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协和医院沈敏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01:44:32

协和医院沈敏发表的论文

这两位学生的初试成绩足足相差了近60分,其中一名学生的初试成绩为390分,另外一名学生的初试成绩有331分。按照正常来说,这么高的分差,这位390分的学生,如果复试正常发挥,应该是稳上了。但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官网发布的拟录取名单中,却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这位331分的学生顺利被拟录取,而这位初试考了390分的学生却被刷了。这样的操作也有点让大家看不懂了。当然在复试成绩公布之后,也有很多网友称赞这位331分考生,复试成功实现逆袭,实在是太厉害了。

从您目前提供的病史和检查来看,还不能完全确定是类风湿关节炎。建议描述具体具体关节疼痛的部位,有无肿胀和晨僵,建议完善AKA,APF,抗CCP。另外从您提供病史看可能有右侧滑车上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需要警惕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滑车上淋巴结,建议到大医院就诊。(沈敏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北京协和医院沈敏

1985年华东师范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80年起在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从事法医毒物学的科学研究、司法鉴定和教育培训工作。主持数十项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司法部及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其成果获司法部、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十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9篇,其中SCI收录刊物9篇,出版专著4部。1996年进入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2004年获全国第三届优秀科技工作者,2008年获科技部奥运先进个人。2010年被司法部授予首届全国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研究方向:体内系统毒物分析;毛发中滥用药物分析;司法鉴定质量管理。代表性研究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毛发中合成类固醇兴奋剂的检测方法研究》、《质谱成像法分析头发中精神活性物质的空间分布》。

研究生招生更看重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个考研人,这题我必须会!!!

研究生招生更看重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而我们考研的分数,只是一块敲门砖,是老师用来判断你是否具有科研能力的指标之一。

我们知道考研分为初试和面试。

每一个能通过初试,站在复试的现场的考生,都是非常优秀的。

那在面试中,导师就会在这些优秀的人中选择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较高的人。这也是面试的意义所在。

考研分数只能说明咱们很优秀,有潜力。

最近协和医院复试录取331考生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吧。

避免有些小伙伴不太了解,咱们来稍稍科普一下。

近日,协和医院的复试中有两位考生通过了考试。

其中一个学生的初试成绩为390,一个学生的初试成绩为331分,最后协和医院的录取公示上显示录取的是331的考生。

这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认为录取过程中存在阴谋论。

但很快331考生的母校济宁医学院发表了一份声明,同时,协和医学院也发表了一份声明,告诉大家录取过程中并不存在阴谋论。

331的考生能被录取的原因包括其在本科期间参与了sci论文发表,同时,他的sci论文总的影响因子高达15.78分,其中有一篇sci的影响因子高达6.58分,可以说这是是一篇质量非常高的学术论文。

(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sci:

sci是美国信息学会创办的一个文献检索工具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许多学科的核心期刊。其中影响因子就是用来判断这些期刊好坏的一个标准。影响因子越高,表明该论文被应用的次数越多。)

这位331的考生有一篇影响因子高达6.58的sci论文,可以充分说明他此篇作文的质量之高,也充分说明了他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时,假设我们作为协和医院的导师,选择哪一位学生不言而喻。

最后,我们回顾一下这个问题

考研更看重的是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初试仅仅是一块敲门砖,证明我们那有科研的潜力,而面试,是让老师更加了解我们更有利的判断我们是否能够参与到科研当中。

我想说:考研的每个人都很拼,虽然像331考生这样的逆袭的案例并不多,却不代表没有这样的逆袭。

所以我们要允许并且理解这样的逆袭。

协和医院论文发表

主要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高脂蛋白血症及中医血瘀证等为方向。先后承担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和医科大学、首都发展基金等重点课题7项,均为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实验研究。1993年参加医科院药物研究所治疗糖尿病新药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获北京协和医院科技成果三等奖。参加编著的《祝谌予临床经验集》获中国协和医院大学科技成果三等奖。2003年“筋脉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在美期间研究课题为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论文发表于《Phytomedicine》。10多年发表论文70余篇,获优秀论文4篇。1993年和1999年曾两次获《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优秀论著三等奖。参加主编和编写的书著9部,其中有《中西医结合糖尿病手册》、《实用中西医药临床治疗学手册》、《祝谌予临床经验集》等。

