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国内在jae发表过论文的教授

发布时间:2024-07-05 05:01:32

国内在jae发表过论文的教授

李复兴是水专家,简介如下:

1.李复兴教授,著名水营养学家、我国水生理科学的拓荒者。曾任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营养室主任,现任北京IDM(爱迪曼)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主任、世界水文化研究会会长。

2.李教授致力于营养学的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李教授主要致力于水营养生理和健康饮用水的研究。在国际舞台上,李教授提出了“水退化”的科学创新理论和“健康水系统科学”的概念,受到国内外学者和联合国技术开发计划的关注。

3.2007年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的《水,是药还是毒?》一书,作者就是李复兴教授,该书是中国第一本最全面、最权威的、最科学的饮水科普力作。除此之外,李复兴教授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译有300多万字。

4.李教授在水的营养研究方面,还有《好水在中国》、《水-被遗忘的营养物质》、《饮水最好方式A B》等著作,并主编了《水与文化》高峰论坛集。

扩展资料:

李复兴主要成就:

1.曾在北京召开的“饮水指数N1”会议上,李复兴教授介绍了N1与其他许多污染指标呈现出相关的关系,是评价饮用水质量的重要指数。李教授解释说,“N1”源于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指南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综合指数,英文字母“N”。

2.《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规定,综合指标必须小于1方为安全合格饮用水,大于1方为不合格饮用水。“1”为安全水与污染水的分界值,故命名为“N1”。

3.在《水,是药还是毒?》这篇著作中 ,李教授对什么是好水、什么样的水、不同的人是否有不同的饮水方式、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水以及日常饮水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提出了科学、全面和普遍的答案。

4.这些解决方案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平时不了解的水知识,在专家指导下逐步养成健康科学的饮水习惯。此外,该书还介绍了一项新的科技发明——功能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注入了新的氛围。该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信息丰富,可读性强,智能化,科学化。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饮水指数N1

百度百科-《水,是药还是毒》

饮用纯净水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都没有进行过严谨的经得起考证的实证研究,谁要是能找到,欢迎提供查询信息。卫生行政部门从来没有对此正面表达过相关意见。李复兴所在的中国医学促进会不是科研机构(请查阅其章程),而是医学专业人员的社会团体,李复兴发表的学术观点,由其本人负责。大家不要一看是个中字头的跟医学沾边的正规机构,就以为无可置疑。

61岁的杨教授不仅是数学系教授,还精通三门外语,健身数十年。凭借着严谨的教学,杨晓京很早以前就是清华的名人。

清华大学,杨晓京被称为“发论文狂魔”,是清华大学所有教授里,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最多的学者之一,在数量上能与之相比的,大概只有清华现任校长邱勇。

据称,课堂上的杨晓京严肃高冷,不闲聊但喜欢讲冷笑话,然而笑点奇特——因为冷笑话都是和函数相关,那种只有学霸才能听懂的“数学冷笑话”。全程板书,从不用PPT,对学生严厉负责,很受学生欣赏的老师。

作为一名“资深清华人”,杨晓京始终牢记清华的“体育精神”。几十年如一日的健身,令这位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的老师,依然有着比一般年轻人更强壮的体质。

杨晓京教授的主要成果:

截止到2011年1月为止,共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88篇,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名列2002年度中国数学专业SCI论文发表篇数并列第一名)。

杨晓京教授是清华大学数学系发表SCI收录论文最多的教授,也是清华大学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最多的教授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杨晓京

