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发表论文专利数

发布时间:2024-07-01 17:43:26

发表论文专利数

一、我国非金属矿产资源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非金属矿资源丰富,品种较为齐全的国家之一,具备形成优势产业的资源条件。截至1994年底,我国有探明储量的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25种、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100种(含亚种)。其中资源丰富的矿产有石墨、萤石、菱镁矿、重晶石、石膏、滑石、高岭土、膨润土、硅藻土、珍珠岩、石棉、硅灰石等,大理石、花岗石等石材资源也较丰富。表1-3-1列出了我国优势非金属矿资源在世界上的位次。其中有些矿种的矿石质量优良,如辽宁海城、广西龙胜产的滑石矿,滑石含量>90%;辽宁海城菱镁矿石的特级品和一级品达57%;贵州天柱重晶石矿石中达到外贸出口的富矿石>60%;内蒙古、山东、黑龙江等地产的大鳞片晶质石墨,质量好,湖南、吉林等地所产的隐晶质石墨,品位高、性能优,在国际市场上久享盛誉;山西、河南、贵州等地产的优质铝矾土,河南信阳上天梯产的珍珠岩,吉林梨树的硅灰石等在国际市场上都占有一定份额。有些非金属矿产得天独厚,如煤系高岭岩。

表1-3-1我国优势非金属矿资源在世界上的位次

我国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基本能满足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需求。我国非金属矿产资源特点是资源总量大、品种较齐全,但人均资源欠丰,大宗矿产贫矿多、富矿少(如全国14个产晶质鳞片石墨的主要矿山的固定碳含量平均在10%以上的仅3个,5%~9%的4个,5%以下的有7个;膨润土矿以钙基土为主,钠基土占总量的约20%,蒙脱石含量平均为50%左右的多;磷矿石的P2O5平均含量为16.8%,>30%的富矿仅占总量的6%稍多)。大型矿床少,以小型矿床为主,全国已勘探的165个非金属矿床中,大型矿床27个、中型矿床23个、小型矿床115个。资源类型及分布不均,一些资源利用难度大,如半数以上的玻璃质原料为加工条件难的石英岩类矿石,缺少优质的玻璃原料基地。钾、金刚石等严重不足,钾肥主要依赖进口,预计到2005年钾肥需求量达600万t,2010年钾肥缺口将达525万吨。

二、我国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现状

非金属矿工业是为国民经济部门提供原料和配套产品服务的现代原材料工业,它的发展必然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非金属矿工业也取得了迅速发展,有效地为经济建设各部门提供了物质保障。产品数量和品种不仅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出口创汇稳步增长,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优势行业,已成为世界上非金属矿生产和贸易的重要国家之一。建国以来至1994年非金属矿工业投入17.13亿元,同期上缴税利40多亿元,投资积累在重工业中仅次于石油化工和机械,成为投资少、积累多的朝阳产业。我国1986~1997年间的非金属矿出口额(见表1-3-2)年均增长14%,远高于全国同期商品出口创汇增长速度。

表1-3-2我国1986~1997年间非金属矿产出口创汇情况(单位:亿美元)

我国2000年到2015年非金属矿产需求预测见表1-3-3。

表1-3-32000年到2015年我国非金属矿产需求量预测(单位:万t)

目前我国石墨、滑石、萤石、重晶石、轻重烧镁的出口量,约占世界同类产品贸易总量的1/4~1/2。石材、云母、蛭石、石棉、珍珠岩、硅藻土、硅灰石、叶蜡石、高岭土、耐火级高铝矾土等在国际贸易中也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表1-3-4列出了1997年我国主要非金属矿出口情况。

表1-3-41997年我国主要的非金属矿出口情况

非金属矿产的利用相对金属矿而言,其开采造成的废弃物要少、矿山就业人员要多,国内外的情况都是如此。如美国有色金属矿山180座,非金属矿山11400座。1996年我国乡以上建材及非金属矿工业企业达72740个(表1-3-5),比金属矿山多。

