粒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标志。该染色体是由于第9号染色体长臂3区4带(9q34)和22号染色体长臂1区1带(22q11)相互易位所致,其后果是使位于“9q34”的原癌基因C-ABL和位于22q11的BCR基因发生融合,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并表达为BCR-ABL融合mRNA,翻译为融合蛋白质。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也发现有Ph染色体,占ALL的5%(儿童)-25%(成人)。ABL为一原癌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q34(长臂三区四带),基因产物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BCR基因位于22号染色体q11,正常的bcr基因产物为160kD的胞质磷酸蛋白,由于(t9;22)(q34;q11)的易位,形成bcr/abl融合基因,该易位产生的bcr/abl嵌合基因,基因产物为210kD的融合蛋白,它的表达激活了酪氨酸蛋白激酶,改变了细胞的蛋白酪氨酸水平和激动蛋白结合能力,扰乱了正常的信号传导途径,抑制了凋亡的发生。bcr基因断裂点集中在三个区域:主要(major bcr,M-bcr)、次要(minor bcr,m-bcr)和μ(μ-bcr)。abl基因断裂位于第1或第2内含子。因断裂点不一,bcr-abl融合基因及其mRNA和蛋白产物呈多样性。根据bcr基因断裂点的不同,主要有下述几种类型的bcr/abl融合形式:① 在典型的CML中,大部分融合基因是在主要断裂点簇集区(M-bcr)内断裂融合而成,由此形成的bcr/abl融合mRNA是由b3a2或b2a2转录而成,其最终产物是相对分子质量210*103的胞浆蛋白P210,这种癌蛋白是绝大多数慢性CML表型异常的根源所在;② 当bcr基因断裂点发生在上游的一段长约54.4kb的内含子,也称m-bcr区,产生一个e1a2接头的杂合mRNA,编码P190融合蛋白;③ bcr断裂点也可在M-bcr区的下游,即μ-bcr,产生e19a2融合,编码P230融合蛋白。注:p230型慢粒患者的特征主要是成熟中性粒细胞增生为主,表现为隐匿,良性的临床过程,患者生存期长的特点。bcr/abl融合基因存在于95%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是CML最重要的分子学标志,更是疾病状态的决定性因素。转自微信公众号:慢粒病友会

