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国民经济核算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5 00:42:16

国民经济核算论文发表

·政治经济学硕士点简介南京财经大学位于江苏省省会南京市,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兼有法、文、理、工等学科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0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现有35个本科专业,2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是江苏省经济管理类专业最齐全、规模最大的财经院校。政治经济学专业是我校经济学门类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的支柱性二级学科专业,2003年被批准为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2006年被评为校重点学科。以本专业研究生硕士学位授权点为主要支撑的经济学院经济学本科专业,2003年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2009年评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西方经济学硕士点简介西方经济学是我校重点学科,学科专业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现有西方经济学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9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7人,都毕业于国内外名牌大学。我校自2007年开始招收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竞争力研究;开放经济的增长与波动规律研究;制度设计及转型经济研究。·数量经济学硕士点简介本专业致力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创新意识,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良好品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应该既掌握好传统的数学理论,又掌握好现代的数学前沿研究成果,既掌握好古典的经济学理论,又掌握好现代的经济学流派学说,不仅将它们融会贯通,而且善于在观察和处理现实经济生活中灵活应用;成为具有坚实的数量经济学理论基础与较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较全面地了解某一研究方向的发展动态,并进入该方向的研究前沿,具有独立从事数量经济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决心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数量经济学专门人才。 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独立从事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和应用一门外国语。具有健康的体格。·应用统计学硕士点简介统计学系是南京财经大学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1981年招收首批本科生。统计学系现设有一个统计学本科专业,有统计学、数量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三个专业的硕士点。2005年统计学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 2006年统计学学科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8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010年遴选为江苏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统计学系自建立以来,始终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科研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社会实践,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现已成为江苏省和全国统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统计学系现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0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82%;博士学位获得者14人,硕士学位获得者10人,在读博士5人,硕、博士学位比例为85.7%。教师中获国务院特贴、全国教育系统劳模、省政府特贴、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和“青蓝工程”、省优秀教师、省师德先进个人和省优秀党员共10人次。2004年,统计学学科梯队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 统计学系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5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基金项目3项;在《经济研究》、《统计研究》、《经济科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10篇;出版专著3部、编著2部,教材2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6项。 在教学及其改革方面,2000年以来已经建成的江苏省精品(优秀)课程有:《国民经济统计》、《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统计学专业课程群》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课程群。2003年以来主编、副主编教材各1部,承担各级教改课题10项,获得各级教学教改成果奖1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项7项。《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统计学多元化培养模式》获2004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优化课程体系,搭建资源平台,培养高素质统计本科人才》获200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建成《统计学》国家精品课程。·统计学硕士点简介统计学学科于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现已招收3届硕士研究生。经过多年积累,本学科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统计、评价方法选择与优化、教育与人力资源统计评价、农村经济统计分析等4个具有相对优势和显著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2000年以来,出版学术专著10多部,在《经济研究》、《统计研究》、《经济科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哲社项目4项、江苏省软科学项目5项、江苏省哲社项目6项、其它部级项目10多项;获部省级科研、教学奖励20余项。统计学本科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本科品牌专业,2005年通过验收,统计学学科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省级重点学科。 统计学学科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互相支撑,在教学、科研两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6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生3人。教师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全国教育系统劳模1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2004年12月,该学科梯队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梯队成员尚卫平教授曾主持江苏省软科学项目“江苏省可持续发展评价、预警与路径选择”,发表的论文《多维贫困测度方法研究》获国家统计局2006年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并在国家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现正主持国家统计局重点项目和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的研究。白先春博士城市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持了江苏省哲社项目“江苏城市化:计量评价与质量监控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本方向围绕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方法、城市化统计测度、区域环境承载力、收入不平等性测定、环境质量评价与成本分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进行专题研究,取得系列成果,共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多项,在《统计研究》、《财经研究》、《中国软科学》、《中国经济问题》、《经济科学》、《系统工程》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对统计学理论的拓展和深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应用方面,本方向先后承担地方政府项目及企事业单位项目20多项,多次为江苏省各地市、部门、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评价方法选择与优化:本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为杨益民教授,主要以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研究对象,从事评价方法选择和优化的研究。侧重将经济统计、数理统计、运筹学等学科知识和经济学原理有机结合,针对经济、教育、社会发展中若干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新的评价方法选择标准,建立新的优化模型和优化算法;侧重寻求社会发展品质标志的量化途径和教育、高新技术产业等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的综合评价方法。