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灯与照明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2024-07-03 07:03:56

灯与照明期刊投稿

专门办的杂志现在好像已经没落了。更多人是装个flipboard之类的软件,然后自己找喜欢的内容提供者,比如博客、财经新闻、美食网站。。。这些东西的rss,用flipboard整合成杂志的形式。

照明灯与易燃物之间应保持1米的距离。而日常生活中,不同的照明灯具与可燃物体应保持的距离不同,具体为:1、普通灯具不应小于0.3m;2、高温灯具(聚光灯、碘钨灯等)不应小于0.5m;3、影剧院、礼堂用的面光灯、耳光灯不应小于0.5m;4、容量为100~500W的灯具不应小于0.5m;5、容量为500~2000W的灯具不应小于0.7m;6、容量为2000W以上的灯具不应小于1.2m。其他物品应间隔距离情况:1、堆垛或者仓库的物品与照明灯之间要保持0.5米;2、仓库堆垛顶部与楼板、平屋顶之间的距离要保持0.3米;3、物料的堆垛与仓库的墙之间要保持0.5米;4、物料的堆垛与仓库的柱子之间要保持0.3米;5、物品堆垛与堆垛之间要保持1米。

紫外线灭菌灯与照明灯互锁的原理是,紫外线灯工作时是不允许人在室内活动的(对人体有害)此时照明灯是关闭的。反之,照明灯开启人进入室内活动,紫外线灭菌灯则会随之关闭。

灯具主要是用来照明用的,满足照明的需求,设计思想侧重于照明的实用功能(包括营造视觉环境、限制眩光等),很少考虑装饰功能,造型简单,结构牢固。表面处理不追求华丽,但力求防护层耐用。名副其实的是为光源而配备的,作为人们照明功能的器具。

灯饰是可以用来照明的,但是除了照明其装饰性也很重要。一般要求美观精致有设计,如(水晶灯 铁艺灯 现代简约风格的的灯)。

现代装修有一种说法是灯饰是“十大软装之首”,因为灯饰本身除了美观之外,通过不同色温的调节,灯饰的搭配可以适合各种不同的场景。

灯饰的设计,不但侧重于艺术造型,而且设计时还考虑到灯型、色、光与环境格调相互协调、互衬托,达到灯与环境互相辉映的效果。

灯具和灯饰在价格上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比如直接装一个球泡就是几十块钱,但是你要选 一个灯饰产品,价格跨度就会很大,根据不同的材质,设计风格,光源,控制方式、研发成本等等,价格也会在几百到几千不等。

光源与照明期刊投稿

一、大连工业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光源与照明、包装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辽宁省特色专业:生物工程、轻化工程、纺织工程、艺术设计、服装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包装工程、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轻化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等 省级示范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服装工艺技术、电脑艺术设计 辽宁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发酵工程、纺织工程、制浆造纸工程、食品科学、设计艺术学 辽宁省高校一流特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辽宁省高校一流特色培育学科项目:设计学 二、大连工业大学简介 大连工业大学 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院校之一,原隶属轻工业部,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 大连工业大学 。半个多世纪来,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以培养轻工、纺织、食品、艺术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 学校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工程硕士、艺术硕士、农业硕士、风景园林硕士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辽宁省重点学科,并有3个一级学科被评为辽宁省高校一流特色学科。 学校设有15个学院(部),49个普通本科专业、2个国际合作办学专业,其中学校获批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7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省特色专业、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转型示范专业、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共37个。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3000余人,研究生1800余人,每年招收外国留学生5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4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及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授、副教授400余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30余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辽宁省高校“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6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4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3人,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3人。 学校共拥有61个市级以上研究平台,其中包括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活性多糖开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生物催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辽宁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部级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2个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2个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8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4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21个大连市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3个大连市社科联社科研究基地,1个大连市社科院研究中心。 学校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近五年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62项;发表研究论文4099篇,其中被3大检索收录135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94件;获得国家、省(部)、市级科技奖48项,其中2003、2005年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09年获得大连市科学技术功勋奖,2010、2015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8年再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也是我校第四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三大奖,受到国务院及省、市政府表彰。 “十三五”以来,学校以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服务辽宁“五大战略”发展为主线,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牵头组建辽宁省轻工纺织产业校企联盟,首批组建辽宁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推进校地、校企深度融合,以服务辽西北和县域经济为重点,先后与铁岭、朝阳、海城等地市县建立紧密合作联系,与企业合作共建6家技术研究院并广泛共建各类科研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转化数量和转化率位于省属高校前列,首批成为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单位,优先成为落实成果转化政策的试验区。 学校主办的《 大连工业大学 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辽宁省一级期刊。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辽宁省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奖项。已被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VINITI)、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版)》(CSA)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等国内外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 学校重视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实施学校;2014年,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农林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实施学校;2016年,获批辽宁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大学生工程训练创新中心”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2017年获批辽宁省转型示范高校和辽宁省高等学校实训培训基地,2018年获批“大连市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并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颁发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称号。我校工程教育基础设施改善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学校是国家级艺术设计生态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辽宁省重点建设的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承担国家、省级教学改革立项265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8项。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辽宁省创业项目选育基地、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共32个。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近40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其中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共1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奖9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1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9部。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高校创新团队4个,服装学院被评为中国十大时装名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学校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 2018年11月,学校完成本科审核评估工作。 2006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2008年,有24名同学入选北京奥运会礼仪引导员,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近年来,我校承办了“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辽宁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辽宁省大学生创业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等五项国省级赛事。学生在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全国网络商务创新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辽宁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等大型赛事中取得多项优异成绩。

天津工业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也不是211工程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天津工业大学(Tiangong University),简称“天工大”,位于天津市,是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天津市共建的天津市重点建设高校、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会员、欧洲纺织大学联盟会员单位、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11计划”、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历史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北京创办京师高等实业学堂,设有机械、电气、矿冶、应用化学4科。