2010年7月19日,世界会计研究领域顶级学刊JAR(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会计研究学刊)首次刊登了来自中国大陆学者的学术论文:“Association Between Borrower and Lender State Ownership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借款人与贷款人的国有股权性质与会计稳健性》),这篇具有开拓意义的论文系由我院陈汉文教授、王艳艳助理教授及两位国外合作者共同完成。一直以来, JAR(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会计研究学刊)、TAR(The Accounting Review,会计评论)、JAE(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会计与经济学学刊)并称世界三大顶级会计期刊,分别由芝加哥大学、美国会计学会、罗切斯特大学创办,有着极高的原创性质量要求。尤其是JAR开启世界会计学实证研究之新纪元,秉承芝加哥学派之门风,颇为傲慢或说排外,之前尚无中国大陆学者在JAR发表研究论文,本文可以说是开中国大陆会计学界于JAR论文发表之先河。陈汉文现任厦门大学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管理学院副院长,2000至2001学年作为中加政府交换学者在Saint Mary’s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waterloo会计学院做学术访问,2008年8月在哈佛大学商学院(HBS)学习;独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6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与《会计研究》等国内一类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三十余篇学术论文,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资本市场会计、审计问题。王艳艳是美国休斯顿大学博士后,2005年进入“厦门大学优博工程”,2007年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做交流学者,在《管理世界》、《审计研究》及《会计研究》等国内一类核心学术刊物上已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与审计。陈汉文教授、王艳艳助理教授与两位美国高校学者历时三年多,共同研究了一个经典的会计基本理论问题——会计稳健性。之前关于会计稳健型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集中在借款人的特征上,而此文立足于中国独特的市场环境,同时考虑了借款人的特征(不同所有权企业)和贷款人特征(不同所有制银行)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采用大样本实证检验与个案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造成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稳健性差异的原因。论文综合考虑借贷双方的特征,在理论上拓展了会计稳健性的研究视角,并且首次把银行和企业所有权与会计稳健性联系起来,为中国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对债权人的有用性提供了证据。此次论文的发表,意味着我校管理学院的科学研究工作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成效。为此,管理学院积极制定了博士生教育的国际化改革方案,聘请了美国耶鲁大学、休斯顿大学、卡内基梅隆商学院、台北大学等高校教授前来授课,助力我院研究水平的提升。陈汉文教授与王艳艳助理教授等在JAR上发表的此篇学术论文,是我院教师在北美公认的国际A类学术期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标志着我院教师运用国际主流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国际主流学术界的认可,这对于巩固与提升我校在国内会计学术地位以及促进我校会计学科融入国际主流学术界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这将激励了我校从事会计学术研究的学者们努力攀登高峰,再造辉煌!

国内教授在哪里发表论文

研究生,博士论文发表要求每个学校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要求必须在正规期刊上发表的;有的则不作要求,这个就得看你们学校的要求了:正规期刊的话,是有自己的CN的。所谓CN 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CN刊号标准格式是:CNXX-XXXX,其中前两位是各省(区、市)区号。而印有“CN(HK)”或“CNXXX(HK)/R”的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这是我在杂志社发表论文的时候,负责的老师告诉我的,有需要的话你可以去问问。

大部分论文都在期刊上发表,CN期刊。

少数的是发表到国外的期刊,或者直接是在杂志的官网上线,比如SCI。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发表CN期刊就可以了。

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刊物。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广义上分类

从广义上来讲,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

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ISSN号”,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

此外,正像报纸一样,期刊也可以不同的角度分类。有多少个角度就有多少种分类的结果,角度太多则流于繁琐。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类:

按学科分类

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为代表,将期刊分为五个基本部类:

(1)思想(2)哲学(3)社会科学(4)自然科学(5)综合性刊物。在基本部类中,又分为若干大类,如社会科学分为社会科学总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

按内容分类

以《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为代表,将期刊分为四大类:

(1)一般期刊,强调知识性与趣味性,读者面广,如我国的《人民画报》、《大众电影》,美国的《时代》、《读者文摘》等;

(2)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评论等文章,以专业工作者为主要对象;

(3)行业期刊,主要报道各行各业的产品、市场行情、经营管理进展与动态,如中国的《摩托车信息》、《家具》、日本的《办公室设备与产品》等;

(4)检索期刊,如我国的《全国报刊索引》、《全国新书目》,美国的《化学文摘》等。

按学术地位分类

可分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通常所说的普刊)两大类。

关于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或若干领域)中最能反映该学科的学术水平,信息量大,利用率高,受到普遍重视的权威性期刊。

发表论文通常只有两种渠道,要么自己投,要么找论文发表机构代投,不管走哪种渠道,最后都是要发表到期刊上的。

期刊,也叫杂志,在上个世纪在出版界曾经是重量级的存在,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兴起,人们阅读文章获取资讯远远没有现在方便,杂志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传播媒介。

但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纸媒已经大大没落了,很多期刊被砍掉了,剩下来的大多数不得不自谋出路,学术期刊更是如此,因为这个受众面是很窄的,基本没法盈利,所以只能靠收取版面费来维持,当然,有国家财政拨款的那种不在这个范围。

