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中山大学发表论文数量

发布时间:2024-07-05 22:45:19

中山大学发表论文数量

中山大学2022年出版论文数量变少,这一现象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首先,中山大学可能减少了对外宣传。由于学术研究需要一定的宣传力度,如果宣传不足,可能会对学校的研究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学校教授的人数可能有所减少,这可能影响到学校论文的出版数量,因为教师数量的减少也可能意味着研究经费的减少,或是学生数量减少导致研究项目的减少。第三,学校的研究项目质量不够理想,缺乏启发性和原创性,这也可能导致出版论文数量的减少。而对于中山大学看来,对于高校来说重要的不仅是研究论文的数量,更是学术质量的提高,增加优秀的论文产出。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鼓励教授和学生进行更多的研究和科学探索,提供更多的研究资金并完善研究机构,以及加强对研究项目的管理等多种途径来解决。这不仅能够提高院校的学术水平,同时也能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

中国计算机科学发论文最多高校揭晓,清华、浙大、上交大前三

最近,《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发布,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的论文发表数量、创新人才数量双双排名全国第一,华中科技大学高被引数量第一。

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排前三。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排前三。

具体到计算机科学:

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

这份报告是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联合发布。

数据来源与评价指标

本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数据时间段为2007.01.01-2017.2.28(十年)。

为了更好地识别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报告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下载了高被引论文的题录数据。

第一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论文题录数据中 AF 字段中的第一位。第一作者机构是 C1 字段中第一作者姓名对应的机构。

通讯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题录数据中RP字段的作者。通讯作者机构是RP字段中作 者姓名对应的机构。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机构可能有多个,数据处理中,报告按照顺序只采用第一机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因在一项研究中的主导作用而被视为主导科学家。对于主导科学家的重名问题的处理依赖于一项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面向英文文献中中国作者的姓名消歧方法”。

截至 2017年2月28日,中国大陆共有209 所高校至少有一个学科入选 ESI 前1%高被引学科。本报告对于中国高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仅限于这 209 所高校。

报告内容分为“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和“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两部分。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1中的评价指标。

“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2中的评价指标。

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总体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于 2012 年,2012 年之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未计入其中。另外,因大量署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第一机构并非中国科学院大学,因此,主导论文数量较少。

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进入前十。

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进入高校前十。

4、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进入高校前十。

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清华发论文最多,华中科大高被引最多

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中,计算机科学在国际成果规模、高被引论文、创新人才数量三个维度进行的评价。

1、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

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报告的课题组负责人李江教授介绍,此次《报告》的发布除了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各高校、社会组织参考的同时,也能够激励高校从高水平成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个维度考虑发展方向和策略。

中山大学cns发表论文数量

中山大学2022年出版论文数量变少,这一现象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首先,中山大学可能减少了对外宣传。由于学术研究需要一定的宣传力度,如果宣传不足,可能会对学校的研究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学校教授的人数可能有所减少,这可能影响到学校论文的出版数量,因为教师数量的减少也可能意味着研究经费的减少,或是学生数量减少导致研究项目的减少。第三,学校的研究项目质量不够理想,缺乏启发性和原创性,这也可能导致出版论文数量的减少。而对于中山大学看来,对于高校来说重要的不仅是研究论文的数量,更是学术质量的提高,增加优秀的论文产出。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鼓励教授和学生进行更多的研究和科学探索,提供更多的研究资金并完善研究机构,以及加强对研究项目的管理等多种途径来解决。这不仅能够提高院校的学术水平,同时也能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

学院十分注重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成绩斐然。我院科研经费有了大幅度增长,近三年科研经费总额近三千六百万元,2000年以来,我院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4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级以上的奖励11次,4项成果通过厅局级鉴定,获发明专利3项。其中:2004年,以我院罗笑南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黄继武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以汤庸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罗笑南教授等人完成的《“掌讯通”移动数据终端的软件集成系统》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我院黄继武教授、罗笑南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以黄继武、龙冬阳、苏开乐、张方国、刘红梅老师为核心成员的课题组,获2004年省基金研究团队项目资助;我院罗笑南教授等完成的“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与纺织服装业信息化集成系统”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罗锡璋教授等人完成的“小型腔式光泵亚毫米波激光器的参数化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秦家银教授获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四年来,我院共发表论文647篇,其中核心期刊359篇,被SCI、EI、ISTP收录93篇,出版专著3本,译著2本,教材17本。