民国元年(1912年),学校改组为北京工业专门学校,停办矿冶科,设立机织科。

民国十八年(1929年),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更名为北平大学工学院机织工程系,后改成纺织工程系。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平津相继沦陷。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大学等校师生西迁陕西西安,合并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西安临时大学南迁陕西南部,校名改为西北联合大学。同年7月,联合大学各学院分别成立独立学院。在城固的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在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工学院和在甘肃天水的河南焦作工学院,合并组成国立西北工学院,校址在城固县山区的古路坝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春,北洋大学在天津西沽原址复效。暑假,西北工学院师生离开城固县古路坝,迁到咸阳。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在原北平大学工学院纺织系在津校友们的倡议和策划下,北洋大学工学院开办纺织系,开始有二年级学生。原北平大学工学院纺织系的馆藏外文期刊,调拨给北洋大学。

1951年,北洋大学和河北工学院合并,成立天津大学,两校的纺织系合并成天津大学纺织系。

1960年2月,经院党委研究决定,成立“河北纺织工学院职工业余学校”。

1968年,河北纺织工学院更名为天津纺织工学院。

2000年,天津纺织工学院与天津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工业大学。

2004年,天津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天津工业大学。

2017年9月,天津工业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2022年2月,天津工业大学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

据2021年4月天津工业大学官网显示,天津工业大学现有教职工2100余名, 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名。拥有两院院士7名、教育部长江学者5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名,拥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海外引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0余名,省部级各类人才近200名;拥有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及以上高层次团队40余支,入选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科建设

据2021年11月天津工业大学官网显示,天津工业大学设有5个学部、24个学院、1个书院、2家附属医院,开设65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学科入选天津市“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学科入选天津市“双一流”建设特色学科(群)、12个天津市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天津市品牌专业、6个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纺织工程、轻化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天津市品牌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纺织工程、轻化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应用化学、软件工程、动画、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环境工程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现代纺织学科群

国家级重点学科:纺织工程

天津市重点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津市“双一流”建设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津市“双一流”建设特色学科:非线性优化及应用、现代电工装备与电工新技术、光电信息检测与智能处、理现代纺织、城市水资源安全与保障

天津市重点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术科研

据2020年4月天津工业大学官网显示,天津工业大学拥有天津市属高校中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离膜与膜过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有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和天津市工程中心6个、天津市国际联合研究中心6个,天津市技术推广中心1个,天津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建有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市膜分离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天津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天津市工业设计中心。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9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市级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3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4个,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天津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2018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学校承担了“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有关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近千项,并取得多项标志性和突破性成果,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13项,2007-2015年连续九年蝉联11项,获授权专利1000余项。形成了“先进纺织复合材料”、“膜分离技术”、“电机系统及其智能控制”、“功能纤维与技术纺织品”、“纤维界面处理技术”、“大功率半导体照明技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现代机械装备”和“新时代跨学科创新智库”等科研优势,构建了以智能服装与服饰、计算机、信息技术、新能源、大数据、3D打印等方向为重点的支撑领域,确立了文化创意、物联网技术、循环经济、纺织经济、工业工程与管理、国际财会、服饰文化等新兴发展领域。多项科研成果打破国际垄断、应用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高科技产业。

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进行了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制备技术、管道修复用管状纺织复合材料的研究、功能吸附纤维的制备及其在工业有机废水处置中的关键技术、应急供水一体化集成设备、纤维复合材料自行车制备技术与产品等研发工作。

在轻工纺织领域,进行了阻隔太阳热的涂层织物、柔性氧化铝超细纤维关键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飞腾智能计算机配棉与纱线质量预测系统、罗布麻纤维纺织加工及功能纺织品开发技术、生物电干电极及心电监控服装开发、有机物吸附功能非织造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等研发工作。

在装备制造领域,进行了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单面缝合机器人系统、航空发动机叶片机器人焊接修复系统、织机伺服送经、卷绕及整机控制系统、机构动力学及其控制理论及方法、喷气织机引纬气流消耗量检测装置、基于风力机组振动的关键部件故障诊断等研发工作。

在石油化工领域,进行了千吨规模纤维级和膜级聚苯硫醚合成和产品开发、植物甾醇酯高效绿色制备技术等研发工作。

在电子信息领域,进行了电磁-机械同步共振无线传能与转换方法研究、电力变压器铁心磁致伸缩力与振动噪声问题研究、智能型大功率LED节能照明产品研发、模块化LED路灯、基于BCCSL和SFMS的光学三维成像与检测系统、电工磁性材料三维磁特性检测技术等研发工作。

合作交流

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天津工业大学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与德国、英国、瑞士、芬兰、澳大利亚、美国、韩国等3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60多所大学或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交流关系,每年选派本科生、研究生到国外留学,与国外多所院校开展“2+2”、“3+1”等多种模式的校际交流,同时接收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留学生来校学习。

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双一流的全称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光源与照明期刊

