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5 22:43:36

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发表

雕镌天花乱坠的世界 辛德勇 2011-3-23所谓“天凤三年鄣郡都尉”砖铭文与秦“故鄣郡”的名称以及莽汉之际的年号问题(上) 辛德勇 2011-3-7题天一阁旧藏明刻本《天台集》 辛德勇 2011-1-13补谈所谓“匆匆不暇草书” 辛德勇 2010-12-8金匮石室与残砖断瓦 辛德勇 2010-11-17唤起废墟遗址中酣睡的文化性灵 荣新江 2010-11-15关于契丹小字《耶律糺里墓志铭》的若干问题 刘浦江 2010-10-12祖宗之法:再论宋太祖誓约及誓碑 刘浦江 2010-10-12说阜昌石刻《禹迹图》与《华夷图》 辛德勇 2010-8-24掩映之间——宋代尚书内省管窥 Deng Xiaonan 2010-5-21出土材料与唐宋女性研究 Deng Xiaonan 2010-5-21The Soviet Impact on Gender Equality in China in the 1950s' Zang Jian 2010-5-7Further Remarks Sogdians in the Western Regions Rong Xinjiang 2010-5-7Newly discovered Chinese-Khotanese Bilingual Tallies Rong Xinjiang 2010-5-7On the Dating of the Khotanese Documents from the Area of Khotan Zhang Guangda and Rong Xinjiang 2010-5-7The Name of the So-callde Tumshuqese Langguage Rong Xinjiang 2010-5-7草原地带の突厥石人から见た东西文化交流 Wang Xiaofu 2010-5-7近世以後における中国都市形态史研究 Li Xiaocong 2010-5-7The end of the Five Virtues theory:Changes of traditional political culture in China since the Song Dynasty Liu Pujiang 2010-5-7契丹名、字研究——文化人类学の视点からみた父子连名制 Liu Pujiang 2010-5-7近年における北京吴简研讨班の主要成果につぃて Luo Xin 2010-5-7中国古地図の再会——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図の整理と考察 Li Xiaocong 2010-5-7拝火教と突厥の盛衰 Wang Xiaofu 2010-5-7日本の人文学杂感――中国史研究を中心として Deng Xiaonan 2010-5-7多面的な政治业绩と调查宋代の情报处理システム Deng Xiaonan 2010-5-7考古资料と唐宋女性史研究――唐代西北と宋代华北を事例として Deng Xiaonan 2010-5-14TheAncestors' Family Instructions:Authority and Sovereignty in Song China Deng Xiaonan 2010-5-7白江口の战いに関する历史的地名の考证 Wang Xiaofu 2010-5-7靺鞨、女真逓兴述论——渤海国を中心として Wang Xiaofu 2010-5-7Chinese maps i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Li Xiaocong 2010-5-7Women Returning Home-A Topic of Chinese Women’s Liberation Zang Jian 2010-5-7Autorite imperiale et gouvernement dans la Chine medievale Deng Xiaonan 2010-5-10Women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Confucian Culture in Song China Zang Jian 2010-5-7Women in Turfan during the Sixth to Eighth Centuries: A Look at their Activities outside the Home Deng Xiaonan 2010-5-10论细柳仓与澄邑仓 辛德勇 2010-3-25越王勾践徙都琅邪事析义 辛德勇 2010-3-22隋大兴城坊考稿 辛德勇 2010-1-22述钱塘汪氏自存本振绮堂重刻《湖船录》 辛德勇 2010-1-21一时故实,百年蓍龟 辛德勇关于《水经注图》 辛德勇契丹开国年代问题——立足于史源学的考察 刘浦江穷尽·旁通·预流:辽金史研究的困厄与出路 刘浦江《汉书》赵佗“处粤四十九年”说订讹 辛德勇题嘉庆初刻两卷本黄钺《壹斋集》 辛德勇十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形态与结构演进之研究 李孝聪论《两京新记》在中国古代城市文献编述史上的意义 辛德勇创新与因循:从“祖宗之法”看宋代政治基调 邓小南永远的挑战:略谈历史研究中的材料与议题 邓小南“真吏”新解 罗新吉木萨尔二工河古突厥文刻铭的调查与思考 罗新由草原突厥石人看东西文化交流 王小甫蒙古崛兴与政治文化 王小甫王化与山险——中古早期南方诸蛮历史命运之概观 罗新题孙人和旧藏初印本《禹贡本义》 辛德勇记百万塔陀罗尼清末传入中国的一条史料 辛德勇从《西教纪略》到《教务纪略》 辛德勇太原的异名与罗贯中的籍贯问题 辛德勇汉“元朔五年弩”鐖郭铭文述疑 辛德勇重谈中国古代以年号纪年的启用时间 辛德勇“访闻”与“体量”:宋廷考察地方的路径举例 邓小南《契丹地理之图》考略 刘浦江西汉宗室绝国考 陈苏镇新出吐鲁番文书所见唐龙朔年间哥逻禄部落破散问题 荣新江吐鲁番新出送使文书与阚氏高昌王国的郡县城镇 荣新江吐鲁番新出《前秦建元二十年籍》研究 荣新江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概说 荣新江浅议宋人子嗣观念变化及对妇女生活的影响 臧健张芝“匆匆不暇草书”本义辨说 辛德勇谭其骧先生写给我的一封信 辛德勇隋唐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研究 辛德勇说“借书一痴,还书一痴” 辛德勇跋绍良先生所藏元王氏《直说素书》 辛德勇《绍良书话》序言 