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中国能源政策论文发表要求

发布时间:2024-07-04 14:30:37

中国能源政策论文发表要求

山经的么 一模一样呢

谈谈你对当前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思考一、论文(设计)组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为毕业论文)由封面、成绩评定表、内容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十部分组成。毕业论文装订按以下顺序进行:封面、成绩评定表、中文内容摘要、英文内容摘要、目录、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附录、致谢。(每位学生定稿论文,按统一要求装订1份)。二、排版与字体毕业论文的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字迹必须清楚,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一切不规范的简化字。除非必要,不要使用繁体字。毕业论文文字、标点必须符合出版要求。正文标题为小二号粗黑体;正文内第一级标题用三号粗黑体,居中上下空一行;第二级标题用小三号黑体,靠左空两个字符,上下空一行;第三级标题用四号黑体,靠左空两个字符,不空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20磅;图题及图中文字原则上用五号宋体。中文“内容摘要”标题四字用三号粗黑体,其正文用四号宋体。英文内容摘要即“Abstract”标题词用三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其正文用Times New Roman四号。中英文摘要正文均以空两格格式开始行文。中文的“关键词”和英文的“Key words”分别用黑体四号和Times New Roman四号,并加粗左对齐。正文分别用四号宋体和四号Times New Roman。中文“内容摘要”正文要求300个汉字以内。英文内容摘要(“Abstract”)正文要求300个英文词左右。注释和参考文献标题用粗三号,居中上下空一行。中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正文用五号宋体。英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正文用Times New Roman五号。 毕业论文中的英文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其字体号与其相应的部分(注:正文、注释等)一致。注意文中代表变量的英文字母必须用斜体,其它用正体。微分号d、圆周率π、自然底数e、矩阵转置T均应为正体。毕业论文格式的电子版为Word文件。

能源未来的发展之路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能源”这一术语,过去人们谈论得很少,正是两次石油危机使它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际能源安全已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各国都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在稳定能源供应的支持下,世界经济规模取得了较大增长。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经开始能够满足人类需求。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来源分为3类: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 ①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除直接辐射外,并为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②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③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为2900公里。火山爆发一般是这部分岩浆喷出。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2000度。可见,地球上的地热资源贮量也很大。 中国目前的能源利用困难主要表现为: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等。 因此开发新能源是能源发展的必要途径,而在我看来在开发新能源当中,核能应重点开发;理由如下: 一,由人类研究核的发展历程来看,核由难以被人发现的不可再分粒子演变成可以释放巨大能量的核反应堆,这说明每一个阶段的科学家都在埋头于发现核的秘密,从另一个角度看,核能越来越重要了。 二,核能之所以受到科学家的关注,不仅是因为人类的能源缺乏,更重要的是核能本身的巨大能量,如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是通过核聚变释放能量的,甚至我们现在利用的化石能源都是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三,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四,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五,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 六,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七,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基于以上的优点,在当下每一个国家都在大学设立了相关的课题研究核能;在我国,几所著名大学如北大,清华,浙大,中大等大学都设立了和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这再一次证明了核能就是能源未来的发展! 然而,我认为使核能不能成为目前的主要能源的原因主要是: 1.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扰。 2.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裏,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3.核能电厂投资成本太大,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较高。 4.核能电厂较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 5.兴建核电厂较易引发政治歧见纷争。 6.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7.核能的释放主要通过裂核反应和热核反应(即核反应堆),但是热核反应是要利用裂核反应来实现的,而裂核反应是需要不稳定的重核,不稳定的重核主要是铀-235,这是一种很稀小资源!所以在资源方面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8.核技术的难度极高,所以需要尖端的技术人才,这也是一个困难。 总的来说,能源未来的发展之路即使很模糊,但这就像法拉第当年发现电磁感应定律一样,核能的未来将是不可估计的巨大!