在临床工作中,他善于把所学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来,总结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经验,创立了“凉血解毒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解毒祛邪通络壮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调控生血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新疗法。研制出“菊连升板冲剂”、“龙藤生血胶囊”等院内制剂,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努力跟踪血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选择课题,科学设计,与同事团结协作开展科学研究,主持完成省市级科研课题5项。曾获获河北省优秀发明奖一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市科技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在国家科技统计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在我国率先开展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该项研究揭示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生情况,阐明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提出了中医辨证分型,创造性的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予以治疗取得较好疗效,该项成果经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科院血液病研究所、河北医科大学等院校国内知名专家鉴定居国内领先水平,1996年获廊坊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荣获河北省优秀发明奖。(课题论文发表在《中华内科杂志》、1994,33(4):262、《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4):198、(10):618)。2005年“Ⅱ号再生胶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与实验研究”经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科院血液病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国内知名专家鉴定,该课题研究水平国内领先。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二等奖、石家庄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北省科卫生厅立项“补肾中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课题,经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的国内知名血液病专家鉴定,认为补肾中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好,居国内领先水平。现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 “再生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课题。2010年3月,以刘清池为首的课题组经长期临床观察发现,以补肾中药组成的“再生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经中国医科院血液病研究所(天津)、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国内知名学业专家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北京国康中西医结合医院武维平特邀医师原北京协和医院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副主任中国内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高干特需医疗首席专家原卫生部科研成果银奖获得者武维平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在北京协和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五年。有着丰富的各类乳腺病治疗经验,原北京协和医院高干特需医疗专家,我国著名中医专家,曾应“中华医学会”之约编写出版学术专著,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卫生部科研成果银奖。上世纪80年代曾应邀到日本国家医院研修工作,1988年回国后长期从事中医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工作。武维平主任擅长:乳腺疾病(乳腺增生、乳腺结节、乳腺纤维瘤、早期乳腺癌等),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瘤等),中西医结合对甲乳腺病、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早期良性肿块的临床治疗领域有很深的研究。武维平主任出身在一个军人世家,从小教育严格,有着军人一样严谨、坚韧的性格。武维平主任高中毕业后,报考了中医学院,当年就被录取了。这也让她与中医学结缘,让这一门学科走进了她的生命中,也让她用一生去奉献,直至如今她依旧奋战在这片天地。刚进入到中医领域,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时,就像听天书一样,因为书中的内容都是文言文,老师们都是知名的老中医,讲课用词对我们来说,也很生僻,就像讲道一样,难以理解。武维平主任回忆起当年学习的时光,依然便有滋味。虽然中医晦涩难懂,但武维平主任,凭借着刻苦专研的韧劲,她的医术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精进,为日后她的临床、教学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实习下临床后,跟着老中医前辈们为患者诊病,让武维平主任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于是在未来的多年从医生涯,武维平主任凭借着对中医的热爱,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博览群书,精益求精。武维平教授担任北京国康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师。她治学严谨,精益求精,深得广大患者信赖。曾应邀到日本大阪医院研修交流,发表论文数十篇,并获卫生部科研成果银奖。武教授长期在医院高干门诊开展肿瘤手术前后、化疗期间的中医治疗,具有个体化、专病专方、抑瘤扶正、促进免疫调节和专药膳调养的特点。在减轻病者的疾苦、控制病情发展、提高中长期生存几率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北京协和医院发表的论文

向红丁,男,土家族,1944年4月14日生,湖南省古丈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后于1981和1985年分别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赴美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及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医疗特长为内分泌专业,尤以糖尿病专业和男性生殖内分泌为专长,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积极参加科研工作,曾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3次。现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重大课题,和北京协和医院重大项目各1项,并任2001年卫生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课题组副组长。近年来共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书籍撰写20部,其中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普专著《糖尿病300个怎么办》获第三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双效书奖和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普传品奖。在糖尿病学术团体任职包括卫生部老年医学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卫生部糖尿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长,《中国糖尿病杂志》副总编辑。在九三学社中,任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委医药卫生委员会主任、九三学社医科院基层委员会副主任,同时任第十二届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特约监督员和第十届东城区政协委员等职。