本方向研究在国内外已产生较大影响,杨益民教授长期从事评价方法选择和优化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便在国际上率先进行计划评审技术(PERT)中离散型时间分布模型的研究(美国《Mathematical Reviews》90m:94024评价结论),研究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的研究论文“AHP中整体一致性判别及校正”被《Mathematical Reviews》收评(MR2081453);完成的省级软科学项目“CSE-顾客满意为准则的企业系统工程”研究,将可拓学和运筹学方法相结合,在进行充分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和可拓学方法建立了顾客满意模型,提出了解决诸多矛盾问题的关键矛盾法,应用于“南京新百”取得丰厚经济效益,提出的关键矛盾法被国内学者多次引用(蔡文:可拓论及其应用,《科学通报》1999年第7期),经专家评审为国内领先水平,基于该项目所做的研究工作,分别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在模型优化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的研究先后获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的国家统计局课题“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综合评价方法” 获国家统计局2006年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关于高等教育发展模型研究的论文“从生源状况看中国高等教育的潜在危机”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3年12期全文转载,产生较大影响;先后主持省软科学、国家统计局、省教育厅项目10多项。梯队成员陶用之教授在国内较早开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统计体系相关性研究,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统计创新”观点的论文在“第三次中日经济统计国际讨论会”上交流,引起包括著名统计学家李成瑞在内的中、日学者关注,对官方统计数据质量的研究成果,受到实际工作部门重视,被江苏省农调局、南京市统计局等用以改进提高数据质量,收效明显,对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被认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江苏省科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统计体系相关性研究”课题鉴定意见),现正主持国家教育部哲社项目和江苏省软科学课题的研究;管于华副教授在评价方法的计算机实现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正主持国家统计局和江苏省教育厅的相关项目。本方向注重研究成果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先后完成“南京新百”顾客满意工程和南京家乐福超市选址等具重要实际价值的应用项目,完成南京市等地方政府决策咨询项目10多项。 2001年以来,本研究方向成员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江苏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多项,在《经济研究》、《统计研究》、《中国统计》、《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7项。 不确定性问题的统计决策:本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为李群教授,本方向将统计学、概率论和运筹学方法有机结合,以中国的社会经济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不确定性的因素做深入细致地分析,构建灰色、模糊等各类模型,针对人才战略、小城镇建设、金融风险等诸多问题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给出恰当的分析方法,为决策提供依据。该方向的研究弥补了确定性方法在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中的缺陷,丰富了研究不确定性问题的决策模型,推动了不确定性理论的发展与应用。李群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不确定性理论及其在社会经济问题决策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扰动属性优化模型、灰色L—Q优化模型等创新模型,在不确定性决策模型及其应用领域已步入研究前沿。其专著《不确定性数学方法研究及其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著名经济学家汪同三为此书写了序言,该书还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嗣赢等研究员的较好评价;发表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上的论文受到李京文、汪同三等专家的关注并对论文的学术观点给予肯定;有关不确定性理论研究的系列论文获得了省青年科技奖、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此外,探索决策模型的应用创新,从事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优化匹配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李群教授先后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人事部“十一五”人才规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江苏省哲杜基金项目多项,还参加起草了中财办、国家发改委统一部署的人事部项目“人才强国战略中长期规划研究报告”,受到人事部的高度评价;“中国人才发展量化分析与预测”被《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1》收录,引起国内同行的关注。梯队成员陈耀辉副教授在数理统计方法的决策应用研究方面形成特色,在研究中注意将统计学和数理统计方法等相结合,针对金融等领域的问题,提出新的决策方法,建立与优化决策的数理模型。本方向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System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系统工程》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文章80余篇,出版专著2部,省部级课题多项;其中,“加入WTO后经济成份多样化的模糊最优经济布局研究”、“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不确定性统计评价方法研究”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受到了同行专家的关注和肯定。本方向在围绕经济发展综合研究决策模型的同时,还研究决策模型的政策应用等有关问题,并与国家人事部、国家发改委、中央组织部、山西省委人才工作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事科学院等部门和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中长期合作研究关系。多年来,本研究方向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我国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相应的理论指导作用。 农村经济统计分析:本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为胡荣华教授,本方向侧重于综合运用统计学、人口学、经济学和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农村经济角度揭示人口和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各系统相互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研究工作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结合,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社会的影响中去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应用系统论和定量研究方法,揭示食物、环境、能源、经济发展与人口(FEEEP)之间的关系,探索江苏宏观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江苏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服务的能力。充分利用学术骨干的专业特长,将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和方法引入可持续发展研究,特别注重绿色GDP核算理论和方法研究。本方向在FEEEP相关性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胡荣华教授先后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在主持江苏省软科学重点项目 “江苏食物、环境、能源、经济发展与人口(FEEEP)关系的定量研究”过程中,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首次揭示了FEEEP五者间的关系。在负责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粮食安全与成本优化研究”的分报告中,首次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成本进行了测算,并提出了“适度的粮食安全及其合理的粮食安全成本”的政策建议,本成果获2004年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现正主持国家教育部项目“我国FEEEP相关性和协调性的统计研究”和江苏省软科学项目“江苏省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的研究。对农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具有特色,如梯队成员朱琴华教授关于农村GDP核算的研究受到国内著名统计学家邱东教授的关注(邱东:2000-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点评,《统计研究》2003年第9期)。本方向将绿色GDP核算的理论和方法纳入宏观经济发展研究,体现了定性定量结合的研究特点。在绿色国民核算体系的研究和建立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具有一定优势。梯队成员李刚副教授的论文“中国对外贸易生态环境代价的物质流分析”获国家统计局2006年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他所主持的“生态风险测算方法及其实证研究”(国家统计局科研项目,2002)重点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论述了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本方向承接省、部、教育厅科研项目近20项,承接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项目30多项,在《中国工业经济》、《统计研究》、《财经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