发展速度与能源供求,是中国经济现在和未来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现在又处在资源消耗比较多的工业化中期阶段,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城乡建设广泛开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资源需求量与日俱增;另一方面,由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矛盾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低,加之社会生活消费结构迅速升级,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对当前我国能源结构、资源利用的效率分析1、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连续5年达到10%的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过多地依靠投资拉动和高耗能行业为主的重工业,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8%。其中,煤炭消费量25.8亿吨,增长7.9%;原油3.4亿吨,增长6.3%;天然气673亿立方米,增长19.9%等,尽管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已在能源利用上取得了GDP翻两番而能源消费仅翻一番的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能源效率低依然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我国一吨煤产生的效率仅相当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单位能耗仅能创造不到0.7美元的GDP,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2美元,日本更是达到了10.5美元,分别是我国的4.6倍和15倍。同时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至25个百分点,我国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大概是30%,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资源回收率能达到80%左右。中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使用效率若能达到先进国家水平,则相当于可节约3亿吨的石油,或相当于4.3亿吨标准煤。国际经验表明,进入到资本密集型工业化阶段后,经济增长潜力进一步提高的同时,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也必然要出现高增长,尤其是我国的工业化是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工业化,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我国自2003年以来,能源矿产资源消耗占全球的30%,但在这些资源定价方面,我国还不具备主导权。2、节能和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环境污染居高不下:当前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除了能源消费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外,能源在开采、炼制及供应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截至2007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329万千瓦,同比增长14.36%。火电达到55442万千瓦,约占总容量77.73%,同比增长14.59%;煤炭约占能源消费构成近70%,石油占23.45%,天然气仅占3%,能源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转变,这也决定了中国节能减排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十五"期间,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原计划到2005年比2000年减少10%,但2005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烟尘、化学需氧量等相当一部分污染物的减排量均未实现预期目标。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594万吨,比2005年又增长1.8%,全年全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431万吨,增长1.2%,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造成三分之一的国土遭受酸雨污染,每年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以上,直接威胁13亿人口和16亿耕地的安全。2007年,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有3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有152个城市为三级,占27.3%;有16个城市为劣三级,占2.9%。世界银行曾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趋势预计,2020年中国燃煤污染导致的疾病需付出经济代价达39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3、从我国资源条件和对外贸易结构分析:我国资源价格水平长期偏低,近年来一直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不仅导致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甚至是能源资源的直接出口,扩大了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政绩"和成本意识的缺失,还使我国原本稀缺的资源更加稀缺。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历年贸易顺差商品的生产中所需要的能源,即间接能源出口量,1980年至2005年年均增长14.22%,2005年达到3.3亿吨标油。扣除能源进口量,近几年我国能源净出口逐年递增,由1999年的0.77亿吨标油,增长到2005年的2.22亿吨标油,生态环境付出的巨大代价,已造成一些地方经济的慢性自杀。中国是目前世界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能源资源并不富余,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的11%、1.4%和1.2%,人均占有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5%。其次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开采条件较差,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到40%以上。专家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口按14-15亿计算,则需要26-28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人口按15-16亿计算,则需要35-40亿吨标准煤。按专家的估计,我国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3亿吨,仅可供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过32年,能源供应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这一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二、落实节能降耗,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指标将从2005年的1.22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98吨标煤/万元,降幅20%左右,节约能源已经被专家视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因此,我们首先要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入手,提高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制造水平,加快淘汰落后的工业生产技术和工艺,将能源使用效率和环境评价作为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量化指标,这是缓解中国能源紧张的长远之策。2007年我国全年共关停小火电1438万千瓦,据测算,60万千瓦的大机组和10万千瓦、5万千瓦以下的小机组,一千瓦时的发电煤耗要差100到150克标准煤。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抓紧落实"十一五"期间关停小火电机组5000万千瓦,炼钢能力55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2.5亿吨的任务,鼓励实行煤电联营或煤电运一体化经营,大力开展煤炭的清洁利用,这意味着每年能节约6000万-9000万吨标准煤,并大大减少污染的排放。另据测算,如果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比重相应降低一个百分点,那么万元GDP能耗就可降低约1个百分点。在能源的开发上,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政府宜鼓励更多的有实力企业投资境外开采石油,积极推动国际能源合作。2、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2007年我国水电达到14526万千瓦,约占总容量20.36%,同比下降了0.53个百分点,核能发电量突破600亿千瓦时,但所占比重仍然偏小。如今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大量开发,2006年全球新能源已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3.6%,如法国的核电量已占装机容量的70%。我国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印度、巴西等国,以一种能源为主的单一能源供应模式已不能有效保障中国经济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新路,在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同时,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2.53亿千瓦,地热资源的远景储量为1353.5亿吨标准煤,探明储量为31.6亿吨标准煤,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储量更是属于世界领先地位,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已具备了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基础。目前新能源技术由于成本较高,进入市场的竞争力有限,因此国家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国产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推进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调整。据专家推算,每利用一吨可再生资源,可节约原生资源120吨,少生产垃圾废水100吨,增加产值约300元,产生利润500元。3、利用价格杠杆和资源监管,调整产品出口结构:从经济成本上看,随着环境保护和对污染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就使原来的外部成本,或原来是由社会承担的成本,转化成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成本,从而加大整个经济运行的成本。同时随着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阶段,全球资源性产品将形成新一轮需求高峰,这在全球自然资源分布极不平均、少数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垄断全球主要资源供给的情况下,将使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涨呈现长期化趋势,资源约束将伴随我国工业化的整个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将资源、环境约束纳入到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构架之中,逐步形成符合我国现实国情以及长远利益的国际分工体系,禁止能源直接出口和严格限制高能耗产品的出口,进一步加快将资源型产品的出口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放开我国紧缺资源的物质进口配额,降低进口税率。在资源监管上,当前尤其需要建立推进我国矿产资源产权改革和生态补偿机制,让价格真实反映要素的稀缺程度,促进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体系。同时,改变能源税的计量依据,由现在的按企业产量征收改为按划分给企业的资源可采储量征收,促使企业尽量提高资源的回采率。4、2007年12月26日,我国发布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节能、减排决不能前松后紧,GDP的增长必须建立在确保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的基础上。美国在工业化的100年中,消费了390多亿吨石油,近73亿吨钢铁和大量其他矿产品,我国从来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发达国家重化工业高速发展时期享有的廉价资源供应量和环境容量,中国已经加入多个国际环境公约,必须承担起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环境义务。今年4月1日新修订的节能法已开始实施,同时,要加快体现能源战略和政策导向的《能源法》、《循环经济法》的立法工作,制定相关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真正把节能减排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做到依法行政和依法治企。另一方面,要尽快出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耗指标体系,将能源消耗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建立和完善节能信息的发布制度,构建统一、高效的能源监督管理和问责体系。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逐步推动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倡导资源节约型的生活方式,树立全民节能环保意识,最后,加快建立中国的能源期货市场,力争实现由能源的需求方来制定能源的期货价格,进而引导现货价格,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又好又快的协调发展。