辛德勇谈传言所说晚近存世金刻本《旧五代史》乃绝无其事 辛德勇论阙特勤之阙 罗新中韩关系视野下的《三国史记》撰作 王小甫19世纪后半期以来清朝学者编绘历史地图的主要成就 辛德勇导向的确立——兼谈宋初“欲武臣读书”与“用读书人” 邓小南苏联对中国性别平等的影响 臧健两汉之际的谶纬与《公羊》学 陈苏镇记我买过的几部影印本古籍 辛德勇跋绍良先生旧藏无著盦辑校《草窗词》 辛德勇读《隋代墓志铭汇考》 辛德勇漫谈丛书零本的收藏 辛德勇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研究 辛德勇黄永年先生与古文献研究 辛德勇《孙吴政区地理研究》序言 辛德勇再谈“东丹国”国号问题 刘浦江默室求深,备其宣导 辛德勇汉武帝“广关”与西汉前期地域控制的变迁 辛德勇《王重民向达先生所摄敦煌西域文献照片合集》序 荣新江池田温《敦煌文书的世界》序 荣新江北魏太武帝的鲜卑本名 罗新汉初侯国隶属关系考 陈苏镇“祖宗故事”与宋代的《宝训》、《圣政》 邓小南新罗北界与唐朝辽东 王小甫金中都“永安”考 刘浦江清代城镇街头的公众文字信息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 辛德勇唐人模勒元白诗非雕版印刷说 辛德勇释《南史·宋本纪》之“禾绢闭眼诺” 辛德勇显曲江风度 见武溪风采 辛德勇上古史地研究二题 辛德勇科举制度的定义与起源申论 张希清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 阎步克“五德终始”说之终结——兼论宋代以降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 刘浦江汉文帝“易侯邑”及“令列侯之国”考辨 陈苏镇论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 邓小南柔然官制续考 罗新拜火教与突厥兴衰——以古代突厥斗战神研究为中心 王小甫收养:一个不可忽略的人口与社会问题——宋元民间收养习俗异同初探 臧健阚氏高昌王国与柔然、西域的关系 荣新江孔道与平台:杀虎口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李孝聪肃慎辛氏箧存稀见明人别集题录 辛德勇 2007.6.28中国对瑞典国最早的全面记述——述清末写本《瑞典国记略》之历史由来 辛德勇 2007.6.21《冥报记》报应故事中的隋唐西京影像 辛德勇 2007.5.8准望释义——兼谈裴秀制图诸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谓沈括制图六体问题 辛德勇 2007.4.12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的《中国古代地理学史》 谭其骧 2007.4.12花冤大头钱买书读 辛德勇 2007.4.12《澶渊之盟新论》前言 张希清 2007.4.5《10~13世纪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前言 张希清 2007.4.5黄永年先生教我读书买书 辛德勇 2007.3.20《周礼》地域职官训释——附论上古时期王官之学中的地理学体系 辛德勇 2007.3.20在老师身边读书的日子里 辛德勇 2006.3.4两汉州制新考 辛德勇 2006.3.4落伍的一年 辛德勇西汉关中龙首渠所灌溉之“卤地”抑或“恶地”与合理对待传世文献问题 辛德勇咸丰九修《毘陵徐氏宗谱》与中国古代的铜活字印本问题 辛德勇以五原郡的始设时间为例述吕祖谦之历史考辨 辛德勇一份有关《中国疆域沿革史》的学术史料——史念海《述<中国疆域沿革史>书》汉长安城的兴建与变迁 辛德勇我与绍良先生的书缘 辛德勇《中国考试通史》(宋辽金元卷)后记 张希清《中国考试通史》(宋辽金元卷)序言 张希清中国考试通史第二卷(宋辽金元)目录 张希清《中国考试史文献集成》第三卷(宋)简明目录 张希清“无情如造化 至公如权衡”——宋代科举封弥誊录制度述论 张希清“清、慎、勤”——为官第一箴言 张希清历史上的包公 张希清斯波义信先生北京大学座谈记录西汉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研究 辛德勇《北宋西北战区粮食补给地理研究》序言 辛德勇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下) 辛德勇河山集提要 辛德勇《靖逆记》原本判别 辛德勇《两京新记辑校》前言 辛德勇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上) 辛德勇在书市的最后一个秋日里 辛德勇钱泳《记事珠》稿本经眼识略 辛德勇五德终始说之终结 刘浦江关于金朝开国史的真实性质疑 刘浦江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 刘浦江中国古典目录学中史部之演化轨迹述略 辛德勇张家山汉简所示汉初西北隅边境解析——附论秦昭襄王长城北端的走向与九原、云中两郡的战略地位 辛德勇秦汉直道研究与直道遗迹的历史价值 辛德勇《三辅黄图校释》后述 辛德勇论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的“宦皇帝” 阎步克汉武帝徙民会稽史事证释 辛德勇阴山高阙与阳山高阙辨析——并论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走向以及长城之起源诸问题 辛德勇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 阎步克西魏北周军号散官双授制度述论 阎步克十六国北朝的五德历运问题 罗新北魏北齐“职人”初探 阎步克北朝墓志丛札(一) 罗新北魏直勤考 阎步克墨山国之路 罗新从可汗号到皇帝尊号 罗新北大与敦煌学 荣新江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荣新江从撒马尔干到长安——中古时期粟特人的迁徙与入居 荣新江契丹建国与回鹘文化的关系 王小甫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以北宋时期为中心 邓小南试析北宋初期的枢密院及其长官人选 邓小南关于“道理最大”——兼谈宋人对于“祖宗”形象的塑造 邓小南走向再造:试谈十世纪前中期的文臣群体 邓小南辽朝的头下制度与头下军州 刘浦江辽朝“横帐”考 刘浦江辽朝国号考释 刘浦江河北境内的古地道遗迹与宋辽金时代的战事 刘浦江女真的汉化道路与大金帝国的覆亡 刘浦江金代捺钵研究 刘浦江述明代戍卫长城之南兵 辛德勇记南明刻本《西曹秋思》——并发黄道周弹劾杨嗣昌事件之覆 辛德勇

