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王广发论文发表时间

发布时间:2024-07-05 21:06:51

王广发论文发表时间

在国内率先使用了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用于睡眠呼吸障碍的诊断。在国内最先开展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结构的研究工作。表现在睡眠期转在国内首次研究了CPAP治疗对OSAS患者脑电功率谱的影响开展了等离子体低温射频消蚀软腭悬雍垂减容手术治疗OSAHS的研究工作开展了颈围与OSAHS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的研究国内首次建立了SAS大鼠睡眠监测方法国际上首次进行了TASK1在SAS大鼠呼吸中枢表达及功能的研究。 SARS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 在国内较早进行了SARS的临床研究工作。较早总结出了对于SARS诊断治疗的早期经验。进行了北京市所有SARS诊断病例的糖皮质激素的分析研究。进行了SARS的病理学及发病机制研究二、关于气道炎症监测的研究:开发了国内首台呼出气冷凝液的采集装置研究了OSAHS呼出气冷凝液炎症标志的变化研究了吸烟对呼出气冷凝液H2O2水平的动态影响三、学术及社会兼职:美国胸科医师年会(ACCP)国际理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委员、睡眠呼吸病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内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危重病学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学会委员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副主编,《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国外医学呼吸分册》编委《Chest中文版》编委《中国医刊》特邀编委《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编委《中华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国外医学呼吸分册》编委美国胸科医师学会资深会员四、 获奖情况: 1993年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3年荣获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优秀医师奖1995年10月获中国第5次全国呼吸系病会议优秀中青年论文奖。2003年5月获北京市五四奖章2004年获北京市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北京市统战系统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抗击非典优秀民进会员《SARS临床特征、治疗、转归和预防的研究》获北京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洪涛论文发表时间

王洪涛 ,女,汉族,1966年7月出生,1987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5年调温州师范学院工作;1997年晋升为讲师;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浙江大学物理系访问学者;2002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12月晋升教授。高校教龄15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导材料、磁性材料。参与国家、省、市级科学基金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2篇,EI收录1篇。获省、市级优秀论文奖5项。2004年获温州市“先进女职工工作者”荣誉称号,2005-2006年度获温州大学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2006年入选温州市“新世纪5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王洪涛,男,1976年11月出生,天津蓟县人,理学硕士,讲师。1999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基础数学。2011获得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最优化理论与算法,智能优化算法。教学工作:主讲本科生的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线性代数,微积分研究领域: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与应用 近期发表的代表性论文:1.王洪涛,任燕.基于改进惯性权重的粒子群优化算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28(10):271-274,级别:CSCD扩展库,2011年10月2. 王洪涛,任燕.一种动态多种群粒子群优化算法[J].微计算机信息,2011,12(27):144~146,2011年12月3.李军民,王洪涛.一种改进惯性权重策略的粒子群优化算法[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30(5):604~6081.级别:北大核心,2010年5月4.Wang Hongtao,Li Junmin.A New Two-stag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C].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Engineering,2010,9:6398~6401 ,EI:20110913704667

名师王君论文发表时间

《纪念白求恩》讲课记                           2019年12月6日星期五 这个星期终于结束了。 从接到通知要求我上一节学历案展示课,我的煎熬就来了。要在全校老师面前上一节展示课,于我还是生平第一次。  学历案的理论学习也有一阵子了,去嘉兴学习确实听了两节高中语文课,可是恕我愚钝,我真的没有听出和平时的公开课有什么区别。尽管全程录音、拷了课件有生以来最认真的一次学习,但凭着这样的储备上展示课,我心里是没底的。但不管怎样,这课我是必须上了。     一)   选课 接到命令后,是不安、惶恐、抱怨,待走完这完整的程序后,便静下心来,考虑选课问题。考虑到现实问题,没有太多纠结,确定按教学进程走,就上第四单元的《纪念白求恩》。同教研组的老师们不是很认同我选的课,认为本篇课文没意思,不好出彩。我的想法是:老师没有选课的权利,教材给哪篇,老师就应喜欢哪篇。关键是用学历案上出来就行。决定是随意而任性的。 二)  开启百度模式、搜实录 确定篇目后,我在百度上搜名师的教学实录,幸运的是居然搜到了。王君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向一位古典共产党人致敬》,王君老师的课堂模式从“共鸣”到“争鸣”。首先,王君老师确定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都已这样的模式学习。可以看出,老师的理念很明确,不是教一篇而是教一类。但我不想在初一时将这篇文章作为议论文去讲,议论文应该在后面再系统化。但王君老师在“共鸣”部分对表达方式的圈划及补充的白求恩的资料,我感觉很好,符合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能划出议论、记叙、抒情的句子。备课可以借用。 接着我又搜了余映潮老师的教学实录,余老师依然采用的是模块式教学,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感知一篇,精读一段,背诵一节。通过概括中心句来感知全篇核心内容,理解叙议结合的写法;通过精读第二段明确精读课文的方法;通过背诵最后一节记忆文章画龙点睛的句子,从而明确文章主旨。对于余老师的教学思路我是熟悉的,同样的思路余老师在《济南的冬天》也用过,我也曾模仿余老师的方式讲了《济南的冬天》,效果还好。总体来说余老的教学思路简明清晰,便于操作。但对于我们的学生,照搬是不行的。但余老师的模块式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我觉得是和学历案的要求一致的。对这一课的教学构思初步确定以余老师的几个模块来构思学历案的课堂活动。 接下来是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先是耐下性子读了几遍,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再读课文时“要学习”“都要学习”“一定要学习”这样的词语在脑海中盘旋。作者的写作意图十分明确,就是要求全党学习白求恩,做一个合格的、纯粹的党员。尤其是第二段,作者从用词、句式、手法上都是为了突出白求恩的高贵的品质,指出现在不少人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依然是要求这不少人向白求恩靠齐,改掉不足。我为何不能把作者的写作意图作为自己的意图呢。 三)  拿来主义,重新整合 从11月21日接到通知、确定课题。距离12月3日也没有几天了,我需要重新编写学历案。首先根据单元目标及本课的内容,我确定了3个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通过圈点勾画关键句把握文章内容,区分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2. 通过精读第二段,品味文章妙处,知晓对比的表达效果3.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发对做人的初步思考。 设计了2课时,第一课时,先借用了王君老师的共鸣思路,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写白求恩的文章,并且把王君老师的资料重点让学生分析,让学生通过第一节课,走近白求恩,让白求恩形象在学生脑海中具体化,让学生对白求恩的行为发自内心的感动。第二课时我设计了3个课堂活动,主要采用的就是余老师的三步教学法:感知一篇,精读一段,背育一节。当然各个环节都根据我的目标和学生的现有水平做了改动。编写完学历案,开始制作简单的PPT,课就这样准备结束了。准备好后,试讲了一遍,40分钟刚好,至于课堂上会出现怎样的状况,那就只能随时应变了。 四) 惴惴不安,踏上讲台    说实话,备课、制作课件没有费我多少时间,但是一天课没讲完,我就一天轻松不了。我也曾想将上课的要说的每一句话写下来,但最终放弃了。讲课的前一天,我打算好好自己过一遍,可因极度紧张,我居然如生病似的,异乎寻常地早早睡着了。一分一秒熬到了上课时间,领着学生去讲课的报告厅。报告厅的桌椅因上节课的原因依然是小组排列的形式(六人围坐一起),我只能临时让学生快速按既有的这个座位坐,慌乱的等着学生做好后,教务老师问我要学历案,这才发现,我居然忘带学历案了。这时听课的老师已三三两两的走了进来,我拿起电话,抱着试试的想法给同组的老师打了电话,幸运的是,同组老师刚下楼,返回去把学历案拿来并发给了听课老师。等一切敲定,时间依然到了6点40分,上课时间到了,于是匆匆站上讲台。想象中的紧张自始至终没有出现,我顺利的按着学历案结束了这节课。心里轻松起来。 五)  启示 这节课可以说是自己闭门造车的结果,中间没有试讲,没有邀请同组的老师听课。讲完后觉得,磨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正是这个环节才能促使老师的进步。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工作方法。相信大家又在为写工作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对学校安排的工作计划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将认真学习和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中心校的工作要点,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进一步深化"学校管理效益年"工作,抓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一要务,从狠抓常规教学入手,树立教育教学质量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鼓励、培训业务人员和学科带头人搞好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和听、说、评课活动,继续参加新课程培训和深化新课改的实施工作,以新的教学方法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的课程改革,努力转向远程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全面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工作,学校业务工作计划。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部管理基本要求50条》。

