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社会调查类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3 19:54:12

社会调查类论文发表

调查时间:2009年6月10至7月26日调查地点:启明学校调查内容:关于网络带给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方式:小组讨论,问卷调查,校园内随机采访调查的目的:为了了解信息时代,网络给当代中学生所带来的影响,通过调查希望能正确引导中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这一重要的信息来源和沟通平台。调查的步骤:(一)小组讨论。确定社会调查选题,分工,进程安排,具体实施步骤,问卷调查和随机采访的具体题目。(二)问卷调查。分别对学校各年级同学进行问卷调查,以保证调查的范围全,调查的对象覆盖面广,以便更能反映出信息时代网络带给中学影响。(三)校园内随机调查。选定校园内某一地点(过往人群比较多,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对过往的同学进行随机的采访调查。(四)小组总结。通过对问卷调查及校园内随机采访的结果统计,得出结论。(五)形成可行性报告。针对本次调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拟定可行性报告,我们应采取怎样具体的对策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内容:主要针对信息时代网络带给当代中学生的影响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具体内容:1. 你经常接触到网络么?( )A. 经常 B. 不经常 C. 从不2.你认为网络有用么?( )A. 有用 B. 没有用 C. 应人而定3.你在上网时经常做什么?( )A. 查阅资料 B. 交友聊天 C. 玩网络游戏4.你认为网络能帮助我们开拓视野么?( )A. 能 B. 不能 C. 不知道5.在上网的时候你经常查资料或浏览新闻么?( )A. 经常 B. 偶尔 C. 从不6.你认为网络能扩大我们的人际交往圈么?( )A. 能 B. 不能 C. 没感觉7.你认为网络交友可靠么?( )A. 可靠 B. 不可靠 C. 无所谓8.你认为网络游戏有益处么?( )A. 有,可以帮我们娱乐 B. 没有,浪费了我们的时间C. 没感觉9.你认为网络对于我们当代中学生是益处多还是弊端多?( )A. 益处多 B. 弊端多 C. 没感觉10.你认为我们当代中学生应如何利用网络?调查结论:通过对各个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及不同性别同学进行调查发现。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引领潮流的大学生,更是无“网”而不胜,网络对于他们是一个挡不住诱惑的新奇世界。但网络却是一把“双刃剑”,当代中学生在享受着网络给自己带来的诸多方便与快捷、知识与乐趣的同时,其身心正承受着网络带给他们的“煎熬”。人际交往的错位中学时期正是中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此阶段,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愿意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思想,以便通过别人的理解与安慰而对压抑的情绪进行调节,使心理压力得以缓和。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年龄、性别、地域、经历等的不同,相互间的交流会有一些无法回避的障碍,但互联网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在网上,人们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伪装,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可以消除各种社会暗示和物质表象的干扰,平等地与对方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以求得对方最大的理解和帮助。这样长时间就会造成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减少,人际关系淡化,引起大学生与社会分离,逃避现实世界,只满足精神需求,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孤僻的情感反映。久而久之,会走入“现代与孤独”,造成现实人际交往的矛盾与错位。对网络过分依赖网络世界的虚拟往往会使中学生网民产生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做一些平时不能做也明显不恰当的行为,尤其是在心情不好时,有些中学生常常上网发“帖子”,招徕许多网友共发牢骚,还相互安慰一番。久而久之,明明知道靠网络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还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理。更有甚者,一些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他们从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和快感,可以感觉到现实中感觉不到的自信,从而一头扎进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网络成瘾症”等心理疾患,因此而荒废了学业。冲击社会道德在互联网上,人们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方式进行交流。正是网络这一虚拟性的特性,给我们的社会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上说谎可以说是这种冲击的排头兵。据对在校生同学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200名同学之中有48.6%承认向网民说过谎,或者用另外一种身份结交过网友。在访问一些聊天室时,有些同学经历了这样一些怪现象,有些自称自己正在日本的人却不知道“TOKYO”(东京)是什么。对于长期沉溺于谎言中的学生来说,这种冲击是巨大的。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对中华民族优秀社会传统道德的继承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网上黄毒泛滥、逆流渗透、黑客袭击等,这对于我们这些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来说危害极大,也对传统道德教育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网络给中学生心理带来的这些不良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对应策略,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功能,努力克服在中学生上网交流的过程中给他们带来的消极影响。首先,教育中学生要全面地认识和理智地对待网络的作用。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网络世界里,中学生网民要学会筛选有用的信息,让网络为我所用。另外要用理智的眼光正视网络的负面作用,提高自身抵制污染的能力。自觉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在时间上自己限制自己,不沉溺于脱离现实的虚拟世界,使自己不仅是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更是计算机网络的建设者和真正的主人。其次,加强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这要求学校要经常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同学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教育他们在交往中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使他们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三,要有意识地磨练中学生的意志,提高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中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敢于正视现实并与其保持正常的接触。对周围事物保持清醒客观的认识,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困难、矛盾,从而提高他们耐挫折的能力。 以上是我本次社会调查的结论,希望对我们当代中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能起到一种合理的建议和督促。