罗慰慈,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教授,男,1924年生,福建福州人。1948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协和医学院医本科。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内科呼吸专业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45年,对内科呼吸病如结节病、肺军团菌病等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肿瘤,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等病症有较多的研究。对呼吸病学的理论、检诊技术和治疗学有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能够处理解决临床上遇到的疑难病症。罗慰慈教授曾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留学资格审评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第一届常委、第二届和第三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主编,《中华结核呼吸杂志》主编,《中国新药杂志》副主编辑,《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编委,国际刊物《Respirology》编委。1996年当选为亚洲、太平洋呼吸学会主席。2006年罗慰慈教授获得中国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表彰他为推动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与国际呼吸学界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 1948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协和医学院医本科。1955~1956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总住院医师,1957年任主治医师,1979年任主任医师,1983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副主任,1985~1986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59~1960年曾在北京中医学院和南京中医学院学习中医两年。1983年曾在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医学院和俄立冈医学科学中心任访问学者。曾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留学资格审评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第一届常委、第二届和第三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主编,《中华结核呼吸杂志》主编,《中国新药杂志》副主编辑,《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编委,国际刊物《Respirology》编委。1996年当选为亚洲、太平洋呼吸学会主席。2006年罗慰慈教授获得中国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表彰他为推动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与国际呼吸学界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他渊博的学识和平易近人的大师风范将永远为呼吸内科学界的后生晚辈所景仰。 罗慰慈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呼吸病学家和临床医学家,长期从事呼吸内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呼吸内科专业领域内工作已经有50余年,对内科呼吸病如结节病、肺军团菌病等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肿瘤,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等病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曾经承担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当归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国家教委博士点研究课题,“血管活性肠肽对低氧性肺动脉的作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伯舒螺旋体,Borrelia burgdoferi,与结节病病原学的研究”。已经发表论文84篇,主编《内科临床指导》、《现代呼吸病学》、《协和医学词典》,参加编写吴英恺教授主编的《胸部疾病》,朱贵卿教授主编的《呼吸内科学》,陈敏章教授主编的《中华内科学》,方圻教授主编的《现代内科学》以及叶世泰教授主编的《变态反应学》等专著。曾经获得1984年和199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和1999年国家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57年和1982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后来罗慰慈教授被评为有贡献的医学专家而接受国家特殊津贴。曾立三等功一次(1954年,由中央军委后勤部颁发)。200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颁发)。 罗慰慈教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在呼吸病学领域和内科学领域均具有很高的造诣,对呼吸病学的理论、检诊技术和治疗学有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能够处理解决临床上遇到的疑难病症。应诊的病例多来自全国各地,善与诊治过的患者保持不断地联系,勤于随访病情发展并给予治疗康复建议,虽然工作繁忙,仍然多次走访病人家庭,受到患者的欢迎。罗慰慈教授常说:“作为临床大夫要尽量把病人的处境体会好。把自己放在病人的位置,有些想法和态度就会有不同,处理事情的出发点也就会有所不同。有时病人为看病远道而来,如果能够多花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为他多想一想,就可以为病人缩短检诊时间,省下住宿等费用;有时你只需多解释几句话,就可以避免病人走好多冤枉路。医患关系紧张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病人和医生没有相互体谅”。现在罗慰慈教授年事已高,但仍然活跃在临床一线,出门诊、查房。近来曾参加重大医疗任务工作,早晚主持会诊和查房,对重要医疗措施作出必要的决定,深受多方面赞扬。罗慰慈教授特别重视医学教学,文化大革命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再次复课,由于医学教育中断多年,困难重重。罗慰慈教授亲自主管医大教学,克服困难,拨乱反正,从讲义到教室一一安排妥当。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罗慰慈教授亲自邀请美国著名教授来医科大学讲学。年轻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讲课难以受到欢迎,罗慰慈教授一方面传授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亲自走上讲台,作出表率。他善于在不同场合结合临床进行教学,能结合临床实际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鼓励并诱导受教者独立思考,课堂上往往通过实例举一反三,授课内容精而明,尽可能使学者在离开教室时记住其要点。获得“协和之友”教师奖,坚持为八年制医本科讲课,曾受聘为清华大学医学院八年制医本科讲座授课。罗慰慈教授经常出席国际性学术会议,1989年应邀参加中国科协代表团,赴美出席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并作学术报告;善与国内外学者交流,能掌握国内外学术动态。罗慰慈教授曾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留学资格审评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第一届常委、第二届和第三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主编,《中华结核呼吸杂志》主编,《中国新药杂志》副主编辑,《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编委,国际刊物《Respirology》编委。1996年当选为亚洲、太平洋呼吸学会主席。2006年罗慰慈教授获得中国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表彰他为推动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与国际呼吸学界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他渊博的学识和平易近人的大师风范将永远为呼吸内科学界的后生晚辈所景仰。

