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葛可佑发表的论文有多少

发布时间:2024-07-05 04:31:37

葛可佑发表的论文有多少

期刊讠仑文发表格式要求正文篇幅一般在2000--8000字不等,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有疑问追问了、。。

十篇。发表核心论文十篇,出版专著一部,主编教材一部,参编教材两部。周建芳,博士,四川师范大学研究馆员,中图学会学术委员会信息素养教育专业组成员,长期从事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与教学。

葛可佑教授(营养学专家)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国际营养联合会(IUNS)执委(CouncilMember)亚洲营养联合会(FANS)执委(CouncilMember)中国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副会长及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80年代曾在FAO总部(罗马)担任食物营养高级官员。1990-1998年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研究员、所长。近年来,他主要从事人群营养状况的调查和改善研究,领导中国营养学会修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创作了平衡膳食宝塔,开展了广泛的群众性营养教育工作,组织全国知名营养专家修定了我国的RDA,发表了我国第一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于1992年经卫生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年来发表研究论文及专著等110余篇部,其40余篇在国外刊物上发表或载入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文集,在国内外均有较深影响。在营养科学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推荐去CNKI,清华搞的,那里面是论文数据库,可以随时下载的。你要搞不定的话,去淘宝的//翰林书店//,那里能下载到论文的

葛可佑发表的论文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国营养 0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杨月欣 主 0 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葛可佑 主编 0 食品营养学——邓泽元 乐国伟 主编 0 食物营养学—— 蔡威 主编 0 维生素全书——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 0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上下册)——葛可佑 主 0 现代营养学(原著第八版)——美国B。A鲍 0 人类营养学——何志谦 主编 中国饮食文化

