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医院科研论文发表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24-07-04 14:53:55

医院科研论文发表管理制度

1、本科生参加工作5年后可晋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2年后可晋主治医师,唯一不同的是本科生晋主治考外语,研究生不用考。2、本科生在晋完主治医师5年后方可晋副主任医师,而硕士研究生在晋完主治医师3年后就可以晋副主任医师。在晋完副主任医师5年后方可晋主任医师。本科毕业到主任医师至少要15年。3、博士研究生参加工作2年后就可以晋副主任医师,在晋完副主任医师3年后,就可以晋主任医师了。医疗技术专业职称有医师\药师\技师\护师系列包括医士\医师(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中专或大专刚毕业职称是医士;考得执业医师证自动晋升为医师医士和医师都称为初级职称;从事医师工作本科四年硕士二年专科六年可以考主治考试合格自动晋升为主治医师也就是所谓中级职称;本科或硕士毕业中级职称后五年各项条件合格可以评副主任医师;博士毕业中级职称后三年可以评副主任医师也就是副高;本科或硕士毕业副高职称后五年各项条件合格可以评主任医师;博士毕业副高职称后三年可以评主任医师也就是正高。所谓正高,副高,中级,初级,是指职称而言,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在医院中主任医师,主任中医师,主任药师,主任中药师,主任护师,主任检验师,都是正高职称,依次类推。大学的附属医院中教授,副教授是指在学校中兼职教课或带研究生资格的人物,两种评定方法不同。本科毕业参加工作一年后,经院内考试,评定初级职称,聘任5年后根据论文,工作表现,等一套评分系统,够格后报卫生局,由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定。副高,和正高,需要有课题,和专著,并报卫生厅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定。硕士毕业,直接评定初级,3-5年(各地标准不同)后评定,博士毕业1年后评定主治,再过2年评定副高。博士后出站当即评定副高。但是根据医师法的规定,不管何种文凭和学历,首先要通过医师资格考试,才能从事临床工作。如果既想当主任医师,又想当教授。你必须到一家大学的附属医院工作,这样才能实现你得理想。如果你还想带硕士研究生,那你必须有硕士学位,如果你还想带博士,那么你还得有博士学位。如果你还想带博士后,你必须要有壮士学位,甚至是烈士学位。在每一次的晋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需要公开发表职称论文。论文要求编辑医生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条件及论文发表要求条件:取得副主任医师资格满五年,本科以上学历并取得学位者。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2篇或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3篇。科研:在期刊杂志发表的综述1篇或新技术引进1项。外语:合格计算机考试:合格继续教育:近三年的继续教育学分。条件:取得主治医师资格满五年,本科以上学历并取得学位者。取得主治医师资格满4年,硕士学历毕业。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2篇。科研:优秀综述1篇或新技术引进1项。外语:合格计算机考试:合格继续教育:近三年的继续教育学分。中级职称聘任条件:通过全国专业技术4门考试合格。论文:1篇(省市级)。外语合格计算机合格。继续教育:近三年的继续教育学分。(2005年聘任主治医师必须参加下乡支农)。辅系列人员:凡符合对应专业职称晋升条件的辅系列申报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必须参加院职称评审委员会通过并公示。其它硬件条件另行咨询。注意:各地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发表论文数量和学分要求数量均存在差异,具体请务必咨询当地卫生机构。医生职称论文 - 发表难易 中国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1981年为173种,1982年为200种,1983年为224种,1984年为246种,1988年为497种,截至1990年底,已达516种(其中检索性期刊64种)。从载体形态看,过去只有单一的印刷出版型,又出现了缩微型、视听型和机读型。当然印刷出版型仍为今天主要的载体形态。从出版周期上可分为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年刊等.从职称评审角度,分为普通级、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而我国医护人员从业数量与期刊版面比例,导致了医生发表论文不易的难题;医生职称论文 - 发表途径 目前医生职称论文的发表途径主要有:1,自然投稿:即由医护人员自己向出版社投稿,由于医护人员数量庞大,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存在,往往出版社很难及时审阅。通过率不高,周期较长;2,中介代理投稿:由专业论文投稿公司代理投稿,目前网络上这种比较多,但与此同时,一些非法期刊、假刊、不能满足评审的副刊频出,以及代理公司资质参差不齐,导致医护人员很难辨识;

医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伙伴,治愈是人类的疾病是最终的期盼,医学是一门神圣的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医学的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

在诊断和治疗患者的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运用到基础检验技术作为诊断与质量的主要方式。在现代化临床医学中,基础检验技术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准确率,还会对病人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不良影响。快速而又准确的检验技术有利于节约救治病人的时间,从而保证了诊疗的效果。

一、临床医学检验项目、需求及重要性分析

针对临床医疗诊断需求,临床医学检验分为血液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脑脊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痰液与支气管灌洗液检查、胃液检查等内容。针对检查项目的领域以及对临床诊疗活动的影响,各项检查内容及技术应用也存在差异。而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临床医学检验,不仅关系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还关系到患者能否在最佳治疗时间内开展治疗活动。因此,现代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对临床诊疗活动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药敏试验等工作更是关系到治疗活动开展方向和治疗效果。了解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现状,能够促进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促进现代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现状分析

现代临床医学中应用的检验技术的进步,需要多种学科互相配合,才能达到准确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基础检验技术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科学,每一门单独学科在技术上的进步都会推动检验技术的提高。现代科技对物理学、生物学、光学等的具体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检验技术的提高,因此,基础检验技术发展的最为迅速。现阶段,临床医学的检验技术既能够运用在诊疗工作中,还能够运用在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或者康复活动等。

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检验技术的基础设备、设置规模、应用范围以及技术的提高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医院体系中临床检验科室是基础的组成单位。根据临床医学检验的要求,应该预先掌握检验技术应用的方法。然后,再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和管理检验技术,加强对检验科室的内部管理,对先进技术的运用进行有效的评估等。

2、探究基础检验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临床医学中运用的检验技术,绝大部分是以检测技术规定标准为基础的。但是因为没有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在实验方面的设施、医疗器械的配置、管理药材和科室等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除此之外,新型技术的运用也对临床医学检验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具备足够的检验知识和技能,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根据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在运用中的效果,适当地进行改善,在实践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找出解决的办法,对使用检验技术的效果进行评估等,以此推动检验工作的完善和进步,从而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提高。

3、促进检验设施的完善,推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

临床医学工作中,检验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推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应该大力扶持医学检验设施单位,推进检验设施的更新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检验设施单位的经济效益。政府相关政策的颁布或者采用利税的方法都能够提高医学检验生产单位在市场中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样会促进设备单位更加有动力研究和发明更先进、更高端的检验设备,有利于推动医学临床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推动我国医学的检验工作的进步。1100

4、加强对检验科室的内部管理,推动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

我国对于医院的管理工作不仅应该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标准,同时还需要更新管理标准。以此来扩大检验技术的应用范围,推动检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使用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则加强对检验科室的管理,能够保证医学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同时,通过对人员素质的考核等硬性标准的发布,保持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针对新设备、新技术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预案,保障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应用的基础。

5、加快临床医学检验成果的转化,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受市场经济因素影响,许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研究成果并未实现产品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临床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现代科研机构应加强成果的宣传与转化。针对一部分企业缺乏专利、成果转让费用的情况,采取技术入股等形式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技术入股降低科研成果转让门槛、同时开拓院校、科研机构研究经费来源,促进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6、以经验交流为重点,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临床检验人员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的一线人员,他们对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发展方向有极大的发言权。目前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中,由于缺乏这类人员的参与,导致了许多技术实际应用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因此,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单位应在检验技术研究中,加强与一线检验人员的经验交流,使技术研究人员了解检验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以此为基础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设备操作的便捷性。同时针对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快速检验的需求,加强研究工作中检验时效性的应用,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的发展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基础检验技术能够促进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的提高,增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率。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系统的完善,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对基础检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对基础检验设施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生产医疗器械的单位也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研究的力度。在此过程中,应该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此提升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推动我国医学的检验工作的进步。

浅谈临床实习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医学生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 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医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如何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效果,成为广大临床教师的一大课题[1]。

一、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实习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医疗活动的效果。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的医学教育忽视了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影响和阻滞了医学生日后的发展与提高。因此,作为一名实习医生,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把自己对每一个疾病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这样就能不断地激励自己,去认识新的疾病,学到更多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其次,实习的目的是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转变过程,而是包括思维方式,工作态度,责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转变。在实习中,我们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理论上头头是道,而面对实际病人却不知所措。因此,作为实习医生,在实践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使自己实现这种转变,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这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二、临床实习常遇到的问题

病人的抵触情绪: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的推陈出新,国家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国家不断的出台保护患者的各种权益,但保护医生以及保护医务工作者的权益却很少见,但保护实习,见习的医学生少而又少。此外,患者的很多的医疗操作都不愿意向实习,见习的学生倾诉与表达。在临床问诊与体格检查的时候,不愿意合作与配合。最后没有达到学校临床实习,见习的最终目的。

患者对医生这个行业的不了解与不尊重,有的患者认为医生都是为了赚更多的费用,让他们做各种医疗检查,各种开单,医闹事件比比皆是。这个问题是国家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临床学生对见习实习的不重视:由于本科生在临床实习阶段面临大的就业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因此其关注重点放在了寻找工作和考取研究生上,导致许多本科生轻视和忽略临床实习阶段。我国传统观念,临床实习注重传授经验,对能力培养比较缺乏,因此对于见习,实习生在临床阶段大部分是走马观花,大部分以一种被动状态来接受医学知识,且学生与教师交流少。与此同时,我国医疗改革制度如雨后春笋,各种法律法规限制了实习生进行临床实践的机会,动手机会,最终导致本科见习,实习生在接触临床后出现实践能力低下、医患沟通能力低下、医学科研及教学能力方面的缺陷,导致医学人才流失[3]。

三、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职业道德水平

临床思维能力:国外医学教育界高度重视临床技能知识的培训,重视临床水平的提高,其课程应该是以临床课程为核心,组成多学科、跨年度的综合课程,内容覆盖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交流技能、各个学科应该以服务临床为主,各个学科应该相互交叉,相互覆盖,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医学生结束了理论实习,进入了临床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把纵向能力转变为横向能力,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自己的一定思想,所以这个时候老师是起关键作用的时候到了。老师应该加以引导,临床联系理论,在病床面前,在疾病面前,最真实的接触疾病,认识疾病,认真的给病人做体格检查,这样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会记忆犹新。