不是网上找的,谁写的了那么多啊?,下面是例文,希望对你有帮助!1997年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连续几年把落实"收支两条线"、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建立有形建筑市场等项工作做为开展反腐败工作的源头来抓。山西省纪委、省财政厅把推行会计委派制工作作为反腐败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源头的源头"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它做为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来抓。在推行会计委派制工作中,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坚持树立典型、抓点带面;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委派制试点工作抓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既增加了财政收入节约了财政支出,又遏制和减少了腐败,减少了经济案件的发生。 一、山西省会计委派制工作基本情况 山西省会计委派制工作从1992年开始起步,至今大致走过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也是会计委派制工作在山西省由下而上,由点到面,梯次前进的过程。 1.起步阶段(1992-1997) 1992年10月,山西省忻州地区保德县率先成立了全省第一个会计局,揭开了全省会计委派制改革的第一页。对全县会计人员实行了按行业、性质分类的归口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会计任命制;对国有工商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实行了会计聘任制;对县、乡(镇)集体企业及自收自支单位,实行了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度。保德县会计委派制为全省提供了宝贵经验,为以后会计委派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2.自然发展阶段( 1997年-1998年8月) 山西省运城地区绛县于1997年成立了由县长兼主任,纪检书记、组织部长兼副主任,组织、人事、编办、劳动、财政、审计部门组成的会计管理委员会,对全县的会计管理实行了"一统四改"。"统一"即统一会计制度,全县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会计法》、"两则"、"两制"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国家及全省统一的法规制度。"四改":一是改单位会计为政府会计,委派会计人员的人事权由政府委托财政部门管理;二是改单向考核为双向考核,确立目标责任制;三是改无责上岗为抵押上岗;四是委派会计的工资改为由财政部门统一发放。实施以后,效果也很明显。 吕梁地区兴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会计和出纳实行了委派制,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委派了财务总监,对私营、乡镇企业实行了审查制度,农村财务实行了"村财乡管"。 临汾地区汾西县成立了县人民政府会计管理办公室,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国有、集体、个体等各类企业实行了会计委派,对人员少、业务量小的单位实行了"联会制"。洪洞县将被委派会计人员的编制统一划归了财政局,其业务档案、职务晋升、工作调动、职称评定、工资、奖金及其它福利待遇,均由县财政局统一管理。 太原市尖草坪区把会计委派制重点放在行政事业单位和村(街)办企业,对财务收支数额不大,会计业务量小、人员编制少的单位实行"联会制",或由一个会计机构负责几个单位的会计事项。 在此阶段,山西省的两个地方也开始了行动,一个阳泉市,制定出台了《阳泉市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意见》,另一个就是忻州地区,在总结保德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忻州的实际,于1998年5月初作出了在全区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决定,制定出台了《忻州地区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意见》和《忻州地区会计委派实施细则》,对实施会计委派的指导思想、方式步骤、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管理使用、考核、奖惩等作了明确规定,因此全区地、县两级的委派工作迅速展开。在这一阶段,全省有29个县市区全推开了这项工作,试点工作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而且有的已经初步形成了较系统的会计委派制运作方式。其中,兴县、绛县、洪洞等县和忻州地区是搞得比较好的,尤其是忻州地区为了从组织机构上委派制工作提供保障,提出的要在不增加职数,不增加编制,不增加财政支出"三不增加"的前提下成立会计局的方案,为各地市和各县区顺利成立会计管理机构提供了一个好的途径。既解决了会计委派工作中急需成立会计管理机构的问题,又符合了当前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 3.稳步推进阶段(1998年8月-12月) 1998年,中纪委二次全会把会计委派试点工作作为从源关上治理腐败行为的重要措施来抓。这为我们总结经验、加大力度、扩大范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1998年8月份,省纪检委、省财政厅在忻州市联合召开了"全省会计委派现场会"。