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全球化下企业论文发表情况

发布时间:2024-07-08 07:14:48

全球化下企业论文发表情况

问题一:简历中的论文情况怎么写 这个比较简单,因为论文这种东西多半是自己在网上到处找的资料,自己再处理过的。在简历上面,尽量写好点,只要不提到是否发表过论文就行,因为如果发表过的话,必须找到报社或者出版社。 问题二:论文发表情况怎么写 就写上你发表过的论文,包括别人发表的带上你名字的都行。 问题三: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怎么写 这里主要是把你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再论文的后面附录中罗列出来就可以。 注意需要按照文献的格式著名发表的期刊或杂志、日期等 问题四:论文发表情况怎么写 论文发表情况,写这个更干什么? 问题五:招聘表中论文发表情况一栏怎么写 你有发表过期刊论文吗?没有的话,那就不用填写,有的话,你就可以填写你安排的刊物情况三 问题六:中级职称论文论著发表情况怎么填写 论文天堂网上说,专业论著――是指你对这个专业,或是这个研究,这个课题发表过的论文或是你写的著作, 也就是你有无发表过这些,我个人更倾向于理解为,你发表的论文,因为写一本书的难度相对太高。 问题七:论文评审表中国家认定收录情况怎么填 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问题八:论文索引情况怎么填 普刊一般是写 知网/万方/龙源/维普 如果有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就写 中文核心/CSSCI 如果是被SCI、EI、ISTP检索的就写对应的检索就好 问题九:申请表如果没有发表论文,但是要求填,应该怎么写 5分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中小企业面临着新一轮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伴随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小企业面临的的竞争也迅速加剧。人才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重视人才,以人为本”的观念已颇受关注。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不仅依靠企业规章制度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也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根据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改进、完善和调整激励机制的方式,使企业在一个良好的轨道内运行。 对于刚迈出创业步伐的小企业来说,在起步时能够组建一支高素质的销售队伍是十分关键的,因为这支队伍是保证企业能够运营下去的根本因素。于是如何建立一支这样的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管理者若能把握好激励机制运用的时效性和运用程度,将会吸引优秀的人才,将其智慧和力量为己所用,使其聪明才智为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管理者的精力也将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思考和解决更重要的问题 问题十:毕业推荐表写作或发表论文情况 论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与事件背景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少了其中任意一点,就不是论文了。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世界各种矛盾在深入发展,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和宗教纷争突出起来,甚至酿成流血冲突和局部战争。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环境更加恶化,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世界的发展也决不能长期建立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国际形势的剧变和动荡促使世界人民进一步觉醒。具有共同历史遭遇的发展中国家维护独立主权、团结合作的趋势正在加强。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册第34-35页 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生产布局,投资走向,金融往来,科技开发,人才培养,乃至环境保护,都跨越了国界。世界贸易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幅度。科技革命正在向各行各业渗透,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这样一种全球经济的发展肯定不能长久地建立在少数国家发达、多数国家落后的基础上。世界经济需要新的动力,世界市场需要新的补充。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盛,是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希望所在。 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们的落后和贫困,主要是历史上殖民主义统治以及现实的不公正、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顺应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本国国情出发,已经或者正在走上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只有走这样的道路,才是成功之途。这一潮流在新的世纪中将会更加壮大。在我看来,如果说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的崛起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国际局势演变的一大特征,那么它们在经济上的腾飞则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标志。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富强,数十亿人民彻底摆脱贫困的桎梏,将为各国提供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为新兴科技和产业开辟广阔的市场,给全球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之攀升到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兴盛,还将为多极化格局奠定健康的基础,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提供有利条件,使持久的世界和平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一言以蔽之,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旺发达,将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贡献。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1995年11 月19日),《人民日报》1995年11月20日 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地位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类区域性组织日趋活跃,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尽管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这种趋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对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力量进一步增强。要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不要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 《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共同努力》(1997年4月23 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第2469页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增强。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正在不断增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扩大军事集团、加强军事同盟,无助于维护和平、保障安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宁。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 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 编》上册第41-42页 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有这样几种趋势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世界经济技术合作加强,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经济市场化、贸易与投资国际化、区域经济合作化的步伐加快,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增加,合作增强,摩擦和竞争也在加剧。全球市场、资金、资源的争夺矛盾更加尖锐,世界范围的贸易竞争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较量越来越激烈。二是世界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各国更加重视发展高新技术和关键技术。国际上有这样一种说法,下一个世纪将进入信息经济、科技先导型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时代。新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三是国际金融越来越活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近些年,国际资本流动加快,但金融风险也随之加大,金融市场动荡不定,特别是今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风波,波及世界许多地区。我们要密切注视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努力做到趋利避害。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7年12月9日)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给世界各国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和风险,向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如何维护自己经济安全的新课题。 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但各国在扩大开放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重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一旦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不仅发展中国家会深受其害,发达国家也难以置身其外。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应本着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的发展差距。根本的出路在于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11 月18日),《人民日报》1998年11月19日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也要看到,世界各种力量的发展仍很不平衡。 《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 5月30日) 当前,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继续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仍然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尽管天下仍很不太平,但在较长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充满复杂斗争的长期过程,但这一历史方向不可逆转。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当代世界矛盾,全面审视和平力量和战争因素消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判断。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11月15日) 展望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有三个动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一是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近年来,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促使传统产业发生变革。新产品层出不穷,高科技产品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西方国家企业购并风潮迭起,大大提高了它们抢占市场、垄断技术、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二是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开发,新材料、新能源、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运用,使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或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运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将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三是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日益增大。跨国公司的迅速扩张,引起了投资方式和国际分工的变化,加速了生产、投资、贸易、金融的全球化,密切了国际经济联系,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也不同程度地带来了风险。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据明显优势,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利用机遇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弱,相对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策略把握不当,其金融、经济就会面临风险和冲击。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全面分析国际经济形势,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和正在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我们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努力使自己发展得更快、更好。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11月15日)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这种多极化格局,不同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瓜分势力范围的局面。各国应是独立自主的,各国的相互合作及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不应针对第三方。大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负有重要责任,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强国应该扶持弱国,富国应该帮助穷国。 《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9月6日),《十五大 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353-1354页 现在,国际局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以信息科技和生命科技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强大动力。如何在新世纪里实现世界的健康、稳定和普遍发展,是摆在各国人民和政治家、企业家面前的紧迫课题。 必须看到,现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仍是相当不平衡的,南北差距不断扩大。我们应该全面审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加强对这种进程的正确引导和管理。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各国各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带来众多的创业机会,但也伴随着更快的技术创新、更短的产品寿命周期、更快捷的资本流动和更激烈的人才竞争。这就要求国际社会应对资本的跨国流动加强有效监管和合理规范,并制定和实施适应市场迅速变化的新的经济技术国际规则,也要求人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术。 ——经济全球化,由于发达国家的主导,使各国各地区在全球发展中的地位和水平进一步出现差异。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发展更趋艰难,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不仅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我相信,亚太经合组织作为一个重要的地区组织,在促使经济全球化进程朝着趋利避害、有利于南北国家共同发展的方向前进方面,应该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二○○○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界领导人峰会午餐会上的演讲》 (2000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2000年11月16日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走向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新世纪初期,世界各大力量和地区性强国或国家集团,将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进一步彼此借重,相互牵制,竞争共处。由于世界民主与和平力量的壮大,未来的多极化政治格局,不同于历史上列强争霸的政治局面。这种多极化是与日益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它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相当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12月11日) 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世界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创新、知识应用、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日益国际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经济而孤立地发展。如能加以正确引导和驾驭,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稳定。 同时也应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现在,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和受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和扩张,在全世界争夺资源和市场,同时极力推行它们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经济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现金融震荡,就会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总之,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 《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12月11日)