我只能告诉你:林光常所说的牛奶导致缺钙是经不起推敲的,林光常糊弄人的狗屁理论太多了。道理偶就不讲了,给你篇文章看看吧:《15位专家联合撰文驳斥“牛奶有害论”》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春明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孝曙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程义勇研究员等15位营养学、食品科学和预防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联合撰写署名文章,驳斥“牛奶有害论”,倡导健康宣教应当尊重科学与事实。卫生部网站现将该文全文刊登。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二00七年三月二十三日健康宣教应当尊重科学与事实——驳斥“牛奶有害论”专家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陈春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顾问 研究员陈孝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程义勇 军事医学科学院 研究员葛可佑 中国营养学会 理事长 研究员顾景范 《营养学报》主编 研究员郭俊生 第二军医大学 教授何志谦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教授李珏声 青岛大学医学院 教授柳启沛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教授苏宜香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教授杨晓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杨月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翟凤英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张 丁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赵法伋 第二军医大学 教授近来,一位博士在他编写的科普著作中及在电视台和一些地区的演讲中,以“完全颠覆传统健康观念”为主题,多次宣传“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牛奶及乳制品为食物过敏的元凶”,“喝牛奶不补钙反减钙”,“为了远离慢性病,请尽早断奶”等观点。这些说法引起了许多观众和读者的疑惑,也引起了营养学、食品科学和预防医学领域不少专家的关注。作为长期在这些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疾病防治等工作的专业人员,我们一致认为该博士的上述观点缺乏科学依据,也不符合国情,有必要予以澄清。一、牛奶是一种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吸收、有利于健康的食品牛奶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哺乳动物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仅靠牛奶就可以供给身体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就是最好的例证。该博士认为牛奶有害的证据之一是其中的酪蛋白过多,这种蛋白质“坚硬、粗糙、极难消化分解”。但是国内外多年来的大量研究证明,牛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接近,而且具有良好的消化吸收率和利用率,在营养学上是公认的优质蛋白。在很多营养学实验中,酪蛋白经常作为标准蛋白或参考蛋白。其营养价值虽然比不上人乳,但是却优于大米、面粉中的植物蛋白,而且比肉类和大豆蛋白质的营养评分都高。此外,牛奶中含有几乎所有种类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等大量的生理活性物质。世界各国数以亿计的婴幼儿和少年儿童,以牛奶作为主要辅食,获得了良好的发育和健康状况,就是极有说服力的例证。反之,几年前发生在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就是因为食用的假冒伪劣“奶粉”中蛋白质含量太低,导致了幼儿营养缺乏、发育畸形,严重者乃至死亡。正反两方面的事实都说明,牛奶这种食品对于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欧洲、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的居民,即使在成年之后以至老年仍然大量消费牛奶及其制品,对其改善营养状况、强健体质发挥了有益的效用。二、提倡母乳喂养婴幼儿并不排斥牛奶的有益作用应当指出,营养学家历来特别强调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是婴儿时期最好的食物,只有母乳才能为新生儿及6个月以内的婴儿提供最全面、最合理的必需营养素。但是,在因各种原因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在婴儿6个月以后和断奶期需要增加辅食的情况下,在少年儿童快速生长发育期间,牛奶无疑是可供选择的最佳食品之一。牛奶和人的乳汁确实在某些营养素的含量和比例上有差异,对于新生儿及出生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来说,母乳肯定比牛奶更好;但是那些缺少母乳的婴儿怎么办?那些逐渐长大单靠母乳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的大婴儿又怎么办?所以,食品、营养、妇幼保健等专家在大力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以牛奶为主要原料研制了多种“配方奶粉”,以满足不同情况下婴幼儿成长的营养需求。实际上,牛奶和人乳在营养成分上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更主要的方面是具有很大的类似性。相比而言,米、面、豆类、肉类等其他食物与人乳的营养成分相差更大。人体的成长和健康,有赖于各种不同食物的合理搭配。如果因为“牛奶是牛吃的”人就不能吃。照此推论,羊奶是羊吃的,鱼是猫吃的,粮菜等植物性食物在人类栽培之前也是动物吃的草,难道人只能终生依赖母亲的乳汁才能生存吗?三、增加牛奶消费是改善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重要措施在讨论牛奶是否有害的问题时,决不能离开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的实际营养状况。我国2002年在内地开展了大规模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大陆居民的膳食营养水平在近年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仍然面临着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例如,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高达17.3%,贫困地区甚至达到三分之一,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地区婴幼儿的辅食添加不合理,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牛奶及其制品不仅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而且富含脂类、多种维生素以及钙等多种矿物元素,是改善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减少儿童生长迟缓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应该说明的是,中国大陆居民的牛奶消费还处于很低的水平,平均每人每年的摄入量只有约8 千克,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每人每年93千克的十分之一,也远未达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每人每年35千克的水平。所以,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特别强调“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希望通过增加奶类的摄入,有效改善一些营养素摄入不足的问题,特别是改善居民蛋白质和钙的营养状况。而这位博士宣称“三岁以上,应放弃牛奶的摄取”,既不了解我国居民膳食的实际情况,也不符合营养学和医学的基本常识。“喝牛奶不补钙反减钙”,我们觉得这种说法根本不可能出自一位“博士”之口。即使是营养科学的外行,也不能对这样简单的问题作出如此错误的答案。过量摄入蛋白质确实可能影响钙在体内的保留。但是我国居民膳食中的蛋白质水平并未达到西方居民那种过量的程度。一些美国人将牛奶当水喝,每天可达1000ml以上(含钙1500mg),再加上进食大量的肉类,其蛋白质摄入总量每天超过120克;而我国居民目前每日蛋白摄入大约70克,每日钙摄入量不到400mg。我们建议大家适量摄入奶制品,用牛奶中丰富的钙来补充我国居民膳食钙不足的缺陷,决不会引起钙的丢失。如果喝牛奶真的引起“减钙”,国内外有那么多儿童经常饮用牛奶,那么佝偻病的发生率为何未见增加反而显著下降呢?这种说法对研究背景和现实情况不做全面的分析,断章取义的滥用科学结论,是对科学无知的表现。