表1-3-5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数及工业总产值

我国的非金属矿工业尽管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应该看到我国非金属矿产品仍以原矿和粗加工产品为主,综合利用水平低,耗矿水平高,产品档次低,品种少,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三、差距与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非金属矿生产国之一,在世界工业矿物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非金属矿产的利用与保护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加工利用技术不断在借鉴中创新。但是,由于对资源合理利用的工作起步晚、基础差、装备落后等原因,我国的非金属矿利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很大差距。

(1)与黑色金属等行业一样,1997年非金属矿出现行业性亏损(1.86亿元)。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国非金属矿企业适应市场能力及企业自身开发产品能力差,产品加工深度与利用的广度不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这说明靠量取胜的发展路子已走到了尽头。上、中、下游矿产品严重失衡,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这一现实告诉我们:不能形成系列化产品结构是我国非金属矿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引起市场需求不能有效满足,资源价值不能充分体现。表现在产品品种少,规格单一,大大制约了非金属矿产品应用的广度,影响了资源效益的发挥,影响了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和盈利能力。例如我国滑石粉仅有不足10个品种2~3个规格,小企业仅1~2个品种,一个规格,而法国鲁深纳克和美国的塞浦路斯滑石公司生产品种达30多个,近百个等级,十几个规格。我国珍珠岩仅分为+60目和-60目两个级别,粗级别用于生产建材和保温膨胀珍珠岩材料,细粒除少量用于膨胀后生产助滤剂外,大量排弃,资源利用率仅60%。而美国Schundlet和Incon公司的珍珠岩产品有用于农用、建材、园艺、助滤剂、高温绝缘、低温绝缘、填料、涂料、磨料等18个项目的数十种规格,无尾矿。珍珠岩还可与泥炭、蛭石加工成为复合材料。甚至白云石在德国也被加工为14个不同规格。又如TELSA公司的粘土矿物(海泡石、凹凸棒石)产品用于17个工业门类,包括近40个产品规格。Steetley Bentonite and Absorbents Limited公司生产的膨润土产品有15个品牌,用于从农业到现代工业的多个工业部门。可见,系列化利用资源已是发挥资源价值的必然选择。

(2)产品的深加工技术落后,大大制约了非金属矿产品利用的深度。长期以来,我国非金属矿产品呈现“高进低出”的倒挂局面。虽然我国许多非金属矿出口量占世界前列,但主要以原料生产或粗加工产品生产为主。如花岗岩出口,虽然增长快,但产品品种、产品质量都没有大的突破。

我国的石墨、菱镁矿、滑石、重晶石等矿产具国际优势,是我国出口换汇的主要矿产品。但是,是以原矿和初加工产品为主,进口的却是深加工产品,形成了“高进低出”的倒挂局面,进出口价差达10倍甚至更高,应具备的竞争能力与我国资源优势和当前的经济发展很不相称。如我国每年出口滑石近100万t,平均综合单价53.12美元/t,而同期进口的滑石加工产品,平均综合单价496.7美元/t;每年出口石英2万t,平均综合单价73.39美元/吨,而同期进口的石英加工产品平均综合单价528美元/吨;每年出口石墨15万t,平均综合单价327美元/吨;而进口石墨制品综合单价为4600美元/t;萤石出口综合单价为70.51美元/吨,进口综合单价为662.14美元/吨。又如,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从日本引进了5条先进高能锌锰电池生产线,其中主要原料之一是高性能石墨粉,需从日本进口,而日本是从我国出口的中碳石墨经深加工成高纯超细的石墨粉,返销加价10倍。再如,我国有6家中外合资的色拉油厂,每年需1800吨活性白土,均以350美元/吨从马来西亚进口,其价格高于我国活性白土3倍。但是由于进口产品滤速快、带油率低、性能稳定、综合成本低于国内产的活性白土,所以从马来西亚进口。马来西亚用的原土却是从我国山东日照市运走的五莲膨润土。