我们现在发表学术论文,出于严谨性权威性等原因的考虑,还是要发表到纸质期刊上,编辑会用电子邮箱或者内部的系统来收稿,但不会有一个网络平台有发表论文的资质,即使是知网和万方这样的网站,也只是论文数据库,并不是论文发表平台。

所以发表论文的时候,还是要先去选取目标期刊,然后再找到这本期刊的投稿邮箱,或者是找到靠谱的论文发表机构,由代理进行代投,最后都是发表到纸质期刊上的,见刊后一两个月左右被知网收录,就可以检索到了。

教授发表过的论文

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学系郑志明教授1980-2007发表的期刊论文:1. 列子杨朱篇的意识形态,1980,哲学与文化月刊 7卷 9期2. 疏导台湾当今秘密教派,1980,鹅湖月刊 61 期3. 圣之时者 ─ 谈孔子对时代的回应,1981,鹅湖月刊 67 期4. 台湾瑶池金母信仰研究,1984,台湾风物 34 卷 3期5. 台湾斋教的渊源与流变,1984,台北文献直 67 期6. 台湾民间鸾堂儒宗神教的宗教体系初探,1984,台北文献直 67 期7. 浅论当今台湾民间宗教研究的态度与方法,1984,台北文献直 69 期8. 唐代古文家的天命观初探,1984,鹅湖月刊第 111 期9. 左传灾异说探论,1984,鹅湖月刊 114 期10. 试说无量寿经四十八别愿的宗教精神,1984,中国佛教第28卷第12期11. 唐代永嘉禅师证道歌义理初探,1984,中国佛教 28 卷 6期12. 台湾无生老母信仰渊源探论,1985,台北文献直 71 期13. 从台湾俗谚谈传统社会的处世思想,1985,台北文献直 74 期14. 检验高中新编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中的孔孟「根本」思想,1985,鹅湖月刊 120 期15. 史通在中国文学上的价值,1985,孔孟月刊 275 期16. 销释金刚科仪的义理初探,1985,中国佛教 29 卷 5 期17. 唐代庞居士的诗偈及其宗教境界,1985,中国佛教 29 卷 11 期18. 敦煌写本老子想尔注义理初探,1986,中国学术年刊第八期19. 台北地区弘化院的宗教体系,1986,台湾神学论刊 8 期20. 台北地区夏教的宗教体系研究,1986,台北文献直 76 期21. 从台湾俗谚谈传统社会的宗教思想,1986,鹅湖月刊第 127 期22. 庄子内篇「人」的概念探述,1986,鹅湖月刊 133 期23.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义理疏证,1986,鹅湖月刊 137 期24. 游记类鸾书所显示之宗教新趋势,1987,中研院民族所集刊 61 期25. 醉古堂剑扫的社会人格,1987,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20 卷 6 期26. 菜根谭的社会思想,1987,科际整合学报第 1 期27. 台湾劝善歌谣的社会关怀,1987,民俗曲艺 45、46 期28. 灶君宝卷的灶神信仰,1987,民俗曲艺 48 期29. 太上感应篇的伦理思想,1987,鹅湖月刊 143 期30. 王爷传说,1988,民俗曲艺 52、53 期31. 试论清静经的「道」,1988,鹅湖月刊 155 期32. 功过格的伦理思想初探,1989,中国学术年刊 10 期33. 当今台湾民间鸾书的文学形式,1990,汉学研究8卷1期34. 唐代传奇的梦,1991,鹅湖月刊190期35. 从残害骨肉事件谈基层社会的文化意识,1991,文化评论36. 关汉卿杂剧的宗教意识,1992,鹅湖月刊 208 期37. 从「户蝇蚊子大战歌」谈民间文学的创作意识,1992,淡江大学中文学报1期38. 山海经的神话思维,1993,淡江大学中文学报2期39. 从杀害骨肉事件谈基层社会的文化意识,1993,鹅湖月刊 214 期40. 台湾民间信仰的济世观,1994,内政部「宗教辅导论述专辑」41. 庄子的鬼神观,1994,鹅湖月刊 233 期42. 台湾「新兴宗教」的名词界定,1995,台湾史料研究6号43. 台湾民间宗教的文化意识,1995,历史月刊86期44. 末世预言与卯劫观音,1995,历史月刊92期45. 信仰族群与族群和谐,1995,宗教哲学1卷2期46. 台湾新兴宗教的现象商议,1995,宗教哲学1卷4期47. 民间信仰与台湾的族群和谐,1995,鹅湖月刊 237 期48. 民间的养生术与民俗医疗,1996,历史月利96期49. 台湾观音信仰的现象分析,1996,宗教哲学2卷1期50. 台湾民间信仰的多重至上神观,1996,宗教哲学2卷2期51. 台湾善书研究的现况与展望,1996,宗教哲学2卷4期52. 台湾妈祖祭典的现象分析,1997,宗教哲学3卷1期53. 台湾「宗教教育」的问题商议,1997,宗教哲学3卷2期54. 唐君毅儒家宗教精神说,1997,宗教哲学3卷3期55. 论傅伟勋佛教生死学,1997,宗教哲学3卷4期56. 从传统宗教生死观谈代理孕母,1997,应用伦理研究通讯(1997.10)57. 胡适的宗教观,1997,鹅湖月刊 260、261 期58. 康有为的宗教观1997,鹅湖月利267、268期59. 林清玄学佛散文的教主形象1998,鹅湖月利281期60. 