至于牛奶蛋白引起的过敏问题,仅在很少的人身上发生。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有些人对蚕豆过敏,有些人对鱼、虾、贝类过敏,还有一些人对牛奶、大豆、花生、海带过敏。食物过敏主要是少数人具有的过敏体质引起的,最常见于生命的头1~2年,大部分人3岁以后过敏反应逐渐下降,只有1~2%的成人仍然存在食物过敏问题。 相比而言,我国居民更多见的食物过敏源是鱼虾和贝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应该用少数人的食物过敏问题作为全体国人禁食牛奶的理由。四、牛奶不是导致我国居民慢性病增加的主要膳食因素诚如所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膳食模式的改变,我国居民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出现了上升趋势。其中,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超重和肥胖等疾病的迅速增加成为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引起上述慢性病增加的原因很多,如环境污染、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力运动减少、吸烟、精神过度紧张等,都是这些疾病发生的危险因子。就膳食而言,我国居民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能量摄入过高。根据最近的营养调查资料,造成中国居民能量摄入过高的食物主要是油脂和畜肉类。例如,2002年大陆城乡居民每人每日膳食脂肪摄入量分别达到86克和73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左右,已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乡居民每人每日畜肉类消费量分别达到104克和69克,比1992年平均增加三分之一,而且排在肉类消费第一位的是脂肪含量很高的猪肉。相对而言,大陆居民的牛奶消费量平均每人每天只有26克,不可能对人体能量代谢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预防慢性病的主要膳食措施应该是控制油脂和肉类的消费,对牛奶横加指责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误导了群众的食物消费。近年在国外的医学杂志上确实发表过一些有关乳制品和肿瘤关系的研究论文,但是更多的研究报道则是乳制品对健康的有益作用。2004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期刊》载文报道,摄取过多乳制品会增加妇女卵巢癌的危险;同年的《国际癌症杂志》也介绍了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的饮食中乳糖与卵巢癌的关系研究,提示乳糖消费过高可能增加卵巢癌的发生率。上述两篇论文虽然都在美国发表,但引人注目的是在《2005年美国膳食指南》中却仍然强调乳制品的营养重要性:“乳制品的摄入关系到整体的饮食质量,以及许多营养物质的充分摄入。成年人和儿童不应该因为顾虑体重增加而回避牛奶和乳制品。”该“指南”由美国营养学、医学、卫生学等领域数十位著名的专家制订,而且由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HHS)与农业部(USDA)联合推出,具有足够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一方面是牛奶诱发卵巢癌危险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大力倡导饮用牛奶的指南,到底如何评价牛奶的功过?关键在于人群的摄入水平是否“过量”。《2005年美国膳食指南》建议9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每天食用700毫升脱脂或低脂牛奶或者乳制品,说明在他们国家引起妇女卵巢癌增加的“过多”乳制品超过这个推荐量。如前所述,大陆居民的牛奶消费量平均每人每天只有26克(不足30毫升),与美国的推荐量相差20多倍。在这样非常低的摄入水平下不考虑我国人民的营养缺乏问题如何解决,反而担心牛奶“过量”引起的乳腺癌,岂非南辕北辙,咄咄怪事!在此我们呼吁,无论是科普作家还是新闻媒体,在向广大民众进行健康宣传时,都应当慎重对待那些“新的医学发现”。每年国内外杂志发表的医学研究论文数以万计,但是任何科研论文都有其既定的研究背景和实验条件。我们应当具体分析并慎重对待那些研究。对于超出常理而又关系广大群众健康的观点,应经过调查,听取更多科学家的意见以后,再作出比较全面地报道。千万要避免单纯追求“亮点”和语出惊人,结果误导读者,甚至使科学转变成谬误。五、健康教育应当以科学知识为依据,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信口开河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广大居民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行为正经历着巨大的转变。在这个关键时期,社会需要大批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居民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但是这位博士的言论使我们强烈的感到:健康教育必须以科学知识为依据。如果在教育内容方面出现谬误,那么形式上越是生动,引起的不良后果越是严重。特别是对一些科学常识,不能信口开河,随意“颠覆”!例如,巴斯德消毒法在改善食品质量、保护人类健康方面的巨大贡献,人所共知。不能为了否定牛奶,就说这种方法“加热后蛋白质会凝固形成坚硬的酪蛋白。……难以消化,易致过敏”。试问:鸡蛋加热后形成蛋羹,豆浆矿化后制成豆腐,都是蛋白凝固现象,难道这些制作方法都有害吗?另外,人体对膳食蛋白质的需求,北京和台湾的学者都参加了联合国大学(UNU)组织的研究,所得资料基本一致。从事轻体力劳动的成人每天大约需要从膳食中摄取70克蛋白质,而重体力劳动者则需85克左右。而这位博士为了反对饮用牛奶,提出“60公斤的成人,一天需要的蛋白质36克足矣。”如果按照他提出的蛋白质需要量摄入食物,我国居民等于回到了自然灾害时期,国民体质何以保证?类似这样的“新观点”在近来的健康宣教中还时有所闻。限于篇幅,我们不能在此一一指出。我们认为这位博士在健康教育中讲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正确和可取的。例如,强调多吃蔬菜和水果,减少油炸食品,提倡适当的运动和愉悦心情,增加五谷杂粮的摄取量等,都是近年国内外健康教育特别注重宣传的内容。但是,在如何对待牛奶的问题上,他的观点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而且许多论据有悖常理,使我们不敢苟同。我们殷切地希望这位博士在自己的宣讲或著作中,尽量避免简单的推测或想当然地就否定公认的科学知识,而应当尊重科学,熟悉科学,宣传科学。反之,不负责任的宣讲一些信手拈来、证据不足、甚至违反科学常识的东西,不仅无益于公众健康,而且对大众造成误导。由此产生的不良影响,必将受到质疑和谴责。为了更全面的阐述我们的观点,谨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内容介绍于后,以求共识。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三、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四、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五、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六、吃清淡少盐的膳食七、如饮酒应限量八、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葛可佑教授(营养学专家)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国际营养联合会(IUNS)执委(CouncilMember)亚洲营养联合会(FANS)执委(CouncilMember)中国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副会长及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80年代曾在FAO总部(罗马)担任食物营养高级官员。1990-1998年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研究员、所长。近年来,他主要从事人群营养状况的调查和改善研究,领导中国营养学会修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创作了平衡膳食宝塔,开展了广泛的群众性营养教育工作,组织全国知名营养专家修定了我国的RDA,发表了我国第一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于1992年经卫生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年来发表研究论文及专著等110余篇部,其40余篇在国外刊物上发表或载入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文集,在国内外均有较深影响。在营养科学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推荐去CNKI,清华搞的,那里面是论文数据库,可以随时下载的。你要搞不定的话,去淘宝的//翰林书店//,那里能下载到论文的