第63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将于2021年12月11日-14日盛大召开。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血液学领域的学术交流盛会,ASH拥有来自近100个国家的25000多名会员,每年都会分享并探讨有关血液学的创新理念及最新的科学和临床研究成果。本次会议中陆道培医学团队以2篇口头报告(Oral),9篇墙报展示(Poster),共11项研究成果惊艳亮相。作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的佼佼者,陆道培医院能将世界最前沿的医疗服务带给患者离不开其分子医学团队的贡献。分子医学团队为陆道培医院的临床精准治疗保驾护航,提供了精准的检测支持,也获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值此之际,医脉通诚挚地邀请陆道培医院检验科专家接受采访,分享其即将在ASH会议上公布的最近研究进展。医脉通:B细胞前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分子谱的研究对其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您认为未来B-ALL疾病领域中还有哪些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摘要号:1312基于转录组分类模型和共表达网络分析鉴定B-ALL中新的CXCR4alt亚型和Blnk基因剪接变异曹泮翔(生物信息)研究员B细胞前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是一种具有分期特异性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征的异质性急性白血病。尽管对B-ALL分子谱的研究有助于诊断和风险分层,但是在转录组层面,白血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仍然未明,这给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挑战。1)B-ALL的治疗需要对疾病进行分型。经过系统地研究,我们发现结合机器学习和转录组数据,可以精准地对B-ALL进行分型,尤其是针对缺乏典型分子细胞遗传学特征的病例,包括Ph-like、ETV6-RUNX1-like和ZNF384-r-like亚型。进一步基于基因表达特征进行聚类,首次成功分离出以CXCR4改变(CXCR4alt)为特征的候选分子亚型。这种新发现的CXCR4alt亚型占B-ALL病例的2%,具有以CXCR4 R334X突变及FLNA过表达,导致CXCL12-CXCR4-MAPK通路活化的独特的生物学特征。2)尽管B-ALL的分型有助于治疗,但仍然有不少分子亚型的病例难治复发,因而需要对B-ALL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以及转录调控网络分析,深入挖掘B-ALL发生发展背后异常的功能模块和转录调控网络,这些功能模块和网络中的核心基因可以作为潜在治疗靶标。3)B-ALL中经常发生基因转录的异常剪接,亟需探索其剪切形式以助力B-ALL靶向治疗。我们发现BLNK基因的剪接变异常见于特定亚型的B-ALL患者,包括BCR-ABL1、ETV6-RUNX1等,而以pre-BCR信号活化为特征的亚型,如TCF3-PBX1和MEF2D-r,无BLNK的剪接变异体,提示BLNK基因的剪切形式可以辅助发现pre-BCR信号是否激活,进而辅助B-ALL靶向治疗。医脉通:随着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AML诊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能否分享一下您近年来在AML诊疗方面的研究成果?摘要号:2243AML中DNTT异常表达、TdT活化促进的基因长度突变、及其与含ATG预处理方案的移植预后的相关性周晓苏博士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的降低,基因高通量测序(NGS)即二代测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血液病临床诊断治疗中。相对于一代测序,NGS不仅能发现更多低频率的突变,而且能同时检测多个基因,便于更全面地了解肿瘤的分子遗传学。AML是异质性非常高的血液肿瘤,分子遗传学研究已经明确了部分与AML预后分层有关的基因,如FLT3-ITD,NPM2,RUNX1,CEBPA双等位基因等。根据基因突变类型可对危险度进行分层,但是同一危险层级的个体仍然存在较大生存差异,所以基因突变的分类需要更深入细化的研究。此次我们在ASH摘要上公布的这项研究就是在NGS的基础上,探讨了AML中DNTT异常表达、TdT(DNTT编码)活化的微同源介导的复制依赖重组(MMRDR)机制与基因长度突变(LM)的关系,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共纳入578例AML患者,通过对基因LM类型的分析,发现含非模板添加序列的类型中,其添加序列具有高GC含量的特点,序列长度与GC含量正相关。结合转录组测序(RNA-seq)获得的基因表达数据,发现含TdT活化可能参与的基因LM类型的患者中异常高表达DNTT。这些证据显示,作为淋系特异表达的TdT,AML中其异常活化介导的MMRDR机制在这些患者的基因LM中发挥作用。在基因LM总体发病率最高的FLT3中,我们也发现了相同的规律。含有FLT3 LM-III型(含非模板添加序列)的患者具有显著的DNTT高表达。我们对239例接受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处理方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AML患者进行了预后分析,发现FLT3 LM-III型突变的患者经含ATG预处理的allo-HSCT预后更好,提示ATG在部分异常表达淋系抗原的AML患者中可能同时有抗肿瘤作用。由此可见,基于NGS的肿瘤基因突变Panel筛查,结合RNA-seq获得的基因表达数据,有助于提供更多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信息。医脉通: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砷剂的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预后,但复发仍然存在。在您的研究中,全反式维甲酸和砷治疗APL患者的复发和耐药突变情况如何呢?摘要号:2367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复发和PML-RARA融合基因耐药突变分析陈佳琦博士虽然基于全反式维甲酸(ATRA)、砷剂联合化疗的方案已经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获得了显著疗效和长期生存,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复发或耐药情况。为此,我们对APL复发、继发肿瘤和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突变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40例APL患者的情况。