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6 04:27:05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发表

医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伙伴,治愈是人类的疾病是最终的期盼,医学是一门神圣的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医学的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

在诊断和治疗患者的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运用到基础检验技术作为诊断与质量的主要方式。在现代化临床医学中,基础检验技术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准确率,还会对病人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不良影响。快速而又准确的检验技术有利于节约救治病人的时间,从而保证了诊疗的效果。

一、临床医学检验项目、需求及重要性分析

针对临床医疗诊断需求,临床医学检验分为血液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脑脊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痰液与支气管灌洗液检查、胃液检查等内容。针对检查项目的领域以及对临床诊疗活动的影响,各项检查内容及技术应用也存在差异。而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临床医学检验,不仅关系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还关系到患者能否在最佳治疗时间内开展治疗活动。因此,现代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对临床诊疗活动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药敏试验等工作更是关系到治疗活动开展方向和治疗效果。了解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现状,能够促进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促进现代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现状分析

现代临床医学中应用的检验技术的进步,需要多种学科互相配合,才能达到准确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基础检验技术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科学,每一门单独学科在技术上的进步都会推动检验技术的提高。现代科技对物理学、生物学、光学等的具体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检验技术的提高,因此,基础检验技术发展的最为迅速。现阶段,临床医学的检验技术既能够运用在诊疗工作中,还能够运用在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或者康复活动等。

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检验技术的基础设备、设置规模、应用范围以及技术的提高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医院体系中临床检验科室是基础的组成单位。根据临床医学检验的要求,应该预先掌握检验技术应用的方法。然后,再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和管理检验技术,加强对检验科室的内部管理,对先进技术的运用进行有效的评估等。

2、探究基础检验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临床医学中运用的检验技术,绝大部分是以检测技术规定标准为基础的。但是因为没有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在实验方面的设施、医疗器械的配置、管理药材和科室等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除此之外,新型技术的运用也对临床医学检验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具备足够的检验知识和技能,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根据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在运用中的效果,适当地进行改善,在实践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找出解决的办法,对使用检验技术的效果进行评估等,以此推动检验工作的完善和进步,从而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提高。

3、促进检验设施的完善,推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

临床医学工作中,检验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推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应该大力扶持医学检验设施单位,推进检验设施的更新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检验设施单位的经济效益。政府相关政策的颁布或者采用利税的方法都能够提高医学检验生产单位在市场中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样会促进设备单位更加有动力研究和发明更先进、更高端的检验设备,有利于推动医学临床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推动我国医学的检验工作的进步。1100

4、加强对检验科室的内部管理,推动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

我国对于医院的管理工作不仅应该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标准,同时还需要更新管理标准。以此来扩大检验技术的应用范围,推动检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使用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则加强对检验科室的管理,能够保证医学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同时,通过对人员素质的考核等硬性标准的发布,保持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针对新设备、新技术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预案,保障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应用的基础。

5、加快临床医学检验成果的转化,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受市场经济因素影响,许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研究成果并未实现产品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临床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现代科研机构应加强成果的宣传与转化。针对一部分企业缺乏专利、成果转让费用的情况,采取技术入股等形式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技术入股降低科研成果转让门槛、同时开拓院校、科研机构研究经费来源,促进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6、以经验交流为重点,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临床检验人员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的一线人员,他们对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发展方向有极大的发言权。目前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中,由于缺乏这类人员的参与,导致了许多技术实际应用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因此,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单位应在检验技术研究中,加强与一线检验人员的经验交流,使技术研究人员了解检验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以此为基础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设备操作的便捷性。同时针对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快速检验的需求,加强研究工作中检验时效性的应用,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的发展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基础检验技术能够促进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的提高,增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率。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系统的完善,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对基础检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对基础检验设施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生产医疗器械的单位也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研究的力度。在此过程中,应该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此提升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推动我国医学的检验工作的进步。

浅谈临床实习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医学生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 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医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如何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效果,成为广大临床教师的一大课题[1]。

一、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实习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医疗活动的效果。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的医学教育忽视了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影响和阻滞了医学生日后的发展与提高。因此,作为一名实习医生,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把自己对每一个疾病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这样就能不断地激励自己,去认识新的疾病,学到更多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其次,实习的目的是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转变过程,而是包括思维方式,工作态度,责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转变。在实习中,我们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理论上头头是道,而面对实际病人却不知所措。因此,作为实习医生,在实践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使自己实现这种转变,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这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二、临床实习常遇到的问题

病人的抵触情绪: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的推陈出新,国家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国家不断的出台保护患者的各种权益,但保护医生以及保护医务工作者的权益却很少见,但保护实习,见习的医学生少而又少。此外,患者的很多的医疗操作都不愿意向实习,见习的学生倾诉与表达。在临床问诊与体格检查的时候,不愿意合作与配合。最后没有达到学校临床实习,见习的最终目的。

患者对医生这个行业的不了解与不尊重,有的患者认为医生都是为了赚更多的费用,让他们做各种医疗检查,各种开单,医闹事件比比皆是。这个问题是国家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临床学生对见习实习的不重视:由于本科生在临床实习阶段面临大的就业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因此其关注重点放在了寻找工作和考取研究生上,导致许多本科生轻视和忽略临床实习阶段。我国传统观念,临床实习注重传授经验,对能力培养比较缺乏,因此对于见习,实习生在临床阶段大部分是走马观花,大部分以一种被动状态来接受医学知识,且学生与教师交流少。与此同时,我国医疗改革制度如雨后春笋,各种法律法规限制了实习生进行临床实践的机会,动手机会,最终导致本科见习,实习生在接触临床后出现实践能力低下、医患沟通能力低下、医学科研及教学能力方面的缺陷,导致医学人才流失[3]。

