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牛震乾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15:56:43

牛震乾发表论文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传统的英语教学存在的弊端进行研究,发现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哑巴英语”的现象正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所致。为了避免出现英语学习的费时低效的现象,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传统英语教学 教师角色 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 一、英语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人们对英语学习的认识、态度一直处于巨大的变化之中。早在20世纪上半叶,分布在我国各大城市的一些教会、学校采用英语进行各科教学,为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后,由于合格的教师极端匮乏,导致大多数中学教师只能遵循传统模式――翻译法、灌输式进行教学。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年龄越小,学习语言技能的效率越高。而我国的财力、师资都不足,再加之传统教学已根深蒂固,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深入学生的心,学生多年形成的习惯要想改变决非易事。 面对英语教学的现状,有人将现在的英语教学比作是一壶烧了十几年还没开的温水。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教法落伍、教材陈旧、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等都是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沈银珍,2006:92)。因此,想把千百万学生的英语水平加温、烧开并不容易,首先教师得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 二、传统英语教学存在的弊端 多年来,我国的外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教材制约,而教材编写又受到大纲所附词汇表的限制。但是单词表并没有考虑到培养吸收先进科技信息的阅读能力和参与对外交流需要为目的的语言基础;另一方面,现有的单词表也在低层次上重复。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形成的机械接受灌输的学习模式,中国学生无法达到规定的水准。另一方面,既然社会在发展,我们的语言也在发展,人们在普遍的社会经济活动中不断创造出新的英语词汇,但我们的单词表却没有不断地更新。因此,学生就无法接触身边越来越多的英语新词。因此,我国英语教学词汇表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并针对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即为了了解最先进的科技信息及参与对外交流活动的需要而制定,而不仅仅是考虑要符合传统的做法。 我国的英语教学似乎就是为了应付考试的。不少学生虽然在校成绩优异,可实际应用能力却极差,有人形容为“有口不能言,有耳不能听”。学生只会机械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担心如何才能考出好成绩,对所学的英语实用与否甚少考虑。因此,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抛开考试制度、教材内容的束缚,应该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去关注、讨论同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领会不断产生发展的新生文体及词汇。那么,外语学习将会呈现出一片全新的景象。 三、建立新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1. 教学目标的转变 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以考试为目标,不重视学生听、说、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关于英语教学目标转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近年来报刊上已发表大量论文论述过。2004年提出的我国目前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许多学者都强调英语教学应加大口语和写作的训练的力度,在教学观念上切实从知识传授转到能力培养上来。其实,英语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是相辅相成的。的确,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但并不意味着知识传授无足轻重,我们应该把它看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沈银珍在她的书里也指出学习任何一门语言,没有知识作为基础就不能运用,只有学习和掌握知识,并把知识内化为相对稳定的内在素质,形成一定的素质结构,才能产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2. 教学主体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曾海燕也曾指出: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讲,学生笔记;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做决定,学生一一遵守(第七卷,2006:80-82)。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被动学习,一方面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精神,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涨;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并不牢固,虽然短期内可能记忆了一些人、事、物和名词,应付了考试,但考完之后所学的知识很快会被淡忘。这种教学活动并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反学生学到的是“哑巴英语”,没有实践的机会,更谈不上应用能力的提高了。 外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有大量的语言实践是不可能掌握好语言知识的,更谈不上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提问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魏清,2005:82)。 四、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换与定位 罗晓燕在《以新大纲为契机,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指出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抹杀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的作用更重要。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并为学生排忧解难。但传统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已经动摇,新时代的教师要尽快转换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自己。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已发生变化: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可学习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转引自李瑾瑜,柳德玉,牛震乾,2002:120)。2)由重教师“教”向重视学生“学”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体性也渐渐丧失。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只有拥有学习方法,学生才能终身掌握开启学习和创造之门的钥匙。由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作出适应终身教育的转换,既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 五、结语 为了更有效地学习英语,不再出现“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情况,当代英语教学必须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新定位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角色,积极配合学生的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大胆的去想,去做。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实实在在的得以实施。 参考文献: [1]顾雪梁.现代外语新理念――外语教学与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12. [2]李瑾瑜,柳德玉,牛震乾.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120-127. [3]李莉.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2):29-32. [4]罗晓燕.以新大纲为契机,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A].见:顾雪梁.现代外语新理念――外语教学与研究[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60-265. [5]马凌云.谈如何提高精读课堂的教学效果[A].见:顾雪梁.现代外语新理念――外语教学与研究[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50-253. [6]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92-110. [7]魏清.中国有效教学策略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82.

李乾发表的论文

徐桦的论文《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发表于2014年。该论文共分为八个部分,包括绪论、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特点与设计原则、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设计的实践案例、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与展望等。总字数为1.2万字左右。该论文主要研究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室内设计,分析其特点与设计原则,并以实践案例为基础,探讨了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同时预测了未来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

徐桦的论文发布时间为不确定,因为没有提供具体的信息。然而,针对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企业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企业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创意、激发灵感、提高生产力的办公空间,同时也要具备美学、文化和创新等方面的特征。在设计这样的空间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需求和文化背景,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环保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工程测绘中无人机遥感技术的优势和运用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工程测绘中无人机遥感技术的优势和运用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文章主要就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其中着重探究工程测绘中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无人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提升测绘行业发展的科学性、创新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工程测绘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

工程测绘;无人机烟感测绘技术;数据分析;

引言:

近年来,无人机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工程测量领域对无人机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复杂环境下地面测量提供便利,获取相应地区的图像、影像等数据资料,有效提升测量工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1、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优势

1.1、提升数据的准确性

在工程测绘中全面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能够对数据准确性有效提升,保证收集数据的安全性,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复杂性相对较高,借助不同类型的技术,特别是对数码传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以及无人技术的应用,能够全面提升数据收集的质量及效率,大大降低测绘误差,从而保证对数据快速收集的同时,利用高科技全面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在对无人机技术不断应用的过程中,其设计也在不断改善,应用的成熟性越来越高。无人机有较小的体积、较高的灵活性,能够很好地推动工程测绘,尤其针对复杂地区,借助无人机遥控测绘技术,能够开展详细的勘察工作,借助软件的应用,能够对数据失误、丢失情况有效避免。

1.2、提升效率

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人工操作程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误差,短时间内对数据快速处理,不仅能够保证效率,还能够保证质量。应用无人机外部作业过程中,能够突破恶劣天气影响,同时也有较长的续航时间,从而保障测绘进度。

1.3、降低成本

测绘作业的复杂性相对较高,应用无人机遥控测绘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其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传统测绘方式,提升测绘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借助地面信息收集工作,能够为其他工作的数据来源奠定基础。在传统测绘过程中,借助载人飞机或卫星对收集数据,会产生较高的成本,且存在安全问题,很容易被恶劣天气影响。应用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

