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沙棘林保护与修复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2024-07-05 14:11:00

沙棘林保护与修复期刊投稿

1、制作保健茶:

沙棘叶片含粗蛋白15.75%、粗脂肪9.48%、粗纤维14.04%、无氮浸出物54.84%,用沙棘叶可制作保健茶。

2、调节血脂:

高血脂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国有近50%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高血脂倾向,而与高血脂相伴的有高血压、血液异常。沙棘叶具有消食化滞、活血散癖功能。研究表明沙棘叶提取物具有与银杏黄酮苷类似的调节血脂作用, 沙棘叶提取物可用于高血脂症的预防和治疗。

3、沙棘叶润肠通便作用

沙棘叶里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其中维生素B中有能够促进乙酰胆碱合成的成分, 从而能够维持胃肠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分泌, 有利消化和肠内容物排出。

4、增强机体活力

沙棘叶提取物中具有206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并且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等,具有抗疲劳和增强机体活力及抗癌等特殊药理性能,具有保护和加速修复胃黏膜、增加肠道双歧杆菌的药性。

扩展资料:

沙棘的历史文化扩展:

沙棘在海外早享盛名,古希腊时代,各城邦之间战争不断,有一次,斯巴达人打了胜仗,但是有60多匹战马在战争中受了重伤。斯巴达人不忍心杀死自己的战马,又不想看到自己心爱的战马死去,于是将它们放到一片树林中。

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惊讶地发现那些濒临死亡的战马非但没有死去,而且一个个膘肥体壮,毛色鲜亮,浑身仿佛闪闪发光。斯巴达人感到非常奇怪,最终发现这群马是被放到了一片沙棘林中,这些马饿了就吃沙棘叶,渴了就吃沙棘果,依靠沙棘为生。

聪明的古希腊人从此知道了沙棘的营养和治病的价值,而且还赋予沙棘一个浪漫的拉丁文名字“使马闪闪发光的树”,这就是沙棘拉丁学名的由来。

沙棘是地球上生存超过两亿年的植物,沙棘是在沙漠和高寒山区的恶劣环境中能够生存的植物,是砒砂岩地区唯一能生长的植物和西部大开发生态环保价值最高的植物。

沙棘是完全在无污染环境中生长的绿色植物,世界植物群体中公认的VC之王,一个被中国中医药典和世界药典广泛入药的植物,被国家卫生部确认为药食同源的植物。

沙棘被日本称为“长寿果”、俄罗斯称为“第二人参”、美国称为“生命能源”、印度称为“神果”、中国称为“圣果”、“维C之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沙棘

沙棘的营养价值及功效与作用

沙棘的营养价值及功效与作用,沙棘,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下面分享沙棘的营养价值及功效与作用。

营养价值

沙棘果实营养丰富,据测定其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其中维生素C含量极高,每100克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到825—1100毫克,是猕猴桃的2—3倍,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含糖7.5%—10%,含酸3%—5%。

沙棘油功效与作用

1、预防心脑血管病

降低高血压,软化血管,加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改善大脑供血供氧

2、具有抗癌活性

对人体内的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抑制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

3、抗衰老和增强免疫

沙棘油具有延缓衰老、防止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同时沙棘油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4、抗辐射

沙棘油对急性放射病有防护作用,预防和治疗化疗后引起的消化道粘膜溃疡,大大减轻放射治疗对人体的伤害。

5、改善肝功能

缓解抗生素和其他药物毒性,抗脂肪肝、抗肝硬化,对肝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6、抗炎生肌

