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刘耀光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06 04:32:21

刘耀光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金属制品》主要刊登生产钢丝绳行业的专业论文,《港口装卸》《机电工程技术》《煤矿机械》《矿山机械》《科技创新与应用》等等主要刊登使用钢丝绳方面的论文,上述杂志应该都是国内的权威杂志。锰系磷化涂层钢丝绳是世界钢丝绳领域最先进技术,钢丝绳行业的热点就是磷化涂层钢丝绳,已有多家企业获得专利授权合法生产,关于生产磷化涂层钢丝绳和使用磷化涂层钢丝绳的论文都是热点,还有磷化涂层钢丝绳的仿真研究及疲劳寿命测试的论文,期刊杂志都是优先发表的。疲劳寿命最长是判断钢丝绳制造技术先进性的主要依据。钢丝绳的疲劳寿命是可以通过疲劳试验进行验证对比的,从多个厂家购买一种结构钢丝绳,如8*19S+NF—12mm钢丝绳,在同一台疲劳试验机试验至出现第一根断股,疲劳寿命最长的就是使用寿命最长的钢丝绳,疲劳试验可以测试出钢丝绳的综合质量。钢丝绳使用寿命与疲劳寿命呈现正比关系。磷化涂层钢丝绳专利技术是世界钢丝绳领域最先进技术,锰系磷化涂层钢丝绳疲劳寿命是同结构光面钢丝绳的3-4倍,可以通过疲劳试验进行验证对比。目前,还没有一种同结构钢丝绳的疲劳寿命能够超越磷化涂层钢丝绳疲劳寿命,所以磷化涂层钢丝绳专利技术就是最先进技术,起码目前是世界钢丝绳领域的最先进技术。锰系磷化涂层可以提高汽车变速箱钢制齿轮表面耐磨性和耐蚀性,钢丝绳也是利用的这个原理延长使用寿命的。仅供参考

李景均吴旻李汝祺谈家桢夏家辉王晓东

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有:

1、李汝祺:

李汝祺是中国遗传学家。 1895年出生于天津市的一个小商人家庭,是四兄弟中最小的一个。由于经济原因他10岁才开始入小学。因聪颖勤奋,连续跳了三次班,5年中完成了7年的小学学业。离小学毕业还差1年时考入了当时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

1918年毕业后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农学系学习畜牧学。1923年毕业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动物学系研究院,从师于世界著名遗传学家摩尔根教授,在他领导的实验室进行果蝇发生遗传学研究工作,1926年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位论文,成为该实验室第一位获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

2、韩斌:

韩斌,1963年4月15日出生于安徽阜阳,作物基因组与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

1985年韩斌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考取广西农学院分子遗传学研究室硕士研究生。1988年从广西农学院硕士毕业 ,并获得英国Gatsby Charitable Foundation奖学金。

1989年赴英国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在英国剑桥大学植物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回国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研究员、课题组长。

3、刘耀光:

刘耀光出生于广东省韶关市,植物遗传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九三学社广东省委院士与杰出学者委员会主任。

1981年,刘耀光毕业于华南农学院。1988年,获日本香川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

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2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1年,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4、陈桢:

陈桢,出生于江苏邗江,动物学家、遗传学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1918年陈桢从金陵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19年考取清华学校专科,获得公费赴美留学,先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系进修。1920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动物学系学习,1921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后,随遗传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专攻遗传学。

1922年回国后担任国立东南大学生物系教授;1952年担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1953年至1957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室主任。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同年11月15日病逝于北京。

5、李向辉:

李向辉,植物遗传学家,植物生物技术专家。中国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开创者之一。首次克隆和再生了矮牵牛、烟草完整植株,建立了原生质体融合、杂种细胞选择等一套体细胞杂交系统,并发明了可广为应用的D2培养基。

在国内首先获得了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合成属间体细胞杂种植株,率先解决了水稻、小麦等原生质体克隆和再生完整可育植株的国际难题,为作物体细胞杂交、遗传工程提供了重要技术操作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汝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耀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向辉

1、谈家桢,浙江宁波人,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从事遗传学研究和教学七十余年,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发现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被认为是经典遗传学发展的重要补充和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关键论据。

2、李振声,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2006年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3、李景均,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人类遗传学的开拓者”。四十年代在中国的处女作《群体遗传学》,五十年代以后在美国、苏联等国出版,使世界上整整一代遗传学家从中获得教益。

4、袁义达,历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室主任,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姓氏群体遗传学研究,参加或主持过多项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际合作项目。