二十一世纪儒学的社会实践,1999,文明探索19期61. 道教的生死观,1999,历史月刊139期62. 台湾新兴宗教的文化特色1999,宗教哲学5卷1、2期63. 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的神人观1999,鹅湖月刊285期64. 儒学的现世性与宗教性,1999鹅湖月刊286期65. 元杂剧桃花女的婚姻仪式,1999,鹅湖杂志288期66. 杨赞儒与圣德宝宫,2000,台湾文献51卷3 期67. 台湾新兴宗教的救劫运动,2000,宗教哲学6卷3期68. 明初张宇初「岘泉集」的生命观,2000,鹅湖月刊295期69. 印顺的中国古代神话研究,2000,鹅湖月刊297期70. 《太平经》的养生观,2000,鹅湖月刊299期71. 《太平经》的性命观,2000,鹅湖月刊300期72. 谭嗣同的宗教观,2000,鹅湖月刊302期73. 从《太平经》谈道教的生命观,2000,中华道教学院南台分院学报1期74. 近五十年来台湾地区民间宗教之研究与前瞻,2001,台湾文献52卷2 期75. 台湾宗教组织化的困境,2001,宗教论述专辑3辑76. 凉山彝族「驱鬼经」的人鬼交感仪式,2001,民俗曲艺(2001.5)77. 从说文解字谈汉字的鬼神信仰,2001,鹅湖月刊307期78. 教育的「圣俗」问题,2001,鹅湖月刊309期79. 神观交谈-从多重至上神谈起,2001,揭谛学刊4期80. 社区文化的宇宙图式与神圣空间,2001,鹅湖月刊312期81. 台湾西王母信仰的时代意义,2001,鹅湖月刊218期82. 砂劳越华人社团与宗教互动关系,2001,马来亚大学《学术论文集》6 辑83. 台湾民众宗教信仰的生死关怀与灵验性格,2001,辅大宗教研究3期84. 台湾民众宗教信仰的生死关怀与灵验性格,2001,辅仁宗教研究3 期85. 台湾新兴宗教的宗教对话,2001,成大宗教与文化学报1期86. 民间信仰「合缘共振」与「含混多义」的思维模式,2001,玄奘学报4期87. 从太上洞玄步虚章谈步虚词的神人交感,2001,中华道教学院南台分院学报2期88. 台湾宗教团体经济资源的问题,2002,宗教论述专辑4辑89. 从灵感到修行,2002,宗教哲学8卷2期2890. 谈台湾药签文化,2002,传统艺术19期91. 从《太上洞玄步虚章》谈步虚词的神人交感,2002,道韵11辑92. 华人信仰心理与宗教行为,2002,鹅湖月刊324期93. 从唐君毅《病里乾坤》谈儒学医疗,2002,鹅湖月刊328期94. 巫术文化的哲学省思,2003,鹅湖月刊335期95. 禁忌文化的哲学省思,2003,鹅湖月刊342期96. 唐君毅的《人生之体验》谈儒学的生命教育,2003,新世纪宗教研究1卷3期97. 哪咤神话的生命观,2003,第一届哪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98. 敦煌写卷「患文」的宗教医疗观,2003,普门学报15期99. 台湾灵乩的宗教形态,2004,内政部宗教论述专辑6辑100. 东马德教会的发展,2004,世界宗教学刊3期101. 宗教组织的现代化与对治现代化,2004,宗教哲学31期102. 中国命运观的文化意识,2004,文明探索丛刊37卷103. 佛教与基督宗教社会关怀的省思,2004,文明探索丛刊38卷104. 陈靖姑信仰与法派的宗教形态,2004,新世纪宗教研究2卷3期105. 敦煌写卷「亡文」的生命教育,2004,普门学报19期106. 东南亚大伯公信仰的发展,2004,泉州华侨大学学报107. 对台湾汉人宗教精神领域的研究,2004,高雄道教学院学报1期108.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中的宗教观,2004,成大宗教与文化学报3期109. 老子的医疗观,2005,鹅湖月刊357期110. 「通神」与「神通」的文化意识,2005,文明探索丛刊41卷111. 人性与安宁疗护,2005,宗教与民俗医疗创刊号112.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的家庭礼仪与修行法门,2005,宗教与民俗医疗2期113. 佛教经典的胚胎生命观,2005,普门学报29期114. 藏传佛教在台发展现况与省思,2005,普门学报30期115. 台湾灵乩的宗教形态,2006,文明探索丛刊45卷116. 台湾寺院经济资源的运用问题,2006,亚细亚民俗研究6辑117. 《善生经》的生命修持观,2006,宗教与民俗医疗学报3期118. 杂阿含经》的瞻病关怀,2006,宗教与民俗医疗学报4期119. 牟宗三《圆善论》的生命关怀,2006,揭谛11期120. 从《道法会元》谈宋元符箓法派的世界秩序观,2006,成大宗教与文化学报6期121. 林兆恩的生命关怀,2006,辅仁宗教研究13期122. 明代王道渊的性命相混说,2007,鹅湖380期123. 《周易》六十四卦的生死关怀,2007,鹅湖月刊388、389期124.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的净土观,2007,妙林杂志19卷10、12月125. 易经六十四卦的生死关怀,2007,中山大学文与哲学报10期

