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李遂来大夫已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1 18:47:45

李遂来大夫已发表论文

相关研究2月14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的Jochen Buck说:“这在男性避孕领域是完全革命性的。临床开发中的大多数男性避孕药只在8至12周后才生效。”康奈尔大学的Melanie Balbach表示,药效大约在24小时后就消失了,意味着服用这种避孕药后能快速恢复生育能力。Buck和Balbach计划改进这种药物,使其在人体试验前能持续更长时间。如果一切顺利,他们希望到2025年开始临床试验。相关新闻我国将进入人口负增长常态化时期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的生育问题广受社会关注。今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人口比上年减少85万人,这也意味着,我国将进入人口负增长常态化时期。这一人口发展现实,令如何提升我国社会生育率的相关议题,更见紧迫。在此背景下,有人再次提出将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岁,以刺激生育,引发了讨论。事实上,早在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时,就有委员提出这一建议,以此调节婚姻人数下降和老龄化上升趋势。当时这一消息也曾迅速成为热搜。但是,从法律层面看,民法典规定,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婚姻权是一项基本民事权利,因此,降低法定婚龄到18岁,其意义主要在还权于民与赋权于民,保障成年人的婚姻家庭权益。在晚婚情况普遍存在、低生育率已成趋势的背景下,降低法定婚龄到18岁这一措施,对于提高生育率是否有明显作用,尚待现实验证。要从战略上关注和促进生育率提升或稳定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日前在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表示,未来十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加速趋势,而应对“少子老龄化”,要从战略上关注和促进生育率的提升或稳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亿,占总人口的14.9%。与此同时,截至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近61年来中国首次人口负增长。当“少子老龄化”成为常态,人口结构的“一减一增”之间,中国应做哪些准备?杜鹏表示,早在2006年,国家层面就已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此后又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二十大报告将“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等放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部分进行部署。“从实践来看,这些年我们也在不断探索解决‘一老一小’难题,诸如不断完善生育政策,探索普惠托育,促进教育公平等,减轻年轻人在孩子择校、课外辅导等方面的焦虑或抚育成本。”此外,杜鹏认为,养老措施发挥作用与提高生育率也密切相关。“家里的第一个孩子,一般老人会照看,如果第二个孩子还让老人照看,老人就要有8-10年时间全部用来为子女照看孩子,这就提出新挑战:老人是否愿意帮助子女承担抚养责任。”杜鹏表示,跟养老一样,这里会涉及很多社会保障问题,怎么促进老人和子女共同居住,怎么在税收等方面给予年轻人优待,怎么解决老年人的异地医保问题等等,这些方面国家一直在不断完善相关措施。应对“少子老龄化”,国际上不少国家已有探索,中国能从其他国家获得哪些经验?“近年来,我们也在借鉴一些国家鼓励生育的相关措施。但是,总体上来说,我们需要做的,一是战略重视,要从战略上关注和促进生育率的提升或稳定;二是综合施策,不能单从某一方面着力;三是博采众长,不同国家的好经验,要结合自身国情进行取舍借鉴。归根到底,中国还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汉宇博士 ,目前已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 生导师 。担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 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据邓博士的ResearchGate(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显示,邓博士目前已经发表 文章82篇 。其中一篇发表在 EJSO 上的文章 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已被引25次)。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题为:“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邓博士发微博表示:“我们的精准肺外科诊疗研究论文继续成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为止)高水平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中, 四川大学外科学研究方向中仅有的5篇高水平论文之一! )”。 01 争议不断 是“开挂”还是灌水? 去年,按照惯例,华西临床医学院公布了的2019届荣誉毕业生。但 3名荣誉毕业生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为: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荣誉毕业生A就是争议最大的华西胸外科邓汉宇博士 ,从2016年入学以来,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 大于120 分,40多篇论文包括: Original research:16 篇 Comments: 9 篇 Meta 分析:10 篇 其余为 letter。 很多网友质疑其文章的真实性和质量,认为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类完成这么多篇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和灌水的可能。甚至有华西医学院内部人士匿名评论。 46篇文章多为 2-3 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其中一篇 11 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是 letter to editor,SCI 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 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因为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不一样,综合来看, 三年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网友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 文章质量。 根据 2019 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计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杂志影响因子总和为: 43.07+41.037+36.216=120.323 也就是说邓博士三年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 CNS 之和。 试想如果邓博士三年发了 CNS 级别杂志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不会引起任何非议。 因此,网络上对邓博士的评论,渐渐的分成了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就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则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02 本人发文回应 瞎喷没用,干点实事提升自己才是正经 面对争议,2019年8月20日,邓博士本人在知乎上曾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本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荣誉毕业生是针对本科生,八年制是作为本科生进行评比,所以不涉及和传统博士的评比;其次,荣誉毕业生是同专业同学选举出来,而不是学院老师指定)。等最近忙空了,我想在知乎上给大家分享sci思维、写作、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让没有sci的同学,也能够有机会发表sci,至少能够不为毕业而焦头烂额。在这里给大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的学生(2011年入学)。华西的八年制,大概比清华北大录取线少20分左右吧。八年前,我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无缘(可以去我的高中调查一下真相),于是选择学医,选择八年制。所以,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吧,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第二,8年的时间里,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4年的本科学习,所以我花了高中努力程度的70%,轻松达到平均分90分的成绩,单科解剖学,诊断学等临床基础课程,专业第一。临床功底,可以去春雨医生或者好大夫检索一下我的治病救人诊疗经验以及病人对我的评价。后4年研究生的学习,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胸外科专业,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每天看专业文献就像放松心情一样地娱乐,所以我会写原始研究,写meta分析,写letter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请注意,这是我的爱好,因为能够和全世界胸外科医师交流,这是我感觉愉悦的事情。)。做科研,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抵制的。后来培养了兴趣,尤其是我能够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临床的。关于基础研究,我确实不太通晓),为我的病人提供最新的诊疗意见,我觉得值了。(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春雨或者好大夫平台发表的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我对待科研文章,如同对待挚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一味地去接受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病人情况都是个体化的,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就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补充一下——胸外科有很多没有一致定论的东西,包括早期肺癌的手术,如果一个医生不去思考如何为病人做一次最佳的切除范围,那他只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术后复发转移。我见过太多这些的医生,所以我才发出此感慨。 第四,关于灌水。 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第五,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科研经验: 微博: 第六,我最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在最后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在华西医院各科室实习一年,从2017年,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上临床作为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收治病人、值班等)一年半左右。 最后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七,我总结我以上所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大学的八年里,相比于其他的荣誉毕业生,别人从一开始就叱咤风云,而我并不属于学院的知名人物(毕竟我不喜欢搞学生会工作,不喜欢互联网竞赛,不喜欢加各种协会……我们同一届的其他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听说过我这个名字),没想到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被选出来作为本科荣誉毕业生,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常常给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我是拿了5年的励志奖学金,最后一年终于励志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最后总结一下,我做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大学里努力了的人,你们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邓汉宇,男,中共党员,胸外科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师从于被誉为“中国肺外科第一人”的周清华教授,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胸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转移专业委员会会员。 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MA Surger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杂志发表胸部肿瘤外科学相关英文SCI文章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受邀作为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PLOS ONE、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等SCI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MRS、WCLC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青年医师论坛、川渝食管癌年会及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虽然回应的最后言辞比较激烈,但 平心而论,邓博士绝对算得上优秀。 在现行评价体系下,每个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同,邓博士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发表在EJSO上的一篇一作文章还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鼓励发“三高”论文,过几年再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你怎么看? 本文由 科研大匠 综合自知乎、@邓汉宇ResearchGate、微博,华西医院等

【主治病征】 神经麻痹,神经损伤,神经根炎,面肌痉挛。【成份】人参,阿胶,鹿筋,全虫等等数十种中草药配制而成。【性状】本品为颗粒/胶囊【药理作用】益气活血,通经强筋骨。【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6粒,一日3次。【禁忌注意】禁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中医综合治疗颜面神经麻痹(周围性)128例疗效观察"李遂来大夫已发表论文颜面神经麻痹,由多种病因所致,中医认为为正气不足,经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入中经络所致,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较佳。针灸治疗在恢复期更忌强刺激以免造成面肌痉挛、抽搐等。笔者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自拟方配合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方中僵蚕祛头面及经络之风疾;全蝎解痉搐,配合僵蚕以增强祛风通络之效;白附子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用于寒痹症有较强的怯寒止痛回阳怍用。全蝎、僵蚕、白附子三药合用直达头面受病之所,使风祛、痰消、经络通畅。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合用调气血,助元气回复,祛风治痹症;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桃仁活血祛瘀。赤芍、红花、桃仁、川芎皆为活血化瘀之要药,诸药合用祛瘀活血通络止痉,以达病愈之目的。对后期病人采取中西医结合,中药、针刺、穴位注射等综合方法治疗有助于减轻病人对西药的反应,加强治疗效果。可使越来越多的颜面神经麻痹患者完全恢复容颜。

李治国大夫发表论文

经典医学论文范文

在医学专业的个人需要写好论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好论文的内容呢?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经典医学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 目前来华的医学留学生越来越多,我国进行国际教育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对我国的医疗教育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医学留学生教育是成人继续教育的一部分,而心脏内科是医疗教育界最关注的科室之一,论文仅就心脏内科临床医学留学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及讨论,为医学留学生的临床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且作为继续教育模式改革的依据。