员工全球化企业管理沟通工作的对策论文

摘要 :全球化时代,企业的员工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如何管理多元化背景下的员工队伍,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对于全球员工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 :全球化;全球员工;跨文化管理;管理沟通

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和全球化的到来,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不断发展,直接推动了许多国际化企业的形成。这使得企业内部员工结构日趋复杂,所以对实行跨文化管理和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坚持实施“走去去”战略,并在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开拓了国际市场,推动了我国企业国际化。许多企业开始进行跨国投资跨国并购,这也使得对全球化员工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要对不同地区的员工进行管理,必须要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才能更好的采取措施进行管理。主要是要注意以下几种环境:

一是政治与法律环境。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并且这些制度在不断变化,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与法律环境差异。这主要包括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法律环境。

二是经济与技术环境。全球化的管理人员必须结合当地的经济技术环境制定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措施对公司员工进行沟通和管理。主要包括当地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情况,科技人员的素质数量等。

三是文化环境。文化因素和政治因素不同,政治因素一般带有强制性,而文化因素具有习惯性。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自己所处文化环境,才能更好进行管理工作。

二、管理沟通中存在的障碍

1.语言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应该是最常见和严重的障碍了。一般来说,由于英语的普及和使用范围较广,跨国公司母公司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英语,母公司的语言选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子公司所使用的语言。但是语言本身具有复杂性,语言本身作为一种沟通工具,近年来已经成为全球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即使使用英语,但各个国家的因为也存在一定差异,再加上许多跨国管理人员语言沟通能力差,这导致了文字的表述和翻译成了一大问题。在语言沟通中,比较鲜明的差异和障碍体现在对话的合理的方式和沟通语境高低不同,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这两方面有明显差异。

2.文化障碍文化差异也会影响管理沟通工作。众所周知,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在文化上虽然有很多共同点,但是也有很大的差异性,这样差异性就是跨国公司进行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困难。例如,在公布一个坏消息的邮件中,英国人往往比较直接,开门见山提出坏消息,并乐于讨论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在结尾处表示道歉和遗憾。而亚洲的管理人员,在语言上则尤为含蓄模糊,有时甚至被认为是在逃避这个问题。这就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性造成的。

3.价值观不同不同地区的员工,他们从小所处的文化环境有所不同,导致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和世界观有较大的差异。例如,西方注重个人主义,东方注重集体主义;东方人注重稳定和谐,西方人追求变化;西方人往往不惧风险勇于挑战,东方人往往喜欢规避风险;西方人主张合理的利己主义,东方人则注重为他人服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这些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区员工在处理同一事件中有不同的方法,这往往也会成为一种沟通障碍。

4.认识障碍认识是指人们对现实的看法和认知,而这些看法和认知也会影响人们沟通和决策。例如,相对于亚洲和一些中东地区,西方管理人员往往比较尊重女性。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些日本经理人把女性看做管理工作中的累赘。

5.非语言沟通不同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握手,轻吻,面部笑容,站立姿势,眼神交往手势等方式交流沟通。例如在美国人们有手势“O”表示可以,但在法国则表示零钱或者无用的东西,而在巴西则表示低级庸俗。由于非语言沟通方式的差异,也可能在不同员工沟通交流和管理工作中造成误会,从而影响管理沟通工作。

三、解决工作障碍的对策建议

1.尊重文化差异最主要的就是要尊重文化差异。文化具有多样性,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特殊性。企业管理沟通工作工作中必须包容员工的这种文化差异,尊重其语言、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差异的不同,并不一定就会是企业管理沟通工作中的障碍。当然,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这一问题,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会使企业充满活力和创新意识,对企业发展和管理提供不竭动力。

2.加强语言培训和学习正是由于语言沟通障碍的存在,使得管理沟通工作难以很好进行。所以,对员工和管理人员的语言培训就变得尤为重要。为了使得管理人员和员工上下级和同级之间可以更好的交流,必须对他们(特别是管理人员)进行语言培训。提高起沟通技能和能力,才能客服管理沟通工作中的障碍,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文化培训要对公司的全体员工进行文化培训,使他们充分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使其可以更快的融入不同地区的文化环境。这有利于加强员工和管理人员,员工之间的关系,使其可以更好的尊重其他人的文化背景,接受差异,从而创造更和谐的公司氛围。

四、培养全球化的管理者

要对全球化员工进行管理工作,培养全球化的管理者相当重要。可以借用麦考尔提出的'培养领导才能的模型,这个模型指出,除了被培养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企业的战略和管理机制和最后想等到管理人员的才能都是很重要的关键要素。这个模型关键在于从目的出发,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目的和企业发展要求的需要,决定需要什么样的全球管理者,然后反推回去,然后选拔满足要求的管理者进行全球化的培养,并针对他们缺乏的才能,尽可能提供好的环境和内部机制去配合,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的全球化管理者。要在实践中,强化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一是招聘和选拔外国员工。为不同政治经济背景下工作的员工制定不同的薪酬制度和福利政策。为外派人员提供多种服务,例如提供后勤保障。

二是参与国外战略经验规划设计,努力使得公司在国外的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实行,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并向管理层提供有关决策信息。

三是分析当地的法律法规。

例如劳工医疗保险规定,劳动合同条款。保证公司能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四是分析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力资源组合趋势及当地劳动力教育水平。五是研究当地文化价值观与规范。例如,所在地区员工的工作特征,对待奖励的态度,同时了解当地公司和政府以及利益相关群众的关系。

目前,跨国公司的几种人员配备方法也十分值得研究和注意。

一是多元中心法。将每个子公司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给予它们一定的自主权,主要由当地人对分部实行全面的本土化管理,总部的管理人员也很少被派到国外分支机构工作。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可以消除语言障碍,避免了外派人员及其家属人员对当地文化的适应问题,也可以减少文化培训课程的费用支出;可以使公司管理具有延展性;能为公司节省大量开支。

二是全球中心法。跨国公司从世界范围看待经营,以能力作为公司招聘、选拔和晋升的主要条件,不管国际、语言和地区差异。这可以使得有才华的管理人员遍布公司的国内外。采取此种方法的原因如下:高管人员的跨国经历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高管人员具备了较强的能力,可以随时从一个国家调配到另一个国家;管理人员具有非常开放的心态能适应不同职务。

三是地区中心法。地区中心法反映了跨国公司的地区战略和组织结构。它采用局限性的手段雇佣大量管理人员。在特定的区域具有决定权,但也只是限定在这一区域内有效。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司的兴起与普及,使得公司员工结构文化背景多元化的趋势加剧。在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如果工作人员缺乏跨国、跨文化交流的技巧,文化差异的摩擦常常会导致管理者和员工、员工和员工之间的摩擦,这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增大公司内耗。解决文化差异,对全球员工进行跨文化管理是跨国公司面临的巨大挑战。跨国公司必须把文化的敏感性和技巧性结合起来,并且运用在战略和组织结构中。

参考文献:

[1]马春光著.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M].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

