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皮亚杰十岁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1:39:33

皮亚杰十岁发表论文

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424天    2022-06-09第二讲:皮亚杰理论观点皮亚杰(1896-1980):11岁发表论文,15岁研究软体动物闻名学术界,22岁获博士学位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书籍40余本,影响欧洲心理学界60余年,创建日内瓦学派、创建发生认识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学者。 第一单元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发生认识论,就是在儿童身上怎么发生、发展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填补了儿童怎么发生的空白。 (一)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内)和客体(外)相互作用的结果。 儿童都是在活动中学习和发展的,此时孩子还没有分化,他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孩子在越小越要精细的照顾。如果得不到好的照顾,就会出现问题,例如二战时的那些士兵的孩子很多没有得到照顾心理出现问题。 (二)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认知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A、 图式(原有的认知结构)。完成分化是很重要的。 B、 同化(外界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将外部新的东西吸收进来成为自己的。同化是量的改变 C、顺应(改变原有认知结构)。适应环境,改变自己。 D、平衡(心理发展的实质),人的整体状态是相对平衡的。 心理的发展就是不断适应外部环境,调整自己、改变自己。所以,什么年龄做什么事。生活中的烦恼、焦虑等不如意都是成长中的常态,所以,接纳生活中的常态。越接纳越平衡。 图式包括同化和顺应      同化——量变;顺应——质变 (三)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动作带来活动,孩子的成长是在这个世界中不断活动的。所以,孩子要在安全范围内多体验和尝试,给予孩子更多的探索。但很多老人带孩子,因为担心孩子安全,不敢让孩子尝试,对孩子有很多约束。所以,孩子最好父母自己带。所有的债都是要还的,父母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起源:动作——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四)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1、成熟。比如孩子分床,到那个年龄自然就分床了。拔苗助长,早晚要出事。 2、 经验。 3、 社会环境。 4、 衡化。 发展前提——发展中介——外界影响——综合调节 教育启示: 1、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重视兴趣和需要; 2、重视儿童的游戏和活动; 3、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进行教学; 4、重视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5、重视儿童的同伴。 第二单元:皮亚杰认知结构心理发展四阶段 第一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婴儿)      这一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知与动作来探索外部环境,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逐步完成分化    发展客体永恒性客体永恒性: 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      大约9—12月的儿童获得客体永恒性,而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了并且不再去寻找客体永恒性是以后认知活动的基础 第二阶段: 前运算阶段 (2—6、7岁,幼儿)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开始初步运用符号,具有了符号功能。 特点:  (1)泛灵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2)自我中心—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          人的观点-三山实验  思维不可逆性—知道哥哥比自己高,不知道自己比哥哥低 未掌握守恒—单维度考虑问题三山实验  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 皮亚杰的守恒实验 第三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6、7岁—11、12岁,童年-小学) 1、获得守恒概念:外在组合方式与本质的关系  6-8岁-数概念/长度,7-9岁液体/物质,  8-10岁-面积/重量,11-12岁-容积 2、思维具有可逆性:A>B→B

(一) One day in 1928 年,某人正向爱因斯坦吹嘘自己关于儿童理解因果关系(causality)的实验。爱因斯坦只觉得耳根嗡嗡作响,听得头皮发麻,烦躁他耽误自己练小提琴。于是爱因斯坦想尽快把他打发走,就反问了他一系列问题:     小孩子是怎样理解速度的?     他们能明白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吗?     孩子对速度的理解是不是更简单,也更依赖直觉呢? 爱因斯坦是想,这个你总不能在孩子身上做实验吧,哈哈。因为即便是成人也没几个人能懂。然后,爱因斯坦就去拉他的小提琴了,以为他的耳根就真的清净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位某人真的回去做实验了,并且回来跟他更加滔滔不绝地解释实验的流程和结果。 实验是这么做的:他在参与测试的孩子面前摆放了两条长短明显不同的轨道,上面各放一个玩具娃娃,再用金属棒推动玩具向前滑动,让它们同时到达轨道尽头。然后向孩子提问: 问:“是不是一条轨道长,一条轨道短?” 孩子答:“是的,那条长”,孩子指了指长的轨道。 问:“两个玩具娃娃在轨道上的速度是一样快,还是一个比另一个快”,为什么? 孩子答:“一样快,因为它们同时到达终点”! 于是他得出结论:孩子们理解的速度,并不能代表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看着他一脸严肃而认真的表情,爱因斯坦狠狠给自己两个巴掌,痛苦地感叹:我真是多嘴,我真该让他教孩子相对论呀! 此人就是:让·皮亚杰(Jean Piaget)。 (二) 从小就是做科研的料 瑞士纳沙特尔湖(Lake Neuchatel)附近的法语区,是一个以盛产葡萄酒和钟表而闻名的区域。1896年,皮亚杰就出生在这里。他的父亲亚瑟·皮亚杰是大学中世纪文学教授,母亲丽贝卡.杰克逊是一个忠实的加尔文主义者(Calvinist)。可以说是非常传统而殷实的家庭,这为皮亚杰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皮亚杰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天分,表现出对探索大自然极高的兴趣(小孩子谁不是呢),然后整天围着他爸问问题,标准的十万个为什么。不同的是,父亲不是简单回答他的提问,而是鼓励他自己去探寻答案,这逐渐练就了他探索的能力。 10岁的时候,他观察到了白化麻雀(Albino Sparrow)的问题,无法从现有文献中找到答案,于是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发表了第一篇小文章(Note),并希望图书馆不要每次都安排他到儿童借阅区(图书馆拿他当个熊孩子,不让他到其他借阅区胡闹),要拿他当大人看;4年后他又发表了一些关于软体动物的文章。他的这一表现让博物馆人员对他刮目相看,馆长甚至专门给他设置了一个职位,让他可以更方便借阅馆内各种资料。 从小,皮亚杰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然后尝试用实验解决问题的人。比如,我们开篇提到的爱因斯坦问题的实验。沿着探寻生物奥秘的道路,他获得了生物学博士(22岁!),但是他后来逐渐对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学感兴趣,认为心理是联系生理和社会的桥梁。他对儿童思维或智力的发展进行了规模庞大而系统完整的研究。 一个孩子一本书 1925年和1927年,他的两个女儿先后出生,1931年生一男孩。他在妻子协助下,用大量时间观察儿童动作并进行各种实验。他对自己三个孩子的研究提供了他创立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重要基础。根据观察结果,他写成三本专著,主要论述儿童智慧行为的发生、儿童因果概念和儿童象征行为(模仿和游戏)的开始等问题。明显是一个孩子一本书的节奏,当时的政府真应该资助他多生几个孩子。 著作等身,影响深远 皮亚杰一生出版著作60多部,论文500多篇,可谓著作等身。皮亚杰曾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法语国家心理联合会主席和第十四届国际心理科学联盟主席。196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土,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时代周刊》评选20世纪100位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不局限于心理学范畴),皮亚杰位列其中,是仅有的两位入选的心理学者(另一位是弗洛伊德),可见其影响范围之广之大(1999年)。 皮亚杰的贡献: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理论把生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结合起来,从而将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的实验科学。他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作为知识形成基础的心理结构(即认识结构)和探讨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 图式(Schema)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古人云: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锤子,你看到周围的世界里到处是钉子。因为有了锤子,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就不一样了。锤子就是你现有的知觉、理解和思考世界的方式,他限定了你的思维的框架和倾向。 图式,就是我们思维的锤子。我们认识世界、思考世界都受他影响和限制。与现实世界的锤子不一样,人的“图式”是随着时间而连续发展变化的;特别是在儿童不断和客观外界发生相互作用过程中,图式不断发生变化。想一想,假如你的这把锤子有时候大,有时候小,有时候轻,有时候重,它会影响你判断世界上钉子的数量。 (三) 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 人们的认知是怎么发展的,也就是新知识是怎么被我们学习到的? 举个例子: 你们班有20个同学,大家相处久了,维持一种平衡状态。这时,一个同学要转学过来(同化);于是会打破原有的同学关系,逐渐适应增加了一个同学的情况(顺应);过了一阵子,新来的同学完全融合到新的班级里,大家达到一个新的状态(平衡)。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也经历这三个基本过程:同化、顺应、平衡。 三个概念的具体解释:同化(Assimilation)它是指有机体把外部要素整合进自己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Accommodation)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一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平衡(Equilibration)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外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认知发展可以分成多个阶段,它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也就是认识世界的锤子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从认知图式的性质出发,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 举例:儿童不管看到什么都想摸一下,都想往嘴里送。因为他们在努力用自己最敏感的触觉(嘴)在认识世界。 成人应对策略:多洗手,多洗玩具,但别限制他咬(在这一点的认识上,皮亚杰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基本一致!)。 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 例子:在这个阶段,当你给小孩子一个饼干,他嫌少的时候,当着他的面掰成两个就行了。这时候,孩子的思维是一根筋的,看事物只看一个方面。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特点: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 举例:我们小时候都是数手指来计算3+3=?的。要是计算5+7=?,就得借用边上小朋友的手或者脚指头才行。 形式运算阶段(11- ) 特点:借助符号进行思考。 举例:14+33=? 答案是47。在这一过程中你拿豆子或手指一颗颗地慢慢数了吗?当然没有,因为你不需要借助具体的物体,可以在符号层面进行这些操作了。 注意!注意!注意! 以上结果都是皮亚杰半个多世纪年前做的研究!时代发展了,现代的孩子年龄都比这要提前!(四) 哪些内容会影响儿童认知发展呢? 成熟。 也就是身体的成长。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为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所以,不要拔苗助长,教孩子超出他认知能力的知识是没有意义的。 物理环境。 在皮亚杰看来,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起着组织或协调作用)。在小孩子触摸物体的过程中,他首先可以获得物体的特性(比如圆的,热的,粗糙的);同时,他可以获得逻辑--数理的经验,比如:“怎么搭积木不会倒下”。这就不是简单的物理知识了,而是一定的逻辑经验。 社会环境。 主要是语言和教育的作用。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孩子在与父母,同伴的交流中,接受到外部的影响。 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外部的知识,只有被我们有意识地融合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里,才能成为我们的知识,对我们产生影响。比如路边有很多的砖头,如果你不搬到你家里,把他们砌成房子,这些砖头对你就没有意义。学了皮亚杰的理论,你可以根据孩子的认知阶段来哄孩子。比如,当孩子说自己的面包太小的时候,直接当着他的面拍扁即可!有人评价皮亚杰:他就像一名海边拾贝的儿童,常被前方漂亮的贝壳吸引而忘记了回家的路。

