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国土资源遥感期刊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2024-07-02 10:40:50

国土资源遥感期刊投稿经验

4.1.1 土地资源分类

(一)土地资源分类原则与依据

土地资源分类是土地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是调查与制图的基本依据。建立科学地、系统地反映土地资源基本特征和地域差异的分类系统,是土地资源调查最基本的原则。在土地资源分类中,主要考虑的原则是:

(1)分类系统力求简洁,符合国家对土地资源基本数据及其动态状况的迫切要求。

(2)考虑土地资源属性,按土地资源性质与特点划分若干类型,以正确反映土地资源特征与本质差异。

(3)分类中做到归并相似性,区别差异性,由大到小,由高级到低级划分,最终建成一个上下联系、逻辑分明的科学分类系统。

(4)考虑应用遥感技术调查所能达到规定精度的可能性。

(5)考虑反映土地资源动态变化,将反映土地资源动态状况的因素作为划分某些类型的重要标志。

依上述原则,根据《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工作意见》(1997年12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土地区司)、《土地遥感动态监测技术规定》(1997年6月,国家土地管理局),并参考《全国农业土地资源遥感调查技术报告》(1997年6月,国家统计局、中国科学院)等资料,在湖南省土地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中土地资源采用二级分类,对二级分类中的耕地采用三级分类。第一级依据国民经济主要用地构成和土地属性利用方向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居民及工交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第二级是在第一级基础上,依据主要利用方式、利用条件和难易程度划分为19个类型:水田、旱地、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其它林地、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河渠、湖泊、水库坑塘、滩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交建设用地、沼泽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水田划分为:山地水田、丘陵水田、平原水田、坡度大于25°的水田。旱地划分为:山地旱地、丘陵旱地、平原旱地、坡度大于25°的旱地。

(二)土地资源分类系统及其含义

耕地(1)(注:括号内数字为地类代码,下同)

水田(11):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以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按其所处地貌部位可划分为:山地水田(111)、丘陵水田(112)、平原水田(113)、坡度大于25°的水田(114)。

旱地(12):指无水源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或有水源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不能正常灌溉的旱作物耕地。按其所处地貌部位,可划分为:山地旱地(121)、丘陵旱地(122)、平原旱地(123)、坡度大于25°旱地(124)。

林地(2)

有林地(21):指郁闭度≥3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成片林地。

灌木林(22):指郁闭度>40%,高度在1米以下的矮林地和灌丛林地。

疏林地(23):指郁闭度10%~30%的稀疏林。

其它林地(24):指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及各类园地。

草地(3)

高覆盖度草地(31):指覆盖度>50%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割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条件较好,草被生长茂密。

中覆盖度草地(32):指覆盖度在10%~50%的天然草地和改良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不足,草被较稀疏。

低覆盖度草地(33):指覆盖度在10%~20%的天然草地。此类草地水分缺乏,草被稀疏,牧业利用条件差。

水域(4)

河渠(41):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的河流及主干渠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人工渠包括堤岸。

湖泊(42):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

水库坑塘(43):指人工修建的积水区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

滩地(46):指河、湖水域平水期水位与洪水位之间的土地。

城镇工矿居民用地(5)

城镇用地(51):指大、中、小城市及县镇以上建成区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52):指镇以下的居民点用地。

工交建设用地(53):指独立各级居民点以外的工矿用地,以及交通道路、机场、码头和特殊用地。

未利用土地(6)

沼泽地(64):指地势平坦低洼、排水不畅、长期潮湿、季节性积水或常年积水,表层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

裸土地(65):指地表土质覆盖,植被覆盖度在5%以下的土地。

裸岩石砾地(66):指地表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50%的土地。

4.1.2 遥感图像分析判读

(一)图像分析判读基础

一切地物由于其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在不同波长电磁波的频段上,具有不同的地物波谱反射和辐射特征,在影像上表现为色调、形状、大小、阴影和纹理等信息的差异。通过借助影像上呈现的色调、形态的差异和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规律,可以确定地物的范围、类别和特征,达到识别目标物的基本目的。依据目标物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测量其长度或面积,构成了图像判读的基础信息。

(二)判读内容及其解译标志的建立

采用 TM卫星假彩色合成图像,基本上能全面反映我省各类土地类型的特征。通过室内遥感解译,对照已有调查成果并经野外实地验证,建立了湖南省土地资源类型遥感解译标志(表4-1)。

表4-1 湖南省土地资源类型遥感解译标志(R4G7B3)

4.1.3 图像分析判读与制图

(一)基本原则

以最新TM卫星图像和相应的地形图为主要信息源,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和有关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地资源进行判读与制图。

