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中国高耗能产业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3 03:32:34

中国高耗能产业论文发表

发展速度与能源供求,是中国经济现在和未来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现在又处在资源消耗比较多的工业化中期阶段,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城乡建设广泛开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资源需求量与日俱增;另一方面,由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矛盾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低,加之社会生活消费结构迅速升级,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对当前我国能源结构、资源利用的效率分析1、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连续5年达到10%的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过多地依靠投资拉动和高耗能行业为主的重工业,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8%。其中,煤炭消费量25.8亿吨,增长7.9%;原油3.4亿吨,增长6.3%;天然气673亿立方米,增长19.9%等,尽管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已在能源利用上取得了GDP翻两番而能源消费仅翻一番的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能源效率低依然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我国一吨煤产生的效率仅相当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单位能耗仅能创造不到0.7美元的GDP,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2美元,日本更是达到了10.5美元,分别是我国的4.6倍和15倍。同时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至25个百分点,我国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大概是30%,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资源回收率能达到80%左右。中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使用效率若能达到先进国家水平,则相当于可节约3亿吨的石油,或相当于4.3亿吨标准煤。国际经验表明,进入到资本密集型工业化阶段后,经济增长潜力进一步提高的同时,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也必然要出现高增长,尤其是我国的工业化是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工业化,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我国自2003年以来,能源矿产资源消耗占全球的30%,但在这些资源定价方面,我国还不具备主导权。2、节能和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环境污染居高不下:当前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除了能源消费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外,能源在开采、炼制及供应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截至2007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329万千瓦,同比增长14.36%。火电达到55442万千瓦,约占总容量77.73%,同比增长14.59%;煤炭约占能源消费构成近70%,石油占23.45%,天然气仅占3%,能源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转变,这也决定了中国节能减排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十五"期间,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原计划到2005年比2000年减少10%,但2005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烟尘、化学需氧量等相当一部分污染物的减排量均未实现预期目标。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594万吨,比2005年又增长1.8%,全年全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431万吨,增长1.2%,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造成三分之一的国土遭受酸雨污染,每年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以上,直接威胁13亿人口和16亿耕地的安全。2007年,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有3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有152个城市为三级,占27.3%;有16个城市为劣三级,占2.9%。世界银行曾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趋势预计,2020年中国燃煤污染导致的疾病需付出经济代价达39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3、从我国资源条件和对外贸易结构分析:我国资源价格水平长期偏低,近年来一直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不仅导致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甚至是能源资源的直接出口,扩大了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政绩"和成本意识的缺失,还使我国原本稀缺的资源更加稀缺。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历年贸易顺差商品的生产中所需要的能源,即间接能源出口量,1980年至2005年年均增长14.22%,2005年达到3.3亿吨标油。扣除能源进口量,近几年我国能源净出口逐年递增,由1999年的0.77亿吨标油,增长到2005年的2.22亿吨标油,生态环境付出的巨大代价,已造成一些地方经济的慢性自杀。中国是目前世界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能源资源并不富余,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的11%、1.4%和1.2%,人均占有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5%。其次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开采条件较差,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到40%以上。专家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口按14-15亿计算,则需要26-28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人口按15-16亿计算,则需要35-40亿吨标准煤。按专家的估计,我国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3亿吨,仅可供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过32年,能源供应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这一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二、落实节能降耗,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指标将从2005年的1.22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98吨标煤/万元,降幅20%左右,节约能源已经被专家视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因此,我们首先要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入手,提高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制造水平,加快淘汰落后的工业生产技术和工艺,将能源使用效率和环境评价作为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量化指标,这是缓解中国能源紧张的长远之策。2007年我国全年共关停小火电1438万千瓦,据测算,60万千瓦的大机组和10万千瓦、5万千瓦以下的小机组,一千瓦时的发电煤耗要差100到150克标准煤。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抓紧落实"十一五"期间关停小火电机组5000万千瓦,炼钢能力55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2.5亿吨的任务,鼓励实行煤电联营或煤电运一体化经营,大力开展煤炭的清洁利用,这意味着每年能节约6000万-9000万吨标准煤,并大大减少污染的排放。另据测算,如果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比重相应降低一个百分点,那么万元GDP能耗就可降低约1个百分点。在能源的开发上,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政府宜鼓励更多的有实力企业投资境外开采石油,积极推动国际能源合作。2、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2007年我国水电达到14526万千瓦,约占总容量20.36%,同比下降了0.53个百分点,核能发电量突破600亿千瓦时,但所占比重仍然偏小。如今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大量开发,2006年全球新能源已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3.6%,如法国的核电量已占装机容量的70%。我国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印度、巴西等国,以一种能源为主的单一能源供应模式已不能有效保障中国经济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新路,在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同时,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2.53亿千瓦,地热资源的远景储量为1353.5亿吨标准煤,探明储量为31.6亿吨标准煤,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储量更是属于世界领先地位,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已具备了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基础。目前新能源技术由于成本较高,进入市场的竞争力有限,因此国家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国产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推进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调整。据专家推算,每利用一吨可再生资源,可节约原生资源120吨,少生产垃圾废水100吨,增加产值约300元,产生利润500元。3、利用价格杠杆和资源监管,调整产品出口结构:从经济成本上看,随着环境保护和对污染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就使原来的外部成本,或原来是由社会承担的成本,转化成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成本,从而加大整个经济运行的成本。同时随着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阶段,全球资源性产品将形成新一轮需求高峰,这在全球自然资源分布极不平均、少数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垄断全球主要资源供给的情况下,将使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涨呈现长期化趋势,资源约束将伴随我国工业化的整个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将资源、环境约束纳入到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构架之中,逐步形成符合我国现实国情以及长远利益的国际分工体系,禁止能源直接出口和严格限制高能耗产品的出口,进一步加快将资源型产品的出口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放开我国紧缺资源的物质进口配额,降低进口税率。在资源监管上,当前尤其需要建立推进我国矿产资源产权改革和生态补偿机制,让价格真实反映要素的稀缺程度,促进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体系。同时,改变能源税的计量依据,由现在的按企业产量征收改为按划分给企业的资源可采储量征收,促使企业尽量提高资源的回采率。4、2007年12月26日,我国发布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节能、减排决不能前松后紧,GDP的增长必须建立在确保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的基础上。美国在工业化的100年中,消费了390多亿吨石油,近73亿吨钢铁和大量其他矿产品,我国从来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发达国家重化工业高速发展时期享有的廉价资源供应量和环境容量,中国已经加入多个国际环境公约,必须承担起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环境义务。今年4月1日新修订的节能法已开始实施,同时,要加快体现能源战略和政策导向的《能源法》、《循环经济法》的立法工作,制定相关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真正把节能减排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做到依法行政和依法治企。另一方面,要尽快出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耗指标体系,将能源消耗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建立和完善节能信息的发布制度,构建统一、高效的能源监督管理和问责体系。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逐步推动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倡导资源节约型的生活方式,树立全民节能环保意识,最后,加快建立中国的能源期货市场,力争实现由能源的需求方来制定能源的期货价格,进而引导现货价格,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又好又快的协调发展。