虽然APL患者获得了高缓解率和长期生存,但仍有3例患者继发肿瘤。而初次发病的8例和缓解期的1例APL患者均通过三联疗法(ATRA、砷剂和化疗)获得持续缓解且未检测到PML-RARA耐药突变。另有28例APL复发后到我院就诊,其中9例患者检测到PML-RARA耐药突变。研究进一步强调了APL患者规范治疗的重要性:坚持系统规范的治疗是获得快速缓解和减少复发的必要条件。少数患者在治疗中出现耐药突变导致的疾病进展,可见在规范治疗APL的同时,也应重视治疗本身和患者先天遗传因素导致的继发肿瘤等情况。医脉通:TCF3-HLF阳性B-ALL临床少见,预后极差。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您在TCF3-HLF阳性B-ALL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摘要号:2387TCF3-HLF阳性B-ALL患者的临床和分子特征-单中心24例患者分析陈雪博士伴t(17;19)(q22;p13)染色体易位或TCF3-HLF融合基因阳性的B-ALL非常罕见,而且预后极差。在过去的八年时间里,我们在三千余例B-ALL患者中总共发现24例携带TCF3-HLF融合基因,这是迄今为止关于这组疾病最大宗病例的研究。我们详细报道了这组病人的分子特征(包括融合形式、核型、免疫表型、基因突变)和临床治疗及转归。24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8.5个月(6-75个月)。13例患者接受了allo-HSCT,中位OS为23个月(13-75个月),其中8例直到随访结束仍处于完全缓解(CR)状态。11例患者未接受allo-HSCT,中位OS为9个月(6-29个月),其中7例死亡,3例复发后再诱导失败,只有1例到随访结束时处于CR状态19个月。12例患者接受了CAR-T治疗,其中9例在CAR-T治疗后达到CR并桥接allo-HSCT。虽然伴TCF3-HLF融合基因阳性的B-ALL患者预后极差,但及时应用CAR-T联合allo HSCT可改善这部分患者的疗效。结语一年一度的ASH年会,是全球血液病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陆道培医院连年入围ASH年会,充分展示了其在业内的学术成就,也体现了全球血液学领域权威对陆道培医学团队的认可,其优异的试验结果得到了国际血液学界的广泛赞誉。希望这股“中国力量”不断探索,引领中国医学走入世界学术之巅,惠及更多血液病患者。注:排名不分先后,按摘要号顺序撰写。曹泮翔 (生物信息)研究员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学士、药理学硕士、检验技师、助理研究员、深度学习开发与应用工程师(高级)从事血液系统相关肿瘤及遗传病的临床转化研究,积极探索并推动新的生物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在在血液病分子诊断中的应用。负责实验室二代测序(NGS)分析流程及平台的搭建、维护及更新,包括基于多基因panel检测和基于全外显子组、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的组学分析。基于血液系统肿瘤和遗传病大数据,进行过系统性的多组学整合分析,在血液病分子诊断领域有丰富的实践和研究经验。相应的研究成果于美国人类遗传学会年会(ASHG)和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作过学术报告和交流。美国血液学会(ASH)会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诊断专家委员会委员。分子医学室基因组学分析团队主要成员之一。周晓苏 博士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北京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后,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博士后出站后加入陆道培分子医学团队,后转入血液病研究院负责科研项目开发。主要从事血液肿瘤相关的免疫治疗技术和分子诊断技术的研发,以及基因突变机制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分子诊断以及致病机制研究的经验。致力于血液系统肿瘤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基于肿瘤新生抗原的细胞治疗技术在急性白血病中应用的研究。在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以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等SCI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陈佳琦 博士病理和医学检验科分子医学室助理研究员、临床药师吉林大学药理学博士分子医学室基因组学分析团队主要成员之一美国血液学年会(ASH)、日本血液学会年会 (JSH)、韩国肿瘤学会年会(KCA)、国际实验室血液学协会年会(ISLH)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检验专委会分子诊断专委会委员,血液系统疾病实验诊断专委会委员中国国药质量管理协会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药理学会会员,中华药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2017年加入陆道培分子医学团队,从事药物基因组检测、报告解读和个体化用药指导咨询工作。致力于血液系统疾病个体化用药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负责血液肿瘤患者用药指导和靶向治疗耐药突变检测项目。陈雪 博士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检验科分子医学室副主管、检验医师、助理研究员、遗传咨询师北京大学医学部血液学博士,曾获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和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毕业后加入陆道培分子医学团队,分子医学室基因组学分析团队主要成员之一,先后负责血液系统遗传病项目和融合基因项目的应用和持续改进工作。分析和总结2万余例融合基因筛查结果及千余例急性白血病转录组测序结果,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Medicine,Blood Cancer Journal,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Cancer Gene Therapy,Clinical Genetic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从 elsevier 下载下来的模板,附件传给你了。你最好还是自己去 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s 期刊看看详细的说明。

