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西安事变论文发表小说图片

发布时间:2024-07-04 02:53:01

西安事变论文发表小说图片

因为其为在不抵抗被全国人民谴责的情况下,受中共唆使进而不满“先剿共、再抗日”。

西安事变为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被全国人民谴责的情况下,受中共唆使进而不满“先剿共、再抗日”,于1936年年底在西安挟持蒋介石,提出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等八项主张。

西安事变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导致政府的抗日准备被迫中断,全面抗日提前爆发;另一方面使中共起死回生,获得喘息机会,酿成抗战胜利后的全面叛乱。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扩展资料:

西安事变的相关内容:

1、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以来,两广军阀势力一直凭借胡汉民的威望,割据一方,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

2、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3、1936年5月12日,胡汉民病逝,蒋介石欲趁机解决两广问题,遂委派王宠惠借赴粤为胡吊丧之机,要求陈济棠把广东的军政两权交还中央。陈济棠不肯接受,决定先发制人,便联合李宗仁、白崇禧以抗日名义举兵反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又称 “双十二事变” 。

他们的立场不同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

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25日下午,张学良护送蒋介石飞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团结抗日,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全国抗战的伟大转变。但蒋介石后来背信弃义,使张学良遭长期监禁,杨虎城惨遭杀害。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等量齐观是不对的”,“不能同时顺利地既反对日本侵略者,又反对蒋介石的斗争”,“我们(指国际)觉得,你们(指中共)号召西南集团反蒋行动的声明是错误的”,要求中共与蒋介石就共同抗日进行和谈。

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论文发表小说

这个问题太庞大了,建议你还是去图书馆找资料!或者去网络上找那些论文文献资料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事件结果: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12月26日,蒋介石最后获得释放回到南京。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秘密软禁起来,由大陆到台湾,失去了自由; 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东北军被分拆瓦解,十七路军被取消。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苏联所期望的抗日统一战线。

高中历史老师想问您你究竟要问什么?

本地实力派有影响的人物 于右任(去了台湾 国民党元老 对西安非常呵护 三秦内影响当属第一人)、杨虎城(百度吧你)、孙蔚如(杨虎城早年部下,解放武汉后,没去台湾后为陕西副省长)、井勿幕(护法运动)、陈伯澜(康有为的好友 参与公车上书)等1862年回民趁太平天国造反 也趁乱造反,左宗棠平定西北叛乱(死了不少人)1926年 直系河南军阀刘镇华攻西安成、李虎臣、杨虎城、冯玉祥守西安1936 12.12的西安事变(这个网上都是)欢迎大家补充 楼主的题太大了。看样子 李仪祉、吴宓、刘古愚这样的知识分子 不在你考虑范围内就不介绍了