皮亚杰11岁发表论文

《教育心理学》是一本教育心理学领域的权威著作。目前已经出版到第12版,并被全球多所高校选用为教材。本书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有关儿童发展、认知科学、学习、动机、教学和评估等各方面研究中所蕴含的教育启示和应用。你从本书中可以了解到,如何将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获取的信息和理念运用于解决日常的教学问题。关于作者安妮塔·伍尔福克,国际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任教于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曾担任美国心理学协会(APA)教育心理学分会主席,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教学与教师教育分会副主席。安妮塔的研究主要关注动机和认知,尤其是学生和教师的效能感以及教师对教育的信念。学什么?如何培养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孩子中国有句老话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材。然而,在一味追求成绩的同时,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被忽略掉了。近来一些高材生违法犯罪的新闻屡见不鲜,不仅让人反省: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究竟该怎样养育孩子?《教育心理学》是一部教育心理学经典。这样一本将近500页的专业老书,豆瓣评分高达9.3。书中包含大量的案例、课堂片段、个案研究和实践指南,还归纳了很多有经验的教师自己总结的教学法宝,这些都更有助于解决日常的教学问题。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将认识到教育心理学巨大的实用价值。你还会发现·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好处;· 差异化教学的重要性。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在这一节里,我们主要讲述以下几个问题:了解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当今的教育心理学是什么样的,教育心理学有哪些常用的研究方法?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心理学?我们先来讲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有些人认为,教育心理学只不过是将心理学中的知识简单地运用到课堂实践中;还有人认为,教育心理学就是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课堂学习和学校生活。其实,教育心理学的内涵要远比这两种理解宽泛得多,它并不是通常理解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简单机械稼接。教育心理学存在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公元前400多年的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已经开始讨论关于教师角色、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学习的本质和学习中的情感作用等主题,而这些主题到现在仍然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我国同样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春秋时期,就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在《孟子·尽心上》中,就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说法,《说文解字》解释说,“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明确了教育中教者示范,学者仿效的互动关系,以及教育的目的就是导人向善。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端一般认为是在1890年。当时,有“美国心理学之父”之称的威廉·詹姆斯在哈佛大学开设了心理学课程,并开展了名为“与教师们谈心理学”的一系列讲座,这些讲座最初是为美国教师的暑期培训课程而开设的,讲座的文稿在1899年集结发表,成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最初文本。后来,威廉·詹姆斯的学生斯坦利·霍尔创建了美国心理学会,他的博士论文研究了学生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在研究过程中,众多教师帮助他搜集了大量数据,霍尔鼓励教师们继续深入观察学生的发展,为教育心理学的进一步系统化打下了基础。威廉·詹姆斯的另一个学生爱德华·李·桑代克,在老师和霍尔的影响下继续对教育心理学深入研究,于1903年撰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材,并在1910年创办了《教育心理学杂志》,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桑代克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之后,教育心理学的关注领域开始逐步扩展和深化。在1940—1950年代,教育心理学开始关注个体差异性、评估方式和学习行为;在1960—1970年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转向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关注的是学生怎样进行概念学习和记忆。近年来,教育心理学家开始探索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以上,就是现代教育心理学大致的发展脉络。那么,当今的教育心理学是什么样的,又有哪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呢?前面我们讲了,现代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和研究技术。教育心理学家们研究的重点是学习和教学,目的是改善教育实践。为了更好地理解学习和教学,教育心理学家们致力于探索教育提供者、教学内容、受教育者、教学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教育心理学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社会与文化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评估与测验等等各种主题。为了更加科学和系统地理解学习过程和促进学习结果,教育心理学家设计并进行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研究,目前,主要的研究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描述性研究。顾名思义,这个方法就是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描述。这种方法不能用于精确预测,也不能用于解释因果关系。描述性研究法还可分为三类:观察法、案例分析法以及调研法。简单来说,描述性研究就是根据已有案例进行推导,从大量的案例中总结出一些共性的问题和规律。这种研究方法在现实中最常的就是各种统计分析,比如人口普查报告、GDP数据报告、福布斯排行榜等等。第二种是实验研究。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设计一个模式,来做实验。比如,桑代克设计的著名的“猫开笼实验”,也叫“桑代克的饿猫”实验。将饿猫关入笼中,笼外放一条鱼,饿猫急于冲出笼门去吃笼外的鱼,但要想打开笼门,饿猫必须连续完成三个分离的动作。首先要提起门闩,然后是按压一块带有铰链的台板,最后是把横于门口的板条拨至垂直的位置。实验中,猫第一次被放入迷箱时,拼命挣扎,或咬或抓,试图逃出迷箱吃到那条鱼。终于,它偶然碰到踏板,逃出箱外,并完成后续的动作,吃到了食物。在多次的努力和尝试中,饿猫可能无意中抓到门闩或踩到台板或触及横条,结果让自己吃到了鱼,在重复多次实验后,饿猫的无效动作越来越少,最后一入迷笼就会立即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触及机关打开门,吃到鱼。桑代克把“猫开笼实验”中,猫在迷笼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排除错误最终学会开门取食的过程称为尝试错误学习,并提出了学习的“尝试-错误”理论。教育心理学的第三种研究方法是微观发生研究。所谓微观发生的意思是,行为要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也就是说,被观察的行为需要被反复检验。这种研究方法通常需要花费很多年时间,但它的准确度和可参考性通常也是最高的。比如,1966年,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博士设计的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他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对60名受试儿童进行了跟踪研究,最后得出了“延迟满足感的能力决定了人的成败”这样的结论,虽然现在又有心理学家跑出来说,米歇尔博士的“棉花糖实验”的结论不太可靠,原生家庭的影响才是决定孩子成败的关键,但无论结论是什么,任何人要想推翻米歇尔博士的结论,恐怕他仍然要用到同样的微观发生研究法去证明自己是对的。了解了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常用的三种方法。接下来我们再谈谈为什么要学点教育心理学?作者安妮塔·伍德沃克认为,为了支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每个人都应该学点教育心理学。教育是一门大学问,一个人的成长会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行为层面的投入、认知和动机层面的投入、情感层面的投入、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行为策略等等。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栋梁之才,但要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才谈何容易?这需要对孩子的成长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至少要先跳出那些错误“常识”的陷阱。比如,现在到处泛滥的“公众号科学家”拍脑门想出来的所谓“科学知识”:有人说,我们人类只开发了10%的大脑,爱因斯坦聪明是因为他的大脑开发了15%,这完全是胡扯,事实上,普通人的大脑和爱因斯坦的大脑都是100%完全开发的,大脑里面神经元的工作的机理也是完全一样的。还有人说,听莫扎特的音乐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事实上,这种说法最初是一个音乐学校为自己打的广告,听音乐不会让人变得更聪明,但是学好一门乐器的确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还有人说,有些人是“右脑人”,而有些人则是“左脑人”;玩数独能防止大脑退化;酒精饮料会杀死脑细胞……等等,这些似是而非的说法非常能迷惑人,科学实验证明,我们从事的活动都需要大脑两半球的协同合作;游戏玩多了只会让你更沉迷于游戏,锻炼身体才是延缓衰老的最好方法;酒精也不会直接杀死脑细胞,但它会损害神经末梢的树突,从而导致大脑中信息传递的过程出现问题。如果不读这本书,你可能都不知道这些知识是错的。