各地市纪检委书记、财政局局长、会计科长参加了会议。中纪委、财政部派人专程参加了会议。省纪检委、省财政厅、中纪委办公厅、财政部会计司的领导同志讲了话。这次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开阔了思路。与会同志通过经验介绍、实地参观和认真讨论,亲身感受到了搞好这项工作的可操作性,开阔了思路,学到了方法,为在全省普遍开展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会议以后,临汾地区、运城地区、吕梁地区和其它地市的一些县区会计委派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为了指导和规范会计委派试点工作,并推动此项工作健康发展,我们还及时起草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实行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山西省财务总监管理试行办法》。这些文件的出台,进一步增强了会计委派工作的可操作性。到年底,各地市都确定了会计委派制试点县。忻州、阳泉、运城、临汾4个地方本级和全省的71个县区均实行了委派制。对2352个单位,2922名会计人员实行了委派。4.全面推行阶段(从1999年初到现在) 1999年新年伊始,全省各地市和部分委派试点县的财政局领导、会计科长、会计局长于1月12日至13日齐聚吕梁地区中阳县,交流推广了中阳县"真派"、"实派"的经验。早在1998年10月份,吕梁地区中阳县在会计委派过程中创造了"三个全省第一"。即实现会计人员100%的交流;第一个试行财务稽查员制度;会计机构和人员分别精简了34%和43.7%,居全省第一。中阳县制定的方案起点高,工作推选的力度大,解决了我们长时间思考但未能解决的问题。中阳县的经验使得会计委派制改革大大前进了一步,中阳经验的推广标志着山西省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结合1998年会计委派制工作进展情况,我们在中阳会议上确定了1999年会计委派制工作目标,提出要在省、地、县三级同时开展会计委派制试点。结合机构改革,省、地(市)、县三级都要成立会计局,达到层层有机构、有试点的目标,形成从上到下齐抓共管,由条条向块块不断扩大试点范围的局面。具体目标是:在县区一级要全部推行会计委派制。已经推选了会计委派制的地方,要继续巩固和完善各项制度,及时了解和解决会计委派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把工作逐步引向深入。地区一级要有新突破,要出现一两个全面试点的地市,凡有条件的地市,最好搞全面试点;省级要开始起步,要在部分行业、单位搞会计委派制试点。这次会议对会计委派工作在质上和量上都提出了要求,是继1998年8月忻州现场会以后的又一次动员会。中阳现场会议之后,中阳县经验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柳林、石楼等县,在1998年会计委派制试点的基础上,对会计进行了全部或部分交流,进一步引深了改革。运城市、交口、盂县、永和、稷山等县进行会计委派制"交流"、"精简"一次到位。阳泉市矿区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根据各单位业务量大小、会计水平高低和工作水平等具体情况,设置了10个联合会计机构和10个单设机构,负责88个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会计机构由42个减少到20个,会计人员由原来的68名减少到44名,机构减少了一半,人员减少了35.29%。在任用的会计人员中,按照"回避"、"交流"的原则,全部进行了交流。新绛县在会计委派工作中实行了"稳定一批,清理一批,交流一批,招聘一批"的办法。即对34名合格会计人员和进行了原地委派;对6名副科(局)级干部兼任会计人员和6名50岁以上的会计人员,劝其退出了会计岗位;对12名会计人员进行了交流;公开考试招聘10名会计人员,委派充实到会计岗位。灵石县在会计人员交流工作中,只将会计人员的工作关系收归财政局管理,委派到新单位后,其工资、人事关系仍留在原单位管理,一切福利待遇不变。兴县对公、检、法、司等难以交流的单位,免去了原会计人员,由会计局另行委派。委派会计人员的编制、人事、工资等全部由会计局管理。吕梁地区对地直51个行政事业单位委派了62名会计人员,把委派会计人员的编制、人事和工资关系全部收归会计局管理。除即将退休的5名会计人员外,对57名会计人员全部进行了交流。忻州地区宁武县对铝业工业有限公司和供水公司的工程会计,面向社会招考,择优录用,招聘委派。 截止1999年度,山西省共有忻州、阳泉、运城、临汾、大同、吕梁6个地方本级以地(市)委、政府文件下达了会计委派制工作方案(其中,忻州、阳泉、临汾、吕梁4个地市已运行),晋中、晋城也以财政名义下达了会计委派制工作方案。除临汾外,其余5个地市均成立了会计局,有100个县下达了会计委派制工作方案(其中,已运行的县区79个),有73个县区成立了会计局等专门机构。其中:56个县区为行政机构,15个县区为事业性机构。没有成立专门机构的地市县,其委派工作由财政局会计科(股)承担。全省共委派会计人员6655人,委派单位5438个。实行全部交流的县区12个,实行部分交流的县区25个,交流会计人员1260人;通过会计委派精简各单位的会计核算机构和人员的县区27个,共精简机构846个,精简会计人员880人。 2000年4月份,浙江省金华县、湖北省沙市,尤其是陕西省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会计人员进行集中委派的办法引起了我们的重视。省纪检委、省财政厅联合组成考察组对陕西省进行了考察。随后,吕梁地区及所属5个县组成第二个考察组赴陕西省及延安市进行了考察。我们认为,以上省和地区的改革是当前会计委派的方向。这种集中委派、集中核算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委派会计、会计管理机构与被委派单位的矛盾问题,强化了政府对预算内、外资金的宏观调控职能。