2、全面落实《教师考评细则》,完善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成长档案,工作计划《学校业务工作计划》。

3、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及远程教育。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及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效。

4、加大教学常规管理力度,认真提高教学质量,要求小学二年级的写话作业。

5、积极探索与开展评课研讨工作,把素质教育、新课改和远程教育结合起来,把教育工作向深处推进。

三、具体工作和时间安排

9月份:

1、健全业务活动组织

(1)、语文组:

组长:王建华

成员:崔丽时艳红王海中时平平孙秀伶龚芳芳

(2)、数学组:

组长:孙洪启

成员:李金刚张明真王君莉

备课组:

组长:王建华

成员:全体教师

(4)、各业务组制定本期活动计划。

2、检查教案,检查作业。

3、语文研讨活动,组织听课。一-六年级语文教师各讲一节示范课,落实新的教学方法。

4、认真开展集体备课,严把备课关,落实课堂教学常规。

10月份:

1、开展小学课外作业与课外阅读的数量、质量的研讨活动。

2、研讨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3、规范数学作业的格式书写和批改。落实教学常规中作业批改的要求。

4、全校举行听课、说、评课活动。

5、落实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模式。

6、作业检查。

7、检查教案。

11月份:

1、组织期中调研评估。

2、做好阶段复习巩固。

3、评卷,期中表模。

4、作业检查。

5、检查教案。

6、举行语文朗读比赛,纠正唱读的读法,推进普通话的运用。

12月份

1:举行书法比赛。

2:举行歌咏比赛。

3、积极配合中心校开展中小学教育教研论文及优质教案的评选活动。

4、积极配合中心校举行中小学质量抽评。

5、积极配合中心校对全镇中小学的目标考核工作。

6:检查教案。作业检查。

7:作业展览。

元月份

1、组织复习,迎接期末调研评估。

2、组织期末调研评估,评卷,表先,填好通知书。

3、总结本期工作,安排假期工作,制订下期工作计划。

贾楼学校

20xx年9月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为目标,以学科教研为阵地,以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建设、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制订并试行教师教科研考核制度,有效开展各类教科研活动,结合百年校庆努力探寻富有实小特色的教学模式,传承并放大我校的教科研经验及成果,全面提升学校各学科教研品位。

二.工作重点

1. 强化管理,努力让教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显实效

(1)教研活动管理。各教研组常规教研活动务求落到“校本教研、校本教材建设、课堂教学研究”之实处,不要流于形式。每项较大规模的教研活动更要做细、做实,要形成活动方案、过程记录、活动结果等系列资料,并及时上网公示,纸质材料期末由教科室汇总交档案室保存。教研组长应该发挥核心作用,积极思考和谋划每一次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和实施每一次教研活动。教科室将加大常规教研活动检查的力度。加强集体备课,并利用网上结对平台,与苏陈实小各教研组教师共同备课,反复磨课,浓郁研讨氛围,切实提高备课质量。

(2)课堂教学管理。聚焦常态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以常规管理精细化为基础,以常态课质量提高为重点,以质量目标的达成为核心,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构建轻负高质的实小课堂。继续开展“教学检查日”活动,随机抽取被听课教师,做到新老教师一视同仁,专兼职教师一个标准,考试考查学科全覆盖,大力提升随堂课的优秀率,确保在今后的督导检查中取得较高的优课率。

除抓好常态教学以外,合理安排好本学期的“示范课、研究课、汇报课、竞赛课、交流课”,积极参与市区各级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我校市、区三级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辐射、引领、促进作用。与交流处联手,继续定期开展送教活动,着力打造我校双科型教师队伍。

(3)教学质量管理。期中前后对所有学科按计划、分学科进行专项检测,形成完整的分析资料,并向相关老师反馈检测结果,以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鼓励教师想方设法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杜绝因教育教学管理缺失而形成的学困生,力争使各学科的及格率达100%。

(4)课题研究管理。课题研究工作要充分发挥教科室的主导作用和课题研究人员的主体作用。教科室要督促已立项的各级课题正常开展研究工作,并及时向xx市课题管理网站传送相关资料(如果在网站上看不到资料的将得不到结题资格);省级课题须有中期课题研究汇报会,展示过程资料,其它课题市教研室将会抽样检查。“十二五”XX年课题申报工作将于3月中旬结束,我校力争报送2个省级和1个市级课题。

(5)名师工作室管理。各学科名师工作室要提前思考,并结合学校教科室工作计划和名师工作室计划,本着高效、务实的态度,制定各学科名师工作室计划,切实安排本学期活动。

(6)教师培训管理。组织好校本培训和教师的外出培训工作。参加培训既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敬业、上进的褒奖;既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又关系到教师评职晋级的切身利益。开学初,教科室将制定好XX年度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安排好每周校本培训内容,如新实施的《江苏省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考核实施细则》的学习、城乡网络结对平台的使用培训等,与其他科室联手,竭诚为教师培训做好服务。对外出参培人员要及时登记汇总,提醒督促其选用适当的形式汇报学习心得,并收集相关资料作为教师年底教科研考核时的佐证材料。

2. 管理创新,努力让更多教师在教科研工作显身手

(1)健全制度,助推学校教科研管理水平。制度管理是学校有效管理的途径之一,健全的教科研制度更能助推学校教科研管理水平。针对平时发现的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功利性太强、部分高职称教师易出现教科研倦怠等问题,我校研究制订了《xx市实验小学教师教科研考核方案(试行稿)》,从本学期起开始试行,明确各类人员教科研基本指标,以激发广大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的参研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氛围更浓的教科研环境,确保学校在区年度学校管理考核中得高分。

(2)计划公开,鼓励教师参与管理。教科室将新学期工作计划、主要公开课安排等通过校园网向每一位教师公开,让大家及早了解,积极参与,认真准备,确保实效。同时设立公开邮箱,鼓励教师给教科室工作提建议或意见,以便及时改进。