所以,学习教育心理学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摒弃那些错误知识,教给我们真正科学的教育法则,谁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耳聪目明、身心健康呢?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接下来我们来讲讲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成长有什么样的规律。重点介绍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让·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是一个天才,他从小就对生物学非常有兴趣,他正式发表第一篇论文时只有10岁,写的是关于白化症麻雀的观察。后来他又对软体动物产生了兴趣,如牡蛎、蛤蜊、章鱼、蜗牛、乌贼等,这期间他发表了很多关于这些小动物的论文。日内瓦历史博物馆曾邀请他担任负责软体动物收藏的馆长,但他婉拒了博物馆,理由是他希望完成高中学业。1915年,19岁的皮亚杰获生物学学士学位。随后,他继续攻读生物学博士,并同时攻读哲学博士学位,他认为生物学和哲学的融合是通向认识论的捷径,1918年,21岁的皮亚杰获得了生物学和哲学双博士学位。毕业后的皮亚杰参与了阿尔弗雷德·比萘实验室有关儿童智力测验的研发工作,在测验中,“儿童为什么会给出错误答案”这一问题深深吸引了皮亚杰,促使他开始研究答案背后的思维过程,而这也成了他后来主要的研究方向。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皮亚杰以大量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创立了“发生认识论”体系,并架构出一个模型,用以描述人类是如何通过收集和整理信息来理解外部世界的。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模型将儿童的成长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这四个阶段的特征。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时期孩子的特征是:通过反射、感觉和动作等与环境的互动来学习,开始出现模仿和记忆,逐步向符号思维过渡。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还不需要教育,主要是保证孩子的营养和健康。2.前运算阶段:2-7岁左右。这时期孩子的特征是:语言能力和符号思维能力逐步发展;难以对未来和过去进行思考,思维是当下的;能够进行单向的逻辑思维;难以理解别人的观点。教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尽可能使用具体的实物道具,比如:用糖果、小石块教孩子做加减法;带孩子到动物园、公园、剧场、音乐厅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鼓励孩子把看到的内容讲出来。让儿童进行大量的基本技能练习,为将来学习复杂技能打基础。比如拿着纸片,让孩子学习组词。等等。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左右。这时期孩子的特征是:能用逻辑的方式解决具体的问题;能理解各种定律,能分类和排序;能进行逆向思维;能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教育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还是要用具体的道具,难度可以适当加大。比如,教孩子做简单的实验,制作蜡烛,烤面包之类的。教孩子学会使用时间轴,三维空间模型,用图表说明问题。让孩子将故事分成几个部分:作者、故事、人物、情节、主题、地点和时间。学会对复杂的物体和观念进行分组或归类。4.形式运算阶段:是从青少年时期一直到成人。这时期孩子的特征是:能用假设和演绎的方式思考问题,思维更具科学性;能用逻辑的方式解决抽象的问题;能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个人问题以及公平公正。教育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提供机会,让孩子探索一些假设性问题。比如,让孩子谈谈对环境、经济、社会问题的见解,然后大家一块儿讨论。给孩子提供解决问题和科学推理的机会。应该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已经相当完备了,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他没有解释为何幼儿能在他们擅长的领域进行“超前思维”,比如我们以前介绍过的天才数学家冯·诺伊曼,他在小学时就熟练掌握了微积分这类很多大学生都搞不定的艰深知识。但总体来说,皮亚杰的这套模型对于绝大多数智商正常的普通人还是很有指导价值的。三、如何进行差异化教学我们最后这一部分,讲述的是如何进行差异化教学。为什么要差异化教学呢?我们来讲一个案例大家就明白了。鲁迅先生讲过一件他小时候经历的事:有一年,村里搞迎神赛会,鲁迅跟小伙伴们约好,一块儿去看。就在这时,鲁迅的父亲走了出来,强迫他背诵《鉴略》,背不出来就不让去。鲁迅吓得心惊胆战,但最后还是成功把这段书背下来了,虽然大家都很高兴,鲁迅也能去看赛神会了,但他已经没什么兴趣了。在鲁迅眼里,他的父亲是一个严厉、刻板的人,但在鲁迅的两个弟弟周作人和周建人眼里,他们的父亲却是一个很开明、很和蔼的人。同样一个父亲,之所以在三兄弟的眼里有这么大的不同,是因为周家这哥仨的性格、脾气、秉性不一样,鲁迅更敏感、更细腻,所以他能感受到父亲更强的压力,对待这样的孩子,不妨温柔一点,细心一点。相反,对于一些“神经大条”的孩子,就需要一定的压力和严肃的态度,不然的话,他可能对你的要求根本就不会往心里去。另外,现在的教育环境和学生们获得资信的方式与以往也有很大区别。使用手机或Pad移动上网,有问题查百度或谷歌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很多学校都有电子教室,学生作业也可以使用便携式电脑来完成和提交,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对自我的认知和对成功的理解更加多元。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就是,老师不再是传统教育中唯一且绝对的权威,学生也更加追求个性的解放。大家可以看到,如今的课堂是非常多元化的。学生在原有的知识、语言、社会经济地位、文化、种族和民族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他们优势不同、能力不同,完成学习任务时面临的挑战也不同。很多教育专家认为“一个班级应该包含有不同需要、不同成绩水平、不同学习兴趣和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而有效的教学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差异,而不是忽略它们”。差异化教学就是一种超越对上述学习者差异性的适应,而将多样性看作有效建构知识优势的一种取向。差异化教学的基本思想是:教师们不仅需要考虑到他们所教学科的不同,也需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差异化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的进度不同,他们所选择的学习内容也不同,同时,对于他们学习成果的评价指标也不同。谈到差异化教学,就不得不提孔子,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可以说是差异化教学的典范。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孔子的教育分为四科,每一科都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学生,比如,德行方面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方面有:宰我、子贡;政事方面有:冉有、季路;文学方面有:子游、子夏。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孔子能做到因材施教。比如有一次,子路和冉有向孔子问了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做呢?孔子给予二人的回答却截然相反,他对子路说:家里父兄在,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能马上去做呢?但他对冉有却说:听到了很好的主张,当然要马上去做啊。其他弟子很纳闷,为什么同样的问题,答案却不一样呢?孔子解释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意思是说,冉有这个人做事很谨慎,这样的人就该多鼓励;子路就不一样了,他这个人做事好冲动,所以才让他遇事多想想,多问问,做到深思熟虑再行动。孔子就是凭借这套方法,培养出来大批各具才能的好学生,他们后来都成了国家的栋梁。差异化教学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有寻求目的、挑战、归属、力量和贡献的倾向。自信的老师会将这些不同的学生需求看作机会而不是问题,并以邀请参与、积极投入、坚持不懈、持续反思等作为回应。同时,教师会为每个学生制定专门的、参与性的、高要求的、有重要意义的、支架式的课程和教学。当然,进行差异化教学对老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古代那些能够做到因材施教的教育家都是不世出的高人。孔子就不提了,战国时期,鬼谷子培养的人才里,既有苏秦、张仪这样的纵横家,也有孙膑、庞涓这样的军事家。隋朝大儒文中子也是一位高人,他为唐朝培养了大批人才,据说房玄龄、魏徵、李靖都是他的学生,这几个人的才能也是各不相同,房玄龄是谋略家,魏徵是纵横家,李靖则是军事家。培养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要求老师也必须具备相应的各类知识,这对于以前的老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现在则不同了,学科分类越来越细,任何领域都有相应的高水平导师可以追随,实在不行,网上还有汇集名校名师的“慕课(MOOC)”,书店里还有海量的专业书籍供我们自学,应该说,我们是赶上了学习的最好时代。总结安妮塔·伍尔福克这本《教育心理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全书467页,知识密度非常大。像这样一本经典好书,是很难只用30分钟把所有精华都展现出来的,我们只能捡重点的、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来讲述一下,想要更加深入了解这本书,大家不妨找来原书精读一番。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用在学生身上也很合适,学霸的成长环境大都相似,学习不好的学生各有各的问题。比如,最近“国民才女”,《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武亦姝刷爆了朋友圈,这位以613分考上清华大学(上海高考总分是660分)的学霸就是个典型例子。了解武亦姝的中学老师说,武亦姝高一时候的书单是:沈复《浮生六记》、王国维《人间词话》、陆游《剑南诗稿》《放翁词》、晏几道《小山词》,此外还有《聊斋志异》、《红楼梦》、《庄子》等等,当别的同龄孩子还在追韩星,炫耀自己“王者荣耀”的等级段位时,武亦姝崇拜的三大“男神”却是陆游、苏轼和李白。所以,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不是没缘由的。这也算给天下的父母提了个醒,与其报各种培训班,不如营造一个“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读书氛围,种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教育心理学》金句:教学的目的是提高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能力。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天平倾斜的角度稍稍变小。