你可以去(社会科学前沿)期刊里面免费下载一些这样的论文参考下~结合自己的思路去写作

社会调查论文发表

市社区文化建设及对策思考摘要:社区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新生事物。文化建设又是社区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都离不开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也离不开城市社区文化功能的发挥。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蓬勃兴起,社区文化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本论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从多方面着重分析了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调查时间:2009年6月10至7月26日调查地点:启明学校调查内容:关于网络带给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方式:小组讨论,问卷调查,校园内随机采访调查的目的:为了了解信息时代,网络给当代中学生所带来的影响,通过调查希望能正确引导中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这一重要的信息来源和沟通平台。调查的步骤:(一)小组讨论。确定社会调查选题,分工,进程安排,具体实施步骤,问卷调查和随机采访的具体题目。(二)问卷调查。分别对学校各年级同学进行问卷调查,以保证调查的范围全,调查的对象覆盖面广,以便更能反映出信息时代网络带给中学影响。(三)校园内随机调查。选定校园内某一地点(过往人群比较多,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对过往的同学进行随机的采访调查。(四)小组总结。通过对问卷调查及校园内随机采访的结果统计,得出结论。(五)形成可行性报告。针对本次调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拟定可行性报告,我们应采取怎样具体的对策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内容:主要针对信息时代网络带给当代中学生的影响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具体内容:1. 你经常接触到网络么?( )A. 经常 B. 不经常 C. 从不2.你认为网络有用么?( )A. 有用 B. 没有用 C. 应人而定3.你在上网时经常做什么?( )A. 查阅资料 B. 交友聊天 C. 玩网络游戏4.你认为网络能帮助我们开拓视野么?( )A. 能 B. 不能 C. 不知道5.在上网的时候你经常查资料或浏览新闻么?( )A. 经常 B. 偶尔 C. 从不6.你认为网络能扩大我们的人际交往圈么?( )A. 能 B. 不能 C. 没感觉7.你认为网络交友可靠么?( )A. 可靠 B. 不可靠 C. 无所谓8.你认为网络游戏有益处么?( )A. 有,可以帮我们娱乐 B. 没有,浪费了我们的时间C. 没感觉9.你认为网络对于我们当代中学生是益处多还是弊端多?( )A. 益处多 B. 弊端多 C. 没感觉10.你认为我们当代中学生应如何利用网络?调查结论:通过对各个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及不同性别同学进行调查发现。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引领潮流的大学生,更是无“网”而不胜,网络对于他们是一个挡不住诱惑的新奇世界。但网络却是一把“双刃剑”,当代中学生在享受着网络给自己带来的诸多方便与快捷、知识与乐趣的同时,其身心正承受着网络带给他们的“煎熬”。人际交往的错位中学时期正是中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此阶段,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愿意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思想,以便通过别人的理解与安慰而对压抑的情绪进行调节,使心理压力得以缓和。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年龄、性别、地域、经历等的不同,相互间的交流会有一些无法回避的障碍,但互联网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在网上,人们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伪装,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可以消除各种社会暗示和物质表象的干扰,平等地与对方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以求得对方最大的理解和帮助。这样长时间就会造成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减少,人际关系淡化,引起大学生与社会分离,逃避现实世界,只满足精神需求,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孤僻的情感反映。久而久之,会走入“现代与孤独”,造成现实人际交往的矛盾与错位。对网络过分依赖网络世界的虚拟往往会使中学生网民产生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做一些平时不能做也明显不恰当的行为,尤其是在心情不好时,有些中学生常常上网发“帖子”,招徕许多网友共发牢骚,还相互安慰一番。久而久之,明明知道靠网络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还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理。更有甚者,一些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他们从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和快感,可以感觉到现实中感觉不到的自信,从而一头扎进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网络成瘾症”等心理疾患,因此而荒废了学业。冲击社会道德在互联网上,人们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方式进行交流。正是网络这一虚拟性的特性,给我们的社会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上说谎可以说是这种冲击的排头兵。据对在校生同学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200名同学之中有48.6%承认向网民说过谎,或者用另外一种身份结交过网友。在访问一些聊天室时,有些同学经历了这样一些怪现象,有些自称自己正在日本的人却不知道“TOKYO”(东京)是什么。对于长期沉溺于谎言中的学生来说,这种冲击是巨大的。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对中华民族优秀社会传统道德的继承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网上黄毒泛滥、逆流渗透、黑客袭击等,这对于我们这些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来说危害极大,也对传统道德教育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网络给中学生心理带来的这些不良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对应策略,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功能,努力克服在中学生上网交流的过程中给他们带来的消极影响。首先,教育中学生要全面地认识和理智地对待网络的作用。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网络世界里,中学生网民要学会筛选有用的信息,让网络为我所用。另外要用理智的眼光正视网络的负面作用,提高自身抵制污染的能力。自觉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在时间上自己限制自己,不沉溺于脱离现实的虚拟世界,使自己不仅是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更是计算机网络的建设者和真正的主人。其次,加强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这要求学校要经常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同学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教育他们在交往中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使他们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三,要有意识地磨练中学生的意志,提高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中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敢于正视现实并与其保持正常的接触。对周围事物保持清醒客观的认识,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困难、矛盾,从而提高他们耐挫折的能力。 以上是我本次社会调查的结论,希望对我们当代中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能起到一种合理的建议和督促。