中国杂志网,专业提供网上杂志订阅。以下是部分杂志目录,供您阅读和下载,如果找不到您需要的杂志。照明/LED/光电《环球LED照明》《环球光电与显示》《照明》《建筑电气资讯》(电工、照明版)《中国路灯》《照明设计》《中国照明》《阿拉丁》《LED技术》《LED专刊》改名为《国际光电与显示-LED》《LED世界》《平显时代》《国际光电与显示》《东方照明》也叫《照明推广》《中国LED企业名录》改名为《中国LED行业大全》《中国吊顶》《LED屏显世界》《高工LED技术应用》改名《高工LED好产品》《高工LED照明渠道》《中国户外照明全集》《高工LED-研究评论》改名《高工LED》《国际照明与灯饰》《半导体照明》《半导体光电》《国际照明》配件《灯饰与配件》《国际照明》灯饰《灯与照明》《中国灯光音响》《光源与照明》 酒店/饭店/食品《世界酒店》《酒店职业经理人》《酒店培训与服务》《中外酒店》《中国酒店》《大酒店》《东方美食,烹饪艺术家》《东方美食,餐饮经理人》《名厨》《美食》《中国饭店》《中国酒店采购报》《餐饮世界》《中国酒》《饭店业》《中国好餐饮》《四川烹饪》《酒店风云》《酒店精品》《美食与美酒》《中国大厨》《中国酒业》《中国葡萄酒》《酒店精英100人经营管理智慧》《中国酒店精英智慧全集(VCD)》《酒海导航》《酒海观潮》《酒店餐饮业六常管理》《橄榄美酒评论》《橄榄餐厅评论》 商业/商界/销售《零售不动产》《哈佛商业评论》《商业评论》《北大商业评论》《清华管理评论》《零售商学院》《商学院》《商界》《商业周刊中文版》《商界时尚》《冀商财富》《中国商人》《商情•温州商人》《销售与管理》《销售与市场•商学院》《销售与市场》《新营销》《大行销》《环球企业家》《营销界.食品营销》《商界评论》 财经/管理/经营《环球财经》《世界经理人》《财经》《大众理财顾问》《经济》《公司金融》《中国对外贸易》《首席财务官》《财会信报》《投资与合作》《探索财富》《新理财》《经理人》《当代经理人》改名为《新领军》《招商引资》《福布斯(亚洲版)》《财富》国际版《中国风险投资》《进出口经理人》《实效管理》 广告/展会/设计《Design 360°》观念与设计杂志《广告制品与制作》《亚洲户外》《国际品牌观察》原名《国际广告》《金点广告》《亚洲标识》《设计家》《中国广告》《中国标识》《现代广告》《广告人》《艺术与设计》《包装与食品机械》《设计管理 》《设计》《广告主》《中国会展》《艺术创想》《中国会议》《IDN》英文版 电子/电器/电池《电子技术设计》《国际电子商情》《电子工程专辑》《电源工业》《中国测试》《高工锂电》《电子与封装》《电子技术应用》《伺服控制》《变频器世界》《环球线缆与连接》《新潮电子》《电子产品世界》《电缆资讯》《电线电缆设备与材料》《电源学报》《家电科技》《家用电器》《中国电力电气》《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 汽车/地理/旅游《汽车维护与修理》《世界汽车》《轿车情报》《汽车与配件》《汽车导报》 《改装与四驱》《中国赛车杂志》《探索地理》《探索历史》《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汽车零部件》《西藏旅游》《汽车纵横》《中国汽车报》《汽车观察》《焦点.风土中国》《国家人文地理》改名为《环球人文地理》《旅游纵览》《游遍天下》《云南味道》《国外城市规划》改名为《国际城市规划》 建筑/房产/家居《建筑细部》《地产》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工程建设与设计》《居业》《地产商学院》《全视界•新楼市》《门道》改成《门窗世界》《中国建筑防水》《中国商业地产》《电气&智能建筑》《电气世界》《现代厨柜》《现代衣柜》《装饰装修天地》《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当代设计》台湾《缤纷家居》《景观设计学》《建筑电气资讯》(智能、电气版)《品牌地板》 企业/人力/培训《人力资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培训》《中国企业家》《现代企业文化》《老板》《人财》《学习型中国》《劳动保障世界》《首席执行官》英文版《人力资源杂志(英文版)》《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能源/节能/环保《品牌太阳能》《中国太阳能工程》《建筑节能》《中国燃气》《中国太阳能产业资讯》《太阳能》《太阳能学报》《西部太阳能》《品牌净水》《风能设备》《中国太阳能市场》《工业水处理》《节能技术与市场》《能源》《工业用水与废水》《中国水处理信息》与《水处理信息报道》合刊《节能黄页》改名为《深圳节能企业名录》《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环境技术》 机械/化工/塑胶《机械》《中国机械》《国际橡胶工业》《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塑料助剂》《塑胶工业》《金属加工》(原机械工人)热加工《模具工程》《金属加工》(原机械工人)冷加工 《润滑油品导购》《润滑与密封》《机床与液压》《国际模具工业》《现代零部件》改名为《汽车工艺师》《东方模具》《机械工程师》《通用机械》《CPRJ中国塑料橡胶》《塑料制造》《机电信息》 印刷/纸业/包装《今日印刷》《印刷经理人》《数码印刷》《印刷技术》《纸业导购》《包装与设计》《喷绘与打印业》《包装财智》《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交通/运输/物流《物流技术与应用》《现代物流》《物流》《运输经理世界》《管道商情》《物流时代》《物联网技术》《轨道交通》《中国交通风采》《造船工业》《中国航务周刊》《世界海运》

天津工业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也不是211工程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天津工业大学(Tiangong University),简称“天工大”,位于天津市,是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天津市共建的天津市重点建设高校、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会员、欧洲纺织大学联盟会员单位、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11计划”、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历史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北京创办京师高等实业学堂,设有机械、电气、矿冶、应用化学4科。

民国元年(1912年),学校改组为北京工业专门学校,停办矿冶科,设立机织科。

民国十八年(1929年),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更名为北平大学工学院机织工程系,后改成纺织工程系。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平津相继沦陷。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大学等校师生西迁陕西西安,合并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西安临时大学南迁陕西南部,校名改为西北联合大学。同年7月,联合大学各学院分别成立独立学院。在城固的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在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工学院和在甘肃天水的河南焦作工学院,合并组成国立西北工学院,校址在城固县山区的古路坝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春,北洋大学在天津西沽原址复效。暑假,西北工学院师生离开城固县古路坝,迁到咸阳。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在原北平大学工学院纺织系在津校友们的倡议和策划下,北洋大学工学院开办纺织系,开始有二年级学生。原北平大学工学院纺织系的馆藏外文期刊,调拨给北洋大学。

1951年,北洋大学和河北工学院合并,成立天津大学,两校的纺织系合并成天津大学纺织系。

1960年2月,经院党委研究决定,成立“河北纺织工学院职工业余学校”。

1968年,河北纺织工学院更名为天津纺织工学院。

2000年,天津纺织工学院与天津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工业大学。

2004年,天津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天津工业大学。

2017年9月,天津工业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2022年2月,天津工业大学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

据2021年4月天津工业大学官网显示,天津工业大学现有教职工2100余名, 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名。拥有两院院士7名、教育部长江学者5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名,拥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海外引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0余名,省部级各类人才近200名;拥有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及以上高层次团队40余支,入选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科建设

据2021年11月天津工业大学官网显示,天津工业大学设有5个学部、24个学院、1个书院、2家附属医院,开设65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学科入选天津市“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学科入选天津市“双一流”建设特色学科(群)、12个天津市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天津市品牌专业、6个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纺织工程、轻化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天津市品牌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纺织工程、轻化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应用化学、软件工程、动画、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环境工程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现代纺织学科群

国家级重点学科:纺织工程

天津市重点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津市“双一流”建设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津市“双一流”建设特色学科:非线性优化及应用、现代电工装备与电工新技术、光电信息检测与智能处、理现代纺织、城市水资源安全与保障