中山大学论文发表数量全国

2001年,学院的“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和体系的创新”成果,获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5年,学院的“教学国际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获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学院培养的博士生王曦的博士论文《中国转型经济总需求分析:微观基础与总量运行》获2005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殊荣;教师宋海清的博士学位论文在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组织的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博士论文评奖中被评为第一名,成为该奖项设立30多年以来唯一获得该奖的亚洲人;2007年,学院培养的博士生徐现祥的博士论文《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获当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殊荣。2009年,学院培养的博士生杨子晖的博士论文《政策工具的挤出效应与挤入效应研究》获当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殊荣。学院傅科、杨子晖副教授分别入选教育部2010、2011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学院王曦、姚益龙教授获得2011国际社科基金资助,8位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个项目获教育部项目立项,8项成果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申曙光教授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研究报告分别收入2011年第37期、96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要报》。2012年,学院获科研立项82项,其中纵向立项46项,横向立项38项,国家自然科学立项15项。2007年-2012年,发表论文共1599篇,其中英文刊物245篇,被SSCI/SCI/EI/ISTP收录170篇,中文刊物1354篇,其中中文一类刊物61篇。2012年,施俊琦教授的论文Linking subordinate political skill to supervisor dependence and reward recommendations: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被全球一流商学院认可的顶尖学术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录用。2012年,柯昌霞、牛保庄、严鸣、周先波、徐信忠、连玉君、王美今、林建浩、杨子晖、鲁晓东、张莉、李捷瑜、徐现祥、聂海峰、陈浪南等教师在中文一类、英文A类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共19篇。 院徽 院徽原为岭南大学校徽,始用于一九一一年,由已故岭南中学校长司徒卫先生设计,色彩鲜明,图案简单,为岭南大学由怀士堂北望之风景: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小径通幽,江边荔枝树葱郁繁茂。校徽中的山、水及小径,各具深远意义。白云山为岭南名山,雄居南粤,象征人生的最高理想。珠江为东、西、北三江总汇,源远流长,象征岭南的悠长教泽。树象征事业,每年夏季,荔枝树硕果累累,象征岭南人“作育英才,服务社会”的宏志。小径则指向前程。岭南教育旨在开辟人生的光明前途。或登白云之颠,北望五岭,或浮珠江之水,远涉重洋。每一岭南学子,均循此途径,不懈努力奔前程。岭南校色是红与灰,即“殷红如血,深灰似铁”,象征坚强忠义。本着红灰精神,岭南人前进不已,开发万世鸿基 。 院歌 岭南凯旋歌勇猛红灰狮子红灰狮子高飘岭南旗岭南大学Lingnan Will Shine 岭南晚歌南大一家亲今我等在岭南我爱岭南毕业歌别母校歌Welcome Back To lingnan 学生会 岭南(大学)学院南校区学生会成立于1994年,后来岭南(大学)学院学生会珠海校区学生会成立于2001年。二者统称为岭南(大学)学院学生会。学生会举办有迎新晚会、院运会、足球联赛、女生节、男生节、体育节、企业文化案例分析大赛、博雅知识竞赛、送旧系列活动、经济文化节、穗港交流活动等品牌活动 。 团总支、研究生会 研究生团总支、研究生会成立于1995年。共设10个部门,其中分管党团工作的职能部门有:组织部、实践部、宣传部;主管学术、文体、心理、职业、组织和公益的职能部门有:秘书处、外联部、学术部、文娱部、体育部、资管部和岭南青年志愿者协会(LVA)。研究生团学联在内部建设、学术交流、文体活动、心理辅导、思想教育、志愿者服务、就业指导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岭南大师讲堂、迎新晚会、体育节、模拟招聘等等 。注:图册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 岭南通讯社 岭南通讯社成立于2003年,是南校区团工委直属的校级社团,社团主要成员均由岭南(大学)学院的本科生组成,主要负责出版院刊《岭南学子》、报道学院活动。岭南通讯社珠海分社成立于2012年9月,前身为岭南通讯社珠海发展部。分社负责学院珠海校区各大活动的新闻采风工作 。 岭南青年志愿者协会 岭南青年志愿者协会(Lingnan Volunteer Association,简称LVA)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致力于服务社会公益事业的学生组织。截至2012年,共举办公益活动112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超过5500人,服务人群更是超过62000人次 。 岭南大使馆 岭南大使馆成立于2011年4月,是一个服务型团体,包括领事部、内务部和技术部。在寒暑假和高考期间组织,岭南大使馆会开展一系列中大岭院招生宣传活动,宣传范围覆盖了广东省各所知名中学以及全国著名中学。而在期末和暑假期间,岭南大使馆负责网络迎新,利用多种网络媒介从生活、学习、社团等多个方面为新生们答疑解惑,力求更好地为新生介绍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同时竭力地为新老岭院学子搭建一个交流平台 。