三、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职业道德水平

临床思维能力:国外医学教育界高度重视临床技能知识的培训,重视临床水平的提高,其课程应该是以临床课程为核心,组成多学科、跨年度的综合课程,内容覆盖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交流技能、各个学科应该以服务临床为主,各个学科应该相互交叉,相互覆盖,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医学生结束了理论实习,进入了临床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把纵向能力转变为横向能力,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自己的一定思想,所以这个时候老师是起关键作用的时候到了。老师应该加以引导,临床联系理论,在病床面前,在疾病面前,最真实的接触疾病,认识疾病,认真的给病人做体格检查,这样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会记忆犹新。

职业道德:重视培养医学生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奉献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依据,医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上医院对违反医德的行为惩处不严,施之过宽,使得医疗工作中谋私和混乱现象禁而不止,少数医务人员不讲医德原则,给患者乱检查、乱用药、乱收费。更有甚者,收取红包,见利忘义[4],严重影响社会的医疗秩序。

促进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发展。所以在见习,实习阶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誓言牢记心中,在心里应该有杆秤,决心出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与荣誉,救死扶伤,决心为医学事业奉献终生,记住永远不要触犯法律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做个合格的好医生。

展望

医学不是一种单纯的科学技术,而是高 科技 与人文科学的高度结合体。下面我给大家分享核心医学职称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论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摘要]文章探讨了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努力构建新型的人文教育模式,以期推进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

[关键词]高校 医学生 人文素养 教育

[作者简介]郑琳***1964-***,女,江西上饶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蹇瑞桥***1977-***,男,江西新建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学科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江西 南昌 330052***

[课题专案]本文系2011年江西省教育厅教改专案“现代医学模式影响下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专案编号:JXJG-11-64-1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059-02

高等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关系到人类的生命与健康。随着近代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变了传统单纯的医患关系,使传统单一的从生物学角度治疗向主动参与模式转变,这也要求医学者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需要渗透相应的人文关怀。

一、加强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医学人文字质的内在必然要求。医学被认为是一门博学的“人道职业”,古人也称“医乃仁术”,医学被诠释为“医亦人学”,这些都告诉我们医学的本质属性是蕴涵人文属性的。医学人文目的强调珍爱生命,突出强调了人的人格与尊严。从现代医学的发展角度来分析,我国多数医疗机构在人员配置、仪器装置等方面大有改善,但医疗事故与矛盾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医疗界忽略了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教育,不能很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医学宗旨。从现代医学生人文素养状况分析,医学院校长期淡化人文学科教育,也有不少医学生不够重视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这种状况与“拯治天下含灵之苦”的崇高医学职业相违背,为以后医学者走向岗位埋下了祸根。

2.加强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基本要求。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就是要使医学生懂得从人文的角度去审视医学,在处理医患关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行为判断。高等医学教育的神圣使命是努力培养综合型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肩负著为社会输送医学精英的社会责任。针对当今医学生重技术、轻人文的现状,为适应时代与医学事业的发展,相应的调整教育策略,使培养的医学生一方面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技能知识,另一方面具有丰厚的人文素养。

3.加强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社会和医学行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当今医疗界医患冲突时有发生,使医学者越来越重视反思自身的行为,越来越重视对“人文”的关注,弘扬“人文传统”、呼唤“人文关怀”、倡导“人道主义”、推崇“以人为本”越来越被社会所接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医疗界不仅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科学态度,而且应树立“以人为本”“医亦人术”的价值理念,凸显人文素养的价值。

有研究资料指出医疗界的很多问题,一味依靠医学技术并不能解决,而是有赖于伦理学或非医学的方式途径。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不正之风也有蔓延的态势,功利主义、拜金主义难免侵蚀医学者,乱收费、收红包、拿回扣等腐败现象腐蚀著神圣而崇高的医学领域,使圣洁的医学者心灵暗淡无光。如果任其发展,就会进一步使医患关系淡漠疏远,医疗纠纷不断涌现,医疗界的形象与声誉遭受破坏。

二、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缺失的原因

1.传统教育指导思想的误导。培养“四有”新人,是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目标,但有不少人士对其中的内涵出现了误读,其中的“有理想”“有道德”仅仅理解为单一的社会主义政治理念。把“科教兴国”的教育战略方针误解为单一的只重视抓好科学技术教育。强调政治信念,重视科技知识,但忽略人文理念,违背了医学的人文字质属性。把政治思想教育等同于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等同于德育,而德育又等同于政治思想教育,在这样的回圈中进行的人文素养教育最终会使人文教育缺少系统性、完整性。认为抓好科学技术教育就可以加速“兴国”的战略,也许能在短暂的时间内使医学技术高速发展,但从长远来看,缺少人文的医学教育,必将使医学者缺乏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科学创新能力就会退化,从而导致医学技术的僵化。

2.医学人文教育理论体系的不完备。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受传统教育指导方针的影响,医学界往往把主要的物力财力放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中,而对人文教育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基本上停留在肤浅的理论实践层面,还没有形成培养人文教育系统的理论指导体系。而以生物医学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

当前,我国一批新兴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正在兴起和发展,如社会医学、医学哲学、卫生经济学、医学伦理学等。只有突破单一医学学科,构建多学科框架,把医学专业课程与各种边缘学科和人文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推进医学的社会化和现代化。

3.教育观念中科学与人文的分离。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误读“四有人才”“科教兴国”的内涵,导致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盲目单纯追求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只重视医学生科学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医学知识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在处理医患关系过程中,只能单纯依靠医学技能,而不能给服务物件以人文关怀,势必影响医疗质量效果。

很多高校医学专业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医学科学知识的传播,而忽略医学人文素养的教育。在课程设定方面,人文学科的比重也往往微不足道,又加上重科学、轻人文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欠缺。