葛可佑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葛可佑教授(营养学专家)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国际营养联合会(IUNS)执委(CouncilMember)亚洲营养联合会(FANS)执委(CouncilMember)中国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副会长及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80年代曾在FAO总部(罗马)担任食物营养高级官员。1990-1998年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研究员、所长。近年来,他主要从事人群营养状况的调查和改善研究,领导中国营养学会修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创作了平衡膳食宝塔,开展了广泛的群众性营养教育工作,组织全国知名营养专家修定了我国的RDA,发表了我国第一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于1992年经卫生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年来发表研究论文及专著等110余篇部,其40余篇在国外刊物上发表或载入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文集,在国内外均有较深影响。在营养科学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葛可佑发表的论文是真的吗

在过去食物资源匮乏的时期,解决温饱是一大难题,更别提如何吃的营养均衡。正因为食物短缺,古代时期就涌现出了颇多抒发温饱问题的诗词歌赋。

“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而现如今,饮食温饱已经不再是问题,但却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我们吃的食物营养下降了! 除此之外,老人们也经常对着餐桌发牢骚:现在的食物没滋味儿,不好吃!

难道说,我们好不容易能吃饱了,又要营养不良了?还得忍受变差的口味?

哎!真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现在的食物真的是营养低又没味吗?会不会吃出营养不良?这篇文章就来聊聊为啥很多食物今日不比往昔,最后还会为大家的营养均衡支招。

01

现代农产品的营养“缩水”了?

比如缺乏维生素C不仅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牙龈出血,严重还会诱发坏血病;缺乏维生素B会影响皮肤和粘膜的 健康 ;缺铁会导致贫血;缺锌会导致味觉障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

而令人不安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 现代农产品中的营养素含量越来越低了。这就意味着,吃同样的食物我们得到的营养大不如从前。

比如1991年《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芒果的胡萝卜素含量为8050微克/100克,而2018年出版的《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中的芒果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到了897微克/100克;在1991年《中国食物成分表》中黄玉米面每百克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分别为0.26毫克和0.09毫克,而《中国食物成分表 第6版》中黄玉米面每百克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则分别降到0.07毫克和0.04毫克,并且矿物质铁、锌、硒的含量均有下降。

2018年,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到气候变化对食物营养的影响, 全球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会让农产品的营养价值越来越低, 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1.75亿人因此缺锌,1.22亿人缺蛋白质。

另外,在2020年《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过一篇研究,该研究基于对1850 年至2016年间采集的样品进行的小麦籽粒质量分析,评估了过去166年来小麦籽粒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变化,结果发现从1955年到2016年, 小麦中的蛋白质含量下降了23%,锰、铁、锌和镁的含量也显着下降。 [1]

综合多个研究来看,现代很多食物营养确实不如从前。

02

营养和风味为啥会“缩水”?

除了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外,人为因素也是影响食物营养素含量的一大原因。比如种植方式、运输以及食物加工。

① 种植方式:以前的农作物几乎都是露天种植,而现在为了提高产量,大批农作物采取大棚种植的方式。两种方式相比,大棚种植的蔬菜在部分营养上可能逊色于露天种植,比如大家比较关心的维生素C。[2]

另外,因为温度和光照等原因,大棚种植的蔬果风味也不如露天种植。比如,光照强度增加会使番茄果实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和糖酸比增加,有机酸含量降低,而这些都会影响蔬果的口味。[3]

在相同的温度下,光照强度越低, 蔬菜的光合作用越弱,品质就越差,风味也会越差,这也是为啥很多人说现在的蔬果“没味儿”的原因之一。

对于这个事儿,我还是深有感触的,我爸种的胡萝卜跟农贸市场购买的胡萝卜相比,我爸种的胡萝卜简直就是“胡萝卜界的美味天花板”!

② 运输:为了保证蔬果上架期间的品质,很多蔬果都会在其没有完全成熟之前就采摘下来。在较长时间的贮存和运输过程中,食物的营养也难免会下降。

③ 食物加工:为了方便现在的生活,市面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加工食品,比如饼干、香肠、水果干、地瓜干、咸菜等。食品加工的过程,会导致大量的营养流失。

03

我们会营养不良吗?