职业道德:重视培养医学生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奉献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依据,医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上医院对违反医德的行为惩处不严,施之过宽,使得医疗工作中谋私和混乱现象禁而不止,少数医务人员不讲医德原则,给患者乱检查、乱用药、乱收费。更有甚者,收取红包,见利忘义[4],严重影响社会的医疗秩序。

促进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发展。所以在见习,实习阶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誓言牢记心中,在心里应该有杆秤,决心出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与荣誉,救死扶伤,决心为医学事业奉献终生,记住永远不要触犯法律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做个合格的好医生。

展望

医院科技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是指医院科技科研项目的管理规定,包括项目的申报、审批、管理、监督、评估等环节,旨在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和科学管理。

医院发表论文管理制度

介绍你个网站,我要发表网,你可以去看看,可以发的刊物很多,都是很正规的刊物,你可以直接去找王老师,她人不错的,很负责任的。

你是什么课题?需要帮忙吗?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场竞争实质上技术与人才的竞争。应以x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服务的宗旨,以法律和法规为工作指南,遵循医学科学发展及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加大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科教兴院,我院医学科技进步,医疗服务。

一、科研管理

20XX年众所周知的原因,本系统了科研热,对不太的,应该《市医学科研管理暂行办法》实事求是的管理,既要鼓励人才、中青年医务人员的科研性,又要从课题立项、文献检索、实施进度、原始材料审查等按制度办理,学术委员会的功能,杜绝违规操作和草率鉴定的怪,使科研真正能科学技术和防病治病能力,社会和经济效益。对20XX年由XXX科技局和科技局立项的9个课题筛选,对有实用性、条件成熟、创新性较强的课题扶持,从科研设计、内容、技术路线、创新点把关,成熟、鉴定,并追综评奖和应用情况。对有苗头的好课题协助设计、立项,并服务工作。鼓励撰写医学论文,是原创性论文,在系列杂志和国内名刊上发表。对论文原始材料审查,原始材料不的不同意发稿。

二、专科建设

20XX年我院虽申报了科的学科,但未能,使清醒地认识到在专科建设与周边兄弟医院的差距,并由此差距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巨大差距。从情况来看,我院迈上了专科建设的快车道,但在管理上要规范,科室要有年度计划,医院与科室要签定合同,并在考核中体现,要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

对引进的新技术项目,经对先进性、可操作性论证,对条件成熟的,是填补省市空白的项目扶持,协助临床科室工作。

三、人才培养

1、卫技人员专科或专题培训,医院整体和专科,为医院专科建设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打下基础,今年拟派出30多名卫技人员(包括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人员)到省内和国内名牌医院专科或专题进修(见附表)。

2、对远程教育的管理,将远程教育内容刻录下来,在的时候播放,使远程医学讲座宝贵资源不流于。参听讲座人员经考试合格方可获i类学分,力争80%的中级卫技人员年内获i类学分10分。本院的学术讲座工作及传染病的讲座工作。

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核工作,在卫技专业人员充裕的情况下,建议恢复住院医师培训的科内和科室的轮转。

4、按规定生脱产和业余学习的管理工作和成人教育本、专科学习的管理工作。

5、按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参加学术活动的管理工作。

6、通医高等院校实习生的带教和管理工作,年内拟接收实习生30多名,区乡医院进修生20名。教学大纲制定并进修实习医生学习计划。

7、医务科“三基”考试工作。

8、注重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人才培养应为热爱祖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40岁本科学历和中级职称的骨干。

四、软件管理

医院已将医教科分立为医务科和科教科,托管后新技术项目的较为迅猛,情况,《市医学科研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要将软件规范化管理,这既可以使科教工作制度能落到实处,又能使新技术项目的符合的法律和卫生部的法规。

为进一步做好我院的科教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全院医务人员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确保我院20xx年度科教科工作各项目标顺利完成,特制定本计划:

1、完成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分审核工作。按市卫生局要求,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严格审核每位技术人员的学分,力求学分达标。保证验证合格率100%。

2、争取更多的申报省级和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推进学科的发展。申报项目符合四新三性,学科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

3、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及业务学习。新的一年在全院进行岗位培训。各科要有年度学习计划、采取定期考试办法,对各科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每季度一次。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共性知识培训,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采取集中培训的办法,聘请法律工作者、院内专家、科室主任及高年资医师讲课,计划每月一次。

4、开展四新学习。鼓励我院医务人员外出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20xx年我院将争取安排更多的医疗、护理专业人员到省、市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提高我院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在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中将投入更多的经费,让职工有机会外出交流、学习,力求参会人员能发表相关论文在大会上发言。

5、做好我院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组织好各项考核工作,并为符合条件医生申报合格证。

6、加强对基层医院的培训和联系,根据基层医院的需要和县卫生局的安排,对乡村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不定期学术讲座和培训,无条件的接受进修人员,为基层医院培训医学人才。

7、积极配合医务科、护理部加强医护人员培训管理,积极开展三基三严训练,每年开展基本技能操作考核一次,基础理论考试两次,并计入技术档案。

8、注重医学重点人才的培训和引进,重点人才培养对象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事业心,40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业务骨干。建议以优惠政策引进研究生和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

我院在新的一年里开展多种形式继续医学教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科内讲座、全院培训等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我院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完成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20xx年我院科教工作,以“科技兴院”战略为主题,以提高全员整体素质为目的,扎实推进医院科研、教学、继续医学教育和学科建设工作的全面提升,为医院整体目标的完成做贡献。科教科在院领导的领导下,在医务部的工作指导下,认真组织实施全院的教学、科研、培训、继续教育工作,特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科研工作

1、积极做好新技术、新项目申报、准入、评审工作,根据有关制度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2、利用远程教育系统和对口支援医院专家查房、授课,提升学术氛围。

3、鼓励医务人员在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做好各级论文的核销、存档等工作。

4、依托山东对口支援新疆和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医疗队来我院技术指导的契机,各科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高专业知识,了解专科新进展。

二、教学工作

1、迎接喀什卫校农医专业学生1月来院实习,做好临床带教安排等相关工作。

2、认真按照签订实习协议单位的要求,做好各院校各专业的实习带教及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和考勤管理,监督、检查各科室的教学查房、教学讲座、学生出科考试等教学活动的落实及相关记录的档案管理工作。

3、做好基层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院内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

1、依据《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鼓励并支持医务人员进行在职学历教育,积极参加市卫局举办的各项学术活动,以提升医疗队伍整体素质。负责真实、准确地登记医疗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学分,杜绝弄虚作假。努力使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95%,学分达标率达95%以上。

2、做好各类人员年度学分明细的打印、审核、一类学分证书的发放、数据的上传。

3、及时为审核合格人员办理年度继教合格证;做好为晋升高、中、初级人员办理“继续医学教育合格证书”工作;各种材料的发放要做好登记工作;做好个人年度学分的存档工作。

4、做好20xx年度农牧区卫生技术人员网络培训、在线学习及考试等各项工作。

四、做好外出进修人员的管理工作

1、外出进修学习将采取短、中、长期相结合的方式,对有一定培养前途,且愿意长期留驻我院工作的年青医护人员及业务骨干进行相关专业进修学习,以增强我院专科队伍建设及整体技术实力。

2、根据我院院情,在按需培训的原则和医院人员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选派8—10人赴山东对口支援医院进修、5—10名医生参加全科医师、骨干医师培训,50名学科带头人及科室骨干赴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及积极参加区内外短期培训学习班。充分发挥专家的能动作用,加强对我院相关临床科室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以查房、手术、讲课等形式不断提高我院业务水平。

五、人才培养工作:

1、注重医学重点人才的培训和引进,重点人才培养对象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事业心,40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业务骨干。建议以优惠政策引进研究生和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

2、按规定做好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参加学术活动的管理工作,强调院内外学术活动的重要性。

3、督促各医疗部门有计划做好外出进修安排,注意技术人员梯队的培养。外出进修学习、培训的人员回院后须及时汇报学习成果及介绍上级医院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等。

4、按有关规定做好研究生脱产和业余学习的管理工作和成人教育本、专科学习的管理工作。

5、每月组织一次由学科带头人的业务讲课。积极邀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教授来我院开展学术讲座,并争取与上级单位联办举办学术讲座和继续医学教育等,并进行现场考核,评价学习效果。

6、督促临床科室做好教学查房或三级查房、组织科内各种类型的业务学习,提高带教质量。

7、定期组织医务人员法律法规的学习及考核,每季度组织一次“三基”理论考核及技能操作考核,并对考核优秀人员给与一定的奖励,以带动我院学习氛围的不断好转。

8、20xx年将继续做好各级各类新进人员岗前培训,计划采用理论授课与实际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我院新进医务人员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的不断提高。

六、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工作

年内将重点抓好急诊内科、骨科等专科建设力度,努力将之打造成我院的亮点科室。为此,将大力进行相关科室的人员引进、培训及硬件投入,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七、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周、健康义诊活动周活动

20xx年内计划开展卫生下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送医、送药、健康宣教,并选派我院骨干医师20名赴我县九乡一镇进行下乡指导工作,提高全县人民群众卫生保健知识及预防疾病的能力,切实落实惠医于民。

八、其他

认真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相应工作。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做好科教工作,努力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卫生技术队伍,促进我院科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了适应现代化医学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科、教、研工作能顺利完成,20XX年下半年科教科将在院部的统一领导下,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方法,切实的开展好教学、科研、培训等工作。现制定20XX年科教科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三基培训及学会管理和继续教育工作

1、根据《医院三基培训及考核管理制度》的要求,严格落实三基考核的奖罚制度,明确激励机制,以促进全院医生主动学习三基知识。

2、加强青年医生技能操作培训。各临床科室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制订科室的技能培训计划,科室至少完成2次/月的技能培训;科教科制定全院技能培训计划,至少完成1次/季度的全院性的技能培训。

3、继续加强三基考核。计划全年开展2次三基理论知识考试和1

次的多站的技能操作考试,并严格落实奖罚制度。

4、鼓励、引导有能力的科室申报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提高我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等级。20XX年争取申报1项国家级继教项目,8项省级继教项目。

5、加强对挂靠医院的专科学分会管理。根据学会开展学术活动的相关规定,以规范专科学分会的学术行为,争取每个专科学分会每年举办一次的学术会议,并依托各学会争取举办完成所有获批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6、鼓励医务人员通过自学、自考、函授等形式取得高层次学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继续鼓励医务人员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提高学历层次,改善学历结构。

二、科研、论文及新技术申报管理工作。

1、严格落实《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论文和科研管理制度》,加大对科研及论文的奖励力度,以树立全院开展科研和撰写高水平论文的风气。

