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中国稻米杂志投稿

发布时间:2024-07-05 22:42:09

中国稻米杂志投稿

是 的 ,!《中国水稻科学》为中国水稻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水稻学术性季刊,主要报道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的未经发表的中、英文原始论文。《中国水稻科学》为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国影响因子较高的科技期刊之一,是国内外20余种数据库及检索刊物的来源期刊,也是中国科学引文索引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来源期刊。《中国水稻科学》十多次被浙江省、农业部有关部门评为优秀科技期刊,在第一、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均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如要发表的话是比较难的,你可以人帮忙。我也很乐意帮ni!

《吉林农业》《北京农业》《安徽农业科学》等期刊我都可以发见我的用户名,163的邮箱。

我认为你要是搞农药研究的就的看看一下书籍:一是化学类,包括有机,无机等;二是农药合成方面的书籍,包括农药的中间体提取,合成工艺;三是农药环境类书籍,包括农药对自然的融合度!可以说农药的研究是很复杂的,涉及的范围也是挺广的!主要是要看你从事哪一个环节,这样分工细才能研究出高效,环保的新型农药!

飞秒检测发现主要有国内农药较好的有:农药学学报、植物保护学报,这两个都是一级核心期刊了,国内首选这两个。做农药环境和残留方面的文章是比较容易发,做制剂加工的文章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发到以上两个学报,不是太容易,不过有创新点还是可以发的。还有就是《农药》期刊,这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出版的,也是核心期刊,这个期刊在农药学中影响也是不错的,应用性的文章可以发表。

中国稻米期刊投稿

飞秒检测发现主要有国内农药较好的有:农药学学报、植物保护学报,这两个都是一级核心期刊了,国内首选这两个。做农药环境和残留方面的文章是比较容易发,做制剂加工的文章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发到以上两个学报,不是太容易,不过有创新点还是可以发的。还有就是《农药》期刊,这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出版的,也是核心期刊,这个期刊在农药学中影响也是不错的,应用性的文章可以发表。

《中国稻米》是中国水稻研究所1994年开始创办的旨在为我国水稻与米业生产、科技发展和消费服务的全国性水稻科学技术期刊,现为双月刊。为更好地适应报道的需要,从2007年起将更注重前沿性的学科动态和创新性文章的刊登,编排上更多体现创新性学术期刊的规范。主要刊登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的专论与综述、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成果、综合信息等。

是 的 ,!《中国水稻科学》为中国水稻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水稻学术性季刊,主要报道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的未经发表的中、英文原始论文。《中国水稻科学》为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国影响因子较高的科技期刊之一,是国内外20余种数据库及检索刊物的来源期刊,也是中国科学引文索引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来源期刊。《中国水稻科学》十多次被浙江省、农业部有关部门评为优秀科技期刊,在第一、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均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如要发表的话是比较难的,你可以人帮忙。我也很乐意帮ni!

一般国家权威期刊就是主办方为国家级别。但由于目前国家权威期刊的评定标准很多,所以很难说哪个标准更具有权威性,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双核期刊一般都是权威期刊。

刊名: 中国水稻科学

Chinese Journal of Rice Science

主办:  中国水稻研究所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浙江省杭州市

语种:  中文;英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1-7216

CN:   33-1146/S

邮发代号: 32-94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国水稻科学

创刊时间:1986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1)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2年计划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复合影响因子:2.306

综合影响因子:1.401

从这个刊物为双核期刊,加之很高的影响因子可以清晰判断出该刊十分权威,并且主办方也是中国水稻研究所,所以完全可以认为是国家权威期刊。

中国稻米期刊投稿进度

方法流程如下:

一是期刊选择。根据专业和研究领域选择合适的期刊及栏目,有些期刊会细分成好几个不同的栏目,这里要注意。

对于在校研究生来说可以尽量选择该领域权威性更强、影响因子更高的期刊,提升论文的含金量,而对于职称评定,则尽量选择影响因子更低、年发表量更大的期刊,提高论文的录用率(职称评定只要达到硬性要求就行)。