胡晓会 中原焦点,高级七期讲师八期中级九期、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 2022.6.5坚持分享第1536天 皮亚杰(1896--1980) 11岁发表论文,15岁研究软体动物文明学术界,22岁获博士学位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书籍40余本,影响欧洲心理学界60余年,创建日内瓦学派创建发生认知论,称为百科全书式学者。 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是一种高级形式的适应。 婴儿阶段无条件接纳。 分化。我以为我是世界的中心,当我发现不是的时候,我就会很愤怒。 我以为我在朋友心目中很重要,后来发现不是的时候我就会很愤怒。慢慢接纳。关注朋友的感受。 一个咨询师如果分化不好,以自我为中心。边界不清,时间边界不清,金钱边界不清,就是自身需要成长的,没有成长好。 安全与放松,修自己。扩大容器。 (一)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内)和客体(外)             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认知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A、图式(原有的认知结构)有对课题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功能。主体有效适应环境。鸡有两条腿,有翅膀,鸭也有,但嘴扁扁的会游泳。 B、同化(外界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图式得到“量”的变化,主体过滤改造外界刺激的过程。民族同化。图式不断变化。(鸡鸭相通的部分,都是禽类) C、顺应(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改变原有图式、创造新的图式。适应环境改变自己。“质”的改变。(不同的部分) D、平衡(心理发展的实质)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没有绝对平衡)       ※ 图式包括同化和顺应       ※  同化——量变;顺应——质变 青少年接触不合时宜的信息,可能会出问题。爸爸突然有外遇,爸爸妈妈突然离婚,看到了不太健康的信息。 家长状态稳定,家庭温馨和谐。 扩大白而非消灭黑,咱们偶尔有熬夜,考试抄别人的,懒惰,躺平,常态。孩子也是一样。顶罪,懒惰,不写作业,成绩不稳定。接纳共情看透不说透引导等待 (三)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起源:动作——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重视儿童的游戏,活动,婴儿几个月会爬,安全氛围内多体验。探索世界,了解理解,心理更健康。(小时候放学玩的多,挖菜,荠荠菜面条棵,抓子,jijilin) 老人带,可能会约束,保护过多。不能怪老人。 例子,姥姥姥爷带外甥女,男孩儿爬高就爬高,老人就不敢,担责任、提供不了帮助保护。 (四)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上图)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 成熟:是发展前提。 经验:会带来温馨记忆。物资奇缺,房子不怎么换,骑小自行车的闺女,去姨家赶会给零花钱,环境稳定,孵化器。 (鸡鸡二十一鸭鸭二十八)顺势而为 社会环境:外界环境很重要。孩子不是一张白纸,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孟母三迁)(职高学生的目标学习动力) 平衡化。爱与管教平衡,建立规则与关注正向并行。 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教育启示: 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多做,有体验有经验) 重视兴趣和需要(看书,运动,下棋) 重视儿童的游戏和活动(小红书,陪伴做游戏) 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进行教学(不要拔苗助长,不输在起跑线上输在半道上 ) 重视环境对儿童的影响(班主任影响大,严厉的不一定好,撕作业,更有爱心智慧) 重视儿童的同伴(和小伙伴多玩)(操场是乐园)(初一~初三,友谊,持续到工作结婚)第一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婴儿) 感知运动图式→适应环境 当前行为 儿童主要通过感知与动作来探索外部环境,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逐步完成分化发展,客体永恒性。 琼斯汉斯妈妈生小孩,放到托儿所,几天后妈妈回来,孩子几乎不吃不喝出现问题。 看,摸,尝。感知觉视听嗅味触痛觉运动觉机体觉。手和嘴。小孩儿没有轻重。猫尊老爱幼,怼中间。客体永恒性。 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9到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而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了,而且不再去寻找。 小的时候,妈妈不见了,就因为妈妈不在了。从他的世界里消失了。 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照顾孩子太精细,比如医生照顾孩子,吴军华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她免疫能力可能更差,身体更弱,抵抗不了外界环境的变化,在在农村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第二阶段: 前运算阶段 (2—6、7岁,幼儿) 通过游戏获得能力,要学习一些规则。 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开始初步运用符号,具有了符号功能。 记忆力。 领养小孩越小越好。二三岁记住一些东西了。 特点:   ※  泛灵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你打布娃娃,布娃娃会疼的。到五六岁他就知道你把我当小孩吗?给娃娃穿衣服,和花说话。   ※  自我中心—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 人的观点-三山实验。认知的自我中心倾向。 自己的观点去看待这个世界。 不能站到对方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他说话的声音不知道大小,只管自己说。   ※  思维不可逆性—知道哥哥比自己高,不知道自己 比哥哥低 问,一名四岁儿童,你有兄弟吗? 他回答,有 再问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 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则回答?没有三山实验     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 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 ※  未掌握守恒—单维度考虑问题 皮亚杰的守恒实验 小学阶段,习惯、兴趣、同伴。有的罚一百遍。 第三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6、7岁—11、12岁,童年-小学) ※获得守恒概念:外在组合方式与本质的关系   6-8岁-数概念/长度,7-9岁液体/物质,   8-10岁-面积/重量,11-12岁-容积 ※脱自我中心 ※思维具有可逆性:A>B→B