三、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走“单科办学”的道路,实行生物模式的教育。有学者指出,医学高校虽然为我国医学界培养了大批的实用型人才,但弊端也随之暴露,单科性医学院校的学科面窄、基础教育薄弱、学术氛围不浓,人在医学教育中被机械化了。因此,高校医学教育界,应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转变观念,使培养的医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应用医学技能知识,而且能全面应用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人文科学。 医学高校在强调人文素养教育重要性的同时,应摒弃以往,认为人文素养教育是可有可无的辅助课程,仅仅是医学课程的附属物等观念。重视加强人文素养教育,要求医学教育者与医学生都应适时转变观念,彻底改变唯科学主义的影响,关注科学与人文价值的相通性,促使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科学设定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为适应时代与医学学科的发展,高校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科学设定医学教育课程,拓展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文教育的比重,构建多层次的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侧重抓好“两课堂”教学,即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

第一课堂是落实医学高校人文教育目标的主场所,为人文教育的落实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第一课堂由高校教师对医学生进行讲授的课程,是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第一课堂落实的成效,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医学生人文素养的优劣。应科学制定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体系,使课程最大限度覆盖人文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具体调整补充如“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等相关课程。

第二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学计划外,由学校相关人员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体系。第二课堂的建设,应牢固树立“环境育人”的理念,将医学生的培养置于学校乃至社会环境中,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的文化功能,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集体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受到人文精神的薰陶。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挖掘高校长期所形成的文化资源,如校园文化精神、建筑艺术等。更重要的是适应时代的发展,科学地进行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重视修建内涵丰富、新颖别致的校园建筑,设计增添校园人文景观,力求赋予校园的硬体设施以深厚的文化内涵。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应力求主题明确,意境深远,内容积极健康,促使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又注重人文精神,可以组织人文社会科学讲座、组织积极健康的公寓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活动等。

4.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医学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的人文资源,与本地的人文景点、历史博物馆等建立人文素养教育基地,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参观,从而发挥社会环境育人的功能。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三下乡”“四进社群”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医学生义务献血,深入社群、单位、乡村,利用自己的专长进行医疗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医疗实践,为医学生创造爱心和职业道德的平台,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医学生真正成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保护神。

5.建立有效的医学人文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在人文素养教育体系中,科学客观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落实人文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具有调节激励等功能。以往医学高校评价机制往往是单纯的医学技能的考查,很少涉及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这种评价机制是片面的,很难反映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调查和量表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医学院校教师、学生各种主要因素进行评定。一方面要确立医学生素质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灵活的人文素养评价机制。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点应在提升指标数量比例的同时,需要加大力度提升质量,使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评价结果具有真实价值。积极构建学校自评与外界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应以激发增强医学生对人文素养的追求与完善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总之,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庞大、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广大教育者不断地研究、完善教育资源及教育机制,高度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使人文教育有效地融入医学教育中,如此我们培养的必将是德才兼备的综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清华.论加强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4***.

[2]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D/OL].

[3]顾鸣敏,胡涵锦.21世纪初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探索与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

[4]罗汝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OL].

[5]唐海波,王立丁,邓斌.医学生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

[6]殷小平.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D/OL].

[7]朱潮.中外医学教育史[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88.

[8]周东海.医学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核心医学职称论文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发表时间

一般的省级、国家级论文审稿需要1~2天,出刊需要1~3个月。个别快的0.5个月,还有个别慢的需要4~7个月。质量水平高一些的期刊,还有一些大学学报,投稿的出刊需要6个月左右,快一些的3~4个月。科技核心期刊审稿需要1~3个月,出刊另需要6~10个月左右,总的算起来大约是1年~1年半。北核、南核审稿需要3~4个月,出刊另需6~15个月左右,跨度较大总的算起来1年~2年。SCI、EI等与北核南核周期相仿。综上所述,评职称发表论文一定要对各不同级别论文的发表周期做到心里有数,提前准备,以免时间上赶不及白白错过评审多等一年。尤其是核心论文,一定要提前。不少客户联系到我们,想三五个月内出刊,那真是太难了,这种急单子我们要么不接,要么提前跟客户说好发不成全额退款,但不担任何责任

在接触的很多职称论文发表作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作者都是临时抱佛脚类型的,6月份就需要用了,5月底找到我们说发表论文,说一周就要拿到刊物。稍微有点发表经验的作者都应该知道,即使您能赶上5月的末班车,从印刷到快递的时间也不够,您的职称评定也只能等到明年了,一年复一年,职称能等多少年呀!在这里对作者详细介绍一下职称论文发表需要准备的时间,以免耽误了您宝贵的时间。 省级、国家级期刊的职称论文发表需要提前6-12个月准备。 我们都知道,省级国家级别的刊物算是普刊,它也是职称发表的起跑线,相对来说,从期刊的选择到发表成功收到刊物的时间不需要很久,有些刊物快的话基本1-2个月左右就收到刊物了,慢点的话也就6个月左右,但是前提是你的论文已经通过审稿并确定版面了。这里还牵扯到论文的投稿数量问题,如果一个刊物虽然说是普刊,但是在业内的影响非常大,那么向其投稿的作者肯定不会少,这就需要作者有足够的耐心等待通知了。 核心期刊的职称论文发表需要提前12-24个月准备。 除了刚讲过的普刊准备时间因素外,如果您自己投稿核心期刊,那么时间方面更是不能用月份单位来形容了,即使是通过代理来投稿,也只是让您的论文更早的呈现在编辑面前,从审稿修改到录取至出刊也需要6-12个月左右。具体的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一个核心期刊的每期刊载量是有限的,这就犹如是一个独木桥,都想过去,但是木头只有一根。此时您就需要珍惜编辑看到您论文的机会,用大量的时间来提高自己论文的创新度和针对性,杂志社编辑那里论文如海,如果编辑连您的第一段都没看完就关闭了,可想而知,机会就是这么浪费的,即使编辑能读完您的论文,也不代表就通过,可能论文还需要修改和润色,这种情况也可能会重复的修改来达到要求,这样一去一来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如果您是自己投稿杂志社的话,+微医学协助写发收稿(anni30138)从排队审稿到确定录用这一系列流程走下来,我们都不敢确定定版的时间,核心期刊的审稿修改通过时间更是长上加长。其中有很多因素的制约,投稿的作者太多,编辑部的人员不够,劣质论文太多,都是影响审稿效率的因素。 最后,大家应该知道职称论文发表需要提前多久准备了,我想提醒本文的读者,时间对于职称论文发表来说是相当珍贵的,多一次发表成功的机会就多了一份优势,不要等到天黑了才想起来作业没做完,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分享就到今天,评职称是医护人员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每天多了解点肯定是有一定好处的。 祝各位作者晋升成功!!!