aml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第63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将于2021年12月11日-14日盛大召开。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血液学领域的学术交流盛会,ASH拥有来自近100个国家的25000多名会员,每年都会分享并探讨有关血液学的创新理念及最新的科学和临床研究成果。本次会议中陆道培医学团队以2篇口头报告(Oral),9篇墙报展示(Poster),共11项研究成果惊艳亮相。作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的佼佼者,陆道培医院能将世界最前沿的医疗服务带给患者离不开其分子医学团队的贡献。分子医学团队为陆道培医院的临床精准治疗保驾护航,提供了精准的检测支持,也获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值此之际,医脉通诚挚地邀请陆道培医院检验科专家接受采访,分享其即将在ASH会议上公布的最近研究进展。医脉通:B细胞前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分子谱的研究对其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您认为未来B-ALL疾病领域中还有哪些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摘要号:1312基于转录组分类模型和共表达网络分析鉴定B-ALL中新的CXCR4alt亚型和Blnk基因剪接变异曹泮翔(生物信息)研究员B细胞前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是一种具有分期特异性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征的异质性急性白血病。尽管对B-ALL分子谱的研究有助于诊断和风险分层,但是在转录组层面,白血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仍然未明,这给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挑战。1)B-ALL的治疗需要对疾病进行分型。经过系统地研究,我们发现结合机器学习和转录组数据,可以精准地对B-ALL进行分型,尤其是针对缺乏典型分子细胞遗传学特征的病例,包括Ph-like、ETV6-RUNX1-like和ZNF384-r-like亚型。进一步基于基因表达特征进行聚类,首次成功分离出以CXCR4改变(CXCR4alt)为特征的候选分子亚型。这种新发现的CXCR4alt亚型占B-ALL病例的2%,具有以CXCR4 R334X突变及FLNA过表达,导致CXCL12-CXCR4-MAPK通路活化的独特的生物学特征。2)尽管B-ALL的分型有助于治疗,但仍然有不少分子亚型的病例难治复发,因而需要对B-ALL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以及转录调控网络分析,深入挖掘B-ALL发生发展背后异常的功能模块和转录调控网络,这些功能模块和网络中的核心基因可以作为潜在治疗靶标。3)B-ALL中经常发生基因转录的异常剪接,亟需探索其剪切形式以助力B-ALL靶向治疗。我们发现BLNK基因的剪接变异常见于特定亚型的B-ALL患者,包括BCR-ABL1、ETV6-RUNX1等,而以pre-BCR信号活化为特征的亚型,如TCF3-PBX1和MEF2D-r,无BLNK的剪接变异体,提示BLNK基因的剪切形式可以辅助发现pre-BCR信号是否激活,进而辅助B-ALL靶向治疗。医脉通:随着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AML诊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能否分享一下您近年来在AML诊疗方面的研究成果?摘要号:2243AML中DNTT异常表达、TdT活化促进的基因长度突变、及其与含ATG预处理方案的移植预后的相关性周晓苏博士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的降低,基因高通量测序(NGS)即二代测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血液病临床诊断治疗中。相对于一代测序,NGS不仅能发现更多低频率的突变,而且能同时检测多个基因,便于更全面地了解肿瘤的分子遗传学。AML是异质性非常高的血液肿瘤,分子遗传学研究已经明确了部分与AML预后分层有关的基因,如FLT3-ITD,NPM2,RUNX1,CEBPA双等位基因等。根据基因突变类型可对危险度进行分层,但是同一危险层级的个体仍然存在较大生存差异,所以基因突变的分类需要更深入细化的研究。此次我们在ASH摘要上公布的这项研究就是在NGS的基础上,探讨了AML中DNTT异常表达、TdT(DNTT编码)活化的微同源介导的复制依赖重组(MMRDR)机制与基因长度突变(LM)的关系,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共纳入578例AML患者,通过对基因LM类型的分析,发现含非模板添加序列的类型中,其添加序列具有高GC含量的特点,序列长度与GC含量正相关。结合转录组测序(RNA-seq)获得的基因表达数据,发现含TdT活化可能参与的基因LM类型的患者中异常高表达DNTT。这些证据显示,作为淋系特异表达的TdT,AML中其异常活化介导的MMRDR机制在这些患者的基因LM中发挥作用。在基因LM总体发病率最高的FLT3中,我们也发现了相同的规律。含有FLT3 LM-III型(含非模板添加序列)的患者具有显著的DNTT高表达。我们对239例接受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处理方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AML患者进行了预后分析,发现FLT3 LM-III型突变的患者经含ATG预处理的allo-HSCT预后更好,提示ATG在部分异常表达淋系抗原的AML患者中可能同时有抗肿瘤作用。由此可见,基于NGS的肿瘤基因突变Panel筛查,结合RNA-seq获得的基因表达数据,有助于提供更多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信息。