沙棘油对胃溃疡的作用是长期有效的。,对各种创伤如烧伤、烫伤、刀伤、褥疮、口腔溃疡等也有良好的`作用。

沙棘的功效与作用

1、沙棘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

2、沙棘对糖尿病的辅助治疗作用。

3、沙棘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4、沙棘对癌症的预防保健作用。

5、沙棘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保健作用。

6、沙棘对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保健作用。

7、沙棘保护肝脏的作用。

8、沙棘的抗辐射作用。

9、沙棘抗炎生肌、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

10、沙棘的护肤养颜、健脑益智作用。

沙棘的营养价值

沙棘是一种宝贵的中药,药用价值功能主治沙棘性温味酸涩,具有活血散淤、化痰宽胸、生津止渴、清热止泻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肺脓疡、咳嗽痰多、呼吸困难、消化不良、高热伤阴、肠炎痢疾、胃痛、闭经等病症。沙棘中黄酮可提高血清补体水平,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

沙棘的功效与作用

1、药用功效:沙棘果和油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降低胆固醇,治愈心绞痛等症;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祛痰、止咳、平喘、治疗慢性气管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消化不良等作用;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结肠炎等病症疗效显著;对烧伤、烫伤、刀烧、冻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妇女宫颈糜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食疗功效:沙棘果实营养丰富,据测定其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其中维生素C含量极高,每100克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到825—1100毫克,是猕猴桃的2—3倍,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同时,沙棘油中含有206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具有抗疲劳和增强机体活力及抗癌等特殊药理性能,具有保护和加速修复胃黏膜、增加肠道双歧杆菌的药性,降减血浆胆固醇、减少血管壁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还能防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促进伤口愈合。

3、美容功效:沙棘油中含有大量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和SOD活性成分,能有效防止自由基以达到抗衰老的作用。

沙棘的营养价值

1、维生素含量丰富。沙棘是目前世界上含有天然维生素种类最多的珍贵经济林树种,其维生素C的含量远远高于鲜枣和猕猴桃,从而被誉为天然维生素的宝库。实验证明,每100g沙棘果汁中含维生素C 500mg-400mg、维生素E250mg-400mg、维生素B1 0.05mg-0.3mg、维生素B2 0.03,g-0.15,g、维生素B12 0.2mg-0.88mg、维生素K族化合物115、P族维生素20mg-350mg。

2、沙棘油。沙棘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的就是沙棘油,沙棘油中含有206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其中有46种生物活性物质,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等,具有抗疲劳和增强机体活力及抗癌等特殊药理性能,具有保护和加速修复胃黏膜、增加肠道双歧杆菌的药性,降减血浆胆固醇、减少血管壁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还能防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促进伤口愈合。

3、沙棘果。沙棘果实中含有异鼠李素及其糖甙、槲皮素、山柰酚等7种黄酮物质,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扩张冠状血管、降低胆固醇的效能,常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治疗心绞痛有效率达94%。

4、SOD活性成分。沙棘中SOD活性成分丰富,每克沙棘鲜果SOD含量达到2746.0个酶单位,其含量是人参的4倍。它可以阻断因体内物质过氧化产生的自由基,而这种自由基与人体衰老、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您可以参考以下期刊文献。1.廉永善,陈学林,王峰. 沙棘的种下类型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7, 33 (1) : 36~46.2.李多伟,王义潮,晋坤贞. 中国沙棘营养器官结构特征及其与生境关系的研究.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6, 26 (3) : 246~249.3.王柏青,王耀辉. 中国沙棘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0, 1 (5) : 407~409.4.陈学林,巨天珍. 甘南合作和肃南马蹄中国沙棘群落的特征与类型.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6, 32 (3) : 51~56.5.熊丙全,余东,袁军,等. 中国沙棘属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4, 23 (2) : 25~26.