(3)“对自己负责”,上传整理相关资料。论文、教学案例等资料的收集整理,繁杂琐碎,必须科学筹划和安排才能高效管理和服务。为此,我们将努力改变原来“上传下达,反复传达”但最终还是零散遗漏的面貌,让每位教师树立“我得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将信息上报、资料上交上传等情况列入学校教师教科研考核内容,变自上而下的被动接受或完成为自下而上的主动申请和传送。教科室也将设立资料管理员,敦促大家平时能主动关注学校教研动态及文件传达信息,及时按要求反馈教研进展或成果,如论文发表获奖情况、公开课资料上传、教研成果汇总、课题中期评估或结题展示资料等,抓好过程资料的搜集、整理、归档。

3.薪火相传,努力让学校优良传统在教学思辨中显特色

为弘扬实小百年精神文化传统,学校将邀请退休的优秀教师与在职教师们举行“百年实小,一脉相承”教学论坛(暂定名),探讨学校历久弥新的校风、教风、学风,探索提炼具有实小特色的教学风格或教学模式,丰厚学校的校园文化底蕴。

三.具体安排

2月份:

1.制定本学期教科室工作计划。

2.开始试行《xx市实验小学教师教科研考核方案(试行稿)》。

3.申报并确定各类公开课。

4.督促新课题申报工作,检查各立项课题研究情况。

5.正常开展“教学检查日”活动(全学期)。

6.各科名师工作室分别制定年度计划。

7.按区教研活动计划开展好各项工作(全学期)。

3月份:

1.完成“十二五”XX年度新课题申报工作。

2.城乡网络结对平台使用培训。

3.备课笔记、作业批改、听课笔记等情况检查。

4.协助做好读书节筹备工作。

5.分批组织各项送教下乡活动

4月份:

1.期中各学科专项检测及情况反馈。

2.省级课题研究工作情况检查(自查)。

3.协助开展读书节暨作家进校园系列活动。

5月份:

1.抽查市级课题研究情况(自查)。

2.召开各课题主持人会议。

3.举行“百年实小,一脉相承”教学论坛。

4.协助开展第24届新苗艺术节。

6月份:

1.各学科名师工作室小结。

2.备课笔记、作业批改情况检查。

3.期终考试检测情况统计分析。

4.本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

5.整理各项教学、教研成果资料。

一、 假前工作:

1、成立寒假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假期工作, 制定假期计划,全面负责寒假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负其责。

组长:徐翟

副组长:刘珂玮 丁云茂 陈庆年 张春

组员:王琳 黄玉坚 迟焕祥 葛丽丽 兰公湖 姜封祥 李云 张琪

2、召开班主任会,布置寒假工作,各班要认真制定寒假工作计划,做到内容充实,目的明确,措施具体,可操作性强。

3、假前教育及时间按排。

(1)1月18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进行安全、文明、社会公德教育,并布置寒假工作,进行班级干部述职。学生各班初评三好、制定班级寒假工作计划并建立班级通讯网。

(2)1月19日召开家长会,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保证寒假工作顺利进行。

4、安排好教师值班,班级护校工作。做好学校安全保卫,防火,防冻工作。

二、假期工作:坚持领导带班,教师轮流值班制度。以防火、防盗为重点。团委负责安排班级护校劳动,认真检查班级护校情况,做好记录,班主任要在护校记录上签字。学生护校时间8:30—11:00。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教育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新一年教育工作计划。

(1)学校要组织好寒假期间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十一五”规划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认真制定学校20xx年工作计划,开展工作研讨,积极谋划新学期的工作。针对如何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的任务;如何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落实《青岛市教育局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具体措施。

(2)学校要针对研究性学习、综合素质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课堂教学实施、学分管理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要继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做好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和学习,尤其是校本培训;做好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确保工作的逐步深入推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确保培训质量。

2、认真落实结对帮扶和“送温暖”工作,树立教育和教师良好形象。

(1)继续深化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利用假期与结对帮扶学校开展交流活动,给予农村中小学校实质性帮扶,实现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广泛宣传“真情塑造未来”的教育服务品牌,丰富服务内涵。通过深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继续深入开展 “爱心结对帮扶”、“万名教师访万家”和“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等活动,把假期作为教师走进学生生活,了解、熟悉学生,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问题,实践道德进万家的有利时机,特别要走访困难家庭学生,开展帮扶活动。我校确定2xxx年1月17日走访困难学生,1月20日为全校教师家访日。学校干部、教师对结对帮扶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物质救助、心理辅导、文化补习和家庭帮扶等,通过家访和帮扶等形式,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信,增进师生感情,密切家校联系,传播高尚师德,促进公民道德建设,探讨教育工作新方法。开学学校要通过学生和家长调查问卷,了解教师走访和帮扶学生情况,对教师走访和帮扶学生情况进行质和量的考核评估,并将考核评估结果纳入教师综合评估体系。要求班主任家访不少于班级人数的20%,开学第一周上交“家访”记录表。

3、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文明有益的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要通过记日记、写文章、拍照片、写对联以及尊老爱幼、礼让助人等实践作业,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养成良好习惯;继续组织学生读敬老书、做敬老事、写敬老文,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教育活动。(开学每班选交日记、敬老文、照片、对联各2份交教导处)

(2)着眼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弘扬“诚信、博大、和谐、卓越”的城市精神,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教育局与青岛日报社联合开展的“我的名字的故事”寒假征文活动。(开学每人上交一篇)。认真开展“爱祖国、爱青岛、爱家乡”活动,以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了解家乡巨变,增强学生自豪感,为家乡的发展继续献计献策;继续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五小”行动,引导学生在假期中自觉实践“五小”要求,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德育资源,鼓励学生走进社区,走上社会,开展文明劝导、便民服务等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发挥德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社区实践基地、科普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禁毒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参观活动中接受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积极健康的道德风貌。要求各班参加“送温暖”、“手拉手”、“扶困助残”等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感,提升道德修养。(活动记录记录和反馈表开学交)寒假期间,学校团委深入开展中学生志愿者活动,帮助社区办黑板报、清理白色垃圾、慰问孤寡老人等。

(3)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政府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通知》学校要利用假期加强对学生节约意识的培养,积极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从自身做起,勤俭过年,反对浪费,节约零花钱,用好压岁钱,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形成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良好氛围。

王丰人口论文发表时间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人口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一、引言

30多年来,我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总方针的指导下,依托“宣传 教育 为主,节育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工作 方法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总体而言,婚育新风已牢固扎根于人民心中,少生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发展的必然,优生成为广大人民特别是已婚育龄人群的共同期盼和追求。这些具有转折意义的思想客观共同组成了我国低生育水平稳固的决定性的内在因素。它潜发性地要求我国现行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必须与时俱进,由兼顾全面,重点解决人口数量问题向优化出生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迈进。

二、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所历所思

符合政策生育率是衡量地区性计划生育水平的重要目标。过去,在人民生育观念十分落后的背景下,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政府不得不采取多种形式的行政手段,即所谓的“土办法”。这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实事求是地讲,这些“土办法”曾为推进计划生育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现在,随着和谐社会建设和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面对违规违法生育行为,基层工作人员能够做到的主要是生育前的宣传教育和生育后的依法行政(即征收社会抚养费),而后者在具体执行中绝非易事。随着人口流动的日益社会化,从取证到立案到依法征收,这一过程必须事实清楚,程序到位。其目的是为了惩前毖后,以达到遏制政策外生育的效果。同时,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避免恶性案件的发生,在征收过程中,面对特困人群,又不得不缓征,少征,甚至是事实上的免征。

