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美高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1 09:15:42

美高论文发表

美赛m奖论文可以发表,但是M奖论文不具备发较好的期刊的水平(我也得过,知道大致什么水平)。较水的期刊只要用钱就能解决了,给版面费就好了。《数学杂志》(JofMath(PRC)ShuxueZazhi)创刊于1981年9月,系季刊,每卷(每年)4期:2004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每卷(每年)6期。本刊是中、外文混合版的数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创造性学术论文:本刊对象为数学工作者、科技人员、理工科学大学教师和研究生:编辑部设在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难。美国化学学会里面大部分期刊都是属于sci的,所发表的文章都需要一定的创新性和一定的深度的,这就需要去做大量的实验来完善工作内容,并且需要讲一些机理方向的内容,这样才更容易接收,发表论文属于比较难的水平。美国化学学会期刊是每个材料与化学人梦寐以求的能发一篇论文的地方,可以说是材料与化学类杂志的龙头。

申请美国TOP30,甚至是TOP15、藤校等,是不是门槛特别高?作为过来人,拿我申请杜克大学的经历来说说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其实我说的条件是适合申请90%的大学的录取要求)首先,不必多说,标化成绩(托福、SAT/ACT/SAT2)、高中GPA以及排名、还有你选课的广度和深度,这都是招生录取需要看的;其次,重点要说的就是学术、兴趣这方面,要知道美国名校看重的就是你这个人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学术上的成就、某一领域的专才,所以做一些竞赛,比如奥利匹克竞赛、丘成桐竞赛、机器人竞赛、编程竞赛等等,如果你没有参加比赛可以在一些科研项目、学术论文上下功夫。还有最关键的就是,你要给招生官展示的是不一样的自己,招生官希望看到的是多元化的你、具备潜力的你、不一样的你......我当时在慧德留学的时候,老师就告诉过我,能申请同一所学校的学生,基本像标化成绩、竞赛活动这些方面,都相差无几,想要增强竞争力,就要让招生官眼前一亮,就要从个性化背景活动中突出自己,打动招生官。最后,郑重提醒一次,课外活动背景3-5个适宜,多了会让招生官觉得你虽然做得多,但是会认为你哪个都没做好,我们要追求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把活动尽量描述要具体有细节。

中美高校论文发表

国外留学毕业论文怎么发表:

小论文还是大论文的,文理也不一样,没说清楚,理科小论文就多做试验,多出数据,就可以写了;文科论文,还是需要积累,发现亮点,写出来的论文比较容易发表。

要看你的专业和题目的,如果英语写作能力差就另当别论了。当时学校布置的作业也让我无从下手,还是学长给的莫文网,靠谱的说,很快就完稿了。

基于中美对比的食品安全管制研究,基于案例的中美高能效办公建筑能耗水平对比研究,世代和个人价值观:中美对比。基于煤炭供应链的煤流图方法及应用研究,中国西部地区乳腺癌诊断年龄,抽样分析及中美对比研究。

居民金融资产选择情况中美对比分析——以南京地区调研数据为例;“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以“中美文化对比”课程为例,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及中美文化贸易的对比分析。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graduation study),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

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项初步训练。

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不少接受《自然》采访的学者认为,这一情况的出现,与美国政府和政客们近些年对两国学术合作不断进行的政治干预乃至迫害,脱不了关系。

因为我们可以独立刊发了。我们的学术研究已经非常领先了,不再需要与他国学者共同合作了。

如果申请人申请PhD或者偏研究的学科,如经济学,发表学术论文对申请是会有帮助的。作为一名本科生,一般能够发表到省级的核心期刊上就是很不错的了,如果能够发表到专业内的国际核心期刊上,那更是再好不好过了。这个就要顾问花点心思了,一般来说,IF(影响因子)越高越好,但是有一些学科呢含金量很高的杂志不一定IF很高。