1. 目录学的目的和定义 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0,42. 十六世纪的目录学(上) 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1,23. 十六世纪的目录学(下) 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1,34. 试评《世界地名词典》 世界图书,1981,115. 图书馆员与工具书 图书馆学刊,1981,16. 喜读《中国百科年鉴1980》 世界图书,1981,27. 十七世纪的目录学:历史学家时代(上) 图书馆学研究,1981,68. 十七世纪的目录学:历史学家时代(中) 图书馆学研究,1982,29. 十七世纪的目录学:历史学家时代(下) 图书馆学研究,1982,410. 试论图书发展的动力及规律 云南图书馆,1982,411. 怎样查找古人的室名别号 文史知识,1982,1012. 功魁祸首:评乾隆编四库全书 黑龙江图书馆,1982,213. 史籍类型发展之流源: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札记之一 河南图书馆季刊,1982,414. 史学研究指南 世界图书,1982,415.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改革断想 高校图书馆工作,1982,416. 中文工具书的比较研究 山西图书馆学刊,1982,117. 试评《弹词叙录》 文献,1983,1518. 建阳余氏刻本知见录 福建省图书馆学会通讯,1983,219. 印刷术发明后的抄写本书 赣图通讯,198320. 自学青年的益友:工具书 益友,1983,221. 史部类目发展之源流: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札记之二 河南图书馆季刊,1983,122. 试论坊刻在中国书史上的地位 青海图书馆,1983,123. 中国书史上的数量统计与规律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3,324. 汉魏石经不应混为一谈 河南图书馆季刊,1984,425. 小议闽刻“京本” 图书馆杂志,1984,326. 掌握中文工具书的一个好方法 山东图书馆季刊,1984,127. 中国古代的民间刻书业 百科知识,1984,628. 稿本抄本写本:再谈印刷术发明后的抄写本书 图书馆学刊,1984,329. 敦煌石窟遗书与书史研究 图书与情报,1984,130. 抓住高校特点开展情报服务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4,431. 怎样查找古代典章制度 文史知识,1984,532. 建阳余氏刻书考略(上) 文献,1984,2133. 建阳余氏刻书考略(中) 文献,1984,2234. 建阳余氏刻书考略(下) 文献,1985,2335. 近年来新出版的中文工具书评述(上)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5,136. 近年来新出版的中文工具书评述(下)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5,237. 明代小说家、刻书家余象斗 明清小说论丛 第四辑,1985,1038. 图书学刍议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5,539. 我国年鉴编纂出版的回顾与展望 图书情报工作,1985,4;新华文摘,1985,1140. 中国辞书之最 书海(香港),1985,841. 我国辞书事业的黄金时代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85,442. 关于《中国图书馆年鉴》的探讨 黑龙江图书馆,1986,343. 关于论文写作的一次讲评 图书馆界,1986,144. 论年鉴研究体系的建立 辞书研究,1986,345. 年鉴学刍议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6,146. 期刊数量与质量琐议 情报资料工作,1986,447. 掌握工具书的好方法:比较研究 大公报(香港),1986,3.148. 试析“无书世界”与“无纸世界”:图书学探索之二 图书情报研究,1986,149. 建立工具书学的需要与可能 图书馆界,1986,450. 近代译书及其影响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1987,151. 治学的利器:工具书 中国文化书院学报,1987,2.552. 关于图书流通利用的几个问题 图书馆工作,1987,153. 大学生谈辞书出版 出版发行研究,1988,454. 读者需求至关重要 新闻出版报,1988,11.1655. 年鉴与社会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8,2-356. 中国图书馆教育 图书馆学刊,1988,157. 重复影印《四库全书》实无必要 新闻出版报,1988,4.3058. 试论图书流通史的研究:图书学专题研究之三 图书与情报,1988,359. 《四库全书》影印质疑 群言,1988,560. 从影印《四库全书》谈起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8,361. 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影响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88,262. 1978—1988: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反思(1) 大学图书馆学报,1989,563. 1978—1988: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反思(2) 大学图书馆学报,1989,664. 读者类型及其需求分析 图书馆员,1989,265. 读者需求与出版社的责任 新闻与出版,1989,366. 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40年(1949—1989) 图书馆学通讯,1989,167. 佛教传播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一 编辑之友,1990,168. 汉文大藏经的刻印及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二(上) 编辑之友,1990,269. 汉文大藏经的刻印及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二(下) 编辑之友,1990,370. 民间坊刻与我国早期出版印刷业: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三,编辑之友,1990,371. 坊刻的特点及贡献: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四 编辑之友,1990,572. 活跃在大学师生中的常年书评活动 中国图书评论,1990,373. 加强理论研究,建立年鉴学体系:“年鉴事业的建设与开发”系列研究之三 图书与情报,1990,374. 闽北纪行 出版史料,1990,475. 年鉴事业的建设与开发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0,476. 年鉴与读者 图书情报论坛,1990,377. 图书的未来 新闻与出版,1990,378. 中国出版专业教育十年(上) 出版与发行,1990,279. 我国年鉴事业十年 世界图书,1990,480. 从国子监到武英殿的中央政府刻书(上) 编辑之友,1990,681. 从国子监到武英殿的中央政府刻书(下) 编辑之友,1991,182. 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利用年鉴情况调查 年鉴工作与研究,1991,183. 北京雕印的汉文大藏经 津图学刊,1991,184. 大学生的书评活动 中国高等教育,1991,885. 读者评年鉴 年鉴工作与研究,1991,186. 公私兼办的书院刻书: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七 编辑之友,1991,587. 关于年鉴性质的分析 图书馆刊,1991,488. 规模空前的宋代地方政府刻书事业 编辑之友,1991,289. 论年鉴史前史的研究及其启示 图书与情报,1991,190. 年鉴的定义 年鉴工作与研究,1991,291. 私家刻书的源流和特点: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八 编辑之友,1991,692. 我国年鉴事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国出版,1991,893. 中国古代的刻书世家 人民日报(海外版),1991,4.2594. 地方志与地方年鉴趋同说 青海图书馆,1991,395. 独具特点可贵的经验 广州日报,1992,10.2596. 私家刻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九 编辑之友,1992,197. 对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十(上) 编辑之友,1992,298. 对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十(下) 编辑之友,1992,399. 中国图书的十大特点(上) 新闻与出版,1992,2100. 中国图书的十大特点(下) 新闻与出版,1992,3101.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书 山西图书馆学报,1992,1102. 我国的出版专业教育 中国出版,1992,4103. 寸草报春晖 北京图书馆馆刊,1993,3-4104. 