中国能源政策论文发表

1943年4月,2022年。79岁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水平也都不断改善和提高,对生活中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我国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私家车越来越多,这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由此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文章就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展开叙述,将低碳经济贯彻到汽车产业当中,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同时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对策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与此同时,为了便利人们的出行,汽车产业涌现,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不断发展低碳经济,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要,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发展起来,为经济和生态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关于低碳经济的概述2.1关于低碳经济的提出背景及概念概述人类从曾经的农业文明社会进入工业文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经济等概念应运而生[1]。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之下,相关人员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煤、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主要通过制度、技术、产业等多种手段来推动自然与生态和谐发展[2]。2.2关于低碳经济的目的、意义概述低碳经济主要是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措施来尽可能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还要构造一个“低能耗、低污染”的经济发展体系,这个经济发展体系内部包括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以及低碳产业,其中的低碳技术指的是二氧化碳捕捉及存储技术和清洁煤技术,低碳能源主要是指发展风能、地热能以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低碳产业包括工业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希望能够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4]。2.3关于低碳经济的面临问题概述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但是低碳经济的推行仍然存在很多挑战,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进程,首先,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都在加速发展,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个阶段发展低碳经济,很大程度上会受到阻碍;其次,我国本身的油气资源就相对较少,同时煤炭资源较丰富,这种能源富含结构就造成了我国的能源使用现状;再次,工业是我国的主要产业,但是目前我国的工业水平还不高,就会对低碳技术等的发展造成限制;最后,我国的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等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低碳经济的发展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5]。3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概述3.1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及分类概述新能源汽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其动力来源的特殊,一般来讲,新能源汽车都是应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或者一般的车用燃料的。这就会造成在选择车辆的驱动方式以及动力控制方式的时候一定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来进行完善。新能源汽车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增程式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氢发动机汽车等。3.2新能源汽车的特点不同的新能源汽车有着不同的特点,其中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点是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进行加油,采用混合动力技术提高环保效益,能够让电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使用寿命较长;纯电动汽车的特点就是技术简单、充电方便;燃料电池汽车的特点是运行平稳,无噪声,同时还可以减少机油造成的水污染;超级电容汽车具有充电时间短、使用寿命长等多种特点。4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问题概述4.1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风险问题概述虽然低碳经济的推行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风险还是存在的,当前我国的新能源整车项目多达二百,涉及了巨额的投入资金,这就会造成新能源汽车项目布局过大的问题,容易造成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过剩,虽然目前这个状况还不明朗,但是相关人员以就要提高重视程度。4.2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问题概述当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面临严重的专利问题,专利作为新能源汽车中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依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在新能源汽车这方面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于电池系统等方面,缺乏驱动电机系统的核心技术专利,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着很高的专利风险,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技术实力还不够。4.3配套设施不完善首先,充电基础设备仍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在中国的车桩比仅达到3.5∶1,随着新能源汽车数目的逐步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渐扩大,充电这种基础性问题将会变得越来越明显。2020年规划建设公共充电桩数量约50万个,但是与同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模仍然不匹配。另一方面,充电设施布局不够合理。在城市中,公共充电桩的使用率小于15%,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还没有形成,存在着运营企业盈利困难和消费者反映充电价格偏高的双向矛盾。其次,核心技术还需进一步突破,从动力电池方面而言,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够强,先进技术的研发、产品的保障性与跨国企业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整车技术上而言,真正意义上新一代纯电驱动的平台大多没有被纳入企业的研发计划,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5关于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概述5.1建立、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体系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它面临着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为了能够促进其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就应当积极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标准体系,让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该标准体系内部进行发展,通过不断的调研和分析,进一步为建立标准体系提供丰富全面的依据,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应该提高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通过技术标准的建立来提升其品质,推动其发展。5.2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技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众多的进步,但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存在很多短板,影响着其在我国进一步发展,同时它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这就导致其竞争力较弱,因此相关人员应该不断提高其技术,提升电池、电机以及电控方面的技术。例如:对于汽车混合动力来讲,其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技术了,指的是应用发动机和电动机进行混合应用的方式来共同作用。而目前来讲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曾程动力技术,指的是通过发动机或者电动机中的一种来进行做功的方式进行提供动力。第二种是:并联式混合动力,指的是通过发电机同时进行发电和驱动的两种工作方式来进行共同作用,而电动机仅仅是提供动力而已的一种方式。第三种,混连式发动机的方式,指的是发动机同时进行发电和提供驱动力的方式。除此之外,这种方式因为具有多种的优点,所以目前比较受到大家的欢迎。其主要的优点为:不用考虑电池的原因,只要燃料充分就行了。第二个就是汽车的电池可以直接充电。第三点是对于燃料的消耗程度比较低。但是也有一些缺点,主要体现在能源方式进行转换的时候效率比较低。5.3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需要做出很多的努力来为其保驾护航。首先一点,在汽车行业的创新体系方面,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从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目前最为可靠的途径就是根据发展的方向以及市场的情况进行全面把控,从而对其进行全面的创新。除此之外,还要尽快明确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购税政策延续实施,以稳定市场预期。完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对车辆、充电设施等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水平。建立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长效机制,做好补贴退坡退出后的接续政策跟进,实施《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研究建立积分交易经济奖惩措施,激活积分交易市场。推进居民区和工作场所建桩工作,提升现有充电桩使用效率,稳妥做好车桩接口升级,优化充电环境。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制定出台《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管理条例》,健全企业退出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6结语文章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叙述的主体,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首先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与社会发展程度进行了简单地介绍,其次针对我国的低碳经济展开了研究,其中包括低碳经济的提出背景、概念、实现方式、目的、意义、面临问题以及重要途径等内容,再次围绕新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行描述,包括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之后明确指出了其在布局、核心竞争力、专利以及推广等方面的问题,最后从宏观调控、体系、技术以及方向四方面指出了其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参考文献:[1]侯文涛.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00169-00170.[2]张韦.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及政策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5.[3]汪文彬.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对策研究[J].高考,2016(27).[4]王蕾.低碳经济背景下安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作者:曹瑞华 刘兆鑫 齐洪磊 单位: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一篇论文: 循环低碳经济与生态开发保护下一篇论文: 低碳经济理念下建筑装饰设计分析低碳经济论文更多>双碳目标下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11-02水路运输在低碳经济下的优势04-26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法律问题04-26低碳经济下的煤矿企业的发展04-26低碳经济与重塑国际贸易规则04-26中小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探讨04-26查看更多文章检索免责声明: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社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工信部备案:辽ICP备2020015853号-3首页打电话