浅谈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变迁分析 摘要:1992年起我国开始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3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宣告MPS退出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舞台。文章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模式的变迁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变迁 一、供需框架为了揭示制度变迁的规律,新制度经济学根据制度变迁主体的不同,把制度变迁划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类。在这一领域成绩最为突出的是V·w·拉坦(VenronW·Ruttan)和林毅夫。v·w·拉坦应用他对技术变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制度变迁,将舒尔茨和诺斯等的理论推进了一步。 二、主体博弈一般来讲,SNA供给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官方)。供给结构单一、成本巨大、投资期长,风险远高于收益。官方供给SNA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因而SNA在此具有公共品的性质。相比而言,SNA需求主体则不同,它由政府、企业、个人所组成。需求主体多元化,因而需求的利益目标(动力)不同(注:在此所言的需求利益目标,类似诺斯的术语“外部利润”):对政府而言,其需求目标基本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国际比较;对企业而言,其利益目标包括企业管理、经营的市场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以及企业家个人努力的社会实现;对个人而言,其对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的需求是为了寻求完备信息,减少市场交易的环节和风险,即减少交易成本,从而增加其经济利益,实现其个人经济目标函数最大化。SNA供给与SNA需求主体、目标既然存在上述差异,同时,SNA所具有的巨大信息含量和丰富的方法,使人们在考虑国民经济核算改革时,必须首先对SNA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引导机制加以重视。三、基于需求缺口的变迁方式 由于需求主体多元化、需求目标函数多层次化,相对于供给主体的单一结构及目标函数的单层次化,就存在一个需求缺口,这反映在对SNA信息的总量及结构需求分布上。可以说,SNA进一步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消除这种需求缺口。消除需求缺口,从理论上讲应存在两种情况: 一是减少SNA供给,二是增加SNA需求。然而对于SNA来讲,显而易见的是,政府的供给如果是理性原则下的行为,一般是增加而不会减少。由于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因而最好由政府来承担,在此政府不妨进行“垄断生产”。客观地讲,消除SNA需求缺口最好由增加SNA需求着手。潜在需求主体、目标的显性化就是诱致性制度变迁在SNA中的一种制度安排体现;并且,这种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古典经济学中萨伊定律(Say’sLaw)所描述的现象,即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政府可以通过特殊功能,扩大对国民经济核算信息及优势的宣传,以及安排相应配套的措施来进行SNA的强制性推扩,即强制性变迁。因此,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变迁,最主要的特点是强制性变迁。 四、为什么是强制性变迁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本身是维护宏观经济管理的有力工具,其作用就在于减少国家机器运行的交易费用。因此,以制度变迁为背景考察的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就决定了强制性的特。此外,国民经济核算公共产品的认识,制度安排中“搭便车”的问题也是决定国民经济核算强制性变迁的原因。国民经济核算公共产品性质的认识:(一)国民经济核算是公共产品这一观点最早是由邱东教授提出的。因为国民经济核算具有公共产品的两大属性,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此在属性上就具有了公共产品最根本的特点。这一论述可以归结为两个理论:一是信息的公共产品性质;二是国民经济核算作为制度安排的公共产品性质。作为第一个理论基础,来自信息经济学关于“信息作为一种商品”的研究,信息是商品的关键是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在这方面有杰出贡献的有萨缪尔森、海德和阿罗。信息是公共产品,自然以信息库出现的国民核算体系也就具备了这种特点;第二个理论基础,来自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制度安排是一种公共产品,而这个公共产品一般是由国家“生产”的。两种理论基础,决定了国民经济核算具有公共产品这一性质。所以,不管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还是单独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国民经济核算变迁就应该是强制性的。(二)解决制度安排中“搭便车”问题所谓“搭便车”,是指某些人或团体在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从别人或社会获得好处的行为。“搭便车”是产权经济学家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他们看来,公共产品是“搭便车”产生的根源之一。“搭便车”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们可以简单地利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种制度安排,而无需付费。这样,创新者的报酬将少于作为整体的社会报酬,从而使创新者缺少激励。五、较为一般的集体行动(注:此说法是为了区分统计与一般制度分析中的集体行动) 国民经济核算改革的诱致性安排,可能会是政府更看重的。因为,政府需要了解权力以外的变迁因素。在强调制度变迁主要力量的方面,国民经济核算变迁是强制性的;而在强调核算变迁的目标等方面时,这种诱致性变迁就更重要了。诱致性变迁的主体一般是一群人或一个团体,通过诱致性安排所达成的变迁,其制度结构的稳定性也更高。这就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整个社会的市场应用结合更接近。而根据杨仲山的论证,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内部本身是市场化的。在改革初始阶段,政府的强制力是最突出的,其他经济主体的作用在这时是较难发挥的。因而,有关国民经济核算改革的各种利益团体、利益个人可能会感到,这种变迁的起始与他们无关。他们作为个人的、集体的行动并不会影响改革的发生,但接下来情况就会有变化。在目前情况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是为政府管理经济服务。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他经济主体会增加对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他们需要通过这种工具(或制度)提供的相关服务,来帮助自身增强竞争的实力。因此,各经济主体对国民经济核算信息、方法的需要会增加。而从相反的角度来看,对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本身来说,其实提出了国民经济核算的“宏观核算微观化要求”。对核算信息与方法的大量需求,是目前核算体系的“外部利润”之一。由此,除政府以外的其他各经济主体会在国民经济核算改革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起到相应的作用。而由各相关利益个人所组成的团体,就会形成有关核算改革方面的集体行动,以便使这项改革按照满足他们要求的方向去演进。他们会提出各种变革的具体措施,如变革现有的调查方式以得到更为准确的市场数据;对服务行业新的分类与核算;非正规部门活动进入核算范围;增加信息产业方面的新内容,等等。总之,集体行动会在国民经济核算改革中发挥作用。为此,需解决制度供给与激励安排的问题。这体现在:一是SNA改革不仅需要持续的制度供给,以提供SNA体系发展的稳定外在环境,而且就SNA体系内部也需要持续的制度供给,特别是加大开发核算与实际经济联系的力度,拓宽核算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范围,而不仅仅是满足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这有助于SNA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从而体现联合国1993年版SNA所倡导的主旨:更新、澄清、简化、协调。无论是在理论体系上还是在实践中,SNA都须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这需要通过制度来安排一种有效的激励结构。例如,SNA的持续修订就是制度化的原始体现。二是由于制度能够规避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而这种激励结构使得SNA所提供的信息流在流量和流向上