1∶25万定性判读精度为:耕地和城镇≥95%,其他类型为85%~90%。定位精度为TM图像与地形图对点误差一般小于图上距离0.6 mm,最大不超过1 mm。

地类的判读,遵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逐步展开的原则。

地类图斑的归并,以1∶25万TM卫星图像为依据,小于4 mm2(即375亩)的图斑舍去,并入相邻图斑。复合图斑归并时,按数量原则和类型接近原则处理,如旱地与水田归并时,将面积小的归并到面积大的图斑,小面积坑塘水库归并于耕地中。

(二)图像判读

首先输入县级影像栅格文件(TTF格式),在Coreldraw软件环境下,以影像文件作为判读背景(第一层),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分层提取目标地类。第二层为地类界,第三层为地类属性,第四层为重要线状地物。

根据影像判读标志,通过人机交互方式,直接操作鼠标,沿影像特征的边缘准确绘出全闭合的地类界,并赋地类属性及编号。逐县完成全省地类的判读和准确定位。全省共绘出各类地类图斑250593个。其中水田(11)35174个,旱地(12)60034个,有林地(21)27450个,灌木林(22)13722个,疏林地(23)64030个,其他林地(24)2082个,高覆盖度草地(31)8720个,中覆盖度草地(32)1921个,低覆盖草地(33)107个,河渠(41)837个,湖泊(42)324个,水库坑塘(43)8137个,滩地(46)1394个,城镇(51)1054个,农村居民点(52)24636个,工交建设用地(53)466个,沼泽地(64)374个,裸土地(65)130个,裸岩石砾地(66)1个。

判读提取目标地物(地类)的最小单元:面状地类大于6×6个象元;图斑短边宽度最小为4个象元。

判读精度:耕地定性准确率>98%,其他地类>95%。计算机屏幕解译地类界线的线划描迹精度为一个象元。

重要线状地物单线绘出,其属性代码为:铁路“71”,公路“72”,河渠“73”。重要线状地物是指不宜在零星地类成数抽样中对其面积进行测算和扣除的线状地物。

判读完成后保存Coreldraw格式的*.CDR文件,并输出*.DXF矢量格式文件。

(三)矢量专题层面的生成与面积量算

从Coreldraw中导出ARC/INFO能够接受的*.DXF格式文件,转换成下一步所需Coverage恢复成原图像的投影系统,然后再转成统一的等面积分割圆锥投影坐标系统。

利用ARC/INFO的ARCEDIT模块进行图形编辑,逐图斑与线段赋给地类代码,完成相邻图幅接边,统一行政区划图、土地资源图、地理单元图和线状地物图的图廓边界。分别建立拓朴关系,四图层叠加组合成土地资源图,用以进行面积量算与汇总使用。

由于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随机误差和投影变形产生的系统误差,量算面积和理论面积总有一定的差值,面积平差就是针对这两种误差进行的。一级平差以标准图幅理论面积为控制面积,对该图幅内各县域量算面积按其所占比例进行平差,求得标准图幅内各县域的实际面积,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全省各县级行政区的实际面积。二级平差是以县级行政区的实际面积为控制面积,对县域内各图斑的量算面积按其所占比例进行平差,求得县域内每一个图斑的实际面积,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全省地类图斑的实际面积。

(四)重要线状地物面积校正

在二级面积平差完成后,分县进行重要线状地物面积扣除。重要线状地物宽度的平均值是将航片扫描成图像文件后,按平原、丘陵和山地三种地貌类型抽样布点,根据航片比例尺平均值得到的。铁路、公路的宽度包括路堤、路堑、道沟、取土坑和护路林。逐县按各自的平均宽度,换算出面积数据(亩),从相应地类面积中扣除,并将扣下的面积数据量分别加入所属地类中去。设某一地类图斑内有n条线状地物,其长度和宽度分别为Lij和bij(i=1,2,…,n),j为地类图斑编号,则该图斑应扣除的线状地物面积为: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五)细小地物(零星地类)面积扣除

在二级面积平差完成后,分县进行零星地类面积的扣除。零星地类是指由于受比例尺精度限制,有些地类不能在图上反映出来,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零星地类的存在影响了数字化地图对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为了与实际更加吻合,需对零星地类作必要的处理。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抽样方法获得细小地物的统计分布特征,给出细小地物在主体地物中的统计成数,然后将这一成数落实到所有的主体地物中进行细小地物面积的成数调整。细小地物抽样分两种,一种是TM卫星影像中抽取小于6×6个象元的细小地物,另一种是从分辨率更大的航片上抽取更加细小的地物。这两种抽样方法都各自形成一个细小地物抽样成数数据,用于细小地物面积扣除。

(1)航片细小地物扣除

航片细小地物扣除分县进行,其主体地物只有耕地(11,12),非主体地物为河流(41)和工矿交通建设用地(53)两类。

设某一耕地图斑Aj被切为n个更小的图斑Aij(i=1,2,…,n),则: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式中j为该耕地图斑在该县土地资源图中的图斑号,i为Aj被切分开的各小图斑的序号。设Aj的实际面积为ARj(二级平差后的面积),ACj为j图斑的量算面积,则被切分的各小图斑Aij的实际面积ARij为: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式中ACij为各小图斑的量算面积。