二是投稿渠道。目前核心期刊投稿渠道基本有在线投稿、邮箱投递、纸质邮寄3种,在线投稿要注意找正确的官方网站,bd上搜索经常会出现假冒网站,请仔细甄别。

三是投稿时间。当然是越早越好,但是有些期刊收稿时间有规律性,比如有的期刊通常在每月初将收到的稿件统一分送出去,也就是说不管中旬还是下旬投稿,其实审稿时间都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告诉我投稿比别人早,录用时间却更晚。

四是改投。投稿一般会经历初审、外审、退修、退稿和录用等流程,投稿后要经常关注投稿进度,如果超过一个月没有消息,可以打电话咨询编辑部,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或者期刊会对你有看法,若超过两个月未收到消息,基本上可以改投了。

五是一稿多投。这是投稿的大忌,千万不要以身试险,尤其对于那些未来还在学术界的童鞋来说。

六是版面费。很多期刊仍然需要版面费审稿费,根据版面的数量,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版面费是在文章确定录用后缴纳的,缴纳对象为期刊对公账号,且期刊会开具发票,如果缴纳对象为私人账号基本可以鉴定为纸了,所以请慎之又慎。

核心期刊共有7大体系,分别为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科技核心、人文社科核心、CSCD、人文社科学报核心、中国核心期刊遴选库。

这里只简单说三个,北核、南核、CSCD。北大核心又称中文核心,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每四年评定一次;南大核心,又称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每两年一评;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的SCI”,每两年一评。

如果某期刊同时被两种核心期刊体系认定为核心,那么该期刊就是双核心期刊了,双核心期刊与单核心期刊均为核心期刊,且双核心期刊学术水平更高。至于所谓的ABC类期刊,是一些大学和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期刊进行的归类,这里不做过多赘述了。

作者要求:

核心期刊虽然对作者没有硬性要求,但是一般对低学历的人有qs,在文章质量不是特别突出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拒稿。

所以作者学历至少是硕士,资质为中级以上职称,作者单位为三本以上或者业内权威性的企事业单位。文章最好有项目背景,基金类的一定要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这样录用概率会大很多。

文章撰写:

这是发表核心期刊的关键环节,所有的期刊考察的都是论文的质量。

一是知识积累。论文是专业知识的结晶,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深厚的专业功底是学术论文的基础。

二是文献阅读。大量阅读文献,勤思考多总结,掌握文章撰写技巧和整体思路,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导师对研一学生的文献阅读作要求。

三是亮点突出。文章撰写要具有逻辑性,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同时要有详有略,重点将研究亮点突出,向评审老师展示你的独到之处。

四是文章排版。论文的格式要符合相关期刊的要求,这能体现你的投稿诚意和对期刊的尊重,千万不要忽略这个细节,另外注意重复率要求,一般不超过30%。最后不要写综述,综述类论文需要深厚的功底,一般的综述文章录用概率很低。

简单说说核心期刊是怎么回事吧。

核心期刊有两个版本,一种是指北大核心,也就是平常说的中文核心,北京大学评选的,每四年评一次;另一种是指南大核心,也就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即CSSCI收录期刊,南京大学评选的,每两年评一次。两者有很大部分重复的收录期刊,每个学校要求不同

。还有些学校根据研究方向、单位科研领先的相近专业,又划归为A类,次之B类,再次之C类期刊。

一般来说,单位能够划分A类、B类、C类的,基本上都要求是比较高的单位,A类、B类、C类这些刊物,多数都是从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里面遴选出来的,也有极个别把不是核心的报纸刊物划在A类、B类里面,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等。有些学校博士的科研成果奖评选就是根据你发表论文的级别来评定的,比如说,你发的是A类期刊,核定的级别和奖项要比其他期刊高些。只是,A类期刊很难发表。

言归正传,怎样才能发表核心期刊呢?