国内教授发表论文数量

61岁的杨教授不仅是数学系教授,还精通三门外语,健身数十年。凭借着严谨的教学,杨晓京很早以前就是清华的名人。

清华大学,杨晓京被称为“发论文狂魔”,是清华大学所有教授里,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最多的学者之一,在数量上能与之相比的,大概只有清华现任校长邱勇。

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1月,杨晓京总共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88篇,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名列2002年度中国数学专业SCI论文发表篇数并列第一名。

此外,据了解,他还是国内外多种数学期刊的审稿人和编委。

据称,课堂上的杨晓京严肃高冷,不闲聊但喜欢讲冷笑话,然而笑点奇特——因为冷笑话都是和函数相关,那种只有学霸才能听懂的“数学冷笑话”。全程板书,从不用PPT,对学生严厉负责,很受学生欣赏的老师。

作为一名“资深清华人”,杨晓京始终牢记清华的“体育精神”。几十年如一日的健身,令这位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的老师,依然有着比一般年轻人更强壮的体质。

陈吉华教授。陈吉华教授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38.89,2018年获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金岩教授以通讯作者在著名国际刊物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20.56,累计影响因子约850。陈发明教授以通讯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4.505,单篇最高他引超400余次,累计他引超2600余次,已连续4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赵领洲副教授以通讯和第一作者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8篇论著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四位学者的入选,标志口腔医院的科研成果再一次获得国际同行认可,医院的国际的影响力稳步提升。