设细小地物R对Aij的成数为Rijk,则细小地物k在图斑Aj中的扣除量为: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县域内细小地物在耕地中扣除总量ADk为: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当k=1时,ADk表示县域内耕地中水域(41)扣除总量;当k=2时,ADk表示县域内耕地中建设用地(53)扣除总量。ADk值要分别加入到县城分类面积(41,53)统计中去。

(2)TM影像图细小地物的扣除

其操作方法与航片相同。主体地物也仅仅限于耕地,但非主体地物除河流(41)、工交建设用地(53)外,还包括各类草地(31,32,33)和未利用土地(64,65,66)等。

由于细小地物(零星地类)成数抽样是分县按平原、丘陵、山地三种地貌类型进行的,因此,县域内耕地中细小地物的扣除系数(成数)视耕地所处地貌位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六)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集成

数据集成是将各种数据统一组织,按照一定标准,将数据建库,以交付运行的过程。

图形数据及属性数据包括土地资源数据、重要线状地物数据、行政界线数据等。以微机网络为硬平台,以ARC/INFO和ARCVIEW作为核心软平台,对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图像数据进行整理、编辑裁切、编码,按不同的要求和规程分别建成图形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图像数据库。

(1)属性数据集成

属性数据有两个来源:

第一在图形数据库集成时,每个层面的数据和每个图幅的数据都伴随一个属性数据文件,由这些属性数据文件集成的属性数据,简称属性库A。

第二由土地资源图、地理单元图、重要线状地物图、行政界线图经过ARC/INFO中的IDENTITY命令叠加形成的组合图,其所伴生的具有地理背景等属性的土地资源属性数据,经过重要线状地物校正、细小地物扣除形成的面积量算数据,所形成的属性数据库简称属性库B。

属性库A以图形数据库界面为基础,外加属性数据显示和查询功能,达到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结合,实现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同步定位和条件组合查询、显示功能。属性库 B以 windows95为操作环境,用MS-VISNAL BASIC作为系统界面的最后封装设计语言,操作简单,具有显示、查询、检索等功能。

(2)图像库集成

以陆地卫星TM数据经过深加工并套合行政界线和控制点的数据作为TM图像数据来源。对TM图像数据按图形数据库中的数据分幅进行裁切入库。在图形数据库系统界面的基础上增加了TM图形影像显示、查询功能。用ARCVIEW中的AVENUE进行界面封装设计。TM图像显示能达到相应比例尺的图形数据对应显示。航片影像能按检索要求和采样框架进行定位显示。

好几年前发过,当时很便宜,现在据说升为中文核心了,版面费都涨价了,约333元/页

国土遥感资源期刊投稿经验

还是投遥感技术与应用吧,这方面很好写。科技论文在线很好投。

4.1.1 土地资源分类

(一)土地资源分类原则与依据

土地资源分类是土地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是调查与制图的基本依据。建立科学地、系统地反映土地资源基本特征和地域差异的分类系统,是土地资源调查最基本的原则。在土地资源分类中,主要考虑的原则是:

(1)分类系统力求简洁,符合国家对土地资源基本数据及其动态状况的迫切要求。

(2)考虑土地资源属性,按土地资源性质与特点划分若干类型,以正确反映土地资源特征与本质差异。

(3)分类中做到归并相似性,区别差异性,由大到小,由高级到低级划分,最终建成一个上下联系、逻辑分明的科学分类系统。

(4)考虑应用遥感技术调查所能达到规定精度的可能性。

(5)考虑反映土地资源动态变化,将反映土地资源动态状况的因素作为划分某些类型的重要标志。

依上述原则,根据《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工作意见》(1997年12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土地区司)、《土地遥感动态监测技术规定》(1997年6月,国家土地管理局),并参考《全国农业土地资源遥感调查技术报告》(1997年6月,国家统计局、中国科学院)等资料,在湖南省土地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中土地资源采用二级分类,对二级分类中的耕地采用三级分类。第一级依据国民经济主要用地构成和土地属性利用方向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居民及工交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第二级是在第一级基础上,依据主要利用方式、利用条件和难易程度划分为19个类型:水田、旱地、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其它林地、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河渠、湖泊、水库坑塘、滩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交建设用地、沼泽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水田划分为:山地水田、丘陵水田、平原水田、坡度大于25°的水田。旱地划分为:山地旱地、丘陵旱地、平原旱地、坡度大于25°的旱地。

(二)土地资源分类系统及其含义

耕地(1)(注:括号内数字为地类代码,下同)

水田(11):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以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按其所处地貌部位可划分为:山地水田(111)、丘陵水田(112)、平原水田(113)、坡度大于25°的水田(114)。