5、乐天宇,中国农林生物学家、教育家、科学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1951年,负责筹建并担任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馆(遗传研究所)馆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谈家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振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景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义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天宇

刘耀光发表的论文

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有:

1、李汝祺:

李汝祺是中国遗传学家。 1895年出生于天津市的一个小商人家庭,是四兄弟中最小的一个。由于经济原因他10岁才开始入小学。因聪颖勤奋,连续跳了三次班,5年中完成了7年的小学学业。离小学毕业还差1年时考入了当时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

1918年毕业后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农学系学习畜牧学。1923年毕业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动物学系研究院,从师于世界著名遗传学家摩尔根教授,在他领导的实验室进行果蝇发生遗传学研究工作,1926年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位论文,成为该实验室第一位获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

2、韩斌:

韩斌,1963年4月15日出生于安徽阜阳,作物基因组与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

1985年韩斌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考取广西农学院分子遗传学研究室硕士研究生。1988年从广西农学院硕士毕业 ,并获得英国Gatsby Charitable Foundation奖学金。

1989年赴英国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在英国剑桥大学植物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回国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研究员、课题组长。

3、刘耀光:

刘耀光出生于广东省韶关市,植物遗传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九三学社广东省委院士与杰出学者委员会主任。

1981年,刘耀光毕业于华南农学院。1988年,获日本香川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

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2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1年,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4、陈桢:

陈桢,出生于江苏邗江,动物学家、遗传学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1918年陈桢从金陵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19年考取清华学校专科,获得公费赴美留学,先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系进修。1920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动物学系学习,1921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后,随遗传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专攻遗传学。

1922年回国后担任国立东南大学生物系教授;1952年担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1953年至1957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室主任。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同年11月15日病逝于北京。

5、李向辉:

李向辉,植物遗传学家,植物生物技术专家。中国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开创者之一。首次克隆和再生了矮牵牛、烟草完整植株,建立了原生质体融合、杂种细胞选择等一套体细胞杂交系统,并发明了可广为应用的D2培养基。

在国内首先获得了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合成属间体细胞杂种植株,率先解决了水稻、小麦等原生质体克隆和再生完整可育植株的国际难题,为作物体细胞杂交、遗传工程提供了重要技术操作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汝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耀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向辉

李景均吴旻李汝祺谈家桢夏家辉王晓东

基础补贴貌似是300吧。有项目的话,还可以多点。

政治和英语是全国统考,题目的话去书店问考研政治(英语)复习资料都有。英语二比英语一简单但还是建议买英语一的真题做,英语重要的是背单词!

刘耀光发表的论文是真的吗

1、谈家桢,浙江宁波人,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从事遗传学研究和教学七十余年,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发现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被认为是经典遗传学发展的重要补充和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关键论据。

2、李振声,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2006年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3、李景均,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人类遗传学的开拓者”。四十年代在中国的处女作《群体遗传学》,五十年代以后在美国、苏联等国出版,使世界上整整一代遗传学家从中获得教益。

4、袁义达,历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室主任,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姓氏群体遗传学研究,参加或主持过多项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际合作项目。

5、乐天宇,中国农林生物学家、教育家、科学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1951年,负责筹建并担任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馆(遗传研究所)馆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谈家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振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景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义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天宇

谈家桢(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 李振声(小麦育种,2006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景均(美国人类遗传学会主席)袁义达(姓氏遗传学家)乐天宇陈桢张仲仁施立明李景均杨允奎(玉米育种)吴旻 夏家辉李汝祺 金力(复旦生命科学院院长)赵寿元李家洋桂应祥牛景(水稻)桂应祥(中华朝鲜人)

国家补助366,直接打到饭卡里。另外还有老师的补助,不过老师的补助就看个人了,有的老师大方就多发点,有的老师小气就发的少,刘耀光好象博士起码一个月都有五百,有的将近一千块,而我老师带的博士一个月才发150,没办法啦,所以选个好老板很重要哟。

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有:李振声、袁义达、谈家桢等。

袁义达,历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室主任,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姓氏群体遗传学研究,参加或主持过多项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际合作项目,共发表了40余篇论文和多部专著。

谈家桢从事遗传学研究和教学七十余年,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发现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被认为是经典遗传学发展的重要补充和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关键论据。

李振声(1931年2月25日-),山东淄博人,遗传学家, [1-2]  农业发展战略专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2006年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扩展资料:

谈家桢学习生涯经历:

1930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2年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

1934年夏,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著名遗传学家摩尔根及其助手杜布赞斯基,两年后获得博士学位,他婉拒导师挽留,回国任教于浙江大学,并将“基因”一词首次带入中文。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来到复旦大学,历任生物系主任、遗传研究所主任、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等职。在复旦大学相继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生命科学院和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曾连任三届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名誉主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振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谈家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义达

刘成耀发表论文

权变理论案例分析——刘成耀的领导方式刘成耀在从西部的一所财经大学拿到会计专业的学士学位后,到一家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贵阳办事处工作,由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9年后,他成了该事务所的一名最年轻的合伙人。事务所执行委员会发现了他的领导潜能和进取心,遂指派他到遵义开办了一个新的办事处。其最主要的工作是审计,这要求员工具有高度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力。他主张员工之间要以名字直接称呼,并鼓励下属参与决策制定。不久后刘成耀又被安排到乌鲁木齐办事处当主管。他采取了他在贵阳遵义工作时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样的管理方式。他上任后,更换了几乎全部25名员工,并制定了短期的和长期的客户开发计划。为了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员工来处理预期扩增的业务,很快,办事处有了约40名员工。但在贵州成功的管理方式并没有在乌鲁木齐取得成效,办事处在一年时间内就丢掉了最好的两个客户。刘成耀马上意识到办事处的人员过多了,因此决定解聘前一年刚招进来的12名员工,以减少开支。他相信挫折只是暂时性的,因而仍继续采取他的策略。在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又招聘了6名员工,以适应预期增加的工作量,但预期中的新业务并没有接来,所以又重新削减了员工队伍,13名员工离开了乌鲁木奇办事处。伴随着这两次裁员,留下来的员工感到工作没有保障,并开始怀疑刘成耀的领导能力。事务所的执行委员会了解到这一问题后,将刘成耀调到昆明办事处,在那里,他的领导方式显示出很好的效果。这个案例运用了领导的权变理论,领导权变理论提出领导的有效性依赖于情境因素,并且情境因素可以被分离出来。刘成耀在两处领导显现出不一样的效果,是因为跟他所处的环境因素有关系。 而他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一个特定的管理模式可以在两处套,在所谓“因地制宜”,在乌鲁木齐(一半以上是其他民族人)没有采取相适应本地区的、适应于招聘的人员的一些性格特征,比较不容易获得成功。掌握并运用随机制宜领导理论,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