美国高中发表论文

高中生如果能够独立的在SCI发表论文,他不需要被高等学校破格录取,他完全有能力考上高等学校。

据美国《纽约邮报》1日报道,美国马萨诸塞州两名高中生因一项重大天文发现——在太阳系外发现了四颗新行星而受到称赞。 16岁的卡蒂克·平莱(Kartik Pinglé)和18岁的贾斯敏·莱特(Jasmine Wright)帮助证实了这些系外行星的存在,并在最近就他们的发现发表了一篇科学论文。莱特在谈到这一发现时说:“我感到非常兴奋和震惊。” 为了进行这项研究,作为哈佛大学和史密森尼大学天体物理学中心学生研究指导计划的一部分,这两名高中生与一名科学家一起合作。之后,他们与自己的导师、麻省理工学院卡夫利天体物理与空间研究所博士后坦苏·戴兰(Tansu Daylan)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研究项目。 他们首先分析了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的大量数据。TESS是一颗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通过勘测附近的明亮恒星来寻找新的行星。该研究小组聚焦于TESS发现的一颗明亮的类日恒星(称为TOI-1233),以观察是否有行星围绕它旋转。 令他们惊讶的是,该小组发现了围绕这颗距离地球约200光年的恒星运行的四颗行星。莱特称,“我们知道这是戴兰研究的目标,但真正找到一个多行星系统,并成为发现它的团队的一员,真的很酷。” 指导该项目的天体化学家克拉拉·索萨-席尔瓦(Clara Sousa-Silva)称,这两名个十几岁的少年可能是做出这样发现的最年轻的天文学家。 上周,这两名高中生与戴兰共同撰写的同行评审论文发表在《天文学杂志》上。戴兰表示,与年轻的研究人员合作是一种“双赢”。他说:“作为一名研究人员,我非常喜欢与年轻的大脑进行互动,这些大脑对实验和学习持开放态度,很少有偏见。我还认为,这对高中生也很有好处,因为他们可以接触到前沿研究,这为他们将来迅速从事研究事业做好了准备。” 报道称,这两名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平莱正在考虑毕业后学习应用数学或天体物理学,而莱特最近被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天体物理学专业录取。

你好,一般来说高中生能够发SCI论文的是非常稀少的,这种情况非常罕见。这要看它的影响因子,也要看是哪一方面的文章,如果影响因子非常高,学术价值非常高,那么是有可能被破格录取的。

高中生发表论文,在SCI上可以被高等学府破格录取吗?应该来说的话,如果你发表这个论文的话,应该这个应该破格的话,可能就是加分破格录取,可能也是比较少见的,但是要特别突出的

美国高温论文发表

在我们得印象中,宇宙中所有的元素,从最轻到最重,它们的来源问题貌似都已经解决了。

我们现在知道宇宙的基本元素(氢和氦)来自于大爆炸阶段的核合成,然后这些元素在恒星中被聚变为重元素,大质量恒星死亡时所经历的Ⅱ型超新星爆发会将这些重元素返回到宇宙空间中;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通过中子捕获过程大量产生核聚变中无法生成的重元素。可以这么说,Ⅱ型超新星的爆发基本上已经把元素周期表中的重元素包圆了。

剩下的一些缺失的部分或者缺失的比例,我们还可以从中子星的碰撞中找到。

重元素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是我们常常却忽略了一些较轻元素的产生,如锂、铍、硼。相信你没有听说过,至少很少会看到有文章介绍这三种元素在恒星聚变中是怎样形成的?

其实恒星在将氢元素聚变为氦以后,如果它的质量足够大的话,直接会进入碳、氮、氧的聚变,然后是硫、硅,直到铁、钴、镍这些元素。

恒星聚变的中间过程很少会经历锂、铍、硼这三种元素,就算是它们被有幸生成,也会因为高温立刻被电离成为氢、氦和中子,也很难保存在恒星中。

简单点说,恒星聚变不能产生这三种元素。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三种元素不能在恒星中产生,但在宇宙中确实存在,那它们是怎么来的呢?

尤其是我们对锂元素在大自然、太阳系、甚至是在银河系中相对比较高的含量更是无法解释。这个问题困扰了天体物理学将近60年的时间。

不过在最近,由天体物理学家萨姆纳·斯塔尔菲尔德领导的新研究解决了锂元素来源这个难题。找到了缺失的那一部分,这篇论文发表在《美国天文学会天体物理杂志》上。

今天我们就着重说下锂元素是怎么来的?