沙棘的功效与作用:提高抵抗力。

沙棘果实有明显的增强机体免疫力,能够提高身体在低温环境下的耐寒能力和耐缺氧能力。其沙棘籽油能够全面的增强机体活力,有一定的抗辐射损伤和抗肿瘤作用。

沙棘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肝脏总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

药用价值:

沙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药大字典》记载,沙棘具有活血散淤、化痰宽胸、补脾健胃、生津止渴、清热止泻之效,同时对多种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跌扑瘀肿、瘀血经闭。

在沙棘果中包含了 β-胡萝卜素、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黄酮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能够降低人体内胆固醇,合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林地的保护与修复期刊投稿

您好,旗县的征占林地不用上报上级林业部门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林地被征收用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且已经经过环评、土地审批等相关部门的审批程序,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2. 林地被征收用于公益性建设项目,如公路、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且已经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程序,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3. 林地被征收用于农村集体建设项目,如村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生产设施等,且已经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程序,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情况仅限于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征占林地的行为违法违规,仍需上报上级林业部门进行处理。此外,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任何征占林地的行为都需谨慎对待,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一般来说,旗县在征占林地时需要上报上级林业部门进行审批,以确保行政管理的规范性和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不过,在以下情况下,旗县可能不需要上报上级林业部门:1、小面积征占:如果征占的林地面积较小,未超过一定的限制标准,可能不需要上报上级林业部门。2、临时性征占:如果征占林地的时间较短,只是临时性的需要,且不会对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较大影响,也可能不需要上报上级林业部门。3、紧急情况:如果征占行为与应急告警相关,为了保障公共安全和民生,可能需要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征占,并在后续尽快上报上级部门。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是可能不需要上报上级林业部门的情况,具体是否需要上报还需参考当地的法规及规定。在征占林地前,最好先咨询相关部门或专业人士的意见,避免违反法律法规或导致不良后果。

旗县的征占林地不用上报上级林业部门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 面积小于100亩的林地;2. 林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福利设施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等公益性项目;3. 林地用于生态修复、林业防火、森林保护等林业管理工作;4. 林地用于个人自建住房或农家乐等农村旅游项目;5. 林地用于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教育等项目;6. 林地用于国家和省级重点产业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林木采伐管理办法》的规定,征占林地需要上报上级林业部门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 需要采伐林木的情况;2. 需要进行土地改造的情况;3. 需要建设工程的情况;4. 需要进行土地征收的情况。但是,根据《旗县林地征占管理办法》,当旗县在林地征占的过程中,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不需要上报上级林业部门:1. 征占的林地面积不超过50亩;2. 征占的林地用途为生态公益林、风景林、市容绿化、生态移民等生态环保项目;3. 征占的林地用于修建农村公路、村道、乡道、县道和省道等公路;4. 征占的林地用于建设电力、通信、输油、输气等公共设施;5. 征占的林地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6. 征占的林地用于生态移民搬迁安置。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不需要上报上级林业部门,征占林地仍然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好林地资源,并按照规定缴纳相应的征占林地费用。

古物的修复与保护期刊投稿

首先,可以通过百度、谷歌、360、搜狗等搜索引擎来检索目标期刊杂志。

最常用的方式,莫过于使用“期刊名”+“投稿方式”或者“联系电话”等方式来查找相关期刊的联系信息。这种方式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查询到海量的目标期刊信息,我们可以经过筛选和不断的确认来最终定位我们的目标期刊。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比较耗时费劲。

其次,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三大数据库平台不仅收录了大量的期刊杂志的全文,同时,也对收录期刊进行了整理和归类,部分期刊的联系方式可以在这些平台上找到。有的期刊如果找不到联系方式,可以在检索这类数据库时,使用组合查询。

例如“中国远程教育”+ "投稿"的形式,获取能查到期刊发布的投稿通知。此外,如果学校购买过知网的数据库,可以通过浏览目录页面的形式,找到相关期刊杂志的杂志封面、封底及目录页。具体请参见百度经验篇:投核心期刊的投稿指南。

这种方式的优点就是查到的信息准确,一般不要筛选,查到了就没有什么问题。

注意事项:

无论通过哪种方式查到了期刊的联系方式和投稿方式,当我们有幸被录用的时候,切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投出后没有多久就收到录用通知,并且让我们几天之内就要汇款的时候,千万长个心眼,一定要找杂志社官方电话进行确认。