管理人员的基础课程 数月前,一家大型制造公司的总裁作出了两大决定。第一,他宣布公司将开始向各大专院校招聘有潜质的大学生,不管是工商专业还是非工商专业的,都可以报名(以前,该公司只招收工商专业的毕业生)。第二,他通知培训部,对招收的新职工进行基础管理课程的培训,他补充解释说:“我女儿去年大学毕业后,直接来我公司工作。自从进公司以来,她已接受了一系列管理培训,然而她所学到的仅是些工具和方法,诸如决策、领导沟通技能、时间管理以及如何面对压力环境。仅这些培训课程怎么能使她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人员。她所需的是一些基础课程,能使她熟悉一般的管理领域,然后,她能参加些专门的培训课程来补充她的基础知识。” 培训部的主任已开始筹备公司内部的基础培训课程。她在公司中征求了许多人的意见,然而他发现所有的人都只强调自身领域的重要性。销售部门的人希望人人都熟悉销售管理;生产部门则认为新职工首先应熟悉生产计划、设备、布局;搞人事的又强调要学习沟通技能和群体行为,有两位高层管理人员甚至强调应学习全面计划和控制学说。 显然,结果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培训主任认为这些意见都有道理,但仍旧太专业化了,缺少一个基础管理课程来把它们综合起来。因此,他决定在公司外物色合适人选。他要既能满足总裁要求,又能平衡各专业领域的需要。 问题: 1、 你认为该培训课程该怎么办? 2、 如果你是该培训部主任聘请的管理顾问,请你草拟一份管理基础课程的提纲。1、当然要分类进行培训,按专业领域划分,然后根据相应的专业领域进行对应的课程选择性的进行培训。 2、对于一些共通性的东西,就可以设置一些通用的培训教材,如企业文化、责任感建立、沟通技巧、合作意识等,这些都是公司各个部门所需要的,所以每个部门、每个人都须培训。 供参考的管理课程提纲 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课程 一、决策层(高级管理人员)――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 专项领域 课程 企业全面管理 剑桥大学职业领导人(高级专业级) 企业战略规划制定 剑桥大学战略管理(高级专业级) 组织文化建设 剑桥大学组织行为与变革管理(高级专业级) 人力资源管理及人员开发(人力资源总监) 剑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高级专业级) 财务预算及管理(财务总监) 剑桥大学财务管理(高级专业级) 信息技术及沟通管理(信息总监) 剑桥大学信息系统管理(高级专业级) 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市场总监) 剑桥大学营销战略管理(高级专业级) 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总监) 剑桥大学客户关系管理(高级专业级) 二、控制层(中高级管理人员)――部门经理、高级经理、项目经理 专项领域 课程 企业全面管理 剑桥大学职业经理人(专业级) 变革管理 剑桥大学变革管理(专业级) 信息及沟通 剑桥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级) 财务管理(财务经理) 剑桥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级) 团队管理 剑桥大学团队管理(专业级) 质量管理(质量经理) 剑桥大学质量管理(专业级) 市场管理(市场经理) 剑桥大学市场管理(专业级) 运营管理(运营经理) 剑桥大学运营管理(专业级) 项目管理(项目经理) 剑桥大学项目管理(专业级) 培训管理(企业培训师,培训经理) 剑桥大学国际培训师(专业级) 三、管理层(中级管理人员)――助理、部门副职、部门主管、项目主管 专项领域 课程 办公室管理(行政主管、秘书) LCCIEB企业行政管理(三级)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主管、助理) 剑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高级) 市场营销(市场主管、营销主管) 剑桥大学市场营销(高级) 企业财务人员 剑桥大学财务管理(高级) 企业组织与环境,有效的沟通 剑桥大学商务管理(高级) 四、执行层(初级管理人员)――业务主管、一般文员 专项领域 课程 办公室管理(行政文员) LCCIEB企业行政管理(二级)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职员) 剑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标准级) 市场营销(市场文员、营销代表) 剑桥大学市场营销(标准级) 企业财务人员 剑桥大学财务管理(标准级) 企业组织与环境,有效的沟通 剑桥大学商务管理(标准级)

早期的领导理论研究都着重在找出杰出领导者所具有的某些共同的特性或品质上,称为特性论(或品质论)。传统的领导特质论认为,领导特质是天生的, Sir.F.Galton早在1 869年就认为领导者的特质是天生的。在早期美国管理学家Edwin E.Ghiselli提出了八种个性特征和五种激励特征。他在其《管理者探索》中研究得出的八种个性特征为:才智、首创精神、督察能力、自信心、决断力、适应性、性别、成熟程度等,五种激励特征为:对工作稳定的需求、对金钱奖励的需求、对指挥别人权力的需求、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对事业成就的需求等。在 1969年Gibb的研究认为天才领导者应该具有7种特质:善于言辞、外表英俊、高超智力、充满自信、心理健康、支配趋向、外向敏感等。后来, Stogclill等认为领导者的特质应包括16种特质。