很多人可能会比较担忧,既然现在的食物营养“缩水”了,那会不会营养不良呢?其实并不用担心。

首先,虽然现在大多数食物营养素含量上有降低, 但我们现在的食物种类相当丰富! 在过去由于条件限制,基本是自己家地里有啥菜就只能吃啥菜,食物种类受限,比如东北的农村地里大多是茄子、土豆、西红柿、大白菜、芹菜、韭菜、胡萝卜、大萝卜……总吃也是真的腻,往往是一大碗饭配上一点点菜,吃饱就行。

而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不仅能吃到家里的菜,天南地北的菜都可以吃的到。南方人可以吃到北方菜,北方人也可以品尝到南方菜。食物多样不仅能摄入多方面的营养,还能丰富我们的餐桌,促进食欲。

其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大家食物多样化,并且蔬菜每天要吃到300~500克,其中营养更丰富的深色蔬菜要占到总蔬菜量的一半以上。另外还要吃半斤左右的水果、300~500克牛奶、1个蛋、2两肉、10克坚果、25克大豆,主食每餐至少4英寸一碗饭的量,严格按照指南的推荐来吃,并不用担心营养不良。

04

如何最大化保留食物的营养?

同样的食材,要想摄入更多的营养,就必须要掌握一些方法。这就给大家支5招,让吃饭变得更营养。

① 食材处理:在烹调食材之前,必须要先处理食材,而处理方式不当则会导致食物的营养流失。比如北方很多人做菜的时候会用盐“杀”一下,挤出水分再烹调,这会流失大部分水溶性维生素。

再比如做一道清炒小白菜,有数据显示:小白菜切成段,炒后维生素C的损失约为30%,而如果切成细丝,炒后会损失51%,切的越细,损失的营养就越多。[4]再比如淘米次数越多,维生素B族的损失也会越多。

② 先洗后切:先切后洗会导致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从切口处流失,所以最好先将蔬菜清洗干净后再切。

③ 烹调方式:与清蒸、煮、炖、凉拌相比,煎炸烤等高温烹调的方式会让食物损失更多的营养。比如油炸食物的时候,油温越高,维生素A氧化分解越严重,部分维生素A还会溶解于油而损失。而采用凉拌加点亚麻籽油的方式,不仅美味,还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的吸收利用。

如果是炒菜,建议采用急火快炒的方式,可缩短蔬菜的加热时间,减少营养流失。不过,某些豆类蔬菜含有皂素和植物血凝素,要充分加热后才可食用。如果是做汤,建议开汤下菜,避免长时间沸水煮菜加速营养流失。

烹调好的菜肴尽快食用,不要反复加热。

④ 使用香辛料:香辛料的作用不仅仅是给菜肴提味,它们还含有多酚、黄酮等抗氧化成分,可减少烹调中蔬菜营养成分的流失。

有研究对我们常用的14种香辛料的多酚、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做了比较,结果显示:在辣椒、花椒、桂皮、白芷、豆蔻、沙姜、草果、八角、丁香、黑胡椒、香叶、甘草、陈皮、茴香中,抗氧化能力最强的为丁香,其次为桂皮、花椒。[5]

⑤ 增加全谷物摄入:精白米面都是经过了撵磨加工后的食物,丢失了很多营养,所以建议饮食中增加一些全谷物的摄入。

2022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特意强调了每天要吃50~150克全谷物和杂豆。做杂粮杂豆饭就很不错,用杂粮杂豆代替1/3~1/2的精白米面,比如燕麦饭、糙米饭、红豆饭、紫薯饭、玉米馒头、荞麦馒头等。

除了这些方法以外,还要注意食材的储存时间,对于不好保存的食材要做到少买勤买,避免长时间储存导致营养流失和腐烂变质。

总结:

虽然现在大多数食物的营养在“缩水”,但针对于目前的形势,并不需要担心营养不良。应该做到食物多样化,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物,优化饮食结构。

作者 | 薛庆鑫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注册营养师 健康 管理师 公共营养师

审核 | 韩宏伟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主任

编辑 | 江 帆

责编 | 丁 崝

参考文献:

[1]Mariem, S.B., Gámez, A.L., Larraya, L. et al. Assessing the evolution of wheatgrain traits during the last 166 years using archived samples. Sci Rep 10,21828 (2020).

[2]赵平娟.露地与大棚绿色蔬菜Vc含量的对比研究[J].现代农业 科技 ,2012,(10):336-337.DOI:10.3969/j.issn.1007-5739.2012.10.208.

[3]赵玉萍, 邹志荣, 杨振超,等. 不同温度和光照对温室番茄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5):6.

[4]杨月欣,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2版(上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5]单恬恬,代钰,徐筱莹,王宏勋,王丽梅.14种香辛料提取物的多酚、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9,44(04):80-83+88.