天津市重点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术科研

据2020年4月天津工业大学官网显示,天津工业大学拥有天津市属高校中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离膜与膜过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有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和天津市工程中心6个、天津市国际联合研究中心6个,天津市技术推广中心1个,天津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建有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市膜分离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天津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天津市工业设计中心。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9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市级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3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4个,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天津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2018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学校承担了“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有关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近千项,并取得多项标志性和突破性成果,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13项,2007-2015年连续九年蝉联11项,获授权专利1000余项。形成了“先进纺织复合材料”、“膜分离技术”、“电机系统及其智能控制”、“功能纤维与技术纺织品”、“纤维界面处理技术”、“大功率半导体照明技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现代机械装备”和“新时代跨学科创新智库”等科研优势,构建了以智能服装与服饰、计算机、信息技术、新能源、大数据、3D打印等方向为重点的支撑领域,确立了文化创意、物联网技术、循环经济、纺织经济、工业工程与管理、国际财会、服饰文化等新兴发展领域。多项科研成果打破国际垄断、应用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高科技产业。

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进行了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制备技术、管道修复用管状纺织复合材料的研究、功能吸附纤维的制备及其在工业有机废水处置中的关键技术、应急供水一体化集成设备、纤维复合材料自行车制备技术与产品等研发工作。

在轻工纺织领域,进行了阻隔太阳热的涂层织物、柔性氧化铝超细纤维关键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飞腾智能计算机配棉与纱线质量预测系统、罗布麻纤维纺织加工及功能纺织品开发技术、生物电干电极及心电监控服装开发、有机物吸附功能非织造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等研发工作。

在装备制造领域,进行了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单面缝合机器人系统、航空发动机叶片机器人焊接修复系统、织机伺服送经、卷绕及整机控制系统、机构动力学及其控制理论及方法、喷气织机引纬气流消耗量检测装置、基于风力机组振动的关键部件故障诊断等研发工作。

在石油化工领域,进行了千吨规模纤维级和膜级聚苯硫醚合成和产品开发、植物甾醇酯高效绿色制备技术等研发工作。

在电子信息领域,进行了电磁-机械同步共振无线传能与转换方法研究、电力变压器铁心磁致伸缩力与振动噪声问题研究、智能型大功率LED节能照明产品研发、模块化LED路灯、基于BCCSL和SFMS的光学三维成像与检测系统、电工磁性材料三维磁特性检测技术等研发工作。

合作交流

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天津工业大学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与德国、英国、瑞士、芬兰、澳大利亚、美国、韩国等3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60多所大学或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交流关系,每年选派本科生、研究生到国外留学,与国外多所院校开展“2+2”、“3+1”等多种模式的校际交流,同时接收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留学生来校学习。

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双一流的全称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技术大学是一本院校。深圳技术大学是广东省和深圳市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建设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11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深圳技术大学,学校独立招生,标识码为4144014655,定位于应用型高等学校。

2019年9月,学校首年独立招生录取807人,招生的六个省份均高于一本线(高优线/自招线)录取;其中,广东省理科投档线进入前十。

扩展资料:

深圳技术大学设立了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健康与环境工程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工程物理学院、质量和标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商学院、药学院、外国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体育学院。已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光源与照明、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工业设计等高度契合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的专业。

参考资料来源:深圳技术大学——学校简介

照明装置与材料期刊投稿

顶棚上的照明装置应结合具体情况处理。嵌入或半嵌入顶棚的灯具,称嵌入灯,多用于层高较低的房间;利用错层吊顶棚作反射面,人们不能直接看到的灯具,称暗灯或槽灯;采用透光的吊顶棚面层,在面层后面装置各种灯具,使整个空间获得均匀柔和的照明,即成为发光顶棚。不论是使用嵌入灯、槽灯或发光顶棚,设计时都要考虑便于检修和更换灯具。同时要注意散热通风,以防止光源的高温烤灼附近易燃物,引起火灾。照明装置的光源背面还可用石膏抹灰或衬以金属板,增加反射光。吊顶上设风口、嗽叭口时,为了防止昆虫、鼠类窜入,应罩以金属网和格片加以保护。大型吊顶棚还要设供人携带工具进出作的检修口,必要时设检修走道,通往各个需要工作(如换灯泡、灯管以及维修等)的地点。此外,还需设消防装置。

图书阅览室管理制度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大家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图书阅览室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书阅览室是培训中心员工学员读书看报的场所,为保证阅览室的正常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1、凡进入阅览室的读者,须刷卡后方可进入阅览室阅览,书包、书籍、不得带入。

2、阅览室是文明的学习场所,读者应自觉保持阅览室的整洁、安静,不得在室内吃东西、乱丢纸屑、大声喧哗,不得随意搬动桌椅,不得在阅览室内拨打或接听手机。

3、看完书刊后,放回原处,摆放整齐

4、不准私自拿书刊离开阅览室。

5、本阅览室的报刊杂志概不外借,只许在室内阅读,如有特殊需要,经管理人员同意,并办理借阅手续后方可携带室外,借期不超过2天。

6、爱护公物人人有责,读者应爱护阅览室内的一切公共设施,不得在阅览时撕剪、勾画、圈点图书,违者将受到严肃处理。

7、为确保图书馆的安全,禁止在阅览室内任何地点吸烟,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入阅览室。

1、学校图书(阅览)室是学校书刊资料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服务的机械,也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重点之一。学校要充分利用图书(阅览)室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指导学生课外阅览,推进素质教育开展。

2、学校应建立学校、图书(阅览)室、具体责任人三级安全目标管理,落实责任追究制。学校对图书(阅览)室责任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每学期不少于6次,每次检查都应作好记录,并提出整改措施。

3、制定完善各种规定。建立《图书管理职职责》、《管理员一日工作流程表》、《图书(阅览)室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图书室阅览室安全使用制度》、《安全用电制度》、《图书室阅览室安全事故紧急处理方法》、《管理员岗位安全考核量化细则》等,并在室内悬挂张贴。

4、健全相关薄册。建立健全《教师借阅记录》、《学生借阅记录》、《图书(阅览)室设备设施安全检查记录》、《学生阅读情况检查评比记录》、《'十防'措施落实情况记录》、《消防器材使用记录》、《外来人员入室登记簿》等。严格图书、资料编目、登记制度,贷出、收回帐册齐全。

