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新冠论文发表的第一篇

发布时间:2024-07-05 09:32:36

新冠论文发表的第一篇

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取得了积极成果。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日前发表论文,介绍了中国团队开发的一种新冠病毒候选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他们对一种新冠病毒疫苗开展了1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疫苗是安全的,且能够诱导人体快速产生免疫应答。

试验中使用的疫苗是一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团队在试验中招募了108名健康的成年志愿者,年龄在18岁至60岁间。这些志愿者分成不同组别接种了不同剂量的疫苗。报告介绍,接种后的28天内,这种疫苗在不同剂量的组别中都展示了很好的耐受性,也没有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陈薇在《柳叶刀》发布的新闻稿中说,1期临床试验表明接种这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能够在14天内诱导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些结果代表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扩展资料:

新冠疫苗研发的阶段性成果引发美英等国科学家好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传染病系主任罗伯特·斯库利对新华社记者说,接种3种不同剂量候选疫苗的志愿者都产生了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和T细胞免疫应答,同时显示了很好的耐受性;接种后28天内,大多数人体内中和抗体增加了4倍以上,这一结果“令人鼓舞”。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免疫学教授丹尼尔·奥尔特曼表示,这是报告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结果的第一篇论文,疫苗诱导产生了与接种剂量相关的中和抗体应答,志愿者也没有严重不良反应,所以“开端很好”,试验结果“相当令人欣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中国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很多人忙碌惯了,这个春节突然闲下来,浑身不对劲,很多人觉得咽喉痒、胸闷、胸口发紧,测体温到37.2度就紧张,担心出现了疑似症状。根据一线感染科和呼吸科医生的反馈,新冠肺炎最常见的 早期症状有发热(体温超过37.4度)、乏力、干咳。少部分病人还伴有鼻塞、流涕、咽喉痛和腹泻。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正好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很多人还引发了支原体肺炎、大叶性肺炎等,儿童和青少年也不少见,不要过分紧张,及时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就能治愈。这位中年男子,咳嗽发热三天,CT发现左下肺炎,沿亚段分布,密度比较高(不是磨玻璃影),肺门侧可见支气管充气征,伴有血象增高,这就是个普通肺炎,不是冠状病毒。 经抗生素治疗,9天后明显吸收,目前已经出院了:已经证实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空气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戴口罩、勤洗手可以有效预防。 气溶胶传播稍微麻烦一点,需要大家尽量减少外出活动,让空气中的含病毒的气溶胶无人可以传染,闷死病毒。离开人体的病毒,存活不了多久的。我是影像科豪大夫,欢迎关注! 最近钟南山院士的团队发表了新冠肺炎爆发以来的第一篇论文。 文章里提到了新冠肺炎肺炎发热的问题,研究了1099个病例后发现,早期的新冠肺炎患者只有 不超过一半 的人有发热,但住院后出现发热的还是有 接近9成。 也就是说新冠肺炎主要症状还是以发热为主,只是早期就表现发热的 比例并不多 。在评估疑似病例的时候,也同样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的判断依据。因为有 约76% 的新冠肺炎患者是有咳嗽的。 所以,疑似病例着重从这两个症状考虑:1、体温高 过37.3摄氏度 ,2、咳嗽以 干咳 为主。 以上是总结,下面来具体说说疑似病例的症状: 1.发热、乏力、干咳。这些是较典型的新型肺炎症状,出现这些症状需要考虑,但不要慌,下面还有要看的。 2.流鼻涕、鼻塞、咽痛、腹泻。这些是不典型症状,百分之八、九十是感冒或者胃肠问题。 3.呼吸困难,低氧。这是重症的的表现,老年人居多。 4.抽血。白细胞正常或者减少,淋巴细胞减少。 以上症状疑似或者是确诊都可能有,怎么区分呢? 下面的几点很关键: 1.接触史。在武汉及周边地区住过;接触过武汉及周边民众;接触过核酸阳性的人;家庭朋友聚会以后有很多人发病。2.肺部CT表现为磨玻璃影或者浸润影(CT片上看肺部一片白影)。 3.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者基因检测阳性。 其中 肺部CT和核酸检测、基因检测 是诊断新冠肺炎的关键。检查难度也依次增大。 总结:有症状,需要了解接触史,有接触史,则考虑疑似。接下来做CT,进一步考虑的,核酸检测。基因比较少用。一、临床症状 这个新型冠状病毒开始的时候症状跟普通的感冒差不多,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少数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你看,这些症状都跟普通的感冒发烧差不多吧。