医脉通: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砷剂的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预后,但复发仍然存在。在您的研究中,全反式维甲酸和砷治疗APL患者的复发和耐药突变情况如何呢?摘要号:2367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复发和PML-RARA融合基因耐药突变分析陈佳琦博士虽然基于全反式维甲酸(ATRA)、砷剂联合化疗的方案已经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获得了显著疗效和长期生存,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复发或耐药情况。为此,我们对APL复发、继发肿瘤和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突变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40例APL患者的情况。虽然APL患者获得了高缓解率和长期生存,但仍有3例患者继发肿瘤。而初次发病的8例和缓解期的1例APL患者均通过三联疗法(ATRA、砷剂和化疗)获得持续缓解且未检测到PML-RARA耐药突变。另有28例APL复发后到我院就诊,其中9例患者检测到PML-RARA耐药突变。研究进一步强调了APL患者规范治疗的重要性:坚持系统规范的治疗是获得快速缓解和减少复发的必要条件。少数患者在治疗中出现耐药突变导致的疾病进展,可见在规范治疗APL的同时,也应重视治疗本身和患者先天遗传因素导致的继发肿瘤等情况。医脉通:TCF3-HLF阳性B-ALL临床少见,预后极差。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您在TCF3-HLF阳性B-ALL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摘要号:2387TCF3-HLF阳性B-ALL患者的临床和分子特征-单中心24例患者分析陈雪博士伴t(17;19)(q22;p13)染色体易位或TCF3-HLF融合基因阳性的B-ALL非常罕见,而且预后极差。在过去的八年时间里,我们在三千余例B-ALL患者中总共发现24例携带TCF3-HLF融合基因,这是迄今为止关于这组疾病最大宗病例的研究。我们详细报道了这组病人的分子特征(包括融合形式、核型、免疫表型、基因突变)和临床治疗及转归。24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8.5个月(6-75个月)。13例患者接受了allo-HSCT,中位OS为23个月(13-75个月),其中8例直到随访结束仍处于完全缓解(CR)状态。11例患者未接受allo-HSCT,中位OS为9个月(6-29个月),其中7例死亡,3例复发后再诱导失败,只有1例到随访结束时处于CR状态19个月。12例患者接受了CAR-T治疗,其中9例在CAR-T治疗后达到CR并桥接allo-HSCT。虽然伴TCF3-HLF融合基因阳性的B-ALL患者预后极差,但及时应用CAR-T联合allo HSCT可改善这部分患者的疗效。结语一年一度的ASH年会,是全球血液病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陆道培医院连年入围ASH年会,充分展示了其在业内的学术成就,也体现了全球血液学领域权威对陆道培医学团队的认可,其优异的试验结果得到了国际血液学界的广泛赞誉。希望这股“中国力量”不断探索,引领中国医学走入世界学术之巅,惠及更多血液病患者。注:排名不分先后,按摘要号顺序撰写。曹泮翔 (生物信息)研究员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学士、药理学硕士、检验技师、助理研究员、深度学习开发与应用工程师(高级)从事血液系统相关肿瘤及遗传病的临床转化研究,积极探索并推动新的生物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在在血液病分子诊断中的应用。负责实验室二代测序(NGS)分析流程及平台的搭建、维护及更新,包括基于多基因panel检测和基于全外显子组、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的组学分析。基于血液系统肿瘤和遗传病大数据,进行过系统性的多组学整合分析,在血液病分子诊断领域有丰富的实践和研究经验。相应的研究成果于美国人类遗传学会年会(ASHG)和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作过学术报告和交流。美国血液学会(ASH)会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诊断专家委员会委员。分子医学室基因组学分析团队主要成员之一。周晓苏 博士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北京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后,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博士后出站后加入陆道培分子医学团队,后转入血液病研究院负责科研项目开发。主要从事血液肿瘤相关的免疫治疗技术和分子诊断技术的研发,以及基因突变机制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分子诊断以及致病机制研究的经验。致力于血液系统肿瘤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基于肿瘤新生抗原的细胞治疗技术在急性白血病中应用的研究。