(3)我国非金属矿加工企业的自立创新能力差。当发达国家矿山从集约式经营迈向信息化矿山的时候,我国的非金属矿采选业仍处于粗放式经营的阶段。以硅灰石为例,全国硅灰石矿山够中型企业的只有一家,国有企业数量仅占8%,全国一半矿山不具备加工能力,有加工能力的矿山绝大多数也只能生产普通硅灰石粉。我国石膏矿山年产30万t以上的仅十家,其余是众多中小企业,总产量1300万t中主要为原料型。又如非金属矿加工设备中的超细粉碎设备,我国的机型多是中小型,且小型居多,和先进国家相比在系列化、标准化方面有明显差距,在单机最大处理能力、最高细度和能耗三个方面与国外同类型设备也有明显差距(见表1-3-6)。其原因就是国内大中型骨干企业少,小型矿山多,国有矿山少,个体矿山多,80%以上为乡镇集体矿山。由于忽视技术开发,没有或很少科技投入,造成整个行业的自立创新能力很差。缺少深加工设备的支持,影响到国内优质非金属矿产品档次的提高和在相关行业的推广普及。例如作PVC塑料的填料用方解石粉体即重钙粉,国内产量已经达到210万t,而超细粉的产量仅仅占1/8。改用1000目以上的微细粉代替普通400目粉体,PVC塑料制品的成本至少降低10%,重质碳酸钙生产厂的效益提高30%。如果利用方解石“菱面体”解理发育,制成片状的<2μm的粉体,以取代价格昂贵的水洗高岭土(2万元/吨),用于铜版纸、涂布白板纸的面涂,经济效益将十分明显。然而,由于缺少大处理量、低加工成本的超细粉碎和分级,以及表面处理设备,国内需求的超细粉体原料仍然源源不断地进口。

表1-3-6几种适合非金属矿深加工的典型超细设备的国内外水平比较

(4)基础工作薄弱,装备和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基础工作包括地勘工作基础,科技工作基础。地勘工作程度不够体现在50%的国有非金属矿山、90%的乡镇和个体矿山资源状况不详。由于资源不清,不少矿山举步维艰,进退两难。科技工作基础弱,表现在采矿、选矿方式原始落后。如石材加工中70%~80%来自乡镇企业的打眼放炮,人工劈契,荒料成材率不足30%。其他非金属矿产的开采也是如此,很少采用科学的采矿方法,不仅造成进一步扩大规模作业困难,而且采矿造成的浪费惊人。分选加工停留在手工分选或简单机械分选,缺少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指导。加工过程的控制技术落后不仅影响了产品质量,而且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下和生产效率差。非金属矿行业中整体的技术装备落后,致使我国矿产品成材率低,优矿中用,中矿劣用,产品档次差,产品规格少,非金属矿填料、涂料、保温材料、高档耐火材料,以及超细粉碎、表面改性、改型、复合材料等落后于时代要求。

(5)应用基础的研究远远不能跟上非金属矿发展的步伐。非金属矿应用基础的研究,重点是对矿石物质组成、物化特性、表面界面性质、场作用下的性质、工艺特性、产品取向的研究一直未予充分重视,从而直接影响我国新产品的开发,只能走类比借鉴的道路。这样,一方面使我们处在跟踪研究的被动位置,技术、设备、产品落后国外一代,另一方面影响和制约了我们自身的创新能力。