为了鼓励按政策生育行为,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奖励 措施 。如:针对计划生育户的奖励抚助金,中考、高考加分,农村合作医疗减免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及实施确实对广大育龄人群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但同时,必须看到在实施这一系列政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从制度的设计上,为了保证计生奖励抚助金发放的准确性,要求对每一位未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60岁左右的对象进行深入调查,其取证材料涵盖与对象面对面的询问笔录,背靠背的旁证记录,村民代表大会记录,村级、街(乡)镇级、区(县)级证明或案查,表格材料达十份之多。

笔者曾在参与此事时,目睹农村老人为了享受到每年近1000元的抚助金,不得不陈述自己年轻时在婚姻,生育方面的种种无奈和尴尬,每每想起,仍然觉得心中隐隐作痛。笔者不断 反思 ,政府设置奖励抚助金利于民情,示范他人,为何非要强调婚后未生育者或婚后不能生育者就不能享受呢?要知道,这本身就是对象户心中的伤疤。为了证明事实的真实性,为什么要制定出那么多的表格材料?这其中很多材料除了增加基层劳动量和行政成本外,并无太多益处。笔者认为,为了达到奖励抚助所带来的示范效应,确需调查对象户是否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但无需过多地究其原因。即便需要追求其准确性,也无需自我设置层层障碍,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完全可以简化程序,分级负责,事后追责,并依据事实取消不合理的享受资格。

为了控制政策外生育行为,我国长期推行行之有效的避孕节育措施。上环和结扎曾经是控制违法生育的重要手段。现在节育意识已深入人心,选择不同的节育方式更是家喻户晓。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将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作为一个指标下达给基层。卫生计生部门完全可以通过宣传引导来实施。节育既是工作需要同时也是育龄人群生活的需求。本来可以顺流而下的事情何苦要逆流而上!

为了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条例》已明文规定:户籍地与现居住地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要求户籍地与跨地区流动的现居住地同为主管,同时上报出生人口。户籍地必须掌握外流人群的婚姻状况,怀孕状况,生育情况,节育情况并实行跟踪管理。这其中的硬指标,一是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二是孕情上报及时率,三是符合政策生育率。人口的自然流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问题是,户籍地特别是位于山区的户籍地政府,要及时掌控流出人口特别是长期流出且流入地较远及随意性较强的流出人口的计划生育信息何其难!要实行跟踪管理何其难!户籍地村(居)委会为了掌握信息,达到跟踪管理的要求不得不随时捕捉流出人口的返乡时机,有时踏着红线利用村规民约在为流出人员出具证明,落实农村优惠政策时设置关卡,虽能起到一定效果,却使干群关系紧张,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再者,户籍地为了落实跟踪管理责任,不得不经常组织专班跨区、跨市、跨省外出,在付出较大的差旅成本消耗后,往往效果欠佳。目前,国家正在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居住证将代替户口本。笔者认为,户籍制度改革将成为平等国民待遇,推动社会进步的新引擎,而卫生计生部门理当顺势而为,不断优化管理方法,为推动计划生育管理方式注入切实可行的新动力。

计划生育,利国利民。计划生育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功不可没。1979年以前,我国由于未能推行计划生育国策造成了重大的人口失误,人口的过快增长导致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负担沉重,举步维艰。目前,人口计划生育的内在条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必须重新审视和定位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将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放到大人口的范畴内去权衡。

三、对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建议

1、权衡人口总量

笔者生于20世纪60年代,有兄弟姐妹4人,那时正是我国人口生育高峰期。笔者本人育有一女,现年21岁,正处于我国人口低生育水平阶段。这种生育现状是同龄城镇人口生育状况的缩影。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后代绝大部分都将自觉地晚婚晚育,主要原因不是生存的压力,而是教育、就业、创业所需要的时间量及对生活更高层次的追求所需要的时间量共同决定的,这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并大有延续趋势的事实。这一现实给我们带来了如下忧虑:一是将来在我们后代的人群结构中,含农村青年,能够为我们整个社会提供多大比例的一线劳动者?二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青年一代组成家庭后将同时赡养几位老人?这也许主要不是经济上的负担,但可以肯定地说是年轻一代精力上和精神上的压力。而这些问题依靠正在完善的养老体系恐难以解决。我们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的人民将生活在怎样的一种物质世界和感情世界中?这些问题即便要解决,依据人口出生及成长的周期性,仍需将近20年的时间才能得到缓解。三是年轻的独生子女们,生活上养尊处优,精神上唯我独大,尽管接受了丰富的 文化 和现代科学技术教育,面对国防需要和社会前进的种种艰难险阻,他(她)们所具备的应对心理、能力和素质实在堪忧。

在农村,一对夫妻生育一个男孩后,不能再生育第二胎;生育一个女孩后,可再生育一孩。这样的生育政策初衷是充分考虑到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的需求,解读时不应该带着片面的观点和歧视的眼光。但相对城镇人口而言,农业人口中尽管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政策外生育行为,当今的农业人口依然处于低生育水平。究其原因,一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坚持:适龄人群得到了较为便利的节育手段;政策外生育给适龄人群带来的生存压力;征收社会抚养费所产生的社会辐射力。二是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广大农村青年更大范围地接受了现代文明所传播的新的生活观、工作观和生育观。新一代广大的农村青年,也许仍怀着生育二胎的意愿,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极少比例的夫妻想生育3个或3个以上的孩子。

值得关注的是,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从心理素质,吃苦精神,奉献担当上都普遍强于独生子女。在几年的征兵工作中,笔者也注意到,愿意入伍并且能安于部队的绝大多数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他们正承担着高难度高风险的国防重任。

为了督促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共同管理流动人口,对于新出生人口,计划生育部门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两地共同管理,均需上报。但这不仅在客观上增加了户籍地掌握孕情,跟踪服务,控制政策外生育的难度,而且,由于现居住地在迎检时可以采取一赶了之的手段,躲而避之的办法,实际上弱化了现居住地的管理服务责任。再者,双边统计上报给新生人口造成的数据上的增量也是不容忽视的。

2、权衡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的权衡不仅要从目前的老、中、青、幼人口构成及其走向来考虑,还要考虑到目前的青年人口性别比例及新生儿性别比例。我国人口发展的总趋势是比例已经过大并且还在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男女性别比例已经失调并将更加失衡的青壮年人口。这必然导致一线的财富创造者、社会高难责任承担者日益不足,人民生活压力、情感压力日益严重以及婚姻需求严重失衡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在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问题的双重压力下,该如何应对呢?从双独生育二胎到单独生育二胎标志着生育政策的较大调整,这确实考虑了国情,顺应了民意。

值得注意的是,单独家庭生育二胎政策的放开,并没有迎来新的生育高峰,相当比例的家庭放缓了生育二胎的步伐或者说准备放弃生育二胎的权利。这一现象说明了人民生育观的巨大改变,多子多福,传宗接代不再是社会生育观的主流思想。人民群众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地成长,受到较好的教育,有较好的工作,较好的生活。也许,许多家庭仍然期望能够生育两个孩子,但同时,男女平等、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当然,这还得依据人口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真实调查和科学论证。而若此判断正确,则应该果断加快二孩生育政策全面放开的进程。权衡二孩政策全面放开的利弊,既要从理论上考虑它对人口总量的影响,也要从现实的单独二胎生育政策放开后所掌握的数据中作出分析和评估。