关键词: 医学留学生;心脏内科;教学质量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在高等教育、医疗等领域国际合作的日渐扩大与深入,以中国为留学目的国的海外学生越来越多,医疗则是我国除汉语专业外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学科。高等医疗教育的国际化输出是提高我国医疗教育质量、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地位的有利刺激因素。为培养符合国际需求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医学人才,现行的医学留学生教学方式主要以全英文方式运作,一方面可以帮助留学生获得第一手的资源,避免留学生毕业回国工作产生语言转换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周边国家医学教育的市场需求。然而,在医学留学生教育逐年扩大规模的现实面前,如何保证这些学生的教育质量也是医教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英语医学学历留学生教育始于1995年,原西安医科大学招收了首批全英语教学医学学历留学生,迄今只有20年历史。而与我国原有留学生体制不同的是,原有体制是留学生学习汉语后融入本国高等教育体系,基本保留经典的汉语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历经近百年的发展,体系成熟稳固,效果不俗;而目前所有医学院校的留学生教育均为全英文教学,相对于学校现有的教学而言,这种模式相对独立,需要另起炉灶,构建全新的教学、课程、教材及评估系统,需要一支数量庞大拥有全英文教学能力、精湛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需要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有力支持。从国外著名医学院校到国内资深的医学院,纵观全球医学教育不难看出,优秀的医学教育需要深厚的文化传承、人文建设及庞大理论系统,这一系统的建设缓慢而难见速效。目前我国快速上马的医学留学生教育仓促间要完成体系的建设,难度之大、问题之多可以想见。本文仅就昆明医科大学医学留学生心脏内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及讨论,为医学留学生的临床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教学相长——观念的冲突与解决

来华的医学留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东西亚、南亚等周边国家,以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为多。这些学生虽然每个人的家庭、文化和教育背景各不相同,前期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但他们在本国受到的教育模式则多为西方教学模式,因此学习习惯亦与国内老师的要求相去甚远,在中国教师眼中,他们的思维自由发散、习惯随时打断老师提问、课堂纪律差、学习针对性强但全面性差。尤其不能遵守中国老师们习惯的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老师会觉得学生不够尊师及专心而影响授课积极性;学生则会觉得中国老师的教授死板、照本宣科,由于缺少讨论而影响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对上述问题,我们通常尝试采用折中的办法,老师在授课时会在每一个节段留出提问时间,而与学生则在课前约定,非提问时间不可随意提问打断。在临床见习与实习过程中,由带教老师引导的教学查房,要求留学生必须身穿白大衣,不迟到,不早退,端正学习态度,爱护、尊重患者,主动自我介绍,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才能进行问诊、查体等医疗行为。针对这些东南亚学生时间观念不强、自由散漫、欠缺责任感等问题,一方面设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留学生的管理;另一方面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与责任感,基本杜绝留学生仪表邋遢、组织纪律散漫、迟到早退等现象,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普通医学生到合格的临床医生的角色转变。

二、外语VS母语——语言是个大问题

语言是所有接收医学留学生的医学院都会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全英文授课”在医学留学生教育前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无可替代。但到了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力不从心”。教师与留学生间的交流、留学生与病人间的交流成为教学最大的阻碍。这种阻碍,会导致留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如何解决语言问题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教师与留学生间的语言交流问题

学校留学生多来自尼泊尔、印度等国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留学生们公共英语基础扎实,能无障碍用英语交流,但他们普遍有较重地方口音,故与教师的交流中存在一定障碍。当然另一方面,带教老师参差不齐的英语口语水平及相对于留学生而言的“口音”亦会影响知识的教授传播。解决教学中语言交流的问题,老师是主导,带教老师的英文语言表达能力,在对留学生的教学质量上起到关键性的影响。保证带教老师的质量才能提高留学生培养的质量。心脏内科对留学生带教老师的选择条件,首先必须具备流利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及丰富的专业外语词汇,兼顾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及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发现,带教老师的外语水平与临床教学经验往往不能兼顾,青年教师语言过关但缺乏临床经验,高年资教师则与之相反。师资力量的培训是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点上,心脏内科通过科内选拔,组成英文教学的骨干团队,对该团队进行强化专业英文培训;同时,在心脏内科的对外国际交流中给予该团队额外的机会参与全程翻译,包括床旁查房及不同规模的讲座,给予团队观摩全英文课堂及床旁教学的机会。而针对师生间口音不熟悉、交流困难等问题,心脏内科在教学期间另行组织多样化的互动,给带教老师与留学生之间创造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间相互了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感情,为师生之间交流和教学过程架起一座桥梁,创造亲切和谐的教学氛围,从日常生活、民俗、文化到国情宗教等,使师生之间能更快地适应彼此发音,使留学生在留学期间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同时,要注重师生互动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让留学生开展评教评学的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提出对教学的意见与建议,以激励师生共同促进教学工作的进步,做到教学相长。

(二)医患间语言交流问题

在医学生的教育中,与师生语言障碍同等重要的是医患间的语言障碍,这种障碍对教学的影响更加突出。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在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中,留学生需要到病房与患者密切交流,准确采集患者病史,顺利进行体格检查等。留学生中的绝大多数人未进行过正规的中文学习或培训,这给留学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带来更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我国患者中的英语交流能力几乎为零;双方语言的问题,最终将导致临床见习和实习中的有些关键步骤常难以顺利进行,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及简单操作等常规临床工作中即使有带教老师帮助翻译,有部分同学仍很难顺利地完成。针对解决留学生与患者语言沟通障碍的问题,心脏内科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医学留学生教育前期,通过开设中文学习班,主要学习日常问候语如:您好、早上好、谢谢、不客气,您哪里不舒服?等,以及与心内科相关的症状用语如:胸闷、胸痛、心悸、头晕、呼吸困难等,开展此中文学习班的.目的就是快速解决医学留学生在临床见习和实习中和患者沟通交流遇到的一些语言问题,此学习班不仅提高了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而且通过对汉语词汇的认识及词汇来源的一些了解,使得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了初步的印象。二是心脏内科借鉴了华西医科大学运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简称SP)介入教学活动的经验,培训了一批英文基础较好的研究生做志愿SP,充当模拟患者角色,以克服留学生中文基础较差,尚难以与临床患者进行顺畅沟通的困难。标准化病人是指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患者,经过培训后,能准备表现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旨在恒定、逼真地复制真实临床情况,发挥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3种功能。自1990年开始,由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三校协作,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赞助,启动将SP引进国内的医学教育。此模式不仅能帮助留学生进行临床实践和交流能力培训,而且有助于加强心脏内科研究生自身的理论和技能训练,同时也加强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的训练,使他们今后有机会留学国外,更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对外交流的需求。三是由带教老师引导的半英语半中文式查房,即英汉双语教学,选取病情稳定的典型病例患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让汉语较好的留学生对其进行病史采集,不能用中文表达的由带教老师翻译,其他留学生可以补充询问,带教老师在一旁全程指导,之后由一名留学生完成体格检查,最后对此病例进行总结讨论,培养他们诊断治疗疾病的临床思维能力。此英汉双语教学模式吸取了全英文教学和经典的汉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因此更有利于医学留学生的接受,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阶段性地和留学生们互相交流,及时的改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三、教学方式的融合:传统VS现代

传统的医学教育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缺乏讨论;这种教学的优点是知识传授系统且全面,缺点在于易忽略细节,泛泛而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欠佳。而这种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留学生教育中更显弊端:由于语言障碍,授课教师以非母语授课,其授课质量及讲解程度必然会受到较大限制,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临床教学则更为突出,病例分析及思路讲解由于其即时性及随机性,教师备课不易,讲解深入程度更容易受影响。而在这种教学方式里学生多为被动接受,在语言受限的前提下,学生积极性会受到极大限制,影响教学质量。现代医学教育强调以临床问题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将各学科知识有机融合。这一教学方法的代表即是PBL(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由美国医学教育家Barrows教授于1969年创立的一种教学模式。心脏内科在医学留学生教学、临床见习及实习课程中采用这种模式,通过以具体病例及问题为基础、留学生为主体、带教老师侧面引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激发留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思考的积极性,增加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旨在培养留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提高留学生理解并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心脏内科是专业极强的学科,学习中的理解涉及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心电图学、电生理学及影像诊断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点多,知识体系繁杂,记忆及理解都相对困难。对以中文母语教授的学生尚且如此,以英文为主要语言学习的留学生而言,就更多了一个老师教授困难的障碍。为能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心脏内科知识,培养其自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心脏内科在课堂讲学及床旁见、实习过程中均采用PBL教学法,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风气并增强临床思维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课堂讲学中,适当根据讲学内容穿插病例,并有针对性地提问。而在临床带教前,心脏内科专门组织人员编写典型教学病例,课前给予病案、问题及参考书目。课中教师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中心,针对临床面临的具体问题引导讨论,让留学生自主进行分析、诊断,并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及策略。

四、重视度的提高:带教教师and管理部门

随着学校医学教育与国际的接轨,将会有更多留学生来学校学习深造。因此留学生教育对学校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学校国际学院及各个教学医院已经在思想上认识到医学留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切实进行带教教师的培训和留学生的管理已经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但是,各个教学医院除了落实好国际学院留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外,还应严格按照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留学生进行管理,切实做到留学生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各临床科室应建立留学生实习管理档案,由科室教学秘书或教学专干负责,作为出科考核的一部分,使留学生更加重视临床实习。

总之,对于我校及多数医学院校来说,医学留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与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还很多。需要在以后的临床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改革,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则医学留学生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收获。综上所述,提高医学留学生的教育质量在于发现问题后及时地找到针对该问题的处理对策。比如留学生课堂的学习习惯与老师期望的不同,我们约法三章,彼此互相尊重、教学相长;由全英文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英汉双语教学模式,让国外留学生也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方式发展为SP介导的模拟教学和P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这些教学方式更能为留学生接受,并且培养了留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当然,我们需要借鉴国家重点医学院校的留学生培养教育经验和模式,让学校的留学生培养更加成熟。如果可以将带教老师送入到国家重点医学院校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的话,将能更直接地感受重点医学院留学生的培养,但这需要高校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随着心血管病学的迅速发展,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深化,心脏内科医学留学生的培养工作对带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必须不断地改进教学模式,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教会留学生尽快将心脏内科理论知识综合应用,掌握心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锻炼其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冬梅,王周凯欣,颜时姣等.留学生临床医学本科(MBBS)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J].基础医学教育,2014(8).

[2]李治国.医学留学生教育模式及管理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3]左川,曾静,付平,欧阳钦,王一平.临床医学教学中标准化病人的应用与实践[J].西部医学,2008(6).

[4]高雪.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医学教育中的利与弊[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1).