可以的,调查报告最后的数据处理分析就是论文的核心啊,私信给你推荐具体方法了完蛋了你匿名

社会调研类论文发表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已成为引导消费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情感与符号之间——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据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的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1]在大学校园里情感丰富的学子们的消费行为必然有其诸多的表现: (一)抑制不住的情感消费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其消费行为体现出追求新潮、时尚、情趣的特点,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则带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因为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一般来说,大学生更愿意购买能使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商品,他们的消费行为更注重感官的满足。他们凭着自己敏锐的感官来感知、认识世界,而人的感觉包括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同样一件商品,只因为颜色稍有差异或包装稍有不同,大学生消费者可能一眼看中,进而购买,也可能一瞥过后,再不理会。换言之,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多的是感性认识,当外面的某个事物被他们感知并激发起他们的情感时,他们会如醉如痴地紧紧追随。因此,他们的消费行为更容易受到情感的支配,更容易跟着感觉走。其次,大学生的自主独立性逐渐增强,依附和从众心理不断减低。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大学生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情感和直觉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情感和理智相撞击时,一般偏重于情感,容易感情用事。同时,大学生在消费中的情感“两极性”心理也非常明显,肯定与否定都比较明确,强度也比较大。某种商品只要符合个人需要和兴趣,引起肯定的情感,便会形成对商品的偏爱和追求之心;反之,就会产生一种否定和抵触的情感,对商品厌恶、拒绝。 (二)无法抗拒的符号消费 法国的社会学家让·波德里亚认为,商品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以外,还具有另外一种价值属性,那就是符号价值。一件商品,它所具有的彰显社会等级和进行社会区分的功能就是它的符号价值。一件商品,越是能够体现消费者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越是能够将消费者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它的符号价值也就越高。这种“重视商品所传达的社会和个人信息的消费行为,就叫做符号消费”。[2]于是,人们选择和消费的产品或品牌成了自我表现、体现个性的工具,成为社会群体文化的符号象征,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认同获取分的标记。因此,符号消费又可以划分为两种符号表现形式:一是“趋同”,二是“示异”。所谓“趋同”,就是借助消费来表现与自己所认同的某个社会层或小团体的相同、一致和统一。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这一物品自己并不需要,但也随大流去购买。“购买”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保持与社会群体的所谓一致性。同学穿耐克鞋,我也要穿耐克鞋,别人有斯沃奇表,我也要戴斯沃奇表。趋同性的时尚消费让大学生获得了一种“群体成员感”,就如同获得了迈入“时髦社会圈”的入场券,从而摆脱了“落伍”的诟病。所谓“示异”,就是借消费显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和不同。你用传呼机的时候,我已用上了手机;你刚用上3000元的手机,我却早已用上5000元的甚至1万元的,以此来显示我的与众不同。 (三)“行不由衷”的形象消费 “消费者在现代社会中代表着什么?什么都不代表。他能成为什么?一切,或者几乎是一切。因为他孤独地处在上百万孤独者身边,他受到一切利益的摆布。”[3] 今天的莘莘学子们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儒生,他们追求新颖,需求多样,引领消费时尚;他们活泼感性,率性而为,消费却不免冲动。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里,在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的今天,他们比任何一个群体,比过去的任何一个时候更重视、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并为此不惜代价。护肤品、美白祛斑用品、修眉、洁牙、丰乳用品、美体保健用品、减肥用品等等方面的消费,在她们眼中已是司空见惯了。一些人甚至不惜昂贵代价来实现“人造美女”“人造帅哥”梦。正如吉登斯所说的:“我们的身体越来越成为自我审视、反思、规划和改造的对象”。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人力资源的过剩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也是大学生们重视形象消费的原因之一。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用人企业和单位采取“年龄歧视”和“相貌歧视”的用人政策。例如,在许多公司和单位的招聘广告中,公开宣布不招35岁以上的应聘者,有的连身高和长相也有苛刻的、超出工作角色所需要的限制。于是,为了延缓衰老、掩盖形象缺点、增加形象魅力,身在象牙塔和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们不得不重视形象消费。 二、躁动的需求——消费行为的心理成因 现在的大学生年龄大都在20岁左右,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活在较舒适的环境、条件下,心理应变及承受能力都较差,外界的变化会对其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大学生消费也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作用下进行的。 (一)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与大学生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活动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4]是消费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人的心理是非常复杂的,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影响或决定消费者行为的关键因素,但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它们之间实际上存在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任何一个因素也同时被其他因素影响或决定。消费行为就是这些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在某一时点上,又可以看作是这些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比如消费者的某种感情反应状态(如生气或惊喜),某种认知反应状态(如对某个品牌的认知度或评价),某种行为反应(如对某种品牌的消费),都是上述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其中任何一个关键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整个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也就是说,不同的消费者个体或群体,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产品或服务,都可能产生不同的消费行为。虽然消费者消费心理(消费的决策过程)是未知的,但消费者外现的消费行为不仅反映了外部环境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而且反映了对购买决策起决定作用的自身特点,如文化教养、心理素质等。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外现为不同的消费行为。 (二)心理特征指引下的独特消费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年时期,这一阶段的消费心理又有其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发展规律。在青年期,随着身体的发育,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均获得了较大发展,个性基本形成。与这些心理发展状况相适应,青年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也独具特点:由于自身广博的知识面,因而在消费时追求知识性;由于对新鲜事物的热衷,在消费时会追求时尚性、潮流化,强调美观大方;由于个性强烈,在消费时会情绪行动,即兴即买,冲动性购买往往多于计划性购买;由于富有创造性,也会在消费时注重个性,追求与众不同。 虽然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但他们已具有独立的购买能力,在购物时自身意志力较差,只要兜里有钱就会迫不及待地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上,就是:1、追求新奇。大学生虽身在校园,却有很多的社会接触、社会实践时间,有了一定的社会能力,也能自主的对一些事情进行决策,同时又没有中学生高考的压力,没有成年人较重的工作、社会、家庭压力,真正可以放开束缚随心所欲的进行一些消费,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新奇的产品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有些学生达到了不奇不要,无奇不买的地步,甚至到了追求怪异商品的阶段。2、强调“美感”。即要求商品的美学价值能与自己的审美观点相一致。但大学生所讲的美感与传统美学所讲的美感并不完全一致。在他们的眼中,也许残缺是美的,不对称也可以使美的……只要“我”觉得是美的,那“它”就是美的。选“它”没有理由。3、追逐时尚。生理与心理的渐趋成熟使得大学生开始追逐成年人的社会游戏,而时尚活动莫过于是最接近的生活方式,时尚本身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广泛关注,又正好契合大学生想引起他人注意的心理特征。因而追逐时尚,不仅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成员的消费特征,也同样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调查时间:2009年6月10至7月26日调查地点:启明学校调查内容:关于网络带给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方式:小组讨论,问卷调查,校园内随机采访调查的目的:为了了解信息时代,网络给当代中学生所带来的影响,通过调查希望能正确引导中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这一重要的信息来源和沟通平台。调查的步骤:(一)小组讨论。确定社会调查选题,分工,进程安排,具体实施步骤,问卷调查和随机采访的具体题目。(二)问卷调查。分别对学校各年级同学进行问卷调查,以保证调查的范围全,调查的对象覆盖面广,以便更能反映出信息时代网络带给中学影响。(三)校园内随机调查。选定校园内某一地点(过往人群比较多,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对过往的同学进行随机的采访调查。(四)小组总结。通过对问卷调查及校园内随机采访的结果统计,得出结论。(五)形成可行性报告。针对本次调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拟定可行性报告,我们应采取怎样具体的对策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内容:主要针对信息时代网络带给当代中学生的影响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具体内容:1. 你经常接触到网络么?( )A. 经常 B. 不经常 C. 从不2.你认为网络有用么?( )A. 有用 B. 没有用 C. 应人而定3.你在上网时经常做什么?( )A. 查阅资料 B. 交友聊天 C. 玩网络游戏4.你认为网络能帮助我们开拓视野么?( )A. 能 B. 不能 C. 不知道5.在上网的时候你经常查资料或浏览新闻么?( )A. 经常 B. 偶尔 C. 从不6.你认为网络能扩大我们的人际交往圈么?( )A. 能 B. 不能 C. 没感觉7.你认为网络交友可靠么?( )A. 可靠 B. 