同时,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也是有效调整新生儿性别比例的需要。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一胎生育基本是自然生育状态,二胎生育时,大都考虑到了性别问题,这就导致了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终止妊娠行为。目前控制新生儿性别比的主要做法是从药品销售到B超鉴定的严格管控,旨在通过严厉打击“两非”行为,消除选择性生育,达到自然生育的效果,这一观点是建立在自然生育就能使得性别比相对平衡的认识前提上的。

然而,它却忽视了这一认识的基点:大自然之所以能调节性别比,内在地要求一对夫妻生育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从人群总数而论,在生育第二胎时,大多会生相反性别的孩子。因此,可以认为正是目前的生育政策给新生儿性别比带来了巨大的负效应。在广阔的农村,一对夫妻生育一个男孩后不能再生育,这就自然地相对消减了女性基数而又增加了男性基数,而在生育一个女孩后,又会渴望生育一个男孩,姑且不论违法的选择性生育,就是自然的力量也会致使生育二胎时男性比例居多,这又在一个层面上增加了男性的基数。

客观的讲,生活在城镇的夫妻,在新生儿性别的问题上,大都心态平和,顺其自然。综合农村、城镇及“超生”因素,目前一对夫妻平均约生育了1.4个孩子。从科学角度出发,一对夫妻平均生育1.8个孩子,才能有益于性别比的基本平衡。根据专家预测,即使我国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平均一对夫妻也只会生育1.6个孩子,这无疑只能有限地对我国新生儿性别比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在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问题上,严厉打击“两非”只是一种战术行为,然而,再完美的战术也不能从根本上弥补战略决策失误所带来的漏洞。

过去,我们没有遵循马寅初的人口理论,致使人口盲目过快增长,犯下了难以挽回的错误。今天,在看到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给我国带来少生4亿人口辉煌成就的同时,如果看不到人民生育观念的巨大改变所蕴藏的稳固低生育水平的内在保障力,看不到人口政策的适度变化对于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化解人口老龄化,性别失调,劳动力不足的现实性和潜在性的矛盾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许我们同样会犯下历史性的重大错误。人口问题是战略问题,必须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战略范畴内去思考,去设计。

3、权衡人口素质

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不仅能大范围地化解计划生育的节育目标,还能大范围地化解孕情跟踪管理、社会抚养费征收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切实将从事人口计生工作人员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宣传教育,优质服务上。人口素质事关民族前途命运,优生工程是人口素质保障的第一步,孕前优生检测又是优生保障的前提条件。

现在,上级部门将孕前优生检测指标当任务下达给下级,然而,在操作过程中至少存在着如下弊端:第一,指标本身仅要求孕前检测,忽略了孕中检测;第二,检测必须到户籍地的区级计生服务站完成。由于大量的育龄人群外流,致使户籍地街、乡级计生部门组织困难,成本投入较大。由此可见,我们所追求的优生在实施过程中并不完善。卫生计生资源的整合从客观上为优生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更强大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持,国家免费的优生检测利国利民,本应得到广大育龄人群的积极响应,但实际效果欠佳。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笔者认为主要矛盾存在于目的与手段的脱节,没有解决好群众“一步之遥”的问题。上级部门开展工作已经习惯于下任务、下指标,让基层不计成本东奔西走,让群众不辞辛劳来回奔波。

要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卫生计生部门必须探索打破户籍障碍,以流畅便捷的工作方式,让育龄人群满怀喜悦,满怀期盼地走最短的路程,既能获取他们想要的孕育结论,又能获得新生儿成长所需要的卫生计生关爱。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法宝。人民群众期盼后代一生下来就聪明健康,而孕前优生检测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正回应了这一期盼。如何到群众中去,将这一事关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好事做好,除了必备的技术到位,手段到位外,其操作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简易化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只是简单地下任务给基层,让常住人口走较远的路程到达指定的监测点,让流出人口来回奔波回到户籍所在地的指定点接受检查,则组织者的难度,群众的辛苦度可想而知。

类似于这样的做法,还体现在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 ,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党的温暖阳光普照,上级主管部门如果只是采取任务下派的方式来安排工作,解决问题,基层政府不堪重负不说,“小政府,大作为”又将如何体现?更主要的是一系列的利国惠民政策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程才能到达群众的面前。信息技术推动社会进步,让人民群众知道惠民政策不应该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相关主管部门是以怎样的责任担当,以怎样的行事方式拉近政策的执行与群众的距离。社会管理是一个大课题,社会管理进步又将从更深层面上推动社会进步。不要抱怨群众不领情,而要自我查找原因,不仅要从目标正确性的角度,还要从目标运行方法的角度去认真审视。运行方法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是战术手段,战术手段的好坏以及运用战术手段的人的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共同影响着战略目标的实现。

多年以来,就提倡计生工作必须由行政型向服务型转变。我们要向广大育龄群众提供避孕节育服务,生殖健康服务,优生检测服务,出生缺陷干预服务以及抓好诸如计生奖励抚助金等各类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的落实。我们在做这些工作的同时,必须时刻反问自己,人民群众觉得满意吗?笔者认为,优质的服务至少应具备如下特性:

其一,掌握了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要求,不是大且泛,而是精且准。既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避免意义不大的资源消耗;

其二,优良的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优良要体现目标的明确性,安排的系统性和服务人员对所提供服务责任的担当性。可行性要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得到服务的路径是坦途而不是征途。要做好一件事情,必先事前调查其要素,把握其规律。有的事情确需责任分解,分级负责;有的事情也需责任分解但上下主次不同;有的事情无需责任分解,完全可以利用事物本身具有的正能量所产生的向心力由高至低,由低到高形成互动,直达目标。

在目标决策的过程中,需要信息互动,上下互通以达成决策效果,而决策形成后,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执行力。在很多时候,我们为人民群众提供计划生育服务时,不是人民群众不积极响应,而是人民群众在响应的过程中需要付出太多的无奈和艰辛。为人民服务的本质不仅需要从群众中来,真切地了解群众的心声,更要知道怎样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所享受的服务更轻松、更舒适。

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矛盾,又共为一体。它就像三个支柱共同支撑着我国的人口发展战略。因此,人口的战略决策既要保证三个支柱个体坚挺,又要保证三个支柱在正确的方向,恰当的位置;既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又保证人的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下页带来更多的人口问题论文