拓展教学研究空间,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图书馆学研究,1993,1105. 再论年鉴的价值和作用 图书馆建设,1993,5106. 中国古代的刻书中心 北京高校图书馆1993,3107. 中国古代的刻书中心(续) 北京高校图书馆1993,4108. 90年代中国年鉴事业的发展趋势 年鉴工作与研究,1994,1109. 1990年以来我国出版的商务工具书 大学图书馆学报,1995,3110. 丰硕的成果,显著的进步 年鉴信息与研究,1995,1111. 汉魏石经辨 东方文化,1995,4112. 面向21世纪的信息管理 北京图书馆馆刊,1995,2113. 儒家石经及其影响 紫禁城,1995,4114. 紧跟时代步伐,办好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论坛,1996,1115. 历史上的年鉴 年鉴信息与研究,1996,2116. 年鉴规范化研究 年鉴编纂工作手册,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117. 中国古代刻书世家 龙吟 中华文化之光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6118. 跟紧时代步伐,办好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论坛, 1996.1119. 历史上的年鉴 年鉴信息与研究,1996.2120. 中国古代刻书世家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6年8月121. 年鉴规范化研究 年鉴编辑工作手册 1996年10月122. 官私藏书楼 , 紫禁城 1997年第6期123. 图书馆对年鉴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海峡两岸图书馆事业研讨会论文集,1997.5124. 试论缪荃孙藏书 ,江苏图书馆学会. 1998年5月125. 中国古代图书文化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走向21世纪的图书馆,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8年7月126. 《略论中国古代官府藏书与私人藏书》 《图书情报知识》 1999年第1期127. 《中国印刷图书文化的起源》 韩国延世大学国学研究院《东方学志》第一零六辑1999年12月 ,《出版科学》2000年第1~2期128. 《私人藏书家的刻书活动及其贡献》 载《中国古代藏书楼研究论文集》 中华书局 1999年7月129. 《怀念导师 继往开来——兼论中国早期印刷文化的源与流》载《一代宗师——纪念刘国钧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 1999年11月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30. 《中国古代藏书家的历史贡献》《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999年 第一期131.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史研究鸟瞰》,《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二期 《新华文摘》1999年第9期转摘132. 《出席“世界印刷文化起源国际学术研究会”侧记》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0年第1期133.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在宋元时代的发展与传播》,《北京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134. 《关于世界印刷文化起源的讨论》,《出版发行探究》2000年第3期 台湾《印刷会讯》 2000第5至8期连载135.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 《中国出版》 2000年第10期136. 《中国古代书院藏书概论》《图书馆》2001年第1期 8千字137. 《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早期传播的力作》《出版科学》2001年第1期138. 《对中国图书出版印刷文化的思考》(上)(下)《出版科学》2001年第2~3期139. 《中国年鉴的改革创新之路》《年鉴信息与研究》2001年3期140. 《海峡两岸图书馆年鉴之比较》《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1年4期141. 《中国印刷图书文化的起源》《黄河文化论坛》第六辑 2001年1月142. 《宋元时期的活字印刷》 《黄河文化论坛》第六辑 2001年1月143. 《不该发生的论争》,《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9月3日第7版144.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贡献,(东京)第一届东亚出版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1年12月145. 《试论出版史的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肖东发《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2期146. 《中国是印刷术的发祥地》肖东发《中国印刷》2002年3期147. 《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肖东发《出版科学》2002年3期148. 《中国印刷术的外传――印刷术的东传》肖东发 (台湾)《印刷会讯》2002年2~3期连载149.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历史贡献及其人文精神》肖东发 第二届“北大论坛”2002年11月发言《走向未来的人类文明——多学科的考察》第二届“北大论坛”论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150. 《中国藏书文化的探索与发展》肖东发 《开放的藏书楼 开放的图书馆:纪念古越藏书楼创建百年论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2年10月151. 《印刷术发明权的论争并未止息》 肖东发、姚雪 《中国印刷》2002年11期152. 《精益求精 再创辉煌》 肖东发 《中央电视台年鉴》2002年153. 《中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肖东发 《编辑之友》2003.1154. 我国编辑出版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肖东发 许欢 《河北大学学报》2003.1155. 《出版起源五讲》 肖东发 仝冠军 《出版发行研究》2003.2 4千字156. 《中国传统媒介的形制与规律初探》 李云 肖东发 《山西师大学报》2003.2157. 《论中国出版的起源》 肖东发 仝冠军《出版史料》,2003(2)158. 《网络检索与传统工具书的较量》 肖东发 姚雪 《中华读书报》2003.3.19159. 《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肖东发 《出版科学》2003.1160. 《出版与社会:出版史研究的基本问题》肖东发 仝冠军《中国出版》,2003、8161. 民营出版业的发展历程 肖东发 出版经济 2003年第12期162. 关于我国编辑出版教育的论证与调查分析 肖东发 许欢 河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4 期163. 核心期刊评价功能问题研究综述 李云 肖东发 浙江学刊 2004年第.4期164. 让文化产业为古都北京插上翅膀 肖东发 文化经济参考 2004.4165. 《中国近代古籍出版发行史料丛刋》序 肖东发 出版史料 2004.4166. 年 鉴 与 皮 书之争——试析近年来我国出版界的年鉴热和皮书热 能向群 肖东发 出版经济 2004.12167. 《出版产业变革呼唤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肖东发 杨琳,《大学出版》2005.3168. 中产,一路行来 肖东发 企业研究 2005/02169. 《抓住历史机遇 提升专业教育 促进学科发展》,肖东发 杨琳,《中国出版》2005.12170. 图书馆建设要软硬两手抓.新华书目报,2006.3.18171. 出版媒介的演变与社会文化的走向 肖东发,杨琳,杨屹东,.编辑学刊 2006/03172. 中国传统图书文化对现代化的影响.黄河文化论坛,2006.6173. 《四库全书》与法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之比较 学术交流,2006.7174. 凤凰涅磐-新马书市纪行.时尚悦读.2006.9175. 藏书心事:那一楼的书,那一生的爱.时尚悦读.2006.9176. 东汉“熹平石经”刊刻活动研究.周绍良诞辰纪念论文集.2006.8177. 新时期中国书之书出版述评,常聪,肖东发.. 学术交流.2006.12178. 由传统出版走向跨媒体时代——探讨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发展之路. 肖东发,张文彦.国际新闻界. 2006.11179. 肖东发:立体化发展的中国出版业..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6 2006/12180. 北大燕南园的名人故居 . 大学.2007.04181. 出版人才的需求和出版教育改革 .科技与出版 .2007.0