一、论文准备

发核心期刊,首先你得有一篇拿得出手的论文才行,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那接下来就是,拿得出手的论文,即高质量的论文该如何撰写了。

(一)选题有新意,科研需创新。

如果你写的论文主题没有新意,或者早有人写过,那么,肯定发不了核心。所以,在你确定主题后,你一定要上网搜集相关书籍、相关期刊论文,特别是该领域权威期刊和知名学者的研究现状和学术动态, 认真研究和分析写过的相关内容,或者类似的文章。在深入了解后,你要分析比较你的文章与他们有什么不同,也就是创新点在什么地方,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撰写阶段。

论文主题的确定:

1.某一领域的研究综述,也就是把某一专题的相关研究(国内外著作、论文等)作一系统的梳理和阐释,着重分析该专题研究的现状,包括研究的角度、方法、欠缺点、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等。

2.如果你已经确定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题方向,并且已经有了相对丰富的前期研究成果,那么,可以选择某一小节的主题作为要发表论文的内容,这样还可以作为以后毕业论文的一部分内容,一举两得。我曾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内容,就是与我博士论文主题相关的一部分内容。

3.根据读本科、硕士时自己做过的相关内容来确定,这样可以保证研究内容的连续性,同时更能展现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4.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为主题,因为兴趣是写作的动力。有兴趣,会促进你主动搜集资料;有了兴趣,才会有研究热情,带着兴趣和热情做科研会轻松许多。很多著名学者就是把自己的兴趣做到极致,成就了自己。如比尔·盖茨从小就对数据、编程、软件特别感兴趣,最后成为著名的微软公司董事长。

5.把某科的期末作业作为内容来整理发表。因为文科的期末考核,大部分是上交一篇论文,所以,你可以花些时间,用心完成这份作业,这样既可以取得该科期末评定的好成绩,还可以把这篇论文进行深加工(请导师帮忙修改),作为准备发表核心期刊的论文。

(二)专业知识要积累,知识结构需完善。

选好主题后,下一步就是撰写。有质量论文的撰写是知识不断积累,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作为学术论文一定要体现出专业性和创新性。专业性的知识依靠课堂教师的传授、课下自己的阅读、以及刻苦的专研。创新性在于平时关注研究领域的前沿,掌握相关专家的学术动态(学术会议、最新著作及文献),以及自己的聪明才智。

如果你是在读本科或硕士,以后有考博的计划,那么,多读书、多思考、多总结就是你现在要做的。知识是要慢慢积累的,等你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创新点自然会有。我有个本科同学,硕士毕业后考博士,后因家庭、孩子等因素耽搁至今,今年考上了。考上后,她和我说,听说博士毕业很难,毕业论文、核心期刊都是难题,怎么办呀?对于她,之所以难是因为她中间有空档期(本科毕业工作两年、硕士毕业又工作五年),欠缺专业知识,没有扎实的根基,考博时的专业成绩完全是现学现卖。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检验的,所以,我给她的建议就是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没有捷径。

(三)论文格式和排版要符合要求。

论文的格式和排版相当于产品的外包装,为什么有些商品卖的就是包装,因为包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产品的价值,论文也是如此。论文的撰写除了专业的内容外,还需要标准的格式。你可以网上搜索每家杂志社的具体要求,然后根据其要求来操作完成。论文的排版也是个技术活,排版过程不容忽视,以后毕业论文也会用到,这需要多学习、多练习,才能熟练运用。

二、论文投递

等你有一篇拿得出手的论文后,接来下就是寻找投稿渠道了。文科论文要发核心期刊,相对难些,一是因为相关期刊少,如哲学类期刊;二是需求多,竞争激烈。全国各高校、各相关研究所、全国的人文社科类博士、硕士大都要求发核心,需求量很大。

投稿渠道:

(一)导师帮忙联系:有些博导是某核心期刊的编委会成员、或有合作关系、或认识熟人等等,这个就是机会。也就是说,如果导师资源丰富,发表核心期刊相对方便些。我师姐的核心期刊就是导师帮忙推荐发表的。

(二)学长帮忙介绍:平时多与学长交流,听取他们的经验和建议。有些学长会直接告诉你他们投稿的技巧、方法、以及相关期刊的联系方式,这个会使你少走好多弯路。

(三)自己寻找途径:你可以根据论文的内容选择相关的期刊一一投稿,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也就是盲投。我有几个同学就是盲投成功的,只是这个需要等待很长时间,要提早准备。