前已主持内分泌国家重点实验室面上课题1项,转化医学平台研究项目1项,北京协和医院青年基金项目2项,以及参与“863”项目,国家自然科研基金,科技部及国际合作课题等约10多项课题,并参与医学教学改革科研项目3项。共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 “医学数字图像技术与进展”,“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医师应试指导”,“医学人文素养涵育丛书-星级智慧.医生领导力以及妙语仁心.医学生人际沟通”,“生物技术药物概论与实用手册”,“内科内分泌学”等教材或书籍10余本。曾获得“北京协和医院科研成果二等奖”,“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二等奖(参与者)”,“北京协和医学院优秀教师”,“北京协和医院优秀临床带教教授奖”等荣誉。

协和医学院发表论文

因为这位同学完全凭借的是自己真实的能力和水平,发表了一篇技术性特别强的论文,而且网上的造谣都是子虚乌有。

因为这名学生在复试的面试环节表现真的很优秀,是凭借自己的实力进去的,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复试“逆袭”被质疑,首先,北京大学协和医学院辟谣是因为有人质疑该学校的复试不公。其次,济宁医学院辟谣是因为有人造谣复试考上北京大学协和医学院的陈同学是其教务处处长的儿子,此次能够考上研究生纯粹是凭借着教务处处长父亲的关系,然而事实的真相则是陈同学是农民家中出来的孩子。

北京协和医学院回应的原因:有人质疑该校复试不公

北京协和医学院之所以回应是因为有人质疑该校复试不公,陈同学以331分的初试成绩成功将初试390分的同学挤下来并且上研究生,这本身就是令人感到惊奇事情。既然事件让人感觉惊奇,大家有所质疑也很正常,北京大学协和医学院对外回应也很正常。根据回应,陈同学复试时候的笔试和面试成绩加起来是90.86分,最终成绩为78.53分,而390分的同学最终成绩是77.93分,总成绩略逊一筹,该同学自然也就被陈同学刷下来了。

陈同学能够在面试的时候读数一致是有原因的原因就在于陈同学报的是学硕,而且陈同学在本科期间曾经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某个影响因子5点多的SCI期刊发过一篇论文,而且该论文的质量和研究方向都与其报考的专业相关,所以面试的成绩会比普通人要高不少。陈同学的未雨绸缪其实是他能够获得高分的重要原因,该学校的老师肯定是会更加喜欢科研能力更强的同学去当学术研究型硕士,这也算是一种实力相称的双向选择。

济宁医学院回应的原因:有人造谣陈同学凭借着教务处处长父亲的能量上学

济宁医学院回应则是因为有人造谣陈同学的父亲是该校教务处处长,之所以他最后能够逆袭也是凭借着自己教务处处长父亲的能量。根据济宁医学院回应,陈同学的父母都是在家务农的农民,他们一天的收入就相当于陈同学一天在学校的花销,他的家庭环境其实并没有传言中那么好,本科期间也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科研能力更是一流。所以说,最后陈同学能够考上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实力,这并没有什么教务处处长的成分。

协和医院2017发表论文

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黄汉源教授经十年钻研探索,把乳腺腺皮瓣技术应用于浆细胞乳腺炎的治疗,较好地解决了术后易复发、以及病灶切除后的伤口愈合和 *** 外形问题。这在国内外浆细胞乳腺炎治疗领域属于首创。

与普通乳腺炎不同,浆细胞乳腺炎抗生素治疗无效。这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感染性乳腺炎疾病,多发于青壮年妇女,该病以浆细胞浸润乳腺组织和导管、疾病范围广、容易复发为特点,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化脓和感染。部分病例早期可能通过保守药物治疗、切开引流或病灶切除治愈,但仍有30%左右的患者保守治疗无效、既往手术后多次复发,病变范围愈加广泛,最终演变为难治性浆细胞乳腺炎。