我是楼主...我的邮箱是最好是10篇呢 谢谢大家了

是的,可以看出来他在科研这方面的实力比较强,虽然他是一个本科生,但是他已经发表了31篇论文,他的论文主题是脊髓损伤之后的神经功能重建。

人口政策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观念、教育方式,同时也影响相关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居民消费总量的变化。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人口与政策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人口与政策相关论文篇一 《人口红利的变化与人口政策研究》 摘 要:本文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我国历年人口数据来分析阐述我国现阶段的人口结构状况,来推算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总抚养比,同时测算出2011-2035年我国人口总量、每年出生人口数和社会总抚养等人口状况指标,通过测算出的2011-2035年我国的人口状况指标预测出:我国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基于我国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和现行计生政策给我国带来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本文提出人口生育政策必须调整且迫在眉捷。 关键词:人口结构状况 人口红利 人口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6-0116-04 一、引言 30多年的人口生育政策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制造了中国奇迹,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最近30年来,我国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价劳动力大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6.8%。随着不断降低的生育率,不断加速的老龄化,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口中的老少人口关系已经发生了彻底的逆转,坐享人口红利的时代在不久的将来将一去不复返,我国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等都将伴随人口结构转变发生剧烈冲击,将会面临巨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在我们享受“人口红利”丰厚回报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今后可能面对的人口“负债”,我国必须及时调整人口生育政策,通过提高生育率来缓解我国人口结构变化。 二、人口红利的内涵 人口红利的概念是由国外经济学家在研究东亚经济奇迹时首先提出的。1998年,联合国人口基金在《世界人口现状(1998)》中正式使用人口红利一词,使人口红利这一概念逐渐为学界认同和使用。美国学者大卫·布鲁姆(David E. Bloom)和杰弗里·威廉姆森(Jeffrey G.Williamson)等在研究人口转变对东亚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时首次提出“demographic gift”,即人口礼物或红利。此后,David E Bloom等明确提出人口转变将产生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即“demographic dividend”,指出生育率、死亡率的降低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给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机会窗口 。 国内学者如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研究中指出了“人口红利”期人口年龄结构的一般特征,即“中间大,两头小”,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都比较低,有利于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的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即“人口红利”或“人口机会窗口”。同时,陈友华等学者指出,“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是交替出现的,“人口红利”只是一个相对短暂的历史机遇期 。 “人口红利”是在人口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机会窗口”,其实质意义落脚于人口的负担系数,也称抚养系数、抚养比,即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它表明,从整个社会来看,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一般研究中,将50%的人口负担系数作为“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的分界线。 。即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人口负担系数即是社会总抚养比,计算公式如下: 少儿人口指0-14岁的人口,老年人口和劳动人口有两种算法: 一是按我国现在执行的退休制度,15-59岁为劳动年龄,则劳动人口为15-59岁的人口,老年人口为60岁及以上人口;二是若退休延至65岁的话,15-64岁为劳动年龄,则劳动人口为15-64岁的人口,老年人口为65岁及以上人口。按劳动年龄的两种算法可以算出两种抚养比,即社会总抚养比(一)和社会总抚养比(二)。 三、建国后我国的人口状况和人口红利分析 1.建国后我国的人口状况 建国后我国的人口状况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高速增长期,1949~1970年;快速放缓期,1971~1978年;平稳波动期,1979~1990年;稳步放缓期,1991~2010年。 1.1高速增长期。建国初期,在“人多力量大”、“伟大母亲”和“多生多光荣”等鼓励多生多育 口号 的号召下,我国人口出现高速增长,从1949年的54167万人增至1970年的82992万人,年均增加人口数2620万人,年均增长20.526‰。虽然这个阶段死亡率由于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的不断提高而迅速下降,但由于超高的出生率带动了我国人口的高自然增长率。 1.2快速放缓期。70年代初,我国人口专家马寅初预测:未来我国人口将暴增,我国将承受巨大的人口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始提倡“只生一个好”,我国人口出生率开始快速下降,从1970年的33.43‰迅速下降至1978年的18.25‰,年均回落1.898个千分点;虽然死亡率这个阶段趋于平稳,但随着出生率的快速下降,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随之迅速下降,从1970年的25.83‰迅速下降至1978年的12.00‰,年均回落1.7288个千分点。 1.3平稳波动期。1978年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后,我国更加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迅速下降,死亡率趋于稳定,但由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前我国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已经进入生育年龄,所以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平稳波动状态。 1.4稳步放缓期。从1991年起,我国出生率开始呈稳步下降态势;人口死亡率在1991~2003年间继续维持稳定,但从2004年开始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而逐步回升;人口自然增长率随着出生率的稳步回落和死亡率的回升呈逐年稳步下降。 2.建国后我国的人口红利状况 随着实行计划生育前我国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1949~1978年间)逐渐进入劳动年龄,我国劳动人口数不断增加,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随着我国计生政策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育龄妇女生育率和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我国的少儿人口数也随之迅速减少,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呈迅速下降;随着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也不断提高,老年人口数随之不断增加,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呈稳步提高。在劳动人口数不断增加和少儿人口数迅速减少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的少儿抚养比迅速下降,虽然我国老年抚养比也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稳步提高而不断提高,但抵不过我国少儿抚养比的迅速下降,故我国社会总抚养比还是随着少儿抚养比的迅速下降也呈迅速下降趋势。 2.1若退休年龄延至65岁来算(即国际惯用算法,也是我国六普以前的算法)。从表2可以看出:在1953年,我国社会总抚养比高达68.61%,其中少儿抚养比高达61.17%;到1964年,随着少儿抚养比的迅速提高,我国社会总抚养比也随之迅速提高,高达79.37%;到1982年,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后少儿抚养比的迅速回落,我国社会总抚养比也随之迅速回落,为62.60%;之后随着少儿抚养比的稳步回落,我国社会总抚养比也随之稳步回落,到1990年已经降为49.83%,刚好低于50%的临界值;到2010年六普时,我国社会总抚养已降为34.28%,远远低于50%的临界值。以上分析说明:若按退休年龄延至65岁来算,1990年我国已经处于人口红利期,到2010年我国已经处于人口红利的高峰期。 2.2若以我国现有的退休制度来算(2010年六普起新的算法)。劳动年龄按15~59岁来算,从表3可以看出:2000年五普时,我国少儿抚养比为34.36%,老年抚养比为15.70%,社会总抚养比为50.05%,比值刚好等于50%。201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为23.70%,比五普时下降10.66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为19.02%,比五普时提高了3.32个百分点;社会总抚养比为42.72%,比五普时下降7.33个百分点,社会总抚养比为42.72%,比50%的临界值低7.28个百分点。以上分析说明:若按我国现有的退休制度来算,则2000年我国刚进入人口红利期,随着少儿抚养比的迅速下降,社会总抚养比也随之下降,到2010年我国已经处于人口红利的高峰期。 四、未来我国人口红利的预测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让我国现阶段获得巨大的“人口红利”,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红利”的对立面是“负债”,不断加速的老龄化和不断降低的出生率催生了我国“人口红利”的耗尽,以下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我国建国后历年1%人口抽样数据对我国未来的“人口红利”进行预测。 1.2011~2035年我国人口状况的预测 1.1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测算。从图1可以看出近十年我国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呈有序波动,波动较为平稳,在2000~2010年10年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从2000年的14.03‰逐年下降至2010年的11.90‰,年均下降0.21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00年的7.58‰逐年下降至2010年的4.79‰,年均下降0.279个千分点。根据2000~201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波动情况,我们可以推测2011~2035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也将延续2000~2010年的波动规律,从而可以推算出2011~2035年我国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从推算出的2011~2035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情况表(表1)可以看出:到2028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将降为负数,即我国人口总量开始停止增长(见表1)。 1.2人口总量及每年出生人口的推算。从表1中2011-2035年的自然增长率和出生率及2010年六普时我国人口总量可以推算出2011-2035年我国的人口总量和每年出生人口数(见表2)。 2. 2011~2035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推算 2.1 0~64岁人口死亡率的预测 从表1可以看出:从1978~2005年27年间,我国死亡率波动较为平稳,基本保持在6.50‰左右波动,但从2005年开始呈逐年上升态势,主要是由于不断加速的老龄化引起的,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953年的4.41%缓慢提升到1990年的5.57%,而后迅速提升至2000年的7.10%,到2010年已经高达8.92%,按照联合国的定义,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 所以可以推断2005~2010年我国人口死亡率逐年上升是由于老年人口的死亡率不断提高引起的,而0~64岁人口的死亡率仍然较为稳定,从而可以假设2011~2035年我国0~64岁人口的死亡率将保持2010年六普的水平。 