2、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具体应用

2.1、采集数据

在建设工程中,需要始终以数据为基础,因此需要保证数据的精度,但保证数据的精度就需要保证测绘的精度,从而保证建设项目的建筑质量。可见工程测绘收集数据工作十分重要,是工程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分析数据,有利于全面优化工程的谋划、设计。在不同工程测绘过程中,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工作人员能够对不同类型数据有效收集,同时也能够借助相关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对数据收集的精度、速度有效提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应用计算机输入指令,划分相应的测绘区域,对无人机航线有效设计,并在相应的环境下,引导无人机执行相应的命令,在无人机测绘飞行的过程中,能够明确相应的数据信息,从而结束工程测绘工作。现阶段,技术创新性不断提升,应用定位系统,能够保证定位的精准性,结合坐标系统,能够保证相应区域内的测绘作业能力。对无人机取得的资料,相关工作人员要优化监测、复核工作,对数据的精确性有效保证,并补充其他数据。

2.2、采集图像

应用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开展工程测绘,除了收集数据,还要收集整理不同图像,对制图的要求有效满足。借助无人机技术,能够收集测绘范围内不同方面的信息,进一步形成影像拍摄。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对三维建模有效应用,深加工上一阶段拍摄的画面,为制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无人机测绘有较高的智能化,针对不符合需求的图像会进行自动处理,如应用重叠影像数码相机进行自动变焦,对图像参数快速调整有效实现,保证图像收集的清晰性。

2.3、开展低空作业

应用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能够对安全性有效保障,尤其一些对图像要求较高的工程测绘项目,无人机测绘能够对上述要求有效满足。在一些恶劣环境之中,应用无人机开展低空作业,因其有更强的灵活性,能够避免受外部条件影响,高效快捷地完成任务。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也在不断升级,能够很好地提高无人机快速应对能力,有效提升测绘质量。

3、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3.1、对相关设备定期检查

为了全面发挥无人机的优势,有效保证测绘结果,并对无人机使用效率有效提高,需要对设备监测的精准性不断优化,保证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监测调试工作在应用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中十分重要,在正式应用设备前,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设备性能检测工作,对设备的性能优化,再开展飞行试验,针对不稳定的'设备,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强化相应的调试工作,对设备性能的稳定性有效保证。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还要优化日常保养工作,对通讯设备、电源系统、地面电台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对设备安全性有效保证。

3.2、对像控电测量流程优化

对无人机技术应用,要优化相应的流程,保证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效果有效提升。工作人员要注意强化拍摄像控点布设工作,对其安全性、高效性有效保证,并完善优化升级工作。具体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监测在可控范围内,与拍摄范围的具体情况有效结合,进行相应地分析,对拍摄区域自由网效果明确,同时还要检查快速生成自由网快拼图的情况,明确是否存在偏差。

2)要对像控点测量方案布设流程优化。要以目标测量范围的具体情况为基础,如地势、地形,优化控制像控点相片质量,提升收集数据的严谨性,避免对影响、数据处理的随意性,还要注意保留原始数据,从而为后续调整制图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3)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数据存储工作。对于无人机拍摄而言,会出现大量数据,设备中会对相应的数据储存,需要对其中没有价值的信息有效去除,避免无用数据对新数据的影响,保证色彩效果和清晰度。

3.3、对飞行、摄影质量有效控制

为了对无人机拍摄的水平、效率有效保证,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无人机的飞行、摄影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注意:

1)结合规定的时间,带无人机进场,并对无人机不同方面的信息明确,如无人机的降落、起飞方式等,同时还要对飞行速度有效控制,保证测绘影像的清晰性。

2)要注意对无人机飞行高度的设计、控制工作优化,对拍摄区域的设计航高于飞行航高之间的高度差明确,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随后还要注意对无人机的飞行状态有效控制,避免其他信号影响无人机拍摄的准确性。此外,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注意对无人机的上升、下降飞行速率有效控制,并制定相应的安全保护方案。

4、总结

综上所述,应用传统测绘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市场需要,需将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应用其中。但为了保证工程测绘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从而有效提升工程测绘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周李乾.工程测绘中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J].智能城市,2020,6(12):73-74.

[2]易应军.工程测绘中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8):4376.

[3]郑义,董晓亮.论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6):4055.