国民经济核算论文发表期刊

提供两个外文链接。希望有用

理查德·约翰·斯通(RICHARD STONE) (1913-1991)

理查德·约翰·斯通,国民经济统计之父,在国民帐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践分析的基础。

约翰·理查德·尼古拉斯·斯通(John Richard Nicolas Stone)约翰·理查德·尼古拉斯·斯通(John Richard Nicolas Stone, 1913年-1991年) 著名经济学家,国民经济统计之父,在国民帐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证分析的基础,198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约翰·理查德·斯通的生平

斯通是一位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他于1913年8月30日出生于伦敦。青年时代曾就读于剑桥的风维尔——开佑斯学院,为了子承父业,他起初选择了法律专业,但两年后,又开始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遂改学经济学。在其改学经济学的最初两年,他受到了凯恩斯的指点和教诲,认真通读了《通论》,并经常参加由凯恩斯组织的政治经济学俱乐部。这为他日后从事经济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于1935年、1948年和1957年先后获剑桥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美国、法国、瑞士、比利时、挪威等国的有关高等学校先后多次授予他各种荣誉学位。

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读研究生的机会,首先在英国的一家金融机构充当保险经纪人理查德·约翰·斯通简介,这段时间和经历使他学到了许多生活知识。

1939年9月2日,斯通开始在刚刚建立的英国经济作战部工作,负责航运和石油统计。

1940年被调到战时内阁办公室的中央经济信息处工作,并协助伦敦大学教授詹姆士·米德(197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完成全国经济和财政情况调查的有关统计事宜。他还先后担任战时内阁中央统计局高级统计师及凯恩斯的助手。在凯恩斯领导下,他开始了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工作,研究有关英国的国民收入和支出,以及如何筹措战费的问题。凯恩斯的著作《如何筹措战费?》(1940年),正是在这个时期发表的。后来,他与凯恩斯合写了一篇《英国的国民收入和支出以及如何支付战争费用》的文章。在这一时期,他与詹姆士·米德一起研究了如何使理论上的国民收入和支出的平衡与实践相一致的问题,并于1941年编制出英国国民收入和支出核算的估计数据。凯恩斯认为,他们的估算完全可以并入当年英国 *** 的预算报告。