2、加强科研申报及论文撰写等相关知识的培训。20XX年计划在院内开展一次科研申报及论文撰写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医院全体人员的科研申报及论文撰写水平。

3、积极组织申报各级科研项目,仍然将重点放在高层次的课题申报,申报后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做好跟踪工作。20XX年争取获省级立项课题4—5项、厅市级立项课题10—12项;7个市级重点专科至少能有1项科研立项课题。计划20XX年申报市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3项,争取能获市级以上奖项1—2项。

4、严格按GCP要求规范地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对在研的药物临床试验项目进行严格的管理,对未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基地,争取20XX年至少完成1个项目。

5、继续做好院内科技信息平台相关信息的发布工作,及时为临床科研人员提供各类信息。

6、根据《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严格进行科研经费的管理和审核,尤其上经费的使用上要严格管理。

7、做好院内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鼓励各学科及个人引进、开发、应用新技术项目,20XX年计划每个科室至少申报2个新技术或新项目,争取10项以上的新技术通过医院医疗技术委员会审核。

8、鼓励并支持医务人员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撰写、发表学术论文。计划7个市级重点专科至少能在CSCD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普通专科至少能CSCD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科教科严格把关,防范一稿多投现象的发生。

三、住培工作:

1、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管理规定。根据《20XX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标准》的新要求,完善规培的相关制度,重点建立《全科医师培训的管理制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互评制度》等制度,并加以落实。并计划按照《20XX年国家规培基地评估标准》对全院各基地的规培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做出评价。

2、做好医院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工作。20XX年继续安排专人对临床技能中心进行管理,并建立临床技能操作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

3、按国家及省卫计委的要求,安排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的培训,包括院内、院外的各种培训,重点是针对四个新招生基地的师资进行全面的培训。计划在本年度所有师资均能参加院内师资培训,各基地的骨干教师均参加院外的教师培训。

4、重新修订《医院的师资激励机制》,并落实教师激励制度,鼓励更多的优秀医务人员加入到住规师资队伍中去。20XX年计划对对住培教师进行一次的评先、评优,并加以表彰。

5、加强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管理和考核管理。严格落实住规培训计划,规范住培学员的轮转和考勤。20XX年严格落实规培工作相关的奖罚方案。

6、计划举办1次基地主任及秘书的.工作会议,总结上一年的规培工作得失,并根据基地的认定标准,安排布置各基地的工作任务。计划举行1次培训学员座谈会,帮助解决学员的日常思想顾虑及生活困难。计划组织各基地开展1次年度考核。

7、计划做好20XX年的结业综合考核前培训工作。确保参加省卫计委组织的结业综合考试学员的通过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8、继续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材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计划每月对各科室的规培材料进行检查、汇总、分析、整改反馈。

9、根据省卫计委的统一安排,做好20XX年住培对象的招收工作。

我院各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为目标,不断改革内部的管理机制,改善就医环境,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氛围,努力完成20xx年的各项工作。

一、继续抓好等级医院评审后的工作,做到机构不散、人员不减、职责分明,按照六个评审组的分工情况,继续深化查找问题,补缺补漏,完善硬软件设施的建设,巩固评审后的成果,把等级医院工作实现常态化、永久化、合理化的管理目标。

二、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本着高启点,高规格,严要求的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与专业发展相关的人才培养,选送一批有素质、有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配齐与专业发展的仪器设备,鼓励在职人员搞科研,设立科研专项经费,并根据各级各类的奖励等级发放适当的奖金,同时为了稳定职工队伍,提高职工待遇,缩短与沿海同行的差距。

三、继续签定科室目标管理责任状,实现科主任负责制,根据科室的实际,拟出更加合理的管理细则和评分办法,充分发挥科室主任的作用。

四、继续加强医院的团队文化建设,树立职工的大局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不断创新工作的机制,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5.12”国际护士节举办文艺演出,举办第七届职工运动会,鼓励职工参加健康向上的社区活动,增强与社区的文化交流与协作,继续办好”杏林讲坛”、”杏林新风”以适应现代文明社区的要求。

五、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为主线,建立健全医护人员的安全目标责任制,经常组织对医疗质量安全的检查,及时杜绝安全隐患,减少医疗纠纷,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安全意识。对出现的医疗纠纷尽量消灭在萌芽之中。

六、支援乡镇卫生院建设,继续响应”千名医生”下乡活动,帮助乡镇卫生院培训医生,经常派出医生帮助卫生院开展新的技术项目,20xx年将与1――2家卫生院建设帮扶协作关系,同时下乡开展义诊,协助解决农村卫生突发事件,并做好安全防疫工作。

七、继续按照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管理目标,组织医务工作者参加”大讲堂”学习,到20xx年底参加学习的人数达到60%以上,进一步落实动态管理第三周期的考核评价指标,贯彻《患者安全目标》10条措施,增强医院在社会上的信誉度,从而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

八、增收节支,节能降耗,提倡人人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少用一张纸,仓库真正实现零库存,零浪费。

九、改善就医环境,落实为民办实事工程,加紧新病房大楼的建设,保证建筑工期,保证建筑质量。做好医技楼的防漏和防雨的修补工程,修缮办公室,购买新的办公桌椅,改善办公条件。

十、做好电脑软件升级,保证升级质量。20xx年上半年前实现看病”一卡通”,继续做好门诊预约挂号,按照省厅的要求,预约门诊纳入门诊的目标责任制管理,同时完善单病种限价收费工作。

十一、继续完善院务公开的管理,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接待工作,定期召开社会监督员会议,主动到社区了解群众对医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20xx年院务公开做到公开、透明,职工满意,群众高兴。

十二、积极做好援外工作,落实援外人员的各种待遇,帮助援外人员解决实际困难,为援外人员创建良好的条件。

十三、拟定”十二五”医院规划,对未来五年要有前瞻性的高度,按照医院的经济,人员编制和社会就医的情况,拟出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

①三级医院和省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机构:任现职期内,有2篇本专业、质量较高的论著、经验交流学术文章在“中文核心期刊”、“SCI”或“统计源核心期刊”发表(其中三甲医院和省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机构要求至少1篇在“中文核心期刊”或“SCI”刊物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独著或合著(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10万字)的本专业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或译著1部。更多信息可以关注论文一点通

医院论文发表管理制度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国家对于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对于医疗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提高医院的总体效益是医院今后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

【摘要】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国家财政的支援,公立医院长期以来缺乏对盈亏的敏感性。鉴于其自身和外部环境特点,形成了多年来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不规范不完善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权责不分、缺乏竞争力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全文通过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希望借此为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改进措施

一、前言

公立医院作为国家的医疗服务机构,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可持续性发展不仅关系到医疗体制改革,更关系到社会民生建设。面临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公立医院时常遭遇财务问题,甚至财务危机。因此,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变得愈发重要,研究其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优化方法,是保证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医院本身和卫生事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方面,医疗服务也是用于交换的商品,但凡商品都适用价值规律,卫生领域也不例外。研究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有助于医院自觉遵循和运用经济规律,正确处理与外界间的各种复杂经济关系,正确定价、合理补偿,适应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建立质量和效益相结合的医疗机制是深化卫生改革的目标之一。研究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能促使医院对自身经济活动进行考核,从而达到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的目的。同时促进各医疗机构开展公平竞争,建立完善开放的医疗服务市场。

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体制的束缚和观念的禁锢,我国公立医院的管理执行机制略显陈旧,“等、靠、要”思想依然顽固,参与竞争的意识严重不足,缺乏根据市场调整经营方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财务管理经验尚浅且问题重重。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成本核算和固定资产两个方面。

1、公立医院成本核算问题

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我国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方法与行政事业单位相同,以实际成本与权责发生制原则为基础,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成本专案归集和分配成本费用,这种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方法长期沿用,但随着医疗体制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原有核算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医院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

***1***成本核算基础薄弱

我国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重视计算而非管理,忽视事前控制。公立医院大多采取单纯按支出情况来统一计算成本费用,实际上是游离在成本形成过程之外的。只是事后的静态反映,不能说明成本责任的归属,这样导致奖惩制度无法与成本责任相联络,因而造成医院各部门科室及医护人员对降低成本既缺少动力又没有压力,积极性受到束缚,长期以来只有少数财会人员关心成本的被动局面。

***2***奖金分配制度导致成本核算不全面

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意义还局限于在科室奖金分配阶段,奖金分配的标准制定导致成本核算不全面。

奖金分配基本公式为:奖金=***收入-成本***×提成比例

为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医疗质量,将公式调整为:

奖金=***收入-成本***×提成比例×质量分+工作量指标+经济收入指标+单项扣+专项补贴+级别

质量分:各医务科室按制度进行评分,即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和文明服务质量的总分数。

工作量指标:实际占用床日数、出院病人数、每个医生平均承担的住院人次数、诊疗人次数等。

经济收益指标:平均住院日收入、药品占业务收入比例、平均床日药品收入、门诊人均医疗收入、门诊药品占医疗收入比例等。

单项扣:病案归档率,无菌物品阳性率等。

专项补贴:加班补贴、夜班补贴等。

级别:职务、职称、工龄、学历等。

这种奖金分配制度涉及的成本不全面,未包括间接成本,因此***收入-成本***出现负值的月份不多。若按全成本核算,容易导致***收入-支出***均为负值。医院为保证医护人员的利益,一般不采取全成本核算方式,现行的奖金分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成本全面核算的推行。

2、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主要是科目设定不甚合理。首先,缺少“折旧计提”,仅使用“固定资产”、“固定基金”对固定资产进行帐务处理。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反映固定资产价值,且两者账面数额一致。但是随着固定资产购入方式的灵活化,这种科目设定已无法满足管理需求。当医院购入旧的固定资产时,“固定资产”科目反映其原值,而“固定基金”科目反映其净值;当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固定资产”科目反映其原值,而“固定基金”科目随已付款增加而增加,使得“固定资产”账面数额不等于“固定基金”账面数额,显然这种处理方式的“固定基金”科目已失去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数额的作用。

其次,公立医院不按照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而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固定资产增加时,按收入比例提取相应的“修购基金”,作为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固定资产减少时,一种是固定资产清理报废的处理,将固定资产的残值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列入“修购基金”、另一种是固定资产出售的处理,按实际收到的出售价款,同时反映“银行存款”、“修购基金”专案的增加,并按原购价反映“固定基金”、“固定资产”的减少。在这样的账务处理中,以收入数额为基数计提的“修购基金”和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产生脱节,无从对固定资产折旧数做出反映。