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 以下四个考试级别,通过一级才能拿到2级证书,后面的依次类推,但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级别,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所有级别证书均无时效限制,三、四两个级别的成绩可保留一次。考生一次考试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科目

山西大学论文发表数量

学院一贯坚持走教学与科研并重之路。历史学专业先后被评为山西省品牌专业(2005年)、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区域社会史导论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世界近代史、中国古代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多门本科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多位教师被评为省级、校级教学名师。由乔志强先生主讲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程人乾教授主讲的“世界经济与政治”两门课程的教材早在1992年均被评为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我院教授参编的3部本科教材被列为教育部统编教材,长期推广使用。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在国家和省部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926篇,出版专著 52部,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40余项。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总经费达700余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这些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科建设的再上水平。学院现有在校生668人,其中本科生439人,硕士生211人,博士生18人。本科生生源来自全国 18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历史专业193人,旅游管理专业199人,考古与博物馆专业47人。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院有相声协会、旅游协会、红枫志愿者协会、文物爱好者协会、收藏协会等学生社团,自办《百草园》杂志,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显著提升。学生考研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许多学生被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录取。学生在校内外各种大赛及活动中表现突出,展现出我院学子的风采。学院设有图书馆、文物陈列室,并与山西博物院、晋祠博物馆、山西商务国际旅行社、五台山五峰宾馆、晋城市金辇大酒店等企事业单位建有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适应山西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事业的需要,学院不仅在旅游管理专业基础上与山西省旅游局合作创办了“山西大学旅游学院”,在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专业的基础上与山西省文物局合作创办了“山西大学文博学院”,而且还鼓励教师走出去,直接参与国家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如旅游专业的张壁古堡的历史考察、文水县则天庙景区旅游规则、右玉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太谷县任村乡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应县山阴代县跨区域旅游规划、永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皇城相府中华字典博物馆策划等项目,考古专业的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发掘、山西明代长城资源调查报告、重庆市万州区高峰镇朝阳村余家河遗址考古发掘、重庆市三峡库区开县文物考古发掘、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河北省南吴会墓地勘探与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库区考古发掘等项目,有力地促进了相关专业的发展。学院一向注重加强和扩大对外学术交流。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到国内外大学进修、访学20余人次;由我院发起和协作的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性学术会议10余次,先后同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了合作交流,聘请了26位学者为客座教授。学院正根据山西大学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的战略部署,凝心聚力,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共创学院的美好明天!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2020年8月18日,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现将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整合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省商务学校办学资源转设为省属公办理工类本科职业学校向社会予以公示。

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学院占地面积1000亩,图书馆纸质图书127万册、电子图书20万册;设有14个教学单位,开设40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7万余人,教职工1182名。

扩展资料

科研成果

学院在2001年至2005年建校初期完成院级科研项目84项,省级科研项目2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共撰写省级论文305篇,国家级45篇。同时编著专著及教材58本。完成国家级专利1个,省级获奖项目1个,鉴定成果共5个。

2011年,获得第二届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7项。

2012年,学院获得“百部(篇)工程”优秀成果奖5项。

2014年,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发表中国国内论文1079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发表论文数量

山西农业大学既不是211也不是985。山西农业大学,简称山西农大,学校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山西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山西省“1331工程”高校。一、学校简介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简称山西农大,学校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太谷、太原龙城2个校区,占地面积3515亩,建筑面积1880亩;设有22个教学单位,开办本科专业68个;有教师、科研人员及职工4381人;馆藏纸质藏书185余万册,纸质期刊1360余种,电子图书329.3万册;有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科研成果2020年,学校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审定(鉴定)品种3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37个。截至2020年7月,“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成果奖励1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39项;取得各类科研成果2749项,其中,国家审(鉴)定品种36个、省级审(认)定品种194个,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253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47项、授权专利1524项;发表学术论文6305篇。