一个月。中国医学人文刊物的发表时间是固定的,属于月刊,因此见刊周期就是一个月,整体的内容涵盖还是十分广泛的,知识点丰富。

曾听朋友说过这样一件事情,那些需要发表论文的作者,要么是1个月内发表,要么是一个半月内发表,还有的是要求1周内发表,半个月内发表的。这些作者的要求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因为根本论文发表的周期根本就没有那么快。那么论文发表一般的周期是怎样的呢,小编在这里讲给大家听。

按照以往的情况来说,也就是三年前来说,一般发表论文的周期是在一到四个月之间,小编这里说的是正规的期刊,像万方,知网、维普收录的比较热门的期刊,一般能在3-4个月发表。但是今年期刊发表却有了改变,今年的普遍刊期发表周期是这样的,大概是2-6个月之间,你们看到这之间的差距了吗?再给大家详细介绍下,像上知网的教育类期刊,最早也是在你提交的4个月以后才可以进行发表,有的论文还会排到明年下半年。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普通期刊的发表周期,而不是核心期刊,也不是学报。像经济类期刊的刊期是在两到五个月之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最快发表经济类期刊,也是需要在两个月后才能进行发表的,这还属于加急情况。医学类期刊的发表周期在4-6个月,医学期刊比其他期刊的发表周期都长,审稿更加的严格,但例如工程科技类期刊可以在1-3个月内可以进行发表,如果你要发表的期刊是工程科技类,那么你还有加急发表的机会,但其他的类别的期刊基本不太可能在2个月内就发表出来。

作者朋友们一定要了解清楚论文发表的一般周期,如果因为自己不了解这个周期而错过了论文发表的最佳时间,那就得不偿失了。今年发表论文不同往年,由于期刊数量较少,期刊的页吗也变少了,所以发表期刊的时间都比较紧张,比往年刊期靠后2-3个月。在这里给作者朋友们提醒,如果需要发表论文一定提前准备好。

成人教育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写小学教育论文,也就是说写小学教育论文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大多数教师晋升都需要准备几篇教育论文,小学老师评职称的话就要准备相关的小学教育论文了,但是事实是,很多教师教学经验固然丰富,但是提起写论文就头疼,感觉心里有千言万语就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劳神费力写出来的论文屡投不中。

为什么小学教育论文退稿率这么高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说教学、教育类论文写作容易,是因为大多数教师是有较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常年从事教学、教研工作,哪会没有心得体会?哪会没有遇到令自己心灵震撼的事情?把自己的教学感受记录下来,把与学生谈心、家访、处理突发事件的细节记录下来,把令自己满意或不满意的课堂教学记录下来,不就成了教育论文的雏形了吗?一个故事,一点启迪,就那么简单。

第二、说教育、教学论文写作难是难在发表上面。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都要发表较高水平的教学、教育论文,而要在省级、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实在是难!据说一篇稿件最终付印前在编辑部要经过三次审核,投稿者多如牛毛,有水平的稿件也只有部分能发表,要编辑都满意谈何容易!不少教师费尽脑汁写出的文章投到杂志社总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对于教育行业的工作人员来说,教育论文的写作是必须要经历的。任何文章的写作都有一定的技巧,记得看过吴汉明先生在他的《教坛鳞爪录》中曾专门探讨过写作难与易的问题,他引述“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和“眼前景象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词”来形容写作的难与易,形象、生动、贴切。对教师来说,撰写教学、教育类论文,有的人认为太难了,有的人认为结合理论知识并适时插入教学案例,一篇可发表的教育文章就基本成型。小学教育论文屡投不中,因为文章没有创新点,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中教数据库小编给您以下两个建议:

首先要重视学习和思考。工作与学习之余,教师还要善于调整出闲暇的时间用于思考教学的得失。闲暇思考的时间是根,它滋润着教育艺术的枝和节,如果教师不能清理出一块静心反思的空间,那他是难以领会教学、教育真谛。

其次是要懂得借鉴与创新的问题。怎样创新呢?这就要做教学、教育的有心人了:平时要留心身边感人有趣的事情,学会捕捉思想的火花,注重积累有用的素材。

不会。论文在毕业答辩后,会由学校进行归档保存,不会拿去发表,目前出台了抽查政策,所以要注意下不要涉及学术不端行为,如果真实水平达到了,确实自己文章很有水平,可以考虑发表加分,如果达不到,没有必要发表。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论文,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科研的方法程序和步骤,获得一定的科研思维和思路,增强科研意识,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

您好,一般论文是在知网,龙源,万方,维普收录查询的,具体可以咨询我哦

医学教育论文发表

医学不是一种单纯的科学技术,而是高 科技 与人文科学的高度结合体。下面我给大家分享核心医学职称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论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摘要]文章探讨了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努力构建新型的人文教育模式,以期推进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

[关键词]高校 医学生 人文素养 教育

[作者简介]郑琳***1964-***,女,江西上饶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蹇瑞桥***1977-***,男,江西新建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学科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江西 南昌 330052***

[课题专案]本文系2011年江西省教育厅教改专案“现代医学模式影响下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专案编号:JXJG-11-64-1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059-02

高等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关系到人类的生命与健康。随着近代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变了传统单纯的医患关系,使传统单一的从生物学角度治疗向主动参与模式转变,这也要求医学者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需要渗透相应的人文关怀。