西安事变论文发表小说app

申伯,西周厉王至宣王时期人,周宣王元舅,西周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申枨、申党:皆孔子门生,位列七十二贤申包胥:姓公孙,封于申,故号申包胥。春秋时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臣申不害: 战国时韩国京人。为相十五年,以很高的领导才能将韩国的内政外交处理得井井有条,使其虽处战乱连年之时,却未受到任何的干扰和袭击,因此变得国富民安。其学术上的思想源于黄老,主张刑名,和韩非子一起被称为申韩,为法家始祖。著有《申子二篇》。 申恬:南朝宋魏郡魏(今河北省魏县)人。历下邳、北海二郡太守,有政绩。后迁青州刺史,督冀州,防卫边境,劝课农桑。性清约。外任频繁,妻子不免饥寒,为世所称。官终豫州刺史。 申相:明朝山西长治人。著名医学家。研究脉理,尤精伤寒一科,人称良医。有《诊家秘要》、《伤寒捷法歌》。 申泰:庐州无为(今属安徽省)人,明初官吏。明严多干才,锄奸祛弊,有“清同剑水”之誉。任延平知府时,上以搜赃之名考之,止得米三升,钞一贯,为天下清廉第一。 申佑:贵州务川人,明朝监察御使,在土木堡战役中代帝赴难,为国捐躯。 申佐:广平府永年(今属河北省)人,明代官吏。嘉靖间进士,曾单骑出塞,调画定盟,使俺答汗称臣献贡。以功擢佥都御史,巡抚大同。 申纶:广平府永年人,明代官吏。进士出身,历任四川、云南按察使副使。性忠亮有雅量,莅官以廉洁著称。 申时行申时行(1535-1614):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中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著名政治家。 祖父从小过继徐姓舅家,故时行幼时姓徐,中状元后归宗姓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历任左庶子,掌翰林院事。以文受知于内阁首辅张居正。万历五年(1577年),由礼部右侍郎改为吏部左侍郎 ,翌年三月兼东阁大士,参与机务,不久又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累进少傅兼太子大傅、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为朝廷首辅。为人老练稳重,熟谙政术。张居正改革弊政时,保守派纷纷被罢官贬谪,因时行“蕴藉不立岸异”,反步步高升。 万历十一年(1583年)升内阁首辅后,政务宽大,能容人,世称长者。然务承帝旨,不能有所匡正,一切务为简易,“上下恬熙,法纪渐不振”。为相九年。万历十九年(1591年),五十七岁时告老还乡。其后二十多年,与故人遗老流连吟咏,文藻婉丽。《明史》有其传。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神宗还派行人存问。诏书到苏州,时行已于7月19日(8月23日)逝世,享年八十岁。加少师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诏赠太师。谥“文定”,赐葬吴山之阳。著有《书经讲义会编》、《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大明会典》、《召对录》、《纶扉奏草》、《申定公赐闲堂遗墨》、《申文定公集》等。二子亦有文名。《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相业无咎无誉,诗文亦如其人”。 申佳胤、申涵光、申涵昐、申涵煜:父子四人皆河北永年人,俱有时名。父佳胤系明末进士,历太仆丞、阅马京畿。李自成破北京后自杀,有《君子亭集》。长子涵光为广平三君之一,绝意仕途,以理学训两弟,有《聪山诗集》、《荆园小语》、《说杜》等。涵昐、涵煜皆进士及第,涵昐有《忠裕堂文集》、《诗集》、《史籍》等;涵煜有《江航草》、《敏求集》等。涵煜子申廷页诗书画俱工,有《耐俗轩诗集》。 申汝慧:山西灵石人,清代官吏。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举人,历任安徽宣城等县县长,后升为无为州知州。任上屡逢旱涝等天灾,多行善政,为民称诵。 申蕙:江苏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清代女词人。书法孙过庭。诗苍老,不作闺秀阁中语,工词。与归淑芬齐名,所著《缝云阁集》与归淑芬《云和阁诗》并称《二云阁诗草》。 申伯纯(1898-1979):河北宛平辛庄(今北京丰台辛庄)人。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情报工作者。 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1934年参加革命。曾任国民政府新编第十七路军政治处处长。1936年任第十七路军绥靖公署交际处处长,参加西安事变前后的斗争。西安事变发生时是张学良、杨虎城的新闻发言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前方总部高级参议,开展对国民党上层的统战工作。1940年任八路军前方总部秘书长、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秘书长。1941年7月当选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议长。1943年任八路军前总情报处副处长兼豫北办事处主任,参与领导了策动高树勋起义。起义当天亲临邯郸马头镇,协助高树勋成功率领新八军和一个纵队共1万多人起义,对平汉战役的胜利起到决定性作用。解放战争中,任八路军驻北平办事处处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秘书厅主任、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政协常委等职。1979年7月13日在北京病逝。著有《西安事变纪实》。 申健申健(1915-1992),原名申振民,卓越的情报工作者,与熊向晖、陈忠经并称中共情报战线“后三杰”。 直隶(今河北省)大城人。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经济系。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7年赴美国西保大学学习。1949年回国。历任驻印度大使馆参赞、外交部美澳司司长兼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对外友协常务理事、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副会长。1960年后任驻古巴大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秘书长、副部长,中国古巴友好协会会长,驻印度大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兼外交学院教授,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申光洁(1938-):著名教育家。