难治性浆细胞乳腺炎是乳腺外科领域的一大公认难题。不彻底的手术切除往往导致复发,而病灶彻底切除后造成的巨大手术缺损区,严重影响 *** 外形,甚至还有很多治疗不得不将乳腺切除,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因此不得不再进行一次整形手术。而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黄汉源教授创新手术思路,在一次手术中,清除病变组织并运用整形外科技术,即用乳腺周围腺皮瓣覆盖手术创面,对缺损区域进行塑形。

从10年前起步积累手术经验,黄教授在最近4年间共做了540余例浆细胞乳腺炎手术,成功率达到98%。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JournalofSurgicalResearch、《中华乳腺病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

黄教授指出,乳腺类疾病多与生活压力过大,以及不良的卫生和饮食习惯有关。为了预防,首先要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乳腺卫生,少吃脂肪和辛辣 *** 的食物,不吸菸酗酒;另外,生育和母乳喂养对减少乳腺疾病有很大好处;最后,还要进行定期的体检,专业医生的手检是重要的临牀依据,B超则是危害最小、操作最为简便的乳腺检查手段。

科室: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职称: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2011年)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基本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治;擅长胰腺、胆道、胃肠、甲状腺疾病尤其是胰腺疾病的外科诊治。出诊时间:周二上午,特需门诊。赵玉沛,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著名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国胰腺外科学组组长;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外科杂志》总编辑、《美国外科年鉴》(ANNALS OF SURGERY)(中文版)主编及十余种外科杂志的名誉总编和副总编;前任亚洲外科学会主席。 1954年7月生于吉林长春,1982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硕士学位,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26年来,历经各级医生的正规培训,于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主任医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担任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副主任、主任、外科学系副主任、副院长,2007年12月起担任现指职。在他的领导下,北京协和医院胰腺外科中心近10余年来在20多项国家和部级科研基金的资助下,针对胰腺癌进行了系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赵玉沛教授重视科研工作,多年来承担了大量的科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十五”攻关、“十一五”支撑计划等十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主持编写了《胰腺病学》、《外科学》等多部专著。提出了胰腺癌细胞起源及发生的新观点,为研究胰腺癌发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了分子靶点。首次在国内外建立了三种胰腺癌耐化疗药细胞株,绘制了与胰腺癌多药耐药发生相关的总体基因表达改变图谱,可能为胰腺癌多药耐药发生的分子机理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及策略。由于其在胰腺疾病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2011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医疗工作中,赵玉沛教授秉承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业务方面不断进取,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作为普通外科专家常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尤其在胰腺外科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对病人耐心细致,态度和蔼可亲,受到患者的好评。尽管承担很多社会工作却始终把医疗工作放在首位,即使走上医院管理者的位置后更是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为病人服务。在临床研究方面,通过建立胰腺癌诊治绿色通道,改进手术方式,规范手术适应症和切除范围,使北京协和医院胰腺癌手术效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倡导建立胰腺疾病诊治中心和胰腺外科专业队伍,搭建胰腺癌诊治技术平台,制定符合国情的胰腺癌诊治指南,规范胰腺癌的手术和综合治疗,使我国胰腺癌的诊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在胰腺内分泌肿瘤研究方面,他领导的课题组迄今收治胰岛素瘤400余例、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100余例,均为国际上单中心报道的最大一组病例。并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腹腔镜胰岛素瘤切除术,手术例数和治疗效果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赵玉沛教授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教育部科技二奖、北京市科技三等奖、日本国际优秀青年外科医师奖、吴阶平医药学研究奖以及教育部优秀教师、院校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共产党员、中华医学会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管理英才、北京市医德标兵等荣誉称号。