旱地(12):指无水源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或有水源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不能正常灌溉的旱作物耕地。按其所处地貌部位,可划分为:山地旱地(121)、丘陵旱地(122)、平原旱地(123)、坡度大于25°旱地(124)。

林地(2)

有林地(21):指郁闭度≥3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成片林地。

灌木林(22):指郁闭度>40%,高度在1米以下的矮林地和灌丛林地。

疏林地(23):指郁闭度10%~30%的稀疏林。

其它林地(24):指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及各类园地。

草地(3)

高覆盖度草地(31):指覆盖度>50%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割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条件较好,草被生长茂密。

中覆盖度草地(32):指覆盖度在10%~50%的天然草地和改良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不足,草被较稀疏。

低覆盖度草地(33):指覆盖度在10%~20%的天然草地。此类草地水分缺乏,草被稀疏,牧业利用条件差。

水域(4)

河渠(41):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的河流及主干渠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人工渠包括堤岸。

湖泊(42):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

水库坑塘(43):指人工修建的积水区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

滩地(46):指河、湖水域平水期水位与洪水位之间的土地。

城镇工矿居民用地(5)

城镇用地(51):指大、中、小城市及县镇以上建成区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52):指镇以下的居民点用地。

工交建设用地(53):指独立各级居民点以外的工矿用地,以及交通道路、机场、码头和特殊用地。

未利用土地(6)

沼泽地(64):指地势平坦低洼、排水不畅、长期潮湿、季节性积水或常年积水,表层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

裸土地(65):指地表土质覆盖,植被覆盖度在5%以下的土地。

裸岩石砾地(66):指地表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50%的土地。

4.1.2 遥感图像分析判读

(一)图像分析判读基础

一切地物由于其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在不同波长电磁波的频段上,具有不同的地物波谱反射和辐射特征,在影像上表现为色调、形状、大小、阴影和纹理等信息的差异。通过借助影像上呈现的色调、形态的差异和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规律,可以确定地物的范围、类别和特征,达到识别目标物的基本目的。依据目标物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测量其长度或面积,构成了图像判读的基础信息。

(二)判读内容及其解译标志的建立

采用 TM卫星假彩色合成图像,基本上能全面反映我省各类土地类型的特征。通过室内遥感解译,对照已有调查成果并经野外实地验证,建立了湖南省土地资源类型遥感解译标志(表4-1)。

表4-1 湖南省土地资源类型遥感解译标志(R4G7B3)

4.1.3 图像分析判读与制图

(一)基本原则

以最新TM卫星图像和相应的地形图为主要信息源,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和有关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地资源进行判读与制图。

1∶25万定性判读精度为:耕地和城镇≥95%,其他类型为85%~90%。定位精度为TM图像与地形图对点误差一般小于图上距离0.6 mm,最大不超过1 mm。

地类的判读,遵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逐步展开的原则。

地类图斑的归并,以1∶25万TM卫星图像为依据,小于4 mm2(即375亩)的图斑舍去,并入相邻图斑。复合图斑归并时,按数量原则和类型接近原则处理,如旱地与水田归并时,将面积小的归并到面积大的图斑,小面积坑塘水库归并于耕地中。

(二)图像判读

首先输入县级影像栅格文件(TTF格式),在Coreldraw软件环境下,以影像文件作为判读背景(第一层),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分层提取目标地类。第二层为地类界,第三层为地类属性,第四层为重要线状地物。

根据影像判读标志,通过人机交互方式,直接操作鼠标,沿影像特征的边缘准确绘出全闭合的地类界,并赋地类属性及编号。逐县完成全省地类的判读和准确定位。全省共绘出各类地类图斑250593个。其中水田(11)35174个,旱地(12)60034个,有林地(21)27450个,灌木林(22)13722个,疏林地(23)64030个,其他林地(24)2082个,高覆盖度草地(31)8720个,中覆盖度草地(32)1921个,低覆盖草地(33)107个,河渠(41)837个,湖泊(42)324个,水库坑塘(43)8137个,滩地(46)1394个,城镇(51)1054个,农村居民点(52)24636个,工交建设用地(53)466个,沼泽地(64)374个,裸土地(65)130个,裸岩石砾地(66)1个。

判读提取目标地物(地类)的最小单元:面状地类大于6×6个象元;图斑短边宽度最小为4个象元。

判读精度:耕地定性准确率>98%,其他地类>95%。计算机屏幕解译地类界线的线划描迹精度为一个象元。

重要线状地物单线绘出,其属性代码为:铁路“71”,公路“72”,河渠“73”。重要线状地物是指不宜在零星地类成数抽样中对其面积进行测算和扣除的线状地物。

判读完成后保存Coreldraw格式的*.CDR文件,并输出*.DXF矢量格式文件。

(三)矢量专题层面的生成与面积量算

从Coreldraw中导出ARC/INFO能够接受的*.DXF格式文件,转换成下一步所需Coverage恢复成原图像的投影系统,然后再转成统一的等面积分割圆锥投影坐标系统。