196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后即参加教育工作,1989年被评为中学特级教师,现任黑龙江省中学生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 申海明(1940.1-):河北魏县人。河北经贸管理干部学院医务所副主任医师。1965年8月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六年制本科,曾留校任教,后随迁并入河北医科大学长期从事临床医疗和教学,近年从事医疗保健工作,为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会员。业医35年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学识水平。70年代以来专攻内科杂病,对糖尿病、结石症、脱发病、肿瘤病的中医治疗研究尤多;在方药方面对云南白药、六神九、白金丸、紫金锭及白术、细辛、白花蛇舌草等的临床应用也多有研究。其以中医为本,兼通西医之学,在临床工作中善用中西两法,把辨病与辨证结合起来进行诊疗,常取得较好效果。曾出席第一届国际传统康复医学学术会议和第二届国际孙思邈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中药外治体表血管瘤的临床”研究获省科委成果证书。近20年来参加编写《中医学问答》、《北方医话》、《医疗事故纠纷的防范与处理》、《临床医学治验》、《疑难杂症经验》、《中国中医药最新研创大全》、《中国当代学者论文精选》等十余部著作,任《河北历代名医学术思想研究》(获全国医史文献工具书铜奖)、《脾胃学》编委,在国内公开期刊发表《中华外科麻醉术的创始——华佗族(国)籍考辨》、《云南白药及其临床应用概况》等40多篇学术论文,多篇获优秀论文奖。业绩入录于《河北名医荟萃》、《中国名医名术大典》等典籍中。 申建华(1944.4-):山西绛县申王坡村人,大专文化,党员,绿县图书馆馆长,县九至十一届人大常委,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副研究馆员,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三十余年来,使图书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跨入全省,全国文明图书馆行列。其论文、作品发表60余篇,达30余万字。事迹被《文化群英谱》、《中国当代学者辞典》、《中国人物志》等书刊录用。 申国华(1948.9-):四川成都人,大学文化,长江液压件厂成都分厂书记、高级工程师。主要学术成果:在国家级刊物和省以上学术会议上发表英、日文科技译文和编译文章30多篇,科技论文近20篇。其中11篇科技论文、情报调查报告、软科学研究成果多次获部、省、市各种奖。论文《技术引进三部曲:引进、消化、创新》获省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优秀论著一等奖、省企业管理协会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情报调研报告《全国装载机行业液压件配套情况对比分析及对本厂新产品开发的建议》获省机械工业厅优秀情报成果奖、全国工程机械行业情报成果三等奖;论文《大中型企业情报信息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建议》获全国工程机械行业情报成果三等奖;论文《我国液压工业现状、发展动态和趋势》获省机械工程学会、省力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荣获省、市“科技情报先进工作者”称号。系中国图书馆学会、四川省图书馆学会、四川省科技情报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会员,四川省力学学会流体控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四川省泸州市图书情报学会常务理事、情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申军谊(1957.3.9-):祖籍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侯村。出生于广西一个军队干部家庭,中国电影演员。1975年毕业于北京西城花园村中学。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后在北京地铁当信号工。1984年从影,在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通缉令》中扮演角色。后在西影、北影等厂主演影片《杀手情》、《复仇女郎》、《滴血黄昏》等影片。因在影片《欢乐英雄》、《阴阳界》中饰演许三多,于1989年获第十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还荣获中国“十佳电视演员奖”中国当代“十佳影视演员奖”、世界电影一百周年中国电影九十周年“中华影星大奖”。 申军谊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在荧屏和大银幕上奉献了许多精彩的演出。2003年更是出演央视大戏《天龙八部》中一个重要的配角丁春秋,在张纪中制片、周晓文导演的《天龙八部》演员名单中,申军谊的名字很抢眼。他扮演的丁春秋奸滑自负,戏份不多,却举足轻重。一向抵触古装戏的申军谊勇于面对挑战,出演一个个性分明的邪派人物。2006年最新的一部作品是和刘晓庆、刘佩琦等人主演的连续剧《京城四少》。 申国祥(1959-):湖南祁东人。中共党员,主治医师,解放军某部门诊部主任。1980年毕业于广州军区军医学校医疗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心理研究所心理函授大学医学心理系。1989年毕业于中科院心研所医学心理研究班。从事卫生工作20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工作、内科疑难杂症及中医外治法工作。参与《军婚心理漫谈》、《中国特色名医大辞典》、《军事心理学词典》等撰写工作。参与两项国家“八五”重点科研课题协作工作。共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两篇获全国学术成果一等奖,一篇获1990年全军学术成果三等奖,五篇获省级优秀论文奖。其撰写的《常用中药治疗肝癌的药理分析》获1998年巴赛罗那国际中西医结合优秀论文奖。在单位工作中曾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学雷锋积极分子”、“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多次受嘉奖,荣立三等功两次。1998年5月收录于《中国特色名医大辞典》一书,并授予“当代特色名医专家”荣誉称号。1998年12月被军区联勤部卫生部授予“保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申建华(1960-):著名作家。1993年研究生班毕业,同年投笔写作,常有小说、故事发表于报端,一年来著有中篇日记体小说《女大学生日记》、小说《泉草地》(昆仑编辑部)、《警探怪才》(春风文艺出版社)、《走出山谷》、长篇小说《寻找温柔》等作品。 