我自己发表的核心论文是在读博一的时候,有意识地把期末作业用心写好,后来请导师帮忙修改后,在一家以前(以前在一所学校任教,负责该部门的教材选购,认识出版社的人)有联系的出版社(出版社与有些核心期刊有业务上的合作)的帮助下发表的。

三、核心期刊发表优势明显

如果你手里有一篇或几篇核心期刊,你就可以参加学校级各种奖学金(科研成果奖、国家奖学金等)的评定,评上后会有一定的奖金;你可以把相关内容作为毕业论文的一部分,也是提前为毕业论文做准备;你可以在毕业后找工作中增加优势,有些单位的招聘就是看你发表核心期刊的数量。我有一个师兄,在职读的博士,他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在读研的时候就有意识地为读博做准备,包括读博士时的论文主题,核心期刊的发表,等等。后来,他凭着自己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学校的各类奖学金,如学术新人奖、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最近还听说,他又跳槽到一所更好的学校任教。我觉得,这些成绩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发表的核心期刊。

总之,发表核心期刊,你需要有意识地积累专业知识,在完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常来说一周左右就能得到答复。个人投稿之后,大部分的期刊编辑都会查看邮箱,基本上在一周左右的时间会直接给投保者答复,要么直接退稿,要么进行修改或者录取,作为投稿作者来说,一方面是要耐心等待,第二即使被退保了也要找到具体的原因。如果是论文投稿的话,一般一周到两周之内会得到回复。论文投稿的确是需要一个周期的,通常来说一篇论文投稿到期刊的杂志社之后,杂志社会进行审核,如果符合杂志社的发表要求,那么会及时的通知作者,是否需要修稿或者说直接录取,如果说不符合的话也会通知作者,15天之内基本都有回复。

时间不等,3个月-1年一般审稿周期(投稿至返修)3个月左右,甚至长达1年,投稿3个月后可以电话或者通过网上投稿系统询问审理进度。一般来说,期刊等级越高,审稿周期越久。《中国酿造》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由北京市调味品协会主办的刊物,现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属中文核心期刊,以刊登酱油、醋、酱类、酱腌菜、酒类、发酵豆制品及酶制剂等方面的内容为主。

中国稻米发表论文

在国外杂交水稻未能取得成功的背景下,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的。

杂交水稻的基本思想和技术,以及首次成功的实现是由美国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由于Henry Beache的设想和方案存在着某些缺陷,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后来日本人提出了三系选育法来培育杂交水稻,提出可以寻找合适的野生的雄性不育株来作为培育杂交水稻的基础。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日本人找到了野生的雄性不育株,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另外日本人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水稻育种新方法,比如赶粉等,但是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法完成杂交水稻的产业化。

袁隆平于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1973年,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1984年6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杂交水稻专门研究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后又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

在他的率领下,先后于2000年、2004年和2011年实现了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标,亩产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标也于2014年10月实现历史性突破,为进一步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奠定了基础。

袁隆平去世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2021年5月24日上午,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袁隆平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悼念,向其家属表示亲切问候并送花圈。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王晨、刘鹤、孙春兰、李希、杨晓渡、陈希、陈全国、陈敏尔、胡春华,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李瑞环、吴邦国、温家宝等分别发来唁电或送花圈表示悼念。

泰王国公主玛哈扎克里·诗琳通,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长拉纳里韦卢,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农业渔业部长佩德罗·多斯雷斯等送花圈或表示悼念。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袁隆平、百度百科-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主要贡献如下:

1、开展水稻杂种优势

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2、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

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

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2.4%,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

3、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

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

4、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

他提出了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导致不育的起点温度指标和选育的技术策略,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走出了低谷。

5、在超级杂交稻研究方面连续取得重大进展

1997年,袁隆平又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已于2000年、2004年、2012年分别实现中国超级稻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标。

扩展资料: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

1956年,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几年时间,袁隆平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81年,国务院将“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授予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

5年后,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经过9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它保证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1979年4月,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上,袁隆平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国第一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

袁隆平著于1985年的《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后,发行到40多个国家,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

因为“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解除贫困展示了广阔前景”,并“致力于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授并应用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几十个国家”,2004年,袁隆平获得了世界粮食奖。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袁隆平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隆平