[2]陈晓萍.跨文化管理(第3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3]韩承敏.跨文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全球化下企业论文发表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的发展战略 2009-2-27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1期下文/鲍 延 磊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已经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特别是给我国的企业生存带来严重的挑战。分析金融危机的危害,金融危机带给我国的机遇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根据不同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不同困境,结合国家最近出台的扩大内需的政策,分类给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出口导向型企业、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发展战略 自2007年初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起伏震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已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进入2008年以来,次贷危机更是逐步恶化并有可能向经济危机发展。历史上曾出现了七次比较大的经济危机,如1637年郁金香狂热、1720年“南海泡沫”、1837年经济大恐慌、1907年经济危机、1929年大萧条、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而这次危机索罗斯认为是“30年代以来从未遭遇过的严重金融危机,并将终结从里根时代开始的超级大泡沫”。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也承认,他针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的想法和做法存在缺陷,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 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首先,次贷危机引起的动荡已经影响了实体经济,体现在房地产业、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等领域,制造业面临的困难尤为严重。其次,次贷危机现在已迅速深化为一场全方位的金融和信用危机,也是美国自大萧条以来迅速影响国家最多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金融体系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极为深远,全球最初都低估了这次危机的严重性。 我国宏观经济在实施原“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明显通货膨胀”方针指导下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过程中,突然加入了这个外部冲击,再加上其他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周期显示出由高涨向低迷的阶段转换的危险,一些加工制造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的企业也遇到了明显的困难。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增加,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国家适时调整了宏观调控的政策,及时采取措施,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相结合。提出2009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金融危机的危害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金融危机的深化将会继续影响到各个行业。首先,可以看到,在美国金融危机已经导致经营不佳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经营恶化甚至破产。银行的破产使得危机已经延伸到房屋贷款以外的领域,同时房价下跌导致信誉危机的进一步恶化。逾期不付钱的信用卡持有者的人数急剧上升,银行将会出现更多的呆账坏账,影响到银行的利润水平和其他服务项目的业绩。其次,金融危机使全球股市下跌,加上通货膨胀的出现,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心理阴影,导致对未来的预期降低,影响到消费信心和购买能力、内需紧缩。第三,金融信誉下降导致银行紧缩银根,致使企业在短期内出现资金短缺。对那些特别依赖资金流的企业的影响尤为重大,他们能够得到资本的几率下降,企业现金流越来越少,加上消费不景气,导致实业萧条。第四,外贸企业出口下降,美国经济下滑,购买力降低,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美国企业、股市、政府债券上的巨额投资遭到重大损失。经济下滑、政府救市导致美元进一步疲软,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些发展对于依赖外国消费的中国出口企业来说,维持生存愈加艰难。 二、金融危机的机遇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扩散,中国经济发展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也应该乐观地看到危机是危险也是机遇。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拥有了很好的技术实力和雄厚的资本。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应在自主创新方面进一步开拓思路,在国家的战略指导下寻求关键领域的主导地位。经过改革开放,我们改变了过去用市场换技术的办法,在各行业积累了丰富的优势资源;在对外合作中,要利用综合资源展开合作,提升对外合作的层次。所以,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应认识到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的机遇。 首先,金融危机提供了改变国际金融市场游戏规则的千载难逢的良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到目前为止基本都是被动地接受此前主要由发达国家制定的金融规则,缺少自己的话语权,而金融危机给了中国增强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声音的机会。其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摒弃过去产业中主打的中低端的产品,向高端发展,把低附加值的业务进行外包和剥离,通过产品定位的提升,服务于更加广阔的全球市场,产生更大的辐射效应。第三,金融危机将倒逼中国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到主要依靠内需的道路上来,由主要依靠投资、 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美国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来说,最先感受危害的是沿海加工与出口企业,表现为订单大批流失。但是,在出口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今年以来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在逐步增强。近期中国政府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果断推出总投资规模为4万亿元的投资及十项强有力刺激经济措施,这会进一步提高内需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改善此前过分信赖出口的失衡局面,以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四,打造高质量的本地化管理和专业技术团队,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立足内生增长,培育先导产业。实现经济内生增长,有利于降低国际金融风险,而强调技术进步则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经济明显具有对外依赖性,与世界经济的联系非常紧密。美国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会影响到中国商品的市场。自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已出现明显的下降,包括对跨国公司和本土出口企业均影响甚大。在沿海地区,很多中小企业已经破产或面临破产的威胁。其次,会影响到中国的原料进口。美国是世界大宗商品的主要定价中心,美元是世界主要的计价货币。美国的金融危机,已影响到了主要商品期货市场的资金供求和美元币值,从而造成了原油等主要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中国是世界上的原材料进口大国,对于那些以这些进口原材料为加工对象的企业来说,价格的剧烈波动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显而易见。第三,会影响到中国的投资及投机市场。美国是中国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美国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其自身的流动性异常紧张,这必然会影响到美国对中国的投资,据粗略估算,即使不算外汇储备减少的量,近两月流出我国的资金超过了800亿美元。例如,一些以中国的房地产为主要投机对象的资金撤离中国市场,造成一些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下降。 这次金融危机,我国的金融资产和实体经济都受到冲击,市场的信心面临挑战。金融危机的形成和发生自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内涵,心理动力是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经济活动也不例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信心危机。“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应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同样需要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和坚强的信心。沉着应对,采取对策,克服困难,不仅可以使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而且还会通过战胜危机使我国的经济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温总理多次强调,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来势迅猛,并持续蔓延。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我国产品的外需急剧减少,出口增速明显下滑。面对日趋严峻的形势,中央确立了一个重要方针,就是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将立足点放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上。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果断出台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统筹兼顾,把扩大内需与保持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 当前,中国最需要救助的是企业,企业良好的运营能够促进就业,保证民生。政府和银行机构应该大力救助发生资金困难的企业,特别是那些民营中小企业。救企业就是救那些提供就业岗位的载体,保障就业,就可以稳定人心,提高信心。银行应该改革信贷体系,放宽贷款担保条件,加大资助力度,这也是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中国企业面对金融危机的发展战略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能动力量,既要立足当前千方百计开拓市场、稳定生产,又要着眼长远推动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调整也不断加快。企业要在应对危机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具体来说,不同的企业在金融危机面临的形势不同,战略措施也不同。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 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分析形势,积极应对挑战,继续深化改革,增强创新能力,加强企业管理,为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表率作用。 国有企业要把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和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中心任务,把这次金融危机视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动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做强做大做优中央企业,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影响力和控制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推进技术改造为重要手段,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新突破,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提高整体经济实力。 加快“走出去”步伐,以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为根本途径,提高国际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国际化运作水平;履行社会责任,确保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和服务的生产供应,尽量做到不减员。目前,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国资委要求央企要力争做到减薪不裁员,歇岗不失业。企业面临危机未必要先裁员,采取适当的降薪措施同样可以缓解企业的运营压力。从薪资体系上进行调整,比直接裁掉员工减少成本更科学。因为危机过后,企业扩大生产再次招人、培训,就面临着更多的重复投资。 同时国家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扶持重点行业,比如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缓解成本压力;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鼓励和支持企业抓住金融危机的时机,在重点行业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不违背反垄断法的情况下,实现强强联合;培育优强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充分挖掘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潜力,拉动消费带动生产。 (二)出口导向型企业 目前全球出现的金融危机是一个系统风险,企业无论大小都要受到冲击,危机给企业带来的一大重要影响就是资金的短缺,贷款更加困难,抑制了多数企业的日常运作和业务的做大;另一大重要影响就是危机降低居民的收入,削弱消费能力,这对出口企业带来直接的冲击就是订单减少,还款延缓,市场狭小,利润微薄,且会引起恶性循环。 出口导向型企业要从自身做起,制定转型升级的战略规划,通过改进管理、节约开支和激励员工提高效率等方法抵御危机。在出口方面除了得益于国家上调出口退税率增加部分收入外,主要还是靠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通过市场多元化扩大出口。拓展多元化的出口途径是可行而且有效的,第一,人民币在过去几年对美元升值,但对欧元、加元、澳元等是贬值的,有利于中国企业扩大对这些地区出口;第二,中东、非洲、拉美地区以及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经济快速增长,虽然也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仍有增长,应该作为中国出口企业的目标市场;第三,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低档商品,多数是生活必需品;收入减少时需求下降的首先是高档商品,其次是低档商品,因此在各国企业都受冲击的情况下,金融危机对中国部分企业的冲击相对来说并不大,中国企业应致力于市场多元化以保证出口量的增长。 同时,出口企业除致力于扩大出口额外,还应该积极扩展内销市场,以国内市场的增长弥补外部市场的下降。鉴于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下滑趋势,宏观政策将力促投资和消费增长,政府支出的规模也将扩大,以拉动经济增长。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将使中国企业免受或减少金融危机的影响。 (三)民营中小型企业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大企业还要严重,包括产业结构矛盾还比较突出,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企业内部的抗风险能力亟待提高。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小企业的重视非常不够,很多重视仅仅是在口头上,实际行动却很少,其本质是长期以来对于民营企业根深蒂固的歧视。由于中小企业在提供就业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当前逐渐受到关注。有专家更是指出:“现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希望借助这场金融危机能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国民待遇问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需要在国民待遇上实现突围。” 救助中小企业,缓解生产经营困难。需要相关部门在融资、出口退税、技术革新等方面出台更多的政策进行扶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引导企业转型。对于目前中小企业最突出的融资难问题,要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银行要根据中小企业短、频、急这样的贷款特点,改革银行的信贷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同时,政府、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应提供小额信贷鼓励和支持破产、失业人员再创业。 金融危机“寒流”,也许会给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带来难得的战略机遇。全球金融危机造成国际购买力下降,人民币升值不仅影响外资到中国采购原材料,而且影响中国制成品出口。此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开展海外投资,实现当地生产、当地销售是很好的时机。一方面,可以避免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出口劣势;另一方面,有竞争力的产品直接到国外销售可以降低出口成本,绕开贸易壁垒。国外一批遇到了发展“瓶颈”的中小型制造业也亟须中国这样具有制造优势的合作伙伴。 参考文献: [1]陈伟栋.从四方面入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N〕.中国工业报,2008-11-06(A03). [2]孔维雷.危机面前企业一定要裁员吗?〔J〕.新前程,2008,(12). [3]李小年.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契机[N].解放日报,2008-11-27(7). [4]李义平.经济学百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5]龙永图.中小企业需在国民待遇上突围〔N〕.中国企业报,2008-12-08(1). [6]强兴华.美国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及其他[〔N〕.金融时报,2008-09-27. [7]翁学东.信心是个啥魔方[J].人民论坛,2008,(22). [8]杨壮.美国金融危机,带给中国什么?〔J〕.中外管理,2008,(11). [9]赵彤刚.国际金融危机“危”中含“机”〔N〕.中国证券报,2008-11-26(A04). [10]赵中伟.直面金融危机[J].企业管理,2008,(11).