申建章(1961.3-):湖北省襄樊市人。襄樊兴信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税务师。1981年考入襄阳地区财税贸易学校学习商业会计(两年制),1985年2月考入湖北函授大学学习工业会计(3年制),1983年7月分配到襄阳地区纺织品公司从事会计工作,曾任襄樊市纺织品公司毛纺织厂联营公司主办会计,襄樊市纺织品总公司清欠办主办会计,1993年经考试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1994年经湖北省财政厅批准为执业注册会计师,同年10月经全国会计职称统考,取得会计师专业技术职务,1995年经湖北省税务师资格审查委员会批准成为中国税务师,现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在企业工作期间,根据自己长期办理结算业务和清欠工作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清欠方法和分期收款核算办法,并在湖北省商业厅主办的《财会探索》杂志上发表了《分期收款销售核算》一文。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期间,举办各类会计培训班10余期培训会计人员数百人次,在各类企业执行注册会计师业务数百件,近年来在湖北省会计学会主办的《财务》等杂志上发表论文等7篇,多次被评为会计工作先进个人,1996年被襄樊市人事局、财政局授予“市财政系统先进个人”。申国兴(1962.7-):河南睢县人,大学学历,中共河南睢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编辑。主要学术成果:编著《睢县志》(中州亩籍出版社出版)、《睢县古今地名荟萃》(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睢县方言志》等书;撰写《环境与人口剖析》、《评选“优秀公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十种“病症”》、《浅谈对落聘人员问题的思考及对策》等论文,其中《许翰》被收录《商丘文史大观》一书。系商丘地区人员理论学会会员。 申雪(1978.11-):女,1978年生,黑龙江省哈尔滨人。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申雪与赵宏博多次合作参与双人滑冰的花样滑冰赛事。 1998年2月,首于长野参加冬季奥运会,排名第五。花样滑冰向来是欧洲人的强项,对两人而言,这绝对是好成绩。 1999年,在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双人滑项目中获得亚军,是两人在重要锦标赛上的首个奖项。 2000年,再次获得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双人滑亚军。当年又在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中夺冠。这是两人在众多重要赛事中第一次登上冠军宝座。 2001年,获得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的季军。 2002年,第二次参加冬季奥运会并在双人滑中获得铜牌,是中国自参与冬季奥运会的花样滑冰项目双人滑小项以来的最佳成绩,该奖牌亦是中国继陈露在1994年和1998年连续两届冬季奥运会获得女子单人滑铜牌后的第三块冬季奥运会花样滑冰奖牌。同年终于首次成为世锦赛冠军(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第二次在世锦赛上获得世界冠军称号。第一次由陈露在1995年世锦赛上获得),并在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得亚军。 2003年,成功卫冕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双人滑项目的冠军。 2004年,获得世锦赛双人滑亚军与花样滑冰大奖赛冠军。 2005年,赵宏博因跟腱断裂而近乎整年未参与赛事,两人在都灵冬季奥运中再次取得一面铜牌。 2006年,夺得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双人滑冠军。 2007年,夺得长春亚冬会双人滑冠军。 2007年,第三次获得日本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冠军。 2009年,“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双人自由滑冠军(两年之后的完美复出秀)。 2010年1月16日,获得2009年CCTV年度体坛风云人物最佳组合奖;2月15日,短节目比赛创历史最高分;2月16日,申雪和赵宏博在温哥华勇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花样滑冰奥运冠军!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温哥华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你是华英的吧?怎么可以上网找呢?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由内战转向和平的转折点,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历史意义来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对蒋介石国民党,尤其对整个中华民族都有利,促成了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族举国一致抗日的发动和最后胜利,也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铺垫了道路。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现实启示,李教授指出三点,一要弘扬和提倡科学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任何人、团体、政党、阶级的利益相比,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这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和本质特征。但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全人类的利益具有更高的价值,我们应有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树立大国风范,实现激情和理智的共振。第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都是一个好的机遇,但中国共产党抓住了机遇,国民党没有抓好。可见,我们不能过分夸大主观意志和能力,要把握好客观形势和机遇。最后,我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力戒盛世意识。