赵玉沛教授近年还承担了很多社会工作,目前兼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胰腺外科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外科学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普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副理事长、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准入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理事及维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时兼任美国《外科学年鉴》中文版主编、《中华外科杂志》总编、《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十余种杂志的副主编。2005年被美国外科医师协会聘为国际资深会员。2007年是外科学的盛世之年,又恰逢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成立70周年。赵玉沛教授被授予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荣誉院士,又当选为亚洲外科学会主席。在他的亲自领导下,第十六届亚洲外科年会30年来首次在北京成功举行,世界眼球“聚焦”北京,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对展示中国外科学领域的进展和水平,促进外科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外科专家,管理工作更是做得令人刮目相看。在担任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职务起,他主管支撑医院日常工作运转的6个医疗部门及9个医院工作委员会。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在他的运筹下开始出台。改革医院“药事会”是他上任副院长后的大手笔之一。2007年底他就任北京协和医院院长。2008年1月他又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协和医院院长的头衔,与其说是荣誉,更不如说是责任。上任伊始就以其极高的工作效率和关心爱护全院职工的工作作风,博得了全院职工的好评、拥护和支持。协和医院北区门急诊楼和手术科室楼拆迁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相持三年没有结果。他上任后把协和医院自己的宿舍拆迁作为突破口,立下了倒计时四十天完成任务的军令状。164户住户中除两户外均在规定时间签署了协议,完成了搬迁。他奖惩分明、雷厉风行的管理作风让全院职工看到了一种久违的新气象。同时赵玉沛教授带领新的领导集体,调整医疗资源布局,做强协和西院区,盘活协和现有的资源。切实提高协和西院区的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使患者在协和西院区同样享有“协和水准”的诊疗服务如果说医院建设拆迁工作阶段性成果让大家看到的赵玉沛教授果敢的一面,那么在对协和长辈的尊重、对青年人的关爱,则展示了他的柔情满怀。在2008年的医院春节团拜会上,医院表彰了为协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十六位老专家教授,他亲自审阅修改为每一位专家的颁奖词,营造出的“感动协和”的氛围感染了全院职工。他用实际行动给全院职工树立了尊重长者、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典范。2008年是特殊的一年。在全国人民积极筹办北京奥运会的时候,灾难从天而降,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面对灾情,北京协和医院再次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赵玉沛院长的亲自指挥下,全院以最快的速度组成救灾应急机构,针对抢险救灾的不同时期,对医疗救治的不同要求,分6批共13人奔赴灾区。从现场抢险搜救到大规模伤员救治的医疗决策上,都做出了协和人应有贡献。为圆满完成抗震救灾工作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百年奥运,协和医院又肩负着繁重的医疗保障任务。包括参加奥运会的各国政要、国际奥委会、各国奥委会和奥运大家庭的上万名贵宾的医疗保健工作,奥运村综合诊所以及奥运场馆的医疗保障工作。赵玉沛院长高度重视,亲自主持和制定详尽的措施和预案,切实做到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医疗工作万无一失。特别是在抢救遇袭美国游客的过程中,他和一线医务人员奋战几昼夜,指挥有力,精心救治,挽救了伤者的生命,显示了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同时按照政府的要求,妥善处理了敏感信息的发布,确保了奥运的顺畅进行,维护了国家形象。赵玉沛教授是协和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协和人,他的内心涌动着着浓厚的回报协和的感情。在新的征程上,他踌躇满志,不倦笃行。这位刚柔相济、注重效率、不尚空谈、用结果说话的院长,决心带领中国外科、带领协和医院,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加推进全国医疗体制改革和协和医院发展的关键时期,稳健地走好重要的每一步,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医院的发展战略:汇聚精英创一流,打造协和新品牌。医院的医疗准则:准确诊断、规范治疗、合理收费。医院的员工精神:忠诚敬业,和谐创新。医院的服务理念:技术精湛,服务温馨。2012年,是沭阳协和医院值得欣喜的一年。这一年,该院“国家二级综合性医院”、“蚌埠医学院教学医院”同时揭牌。这一年,该院被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集体。这一年,该院徐晓丽、吴新立的两项科研成果通过市级鉴定,并分别处于国内领先、省内领先。蚌埠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进入该院,开创了市内县级医院培养研究生的先河。这一年,解放军第八二医院副院长、沭阳协和医院院长夏志学大校荣获市首届群众满意“十佳院长”荣誉称号;副院长徐晓燕获市首届群众满意“十佳医生”荣誉称号;护士长沈惠获市首届群众满意“十佳护士”荣誉称号。这一年,沭阳协和医院全体员工用自己的智慧和诚信,再次书写了医院新的篇章。院长夏志学(中)、副院长徐晓燕(左)、护士长沈惠分别荣获宿迁市首届群众满意“十佳院长”、“十佳医生”、“十佳护士”荣誉称号。