全球化中的价值认同与价值观冲突

作者:汪信砚

摘要: 近代以来,全球化浪潮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价值 观上,就在于全球化一方面促成了全球范围内引人瞩目的价值认同,另一方面也在世界上引起 了普遍而激烈的价值观冲突。全球化中这一普遍而奇异的矛盾现象,本身就构成了全球化运

关键词:普遍 全球化运动 价值观冲突 目的价值 价值认同 范围 社会生活 浪潮 世界 影响

DOI: CNKI:SUN:ZXYJ.0.2002-11-004

被引量: 301

年份: 2002

(论文范文来源:学术堂)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世界各种矛盾在深入发展,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和宗教纷争突出起来,甚至酿成流血冲突和局部战争。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环境更加恶化,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世界的发展也决不能长期建立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国际形势的剧变和动荡促使世界人民进一步觉醒。具有共同历史遭遇的发展中国家维护独立主权、团结合作的趋势正在加强。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册第34-35页 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生产布局,投资走向,金融往来,科技开发,人才培养,乃至环境保护,都跨越了国界。世界贸易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幅度。科技革命正在向各行各业渗透,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这样一种全球经济的发展肯定不能长久地建立在少数国家发达、多数国家落后的基础上。世界经济需要新的动力,世界市场需要新的补充。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盛,是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希望所在。 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们的落后和贫困,主要是历史上殖民主义统治以及现实的不公正、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顺应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本国国情出发,已经或者正在走上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只有走这样的道路,才是成功之途。这一潮流在新的世纪中将会更加壮大。在我看来,如果说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的崛起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国际局势演变的一大特征,那么它们在经济上的腾飞则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标志。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富强,数十亿人民彻底摆脱贫困的桎梏,将为各国提供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为新兴科技和产业开辟广阔的市场,给全球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之攀升到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兴盛,还将为多极化格局奠定健康的基础,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提供有利条件,使持久的世界和平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一言以蔽之,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旺发达,将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贡献。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1995年11 月19日),《人民日报》1995年11月20日 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地位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类区域性组织日趋活跃,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尽管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这种趋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对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力量进一步增强。要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不要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 《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共同努力》(1997年4月23 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第2469页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增强。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正在不断增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扩大军事集团、加强军事同盟,无助于维护和平、保障安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宁。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 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 编》上册第41-42页 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有这样几种趋势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世界经济技术合作加强,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经济市场化、贸易与投资国际化、区域经济合作化的步伐加快,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增加,合作增强,摩擦和竞争也在加剧。全球市场、资金、资源的争夺矛盾更加尖锐,世界范围的贸易竞争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较量越来越激烈。二是世界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各国更加重视发展高新技术和关键技术。国际上有这样一种说法,下一个世纪将进入信息经济、科技先导型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时代。新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三是国际金融越来越活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近些年,国际资本流动加快,但金融风险也随之加大,金融市场动荡不定,特别是今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风波,波及世界许多地区。我们要密切注视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努力做到趋利避害。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7年12月9日)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给世界各国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和风险,向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如何维护自己经济安全的新课题。 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但各国在扩大开放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重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一旦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不仅发展中国家会深受其害,发达国家也难以置身其外。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应本着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的发展差距。根本的出路在于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11 月18日),《人民日报》1998年11月19日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也要看到,世界各种力量的发展仍很不平衡。 《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 5月30日) 当前,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继续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仍然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尽管天下仍很不太平,但在较长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充满复杂斗争的长期过程,但这一历史方向不可逆转。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当代世界矛盾,全面审视和平力量和战争因素消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判断。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11月15日) 展望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有三个动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一是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近年来,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促使传统产业发生变革。新产品层出不穷,高科技产品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西方国家企业购并风潮迭起,大大提高了它们抢占市场、垄断技术、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二是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开发,新材料、新能源、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运用,使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或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运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将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三是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日益增大。跨国公司的迅速扩张,引起了投资方式和国际分工的变化,加速了生产、投资、贸易、金融的全球化,密切了国际经济联系,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也不同程度地带来了风险。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据明显优势,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利用机遇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弱,相对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策略把握不当,其金融、经济就会面临风险和冲击。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全面分析国际经济形势,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和正在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我们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努力使自己发展得更快、更好。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11月15日)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这种多极化格局,不同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瓜分势力范围的局面。各国应是独立自主的,各国的相互合作及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不应针对第三方。大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负有重要责任,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强国应该扶持弱国,富国应该帮助穷国。 《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9月6日),《十五大 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353-1354页 现在,国际局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以信息科技和生命科技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强大动力。如何在新世纪里实现世界的健康、稳定和普遍发展,是摆在各国人民和政治家、企业家面前的紧迫课题。 必须看到,现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仍是相当不平衡的,南北差距不断扩大。我们应该全面审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加强对这种进程的正确引导和管理。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各国各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带来众多的创业机会,但也伴随着更快的技术创新、更短的产品寿命周期、更快捷的资本流动和更激烈的人才竞争。这就要求国际社会应对资本的跨国流动加强有效监管和合理规范,并制定和实施适应市场迅速变化的新的经济技术国际规则,也要求人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术。 ——经济全球化,由于发达国家的主导,使各国各地区在全球发展中的地位和水平进一步出现差异。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发展更趋艰难,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不仅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我相信,亚太经合组织作为一个重要的地区组织,在促使经济全球化进程朝着趋利避害、有利于南北国家共同发展的方向前进方面,应该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二○○○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界领导人峰会午餐会上的演讲》 (2000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2000年11月16日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走向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新世纪初期,世界各大力量和地区性强国或国家集团,将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进一步彼此借重,相互牵制,竞争共处。由于世界民主与和平力量的壮大,未来的多极化政治格局,不同于历史上列强争霸的政治局面。这种多极化是与日益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它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相当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12月11日) 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世界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创新、知识应用、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日益国际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经济而孤立地发展。如能加以正确引导和驾驭,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稳定。 同时也应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现在,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和受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和扩张,在全世界争夺资源和市场,同时极力推行它们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经济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现金融震荡,就会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总之,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 《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12月11日)