这种做法有两大缺陷:第一、不能反映固定资产折旧数,不能根据经营需要合理补充固定资产数;第二、资产负债表不能体现折旧数,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准确反映其净值,从而导致资产和净资产虚增或虚减。

三、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改进措施

从上面问题可以知道主要是成本核算和固定资产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的最重要的两方面。存在问题就必然需要解决,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开展全面成本核算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开展不够全面,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开展成本核算的重点应放在控制成本支出、核算标准成本上。

***1***加强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首先,确立成本目标、增强成本控制只有明确成本管理目标,医院才能在目标的指引下生存发展,一旦丧失目标,极易导致成本管理工作的偏颇。成本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医院整体目标的实现,医院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推行具有本院特色的成本管理目标,以此加强成本核算。笔者认为,成本管理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普遍适用于一般规模公立医院。一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各医疗科室等责任单位的消耗定额、费用定额,作为医院控制成本的标准;二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将医院实际成本消耗与责任目标***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及时揭示脱离责任目标的差异,加以分析并采取措施改进。三是在会计期末,计算出各医疗科室的年度实际成本,考核目标完成程度,分析差异原因,查明责任归属,作为评价各医疗科室业绩的依据,为下期成本目标确立提供参考、指明方向。

***2***全面合理分摊费用

费用分摊要涵盖医疗费用、管理费用和服务费用。医疗成本,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人员费用、材料消耗等,直接计入科室成本;间接成本包括交通费、公务费,按确定的分配方案如按人数进行分摊,计入科室成本。行政后勤部门的核算办法,可实行定额管理,简化分摊工作量。在此要特别注意比较容易忽略的几点:职工的各项保险金的核算,减掉个人支付部分,其余额按各科室实有人数分摊计入科室成本;医疗事故及赔偿支出,根据医院规定适当进入科室成本;离休人员费用、独生子女补助等公共性质支出,可不分摊科室成本。

2.合理设定固定资产科目

笔者建议医院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借鉴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再通过“固定基金”科目核算。此举能加强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化、规范化、标准化,缩小事业单位和企业会计核算的差距,使会计资讯具有可比性。

增设“折旧计提”科目,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方法,按照现行制度规定,我国公立医院对购建大型固定资产的核算采用当期一次性核销方法。但部分医院当期经营并不具备承受购建大型固定资产的能力,而且现在购建大型医疗固定资产的融资渠道也日益多样化,为更合理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本文建议采取下列三种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一是采用平均年限法,将固定资产价值按使用年限平均计入各时期医疗成本,其优点是真实反映医院当期经营成果,适用于普通的大型装置;

二是采用加速折旧法,将医院固定资产每期计提折旧,在使用初期计提多一些,后期计提少一些,从而相对加快折旧速度,适用于中等价值且折旧年限短的固定资产;三是单位工时法,固定资产原值在使用寿命期间规定完成的工作总量按工时数平均计算折旧,适用于固定资产在各个期间使用程度很不均衡且使用磨损对装置影响特别大的情况。

在固定资产废弃处理上,建议增设“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准确核算固定资产清理费用,真实详细地反映其损益情况。便于医院准确、及时的掌握大型固定资产,尤其是贵重医疗装置的保有情况。

四、结语

本文将研究观点立足于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整体,从会计的角度出发对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和固定资产进行审视,对其进行问题分析和措施提出,希望能对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徐小琳.现行医院财务风险分析[J].现代商业,2010***11***.

[2]王军.趟出一条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J].中国财政,2010***06***.

[3]陈先森.全力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J].中国财政,2010***01***.

>>>下页带来更多的

①三级医院和省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机构:任现职期内,有2篇本专业、质量较高的论著、经验交流学术文章在“中文核心期刊”、“SCI”或“统计源核心期刊”发表(其中三甲医院和省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机构要求至少1篇在“中文核心期刊”或“SCI”刊物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独著或合著(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10万字)的本专业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或译著1部。更多信息可以关注论文一点通

医院论文发表管理制度百度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医生的地位是越来越高。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医生学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临床医生的创新

【摘要】临床医学的特点是研究未知数最多的人类自身,在临床诊疗工作中探索与创新的本质是排除错误,不断进步,服务病人。但近几年来,国内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生们宁愿做“太平医生”而不敢创新了。本文就此问题做一简要浅析。

【关键词】临床医生 探索 创新 风险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01-02

我常喜欢看中央电视台CCTV10科教频道的一个品牌栏目----探索与发现,也经常由此想到临床工作一线的医生,在日复一日大量而又繁琐的临床工作中,有没有探索和发现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医学是一门仍在探索的科学,人类对自身和疾病的认识,至今还是处于“童年阶段”。面对充满未知的医学世界,医生们只有不断探索,才能获得或发现新的认识。一部医学史,充满了探索与发现,才成就了今天的医学。我们临床医生现在所学习、认识、掌握和应用的医学,无论西医还是中医,无论内科还是外科,无论手术还是用药,都是由无数“医学哥伦布”先驱们为我们所探索、发现和揭示的。探索与发现的起点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永无止境。

临床医生们身边的病例和诊疗工作中有着许多未知与疑难的问题,带着疑问去查找文献资料,求教老师或同仁,参与会诊讨论,上网发帖求助,使出浑身解术利用各种渠道来寻求解决办法,这就是在探索。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奥秘,找到了新的、好的诊疗技术、方法或术式,甚或会有小小的创新与发明,这就是发现。看似很普通,很平常,却深刻地反映出科学活动的思维认识过程,目的是找到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规律,以帮助医生们战胜疾病。

然而,世事都有两面性,探索就意味着冒风险。最近几年,国内的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生“带着钢盔开着坦克”行医,自我防护意识越来越强,该做的手术不做了,该冒的风险不冒了,该创新的不创新了。临床医生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宁愿做“太平医生”。在医患关系和谐的年代,医生的失误往往能够得到患者的理解,这才促使医生不遗余力地为患者治病,从而加快医学的进步。对于现在的医患关系紧张状况,大多数临床医生的内心都充满了矛盾与苦闷。我们既希望探索医学禁区,又害怕患者无理取闹,使本来单纯的医学问题,最终上升为法律纠纷。为此,许多医生不得不选择“无为而治”。

一代名医张孝骞曾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现在国内从医的谨慎。医生面临的病人个体差异巨大,诊疗过程时刻存在犯错误的可能。因此,有些医生感叹,如果把每个医疗过程倒过来分析,多数都能发现一些治疗过程中的某些不足。为此,美国医学会于1999年发表了著名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公告,指出:公众必须认识到医生也是人,也会犯错误,把所有医疗缺陷的责任都归结在医生身上是不公正的。有资料显示,即使在医疗技术更发达的西方国家,医疗缺陷的发生率仍高达10%~15%,比一些恶性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都多。

我们目前对医疗缺陷还缺乏理性对待的态度,医生对自己的医疗缺陷有种神经质的忌讳。与此同时,我们国家对医疗缺陷缺乏一个切实可行的应对办法,飞机失事,国家有一套赔偿标准来安抚家属,可是对医疗缺陷却没有明确的赔偿标准,于是医疗纠纷中的争执和天价赔偿屡屡见诸报端,这更加剧了医务人员对医疗缺陷的逃避。如此,在面临患者质疑的时候,就把医德、规章抛在脑后,通过修改病历来“保命”。而我国法律规定的医生“举证责任倒置”,也使我们医生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当前医生和医院的隶属关系,使得某个医生的过失,成为某个医院的过失。一旦发生了赔偿,一般也需要医院承担大头。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在共同利益的作用下,会不遗余力地为医生修改病历创造条件,甚至敦促、指导当事医生修改病历。

相比起来,国外医生的独立执业的管理方式就显得合理些。在很多国家,医生尽管和某些医院发生工作关系,但其利益是独立的,其和保险公司直接挂钩,病人找医生看病,然后到保险公司报销,包括医疗缺陷,也可能由保险公司来买单。可是一旦某位医生经常遭到患者投诉,赔偿超过一定数量的时候,保险公司就可能和该医生解约,而医生一旦失去了保险公司的支持,就意味着病人找他看病没有保险公司报销,那么一般也就很少有患者会找他,他也很难和医院签订工作合同。这种医生自己为自己负责的模式,既可以增强医生的责任感,也可以避免医院和医生因为利益关系,玩“猫腻”共同应付患者的情形。面对医疗缺陷,如何让医生相对独立出来,应该是当前医疗改革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没有失误也可能失败,没有失误并不意味着成功。没有错误就等于完美无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更何况,从来不犯错误的医生是没有的。医生们的这种“无为而治”,不仅阻碍了医学进步,也损害了患者的根本利益。医生应该怎么办?医学应该怎么办?

医生这个职业,是相当特殊的职业。因为人命关天,所以,对这个职业的要求更高一些。就拿大学本科来说,正规的医科大学的学制要比普通大学多上一年。毕业以后,必须要当相当长时间的住院医师,要有相当长时间的实践,才有可能真正当上医生。但是,医生又是个高风险职业。除了确实因为医术不高或因为疏忽可能发生人命关天的问题外,来自病人家属的误会也不得了。因为医生接触病人,而没有一个病人不希望自己尽快好起来,医生又不能保证每个病人都尽快好起来,这样,势必会发生医生和病人的摩擦,经常听到的新闻是某某医院某某医生又受到了病人家属的攻击。受攻击的医生中,应当有不少人是无辜的。不是他们不想治好病人,而是他们回天乏术。这个回天乏术不是医生的手段不高强,而是病人已经病入膏肓。

医学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医学的特点是研究人类自身,而人类自身的未知数是最多的。医学的局限性在于认识的局限,而认知也是相对的,也许是片面的,过后是错误的。医学原理也会如此。科学并不会说“我什么都知道”,科学只知道一部分。“包治百病”肯定是谎言。医生对病人说话一定要留有余地。什么都能治,就意味着什么都不能治;没有任何副作用,就意味着没有作用。医学的局限性还在于方法的局限性,100年前没有输血、没有抗生素、没有真正的麻醉。疾病不可能被人类征服,它们总是伺机反扑,或者“提升水平”,把人类推向陷阱。

医生的注意力要集中到患病的人的体验上,而不仅仅集中到疾病的过程本身。治疗并不意味着治愈某种疾病,有时候意味着体恤,减轻痛苦而已。2004年4月《英国医学杂志》曾刊登这样一段话:对于有些“病”(至少60余种),没有必要采取什么方法去治疗,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有什么方法有效,也许不治疗比用什么方法去治疗更好,也许最好的方法是不去治疗。