山经的么 一模一样呢

发展速度与能源供求,是中国经济现在和未来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现在又处在资源消耗比较多的工业化中期阶段,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城乡建设广泛开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资源需求量与日俱增;另一方面,由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矛盾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低,加之社会生活消费结构迅速升级,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对当前我国能源结构、资源利用的效率分析1、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连续5年达到10%的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过多地依靠投资拉动和高耗能行业为主的重工业,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8%。其中,煤炭消费量25.8亿吨,增长7.9%;原油3.4亿吨,增长6.3%;天然气673亿立方米,增长19.9%等,尽管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已在能源利用上取得了GDP翻两番而能源消费仅翻一番的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能源效率低依然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我国一吨煤产生的效率仅相当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单位能耗仅能创造不到0.7美元的GDP,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2美元,日本更是达到了10.5美元,分别是我国的4.6倍和15倍。同时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至25个百分点,我国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大概是30%,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资源回收率能达到80%左右。中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使用效率若能达到先进国家水平,则相当于可节约3亿吨的石油,或相当于4.3亿吨标准煤。国际经验表明,进入到资本密集型工业化阶段后,经济增长潜力进一步提高的同时,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也必然要出现高增长,尤其是我国的工业化是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工业化,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我国自2003年以来,能源矿产资源消耗占全球的30%,但在这些资源定价方面,我国还不具备主导权。2、节能和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环境污染居高不下:当前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除了能源消费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外,能源在开采、炼制及供应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截至2007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329万千瓦,同比增长14.36%。火电达到55442万千瓦,约占总容量77.73%,同比增长14.59%;煤炭约占能源消费构成近70%,石油占23.45%,天然气仅占3%,能源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转变,这也决定了中国节能减排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十五"期间,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原计划到2005年比2000年减少10%,但2005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烟尘、化学需氧量等相当一部分污染物的减排量均未实现预期目标。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594万吨,比2005年又增长1.8%,全年全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431万吨,增长1.2%,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造成三分之一的国土遭受酸雨污染,每年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以上,直接威胁13亿人口和16亿耕地的安全。2007年,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有3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有152个城市为三级,占27.3%;有16个城市为劣三级,占2.9%。世界银行曾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趋势预计,2020年中国燃煤污染导致的疾病需付出经济代价达39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3、从我国资源条件和对外贸易结构分析:我国资源价格水平长期偏低,近年来一直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不仅导致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甚至是能源资源的直接出口,扩大了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政绩"和成本意识的缺失,还使我国原本稀缺的资源更加稀缺。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历年贸易顺差商品的生产中所需要的能源,即间接能源出口量,1980年至2005年年均增长14.22%,2005年达到3.3亿吨标油。扣除能源进口量,近几年我国能源净出口逐年递增,由1999年的0.77亿吨标油,增长到2005年的2.22亿吨标油,生态环境付出的巨大代价,已造成一些地方经济的慢性自杀。中国是目前世界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能源资源并不富余,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的11%、1.4%和1.2%,人均占有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5%。其次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开采条件较差,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到40%以上。专家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口按14-15亿计算,则需要26-28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人口按15-16亿计算,则需要35-40亿吨标准煤。按专家的估计,我国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3亿吨,仅可供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过32年,能源供应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这一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二、落实节能降耗,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指标将从2005年的1.22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98吨标煤/万元,降幅20%左右,节约能源已经被专家视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因此,我们首先要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入手,提高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制造水平,加快淘汰落后的工业生产技术和工艺,将能源使用效率和环境评价作为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量化指标,这是缓解中国能源紧张的长远之策。2007年我国全年共关停小火电1438万千瓦,据测算,60万千瓦的大机组和10万千瓦、5万千瓦以下的小机组,一千瓦时的发电煤耗要差100到150克标准煤。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抓紧落实"十一五"期间关停小火电机组5000万千瓦,炼钢能力55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2.5亿吨的任务,鼓励实行煤电联营或煤电运一体化经营,大力开展煤炭的清洁利用,这意味着每年能节约6000万-9000万吨标准煤,并大大减少污染的排放。另据测算,如果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比重相应降低一个百分点,那么万元GDP能耗就可降低约1个百分点。在能源的开发上,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政府宜鼓励更多的有实力企业投资境外开采石油,积极推动国际能源合作。2、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2007年我国水电达到14526万千瓦,约占总容量20.36%,同比下降了0.53个百分点,核能发电量突破600亿千瓦时,但所占比重仍然偏小。如今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大量开发,2006年全球新能源已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3.6%,如法国的核电量已占装机容量的70%。我国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印度、巴西等国,以一种能源为主的单一能源供应模式已不能有效保障中国经济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新路,在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同时,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2.53亿千瓦,地热资源的远景储量为1353.5亿吨标准煤,探明储量为31.6亿吨标准煤,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储量更是属于世界领先地位,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已具备了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基础。目前新能源技术由于成本较高,进入市场的竞争力有限,因此国家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国产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推进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调整。据专家推算,每利用一吨可再生资源,可节约原生资源120吨,少生产垃圾废水100吨,增加产值约300元,产生利润500元。3、利用价格杠杆和资源监管,调整产品出口结构:从经济成本上看,随着环境保护和对污染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就使原来的外部成本,或原来是由社会承担的成本,转化成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成本,从而加大整个经济运行的成本。同时随着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阶段,全球资源性产品将形成新一轮需求高峰,这在全球自然资源分布极不平均、少数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垄断全球主要资源供给的情况下,将使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涨呈现长期化趋势,资源约束将伴随我国工业化的整个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将资源、环境约束纳入到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构架之中,逐步形成符合我国现实国情以及长远利益的国际分工体系,禁止能源直接出口和严格限制高能耗产品的出口,进一步加快将资源型产品的出口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放开我国紧缺资源的物质进口配额,降低进口税率。在资源监管上,当前尤其需要建立推进我国矿产资源产权改革和生态补偿机制,让价格真实反映要素的稀缺程度,促进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体系。同时,改变能源税的计量依据,由现在的按企业产量征收改为按划分给企业的资源可采储量征收,促使企业尽量提高资源的回采率。4、2007年12月26日,我国发布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节能、减排决不能前松后紧,GDP的增长必须建立在确保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的基础上。美国在工业化的100年中,消费了390多亿吨石油,近73亿吨钢铁和大量其他矿产品,我国从来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发达国家重化工业高速发展时期享有的廉价资源供应量和环境容量,中国已经加入多个国际环境公约,必须承担起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环境义务。今年4月1日新修订的节能法已开始实施,同时,要加快体现能源战略和政策导向的《能源法》、《循环经济法》的立法工作,制定相关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真正把节能减排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做到依法行政和依法治企。另一方面,要尽快出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耗指标体系,将能源消耗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建立和完善节能信息的发布制度,构建统一、高效的能源监督管理和问责体系。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逐步推动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倡导资源节约型的生活方式,树立全民节能环保意识,最后,加快建立中国的能源期货市场,力争实现由能源的需求方来制定能源的期货价格,进而引导现货价格,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又好又快的协调发展。