首先看什么学科,如果生物化学材料学科,只算一般;然后看什么层次,如果都是一区或top或esi高倍引,那无论什么学科都优秀了;第三看是否大团队长江杰青,挂名通讯或团队挂名冲更大帽子的情况下,一两百篇也不奇怪! 首先需要说明下,发表七十多篇文章是什么分布的,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挂名比较多,一种是通讯或者第一作者文章。 第一,如果是挂名文章比较多,不能说明老师学术能力强,但是关系处理上肯定比较好,或者卧有一定的权利,强权之下,不得不挂。整体说来要么参与工作较多,关系处理恰当,被人挂名或者是领导人物,下面的老师拉关系挂名的。 第二,如果是第一作者或者是通讯的身份发表七十多篇文章,这位老师绝对是学术有一定的造诣。以该老师是博士学历来讲,博士毕业就是30岁,相当于工作后每年10篇文章,数量确实多。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低质量文章,那就是属于灌水,科研界都不提倡,但是有很多老师迫于科研压力哥生活压力,以数量为主,但是也算是有实力的老师,毕竟灌水一年十篇也是相当不容易。假设是高质量文章,毫无疑问,该老师是学术上的大牛人物,一年产量10篇高水平文章,至少也是学术上的新星。 假设报考导师,仅从学术层面考虑,建议选择第二种导师,不论是灌水还是高水平期刊,都值得报考。 关键是他的创新是什么,与发表多少篇SCI论文没有关系。 你好,高校青年教师前来答题。 作为四十岁的老师,能够发表这样数量的文章,确实有一定功力。那么,如何通过文章评价一个人的科研能力呢? 第一,文章数量。毋庸置疑,数量多比数量少好。文章数量成规模,思想才能成体系。文章数量是一个评价前提。 第二,文章质量。这里就涉及到影响因子等因素。文章的影响因子越高,证明质量越高。还有文章的引用数量。引用数量越高,证明文章越有影响力。 第三,文章的思想发展路径。看一个人的科研成果,可以看出他观点的变化、个人的成长。数量和质量是表象,思想发展路径是根源。 单独看数量,完全没有问题;如果影响因子还高,作者思想发展路径科学,简直完美。当然,这是理想情况。剩下的可以结合上面的回答要点,逐条具体分析。 以上是我的一点经验,希望帮助到你。 不能以文章数量来算吧,应该看论文的质量。 得看这四十多岁老师做了多长时间科研吧?你快四十人考上博士,四十岁才进入高校开展自己科研,能有多少时间发这么多论文? 如果是自己执笔的,70多篇,那已经很多。如果是挂名的,就呵呵了!学术水平不在于文章数目多少,关键是质量,哪怕一片牛的都可以 不多。 我一年发30多篇。 现在不是看数量的时候,还要看文章质量。 如果都是重要期刊并都有重要贡献绝对算多,如果就是挂名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你们太幸福了,有了论文可以发表。自从反右后知识分子不吃香。也没有杂志发表、所以你们是幸福的一带.要质量不要要数量。我五十岁才写论文。。通过学会评选寄到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了

发表过Neurips论文的教授

担任985高校博导的25岁博士是谁

担任985高校博导的25岁博士是谁,冯磊,相信这个名字之前很多人并没有听过,但是他却在自己25岁的时候成为了重庆大学的一名博导,担任985高校博导的25岁博士是谁。

2021年1月,出生于1995年4月的冯磊,被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直接作为弘深青年学者人才引进,并聘任为博导、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人工智能。

冯磊入职时仅25岁,这是重大计算机学院目前年龄最小的引进人才,也是该学院有史以来首次直接给应届博士毕业生正高/博导岗位。

个人主页:

入职半年,冯磊撰写的论文《Pointwise Binary Classification with Pairwise Confidence Comparisons》在第38届国际机器学习会议(The 3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CCF A类)上发表。这是机器学习领域公认的顶级国际学术会议,在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这也是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首次以第一单位在该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实现了零的突破。

冯磊简介

冯磊,重庆大学弘深青年学者引进人才(教授、博导),兼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先进智能研究中心(RIKEN Center for Advanced Intelligence Project)Visiting Scientist。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在提前毕业的情况下,获得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杰出博士学位论文奖第二名(NTU SCSE Outstanding PhD Thesis Award Runner-Up)。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会员,国际人工智能促进学会(AAAI)会员,美国计算机学会(ACM)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委会通讯委员。担任IJCAI 2021与AAAI 2022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senior program committee member),ICML 2021 专家审稿人(expert reviewer),以及其他国际顶级(CCF A类)会议(包括NeurIPS、KDD、CVPR、ICCV、AAAI)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审稿人,并受邀担任多个国际顶级期刊(包括JMLR、IEEE-TPAMI、IEEE-TIP、IEEE-TNNLS、MLJ)审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已在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ICML),Annual 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NeurIPS), ACM SIGKDD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KDD),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ICCV), AAAI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AAI),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JCAI)等国际顶级(CCF A类)会议与中科院一区期刊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冯磊还入选了2021福布斯中国30 Under 30 科学和医疗健康领域榜单。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创办于1929年,在20世纪40年代就发展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成为国家高教部(高教部1958年并入教育部)直属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社科类学科专业,促进了多学科协调发展,逐步发展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1998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2001年,学校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4年,学校被确定为中管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理、工、经、管、法、文、史、哲、医、教育、艺术11个学科门类。设7个学部35个学院,以及附属肿瘤医院、附属三峡医院、附属中心医院。教职工5300余人,在校学生47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0000余人,本科生26000余人,来华留学生17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5200余亩,有A校区、B校区、C校区和虎溪校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句耳熟能详的诗词想必很多人都听过,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出现在重要岗位,也证明了这句话的高瞻远瞩。