少数严重的病例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血常规检查 对于发热、咳嗽的病人,为了区分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我们最常做的检查就是查血常规,如果是细菌感染往往会有白细胞或者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如果是病毒感染白细胞或者中性粒细胞往往不会升高。这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血常规常常表现为白细胞正常或者减低,淋巴细胞减少。 三、影像学检查 胸片、肺部CT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肺部斑片状阴影,以肺的外带明显,严重者可以出现肺实变影。 以上的症状尚不足以诊断疑似病例,因为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传染病,最主要的一点还需要有流行病学史。比如说近期(14天内)接触过从武汉以及武汉市周边过来的人,接触过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咳嗽症状的患者,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等等。如果具有流行病史+以上3点中的其中2点,我们就可以诊断疑似病例了。 疑似病人,从名字疑似可以看出是高度怀疑,从病人的症状、体征和接触史高度怀疑为某一疾病,只是尚未获得病原学的证据不能明确诊断的人。1、患者出现发热、没有痰或者痰比较少的干咳、乏力。 2、发热干咳乏力伴有流涕、鼻塞、咽喉部疼痛、腹泻。 3、呼吸加快,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烦躁不安、胸闷气短、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或者出现难以治疗的呼吸困难、酸中毒或者休克。 除了这些表现,有 旅游 史或者周边,高危接触史,或者到过疫区,或者到过确诊患者聚集发生地,或者没有 旅游 史有没有高危接触史,但血常规或者胸片检查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常像,而很像疑似病人。而最终确诊需要检测病原核酸,如果核酸检测阳性则不是疑似,而是确诊了。 如果间隔一天的疑似病人的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则可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如今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提问者应该是想问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人一般会有哪些症状?便于做好自我监测或者判断。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主要的症状是发热、乏力、干咳。 2.少部分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不适。 3.严重的患者会在感染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 4.轻型患者就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没有肺部炎症的异常表现。 从上面的症状可以看出,新冠感染其实并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就类似于平时的病毒性感冒。 因此,判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除了症状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接触史”。 1.发病前14天,是否到武汉及周边地区或有病例报告地区旅行或居住过; 2.是否接触过上述地区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3.是否接触过确诊(新冠核酸检测阳性)患者。 因此,如有接触史和以上症状,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没有接触史,出现上述症状,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小。 对于医生来讲,除了症状和接触史以外,还要通过血常规、肺部CT、新冠核酸检测或基因测序来进行综合判断。 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者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有肺炎的CT表现。 有接触史者,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CT提示肺炎改变,符合3条中的2条即为疑似。 无接触史者,符合上述3条即为疑似。 确诊需要通过新冠核酸检测为阳性或基因序列与新冠高度同源。 希望以上回答对大家有帮助! 一,什么是疑似病人? 我想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流行,题目所说的疑似病人应该是指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病人。所谓疑似和可疑那都是相对相对于确诊患者而言的。一般,这些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或影像学表现都和确诊患者高度相似,不同的是他们还没有得到病原学诊断。传染病必须有病原体,所以病原学诊断是确诊传染病的必备条件。因此,在没有病原学诊断之前只能算可疑病例。比如截止刚刚,可疑病人