中国新能源政策论文发表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自1973年发生的石油危机以来,西方国家为减少对世界不稳定地区石油供应的过分依赖和出于环境保护的要求,都把提高能源系统的效率、节约能源作为其能源战略的重要目标和措施。在这一过程中,信息通信技术始终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被应用于节能的方方面面。为了避免污染,同时为了避免未来的能源危机,人们开始寻找更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将把新能源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发展,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80年代起步阶段新能源的发展从国家的支持来讲,是从我国的“六五”计划期间,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始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由中央政府拨给资金。这是在国家科委组织的能源战略研究中第一次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一个战略组成部分。虽然中国也把新能源作为我国的一个能源发展战略,但是由于中国当时的煤炭等整个的资源和能源相对来讲还比较丰富,再加上当时新能源的开发还处在研究开发的起步阶段,技术还不成熟,成本也比较高,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在当时还很难对经济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主要处在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的阶段。当时我们提出要“近有实效、远有前景”,所谓“近有实效”主要是指发展农村的小沼气、小水电,特别是生物质能。这对解决当时我国农村的好多地区,特别是缺少商品能源供应的地区起到了很大作用。当时新能源的发展规模,由于财力有限而没有发展大型项目。国家“六五”计划的第一个攻关项目,仅拨给新能源部300万人民币。由于经费有限,技术力量薄弱,所以风电主要是发展小型风力发电机,目标是解决内蒙流动的蒙古包的用电问题,围绕这个组织攻关。而当时国际上已经开发了相当大的风电设备。生物质能方面主要是开发沼气,进一步提高它的商品化程度,提高产气率。当时也开发了一些像沼气发电这样的技术,以及后来的沼气汽化技术。当时太阳能电池厂全国只有两家,分别位于开封和宁波,这两家的生产能力加在一起还不到一个兆。这是很低的生产水平,而且当时也没有什么应用,其原料就是用半导体厂的废旧单晶硅来做。热用当时与德国政府开展了国际合作,在北京大兴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新能源村,在这项中德科技合作计划里,第一个合作的项目就是建立新能源示范村,就是把德国的技术综合地拿到这个村,做了新能源的示范点,通过这个村让人们了解新能源具体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么来应用。可持续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进入九十年代,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这个阶段的显著标志是在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环境与发展二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而要解决可持续发展就要改变能源的结构,并再次提出发展清洁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由于第一次提出后国际上石油危机得到缓解,油价很低,所以人们就不可能再去搞高成本的可再生能源,而只停留在研究阶段。到了1992年第二次提出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不仅是解决当前的能源问题,还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由能源和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可再生能源是清洁的、没有污染的能源,因此各个国家都在加大发展力度。特别在1997年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通过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承担了减排的义务,因此,他们必须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常规能源的替代品,这样除了在减排上就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同时这样做也在客观上推动了西方国家的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在此期间,我国通过国内研发、组织国际合作等方式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与美国、欧洲等很多国家合作,在中国建立了再生能源试验项目,如内蒙的风能、太阳能等做了很多研究,也引进了一些国外先进技术,包括我国在与欧盟委员在浙江大陈岛成功建成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的综合性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21世纪发展现状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面临的能源问题更加凸显,也就是能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就更加把再生能源放在一个战略地位。2006年中国通过并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可再生能源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发展的战略地位,也确定了它发展的重点和配套的相应的政策法规。在此之后,发改委和相关政府部门也陆续制定了一些配套政策,来完善和实施这项法律。另外,在2007年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定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即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2020年提高到15%。具体目标包括到2020年建成水电3亿千瓦、风电3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3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80万千瓦。在节能减排及应对全球环境变化方面,我国也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比如我们的节能工程,其实质就是通过节能来实现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其中一条就是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具体内容就是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进一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节能减排方面也明确了要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所以十七大报告也在事实上再次确立了可再生能源的地位。在这些政策前提下,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发改委、财政部和地方各部门都相应制定了很多政策,包括财政部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确定一些基金的管理使用办法,来鼓励企业、地方政府和各方面更多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发改委也在大的产业项目上减免税收等。因此这几年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很快,我们现在风能的发电装机到目前已超过600万千瓦,到今年年底有可能达到一千万千瓦,提前实现“十一五”计划的目标。在太阳能方面,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生产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最多的国家,我们一年大概生产能力超过一千八百万平方米。在太阳能发电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生产光伏电池的国家。生物质能方面,我国提出“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方针。