学科建设凸显优势在2012年的年度工作中,沭阳协和医院明确提出了由扩容增量向内涵提升转变的工作思路。一是明确了“三力”的目标:即重点打造儿科、脑科、内分泌科的号召力;重点建设骨科、普外科、妇产科、心内科、肾内科、影像科的影响力;重点关注肿瘤内科、泌尿外科、功能检查科、普内科、检验科的竞争力。通过一年实践,目前,儿科的优质品牌市内独占鳌头,脑科的专利技术威震一方,心内科的心脏介入魅力渐现,妇产科的腔镜技术造福民众,内分泌科的学术研究初显规模,其它各类学科建设已经在县内外产生一定的共振效能。二是采取不同形式广招精英、聚贤纳才。在人才发展战略上继续秉承“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后备人才、引进必需人才”,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用政策、平台、情感留人。2012年引进了多名高中级人才,补齐了眼科、皮肤科,壮大了骨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肿瘤内科、普外科、护理专业的综合实力,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三是采用外送内培的方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持续不断加强医疗、护理队伍“三基”、“三严”的“人机”对话学习训练考核,提高了医护人员“三基”学习的自觉性,打牢“三基”理论、操作基础。同时选送中高级管理人员外送北大、清华高等学府培训深造,让他们拓展视野、掌握先进理念,为医院发展规划谋略。科研工作喜获丰收2012年,是医院全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关键之年。一是先后召开了科研工作研讨会、推进会、阶段性工作总结会,确定课题项目,修订奖惩细则,保障科研经费,重奖有功之臣,进一步调动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解放军第八二医院的肿瘤、内分泌、检验、病理、功能科等多科室主任联合,为医院的科研项目顺利推进献计献策,大大提升该院科研课题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三是借助蚌埠医学院的科研平台促进科研工作开展。去年蚌埠医学院儿科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实习正式进院,院院联手、院校结合的科研发展模式进一步促进医院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该院在年度启动运行的17项新技术、新项目科研课题中,先后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8篇,两项科技成果通过市科技局、省市专家的评审鉴定,其中徐晓丽的“护理干预对食道支架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的科技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吴新立的“微创穿刺抽吸术联合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破入脑室系统脑出血”的科技成果在省内处于领先;5篇论文获市自然科技进步三等奖。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医院的科研工作强势出击,喜获丰收。公益事业浓墨重彩该院始终坚持公益发展方向的建院方针,积极完成沭阳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一是当年医院筹资400余万元成立铭和爱心救助基金,为弱势群体、特困家庭、复转军人、孤寡老人等解决后顾之忧,进一步明确了公益事业“质”问题。二是党支部发挥堡垒作用,工会积极组织。去年累计组织员工义务献血达40000毫升,为县红十字会、残联、社会福利院等捐款5.3万余元,使爱心救助活动保持常态化、务实化。三是医院积极组织送医、送课下乡活动。全覆盖38个乡镇、街道、社区,举行160多学时、1700人次社区医生的卫生防病、专业知识讲座授课,组织70余期次大小型免费义诊,受惠群众6万人次。体检中心、门诊部为2000余名县“两会”代表委员、600余名妇代会代表免费体检,保证公益性永不褪色。四是与乡镇医院建立帮扶互助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双向转诊、培训、帮扶等工作,使乡镇医院实力增强、病人受益。这一系列举措,从根本上保证了公益事业永远姓“公”的问题。“军民共建”彰显魅力该院与解放军第八二医院“军民共建”的新模式,实现了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成功探索。一是专家交流更加广泛、深入、实用。医院共分2批、30人次、20学时、多专业人员赴八二医院学习、交流;10人次医疗骨干赴八二医院内分泌科、消化科、病理科、肛肠科、麻醉科等进修深造,进一步提升该院的综合保障实力。八二医院共派出王加林、山顺林、仇学明、蔡丽萍和赵亚平等一大批知名医疗专家、主任多次来院,参加58人次160学时的门诊坐诊,40人次80学时的医疗查房,举办4人次8学时学术交流,开展53人次的远程医疗会诊,从根本上提升了该院的规范化管理和诚信服务等问题,为军民共建续写新的辉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优质服务全面展开在2012年中,该院根据市、县卫生局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机关职能科室联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三好一满意”、“抗生素合理应用”、“讲医德、讲医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疗质量万里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平安医院创建”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医德医风建设,规范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增强了服务意识,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了病人的满意度。回忆过去,沭阳大地医疗行业百花齐放;展望未来,军民共建沭阳协和医院生机勃勃。我们深信,在全县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力度,沭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形势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