2014年12月底,河北省2014年年度高职评审工作已完成,正由各评委会省级主管部门官方网站上陆续公示。2015年1月5日,省教育厅网站已公示教师高职通过人员名单。省卫计委尚未在官方网站上公示,应每日关注。

我国收入分配现有问题2009年12月07日 09:51:12 来源:瞭望【字号 大 中 小】【留言】【打印】【关闭】 【Email推荐: 】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从收入法核算的GDP看,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在此期间,统计口径的调整,是其原因之一。即便考虑这一因素,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下降过快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近年来我国储蓄率持续上升,主要是企业储蓄上升的结果。企业储蓄率1992年为13.3%,近年超过20%。对于居民来说一定程度上不是消费相对少了,而是收入水平相对下降了。从国际比较看,在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者占比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而企业盈余则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世界重要经济体的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份额近年一般介于50%到57%之间,比我国2007年39.7%的水平高10~17个百分点。而这些国家的企业营业盈余介于20%~25%之间,比我国31.3%的水平低6~11个百分点。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收入差距明显偏大城乡间、行业间、人群间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比较突出,也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城乡差距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86倍,2007年时达到3.33倍的高位。这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很大程度上依然反映的是城乡差距问题。行业间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除了行业特征和技术密集等合理因素外,当前我国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垄断因素导致的。二次分配的收入调节效果不明显。1990~2005年基尼系数从0.35上升到0.45,2008年进一步上升到0.48。最高20%的收入组的收入相当于最低20%收入组的8.3倍。这说明二次分配既没有在总量上改善居民的收入状况,也没有在结构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只是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差距拉大的速度。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占比偏低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一国发展水平的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特别是人均GDP在3000美元至10000美元阶段,随着居民消费逐步由耐用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公共服务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将显著提升。以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主要公共服务为例,国际平均升幅达到13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保持相对稳定,而医疗和社会保障支出分别大幅增加了4个和10.7个百分点。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比将逐步趋稳。虽然经过近年持续加大投入,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总体仍然不足。2007年,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合计只有29.2%,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国家和人均GDP3000~6000美元国家相比,分别低13.5和24.8个百分点。其中,医疗支出比重分别低4.7和8.2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分别低9.9和18.3个百分点。我国医疗和社会保障支出不足问题十分突出,在主要经济体中仅略高于印度的水平。我国政府教育支出总量尽管达到了较高水平,但也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由于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总体不足,迫使居民用自身的收入来支付快速增长的教育、医疗、社保等支出,不仅挤压了居民的其他消费增长,而且强化了居民的谨慎预期,降低了居民消费倾向。以2007年为例,我国城镇居民用于教育的消费支出比重为6.4%,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不到4%。其中,德国和英国分别为1.l%和1.5%,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和4.2%。我国城镇居民用于医疗卫生消费支出比重为7%,而发达国家平均不到5%。公共服务具有明显的收入再分配作用,政府公共服务支出不足成为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和居民消费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归结起来,我国现有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确有要素禀赋、发展阶段、国际分工格局等方面的原因,但是体制性弊端是根本性原因。一方面,初次分配过于“亲资本”,劳动者报酬占比总体偏低,而且行业间差别过大,使广大居民相对没有钱可花;另一方面,二次分配力度不足,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和社会安全网不健全,使得有钱也不敢花。居民“没钱花”和“有钱不敢花”正是当前收入分配格局引发的内需相对不足的症结所在。另外,由于对内开放不足,金融、电信、电力、石油等基础产业,教育、医疗、文化、出版等服务业,社会资本和民营经济依然难以进入,结构性供给不足问题同样突出。高收入群体消费意愿不足和低收入群体支付能力不足同时并存,有效供给不足与有效需求不足同时并存,成为制约我国内需驱动增长和长期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原因。