袁隆平:顶着离经叛道和对遗传学无知的帽子,开始研究杂交水稻

确实,袁隆平当时的科研环境是极为不好的,但袁隆平仍然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并一路坚持了下来,这其中有很多故事,而且很多是相当惊险的,我们接下来一起了解一下。

因为幼年时期,跟随老师和同学一起去园艺场参观,里面水果丰收的景象给袁隆平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并且袁隆平父母有郊游的习惯,所以袁隆平十分热爱大自然。

因此高中毕业报考时,毅然地选择了学农学,当时父母对他说,学这个很吃苦的,我们都知道农民是很辛苦的。但袁隆平因为对农业有一种美好的幻想,所以就坚持了这个选择。

在大学时,当时的教学普遍提倡苏联李森科的无性繁殖理论(后来被证实是错误的),但袁隆平的大学老师管相桓教授却比较崇尚孟德尔的遗传学说,因此袁隆平在他的影响下学习了很多这方面的学说,并且课余阅读了大量中外农业科技杂志,开拓了视野。

大学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了安江农校(今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后,因为当时全盘学习苏联,所以袁隆平就打算按照李森科的理论指导实践,即采用嫁接的方式来创造新物种,当时虽然能得到产量较高的作物,但是这种特质却无法遗传给下一代。

就这样实验了三年,突然袁隆平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了DNA结构的发现者获得了诺贝尔奖,于是打算抛弃李森科的这一套,采用孟德尔遗传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上图为论文手稿)

后来经过近8年对水稻杂种优势的研究,将研究成果《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撰写成了论文发表在了《科学通报》上。当时是1965年,是风暴前的平静时期,而正巧那一期《科学通报》是停刊的最后一期。

当时很多知识分子都进牛棚了,袁隆平也原本要如此的,姓名都已经上了大字报,就差执行了。但当时的工作组来看袁隆平时,却把袁隆平任命为一块稻田的技术参谋,这样袁隆平很高兴,很意外。

后来得知,他的材料在被审查时,发现了一封来自国家科委的函件,工作组完全傻眼了,原来抓错了人,这可是重点保护对象,赶紧地,经费什么的,都安排上,就这样,袁隆平得以开展他的实验,并不受外界影响。

当时实验需要一株野生的花粉败育的水稻,因为这是实验的转折点,如果找不到,实验就有可能原地踏步,于是袁隆平的助手们到处找有没有野生的水稻。

后来在海南某处的水坑沼泽地段竟然找到了3个稻穗,当时是袁隆平的助手发现的,因为袁隆平平时就对助手们传授很多育种知识,所以助手很敏锐地发现了这3株野稻的异常,并且迅速通知袁隆平,原本袁隆平准备去北京,接到消息,马上前往三亚,经过检查,这是一株符合实验要求的野生水稻,被命名为“野败”。

这株“野败”为整个实验打开了突破口,后来经过不断的实验,到1975年时,杂交水稻示范田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获得了巨大成功。

至此,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熟悉了,就是不断改进,提高亩产。

但很多人都忽视,袁隆平最大贡献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孟德尔遗传理论和水稻杂种优势理论的正确性,并启发了全国各地的学者,让他们从思想上得到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我认为这才是袁隆平最大的贡献。

雅米杂志投稿

80后,火花,许愿草等。至于具体的你可以百度搜索下:红榜网社区 然后进去点“报刊征稿”这一板块。里面很多杂志的约稿函都有,还有小编联系方式哈。 都是最新的。小编在这里活动频繁的。。是很好的投稿交流平台。。

每个杂志都有他的录取标准 你不应该抱侥幸心理要靠自己的实力 平时没事就与那些编辑沟通 这样对于提高你的写作水平是很有帮助的。青春校园类的杂志很多的比如漂亮瓶 许愿树 许愿草 芳草 男生女生 80后 推理 推理世界 火花 雅米 薄荷 这些杂志都是一个类型的

在网页上看不见,如果中了,编辑是给回话的,或者会发用稿通知;但如果没中,不会给回话的。

可以搜索下,琪琪你可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