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音乐与表演舞蹈类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2024-07-03 09:59:19

音乐与表演舞蹈类期刊投稿

1、《现代传播》

核心学术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现代传播》原名《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年创刊,1994年8月更名为《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5年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改用现名。

该刊是以广播电视为中心的中国权威传媒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以学术性、时代性、思想性为追求,视野开阔,理论超前,思想活跃,观点新颖。

投稿须知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简介,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2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12000字,一个版面1800-20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一般不超过5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注释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或直接引用的文献。

来稿勿一稿多投。如果3个月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

2、《美术研究》

《美术研究》是中央美术学院学报,于1957年创刊,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社出版。

美术研究以严肃的高品味学术形象,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侧重反映中央美术学院教学与创作成果,研究国内外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史论、艺术思潮。近年来更加强了对当代艺术现状、艺术教育改革、当代视觉文化与现代设计艺术的研究,是一个全方位探索美术教育和美术发展规律的专业刊物。

3、《新闻与写作》

《新闻与写作》是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经核实新闻与写作在其主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网站并未发布相关的稿约和征稿信息,有关事议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以免上当受。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邮编:100734。经核实新闻与写作在其主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网站并未发布相关的稿约和征稿信息,有关事议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以免上当受。

4、《电视研究》是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理论刊物,已成为全国电视界有影响的专业理论刊物,担负着电视从业人员、电视理论界及广大电视观众之间的桥梁作用。传播和研究电视新理念,记录电视事业发展的轨迹,宣传正确的舆论,传播的先进文化,已成为《电视研究》义不容辞的责任。

并且其一直秉承自己的理念:前沿思索,创新电视,服务一线,著书立说。电视研究杂志设有栏目有:本刊特稿,电视专论,新闻广角,主诗人天地,作品评析 多棱镜,地方台专页,纪录片之旅,各抒已见,电视剧论坛,文艺星空,环球新视野,电视与法,新技术瞭望。

5、《中国编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中国编辑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编辑》杂志出版社出版,是专业性极强的编辑领域专用刊物,解读法规,研究趋势,探讨问题,总结经验,对编辑出版工作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和极大的实用价值。

经核实《中国编辑》在其主办方中国编辑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网站并未发布稿约和相关征稿信息,请直接与《中国编辑》编辑部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4号,邮编:100120。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中 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21种)J艺术(除J2绘画/J9电影、电视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1 艺术百家 、2 艺术评论 、3 民族艺术 J2 绘画/工艺美术类核心期刊表 1 美术研究 、2 装饰 、3 美术观察 、4 美术 5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 、6 新美术 、7 世界美术 8 美术学报 、9 中国书法 、10 美苑 J9 电影、电视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1 当代电影 、2 电影艺术 、3 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5 中国电视 、6 电影新作 、7 电影文学 、8 当代电视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2014-2015)艺术学学科拟收录来源期刊名单(21种)音乐舞蹈类(5种)1音乐研究、2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4中国音乐学、5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艺术综合类(3种):1文艺研究、2民族艺术、3艺术百家影视戏曲类(7种):1电影艺术、2当代电影、3世界电影、4中国电视、5戏剧 、6戏剧艺术、7戏曲艺术设计艺术类(2种):1装饰、2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美术艺术类(4种):1美术研究、2新美术、3美术观察、4中国书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不含艺术的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即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艺术学专业核心期刊(14种)1音乐研究 、2当代电影、3电影艺术、4中国音乐、5中央音乐学院学报7人民音乐、 8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9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0艺术百家、12美术研究、13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4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同一个批次不能兼报。比如提前批填报了艺术类就不能填报普通文理类。如果艺术提前批没有录取的话,是可以填报普通批次的志愿的,但是只能通过文化课成绩进行录取,艺术分在普通志愿里是无效的。

艺术学专业都有哪些

所有艺术类专业均属于艺术学这一学科,艺术学门类下设专业类5个,33个本科专业:

1.艺术学理论类:艺术史论

2.音乐与舞蹈学类: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学、舞蹈表演、舞蹈编导

3.戏剧与影视学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导演、表演、录音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特设专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

4.美术学类: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中国画(特设专业)、书法学(特设专业)

5.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工艺美术、艺术设计学、艺术与科技(特设专业)

是2008北大核心

音乐舞蹈类论文发表

舞蹈教育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舞蹈教育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浅谈舞蹈教育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舞蹈教育发挥的优势作用,以及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如何从培养学员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入手,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内涵、表现舞蹈韵律和运用舞蹈动作抒发情感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舞蹈 素质 能力 作用

一、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

体育、美育自身的特性,通过体育、美育不仅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培养健康心理,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创新、审美能力、想象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当今竞争之激烈,这些素质的重要性无疑很突现。

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但过去认识非常有限。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然而,在青少年与人的交往中,情感激动时表达都不大一样。