1944年,斯通和米德合写了《国民收入和支出》一书。这本书不仅为斯通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一问世就成了国民收入核算的标准教科书。1952年英国中央统计局根据这本书提出的原理和方法,开始发表年度国民收支“蓝皮书”,如今它已成为英国宏观经济学的“经典之作”。这本著作后来由他与夫人G.斯通进行了修订,至1977年已出到第10版,在西方经济界广为流传,影响极大。

二战结束后,在凯恩斯的建议下,剑桥大学成立了应用经济学系,当时(1945年)年仅32岁、只有学士学位的斯通被任命为系主任。在以后数年间,他始终思考着如何采用社会帐户体系来测量经济流量。直到1947年,他完成了一份联合国在日内瓦公布的《国民收入的测量和社会帐户的编制》。当时,在欧洲社会核算的兴趣不断增长,人们认为国民帐户对于评价各国的进展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框架,为此,斯通在剑桥设立了一个国民帐户研究组。其中最为重要的结果是,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分别于1950年和1952年公布的《简化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标准化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50年代初,斯通与西蒙·库兹涅茨等人曾被邀请作为印度国民收入委员会的顾问。同年7月,被联合国召往纽约,旨在建立一个标准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此联合国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专家委员会,由斯通担任主席。不久,《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辅助表(1953年)》(SNA)很快问世了。

1955年至1980年期间,斯通担任剑桥大学财务与会计教授。其间,他一方面从事于英国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工作,另一方面,还以各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为基础,进一步修订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辅助表》(称旧SNA)。成功地推出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68年)》(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通常简称为新SNA)。此后,他还致力于研究改进社会和人口的统计分析方法,为联合国制订了《社会和人口体系》。(通常被称作SSDS——System of Social and Demographic Statistics),并试图把国民经济核算与社会和人口统计体系结合起来。

1976年他任剑桥大学冈维尔——开佑斯学院名誉研究员。

1978年,由英皇授予爵士称号,被选为皇家经济学会主席。

1980年斯通退休后,虽然不再担任一些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的要职,但其学术活动和学术思想并未因此而消退,相反却得到了西方学术理论界的进一步认可和推崇。 1984年,瑞典皇家学院向其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另一方面,除从事一些个人的学术研究外,以后的大部分时间理查德·约翰·斯通简介,他与联合国仍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并负责组织和协调世界各国国民核算专家或统计学家,共同对1968年SNA进行合乎需要的修订,以更好地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

1991年去世。

约翰·理查德·斯通的重要成就及贡献

修订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辅助表》(称旧SNA)。

成功地推出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68年)》(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通常简称为新SNA)。

为联合国制订了《社会和人口体系》。(通常被称作SSDS——System of Social and Demographic Statistics),并试图把国民经济核算与社会和人口统计体系结合起来。

1994年,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及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共同颁布了1993年SNA。该体系的问世,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与斯通的早期贡献是分不开的。

约翰·理查德·斯通的重要著作

斯通著述很多,曾在各种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在专著方面有:

《国民收入与支出》

《计量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1951年)

《1920—1938年英国消费者的支出和行为的测算》(与艾·罗合著,第1卷,1954年出版,第2卷,1966年出版)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物量和价格指数》(1956年)

《投入产出和国民经济核算》(1961年)

《1960年社会统计矩阵》(1962年)

《可测算的经济增长模型》(与阿·布朗合著,1964年)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及其他论文》(1966年)

《经济数学模型及其他问题》(1970年)

《人口核算与模型的建立》(1971年)

《经济中的财政相互依存,1957—1966年》(与艾·罗合著,1971年)

《建立经济和社会模型的若干问题》(1980年),等等。

约翰·理查德·斯通所参加的学术团体

在学术团体方面,斯通是国际统计协会、会计审计学会、经济计量学会、英国皇家科学院的委员和会员。1955年被选为国际经济计量学会会长。此外,他还是美国经济学会和美国科学艺术研究院的荣誉会员。