题目:环保小事情成就大事业 21世纪的今天,在国家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制造大背景下,节能减排成为各行各业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包括消费电子、通信、IT及基础电子在内的所有电子信息企业都加强了节能减排力度。 让我欣喜地看到,国内电子信息企业对绿色制造在态度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由几年前的“观望”转向积极推进:上游元器件厂商纷纷表示产品已逐渐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绿色设计,终端制造厂商则表示将加大对绿色产品的采购力度。 此外有许多报道,这两年消费者对节能环保产品的关注度也在逐日提高。应该说,产业链各环节以及消费者的需求都直指“节能减排”这个大目标,电子行业实现“节能环保”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 在生活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一是行动滞后。不少企业虽然在宣传上跟随其他企业一起高呼“节能减排”口号,但在具体行动上仍旧处于“观望”、“不投入”的状况中,这类企业主要以一些中小企业为主。二是没有目的性。一些企业不知道该从哪个方面、哪个环节入手做节能减排,只能选择全方位的节能,这样做目的性极不明确。当然这一方面是由于缺乏环保节能方面的专业指导,另一方面则是缺乏节能环保方面的专业人才,这种情况在整个电子行业是比较普遍的。 我们应该组织企业联合开发节能减排技术,并定期对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的普及,跟踪最新节能减排技术,避免企业重复性投资, 这样不仅可以让企业生存,也可以很好的保护环境的不受损坏,让我们的地球拥有可持续的发展。 最后,企业生存了,国家壮大了这都归功于--环保小事情成就大事业啊!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过分追求发展所带来的满足和发展的速度而忽视或淡薄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致使在极大满足自身物欲的同时,也给自身未来的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越来越明显,直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如温室效应的出现、水污染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都归于人们对发展的片面理解,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忍而解,忽视了环境保护。事实上,只有科学的发展才能不断解决人类所面对的问题。这是其一。 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社会的主体是人,节能减排的主体也必须是人,……