利用ARC/INFO的ARCEDIT模块进行图形编辑,逐图斑与线段赋给地类代码,完成相邻图幅接边,统一行政区划图、土地资源图、地理单元图和线状地物图的图廓边界。分别建立拓朴关系,四图层叠加组合成土地资源图,用以进行面积量算与汇总使用。

由于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随机误差和投影变形产生的系统误差,量算面积和理论面积总有一定的差值,面积平差就是针对这两种误差进行的。一级平差以标准图幅理论面积为控制面积,对该图幅内各县域量算面积按其所占比例进行平差,求得标准图幅内各县域的实际面积,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全省各县级行政区的实际面积。二级平差是以县级行政区的实际面积为控制面积,对县域内各图斑的量算面积按其所占比例进行平差,求得县域内每一个图斑的实际面积,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全省地类图斑的实际面积。

(四)重要线状地物面积校正

在二级面积平差完成后,分县进行重要线状地物面积扣除。重要线状地物宽度的平均值是将航片扫描成图像文件后,按平原、丘陵和山地三种地貌类型抽样布点,根据航片比例尺平均值得到的。铁路、公路的宽度包括路堤、路堑、道沟、取土坑和护路林。逐县按各自的平均宽度,换算出面积数据(亩),从相应地类面积中扣除,并将扣下的面积数据量分别加入所属地类中去。设某一地类图斑内有n条线状地物,其长度和宽度分别为Lij和bij(i=1,2,…,n),j为地类图斑编号,则该图斑应扣除的线状地物面积为: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五)细小地物(零星地类)面积扣除

在二级面积平差完成后,分县进行零星地类面积的扣除。零星地类是指由于受比例尺精度限制,有些地类不能在图上反映出来,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零星地类的存在影响了数字化地图对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为了与实际更加吻合,需对零星地类作必要的处理。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抽样方法获得细小地物的统计分布特征,给出细小地物在主体地物中的统计成数,然后将这一成数落实到所有的主体地物中进行细小地物面积的成数调整。细小地物抽样分两种,一种是TM卫星影像中抽取小于6×6个象元的细小地物,另一种是从分辨率更大的航片上抽取更加细小的地物。这两种抽样方法都各自形成一个细小地物抽样成数数据,用于细小地物面积扣除。

(1)航片细小地物扣除

航片细小地物扣除分县进行,其主体地物只有耕地(11,12),非主体地物为河流(41)和工矿交通建设用地(53)两类。

设某一耕地图斑Aj被切为n个更小的图斑Aij(i=1,2,…,n),则: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式中j为该耕地图斑在该县土地资源图中的图斑号,i为Aj被切分开的各小图斑的序号。设Aj的实际面积为ARj(二级平差后的面积),ACj为j图斑的量算面积,则被切分的各小图斑Aij的实际面积ARij为: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式中ACij为各小图斑的量算面积。

设细小地物R对Aij的成数为Rijk,则细小地物k在图斑Aj中的扣除量为: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县域内细小地物在耕地中扣除总量ADk为: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当k=1时,ADk表示县域内耕地中水域(41)扣除总量;当k=2时,ADk表示县域内耕地中建设用地(53)扣除总量。ADk值要分别加入到县城分类面积(41,53)统计中去。

(2)TM影像图细小地物的扣除

其操作方法与航片相同。主体地物也仅仅限于耕地,但非主体地物除河流(41)、工交建设用地(53)外,还包括各类草地(31,32,33)和未利用土地(64,65,66)等。

由于细小地物(零星地类)成数抽样是分县按平原、丘陵、山地三种地貌类型进行的,因此,县域内耕地中细小地物的扣除系数(成数)视耕地所处地貌位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六)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集成

数据集成是将各种数据统一组织,按照一定标准,将数据建库,以交付运行的过程。

图形数据及属性数据包括土地资源数据、重要线状地物数据、行政界线数据等。以微机网络为硬平台,以ARC/INFO和ARCVIEW作为核心软平台,对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图像数据进行整理、编辑裁切、编码,按不同的要求和规程分别建成图形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图像数据库。

(1)属性数据集成

属性数据有两个来源:

第一在图形数据库集成时,每个层面的数据和每个图幅的数据都伴随一个属性数据文件,由这些属性数据文件集成的属性数据,简称属性库A。

第二由土地资源图、地理单元图、重要线状地物图、行政界线图经过ARC/INFO中的IDENTITY命令叠加形成的组合图,其所伴生的具有地理背景等属性的土地资源属性数据,经过重要线状地物校正、细小地物扣除形成的面积量算数据,所形成的属性数据库简称属性库B。

属性库A以图形数据库界面为基础,外加属性数据显示和查询功能,达到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结合,实现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同步定位和条件组合查询、显示功能。属性库 B以 windows95为操作环境,用MS-VISNAL BASIC作为系统界面的最后封装设计语言,操作简单,具有显示、查询、检索等功能。

(2)图像库集成

以陆地卫星TM数据经过深加工并套合行政界线和控制点的数据作为TM图像数据来源。对TM图像数据按图形数据库中的数据分幅进行裁切入库。在图形数据库系统界面的基础上增加了TM图形影像显示、查询功能。用ARCVIEW中的AVENUE进行界面封装设计。TM图像显示能达到相应比例尺的图形数据对应显示。航片影像能按检索要求和采样框架进行定位显示。

国土资源遥感期刊投稿周期

2000到3000不等,我师妹发的都是2500那个样子

这两个杂志不是一回事吧?