上文说了锂元素很难保存在高温的恒星中,但可以存在与行星、小行星或者陨石中,通过测量太阳系陨石中锂元素的含量,我们就能知道在太阳系形成的时候星云中锂元素的含量。

然后通过对银河系大量的恒星进行观测,测量它们的质量、大小、颜色、重元素丰度,然后跟我们的太阳进行比较,并且太阳系测量出来的锂元素丰度,推广至整个银河系。

最后的出来的结果是,在银河系中锂元素的量相当于1000个太阳质量。

以前我们认为锂元素的来源有三种:

138亿年前的大爆炸核合成。 早期大爆炸的过程中,宇宙空间虽然在膨胀,但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温度和密度非常高,足以引起类似于恒星中发生的核聚变。

这个发生在整个宇宙中氢元素到重元素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大爆炸核合成,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宇宙中所有的质子和中子转化为了大约75%的氢,也就是单个质子;25%的氦;0.00000007%的铍-7。

由于铍-7非常不稳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捕获一个电子会将质子转化为中子,变为稳定的锂-7。大爆炸合成的锂-7,按比例来说在银河系中只相当于80个太阳质量。

宇宙射线(高能粒子)撞击重元素使其重核分裂为轻核。 宇宙射线大家非常熟悉,它常常来自于大质量恒星、中子星、黑洞这类高能量天体。

它撞击重元素以后会产生锂、铍、硼这三种元素,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地球上这三种元素的主要来源。但它所生成的绝大部分是锂-6,只能产生微不足道的锂-7。

以及非常特殊的恒星聚变过程。 在一些质量较小的恒星中,类似于太阳,或者比太阳质量更小,它们在末期会经历红巨星阶段,恒星外层温度会大幅降低。

但是这样的温度依然是无法直接制造锂-7,因为它十分脆弱,但可以像大爆炸的时候制造出铍-7,然后将这些元素对流到外层温度更低的地方,直到它衰变为锂-7。

所以说在低温、低质量恒星的末期中我们会发现锂-7的含量会大幅增加,并在死亡以后将这些锂-7返回到宇宙中。

但是通过将以上三种来源所产生的锂元素加起来,却低于我们星系锂元素总量的20%。也就是说有大约800个太阳质量的锂-7无法解释。所以说一定有锂元素其他未知的来源。

这次的研究结果发现了以前被我们忽视的新星,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是Ⅱ型超新星、也不是1a型超新星。

它爆发的过程就产生了我们苦苦寻找的锂-7。那么这种新星是什么?

新星的爆发需要一颗白矮星和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白矮星来自于类似太阳恒星死亡以后的残骸,一般它的质量和太阳差不多,但体积只有地球的大小,所以说这种天体的引力非常强,且温度还很高。

当它周围有一颗处于主序星阶段的恒星时,这颗白矮星就会缓慢的吸积这颗伴星未燃烧的氢气。当质量达到一定程度,不过整体质量肯定会低于1.4倍的太阳质量,不然这颗白矮星会点燃内部的氦聚变,爆发1a型超新星。

也就是说,新星的产生吸积物质的速度要相对缓慢,不然就会失控摧毁整颗白矮星,当这个缓慢的过程使得白矮星周围的氢元素变得足够多,就会点燃边缘氢元素的聚变。

这个过程中会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的能量,形成新星。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铍-7,直接被抛洒到宇宙中。

产生新星爆发的白矮星并不会在爆炸中被摧毁,而是会消耗小它吸积的物质,使得质量回到刚开始的时候,然后它会继续缓慢吸积伴星的物质,然后产生下一次表面核聚变,发生爆炸。

这次科学家团队在新星的爆发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铍-7,而且丰度远高于红巨星中的铍-7。

所以所这次的观测发现解释了长期以来星系中,乃至宇宙中锂-7来源确实的问题。它来自于频繁爆发的新星之中。

9秒58,这是人类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

人在路上奔跑,总会有阻力;同样,电子在材料里奔跑,也会有阻力。我们把电子奔跑的阻力称之为电阻。对于绝缘体材料而言,电阻随温度下降而上升,对于导体而言,电阻随温度下降而下降

科学家总是天马行空,他们想,如果把材料的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273.15 ),电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1911年,Onnes等人在冷却温度低于4 K(-269.15 )的水银中,首次发现超导现象。 他们发现,当温度低于4K时,水银的电阻几乎为零。超导材料具有超级优异的导电性,可以以100%的效率传输电能。

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从未停止过对超导材料的追逐!