不可靠 C. 无所谓8.你认为网络游戏有益处么?( )A. 有,可以帮我们娱乐 B. 没有,浪费了我们的时间C. 没感觉9.你认为网络对于我们当代中学生是益处多还是弊端多?( )A. 益处多 B. 弊端多 C. 没感觉10.你认为我们当代中学生应如何利用网络?调查结论:通过对各个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及不同性别同学进行调查发现。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引领潮流的大学生,更是无“网”而不胜,网络对于他们是一个挡不住诱惑的新奇世界。但网络却是一把“双刃剑”,当代中学生在享受着网络给自己带来的诸多方便与快捷、知识与乐趣的同时,其身心正承受着网络带给他们的“煎熬”。人际交往的错位中学时期正是中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此阶段,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愿意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思想,以便通过别人的理解与安慰而对压抑的情绪进行调节,使心理压力得以缓和。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年龄、性别、地域、经历等的不同,相互间的交流会有一些无法回避的障碍,但互联网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在网上,人们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伪装,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可以消除各种社会暗示和物质表象的干扰,平等地与对方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以求得对方最大的理解和帮助。这样长时间就会造成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减少,人际关系淡化,引起大学生与社会分离,逃避现实世界,只满足精神需求,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孤僻的情感反映。久而久之,会走入“现代与孤独”,造成现实人际交往的矛盾与错位。对网络过分依赖网络世界的虚拟往往会使中学生网民产生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做一些平时不能做也明显不恰当的行为,尤其是在心情不好时,有些中学生常常上网发“帖子”,招徕许多网友共发牢骚,还相互安慰一番。久而久之,明明知道靠网络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还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理。更有甚者,一些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他们从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和快感,可以感觉到现实中感觉不到的自信,从而一头扎进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网络成瘾症”等心理疾患,因此而荒废了学业。冲击社会道德在互联网上,人们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方式进行交流。正是网络这一虚拟性的特性,给我们的社会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上说谎可以说是这种冲击的排头兵。据对在校生同学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200名同学之中有48.6%承认向网民说过谎,或者用另外一种身份结交过网友。在访问一些聊天室时,有些同学经历了这样一些怪现象,有些自称自己正在日本的人却不知道“TOKYO”(东京)是什么。对于长期沉溺于谎言中的学生来说,这种冲击是巨大的。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对中华民族优秀社会传统道德的继承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网上黄毒泛滥、逆流渗透、黑客袭击等,这对于我们这些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来说危害极大,也对传统道德教育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网络给中学生心理带来的这些不良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对应策略,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功能,努力克服在中学生上网交流的过程中给他们带来的消极影响。首先,教育中学生要全面地认识和理智地对待网络的作用。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网络世界里,中学生网民要学会筛选有用的信息,让网络为我所用。另外要用理智的眼光正视网络的负面作用,提高自身抵制污染的能力。自觉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在时间上自己限制自己,不沉溺于脱离现实的虚拟世界,使自己不仅是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更是计算机网络的建设者和真正的主人。其次,加强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这要求学校要经常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同学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教育他们在交往中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使他们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三,要有意识地磨练中学生的意志,提高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中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敢于正视现实并与其保持正常的接触。对周围事物保持清醒客观的认识,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困难、矛盾,从而提高他们耐挫折的能力。 以上是我本次社会调查的结论,希望对我们当代中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能起到一种合理的建议和督促。