你好,《美与时代》、《歌海》、《大众文艺》、《青年文学家》、《安徽文学》、《文艺生活》等都可以安排,费用也不是很高,需要了我可以给你推荐发表。

大众文艺商业文化这些都可以的 愿意发表的话可加百度名。

雅昌 更好是中国艺术品最大的交流网站 这是雅昌期刊下面这些都是国内 不错的 艺术杂志《典藏-古美术》 《典藏-今艺术》 《艺术当代》 《收藏界》 《大艺术》 《大美术》 《画刊》 《艺术财经》 《CANS艺术新闻》 《当代艺术新闻》 《艺术与投资》 《国家画廊》 《文物天地》 《艺术市场》 《中国书画》 《收藏》 《东方艺术财经》 《东方艺术书法》 《东方艺术经典》 《东方艺术大家》 《收藏-拍卖》 《雕塑》 《美术文献》 《书画世界》 《芥子园》 《中国书画报》

生态环保与修复期刊投稿

找一个跟各类期刊杂志有合作的网站发表比较靠谱,很多的,你找找就是了,同时也跟你分享一篇环境保护论文范文吧,希望可以帮到你。浅谈公路环境保护摘要:本文从论述公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角度出发,指出了当前公路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了公路环境保护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影响,提出了做好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措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公路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时期。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至2005年全国等级公路里程193万公里,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交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显现出来。如何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挽回路域生态损失,这些摆在我们广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环境保护的定义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联合国环境署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中明确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维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二、公路环境保护的内容公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考虑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发挥运输功能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影响最小。三、公路的环境问题公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严重。公路建设将造成如下环境问题:选线不当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防护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如坡面侵蚀与泥沙沉淀等;公路带状延伸会破坏路域自然风貌,造成环境损失;公路施工造成环境污染;公路通车营运期间,车辆对沿线造成污染。四、公路的环保功能一般情况下,一条公路如果严格按照现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及《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按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就可以起到对路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并能够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归纳如下:第一,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结合造地还田与疏导排水,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可使工程稳定坚固,外观顺适优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第二,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公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第三,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公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第四,排水工程对公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农田,避免耕地淹没、土壤污染。第五,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减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该工程与环保的关系最为密切。第六,其它工程(通常包括公路与公路、公路与铁路的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公路工程的沿线设施、公路养护管理用房屋及场、厂建筑物以及公路绿化等),特别是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行车环境,还可以起到美化路容,优化环境的作用。五、公路环保的措施公路建设的不同阶段,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保工作的重点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针对实际工作需要,现结合我国目前的环保法规对公路施工阶段、营运期采取的环保措施分述如下:(一)公路施工阶段的环保措施1、生态环保。(1)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2)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3)在雨水充沛地区,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4)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时将土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5)对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6)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平,恢复原地表层。2、噪声防治。(1)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2)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3)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3、大气污染防护。(1)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2)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规定的防护距离为300m),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3)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4、水污染防治。(1)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2)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3)对桥梁施工机械、船只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二)公路营运期的环保措施1、交通噪声防治。(1)对公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其他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如修建高围墙、设置声屏障、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建筑物设置双层窗或封闭外走廊等。(2)附近有学校的路段两端设置禁止鸣笛标志。(3)加强交通管理,在公路主要出入口设置噪声监控站,禁止噪声过大的车辆上路。2、大气污染防治。(1)路边植树绿化。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公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公路路域景观的作用。(2)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3、水污染防治。(1)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2)在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的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站,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4、潜在风险及农作物污染防治。(1)对运载危险品的车辆严格进行检查、严格监控,防止事故发生。(2)在洪涝季节,要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联系,确保洪水期行车安全。(3)在公路两侧30m范围内严禁种植蔬菜、马铃薯等根茎入口农作物。六、结论我国目前的公路环境保护多侧重于声屏障等摸得着见得到的环境保护工程,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只能尽力以保护区和珍稀动植物品种为主,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应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公路环保水平,不仅需要有充足的经费,更需要领导者、决策者、建设者有先进的环保思想、环保行为。保护好自然环境,一定要确保自然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并举,把自然环境建设作为公路建设的切入点,顺应绿色文明的新趋势,走自然资源集约利用的道路,重点围绕开发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环境与资源问题,有针对性的抓好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在规划和决策过程中,既要满足经济的发展,又要特别注意自然环境保护,才能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以上范文来源于top期刊论文网(http://www.topqikan.com),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是。生态环境顶级期刊、生态环境与保护期刊是省级。环境生态类EI期刊、环境生态类sci期刊,所以生态环境与保护期刊是ei。ei期刊:是供查阅工程技术领域文献的综合性情报检索刊物。