领导权变理论是继领导者行为研究之后发展起来的领导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现代西方领导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本世纪以来,西方领导学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领导者特质研究阶段,其研究之重点在于认定领导者的素质或特性,从而了解究竟何种人才适合充任领导者,如Birs早期研究发现用于区别领导人和非领导人的79种特质等;其次为领导者行为研究阶段,其研究旨趣在于描述领导者行为或领导方式,即了解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好,如k.Lewin的领导作风理论,R.Blake与Morton的管理方格图等;再次是领导的权变理论研究阶段,其研究目的在于探究领导方式与团体组织效能之关系。 权变理论在其出现后即以它特有的魅力而使以往的领导理论黯然失色。 首先,权变理论统合了领导现象的复杂性。领导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一种领导现象的出现,不仅是领导者本人的行为结果,而且还有赖于周围的领导环境。领导者特质研究和领导者行为研究皆以领导者为出发点,而以领导者个人之内在素质或行为来探究领导现象,程度不同地忽略了与领导现象相关的领导环境的重要作用,忽略了被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作用。领导是一种动态的群体过程或社会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交互影响是领导过程之本质。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是发生影响作用的主体,被领导者是被影响的客体。没有被影响的客体,发生影响作用的主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若忽略对被领导者的研究,便难于了解领导现象之全貌,因而有偏颇之嫌。权变领导理论研究把领导者个人特质、行为者行为及领导环境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创造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领导理论体系。 其次,权变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它为人们提供了一套有效的领导方法。领导者特质研究重点在于分析领导者应具备的各种特质,以此作为选拔领导者的依据,而没有涉猎领导方法之领域。领导者行为研究虽已涉足领导方法领域,但其研究旨趣是企图从众多的成功领导者的行为中概括出一套理论的、固定不变的和放之四海皆适用的领导方式。而权变领导理论则以领导者个人特质、领导者行为及领导环境交互影响来解释领导现象,否认有任何固定不变、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的存在,认为任何领导方式在与环境作适当搭配下,均可能成为最有效能的领导方式,因此它没有提出有关最佳领导方式之主张,而代之以领导方式与情境搭配之模式。 第三,权变领导理论更切合实际领导工作者的需要,由于领导本身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加之研究者的观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不论是领导者特质研究还是领导者行研究领导现象的新途径和提高领导效能的新方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领导理论与领导实际的距离,满足了实际领导工作者对领导理论的需要。 最早对权变理论作出理论性评价的人是心理学家费德勒(F.Fiedler)。 他于1962 年提出了一个“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Contingency model of leadership effeveness)”,即费德勒模式。 费德勒认为,领导者的行为及其所要追求的目标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存在,是由领导者之间在基本需求方面的差异决定的。因此,应当而且必须以此种需求结构来界定领导方式。这是费德勒权变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所以,费德勒将领导方式(领导型态)归纳为两类,即“员工导向型”领导方式和“工作导向型”领导方式。领导方式认定为领导者的一种人格特定,这种人格特质是一种具有持久性且不易改变之特征。费德勒还设计出一种LPC 量表,用以鉴别不同的领导方式,并认为无论何种领导方式均有利弊,十全十美的领导方式是不存在的。 费德勒不仅对领导方式作了分类,而且还对领导效能作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如何使各种领导方式充分发挥其功能的问题。费德勒认为,一个领导者,无论他采取何种领导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最大的领导效能,要想取得理想的领导效能,的情感,它包括尊重、友谊、信任、合作、接纳、支持以及忠诚程度。任务结构是指团体目标与任务的界定是否充分明确而妥当,它包括目标对成员来说是否清晰,成果的可测度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具有正确性及完成任务的途径或手段之多寡等。