【 #能力训练# 导语】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超过1亿,占中国总人口的7.19%多。河南省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下面是 分享的国学宝典《百家姓》:李姓。欢迎阅读参考! 【李姓介绍】 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是2007年中国大陆人口第二多的姓氏。但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李姓则为第三大姓。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姓为第二大姓。 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或“木子李”。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超过1亿,占中国总人口的7.19%多。河南省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历史先秦时期】 李姓从形成时起,族人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带,春秋时期的李耳,是正史中立传的第一个李姓人物。李耳,字伯阳,外字聃,号老子,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裏,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是春秋时的思想家和道家的创始人,传为《老子》一书的作者。古书有的说他是周平王时(春秋初期)人,又说春秋末期的孔子曾向他问礼,于是就说他活了160多岁或200多岁,是因为修道养寿才活了那麽大岁数。《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是道家的主要经典,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包含着某些朴素辩证法因素,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後来唯物、唯心两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吸收了老子的思想。 据《新唐书》记载:李姓始祖李利贞也是娶陈国契和氏家的女儿,生儿子叫李昌祖,後在陈国任大夫,住在苦县。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叫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采邑也叫食邑、采地或封地,是奴隶社会时期帝王或诸侯封给卿、大夫的连同土地上劳动的奴隶在内的土地)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叫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李耳的父亲和母亲。李耳的後代李宗,字尊祖,在魏国做官,被封于段,为干术大夫。李宗之子李同为赵国大将军,孙李兑为赵相,曾孙李跻为赵国阳安君。李跻有两个儿子:李云、李恪。李恪的儿子李洪,任秦国(在今甘肃、陕西一带)太子太傅,其孙李兴族为秦将军。李兴族之子李昙,字贵远,在赵国做官,封柏人(今河北唐山)侯,後又入秦,任御史大夫。李昙有4个儿子:崇、辨、昭、玑。他们及其後代因分别在外地任官、定居而分出两支:长子李崇,任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守,封南郑公,为陇西房;四子李玑,战国末任秦国太傅,李玑的二儿子李牧在赵国做官,定居在赵郡(治所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为赵郡房。後来,陇西房又分为39房,赵郡房又分为东、南、西3组。 李耳以後,李姓人口逐渐增多。春秋时晋文公(都城在今山西翼城东南)的理狱官李离、战国时魏文侯(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相李悝,都是早期迁入今山西境内的李姓人;战国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守的李冰,是最早迁入今四川的李姓人;李耳之孙李同,到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做官,是最早迁入今河北的李姓人;李同裔孙李恪的儿子李洪,到秦国(都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做官,是最早迁入今陕西的李姓人;李洪裔孙李昙,在秦国任御史大夫,其长子李崇开创陇西房,四儿子李玑的二儿子李牧开创赵郡房,形成李姓宗族最重要、最根本的两大支派。 【两汉、三国时期】 两汉、三国时期,李姓人又在许多地方开辟出新的聚居点。西汉时,李姓有徙居今山东、江西者,如李耳裔孙李解,因在胶西国做官,留居高密(今山东高密县西南);更始初任军师将军的李淑为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到东汉、三国时,李姓有更多的人走向四面八方,向东北已发展至今辽甯一带,如东汉时率乡勇抗击海贼的李久为辽东(今辽甯辽阳)人;向西北已发展至今甯夏一带,如东汉末车骑将军李催为北地(今甯夏吴忠西南)人;向东南又发展至今江苏,如东汉时善风角占候之术的李南为句容(今属江苏)人;向南已发展至今广东、湖南、湖北,如东汉时交趾刺史李进为高要(今属广东)人,三国时吴丹阳太守李衡为襄阳(今属湖北)人;向西南已发展至今云南,如三国时蜀汉兴亭侯李恢为俞元(在今云南澄江县境)人。 三国时,魏文帝立“九品官人法”,州设大中正,郡设中正,执掌用人权,从此形成把持政权的土族制度。在这个任人以“家世”为重的时代,“士族”行列裏没有李姓。东晋、南朝时期,排列士族姓氏等级,把北方山东(指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在一郡之内的大姓望族称为郡姓,列王、崔、卢、李、郑为大姓。因为士族门第大抵是由祖先有声望、代代保持富贵、常有功臣名人、一家男女熟习礼教的形式和表现异于常人的风尚、能谈论、有文章等各种因素构成的,说明李姓已经崛起。但是,这裏所列的大姓仅限于“山东”地区,说明当时李姓还不是全国的大姓。十六国时,先後出现了两个李姓政权——大成国和西凉国,从而提高了李姓声望。 【隋唐时期】 陇西李氏自西魏、北周至隋代,世代为皇亲国戚,官位显赫,至隋末,在朝廷内外已具有相当雄厚的实力,因之为唐代李姓的空前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这一历史时期,李姓除分布于上文所述的地区外,又有今内蒙古、浙江、安徽等省区的李姓人载入史册,但总的来说,李姓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李姓从形成时起,族人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带,在这长达几百年的时间内,虽然也有人在朝做官,但因知名度不高,所以,几乎是默默无闻。 随陈化父子入闽唐朝初期,朝廷派陈政任岭南行军总管,率兵往闽南镇压“蛮獠啸乱”,後其子陈元光继任,平定了局势。固始籍将佐李伯瑶随陈氏父子入闽开发漳州,功绩卓著,留居当地,其子孙散处龙溪、漳浦诸县。 武周时避祸南逃唐高宗皇後诗、联。例如,清道光《李氏宗谱》列李金脉派的辈次为:“荣升芳建定,万代承宗明;世时乾坤太,子文应必兴”;清光绪《陇西郡李氏族谱》列李观脉派班次(班列的次序)为:“绍祖隆先泽,道德传家良;学士登魁首,荣华万载香”;“光宗思继述,世代发籍长;久远绵祖德,永赖振纲常”。这些诗、联,按先後顺序拆开的每一个字,就是这一脉派下传若干代每一代的字辈。 【李氏政权】 李氏先后建立的政权有: 成汉 西凉 凉 吴(李子通) 魏(李密) 唐朝 西夏 后唐 南唐 大顺 朝鲜王朝 越南李朝 新加坡【历史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仙”。 李贺:(公元790~816年),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号诗鬼。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时珍:明代杰出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闻名于世。 李信:战国时代秦国将军。 李登:(生卒年待考),三国时期魏国音韵学家。 李斯:(公元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秦国政治家。 李陵:(公元前?~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名将李广之孙。西汉将领。 李悝:(生卒年待考),又名李克,有的古书中还将李克写成里克,或讹作李兑、季充等。战国初期魏国政治家。 李牧:(公元前?~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末年军事家。 李广利:(公元前?~前88年),中山人(今河北定县),汉武帝宠姬李夫人之兄。 李固:(公元94~147年),东汉大臣。字子坚。汉中南郑人(今陕西汉中)。 李典:(公元174~209年),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今山东山阳)。 李膺:(公元110~168年),字元礼,汉朝颍川襄城人(今河南襄城)。东汉政治家。 李傕:董卓的部下,被派往陈留、颍川等地劫掠。 李忠:字仲都,东莱黄人。云台二十八将之十五。 李克用:(公元856~908年),本姓朱耶氏,祖先是唐朝时西北沙陀人。 李靖:(公元571~公元649年),字药师,京兆三原人(今陕西三原)。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唐朝将领。 李建成:(公元589~626年),小字毗沙门,唐高祖李渊长子,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 李勤:(公元594~669年),本姓徐,名世~勋,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东南部)。家富有,初从翟让起义,参加瓦岗军,因功封东海郡公,瓦岗军失败后降唐,被唐高祖李渊任为右武侯大将军,封曹国公,赐姓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单名(责力)。 李突地:稽靺鞨酋长(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唐朝初建时即来唐朝贡,后曾击败进攻幽州的突厥兵,他于唐贞观初年被唐太宗李世民任命为右卫将军,赐为李氏。李嘉庆也是靺鞨族人,本姓茹,名常,徙幽州,为朔方部将,以战功被赐姓李,更名嘉庆。其子李怀光,在唐德宗时被封为都虞侯。 李林甫:(公元?