·政治经济学硕士点简介南京财经大学位于江苏省省会南京市,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兼有法、文、理、工等学科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0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现有35个本科专业,2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是江苏省经济管理类专业最齐全、规模最大的财经院校。政治经济学专业是我校经济学门类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的支柱性二级学科专业,2003年被批准为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2006年被评为校重点学科。以本专业研究生硕士学位授权点为主要支撑的经济学院经济学本科专业,2003年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2009年评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西方经济学硕士点简介西方经济学是我校重点学科,学科专业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现有西方经济学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9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7人,都毕业于国内外名牌大学。我校自2007年开始招收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竞争力研究;开放经济的增长与波动规律研究;制度设计及转型经济研究。·数量经济学硕士点简介本专业致力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创新意识,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良好品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应该既掌握好传统的数学理论,又掌握好现代的数学前沿研究成果,既掌握好古典的经济学理论,又掌握好现代的经济学流派学说,不仅将它们融会贯通,而且善于在观察和处理现实经济生活中灵活应用;成为具有坚实的数量经济学理论基础与较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较全面地了解某一研究方向的发展动态,并进入该方向的研究前沿,具有独立从事数量经济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决心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数量经济学专门人才。 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独立从事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和应用一门外国语。具有健康的体格。·应用统计学硕士点简介统计学系是南京财经大学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1981年招收首批本科生。统计学系现设有一个统计学本科专业,有统计学、数量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三个专业的硕士点。2005年统计学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 2006年统计学学科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8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010年遴选为江苏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统计学系自建立以来,始终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科研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社会实践,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现已成为江苏省和全国统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统计学系现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0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82%;博士学位获得者14人,硕士学位获得者10人,在读博士5人,硕、博士学位比例为85.7%。教师中获国务院特贴、全国教育系统劳模、省政府特贴、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和“青蓝工程”、省优秀教师、省师德先进个人和省优秀党员共10人次。2004年,统计学学科梯队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 统计学系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5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基金项目3项;在《经济研究》、《统计研究》、《经济科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10篇;出版专著3部、编著2部,教材2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6项。 在教学及其改革方面,2000年以来已经建成的江苏省精品(优秀)课程有:《国民经济统计》、《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统计学专业课程群》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课程群。2003年以来主编、副主编教材各1部,承担各级教改课题10项,获得各级教学教改成果奖1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项7项。《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统计学多元化培养模式》获2004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优化课程体系,搭建资源平台,培养高素质统计本科人才》获200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建成《统计学》国家精品课程。·统计学硕士点简介统计学学科于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现已招收3届硕士研究生。经过多年积累,本学科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统计、评价方法选择与优化、教育与人力资源统计评价、农村经济统计分析等4个具有相对优势和显著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2000年以来,出版学术专著10多部,在《经济研究》、《统计研究》、《经济科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哲社项目4项、江苏省软科学项目5项、江苏省哲社项目6项、其它部级项目10多项;获部省级科研、教学奖励20余项。统计学本科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本科品牌专业,2005年通过验收,统计学学科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省级重点学科。 统计学学科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互相支撑,在教学、科研两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6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生3人。教师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全国教育系统劳模1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2004年12月,该学科梯队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梯队成员尚卫平教授曾主持江苏省软科学项目“江苏省可持续发展评价、预警与路径选择”,发表的论文《多维贫困测度方法研究》获国家统计局2006年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并在国家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现正主持国家统计局重点项目和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的研究。白先春博士城市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持了江苏省哲社项目“江苏城市化:计量评价与质量监控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本方向围绕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方法、城市化统计测度、区域环境承载力、收入不平等性测定、环境质量评价与成本分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进行专题研究,取得系列成果,共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多项,在《统计研究》、《财经研究》、《中国软科学》、《中国经济问题》、《经济科学》、《系统工程》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对统计学理论的拓展和深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应用方面,本方向先后承担地方政府项目及企事业单位项目20多项,多次为江苏省各地市、部门、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评价方法选择与优化:本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为杨益民教授,主要以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研究对象,从事评价方法选择和优化的研究。侧重将经济统计、数理统计、运筹学等学科知识和经济学原理有机结合,针对经济、教育、社会发展中若干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新的评价方法选择标准,建立新的优化模型和优化算法;侧重寻求社会发展品质标志的量化途径和教育、高新技术产业等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的综合评价方法。