皮亚杰发表的论文

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对儿童各类概念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基本观点是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主要理论是认知发展阶段论主要著作: 1923 The Language and Thought of the Child《儿童的语言与思维》书号:7057.09 1924 Judgment and reasoning in the child《儿童的判断和推理》 1926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the World《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 1927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Physical Causality《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 更多著作可以查百度百科

皮亚杰一般指让·皮亚杰,让·皮亚杰(JeanPiaget,生于1896年8月9日,逝于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一生留给后人60多本专著、500多篇论文,他曾到过许多国家讲学,获得几十个名誉博士、荣誉教授和荣誉科学院士的称号。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重要的代表著作是《生物学与认知》。

让·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他先是一位 生物 学家,之后成为发生认知论的哲学家,更是一位以 儿童 心理学之研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哲学家皮亚杰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哲学家皮亚杰的简介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 学科 的典范。皮亚杰早年接受生物学的训练,大学时期学习哲学。但他在大学读书时就已经开始对心理学有 兴趣 ,曾涉猎心理学早期发展的各个学派,如病理心理学、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从1929年到1975年,皮亚杰在日内瓦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 皮亚杰的生平简介 皮亚杰,1896年8月9日出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皮亚杰的父亲是一位大学教授,主要是研究中世纪的 历史 与文学。 1907年,皮亚杰在公园发现一只患有白化症的小麻雀,经过仔细的观察,小小年纪的皮亚 杰随即写了一篇关于白化症麻雀的文章,并寄给纳沙特尔 自然 科学史杂志《冷杉树》刊登出来。文中皮亚杰细致的观察与详细的分析,不仅令人惊叹,也让他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份他向往已久的好工作-纳沙特尔自然博物馆的馆长因此邀请皮亚杰一同搜集标本,并聘请他共同参与研究软件 动物 。 随后,皮亚杰发表了一系列和软件动物有关的 论文 ,并对正统门德尔的进化论提出质疑;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文字,在欧洲动物学界起了很大的反应,然而,更令人意外的是,人们想不到这样一位知名的生物学家,居然只是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而已! 1915年,皮亚杰获得纳沙特尔大学生物学学士的学位,之后三年,他还攻读了哲学、科学的课程;1918年,当时年仅22岁的皮亚杰,即以一篇关于研究软件动物的论文,获得了纳沙特尔大学自然科学博士的学位。 这段期间内,皮亚杰思想上的主要发展,在于哲学观念的逐渐成形;因为从小他的教父向他推荐了博格森的"创造性进化"和一系列的哲学书籍,加上他在大学中聆听了雷蒙德的演讲,以及因为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期间,皮亚杰的内心于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激烈冲突与变化。 而皮亚杰所写的自传体小说《求索》(Recherche),是他年少时的哲学 随笔 ,小说中详述一位青年在追求科学与道德真知的过程里,所遭遇到的迷惘与危机;其实这本小说,就是根据皮亚杰本人实际的哲学观点所写,文中记载了他自己的危机和解决过程,并且展示了皮亚杰一些基本观念的萌芽(如同化、平衡化)。 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皮亚杰来到苏黎世一个心理实验室内做事,这里的工作使他获得了和实验心理学相关的丰富知识;在此,他接触了心理分析与临床精神 医学 ,并聆听了精神分析学家荣格的课,以及研读弗洛伊德的理论。当时皮亚杰以精神分析理论,写了一篇关于《儿童的梦》的文章,据说当时就连弗洛伊德本人都对这篇由皮亚杰所发表的文章相当的关注。 1919年,皮亚杰到巴黎求学,这段期间促使皮亚杰真正的进入了心理学的领域;他在巴黎大学研修心理病理学及科学哲学,并且在1921年担任西蒙的助手,在比奈实验室内工作,并负责将英国心理学家伯特的“推理测验”标准化。 40年代,皮亚杰担任日内瓦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及心理实验室主任,并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主席、创办《瑞士心理学》杂志。皮亚杰并与他著名的学生英海尔德共同发表了关于儿童的数字、空间、因果、几何、逻辑、时间的著作。此时,皮亚杰对于发生认知论的理论观念更为成熟及稳固,并总结了他个人三十多年来的研究,出版了《发生认知论导论》。 1954年,皮亚杰当选为 国际 心理学会主席,并创立“国际科学心理学联合会”,担任主席。来年,皮亚杰在日内瓦创立了“国际发生认知论中心”,学术界常常将他们称之为“日内瓦学派”,其宗旨在于传播及发展发生认知论;此中心联合了多种不同的学科,包括:心理、哲学、生物、 物理 、 逻辑学 ....集合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经由不同的角度,进行交叉性的讨论,一同来探讨思维的发生和发展问题。 皮亚杰于1967年所发表的《生物学与认知》,可以说是总结了他一生从事研究工作的心血;皮亚杰并于1972年撰写了《 教育 的权利》一文,主张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在于让儿童得到全面性的发展,使每个儿童都能有完善的人格。 皮亚杰晚年自职位上退休后,回到瑞士的山上静养;但是皮亚杰并没有因为退休而放弃研究工作,他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发展“发生认知论”-将哲学基础的认知论建立在科学之上。 皮亚杰的历史贡献 皮亚杰在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IntemationalCenterofGeneticEpistemoligy)主任期间。他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作为知识形成基础的心理结构(即认识结构)和探讨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 “发生认知论”的内容是关于人类知识问题的研究;皮亚杰着重于探讨人的知识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人类的知识是如何增长的?发生知识论的特点便是从各种知识最基本形式,开始去发觉它们的根源,是追溯它们从最初水平直到科学思想的发展过程。除此之外,皮亚杰主要的观念还包括:同化、适应、平衡、图式、结构的机制,他并将儿童发展阶段分为-感觉运动期、前运思期、具体运思期、形式运思期。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阶段: 一、Sensorimotorstage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小孩通过移动和感觉来了解事物。 二、Preoperationalstage: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 游戏 之中。 三、Concreteoperationalstage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四、Formaloperationalstage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 思维能力 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十岁发表论文