~752年),小字哥奴,与大唐皇帝一脉相承,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第五代孙。若论其辈分,李林甫还比唐玄宗李隆基高出一辈。 李辅国:(公元704~762年),本名李静忠,因拥立唐肃宗即位有功,任元帅府行军司马事,故更名辅国。唐朝宦官。 李思摩:突厥颉利族人(东突厥),原名阿史那思摩,其酋长称颉利可汗,名咄苾。颉利人曾屡次侵扰唐朝,咄苾与思摩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扰唐时,被唐军俘获并送往长安(今陕西西安)。唐太宗李世民认为思摩忠诚可嘉,于是赐为李氏,令他统领颉利旧部驻守河南之地。 李愬:(公元773~821年)中唐将领,雪夜入蔡州,平吴元济之乱。 李晟:(公元727~793年)中唐将领。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勇烈有才,善骑射,平朱沘之乱。 李国昌:本为朱邪氏,名赤心,沙陀突厥酋长朱邪执宜之子。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任太原行营招讨等职,因随从康承训击败庞勋起义军有功,升为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被赐姓李名国昌。 李粲:滑州人,本姓丙,在隋朝任屯卫大将军,唐高祖李渊入关后,率众归唐,被授宗正卿,封应国公,赐姓李。 李子和:蒲城人,本姓郭,原在隋朝做官,曾以罪徙榆林,唐高祖武德初年献款,被任为灵州总管,后又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刘黑闼起义,因有功,被赐姓李,封夷国公。 李抱玉:河西人,本姓安,唐高祖时功臣安兴贵的后裔,原名重璋,善骑射。唐玄宗李隆基以其战河西有功,为他改名抱玉。安禄山叛乱时,安抱玉镇守南阳,上书朝廷,说耻与逆臣安禄山同宗,要求改姓,于是唐玄宗赐他姓李。 李忠臣:蓟人,本姓董,名秦,少年时从军,憨直不通书,但努力奋斗,因有战功,被唐肃宗李亨赐姓李,赐名忠臣。 李国臣:河西人,本姓安,膂力过人,积功升任云麾大将军,被唐肃宗李亨赐姓李。 李宝忠:奚族人,原为范阳守将张锁高的养子,名忠志,字为辅,为安禄山、史思明的部属,随同安、史叛唐。公元761年史思明逝世后,张忠志献恒、赵、深、定、易五州,唐朝宗李豫升他为礼部尚书,赐姓李,赐名宝忠,封赵国公。 李光进:其祖先为河曲羌族人(今青海黄河曲流处),姓阿跌氏,唐朝贞观中期内属,以其地为鸡田州,光进随从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有功,于大历年间被唐朝宗李豫赐姓李。 李元谅:安息人,本姓安,少为宦官骆奉仙所养,冒姓骆,名元光,勇敢有谋略,唐德宗时与李晟收京师,贞元年间因守备有方,避免了一次与吐蕃的战争,被赐姓李,赐名元谅。 李全略:本姓王,名日简,以功累官横海军节度使、沧德棣州观察使,被唐穆宗李恒赐姓李,赐名全略。 李茂勋:回鹘族(即回纥)阿布思后裔,降唐后,受到兵部尚书张仲武的重用,后因积功较多,被唐宣宗李忱赐姓李名茂勋。 李存勖:后唐庄宗。 李栋:宋代官员,李氏入粤始祖。 李煜:(公元937~978年),南唐李后主,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李梦阳:(公元1473~1530年),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 李自成:(公元1606~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鲜卑党项族后裔。原名鸿基。尊党项族李继迁为太祖。 李文茂:(公元?~1858年),清末粤剧名演员。清未天地会领袖,攻广西建大成国。 李渔:(公元1611~1680年),戏曲理论家、作家。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 李开芳:(公元?~1855年),壮族,广西郁林州人,冲锋破陈,与林凤祥齐名。 李秀成:(公元1823-1864年)太平天国将领。初名以文。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他出身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849年,二十六岁的李秀成加入了拜上帝教。1851年9月参加太平军。 李鸿章:(公元1823~1901年),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汉朝合肥人(今安徽合肥)。清朝晚期军政重臣、清朝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来源】 第一个来源:源于嬴姓源于嬴姓,或出自皋陶之后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理征,或出自周朝道教创始人老子李耳,属于以官职名为氏。 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概括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征,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另一种说法是:据史籍记载,周朝以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沉湎女色,使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皋陶后裔有个叫理征的人,出于一片忠心,直爽地指出纣王的错误,劝他改正,结果因此惹恼了纣王而被杀害。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人(今河南淮阳),想逃回娘家,又怕连累娘家人,于是便往豫西方向逃。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尤其是小利贞,饿得奄奄一息。可是,这一带荒无人烟,又怎能找到食物呢?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树上结有一些“木子”,于是便采下来吃。就这样,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然后,他们又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东部)安家落户。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时也为了躲避纣王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缘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 第二个来源:他族改姓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哀劳夷后,曾赐当地各少数民族以赵、张、杨、李等姓。 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全面汉化政策,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在回族姓氏中,有不少姓氏是历代皇帝赐予的姓,如李、达、答、张、白、沐、陕、郑、朱、金等姓。回族李氏是七世纪以来少数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中国并定居;十三世纪以后又有一部分中亚细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在与汉、维吾尔、蒙古族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回族,又称“回回”。回族散布面广,主要与汉族杂居,以西北地区及河南、河北、山东、云南、安徽、辽宁、北京等省、市分布较多,约有七百三十万人。李氏在回族中所占比例较高,有些直接来自古波斯或阿拉伯,如五代前蜀词人李珣,其祖先就是波斯人,来中国后留居梓州(今四川三台)。 第三个来源:他姓改李氏出自他姓改李氏。据载,唐开国元勋诸将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如李元昊原是党项拓跋氏。由此,李姓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 第四个来源:虎图腾说源于虎图腾说。此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龚维英著《原始崇拜纲要》中说:李耳亦楚语,即虎。老子故国陈,灭于楚,故得为楚人。陈属淮河流域,正呼虎作“李耳”。老子之亦名李耳,理由在此。李耳应是陈楚民间对虎的俗称。今陈地民间相传,老子生于庚寅年,属虎。当时苦县一带方言称虎为“狸儿”,故亲邻戏呼老子为狸儿,后渐演变为“李耳”。 第五个来源:老姓说源于老姓说。这种说法主要源于对老子姓氏的考证,认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于老姓。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老子姓李名耳的说法不确实:“据当时人普通的称谓,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称,因为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阳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以及其余,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书中丝毫没有姓李的痕迹。”(唐兰:《老聃的姓名和时*》,《古史辨》第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2年)。 唐兰明确地说明:老子并不姓李,而是姓老。郭沫若、马叙伦、陈独秀等人同意唐兰之说。高亨对此说有进一步的考证,他在《老子正诂·前记》中说: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非有二也。他列出四条证据: 一、先秦旧籍如《庄子》、《荀子》等,对孔、墨等人皆举其姓,称“孔子”、“墨子”,独于老子则称“老聃”而不称“李聃”;称“老子”,而不称“李子”,所以“明见老子原姓老矣。” 二、“古有老姓而无李姓”。《风俗通义》:“老氏,颛顼子老童之后。”春秋时代无李姓。《史记·循吏列传》的李离,系《左传》士离之误,不作李。《战国策》中始有李悝、李牧,李姓起源甚晚。 三、古人姓氏多无本字,常假借同音字。老姓变为李姓,也是同音假借。 四、“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高亨从《老子》一书中引大量语句,证幽部、之部音韵通谐。最后,他说:“老、李二字其声皆属来纽(即声母为L),其韵又属一部,然则其音相同甚明,惟其音同,故由老而变为李。” 依高亨等人的说法,李姓不是由理姓演化而来,而是源于老姓。高先生从音韵学的角度引证甚详,有说服力。