北京大学历史系期刊投稿

不知道你所说的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还是科技核心期刊?如果是前者,比较难发,要提高命中率就要避开一些对文章质量要求过高的c刊,可以选一些北大核心中排名稍微靠后的。如果还是不明白不放心的话就白杜输入壹品优 到网站了解 ,我之前也发过这样的文章两篇,也许可以帮上你的忙的。

我有过北大核心期刊的论文发表经验。

投稿的话是可以自己去投的,先是把文章写好,之后就是找要发期刊的邮箱和地址就可以了,这样自己就是可以去投稿了

雕镌天花乱坠的世界 辛德勇 2011-3-23所谓“天凤三年鄣郡都尉”砖铭文与秦“故鄣郡”的名称以及莽汉之际的年号问题(上) 辛德勇 2011-3-7题天一阁旧藏明刻本《天台集》 辛德勇 2011-1-13补谈所谓“匆匆不暇草书” 辛德勇 2010-12-8金匮石室与残砖断瓦 辛德勇 2010-11-17唤起废墟遗址中酣睡的文化性灵 荣新江 2010-11-15关于契丹小字《耶律糺里墓志铭》的若干问题 刘浦江 2010-10-12祖宗之法:再论宋太祖誓约及誓碑 刘浦江 2010-10-12说阜昌石刻《禹迹图》与《华夷图》 辛德勇 2010-8-24掩映之间——宋代尚书内省管窥 Deng Xiaonan 2010-5-21出土材料与唐宋女性研究 Deng Xiaonan 2010-5-21The Soviet Impact on Gender Equality in China in the 1950s' Zang Jian 2010-5-7Further Remarks Sogdians in the Western Regions Rong Xinjiang 2010-5-7Newly discovered Chinese-Khotanese Bilingual Tallies Rong Xinjiang 2010-5-7On the Dating of the Khotanese Documents from the Area of Khotan Zhang Guangda and Rong Xinjiang 2010-5-7The Name of the So-callde Tumshuqese Langguage Rong Xinjiang 2010-5-7草原地带の突厥石人から见た东西文化交流 Wang Xiaofu 2010-5-7近世以後における中国都市形态史研究 Li Xiaocong 2010-5-7The end of the Five Virtues theory:Changes of traditional political culture in China since the Song Dynasty Liu Pujiang 2010-5-7契丹名、字研究——文化人类学の视点からみた父子连名制 Liu Pujiang 2010-5-7近年における北京吴简研讨班の主要成果につぃて Luo Xin 2010-5-7中国古地図の再会——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図の整理と考察 Li Xiaocong 2010-5-7拝火教と突厥の盛衰 Wang Xiaofu 2010-5-7日本の人文学杂感――中国史研究を中心として Deng Xiaonan 2010-5-7多面的な政治业绩と调查宋代の情报处理システム Deng Xiaonan 2010-5-7考古资料と唐宋女性史研究――唐代西北と宋代华北を事例として Deng Xiaonan 2010-5-14TheAncestors' Family Instructions:Authority and Sovereignty in Song China Deng Xiaonan 2010-5-7白江口の战いに関する历史的地名の考证 Wang Xiaofu 2010-5-7靺鞨、女真逓兴述论——渤海国を中心として Wang Xiaofu 2010-5-7Chinese maps i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Li Xiaocong 2010-5-7Women Returning Home-A Topic of Chinese Women’s Liberation Zang Jian 2010-5-7Autorite imperiale et gouvernement dans la Chine medievale Deng Xiaonan 2010-5-10Women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Confucian Culture in Song China Zang Jian 2010-5-7Women in Turfan during the Sixth to Eighth Centuries: A Look at their Activities outside the Home Deng Xiaonan 2010-5-10论细柳仓与澄邑仓 辛德勇 2010-3-25越王勾践徙都琅邪事析义 辛德勇 2010-3-22隋大兴城坊考稿 辛德勇 2010-1-22述钱塘汪氏自存本振绮堂重刻《湖船录》 辛德勇 2010-1-21一时故实,百年蓍龟 辛德勇关于《水经注图》 辛德勇契丹开国年代问题——立足于史源学的考察 刘浦江穷尽·旁通·预流:辽金史研究的困厄与出路 刘浦江《汉书》赵佗“处粤四十九年”说订讹 辛德勇题嘉庆初刻两卷本黄钺《壹斋集》 辛德勇十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形态与结构演进之研究 李孝聪论《两京新记》在中国古代城市文献编述史上的意义 辛德勇创新与因循:从“祖宗之法”看宋代政治基调 邓小南永远的挑战:略谈历史研究中的材料与议题 邓小南“真吏”新解 罗新吉木萨尔二工河古突厥文刻铭的调查与思考 罗新由草原突厥石人看东西文化交流 王小甫蒙古崛兴与政治文化 王小甫王化与山险——中古早期南方诸蛮历史命运之概观 罗新题孙人和旧藏初印本《禹贡本义》 辛德勇记百万塔陀罗尼清末传入中国的一条史料 辛德勇从《西教纪略》到《教务纪略》 辛德勇太原的异名与罗贯中的籍贯问题 辛德勇汉“元朔五年弩”鐖郭铭文述疑 辛德勇重谈中国古代以年号纪年的启用时间 辛德勇“访闻”与“体量”:宋廷考察地方的路径举例 邓小南《契丹地理之图》考略 刘浦江西汉宗室绝国考 陈苏镇新出吐鲁番文书所见唐龙朔年间哥逻禄部落破散问题 荣新江吐鲁番新出送使文书与阚氏高昌王国的郡县城镇 荣新江吐鲁番新出《前秦建元二十年籍》研究 荣新江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概说 荣新江浅议宋人子嗣观念变化及对妇女生活的影响 臧健张芝“匆匆不暇草书”本义辨说 辛德勇谭其骧先生写给我的一封信 辛德勇隋唐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研究 