科研投入不足,现有条件不能充分发挥。我国非金属矿产的研究力量和装备相对薄弱和落后,发表论文和专利数量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如1995年国内云母专利13项,而日本60项;珍珠岩专利国际上几百项,而国内仅几十项。1985~1995年间我国科技人员利用非金属矿申请的中国专利数为1098件,而1986~1995年间世界上申请的专利数为112597件(前者是从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利用关键词检索出的,后者是从美国化学文摘上刊出的专利数统计出的)。我国的专利数约为世界专利数的1%。以我国位居世界储量前三位的石膏、石灰石、石墨、萤石、滑石、硅灰石、石棉、膨润土、珍珠岩、沸石等10种非金属矿计,世界上的专利数为50408件,我国为561件,占世界申请数的1.1%。这与我国是非金属矿产资源大国以及众多的科研院所很不相称。说明我国非金属矿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2020年11月,教育部学位中心公布了《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宣布将启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2022年7月,第五次学科评估结束,评估结果发放至各高校。2022年12月末以来,多所高校官宣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学科建设突飞猛进。

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22年完成了五轮。其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整体水平评估。

学科评估由各单位自愿申请,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以第四次学科评估为例,其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学科评估是对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体现各院校学科建设情况。

第五轮学科评估方案于2020年11月发布。第五轮学科评估注重多元评价,采取多维方法。评价教师不唯学历和职称,不设置人才“帽子”指标,避免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评价科研水平不唯论文和奖项,设置“代表性学术著作”“专利转化”“新药研发”等指标,进行多维度科研成效评价。

在评估整体导向上突出质量、贡献和特色。强化质量,淡化数量,不设置发表论文数、出版专著数、申请专利数等指标,突出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成果。同时,优化结果分档方法,多元呈现评估结果,分类发布总体结果与提供单项评估结果相结合。深化评估信息挖掘,向政府和参评单位按需提供诊断分析服务,促进学科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于2022年下发至各院校,目前,官方尚未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完整名单,但多所高校在新年贺词等信息中提到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供大家参考。

论文发表专利数

2013年我国sci论文数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都位居世界第二位。2013年我国知识产出总量优势显著,SCI论文位居世界第2位,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位居世界首位和第2位。

较高的知识产出与扩散应用能力是创新型国家的共同特征之一。国际科技论文(SCI论文)和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作为测度知识产出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原始创新能力、创新活跃程度和技术创新水平。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武夷山表示,中国SCI论文在保持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质量也在不断提高。2009—2013年中国SCI论文被引证次数达到360.7万次,超过德国居世界第3位,逐步逼近英国。

尽管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居世界前列,但真正高水平的专利却并不是很多。就像从重视SCI论文数量到重视论文质量的转变一样,我国的专利现在也到了强调质量的阶段。

扩展资料

《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4》显示2013年,中国SCI论文数量达到21.3万篇,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2位,占到全球总量的15.0%。

2004—2014年间中国高被引论文数量突破1.2万篇,占到全世界高被引论文总量的10.4%,位于美国(6.2万篇)、英国(1.6万篇)、德国(1.4万篇)之后,居世界第4位。

2013年,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70.5万件,占40个国家总量的44.1%,连续4年居世界首位;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4.4万件,仅居日本之后,占到40个国家总量的21.4%。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能力位列世界第二梯队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4》发布

2013年我国SCI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2位,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世界第3位。

SCI论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论文概念模式,小部分研究者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由南京大学引用并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

SCI论文本身来说,我国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能力匮乏的缺陷,尤其对于年龄大和专业性强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内容不是问题,英语往往成为了制约的瓶颈。

SCI论文对我国大部分科技工作者来说依然是神秘的,难于发表的,正基于此,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引入作为评价标准,这也是有失公正,虽然缺少人为干预的评价标准,但科研工作者在工作的同时,不得不将精力浪费在于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虽然使得我国科研可与国际接轨,培养我国科技工作者运用SCI官网进行现有论文和科技成果的查询与搜索的习惯,但制约了我国的科技水准,使科研人员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用在外语上,使大量优秀研究成果流入英文期刊,破坏了中文期刊的发展,降低了中文在科技领域的“币值”。

如是指国知局的话,在申请人递交的技术专利当中,并不是每个申请都能授权的。尤其是发明专利。审查特别严格。如果您的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国知局就不会给于这个技术授权专利的。如是可以授权专利技术,那国知局就会先给申请人发一份授权通知书。拿到了授权通知书就相当于这个技术已经成为专利了。就等着下专利证书就可以了