河北乾采文化发表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传承论文提要: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近百年来,国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冰火两重天.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复,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由政府到学界,由国内到国外,国学热不断升温.如,在《百家讲坛》阎崇年讲清帝、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讲三国、王立群讲史记、于丹讲论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了国学版,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开设了“国学频道”,新浪网高调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政府举办了“俄罗斯‘中国年’”、“德国‘中国年’”,在各个国家开设孔子学堂,等等.这一冷一热带给我们很多思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笔者简要地探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方式作了思考.一、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识之士也在不断思索,1935年《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应进行本位文化建设.指出对肇始于近代的民族文化危机,“我们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们要求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的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建议以儒家文化为主,融会西方“民主、科学”,以达“返本开新”后的世界价值和济世功用.2004年《甲申文化宣言》的策略落脚点:侧重强调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平等、多元共生的见解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未来的可能性贡献.“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因素”,“不同族群的恒久信仰、行为方式和习俗,则理应受到尊重”,“主张文明对话,以减少偏见、减少敌意,消弭隔阂、消弭误解.我们反对排斥异质文明的狭隘民族主义,更反对以优劣论文明”.近代中国的三次文化宣言,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建设策略在价值取向和技术选择上的理性趋势.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正月拜年、元宵灯火、清明祭祖、端午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节日活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中国的传统节日,展示了中华民族和谐为美的道德思想,体现了中华儿女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表达了华夏子孙对美好理想、智慧与道德的追求和向往。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纽带,是中华民族举国欢庆的聚会。 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它代表着过去,也代表了未来,它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鲁迅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魂是什么?传统文化无疑是其核心之一,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忽视自己传统节日的民族,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一个抛弃自己传统节日的民族,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 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要靠每一个中国人,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重任,落在了我们新一代的身上。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作为年少的我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责无旁贷。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学到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的传统文化。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学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传统美德。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有着美丽的故事、动人的传说。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时刻感受着浓厚的亲情,带给我无尽的欢乐与向往。 我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坚定支持者。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为研究对象,对其特色旅游资源的构成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利于今后本地旅游资 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 武当山 世界文化遗产 特色旅游资源道教 1 引言旅游资源是—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但旅游业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往往还取决于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 特色旅游资源是产生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旅游业获得发展的重要保证。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武当山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武当山旅游资源开发是湖北省和十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迄今为止,海内外学者已从多角度对武当山进行过研究:如王光德、杨立志(1993)对武当道教渊源及发展的研究;刘守华(1991,2001)、李征康(2001,2003)对武当民俗文化的研究;曹本治(1993)、蒲卓强(1993,2001)对武当道教音乐的研究;及其他一些学者对武当建筑、历史等方面进行的专题性研究。 从特色旅游资源角度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冀群风(2001)、廖兆光(2002)在对武当山旅游发展研究,李程(2002)对武当山人文旅游资源的分析中有所涉及。 特色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凡垄断性、典型性、特异性、区域性等特征突出,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各种因素和事物。 本文依据上述特性,尝试对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归纳。 2 独树一帜的道教文化——武当山最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 2.1武当山道教——中国道教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1918),它在中国文明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武当山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捧持和推崇,明朝时达到鼎盛:先后被皇帝封为“大岳”(明成祖),“治世玄岳”(明世宗),使其地位高于五岳,被尊为“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雄镇打岳而祀超百代”。 武当山成为专为朝廷祈福禳灾的“皇室家庙”、“天下第一山”(北宋米芾),在道教领域中取得了独尊的地位,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场和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影响深远,在中国道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2.2武当山道教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奇迹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道教古建筑群,是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特色突出; 规模宏伟,工程浩大。 明朝 *** “南修武当,北修故宫”大兴土木,先后动用了30万工匠,历时12年来修建武当宫观,建成9宫,9观,36庵堂、73岩庙的大规模的道教建筑群,成为皇室利用宗教思想统治的 重要场所。 经过后来的不断扩展,武当山共达到2万多间庙宇,总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超过故宫一倍以上。 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宏伟场面。 选址独特,布局巧妙。 武当山建筑选址融合“阴阳典术”的道家思想、中国古代“风水术”及真武帝修仙的神话,并严格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营建。 布局方面,武当山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处处结 合自然环境,巧妙利用峰峦岩涧和奇峭幽壑,建设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山体的原始风貌。 武当建筑群的中心位于天柱峰顶的金殿,处于全山各悬崖绝壁的八大宫为主体,众多的庵堂神祠自成体系分布在主体建筑的周围,庞大建筑群与群山和谐地融为一体,完美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 总体规划严密,建筑技艺高超,工艺精湛。 规模宏大的武当建筑群采取了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其总体规划十分严密,在建筑技艺和建筑美学上均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体现出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 这里有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金殿”,被喻为“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明珠”,其焊接和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此外如“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转身殿”等也都 体现出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武当道教建筑被喻为“补秦皇汉武之遗,历朝罕见,张金阙琳宫之胜,亦环宇所无”(见明代张开东《大岳赋并序》)。 1982年国务院公布武当山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称武当山古建筑”工程浩大,工艺精湛,成功地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犹如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 2.3名扬四海、自成一派的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中最重要流派之一,由武当山著名的道士张三丰创建,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 武当武术自成一派,被称为“内家拳派”,它以养身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是以柔克刚, 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内家功”。 武当武术深受道教思想影响,提倡心性修养、武德修养,注重内涵与修身养性。 武当功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份宝贵的遗产,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如今武当拳、太极拳、太极剑已是闻名天下,深受民众的喜爱。 2.4仙乐神韵——武当道教音乐 武当道教音乐又称武当道乐,是中国道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乐是道士们念经和进行法事活动时表演的,由于历史及所处地域等原因,武当道乐内涵极为丰富:虽属地方道乐,但却有着宫廷音乐的庄严典雅;一方面难袭了远古巫观乐舞传统及先秦的民俗祭神音乐,另一方面又吸纳了大量地方民间音乐元素;除本地外,周边地域的音乐也对其产生着影响,如“秦音楚声”、“秦腔豫调”、“楚韵汉凋”; 既有长期历史传承又在发展中不断创新的道乐,最终形成南北交融,以道为主,同时兼有佛乐和儒乐旋律的道教音乐,被称为武当仙乐神韵,武当韵,悦耳动听,它是武当山宗教文化遗产中极富特色的一部分。 3优美的自然风光——武当山不容忽视的特色旅游资源 武当山虽以“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但与其人文资源相比,武当山的自然景观也毫不逊色。 自古以来武当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就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道教修练者、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和隐士们。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盛赞武当山“山峦清秀、风景幽奇”,认为“玄岳出五岳上”,这里还有着“顶镇乾坤举世无双胜境,峰凌霄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喻。 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为“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海拨高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如擎天一柱,拔地冲霄,周围有七十二峰拱立,二十四涧环流,形成天柱峰如一座巨大的神龟,座落在群山之颠,其余诸峰均俯身颔首朝向主峰的“万山来朝”奇观。 联合国赴武当山专家考察组官员们也盛赞武当山美丽的自然风貌,武当山自然景观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9台”等之称,均各具特色,风光优美。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武当山珍贵的特色旅游资源 武当山地区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史前文物。 从目前巳出土恐龙蛋化石、海洋上脊椎动物化石、古猿颅骨化石、猿人牙齿化石看,这里曾是人类祖先的栖息地之一,中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武当山地区曾是楚国早年国都所在地,秦汉以来历朝历代均有建制及发展,悠久的历史为本地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存,道教文物最为丰富,有我国道教文物宝库之誉。 5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武当山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旅游资源 武当山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中药材,是我国现存野生药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初步确定武当山现有野生药材617种。 早在魏晋南北朝即有隐士在此采药修炼,唐宋以后更是络绎不绝。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长期在武当采药,据统计《本草纲目》中有400余种药材取自武当山。 俗话说“十道九医”,道教素有重视医药学研究的传统,结合其博大精深的道教养生文化,与现代旅游开发的健康理念正相一致,药用植物资源无疑是武当山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旅游资源。 6多彩的民俗文化——武当山极具开发潜力的特色旅游资源 武当山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本地留下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其中以道教气息浓郁的民俗文化为特征:如武当信仰民俗、大法会、罗天大醮、进香、斋膳禁忌等习俗;如三月三、九月九等与道教信仰密切相关的游艺节日民俗。 这里还留存着许多历代高道、帝王将相、社会名人等与武当山的传说故事,如著名的“铁杵磨针”、“太子读书”等,以及大量描绘武当山的诗词、歌、赋、游记、小说等文学资源。 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如历代朝廷的扶持及明代大修武当等事件,均直接导致部分宫廷民俗文化与来自全国不同源流的民俗文化同聚于武当,与本地民俗文化碰撞、相融,加之此地处于秦楚交界的“朝秦 暮楚”之地,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交汇处,历史文化渊流巳呈多元化,所以武当民俗文化还表现出来源广泛、南北相融、多姿多彩的显著特点。 7 结论 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特色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是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据。 世界文化遗产地武当山的特色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特异性突出,除却传统的道教文化资源外,本地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特色也十分鲜明,极具开发价值。 对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的认识,对今后本地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充分认识武当山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内涵,才能更好地在进—步的旅游开发中挖掘特色,发挥特色,使其更好地为旅游业服务,也才能在旅游资源保护中做到针对性强、有实效的保护。