辛德勇说“借书一痴,还书一痴” 辛德勇跋绍良先生所藏元王氏《直说素书》 辛德勇《绍良书话》序言 辛德勇谈传言所说晚近存世金刻本《旧五代史》乃绝无其事 辛德勇论阙特勤之阙 罗新中韩关系视野下的《三国史记》撰作 王小甫19世纪后半期以来清朝学者编绘历史地图的主要成就 辛德勇导向的确立——兼谈宋初“欲武臣读书”与“用读书人” 邓小南苏联对中国性别平等的影响 臧健两汉之际的谶纬与《公羊》学 陈苏镇记我买过的几部影印本古籍 辛德勇跋绍良先生旧藏无著盦辑校《草窗词》 辛德勇读《隋代墓志铭汇考》 辛德勇漫谈丛书零本的收藏 辛德勇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研究 辛德勇黄永年先生与古文献研究 辛德勇《孙吴政区地理研究》序言 辛德勇再谈“东丹国”国号问题 刘浦江默室求深,备其宣导 辛德勇汉武帝“广关”与西汉前期地域控制的变迁 辛德勇《王重民向达先生所摄敦煌西域文献照片合集》序 荣新江池田温《敦煌文书的世界》序 荣新江北魏太武帝的鲜卑本名 罗新汉初侯国隶属关系考 陈苏镇“祖宗故事”与宋代的《宝训》、《圣政》 邓小南新罗北界与唐朝辽东 王小甫金中都“永安”考 刘浦江清代城镇街头的公众文字信息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 辛德勇唐人模勒元白诗非雕版印刷说 辛德勇释《南史·宋本纪》之“禾绢闭眼诺” 辛德勇显曲江风度 见武溪风采 辛德勇上古史地研究二题 辛德勇科举制度的定义与起源申论 张希清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 阎步克“五德终始”说之终结——兼论宋代以降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 刘浦江汉文帝“易侯邑”及“令列侯之国”考辨 陈苏镇论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 邓小南柔然官制续考 罗新拜火教与突厥兴衰——以古代突厥斗战神研究为中心 王小甫收养:一个不可忽略的人口与社会问题——宋元民间收养习俗异同初探 臧健阚氏高昌王国与柔然、西域的关系 荣新江孔道与平台:杀虎口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李孝聪肃慎辛氏箧存稀见明人别集题录 辛德勇 2007.6.28中国对瑞典国最早的全面记述——述清末写本《瑞典国记略》之历史由来 辛德勇 2007.6.21《冥报记》报应故事中的隋唐西京影像 辛德勇 2007.5.8准望释义——兼谈裴秀制图诸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谓沈括制图六体问题 辛德勇 2007.4.12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的《中国古代地理学史》 谭其骧 2007.4.12花冤大头钱买书读 辛德勇 2007.4.12《澶渊之盟新论》前言 张希清 2007.4.5《10~13世纪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前言 张希清 2007.4.5黄永年先生教我读书买书 辛德勇 2007.3.20《周礼》地域职官训释——附论上古时期王官之学中的地理学体系 辛德勇 2007.3.20在老师身边读书的日子里 辛德勇 2006.3.4两汉州制新考 辛德勇 2006.3.4落伍的一年 辛德勇西汉关中龙首渠所灌溉之“卤地”抑或“恶地”与合理对待传世文献问题 辛德勇咸丰九修《毘陵徐氏宗谱》与中国古代的铜活字印本问题 辛德勇以五原郡的始设时间为例述吕祖谦之历史考辨 辛德勇一份有关《中国疆域沿革史》的学术史料——史念海《述<中国疆域沿革史>书》汉长安城的兴建与变迁 辛德勇我与绍良先生的书缘 辛德勇《中国考试通史》(宋辽金元卷)后记 张希清《中国考试通史》(宋辽金元卷)序言 张希清中国考试通史第二卷(宋辽金元)目录 张希清《中国考试史文献集成》第三卷(宋)简明目录 张希清“无情如造化 至公如权衡”——宋代科举封弥誊录制度述论 张希清“清、慎、勤”——为官第一箴言 张希清历史上的包公 张希清斯波义信先生北京大学座谈记录西汉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研究 辛德勇《北宋西北战区粮食补给地理研究》序言 辛德勇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下) 辛德勇河山集提要 辛德勇《靖逆记》原本判别 辛德勇《两京新记辑校》前言 辛德勇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上) 辛德勇在书市的最后一个秋日里 辛德勇钱泳《记事珠》稿本经眼识略 辛德勇五德终始说之终结 刘浦江关于金朝开国史的真实性质疑 刘浦江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 刘浦江中国古典目录学中史部之演化轨迹述略 辛德勇张家山汉简所示汉初西北隅边境解析——附论秦昭襄王长城北端的走向与九原、云中两郡的战略地位 辛德勇秦汉直道研究与直道遗迹的历史价值 辛德勇《三辅黄图校释》后述 辛德勇论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的“宦皇帝” 阎步克汉武帝徙民会稽史事证释 辛德勇阴山高阙与阳山高阙辨析——并论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走向以及长城之起源诸问题 辛德勇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 阎步克西魏北周军号散官双授制度述论 阎步克十六国北朝的五德历运问题 罗新北魏北齐“职人”初探 阎步克北朝墓志丛札(一) 罗新北魏直勤考 阎步克墨山国之路 罗新从可汗号到皇帝尊号 罗新北大与敦煌学 荣新江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荣新江从撒马尔干到长安——中古时期粟特人的迁徙与入居 荣新江契丹建国与回鹘文化的关系 王小甫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以北宋时期为中心 邓小南试析北宋初期的枢密院及其长官人选 邓小南关于“道理最大”——兼谈宋人对于“祖宗”形象的塑造 邓小南走向再造:试谈十世纪前中期的文臣群体 邓小南辽朝的头下制度与头下军州 刘浦江辽朝“横帐”考 刘浦江辽朝国号考释 刘浦江河北境内的古地道遗迹与宋辽金时代的战事 刘浦江女真的汉化道路与大金帝国的覆亡 刘浦江金代捺钵研究 刘浦江述明代戍卫长城之南兵 辛德勇记南明刻本《西曹秋思》——并发黄道周弹劾杨嗣昌事件之覆 辛德勇