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生物燃料。通过发展非粮作物和植物发展生物燃料,做到不占用粮田,不影响粮食安全。以上大体是我国目前可再生能源的现状:我们确定了中长期发展计划和相应的正在完善中的政策,并形成了一些科技成果,但总体来讲,创新能力还不足,许多核心技术仍没有掌握,还走在发达国家后头。另外各项具体新能源的政策体系还不健全、很多大型设备还需要进口、人才缺乏,教育还没有为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综上,我们在政策、培养人才、国际合作和组织好示范这些方面应该加强。新能源产业化离不开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虽然信息化技术已经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应用,但目前整体上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应用还相对滞后于其他成熟的产业。从长远来讲,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如风力发电。因为现在大部分的风力发电都是无人值守自动运行的,它怎么并网与电网更好地匹配,就需要采用控制技术和网络管理技术。在太阳能光电方面,特别是进入电缆的数据采集、整理、分析都需要采用IT手段。另外,太阳能电池制造过程中也需要设计开发的系统软件。新能源产业化,离不开IT技术,离不开信息化手段。“智能电网”是目前电力企业说得比较多的词。它的意义并不限于优化电力公司的管理那么简单。事实上,它还对“清洁科技”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各国政府对于环境的日益重视,以及能源紧缺的压力,通过“清洁科技”生产的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如风能、太阳能、燃料电池等等。而有了各种各样的清洁能源,原来的电网要和这些能源有机地结合,就需要电网网络更加智能化,使得能源从生产、传送到最后使用的过程受到集中监控和管理。如果能通过成本核算进行更好的定价,清洁能源就能从中获益,从而更快地发展。而要进行更好的定价,就得依赖于更多的数据收集和更好的数据分析处理,这里智能技术就有了用武之地。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水平也都不断改善和提高,对生活中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我国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私家车越来越多,这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由此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文章就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展开叙述,将低碳经济贯彻到汽车产业当中,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同时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对策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与此同时,为了便利人们的出行,汽车产业涌现,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不断发展低碳经济,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要,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发展起来,为经济和生态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关于低碳经济的概述2.1关于低碳经济的提出背景及概念概述人类从曾经的农业文明社会进入工业文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经济等概念应运而生[1]。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之下,相关人员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煤、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主要通过制度、技术、产业等多种手段来推动自然与生态和谐发展[2]。2.2关于低碳经济的目的、意义概述低碳经济主要是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措施来尽可能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还要构造一个“低能耗、低污染”的经济发展体系,这个经济发展体系内部包括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以及低碳产业,其中的低碳技术指的是二氧化碳捕捉及存储技术和清洁煤技术,低碳能源主要是指发展风能、地热能以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低碳产业包括工业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希望能够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4]。2.3关于低碳经济的面临问题概述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但是低碳经济的推行仍然存在很多挑战,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进程,首先,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都在加速发展,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个阶段发展低碳经济,很大程度上会受到阻碍;其次,我国本身的油气资源就相对较少,同时煤炭资源较丰富,这种能源富含结构就造成了我国的能源使用现状;再次,工业是我国的主要产业,但是目前我国的工业水平还不高,就会对低碳技术等的发展造成限制;最后,我国的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等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低碳经济的发展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5]。3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概述3.1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及分类概述新能源汽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其动力来源的特殊,一般来讲,新能源汽车都是应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或者一般的车用燃料的。这就会造成在选择车辆的驱动方式以及动力控制方式的时候一定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来进行完善。新能源汽车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增程式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氢发动机汽车等。3.2新能源汽车的特点不同的新能源汽车有着不同的特点,其中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点是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进行加油,采用混合动力技术提高环保效益,能够让电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使用寿命较长;纯电动汽车的特点就是技术简单、充电方便;燃料电池汽车的特点是运行平稳,无噪声,同时还可以减少机油造成的水污染;超级电容汽车具有充电时间短、使用寿命长等多种特点。4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问题概述4.1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风险问题概述虽然低碳经济的推行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风险还是存在的,当前我国的新能源整车项目多达二百,涉及了巨额的投入资金,这就会造成新能源汽车项目布局过大的问题,容易造成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过剩,虽然目前这个状况还不明朗,但是相关人员以就要提高重视程度。