你可以去(社会科学前沿)期刊里面免费下载一些这样的论文参考下~结合自己的思路去写作

北大社会调查论文发表

一则“为做研究,送半年外卖的北大博士后已将论文发表”的消息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这位北大的博士后在2018年花费了5个半月的时间送外卖,并根据自己送外卖期间的心得以及对平台和劳动者的观察,最终完成了自己的论文。

该北大博士后的论文的研究主题还源于他的好奇心,在确定论文主题时,博士后有过这样的思考:成千上万的骑手在大街小巷里穿行,是怎样做到秩序井然的?于是北大的这位博士后以资本是如何管控劳动者,劳动者又是如何反抗资本为核心,发表了一篇关于外卖平台的论文。

为了让自己的论文能够写得下去,博士后选择送外卖,只有切实的来到外卖平台,才能够清楚平台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平台的内部机制和劳动者的反应会告诉这位博士后一切。

面对镜头时,博士后提到了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外卖骑手来到大学门口给学生们送外卖,平台根据路程的长远以及骑手的平均时间制定了相应的时间限制,超过这个时间,平台即可判定这位骑手超时,随即扣除骑手相应的佣金。

渐渐的有些骑手发现,大学设立了不同的门,他们从北门进入便可缩短自己的派送时间,而平台方也立即根据骑手的平均派送时长对平台之前规定的时间限制进行相应的调节,强制性的约束骑手只能从北门派送。平台对骑手派送时间的压榨,便是平台管控劳动者的一种方法。

而这些内幕只有身为骑手才能够明确,北大的这位博士后为了写好自己的论文,亲自尝试送外卖5个半月,也足以证明他的坚持和毅力。

这是对论文的一种负责,所以论文才是一篇有价值的论文。

做研究除了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有时候还需要自己去切身体会,体验生活感受不一样的内心深处。

我有过北大核心期刊的论文发表经验。

做研究一定得付出自己的心血和精力,以及对专业的贡献和研究,还有牺牲一些自己的休息时间去进行研究。同时还得结合自己送外卖的经验进行具体分析。

社会调查型论文发表于

第一问

第二问

(1)从这5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名,求2人论文类型相同的概率。(C20 2+C15 2+C5 2)+C10 2)/C50 2=2/72)若从社会调查型与学科研究型论文中选出2篇参加学校论文答辩,切选出的社会调查型论文篇数为X,求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X 0 1 2P(X) C15 2/C35 2 C15 1 *C20 1 /C35 2 C20 2/C35 2 3/17 60/119 38/119 期望:E( )=0*3/17+1*60/119+2*38/119=136/119

题类别指的是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的课题类型。一般性的课题按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如下几种分类:1、按照研究的深度可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1)描述性课题是指对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详细地描述,这是最基本的课题,难度小,层次低。(2)因果性课题指揭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社会现象之间因果关系,主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办",层次较高,难度较大。(3)预测性课题指在弄清了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预测,研究层次最高,对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2、按照课题的大小可分为宏观课题、中观课题和微观课题。(1)宏观课题涉及的是某一时期较大范围需要解决的标本性问题,如素质教育。(2)中观课题以阶段性问题、局部问题对研究对象,研究涉及的范围要小一些。(3)微观课题指研究对象非常具体、涉及面不太广的课题。3、按研究的层次可分为面上课题、重大课题和重点课题。(1)面上课题面向大多数科研人员,它也称为自由申请课题。(2)重大课题少而精,目标明确,有重大科研意义,对课题组织者和呈担者要求非常高。(3)重点课题有针对学科发展和布局中最急需、最重要的问题和新学科新领域的增长点,开展深入研究而设立。4、按照研究目的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前者是以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后者以提出解决社会实践问题的具体方案或对策为主要目的。当某一课题两个目的兼而有之时,就可看作是综合性课题或理论应用性课题。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大致有以下四类: (1)知识探究型。这是研究课题中的最低层次。学生学到某一方面知识,在教师指定下拓宽学习范围,获得学习体验,甚至形成学习报告。这种学习研究,尽管只是初步,但对于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激发学生研究学习无疑是全新的起点。 (2)学术研究型。学生在文理各科学习中,对某一教学内容发生浓厚兴趣,从而确定课题,寻找导师给予指点,化上数周、数月甚至年余时间研究探索,写出学术论文。 (3)社会调查型。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这是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之后十分可喜的现象.学生通过对社会进行研究调查,然后撰写出调查报告。 (4)创造发明型。在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最高的研究层次应当属科技的创新发明。学生通过自已的努力,以科技创造为目标,进行认真的科技发明尝试,并取得了成果。然后应用于社会并为社会创造出一

毕业论文类型很多,很多同学不是很清楚,像什么理论类论文,实践类论文,科技类论文等。由于每个人的选题方向不一样,对学科兴趣的差异,大家的论文类型可能也会不一样。1、 按照内容的性质和研究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理论型论文和叙述性论文。理性型论文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抽象理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当然其中也是进行实验的。只有实验才能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对客观事实和现象的调查,考察从而得到资料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是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和分类。然后得出新的见解。2、按照议论文的性质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把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论文主要从正面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立论文需要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和严密。驳论性论文则是通过反驳他人的观点来佐证自己的论文主题。3、按照研究论文问题的大小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对自然、科技、环境等进行研究分析的论文,成为宏观论文,对局部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论文成为微观论文,他对具体的工作指导和影响会小一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