SCI创立背景

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版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

影响因子

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分析法。该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

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一般来说每一年的6月份公布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并不是该年度,而是上一年度的影响因子!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经济网-《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发布:我国创新能力稳步上升

百度百科-SCI论文

百度百科-专利授权

这个可以去贴吧问问吧 那里人了解的比较多吧 应该

写老师,一定是挑灯批改作业,雨天送我们回家;写父母,总是冒着风雪背着我们去看医生

大学发表论文数和专利数

写老师,一定是挑灯批改作业,雨天送我们回家;写父母,总是冒着风雪背着我们去看医生

2013年我国sci论文数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都位居世界第二位。2013年我国知识产出总量优势显著,SCI论文位居世界第2位,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位居世界首位和第2位。

较高的知识产出与扩散应用能力是创新型国家的共同特征之一。国际科技论文(SCI论文)和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作为测度知识产出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原始创新能力、创新活跃程度和技术创新水平。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武夷山表示,中国SCI论文在保持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质量也在不断提高。2009—2013年中国SCI论文被引证次数达到360.7万次,超过德国居世界第3位,逐步逼近英国。

尽管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居世界前列,但真正高水平的专利却并不是很多。就像从重视SCI论文数量到重视论文质量的转变一样,我国的专利现在也到了强调质量的阶段。

扩展资料

《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4》显示2013年,中国SCI论文数量达到21.3万篇,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2位,占到全球总量的15.0%。

2004—2014年间中国高被引论文数量突破1.2万篇,占到全世界高被引论文总量的10.4%,位于美国(6.2万篇)、英国(1.6万篇)、德国(1.4万篇)之后,居世界第4位。

2013年,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70.5万件,占40个国家总量的44.1%,连续4年居世界首位;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4.4万件,仅居日本之后,占到40个国家总量的21.4%。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能力位列世界第二梯队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4》发布

2013年我国SCI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2位,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世界第3位。

SCI论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论文概念模式,小部分研究者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由南京大学引用并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

SCI论文本身来说,我国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能力匮乏的缺陷,尤其对于年龄大和专业性强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内容不是问题,英语往往成为了制约的瓶颈。

SCI论文对我国大部分科技工作者来说依然是神秘的,难于发表的,正基于此,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引入作为评价标准,这也是有失公正,虽然缺少人为干预的评价标准,但科研工作者在工作的同时,不得不将精力浪费在于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虽然使得我国科研可与国际接轨,培养我国科技工作者运用SCI官网进行现有论文和科技成果的查询与搜索的习惯,但制约了我国的科技水准,使科研人员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用在外语上,使大量优秀研究成果流入英文期刊,破坏了中文期刊的发展,降低了中文在科技领域的“币值”。

如是指国知局的话,在申请人递交的技术专利当中,并不是每个申请都能授权的。尤其是发明专利。审查特别严格。如果您的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国知局就不会给于这个技术授权专利的。如是可以授权专利技术,那国知局就会先给申请人发一份授权通知书。拿到了授权通知书就相当于这个技术已经成为专利了。就等着下专利证书就可以了

SCI创立背景

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版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

影响因子

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分析法。该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

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一般来说每一年的6月份公布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并不是该年度,而是上一年度的影响因子!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经济网-《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发布:我国创新能力稳步上升

百度百科-SCI论文

百度百科-专利授权

大学论文发表专利数

2013年我国sci论文数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都位居世界第二位。2013年我国知识产出总量优势显著,SCI论文位居世界第2位,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位居世界首位和第2位。

较高的知识产出与扩散应用能力是创新型国家的共同特征之一。国际科技论文(SCI论文)和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作为测度知识产出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原始创新能力、创新活跃程度和技术创新水平。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武夷山表示,中国SCI论文在保持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质量也在不断提高。2009—2013年中国SCI论文被引证次数达到360.7万次,超过德国居世界第3位,逐步逼近英国。