4.2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问题概述当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面临严重的专利问题,专利作为新能源汽车中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依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在新能源汽车这方面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于电池系统等方面,缺乏驱动电机系统的核心技术专利,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着很高的专利风险,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技术实力还不够。4.3配套设施不完善首先,充电基础设备仍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在中国的车桩比仅达到3.5∶1,随着新能源汽车数目的逐步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渐扩大,充电这种基础性问题将会变得越来越明显。2020年规划建设公共充电桩数量约50万个,但是与同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模仍然不匹配。另一方面,充电设施布局不够合理。在城市中,公共充电桩的使用率小于15%,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还没有形成,存在着运营企业盈利困难和消费者反映充电价格偏高的双向矛盾。其次,核心技术还需进一步突破,从动力电池方面而言,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够强,先进技术的研发、产品的保障性与跨国企业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整车技术上而言,真正意义上新一代纯电驱动的平台大多没有被纳入企业的研发计划,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5关于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概述5.1建立、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体系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它面临着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为了能够促进其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就应当积极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标准体系,让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该标准体系内部进行发展,通过不断的调研和分析,进一步为建立标准体系提供丰富全面的依据,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应该提高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通过技术标准的建立来提升其品质,推动其发展。5.2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技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众多的进步,但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存在很多短板,影响着其在我国进一步发展,同时它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这就导致其竞争力较弱,因此相关人员应该不断提高其技术,提升电池、电机以及电控方面的技术。例如:对于汽车混合动力来讲,其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技术了,指的是应用发动机和电动机进行混合应用的方式来共同作用。而目前来讲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曾程动力技术,指的是通过发动机或者电动机中的一种来进行做功的方式进行提供动力。第二种是:并联式混合动力,指的是通过发电机同时进行发电和驱动的两种工作方式来进行共同作用,而电动机仅仅是提供动力而已的一种方式。第三种,混连式发动机的方式,指的是发动机同时进行发电和提供驱动力的方式。除此之外,这种方式因为具有多种的优点,所以目前比较受到大家的欢迎。其主要的优点为:不用考虑电池的原因,只要燃料充分就行了。第二个就是汽车的电池可以直接充电。第三点是对于燃料的消耗程度比较低。但是也有一些缺点,主要体现在能源方式进行转换的时候效率比较低。5.3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需要做出很多的努力来为其保驾护航。首先一点,在汽车行业的创新体系方面,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从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目前最为可靠的途径就是根据发展的方向以及市场的情况进行全面把控,从而对其进行全面的创新。除此之外,还要尽快明确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购税政策延续实施,以稳定市场预期。完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对车辆、充电设施等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水平。建立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长效机制,做好补贴退坡退出后的接续政策跟进,实施《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研究建立积分交易经济奖惩措施,激活积分交易市场。推进居民区和工作场所建桩工作,提升现有充电桩使用效率,稳妥做好车桩接口升级,优化充电环境。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制定出台《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管理条例》,健全企业退出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6结语文章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叙述的主体,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首先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与社会发展程度进行了简单地介绍,其次针对我国的低碳经济展开了研究,其中包括低碳经济的提出背景、概念、实现方式、目的、意义、面临问题以及重要途径等内容,再次围绕新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行描述,包括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之后明确指出了其在布局、核心竞争力、专利以及推广等方面的问题,最后从宏观调控、体系、技术以及方向四方面指出了其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参考文献:[1]侯文涛.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00169-00170.[2]张韦.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及政策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5.[3]汪文彬.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对策研究[J].高考,2016(27).[4]王蕾.低碳经济背景下安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作者:曹瑞华 刘兆鑫 齐洪磊 单位: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一篇论文: 循环低碳经济与生态开发保护下一篇论文: 低碳经济理念下建筑装饰设计分析低碳经济论文更多>双碳目标下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11-02水路运输在低碳经济下的优势04-26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法律问题04-26低碳经济下的煤矿企业的发展04-26低碳经济与重塑国际贸易规则04-26中小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探讨04-26查看更多文章检索免责声明: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社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工信部备案:辽ICP备2020015853号-3首页打电话