山经的吧= =

中国林业产业刊物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农业科学类论文在下面几个期刊中均可以发表:1.现代农业科技杂志 省级期刊《现代农业科技》于1972年创刊,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部级农业技术研究性期刊,每月10日、20日出版,大16开,彩色四封.《现代农业科技》系全国农业科技期刊、全国农业核心期刊、安徽省科技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来源期刊、全国农业领域职称评定认定期刊、2008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分类阅读科普科技期刊第4名、2009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海内外阅读排行TOP100期刊、2009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分类阅读农业类期刊海内外入榜期刊、2010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阅读排行TOP100期刊、2010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海内外阅读分类排行农业农村类入榜期刊.2013年期刊影响因子0.333,经验丰富国内同类期刊!刊号:CN34-1278/S,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5739,邮发代号: 26-41.2.南方农机杂志 省级期刊《南方农机》(双月刊)创刊于1970年,由江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江西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江西省农业机械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颇有南方特色的农机化技术刊物,以推介南方适用农业机械,大力普及实用农机科技为宗旨,谒诚为广大农村机手、农机生产和销售企业、基层农机工作者、农机科技人员服务.主要读者群为南方15省市各级农机工作者及广大农林机手、拖拉机驾驶员.涵盖面广、发行量大,是贵单位宣传企业形象、扩大知名度、特别是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的媒体.《南方农机》获1993-1994年度全国农机科技期刊一等奖、中文核心期刊(1992).3.现代园艺杂志 省级期刊《现代园艺》(半月刊)创刊于1978年,由江西省经济作物局、江西省双金柑桔试验站主办.荣获江西省科技期刊.《现代园艺》本刊是我省的国艺实用科技期刊,主要以传播先进实用的果树、蔬菜、花卉、西甜瓜等良种良法为主.始终贯"推广变及先进实用的田间载培技术"为宗旨,以其学术的权,时效性和一贯取信于民、讲求实效的作风在国内园艺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农业核心方面湖北农业科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都是合适的刊物,湖北这个是半月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是月刊,后者的因子要高一些。园艺和林业的稿件其实也都可以投这两个刊物

核心级别应该没有容易的,除非文章特别好的,普通一点的不知道可不可以,像壹品优刊有本农业科学

1林业科学双月刊北京中国林学会2林业科学研究双月刊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3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双月刊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4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双月刊北京北京林业大学5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南京南京林业大学6福建林学院学报季刊南平福建林学院7林业科技通讯月刊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信息研究所8林业科技双月刊哈尔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分院等9西北林学院学报季刊咸阳西北林学院10浙江林学院学报季刊临安浙江林学院11林业资源管理双月刊北京国家林业局资源和林政管理司12世界林业研究双月刊北京国家林业局科技情报中心13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月刊哈尔滨中国林业机械学会14中国森林病虫双月刊沈阳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15林产工业双月刊北京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设计院16森林工程双月刊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17林业经济月刊北京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林业产业征稿

尊敬的联合会领导:您好!我是XXX,自愿申请加入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不老莓分会,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了解行业动态,参加学术交流,分享经验和思想。我毕业于XXXXX大学XXXXX专业,从事林业行业工作六年,对我国林业产业_