2.2 0~64岁人口数的推算 2.2.1第一步根据2010年六普时我国0-64岁分年龄的人口死亡率可以推算出0-64岁分年龄的人口存活率,推算公式为: 2.2.2第二步根据表5中的每年出生人口数、2010年六普时我国0~64岁分年龄的人口数和第一步推算出的0~64岁分年龄的人口存活率来推算2011~2035年我国0~64岁分年龄的人口数。 如2011年推算公式为: 3. 2011~2035年我国人口红利的推算及预测 根据以上推算出的2011-2035年的人口总量、0~64岁分年龄的人口数、60岁及以上人口数和65岁及以上人口数来推算出2011-2035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一)和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二),按我国现有的退休制度,我国社会总抚养比从2011年开始逐年上升,到2017年将达到50.16%,社会总抚养比即人口负担系数开始大于50%,这将预示着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口红利即将在2017年消失。随后逐年继续提升,到2035年,社会总抚养比将高达79.01%,其中老年抚养比将高达57.52%,到时我国将肩负着沉重的老年抚养负担。 若我国把退休年龄延至65岁的话,则我国社会总抚养比从2011年开始逐年上升,到2032年将达到50.82%,社会总抚养比即人口负担系数开始大于50%,这将预示着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口红利也将在2032年消退。随后每年以2个以上百分点的速度提升,到2035年,社会总抚养比也将高达57.24%,老年抚养比将高达38.36%,我国的人口红利也将很快耗尽。 五、计生政策调整迫在眉捷 30多年来我国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国策,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严峻的人口暴增形势,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但随着人口红利的即将消失、超低的生育率和不断加速的老龄化,我国的人口结构已经从拥有大家庭和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年轻型人口类型逐渐转向老龄化结构,再加上现有的计生政策给我国带来了男女比例失调、贫富差距加大和独生子女家庭面临诸多社会问题等,我国的计生政策已经到了必须及时调整的时候,必须通过提高生育率来缓解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 1.我国现行的计生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5条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宪法》49条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同时《婚姻法》也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生育政策: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下列特殊情况之一者,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县级(含县级市、区,下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可按人口计划及间隔期规定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 1.1经市(不含县级市)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独生子女患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1.2再婚夫妻,一方生育过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或再婚前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离婚协议确定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 1.3婚后五年以上不孕,经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鉴定患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1.4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 1.5夫妻中一方在矿山井下、海洋深水下的工作岗位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的; 1.6夫妻双方均属农业人口,第一个子女是女孩的。 2.计生政策调整必要性和紧迫性 2.1人口总量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据2011~2035年我国人口总量测算:2011~2035年,我国人口总量基本上能控制在14亿内,并将在2028年停止增长,随后将逐年下降。 2.2超低的生育率。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育龄妇女生育率为1.18,远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人口学上的人口更替水平生育率为2.1,意味着下一代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 2.3不断加速的老龄化。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32%,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92%。随后将逐年提高,根据推算:到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高达32.13%,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将高达24.40%。按照联合国的定义,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 2.4人口红利即将消退。以我国现行的劳动制度,即以15~59岁为劳动年龄来算,我国人口红利将在2017年消失;若把退休年龄延至到65岁的话,则我国人口红利也将在2032年消失。而我国的大部分行业还是处于劳动密集型,距现代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依靠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人口红利消退经验在东亚国家特别是日本的身上也得到了验证。据有关数据显示:在1960年代后期,日本总抚养比稳定在45%左右,这种均势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初期,这段时间是日本的辉煌时期。但从1990年代开始,随着年轻劳动人口比重的不断下降和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老年抚养比开始不断攀升,成为日本经济步入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2.5现有的计生政策已经渐渐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男女比例日渐失调:现有的计生政策让我国传统的观念承受巨大考验,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催生了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流产,让我国新生儿的性别比例日渐失调(见表3),将给今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安定因素。二是贫富差距加大:现有的计生政策让独生子女拥有较大的财产继承,而农村的二胎特别是越穷越生的子女长大后面临与独生子女较大的经济差距,产生尖锐的社会矛盾。三是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着一些社会问题:部分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溺爱,以至于长大后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又将肩负沉重的养老负担;随着新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男婚女嫁、传宗接代和姓氏传承等中国传统观念严重困惑着独生子女家庭,也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失独家庭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了再生育能力,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带来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有些机构已做了样本统计:目前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目前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 2.6生育需要一个周期。人口结构的变化有其规律,从出生人口变成劳动人口至少需要15年,不能等人口红利已经消退了再来调整计生政策。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指出:“生孩子是一个周期,并不像中国缺少粮食就可以从国外进口一样,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并不是通过国际劳工就能解决的。”我国人口生育政策是时候进行必要的调整了,必须及时通过提高生育率来缓解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 六、计生政策调整的几点建议 1.首先建议马上放开单独家庭的二胎政策 婚姻不象买卖商品那么简单,无法也不能提前设定条件,所以双独家庭比重相当低,其实更多的是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婚姻家庭。虽然我国已经放开了双独家庭的二胎政策,杜绝了“四二一”家庭的出现,但我们不能忽视了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婚姻家庭,他们面临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小视:独生子女方家庭父母的养老问题、中国人传统的姓氏传承和回谁家过年过节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单独婚姻家庭。建议马上放开一方为独生子女婚姻家庭的二胎政策,尽可能缓解现有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 2.其次建议有条件地放开其他家庭的二胎政策 到2017年,放开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婚姻家庭的二胎政策,但要适当加大生育间隔期,以缓解由此带来的人口增长。选择在我国人口红利开始发生转折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又适当地加大生育间隔期,有利于进一步缓解我国即将到来的人口结构变化,也不会带来人口总量的剧增。因为全面的二胎政策基本上接近人口世代更替水平,对人口总量不会太大影响。 3.再次建议全国实行统一的计生政策 对现有的计生政策进行微调,采取不分地域、不分户籍在全国实行统一的计生政策,既能更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也有利于提高人口总体素质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因为从1978年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来,其实真正全面实行严格一胎化政策的只有城市户籍人口,而我国城市户籍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很小,2010年六普时仅为29.14%,而占总人口比重高达70.86%的大部分人口实行二胎化甚至更多胎,甚至越穷越生,最后影响孩子的户籍上报和教育,很多失学儿童特别是失学女童大都出于多胎生育家庭。而且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除户籍以外其他几乎与城市没什么区别,实施城乡无差别的人口计生政策更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4.最后建议严格执行和落实婚育政策 相关部门应制定严密的措施,确保婚育政策落实到位,不但能有效地把我国的人口总量控制在预期范围内,还能够彰显公平。当前的婚育政策很多基层落实不到位,还存在较严重的早婚早育和多胎生育。据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15-64岁的育龄妇女中:存活子女数达3个及以上的占了13.39%,其中存活子女数为3个的占了9.43%,存活子女数为4个的占了2.91%,存活子女数达5个及以上的占了1.05%;在2009.11.1–2010.10.31间一年内有生育的育龄妇女中:按生育孩次算,其中生育第三孩及以上的占了6.55%,按育龄妇女年龄分,其中15-19岁的育龄妇女占了2.35%。 参考文献 [1]王颖,佟健,蒋正华.人口红利、经济增长与人口政策[J].人口研究,2010,34(5):28-34. [2]范凯.人口红利、作为经济增长的关健变量-以中国的人口红利及其兑现为例[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5). [3]范凯.人口红利、作为经济增长的关健变量-以中国的人口红利及其兑现为例[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人口与政策相关论文