医疗也有很大的风险性,因为医疗的特点是在获的人体上实施诊断和治疗。医疗的风险性存在以下几种,诊断风险:误诊、误伤。用药风险:毒副作用、剂量耐受差异、过敏。手术风险:麻醉、出血、损伤、感染。风险在于疾病的复杂、认识的局限、技能受阻,也有责任心和经验不足。医疗是服务性行业,却是特殊的、极大风险的服务。医学是一辆行使在高速路上的破车。各种媒体电台将医学推向尴尬,使医生陷入无奈。医生的手谨慎而颤抖。医生只能以“尽可能”“尽力而为”的表达得到理解。

作为临床医生,要有为科学、为患者献身的精神。一名医生如果不愿冒险,就只能成为“修机器”的匠人,而不能成为医学大师。医生的冒险精神不仅来自于对真理的追求,也来自于对患者的感情。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医生深怀仁爱之心,患者都是通情达理的。当然,患者理解医生也是有条件的。在临床中,尽管误诊是客观存在的,但医生不能以此为借口,无视生命的尊严,随意让患者付出无谓的牺牲,承受无谓的痛苦。患者可以宽容正常的失误,却无法宽容因敷衍塞责、草菅人命造成的失误。

中国古代政治家、哲学家说:做事要“通天理、近人情、达国法”。作医生也当如此,对医生而言,天理即为自然规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人情即为人的思想、意识、情感和意愿。而国法即为诊治的原则、规范、技术路线、方法技巧和政策。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探索的本质就是排除错误,不断进步,服务病人。“先病家之忧而忧,后病家之乐而乐”,充分体现了医学仁爱的真善美精神,这种精神正深深地植根于现代医务人员之中。无论时代和社会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仍然是中国医学的主流。

郎景和教授的这样一段话,很值得我们临床医生好好回味的:珍视自然的每一种状态,是客观地看待科学。科学不是万能的。认识无限,而我们认知的程度和探索的范围总是十分有限的。疾病的诊治要遵循两个原则:科学原则与人文原则。科学的原则是针对病情而言的,需要对疾病的病理、生理、治疗方法和技术路线而采取科学谨慎的原则;人文原则是针对人情而言的,需要对病人的心理、意愿、生活质量、个人与家属要求而采取人文关怀的原则。

现金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生要将科学与人文交融:有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繁荣思维品质,有效地工作方法,和谐的相互关系,健康的身心状态。医生与病人和病人家属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是诊断、治疗、医学发展和医疗纠纷防范的关键环节,也是医德的表现。新时代的临床医生必须是细心的观察者、耐心的倾听者和敏锐的交流者。

临床医生们的探索与发现之路就是一条临床医学研究之路,是理论联系实践、修炼求道、功成自然之路。临床科研的土壤就在临床诊治的病例、病案之中,关键是善于发现问题,要有思维、学术的敏感性,抓住问题就去研究、去探索,在探索中产生创造性。临床医生在工作中的探索与发现之路更是一条深入云端的羊肠小道,需要咱们临床医生们具备一种执著的献身精神,一种事业激情,一种睿思智慧和一种行动习惯,不是为了寻求功利,而是为了选定的目标和使命而去苦苦探索的。真正使医生能力和智慧提高的是病人。病人是病理现象的展现者。只有这时(在病人面前,而不是在书本上),医生的双眼才能焕发智慧。病人是医生真正的老师。专业和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是必要的。人文修养和哲学理念具有根本性、终身性。不要把自己限定在一个狭窄的领地内,我们需要学习的更多更多……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医生学术论文

医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伙伴,治愈是人类的疾病是最终的期盼,医学是一门神圣的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医学的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

在诊断和治疗患者的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运用到基础检验技术作为诊断与质量的主要方式。在现代化临床医学中,基础检验技术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准确率,还会对病人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不良影响。快速而又准确的检验技术有利于节约救治病人的时间,从而保证了诊疗的效果。

一、临床医学检验项目、需求及重要性分析

针对临床医疗诊断需求,临床医学检验分为血液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脑脊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痰液与支气管灌洗液检查、胃液检查等内容。针对检查项目的领域以及对临床诊疗活动的影响,各项检查内容及技术应用也存在差异。而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临床医学检验,不仅关系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还关系到患者能否在最佳治疗时间内开展治疗活动。因此,现代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对临床诊疗活动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药敏试验等工作更是关系到治疗活动开展方向和治疗效果。了解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现状,能够促进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促进现代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现状分析

现代临床医学中应用的检验技术的进步,需要多种学科互相配合,才能达到准确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基础检验技术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科学,每一门单独学科在技术上的进步都会推动检验技术的提高。现代科技对物理学、生物学、光学等的具体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检验技术的提高,因此,基础检验技术发展的最为迅速。现阶段,临床医学的检验技术既能够运用在诊疗工作中,还能够运用在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或者康复活动等。

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检验技术的基础设备、设置规模、应用范围以及技术的提高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医院体系中临床检验科室是基础的组成单位。根据临床医学检验的要求,应该预先掌握检验技术应用的方法。然后,再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和管理检验技术,加强对检验科室的内部管理,对先进技术的运用进行有效的评估等。

2、探究基础检验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临床医学中运用的检验技术,绝大部分是以检测技术规定标准为基础的。但是因为没有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在实验方面的设施、医疗器械的配置、管理药材和科室等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除此之外,新型技术的运用也对临床医学检验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具备足够的检验知识和技能,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根据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在运用中的效果,适当地进行改善,在实践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找出解决的办法,对使用检验技术的效果进行评估等,以此推动检验工作的完善和进步,从而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提高。

3、促进检验设施的完善,推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

临床医学工作中,检验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推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应该大力扶持医学检验设施单位,推进检验设施的更新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检验设施单位的经济效益。政府相关政策的颁布或者采用利税的方法都能够提高医学检验生产单位在市场中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样会促进设备单位更加有动力研究和发明更先进、更高端的检验设备,有利于推动医学临床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推动我国医学的检验工作的进步。1100

4、加强对检验科室的内部管理,推动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

我国对于医院的管理工作不仅应该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标准,同时还需要更新管理标准。以此来扩大检验技术的应用范围,推动检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使用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则加强对检验科室的管理,能够保证医学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同时,通过对人员素质的考核等硬性标准的发布,保持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针对新设备、新技术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预案,保障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应用的基础。

5、加快临床医学检验成果的转化,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受市场经济因素影响,许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研究成果并未实现产品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临床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现代科研机构应加强成果的宣传与转化。针对一部分企业缺乏专利、成果转让费用的情况,采取技术入股等形式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技术入股降低科研成果转让门槛、同时开拓院校、科研机构研究经费来源,促进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6、以经验交流为重点,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临床检验人员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的一线人员,他们对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发展方向有极大的发言权。目前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中,由于缺乏这类人员的参与,导致了许多技术实际应用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因此,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单位应在检验技术研究中,加强与一线检验人员的经验交流,使技术研究人员了解检验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以此为基础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设备操作的便捷性。同时针对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快速检验的需求,加强研究工作中检验时效性的应用,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的发展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基础检验技术能够促进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的提高,增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率。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系统的完善,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对基础检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对基础检验设施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生产医疗器械的单位也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研究的力度。在此过程中,应该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此提升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推动我国医学的检验工作的进步。

浅谈临床实习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医学生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 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医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如何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效果,成为广大临床教师的一大课题[1]。

一、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实习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医疗活动的效果。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的医学教育忽视了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影响和阻滞了医学生日后的发展与提高。因此,作为一名实习医生,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把自己对每一个疾病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这样就能不断地激励自己,去认识新的疾病,学到更多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其次,实习的目的是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转变过程,而是包括思维方式,工作态度,责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转变。在实习中,我们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理论上头头是道,而面对实际病人却不知所措。因此,作为实习医生,在实践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使自己实现这种转变,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这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二、临床实习常遇到的问题

病人的抵触情绪: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的推陈出新,国家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国家不断的出台保护患者的各种权益,但保护医生以及保护医务工作者的权益却很少见,但保护实习,见习的医学生少而又少。此外,患者的很多的医疗操作都不愿意向实习,见习的学生倾诉与表达。在临床问诊与体格检查的时候,不愿意合作与配合。最后没有达到学校临床实习,见习的最终目的。

患者对医生这个行业的不了解与不尊重,有的患者认为医生都是为了赚更多的费用,让他们做各种医疗检查,各种开单,医闹事件比比皆是。这个问题是国家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临床学生对见习实习的不重视:由于本科生在临床实习阶段面临大的就业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因此其关注重点放在了寻找工作和考取研究生上,导致许多本科生轻视和忽略临床实习阶段。我国传统观念,临床实习注重传授经验,对能力培养比较缺乏,因此对于见习,实习生在临床阶段大部分是走马观花,大部分以一种被动状态来接受医学知识,且学生与教师交流少。与此同时,我国医疗改革制度如雨后春笋,各种法律法规限制了实习生进行临床实践的机会,动手机会,最终导致本科见习,实习生在接触临床后出现实践能力低下、医患沟通能力低下、医学科研及教学能力方面的缺陷,导致医学人才流失[3]。

三、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职业道德水平

临床思维能力:国外医学教育界高度重视临床技能知识的培训,重视临床水平的提高,其课程应该是以临床课程为核心,组成多学科、跨年度的综合课程,内容覆盖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交流技能、各个学科应该以服务临床为主,各个学科应该相互交叉,相互覆盖,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医学生结束了理论实习,进入了临床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把纵向能力转变为横向能力,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自己的一定思想,所以这个时候老师是起关键作用的时候到了。老师应该加以引导,临床联系理论,在病床面前,在疾病面前,最真实的接触疾病,认识疾病,认真的给病人做体格检查,这样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会记忆犹新。

职业道德:重视培养医学生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奉献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依据,医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上医院对违反医德的行为惩处不严,施之过宽,使得医疗工作中谋私和混乱现象禁而不止,少数医务人员不讲医德原则,给患者乱检查、乱用药、乱收费。更有甚者,收取红包,见利忘义[4],严重影响社会的医疗秩序。

促进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发展。所以在见习,实习阶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誓言牢记心中,在心里应该有杆秤,决心出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与荣誉,救死扶伤,决心为医学事业奉献终生,记住永远不要触犯法律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做个合格的好医生。

展望

科研论文发表管理制度

发论文,一般只看论文质量怎么样对于资历没关系的也就是说,你只要有本事你就试试看别担心

一篇高水平的论文不仅要有科学的分析论证,独到的学术见解,而且还要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有较高的可读性,才能被相应的期刊杂志所接受,得以尽快发表。科技论文写作的质量不但表明作者的学术水平和表达能力,也直接影响刊登该文的期刊水平。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写论文的几个常见问题第二部分 高水平科技论文的写作要点第一部分 写论文的几个常见问题一、什么样的文章令编辑头痛二、什么样的文章易被编辑枪毙三、优秀论文的五个要素四、写作前应思考的几个问题五、为什么要发表科技论文六、如何选题?七、科技论文的结构八、核心期刊问题1什么样的文章令编辑头痛• 文章写作无层次,看起来混乱; 文章写作不流畅,读起来生硬;• 语句错误,用词不当,标点符号乱用;• 篇幅太长,次要事项说得太多,前言过长; 语句罗嗦、文不对题,让人费解;• 参考文献著录不全 。2、什么样的文章易被编辑枪毙• 缺乏创新性,重复别人的工作;• 内容太陈旧,重复常识性内容;• 研究内容没有重要意义,或者过于狭窄;• 内容有明显错误,以偏概全;• 脱离实际,从仿真到虚拟;• 缺乏说服力,难以令人信服 .3优秀论文的五个要素1) 创新性创新性是指在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篇论文或一项研究课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应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论文就是高水平的论文。2) 可读性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要求结论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性强;论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3) 信息量当你读完一篇文章后获得的新知识越多,说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比如“多点测量”的信息量要比“6点测量”少得多,前者给出的是模糊的、不确切的信息,而后者则是清楚的,确切的信息。篇幅虽小但包含的信息量未必少,只要内容充实就是好文章。论文不以长短论英雄!