在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以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等SCI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陈佳琦 博士病理和医学检验科分子医学室助理研究员、临床药师吉林大学药理学博士分子医学室基因组学分析团队主要成员之一美国血液学年会(ASH)、日本血液学会年会 (JSH)、韩国肿瘤学会年会(KCA)、国际实验室血液学协会年会(ISLH)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检验专委会分子诊断专委会委员,血液系统疾病实验诊断专委会委员中国国药质量管理协会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药理学会会员,中华药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2017年加入陆道培分子医学团队,从事药物基因组检测、报告解读和个体化用药指导咨询工作。致力于血液系统疾病个体化用药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负责血液肿瘤患者用药指导和靶向治疗耐药突变检测项目。陈雪 博士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检验科分子医学室副主管、检验医师、助理研究员、遗传咨询师北京大学医学部血液学博士,曾获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和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毕业后加入陆道培分子医学团队,分子医学室基因组学分析团队主要成员之一,先后负责血液系统遗传病项目和融合基因项目的应用和持续改进工作。分析和总结2万余例融合基因筛查结果及千余例急性白血病转录组测序结果,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Medicine,Blood Cancer Journal,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Cancer Gene Therapy,Clinical Genetic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基因重排在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模式特点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T细胞ALL(T-ALL)占10%~15%,其早期诱导死亡率高,缓解后易复发,预后明显较前体B细胞ALL差[1]。定量监测微小残留病(MRD)水平有助于精确评估ALL患儿的复发风险,指导治疗方案和化疗强度的调整,实施个体化精准治疗[2]。免疫球蛋白(Ig)和T细胞受体(TCR)合称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在干细胞向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Ig/TCR原先分隔的胚系基因片段V、(D)、J发生重排,所形成的连接区序列可作为肿瘤特异性的标志来追踪MRD[3]。Ig/TCR基因重排模式在T-ALL与B前体ALL中不同,T-ALL中MRD水平及其对预后的意义与B前体ALL相比也有一定的差异[4]。本研究采用欧洲BIOMED-2协作组提出的标准化Ig/TCR基因重排PCR扩增体系[5,6],对儿童T-ALL初诊时抗原受体基因重排进行检测,以获取患儿特异性Ig/TCR基因克隆性重排的基因序列信息,为检测MRD提...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权威出处: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N-甲基亚硝基脲诱导胸腺淋巴瘤TCR基因重排分析中国比较医学杂志N-甲基亚硝基脲诱导胸腺淋巴瘤TCR基因重排分析@黄榕芳$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25@余英豪$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25@李博$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临床遗传与实验医学科!福州350025目的探讨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小鼠胸腺淋巴瘤的...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权威出处: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TCRγ基因重排的检测及其意义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T细胞抗原受体 (TCR)基因重排的研究 ,对深入探讨淋巴增殖性疾病的性质有重要意义。但有报道 ,少数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病人也存在着TCR基因重排 ,此即AML中的序列失真现象[1]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这种有TCR基因重排的AML病例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将有TCR基因重排的AML病例作为一类特殊的亚型进行研究 ,对了解这部分白血病的细胞起源、检测微小残留白血病 (MRD)及指导治疗都有重要意义。但是国内至今尚缺乏关于TCR基因重排在AML病人中表达的大宗病例研究。为此 ,我们对 85例成人及儿童AML病人的骨髓DNA进行了TCRγ基因重排检测 ,并探讨了TCRγ基因重排的AML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 .1标本采集与处理85例来自 1994年 10月~ 1999年 11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附属市立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及儿科确诊的病人 ,男 4 6例 ,女 39例 ;年...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AMI论文级别要看投稿的期刊级别而定。目前,AMI期刊中有普通期刊,也有核心期刊。刊登在AMI核心期刊上就是核心论文;反之,就是普通论文。