这是因为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而且他在写作这方面也非常的优秀,而且他也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看待很多事物都非常的透彻。

首先曹原的天赋是毋庸置疑的,并且他付出了一般人付出不了的时间在研究某一个方面。1996年,曹原出生于四川成都。在小时候他就喜欢捣鼓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曹原在两年内就完成了他的初中和高中课程。 2010年正是他14岁时,被选如最杰出的“严济慈物理人才班”,这里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扎实的物理基础。即使在天才青年班,曹原依然十分优秀。他经常会问一些奇怪的问题,并与教授讨论。18岁时获得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本科学位,之后前往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2018年,22岁的曹原因发现石墨烯超导角度轰动国际学界,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新领域,成为Nature杂志创刊149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2018年,曹原曾一天连发2篇Nature。2020年5月7日,他再次一天连发2篇Nature。 本次在Nature杂志上发论文已经是曹原的第五篇了。

世界上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人们去探索,但是往往普通人是发现不了这些的,一般都是科学家进行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有时候甚至是猜想。所以要在未知的领域探索出一星半点是很难的。曹原从小开始就喜欢拆东西然后看里面的构造,甚至自己搭建了一个化学实验室,在里面做各种实验。这些都离不开他的好奇心,好奇心驱使着他学习更多的知识,当他学习到更深层次的知识就发现原来自己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

在普通人眼里,科研毫无疑问是枯燥的。2017年,曹原再做实验过程中偶然发现石墨烯具备非常规的超导电性,这让他很惊讶,这个发现勾起了他浓厚的兴趣。 之后的日子里,曹原为了这个“不起眼”的现象花费了不计其数个日夜,难以想象他要做多少次实验,查多少次资料。除了热爱真的找不出一个词来形容这么令人敬佩的行为。