本方向研究在国内外已产生较大影响,杨益民教授长期从事评价方法选择和优化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便在国际上率先进行计划评审技术(PERT)中离散型时间分布模型的研究(美国《Mathematical Reviews》90m:94024评价结论),研究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的研究论文“AHP中整体一致性判别及校正”被《Mathematical Reviews》收评(MR2081453);完成的省级软科学项目“CSE-顾客满意为准则的企业系统工程”研究,将可拓学和运筹学方法相结合,在进行充分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和可拓学方法建立了顾客满意模型,提出了解决诸多矛盾问题的关键矛盾法,应用于“南京新百”取得丰厚经济效益,提出的关键矛盾法被国内学者多次引用(蔡文:可拓论及其应用,《科学通报》1999年第7期),经专家评审为国内领先水平,基于该项目所做的研究工作,分别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在模型优化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的研究先后获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的国家统计局课题“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综合评价方法” 获国家统计局2006年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关于高等教育发展模型研究的论文“从生源状况看中国高等教育的潜在危机”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3年12期全文转载,产生较大影响;先后主持省软科学、国家统计局、省教育厅项目10多项。梯队成员陶用之教授在国内较早开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统计体系相关性研究,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统计创新”观点的论文在“第三次中日经济统计国际讨论会”上交流,引起包括著名统计学家李成瑞在内的中、日学者关注,对官方统计数据质量的研究成果,受到实际工作部门重视,被江苏省农调局、南京市统计局等用以改进提高数据质量,收效明显,对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被认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江苏省科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统计体系相关性研究”课题鉴定意见),现正主持国家教育部哲社项目和江苏省软科学课题的研究;管于华副教授在评价方法的计算机实现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正主持国家统计局和江苏省教育厅的相关项目。本方向注重研究成果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先后完成“南京新百”顾客满意工程和南京家乐福超市选址等具重要实际价值的应用项目,完成南京市等地方政府决策咨询项目10多项。 2001年以来,本研究方向成员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江苏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多项,在《经济研究》、《统计研究》、《中国统计》、《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7项。 不确定性问题的统计决策:本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为李群教授,本方向将统计学、概率论和运筹学方法有机结合,以中国的社会经济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不确定性的因素做深入细致地分析,构建灰色、模糊等各类模型,针对人才战略、小城镇建设、金融风险等诸多问题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给出恰当的分析方法,为决策提供依据。该方向的研究弥补了确定性方法在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中的缺陷,丰富了研究不确定性问题的决策模型,推动了不确定性理论的发展与应用。李群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不确定性理论及其在社会经济问题决策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扰动属性优化模型、灰色L—Q优化模型等创新模型,在不确定性决策模型及其应用领域已步入研究前沿。其专著《不确定性数学方法研究及其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著名经济学家汪同三为此书写了序言,该书还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嗣赢等研究员的较好评价;发表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上的论文受到李京文、汪同三等专家的关注并对论文的学术观点给予肯定;有关不确定性理论研究的系列论文获得了省青年科技奖、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此外,探索决策模型的应用创新,从事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优化匹配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李群教授先后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人事部“十一五”人才规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江苏省哲杜基金项目多项,还参加起草了中财办、国家发改委统一部署的人事部项目“人才强国战略中长期规划研究报告”,受到人事部的高度评价;“中国人才发展量化分析与预测”被《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1》收录,引起国内同行的关注。梯队成员陈耀辉副教授在数理统计方法的决策应用研究方面形成特色,在研究中注意将统计学和数理统计方法等相结合,针对金融等领域的问题,提出新的决策方法,建立与优化决策的数理模型。本方向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System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系统工程》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文章80余篇,出版专著2部,省部级课题多项;其中,“加入WTO后经济成份多样化的模糊最优经济布局研究”、“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不确定性统计评价方法研究”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受到了同行专家的关注和肯定。本方向在围绕经济发展综合研究决策模型的同时,还研究决策模型的政策应用等有关问题,并与国家人事部、国家发改委、中央组织部、山西省委人才工作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事科学院等部门和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中长期合作研究关系。多年来,本研究方向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我国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相应的理论指导作用。 农村经济统计分析:本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为胡荣华教授,本方向侧重于综合运用统计学、人口学、经济学和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农村经济角度揭示人口和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各系统相互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研究工作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结合,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社会的影响中去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应用系统论和定量研究方法,揭示食物、环境、能源、经济发展与人口(FEEEP)之间的关系,探索江苏宏观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江苏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服务的能力。充分利用学术骨干的专业特长,将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和方法引入可持续发展研究,特别注重绿色GDP核算理论和方法研究。本方向在FEEEP相关性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胡荣华教授先后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在主持江苏省软科学重点项目 “江苏食物、环境、能源、经济发展与人口(FEEEP)关系的定量研究”过程中,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首次揭示了FEEEP五者间的关系。在负责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粮食安全与成本优化研究”的分报告中,首次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成本进行了测算,并提出了“适度的粮食安全及其合理的粮食安全成本”的政策建议,本成果获2004年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现正主持国家教育部项目“我国FEEEP相关性和协调性的统计研究”和江苏省软科学项目“江苏省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的研究。对农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具有特色,如梯队成员朱琴华教授关于农村GDP核算的研究受到国内著名统计学家邱东教授的关注(邱东:2000-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点评,《统计研究》2003年第9期)。本方向将绿色GDP核算的理论和方法纳入宏观经济发展研究,体现了定性定量结合的研究特点。在绿色国民核算体系的研究和建立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具有一定优势。梯队成员李刚副教授的论文“中国对外贸易生态环境代价的物质流分析”获国家统计局2006年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他所主持的“生态风险测算方法及其实证研究”(国家统计局科研项目,2002)重点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论述了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本方向承接省、部、教育厅科研项目近20项,承接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项目30多项,在《中国工业经济》、《统计研究》、《财经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