至于认可度如何,目前未有统一的说法,有的单位认可,也有的单位不认可。这里建议大家投稿前可以先咨询下相关单位再发表。一般来说,如果期刊除了收录在AMI数据库内,还收录在其它核心数据库中,且单位在没有注明在哪种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时候,那么发表的论文认可度是比较大的。毕竟,核心期刊在国内的认可度普遍比较高。

现在关于AMI方面信息比较少,所以大家对AMI期刊的了解并不多,为方便大家对AMI期刊有更深入的了解,下面给大家分享AMI期刊的遴选标准。

1、AMI指: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选刊标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三个层次对期刊进行评价。具体遴选标准如下:

由 3 个一级指标、13 个二级指标和 31 个三级指标构成;实行一票否决制;设置一票否决指标、计分指标、扣分指标和观察指标,各指标按照三大学科类划分权重计分。其中:

(1)吸引力指标包含荣誉状况:权重10%,含期刊获奖、人员获奖、论文获奖三个三级指标;文章状况权重10%,含基金论文比、开放度、下载量三个三级指标;同行评议权重80%,含咨询委员、专家委员、推荐专家、评阅专家四个三级指标。

(2)管理力指标包含学术不端权重负20%,含学术不端行为一个三级指标;制度规范权重10%,含制度建设、编校规范建设两个三级指标;信息化建设权重40%,含在线稿件处理系统、微信公众号两个三级指标;队伍建设权重10%,含编辑队伍、作者队伍两个三级指标;编校质量权重40%,含中文编校质量、英文摘要质量两个三级指标;期刊特色化权重20%,含期刊的特色化情况一个三级指标。

(3)影响力指标包含学术影响力权重70%,包含期刊发表量、即年影响因子、影响因子、五年影响因子、论文转载量五个三级指标;政策影响力权重10%,含政策影响一个三级指标;社会影响力权重10%,含发行量、网络显示度两个三级指标;国家影响力权重10%,含海外发行、国外数据库收录、国际引用三个三级指标。

aml杂志期刊投稿论文格式

包括的。

AMLC采用CNKI自主研发的自适应多阶指纹(AMLFP)特征检测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率,召回率较高,抗干扰性强等特征。支持篇章、段落、句子各层级检测;支持文献改写,多篇文献组合等各种文献变形检测;支持研究生论文、图书专著等超长文献的学术不端检测。

对任意一篇需要检测的文献,系统首先对其进行分层处理,按照篇章、段落、句子等层级分别创建指纹,而比对资源库中的比对文献,也采取同样技术创建指纹索引。

扩展资料: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的相关要求规定:

1、管理人员可以选择将检测文献放入个人比对库或者批量上传文献作为个人比对库,该个人比对库即可作为以后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的比对数据库,该自建个人比对库完全属于用户。

2、检测系统能够自动将属于用户的已正式发表的论文检索出来,并对每一篇已发表文献进行实时检测,快速给出检测结果。

3、用户可以将检测结果中确认有问题的文献放入到问题库,便于用户集中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从 elsevier 下载下来的模板,附件传给你了。你最好还是自己去 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s 期刊看看详细的说明。

论文查重包括摘要目录和致谢。

论文完成之后并不是没事可以做的,写完毕业论文之后,还需要进行论文查重。只有查重通过才能顺利毕业。那么大学生毕业论文查重什么内容呢?需要注意什么?

1、论文查重哪些内容?

毕业论文查重的内容一般是论文的摘要、正文和结尾,而图片、公式等非语言部分不是查重。同学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参考文献会不会是查重。这里可以肯定的是,参考文献不查重,但是引用的内容会需要检测,引用是论文的一部分。引用内容会标记为引用率,但如果引用格式不整,查重系统会检测为抄袭。

2、论文查重要注意的问题!

①在查重之前,你需要选择一个可靠、权威的查重网站。最终查重系统和学校的一样。初稿查重可以选择其他检测系统。比如Papertime就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检测中英文论文,可以参与论文题目的检测,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检测。对于职称论文、硕博论文、毕业论文都是可以参与检测的。系统检测结果快速、准确、真实,并提供详细的相似来源和修改意见。目前Papertime也很受大学生欢迎。

②提交查重时注意论文的格式。如果查重时提交了完整的文档,建议将文档名称改为论文标题,目录和文字格式要准确,否则会影响论文的查重率。还有一点就是要注意参考文献的格式,一定要按照学校给的要求写。

期刊投稿期刊投稿

给期刊投稿一般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确定投稿期刊:首先需要确定你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所适合的期刊,可以通过学术搜索引擎或者相关学术网站查找。

阅读期刊的投稿要求和指南:不同期刊的投稿要求和指南可能有所不同,需要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要求和指南,了解期刊的主题、范围、格式和投稿流程等。

准备投稿材料:根据期刊的要求,准备好投稿所需的材料,包括论文、摘要、图表、参考文献等。

提交投稿:将准备好的投稿材料通过期刊的在线投稿系统或者邮件发送给期刊的编辑部。

等待审稿结果:期刊的编辑部会将投稿材料送至专家进行审稿,一般需要等待数周至数月不等的时间,根据审稿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

发表文章:如果文章通过审稿并被期刊接受,期刊将会通知作者并安排发表。

首先,可以通过百度、谷歌、360、搜狗等搜索引擎来检索目标期刊杂志。

最常用的方式,莫过于使用“期刊名”+“投稿方式”或者“联系电话”等方式来查找相关期刊的联系信息。这种方式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查询到海量的目标期刊信息,我们可以经过筛选和不断的确认来最终定位我们的目标期刊。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比较耗时费劲。

其次,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三大数据库平台不仅收录了大量的期刊杂志的全文,同时,也对收录期刊进行了整理和归类,部分期刊的联系方式可以在这些平台上找到。有的期刊如果找不到联系方式,可以在检索这类数据库时,使用组合查询。

例如“中国远程教育”+ "投稿"的形式,获取能查到期刊发布的投稿通知。此外,如果学校购买过知网的数据库,可以通过浏览目录页面的形式,找到相关期刊杂志的杂志封面、封底及目录页。具体请参见百度经验篇:投核心期刊的投稿指南。

这种方式的优点就是查到的信息准确,一般不要筛选,查到了就没有什么问题。

注意事项:

无论通过哪种方式查到了期刊的联系方式和投稿方式,当我们有幸被录用的时候,切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投出后没有多久就收到录用通知,并且让我们几天之内就要汇款的时候,千万长个心眼,一定要找杂志社官方电话进行确认。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