本文首发于“科学辟谣”

#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心 健康 信科普#

分为国资委的和劳动部发证的 书不同 价格也不一样虽然营养学会办的培训最好 可惜证书不是全国通用的 眼下也不办班培训了所以以上两家都可以 国资委的贵些 培训的内容多 时间长些自学的话 推荐 葛可佑的营养师培训指南 一书 或者其他营养学会编辑的书 实用性很强 都是专家学者写的

西方人,天天喝那么多,也没缺钙,这就是个很好的实验

职业技能全国统一鉴定高级营养师论文(国家职业技能一级) 文章题目: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膳食 姓名:XXX 身份证号:XXX 所在省市:XXX 工作单位:XXX 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膳食单位:XXX 姓名:XXX摘要:任何能提供我们身体所需营养素的食物,可以说都是好的食物。然而并不是只要用上好的食物,就能吃出健康来。有好的食物,也要配上适当、合理而均衡的膳食安排,才能吃得健康、吃出健康。现今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对食物的要求已有提升,不仅仅是只限于填饱肚子这么简单的层次,而是要通过精挑选材、适当加工,要吃得滋味之余,更要吃得营养、吃得健康。随着社会步伐变得急速、生活节奏日趋紧张,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好的膳食安排往往是导致「都市文明病」的主因。懂得选择好的食物,坚持合理而均衡的膳食安排,才是我们追求的健康之道。 关键词:食物,营养 ,健康,平衡膳食 一、食物与膳食人类的食品 类有许多,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成分,每种食物含有的营养素都不可能是全面的,人体只有通过吃多种食物才能获得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因此可以说人体从食物中获得营养,并通过新陈代谢转变成自身的营养,食物中的有些营养素在是体内互相转化后,才能被人体利用的。因此任何能提供我们身体所需营养素的食物,都可以说是好的食物。至于食物的「好」与「不好」,我个人认为,它只是体现在食用者个人的生活上的。任何食物,都含有不同成份、不同含量的营养物质,对人体都有裨益,所以大体而言,是没有不好的食物。食物和膳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儿、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概念,然而它们却密不可分。如果要用「好」和「不好」来衡量判断它们,我本人觉得有流于片面的感觉。因为某些认为「好」的食物,可能对某些消费者来说却是「不好」的。例如许多补药人参、鹿茸,有些人吃了会引起血压升高、鼻腔或者牙龈出血、胸闷、腹胀等不适症状。【1】因此对这部分消费者来说它「不好」,然而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是的的确确的「好」;再比如痛风症病人,因为其病患影响,绝对不能摄取含有核蛋白质食物如动物脏腑、禽类和鱼类等;然而这些食物,却往往是一般普罗大众日常必不可少的营养摄取来源。【2】不说别的,即使是现代人公认的容易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的动物脂肪也是如此,例如肥肉对于我国自然灾害年代及一些能量摄入不足者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营养食品,可弥补因能量摄入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提高人的工作能力及预防疾病的免疫力,所以对这类人群肥肉是很好的食品;而肥肉对于能量过剩的人来说则是应该避免食用的。又如高蛋白饮食在几十年前“糠菜代粮食”的时代是被向往的高级营养食品,但是对现代营养过剩的人及患有肾脏、肝脏疾病的患者来说则是必须控制的。当然这只是一两个例子,但是无可否认地说明,食物「好」与「不好」只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性。膳食却不然,它是由不同种类的多样食物所构成,主要是以能提供人身体每天所需、适当含量的各种营养素为目标的膳食安排,就是我们说的「合理膳食」。反之,不管是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足者,皆视为「不好的膳食」或「不良膳食」。根据我国「中国营养学会」的食物营养宝塔【3】数据提供,成年人每天大概需要食用250克到400克的谷类薯类及杂豆类,300克到500克的蔬菜类,200克到400克的水果类,50克到75克畜、禽、肉类,75克到100克鱼、虾类,25克到50克蛋类,30克到50克大豆类及坚果类,300克奶及奶制品,油脂类要控制在25克到30克之间,盐要控制在6克之内外加上1200毫升的水和6000步的身体活动便能达到平衡膳食的目标。既然「食物」和「膳食」是如此密不可分,那么如何选择食物、如何制定合理而均衡的膳食安排,就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即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养精气。”的饮食模式,这是我们祖先根据实践经验,加以总结而形成的营养学说,迄今仍为国内外营养学家所称道,认为这是理想的营养模式,应加以推广。【4】也就是说由于各种食物的营养成份均有其特点和相应营养价值,故在组织膳食时,必须将各种食物进行合理搭配才能符合人体营养需要。二、食物选择技巧虽然说任何食物都是好的食物,可是我们还是要懂得怎么样去选择取舍,才能为合理而均衡膳食提供合适、合量的营养所需。食物在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都有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污染,导致出现卫生问题,最终影响人体健康,因此需要我们学习和掌握一定的食品卫生常识,从而减少食品污染的危害。【5】选择食物的基本技巧:(一) 基本原则1. 不要购买没有受到适当保护的食物。2. 不要购买异常食物。3. 注意包装标签上的有效日期及贮藏方法。4. 不时不食,特别是生果及蔬菜类。5. 选择信誉良好供货商。(二) 各类食物的选择1. 鱼类(1) 不可有异味(2) 鱼眼睛要有光泽(3) 鱼腮要鲜红(4) 肌肉要有弹性,有光泽,颜色鲜明(5) 表皮要湿润,无破烂,粘液无混浊(6) 鱼鳞要紧密,不容易脱落2. 肉类(1) 颜色要鲜明正常,牛肉为深红色,羊肉为粉红色、猪肉为浅粉红色,脂肪皆呈奶白色或白色。