北京大学发表论文

可以。不论是哪类论文,只要质量过关,在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都可以。

2月12日,北京大学地空学院唐铭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初旭教授等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 》发表了题为“Orogenic quiescence in Earth’s middle age”的研究成果。“TOP数据库”显示,本文为北京大学2021年发表的首篇《Science》。唐铭为本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论文简介 生命演化非常依赖营养元素的供给。许多生命必须的营养元素来自大陆的剥蚀风化,而大陆的剥蚀通量很大程度受控于造山带。唐铭研究员、沈冰研究员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初旭教授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郝记华研究员合作,用碎屑锆石中的Eu异常重建地球45亿年活跃地壳的厚度变化,从而获得大时间尺度下的连续造山记录。 结果显示,地球中年存在长期的造山沉寂,一直到新元古代才逐渐恢复。地球中年的造山沉寂可能终导致全球海洋营养元素持续匮乏和大气氧气浓度回落,从而严重阻碍复杂生命的出现和演化。 作者简介 唐铭,北京大学地空学院研究员(博雅青年学者)。2011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地球化学学士学位;2016年5月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地球化学博士学位,美国Rice University做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兴趣为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陆壳和洋壳的Eu异常、Li同位素、原位微区地球化学分析等。目前已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Geology、EPSL、GCA等国际著名地学领域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19年加盟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20年获得“高山青年科学家奖”。 唐铭在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这一地球科学核心领域做出了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作。主要研究成果包括:首次利用陆源碎屑沉积岩中的过渡族金属反演大陆上地壳成分的变化,将中酸性陆壳的出现和板块构造的启动时间限定在约30亿年前;开展深部地壳堆晶的地球化学研究,揭示钙碱性岩浆演化序列的机理,为造山控制造陆的假说提供了理论基础;提出石榴石氧化还原滤网假说,为认识大陆及地表氧化还原和成矿作用等提供全新思路;开展锆石中Li扩散机制的研究,完善多机制并行扩散理论,为锆石Li速度计在地质过程中的应用提供基础,并将微区Li同位素分析的空间分辨率提高一个数量级。