职位权力则指领导者现居职位所具有的权力之多寡或能使部属服从指挥的程度。换句话说,也就是领导者现居职位能对部属施展多大影响力,包括领导者的地位、权威与责罚、升贬、任黜、加薪、指派等能力。在领导情势的三个因素中,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因素。在费德勒看来,一个领导者要想取得理论的领导效能,必须通过一定的领导方式来对领导情势实施有效的控制,而领导者对领导情势程度又决定于领导者使领导情势三因素相互配合的状况。根据这三个因素不同的配合情形,可以看出领导对情势的控制程度有多高。因此,费德勒模式的最大优点于在它吸收了过去有关领导行为的研究成果,分清了不同领导方式能够发挥领导效能的情境。 继费德勒的权变论之后,70年代初,一种新型的领导权变理论颇受重视,这就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豪斯(R.J.Howse)的通路-目标理论(Path goal theories)。该理论把伊万斯(W.G.Evans)的研究加以延伸,又把期望理论与俄亥俄大学的领导行为二因素理论结合起来。该理论的基本前提是:某些领导行为之所以有效,乃是因为在该情境之中,这种行为有助于下属人员达成和工作有关的目标。豪斯等人认为:领导是一种激励部下的过程。领导方式只有适用于不同的部下和环境时,才是有效的。该理论的核心是要求领导者用抓组织、关心生产的办法帮助职工扫清达到目标的通路,用体贴精神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帮助职工通向自己预定的目标。因此,豪斯提出了四种领导方式:指令型的、支持型的、参与型的、成就型的。而这四种领导方式必须根据部下的不同情况分别选择,选择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即部下的人格特性和环境因素。人格特性包括能力、需求等。环境因素包括任务的性质、组织的权力系统和工作群体等。 与费德勒理论不同,通路-目标理论认为这四种领导方式可由同一领导者在不同情况下使用,这就比费德勒的二维领导模式更进了一步。但通路——目标理论关于高效率的领导行为的预言,并未完全得到一致性结果。这可能是由于领导行为的测定方式以及工作结构的测量尺度不完善所致。因此和其它权变理论一样,“通路-目标”论也是了解有效领导行为的主要方向之一,但是必须更进一步研究,以提高本理论的有效性。 1973年,佛鲁姆(V.H.Vroum)和耶顿(P.W.Yeton)又提出了领导-参与模式(Leader—participation model)。这种模式主要是研究决策中的领导行为。模式指出:领导在进行决策时,会有各种选择的可能性,有效的领导应根据不同的情境让成员不同程度地参与决策。佛鲁姆认为有五种领导方式应有不同情境中灵活选择。而佛鲁姆这个模型是规范性的——它以决策树的形式提出了一系列应遵循的连续的规则,来确定在不同的情境中选择参与决策的方式和程序。 费德勒和耶顿的权变理论也把领导情境划分为八种情况,但划分的标准不同。费德勒是根据上下级关系、任务结构、职位权力来划分的,而费德勒是根据决策树所揭示的方案来选择担任经营决策任务的经理们的兴趣。费德勒模式将领导人的行为特点看成是固定不变,要通过调整领导者所处的环境以适应其特点,而领导——参与模式则认为领导行为应根据环境的需要而变化。 80年代以来,Heller和Wilpert(1984 )进一步提出Heller-Wilpert权变模型,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进行了大规模的跨文化国际比较研究。这一模型在理论上探讨了决策行为、资源利用、工作满意和管理的功效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分析了各种权变量对决策行为及其结果的影响, 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权力连续体(Influence——Continum)”的概念。他们认为领导决策过程中参与的程度事实上反映了下级在决策过程中能够施加的影响及权力的大小。这种影响和权力可以在一个连续体的一端,一级对于决策制度没有任何影响和权力,另一端下级则拥有充分的权力和全面的影响。 对传统的权变模型公式:Y=f(x),Heller和Wilpert提出了异议与批评。他们指出,组织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我们很难确定哪个变量是“因”,哪个是“果”。例如,如果参与的决策方式与组织绩效相关,我们很难说是参与导致了较高的组织绩效,还是与之相反的结果。因此,他们在研究中采用“核心变量”和“周围变量”的术语,而不能规定“自变量”和“因变量”。而所谓的“核心变量” 是指研究者在研究中所关注的行为,“周围变量”则是那些对核心变量发生影响的变量。周围变量包含许多内容,Heller(1976)在研究中规定了五层次,它们构成了心理学上有意义的变量子系统。这种变量的划分,的确比费德勒、豪斯等模式进了一大步,并且,Heller和Wilpert(1981 )进一步提出,在具体研究中至少存论假设,而未见到实证性研究的验证。这种权变思想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还值得深入研究。 更多的管理学者和心理学家认为,管理者的领导行为不仅取决于个的品质、才能,还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因此,领导行为应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研究成果中以菲德勒模型、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和路径—目标理论最为典型。