学术规范,不仅是指建立各种形式的规则,而且还涉及到学术内容的实质性规则,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学术规范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学术规范的法学思考

[摘要]大学内部学术失范的根源在于学术权力的滥用,具体体现为学术权力的程序合法性欠缺、学术权力的公共性缺失、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缺位。文章立足法学视角,以大学中的学术权力为基点,探析学术失范的权力因素,并为学术权力的规范化行使提供制度设计,即学术权力应遵循程序正义原则,恪守学术性特质以及健全学术权力的监督机制。

[关键词]学术权力 学术规范 学术责任

[作者简介]夏民(1967- ),男,江苏镇江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博士,江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教育法学。(江苏 南京 21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完善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法治思考”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SJD82000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87-02

大学中的学术失范现象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其性质、原因及其解决路径的分析并不完全相同,但却颇有见地。本文试图从法学的视角,以大学中的学术权力为基点,探析学术失范的权力因素,并为学术权力的规范化行使提供制度设计。

一、学术权威与学术失范

大学是知识之府,大学的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传授知识、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在大学,个体之间拥有的知识并不等同,某位学者在其专业领域内学术造诣深、学术水平高、学术影响大,成为其他学者心目中受尊敬、受崇拜的人物,就会被称为学术权威。学术权威的影响力既非出自于行政组织中的地位,也非沿袭传统的家族权力,而是以学术人员自身的学术修养、学术成就、学术魅力等因素为基础的个人威信和威望。通常没有保障其作用发挥的制度机制,也没有明确的法定影响对象。学术权威一旦与校长、院长、处长等大学中的行政地位相结合,就会使其影响力明显增强,既出于个人的权威,又源于组织的因素。

学术权威是大学名望的象征。世界范围内大学的声誉与排名,往往取决于其具有的享誉海内外的学术权威的质量与数量。恰如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校长梅贻齐先生所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学术权威作为大学中学术和学科的带头人,对大学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学术权威能立足学科发展的前沿,洞察学科发展的脉络,引领学科发展的走向,推陈学科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学术权威作为大学中左右学术权力的重要因素,在众多学术人员汇集的学术组织中,能平衡学术人员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促进学术组织内部形成合理的梯级人员结构,保持学术组织的和谐稳定。因此,大学应该善待学术权威。但学术权威本身特殊的地位容易引发封闭、偏执和保守的倾向,甚至出现学术权威挤占学术资源、垄断学术话语体系、限制学术研究空间等不良现象。对此,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曾明确提出批评:“科学创新最大的障碍往往来自于某些具有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术话语权,同时有自己成熟的研究框架,所以有时会无法接受新的思想,后者可能被看作是对他们学术地位和权威的挑战。”事实上,作为传统学术圣地的大学,目前在学术研究计划、经费申请、研究行为、研究评审和研究报告等学术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背离学术界公认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现象,尽管不能完全归责于学术权威,但与学术权威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关。

二、学术失范的权力因素

1.大学学术权力的程序合法性欠缺。这里提及的学术权力程序合法性主要指从权力产生的基础和行使方式来看,学术权力是否遵循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大学内部相关的自治性规范文件所规定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来审视我国大学的学术权力,其合法性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学术权力来源的角度看,学术组织成员组成欠缺合法性。大学中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学术组织行使着教授治学的职能,决定着教师职称的评定、学生学位的授予、教学科研成果奖项的推荐等重要学术事项。但学术组织成员的组成不是由教师或教师代表选举产生,而是由大学中的党政部门指定产生。这样产生的学术组织很难真正代表教师群体的意愿,学术组织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受到置疑。二是从学术权力行使的角度分析,学术权力未能遵循透明、公平、回避等程序要求。由于学术组织的成员指定产生,缺乏选举所要求的准入与更换机制,人员更迭比较缓慢,学术组织成为遍布“熟人”的机构,彼此之间容易形成利益链,进行利益的勾兑与交换,透明、公平、回避等程序要求则往往成为摆设。以学术管理中的项目遴选为例,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许多环节的匿名评审与回避原则被规避,评审专家对于自己工作单位的申报者、或与自身关系密切的申报者并没有做到回避原则,直接导致了徇私舞弊现象的出现。

2.大学学术权力公共性的弱化。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共性”包含了权利与义务的均等性原则,即“特定文化传统中成员所共享某种利益,并继而一同承担对应义务的性质”。学术权力植根于学术,而“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所以,就应然的意义而言,学术权力是学术共同体的公共权力,应当公平地赋予学术共同体中的每位成员,以体现权力的公共性和公正性,彰显学术自由和平等的理念。遗憾的是,这种理论逻辑并没有转化为实践行为。在学术权力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学术权力的主体通常是某个社会体制中的成员,其日常行为主要与该体制发生联系,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维护自我利益的行为倾向,继而或潜在或明确地将这种行为趋向带到学术事务管理与资源分配中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术权力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这方面显著的例证是西方大学讲座制度的变迁。讲座教授制度曾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教授权力的膨胀,该制度消极的一面,如垄断研究资源、压制新生力量等不断浮现。到19世纪末,西方大学讲座制已变得僵化,讲座制的教授为了自己的部门利益,对其研究领域内新兴专业采取打压措施,不允许其成立新的研究所或开设独立的讲座,严重阻碍了新兴学科的发展。为了捍卫学术权力的“公共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讲座制逐步瓦解,转向系科制。 3.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缺位。权力与责任是不可分割的,既然学术组织及其成员被授予一定的权力,就应当对相应的权力行使的结果负责。责任机制缺位学术权力,必然导致权力行使的无序与无度。美国著名的学者、斯坦福大学前校长唐纳德・肯尼迪就曾对现代大学学术权力缺乏监督机制、责任机制有着深刻的认知,他在《学术责任》一书中提到:“回顾历史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一方面,即使科学家们对某些学术不端行为有着清楚的认识,但他们宁愿保持缄默,也不将此类行为公之于众。另一方面,某些专门委员会或小组在调查具体事件时行为也比较浮夸草率,在制度执行中也没有遵循严格的程序。”在肯尼迪看来,学术失范问题的处理机制所表现出来的软弱和无奈,根源在于责任机制的缺位。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缺位,大学内部弥漫着对学术权力的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使得大学中最重要的学术组织――学术委员会,被戏称为“学术居委会”。“大学内部的学术委员会应该捍卫学术研究的尊严,但在当下高校权力框架下,学术委员会经常出现失语的现象,无法具备应有的严肃性、权威性,发挥其效力,更像是‘学术居委会’。”

三、学术权力的规范行使

1.学术权力要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程序正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程序正义理念下的法律制度,坚信实体正义是无懈可击的,并且只是程序正义结果的衍生物或副产品。程序正义维护的是程序规则的权威,程序公平体现的是任何人没有超越程序规则的特权。学术权力要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术组织成员的产生要体现民主原则,即要将学术组织成员选拔的时间、地点、规则和条件公开,选举产生,防止组织或个人指派,杜绝暗箱操作,以消解权力相对人对学术组织权力正当性的质疑。学术权力运作要遵循严格的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旨在消除权力运行过程中利益关联人造成的不利影响,依此原则,在学术权力行使过程中,与权力相对人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学术组织成员应自行或强行退出,以公正权力行使的公正性。保障权力相对人的相应权利,现代行政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对象不是单纯的行为客体,也不是简单的受动者,为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需要程序的双向互动,将管理对象纳入权力行使过程中,使其通晓权力行使的状况。完善相对人申诉及对话制度,对话渠道的畅通是保障相对人权利的重要因素。当作出对相对人不利的学术决议时,应及时告知其该决定的理由,听取其意见并告知其享有的法定权利救济渠道。

2.学术权力要恪守学术性特质。学术权力恪守学术性特质的根本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权力行使的主体只能是学者,而不能是行政官员。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是基于学者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而不是源于行政职务和职级。二是学术权力作用的范围只能是学术事务,而不能是对其有重大利益诱惑的非学术事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是大学权力的两种不同取向,两者在取得方式、性质、地位、作用范围、外部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不可混同。三是学术权力作用的目的是保障学术自由。保障学术自由既要完善保护学术自由的外在制度,建立保障学术自由的法律规范,反对滥用行政手段干预学术自由,又要培育以学术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制度,彰显学术独立精神,提升学术道德水准,严惩学术失范行为,营造宽容学术氛围。

3.健全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认识到学术责任的重要性,曾就加强学风建设问题提出了“八个提倡、八个反对”,其中有“提倡学术批评、学术责任,反对一团和气、恶语伤人”的提法。实际上,将大学学术权力放置于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不难发现,大学自身所具备的历史责任感,大学不能再简单地以学术自由为借口逃避责任。“既然现代大学在科学创新和学术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我们认为,责任感是大学固有的内涵,大学不应回避该问题,它应该对实验开发中的研究成果承担一切责任。”健全的权力责任机制是大学存续、持久并担负起社会责任的重要保证。为了将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落到实处,建立学术纠纷解决机制不可或缺。要审视现行的司法解决机制,法官长于案件事实认定和诉讼程序的掌控,但对于超越自己专业知识之外的学术判断则束手无策。因此,司法介入学术纠纷的法律困境是显而易见的。对此,完善学术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效途径在于设立学术纠纷仲裁制度。“仲裁制度源于公民之间的私法领域,并最终延伸至与权力相关的公法领域,它同时具备公法与私法的双重特点。这一特质与学术纠纷兼具公私特征是耦合的,也是仲裁制度得以介入学术纠纷领域的情感基础。”学术纠纷仲裁制度通过设立仲裁委员会及仲裁庭来裁决纠纷。仲裁委员会在具体裁决案件时,由争议当事双方从仲裁委员会设立的专家库里选择仲裁员组成仲裁庭,仲裁庭根据案件事实,在公开、回避、自愿、充分辩论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定和科学原理作出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公正裁决。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学术自由、“官本位”及学术规范[J].读书,2004(1).