全球石墨烯论文发表情况

文 颖宝

这群年轻人,与凝望他们的时代。

1996年发生了许多具有先锋意义的历史:凤凰卫视中文台开播,羊“多莉”诞生,王菲成为首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华人歌手。

还有,《新周刊》创刊。

这一年出生的孩子们,具有一种和“前辈们”与众不同的特质。在国内,他们是特立独行的之一批95后;在国外,他们又被称为“Z世代”。

我们从中挑选出6位代表人物,和大家分享他们不一样的故事和人生。

新锐、朝气与无畏,是他们的标签。/《破风》剧照

竞技,飞跃

傅园慧,游泳运动员

傅园慧3岁的时候,每到换季就要咳嗽上小半个月,医生说她有哮喘倾向。这句话在她5岁那年应验了。

听说强魄的体格能抗衡哮喘,傅春升便将她送去学游泳。游泳馆里,许多小孩用力抱着教练的腿、生怕被扔下水,傅园慧却一边跳进泳池、一边将手背在身后模仿摆动的翅膀,朝妈妈大喊:“水里好好玩!我是属小的吗?”

教练说,不怕水是傅园慧的天赋。但天赋变实力的过程,高低起伏。

2012年,傅园慧在100米女子仰泳项目中,以59秒99的成绩出战伦敦的资格。然而到了真正的赛场,她变成了唯一没有游进60秒的选手。

那段时间,长年浸泡在水里导致的中耳炎,让傅园慧的耳朵刺痛难忍。加之心理压力大,她时常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在黑暗中呆坐一整个晚上。傅春升心疼女儿、劝她,却被回怼:“不要捣乱好不好。”

在2022 年的里约上,傅园慧刷新了100米女子仰泳的全国纪录,夺得铜牌。记者问她是否有保留实力,她搞怪地回“没有保留,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一夜间,即使没有 的人们,也都知道了这一位“洪荒少女”。

在今年7月公布的中国游泳队东京参赛名单上,傅园慧与另外两位名将叶诗文、刘湘缺位。有体育记者分析,三位女将均为25岁,而征战东京的女性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0.3岁。

此外,她们近年来的表现未达预期。早前在东京选拔赛中,傅园慧因抢跳被取消成绩,未能进入决赛。

傅园慧曾在媒体镜头前自我检讨:“没什么好推脱的,但我会竭尽全力做好一切。”

傅园慧就是这样,做真我,不逃避。

2022 年1月7日是傅园慧21岁生日,她在微博中写道:“永远也无法忘记曾经已经不堪一击的我,和这一年最痛苦挣扎时的我,是什么样子。那是一种深刻的绝望。”2022 年,她的微博风格开始变得积极:“让时间翻开崭新的一页。”/傅园慧微博

周琦,篮球运动员

被粉丝唤作“大王”时,周琦才15岁。

2011年,中国青年篮球队征战U16土耳其男篮邀请赛,夺得冠军与7连胜的好成绩。中锋周琦以场均20.5分、10.3个篮板、5.4次封盖的数据一战成名。亚洲篮球联合会在新闻报夸赞周琦“将是中国男篮继姚明和王治郅后另一位具备潜力的中锋”。(封盖:俗称盖帽,对方球员投篮过程中,己方球员在空球打掉的动作。)

但随着时间推移,周琦的表现备受争议。2022 年,篮球世界杯小组赛在五棵松体育馆,在主场迎战的中国队败给了波兰队。

球迷将矛头指向了周琦——比赛最后7.2秒,中国队仍以72:71领先。此时,掌握球权的他却出现发球失误,被波兰球员抢断。中国队因此被拖入加时赛,最终以76:79小比分落败。直播镜头扫过场下坐着的姚明,他的眼眶红了一圈。

即使影响赛事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易建联与郭艾伦皆因犯规提前下场,但无法改变这场比赛被钉上耻辱柱的事实。球迷一度将周琦的标签改为“波兰中锋”“波兰卧底”,并造出了 络成语“姚头叹琦”。

在综艺《吐槽大会》上,范志毅句句扎心:“周琦那个发球我看了好几遍,我上去用脚都能传给别人,你用手都不行。”舞台边上,周琦抱着篮球苦笑。

今年5月,周琦位列《2022 中国运动员传播影响力榜》第10位,这证明了他的实力尚在,且能对起到正面的导向作用。

他也在积极调整发展方向。近期,周琦在采访中表示,想从队转入辽宁队,因为后者能提供更好的。

失败并不要紧,重要的是反思和调整。

今年,周琦加强了训练,试图寻回光环。/周琦微博

上天,入地

周承钰,中国最年轻的火箭发射女指挥

综艺《创造101》成团夜里,节目组公布了限定女团名为“火箭少女101”,寓意直冲云霄、奔放未来。

把“火箭少女”这个词用在周承钰身上,其实更为合适。

2022 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3小时后,作为连接器系统指挥员的周承钰发了一条朋友圈:“连接器完美脱落,连接器家族牛!预祝嫦娥五号顺利返回!”

这一年,她才24岁。

周承钰本科就读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前夕,导师给她安排了颇为硬骨头的论文题目。她一看,觉得自己研究不出结果,想打退堂鼓。导师翻出师兄师姐们的课题,全是难度更高的前沿新兴研究。导师对她说:如今手上的课题与前辈们的课题,你选一个。

于是周承钰把刚想“扔掉”的硬骨头抱了回家。

在嫦娥五号的升空地文昌发射场里,她是近80人的科研队伍中最年轻的指挥员,也是首位女性指挥员。

刚上班时,前辈们本着照顾小丫头的想法,更多地分配的工作给她。结果在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测试任务中,她每天到二级连接器配气台工作,竟没有一句抱怨,让前辈们不已。

通往配气台的钢铁台阶,有15层楼高、共180多级阶梯,倾斜角接近90°,别说 立行走了,用四肢攀爬着上去一趟都累得够呛。私底下,科研人员唤它为“天梯”。周承钰一天爬4趟,一爬就是60天。

被问到是否觉得工作艰难时,她回答,在做毕业课题时已经“经历过更难的,所以不觉得现在难了”。

周承钰指挥的连接器系统,是发射场动力系统与加注系统的关键部分,具有设备分布广、协调接口多等特点,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也要小心翼翼地操作。从嫦娥五号升空的结果来看,她将工作完成得很好,并且能高效有序调度超30名科研人员共同推进工作。

文昌发射场的同事里,有许多国防科技大学的师兄,周承钰想追上他们。如果时光倒流,回到选毕业课题的那一天,她或许会选择前辈们的题——

“他们能做好,我也能。”

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后,周承钰与话题#24岁女孩成文昌发射场最年轻女指挥#也同步上了热搜。/央视新闻截图

曹原,《自然》2022 年度科学人物榜首

2022 年,科学刊物《自然》将曹原安置在年度科学人物首位,附文“中国潜在的最年轻的者”。

国内媒体更倾向将他描述为“石墨烯的驾驭者”。

排在他后面的,有发布了盖亚探测器对10亿多颗恒星追踪数据的天文学家Anthony Brown、通过基因组数据协助警方逮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犯下数起凶杀案的“金州”的系谱学家Barbara Rae-Venter等等。