河北子乾文化发表论文

【 摘要 】 作为陕西标志性小吃的“羊肉泡馍”以它深刻的文化内涵、浓郁香美的口味撩拨着世界游客的味蕾,本论文将立足分析与西安“羊肉泡馍”、清真“牛羊肉泡馍”相似却截然不同的小吃——乾州“羊肉泡馍”的做法、历史、食法等等,结合陕西历史文化、乾州地理文化等等,论析这一著名小吃的文化内涵。 【 关键词 】 羊肉泡馍   小吃   文化 陕西风味美馔,尤以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馍盛名。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用以招待国际友人,也深受好评。牛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关于著名小吃“羊肉泡馍”的由来,迄今已成为一个谜团,在陕西地方有大概这么四种“羊肉泡馍”:陕北、清真、西安、乾州。其具体做法相似、口感大体一致但区别明显。论文将从其差异性入手,论析乾州“羊肉泡馍”的文化内涵。    一、“羊肉泡馍”介绍     西周时曾将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的毛修之,因向武帝献出羊羹这一绝味,武帝竟封修之为太令官,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距今1400多年前的隋朝,在谢讽《食经》中有一款美馔叫“细供没忽羊羹”。据文献记载,唐代宫廷御膳和市肆都擅长制羹汤。“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羊羹就是用羊肉烹制的羹汤,即当今牛羊肉泡馍的雏形。    《孙子兵法》、《司马法》等古代兵书有记载,称秦国统一战争时期,秦军主要军粮即为肉食与大饼。战争具有交流、学习的现实作用,通过以上我们可以得到基本的历史事实:小吃“羊肉泡馍”的产生和发展是有一个历史文化背景的。    二、乾州“羊肉泡馍”文化内涵叙述     (一)兼容并蓄、厚重浓郁    且不论“羊肉泡馍”这种小吃的最早版本是什么,至少在陕西地区就有好几种版本、好几种吃法、许多种做法。而乾州版本的“羊肉泡馍”与其他泡馍的做法具有较大不同,更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乾州,如今叫作乾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是关中地区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东邻礼泉,紧靠礼泉县城,西接扶风、麟游,以漆水河为界,南连兴平、武功,北临永寿。乾县在黄帝时称好畤,为祭天之所.夏朝时为雍州之域,商时为岐周之地,春秋战国时属秦。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以奉天县置乾州。民国2年(1913)改乾州为乾县。乾县亦是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唐王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合葬墓乾陵位于乾县。除了“羊肉泡馍”外,更有“乾州四宝”-锅盔、挂面、豆腐脑、馇酥风味独特,并有酱辣子、豆面糊等多种中华名小吃。 从古时的“羊汤”以来,发展成为现今的“羊肉泡馍”,乾州“羊肉泡馍”本身就能找到清真牛羊肉汤、西安“泡馍”、陕北“泡馍”的影子,同时兼具了本身不具备的东西:出现了糖蒜、辣椒、芝麻油等辅食小菜,香菜、葱花、豆腐、木耳、粉丝等新佐料,更是除了煮馍外,开发出多种吃法:小炒、单走、水围城等,这些都是乾州“羊肉泡馍”的新变化。 乾州“羊肉泡馍”还具有厚重浓郁的特点,一地的小吃一定与一地的人密切相关,羊骨煨汤、羊肉香美、锅盔为食,兼配各种小菜,油而不腻、香、浓、可口。 吃着这样的美食,再谝几句宋太祖羊肉泡馍的典故,吼几句秦腔,蹲在自家门口,手里是大老碗,嘴里是满嘴油,乾县的人是朴实而知变通的,这样的美食自然就有了兼容并蓄、厚重浓郁的文化特色。    ( 二)恪守信念、继往开来 乾州“羊肉泡馍”与一般膳馔不同,它不仅要求厨师在烙馍、煮肉、切肉、煮馍等工艺环节上技艺精湛、一丝不苟,而且要求食客与厨师密切配合,讲究“会掰馍”、“会吃”。 绝对属于慢食的乾州“羊肉泡馍”始终客人自己掰馍的规矩,即使当下日新月异的发展,也没有改变。即使如今的西安泡馍悄然为客人提供机器碎馍、代掰馍的服务,乾州“羊肉泡馍”依然恪守这份执着。 乾州泡馍的“馍”本身就选用“乾州四宝”之一的“乾州锅盔”,这样的馍口感极好,单独用来夹辣椒就很美味,乾县人在泡馍时依然不会因为成本而选择使用别的馍代替,羊肉、羊骨也都是商家自己专门饲养的山羊,选择合适的时机宰杀、煮肉、熬汤,不会因为麻烦而从市场商贩那里直接购买原料。 香料、食材都是精心选购的,每道工序必须是店里最有经验的师傅监制。 乾县的“羊肉泡馍”有些事情是不变的: 首先,在乾县从没有形成诸如“老孙家”、“回民街”这样的品牌店家,乾县的泡馍店是几乎没有传承的,从没有正宗一说,乾州“羊肉泡馍”经营更像是一场感悟,在赔与赚,好与差里寻找平衡,没有哪个离家多年的老乾县回家后,敢对自己的朋友说哪家店的泡馍正宗,正是这样的流变少了对“羊肉泡馍”这种小吃的束缚。 其次,从没有“牛羊肉泡馍”这样的小吃可以长期立足。乾县人只认最正宗的,从没有妥协。 其次,乾县的“羊肉泡馍”永远是在小酒楼、小店面经营,也许是不屑、也许是成本考虑,大的酒店从不供应如此著名的小吃,在西安你能吃到“老孙家”,在乾县,你必须要找小店面,而且还得好言询问老乡:“你们这的正宗泡馍是哪家。” 选材、工艺永远严格,口碑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东西乾州泡馍都可以吸纳进来,这种恪守与变通不正是乾县人的性格? 三、结束语 地处西北的乾县,与大都市西安相伴,相同的是文化底蕴一脉相承,不同的是“羊肉泡馍”坚持执拗的“不变”,作为这样一种美食,它来自历史,依然被现代人享受和推崇,它的口感厚重香美,它的内涵是兼容并蓄,它与乾县人一样恪守本分,同时又是继往开来、大步迎新的典范。

