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美国乳品科学杂志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2024-06-29 10:08:46

美国乳品科学杂志期刊投稿

强人!自己搜索一下吧

《科学》杂志官方网址: Europe:European HeadquartersScience InternationalBateman House82-88 Hills RoadCambridge, CB2 1LQ, UKPhone: + 44 (0) 1223 326500Fax: + 44 (0) 1223 North America:Main HeadquartersScience/AAAS1200 New York Avenue NWWashington, DC 20005Phone: Fax: E-Mail: (general editorial queries) (queries about letters to the editor) (general book review queries)

你给我留个邮箱,我发给你一篇science的论文,你可以看一看,不过如果你只是一个民科,我不建议你去投稿。如果你是一个科研工作者,最好先征求一下你导师的意见。

我没有机会遇到这种情况,但是我认为是可以投的,因为科学不分国界,既然美国这么发达,什么都可以兼容,中文没问题。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投稿

属于核心期刊,CSCD期刊,CA期刊;详情如下:

《中国乳品工业》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4)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是的,更是中文核心期刊。荣誉如下:

《中国乳品工业》为专业性科技期刊,报道国内外乳品工业科技成果,介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开展学术技术交流。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专题综述、译文综述等。读者对象为乳品工业的有关人员。

中文核心期刊(2014)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

美国乳品杂志论文发表难吗

看研究方向的不同,有的方向不难,有的方向需要巨量的实验工作。

难。美国化学学会里面大部分期刊都是属于sci的,所发表的文章都需要一定的创新性和一定的深度的,这就需要去做大量的实验来完善工作内容,并且需要讲一些机理方向的内容,这样才更容易接收,发表论文属于比较难的水平。美国化学学会期刊是每个材料与化学人梦寐以求的能发一篇论文的地方,可以说是材料与化学类杂志的龙头。

发表SCI论文的难易程度因个人能力、研究领域、期刊选择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SCI论文发表的难度比较大,需要具备较高的研究水平和科学素养。同时,SCI期刊的发表要求也较为严格,需要符合其发表要求和规范。一些研究领域的SCI期刊,例如医学、化学、生物等领域的SCI期刊,对文章的质量和发表要求非常高,因此这些领域的SCI论文发表相对困难。相反,某些其他领域的SCI期刊,例如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的SCI期刊,对文章的发表要求较为宽松,因此这些领域的SCI论文发表相对容易一些。此外,星科SCIER觉得期刊的影响因子也是影响SCI论文发表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意味着该期刊所发表的文章被引用的频率较高,因此其发表要求也相对更加严格。

还是比较难的。他们对于审核非常严格,稍微有不严谨的地方就会被退回修改。花费的时间很漫长,对于投稿者也有很大的心理考验。

中国美容科学杂志期刊投稿

现在是国家级普通期刊。因为以前是科技核心期刊,并且被某大代理公司运作过,所以现在刊发周期较长。《中国美容医学》是月刊,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如有一点帮助,请及时采纳。

是国家级别期刊!期刊信息:刊名: 中国美容医学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主办: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周期: 月刊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8-6455CN: 61-1347/R邮发代号: 52-27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美容医学曾用刊名: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创刊时间:1992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1、国家级期刊: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2、“省级”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3、核心期刊: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4、所谓CN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下半月?是国家正刊吗?|

不烂。中国美容医学杂志是是统计源核心,杂志质量还是不错的,核心期刊相比普刊来说,投稿会有一定的难度。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国内外各重要数据库收录期刊。

美国新闻科学杂志期刊投稿

据2001年最新统计,《Science》杂志年发表论文数901篇,被引用次数282431,影响因子为23.329,排名所有科学期刊的第8位。由于其独特的学术地位,国内许多科研院所为鼓励学术人员在该刊发表文章,都制定了优厚的奖励措施。《Science》杂志创刊于1880年,目前在全球拥有16.5万个订户,超过《Nature》杂志三倍。《Science》杂志具有新闻杂志和学术期刊的双重特点,每周除向世界各地发布有关科学技术和科技政策的重要新闻外,还发表全球科技研究最显著突破的研究论文和报告。《Science》杂志发表的论文涉及所有科学学科,特别是物理学、生命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和医学中最重要的、最激动人心的研究进展。据统计,发表的论文中60%有关生命科学,40%是属于物理科学领域的(见附录1)。每年《Science》杂志还出版大约15期专辑,展示某一专门领域的最新成果,例如生物技术、寄生虫学、纳米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除高水平的论文外,每期专辑还发表有关科技职业的专题文章和以不同国家、地区为对象的专栏。除了为发表全世界最好的科学论文和报道全球最好的科学新闻而努力外,《Science》杂志还有三个特别重要的目标:·将《Science》杂志和科学带入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工作者的家中和实验室里;·帮助世界各地青年科技工作者更多地了解今后十年最重要的科技发展趋势、最新的科学仪器和技术以及科技职业的选择;·用电子手段传播科技信息,进一步提高信息质量,并且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团体合作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传送杂志,降低发行成本。1995年,《Science》杂志与时俱进,实现了上网,即科学在线《Science Online》,提供《Science》杂志全文、摘要和检索服务。特别要注意的是:网络版是印刷版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网络版上许多内容是免费的,如今日科学(Science Now)报道每日科学新闻;科学后浪(Science Next Wave)给未来科学家提供职业信息;科学事业(Science Careers)提供就职机会、会议和研究活动信息;科学资源(Science Resources)倡导在线创新;科学电子市场(Science’s E - marketplace)提供当前产品信息。