童年时期,曹原对照着科学画册,将银镯子泡入硝酸溶液,合成了。看着“凭空消失”的首饰,曹妈妈哭笑不得。曹原后来的大学老师、中科大物理教授丁泽军说:“曹原是一个真真正正为科学而生的人。”

曹原仅用3年就学完了初中、高中课程,然后在14岁那年凭借669分的高考分数,入读中科大少年班;4年后,他前往麻省理工学院读博。

2022 年,尚在麻省理工的曹原以之一 身份,发表了那两篇轰动世界的石墨烯超导论文,成为《自然》创建149年以来,之一位在同一天内、连续发两篇论文的 ,同时也是年纪最小的 。

在现代,电力是与水源、粮食同等重要的。“电阻”则顾名思义,会阻碍电流输送,造成一定程度的电力损耗。如果尽量减少电阻,人类将更多。百年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为了这个问题想破脑袋,却一直停留在假设层面。

曹原的论文打破了僵局:当两层平行石墨烯的转角接近1.1°时,就会产生超导效应。有媒体评价,这一技术发现,将中国的石墨烯研究向前推进了30年。

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曹原婉拒了校方的劝留,选择回究石墨烯,“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21日,曹原在《自然》发表了一篇新论文,阐述石墨烯超导研究的最新进展。这是他自2022 年至今,在顶刊上发布的第8篇论文。

连天才都在奔跑。

曹原今年才25岁。/ 络

逆行,抢救

佘沙,援鄂

热映《中国医生》中,张涵予饰演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就病患源源不断的情况,在动员大会上,询问大家是否有自愿到重症监护室帮忙的。话音落下,现场安静了足足5秒。一个女孩突然 起来:“我报名。”在她的背影后,越来越多人 了起来。

在现实世界的2022 年,有无数像她这样自告奋勇的逆行者。

佘沙是人,2008年,她的老家经历了8.0级大,“房子都塌了,一片废墟”。12岁的她, 在尚有的小学操场上,不知所措。

一群穿着白大褂的部队军医向她跑来。准确地说,是向跑来。佘沙一家在医护人员及全国各地陌生援助者的帮助下,走出了阴霾。

2022 年,佘沙入职四川省第四医院,成为肿瘤介入治疗方面的。2022 年疫情暴发之际,她先后3次主动请缨援鄂,最终被分配到武汉大学医院工作——

这所医院是抗疫一线,也曾是期间救治伤员的定点医院。带领佘沙进行抗疫工作的长,恰是在中救助伤员的志愿者。得知这巧合后,佘沙说,善意会在冥冥之中延续。

佘沙在武汉大学医院负责“预防医院感染”工作,即对可能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预防与控制。她每天都在奔走、弯腰下蹲数次,给队驻点酒店的各个角落消,以避免医护人员在休息期间被感染;推车等工具全部在污染区,她便用人力搬运这种“最笨”的,将呼吸机等仪器一件件扛进医院。

2022 年,佘沙入选由、全国妇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被授予“抗击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回想2022 年除夕那天,佘沙缠着四川省第四医,嚷嚷着要加入援鄂队伍。问,你真不怕被感染哦?

佘沙说,哎呀,我不一样,我是的呀!

2022 年电视剧《最美逆行者》中,由任敏饰演的于丽娜 ,为报援助之恩加入援鄂队。有人说,于丽娜的原型就是佘沙。/图为佘沙本人 新华

甘如意,武汉医生

与佘沙一同入选“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的,还有武汉医生甘如意。但大众对她更熟悉的称呼,是“4天3夜骑行女孩”。

甘如意在武汉金口卫生院范湖分血液检验科工作。2022 年1月中旬,武汉的疫情真正严重起来之前,甘如意已经回了荆州老家准备过年。

疫情的消息让她日渐焦虑。检验科只有3个医生,她提前回家了,剩下两位同事已经在抗疫岗位上扛了十几天。腊月廿九的晚上,她对爸爸说:“我要回医院了。”

当时武汉已经封城,与之的公共交通也都停止。她想过坐计程车,但连续问了几个司机,都不敢靠近武汉。

她决定骑自行车去武汉。从荆州县垱镇杨家码头村,到武汉金口卫生院范湖分院,一共285公里。预测,需要连续骑行18个小时。

实际耗时比预测时间要多得多。1月31日,大年初六,她骑行了5小时顺利到达县城,但在前往荆州市的长江大桥上,被以疫情防控为由阻拦骑车通行。她将自行车存放在副食店内,徒步过桥,然后在荆州扫了一辆共享单车,蹬上了318国道,前往下一 潜江市。

2月2日晚8点,抵达潜江市时,她已经骑行了3天、126公里,膝盖生疼、精神疲惫不已。所幸,她在潜江街头遇到两名。后者之余,在隔天安排她坐上了一辆前往武汉的送血车。

4月8日,武汉解封。离家68天的甘如意回到了荆州,妈妈给她做了一桌子菜,说:“你走的时候还是冬天,回来的时候已是春天了。”

上图为工作中的甘如意,下图为她骑过的自行车——这辆车如今收在武汉金山舰抗疫博物馆中。/ 络

抗压、超越、探索、不服输、心怀善意,是这一群1996年生的年轻人所坚持的人生品质。

若要给他们一个标签,那便是“新锐人物”。

1996-2022 年,新周刊发行25年间,亦坚持向时代传递这种新锐的价值观。

新周刊与新锐人物们一同成长、一同经历挫折、一同奔向未来。

以上就是与69属猴男和76属龙女相配吗相关内容,是关于傅园慧的分享。看完76年女和68年男合适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墨烯之所以被称为科学界的明星,是因为石墨烯的作用非常大,它能够改变我们很多物品的特性,是我们人类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

由碳原子以SP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形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称为石墨烯,其可以吸附并脱附各种原子和分子,本身保持了很好的导电性。因为它有众多优越特性,有越来越多基于这种材料的未来设备进入科学家研究视野,研究成功后能特别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上,所以称它为科学界的明星