你要看下你的文章是什么风格的,

找对应风格的杂志会更容易过。

核心期刊的要求都比较高,好投与否取决与文章质量。1、环境科学 2、中国环境科学 3、环境科学学报 4、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改名为:环境工程学报) 5、环境科学研究 6、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7、环境化学8、自然灾害学报 9、环境工程 10、环境保护 11、环境污染与防治 12、工业水处理 13、环境科学与技术 14、自然资源学报 15、农村生态环境(改名为: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6、水处理技术 17、化工环保 18、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中国环境监测

文物保护与修复论文发表

考古发掘现场保护中的环境因素及影响谈到文物的保护,与之相关的文物环境因素是不容回避的话题。文物的埋藏与保存环境就像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一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及因素会对文物的保存与保护产生不同的作用,形成不同的后果,而对于考古发掘中的文物保护来讲,周边环境的复杂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为文物保护工作增加了相当的难度,甚至直接影响到保护工作的成败,这一点通过汉阳陵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实践,能够切实感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对保护的影响,因此说在考古现场的文物保护中,相应环境问题的研究对文物的保护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考古现场保护工作,首先涉及到考古现场保护工作的内容及现场环境研究的内涵。所谓考古发掘现场的环境问题研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指发掘前文物埋藏于地下的状况,即埋藏环境,由于长时间处于较为恒定的封闭状态,在缺氧条件下,加之土壤酸碱度、压力、温湿度等因素较为恒定,这种长期形成相对稳定的文物埋藏环境,使文物遭受腐蚀的速率逐渐趋缓,相应起到了保护文物的作用;其二,是指从发掘工作开始以后文物暴露在自然环境中,这时候一切对出土文物产生作用的外部变化因素,包括温湿度、光照射、空气污染、虫害及微生物等等都是需要了解的内容,研究它们的存在、发生与变化的规律对文物产生的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解决文物保护中的难点问题。通常所说的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是指一切配合考古发掘中同步进行的保护工作,主要是常说的抢救性保护,其次就是遗址、遗迹类现场保护,考古现场保护是做好文物保护最初也是最重要一个环节,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物保护的最终结果,目前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文物保护专家、考古学家的重视。由于发掘工作的进行,地下文物原有的稳定、平衡的环境遭受破坏,这一环境骤变过程直接产生包括肉眼能观察到的有机质文物腐化、灰化等现象,无机质文物存在酥解、破损等延续性破坏的发生,如果没有有效的现场保护工作将会使一些极为重要的遗物遗迹仅仅存在于绘图、照片之中。而现场保护工作就是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和适当的保护材料支持,在第一时间内有效控制紧急危害的发生,如临时性加固、区域环境控制、器物科学起取等,为进一步保护奠定基础。