[2]陈韶峰.试论学术评审中的委员会决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3(5).

[3]李明伍.公共性的一般类型及其若干传统模型[J].社会学研究,1997(4).

[4](美)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阎凤桥,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魏英杰.患有软骨病的“学术居委会”[N],中国青年报,2005-12-26.

[6]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7]李昌祖.高校学术纠纷的司法有限介入[J].教育评论,2008(4).

学术规范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的讨论并未对“学风”、“学术规范”等概念进行准确定义。学术研究一旦失范,可能会导致学术腐败。如果对学术腐败现象的危害性没有清醒认识,便会对学术自身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学风 学术规范 学术

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的讨论,被誉为是“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①以社会科学界、人文科学界为主,包括自然科学界在内诸多学科的学者广泛参与,对学术研究中的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有关学术规范的讨论

最早对学风问题、学术规范讨论进行梳理的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先生。1998年《中国书评》复刊号发表了杨玉圣《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学术规范讨论备忘录》一文,第一次提出学术规范讨论是“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也正是这篇《备忘录》,基于当时种种学术失范现象的描述,对什么是学术规范化,要不要规范化和如何规范化等问题,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意见。2000年9月,《学术界》杂志第5期发表了井建斌的《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九十年代学界新的关注热点》一文,该文在《备忘录》的基础上,“补充了1999~2000年学术规范讨论的材料和作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一些材料”。②2002年2月28日,杨玉圣主办的“学术批评网”发表了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胡杨的《建树学术规范反对学术腐败――〈自然辩证法通讯〉“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讨论综述》一文,该文对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进行了现象总结,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树学术规范、打击学术腐败的具体措施,并对《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开展的持续一年多的大讨论中提出的许多深层次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思考。2002年4月16日,“学术批评网”发表了周祥森《新旧中西的冲突――大变革时期的学术规范讨论及其启示》一文。与前面三篇文章客观地介绍各方观点、描述学术失范现象,并加以适当点评所不同的是,周祥森对学术规范讨论究竟肇始于何时、学术规范讨论的深层背景究竟是什么、如何界定学术规范等有关学术规范讨论的实质性、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分析,并明确提出:“这场历时十余年并仍在发展着的学术大讨论,是新旧中西冲突和大变革时期学术范式转换的必然产物,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国学人关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本土化、国际化努力的有益探索”。③笔者认为,这篇文章对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讨论分析较为透彻、考证较为确凿、总结较为全面。与此同时,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学术期刊杂志社或编辑部还与国内一些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组织召开了关于学风问题、学术规范的研讨会,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整体建设的宏观角度来研讨学风和学术规范问题,从而推动了学风建设和学术规范讨论的不断深入。

然而,遗憾的是,就在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的讨论在整个学术界虽未形成统一认识但却普遍得以开展的同时,由于学风不正、违反学术规范所导致的学术腐败事件却在近年内屡被批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学术规范”相关概念及其解读

学风。就个体而言,学风是学习者主观的精神因素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的内在和外在的综合表现。它既反映了学习者学习素养的高低、学习意志的强弱和学习志向的远近,又反映了学习者在选择研究方法、构建思维模式中的某种倾向,还在某种程度上直接预示着学习者学习探究活动的成败。就某个正常的学术领域或某个正常的学术共同体而言,学风是沟通交流的桥梁、团结协作的纽带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动力。从事教育活动和学术研究的大学教师,应有身正为范的崇高师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研究精神、明确合理的治学方法,否则不仅做不好学问、做不好学者、做不好教师,还要误人子弟。因此,学风问题对于大学教师来说,是涉及科学精神、治学态度、教书育人,事关教育成败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学术规范。邓正来认为:“所谓规范化问题,不仅是指建立各种形式的规则,而且还涉及到学术内容的实质性规则,比如如何建立学术评价机制,如何建构学术研究范式,如何营造中国社会科学的知识增长传统,等等”。④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陆学艺研究员和景天魁研究员对社会学研究的规范化提出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社会学规范化的学术建设应当包括科研和管理两个方面。在科研方面,规范化的学术建设涉及到:操作层面,要有研究者基本认同的研究方法;知识层面,要有基本的、大致为学者所接受的理论和概念系统;道德层面,研究者应当具有自律精神。在科研管理方面,课题论证要符合严格的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发表论文要有正规的审稿制度,成果评价要有科学标准等等。⑤在众多的讨论文章中,以上这两种观点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学术规范涉及的具体范围,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笔者认为,学术规范的界定既应当包括理念和价值的层面,也应当包括程序和操作的层面。因此,所谓学术规范,可以认为是学术共同体在一定时期形成的、并为学术共同体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学术价值观念和学术行为模式,具体包括学术道德规范、学术研究规范、学术管理规范、学术评审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五个方面。这样的界定避免了对学术规范琐碎的现象性描述,将学术规范具体化在不同的学术研究阶段,同时便于对学术失范现象加以明确的分类。

学术腐败。学术研究中不遵守规范,产生“失范”行为,并超越了某种界限,就可能发生质的变化,即可能进一步堕落为当前学术界和高等教育界重点揭露和批判的“学术腐败”。笔者认为,所谓学术腐败,是指违反了学术共同体在一定时期形成,并为绝大多数教科研人员认可的学术道德准则、学术价值观念和学术研究规范,采取一切不正当手段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学术堕落行为。从根本上来说,导致当前高校学术腐败行为日益为社会所严重关注的原因,是由于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场所、是探究学问的地方,大学教师学风不正引发的学术失范现象甚至学术腐败行为不仅有可能使我们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落空,学术研究丧失最宝贵的原创性,还有可能击穿社会的道德底线、导致全社会的道德“雪崩”。这种灾难性的后果或许不会马上得以表现,但却并非没有可能。

学术为何需要规范

学术腐败尤其是高校学术腐败不仅亵渎了学术尊严,玷污了学界圣洁,腐蚀了大学教师队伍,违背了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阻碍了学术发展创新和人才健康成长,更严重的是影响到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落实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对学术发展的严重妨碍。学术活动作为知识的传承、研习、探索和应用活动,需要对于客观真理的热诚追求和忠实服膺。学术的发展,离不开那种奠立在客观性、诚实性和无私利性基础之上的高尚的学术道德,离不开追求原创性的强烈的创新动机。政治求公、经济求利、学术求真。学术共同体是一个以“求真”作为自己主导价值的共同体,其运作秩序主要是靠学者所特有的精神气质来维持。

对于社会进步的阻碍。在每一时代,站在探求知识和真理前沿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大学教师的精神气质,总是起着引领时代思想的作用。特别是近代,自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中国的人文思想开始具有了它的现代形态。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以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为标志的无产阶级新文化把中国的人文思想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具有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人文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转型期发轫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也与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由于此,知识分子才得以被称为社会的精英和时代的精神脊梁。如果这些人腐败堕落,将严重阻碍社会的整体发展。

潜移默化而又极其顽固的渗透性、蔓延性和扩散性。有人曾对中国的职业声望进行过调查,选择了当时(1998年)社会上最有代表性的14种职业,对国内7所有代表性的城市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城市的被调查人均将科学家和大学教授排在职业声望排行榜的第一、二位。⑥这充分说明整个社会对知识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的信任和期望。如果连为人师表的大学教师也难以抵御社会腐败的侵袭,那么,何以通过教育去教化社会?要避免或拯救学术腐败所可能或已经导致的学术发展危机、社会精神危机和人的发展危机,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出抵制和反对学术腐败的任务,无论这是未雨绸缪也好,还是亡羊补牢也罢。(作者分别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副教授)

注释

①杨玉圣:“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学术规范讨论备忘录”,《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②③周祥森:“新旧中西的冲突――大变革时期的学术规范讨论及其启示”,http://www.省略,2002年4月16日。

④邓正来:“社会科学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科学辑刊》出版座谈纪要”,《东方》,1995年第2期。

⑤陆学艺,景天魁:“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

⑥夏学銮:《转型期的中国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72页。

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为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各项科研任务顺利完成。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提高科研成果产出数量与质量,增进科研服务效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研项目分为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两大类。纵向科研项目是指由国家、各部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政府机关部门负责审批、立项和拨款的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是指与企事业单位签订的科技开发等服务合同项目。

第三条 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1.科研处主要负责制定科研项目年度工作计划;组织科研项目申报、汇总与上报;监督检查科研工作计划实施;项目研究进展情况的调查、统计和总结;管理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组织科研成果鉴定与推广;组织科研项目结题验收等工作。

2.各学院或独立研究机构主要负责制订本单位年度科研工作计划和工作要点、组织本单位项目申报、重大项目论证及质量监控等。

第二章 项目分类

第四条 一类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经费100万元以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

撑计划课题(经费100万元以上);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863计划课题(经费100万元以上);973课题(经费100万元以上);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

第五条 二类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部主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项目、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托专项课题(自然科学项目研究经费40万元以上、人文社科项目研究经费20万元以上);863课题(经费30万元以上);973课题(经费30万元以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第六条 三类科研项目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国家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托专项课题(自然科学项目研究经费20万元以上、人文社科项目研究经费10万元以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基金课题);863课题(经费10万元以上);973课题(经费10万元以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省科技厅科研计划项目;省软科学研究计

划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人事厅人才开发资金资助项目;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第七条 四类科研项目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高校省级优秀人才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国家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托专项课题(自然科学项目研究经费10万元以上、人文社科项目研究经费5万元以上);各地市级政府、各厅局级单位委托专项课题(自然科学项目研究经费10万元以上、人文社科项目研究经费3万元以上);省体育局、旅游局等科研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第八条 五类科研项目

校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校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项目。

第三章 项目申报和立项

第九条 科研处及时发布有关项目申报通知、申请表格、时间安排等事项。各单位在接到项目申报信息后,于7日内将相关信息通知本单位教职工,并指派专人传达到在外学习或因公出差的本单位教职工。