一、加强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医学人文字质的内在必然要求。医学被认为是一门博学的“人道职业”,古人也称“医乃仁术”,医学被诠释为“医亦人学”,这些都告诉我们医学的本质属性是蕴涵人文属性的。医学人文目的强调珍爱生命,突出强调了人的人格与尊严。从现代医学的发展角度来分析,我国多数医疗机构在人员配置、仪器装置等方面大有改善,但医疗事故与矛盾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医疗界忽略了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教育,不能很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医学宗旨。从现代医学生人文素养状况分析,医学院校长期淡化人文学科教育,也有不少医学生不够重视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这种状况与“拯治天下含灵之苦”的崇高医学职业相违背,为以后医学者走向岗位埋下了祸根。

2.加强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基本要求。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就是要使医学生懂得从人文的角度去审视医学,在处理医患关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行为判断。高等医学教育的神圣使命是努力培养综合型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肩负著为社会输送医学精英的社会责任。针对当今医学生重技术、轻人文的现状,为适应时代与医学事业的发展,相应的调整教育策略,使培养的医学生一方面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技能知识,另一方面具有丰厚的人文素养。

3.加强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社会和医学行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当今医疗界医患冲突时有发生,使医学者越来越重视反思自身的行为,越来越重视对“人文”的关注,弘扬“人文传统”、呼唤“人文关怀”、倡导“人道主义”、推崇“以人为本”越来越被社会所接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医疗界不仅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科学态度,而且应树立“以人为本”“医亦人术”的价值理念,凸显人文素养的价值。

有研究资料指出医疗界的很多问题,一味依靠医学技术并不能解决,而是有赖于伦理学或非医学的方式途径。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不正之风也有蔓延的态势,功利主义、拜金主义难免侵蚀医学者,乱收费、收红包、拿回扣等腐败现象腐蚀著神圣而崇高的医学领域,使圣洁的医学者心灵暗淡无光。如果任其发展,就会进一步使医患关系淡漠疏远,医疗纠纷不断涌现,医疗界的形象与声誉遭受破坏。

二、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缺失的原因

1.传统教育指导思想的误导。培养“四有”新人,是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目标,但有不少人士对其中的内涵出现了误读,其中的“有理想”“有道德”仅仅理解为单一的社会主义政治理念。把“科教兴国”的教育战略方针误解为单一的只重视抓好科学技术教育。强调政治信念,重视科技知识,但忽略人文理念,违背了医学的人文字质属性。把政治思想教育等同于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等同于德育,而德育又等同于政治思想教育,在这样的回圈中进行的人文素养教育最终会使人文教育缺少系统性、完整性。认为抓好科学技术教育就可以加速“兴国”的战略,也许能在短暂的时间内使医学技术高速发展,但从长远来看,缺少人文的医学教育,必将使医学者缺乏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科学创新能力就会退化,从而导致医学技术的僵化。

2.医学人文教育理论体系的不完备。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受传统教育指导方针的影响,医学界往往把主要的物力财力放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中,而对人文教育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基本上停留在肤浅的理论实践层面,还没有形成培养人文教育系统的理论指导体系。而以生物医学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

当前,我国一批新兴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正在兴起和发展,如社会医学、医学哲学、卫生经济学、医学伦理学等。只有突破单一医学学科,构建多学科框架,把医学专业课程与各种边缘学科和人文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推进医学的社会化和现代化。

3.教育观念中科学与人文的分离。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误读“四有人才”“科教兴国”的内涵,导致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盲目单纯追求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只重视医学生科学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医学知识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在处理医患关系过程中,只能单纯依靠医学技能,而不能给服务物件以人文关怀,势必影响医疗质量效果。

很多高校医学专业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医学科学知识的传播,而忽略医学人文素养的教育。在课程设定方面,人文学科的比重也往往微不足道,又加上重科学、轻人文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欠缺。

三、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走“单科办学”的道路,实行生物模式的教育。有学者指出,医学高校虽然为我国医学界培养了大批的实用型人才,但弊端也随之暴露,单科性医学院校的学科面窄、基础教育薄弱、学术氛围不浓,人在医学教育中被机械化了。因此,高校医学教育界,应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转变观念,使培养的医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应用医学技能知识,而且能全面应用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人文科学。 医学高校在强调人文素养教育重要性的同时,应摒弃以往,认为人文素养教育是可有可无的辅助课程,仅仅是医学课程的附属物等观念。重视加强人文素养教育,要求医学教育者与医学生都应适时转变观念,彻底改变唯科学主义的影响,关注科学与人文价值的相通性,促使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科学设定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为适应时代与医学学科的发展,高校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科学设定医学教育课程,拓展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文教育的比重,构建多层次的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侧重抓好“两课堂”教学,即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

第一课堂是落实医学高校人文教育目标的主场所,为人文教育的落实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第一课堂由高校教师对医学生进行讲授的课程,是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第一课堂落实的成效,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医学生人文素养的优劣。应科学制定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体系,使课程最大限度覆盖人文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具体调整补充如“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等相关课程。

第二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学计划外,由学校相关人员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体系。第二课堂的建设,应牢固树立“环境育人”的理念,将医学生的培养置于学校乃至社会环境中,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的文化功能,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集体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受到人文精神的薰陶。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挖掘高校长期所形成的文化资源,如校园文化精神、建筑艺术等。更重要的是适应时代的发展,科学地进行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重视修建内涵丰富、新颖别致的校园建筑,设计增添校园人文景观,力求赋予校园的硬体设施以深厚的文化内涵。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应力求主题明确,意境深远,内容积极健康,促使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又注重人文精神,可以组织人文社会科学讲座、组织积极健康的公寓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活动等。

4.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医学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的人文资源,与本地的人文景点、历史博物馆等建立人文素养教育基地,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参观,从而发挥社会环境育人的功能。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三下乡”“四进社群”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医学生义务献血,深入社群、单位、乡村,利用自己的专长进行医疗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医疗实践,为医学生创造爱心和职业道德的平台,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医学生真正成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保护神。

5.建立有效的医学人文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在人文素养教育体系中,科学客观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落实人文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具有调节激励等功能。以往医学高校评价机制往往是单纯的医学技能的考查,很少涉及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这种评价机制是片面的,很难反映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调查和量表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医学院校教师、学生各种主要因素进行评定。一方面要确立医学生素质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灵活的人文素养评价机制。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点应在提升指标数量比例的同时,需要加大力度提升质量,使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评价结果具有真实价值。积极构建学校自评与外界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应以激发增强医学生对人文素养的追求与完善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总之,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庞大、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广大教育者不断地研究、完善教育资源及教育机制,高度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使人文教育有效地融入医学教育中,如此我们培养的必将是德才兼备的综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清华.论加强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4***.