2014年高级经济师通过人员名单(387名)张宏伟、张 丽、刘红梅、郎 辉、桑海民、韩 蕾、高晓平、许福华、张 英、秦忠丽、石少华、郭 宏、贾翔燕、田永军、罗志军、刘丽娟、张爱华、李金芳、刘玉慧、孟 强、马志梅、赵明星、刘天钰、韩 静、刘晨冉、程盼军、陈小璇、李宏义、丁江霞、田东霞、郑雅丽、马凤军、王 辉、白 波、韩 燏、唐 楠、梁志军、刘 坡、周 燕、陈建欣、王志刚、马永健、韩瑞峰、孟 祺、王秀君、杨静平、张 伟、庞红宇、刘士娟、王玉红、毕金萍、宋 辉、佟凤芹、王立艳、翟艳双、张爱莲、史连哲、于 华、刘 莹、唐保友、杨小梅、李 涛、刘云芬、赵民谦、张 强、祁 苏、刘维海、李永珍、韩 斌、何 剑、郐 凯、李 瑾、刘 峰、刘万河、娄 佳、孟会鸿、秦远友、王 苏、尹 璐、臧珂炜、刘 博、赵 玮、刘林涛、米建民、王化池、边海英、赵子臣、张宏杰、高序英、张晓红、王 丽、许香苓、杨丽敏、张振锋、白宝芝、陈长增、高秋生、郭冬枝、韩向粉、贾会斌、李根运、李矿成、李 宁、李 艳、李志勇、刘建辉、齐景林、王国厚、王 凯、王利军、王密彩、王 云、王云文、王中文、张 洁、张军生、张新泽、张蕴志、张竺京、郑 杰、周舒诣、曹树稳、陈哲华、谷海云、韩鑫男、蒋艳艳、金晓英、李 波、李景刚、梁万田、刘 萌、刘彦红、马冬冬、孟凡杰、孟贵图、聂振奎、申家晨、孙广利、孙银羽、田 宇、佟晨光、涂国才、王福远、王雅萍、杨金辉、杨小丽、易灿辉、于 笑、张爱国、张 超、张 凯、张瑞君、郑淑珍、卜筱茜、马玉敏、王宏剑、张 龙、褚利娟、焦占聪、靳 龙、刘文通、鲁宏光、孙文敏、孙雅琪、武满栋、熊建新、杨满红、章进宝、朱宏亮、王立刚、王 欣、张 健、郭姬贤、王世勇、艾 静、胡 平、孙慧丽、陈 朝、陈丽丽、勾善文、李 颖、王 衡、许卫华、张宏伟、李伟平、刘玉芹、刘长生、吕国强、滕春艳、赵丽杰、王晓英、张瑞河、石全保、刘惠君、范晓静、陈瑞芳、刘晓红、庞东辉、孙立军、钟金钢、赵晓颖、胡越山、张向阳、王丽辉、李靓靓、户艳领、靳海岭、赵志强、安宏文、曹铁玉、范广红、冯建宁、李 纲、林 荣、刘金霞、刘晓华、刘印浩、刘 煜、卢志国、陆蕴苏、苗 行、齐玉锁、苏永刚、田静虹、王国斌、王文娟、张建明、王莉华、郭建军、白 冰、许秀伟、武香丽、张永成、康争素、李永超、刘小玉、何伟喜、马 晔、赵 凯、何泳涛、李 莉、赵丽敏、宗志霞、杨京梅、芦 颖、金 玲、张 辉、孙 蕾、李莹玉、常文静、孙彩霞、李永香、魏海燕、刘玉琴、范历洁、于建新、郑光超、杨文静、崔 岚、孟 震、赵 莲、陈国栋、张敬梅、王景合、李 慧、王晓波、王丽娟、董增凤、刘彦文、杨 勇、张秋卉、赵颖辉、朱翠玲、刘彦伟、张永军、王丽云、王 健、李春梅、付 静、马树刚、罗 尧、王志翔、常新华、鲍林源、暴宇杰、杨锐锋、张 伟、王 研、李秀丽、荣金霞、张世华、李 树、张江霞、高 芳、刘翠珍、陈 红、李 涛、汪伟立、贾金柱、郎 静、刘延军、刘岩枫、南京晶、王 芳、尹 宏、耿子恒、范丽英、李宏伟、李玲芳、马世祥、任海芳、杨秋明、赵志宏、笪彩华、巩少峰、李复生、李 伟、李晓霞、王小远、熊秀春、杨庆稳、张春芳、张会丽、张庆峰、霍顺生、孙佟杰、杨立梅、李进国、徐宁慧、郅海雁、王桂霞、孙建军、脱玉芳、胡 军、李 蕾、王建堂、樊东亮、关献军、孙晓晟、王彦斌、董贺新、田莉莉、张运法、贾宏业、王文辉、王淑英、申钊瑞、丁丽艳、陈晓宏、李彦文、康永利、任明霞、郝海霞、李建维、张 媛、穆 丹、牛立艳、陆 煌、利英敏、田 温、赵 坦、刘玉芝、陈晓华、侯乐荣、曹艳伟、李学坤、程淑艳、王丽敏、王丽荣、李保才、杨小伶、陈东霞、陈 伟、周海宁、杜进军、唐恩辉、赵 宠、巩 建、吴志中、赵志平、李建东、董俊青、张月霞、檀立改、刘 明(石家庄市房管局第二工商业用房经营管理所)、刘 明(石家庄市道桥管理处)、刘 明(石家庄市桥东区人才交流中心)2014年12月22日2014年纺织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 (1名)刘宏暖2014年12月22日2014年高级工艺美术师通过人员名单(9名) 龙绘锦、殷景太、孙建峰、王红卫、康福昌、宋从甲、王玉鹏、贾建辉、田兆信2014年12月22日2014年石油化工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83名)王占杰、赵亚玲、封福蕾、宫占胜、于国欣、张喜珍、宋咏梅、刘景涛、任英浩、赵彦玲、王 成、温彦起、李藏哲、张立新、李素梅、李耿灿、吴军祥、郭学华、王志永、安振东、李金朋、赵德玉、刘 伟、许 钊、马 莉、辛 宇、郝肇菁、杨增会、刘 洁、李纯纬、李 兰、张云堂、范桂如、宫栋杰、赵高峰、刘志力、董素云、崔素玉、陈淑兰、刘化升、陈文锋、赵会聪、张红霞、刘玉科、唐淑秀、齐维霞、杜兰英、史立杰、屈傲蕾、高 铸、董卫锋、韩彩霄、周军红、张若飞、高 艳、王会芳、李福祥、杨志民、曹丽霞、于新娟、韩荣芹、刘继来、徐建茹、张小钦、刘 静、王铁良、王国强、齐素忠、马彩霞、李建桥、陈丽娟、石振森、刘建森、郑 岩、汪国庆、刘 雷、毕玉江、王连军、关凤禹、崔振兴、潘春丽、王小素、陈 勇2014年12月22日2014年轻工工程高级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20名)刘艳歌、邵海军、孙维政、崔海灏、李立行、周振明、宋建林、孙明日、白光辉、陈汉宏、王国明、高小波、田 洪、翟红梅、杜宝亭、陈爱英、王红叶、潘 丽、李 岩、高 城2014年12月22日2014年煤炭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148人)王志勇、贾宝军、赵振友、杨成山、王超群、刘东旭、俞有江、赵志伟、任喜明、王怀玉、张 利、马民乐、王沛云、米全平、侯春明、李 忠、陈剑波、赵博生、张存江、彭俊水、段国宁、张保军、王义省、邸乐顺、王仲英、曹运海、王新刚、郑国廷、罗英明、陈乔平、孔祥利、孙占刚、李绪福、周兴国、王 磊、赵成博、王际福、王晓东、周艳国、张东升、刘立国、张金福、吕 彪、宁义国、尹宝杰、李小沫、姬战锁、孟建锋、王书刚、苏卫东、栾 虎、宋建芳、秦福彬、陆 明、李 萌、张晓洲、于一栋、吴丽萍、祁雪来、吕保海、安自谦、高明强、杨志勇、高建朝、李 征、曹金燕、吴保华、张宏伟、张 帅、王凯明、曹春芳、田丽娟、冯梅玲、刘新旭、李 祥、赵连忠、顾忠裕、袁贵奇、张晓芳、闫文常、滕风祥、王晓亮、李永斌、杨 利、范步云、杨建平、刘永兵、王 霞、逯明建、田 权、闫景彪、刘芳忠、王爱英、耿兴旺、魏永胜、焦其锋、李立志、陈发东、李君香、郑玉敏、曾瑞萍、宋占彬、陈新灿、牛越胜、佟 振、步秀娟、简 博、边宇宏、王保利、张小会、赵庆新、袁志金、廖振国、王继学、袁 媛、张智勇、公晓梅、康玉艳、王玉福、张月平、夏小永、连小霞、任巨庸、于伟平、张帅军、刘天元、曲 静、石磊军、郝素荣、张建国、唐东青、王恒泽、庞红民、周继忠、杨立东、蔡世忠、马立凯、赵有良、王秋生、张治学、赵 岚、王旭钊、聂新怒、肖学军、严新武、范志强、尚晓光、张占京 2014年机电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290名)李习芹、王 健、王屹峰、陈晓英、张 凯、刘亚龙、董章群、李勇君、黄泽海、唐立新、刘兰荣、张海霞、钟 强、王京保、张媛媛、石 键、田小静、刘学民、高常发、陆 广、胡淑兰、李 伟、赵彩菊、刘洪文、霍东起、秦金立、高广涛、李频英、朱旭辉、林风梅、王球辉、屈 颖、董春霞、苗永祥、王红梅、刘梅杰、宁淑敏、贾素锦、王树立、侯海燕、田跃刚、王红杰、屈志明、王 薇、吴占伟、李 俊、李冬梅、孙桂华、贺亚利、袁东海、郭惠敏、张德田、贾书往、庞秀玲、陈 斌、孙言团、张 伟、徐瑞轩、徐丽华、赵广申、宋 臣、孙守宽、李淑菊、闫赞辉、刘佳伟、兰大伟、支国云、郭 玮、张宝生、孙汉宝、刘振宇、陶英川、温瑞青、康俊峰、刘丽霞、齐力军、赵宗华、郭晓军、曾令奇、滕吉生、姚 庆、阎保秋、吴琴霞、耿 哲、吴文波、杨 迎、侯印慧、王晓红、周彩虹、王惠芳、南永立、张 杰、王丽红、冯爱华、范亚辉、陈晓云、韩洪武、王玉先、要海东、田晓军、郭进涛、张伟立、陈雁斌、刘 彦、薛钰显、孔祥建、檀荣田、杨敬彪、田巧丽、刘建民、吴 璟、张 勇、宋建锋、刘水东、张会强、侯军强、董小雷、谌建军、颜海生、李顺兴、邱 良、李国娟、郭继富、张艳龙、张宝林、孟 丽、于丽伟、杨春林、姜广新、杨 磊、谷占勇、赵衍平、李荣国、徐海英、薛燕飞、吕桂梅、贾永辉、李桂英、柴占峰、马卫东、苑雪莲、苏习琴、黄少龙、柴仕杰、董 彬、刘 鹏、沈广明、张建成、詹彦刚、吴增泊、韩 彬、李延伟、刘桂兰、林晓琳、宋 鹏、卢美林、薛丽先、张天福、董爱民、贺利群、李文亮、周东亮、毕春璞、雷海涛、郑风超、李志达、普 琦、卢幸丽、刘立军、杨 铮、毛丽荣、王立辉、胡 旭、高大智、李小林、王 震、郑同雷、翟世宽、杨金岭、马 双、孙双喜、孔繁林、刘宝存、李永平、刘爱新、张彦彬、刘庆丰、李垂涛、李华方、赵 欣、任 蕾、石丽艳、付友昌、林紫丽、程 伟、赵树鹏、蔡秀艳、剧冬青、江凤振、位跃辉、刘炜乐、马四龙、崔书海、赵国萍、刘淑华、于景艳、张建飞、高广伟、张骁军、李文东、田彩丽、白月强、王春英、张东岭、皮凤桐、程青春、张春雨、巨新胜、张福旺、董占斌、李 铁、郭进华、司跃华、董 军、杨冠洲、洪国柱、段 叙、张清清、吕春喜、张冬梅、高庆云、尚玉滨、宋学文、刘泽勇、吕素娟、翟 赞、李 良、孙立兵、徐志强、郭永贵钱彦霞、袁亚利、夏进军、袁晓东、李姝国、苏雅爱、张海月、胡彦龙、李 蕾、李世成、于昌水、宋 明、张志华、杨素娟、夏云龙、孙东胜杜永刚、程玉魁、孙建府、封建霞、马 飞、闫振立、张美英、于新泉、田淑芬、杜玉坡、韩建涛、李为民、熊 志、王连庆、马劲松、李玉珍、马中山、陈太宝、王永善、孔凡博、程根源、李 明、王德春、李 波、朱海波、刘玉成、王世海、陈立钢、王 敏、王海斌、魏诗岗、周立峰、董 磊、柯东辉 2014年12月22日 2014年冶金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 (183名)纪 恒、王秀英、张建强、李月英、宋 涛、高瑞芳、沈岸明、柳 祎、范 佳、路占宝、吴建伟、吴忠有、艾晓礼、张祥艳、席英杰、李晓辉、王建新、董福胜、王荔元、潘玉发、宋雅琼、张福忠、刘 静、侯耐平、王 刚、黄彩云、崔宝民、李明辉、张彩东、贾学娜、宋延辉、冯慧霄、董洪旺、卢河川、刘曙光、胡启晨、周延明、张朝发、刘鹏君、马坤霞、李瑞峰、马明鑫、赵 军、邓晓波、李建华、王翠琴、张艳霞、孙贵平、崔继英、沈海波、薛勇强、陈玉鑫、赵长亮、李 峰、耿赛晓、贾小亮、韩彦光、张 姝、马有辉、刘冬林、吴尚超、谭宏利、焦建朋、裴爱娟、秦 坤、李仕源、张艳龙、刘 力、栗建辉、李宏军、刘丽萍、刘方华、宋周利、李绍杰、田志强、许 磊、熊自柳、安治国、邢国志、孙国斌、冷艳红、张建华、陈永平、鲁宪红、贾东涛、王四海、张 鹏、刘艳清、杨中方、刘德承、武志兰、邬建明、王海顺、姜海罡、李 颖、张 锐、王汉伟、施永清、宫慧仲、汪秀阳、何 威、洪海洋、杨华侨、张耀东、光 辉、王鑫国、马银泉、史华河、赵素仿、路志标、杨洪丽、刘金堂、赵 阳、张钰海、王 谦、段 然、李新增、李会刚、李红霞、岳章林、武 伟、李宏鹏、杨顺江、张习良、武海旺、张 富、刘 明、周 强、孙 涛、曹建刚、刘文萍、柏黎杰、吕金奎、裴志远、高 超、刘兰涛、耿兴广、冯德华、陈 彦、罗新发、刘占宝、李锦龙、王慧艳、刘伟虹、高树博、岳长虹、郝胜涛、杨 巍、王春元、李治国、王云丽、王金东、闫艳霞、阎 翠、赵晓亮、刘金伟、寇义冉、陈宝英、李 伟、王晓东、王俊人、毕国喜、徐英剑、刘宝仓、周晓出、李九江、苑继超、马瑞锋、宋相宏、王建让、郑 琳、李彦光、杨书奎、赵永成、孟凡伟、宋欣宇、翟会超、南国华、孙 峰、李学春、任丽芳、王静静、田端信2014年12月22日2014年建材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 (20名)王进军、宋建国、张立军、石贤斗、张玉敏、郭艳宾、张金赞、李慧菊、陈 国、董 宁、刘 勇、张建华、高国玲、侯庆华、陈永强、范金岭、戚爱荣、田江华、关建锋、张 玮2014年12月22日2014年机电工程专业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186名)郭积永、许树臣、智 静、刘春岩、郭宇峰、陶燕伟、杨 芳、何海振、蔺海涛、刘更波、孔佑星、袁 超、郑业宁、杨翠军、常连继、戎艳辉、董进朝、姚 欣、王建坤、常 涛、耿海路、文 璞、王青贤、苏红岩、崔耀武、张尚敏、成恒星、张 斌、雷怀兴、史贵峰、曹晓波、赵小奇、徐利楠、高彬彬、管志彬、王静涛、李在宾、李卫元、付 亮、冯志鹏、王二虎、赵 锦、侯文彬、张 峰、王 月、于 江、石卫霞、贾 莹、王莎莎、曹莎莎、申亚利、李晓东、王青峰、王建良、吕晓晴、任俊清、杜海英、崔旭峰、宋晓明、豆丽梅、赵胜利、杨 新、高增辉、周艳玲、邢 丹、张 乐、程 捷、李菊霞、王 悦、范晓勇、李 政、翟寰茹、王银柱、边 东、董 颖、周俊平、赵东刚、房启锋、宋 蕾、张军新、张 昭、孟晓焰、魏国勇、赵 彦、周义佳、啜向国、张爱兵、刘贺宾、王君辉、韩 燕、王志昆、毛彩霞、王紫忆、高志勇、王惠敏、王兆营、李 辉、张中波、崔 博、赵 悦、崔志明、封 昊、高 阳、王汉磊、王定星、邸立丰、王广兴、张 翔、信留芳、雷 毅、曹育红、李胜乐、杨立军、李胜波、康思佳、杜俊良、付淑玲、魏云龙、齐玉梅、袁月蕾、霍可君、杨翠娟、林占伟、周中锋、孙 潇、寇 磊、张建朝、耿丽丽、王艳会、孙 玫、张 望、韩日滔、郗大博、南伟亮、高武翔、卢媛媛、任 鹏、张晓云、赵 岩、李金强、李新尉、麻鹏珍、王育梅、张晓丽、焦 朋、赵海永、李润全、宿朝勋、王彦林、李 福、张战强、胡 聪、马 俊、韩 冰、赵贵贵、韩 林、王 飞、杨旭飞、王忠文、高 健、李永飞、魏 鹏、荆志军、杨 敏、贺 建、马春虎、戴 旭、鲍华东、高二军、李建康、王集英、许蕊洁、王 雪、侯剑锋、邹利剑、刘月鹏、孙纪山、刘 玉、刘会雪、李志杰、李英华、李英伟、李晓燕王 伟(河北龙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王 伟(石家庄市强力电力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王 伟(石家庄华海冶金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12月22日2014年冶金工程专业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22名)雷永杰、王占彬、贾冠隆、孙秋娟、董伟光、郭军兴、张 纯、吕 睦、郭延军、路中一、高 鹏、高 琦、张士龙、杨 江、李卫东、林中孟、陈爱姿、胡模景、武亚金、胡招李、李明霞、隋锡涛2014年12月22日2014年化工工程专业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35名)宋桂臣、刘 曼、吕 嘉、王振方、范云静、宋 玮、胡 倩、魏 扬、刘建民、刘 涛、康军霞、魏 锐、王 菲、杨 苗、张峰燕、冯 彬、石松涛、安敏桥、岳 川、董少云、杨亚川、薛 伟、史子达、吴建颖、赵利肖、李志强、胡江叶、李 兵、韩宇开、杜 炜、郝彩红、徐 宽、苏亚琴、王菊月、王 岩2014年12月22日2014年煤炭工程专业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15名)刘华琰、刘 琦、韩 国、王江涛、苑建龙、胡变好、苑聪亮、石献红、王云博、苑福乔、马志军、李久辉、马 鸿、邸盼林、邸玉学 2014年12月22日2014年工艺美术师通过人员名单 (14名)王佳贤、赵丹丹、丁 洁、李永锋、戴其业、贾彩虹、王 磊、梁卫霞、张 巍、侯红倩、苑仕甲、胡晓然、张志斌、郑森鹏2014年12月22日2014年轻工工程专业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 (5名)王 璐、刘晶晶、国 珺、李 宾、赵从波2014年12月22日2014年建材工程专业工程师通过人员名单(2人) 王天宇、王冀华(2人)2014年12月22日