发表首篇新冠论文

这次的疫苗效果可能更完善,而且预防能力特别高,同时也会很有效的控制疫情,这期疫苗可能会减少反应。

这篇文章也是全球首个正式发表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的重要研究。在这次临床研究中所使用的两款疫苗分别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生产,一共有40411名受试者参与。研究结果显示这两款灭活疫苗在两针接种后14天,产生的抗体能够形成有效保护,且安全性好。

疫苗临床试验一般分为四期,是为了确实证明所研发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是上市前必不可少的步骤。

我国新冠疫苗一期试验使用的是重组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 由陈薇院士和朱凤才教授等人领衔的团队开展进行。受试者共有108人,研究目的主要是评价18至60周岁健康成人接种重组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当试验结果发现接种后人体能够引发免疫应答,虽然当时不能确定人们就会因此免受新冠病毒感染,但是已经是非常惊喜值得期待的结果。

当新冠疫苗二期试验数据发表时,我国已经有三个新冠疫苗完成了二期临床试验。受试者人数较多,在对接种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后发现没有不良反应,疫苗接种人员都产生了高滴度抗体。也证明了疫苗的的安全有效性。

三期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也证明了疫苗对人体抵抗新冠病毒感染可以提供保护。这真的是一桩值得庆祝点赞的喜事。也让我们看到了抗疫的胜利曙光。感谢那些一直默默奉献研发的人们。

对比前两期这次新疫苗的效果会更加明显,而且也从两针的变成了一针。

新手如何发表第一篇论文

(1)认真写好论文,如果是想发普刊,文章不低于4000字,重复率20%内,要逻辑严谨层次分明,不能拼凑,不能泛泛而谈。(2)写好文章后,自己投稿就行了,可以去知网搜索,然后通过知网系统投稿到你想投稿的刊物。千万不要百度官网,百度来的官网,大多数都是假的,是中介假冒的官网。不信,你看下网站域名就知道了。(3)如果自己发表有难度,或者着急发表,可以找一些论文发表机构帮忙,但是注意,要找到靠谱的。在这里推荐大家去淘淘论文网上阅读两篇文章《职称论文发表全攻略》、《代发表论文被经历》

六个发表论文的流程:准备论文、投稿、审核、录用、出刊、上网。

1、准备论文:如果论文已经准备好了,按照论文找合适的期刊就好;如果论文没写好,建议还是先找合适的期刊,然后参照期刊的要求进行论文的写作,这样能更容易通过审核。

2、投稿:将论文通过各种途径送到期刊编辑部。

3、审核:核心期刊一般是同行评审制度,编辑部会把你的论文转发给三个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由他们提出意见,编辑部会举行会议研究这三个专家的意见后作出录用或者修改或者退稿的决定。这也是核心期刊审稿时间长的原因。普通期刊一般由编辑部自己审核,速度比较快。

4、录用:审核通过后,编辑部会开一个录用证明给作者,作者支付相关版面费后就可以安排发表了。

5、出刊:热门期刊的刊期通常排在一年以后了,而冷门的期刊往往还在收上一年的版面。一般的出刊时间是在3-6个月左右,出刊后编辑部会付费邮寄给作者一本样刊。

6、上网:如果是上知网的期刊,那么出刊1-3个月后,作者就可以在知网上检索到自己的文章了。

大四的校园生活马上就要快结束了,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像往常师兄师姐一样毕业的时候都需要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很多师弟师妹刚入学的时候对于这些sci期刊学术论文都没有什么概念,其实发表sci期刊学术论文需要慢慢积累的,不是一到大四的时候就能一下子知道怎么发表,以及发表sci期刊学术论文的一些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开始慢慢的学习,储存素材。SCI论文同时也是国内科研工作者的一个主要追求,如何发表,也成为了国内广大科研工作者最为头疼的问题。所以,杨老师现在通过对一些比较成功的SCI论文发表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将SCI 论文发表中大家可能比较感兴趣的一些小技巧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可以让即将毕业的同学们学到。SCI期刊论文发表方法/步骤 论文,并没有想象中的难写1、要熟悉你的专业,实验方法;要尊重结果,实事求是面对结果,下笔之前多看看文献, 尤其是国外近期文献。2、对于初写者,“抄写”不可避免,妙在“抄写”技巧。同类性质的研究文章,撰写格式大同小异,所以,格式可以“照抄”.常用句型可灵活“抄”用。有些描述性、结论性的句子在读懂的情况下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总结。但千万不可照抄未读懂的原句,否则,小者笑话百出,大者断送文章前程。3、尽量使用你熟悉的词汇。不要故意使用华丽、少用或罕见词汇。4、要舍得投入精力和时间。5、文章写成后,一定要请导师、老板、共同作者或者同事审阅,有必要的话也可以请信誉度高的专业服务公司(比如泰杰生物)把关,提高成功率。由于时间的关系,杨老师就暂时为大家讲解到这里了,sci期刊学术论文怎么发表还有不懂的可以找到杨老师本人为你一一解答。