PNAS的稿源有三类(Track I,II,III)。细心的读者会发现PNAS文章在作者通讯地址的下方都会有一行以“Communicated by...”、“Edited by...”或“Contributed by...”字样开头的文字。这是区分三类稿件的最直接方式。其中“Communicated by XXX”属于第一类稿件(Track I),这类文章通常是由作者交与一个美国科学院院士(含外籍院士)交流,然后该院士再向PNAS推荐发表,这个XXX就是院士的大名。在推荐之前,该院士需要请两位论文相关研究领域内的专家进行审稿,并像所有的编辑部编辑一样处理审稿人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包括将审稿意见反馈给作者和将作者的回复、辩驳以及修改稿再返回给审稿人。按PNAS规定是不能将审稿人的身份透漏给作者的,但我们知道这通常是很难做到的。审稿结束之后院士必须将通过的稿件以及所有审稿人与作者之间联系的记录一起作为推荐材料交到编辑部,最终接收与否由编辑部决定。相比较与Nature、Science,国内还是有不少好的研究结果会发在PNAS上的,其中大都是生物类的文章,谈家桢老先生作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就曾经推荐过不少国内的文章。此类文章每位院士每年最多只能推荐2篇。第二种途径是大家所熟知的自由投稿方式,但与其它杂志还是略有不同的。投稿时作者需要推荐3个编委,3个NAS院士和5个审稿人。杂志社收到稿件后,先由编委阅读并定性稿件是否属于前10%文章,这一关大约会有2/3的文章直接不送审而被拒掉。然后编辑部会给挑剩下的1/3文章指定一个NAS院士作为member-editor,这个院士也有决定文章是否值得送审的权利,通过之后就会找审稿人评审。接下来程序跟其它大多数杂志雷同,这一关会再拒掉一半,剩下的1/2,也就是整个Track II途径稿件的1/6会被幸运录用。这个院士editor是何许人只有等到文章被接收并发表才会为作者所知晓。据PNAS网站说该类投稿占所有稿件的80%左右,但录用却只占40%。第三类稿源属院士自己署名的文章(Contributed by)。此类稿件与Track I的不同之处在于院士直接作为作者之一邀请2位审稿人给与评审意见并作修改,最后所有记录一并交于编委,并由编辑部决定录用与否。每位院士此类文章不得超过4篇/年。从上面的介绍看来PNAS沿用了早期学术论文发表的一些策略,即一些大牛尤其是诺奖获得者享有发表文章的优先权,不仅如此,其拥有的学术权威和声望也可以让其推荐的文章分量加重,从而获得发表的机会。以这些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学识和眼力,他们投稿或推荐的文章应该算是上乘之作。但也不尽然。一些学术界前辈的学术成就确实让人高山仰止,我们不盲目反对权威,但历史告诉我们绝对权威的存在不是什么好事。依我阅读文献的经历,PNAS文章看的多了,反而对PNAS越来越不感冒了,因为我发现我的研究领域内发表在该刊上的很多院士的文章往往并不特别突出,至少在我看来并没有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甚至是滥竽充数。说到这一点,我想跟PNAS这种特殊的稿件处理策略或许不无联系。院士可以通过Track I和II投稿和处理审稿,这之间难免会出现猫腻。虽然PNAS对此两种途径审稿人的选择有要求,但不难想象院士们自己找审稿人还会给自己惹麻烦吗?熟人是必须的,熟人不添麻烦也是必须的,除了来点’a’改成’an’式的小意见,自然是溢美之词,尽数奉上,嗯嗯哈哈,一团和气。这样一来文章自然达不到水平,与Trakc II文章相去甚远了。情况大体就是这么个情况。大多数院士会选择用满自己的4次投稿机会和2次推荐机会,这些文章是不是都被接收了呢?用上面提到的几个数据做个简单的计算吧:PNAS每期文章数大约在80-100篇,以100篇记,Track II接收文章数应该是40篇左右,接受率为1/6,那么投稿数是240,这个数占总投稿数的80%,那么总投稿数为300,Track I和II投稿数和为60篇(20%), 这正好是文章总数与Track II接收数的差值,也就是说院士们的文章100%悉数被接收,即使被拒也是六十分之一二。100%有时候就是绝对的代名词,美国人眼里院士的地位和绝对权威可见一斑。有人开玩笑说PNAS是Passed over by Nature And Science 或Papers Not Accepted in Science,不知道是赞还是骂。

《科学》杂志官方网址: Europe:European HeadquartersScience InternationalBateman House82-88 Hills RoadCambridge, CB2 1LQ, UKPhone: + 44 (0) 1223 326500Fax: + 44 (0) 1223 North America:Main HeadquartersScience/AAAS1200 New York Avenue NWWashington, DC 20005Phone: Fax: E-Mail: (general editorial queries) (queries about letters to the editor) (general book review queries)

发文章是很常见的操作,找专业机构即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