(2)越小的动物越好。日常生活中的最佳肉食当数虾肉、鱼肉、鹅肉、鸭肉、鸡肉,其次才是羊肉、猪肉和牛肉(3) 触摸肌肉时,感觉干爽而有黏润,富有弹性(4) 表面不要呈瘀伤色(5) 不可有异味3. 禽类(1)胸脯丰满及柔软(2)肌肉表面无瘀伤,富有弹性(3) 腿步易弯曲(4)脂肪呈白到黄色(5)不可有异味4. 蔬菜类(1) 要配合时令,不时不食。(2) 绿叶菜要青绿,叶要脆嫩,不可有焦黄。(3) 椰菜及生菜类,内部要紧实,不选外皮被剥掉的。(4) 豆类要脆和实,没有皱皮纹。(5) 根茎类基本上选取沉且实,颜色鲜明,表皮没有污点。5. 油脂类(食油)脂肪由甘油及脂肪酸所合成,脂肪酸可分为:(1) 饱和脂肪酸 (Saturated Fatty Acid)(2) 单元不饱和脂肪酸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3) 多元不饱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6】大部份饱和脂肪酸来自动物脂肪和肉类、全脂奶、蛋黄和部份植物油如椰子油和棕榈油等,会增加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应尽量少食用。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多来自植物油,可以降低血液中有害的胆固醇而留下有益的胆固醇,可以适量食用。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来自鱼类和大部份植物油,能帮助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故烹调宜用,但注意份量要适当。然而有了合适的食物,并不意味着已经达到均衡膳食的目标。均衡膳食是一个综合概念,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合理的均衡膳食,要求膳食中营养素种类和数量搭配比较平衡、合理,适合用膳者机体的生理需要,其中食物的营养搭配无疑是最重要一环。三、营养搭配食物是一种生物,因此难免受到地区、季节等因素影响,以致出现食物配伍不当。这样膳食中就会存在营养缺陷,呈现某些营养成份过多、不足,甚至缺乏。时日一久,这种搭配不当的膳食,就会导致人体生理失常或形成疾病。长期的实践和研究证明,世界上尚没有一种单一食物能够全面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如母乳对婴儿来说是一种十分理想的食物,但是其所含的营养素也不完全,必须借助其它辅助食物来加以弥补。(一) 粗细粮合理搭配细粮搭配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要适当多吃一些传统的粗粮,即相对于大米、面粉这些细粮以外的谷类及杂豆,包括小米、高粱、玉米、荞麦、燕麦、薏米、红小豆、绿豆、芸豆等;二是针对针对目前谷类消费的主体是加工精度高的精米白面,要适当增加一些加工精度低的米面。不同种类的粮食及其加工的合理搭配,可以提高营养价值。如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低,是其限制性氨基酸;豆类蛋白质中含丰富的赖氨酸,但蛋氨酸含量低,是其限制性氨基酸。若将谷类和豆类食物合用,他们各自的限制性氨基酸正好互补,从而大大提高了其蛋白的生理功效。【7】粗细粮合理搭配混合食用可提高食物的风味,有助于各种营养成分的互补,还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程度。(二) 主副食品合理搭配主食是指含碳水化合物为主的粮食作物食品;副食主要为动、植物性食物,它们在营养价值及感官性状上各有特点。主食可以提供主要的热能及蛋白质,副食可以补充优质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所以如果进行适当的副食搭配,如增加鱼、肉、蛋类和豆类等,可使主食的营养价值获得较大的提高。当然如果通过适当的烹调加工来改善、提升风味的话,其营养价值和人体吸收利用率也会有很明显的提升。(三) 荤素食品合理搭配荤食是指肉、鱼、蛋、奶及其制品,它们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无机盐。特别是动物肝脏中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适量食用可改善我国居民维生素A、维生素B2等营养欠佳状况。【8】素食主要是指各种蔬菜、水果和豆类。蔬菜中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含量丰富;水果则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柠檬酸、苹果酸、果胶等物质,其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葡萄糖、果糖、蔗糖,这些糖多是多糖,可以直接为人体吸收,因此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容易被人体吸收;豆类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钙、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9】因此两者搭配烹调制成成品,味美口香,不仅富于营养,又能增强食欲,有利于消化吸收。(四)酸碱搭配 我国劳动人民在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留下了很丰富的饮食文化,有待于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去发掘、提高。比如,南方有些地区讲究把鳝鱼与藕合吃。原来鳝鱼含有粘蛋白和粘多糖,能促进蛋白质吸收和利用,它又含有比较丰富的完全蛋白质,属酸性食物;藕则含有丰富的天冬酰胺和酪氨酸等特殊氨基酸,以及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属碱性食物。这一酸一碱,加之两者所含营养素的互补,对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起着很好的作用。实际上,我国人民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烹调习惯,有很多是属于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搭配的。总的看来,动物性食物属酸性,而绿叶菜等植物性食物属碱性,这两类食物的搭配对人体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也是荤素搭配的优点所在。