全球微反应器论文发表情况

​ 微反应器,已经成为化工行业研讨的重点,因此更清晰的认知和了解这一行业非常重要。目前关于微反应器的科普和介绍有非常多的版本,但由于完整性和保密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都很难构建起对这一行业的体系化认知。 经过深度沟通和打磨,我们还是邀请到了老朋友丁全有先生为我们做了系列文章,来科普和介绍微反应器相关知识。 因为内容较多,我们将分4期来呈现相关内容, 以下为首期内容,主要介绍了 微反应器的定义和物理原理 1 前言 过程强化和绿色化学是目前化工发展的两大动力。微结构反应器和装置在化学合成和生产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机化学合成是在具有非常微小通道和通常用于检测或催化目的的纳米结构元件的实验室芯片设备中进行研究的。 具有微结构元素的连续流动反应器已经在实验室工艺研究和开发以及中试规模生产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在精细化学和药物生产中,中试规模通常也是生产规模,然而散装化学品则以更大规模生产。在这里,微结构设备的应用仍然很少,但对于气相工艺,首先应用已经被报道。微反应器构成一个受限制的连续操作系统,在微小的,高度适应的通道中进行复杂的化学反应,从而改善工艺条件。化学和生物化学转化可以在显着增强的混合和传热的情况下进行,并且可以控制停留时间。典型的反应是快速或危险的或者在强化工艺条件下使用不稳定的中间体进行的。一个关键点是合成路线和工艺从实验室按克级或者甚至毫克级到吨和多吨级的一致放大。 在均相系统中,物种和能量在短距离内的混合和传输是快速的,并受扩散、平流和对流的控制。非均相系统中由液滴生成和进一步的聚合和分散决定。这里,我们关注的是均相流体,这是多相流体的一个良好起点。 优良的传热性能是微结构通道的一个主要优点,因为表面积与体积比高,体积小,可用于处理高热放热反应或温度敏感材料。这一论点经常被扩展到关于等温反应器操作和反应器固有安全性的陈述。 复杂微结构通道具有弯曲曲线、波纹壁或反复收缩和分流通道单元,在中等流速下产生二次流结构,从而实现高效快速的混合。进入反应器板内微通道的流体通过接触元件、多个混合和停留通道元件,每个元件都有单独的设计。液液混合、气液混合均需要不同的结构形式,以下对液液混合及气液混合各自的通道结构形式及典型反应所应用的微反应器形式进行介绍。 2 微结构反应器的特性 2.1微结构反应器的定义 通常但并非排他地说,微结构反应器是具有三维结构的反应器,其内部尺寸在毫米以下,更具体地说是在10到100微米之间。因此,与常规化学反应器相比,这些微结构反应器的主要特征是高表面积体积比。微结构反应器的表面积体积比介于10000至50000 m 2 ·m -3 之间,而传统反应器的表面积体积比一般约为100 m 2 ·m -3 ,极少数情况下能达到1000 m 2 ·m -3 。由于传热系数与通道直径成反比,因此获得了大约10 kW·m -2 ·K -1 的传热系数,这显著高于传统的热交换器。这种高热交换效率允许在微结构内的反应混合物实现快速加热和冷却,从而可以在等温条件下进行具有精确限定的停留时间的反应 ] 。热量的扩散及微结构反应器内反应热的积累被抑制,从而阻碍了不希望的副反应的出现。在许多情况下,其结果是获得了更高的选择性、产量和产品质量。因此,微结构反应器可用于快速和/或强烈放热或吸热的化学反应 [23] 。 除了热传递,微结构反应器中的质量传递也得到显着改善。微混合器的混合时间(低至几毫秒)通常小于传统混合系统,并且由于微混合器的尺寸小,其扩散时间非常短,因此使用微混合器时质量传递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可以大大降低 ] 。 微结构反应器的第三个方面是微流体在微通道中的流体动力学流动,这是微流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 。其流动主要是层流,定向且高度对称。此外,多相流通常在相之间呈现出高阶性。微结构反应器所显示得这些特征能够允许模拟和建模系统开发并合理设计出微处理工程装置。在许多情况下,在微结构反应器中可以直接应用基本物理机制或内在动力学。停留时间分布的预测和确认对该过程具有重要价值。此外,“受控多相流”是由于表面和界面力的主导,以及定制的活动区域。许多出版物致力于研究毛细管流动、段塞流、分段流或六边形流等条件,这些也只是举几个例子。 在微小体积中发生的反应,更容易控制工艺参数,例如压力、温度、停留时间和流速。强烈放热或爆炸反应的潜在危险也可以大大减少。在与有毒物质或更高的操作压力的反应中也可以获得相对更高的安全性。微型化对爆炸机制具有直接影响,能够抑制那个剧烈的链反应。这将可以大大扩大先前爆炸制度中的安全工作范围。事实上,有毒物质或在高压下的反应已经实现了相对更安全地进行。Veser ] 解释说道,由于存在有效的固定条件,而不是通过安全预防措施,因此可以实现相对容错的安全水平。 由于微结构反应器具有上述特性,微结构反应器可以有利地用作获取反应过程信息的工具,其允许在短时间内以更高的安全性将反应过程转移到试验和生产规模。微结构反应器也可用于优化已经运行的反应工厂。Worz等人(巴斯夫)已成功记录了许多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化学品生产的例子。 微结构反应器也为新的生产概念提供了思路。根据生产需求,可以并联多个微结构反应器或此类子单元,以便生产足够多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数量 [45,46] 。正如我们所目睹的大型工厂,其尺寸化和产能利用问题终将会被消除。应该指出的是,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些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充分验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部分是由于当前技术在微结构反应器的复杂连接和结垢问题明显存在问题,仍然需要解决;以及工业使用该潜力技术的犹豫不决。后一个因素通常基于合理的原则,主要源于所涉及的化学过程的复杂性,以及不愿意从已知和可靠的程序(在这种情况下,是批量操作)进行改变。 然而,解决这些技术障碍似乎只是时间问题。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德国公共资助的DEMiS项目,该项目与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在该项目的框架内,在哈瑙建立了一个非均相催化气相反应试验工厂。该工厂的核心是一个微结构反应器(两层高)。该项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关键的建设性、过程和操作问题,从而证明该技术在工业规模上的可行性,如图1所示。 很明显,未来将更频繁地选择使用微结构反应器的多尺度方法(例如,对于具有不同最佳特性内外尺寸的工艺设备创新),而不是用于试验和生产操作的“整体结构”; 这也符合微反应器的座右铭:“只有尽可能的小”。多尺度的另一个方面是“小是大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在大型反应器或大型工艺工程组件旁边使用小型反应器的混合替代品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选择放大和编号的方法,结合传统和微处理工程操作的最佳特性。 因此,所有这些方法通常适用于辅助连续操作模式。在某些情况下,不连续的间歇反应也可以通过以经济上有利的连续工艺模式应用微反应器来进行。  图1.Degussa用于气相反应先导操作的实验反应器 2.2 微结构反应器中化学过程的物理原理 微结构反应器通常以层流为特征:根据速度和通道尺寸,雷诺数通常介于1和1000之间。因此,微结构反应器中的混合过程仅限于扩散和二次流动。湍流引起的混合过程,例如搅拌,通常是不可能的。因此,至今还未观察到从宏观到微观混合的典型案例。微混合几乎完全是从常规的周期性浓度曲线开始,优选具有陡峭的梯度。因此,在微混合器中可以实现非常短的混合时间:对于液体来说,通常是一秒到几毫秒。 类似地,微结构反应器也确实产生了非常有效的热传递。应该注意与宏观设备相比,对流体和反应器材料中的热传导的不同贡献。乍一看,玻璃是优于铜作为逆流材料的。但据计算,在玻璃中,轴向导热性能显着降低,这将会对温度曲线产生负面影响。除了流体-流体传热之外,微结构反应器中直接通过构造材料的热传导是有利于设定反应区域中的温度或消散反应。例如,这可以通过电加热来完成。高壁体积与反应体积比是有利于控制反应的。复杂的情况,例如,研究微结构外壳热传导的影响,最近这也是科学研究的一个主题。由于组件由具有不同导电性的材料制成,因此在狭窄空间和界面处的热传递相当复杂,并且需要用到加热或移除热量等特殊方法,例如,冷却流体流的不对称引入。 微反应器的小反应体积也是其技术安全性的优势所在。小的内部尺寸不仅有利于帮助除热,而且还可以机械地控制反应,其中例如,自由基链终止使得非爆炸性区域与常规反应器相比明显更宽。这是由于在微通道壁上存在自由基的表面区域反应(猝灭)。 层流导致通道中的速度分布通常呈抛物线形状,这可导致相对宽的停留时间分布。然而,在高温低压和/或窄通道中发生的气体滑流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外。哈根-泊肃叶流动时的浓度分布在完全扩散时也采用抛物线形式。但是,在狭窄通道中具有较高扩散常数的物种的流动存在极端情况。在这些情况下,轴向和径向扩散可能占主导地位,这将导致出现相对于通道横截面的塞子浓度分布。 微通道中单相流的介绍明显比微处理工程本身更早。热传递的影响已被彻底研究,并且已经研究到由小型化可能引起的异常和特性。一些专家对这些方面的许多结果提出了挑战,因此这仍然是一个正在激烈讨论的主题。如今,已知还存在许多大约二十年的微流体现象仍等待应用微处理工程进行研究。 对于液-液和气-液混合物,已经记录了其在微结构反应器微通道中的多相流。韦伯数,即惯性与表面力的比,适合于它们的描述。微通道中的韦伯数很小,通常小于1。测定了降膜微反应器中的流量值为10 -3 。特别是,气体流动的流动模式图等同于整体结构中有着良好的流动状态,即在中间通道中流动。第一次模拟研究致力于描述微通道中的多相流。对微喷嘴中的液滴和气泡形成的理解,从微工艺工程开始就已经了解到了,近来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对于在分段气-液和液-液流(毛细管流动和团状流)中的流体段内部使用内部循环也是如此。最近出现了对微通道中单相或多相流脉冲操作的第一次描述。 我们已经开展了几项关于微通道中流体等分布的研究,这些研究与编号概念与之十分相关。这里主要介绍了具有各种补偿安排的阵列理论气体分布研究。验证这些预测的实验结果仍然很少。 2.3 微结构反应器的几何参数和工艺尺寸 为了指出微结构反应器和传统设备之间的差异,下面将讨论四个几何参数和三个工艺尺寸。 反应器体积:微结构反应器的内部体积可以小至1 mL到几毫升。典型的大型反应器的内部容积可以从100 mL到几升。而工厂传统反应器的内部体积与微结构反应器相比非常大,例如30 m 3 ,即30000 L。 反应器比表面积:对于上述的反应器体积,微结构反应器的内比表面积为几万m 2 ·m  -3 ,而较大的传统反应器通常仅具有约100 m 2 ·m  -3 的比表面积。 特定的相界面:根据微结构反应器的尺寸、流动类型和工艺参数,用于液-液混合物的微通道,其内部流体流动存在约5000至50000平方米的特定界面。气-液混合物的相应界面值略低。现已确认了降膜微反应器的最大相界面值超过了20000 m 2 ·m  -3 。而许多用于相关应用的传统装置仅实现了有限的接口,只有大约100 m 2 ·m  -3 。传统的特殊设备,例如用于气液接触的冲击射流反应器,也只能达到约2000 m 2 ·m  -3 。 薄膜厚度:在通过微通道的下降薄膜中测量到了25毫米的薄膜厚度。这比大型降膜反应器小了约10倍。在气-液段塞流中,如果在具有相同流体混合物的环形流动的情况下,泰勒气泡和通道壁之间可能存在更薄的薄膜。但由于该实验进行十分困难,故不存在一个确切的值。 混合时间:在优化了的混合器中,液体混合物的典型混合时间不到一秒钟。在某些情况下,还证明了存在毫秒的混合时间。这相比于具有从一秒到几十秒的混合时间的大多数传统搅拌器来说更快。 传热:在用于液体流动的微型热交换器中测量到非常高的传热系数,高达25000 W·m -2 ·K -1 。这明显高于传统装置的传热系数。而对于气体热交换也是如此(对于微通道,数百W·m -2 ·K -1 )。我们还测量了微结构反应器的功率密度,例如,用于气体热交换的反应器具有2000W·L -1 的功率密度,从而大大增强了该领域的现有技术水平。 能量:只有少量的研究报告可用于研究静态混合器的能量输入。现已经通过产生具有相等直径乳液的方法测量了微混合器和涡轮混合器所需的能量输入。在已经设定的条件下,微混合器的能量输入相比于涡轮混合器减少了十倍。 2.4 关于微结构反应器中反应的观点 到目前为止,微结构技术似乎主要是由工艺工程师注意到的,而非工业研究领域的化学家相对更少。这可以通过几年过去直到新技术可用于展示其潜力的事实来解释。与此同时,许多已知的化学合成,仅举几例,如Wittig反应、Knoevenagel反应、Aldol反应、Ugi反应、Michael加成反应、Hantzsch反应、Diels-Alder反应,偶氮偶合反应、Suzuki偶联反应和Enamin反应 ] ,这些都已成功应用微结构反应器技术。在大多数情况下,与传统反应器相比,微结构反应器的反应结果都有所改善 [80] 。氟化、氯化、硝化、氢化和氧化反应都已在许多实例中有具体介绍。化学转化的范围包括许多已知的化学反应类型,如加成反应、消除反应、脂肪族上的亲核取代、芳族化合物的亲电取代、环合反应和自由基聚合反应。大规模工业过程也具有可行性,例如安德鲁索夫过程,而环氧乙烷的合成也可以证明其在较小规模上可行。 在明天的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 不同结构的微通道反应器 同时透过详实的案例 介绍其在非催化反应和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本文作者