为搭建中国森林产品外向营销贸易、投资网络平台,发挥森林生态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充分体现森林生态价值,汇集全人类生态产品,推动中国林业产业走向国际化,让森林产品更广泛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世界,伊春市委、市政府决定于2012年9月3日至6日举办2012中国(伊春)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森博会)。本届森博会以“走进林都伊春,让生活更精彩”为主题,以“展示、交流、合作、创新、发展”为目的,为森林产品提供集中展示平台。森博会主展馆设在伊春梅花山林都伊春国际森林博览中心,分展馆设在伊春市森林博物馆。展位面积2万平方米,设置林业发展成果展区、木制家居展区、工艺品展区、木制日用品展区、森林食品展区、森林风景资源展区、森林文化产品展区和港澳台及国外综合展区八个展区,参展企业500家左右;邀请国内外客商及采购商2000人左右。由国家林业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全国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黑龙江省林业厅、黑龙江省森工总局、伊春市人民政府、伊春林业管理局承办单位,全国有关省市林业厅,森工集团,伊春市各县(市)、区、局、相关企业协办。 由国家林业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伊春)森林产品博览会,将于9月3日-6日在伊春市举办,主题是“走进林都伊春,让生活更精彩”。博览会将以“展示、交流、合作、创新、发展”为宗旨,搭建中国森林产品外向营销贸易、投资网络平台,发挥森林生态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推动中国林业产业走向国际化,让森林产品更广泛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世界。 6月6日,第二届中国(伊春)森林产品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办,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黑龙江省副省长吕维峰等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张建龙说,林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它既是一个朝阳产业、富民产业,也是一个生态产业、低碳产业、可循环发展的产业。近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跃升为世界林产品生产、贸易大国。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二是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三是特色产业迅速崛起,四是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五是林产品贸易快速增长。 张建龙说,尽管我国林业产业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要进一步认清林业产业的特点和优势,继续发掘林业产业的巨大潜力。《全国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了培育十大林业主导产业的林业产业发展目标,国家林业局将以此为己任,大力培育林业主导产业,在进一步壮大林业产业规模的同时,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富民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产业扶持政策、落实产业统计规则,努力促进我国林业产业做大做强,为发展现代林业、推动绿色增长、增加社会就业、拉动国内需求作出新贡献。 张建龙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发挥现有的政策资源的管理优势,努力开拓林产品市场、引导消费、支持国内流通服务业,推进林业现代化,促进林业资源的整合和结构优化,加强生产商、经销商和用户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加大工商联手和区域合作力度,引领林业会展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一个生机勃勃、健康和谐、繁荣有序的林业品牌展会体系。同时,希望黑龙江省和伊春市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伊春森博会”这个平台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优化市场环境,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产业集聚,以更大的魄力、更新的举措,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为实现我国从林业产业大国向林业产业强国的转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吕维峰说,作为全国林业大省,黑龙江省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在积极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保护森林资源,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业产业。2011年全省实现林业总产值1000亿元,比2010年增长31%,预计2012年将达到1200亿。已基本形成了森林培育、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经济林果、林产工业、特色养殖、苗木花卉、农业生产、对俄合作等多项产业。 据伊春市市长高环介绍,第二届中国(伊春)森林产品博览会将力争体现三大特点:规模大、参与性强、活动丰富。森博会的展位地点设置在梅花山林都伊春国际森林博览中心,面积为2万平方米,规划设立林业发展成果、木制家居、工艺品、木制日用品、森林食品、森林风景资源、森林文化产品、港澳台及国外综合展区等八大展区,展出品种主要为木制家具、木制工艺品、人造板、蓝莓产品、食用菌、果酒饮品、保健食品等。