相对于抢救性保护,由于特殊要求需现场展示的遗址类文物以及特殊情况下目前无法提取遗迹、遗存的保护,也属于考古现场的保护问题。汉阳陵考古发掘现场保护状况基本类似于后者,根据汉阳陵发展规划的要求与设计,它是在遗址、遗迹上建立的保护性博物馆,因此保护工作也围绕着现场展示进行,以下通过保护工作中具体实例说明与环境间的不可分割性。——考古发掘现场的环境调查了解保护对象的基本情况是任何保护工作 的前题,而像野外考古发掘现场受周边复杂外部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直接,因此说从文物保存环境角度来讲,及时掌握文物所处环境及周边相关因素的影响,可综合评价造成文物破坏的外部因素及目前文物状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文物的有效保护问题。汉阳陵帝陵考古发掘现场,目前所作的防护措施是采取钢结构框架支撑、顶棚用玻璃钢瓦防护,现有的状况仅能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和阳光曝晒,其它方面的作用不明显。阳陵文物中环境因素起作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为:1.温湿度的剧烈变化。温湿度的作用在于促进各种文物破坏反应的进行,是文物遭受损害的根本因素。而阳陵发掘现场近似露天的条件,温湿度也自然随着一天的变化而随时波动,根据我们简单的温湿度记录显示,日气温波动范围达20℃以上、湿度变化超过30%-40%,特别是冬夏两季面临着持续高温和寒冬结冻还造成文物的物理性破坏,以及其它化学作用和微生物生长等生物作用。因温湿度剧变而引发的木质遗迹文物失水开裂问题已成为保护中的一大难题。2.坑壁坍塌。阳陵地处咸阳原上,地质形成较晚,为三级失陷性黄土,这种土壤结构松散,含沙量较大,故极易开裂,失水收缩量大,因此将形成塌陷,起壳、脱落。近两年多来,坑壁四周多处塌落且形势愈发危急。3.降尘及风沙的作用。咸阳原是西安以北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对处于原上的阳陵文物来讲降尘及风砂的破坏作用较其它地方明显,除去机械磨损的破坏、文物表面的风化,空气尘埃降落于文物表面成为有害气体、微生物的载体而产生作用,另外这种尘土在文物表面影响到观赏性,出于参观需求经常性的清扫带来损害。4.动物昆虫的破坏。在划定保护范围之前,发掘现场为种植农田。经考古发掘后,由于文物中有大量的木质文物和坑道木框架,经常年腐化,遗迹的腐殖物形成了坑道独特的营养生态条件,且周边杂草丛生及现场安全需要的灯光,诱集了大量的农田害虫进入坑道,威胁、破坏文物。5.微生物、低等植物的大量滋生。同上原因,坑道独特的生态环境,使微生物自身需求得到满足,及高温高湿的外部条件和目前为了保护文物环境的相对稳定所采取覆盖塑料布的因素,在阳陵造成了大量微生物、低等植物的泛滥,也成为危及文物安全的重要隐患。除此之外,其他如因发掘暴露造成的地下水分散失、裂隙及粉化等表面风化因素的加重;光线及紫外线的辐射等都直接或间接的起到破坏作用。——文物保护中的环境作用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任何一项实际工作中更应该注重现场环境的各种影响,许多在室内条件下能够完成的工作,而在田野却因操作条件的不确定性导致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讲,外界环境条件往往左右着保护工作的成败。如选择适当的加固保护材料是一常用的技术手段,但是在现场加固中,更应考虑加固材料的合理性与适用性,以满足复杂情况下对材料的要求。以阳陵木质及木质彩绘遗迹的加固为例,由于木质的腐朽,埋藏环境中的土壤颗粒或矿物质成分在水及其他地质营力的作用下逐渐地填充到木质糟朽降解以后留下的空间,形成仅有器形的土质车辆及马匹等遗迹,由于上述土壤化过程使其质地结构疏松、脆弱且不定型,现有条件根本无法从现场提取出来,只有在现场保留下来。