[2]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D/OL].

[3]顾鸣敏,胡涵锦.21世纪初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探索与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

[4]罗汝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OL].

[5]唐海波,王立丁,邓斌.医学生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

[6]殷小平.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D/OL].

[7]朱潮.中外医学教育史[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88.

[8]周东海.医学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核心医学职称论文

医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伙伴,治愈是人类的疾病是最终的期盼,医学是一门神圣的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医学的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

在诊断和治疗患者的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运用到基础检验技术作为诊断与质量的主要方式。在现代化临床医学中,基础检验技术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准确率,还会对病人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不良影响。快速而又准确的检验技术有利于节约救治病人的时间,从而保证了诊疗的效果。

一、临床医学检验项目、需求及重要性分析

针对临床医疗诊断需求,临床医学检验分为血液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脑脊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痰液与支气管灌洗液检查、胃液检查等内容。针对检查项目的领域以及对临床诊疗活动的影响,各项检查内容及技术应用也存在差异。而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临床医学检验,不仅关系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还关系到患者能否在最佳治疗时间内开展治疗活动。因此,现代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对临床诊疗活动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药敏试验等工作更是关系到治疗活动开展方向和治疗效果。了解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现状,能够促进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促进现代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现状分析

现代临床医学中应用的检验技术的进步,需要多种学科互相配合,才能达到准确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基础检验技术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科学,每一门单独学科在技术上的进步都会推动检验技术的提高。现代科技对物理学、生物学、光学等的具体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检验技术的提高,因此,基础检验技术发展的最为迅速。现阶段,临床医学的检验技术既能够运用在诊疗工作中,还能够运用在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或者康复活动等。

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检验技术的基础设备、设置规模、应用范围以及技术的提高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医院体系中临床检验科室是基础的组成单位。根据临床医学检验的要求,应该预先掌握检验技术应用的方法。然后,再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和管理检验技术,加强对检验科室的内部管理,对先进技术的运用进行有效的评估等。

2、探究基础检验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临床医学中运用的检验技术,绝大部分是以检测技术规定标准为基础的。但是因为没有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在实验方面的设施、医疗器械的配置、管理药材和科室等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除此之外,新型技术的运用也对临床医学检验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具备足够的检验知识和技能,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根据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在运用中的效果,适当地进行改善,在实践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找出解决的办法,对使用检验技术的效果进行评估等,以此推动检验工作的完善和进步,从而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提高。

3、促进检验设施的完善,推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

临床医学工作中,检验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推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应该大力扶持医学检验设施单位,推进检验设施的更新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检验设施单位的经济效益。政府相关政策的颁布或者采用利税的方法都能够提高医学检验生产单位在市场中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样会促进设备单位更加有动力研究和发明更先进、更高端的检验设备,有利于推动医学临床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推动我国医学的检验工作的进步。1100

4、加强对检验科室的内部管理,推动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

我国对于医院的管理工作不仅应该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标准,同时还需要更新管理标准。以此来扩大检验技术的应用范围,推动检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使用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则加强对检验科室的管理,能够保证医学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同时,通过对人员素质的考核等硬性标准的发布,保持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针对新设备、新技术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预案,保障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应用的基础。

5、加快临床医学检验成果的转化,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受市场经济因素影响,许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研究成果并未实现产品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临床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现代科研机构应加强成果的宣传与转化。针对一部分企业缺乏专利、成果转让费用的情况,采取技术入股等形式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技术入股降低科研成果转让门槛、同时开拓院校、科研机构研究经费来源,促进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6、以经验交流为重点,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临床检验人员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的一线人员,他们对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发展方向有极大的发言权。目前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中,由于缺乏这类人员的参与,导致了许多技术实际应用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因此,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单位应在检验技术研究中,加强与一线检验人员的经验交流,使技术研究人员了解检验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以此为基础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设备操作的便捷性。同时针对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快速检验的需求,加强研究工作中检验时效性的应用,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的发展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基础检验技术能够促进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的提高,增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率。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系统的完善,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对基础检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对基础检验设施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生产医疗器械的单位也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研究的力度。在此过程中,应该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此提升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推动我国医学的检验工作的进步。

浅谈临床实习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医学生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 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医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如何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效果,成为广大临床教师的一大课题[1]。

一、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实习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医疗活动的效果。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的医学教育忽视了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影响和阻滞了医学生日后的发展与提高。因此,作为一名实习医生,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把自己对每一个疾病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这样就能不断地激励自己,去认识新的疾病,学到更多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其次,实习的目的是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转变过程,而是包括思维方式,工作态度,责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转变。在实习中,我们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理论上头头是道,而面对实际病人却不知所措。因此,作为实习医生,在实践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使自己实现这种转变,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这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二、临床实习常遇到的问题

病人的抵触情绪: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的推陈出新,国家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国家不断的出台保护患者的各种权益,但保护医生以及保护医务工作者的权益却很少见,但保护实习,见习的医学生少而又少。此外,患者的很多的医疗操作都不愿意向实习,见习的学生倾诉与表达。在临床问诊与体格检查的时候,不愿意合作与配合。最后没有达到学校临床实习,见习的最终目的。