《遥感技术与应用》比较权威,申的比较认真,如果投的话最好改一下文字表达,这个期刊要检测重复率的,我同学就是因为重复的太多了所以被拒了,这个期刊投的人比较多,所以周期很长,但是质量很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海洋环境科学》不清楚,可能不是遥感主方向的所以比较好录吧

好几年前发过,当时很便宜,现在据说升为中文核心了,版面费都涨价了,约333元/页

国土资源遥感期刊如何投稿

ps:lz只需将稿件正文+附件邮箱传到编辑邮箱,就基本可以了。《中国土地》是土地管理专业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土地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介绍有关土地管理的理论和科学技术成果,交流国内外土地管理的经验。主要栏目:地政时评、特别策划、理论探讨、新闻月评、就地说法、经验交流、地产市场、调查研究。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办单位:中国国土资源报社主编:孙国瑞ISSN:1002-9729CN:11-1351/F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羊肉胡同甲30号邮政编码:100034电话:/66557817;Email:

根据相关资料查询:可以在:1、《国土资源科技管理》是北大核心期刊。是一份以刊登土地、矿产、海洋、水等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的科技管理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它以其科技先进性,内容学术性,成果应用性为特色,力求文字看得懂,技术学得到,经验举措用得上以享读者。2、《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是测绘地理学方面的省级期刊。主要刊载测绘高新技术、地球空间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前沿理论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技术总结与经验交流;测绘行业管理与改革的先进经验;测绘生产技术交流、科研成果推广及教学经验介绍等。3、《农家参谋》是比较容易发表的一类期刊,内容板块比较多,大多是涉及农业的,如果想发表农业方面的土地资源管理经营的论文,可以选择《农家参谋》,农业经济、林业经济、水利工程等都是可以发表土地资源管理论文。

好几年前发过,当时很便宜,现在据说升为中文核心了,版面费都涨价了,约333元/页

《中国土地》是土地管理专业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土地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介绍有关土地管理的理论和科学技术成果,交流国内外土地管理的经验。主要栏目:地政时评、特别策划、理论探讨、新闻月评、就地说法、经验交流、地产市场、调查研究。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办单位:中国国土资源报社主编:孙国瑞ISSN:1002-9729CN:11-1351/F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羊肉胡同甲30号邮政编码:100034电话:/66557817;Email: ps:lz只需将稿件正文+附件邮箱传到编辑邮箱,就基本可以了。

国土资源遥感期刊投稿格式

投稿邮箱:投稿QQ: 750956839投稿咨询:

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导语:文献综述是科学文献的一种,而参考文献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分享的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是什么?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二、文献综述的主体结构

文献综述的大体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引言、正文、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引言:

引言部分,主要是要交代清楚以下四个问题: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定义综述主题、问题和研究领域。

(2)指出有关综述主题已发表文献的总体趋势,阐述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和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解释、分析和比较文献以及组织综述次序的准则。

(4)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该部分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

该部分是文献综述最重要的部分,但是没有固定的格式,不管用哪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引言部分所确立综述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体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主题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不含引言部分),一般用两级,第三级上用圆括号()中间加数字的形式标识。

插图应具有自明性,尽量不要与文中的文字重复,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

表格应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内容避免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总结:

对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指出存在的不同意见、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三、文献综述的写作技巧

1、技巧一:简述背景和立题研究过程。这部分内容尽量简明扼要。

2、技巧二:回顾历史要有重点,内容要紧扣文章标题,围绕标题介绍背景,在引用过去的文献时一定要简洁。

3、技巧三: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别人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这样会节省很多精力。

四、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一:搜集文献应尽量全。

注意事项二: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要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注意事项三: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注意事项四: 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注意事项五:综述篇幅不可太长。综述一般不宜超过4000字。 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众所周知,在此不再赘述。

但是,尽管国家已颁布了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但一来,国家标准有些要求并不明确,有些可能还不尽合理,二来各编辑部可能并未充分重视,目前不同期刊对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不同的要求。这给作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一是投稿不同期刊要用不同的参考文献列出格式,特别是,当稿件被一个期刊拒稿而另投他刊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无意义的修改。

笔者参照(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根据多年的编辑和实际论文投稿实践,提出以下拙见,与各位同仁讨论,希望大家提出改正意见,并获得共识,以方便科学家投稿。