青少年科技活动充满趣味性、探索性、好奇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科技活动是贯彻实施以培养创新意识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科技小论文是科技活动的总结,是在科技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演绎推理、类比想象、抽象概括,从而得出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新规律、新理论、新假设等结论。指导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了解和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科技素质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我在1997年开始从事科技活动辅导以来,就如何指导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点成效。在我指导学生完成的10多篇科技小论文中,获全国二等奖1篇,广西一等奖1篇,三等奖1篇,地、市级奖励6篇。现将本人的肤浅认识和体会简单介绍如下,以向同行请教。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消除科技小论文的神秘感首先,坚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备课时,选择教学内容要突出科技知识,并及时将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改革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重视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科技史教育。比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介绍α-Fe2O3和γ-Fe2O3在录音材料上的重要用途,学生往往热情高涨,感到科学技术离他们并不遥远,从而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其次,通过讲座、板报、科技知识竞赛、科技读书笔记比赛、科技手抄报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对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巨大影响。例如,在1997年第一届全国中师化学科普知识竞赛中,我辅导的学生获全国二等奖1人,全国三等将2人,广西一等奖3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12人,我本人获全国中师化学科普知识竞赛优秀辅导员称号;在2000年7月广西首届中师科技艺术节的各项比赛中,我辅导的学生均获得优异成绩;在2000年12月第二届全国中师化学科普知识竞赛中,我辅导的学生获全国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8人,广西一等奖13人,二等奖38人,我本人获全国优秀辅导员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第三,向学生介绍一些他们熟悉的短小精悍的优秀科技小论文,揭开科技小论文的神秘面纱。例如,联系生活实际介绍获全国一等奖的科技小论文《水浮莲净化污水的观察与调查》、《银杏快速培育的实验》、《音乐对某些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等,联系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变废为宝利用柑子皮水解后进行银镜反应的科技小论文《柑子皮的妙用》以及《蓟草可解烟毒》、《禾苗枯萎之迷》等科技小论文。这些通俗易懂的例子说明科技小论文的写作并不是高深莫测、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同时也为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二、联系实际,选好科技小论文的写作题材第一、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我们是指导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所以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选题,这样才能选出学生感兴趣的、能独立完成的好题材。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校培养的目标是小学教师。因此,我指导学生选题的要求和原则是:面向小学,立足农村,服务农村,选择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比如,我指导的获奖科技小论文《流动灌溉——马蹄优质高产试验》、《龙眼罩网防果蝠实验》、《油茶树抵御砖厂污染的调查》等题材都是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产生活中选择的,其实践结果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流动灌溉——马蹄优质高产试验》的结果可使农民种植马蹄每亩增收500多元,在学生家乡已得到广泛推广,并于2000年8月26日被广西科技报在第一版宣传推广。立足农村选择的题材所需实验条件简单易行,适合学生今后在小学教学中开展科技活动。第二、选择的题材要具有新颖性。选择新颖的好题材意味着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成功了一半。我首先是在学生中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积累科技知识,引导学生用科学眼光观察生活,大胆质疑,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筛选提炼论文题材,确定实践方案。其次,还结合具体例子说明科技小论文选题的方向和规律。例如,《肉桂驳枝繁殖试验》的“驳枝繁殖”、《人工上篱种植绞股蓝试验》的“人工上篱种植”、《生姜倒种优质高产》的“倒种”、《西瓜嫁接栽培试验》的“嫁接栽培”、《竹荪的室内栽培试验》的“室内栽培”、《磁化水对几种花卉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的“磁化水”等等,代表了科技小论文选题的一般方向和规律,都是优秀的选题。第三、了解不宜选择的题材。除了青少年科技活动规定不宜选择的如药物、药理、药效等题材外,我认为需要时间较长的、不具备实验条件的、不符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题材也不宜选择。第四、选题宜早不宜迟。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开展科学实验,查阅图书资料以及论文的写作修改。我指导学生写作的获奖科技小论文的题材一般都是学生提前1年甚至2年就选好了的。三、明确要求,规范格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严格地说,科技小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科技实践活动的结晶。指导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据了解,许多科技小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落选的原因,是内容和格式不符合要求,或者是数据材料不足,尽管学生和辅导员都作了大量的实践工作。因此,指导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之前,必须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科技小论文的选题要求、实验数据记录的方法和要求、写作的格式等等。这样才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科学实践活动,作好原始记录,为科技小论文的写作做好准备。此外,还要使学生明确一篇好的科技小论文,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图表和照片等直观说明材料,才能更好的体现真实性,增强说服力。四、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归纳,提高科技小论文的质量如何依据诸多个别的实验考察的现象和数据记录得出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结论?这是指导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至关重要的一步。首先引导学生根据科技小论文的主题对实验考察的现象和数据学会分辨取舍,去伪存真,归纳出一般结论。其次,指导学生查阅图书资料和运用学到的科技知识进行演绎推理,从一般结论得出特殊的新观点、新发现、新方法、新设想等。最后,指导学生运用类比思维将上述的特殊结论进行推广,从而得出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新结论、新规律,运用想象思维对原始的朦胧的观点、设想进行加工、改造,突破时空限制,得出创造性的结论。这样,既提高了科技小论文的质量,又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五、刻苦钻研,认真总结,不断提高辅导水平1. 刻苦钻研,虚心请教,是提高辅导水平的主要方法我开始从事科技活动辅导的时候,对科技活动了解甚少。由于我校将青少年科技教育定位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浓厚的科技活动氛围激励我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内容、途径和要求。尤其是我校教务科陈勇副科长和贺州市教育局原科技活动专干高兴平老师的热心指导,使我的辅导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1998年我辅导学生写作的科技小论文《流动灌溉——马蹄优质高产试验》获全国二等奖。这极大地增强了我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信心,同时也有了更强的责任感。为了进一步提高辅导能力,我先后参加了计算机培训和研究生主要课程进修,2000年又考取了在职研究生班,现在正在学习中。2. 指导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需要有热心、耐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拿我指导学生完成《流动灌溉——马蹄优质高产试验》一文来说,虽然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但写出的初稿过于简单,尚不足300字。于是,我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数据的记录,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图书资料的查阅,一一指导学生改进,其间八易其稿,整个辅导过程倾注了我大量的心血,花费的精力决不亚于自己撰写一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有人问我这样做值得吗?我笑之以答:“这是一名科技辅导员的职责。只有全身心投入辅导活动中,才有可能辅导出好成绩,辅导水平才会不断提高。”3. 勤于动笔,善于总结科技活动的经验教训1999年,我在辅导学生科技活动中受到启发而设计的一个创新实验,获全国中师化学老师实验大赛二等奖。2000年,我将辅导学生科技活动的一点做法和经验整理成文章参加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比赛,获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对我辅导学生科技活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的榜样和动力。