美国国民经济研究期刊投稿

保养范畴的讠仑文创造相对来说难度较小,可是宣布的难度跟别的职业是迥然不同的,尽管保养期刊的投稿对比快捷,可是投稿并不意味着宣布,因而这也极大的制约了作者的投稿积极性。而所供给的发表效劳中,不光完结了讠仑文的成功宣布,而且也协助作者积累了丰厚的经历,并且知道了怎么才干完结保养期刊投稿?由此不难看出,创造讠仑文的过程中,对后续的宣布途径就应该有所预判,这么才不至于临时抱佛脚,特别是对那些不了解保养期刊投稿?的保养职业作者来说,提高宣布功率的确是不错的挑选,壹品优做这行时间也不短了,这都是做这么久以来的总结。

经济研究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快捷分类:经济经济与管理综合出版地区:北京国际刊号:0577-9154国内刊号:11-1081/F创刊时间:1955年发行周期: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3-6个月所在栏目:经济与管理科学综合影响因子:6.697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这个是个很好的期刊咯,发表有点难度,至少要半年左右吧学术杂志网可以让你快速点出刊很可靠!

经济类国外期刊是否好发取决于多个因素,如论文的质量、原创性、研究方法和结果、领域前沿性等。通常来说,经济学这一学科领域比较成熟,有很多高质量的期刊,但也存在激烈的竞争。在选择刊物时,建议您参考机构或领域内的排行榜以及相关权威机构对期刊的评价和影响因子等指标。此外,对于初次投稿的作者,应该认真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并重视审稿人的审稿意见和评论,不断完善论文质量并进行修改和修改。总之,要想成功发表经济学领域的论文,需要具备研究能力和耐心,并关注期刊的动态信息和相关要求,尽可能提高论文的质量和符合期刊的要求。

如果你时间富裕稿件质量也是很高可以直接发到社里,

民族经济论文发表

民族经济学诞生以来,研究成果丰硕。1994~2002年国内主要学术期刊发表的民族经济方面的论文(包括同西部多民族省区经济有关的论文)累计约6200多篇;在国家图书馆数据库中 , 1980—2002年国内公开出版的研究少数民族经济、民族地区经济的学术著作约168部。民族经济学学科极为重视专业性教育,大力培养各级各类民族经济人才。已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约 30所高校中形成了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民族经济学》课程,已经被国家教育部规定为本科民族学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程。民族经济学是重庆三峡学院的重点建设课程,也是重庆市在建精品课程。《民族经济学》课程于2002年以来,作为民族学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分别于2002年9月,2003年9月,2004年9月,2005年9月向本科学生开设。2002年民族经济学被列为民族学专业的核心课程,2003年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案。2004年再次对教学大纲和教案进行修订, 2005年获准学校批准编写《民族经济学简明教程》。

1、 试论构建我国服务型社会的法治保障,法学杂志2011/08;2、 试论阻滞少数民族国家法信仰生成的不利因素,南方论刊2011/08;3、 少数民族法信仰的现状、特点及培植国家法信仰的意义,鸡西大学学报2011/08;4、 论法学教学中案例选择和展示的技巧,天中学刊2011/02;5、 依法行政背景下引诱性执法的规制,宜宾学院学报2011/05;6、 建立科学高效的服务体系,南方日报2011/5/2;7、 论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时代特征及建设路径,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8、 引诱性执法的原因、价值评判与规制,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9、 论民族经济自治权行使的程序机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03;10、 论民族经济自治权行使保障机制的完善,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11、 论和谐新农村建设中法制的作用及建构,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03;12、 合理处置信仰冲突 积极培植少数民族法律信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1;13、 论列宁民族平等法律思想及其现实启示,宜宾学院学报2003/04;14、 试论我国法学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以比较法学为视角,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10;15、 试论我国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及其保障,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7;

草民经济学论文发表

经济学论文发表,省级以上常见的期刊有《中国商贸》、《财经界》、《商业文化》、《新财经》、《金融经济》、《中国城市经济》等等。一般如果你自己向期刊社亲自投稿,那么审核时间会比较长,可能需要几个月到半年多不等,而且期刊的级别越高所需的时间可能越长。你想在年底前发表文章,那你可以找专门的论文代理网站,让他们帮你投稿,因为论文代理和很多期刊社都有长期合作,通过他们投稿能让文章比较容易通过审核而且审核时间较短,一般两个月内就能发表。当然要做运营时间比较长的大网站,如论文时代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选定了目标刊物,看看发表指南就知道怎么发了,如果不知道去哪儿发,可以找早发表网。

可以在一些相关的经济论坛中投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