关于超导的研究,至今不过110年,却获得了五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诞生了10位诺奖得主。科学家对于超导的认识越多,就越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

1913年,荷兰物理学家Heike Kamerlingh Onnes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其对低温物质特性的研究,特别是这些研究使得液氦生产成为可能,也使得首次发现超导成为可能。

1933年,德国物理学家W. Meissner和R. Ochsenfeld发现超导体体内的磁场恒等于零。零磁场和零电阻,成为判定超导材料的两个主要特征。

1957年,美国科学家John Bardeen和Leon N Cooper、John Robert Schrieffer合作提出超导BCS理论,对超导机理进行解释,获得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值得一提的是, John Bardeen还因为发明半导体晶体管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挪威物理学家Ivar Giæver和英国科学家Brian David Josephson因为对超导隧道效应相关领域的研究,获得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德国物理学家Johannes Georg Bednorz和Karl Alexander Müller首次发现陶瓷材料中的超导性,获得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0年,俄罗斯科学家阿列克谢·阿列克谢维奇·阿布里科索夫、维塔利·金兹堡和英国科学家Anthony Leggett提出超导热力学效应。由于他们在超导和超流体领域的贡献,获得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即便是斩获无数殊荣,超导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悬而未决。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实现超导的温度太低了!

1911年,首次实现超导的温度是4K,也就是零下269 ,这需要使用液氦这种昂贵的材料以及配套设备,根本无法实用。随着越来越多的超导体被发现,实现超导所需要的最高临界温度的已经逐步朝着室温迈进。

2001年,日本科学家Jun Akimitsu等人发现硼化镁在39K温度下表现出超导性。

2008年,日本科学家Hideo Hosono首次发现铁基超导,临界温度为26K

2015年,德国科学家M. I. Eremets在Nature报道,他们发现H2S在203K(-70 )具有高温超导,但是需要超高的压力。

2019年,德国马普化学所Drozdov团队报道了当压力压缩到地球大气压超过一百万倍时,氢化镧化合物在250 K(-23 )时就变成超导体,这是之前已知的最接近室温的超导体。

即便取得了这样那样的突破,然而,至今为止,没有一个材料,能够在0 以上实现超导,这也是超导备受推崇,却无法实现大规模、多场景实际应用的最大伤痛之一!

在科学的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2020年10月15日,美国科学家Ranga P. Dias等人在Nature封面发表重磅论文,实现了15 的室温超导。

这种超导材料由C、H、S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原本,研究人员将碳、硫和氢气置于实验装置中,打算通过激光触发样品中的化学反应以观察其形成的晶体。结果,当温度降低时,他们惊奇地发现,通过材料的电流的电阻降至零。这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惊喜了。

然后他们通过增加压力,发现这种超导转变可以在越来越高的温度下实现。最终实现了287.7K的转变温度,而所需要的压力为267GPa,是大气压力的260万倍。

在2015年H2S超导的基础上,添加C元素,大大拓宽了未来寻找新超导体的范围。这项研究表明,通过引入更多元素,有望进一步降低压力。

这项研究再次证明,富氢材料是实现室温超导的绝佳材料。当然,依然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这是人类 历史 上,第一次距离室温超导这么近。虽然所需要的压力还是那么遥不可及,但是,摆在超导面前的三座大山,至少已经跨越了一座。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新型超导体出现,帮助我们爬过另外两座高山。

最后,真心希望这个结果是可重复的!