武汉李跃华大夫发表的论文

李跃华,女,博士,1964年10月出生。南京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病理生理学系主任。于1986年、1991年和2004年分别获得医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在整个高层建筑中,给排水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的日常用水都是由给排水系统提供的。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给排水系统的安全工程与其他工程是同时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施工难度,导致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的整体质量。对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确保给排水系统的安装质量。

1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安装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 1 给水系统压力过大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采用的是分区竖向供水,但是仍然无法充分保证给水系统的平衡性。如果供水位置过高,设置在屋顶上的水箱高度便无法满足水压要求,水压过低,则会造成冲洗阀不能有效的开启和关闭; 如果供水系统是变频供水,虽然能够保证最高点的水压,但是由于底部的.水压过大,在用水过程中容易出现水花飞溅的现象。针对于上述问题,首先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安装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高层建筑的高度及相关要求对给排水系统进行分区,严格禁止将给水系统分开,根据高度可以分成三个给水系统,保证用水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 其次,在合适的位置设置装减压阀,降低水压,保证卫生器具连接软管的正常使用。

1. 2 水泵安装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对于水泵设备的安装,对其精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施工水平较低,施工工艺粗糙,不仅会导致水泵产生较大的噪声,而且还容易出现漏水的现象。针对于这些问题,首先在选择水泵设备的时候,应该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购买; 其次,对水泵配件进行仔细的检查,检查其是否完整、灵活,确认无问题后,才能进行使用。而且在使用之前,应该调试,观察水泵的运行是否正常; 最后,确认水泵机组的长度及型号,审核水泵安装的标高、位置、坡度,在布置机组管线的过程中,按照短、少弯头的要求进行,并正确安装减震位置,保证水泵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

1. 3 设置水池、水箱检修口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在一般情况下,水池检修口应该按照 600mm ×800mm 的要求进行设置,但是这种设置由于结构顶板与水箱之间的距离较短,同时再加上浮球阀与检修口的距离较远,导致检修人员难以对检修口清洗水箱以及抢修浮球阀。针对于上述问题,首先就应该在设计过程中,对检修口的尺寸、位置进行合理的设计; 其次,根据安装设计的要求以及高层建筑的结构确定水箱的尺寸,并定制,保证结构顶板与水池顶入孔之间净空在一米及其以上; 最后,将入孔设置在浮球阀的近端,最佳位置是水池外可以触摸到浮球阀,这样可以为检修提供极大的方便。

1. 4 施工安装阀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在安装给水系统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多种阀门,用量较大。在施工前应该对阀门的规格、型号进行认真的检查,保证其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检查试验阀门的强度和严密性,避免由于强度不够、严密性差而导致的漏水现象。其相应的解决对策: 首先,根据给水系统的设计要求选择阀门的型号和规格,如果给水管径超过了 50mm 的,应该选择闸阀; 如果给水管径在 50mm 的范围之内,应该使用截止阀,而立管控制阀采用闸阀; 其次,在安装之前,应该对阀门的严密性和强度进行检查;最后,在施工安装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安装说明进行,阀门杆的安装应该超过水平位置,并向上。

1. 5 套管安装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在套管安装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固定不够牢固,安装不到位,从而影响了管道的使用时间。针对于这些问题,首先就必须要按照安装标准,楼板内的套管订单应该比装饰地面高出 20mm,比厨卫间的套管顶端低 50mm; 其次,安装钢制套管的时候,应该根据设计,进行加焊固定。

2 高层建筑排水系统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在排水系统中,排水立管在一般情况较长,水流速度快,水量大,因此非常容易导致管道内的气压产生波动,使水与其两相流,从而引起管道堵塞、水封破坏、卫生器具溢水。针对于上述问题,首先应该将排水管设置为乙字管,降低水速,减少水量; 其次,设置专用的通气管,使其与大气相通,保持管内压力接近大气压力。除此之外,专用的通气管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排水噪声,提高排水能力。针对于排水系统的施工,排水管应该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在高层建筑中,一般都会采用柔性抗震铸铁排水管,而支管和立管则采用的是硬聚氯乙烯塑料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底层排出管设置在首层地面的位置,预制成整体管段,从预留孔洞中穿入,标高确认准确后,在管道位置进行固定。排出管最好采用两个 45°弯头接出; 而底层排水管及其器具排水支管的安装,需要将底层排水管设置在地下室的地沟内、顶棚下,同时根据室内的地坪线和轴线尺寸等,并按照设计要求,对管路的预留口方向和标高进行检查,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便可以进行灌水测试。在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中,硬聚录乙烯塑料的使用能解决立管消能问题和防火问题。

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洞口的封堵工作,以此避免管道出现渗漏的情况。

3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在高层建筑给排水安装之前,需要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严格控制相关的材料质量,做好设计和安装的每个环节,保证安装质量的可靠性,以此满足高层建筑的使用需求。

参考文献

[1]冯霞。 谈高层建筑给排水中常见问题[J]. 山西建筑,2014,18∶ 133- 134.

[2]郑钢。 建筑施工中给排水设计、安装问题[J]. 河南科技,2010,20∶40 - 41.

[3]李跃华。 高层建筑给排水安装施工技术分析[J]. 科技传播,2012,02∶ 77 + 65.

在我看来,不管是用了什么方法,李跃华医生依靠自己的能力救了十几个人的命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生活的节奏,让我们看到了人间大爱,看到了无私奉献的人们。也看到了这个特别的医生李跃华,有人觉得他是能人,能够自己研制出特有的治疗方法,也有人觉得他是神棍,能够救活几个人只是靠运气,治疗方法根本没有科学依据。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李跃华医生的事情都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更加理智地去看待这个问题。

每一个职业都有他神圣的地方,每一个医生都有救死扶伤的信仰。对于李跃华医生来说,他虽然没有执业资格证书,但是他也不是个招摇撞的子,他毕业于正规的医学院,也有过多年的从医经验,因此我们不该一棒子打死人,毕竟当前属于特殊时期,而事实也证明他的确有救死扶伤的能力。当然我们无法否认,造假执业资格证书确实是个不容忽视的错误。

可是我们也要说说他为何要造假证书。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因为各种原因耽误了办理证书,后来办了这个证书也是在很久之后才知道是假的,之后就没有再用过。此次再次拿出这个证件只是为了方便出行。我个人觉得他的做法虽然不对但是这个理由是能够解释的通的,对于现在的执业资格来说,不仅仅是医疗行业,很多行业都需要通过证书来证明自己有从事这个行业的能力。

但是对于很多年纪大的从业者来说,他们有很丰富的实战经验却很少有执业资格证书,因为考试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压力的,而很多有证书的人却很有可能只是个新人。所以,证书并不能够成为鉴定一个人实力的决定性标准。