南京饮食文化论文

引导语:对于南京这座城市相比很多人都不陌生,亦有很多人去过南京,那么相关的南京饮食文化论文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我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南京的饮食以京苏菜和清真菜著名。南京菜称为京苏大菜,又叫京苏菜、金陵菜,厨师则自称“京苏帮”,是苏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金陵菜是指以南京为中心,一直延伸到江西九江的地方风味。金陵菜起源于先秦,隋唐已负盛名,至明清成流派。金陵菜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刀功精细,善用炖、焖、烤、煨等烹调方法,口味平和,鲜香酥嫩。菜品细致精美,格调高雅。金陵菜讲究刀工,擅长火功,富于变化的技法以及南北皆宜的口味特色。

南京鸭肴:南京的制鸭技术久负盛名,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时期就有记载。南京的鸭肴是闻名全国的,除金陵烤鸭外,板鸭、盐水鸭、烧鸭、金陵酱鸭、香酥鸭、八宝珍珠鸭、咸鸭肫、金陵片皮鸭、鸭血粉丝汤等也各具特色。

据史料记载,约在清朝时,南京就已经出现京苏大菜。所谓“京”,是指南京乃六朝和明初的京都;“苏”是指清代南京乃江苏省会之意。“大菜”是形容南京菜的名贵、典雅、华美、大方。正是大江南北鱼米之乡丰盛的物产,水陆交通商贸的交流,人文荟萃的文化熏陶,精致细腻的民风民俗,孕育了南京的美食文化。

我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大量记载吴楚肴馔的特色,有牛筋、叉烧羊羔、清炖甲鱼、焖乌龟、煮天鹅、烩水鸭等。吴,孙权定都建邺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快。作为全国最大商埠,金陵豪客“珠服玉馔”,秦淮两岸,炊烟袅袅,酒醇肴香。六朝天厨的代表南齐的虞悰,善于调味,所制菜肴非常鲜美,胜过宫中太官膳食。南唐后主李煜派顾宏中考察韩熙载的夜宴,画了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正是当时金陵家宴的真实写照。

唐宋时期,饮食业方兴未艾,杜牧《泊秦淮》诗中有“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之句。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是以金陵为背景写成的。大诗人李白四次畅游南京,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等不朽的诗篇。宋代王安石,筑半山园于紫金山脚下,寓居金陵数十载,写下慷慨悲壮的《金陵怀古》名作。清代江南才子袁枚,赋诗论文,于南京小仓山撰写了一部烹饪巨著《随园食单》,该书于清乾隆57年(1792年)出版,均以京苏大菜为原型。曹雪芹更以《红楼梦》巨著中名菜佳宴的实录为京苏大菜鼎立于全国提供了雄辩的依据。

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带,气候温润,土壤肥沃,物产富饶,交通便利,经济强盛,市场繁华,大大地促进了餐饮业的发达。不仅有许多和外地相同的烹饪原料,还有许多为本地所特有的烹饪资源,如:头小、背黑、肉厚的龙池鲫鱼;茎短,叶肥的矮脚黄青菜;肉质细嫩的湖熟麻鸭;乌龙潭的青鱼;钟山的云雾茶;南乡的薄皮猪;长江的刀鱼、鲥鱼……这些资源有的产于近郊,有的就在市内,为制作京苏大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民国时期,南京本帮的菜馆集聚在夫子庙周边一带。第一春、海洞春、共和春、老万全、长松东号、嘉宾楼、大集成、老宝新、金陵春等都打出京苏大菜的招幌,以招徕食客,显示和外地菜肴有所区别,南京本地厨师皆自称是“京苏帮”。据统计,600年以上历史的有蒸鲥鱼、酥鲫鱼、凤鱼、凤菜心;200年历史的有镶丝豆腐、葵花圆子、火腿炖黄芽菜等。传统的名菜有罐罐肉、炖生敲、素什锦菜、炖菜核、八宝一棵松、松子熏肉、扁大肉酥等。

解放后,邵复兴(现江苏酒家)、马祥兴、华乐园、六华春、绿柳居、永和园等菜馆也推出近代的京苏大菜,如:黄澄澄的“桂花虾饼”,玩偶似的“双尾虾托”,精细的“苹果鸡”,艳丽的“兰花肉卷”,高雅的“彩色鱼夹”,清鲜爽口的“瓢儿鸭舌”、洁白芙蓉镶嵌翡翠的“火茸豆瓣”、酥皮原盅汤汁里的`“清炖鸡孚”、鲜透肌理的“蟹粉扒白菜”等。