山西农业大学属于二本院校。

山西农业大学(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山西农大,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共建,是山西省唯一的农业高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第七批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之一,改革开放初99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截至2018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2240亩,开设本科专业6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0个。

截至2016年9月,学校共有教职员工1700余人。教师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2人,“青年三晋学者”6人。

扩展资料:

山西农业大学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形成了大豆遗传育种、猪遗传育种、羊遗传育种、食用菌、设施农业等十大优势研究领域。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41项,其中纵向1253项,横向688项,产出动植物品种、专利、地方标准等239项成果。

连续三年分别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晋汾白猪(农业部主导品种)、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晋岚绒山羊3个动植物新品种是山西省猪、草和羊产业唯 一的国家级品种。

2014年,学校进入中国大学年度科研经费上亿排行榜,全年以第一单位发表学术论文781篇,其中一级以上论文240篇(SCI收录67篇、EI收录20篇、一级论文153篇);出版学术专著37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农业大学

百年沧桑岁月如歌 山西农业大学是山西省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和农业高等学府,历经百年历史文化传承和一代代农大人的无私奉献,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科为优势,农、理、工、经、管、文、法、教育等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教学型农业大学。学校历史悠久,校园古朴典雅,文化底蕴深厚,是读书治学的圣地。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近2万人,各类研究生1000余人。 山西农业大学的前身是“铭贤学院”。1907年孔祥熙先生创办私立“铭贤学堂”,1940年发展成为以农、工两科为主的“铭贤农工专科学校”,1943年,多科性大学“铭贤学院”成立。“铭贤”时期,学校引进推广金皇后玉米、软布来细毛羊、来杭鸡、“169”小麦等重要农业品种,享誉海内外。1951年,山西农学院正式成立。1979年,学校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彭真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 百年华诞春华秋实 建校至今,学校共培养了6万余名各类人才,可谓声名誉华夏,英才遍九州。100年求索筚路蓝缕,50年创业艰苦执著,20年改革锐意进取,5年跨越辉煌篇章。一个世纪的历史文化传承,山西农业大学积淀了“甘于奉献、敬业乐教”的教风和“勤奋学习、注重实践”的学风,形成了“崇学事农,艰苦兴校”的农大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涌现出了大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重要成果:学校主编了《养猪学》、《兽医学》、《土壤学》(农学类)等全国统编教材;王绶和吕世霖教授主持培育的大豆良种晋豆一号和二号、“‘海绵田’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汤叼德教授成为世界蚧虫学会六人顾问团成员、英国皇家昆虫学会会员,并以汤氏命名了一个新属――汤氏粉蚧属;冀一伦教授等主持的“中国黑白花奶牛的培育”、山西农大与上海有机化学所等合作的“若干昆虫信息素结构合成及应用研究”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实行单独考试,招收农村户口,不包分配实践生的试验”荣获1993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李炳林教授主持的“亚洲棉与比克氏棉A-F.合成(AG)复合染色体组新棉种的研究”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等。 薪火相继 再铸辉煌 多年来,学院一直继承发扬“崇学事农,艰苦兴校”的农大精神,保持“甘于奉献、敬业乐教”的教风和“勤奋学习、注重实践”的学风,争取创建高质量教学研究型农业大学,实现了学生规模、学科建设和基本建设的三大跨越,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应届本科生考研率每年都保持在25%左右,硕士生考博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高达50%和80%以上。 如今,学校设有农学院等17个教学单位;包括太原园艺学院在内的6个高职二级学院;有44个本科专业,25个高等职业技术专业,21个成人教育专业;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名师名教荟萃。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省级教学名师7人,特聘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35人,教授13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部)级青年学科带头人11人,山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1人,40多名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今日的山西农业大学,面向“三农”,立足山西,辐射全国,成为了莘莘学子读书治学的圣地,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库”和“智囊团”。 特色办学 硕果累累 教学成果出精品,人才培养显优势 山西农业大学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高校。