5、图书(阅览)室地面应防尘易清洁、耐磨、防滑。门窗应根据人流安全疏散的要求设置前后门,门洞的宽度不应小于1.2米,门扇上宜设观察窗,门框上部设采光通风窗。安装铝合金或铁制防盗窗,室内配备安全防盗报警系统,设计符合安全要求。

6、图书(阅览)室应有良好的避风、换气、采光、照明、防火、防潮、防虫等条件。阅览室自然采光不少于1:1/6,人工照明做到光线均匀、柔和、不眩目。室内通风良好,备有防潮、防火砂以及1个干粉灭火器等器材;面积达到50平方米的图书室,还应配备1个手推式干粉灭火器,灭火器按规定年检,保证各种器材完好无损,性能良好,不得挪作他用。采用煤炉取暖的图书(阅览)室,必须安装排气通风设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图书管理员应熟知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能发现火险隐患,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组织疏散。有条件的学生要配备烟感报警器。

7、严格执行安全用电制度,不得随便乱拉电线,严禁超负荷用电,室内严禁使用各种大功率电器设备。严禁将火种带入图书(阅览)室,不准在图书(阅览)室内吸烟、点蚊香。室内禁止使用蜡烛或其它有明火的照明用具。图书(阅览)室内禁止堆放杂物,禁止将易燃易爆以及腐蚀性化学药品带入室内,保持安全通道畅通。

8、图书(阅览)室应保持地面干净,无杂物、痰迹;墙面无积尘、蛛网;门窗洁净,窗台不准放杂物。楼梯扶手、护栏无灰尘,天花板无蜘蛛网。室内橱具、设备、书籍及办公用品等放置整齐有序,保持干净整洁。借书人员禁止向窗外抛物、倒水。禁止在阅览室内吃零食,禁止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杂物。

9、图书(阅览)室应设于环境安静并与教学用房联系方便的位置。师生阅览面积标准:小学:教师按1/4人数设座、面积52平方米,学生按1/18人数设座、面积59平方米;初中:教师按1/3人数设座、面积54平方米,学生按1/12人数设座、面积120平方米;高中:教师按1/3人数设座、面积60平方米,学生按1/10人数设座、面积120平方米。

10、图书(阅览)室室内书架、桌凳布置牢固实用,整齐规范;照明设施特别是应急照明装置安装规范,并保持良好状态;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制定《图书(阅览)室安全事故疏散预案》,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消防或突发事故安全疏散演习。

11、学生阅读期间,阅览室前后门应全部打开,以便于突发事故学生疏散,管理员协助教师巡回阅读指导,维护好秩序。阅读结束时,应及时清理场地,并关灯关窗,切断水电开关,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做好记录。

12、落实好'十防'措施,坚持每天上班后对室内设备、设施安全情况及防盗、防湿、防霉、防鼠害、防虫害、防火等设施是否完好进行一次检查,做到每天一检查,每周一汇总,每月一汇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1、图书室、阅览室工作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教育,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积极为师生提供情报资料和教学参考资料。

2、学校应根据自己实际,结合形势,制定图书资料选购标准,复本量及剔旧原因。

3、图书资料应兼顾学生、教师向不同需求及国家教委、省教育部门评审推荐的图书、书刊进行征购。

4、图书室应建立书刊总括登录和个别登录两种帐目,有保存价值的期刊要装订成册,并进行财产登记。

5、所购图书应按《中国法》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古书观版进行分类。

6、图书著录应按《普通中文图书标准著录法》进行。

7、学校图书室应按照国家标准设卡片目录,分别设置公务目录(书名目录)、读音目录(分类目录)和排架目录(分类目录)。

8、建立健全书刊外借、阅览、损失赔偿等规章制度及管理人员职责。

9、图书室应做到防潮、防腐、防蛀、防光、防火、防盗等六防工作,并配置相应的设施。

10、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和学生开展外借、月浪、推荐新书等服务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阅览指导课。

11、图书室、阅览室工作人员工作变动,要认真办理移交手续,经三方(校领导、接受人、移交人)签字后,才算移交完毕。

1.教师、学生一律凭借书证进入图书室、阅览室借阅书报。

2.爱护图书杂志,所有书籍报刊看完后放回原处,不准私自拿出室外。不得撕剪、勾画、圈点图书。如因不慎损坏,照价赔偿,私自拿走或有意损坏者加倍赔偿并严肃处理。

3.按规定数目和时间借、还图书,(学生每次借书一本,时间两周;教师每次借书两本,杂志一本,时间四周)逾期不还者,取消借书资格。遗失图书者,须以原价赔偿。

4.每学期期末前两周,停止借书刊(可在阅览室阅览),学生、教师还清本学期所借书刊。

5.自觉维护室内秩序,服从工作人员管理。保持室内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不得随意走动,认真阅读,勤于积累;遵守借书秩序,不拥抢、不乱动,轻拿轻放,争做文明的读书人。

6.保持室内整洁,不准在室内吃东西、吐痰、乱丢果皮纸屑及其它杂物。禁止在室内吸烟,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图书室。

一、 图书室要努力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及时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信息资料。

二、 认真制定书刊资料的选购标准、使之结构合理、复本量适当,不断提高藏书质量。对于内容陈旧和被损严重的图书要定期修补、剔除、及时注销。

三、 为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工具书、大型成套图书只供阅读、不得出借。教师借书须持借书证、每月借阅教学图书不超过6本,文艺作品不超过2本,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学生借书须持借书证,每次借阅只限一册,时间不超过一周,班主任为学生集体借阅,每次人均2本,借期2个月;逾期不还者,罚停借一月。

四、 遗失或严重损坏书刊,原则上应赔偿原书。如不能实现,应加倍赔偿,孤本等珍贵图书按原价3-5倍赔款;成套书刊遗失一册,按全套价赔款,余书仍留室存藏。对书刊有轻微损坏者给予批评教育,并责成其修补好。