王北医生论文发表时间

《吉林医学》杂志12月排刊名单序号 论文编号 姓名 论文标题 排刊时间 1 J09021782E 刘医生 农村已婚妇女宫颈癌检查2500例结果分析 2010年12月拟刊 2 J09161877W 李医生 手术护士在颈椎后路手术配合中的护理管理 2010年12月拟刊 3 J09251910D 何医生 浅谈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2010年12月拟刊 4 J10081953D 王医生 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临床观察 2010年12月拟刊

2019-07-04聊聊晓年是笔名:马晓年,出生于1945年,196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82-1983年在英国进修。现任北京中山医院医学顾问,现为中山男科医院性功能司法鉴定法医,重庆市前列腺疾病研究所会员。北京中山医院男科特聘专家、荣誉教授及首席专家顾问特邀专家。由于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在国内性学界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自1993年起连续3次获美国性学委员会颁发的性治疗学家资格证书,是我国大陆唯一获此殊荣的医生,成为它的国际会员(该会共1500人,国际会员仅100人左右)。自1993年起,把性教育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先是完成了性教育电脑咨询专家系统全文检索软件的开发(共300万字)并于1994年通过国家计生委科研鉴定,后由国家计生委办公厅向系统内推荐。自1998年起把性教育搬上互联网,开辟了个人主页并开设网上性咨询工作。现任北京中山医院医学顾问,现为中山男科医院性功能司法鉴定法医,重庆市前列腺疾病研究所会员。北京中山医院男科特聘专家、荣誉教授及首席专家顾问特邀专家。扩展资料《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二十七课。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得知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主席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山处处埋忠骨查看全部55个回答咬肌大怎样瘦脸?_瘦脸能维持多久_有副作用吗?咬肌大怎样瘦脸?娇点瘦脸,足量注射,去掉咬肌肥大,提拉轮廓,塑造小V脸,远离大饼脸,V脸立现,让您拥有精致上镜小V脸。网络预约享受网络特惠!四川娇点医学美容医..广告 腮帮子大怎么快速瘦脸?美莱,专注颌面整形几十年,打造精致减龄小脸腮帮子大怎么瘦脸?美莱颌面整形技术硬,周期短,安全放心。专业消除下颌大/颧骨高/脸宽/脸不对称等问题, 安全准确操作!术后自然美观, 线条流畅, 比例协调!美莱医学美容医院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我找小学五年级《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作者晓年的资料,不是该文做者的资料不要回答否则挨骂自1984年起至1996年在国家计生委科研所从事药理及男性临床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把更多精力转向社会需求更迫切的性医学及性教育工作。由于前期做了大量工作26 浏览2971谁有五年级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作家晓年的资料转载,仅供参考: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性医学科 主任医师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山西汾阳 出生日期1945-5-8 主要学历:1963---1969 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 本科生 1979---1981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所 医学硕士生 1982---1983 英国利物浦大学 进修 自1984年起至1996年在国家计生委科研所从事药理及男性临床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把更多精力转向社会需求更迫切的性医学及性教育工作.由于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在国内性学界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自1993年起连续3次获美国性学委员会颁发的性治疗学家资格证书,是我国大陆唯一获此殊荣的医生,成为它的国际会员(该会共1500人,国际会员仅100人左右).目前任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系《现代性医学》第一版主编之一,该书获得1998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系《现代性医学》第二版主编(2003年11月).18年来已主编共同编写和翻译50多种专业和科普书籍,发表了50多篇论文和综述等,发表了1000多篇科普文章.其中《男性学咨询》获全国优秀科普书籍三等奖并被收入20世纪优秀科普佳作.编讲30余部性医学与性教育录象片或光盘.编讲30余部性医学与性教育录象片或光盘.多年来任北京电视台《生命、生育、生活》及北京电台《今夜私语时》栏目长期特邀嘉宾.通过对17000多名病人的临床诊治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指导进修生10名(含2名研究生)并和外院医生开展男科学和性医学的临床研究,任务完成后均以论文形式发表于国内杂志上.自1993年起,把性教育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先是完成了性教育电脑咨询专家系统全文检索软件的开发(共300万字)并于1994年通过国家计生委科研鉴定,后由国家计生委办公厅向系统内推荐.1996年又开发成功其多媒体版.自1998年起把性教育搬上互联网,开辟了个人主页并开设网上性咨询工作.根据多年来从事性医学和性教育工作的体会,近年来提出了“弘扬性文明、普及性教育,提高性素质,享有性健康”的奋斗目标,这一符合国情的性学理论见解已纳入国家计生委公务员培训教材. 自1998年起先后担任北京市石景山区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人大代表.73 浏览9482016-12-21青山处处埋忠骨作者简介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作者是晓年。 晓年是笔名,原名马晓年,出生于1945年,1969年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1981年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毕业。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82-1983年在英国进修。现任北京中山医院医学顾问,现为中山男科医院性功能司法鉴定法医,重庆市前列腺疾病研究所会员。北京中山医院男科特聘专家、荣誉教授及首席专家顾问特邀专家。 扩展资料: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二十七课。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得知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主席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114 浏览6652019-04-04我找小学五年级《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作者晓年的资料,不是那个医生的资料,是这个作者的资料,别搞错了亲戚咂咂嘴实在4 浏览1361《青山处处埋忠骨》历史背景历史背景: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二十七课。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得知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 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主席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是作者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二十七课。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得知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主席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不同的成分秋爽益气滴丸是由黄芪、丹参、三七和健康芝麻油组成。复方丹参滴丸是由丹参、三七和龙脑香组成。各种成分的好处如下。丹参:含有丹参酮,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和降低血粘度的作用。除了促进血液循环和分散淤血外,丹参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的状况。

三七: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是三七总皂甙,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体内淤血的吸收。龙脑:从龙脑的树脂和挥发油中获得的晶体,具有各种孔隙,弥漫玉火,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阴虚阳亢、脾虚腹泻、肝肾不足、眼疾者不宜服用。黄芪:具有补气固表的作用。可用于气虚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中气郁结,肺气不足,表虚自汗等。

减压麻油。理气止痛,去淤止血。这两种药是天津某集团的药物,这个集团是由我院的一部分人开发的。最重要的是,2015年,王医生参加了国家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芪蛭滴丸 "的国家临床实验。王医生还发表了一篇关于 "齐神益气滴丸 "的医学论文。主治的特点和作用:复方丹参滴丸配方为丹参、三七和龙脑,其中丹参适用于君子药,藿香正气水,交通,三七为官药,血知萝痛,龙脑做药,始知醒,。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气血瘀阻所致的疼痛,见于胸中烦闷,心前区刺痛。芪参益气滴丸的处方由黄芪、丹参、三七、解毒香组成。具有益气通脉、活血止痛的作用。用于气虚血瘀型的胸痹,如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心悸,面色少华,自汗,舌胖有齿痕,舌质暗或紫有瘀斑,脉沉或弦数。

芪参益气滴丸味道微苦,颜色为浅棕色,复方丹参滴丸有薄膜,他们的成分也不同,芪参益气滴丸里面还有珍贵药材等等,芪参益气滴丸它用于治疗心悸乏力等症状,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过冠心心绞痛等疾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