对于一个新手来说,第一步先要确定自己发表论文的目的,是评审职称、评奖学金还是加分、晋升等,清楚之后要还清楚需要发多少篇论文,期刊的级别,提交材料的时期。明确了前面几点之后,接下来就是选择适合的期刊了,也就是什么样的期刊能让您顺利的晋升职称或者评奖学金等,关键看你发表论文的目的,在新闻出版总署就能查到合适的期刊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要有国内国际双刊号的,这才算是正规的期刊,还有一点是特别重要的,那就是所写的论文必须是你自己原创的,唯有重复率很低的论文才能被快速的接收。此外在投稿时也要注意提前发表,评职时不仅需要见到样刊,还要求能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录。最后就是等待审稿结果了,其实到了这一步,新手如何发表论文的步骤就已经到了最后一步了,绝大部分情况下,审稿能在1-2个月内完成。同时每年刊载数目多的期刊的录用率相对也会高一些。

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感觉很自豪,第一次发表了学术论文,感觉了不起呀。

1672年2月6日,牛顿来到伦敦参加例会,作为对皇家学会的回报,牛顿将他精心准备的“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的论文递交皇家学会,并于2月19日刊登在皇家学会的会刊《哲学汇刊》上,这是牛顿正式公开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1855年,车尔尼雪夫斯基重返彼得堡后,经革命组织介绍到第二军官学校任教,并且成了当时著名的杂志《现代人》的撰稿人。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这里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当时鲁迅还公开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说鈤》,还翻译了一些科幻小说。

做这些是因为鲁迅希望通过自己传播自然科学知识的努力,促使祖国人民从蒙昧中解脱出来。

另一方面,这些自然科学知识,也为日后他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篇发表的论文

本人第一篇SCI文章发表于2014年,是我硕士文章的翻译版。 由于学科专业为航空工程,没有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说,发表SCI文章相对困难。 我的文章发表很曲折,但结果还算好,最后发表在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影响因子2.05,在航空航天类中算是很高的期刊了。 研究生一年级边上课边科研,学期结束时基本已经把研究内容做完,也得出了一个比较好的结论,导师评价“世界前沿”。 研二整理结果,学校发表一篇EI期刊满足毕业要求,所幸很顺畅,两个月退修,一个月录用,可以毕业了。 研三很忙,出国申请、面试工作。导师看我每天心不在焉,说你再整一篇英文文章吧,加点研究内容,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或学术发展都有好处。 当时人整个很浮躁,恨不得立刻离开校园,导师想了个办法,拉一个博士师兄进来跟我一起做这个课题,文章我来当一作,师兄当通讯。 师兄人很好,毕业想留校,还差点东西。他跟勤奋,做东西很快,做完后每天都会催我整理结果。 我一看师兄这么玩命了,自己肯定不能懒惰,连着加班两个星期翻译完草稿,因为忙着毕业和工作,没跟导师商量,直接就把文章投出去,投给Acta Astronautica。 导师知道后也没说啥,静待消息呗。后来我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全奖offer,瞬间轻松下来,每天玩的不亦说乎。俩月后,文章悲剧,除了说创新性不太够,主要问题是语言不地道,语法太差。 自我感觉英语良好,说我英语不地道真的不能接受,去问老板,老板说文章写的确实不行。 本来期待老板给改改,那段时间老板在忙一个大本子,还经常出国,很没时间,让我自己找个语言润色机构,他给出钱。 不到一个星期,花了2000多,修改好,投出去。半年后录用,审稿意见很好,语言没问题后,文章的真正价值就出来了,再过几个月,成功发表。 其实第一篇SCI的文章成功发表,给人带来的主要是心理层面的鼓励:“没想到我也能发表不错的英文SCI!”打破这个心结后,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文章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第一篇文章有语言润色公司的帮助,自己心里其实是有不甘的,所以后面几篇文章全是自己整理、润色,质量都没问题,顺利发表。 从我这几年发表几篇SCI文章的经历来看,发表SCI不难,我自己也总结了几条心得体会,想与大家交流: 英语写作,可谓是很多人发表SCI期刊的最大拦路虎,基本要求是写作准确、表达简洁、用词地道。 在我几万字的英语写作后,有几点语法方面的经验,大家也可以参考: 先写这么多吧,等赞数上1000再增加,嘿嘿。 《一年6万美元,普通学渣如何拿到美国博士全奖》 《江歌案-别让民意越过了法律》 《我为什么反对减负和素质教育》 《战争与股市,人性贪婪最直观的展现》 《我喜欢的那个姑娘,像武藤兰》

1855年,车尔尼雪夫斯基重返彼得堡后,经革命组织介绍到第二军官学校任教,并且成了当时著名的杂志《现代人》的撰稿人。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这里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