这个设计可以发顶刊。根据化工仪器网的信息,微反应器也被称为“微通道反应器”,是微反应器、微混合器、微换热器、微控制器等微通道化工设备的通称,在医药、农药、特种材料以及精细化工产品及中间体的合成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如果能够在微反应器的设计中取得重大突破,并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对于推动微反应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制作材料可以是各种高强度耐腐蚀材料,同时又是密闭的微通道式反应器,因此可以轻松应对苛刻的工艺要求,实现安全高效生产。

近几年sci全球论文发表情况

2013年我国SCI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2位,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世界第3位。

SCI论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论文概念模式,小部分研究者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由南京大学引用并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

SCI论文本身来说,我国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能力匮乏的缺陷,尤其对于年龄大和专业性强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内容不是问题,英语往往成为了制约的瓶颈。

SCI论文对我国大部分科技工作者来说依然是神秘的,难于发表的,正基于此,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引入作为评价标准,这也是有失公正,虽然缺少人为干预的评价标准,但科研工作者在工作的同时,不得不将精力浪费在于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虽然使得我国科研可与国际接轨,培养我国科技工作者运用SCI官网进行现有论文和科技成果的查询与搜索的习惯,但制约了我国的科技水准,使科研人员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用在外语上,使大量优秀研究成果流入英文期刊,破坏了中文期刊的发展,降低了中文在科技领域的“币值”。

如是指国知局的话,在申请人递交的技术专利当中,并不是每个申请都能授权的。尤其是发明专利。审查特别严格。如果您的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国知局就不会给于这个技术授权专利的。如是可以授权专利技术,那国知局就会先给申请人发一份授权通知书。拿到了授权通知书就相当于这个技术已经成为专利了。就等着下专利证书就可以了

SCI创立背景

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版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

影响因子

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分析法。该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

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一般来说每一年的6月份公布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并不是该年度,而是上一年度的影响因子!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经济网-《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发布:我国创新能力稳步上升

百度百科-SCI论文

百度百科-专利授权

在2022年,各国的SCI数量将有所增长。根据统计,中国将拥有最多的SCI文献,其数量将超过2.5万篇,美国将拥有约2.2万篇SCI文献,而德国和日本分别将拥有约1.5万篇和1.2万篇SCI文献。此外,加拿大、法国、英国、意大利、韩国和印度也将拥有大量SCI文献,各自的数量将在1万篇以上。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全球化的推进,未来各国关于科学研究和发展的投资也将不断增加,因此,2022年各国的SCI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各国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数量如下:1. 中国:617,000篇2. 美国:416,000篇3. 印度:135,000篇4. 日本:103,000篇5. 英国:97,000篇6. 德国:96,000篇7. 韩国:75,000篇8. 法国:63,000篇9. 加拿大:43,000篇10. 意大利:42,000篇其中,中国以远超其他国家的数量位居首位,显示出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发展潜力。美国虽然在总数上落后于中国,但其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依然居世界领先水平。其他国家的SCI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说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日益加速。这些数据反映了各国重视科学技术研究的态度和努力,也预示着未来科技创新的前景十分广阔。

这个可以去贴吧问问吧 那里人了解的比较多吧 应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