西安事变夫人的扮演者是霍思燕。在《西安事变》当中,由内地当红新锐女星霍思燕出演的赵四小姐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此次出演的赵四小姐与其之前出演的角色有很大的区别,她演绎的赵一荻很出色,清新、灵动,成为了这个剧当中一个亮点。该剧汇集了胡军、唐国强、霍思燕、刘劲等多位实力派演员,强大阵容让这部电视剧在拍摄阶段就已经成为焦点。叶大鹰此次拍摄《西安事变》与之前电影版《西安事变》相比,用更长的篇幅描绘这一历史画卷。扩展资料:该剧从全新的角度表现了“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史料出发,挖掘了“事变”中鲜为人知的历史原貌,客观的呈现了那场军事政变的过程,并且重新塑造了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等历史人物,展现了他们不同的个性,而且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使这部剧有了特别的吸引力。《西安事变》与之前电影版相比有着独特的侧重点。该剧从史料出发,挖掘了“西安事变”中鲜为人知的历史原貌,重新审视了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的历史功过,揭露了蒋介石、张学良、宋美龄之间鲜为人知的恩怨情仇。

西安事变论文发表小说文案

1.7.累成狗了,双12败完剁手。 2.大冷天,双12,不剁手,还要写作业。 3.老夫老妻不说爱,年轻的朋友要懂爱;磕磕碰碰真精彩,就是爱的大舞台;有情的人快表白,美丽的生活幸福来;1212就要爱,永永远远乐开怀 4.12要爱要爱,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爱你始终如一,一心一意,绝无二心,三生三世,爱就是要专一,一个“爱”字,一辈子! 5.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都上淘宝双十一买东西! 6.一年如一日,勇攀销量顶峰。 7.良辰美景奈何天,全场五折要逆天!如此星辰如此夜,全场宝贝都不贵! 8.独自斜坐在咖啡屋的一角,灯光昏黄发案,没有咖啡和点心,只有一杯水。 9.可笑的是我,居然还在奢望你会考虑我的感受.      10.双十二买东西不是为了自己,爸妈家人全都买了呢。 11.看不见你的时候,我的心就一下裂为两半:一半为你欢喜,一半为你担忧!1212示爱日,我想向你请求:请让我们在一起! 12.从前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车马快了,一天收了好几个双十二快递。 13.双12预热活动,全场3折起,送温暖满。 14.双十二让每个上帝都微笑。 15.吃土少年双11剁手剁脚,身残志坚感动世界。 16.非诚勿扰,血战,才是正道。 17.你要忍,忍到春暖花开;你要走,走到灯火通明;你要看过世界辽阔,再评判是好是坏;你要卯足劲变好,再旗鼓相当站在不敢想象的人身边;你要变成想象中的样子,这件事,一步都不能让。 18.价格更低,始终如一! 19.成功加入到剁手党,买的时候开心,送到的时候伤心。 20.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我能在双十一的时候,轻松拍下自己心仪的东西。

日本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而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却仍在顽固的执行他的先内后外的反动路线。。。。。。