患者对医生这个行业的不了解与不尊重,有的患者认为医生都是为了赚更多的费用,让他们做各种医疗检查,各种开单,医闹事件比比皆是。这个问题是国家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临床学生对见习实习的不重视:由于本科生在临床实习阶段面临大的就业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因此其关注重点放在了寻找工作和考取研究生上,导致许多本科生轻视和忽略临床实习阶段。我国传统观念,临床实习注重传授经验,对能力培养比较缺乏,因此对于见习,实习生在临床阶段大部分是走马观花,大部分以一种被动状态来接受医学知识,且学生与教师交流少。与此同时,我国医疗改革制度如雨后春笋,各种法律法规限制了实习生进行临床实践的机会,动手机会,最终导致本科见习,实习生在接触临床后出现实践能力低下、医患沟通能力低下、医学科研及教学能力方面的缺陷,导致医学人才流失[3]。

三、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职业道德水平

临床思维能力:国外医学教育界高度重视临床技能知识的培训,重视临床水平的提高,其课程应该是以临床课程为核心,组成多学科、跨年度的综合课程,内容覆盖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交流技能、各个学科应该以服务临床为主,各个学科应该相互交叉,相互覆盖,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医学生结束了理论实习,进入了临床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把纵向能力转变为横向能力,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自己的一定思想,所以这个时候老师是起关键作用的时候到了。老师应该加以引导,临床联系理论,在病床面前,在疾病面前,最真实的接触疾病,认识疾病,认真的给病人做体格检查,这样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会记忆犹新。

职业道德:重视培养医学生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奉献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依据,医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上医院对违反医德的行为惩处不严,施之过宽,使得医疗工作中谋私和混乱现象禁而不止,少数医务人员不讲医德原则,给患者乱检查、乱用药、乱收费。更有甚者,收取红包,见利忘义[4],严重影响社会的医疗秩序。

促进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发展。所以在见习,实习阶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誓言牢记心中,在心里应该有杆秤,决心出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与荣誉,救死扶伤,决心为医学事业奉献终生,记住永远不要触犯法律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做个合格的好医生。

展望

吉林医学杂志开设的栏目有: 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综述、调查报告、病例报告、医院管理、医学教育、护理研究、医学与法等。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文稿要求:选题应具备一定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内容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进展及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我也是在 创新医学网 上看到的

发表医学教育论文

医学临床教学,是关系到医学教学从理论到实践能否衔接好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临床医学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如何有效开展双语教学是医学教育者面临的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优势、体会、不足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推动临床医学双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双语教学;临床医学;多媒体教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既精通专业又精通外语的高素质人才,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实施专业课双语教学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双语教学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推动英语等外语教学,许多重点高校率先试行双语教学改革,已收到较好成效[1]。我校近两年也尝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开展中文主导型双语教学,给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起到了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下面就多媒体双语教学在医学课程中的应用浅谈一点体会。

1临床医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优势

1.1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要求教育朝着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双语教学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医学教育体系多借鉴西医学科,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医学书籍与期刊文献等均以英语为主,而且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主要采用英语,可以说英语是西方医学的主流语言和主要载体[2,3]。因此,学习并掌握医学专业英语是医学院校师生不断更新医学前沿知识的有效途径,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灵活等特点,是一种富有活力的教学手段,能使双语教学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得到解决,是双语教学的工具和辅助者。医学本身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教学枯燥抽象,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有些疾病在诊断过程中所牵涉的操作技能较复杂,学生无法看到,只能死记硬背。这样进入临床实习时,学生很难将所学理论知识同临床实践相结合。上述因素增加了临床医学课堂教学的难度,在此基础上开展双语教学难度更大。因此,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势在必行。

1.2课堂信息量增加,教学效率提高

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教师挑重点、难点内容来讲,有些内容只能一带而过,甚至不讲,更不用说重点内容用英文讲授了。这导致授课内容不完整、不全面,学生对医学英文信息知之甚少,知识在大脑中的保留极不可靠。多媒体双语教学的应用能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按教学大纲要求准备包含大量信息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中重要内容、重点名词用英文标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扎实、更全面的知识,而且增加了医学专业英语词汇量。

1.3内容丰富,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教师购买或通过网络下载一些国内外教科书、专著和期刊文献,将其中大量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信息及最新进展全部展示给学生,补充教材知识的不足,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双语教学的引入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调动学生努力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专业英语教学不同,双语教学使学生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来达到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学生在掌握教师课堂教授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强化,这对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2临床医学课程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及不足

2.1双语教学开课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医学英语涉及词汇繁多,因此注重平时的积累非常重要。学院在开始医学临床课之前,会开设医用专业英语选修课,规范讲授医用英语常见词汇、词根、词缀、固定搭配等,按照各系统进行全面教学,并配合听、说训练,为学生打下一定的医学专业英语基础[4]。在专业课双语教学开课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如将讲课中涉及的单词及重要短语、句子发给学生提前预习,上课后教师利用几分钟时间通过多媒体课件带着学生将这些内容朗读一遍,以使学生对每节课的知识印象深刻,自然而然地跟随教师进入双语教学。

2.2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有效结合

单一的多媒体教育技术并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每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都各有利弊。传统教学虽不及多媒体教学形象,但其最大优点是教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跟上授课节奏。而多媒体教学容易造成学生的懒惰心理,导致其上课不注意听讲,只在课后拷贝课件。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也正是传统教学的不足,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又可以用传统教学来消除。因此,我们上课时应尽量将两种模式穿插使用,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水平。双语教学要求教师灵活得体地运用各种教学形式,而不只是读懂外语教材。这决定了双语教学对教师的高要求。教师必须在自己完全消化原版教材基础上,结合各专业的新发展、新动向,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这样就必然加大了教学难度。对于教师来说,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才能把重点、难点讲透,让学生易于理解;其次,由于专门的双语教学教材较少,既不能从英文原版教材中硬搬内容过来,又不能断章取义,因此必须要讲究教学方法。专业教师大多是医生出身,没有在师范院校接受过严格训练,即使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也不一定都能真正上好课、当好教师[5]。