北京大学论文发表

可以。不论是哪类论文,只要质量过关,在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都可以。

发一篇北大核心很难。

发表北大核心期刊论文难度是比较大的。作为核心期刊,北大核心对论文的质量要求比较高。所以,质量普通或较差的论文,原则上不会予以考虑,这就砍掉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希望,另外,很多人为了完成评职称的目标和要求,不得不花尽心思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全国少说有近百万人是刚需、急需,还有几百万人是先发表了预备着,为以后评职称提前积累竞争的资本。而北大核心期刊数量不足,要求高,便很容易形成发表难。核心刊现在发表论文都很难,僧多粥少,核心刊审稿严格。

对论文质量和作者单位级别,个人职称学历,以及基金等要求,发表周期很长,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现在大都是1年或者是一年半以后的刊期了,所以如果必须要发核心刊请尽快做准备。如果对自己文章不自信的话可以找代理,录用率比较高,省时省力。

发表核心期刊,从来都难。但是这两年更难了,如果你是文科类的,那就难上加难,所以现在高校的或者读博的,想发篇文章是比较难的。高职单位,或者学历职称不够的,很多北核直接不收。所以如果你基本条件被卡,可以考虑SCI。

北京大学发表数学论文

是因为他自己非常高傲,他觉得自己是985的本科生,有很多的成就,所以就嫌弃导师的学历低。

我觉得这个人可能是不知天高地厚,所以才会发表这样的言论。

无知所以无畏,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在未了解清楚事情真相之时,毅然决然地公开对博导进行吐槽,有失为一名学生的基本素养。作为高等学府的学生,却抱有“唯学历论”的死板观念,被现实打脸才是大快人心的结局。要知道,高学历不代表高智商。我们熟知的陈寅恪和华罗庚也只是中学学历却能任教于顶尖学府清华,其在各自领域的突出成就和综合实力并不是人们一两句就能轻易污蔑和看轻。

无知是人类获得勇气的最佳途径!这名985院校的本科生敢吐槽北大博士生导师胡俊的勇气就来自于自己的无知。

无知是世间最大的精神力量,他可以让一个人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把自己的无知当作成为“键盘侠”的本钱就大错特错了。

这名985的本科生在达到保研资格后,大略的了解了一下各个高校的导师情况,在看到北大博导胡俊是湘潭大学别业后,立刻就气血上涌,在网上开启了吐槽模式。

能考上985的本科固然很厉害,但也算不上顶尖。能够达到保研资格也很厉害,但前面不还有本硕博连读的学生嘛!从高中就一直被报送的撒贝宁都没见这么嚣张。

胡俊,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书记、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他发表的数学领域相关论文达到50多篇。

胡俊获得过中国计算数学学会的首届青年创新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等荣誉。

胡俊还是三个国际期刊的编委,以及北京计算数学学会秘书长。

胡俊的硕士学位来于湘潭大学,但胡骏的博士学位来源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能拥有胡俊教授这样简历的教授,如果想跳槽,而相信所有大学都会张开双臂来迎接,说不定还会抢破头。

无知者无畏!

无知的人缺乏对不了解的事情的敬畏之心。就像是一只在井底的青蛙一样,总觉得天就井口那么大,殊不知它对于天的渺小。

这个保研的985本科生不仅仅是无知,还是无知者中比较没脑子的一个。大家头听过黔驴技穷的故事吧!

老虎没有见过驴,也知道先观察,再下手。而没见过老虎的驴,也敢在第一次见面就尥蹶子。

很不幸,北大博导胡俊遇到了这只“驴”,不过北大博导胡俊也不是老虎,而是“青蛙”所不了解的“天”。

这名985本科生竟是一名达到保送研究生标准的大学生,实在是不敢相信。在他提出大学师资力量还不如深圳中学的时候,青目星君已经怀疑他的智力了。

一边是博士生,一边是博士生导师,这都有可比性?难道要比一比谁上的小学好?不去比较最终的业务水平!你能说他智力没问题?

再者说自己不过是一个本科生,大不了算是个达到保研标准的本科生,有什么立场去嫌弃博士生导师?博导也和你没关系吧!说不定一辈子都没关系。

要说这名保研生的智商不够用吧,这名保研生又知道蹭深圳中学招聘博士生为中学教师的热度。只能说他是居心叵测,用心不良了。

多于这种心思不在专业,整天想着蹭热度的达到保送标准的本科生,青目星君还是建议他放弃研究生,不如来做个网红吧!

反正吐槽博导的事出了后,各个研究生导师怕也不敢选他了,毕竟人家连北大博导都看不上眼,研究生导师那就更别说了。

保研生吐槽北大博导这件事本身就发生的比较蹊跷。就算是个小学生,会用百度搜索也不至于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所以,青目星君猜测这是一次有计划地行为,为的就是蹭深圳中学招聘博士生当中学老师的热度,想要红而不择手段的行为。

说他无知呢?还是说他有智呢?毕竟成为网红的红利在那里,而成为博士生的出路是应聘中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