尽管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居世界前列,但真正高水平的专利却并不是很多。就像从重视SCI论文数量到重视论文质量的转变一样,我国的专利现在也到了强调质量的阶段。

扩展资料

《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4》显示2013年,中国SCI论文数量达到21.3万篇,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2位,占到全球总量的15.0%。

2004—2014年间中国高被引论文数量突破1.2万篇,占到全世界高被引论文总量的10.4%,位于美国(6.2万篇)、英国(1.6万篇)、德国(1.4万篇)之后,居世界第4位。

2013年,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70.5万件,占40个国家总量的44.1%,连续4年居世界首位;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4.4万件,仅居日本之后,占到40个国家总量的21.4%。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能力位列世界第二梯队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4》发布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论文主要内容: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专利计量是以专利中的计量信息作为分析研究的基础,通过对专利的计量分析可以洞察行业技术的发展状况,辨认竞争对手及其技术活动重点和实力并判断行业的竞争态势。趋势表明,专利计量将会成为信息计量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竞争情报分析的重要应用工具。专利计量的指标现在很多,但是对于不同的评价目的,应该选择不同的指标以及指标组合。我们在结合世界知名的CHI Research公司设计的指标体系以及其他一些学者研究的指标和文献计量的相关知识”,认为应该从宏观(某领域)、中观(某公司)和微观(某专利)三个层次来设计不同的专利计量指标体系。除了专利的地域分布、时间分布、机构分布、被引次数、平均被引次数、自引次数等基本指标对于每个层次都适用外,每个层次有其自己独特的一些指标。1.宏观专利计量指标此处宏观的意思是从某个产业(领域)来看专利的各种分布。其独特指标有:①技术循环周期(Technology Cycle Time,TCT):指尚在利用的全部专利年龄的中位数。考察该领域专利多长时间内被取代,反映竞争激烈程度。②科学的强度(Science Strength,SS):指该领域专利引用的科学文献的绝对数量。考察该领域专利与科学文献之间的关系强弱的绝对量。③科学关联性(Science Linkage,SL):指科学的强度与该领域的专利数的比值。考察该领域专利与科学文献之间的关系强弱的相对量。2.中观专利计量指标此处中观的意思是从某公司的角度来观察其专利分布。从不同的分析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应该从“所有领域”和“具体某领域”来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所有领域”主要是从专利数和专利的领域分布两个指标来分析,在此不进行赘述。“具体某领域”中的独特指标有:①及时影响指标(Current Impact Index,CII):指该公司前5年专利在当年的平均被引次数与某专利系统中所有前5年专利在当年的平均被引次数的比值。考察公司最新专利的影响。②技术强度(Total Technology Strength,TTS):该领域该公司与及时影响指标的乘积。考察专利质量,为一个加权指标。3.微观专利计量指标此处的微观的意思是指具体到某一专利个体进行计量。其独特指标主要有:①同族专利:反映该专利的地域分布。②科学力量:指该专利被引单元中科学文献的数量。反映该专利与科学文献的交叉性。③第一次被其他公司专利引用的时间:反映该专利的技术壁垒性,如果很快被引用,说明被替代的可能大,反之亦然。前述分别给出了专利计量的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的指标体系,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应该使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在这里我们想强调以下三点:①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是交叉的,比如专利数和专利的被引次数等,它们是专利计量的基础性指标。但是有些我们认为它最适合归属于某个层次的指标体系便将其归属到相应的指标体系中,比如技术循环周期(Technology Cycle Time,TCT)指标,虽然也可以应用到中观层次的专利计量指标,但是我们认为它最适合计量产业(宏观)专利分布,所以将其归人了宏观评价指标体系中。②对于具体评价,有些指标获取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并不强求每个指标的数据全部得到。比如及时影响因子(Current Impact Index,CII),它要求计算专利系统所有前五年专利在当年的平均被引次数,这对于一般专利研究者来说无疑是很难实现的。③微观层次的计量指标是展开其他层次计量的基础,所以在具体应用中,其渗透于其他一切专利计量中,比如高被引专利的定义和选取。