为搭建中国森林产品外向营销贸易、投资网络平台,发挥森林生态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充分体现森林生态价值,汇集全人类生态产品,推动中国林业产业走向国际化,让森林产品更广泛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世界,伊春市委、市政府决定于2012年9月3日至6日举办2012中国(伊春)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森博会)。本届森博会以“走进林都伊春,让生活更精彩”为主题,以“展示、交流、合作、创新、发展”为目的,为森林产品提供集中展示平台。森博会主展馆设在伊春梅花山林都伊春国际森林博览中心,分展馆设在伊春市森林博物馆。展位面积2万平方米,设置林业发展成果展区、木制家居展区、工艺品展区、木制日用品展区、森林食品展区、森林风景资源展区、森林文化产品展区和港澳台及国外综合展区八个展区,参展企业500家左右;邀请国内外客商及采购商2000人左右。由国家林业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全国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黑龙江省林业厅、黑龙江省森工总局、伊春市人民政府、伊春林业管理局承办单位,全国有关省市林业厅,森工集团,伊春市各县(市)、区、局、相关企业协办。由国家林业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伊春)森林产品博览会,将于9月3日-6日在伊春市举办,主题是“走进林都伊春,让生活更精彩”。博览会将以“展示、交流、合作、创新、发展”为宗旨,搭建中国森林产品外向营销贸易、投资网络平台,发挥森林生态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推动中国林业产业走向国际化,让森林产品更广泛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世界。6月6日,第二届中国(伊春)森林产品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办,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黑龙江省副省长吕维峰等出席发布会并讲话。张建龙说,林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它既是一个朝阳产业、富民产业,也是一个生态产业、低碳产业、可循环发展的产业。近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跃升为世界林产品生产、贸易大国。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二是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三是特色产业迅速崛起,四是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五是林产品贸易快速增长。张建龙说,尽管我国林业产业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要进一步认清林业产业的特点和优势,继续发掘林业产业的巨大潜力。《全国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了培育十大林业主导产业的林业产业发展目标,国家林业局将以此为己任,大力培育林业主导产业,在进一步壮大林业产业规模的同时,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富民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产业扶持政策、落实产业统计规则,努力促进我国林业产业做大做强,为发展现代林业、推动绿色增长、增加社会就业、拉动国内需求作出新贡献。张建龙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发挥现有的政策资源的管理优势,努力开拓林产品市场、引导消费、支持国内流通服务业,推进林业现代化,促进林业资源的整合和结构优化,加强生产商、经销商和用户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加大工商联手和区域合作力度,引领林业会展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一个生机勃勃、健康和谐、繁荣有序的林业品牌展会体系。同时,希望黑龙江省和伊春市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伊春森博会”这个平台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优化市场环境,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产业集聚,以更大的魄力、更新的举措,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为实现我国从林业产业大国向林业产业强国的转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吕维峰说,作为全国林业大省,黑龙江省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在积极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保护森林资源,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业产业。2011年全省实现林业总产值1000亿元,比2010年增长31%,预计2012年将达到1200亿。已基本形成了森林培育、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经济林果、林产工业、特色养殖、苗木花卉、农业生产、对俄合作等多项产业。据伊春市市长高环介绍,第二届中国(伊春)森林产品博览会将力争体现三大特点:规模大、参与性强、活动丰富。森博会的展位地点设置在梅花山林都伊春国际森林博览中心,面积为2万平方米,规划设立林业发展成果、木制家居、工艺品、木制日用品、森林食品、森林风景资源、森林文化产品、港澳台及国外综合展区等八大展区,展出品种主要为木制家具、木制工艺品、人造板、蓝莓产品、食用菌、果酒饮品、保健食品等。

中国林业产业投稿

可以发在中国林业产业上面吧。。。要写好点哦。

您可以上新闻出版总署查询下!

农业科学上面可以发表

中国林业。中国林业产业。实用林业技术。经济林研究。林业科学。林业科学研究等都是国家级核心期刊

中国林业产业期刊

您可以上新闻出版总署查询下!

中国林业。中国林业产业。实用林业技术。经济林研究。林业科学。林业科学研究等都是国家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方面湖北农业科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都是合适的刊物,湖北这个是半月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是月刊,后者的因子要高一些。园艺和林业的稿件其实也都可以投这两个刊物

1林业科学双月刊北京中国林学会2林业科学研究双月刊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3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双月刊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4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双月刊北京北京林业大学5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南京南京林业大学6福建林学院学报季刊南平福建林学院7林业科技通讯月刊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信息研究所8林业科技双月刊哈尔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分院等9西北林学院学报季刊咸阳西北林学院10浙江林学院学报季刊临安浙江林学院11林业资源管理双月刊北京国家林业局资源和林政管理司12世界林业研究双月刊北京国家林业局科技情报中心13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月刊哈尔滨中国林业机械学会14中国森林病虫双月刊沈阳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15林产工业双月刊北京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设计院16森林工程双月刊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17林业经济月刊北京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