学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学校实际、适应学生实际,逐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了培养合格人才,学校实施四个“四年不断线”计划,即外语、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文化素质教育四年不断线,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创新创业教育四年不断线,实现文理渗透,拓宽学生知识基础,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施“主辅修、双学位”教育,提高选修课比例,最大限度达到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为培养个性化人才创造空间;通过在非农、近农专业的课程体系当中渗透农科特色,打造人才培养的比较优势。 全校70%以上的教师主持或参与省级或校级教学研究课题316项,其中省级教学改革项目90项,发表各类教学改革研究论文500余篇。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比中,学校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参加项目),省级以上(含省级)30项。“十五”期间,学校列入规划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高等农林院校生命科学类系列教材、高等农林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共274部,其中主编46部,副主编76部,参编152部。学校有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品牌专业8个。2006年,董常生教授领衔主讲的《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被列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学术科研见成效开放办学现特色 山西农业大学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己任,全面提升科研水平。学校提出“把科研项目做在田野,把科技论文写在山村”的科研工作思路。学校在全国首次引入了南美羊驼,丰富了我国的动物物种资源库。近三年,新增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71项,鉴定课题49项,获奖26项,出版专著133部,发表科研论文1530篇,获授权保护的植物新品种11个。学校在全省建立了百余个稳定的农科教基地,形成了以吕梁山经济林、太行山综合农业、晋南平川棉田麦田、晋北小杂粮和晋中平川高产高效农业经济等为重点的一批高新技术辐射源。农科教结合基地年均接纳教师300人次以上,年均接纳3000人次学生进行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年均为基地举办各种科技培训34期。近几年基地共培训农民32.36万人次,印发科普资料71680册,产生社会经济效益3.5亿元。 2006年暑期隆重举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进万村科技信息化工程,学校派出6000余名大学生,深入到山西省28000多个村庄,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指导、上门服务等形式向农民普及网络和农科知识,培训农民使用电脑。通过对驻点村庄进行深入调查,为所承包的村庄建立门户网,在网站中介绍每个村的历史文化、土特产品等内容。这一活动产生了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2006年全国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校还组织百余名教师参加了全国万家农村图书室援建工程。 山西农业大学面向国内外开放办学。学校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晋中市设有新校区;并以校本部为依托,带动太原园艺学院等高职二级学院的发展,建立了一个覆盖山西的特色化、适用型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开办了留学生教育,与德中教育友好交流协会合作,培养赴德留学生;与美国Oberlin大学有近百年的合作历史,先后有200多人次赴美进修学习,Oberlin大学有80余人次来学校任教。 山西农业大学社会声誉良好,办学成效显著,成为众多有志青年的走向成功的摇篮。学校设立了多种奖学金和助学金,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1998年以来,学校共有近千名学生被山西省委组织部选拔到乡镇干部岗位工作,占到全省选拔总数的60%以上。2003年有92人被选拔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居全国高校之首,媒体曾多次报道学校服务三农、鼓励毕业生到基层的先进事迹。山西农业大学欣逢科教兴农、人才强国的难得机遇,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使命,正以海纳百川的胸襟,锐意改革,积极进取,朝着建设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特色的高质量教学科研型农业大学阔步前进。 见证卓越 继往开来 山西农业大学的发展,离不开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学校将按照“隆重喜庆,简朴务实,以庆促建,办出特色”的原则,举办“情系农大,共创和谐”为主题的百年校庆。通过举办100周年校庆活动,回顾办学历史,总结办学经验,传承优良传统,丰富办学理念,展示办学成就,扩大社会影响,团结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创建和谐校园,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大学。庆典前后,学校要举办国际学术论坛、院士论坛、农林院校校长论坛、校友论坛、村官论坛等五个论坛,编写《校志》、举办校史展览,举办师生校友书画、摄影作品展,征集并出版“百年回眸”校友回忆录,邀请海内外校友共商学校发展大计,建立百年发展标志性建筑,接受社会捐赠和校友捐赠。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值此百年华诞之际,山西农业大学将会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累累硕果,迎接四海知己,共同见证百年学府的辉煌历程。一路风雨阳光,一路踏歌而行,百年弦歌不辍,百年筚路蓝缕,百年薪火相传,百年桃李满园!回顾过去,审视今日,憧憬未来,农大人将秉承“崇学事农,艰苦兴校”的精神,谱写气势更加恢宏壮丽的新篇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