因此,一些西方的科学家极力推广中国的菜肴搭配和烹调方式。 在社会物质比较丰富、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怎样吃得更科学或者说更有益于健康,是当前人们关注的话题。有人将当前人们在饮食方面的追求,概括为“吃杂”“吃粗”“吃野”和“吃素”四大特点。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还是应该将这四大特点结合,合理搭配,因为各类食物有其特点、优点和不足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食物的各自特点和优点进行配伍,务求使互补有缺而臻完善。这更能符合人们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对中老年人来说,合理搭配显得更重要。四、膳食基本结构结合当今膳食结构类型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日本膳食模式(第一种类型) – 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均衡,蛋白质、脂肪、能量的摄入基本符合营养要求。这一饮食结构主要以日本为代表,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动物性食物逐年上升,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不断减少,从而导致目前第一位的死因为恶性肿瘤。(二)经济发达国家膳食模式(第二种类型) – 这中类型的主要特点是“三高一低”,即高蛋白、高能量、高脂肪、低膳食纤维。这种饮食结构主要存在于西方国家,正由于这种饮食结构导致这些国家的心脑血管疾病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三)东方膳食模式(第三种类型)– 动物性食物摄入不足,蛋白质和脂肪较少,但能量基本可以达到人体的需要,膳食质量不高。这种饮食结构以中国为代表的亚非国家,该饮食特点造成的最主要问题是营养缺乏。【10】(四)地中海膳食模式 – 主要以地中海周边沿海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食用大量海产食物、新鲜蔬菜、少食红肉,食用橄榄油(不饱和脂肪酸),和经常饮用适量葡萄酒,既符合营养要求,更减低国民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由此可见,偏食荤和素皆不可取,皆因会造成体内营养失衡,进而引发种种疾病,损害健康,只有荤素之间的合理搭配,才能提供较为全面的营养成份。五、结论随着社会经济急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的要求已有提升,不仅仅是只限于填饱肚子这么简单的层次。饮食中存在鱼、禽、肉等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少蔬菜、少主食的弊病日益明显,以致肥胖为核心的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都市文明病」的发病率急剧飊升,全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这些疾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所以说,「文明病」是吃出来的病,一点都不为过。因此我国的当务之急,应当是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供给营养合理的平衡膳食,从而降低「都市文明病」的发生率。如何才能吃得健康、吃出健康,坚持合理而均衡的膳食安排,这才是我们追求的健康之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的生活习惯与条件不一,不需要、也不可能制定单一的膳食模式,而应该在继承各民族习惯与地方习惯的合理部份基础上,逐步使膳食结构更加完善合理。希望大家能够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享受美食,享受健康,享受人生。 参考文献:【1】双红,这五种要少吃【J】长寿,2009,(11):45【2】石新,怎样预防痛风【J】长寿,2009,(10):7【3】刘立强、葛可佑、杨晓光、程义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9,首页【4】吴嘉、王惠卿,营养师培训教程(上)【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4【5】吴嘉、王惠卿,营养师培训教程(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2【6】刘立强、葛可佑、杨晓光、程义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9,30【7】刘立强、葛可佑、杨晓光、程义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9,5【8】刘立强、葛可佑、杨晓光、程义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9,44【9】吴嘉、王惠卿,营养师培训教程(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6【10】吴嘉、王惠卿,营养师培训教程(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5~46

可以发表的论文要有多少字

文章的字数一般的单位是没有要求的,发表的文章一般是按版面发表。杂志社也是按版面收费的,不过一般的作者都是发一个版就可以了。评职称够用就行了,一般版面大概是2400字符-2700字符。具体的还是要看杂志,期刊不同字符数也是不一样的。不知道我说的详细不,你能不能明白。要是有什么疑问你可以随时咨询国信论文网的张老师。

刊大师:为作者投发学术期刊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职称论文及所有要投稿的论文都应该知道的十大注意事项之字数控制篇!快点进来看看吧!(侵、私、删)

一般的普通期刊字数要求都在3000字左右(即3-4页),核心期刊一般对论文字数要求比较高,在5000-6000字左右。具体情况各种杂志有不同限制。

个人觉得这个好像不一定根据你所选的内容字数,不低于1000字左右就可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