此类问题在实验室内能得到妥善处理,但是在发掘现场中对加固材料的要求需同时满足以下几方面的需求,即材料与水的兼容性、具备优良的透气性、耐候性、渗透性,还有在加固过程中保持土质表面不产生失水开裂等。目前来看,现有的保护技术和材料,无法达到满意效果,其原因就是无法排除现场外界环境条件的作用。还有由于微生物的任意生长与繁殖,对文物的侵害而特别是对有机质文物及彩绘颜料的损伤是极其致命的。在阳陵发掘现场由于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微生物的防治就显得极迫切,经反复摸索,多次实验结合现场环境下气温变化大、水分散失快的特殊条件,在防霉剂的应用上选择以丙二醇作为载体,这样能有效控制水分的快速散失,从而大大提高了使用效果。在虫害的控制方面,通过采取药剂封闭熏蒸,饵诱杀施放药带,坑道喷雾及四周加装防虫网等技术防治技术外,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周边环境杂草丛生及现场安全需要的灯光,仍然会诱使大量害虫产生再次进入坑道威胁文物,在这种情况下有效阻止害虫发生的手段就是环境的隔离,即加装防虫隔离网,对于这种大面积的除虫工作是迫不得已进行的,真正有益的工作是作好虫害的预防,同时采取必要措施破坏虫类适宜的生存环境。——现场保护中的环境控制文物处于地下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这种埋藏环境趋于稳定,这其中的文物也就处于一个相对、暂时的动态平衡之中,但随着发掘进行固有平衡被破坏,特别是温湿度骤变、光辐射等对文物产生一突变过程。这一过程正是导致文物毁坏的重要原因,加之出土后环境条件的反复波动,增大了破坏反应的进行,从长远考虑,文物的环境保护问题是文物保护研究中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对文物实施保护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控制文物所处环境,为文物营造一个相对稳定、单独存在的空间。从稳定的文物环境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可以通过阳陵南区从葬坑8号坑文物保护示范工程中表现出来。8号坑是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斯洛文尼亚文物保护机构共同建造,按照最初设计思路是通过在封闭条件下,采用控制温湿度、冷光源照明及空气过滤与交换系统等技术手段,为其中清理出土的现场文物营造稳定的环境条件,但由于资金和项目执行中的问题,该项目没有完成,目前8号坑仅为封闭条件,未安装使用其它调控设备,虽然如此,由于它达到了阻止温度剧烈波动的效果且长期保持着高湿度,经过6年多时间出土文物保存较好,仍然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与其他同期的出土物相比较,产生了明显的差别。在汉阳陵帝陵从葬坑博物馆的建设方案中,其下沉式地下现场展示也是出于环境因素的考虑,将着眼点放在营造较为稳定的现场环境,即通过控制文物所处小环境来达到阻止出土文物免遭破坏的目的。综上所述,环境因素对发掘现场保护的影响实际体现在防与治两方面,具体表现为三个步骤:首先环境调查就是找出病因;而克服各种影响文物保护的不利因素解决好现场保护的难题,就是治;所谓防,就是尽可能的创造和控制良好的外部条件和适宜的保存环境,这就像人类创造和改善生存环境一样,坚持预防为主,才是文物保护的根本出路。发掘现场文物的保护问题必须与环境相协调,只有解决好各环境条件对文物产生的作用与文物现存状况之间矛盾,才能做好现场保护工作。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赵西晨希望回答对你有用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研究论文