第十条 原则上,每一位项目申报人应从其学科归属学院的科研团队申报,由科研团队负责人确认。

各学院科研团队的创建按照一级学科遴选,也可根据学院学科特点和现状按照二级学科遴选。

第十一条 科研处、各单位分管科研领导及科研团队负责人有义务回答和解决教职工在申报过程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第十二条 各科研团队负责人应对申请书进行初审,签署意见后提交学院,各学院成立相应学科组或聘请科研项目申报指导专家,审议申报人的科研选题及论证等,由各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后汇总上报。

第十三条 科研处对各单位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报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决定。原则上申报数量与申报指标低于1.5︰1,且申报总数不超过15项的,由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组织5-7位专家投票确定。

第十四条 申请省部级重点及以上项目的,由各单位审定后报校学术委员会审议,由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遴选出部分项目重点推荐,并将项目信息反馈至相关学院。相关学院及时组织3-5位参与过相应层次项目评审的专家对重点推荐项目提出完善修改意见,并在规定时间内统一报送至科研处。

第十五条 校级科研项目每年度评选一次。根据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将面向各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以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设立一定比例的专项科研课题。

第四章 项目中期管理

第十六条 各类科研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应按计划任务书或合同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学校和各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

第十七条 科研处下达立项通知后一个月内,项目负责人须

向科研处报送开题报告(包括研究计划、经费使用计划等),计划一经确定,中途不得随意变动。确需调整或改变计划,则须按相应规定办理报批手续,经项目主管单位批准后方可改变;确需终止项目研究时,须由项目负责人提出撤销科研项目的申请报告,报请主管单位批准。

第十八条 各单位科研业务费中应设立学术委员会工作专项,充分发挥学校-学院-团队三级管理优势,加大各单位项目申报前期审核与立项研究过程监督力度。跨部门、多学科交叉的重大综合项目,由科研处配合有关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进行协调,以分合同形式明确各承担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九条 科研处每年会同相关单位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项目组必须按相关要求按时填报中期检查表。同时,项目负责人在每年底将项目执行情况小结及重要变更事项以书面形式报科研处审核,所取得阶段性成果及科研记录(涉及研究的实验记录、调查数据等)以附件形式呈报。对研究计划执行不力、工作无进展、中期检查不合格、经费使用不当的项目,科研处及各单位在相应网页上公布,并按相关主管单位文件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确保研究队伍相对稳定。项目组成员原则上不得随意变动,确须调整人员时,必须由项目负责人书面申请,由科研处上报项目上级主管单位批准。

第二十一条 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项目负责人不能继续主持研究工作,须由所在学院或部门提出更换负责人报告,经科研处报主管单位批准后,方可执行。更换后的负责人承担原负责人应有的职责,做好后续研究工作。

第二十二条 无正当理由造成所承担的项目延期或撤销者,

要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剩余经费停止使用,由此造成的合同违约责任或其它问题,由项目负责人承担。

第五章 项目结题和鉴定

第二十三条 各类项目应按计划任务书(申请书、合同、协议)的研究期限完成研究任务,并于项目完成后三个月内办理结题手续。所有资助项目的成果均需注明项目资助来源。

第二十四条 各类项目结题鉴定要求

1.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结题要求参照具体主管单位文件规定执行。

2.安徽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1)严格按照项目申报书或计划任务书开展研究的,直接上报至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进行项目结题鉴定;

(2)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如有变更项目申报书或计划任务书的,成果需满足以下条件: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需提交专著1部,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上,其中二类期刊论文不少于1篇;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含自筹)须提交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

自然科学重点项目需提交发明专利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上,其中被SCI、EI、Medline检索收录2篇以上;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篇以上,其中二类期刊论文不少于2篇;自然科学一般项目(含自筹)需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其中二类期刊论文不少于1篇。

主管单位对上述项目结题有明确要求的,按其有关文件执行。

3.校级科研项目

重点项目需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其中二类以上1篇;一般项目需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在二类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篇。项目成果获校级以上科研或教学成果奖励的免于结项鉴定。

第二十五条 办理项目结题鉴定时需提交结题报告和有关证明材料,报请项目主管单位核准。须鉴定(验收)的要及时申请鉴定(验收)。提交项目结题材料时,自然科学研究类项目须提交原始实验数据、记录等相关材料,人文社科类研究项目须提交原始调查统计数据及相关资料。

第二十六条 项目负责人负责提供及保存项目的相关材料,主要包括:项目(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合同书或任务书;协议书;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汇报;工作手册及有关会议记录;专题总结、论文、设计、工艺、技术规范、标准、典型实物、样品照片;录像资料、鉴定材料、验收材料、鉴定证书、成果申报材料、奖励申报材料、获奖证书;项目主管单位有关文件、信函,等等。

第二十七条 校级科研项目鉴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类。

第二十八条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规定时间完成计划研究内容,项目负责人应提前三个月以书面报告向科研处说明理由,由科研处审核后报项目主管单位批准后方可延期,延期不得超过一年。在该项目结项前,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不能再申请同级新项目。不能按期结题者,负责人两年内不得申报新项目,并从其所在学院下一年度同级及上一级项目申报中适度扣减指标。

第二十九条 科研处对结题项目进行登记、归档,并指导项目负责人进行成果登记和申请专利。

第六章 横向项目

第三十条 横向项目参照上述规定执行,项目负责人同项目立项批准单位或个人另有约定除外。

第三十一条 未经学校同意或授权,我校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以学校或部门名义与第三方签订横向科研合同。经学校同意或授权,校内各部门或个人与校外单位签订科研合同,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规定,一律以“阜阳师范学院”的名义,并加盖“阜阳师范学院技术合同专用章”。

第三十二条 横向项目以合同代立项,科研处根据签订的科研项目合同正本,列入学校的科研计划,受理科研项目成果的鉴定、登记、报奖、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申请。

第七章 奖 惩

第三十三条 校级科研项目鉴定为优秀与合格的,学校颁发相应的结题证书,鉴定为优秀的,学校在同级及上一级项目申报中优先推荐。鉴定结论为不合格的`,一年内不得申报同类及以上级别的科研项目。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科研处负责解释。

开展教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院知名度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充分调动我院教职工的教科研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院的教科研管理,使该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一、管理机构

学院成立"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由院主管领导任组长,各有关处、系、办中层领导为成员(另行下文),领导全院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研督导处,由科研督导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课题管理

教科研项目实行课题合同管理制度,即项目主持人与学院签订项目实施合同,科研督导处按合同条款对项目实施进行具体管理。

(一)学院自立项目的管理

1.申报立项

每年9月上旬为教师申报翌年教科研课题时间。申报课题须经各处、系、办初审同意,科研督导处签署意见后提交学院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学院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于每年9月下旬进行项目审批(有必要时可聘请院外专家协助审题),批准立项后由科研处下发项目实施通知文件,与课题主持人签署项目实施合同书(合同条款另拟),即为项目立项。

2.科研经费

对院内立项的课题,学院根据课题大小和研究内容给予每个项目4000元以下的科研经费补助。

对学院外(省级以上)课题立项的课题,若属于有资助经费的课题,学院根据上级资助经费情况,以1:1制度配套支付课题研究经费,若不属于资助经费的课题,则视课题大小和研究内容实际,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商定,给予5000-XX0元的科研经费补助。

3.实施与监督

已审批的课题,由课题主持人负责组织实施,学院科研督导处按项目实施合同进行监督管理。对无特殊情况而不按合同规定实施的教科研项目,按合同条款及《合同法》相关规定追究课题主持人的责任。

(二)外来项目的管理

外来项目(包括上级部门下达项目)统一归口科研督导处管理:

1.学院教师自行争取到的外来项目,原则上由项目争取者主持实施,报科研督导处备案,由科研督导处协助管理;

2.上级部门下达的项目,在学院内公开招标,中标者与学院签订合同,由科研督导处按合同条款监督实施。

三、经费管理

(一)经费来源

1.学院设立"教科研课题开发基金"。其来源一是每年从上级财政下拨的事业经费中提取2%;二是接受热心人士的捐赠;三是其他来源。

2.上级下拨的教科研项目经费。

(二)经费管理

1.教科研课题开发基金和上级下拨的科研经费统一由财务处设立专户进行管理,由院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审批使用。

2.课题经费根据项目合同分阶段下拨,坚持"专款专用,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的原则。

3.课题经费支取办法:先由课题主持人提出申请,报科研督导处签字备案,由院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审批。

四、成果管理

(一)成果鉴定

课题完成后,由课题主持人写出项目总结,提交研究成果,并填写项目鉴定申请表,上报院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院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鉴定。

鉴定标准以学术水平、实用价值为重点,全面衡量其科学性、可靠性、先进性、合理性(具体事项以项目合同条款内容为依据)。

(二)成果奖励

1.获院级科研成果奖的项目,评出一、二、三等奖,发给证书和奖金。奖金发放标准:一等奖1500元、二等奖1200元、三等奖800元。

2.外来课题,或者院内课题经申报,获上级政府、部门奖励的,按以下标准给予奖励:

①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的科研成果分别按XX0元、10000元、60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的教研成果分别按10000元、6000元、40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②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的科研成果分别按10000元、6000元、40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的教研成果分别按6000元、4000元、XX元的标准给予奖励;③获地厅级一、二、三等奖的科研成果分别按6000元、4000元、XX元给予奖励,获地厅级一、二、三等奖的教研成果分别按4000元、XX元、1000元给予奖励。获世界或外国有关学术组织教科研奖项的,参照国家级的标准奖励。

(三)特殊鼓励措施

1.为鼓励教职工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教科研经费,学院对争取外来项目给予以下优惠措施:一是如项目实施完成确有必要,学院可按1:1的比例拨给项目配套资金;二是在项目实施期间允许从课题经费中提取一定的经费作为"科研津贴"。津贴发放实行"双控"制,即津贴提取总额不超过项目下拨款总额的20%;津贴发放的最高标准:科研项目主持者,按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项目级别,每个月分别不超过300元、200元和150元;教研项目主持者,按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项目级别,每个月分别不超过200元、150元和100元;项目参与者减半。

2.对无下拨经费的教科研课题,学院将根据课题大小和研究内容,按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厅级级别,分别给予10000-15000元、6000-10000元和4000-6000元的课题资助费。具体资助办法:课题起动后,按相应级别借支资助下限额的50%,其余部分待结题向学院提交成果后拨付。对不提交成果的项目,预拨资金全部扣回。

(四)本办法自发文公布之日起执行。

(五)以往有关文件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六)未尽事宜由院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