刘潇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现状存在问题对策个人银行政策法律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如何发展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不断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成为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及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理财和经济发展相互联系研究为主线,具体分析了目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深刻剖析了目前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所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方向和产品创新的方式,提出了使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理财价值;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创新;风险建议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它起源于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流行于全球。个人理财不仅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而且也改变着整个金融业的游戏规则。我国商业银行自90年代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以来,逐渐呈现出竞争激烈的态势。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一季度,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已经超过17万亿,由此可见我国民间资本得不到有效的增值服务。因此个人理财业务在中国有着强烈的市场需求。目前来看,我国个人理财的品种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个人理财的专业人员的队伍需要逐渐形成,个人理财专业人员的素质,专业技能需要不断的提升和完善,金融实践的变化对我们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期间存在的问题绝不容小觑,我国的个人理财理论研究和业务发展有较强的紧迫性。一、正确认识投资理财的价值(一) 平衡收支收入和支出的不同步性是我们需要理财的主要原因。理财就是站在整体的角度,订立一生的目标与计划,让我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轻松应变,在保证财务安全的前提下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实现一个生活无忧、合理有序的生活状态。(二) 积累财富通过理财,我们可以采用正确的投资态度和方法,在每一个时期使自己手中的金钱在风险可承受的范围内产生最大的效益,更快地积累到实现各种目标的资金,并在需要资金的时候有充足的现金可供支配。(三) 明白自己的需求理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是让理财的人思考并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然后将财务资源科学地分配到需要的地方。有很多人尽管很会赚钱,也积累了很多的财富,但其生活品质却并没有随着其财富的增加而同步提高。这都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从而导致财富消费的效用不大。(四) 保障生活规避风险现代社会人人面对的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风险无处不在。我们时刻都有可能遭遇意外事件。无论是诸如事业、疾病伤残、意外死亡等与我们自身相关的微观风险还是我们个人无法控制的像通货膨胀、金融风暴、政治动荡等的宏观风险,这些风险如果发生都会给个人的财务安全以至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而一个科学的财务资源的安排则可以事先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当风险来临时不会惊慌失措。二、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现实需求分析(一) 个人可用于理财的财富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运行,个人手中累积的货币财富越来越多。截止到2008年一季度,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到17万亿,由于基于传统中国文化及对财富观念,导致个人储蓄率逐年增高。我国国民储蓄率2001至2005年间达到44%,居民户储蓄率达到16%以上,再加上家庭发展因素的制约,如住房、子女教育、养老、及疾病等问题的内需成本持续走高,也使得居民个人消费被极大抑制。而2005年以来,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轻微的物件持续走高逐渐向通货膨胀转化。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现金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不断增强。(二) 金融机构无法满足个人理财的需求从目前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理财产品看,主要特点是金融产品简单叠加而缺乏创新、产品重复率高。虽然各理财产品的名称不同,但其市值内涵基本相似。对于客户而言,实际上没有较多的选择。因此,无法改变理财产品单一的困境。此外,理财门槛过高,手续繁杂也是制约金融机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桎梏。(三) 宏观调控政策对个人金融活动的影响不断增强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个人逐渐对金融市场产生更大的影响,构成了金融市场另一强大主体。例如,截止2007年5月末,沪深两市账户总数已经突破1亿大关,其中2006年以来新增开户数超过2660万。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对个人投资者的针对性不断加强,调控个人投资主体变得与机构投资者一样重要,但个人投资者毕竟是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信息获得和专业性反应都较差,因此往往成为政策调控的牺牲品。这样就促进了个人投资者寻求专业理财人员、专业理财机构的需求。(四) 金融市场对个人金融法活动的开放高度提高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抑制现象逐步改变,体现在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对个人投资者的开放。2005年7月,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交易正式向个人开放。个人投资者可通过特批的商业银行作为平台,直接参与国内黄金市场进行实物黄金投资。2007年2月开始实施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将个人持有的外汇额度从2006年刚放宽的2万美元又扩大到了5万美元,增加了个人投资选择。2007年5月11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该通知取消了以前代客境外业务“不得直接投资于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QDII)投资纽约、伦敦等海外股市、基金,这就为国内现在相对封闭的个人投资市场打开了新途径,这些都是表明了我国个人参与金融市场已经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投资者对金融机构提出的投资预期不断高涨,就给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产生了压力。三、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现存问题的揭示(一)法律保障缺失我国对于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的监管标准不统一,商业银行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证劵公司有《证劵公司客户资金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基金公司有《关于基金公司开展委托理财业务办法》;保险公司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信托公司有《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办法》,这些办法一般都是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在税收、利率(收益率)以及会计制度等多方面的规定各自为战,造成金融机构竞争上的事实不平等,金融秩序一定程度的混乱。理财业务是近年来金融业的新兴业务,尤其是第三方理财业务更是其中的创新。因此更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环境来规范其发展,以保证各方参与者的利益。(二)信用制度建设薄弱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已经习惯并认可了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且建立了较强的信任感。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必须要解决个人对于机构的信任问题,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个人理财对业务活动建立在个人与机构互相信任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但由于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广泛存在,第三方机构极易产生“道德风险”。