(注意:GB/T 7714—2005是国家推荐标准,不是强制标准,故,应当尽量参照执行,但可以稍作修改)

1. 建议使用著者—年制

GB/T7714—2005给出了两种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一是顺序编码制,二是著者—年制,未强制执行某一种,这也是各期刊最大的分歧。

笔者以为,著者—年制明显优于顺序编码制。

顺序编码制的优点是节省空间,但在现在主要是电子文件的条件下,空间的价值已经很低。

顺序编码制的缺点之一是在正文中读到某文献时,并不清楚该文献是何人所作,必须翻页到后面的文献表才能找到,这在印刷的纸质本上尚不太费力,在电子文件上,阅读时经常地跳转页码,是很令人烦恼的。

顺序编码制的缺点之二是在写作和编辑过程中容易出错,要将文中出现的文献与参考文献表上的文献一一对应,非小心不可,而当文章修改时,在前面增加(或删去)一篇或数篇文献时,更是要对后续文献的序号一一修改,相当麻烦。比如,投稿时某文献尚未正式发表,而到文章经审稿、退修、录用后,发现又有与本文有关的一篇或多篇文献见刊,这时作者不得不在前言节中加上这些文献,这样,后续文献的编号均需一一调整。这样就很有可能出现文中编号与文献表中的编号并不对应,甚至出现系统位移。

而著者—年制在正文中即写明了文献的作者和出版年代,熟悉的读者不用翻阅文献表,就可以知道是哪篇文献,甚至知晓该文献的核心内容,大大地方便了读者。

著者—年制文献的对应关系简单,不易出错,这是著者—年制的优点之二。特别是当增加文献时,对正文和文献表中其他部分的文献几乎不产生影响,作者修改文稿和编辑编辑文稿均只需很少的工作量,且不易出错。

使用著者—年制还使作者和编者不得不淘汰一种不良的引文方式, 形如“对白云鄂博矿床的成因有大量学者进行了研究[1-50]”的引文方式在顺序编码制中也许不很难看,但在著者—年制中是很不雅观的。事实上,在现今网上查找文献十分方便的今天,形如“对白云鄂博矿床成因有大量学者进行了研究[1-50]”的引文方式已经毫无意义。而在著者 -年 制中,我的编辑实践中是要求作者将各具体文献的关键证据或/和创性性论点一一列出,而对于那些既无创新性论据也无创新性论点的文献,则不要列出。这也使文献统计学中按被引用次数评价论文价值的思想更为合理。

著者—年制的唯一缺点是占用较多的篇幅,但这在今天以电子文件为主的情况下,已不重要。

2. 应当列出全部作者

在GB/T 7714—2005中,对文献表中文献作者的列出要求是多于3人是仅列出前三位,后加“等”、或“et al.”等。

但首先,从法律角度,这是违反著作权法的,故应当是无效的。文献的合作作者,无论是第几作者,均是文献的著作权人之一,要引用他们的作品,而只列其中部分著作权人,显然是不合适的。

其次,有许多文献中,位于后边的作者并不是不重要,如笔者发现,许多通讯作者将自己的姓名列在作者的最后一位。

3. 西文文献的华人作者姓和名均应当全拼

GB/T7714—2005要求华人的西文姓名用汉语拼音,不得用缩写,且除了第一音节以辅音字母结尾而第二音节以元音字母开头时需加分音符外,不要在双音节人名间加上任何字符。

但是,笔者发现,现在许多期刊在引用华人的西文文献时,往往是将华人的名也缩写了,对双音节人名多数是缩写成了第一、二音节的两个首字母。这是既不符合国标,也是很不合适的。

因为华人的同姓人很多,仅靠名的缩写,很难分清究竟是哪位作者。比如中国的“Kong X”可能有数万人(宪字辈和祥字辈的孔家人)、姓“Zhang”的有张、章、仉,总人口有几千万,仅加上一个或两个字母,远远区分不了。同样Li (李、厉、黎)、Wang (王、汪)、Wu(吴、乌、伍、武、毋、巫、邬、舞)、Yan (严、言、燕、颜、阎、晏、闫、鄢)等同“姓”者也太多。

笔者建议,在正文引用处应当将第一作者的姓、名均写全(全拼),在文献表中,应将所有作者的姓和名均写全拼。

至于港台及海外的华人作者,可以依照名从主人原则,继续按威氏拼法拼写他们的姓名,名中也可加短横。

还有少数民族作者,应当注意区分作者的姓和名,有些民族的习惯是名前姓后,如维吾尔族,在文章发表时,可能是按这一方式,而在参考文献表中应当一律姓前名后。

4. 析出文献中,文集等的前面仍用“见”、“In”,不用“∥”