近来来,很多高校都在引进优秀人才,只要自身能力过硬,就有可能会被高校以优厚的待遇聘用。以往看资历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比拼的就是个人能力和实力。

25岁担任“985”博导

冯磊,相信这个名字之前很多人并没有听过,但是他却在自己25岁的时候成为了“985”高校重庆大学的一名博导,让人惊讶的同时,内心更多的是敬佩。

冯磊出生于1995年4月,于2021年1月加入重庆大学,当时他才25岁。

然而大多数人的25岁可能还在就读硕士研究生,而他已经博士毕业,正式成为一名大学教师,而且还是正高级教授、博导。

冯磊能够如此年轻地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与他的学习经历有一定关系。

冯磊博士就读于世界名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这所高校是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创始成员,在人工智能方面有些较深的研究,在相关人才培养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

而冯磊在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

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读博期间冯磊发布了众多优秀学术成果,让他获得了提前毕业的资格。而他也很珍惜提前毕业的机会,最终不仅提前结束了博士阶段的学习,而且即便是提前毕业,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依然是该院杰出博士论文第二名。

也正是因为有如此硬核的表现,所以才能在博士毕业后就获得重庆大学的青睐,成为重庆大学弘深青年学者引进人才,直接成为教授、博导。

入职半年创学院记录

我们常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在冯磊受到重庆大学重视和优待的同时,其身上也背负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责任与压力。

毕竟当初他的加入吸引了众多关注,大家在对他进行称赞的同时,也很好奇他是否能配得上自己的称号和职务,是否能在这个年纪做出让大家信服的成绩。

面对质疑,冯磊选择用实力进行回应。

2021年7月,冯磊加入重庆大学半年左右,他便在在第38届国际机器学习会议上发表了论文,而这个会议是业内公认的'顶级国际学术会议,而冯磊不仅是第一作者,同时也是通讯作者,由此可见他在这篇论文中所做出的贡献有多大。

值得一提的是,冯磊发表的这篇论文是冯磊入职的计算机学院首次以第一单位在该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创造了计算机学院的纪录。

冯磊虽然年轻,但是他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是年少有为。年纪轻轻的他,担任多个业内高影响力专业学会的会员,同时还是多个国际顶级会议以及国际顶级期刊的审稿人。

如今已经在多个国际顶级会议以及中科院一区期刊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从冯磊的经历来看,如今这个社会真的是充满无限可能,只要你有实力,就能得到展示才能的机会。而众多优秀高校也会主动为优秀学子敞开大门,提供让大家满意的薪资待遇以及教学科研环境。

而高校能够快速成长,人才培养能力能逐步增强也离不开众多优秀人才的加盟,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国内高校的国际排名都在稳步上升之中,也有一系列杰出成果产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未来,希望能够更多像冯磊一样优秀的青年人才不断涌现,投身于科研事业,利用自己所学,产出更多优秀成果,为科技进步、国家发展作出一些贡献。#每天都有新发现#

您好,橙子雨是清华大学的老师。橙子雨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授,也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副院长。他拥有多年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经验,曾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他的研究领域涉及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技术、新闻传播学等多个方面,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此外,他还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评审专家、中国新闻学会理事等职务。

刷新国内纪录25岁成为985高校博导

刷新国内纪录25岁成为985高校博导,冯磊入职的时候,年仅 25 周岁,这是重大计算机学院目前年龄最小的引进人才。刷新国内纪录25岁成为985高校博导。

前段时间,浙江大学引进一位 28 岁的女学者,在网络引起热议。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的薛晶晶,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博士学位,并且在自然杂志发表两篇论文,所以获得浙大的青睐。

原本大家都以为 28 岁已经是成为博导的最年轻记录,没有想到,最近这项记录又被刷新。

25 岁成为 985 高校 " 博导 ",刷新国内任教记录

根据重庆大学方面的信息,学校最近又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轻学者,希望能够弥补在高端人才方面的短缺。学校这次进行大投入,以丰厚的待遇,吸引到一批顶尖学者加盟。