摘要 : 文章主要介绍了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层次,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及历史文化名城。

关键词: 保护单位;保护区;历史城;历史文化遗产

当前阶段我国的历史文化古城正处于关键的时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目前对于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因此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是在进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时,需要对历史文物进行一定分层,进而更为针对性和准确性的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因此探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层次是具有重要意义的[1]。在此背景下,文章主要介绍三个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层次,旨在增加人们对于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视程度,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第一层次:各级重点文物的保护单位

(一)保护单位的保护方法

在对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单位进行保护时,首先就需要确定保护的方式,根据国家在这一方面的规定可知,在进行保护时维修时主要需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二)保护文物古迹历史环境

在保护重点文物单位维修保障为原状的前提上,同时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上还规定,需要建立保护历史文物的古迹的历史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历史文化环境和保护文物单位是同样重要。对于任何一个文物而言期都是具备一个自身的存在环境的,这个环境自身也蕴含着历史的遗迹,其和文物相辅相成,共同呈现着一个时代的历史沧桑。对于古迹历史环境而言,保护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体现了历史文化文物的功能和地位,并且会对历史事件的细节进行揭露;同时也对于文物的设计意图以及艺术效果进行了表达,其对于历史的坐标进行了揭示,同时也可以对于那些已经不在的建筑进行合理的猜想。

二、第二层次:历史文化保护区

(一)正确理解保护区的价值

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的第二个层次便是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区,首先我们需要正确的理解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价值和意义。在一些古城之中我们通常可以看见一些地区,其存在大量的历史古迹,新的建筑较少,同时在该地区的居住人民也较少。对于这些地区有一些人认为已经是没有存在价值了,但是同时这些地区也是历史的最佳体现。从历史信息保护的角度进行观察,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最原始面貌,这属于城市历史的一个篇章,属于城市记忆的一部分,所以其和文物单位的层级是具有一定差别的,其更为完整的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城市历史,它的价值和环境一体化的遗留了下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保护区保护方法

通常而言对于历史文化保护区而言,其居住的环境较差,并且其成片的面积很大,因此其和文物单位的保护是具有一定差别的。其在保护时应该给以一些特殊的保护,即在保护外观的同时,允许给以合理的内部改造,但是必须保障整体化的风貌。就现阶段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措施而言,其已经很为成熟,起保护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1、具体的文物保护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恢复原状的保护;2、对于一些保存十分完整的历史建筑,其可以对外观进行细微的装饰,在其内部进行合理的改造;3、对于一些外貌应经有一些较大改造的建筑文物,应当进行的改建将其恢复至原始的面貌;4、当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已经受到了很大破坏,进而致使古建筑成为了危房的情况,则需要将建筑结构进行重建,但是在其外观上仍然要保障其为历史的原貌;5、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内部的新建筑,可以将其和历史建筑进行协调化的调整,对于一些难以实现协调化的建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迁移。

(三)和第一层次的差别所在

与第一层次的文物保护单位不同,其和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并不是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均给以原汁原味的保护,只是在外貌上要求完美的保存,但是在其室内上是可以进行一定改造的,这样的保护措施相较之文物单位的保护是更为容易实现的,对于古迹建筑物而言,其在保存了历史遗迹的同时,还可以充分使用建筑的价值;第二为对于在历史文化区的原始居民而言,可以继续在历史文化区生活,不需要强制的迁出。

三、第三层次:历史文化名城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三个层次便是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原则为需对城市中的历史文化古迹进行完美的保存,但是同时还需要保障城市的发展,居民的正常生活。故此历史文名城层次的保护,其保护的内容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其一为保护历史地段以及文物古迹、其二为延续和保护古城的风貌以及格局的特殊;其三为发扬和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就现阶段,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措施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进行仿古建筑的建设,这属于是一种历史遗迹的抢救方式,但是防建的历史建筑其自身是不具备历史价值的,更多的只会为了商业上的利益,其最大程度上只能说是一种历史遗貌的延续;第二种为深度挖掘传统建筑的特点,在原有历史遗迹建筑的基础在进行新建筑的建设,同时在其形式、布局、格调等方面均和传统的建筑保证一定的联系,这是一种较为成功的古城保护措施;第三种为抓住古城的历史传统精神,进行精神上的再创作,让古城其特殊性、历史性得以完美的延续,这一种极佳的保护措施。结束语综上所述,就现阶段的中国历史文化遗迹而言,加强对其的保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保护时给以历史文化遗产分层次化保护,也是一种加强保护措施效益的手段之一。就目前而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及历史文化名城是现阶段较为合理、科学的层次分化方式,值得各个城市历史保护单位进行合理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希晨,郝靖欣.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针对无锡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工作的整体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40(4):338-343,356.

好,发给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