2.3提高教师双语教学能力

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实施双语教学的师资人员,既要懂专业知识又要精通英语,还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目前的师资状况是公共英语教师虽然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但缺乏专业知识,而且不可能在短期内就掌握专业知识,因此专业课双语教学只能由专业教师来承担。而专业教师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但总体来讲英语水平相对不足。他们中很多人英语阅读能力很强,但书写教案及听、说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方面比较欠缺[6]。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逐步加强教师专业英语能力训练,选派部分教师参加双语教学培训,迅速提高其英语水平。要求教师上双语课前必须用英语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经常观摩英语水平高、责任心和上进心强的教师开展双语教学;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到英语母语国家进行短期进修,这样既可以了解国外学科动态,又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提高英语水平。

2.4临床医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局限性

临床医学课程是在大学四年级开始讲授的一门专业课,教学大纲要求教师通过理论课和临床见习课向学生传授医学专业知识,在一学期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即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医学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教师和学生的汉语表达及接受能力都强于其外语能力,且不同学生英语能力差别较大,如有的学生英语听力较差,完全听不懂医学英语,双语教学的意义完全无法体现,甚至达不到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因此,过多的英语讲解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对临床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鉴于此,按照英文水平适当进行分班教学可弥补这一不足。此外,调动学生积极性,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前布置预习内容,培养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7]。教师还要积极营造课堂气氛,课外安排播放医学课程原版录像片段,创造说英语、写英语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消除胆怯心理,敢于用英语与别人交流。总之,开展临床医学课程双语教学势在必行。相关教育工作者应从医学课程设计出发,根据学生外语水平、双语师资配置等多方面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探索适合的临床医学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鸿雁,喻志英,胡雪,等.医学双语教学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62-63.

[2]霍健.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探讨[J].医学信息,2010,23(8):2812-2813.

[3]LetterieGS.Medicaleducationasascience:thequalityofevidencefor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J].AmJObstetGynecol,2003,188(3):849-853.

[4]HeinrichsWL,PichumaniR,MatherR,etal.Informationframes:anewmultimediaapproachtoWeb-basedlearningofbiologyandmedicine[J].StudHealthTechnolInform,1998(50):370-372.

[5]陈道瑾,周剑宇.关于医学生临床英语教学(双语教学)的思考与体会[J].中华医学丛刊,2004,4(6):106-107.

[6]蔡绍先,陈玮莹,杨棉华.医学新教学模式师资的培训应关注的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08,7(5):558-559.

[7]蔡大川,郭渊,陶鹏,等.七年制医学生双语教学需求调查[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368-370.

摘要:老师在教学查房的过程中要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来判断他们的理解水平,及时调整讲述的速度和难易;也要关注患者的反应。在选择确定用于教学查房的病例后,一定要告知患者教学查房的目的并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关键词:脑血管;临床医学;教育

1研究结果

2011-2012学年,2007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的脑血管病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平均分为97.4分;2012-2013学年,2008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的内科学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平均分为97.7分;2013-2014学年,2009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的内科学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平均分为99.0分。经正态性检验,每学年的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的脑血管病专业的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分数为非正态分布(P<0.05),故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三组学年之间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分数,2013-2014学年与2012-2013学年、2011-2012学年的教学查房质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

2讨论

医学专业认证是国际医学教育质量保障和学历互认的重要前提,有助于鼓励教育机构不断改进与完善以便促进质量发展。在临床教学中,教学查房是主要的教学形式,主要针对9方面的能力展开,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制订和执行诊疗计划、临床操作、临床思维、急诊处理、沟通技能。其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教学查房的关键。临床思维形成的过程是相关知识不断被强化的过程,如提到“头痛”症状,学生脑海里要马上反映出还要询问头痛的性质、诱因、缓解因素、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只有这种不断的强化训练,才不会在病史采集时出现遗漏。临床思维培养的过程也是教学查房最常见的和主要的过程。但是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多被动接受,缺少兴趣,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临床专业认证则促使教学查房方法的改进。如床边教学是教师展示和学生学习医患沟通、医护沟通最直接的过程;也是学员学习老师如何寻找和发现疾病线索的过程,好的床边教学可以增加患者对医生和医学生的信任度。一个好的教学查房,老师除了要做好计划(教案)外,还要有饱满的热情,甚至有时还要有即兴表演的才能,这样才能做到气氛活跃、不沉闷,也有助于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

老师在教学查房的过程中要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来判断他们的理解水平,及时调整讲述的速度和难易;也要关注患者的反应。在选择确定用于教学查房的病例后,一定要告知患者教学查房的目的并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教学查房是开展“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方式最好的体现。在教学查房中,老师的任务是注意调动不同层次的学员的积极性,根据学员的知识水平设置不同的问题,按照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梯度逐级回答,互相补充和提示,这种全员参与的过程也是培养团队精神的过程。理想的教学查房氛围应该是让学生主动地投入进来。而这种主动的投入往往需要老师的启发和提问来调动。老师的任务是去掌控互动的环节而不是去接管互动的环节;老师应该是多观察学员的表现而不是滔滔不绝地讲述答案。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前期准备中,通过对临床教学查房培训和质量监管、教学方法的改进等一系列措施,对改善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起到了实质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把医学人文精神融入临床医学教育胡燕军;谢幸;黄丽丽;医学教育探索2007-05-15

G121 中国药理学通报G12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G878 中国药师G220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G248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G713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G621 中国药物与临床G009 中国药学杂志G755 中国药业G809 中国医刊G123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G124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G313 中国医师杂志G236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G709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G125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G911 中国医学伦理学G622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G127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G193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T019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Q918 中国医院G454 中国医院管理G243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G130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G706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