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引进一名 25 岁的博士生导师,这名学者 25 岁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博士论文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

这位名为冯磊的学者,成为重庆大学宏弘深青年学者引进人才。因为其极其年轻,所以引起各路媒体的高度关注。

冯磊在国内的重点大学读完本科,然后申请到南洋理工大学直博。原本计划五年的读博时间,由于自身的出色成绩,最终提前毕业,而且博士论文还获得学校的高度认可,成为学校当年风云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冯磊在读博期间就已经成为担任 IJCAI 2021 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ICML 2021 专家审稿人(expert reviewer)。

博士毕业以后,冯磊并没有选择留在新加坡工作,而是回到自己的家乡重庆大学工作。最近,冯磊还入选 2021 福布斯中国 30 Under 30 榜。

冯磊有何独特之处?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我们所看到那些年轻的博导,基本都是集中在生化环材等领域,而且发表过大量的论文。如果是这些行业的毕业生,就知道这里面的内幕。这些领域都很容易发表论文,而且还有大量的灌水论文。

相对于其它领域,生化环材等领域是比较容易出成果。按照高校的录用标准,只要自身的论文数量达到要求,就能够被聘用。而在计算机或者是物理、数学等领域,很难发表论文,所以晋升的速度也会慢很多。

冯磊能够被重庆大学高薪聘请,主要是基于其读博期间获得的诸多成就。比如成为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员,而且还成为美国计算机学会会员,这些都需要非常强的硬性技术,才能够被选中。

因此,在计算机领域,冯磊应该是一位学术新星,将来应该还能够有更大的成就。毕竟他现在才 25 岁,在计算机领域 40 岁之前,都会是科研的`黄金时期,所以很多人也期望他能够有更多的成果。

网友意见不一

面对这么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网络自然会有不一样的声音。有网友认为 985 高校是我国的顶尖大学,招聘人才应该以实际的科研成果作为依据,冯磊目前还没有世界级的成果,就成为博导,步子迈得太大。

也有网友觉得,机会就应该留给年轻人,我们不能够以资排辈。对于优秀的年轻就应该给予重点的提拔。毕竟计算机领域就需要有年轻的血液,才能够有冲劲。

近几年来,重庆大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拘一格引人才。

今年,出生于1995年4月的冯磊,被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直接作为弘深青年学者人才引进,并聘任为博导、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人工智能。

冯磊入职时,年仅 25 周岁,这是重大计算机学院目前年龄最小的引进人才,也是该学院有史以来首次直接给应届博士毕业生正高/博导岗位。同时,实现了该学院首次以第一单位在“国际机器学习会议”发表学术论文零的突破!

青年是科技发展的未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蓬勃发展之际,重大能够不拘一格引进应届博士毕业生并聘任高级职称与岗位,是底气与胸怀。

自2021年1月起加入计算机学院工作,冯磊撰写的论文 “Pointwise Binary Classification with Pairwise Confidence Comparisons ” 在第38届国际机器学习会议(The 3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CCF A类)上发表。

图源: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

这是机器学习领域公认的顶级国际学术会议,在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这也是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首次以第一单位在该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实现了零的突破。

冯磊,博士毕业(直博并提前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目前为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弘深青年学者引进人才、博导,兼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先进智能研究中心(RIEKN Center for Advanced Intelligence Project)客座科学家(Visiting Scientist)。

冯磊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人工智能。

近三年来,已在ICML、NeurIPS、KDD、CVPR、AAAI、IJCAI等国际顶级(CCF A类)会议与中科院一区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十余篇。

研究成果在弱监督学习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在学术服务方面,担任IJCAI 2021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senior program committee member),ICML 2021专家审稿人(expert reviewer),以及其他国际顶级(CCF A类)会议(包括NeurIPS、KDD、CVPR、ICCV、AAAI)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审稿人,并受邀担任多个国际知名期刊(包括JMLR、IEEE TPAMI、IEEE TIP、IEEE TNNLS、MLJ)审稿人。

橙子雨是清华大学的一位计算机科学教授,他拥有博士学位,并且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研究背景。他曾在清华大学任教多年,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有一篇论文被评为最佳论文奖。此外,他还担任了多个学术机构的研究员,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过报告。他还担任过多个学术期刊的编辑,并发表了多篇学术文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