中国能源政策论文发表时间

山经的吧= =

山经的老师毛病怎么这么多啊

看来这篇不能用了

山经的么 一模一样呢

中国能源政策论文发表期刊

发表论文的话一般看期刊类别,按高级等级分为1类,2类到5类。一般发表在3类以上就不错了。像这样的期刊很多,我仅就三类的列出来,当然只是自然科学版的,(社科版的如果需要再说):ISTP收录、国外刊物,自然科学进展,天津大学学报(原名为: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名为: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方交通大学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吉林工业大学学报.工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桂林工学院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学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高技术通讯,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中国科学基金,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科学学报,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数学和力学,应用概率统计,工程数学学报,运筹学学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应用数学,数学杂志,生物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应用力学学报,实验力学,力学季刊,模糊系统与数学,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系统科学与数学,量子光学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强激光与粒子束,物理,工程热物理学报,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量子电子学报,液晶与显示,波谱学杂志,应用声学,计算物理,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高压物理学报,低温与超导,低温物理学报,声学技术,质谱学报,噪声与振动控制,光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环境化学,分析试验室,化学通报,色谱,分子催化,功能高分子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催化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电化学,有机化学,分析测试学报,化学试剂,无机化学学报,煤炭转化,化学研究与应用,结构化学,生物多样性,昆虫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动物学研究,遗传,水生生物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兽类学报,人类学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实验生物学报,植物学通报,植物研究 ,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微生物学通报,武汉植物学研究,西北植物学报,广西植物,生命的化学,植物分类学报,动物学杂志,云南植物研究,昆虫分类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四川动物,动物分类学报,新型炭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玻璃钢/复合材料,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材料导报,稀土,材料热处理学报,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艺,稀有金属,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宇航材料工艺,材料保护,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耐火材料,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湘潭矿业学院学报,中国钨业 ,煤田地质与勘探,金属矿山,矿山机械,煤炭科学技术,铀矿冶,煤矿自动化,矿业研究与开发,理化检验——化学分册,钢铁,粉末冶金工业,北京科技大学学报,钢铁研究学报,矿冶工程,硬质合金,冶金自动化,冶金能源,铁合金,焊接学报,特种铸造及有色金属,机械科学与技术,铸造,机械设计,金属热处理,机械传动,振动与冲击,无损检测,制造技术与机床,真空,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强度,传感技术学报,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光学技术,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润滑与密封,液压与气动,铸造技术,工具技术,低温工程,继电器,热加工工艺,机床与液压,流体机械,机械设计与制造,锻压技术,模具工业,压力容器,变压器,焊接,起重运输机械,轴承,工程机械,仪表技术与传感器,内燃机学报,电网技术,电池,电力自动化设备,微特电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中国电力,动力工程,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高电压技术,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燃烧科学与技术,微电机,水力发电学报,电气自动化,高压电器,电机与控制学报,车用发电机,中小型电机,热能动力工程,低压电器,电工技术杂志,汽轮机技术,水力发电,大电机技术,机器人,制造业自动化,光电子•激光,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波科学学报,探测与控制学报,激光杂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信号处理,压电与声光,应用激光,电子技术应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红外技术,光电工程,电子元件与材料,光通信技术,微波学报,弹箭与制导学报,激光技术,现代雷达,红外与激光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动化学报,半导体技术,半导体光电,通信技术,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管理版),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学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工程,微型机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国塑料,塑料工业,合成树脂及塑料,塑料,现代化工,膜科学与技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工业,化学工程,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硅酸盐通报,无机盐工业,合成橡胶工业,日用化学工业,涂料工业,过程工程学报,林产工业,农药,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北京化工大学学报,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橡胶工业,离子交换与吸附,海湖盐与化工,中国陶瓷,棉纺织技术,中国粮油学报,食品科学,印染,制冷学报,中国造纸,中国乳品工业,中国油脂,纺织学报,中国皮革,粮食与饲料工业,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丝绸,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酿酒技术,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城市规划汇刊,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工业建筑,工程勘察,建筑科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建筑机械,施工技术,建筑技术,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水处理技术,应用生态学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化工环保,环境科学研究,生态学杂志,工业水处理,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资源科学,海洋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农业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环境工程,环境与健康杂志,环境污染与防治,中国环境监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西北地震学报,地震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科学,地学前缘,地球化学,第四纪研究,地球学报,地球科学进展,古生物学报,中国沙漠,地质科技情报,地质与勘探,现代地质,成都理工学院学报,高校地质学报,地层学杂志,矿物岩石,岩石矿物学杂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国岩溶,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干旱区地理,冰川冻土,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山地学报,地理科学进展,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干旱区研究,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药房,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华西药学杂志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发表论文的期刊有很多,评职称的就更多了。关键是看你的论文是哪方面的,有什么要求。如果你不知道可以那种代理问下,他们会给你推荐相应的期刊的,我当时就是在诚毅论文网发的,是朱老师给我推荐的期刊,现在书早都拿到了,职称也顺利评上了。

发表论文期刊有哪些?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职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简称、统称,搜索可查各省全部政策,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全国职称办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职称郑州郑密路全国办、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18号(17年原名)、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搜:高级职称(高级经济师、农经师、会计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师)论文(论文选题、论文范文、论文辅导、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中国职称大学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等。★即搜: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会计师(农经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搜: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会计师(农经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评审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搜: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会计师(农经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报考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搜: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会计师(农经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搜: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会计师(农经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论文选题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搜: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会计师(农经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论文范文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搜: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会计师(农经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论文辅导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详搜:中国职称大学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郑州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郑州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郑州高级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河南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河南高级经济师学院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河南高级会计师(农经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学院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

2022年11月15日,科睿唯安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出炉。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入选经济学与商学(Economics and Business)领域高被引科学家。今年的名单是根据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11年期间所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量遴选得出,2022年入选名单的科学家总数为6938人。中国内地今年排名第二,共有1169人次入选。此次经济学与商学领域共有3位大陆学者入选。林伯强,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育部2007年度重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内经济学权威刊物及国际SSCI和SCI能源领域重点权威刊物发表超过600篇学术论文,包括国内经济和管理三大学术刊物《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论文37篇,中科院SCI一区文章超过350篇。其中六十余篇为ESI高被引论文,这些论文的被引频次在Web of Science中位于同学科、同发表年份的前1%,彰显了他在同行中的重要学术影响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