健全的信用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道德风险”,给客户带来大的理财损失。我国信用制度的建设刚刚起步,针对理财机构的信用制度建设还处在空白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第三方理财的整体发展。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建立信用信息平台,推出信用缺失惩罚制度,从根本上保障个人利益,这也能够促进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三)缺乏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保障个人理财业务是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种新型综合性业务。目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工作通常都归口于个人银行业务部。但是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这些业务又由多个部门管理,造成最后各业务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在实际工作中条块分割,难以融会贯通,无法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四)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员个人理财业务对客户来讲,就是确定阶段性生活及投资目标、审视资产分配状况及承受能力。根据专业理财人士的建议调整资产配置与结构投资,及时了解资产状况及相关信息,通过有效控制风险,实现个人资产收益的最大化。对于银行来讲,个人理财业务就是细分不同层次个人客户的理财需求,研究开发满足不同层次客户需求的理财产品,综合利用各种金融工具,以理财专员一对一的专业化服务为依托,以高效的计算机系统为支撑,为客户提供多功能、全方位、分层次、个性化的综合服务。因此,它要求理财人员不仅必须全面了解个人银行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应掌握证劵、保险、房地产等相关知识,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优良的品德,诚实守信。可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是严格的分业经营,从而使其理财人员对证劵、保险、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十分有限。因此,目前我国还普遍缺乏既熟悉银行业务又精通证劵交易、保险等金融业务的高素质的、专业的、训练有素的、全能性的金融策划师。(五)产品创新落后于市场需求由于金融产品没有专利权,创新产品极易被模仿。为了保持和扩大对客户的吸引力,各商业银行就必须不断的进行产品创新。目前我国的理财机构在产品策略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受政策、配套环境和自身能力诸多方面的限制,理财新产品的开发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在功能上均滞后于市场需求。各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大多是将原有的存贷款产品及中间业务重新组合或在服务上做一些提升,在观念和内容上有实质性突破的产品并不多;二是已有产品的功能深度挖掘和宣传推动不够,一些不错的产品,实际了解的客户不多,更无法让客户灵活运用;三是理财服务尚未创立“品牌”,无法取得品牌竞争优势。四、 对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一)从宏观政策上适应当前金融政策法规,支持个人理财业务发展1、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是发展趋势从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再到金融业重新关注和探讨混业经营,说明我国金融政策也在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监管当局已经认识趋势和发展方向,各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但是银行证劵、保险分业经营和监管的局面已延续很多年,“混业经营,分业监管”可能才是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途径。2、 我国金融机构在分业监管条件下,实行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是成立金融控股公司3、 在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下加快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4、 加强和培育社会第三方机构理财业务的开展,以行业自律的形式,监督考核理财专业人士的执业能力,使其通过科学的方式来分析其内在的理财目标,然后利用各种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组合投资工具,使专业的理财人员做到金融产品的交叉营销。(二)积极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环境建设和培育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格局还未发生大的变化的时候,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应能较好地融入现行体制,推动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发展。银行在组织架构上和业务分工的重组中,要充分研究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特殊性要求。银行应根据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需要和要求,专门指定一个职权相对独立的、职责比较明晰的、专业结构比较综合的业务部门负责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规划和发展。(三)做好个人理财业务技术性研究一要做好个人理财业务服务内容的研究,客户个人理财业务产品个性化需求化的研究。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需求表现了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根据不同客户需求提供适合其资产增值或保值的愿望,这是拓展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空间的十分关键的环节。二是确保个人理财业务内容充实,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财理念。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开放进程的加快,个人理财业务将不再是简单的为客户提供单一的储蓄或国债咨询,而是真正的使客户资产得到科学理财,最大化的客户资产得到保值和增值。(四)加强理财产品和服务项目的开发与经营1、 创新个人理财产品,提升理财业务品牌内涵个人理财业务要想有新突破,就必须在服务、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认真了解、体会客户的需求,在研究分析客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各种理财产品进行更新和完善,既要满足低端客户服务的一般需求,又要重视差别化地为高端客户提供特殊安排,实现由产品同质化向差异化的转变。2、 开辟多种投资渠道,拓展理财产品空间商业银行应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开展网上银行业务,使客户通过互联网或者电话就办理各种银行业务,让客户充分体验到电子化个人理财工具的快捷、方便,最大限度地建立起稳定的电子银行及高端客户群体。商业银行在应在法律政策的允许的范围内,加大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程度,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力度,进一步拓展理财产品的空间。(五)分步骤、分阶段发展我国个人理财业务,提升我国个人理财业务领域的竞争力。从为客户提供以差别化服务为手段的理财建议到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投资咨询业务到成为代客投资理财,需要得到政策上、技术上、环境上、人材上多方面支持和配合,特别重要的是,当前,个人理财规划师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中之重。结 论:综上所述,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要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中占据积极有利的地位,必须在新环境中加速创新机制、完善体制。在宏观政策上,应加强金融政策的积极引导,支持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努力培育业务环境;在微观上,理财机构内部应加强执业人员的培训、考核等相关工作,提升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力,从而使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更趋合理、完善。参考文献:[1]张颖《个人理财教程》 [M].2007[2]倪凤月《对我国个人理财市场发展问题的思考》[J].2007(151-155)[3]葛兆强 高宇辉《银行家》 [J].2008(11)[4]刘潇《中国科技博鉴》 [J].2008(24)[5]刘哲《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J].2008(b11)[6]赵彦锋 李秀菊《投资理财细节全书》 [M].2007(1-2)

大个子是一个中心革命奖颜色讲诚信的人我们要向他学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