GB/T7714—2005要求,专著(含论文集)中析出文献的出处项前用“//”代替“.见:”或“.In:”。

但笔者以为,这一相较于以前标准的修改并无明显优点,且“//”很难想象其有“见:”或“In:的含义。

5. 起止页码、连续序号和合期期刊的合期号间仍用 “~”

GB/T7714—2005要求起止页码和连续序号间用“-”代替“~”;合期期刊的合期号间采用“/”,不用“-”“—”“~”或“,”。

这显然并不合理。笔者认为,当阿拉伯数字为基数词或序数词时,表示两基数或序数的范围用波浪线更为合适(章雨旭等,2010)。页码和期号均可以看作是序数词,其间用波浪线显然很合适。另外,斜杠除了常用作除号外,常被用以代替“或”,而合刊的期号间显然既非相除关系,也非或者关系。若多期合刊,如《地质论评》在抗日战争中的1943年第8卷,因为特别困难,曾出版了一个全年的六期合刊,按GB/T7714—2005要求,将会被写为“8(1/2/3/4/5/6)”,显然不美。

6. 析出文献的来源文献的主要责任者后应当加上责任

GB/T7714—2005对析出文献的来源文献,如论文集,只要求写主编名,不要求加“主编”二字。

如:白书农. 1998. 植物开花研究[M]//李承森. 植物科学进展.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46-163.

笔者以为这并不合适,上条文献中明确“李承森”的责任显然更好。

7. 起止页码前一律用冒号

GB/T7714—2005 要求“:”用于其他题名信息、出版者、引文页码、析出文献的页码、专利国别前。 即无论是专著的引文页码还是期刊的引文页码前均应当用冒号。在此之前,我刊在专著的引用页码前是用逗号。

8. 引用专著中的内容应当标明引用页码

引用专著时我们一般是写出专著的全部页码,这对于读者查阅相关内容可能并不方便。建议写出引用内容的所在页码或页码范围。

GB/T7714—2005要求是在正文中引用处将页码或页码范围作为上角标列出。在后面的文献表中,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我们可以列出总页码。

9.非正式出版物的引用格式

按GB/T 7714—2005,非正式出版物与正式出版物一样列出。

但学术论文不同于一般文献,学术论文本身必须是经过同行专家审查过的,有一定的可信度。

而非正式出版物的可信度不一定,最好与正式出版物区别开来。我刊多年的实践是将非正式出版物与正式参考文献分开,放在注释项下。

关于学位论文,笔者以为,博士论文有较多的专家评审,而学士和硕士学位论文,恐怕多是习作而已,故我刊暂时的处理是将博士学位论文当作正式参考文献,而将学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当作注释列出。

非正式出版物的列法是,在正文中用上角标阴圈码,或者写为第一作者加上上角标阴圈码,例:“(张三等,1998;李四;王五等,2007;赵六等)”。而在注释项下的列法格式与正式文献尽量一致。

10.常见文献的格式

依据GB/T 7714—2005及以上讨论,建议文献采用著者 -年 制,文后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

(1)刊物上的文章: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N作者.年份.文章名称. 刊物名称,卷号(期号):起始页~终止页.

(2)专著: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N作者.年份.书名. 出版地:出版社:起始页~终止页.

(3)论文集中的文章: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N作者.年份.文章名称. 见:XXX, XXX,...,(等). 主编. 书名. 出版地:出版社:起始页~终止页.

(4)学位论文:

研究生姓名. 论文完成年份. 论文题目[博士/硕士/学士学位论文]. 导师:导师姓名. 城市:学校或研究单位.

(5)报纸上的文章:

作者.出版年.题目[N].报纸名,年-月-日(第?版).

报纸的文件类型[N]建议写明。

(6)网上文献:

作者.出版年.题目[OL].(更新日期)[引用日期]http://网址.

按GB/T 7714—2005,更新日期可省,引用日期不可省!日期的格式必须是类似于:“2011-06-21”的形式。且文献类型[OL]不可省略。

同时是其他文献又是网络文献时可联合起来,例:

董沛.2010. 国土资源部官员:1/3地质灾害发生在监控点以外[N/OL]. 工人日报,2010-08-17(第6版);[2011-03-06]

单独列一种形式亦可,但应当注意尽量列原创,而不列转载;而由于网上文献查找方便,列网上文献还是有必要的。

董沛.2010. 国土资源部官员:1/3地质灾害发生在监控点以外[N].工人日报,2010-08-17(第6版).

董沛.2010. 国土资源部官员:1/3地质灾害发生在监控点以外[OL].[2011-06-14]

其中[2011-06-14]是引用的日期,这一项不可省,因为网上文章变化较大,很有可能被删除或更新,作者仅表明对引用日期网上确有该文负责。

【拓展】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又称文献回顾,文献分析。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然后通过阅读、分析、归纳、整理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对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需要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 题名[D]. 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 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 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 : [序号] 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好几年前发过,当时很便宜,现在据说升为中文核心了,版面费都涨价了,约333元/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