总之,指导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是一项艰辛而又繁琐却富有意义的工作。教师虽然不是科学家,但应该是科学家的引路人科技小论文精华~~~!看了这个你的论文会有很大就进步哦~~!怎样撰写科技小论文科技小论文撰写科技小论文的方法和技巧撰写科技小论文的方法和技巧科技小论文是学生科学研究的总结,而不是文学作品。小论文的写法有一定的规范性,它包括以下内容:1、论文题目:题目要与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文不对题。题目要求简洁、新颖、吸引读者。如《为什么咸蛋黄会出油?》明了,吸引读者。研究的题目不能太大,不然无从下手。2、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简单说明进行该研究的目的或作者是怎样想到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起因。3、材料和研究方法:要写清考察和观察对象、实验的材料及材料来源;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以及具体研究步骤;使用了哪些仪器等,这都要如实交代清楚,以便经得起他人的重复试验。4、结果:是论文的论据部分。除了用文字,还可用表格中的数据,图片,照片,这样具有说服力。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实验研究的关键所在。5、讨论:这是论文的论证和论点部分。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科学结论。并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说明。论点必须是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依据,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如果脱离实际,故意扩大研究成果,就失去论文的科学性,结果将是一事无成。本次的科技小论文选题可以参考丛书的有关课题,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手段。也可围绕自己劳技创意和制作过程等方面内容进行论述。论文的撰写用A4纸张。科技小论文.传奇论文网参考资料:不知不觉,我已经成了没有数码不能活的怪家伙了……故事是这样开始的,清晨,我高高兴兴地从床上爬起来,打开笔记本电脑,HP的大字闪亮登场,我等着输入我的密码进入XP系统。突然,屏幕一黑,左上角出现数行小字:系统文件缺失,请通过软盘或CD-ROM插入原始安装盘进行修复……我狂Faint!倒霉的并不止这些,手机没电了,Mp3正在维修,Discman电池找不到了,Walkman放在家里了,饭卡电话卡里都没钱。一瞬间,我的世界停滞不前了。OH, MY GOD!别搞垮我的数码生活!我原打算开机,看看BBS上有什么新帖被顶上十大,贴图版有什么超赞的照片值得下载。然后,在图书馆网页上检索一下我预约的那本《狱中札记》还了没有。之后,再到我们学院版上看看最近有什么新鲜的讲座不容错过。这时候,我的QQ应当会一直开着。我一直不明白,我的好朋友用Q为什么从来都是隐身,据说他们是太忙了,同时开着YAHOO通、MSN。我才不把自己往死里逼呢,偶最“稀饭”在班里的群上潜水。所以,这些闲杂的事情半个小时就都搞定啦,剩下的计划:我将会开始写论文。论文嘛,无非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先上期刊网看看名家学者都说过什么格言警句,再看看最近有什么相关的新闻可以举举例子,最后,在IPTV上打开CHANNEL V听听歌,放松一下精神,拓宽一下思路。我的论文思路就基本OK啦。快到中午的时候,我的论文已经有了雏形,我可以挂着我的MP3去食堂吃个饭还可以玩会儿VOS作为给自己的奖励……天啊,为什么要搞垮我的数码生活,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当我的数码世界停止的一瞬间,我的RL(real life)重新回到了我的眼前。我听见同学的交谈,看见了老师的板书,闻见了树木的气息。天呀,这些东西都曾经与我的数码生活同时存在么?我看过一个西方学者的著作,他们在上个世纪就开始担忧数码会搞垮我们的现实生活,似乎比我们的老爸老妈有远见多了。“老爸老妈只会一味搞垮我们的数码生活!”可是,等等,亲爱的孩子,你自己对这个问题清楚么?很多孩子太沉迷于数码的一个或几个功能了。是的,游戏确实有娱乐性,QQ确实改变了我们与人交往的方式,可是,数码生活它和你的现实生活一样,也是全方位的。所以,别只盯着游戏,只懂得玩OICQ,那样你的数码生活简直是残缺不全的。体验是全方位的,如果你能在数码生活里如鱼得水,就不怕谁再来搞垮它……是的,电脑坏了可以重装,手机没钱可以充值。而你自己被搞垮了,却没人来帮你。记住数码是一种生活方式,你要用自己来证明,它是很健康很积极的。3月14日 星期一今天还是像往常一样,依旧升旗,经历过十年的寒窗我,每当看见鲜红的五星红旗冉冉生起。心中的斗志就不会破灭,胜利的各声在耳旁荡漾。不愿意学习的时候,反省一下自己今天的高中岁月是多么来之不易,如果不去珍惜,它将会一去不复返。高一的生活让我我更加热爱读书。读书是一种沉淀,写作是一种升华。读出人生的真谛,写出生命的价值。生命喜欢不向困难低头的人,永远有一份倔强勇于向极限挑战的心。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打倒好一厥不振。孤独的我充满了无助与无何奈何。虽然我已不在完美,但能在缺陷中做得最优秀。3月18日 星期五今天是体育训练的最后一天,运动量大些。早晨起的还是有些晚,到了学校将近6点,匆匆忙忙的跑了5圈热身。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而我的自信更是对我莫大的荣耀。体育老师对我们班几个更是有很大的期望。人生的经历中,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即使是失败了,也无怨无悔。一个人在孤独寂寞的时候,走到人群拥挤的街头,是在抗议过分自由?还是申诉这荒谬的地球?一个人遇到伤痛的时候,按着难已痊愈的伤口。究竟应该拼命奋斗,不应默默溜走。没人理解我的忧愁。更多的期待有一个人,让我紧紧握住你的手,一起去流浪,一样幻想美好的时光,一样的流水年长。虽然与你远隔海角天边,可你知我的迷茫。从回忆中找不到天真的笑声,曾留不住新中失意的斗争。过年很长以后,蓦然回首,依然风采依旧。1月28日 星期六 冷过去的喜怒哀乐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今天是除夕夜,不管走到哪儿,都可以感觉到浓浓的温馨的气氛。春节是合家欢乐的一天,之所以我的亲戚们也都匆匆来到奶奶家里,给二位老人家拜个年。今天的饭菜可是豪门盛宴阿!好酒好菜全都有,要啥就有啥。一边收看春节晚会,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还有我的爷爷讲给我们听过去的值得记住的一些事情。这种合家团圆的气氛当然和您的感受是一样的。女人们收拾饭桌其他的都出去方鞭炮。回到家里我们举行了家宴。分成两批,一批是玩扑克,另一批玩画图。爷爷的手可是幸运手阿,他要什么就来什么,我们的钱一分一分的往爷爷奶奶的裤兜里近。就一会儿的功夫,我们这些败将的钱输光了,但最后又全分给我们了。我口口声声地大声地向大人们说今天谁都不许睡,谁睡谁就是大懒猪。可没过多久把握给睡着了,就进入了梦乡,把刚才的诺言望的一干二净。最可惜的是错过了好吃好吃得的年夜饭———饺子。3月14日 星期一今天还是像往常一样,依旧升旗,经历过十年的寒窗我,每当看见鲜红的五星红旗冉冉生起。心中的斗志就不会破灭,胜利的各声在耳旁荡漾。不愿意学习的时候,反省一下自己今天的高中岁月是多么来之不易,如果不去珍惜,它将会一去不复返。高一的生活让我我更加热爱读书。读书是一种沉淀,写作是一种升华。读出人生的真谛,写出生命的价值。生命喜欢不向困难低头的人,永远有一份倔强勇于向极限挑战的心。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打倒好一厥不振。孤独的我充满了无助与无何奈何。虽然我已不在完美,但能在缺陷中做得最优秀。3月18日 星期五今天是体育训练的最后一天,运动量大些。早晨起的还是有些晚,到了学校将近6点,匆匆忙忙的跑了5圈热身。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而我的自信更是对我莫大的荣耀。体育老师对我们班几个更是有很大的期望。人生的经历中,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即使是失败了,也无怨无悔。一个人在孤独寂寞的时候,走到人群拥挤的街头,是在抗议过分自由?还是申诉这荒谬的地球?一个人遇到伤痛的时候,按着难已痊愈的伤口。究竟应该拼命奋斗,不应默默溜走。没人理解我的忧愁。更多的期待有一个人,让我紧紧握住你的手,一起去流浪,一样幻想美好的时光,一样的流水年长。虽然与你远隔海角天边,可你知我的迷茫。从回忆中找不到天真的笑声,曾留不住新中失意的斗争。过年很长以后,蓦然回首,依然风采依旧。一个人在家10月28日 星期一 晴哎,真倒霉!今天晚上爸妈都有事出去了,家里只剩我一个人。虽然我已经不小了,但是就是天生胆小,每到晚上,爸妈必须有一个陪我才行,否则我就会像“小尾巴”似的,他们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今天实在没办法了,他俩人一致讲不能带着我,而且一致讲我应该锻炼了。我一赌气,声明从今天起我自立了,决不依赖他们了。爸妈见我如此豪情,对视一笑,又嘱咐了一些注意事项,关上房门走了。天公真不作美,偏偏今天刮起了风,门窗不停地响。我越来越害怕,想到了电影中那些鬼怪,那些令人恐怖的坏蛋,感觉心脏剧烈地跳动,好象他也在喊:“快放松,我快要蹦出来了!”大脑也在抗议:“别想那么多了,我这里都要发生交通事故了!”我再也无心写作业了,便走到客厅,打开电视,并且把声音调得很大,坐在沙发上看起电视来。眼虽盯着电视,耳朵却警惕地听着外面的动静,我索性捂上耳朵,心里默念着:“我不害怕,就是不害怕!”我看着时间一秒一秒地走过,盼这爸妈快点回来。终于,我听到了楼道的脚步声,紧接着是钥匙开门的声音,我心里一阵欢呼,赶快跑出去真诚地迎接仅一个多小时不见的爸妈。他俩见到我,满脸的笑容。爸爸说:“感觉怎么样?没害怕吧?”我骄傲地一仰脸:“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我的自娱自乐节目还没完呢!”他们也许没想到,这么英雄的我,正感谢上帝呢!

因为他从小就很聪明,很爱思考,再加上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条件,以及他自身对学习的兴趣和以及对学习的钻研,自然就厉害了

十二岁发表论文

目前是有名的物理学家。考上哈佛之后,他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自己的努力,最终留在哈佛当教授,为世界物理学界做贡献。

曹原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获得许多成就:1. 曹原发现让石墨烯实现零电阻导电的方法,能源利用率与能源运输效率大幅提高。2.2020年5月6日,分别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Nature连发两篇论文。3.2021年2月1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Tunable strongly coupled superconductivity in magic-angle twisted trilayer graphene》论文。

在高中时期,我曾听老师介绍过曹原,这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小孩”。2010年,高考总分为理科669分,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012年,他被选为首批交流生赴密歇根大学学习;2014年获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在2018年,一连发表两篇重磅石墨烯论文以第一作者在《自然》上而且在2018年12月18日,荣登《自然》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榜首等等一系列辉煌的成就。这可真是太赞了!

现在在哈佛研究超导,是个成功人士,他还是中国籍,拒绝了美国绿卡,对物理十分着迷,发现了魔鬼角度等特大进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