美术高级论文发表

《亚太教育》省级 知网、万方、维普、龙源收录《美术教育研究》省级 知网、万方收录

一般的话你先在自己的行业杂志库上面找一下自己中意的杂志社,然后沟通,可以投寄过去,然后等待审稿,确定了之后,修改,商量版面费稿费,最后刊登。

以教育杂志《教育评论》为例

确定这是我们的发的核心期刊,然后论文准备完毕之后,开始练习投稿杂志社

上面有联系电话:直接打电话沟通。

沟通完了各项事情,然后投稿

很简单,把自己的稿件邮件投寄给《教育评论》

改稿,投寄,确定,见刊日期

就是这么简单。

教师发表职称论文是常有的事情,不同学科的老师在撰写论文的时候,虽然统属于教育学科的论文,但是论文的侧重重点会以依据研究学科的不同而不同,那么中小学美术老师发表论文可以在哪些期刊上呢。( 发表论文,投稿,可以通过文章下方的联系方式咨询征诚期刊编辑。 )如果论文的侧重点在基础美术教育这一块,那么可以选择教育类的期刊。 比如:中华少年。 本刊是中国和平出版社主办、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管的国家级刊物。属于教育期刊。本刊致力于推动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推介教育教学先进理念和经验、积极推出一线科研型教师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最新文章范例: 借助游戏课程,促进幼儿文明 谈如何组织幼儿进行个性化区域活动 浅谈幼儿园廉政教育的有效实施方式 例谈“绘本”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美术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幼儿园音乐游戏的有效组织对策 小学美术课中线描画教学实践研究 刍议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如果论文偏向于美术专业本身的研究,或者是对美术教育的研究分析,发表在专业的美术类期刊上。 例如:美术教育研究。 《美术教育研究》是一本集美术、教育、研究为一体的学术期刊。本刊以文化交流、美术教育、学术研究为主旨,倡导科学、自然、人文相结合。本刊的创办为美术、教育、研究工作者及美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我们期待着您提供有价值的各类资料,图片及学术论文、人物专访、艺术人生、考古发现、美术教学等。 最新文章范例: 浅谈水彩肌理在创作中的运用 当代文人画新形式——丰子恺题画诗浅析 当代风景油画的形式美表现研究 中国山水画中的民族审美意识 核心素养视野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探究 基础美术教育展览展示策略研究 高校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科应用型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式探索 ……( 更多详情,可咨询征诚期刊编辑,联系方式在下方的个人简介中 。) 投稿小贴士: 选择期刊的时候,要明确发表论文的目的是什么,是评职称还是评奖学金等等,论文的用途不同,对于期刊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在对期刊的基本要求都搞清楚之后,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期刊,比如美术老师在选择期刊的时候,如果文章的内容是关于美术方向的,那么不一定非要选择教育类期刊,选择艺术类的美术方向的期刊也是不错的选择。

艺术设计是美术的一种延伸,需要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对事物进行整体和具体的创造,使得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深化,国家开始实行素质教育,并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全球进入经济一体化之后,国家更加重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尤其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美术基础教育作为设计专业的基本课程对艺术设计专业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传统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新的教育观念等方面进行研究来讨论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的创新问题。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大学生

美术基础教育 教育模式 创新发展

大学教育普遍强调对学生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随着对设计人才需求的增加,大批高校扩大了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范围。这就导致我国艺术设计方面的发展是不合理、不科学的,而出现的这些问题都表现在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中。由此可见,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对美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就变得非常有必要。

1 艺术设计专业中美术基础教育模式创新的意义

随着我国对艺术设计的重视,各大院校纷纷加强了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导致艺术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广泛。美术基础教育与艺术设计是共同存在的,其目的就是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基础学习过程中培养设计思维,美术基础教育是使学生走向专业设计的一个桥梁,也是美术与设计相融合的一个阶段。

传统的美术基础教育教学中,基本上都是采用以绘画为主的训练方式,因而评判的标准都遵循传统回话的标准,例如,焦点透视法、形体的准确法、这些都是传统美术绘画中的强调因素和审美标准。但是对着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创新,我们发现美术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意识。显而易见,这种传统的美术基础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和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因此,对美术基础教育模式的创新工作变得刻不容缓。