五、 经常保持室内整洁,积极采取措施,做好防火、防盗、防尘、防毒变、防虫蛀、防鼠咬等项工作,保持图书完好。

1、图书室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避光,做好防火、防尘、防霉、防蛀、防盗工作。

2、图书室必须保持肃静和环境卫生,不大声喧哗,不乱扔果皮和纸屑等,不随地吐痰。

3、爱护图书,损坏赔偿。管理者要教育读者借阅图书、报刊时应予以爱护,不得批点、折角、涂改、污损、剪裁、影描、撕毁或遗失。如发现上述现象,应视情节轻重按规定由借阅人赔偿;故意破坏者要从重处罚。

4、读者进阅览室要遵守阅览室的.一切制度。认真办理登记填写手续,读者阅读书报,须在室内进行,不得带出室外,阅完后按时交还。

5、凡调离本单位的教职员工,必须先还清所借书籍,方可办理离校手续。

一、图书室工作人员守则:

1、图书管理人员要全面熟悉图书室各项业务,包括图书期刊采购渠道、编目方法、机读目录的输入、典藏情况和计算机自动检索、流通等管理技能,要了解本校的科研方向和课题、项目基本情况。

2、图书管理人员要有敬业精神,热情对待读者,耐心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提倡文明优质服务。

3、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需要,按本校实际制订好图书室发展规划,严格掌握采购原则和标准,有计划有系统地采购、征集、补配各类书刊资料,建好本校藏书体系。

4、图书室新书入库,及时作好验收、分类、盖章、编目、登记等工作,尽早上架投入使用。

5、严格执行图书借阅管理制度,做好全校师生的图书借阅工作。对逾期不还的图书积极催还,丢失的图书及时索赔。

6、阅览室做到当天的报刊当天上架,坚持每月月底对当月报刊进行清理,对有保存价值的报纸按月进行装订。

7、提高安全意识,认真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虫工作,搞好图书室、阅览室的清洁卫生工作。

8、图书管理人员要自觉遵守作息制度。

二、书刊借还管理制度:

1、凡借阅图书资料,一律凭本人借书证,不得代借(可代还)。

2、每次教师可借书十册,学生一册。图书借还一定要通过电脑,借书时,没有经过电脑处理私自将图书带出图书室,一经发现,按图书原价的十倍罚款。

3、借书期限:教师为五个月,学生为十五天。如教师与本人专业有关的图书,如有特殊需要,可在到期前办理续借手续,续借期为一个月。以续借一次为限。

4、借书时应当检查,发现有污损、残缺,或与书名不符等情况,须立即向管理人员声明,加盖印记。否则,在还书时发现上述情况,应由借书人负责。

5、借出书刊,遇到特殊需要,读者应根据图书室的要求,主动归还。

6、读者离校前,在办理离校手续时,应将所借图书及借书证交还学校图书室。本校师生不得将借书证借给非本校师生使用。

三、藏书和资料室管理规则:

1、图书上架按图书分类编目号(索书号)排列。

2、为延长图书、期刊使用寿命,书库应保持干燥、通风。做到图书的防尘、防潮、防晒、防霉、防蛀、放火等措施。

3、资料室报刊、杂志仅限在本室内阅读,不得擅自携带出门,阅毕后请放回原处。

4、注意爱护各种报刊、杂志,不得随便勾划、涂抹、污损撕毁。

5、若需要将报刊、杂志借出复印者,请登记并办理借用手续。

6、阅览室内严禁吸烟,不得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吃零食,注意保持室内卫生。

7、保持室内肃静,不得在室内大声交谈、喧哗、嘻闹。

8、严禁将室内桌椅等设备擅自搬出室外。

四、学生阅览室读者守则:

1、学生一律凭学生证进入阅览室,学生证只限本人使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互借。

2、室内严禁吵闹、喧哗、起哄、吹口哨、播放收录机等。

3、室内严禁吃零食、随地吐痰,严禁乱扔果皮、纸屑等,更不得向窗外抛弃杂物。

4、不得在桌、椅、门、墙等设备上刻划、涂写。不得随意搬移桌椅,离开阅览室应将桌椅摆放整齐。

5、室内书刊应爱护,不得圈划、污损、撕页、作答等。

6、室内现刊仅供阅览,概不外借。若需拿到室外复印,须经管理人员同意并办理借阅手续,违者以偷书论处。

五、教工阅览室读者守则

1、在室内要讲文明礼貌,遵守公共秩序,忌大声闲聊和争论。

2、严禁在室内吸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和吃零食。

3、不得在桌、椅、门、墙等设备上刻划、涂写。不得随意搬移桌椅,离开阅览室应将桌椅摆放整齐。

4、爱护室内书刊,不得划圈、污损、撕页等,看后即时还原。

5、阅览室内所有书刊概不外借。

六、图书丢失和损坏的赔偿制度:

图书馆的书刊资料是公共财产,是图书馆根据教学需要,为广大师生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读者应自觉爱护,妥善保管,如有污损、遗失等情况,借阅者应负赔偿责任:

1、书表面污损,根据清洁轻重,酌情处理。

2、损内页和封面并有撕破现象,按书价20%--50%赔偿。封面、封底离书,当场修补。

3、重污损或撕、缺页,照原价赔偿。

4、遗失图书须以版本相同的书本赔偿,如抵赔原版书刊有困难则按原书价三倍赔偿。整套书如遗失一册,则按整套书的双倍赔偿。

5、爱护图书,人人有责,凡借阅的图书不得涂写、圈点、批注。书中用铅笔涂写,督促立即擦去;书中用其他笔涂写,按原价赔偿。(被损之书仍为图书馆藏书)

七、图书的剔旧和处理方法:

1、图书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在库图书进行检查和整理,如发现有已失去使用价值或严重损坏以至影响借阅的图书,先进行内部的简单登记。

2、向分管图书的有关领导报告,并说明该图书应作为剔旧图书的理由。经有关领导批准同意后,确定为剔旧图书。

3、被确定为剔旧的图书,由图书室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登记(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索书号条形码等)报校有关部门批准备案后执行。

一、图书阅览室由学校安排兼职教师负责管理。

二、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图书添置和借出登记,图书要分类在书柜内摆放整齐。

三、轮流到阅览图书的班级要组织学生有秩序进入室内,要遵守图书开放的时间和服从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