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2;参考文献中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 本科毕业设计主要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2篇以上(指导教师认定为特殊类型的论文,可以不列外文参考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是多少?一般来讲,不限篇数,特别是你题目上写要读多少期刊,更没有要求。对这个问题的要求,不在篇数而在其它方面:1、你所写专业里的经典文献你有没有读过,特别是一些经典的综述文章,你一定要读当然也应该引用.2、你研究的专业里最新的文献看过没有,最好近五年的文献看了,再写文章.3、你投稿的'期刊所发表的文章你看过没有,建议也要引上一两篇.写论文不能手头上有什么文献就算数,没有就不算数,因为学术的发展不是以咱们知道与否来决定的,因此一定要去查找文献现在博士、硕士论文以及本科论文参考文献数量─般要求: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2;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20篇。参考文献中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本科毕业设计主要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2篇以上(指导教师认定为特殊类型的论文,可以不列外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出版、发表的(含网上下载)着作或期刊(论文),统一放在文后,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自然编号,序码加方括号。依据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7714-2005),中文参考文献书写格式为:专着:[序号〕作者名.书名[M].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引文页码。期刊:[序号]作者名.题名[J].刊名,年,卷号(期号):所引用的文献在期刊中的起止页码。报纸:[序号〕作者名.题名[N].报刊名,年-月-日(版次)。(示例:2009-01-01(1))论文集:[序号〕作者名。题名[C]//论文集作(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所引用的文献在期刊中的起止页码。电子文献:[序号〕作者名.电子文献名[DB/OL].(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获取或访问路径(即网址)。学位论文:[序号〕作者名.题名[D].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专利:[序号〕申请者.专利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公告日期。外文参考文献编排格式:按语言所在国学术界通行的格式。参考文献作者三名以内的全部列出,四名以上的列前三名,中文后加“等”,英文后加“et al”.作者姓名不管是外文还是汉语拼音,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如Hardy Thomas.)。外文姓不可缩写,名可缩写;如作者为二人以上,第一位作者的格式为先姓后名,后用逗号,其他作者均按先姓后名,但名后不加标点,最后一名作者名前要加and,最后用句号。

发表论文专利数在哪里

写论文没数据去7个网站找数据。1、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虽然版面看起来很旧,但有着丰富的操作帖子和资料/数据分享,行业研究、统计年鉴数量多,更新速度快,任何你想找到的数据都可以在这里先试着检索一下,很可能已经有用户分享出来了。2、199IT中文互联网数据咨询网。关于TMT行业的行业报告收录非常全,并且下载方式也很友好。3、海关统计数据在线查询平台。进出口数据对于很多宏观方向的论文选题非常重要,其实这些数据在中国海关官方的门户网站就可以轻松找到。4、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专利数据官方的实用查询软件,可以自建检索库,功能挺强大的。5、中国国家调查数据库。包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领导的几大社会调研数据,如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国宗教调查等。6、中国人民银行数据库。你可能知道中国人民银行每一年度会公布最新金融统计数据(2020年的已更新),但其实这里还有各个季度的企业家、银行家、城镇储户调查问卷!7、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包含了一些与地理、环境相关的城市、社会经济和人口数据,譬如夜间灯光遥感数据。

可以去新闻出版总署查询。论文授权号是是论文申请经审查合格,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满足颁发授予专利权条件。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即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授予专利权的决定,发给专利申请人的授权号,是一种法律证明文件。授权的内容包括:授权的名称、发明人姓名、授权号、授权申请日、授权人姓名或名称(即申请人姓名或名称)、授权公告日、时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签字、国家知识产权局章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