李医生的疗法是不是对所有人有效不敢确定,但肯定对一部分人有效,不然他也不会出名。但现在的话语权掌握在西医那边,用西医的标准流程来衡量李医生的中医疗法显然不够准确,好比验车时用两驱车标准去验4驱车一样。

大夫发表论文

医生们除了需要诊治病人之外还需要发表论文,不少医生都觉得写医学论文难,发表医学论文难上加难,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医生如何发表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文章质量要符合发表的基本要求文章的质量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但也有一个大致通用的标准,即,观点正确,文字通畅,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结论有创新,等等。如果您有了这样的文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投稿的事情了。但是,由于我国学术界的特殊情况,文章质量达到发表的要求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或者经过我们的修改就可以发表。关于质量,可以参考日本质量专家的话,质量的核心是实用性。二、文章的选题要符合刊物的定位,不能乱投稿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刊物或者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栏目和专业定位,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弄清楚目标杂志是哪个方面的。还要搞清是季刊、双月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这直接影响您的稿件发表的速度。三、文章格式要规范,还需控制字数学术性期刊的格式是非常严格的,医学论文的格式可以参照你所投刊物的要求去做。至于字数,因为很多刊物是按计空格字数收费的,所以,您要根据需要确定文章的字数,省得花冤枉钱。比如,高校评中级职称一般3500字就可以了,社会上评高级会计师、高级工程师等,3000字以上即可。还要注意,如果文章有图表,则要适当增加版面。四、提前投稿,尽量提前2—3个月投稿一般的学术刊物,从接收稿件到样刊出来,需要2-3个月。如果是核心刊物,则需要半年,或许更长时间。虽然最近几年,有很多刊物变成了月刊、半月刊,甚至旬刊,但还是提前准备为好。五、版面费起到破财免灾的作用在期刊上发表论文需要支付版面费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所以作者们也不用在版面费上纠结,关键是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花点钱也是必要的了。六、选择合法刊物,避免非法期刊发表医学论文不是随便找个期刊就可以的,期刊必须具有合法性,是合法期刊。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刊号的刊物,都是非法刊物。根据我的判断,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2000家非法刊物,或不规范的刊物。对大部分普通作者来说,是很难判断刊物的合法性的。所以,大家要擦亮眼睛,以免上当受。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医生的地位是越来越高。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医生学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临床医生的创新

【摘要】临床医学的特点是研究未知数最多的人类自身,在临床诊疗工作中探索与创新的本质是排除错误,不断进步,服务病人。但近几年来,国内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生们宁愿做“太平医生”而不敢创新了。本文就此问题做一简要浅析。

【关键词】临床医生 探索 创新 风险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01-02

我常喜欢看中央电视台CCTV10科教频道的一个品牌栏目----探索与发现,也经常由此想到临床工作一线的医生,在日复一日大量而又繁琐的临床工作中,有没有探索和发现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医学是一门仍在探索的科学,人类对自身和疾病的认识,至今还是处于“童年阶段”。面对充满未知的医学世界,医生们只有不断探索,才能获得或发现新的认识。一部医学史,充满了探索与发现,才成就了今天的医学。我们临床医生现在所学习、认识、掌握和应用的医学,无论西医还是中医,无论内科还是外科,无论手术还是用药,都是由无数“医学哥伦布”先驱们为我们所探索、发现和揭示的。探索与发现的起点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永无止境。

临床医生们身边的病例和诊疗工作中有着许多未知与疑难的问题,带着疑问去查找文献资料,求教老师或同仁,参与会诊讨论,上网发帖求助,使出浑身解术利用各种渠道来寻求解决办法,这就是在探索。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奥秘,找到了新的、好的诊疗技术、方法或术式,甚或会有小小的创新与发明,这就是发现。看似很普通,很平常,却深刻地反映出科学活动的思维认识过程,目的是找到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规律,以帮助医生们战胜疾病。

然而,世事都有两面性,探索就意味着冒风险。最近几年,国内的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生“带着钢盔开着坦克”行医,自我防护意识越来越强,该做的手术不做了,该冒的风险不冒了,该创新的不创新了。临床医生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宁愿做“太平医生”。在医患关系和谐的年代,医生的失误往往能够得到患者的理解,这才促使医生不遗余力地为患者治病,从而加快医学的进步。对于现在的医患关系紧张状况,大多数临床医生的内心都充满了矛盾与苦闷。我们既希望探索医学禁区,又害怕患者无理取闹,使本来单纯的医学问题,最终上升为法律纠纷。为此,许多医生不得不选择“无为而治”。

一代名医张孝骞曾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现在国内从医的谨慎。医生面临的病人个体差异巨大,诊疗过程时刻存在犯错误的可能。因此,有些医生感叹,如果把每个医疗过程倒过来分析,多数都能发现一些治疗过程中的某些不足。为此,美国医学会于1999年发表了著名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公告,指出:公众必须认识到医生也是人,也会犯错误,把所有医疗缺陷的责任都归结在医生身上是不公正的。有资料显示,即使在医疗技术更发达的西方国家,医疗缺陷的发生率仍高达10%~15%,比一些恶性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都多。

我们目前对医疗缺陷还缺乏理性对待的态度,医生对自己的医疗缺陷有种神经质的忌讳。与此同时,我们国家对医疗缺陷缺乏一个切实可行的应对办法,飞机失事,国家有一套赔偿标准来安抚家属,可是对医疗缺陷却没有明确的赔偿标准,于是医疗纠纷中的争执和天价赔偿屡屡见诸报端,这更加剧了医务人员对医疗缺陷的逃避。如此,在面临患者质疑的时候,就把医德、规章抛在脑后,通过修改病历来“保命”。而我国法律规定的医生“举证责任倒置”,也使我们医生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当前医生和医院的隶属关系,使得某个医生的过失,成为某个医院的过失。一旦发生了赔偿,一般也需要医院承担大头。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在共同利益的作用下,会不遗余力地为医生修改病历创造条件,甚至敦促、指导当事医生修改病历。

相比起来,国外医生的独立执业的管理方式就显得合理些。在很多国家,医生尽管和某些医院发生工作关系,但其利益是独立的,其和保险公司直接挂钩,病人找医生看病,然后到保险公司报销,包括医疗缺陷,也可能由保险公司来买单。可是一旦某位医生经常遭到患者投诉,赔偿超过一定数量的时候,保险公司就可能和该医生解约,而医生一旦失去了保险公司的支持,就意味着病人找他看病没有保险公司报销,那么一般也就很少有患者会找他,他也很难和医院签订工作合同。这种医生自己为自己负责的模式,既可以增强医生的责任感,也可以避免医院和医生因为利益关系,玩“猫腻”共同应付患者的情形。面对医疗缺陷,如何让医生相对独立出来,应该是当前医疗改革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没有失误也可能失败,没有失误并不意味着成功。没有错误就等于完美无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更何况,从来不犯错误的医生是没有的。医生们的这种“无为而治”,不仅阻碍了医学进步,也损害了患者的根本利益。医生应该怎么办?医学应该怎么办?

医生这个职业,是相当特殊的职业。因为人命关天,所以,对这个职业的要求更高一些。就拿大学本科来说,正规的医科大学的学制要比普通大学多上一年。毕业以后,必须要当相当长时间的住院医师,要有相当长时间的实践,才有可能真正当上医生。但是,医生又是个高风险职业。除了确实因为医术不高或因为疏忽可能发生人命关天的问题外,来自病人家属的误会也不得了。因为医生接触病人,而没有一个病人不希望自己尽快好起来,医生又不能保证每个病人都尽快好起来,这样,势必会发生医生和病人的摩擦,经常听到的新闻是某某医院某某医生又受到了病人家属的攻击。受攻击的医生中,应当有不少人是无辜的。不是他们不想治好病人,而是他们回天乏术。这个回天乏术不是医生的手段不高强,而是病人已经病入膏肓。

医学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医学的特点是研究人类自身,而人类自身的未知数是最多的。医学的局限性在于认识的局限,而认知也是相对的,也许是片面的,过后是错误的。医学原理也会如此。科学并不会说“我什么都知道”,科学只知道一部分。“包治百病”肯定是谎言。医生对病人说话一定要留有余地。什么都能治,就意味着什么都不能治;没有任何副作用,就意味着没有作用。医学的局限性还在于方法的局限性,100年前没有输血、没有抗生素、没有真正的麻醉。疾病不可能被人类征服,它们总是伺机反扑,或者“提升水平”,把人类推向陷阱。

医生的注意力要集中到患病的人的体验上,而不仅仅集中到疾病的过程本身。治疗并不意味着治愈某种疾病,有时候意味着体恤,减轻痛苦而已。2004年4月《英国医学杂志》曾刊登这样一段话:对于有些“病”(至少60余种),没有必要采取什么方法去治疗,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有什么方法有效,也许不治疗比用什么方法去治疗更好,也许最好的方法是不去治疗。

医疗也有很大的风险性,因为医疗的特点是在获的人体上实施诊断和治疗。医疗的风险性存在以下几种,诊断风险:误诊、误伤。用药风险:毒副作用、剂量耐受差异、过敏。手术风险:麻醉、出血、损伤、感染。风险在于疾病的复杂、认识的局限、技能受阻,也有责任心和经验不足。医疗是服务性行业,却是特殊的、极大风险的服务。医学是一辆行使在高速路上的破车。各种媒体电台将医学推向尴尬,使医生陷入无奈。医生的手谨慎而颤抖。医生只能以“尽可能”“尽力而为”的表达得到理解。

作为临床医生,要有为科学、为患者献身的精神。一名医生如果不愿冒险,就只能成为“修机器”的匠人,而不能成为医学大师。医生的冒险精神不仅来自于对真理的追求,也来自于对患者的感情。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医生深怀仁爱之心,患者都是通情达理的。当然,患者理解医生也是有条件的。在临床中,尽管误诊是客观存在的,但医生不能以此为借口,无视生命的尊严,随意让患者付出无谓的牺牲,承受无谓的痛苦。患者可以宽容正常的失误,却无法宽容因敷衍塞责、草菅人命造成的失误。