四、室内保持清洁、安静,不准喧哗、打闹,不准乱丢纸屑、杂物,不准在书台、墙壁乱刻乱画。

五、爱护图书,不准在图书上乱写乱画或撕烂,违者照价赔偿。

六、阅完图书要放回原处,离室时,不得私自带书出去,违者批评教育,不听劝告者,公开点名批评或罚款。

七、每人每次限借图书一本,限期一周归还,借出图书损坏或遗失,照价赔偿。

八、图书开放时间到后,管理人员要检查,整理图书,关好窗,锁好门,如失职造成损失,扣学期贡献奖或按损失程度,追究事故责任。

一、图书阅览室由学校安排兼职教师负责管理。

二、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图书添置和借出登记。

三、轮流到阅览图书的班级要组织学生有秩序进入室内,要遵守图书开放的时间和服从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

四、室内保持清洁,安静不准喧哗、打闹,不准乱丢纸悄杂物,不准在书台、墙壁,乱刻乱画。

五、爱护图书,不准在图书上乱写乱画,违者照价赔偿。

六、阅完图书要放回原处,离室时不得私自把图书带出阅览室,违者批评教育,不听劝告者公开点名批评或罚款。

七、第人每次限借图书一本,限期一周归还,借出图书损坏或遗失,照价赔偿。

八、图书开放时间结束后,管理人员要检查,整理图书,关好窗,锁好门,如因失职造成损失,扣学期贡献奖或按损失程度,追究事故责任。

一、本校图书、期刊只供本校教师及职工借阅,借阅完后,必须按时归还。

二、借阅书刊要办理借阅手续。文艺类书籍一次限借2本,时间不得超过1个月,教学用书一次限借10 本。时间不得超过半年。 一般情况下可办理续借。

三、图书室采取开架借阅办法,借阅者不得把书包、提袋及其它东西带入图书室。

四、从书架上取下图书不拟借阅时,应放回原处,不要乱插乱放。

五、工具书一律不准借出室外(指辞源、辞海、辞典、年鉴、百科全书、线装本等)。当年的期刊杂志未装订成册(半年)时。一律不外借。

六、所借书刊,须倍加爱护,不得撕毁、遗失或涂记画号,否则按本制度第9条处理。

七、借阅者退休或者调出本校时,必须归还所借的全部书刊,方能办理离开手续。

八、学生阅览后,组织者要填写阅览登记,督促学生将书放回原处,并配合管理员认真进行清点,发现遗失或损坏,及时查明情况,找出责任人予以赔偿。

九、赔偿办法:损失一般书刊,借书人按书价赔偿。损坏和遗失成套书刊的其中一册,原则上应赔偿整套。损坏遗失珍贵书刊,按原价的2~5倍赔偿。

十、保持图书、阅览室内肃静,保持室内清洁,严禁在室内吸烟、吐痰、乱扔纸屑。

一、定期编报图书(资料)订购计划,充实图书、教学参考资料。

二、建立各种图书、资料检索工具,严格执行图书借阅制度,严格执行赔偿制度。

三、负责图书的验收、登记、造册。

四、负责图书的分类、编目、管理与上架。

五、提出图书注销、剔除的书目,报图书馆负责人审批。

六、负责图书馆书籍的统计与清点。

七、负责书库的卫生保洁、美化等工作。

八、负责每学期进行图书清理工作,每学期期末要催还图书,造册登记。

九、爱护书籍资料,重要书籍资料破损要及时修补,做好图书防尘、防霉、防潮、防水、防盗、防蛀工作,保持图书整洁。

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使学校图书管理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

十一、完成教务处主任分配的其它工作。

空间照明与设计期刊投稿

你好!可以发表在《美与时代》《大众文艺》《文学与艺术》《文艺生活》等杂志上。很便宜的,用不了那么多钱。我空间里有这些期刊的额介绍,你可以了解一下啊

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对家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家庭中客厅、卧室、厨房、餐厅、卫生间、书房各个空间对照明灯光的要求都不一样,灯具作为实用性与装饰性共同兼具的物件,选对了才能给家居加分。下面就让小编为您简单介绍一下室内照明设计要领的知识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室内照明的作用1、表现空间设计每一个室内空间多少有些不称心的地方,对其装修设计的时候要扬长避短,这样可以体现空间的层次。如果面积比较狭小,可安装吸顶灯,周边用射灯装饰,视觉上拉高空间。2、装饰作用灯具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光明,也可以装饰和点缀我们的家居,因为灯具的灯光颜色、款式很多种,可根据自己想要的效果进行选择。3、渲染气氛五彩缤纷的灯光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气氛,像暖光源,突出温馨的气氛。室内照明设计的原则1、安全性无论何种场合安全应为首位,因此室内照明设计需要保证绝对的安全,并做好防止触电、防止短路等措施,严格按规范施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2、合理性照明灯具不是越多越好,灯光不是越亮越好,要合理分布。室内照明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视觉和审美,更应该体现实用价值。太过花俏的灯具给人多此一举的感觉,不仅花销大也费电,造成污染。3、功能性灯具主要是照明用途,因此每一种功能的空间照明的设计和灯具的选择也应该有所不同。比如:客厅使用垂直式的照明灯具不容易发生眩光或出现阴暗区的现象。4、美观性灯具不但保证了室内的照明,它的造型、色彩选择都十分讲究,慢慢变成了家具的一种装饰品。灯具可以调节明暗、强弱控制,营造出艺术情调,为生活环境添了诸多情趣。