历史上,京苏大菜是由官府菜、市肆菜、民间菜、清真菜、素菜、船菜构成。其特点是选料严谨、制作精细、讲究刀工,考究原汁原味,注重季节分明,咸而不淡,淡而不薄,辣而不烈,肥而不腻,酥烂脱骨不失其形,滑嫩爽脆不失其生。在制作上,擅长野菜和缔子菜(即花色菜);烹调方法上,一年四季炖、焖交替更换,叉烤肥鸭、叉烤鮰鱼、叉烤酥方组合成“金陵三叉”。在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是鸭类菜肴和全鸭席、燕翅烤鸭席、鱼翅烤鸭席,享有“金陵鸭馔甲天下”之美誉。

一般来说民国大菜即是京苏大菜。民国大菜是以本帮京苏大菜为主体,外帮菜肴为辅,包含浙绍、广东、广西、湖南并融入了清真等一些在民国期间流行于南京的风味菜肴。同时民国大菜与京苏大菜等一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选材精致、做工考究、费时费工,甚至连餐桌的摆台造型、上菜的时机顺序、服务员的服务技巧都有一定的规矩。

回眸历史,京苏大菜名声很响,多少名门望族设宴无不以京苏盛宴为傲。然而有人笑称京苏大菜不过是“纸上富贵”。南京餐饮市场从粤菜、海派菜、杭帮菜到川菜;从家常菜、江湖菜,再到新概念私房菜,就连外来的火锅也发动强势,可谓烹饪舞台上名角庸角轮番登台,唯有京苏大菜默默地看着其他地方菜反客为主。

2007年十一黄金周,南京酒店餐饮销售超2亿元,与06年相比增长30%。这充分说明,京苏大菜并没有没落,只是一种散落。由于南京领航式的主营京苏菜的餐饮载体势单力薄,更多的京苏菜讲究刀工,擅长火功,富于变化的技法以及南北皆宜的口味特色,隐含在其他流派中热销。

其实多年来,京苏大菜在吸收外帮菜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地推出新派的王府鸡包翅、双味葫芦鸭、火筒大排翅、蟹粉炖鸡孚、金牛鸭子、雨花凤尾虾、芦蒿烤鸭卷、荷叶夹锅烧肉、蒿香炖母鸡、鲍汁浸油藤、红透龙虾等名菜。金陵饭店、狮王府、东郊宾馆、金鹰大酒楼、马祥兴、绿柳居、安乐园、金陵人、名满天下大酒店等,传承正宗的京苏大菜,还研制出南京民俗风味宴、秦淮风情宴、金陵全鸭宴、芦蒿席、江南水乡席、固城湖蟹席、金牛湖湖鲜宴、民国精品宴。京苏大菜在众多烹饪流派中,使历史悠久的南京,越来越显示出“天下美食之都”的辉煌。

乾县一中教师发表论文

教师发表论文地方如下:

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考试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简称、统称,搜索可查各省全部政策。

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也可搜17年前的: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18号)、全国职称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

搜:高级经济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

高级教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也放宽了,根据自身条件来发表。

搜: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报考办、考试办、评审办、业绩办、成果办、项目办、答辩办),把“经济”换成“会计、审计、工程、教师等任何职称”都一样搜。

教师发表论文,一般是用于评职称吧评职称一般都需要有专业相关的学术成果,学术专著、软著、专利、论文等,本文仅谈如何发表论文。对于作者而言,发表论文的流程说起来其实很简单——文章定稿-选择合适的期刊-送审-收到录用/返修-等着文章出刊上网-保存好论文相关材料、以备评审之用但具体来说,其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一个个来说。第一,投稿的文章必须是专业相关的,总不能说一个工程师发表一篇纯文学类的稿件,出于个人兴趣爱好还行,但肯定不能用于评职称;第二,选择的期刊也要是专业相关的,但这个其实没有太严格的定义,除了教育类可能会要求发CN刊号带G4的期刊、医学要求带R、体育要求带G8,其他的一般只要期刊专收或者主收某主题的稿件就行;第三,期刊要正规且要符合单位对期刊的规定。正规的期刊要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可查,并且在知网、万方、维普这三个数据库(至少一个)稳定、正常更新,且收学术论文;符合单位规定这个要看单位要求,比如对期刊等级的要求,核心期刊、学报还是普刊?普刊的话,要求发知网收录的期刊还是只要正规期刊就行?只认可月刊还是半月刊、旬刊也行?是否认可电子刊、报纸论文?......具体可以参考这篇文章:第四,一定一定要提前准备!!!因为期刊都是提前收稿的,比如22年5月的版面并不是当月收稿、当月就能出刊,可能21年11月就开始收了,然后22年6月、7月甚至遇到疫情等突发情况更迟才能出刊,所以不提前准备根本来不及,而且早出刊早安心,拖得越久会遇到各种情况,期刊改版、涨价、暂停收稿......让人防不胜防。所以如果大家是必须要在某个时间提交评审材料,一定要提前半年到一年准备!!!千万不要有“时间还很早”这种想法,因为当你真正开始投稿的时候就会发现,时间(青墨原创抄袭可耻)太紧张了!PS:期刊当期稿件随时收满、顺延收下一期,所以投稿时间没有限制,只要文章定稿了,随时可以投稿。第五,如果是初次投稿、对发表论文一窍不通,建议找个靠谱的渠道咨询下,特别是赶时间的作者,如果自己慢慢摸索,遇到论文发表高峰期,很可能刊期就来不及了,而且靠谱渠道可以提前帮你避免很多风险,比如规避假刊套刊、比如关于发票报销的问题(很多作者都是直接发表论文,到了最后要报销的时候才想起来开发票,结果单位规定只有社内发票可以报销,而自己投稿的期刊又开不了)、比如根据论文主题和对期刊要求推荐合适的期刊,避免胡乱投稿浪费等待审核的时间......最后,关于论文出刊、上网再提醒一句:出刊:如果到了预计出刊时间还没有收到样刊,无论是自投还是找中介代发都一定要及时联系投稿编辑,因为时间过了太久的话就很难补发了。上网:论文一旦在网上可以检索到后一定要立即打印检索页保存!这是为了防止期刊后期出现什么变故被数据库下架,比如21年10月底开始的期刊整改,当时很多期刊(青墨手打严禁复制粘贴)都因此被屏蔽了,之前已经上网的论文根本查不到,现在虽然有些已经恢复了正常检索,但是还有些、尤其是维普收录的1-2版的文章,貌似都被永久下架了,而其他数据库的期刊检查之后如果还是不合格也会被下架,所以如果大家之前有安排过论文,不管是在哪安排的,不管是哪个数据库收录的,不管是什么时候安排的,只要已经(青墨手打严禁复制粘贴)上传到数据库了,都务必及时把检索页打印保存!!!因为一旦下架后就无法检索,而那时候找杂志社也没用!!杂志社在文章出刊上网之后,整个发表流程就相当于已经走完了,对于因为某些Z策导致的变故杂志社是不会管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