中国古代政治家、哲学家说:做事要“通天理、近人情、达国法”。作医生也当如此,对医生而言,天理即为自然规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人情即为人的思想、意识、情感和意愿。而国法即为诊治的原则、规范、技术路线、方法技巧和政策。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探索的本质就是排除错误,不断进步,服务病人。“先病家之忧而忧,后病家之乐而乐”,充分体现了医学仁爱的真善美精神,这种精神正深深地植根于现代医务人员之中。无论时代和社会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仍然是中国医学的主流。

郎景和教授的这样一段话,很值得我们临床医生好好回味的:珍视自然的每一种状态,是客观地看待科学。科学不是万能的。认识无限,而我们认知的程度和探索的范围总是十分有限的。疾病的诊治要遵循两个原则:科学原则与人文原则。科学的原则是针对病情而言的,需要对疾病的病理、生理、治疗方法和技术路线而采取科学谨慎的原则;人文原则是针对人情而言的,需要对病人的心理、意愿、生活质量、个人与家属要求而采取人文关怀的原则。

现金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生要将科学与人文交融:有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繁荣思维品质,有效地工作方法,和谐的相互关系,健康的身心状态。医生与病人和病人家属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是诊断、治疗、医学发展和医疗纠纷防范的关键环节,也是医德的表现。新时代的临床医生必须是细心的观察者、耐心的倾听者和敏锐的交流者。

临床医生们的探索与发现之路就是一条临床医学研究之路,是理论联系实践、修炼求道、功成自然之路。临床科研的土壤就在临床诊治的病例、病案之中,关键是善于发现问题,要有思维、学术的敏感性,抓住问题就去研究、去探索,在探索中产生创造性。临床医生在工作中的探索与发现之路更是一条深入云端的羊肠小道,需要咱们临床医生们具备一种执著的献身精神,一种事业激情,一种睿思智慧和一种行动习惯,不是为了寻求功利,而是为了选定的目标和使命而去苦苦探索的。真正使医生能力和智慧提高的是病人。病人是病理现象的展现者。只有这时(在病人面前,而不是在书本上),医生的双眼才能焕发智慧。病人是医生真正的老师。专业和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是必要的。人文修养和哲学理念具有根本性、终身性。不要把自己限定在一个狭窄的领地内,我们需要学习的更多更多……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医生学术论文

医生们除了需要诊治病人之外还需要发表论文,不少医生都觉得写医学论文难,发表医学论文难上加难,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医生如何发表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文章质量要符合发表的基本要求

文章的质量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但也有一个大致通用的标准,即,观点正确,文字通畅,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结论有创新,等等。如果您有了这样的文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投稿的事情了。但是,由于我国学术界的特殊情况,文章质量达到发表的要求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或者经过我们的修改就可以发表。关于质量,可以参考日本质量专家的话,质量的核心是实用性。

二、文章的选题要符合刊物的定位,不能乱投稿

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刊物或者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栏目和专业定位,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弄清楚目标杂志是哪个方面的。还要搞清是季刊、双月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这直接影响您的稿件发表的速度。

三、文章格式要规范,还需控制字数

学术性期刊的格式是非常严格的,医学论文的格式可以参照你所投刊物的要求去做。至于字数,因为很多刊物是按计空格字数收费的,所以,您要根据需要确定文章的字数,省得花冤枉钱。比如,高校评中级职称一般3500字就可以了,社会上评高级会计师、高级工程师等,3000字以上即可。还要注意,如果文章有图表,则要适当增加版面。

四、提前投稿,尽量提前2—3个月投稿

一般的学术刊物,从接收稿件到样刊出来,需要2-3个月。如果是核心刊物,则需要半年,或许更长时间。虽然最近几年,有很多刊物变成了月刊、半月刊,甚至旬刊,但还是提前准备为好。

五、版面费起到破财免灾的作用

在期刊上发表论文需要支付版面费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所以作者们也不用在版面费上纠结,关键是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花点钱也是必要的了。

六、选择合法刊物,避免非法期刊

发表医学论文不是随便找个期刊就可以的,期刊必须具有合法性,是合法期刊。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刊号的刊物,都是非法刊物。根据我的判断,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2000家非法刊物,或不规范的刊物。对大部分普通作者来说,是很难判断刊物的合法性的。所以,大家要擦亮眼睛,以免上当受。

1. 每周花1-2个小时用于写论文制定一个时间表并严格执行。如果需要更多的激励,你可以建立一个奖励机制来保持动力。如果您选择周日早上进行写作或背景研究,那么请在整个写作周期内,将此段时间在时间表上标记出来。2. 根据您的时间与能力,决定最适合您的论文类型这一步需要您找到一个平衡点。您应该客观地评估您究竟有多少时间可以用于研究并写出一篇有质量的论文。医学院的课程是首要任务,但是就增加专业经历而言,发表论文也应该被高度重视。有人对发表论文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医学院学生发表论文唯一的途径是通过科研。虽然这确实是一个生成新发现的好方法,但绝不是唯一的途径。3. 选择论题时间因素也许会限制你选择什么类型的论文。有个方法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其限制,那就是找到一个你真正感兴趣的话题,一个你有所了解,掌握并愿意去写作的论题。尽量避免从事无法得到太多指导的项目,或是论文选题过于专业与复杂容易让人厌倦这个方法会有效控制背景研究上所花费的时间,并帮助明确阐明研究主题。这样,您就可以事倍功半地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4. 文献回顾从文献中提取的背景研究可以为你的论文搭出一个大致的框架。你的论题是否重要并值得在医学领域内被报道?你的选题是否已经有很多人研究过了?如果这样的话,你也许需要换一个独特的视角。在整理数据,分析趋势,得出结论,并将论点与更大的背景联系起来之后,您需要把一切都写下来。遵守一开始为自己制定的写作时间安排表。每周追踪查看你所希望达成的进度,并努力取得切实进展。5. 让导师审核你的文章找到一个通晓你所写的论题并愿意帮助指正的人。最好在寻求他们帮助前,你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很好的专业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你容易受到批评,所以让我来告诉你我导师的告诫:培养谦逊。要接受好的、不好的和不堪的评价,用以帮助提升你的论文。6. 最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期刊来提交论文调查一下哪个期刊更容易接受你的论文。阅读出版社网站上给作者的说明事项,先向知名度高的期刊投稿,如果未被采纳,那么再向知名度稍低的期刊投稿。在这过程中,一些编辑也许会就如何改进论文提供一些反馈意见。如果是这样,请考虑这些建议之后,再提交给其他期刊。7. 认识医学论文,正确看待它。或许有些学生会觉得论文是很表面的东西,真正重要的应该是医学实践能力。作为未来的医生,我们的应持严谨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医学论文。学术论文的存在即有它存在的道理。

大夫论文发表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医生的地位是越来越高。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医生学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临床医生的创新

【摘要】临床医学的特点是研究未知数最多的人类自身,在临床诊疗工作中探索与创新的本质是排除错误,不断进步,服务病人。但近几年来,国内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生们宁愿做“太平医生”而不敢创新了。本文就此问题做一简要浅析。

【关键词】临床医生 探索 创新 风险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01-02

我常喜欢看中央电视台CCTV10科教频道的一个品牌栏目----探索与发现,也经常由此想到临床工作一线的医生,在日复一日大量而又繁琐的临床工作中,有没有探索和发现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医学是一门仍在探索的科学,人类对自身和疾病的认识,至今还是处于“童年阶段”。面对充满未知的医学世界,医生们只有不断探索,才能获得或发现新的认识。一部医学史,充满了探索与发现,才成就了今天的医学。我们临床医生现在所学习、认识、掌握和应用的医学,无论西医还是中医,无论内科还是外科,无论手术还是用药,都是由无数“医学哥伦布”先驱们为我们所探索、发现和揭示的。探索与发现的起点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永无止境。

临床医生们身边的病例和诊疗工作中有着许多未知与疑难的问题,带着疑问去查找文献资料,求教老师或同仁,参与会诊讨论,上网发帖求助,使出浑身解术利用各种渠道来寻求解决办法,这就是在探索。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奥秘,找到了新的、好的诊疗技术、方法或术式,甚或会有小小的创新与发明,这就是发现。看似很普通,很平常,却深刻地反映出科学活动的思维认识过程,目的是找到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规律,以帮助医生们战胜疾病。

然而,世事都有两面性,探索就意味着冒风险。最近几年,国内的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生“带着钢盔开着坦克”行医,自我防护意识越来越强,该做的手术不做了,该冒的风险不冒了,该创新的不创新了。临床医生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宁愿做“太平医生”。在医患关系和谐的年代,医生的失误往往能够得到患者的理解,这才促使医生不遗余力地为患者治病,从而加快医学的进步。对于现在的医患关系紧张状况,大多数临床医生的内心都充满了矛盾与苦闷。我们既希望探索医学禁区,又害怕患者无理取闹,使本来单纯的医学问题,最终上升为法律纠纷。为此,许多医生不得不选择“无为而治”。

一代名医张孝骞曾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现在国内从医的谨慎。医生面临的病人个体差异巨大,诊疗过程时刻存在犯错误的可能。因此,有些医生感叹,如果把每个医疗过程倒过来分析,多数都能发现一些治疗过程中的某些不足。为此,美国医学会于1999年发表了著名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公告,指出:公众必须认识到医生也是人,也会犯错误,把所有医疗缺陷的责任都归结在医生身上是不公正的。有资料显示,即使在医疗技术更发达的西方国家,医疗缺陷的发生率仍高达10%~15%,比一些恶性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都多。

我们目前对医疗缺陷还缺乏理性对待的态度,医生对自己的医疗缺陷有种神经质的忌讳。与此同时,我们国家对医疗缺陷缺乏一个切实可行的应对办法,飞机失事,国家有一套赔偿标准来安抚家属,可是对医疗缺陷却没有明确的赔偿标准,于是医疗纠纷中的争执和天价赔偿屡屡见诸报端,这更加剧了医务人员对医疗缺陷的逃避。如此,在面临患者质疑的时候,就把医德、规章抛在脑后,通过修改病历来“保命”。而我国法律规定的医生“举证责任倒置”,也使我们医生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当前医生和医院的隶属关系,使得某个医生的过失,成为某个医院的过失。一旦发生了赔偿,一般也需要医院承担大头。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在共同利益的作用下,会不遗余力地为医生修改病历创造条件,甚至敦促、指导当事医生修改病历。

相比起来,国外医生的独立执业的管理方式就显得合理些。在很多国家,医生尽管和某些医院发生工作关系,但其利益是独立的,其和保险公司直接挂钩,病人找医生看病,然后到保险公司报销,包括医疗缺陷,也可能由保险公司来买单。可是一旦某位医生经常遭到患者投诉,赔偿超过一定数量的时候,保险公司就可能和该医生解约,而医生一旦失去了保险公司的支持,就意味着病人找他看病没有保险公司报销,那么一般也就很少有患者会找他,他也很难和医院签订工作合同。这种医生自己为自己负责的模式,既可以增强医生的责任感,也可以避免医院和医生因为利益关系,玩“猫腻”共同应付患者的情形。面对医疗缺陷,如何让医生相对独立出来,应该是当前医疗改革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没有失误也可能失败,没有失误并不意味着成功。没有错误就等于完美无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更何况,从来不犯错误的医生是没有的。医生们的这种“无为而治”,不仅阻碍了医学进步,也损害了患者的根本利益。医生应该怎么办?医学应该怎么办?