西安事变是我国现代史上一次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开辟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从而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其研究一直颇为国内外学术界瞩目。近年来,随着学术争鸣日趋活跃,研究者们从不同视角、多层面对其进行了剖析与审视,有力地推动了西安事变研究向纵深发展。兹就近年西安事变研究中一些与中学历史教材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一综述。 一、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对此,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中国社会矛盾激化说。杨拯民认为,西安事变的发生绝不仅仅是张、杨两位将军一时冲动下的偶然之举,而是中国三十年代社会各种矛盾发展、激化的一必然环节⑴。施文魁亦指出事变发生的原因是:第一,从根本上说,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引起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第二,红军对东北军的打击,使张学良感到继续“剿共”毫无出路;第三,蒋介石一向利用“剿共”来消灭杂牌军,使张逐渐觉醒;第四,东北军士兵要求打回老家去的强烈愿望影响张的转变;第五,共产党政策的积极影响,促使张放弃“剿共”转向抗日⑵。 2.国民党内部矛盾发展说。姬天舒指出:“西安事变的发生,国民党内部矛盾的斗争和发展是其内在原因,它既是国民党内部抗日派、左派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亲日派相互斗争的产物,又是国民党阵营中‘嫡系’和‘杂牌’之间矛盾尖锐激化的结果。⑶”马成碧从张学良、蒋介石的政见分歧说明事变发生的必然性。张和蒋从不同的途径走上政坛,他们以各自的方式逐步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政治思想。张形成的是以爱国主义为主流的政治思想体系;蒋形成的是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独裁的政治思想体系。两人都主张中国要统一,并力行实现,但在如何实现统一以及在对待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对待中国共产党的态度等问题上则存在分歧,当矛盾双方的斗争发展到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极限时,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张、杨采取了兵谏的方式⑷。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说。杨颖奇认为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对张、杨逐渐接受联共抗日主张起了直接的、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张、杨采取非常方式扣蒋兵谏,逼蒋实现抗日主张,亦起了间接的、重要的推动作用。理由是:第一,从1935年8月到1936年4月,中共积极主动地开展统战工作,直接推动张、杨走上联共抗日道路;第二,从1936年5月到9月,随着中共逼蒋抗日方针的逐步确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更广泛开展,中共进一步推动张、杨坚定地走上联共抗日道路,实现了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三位一体”的联合抗日局面;第三,从1936年10月至12月初,随着蒋介石欲图大举“围剿”红军,压迫张、杨“剿共”的严重内战行动,中共从挽救民族危机出发,有力地推动张、杨担负起制止内战,逼蒋抗日的重要历史责任。⑸ 随着研究视野的逐步拓展,近来有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来重新诠释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如徐林祥认为中国三十年代社会各种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不只存在于西安,同时也存在于全国。他认为当时国民党情报失误是事变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表现是: 第一,国民党情报掌握失真、行动决策失误; 第二,国民党特工组织混乱、应变指挥失灵; 第三,国民党秘密电讯中断、通讯联络受阻⑹。王杉以现代化为视角,认为事变是在现代化的众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发生的,是中国人关注中国命运的产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追求民主政治的又一次尝试。她指出近代中国人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民族主义意识由传统走向现代,以及政治生活中一定程度的民主化,是事变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⑺。李云峰则从文化层面着眼,指出张、杨进步统一观的形成,显然是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在深受传统文化影响之外,西方文化传统与苏化传统的潜移默化功不可没,他们的统一观与蒋介石以传统文化消极部分为主要基础构成的统一观相比较,其进步性不言自明。两种统一观的互相对立、冲突,发展到正常手段不能解决时,便有了异乎寻常的西安事变的爆发。⑻ 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一直是西安事变研究中的热点,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1.中共抗日主张作用说。李新认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是中共中央根据抗日斗争的需要作出的。党首先肯定了事变的进步性质,认为这是“中国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也是国民党中实力派之一部,不满意南京政府的对日政策,要求立即停止‘剿共’,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并接受了中共抗日主张的结果”。根据当时国内外的斗争形势,党深刻指出事变可能有两种前途:一种是爆发大规模内战,另一种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共产党应当“采取联合国民党左派、争取中间派、孤立亲日派的策略,竭力制止新的内战爆发,敦促南京和西安之间,在团结和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事变。⑼”房成样亦强调:中国共产党在事变和平解决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指导下,中共中央不仅独立自主地制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政策,还协助张、杨妥善处理了事变。⑽2.国民党内部矛盾激化说。姬天舒认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国民党内部矛盾和斗争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主要依据是:第一,张、杨发动事变的目的就是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他们主张和平解决;第二,国民党内部实力派,即以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为首的亲英、美派坚决主张和平解决;第三,当时在南京的国民党左派,如冯玉祥等人从大局着眼,主张和平解决事变以避免内战、共同抗日;第四,国民党内部最有实力的地方实力派也主张和平解决事变。尽管何应钦等亲日派和某些地方实力派为了自身利益,企图利用事变来发动内战,但他们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⑾3.合力作用说。这种观点目前为学术界普遍接受,研究者们认为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多方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的结果,只是表述不尽相同: (1)关于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在事变和平解决中的作用。张庆瑰认为,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对事变性质的判断存在原则性的分歧,但在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政策上基本一致。中共中央确定和平解决方针在时间上先于共产国际、在内容上也存在不同之处⑿。范敏华亦指出二者在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根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是不同的,由此导致了在如何处理蒋介石的具体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共产国际主张无条件释蒋换取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这无异于支持蒋的反共内战方针⒀。 (2)关于国共两党在和平解决事变中的作用。苏丽认为西安事变的解决是以中共和平方案为主体内容,在国民党亲英美派的一些具体方法辅助下实现的,两种和平主张的合力作用是事变得以结束的关键⒁。郑德荣亦指出,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是西安、南京、延安三方面诸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任何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或否认其他方面作用的观点都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⒂。季云飞对直接参与谈判的各方政治代表进行了作用评估。他认为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因素;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是事变和平解决的决定因素;代表蒋介石意志的宋子文、宋美龄是事变和平解决的关键因素⒃。 (3)国际力量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问题。朱超南分析了几个主要国家对事变的态度,认为起作用最大的是英国与苏联。英国主张双方采取妥协让步的态度以和平解决争端,其原则是既维持蒋介石现有的统治地位,又必须接受张、杨提出的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政治条件,并保证事后张、杨个人的生命安全。苏联政府获悉事变后立即对张学良采取指责态度,并断定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苏联竭力维护和赞美蒋介石,希望蒋能恢复原有的最高统帅地位⒄。李佩良指出虽然日、苏、英、美等国没有支持张、杨的举动,但上述国家的态度并不一致,应对事变后的国际舆论作具体分析。⒅三、西安事变作用的评价 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西安事变与中国社会进程问题。刘培平认为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社会地位。理由是:第一,事变是中国社会矛盾的转折点,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标志,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中共两党代表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第二,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第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到团结、统一的转折点;第四,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独裁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第五,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也是中国共产党由“非法”到“合法”的转折点。这一系列的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⒆。王杉从现代化的角度出发强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不仅促进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由直觉阶段向自觉阶段的转变,加速了中国人与现代社会的接轨,而且使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程度在抗战初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另外,它也使南京国民政府的各个部门得以正常运转,使其在抗战爆发后,能够迅速组织力量面对突变的时局,其挽救和发展经济的举措,为未来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有序有效创造了条件。⒇2.西安事变与国民党统治集团对日政策的问题。对此,目前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张仲良认为,国民党集团由对日妥协走上抗日道路,其根本原因是它有抗日的要求和愿望,即使没有事变,它也会走上抗日道路。事变前,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发生巨变,蒋介石转向抗日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是日军出兵华北逼蒋走上抗日道路〔21〕。李佩良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虽然蒋介石统治集团有一定的抗日愿望和要求,但是没有事变的推动,他们是绝对不会由对日妥协走上抗日道路的。因为,国民党对日妥协与对内“剿共”的政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内“剿共”决定对日必定妥协,而对日妥协又是服务于对内“剿共”的。在“剿共”和抗日问题上,蒋介石坚持把“剿共”作为内外政策的中心。〔22〕3.西安事变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问题。学术界对此亦有不同的看法。王真认为,事变的爆发缓解了中共和红军的危难局面,从客观上为中国革命的大发展保存了力量;而且事变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壮大了革命力量,并为最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推翻蒋家王朝奠定了基础〔23〕。张学继认为事变给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是极为有限的,中共的迅速发展是因为遵循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并非事变提供的机遇造成的。理由是:第一,事变前,中共虽然处境很艰难,但经过长期反“围剿”斗争的磨炼和伟大的战略转移,已具有更强的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并开辟和巩固了今后得以继续发展的根据地,前景是乐观的。第二,中共在事变前向国民党呼吁停战议和,一致抗日,是从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大局出发,绝不是惧怕内战。第三,事变虽带有偶然性因素,但隐蔽其后的必然性是举国上下的抗日要求与蒋“剿共”政策的尖锐矛盾,这一矛盾即使不在西安事变中爆发,也要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出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对此深有洞察,才因势利导地处理了事变,西安事变也才因此起到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

西安事变论文发表心情图片

1936.12.12,张、杨二人在西安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最后因中共加入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初步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的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又称 “双十二事变” 。

西安事变的解决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采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目的: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

西安事变的结果

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协商)。蒋介石被迫接受 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第一,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

第二,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张、杨同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龄、宋予文的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首先在卢沟桥发难,这是蓄谋已久的行动。日军之所以选择这一地点,当然是地理位置重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完成对北平的包围非占此地不可;二是要控制平汉铁路,也非占此地不可。

日本侵略东三省,成功的兵谏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又称 “双十二事变”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