当代简约的设计主导在多年的设计理念中,认为简约的线条及铺排是最核心一环。简洁的设计才能真正的引人入胜,给人真正的享受;相反,太矫饰、繁杂的编排,只会增添许多不必要的元素,有悖于整体设计中增强室内净空感的宗旨。而最重要的是怎样建立完善的空间结构,让空间传递出不同的气氛和层次感以至喜、怒、哀、乐各种情感,变得与人更加亲近,带来随时的惊喜。这在我的设计作品及最近与多个客户的交谈中多有阐述与认同。灯光的重要性在现在的设计工程档案中,不难发现各式各样的灯光主题贯穿于其中,影交集处处皆是,缔造出不同的气氛及多重的意境。间接照明灯光可以说是一个较灵活及富有趣味的设计元素,可以成为气氛的催化剂,是一室的焦点及主题所在,也能加强现有装潢的层次感。一般而言,灯光编排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灯光泛指那些直射式的光线,如吊灯及射灯等,光线直接散落在指定的位置上,投射出一圈圈的光影,作照明或突出主题之用,直接、简单。间接灯光在气氛营造上则能发挥独特的功能性,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它的光线不会直射至地面,而是被置于壁凹、天花背后,或是壁面铺饰的背后,光线被投射至墙上再反射至地面,柔和的灯光仿佛轻轻地洗刷整个空间,温柔而浪漫。这两种灯光的适当配合,才能缔造出完美的空间意境。一些明亮活泼,一些柔和蕴藉,才能透过当中的对比表现出灯光的独有个性,散发出不凡的艺韵。在家居灯光的运用上卧室要温馨,书房和厨房要明亮实用,客厅要丰富、有层次、有意境,餐厅要浪漫,卫生间要温暖、柔和。这样的灯光编排我想已达到它的最高效能了。新世纪伊始,建筑环境照明设计在国际上有什么动向?我国建筑环境照明设计的现状与前景如何?这是照明设计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也是建筑师、规划师有兴趣的话题。一、光环境的营造引起建筑师、规划师的重视光环境受到社会的关注——夜景照明、绿色照明、保护青少年视力;城市建设和建筑规模宏大,技术复杂,照明技术不断更新;追求良好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大趋势;意识到“光”是环境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实例:(一)柏林德国议会大厦透明的宏大玻璃穹顶:顶级的采光照明技术与屋顶结构融为一体,有强大的艺术冲击力。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的这一高技作品在使用现代科技表现建筑艺术方面树立了新的标准,荣获第22届普利茨凯奖。(二)首都机场新航站楼:设计组在《建筑学报》发表四篇总结性文章,“室内视觉环境中的光”是其中之一。航站楼建筑面积28.65万m2,安装了上百种、共62962套灯具(平均4.5m2一套)、94864只灯(约3m2一只灯),照明总功率4678千瓦(16.3W/m2);并在屋顶设105条天窗(3600m2)供白天采光。这是一个庞大的建筑采光照明工程。该文作者提出建筑师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光环境经营的认识;有关光环境营造的各方介入应该尽量提前等重要体会。(三)城市夜景照明的兴起引发了规划师、建筑师对城市夜景观的关注和研究。一些城市和地区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开始引入“夜景照明规划”的内容。二、建筑环境照明设计的动向(一)全面评估照明质量,淡化、简化照度指标2000年北美照明工程学会IESNA出版《北美照明手册—第9版》,它的主编MarkSRea在《手册》前言中写道:“过去二十年来在照明实践中有从照明工程(illuminatingengineering)到照明设计(Lightingdesign)的动向,从照度计算到美学评价的动向,从数量到质量的动向。”IESNA的执行副主席WilliamH.Hanly认为:“这一方法(即《手册》中提出的包含全面质量要素的IESNA照明设计指南——作者注)被称为通往21世纪的桥梁”。IESNA主张,全面评估照明质量要综合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人的需求——可见度,作业功效,视觉舒适,社会交往,心情和气氛,健康、安全和愉悦,美的鉴赏;建筑——形式,构图,风格,标准和法规;经济与环境——装置,维护,运行,能量,环境。对于第一方面的因素,IESNA提出了包含照度水平在内的19个因子,并对各类建筑与空间分别指出这些因子的不同重要程度。同时把照度标准简化为7级,即:定向与简单视觉作业30、50、100lx;普通视觉作业300、500、1000lx;特殊视觉作业3000~10000lx。作者认为,对照明质量的要求可概括为三个层次:明亮,舒适,有艺术表现力。当然,三者融为一体的照明是最佳的照明。明亮——合适的工作面照度和均匀度,作业对象和背景有良好对比,适宜的环境亮度;舒适——没有眩光和频闪,人和物的造型立体感自然、悦目,作业面与周围环境表面的亮度比适当,照明控制灵活方便;艺术表现力——光形成特定的情调和氛围,环境亮度图式富有吸引力,照明装置外观优美,生动变化的天然光和室外景观。(二)关注节能、环保和健康节能、环保和健康是绿色照明的基本宗旨。1991年美国环保署倡导的绿色照明已普及全球,深入人心,对照明设计有深刻影响。绿色照明以节能为中心推动高效节能光源和灯具的开发应用;制订“照明产品能效标准”和“建筑照明节能标准”并且立法,引导照明设计采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美国ASHRAE/IESNA联合制订以单位功率密度UPD限值(瓦/平方米)为指标的建筑照明节能标准迄今已更新三次,UPD逐次减小;绿色照明的实施有强大的技术支持——高效节能照明产品数据库,节能效益分析软件,咨询服务等,给照明设计提供便利。近年特别关注照明造成的负面影响:眩光、光污染和光干扰。(三)设计观念和设计手法的革新对照明质量的全面理解与照明新技术的涌现促成了设计观念和手法的革新。以人为本,个性化的设计——普及照明调控,关怀个人对光的不同需求,追求个性化的照明风格;注重光色的选择,用光营造情调和氛围,满足人们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追求;非均匀照明,动态照明,在需要光的时间,把适量的光送到需要的地点;室内、室外照明手法的互补和交叉;舞台照明手法的应用——彩色灯光、动感照明、刻画重点、隐蔽光源。(四)照明设计师与建筑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日趋密切优秀的照明设计照明概念一定要及早进入建筑方案,融入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使“光”成为建筑和室内外空间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支持并演现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创意,实现用户的期望和要求。为此,照明设计师与业主、用户、建筑师、规划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非常重要,这种合作日趋密切。三、未来的展望(一)“光”作为设计要素之一,将走进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溶入建筑师和规划师的脑海.(二)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提高,技术进步,照明将以人文思想作为设计理念;丰富的照明手段将创造新颖的照明方式;人们的身心和视力健康将因优良的照明而获益。(三)有志于照明事业的建筑专业年青人将走进建筑环境照明的设计队伍,加快我国照明设计专业化的进程,最终实现照明设计的职业化,规范化。别忘了推荐本贴给QQ/MSN上的朋友(江苏施工团队,海南施工20年经验,咨询Q1057545818)

比较难。大部分同专业的同学表示投稿较难,电话未接通,状态一直显示初审,邮件也没有人回复。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媒体、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期刊投稿把稿件投寄给报刊编辑部或出版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