医生这个职业,是相当特殊的职业。因为人命关天,所以,对这个职业的要求更高一些。就拿大学本科来说,正规的医科大学的学制要比普通大学多上一年。毕业以后,必须要当相当长时间的住院医师,要有相当长时间的实践,才有可能真正当上医生。但是,医生又是个高风险职业。除了确实因为医术不高或因为疏忽可能发生人命关天的问题外,来自病人家属的误会也不得了。因为医生接触病人,而没有一个病人不希望自己尽快好起来,医生又不能保证每个病人都尽快好起来,这样,势必会发生医生和病人的摩擦,经常听到的新闻是某某医院某某医生又受到了病人家属的攻击。受攻击的医生中,应当有不少人是无辜的。不是他们不想治好病人,而是他们回天乏术。这个回天乏术不是医生的手段不高强,而是病人已经病入膏肓。

医学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医学的特点是研究人类自身,而人类自身的未知数是最多的。医学的局限性在于认识的局限,而认知也是相对的,也许是片面的,过后是错误的。医学原理也会如此。科学并不会说“我什么都知道”,科学只知道一部分。“包治百病”肯定是谎言。医生对病人说话一定要留有余地。什么都能治,就意味着什么都不能治;没有任何副作用,就意味着没有作用。医学的局限性还在于方法的局限性,100年前没有输血、没有抗生素、没有真正的麻醉。疾病不可能被人类征服,它们总是伺机反扑,或者“提升水平”,把人类推向陷阱。

医生的注意力要集中到患病的人的体验上,而不仅仅集中到疾病的过程本身。治疗并不意味着治愈某种疾病,有时候意味着体恤,减轻痛苦而已。2004年4月《英国医学杂志》曾刊登这样一段话:对于有些“病”(至少60余种),没有必要采取什么方法去治疗,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有什么方法有效,也许不治疗比用什么方法去治疗更好,也许最好的方法是不去治疗。

医疗也有很大的风险性,因为医疗的特点是在获的人体上实施诊断和治疗。医疗的风险性存在以下几种,诊断风险:误诊、误伤。用药风险:毒副作用、剂量耐受差异、过敏。手术风险:麻醉、出血、损伤、感染。风险在于疾病的复杂、认识的局限、技能受阻,也有责任心和经验不足。医疗是服务性行业,却是特殊的、极大风险的服务。医学是一辆行使在高速路上的破车。各种媒体电台将医学推向尴尬,使医生陷入无奈。医生的手谨慎而颤抖。医生只能以“尽可能”“尽力而为”的表达得到理解。

作为临床医生,要有为科学、为患者献身的精神。一名医生如果不愿冒险,就只能成为“修机器”的匠人,而不能成为医学大师。医生的冒险精神不仅来自于对真理的追求,也来自于对患者的感情。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医生深怀仁爱之心,患者都是通情达理的。当然,患者理解医生也是有条件的。在临床中,尽管误诊是客观存在的,但医生不能以此为借口,无视生命的尊严,随意让患者付出无谓的牺牲,承受无谓的痛苦。患者可以宽容正常的失误,却无法宽容因敷衍塞责、草菅人命造成的失误。

中国古代政治家、哲学家说:做事要“通天理、近人情、达国法”。作医生也当如此,对医生而言,天理即为自然规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人情即为人的思想、意识、情感和意愿。而国法即为诊治的原则、规范、技术路线、方法技巧和政策。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探索的本质就是排除错误,不断进步,服务病人。“先病家之忧而忧,后病家之乐而乐”,充分体现了医学仁爱的真善美精神,这种精神正深深地植根于现代医务人员之中。无论时代和社会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仍然是中国医学的主流。

郎景和教授的这样一段话,很值得我们临床医生好好回味的:珍视自然的每一种状态,是客观地看待科学。科学不是万能的。认识无限,而我们认知的程度和探索的范围总是十分有限的。疾病的诊治要遵循两个原则:科学原则与人文原则。科学的原则是针对病情而言的,需要对疾病的病理、生理、治疗方法和技术路线而采取科学谨慎的原则;人文原则是针对人情而言的,需要对病人的心理、意愿、生活质量、个人与家属要求而采取人文关怀的原则。

现金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生要将科学与人文交融:有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繁荣思维品质,有效地工作方法,和谐的相互关系,健康的身心状态。医生与病人和病人家属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是诊断、治疗、医学发展和医疗纠纷防范的关键环节,也是医德的表现。新时代的临床医生必须是细心的观察者、耐心的倾听者和敏锐的交流者。

临床医生们的探索与发现之路就是一条临床医学研究之路,是理论联系实践、修炼求道、功成自然之路。临床科研的土壤就在临床诊治的病例、病案之中,关键是善于发现问题,要有思维、学术的敏感性,抓住问题就去研究、去探索,在探索中产生创造性。临床医生在工作中的探索与发现之路更是一条深入云端的羊肠小道,需要咱们临床医生们具备一种执著的献身精神,一种事业激情,一种睿思智慧和一种行动习惯,不是为了寻求功利,而是为了选定的目标和使命而去苦苦探索的。真正使医生能力和智慧提高的是病人。病人是病理现象的展现者。只有这时(在病人面前,而不是在书本上),医生的双眼才能焕发智慧。病人是医生真正的老师。专业和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是必要的。人文修养和哲学理念具有根本性、终身性。不要把自己限定在一个狭窄的领地内,我们需要学习的更多更多……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医生学术论文

医生们除了需要诊治病人之外还需要发表论文,不少医生都觉得写医学论文难,发表医学论文难上加难,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医生如何发表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文章质量要符合发表的基本要求

文章的质量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但也有一个大致通用的标准,即,观点正确,文字通畅,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结论有创新,等等。如果您有了这样的文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投稿的事情了。但是,由于我国学术界的特殊情况,文章质量达到发表的要求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或者经过我们的修改就可以发表。关于质量,可以参考日本质量专家的话,质量的核心是实用性。

二、文章的选题要符合刊物的定位,不能乱投稿

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刊物或者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栏目和专业定位,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弄清楚目标杂志是哪个方面的。还要搞清是季刊、双月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这直接影响您的稿件发表的速度。

三、文章格式要规范,还需控制字数

学术性期刊的格式是非常严格的,医学论文的格式可以参照你所投刊物的要求去做。至于字数,因为很多刊物是按计空格字数收费的,所以,您要根据需要确定文章的字数,省得花冤枉钱。比如,高校评中级职称一般3500字就可以了,社会上评高级会计师、高级工程师等,3000字以上即可。还要注意,如果文章有图表,则要适当增加版面。

四、提前投稿,尽量提前2—3个月投稿

一般的学术刊物,从接收稿件到样刊出来,需要2-3个月。如果是核心刊物,则需要半年,或许更长时间。虽然最近几年,有很多刊物变成了月刊、半月刊,甚至旬刊,但还是提前准备为好。

五、版面费起到破财免灾的作用

在期刊上发表论文需要支付版面费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所以作者们也不用在版面费上纠结,关键是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花点钱也是必要的了。

六、选择合法刊物,避免非法期刊

发表医学论文不是随便找个期刊就可以的,期刊必须具有合法性,是合法期刊。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刊号的刊物,都是非法刊物。根据我的判断,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2000家非法刊物,或不规范的刊物。对大部分普通作者来说,是很难判断刊物的合法性的。所以,大家要擦亮眼睛,以免上当受。

是否可以单独发一篇核心期刊,不同单位对医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量不一样,具体是否要发表一篇核心期刊,要看评审单位要求,如果单位要求发表一篇核心期刊,那么,作者就可单独发表一篇核心期刊。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医生发表论文核心期刊,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医生职称晋级相对来说比较困难,不少人来问我咨询副主任医师期刊论文发表要求,下面为大家整理的论文要求,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副主任医师论文要求一、著作: 指取得ISBN统一书号,公开出版学术专著与译著。工作要科学、先进、实用;10字以上的一般要求的数量;著作权必须明确,不明确的版权、著作权必须由书中的新闻证实,词作者通过分词每章,版权持有人签署并公证。手工分类、论文编制、诊疗等。 副主任医师论文要求二、论文: 指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研究性学术文章。论文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全文字数申报正高级一般不少于1500字,申报副高级不少于1000字;期刊必须标有CN(国内统一刊号)期刊号。增刊、特刊、专刊及电子网络版(列入核心期刊的电子网络版除外)发表不予认可;综述、个案报道(指3例及以下报道)和译文不予认可;在境外、港澳主办的中文刊物以及繁体字印刷的刊物中发表的文章不予认可。所有杂志的清样稿、论文录用通知、录用证明不予认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新闻机构查询”栏目中查询不到的期刊不予认可。 副主任医师论文要求三、宣读论文: 指在省级以上学术大会宣读,并在相应论文汇编上全文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凡宣读论文必须提交论文宣读证书、论文汇编等相关材料。 副主任医师论文要求论文完成之后必须要进行论文查重检测,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现在国内领先的论文检测系统:知网论文检测、万方论文检测、维普论文检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