2 传统艺术设计专业中美术基础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教育模式只注重学生绘画的技巧和手法

传统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是比较单一的,很多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都是由美术学科发展出来的,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基本采用原来的教学方法。这就导致学生只对画像进行细致的临摹和描绘,并没有发挥其思维能力,因此,设计的作品仍具有局限性。

2. 2 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于原有的教育模式比较保守,无法激发学生对艺术的 *** 和兴趣。在美术基础教育教学中单纯靠写生为主的教育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艺术修养的局限性,抹杀了学生艺术设计才能的创造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适应教育改革的内容,也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2.3 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美术基础教育缺乏沟通

我国自开始发展艺术设计专业以来,不断对其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和改进。我国引进国外涉及高校的设计教育模式后,更是使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有了全面的发展,有了参考的标准。但是对于美术基础教育的教学方式仍采用传统的模式,并没有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方式齐头并进,从而适应新的设计要求。还有一点就是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教学中的老师大多都是绘画专业毕业的,并没有充分对艺术进行研究和探索,缺乏艺术的敏感度,并且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理解不够准确,这就导致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美术基础课程严重的脱节。

3 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模式创新的理念与内容

3.1 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创新的理念

***1***根据教学大纲在同一时间上,系统地对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知识和技能。***2***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应充分发挥才能,提倡创新改革。***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能力。***4***为学生设计专业的学习和毕业后入职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模式创新的内容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定新的教学思想。从设计教育的整体性出发,根据不同设计要素的要求进行能力的培养。将原有的教学思维改为扩散思维训练、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阶段和步骤进行教学、这些训练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和性质进行考察,在遵循自然规律与美学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目的,使学生从多角度获得思考,建立符合设计要求的思维方式。

***2***依照新的教学思路,调整教学安排。保留美术基础教育中二维、三维设计的概念,将教学的重点向人文精神和思维能力方向改变,重视学生个性化思维表达能力。对于美术作品的形态而言,是对作品感知的再现,是将思维融入物质的一个载体,这也是在美术基础教育中学生必须体会的内容。

***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创作灵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美术基础教育中创作灵感的培养非常重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装置培养学生美术创作的灵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并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将设计的三个重要要素相结合,来开拓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讲设计的基础与个人兴趣想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如何对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起比较晚,但是发展比较快,从对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创新意义的分析,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对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实现对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的创新。

4.1 加强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适应性

美术基础教程的创新改革是为了改变美术基础教育课程与艺术设计课程严重脱节的现象,使美术基础教育课程真正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这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格局,培养学生的视觉管理能力和审美资讯的传递能力,开发学生对未知艺术领域的自主探索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努力使学生适应美术基础教育教学。 4.2 建立全新的设计基础教学内容

想要提高学生施加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加强时间性教学的比重,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建立完善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这种做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和综合开发设计能力,保证教学内容的有序开展。

4.3 调整美术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首先,重新确立课程体系,对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和创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将美术素描改为艺术素描,二是将注重写生色彩课程改为设计色彩课程,三是将单一的基础图案练习改为以结构与装饰基础相结合的练习,四是加强对图形创意及抽象性体的练习,五是增加开设综合材料激发语言课程。

其次,确立新的课程教学体系与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代替原有的纸、笔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摄像机等现代化工具应对涉及资讯量大、多等问题;二是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三是在学校开展师生作品的展示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气氛,推进美术基础教育的创新和改革;四是聘请专业的设计师来校进行讲座。

结语

随着我国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多,我们应该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改革对美术基础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想要完成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模式的创新必须建立完整的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不断应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方法,开展各项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以更好地完成对美术基础教育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朱小芬.绘画与设计之间的桥梁――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装饰色彩训练[J].艺苑,2006,***23***:132-134.

[2]李木边.“对话”清华美术教学务员[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07***:145-149.

[3]约翰内斯・伊顿,杜定于泽.色彩艺术[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20***:160-172.

[4]孙妍彦.美国艺术设计的教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7***:33-34.

[5][美]伯特・多德森.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5***:10-1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