我们在考察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系时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显然,舞蹈教育一是在于提高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提高青少年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从而满足对美的高层次追求;舞蹈训练达到强身健体与自信心;二是增进人类社会的情感交流。尽管现今青少年的交流方式多样,但舞蹈以其独特美传达着人类共同享受与追求的情感。因此,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意义在狭义上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教育,在广义上意味着人类境界的完善与升华。

二、舞蹈教学促进艺术素质提高

抓好学校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等都有常规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音乐节奏明快、行动活泼,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这个无声的语言中,通过动作、节奏、娱乐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反过来孩子们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养成

作为整体艺术的舞蹈,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手脑并用,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等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心,克服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心理。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训练,毅力得到磨练。

(三)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少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故,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的外形美与内质美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学中,有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习惯,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提醒他们自觉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良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会使他们充满自信、乐观,为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积极基础。

三、舞蹈教学中学员表现力的培养

在民族民间舞的少年儿童为对象的舞蹈教学中,怎样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丰富的内容,表现优美韵律的能力,是舞蹈教师教学的难点。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期,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和个性差异,使得孩子性格差别多样。同时,每个孩子对舞蹈的感受与表现力也不同。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不仅要学习优美和谐的动作,要把握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还须了解其民族情感特征,这对少年儿童来说,无疑难度巨大。教学中特别关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做了些有益探索。

(一) 重视把握舞蹈感情基调

舞蹈是人的形体艺术,常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直接语言”。舞蹈活泼、生动,特别能激起学员们情感的共鸣。教师只单纯教动作,动作中缺乏一种情的魅力,就不能称之为艺术。理解舞蹈的内涵是跳好舞蹈的关键,也是高雅艺术的基础。排练新舞蹈前,先把内容、情绪、情境等编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讲给学员听,让她们喜欢和理解所要学的舞蹈。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才能奠定学员充分表现作品情感的思想基础。如在排练蒙古族舞蹈时,理解和把握蒙古族粗犷、彪悍的性格和情感,充分表现舞蹈中骏马奔驰的形象;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时,只有理解鄂伦春族人欢聚歌舞的习俗,舞蹈才能潇洒、开朗;藏族舞蹈既有舞姿流畅优美一类,又有激烈奔放、热情洋溢的一类,认识藏民族的性格特征就不难理解。我国各个民族有着不同文化传统、风情习俗,决定着各民族舞蹈中情感表现的不同,让学员理解作品,把握这些情感基调加以表现,是学好民间舞蹈的前提。

(二)重视丰富舞蹈艺术情感

舞蹈的艺术美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把现实中的美集中化、典型化,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引导学员善于将在舞蹈中感受的美外化,发展学员的观察能力,这对儿童理解和表现舞蹈作品的情感非常有益。在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戏鹿》时,除向学员介绍鄂伦春族人喜爱鹿,以鹿为幸福、吉祥的象征外,还带学员去动物园观察鹿的动态,使学员入微细致的把握鹿的优美形态,以舞蹈的艺术方式体现出其独特的狩猎民族性格。人类与动物相处的过程,在从未间断索取的同时,我们又与它们依依为友,与它们嬉戏,情不自禁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小要热爱自然,热爱动物,更热爱生命!

《戏鹿》作品曾获得2000年,在全国第二界“小荷风采“少儿舞蹈评比,荣获铜奖;全国城区少年宫舞蹈展演中获银奖;200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第三界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骏马奖);2004年,在《‘校园之春’第四界全国春节联欢会》节目评选活动中,获得创作编导三等奖。

(三)重视增强舞蹈的艺术修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发挥想象力对舞蹈也有着特殊的作用,舞蹈中的许多动作是抽象概括的,学员们难以直接感知。这就需要通过音乐、动作、联系平时的经验借助想象去补充、认识凝练的美,这也就扩充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让舞蹈艺术活起来。当看到随风飘拂的柳条,就启发这柳条多象仙女在翩翩起舞啊!那牵牛花多象小军号在嘀哒地吹啊!春雨蒙蒙地下,落进田野呼唤小草快快露出嫩芽等,让孩子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奔放出来,表现在舞蹈作品上,好比太阳在水面上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四)重视提高舞蹈艺术水平

表现不仅是能模仿,更重要在于创造。这种创造力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实现,一是凭借日常的生活经验和行为来实现创造美。二是通过身临其境的艺术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表现和创造艺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学员的舞蹈表现力,精髓在于理解,基础在于提高她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舞蹈教学的难点、重点存于此、困于此,教学效果的好坏系于斯,成于斯。

参考文献:

1、《大连青少年教育网》主页

2、《舞蹈》期刊1996年6期

3、《中国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舞蹈教育论文范文

一定不适合,可是没人解答你的问题,这个来凑数哦。少儿民族舞蹈教学的改进内容摘要:我在毕业实习单位进行了“民族舞蹈教学尝试”,民族民间舞蹈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富有特色的音乐旋律,为幼儿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材。但是,传统的幼儿民族舞蹈教育活动,往往只重发展幼儿的动作,单纯要求幼儿模仿,有时还用口令来训练幼儿动作,等幼儿学会了动作后,再配上音乐。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忽视了培养幼儿对舞蹈的感受力,又忽视了幼儿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感情的熏陶。根据大学所学的艺术教育理论,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我结合幼儿教育实际,现在进一步总结理论和实践,将之归结为毕业论文,旨在探索如何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教育,让幼儿了解各民族灿烂的舞蹈文化,初步学习和掌握各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舞蹈风格和特点,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的表现美的能力。关键词:幼儿 民族舞蹈 教学尝试长期以来,流行音乐影响着幼儿园。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经常哼着:“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周杰伦的“双截棍”等流行歌曲,随着音乐扭动的也是迪斯科,健身舞,街舞等,传统的民族舞蹈逐步受冷落。幼儿园的舞蹈的教学是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它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发展幼儿的动作,培养幼儿的审美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它既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萌发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技能”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儿园开展幼儿舞蹈教育活动必须以发展幼儿素质为根本目标。作为蕴含了民族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精神等丰富的内涵而最终表现为与浓郁的民族音乐旋律相和谐的民族民间舞蹈,自然是幼儿园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经过在园两年的学习,对部分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幼儿民族舞蹈活泼的曲调,鲜明的节奏,欢快的情绪,新颖多样的体裁,符合幼儿好动、好模仿的性格以及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感知特点,为幼儿民族舞蹈的学习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尝试。1 视听结合,充分激发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要使幼儿对民族音乐舞蹈感兴趣,就必须培养幼儿民族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因为,良好的音乐舞蹈感受力是学习幼儿舞蹈的基础,也是审美素质发展的基础。而培养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必须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幼儿直接感受音乐旋律美,舞蹈动作美,以引起幼儿对音乐舞蹈的注意和兴趣。而音乐作品的欣赏必须多感官感知,“多通道”欣赏才有效果。同样,幼儿在欣赏民族舞蹈活动中,调动更多的感觉器官就能更深刻、更细致地感知民族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民族舞蹈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应根据题材风格特点,寻找恰当的切入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幼儿对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从而获得一些舞蹈技能。如:我常在音乐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通过朗诵歌词、弹奏优美的曲调,用悦耳的声音常有而能理解的歌曲,跳一些简单优美的舞蹈,配上自然表情,引导幼儿欣赏,吸引他们的注意,并启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幼儿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舞蹈美,喜欢音乐舞蹈美,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幼儿学习舞蹈有利于培养有感受美,表现美的素质。例如:教授大班舞蹈《骑上我的小毛驴》,这是一个维吾尔族族舞蹈,动作韵味相对难领会,还有特定的诙谐的感觉。在指导这一舞蹈时,我先讲述《阿凡提的故事》,让孩子从心里喜欢阿凡提的聪明勇敢,幽默诙谐,同时播放新疆民族音乐,让幼儿欣赏欢快活泼的新疆乐曲旋律,感受新疆民族乐曲的优美动听,使幼儿产生兴趣,然后我穿上民族服装,戴上花边小帽,贴上两撇小胡子,把自己打扮成风趣、滑稽的阿凡提形象,以自己优美的舞姿,充分展现新疆民族的刚劲、豪爽、活泼、风趣,热情的动作美,孩子们看了以后情绪高涨,兴趣极浓,个个跃跃欲试,很快进入学习角色,成功地掌握舞蹈基本动作。我们在教幼儿欣赏新疆舞蹈同时还通过欣赏VCD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有的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合着音乐节拍手舞足蹈起来,幼儿在听听、看看、唱唱、跳跳的过程中,让大家分享他们对民族舞蹈的感受。然后我们再请幼儿继续欣赏幼儿非常熟悉的新疆维吾尔族歌舞《小弟弟早早起》,幼儿就会根据已掌握的几个基本动作自编自舞起来,我们真为孩子们潜能感到惊喜。2 创设环境,充分营造民族舞蹈的氛围环境对幼儿的印象是深刻的、隐性的、潜移默化的。《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与幼儿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民族音乐舞蹈环境和氛围,增加幼儿倾听,感受,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幼儿主动与环境发生作用,引导幼儿在音乐舞蹈的感染下陶冶性情,促进幼儿对民族舞蹈的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热爱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情感。2.1在一日生活中营造民族舞蹈气氛由于音乐具有弥漫性的特点,我利用晨间接待、进餐、午睡前、起床后以及自由活动的时间,为幼儿播放优秀的民族乐曲,如:蒙古族民歌《吉祥三宝》、新疆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江苏民歌《小茉莉》,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撒尼民歌《我和祖国亲又亲》等,让民族音乐时时萦绕孩子身边。同时,随时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音乐舞蹈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随即的组织深化幼儿进行自发性的舞蹈活动。2.2在区域活动中渗透民族舞蹈文化2.2.1音乐区:投放也了解的各民族服饰道具、音乐等,鼓励幼儿穿上民族服装,大胆自由随意的表演欢乐的民族舞蹈,给幼儿自己展示的机会,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求,同时孩子们之间自发的音乐行为多了也会吸引同伴积极参与,互相促进,为幼儿提供一个自娱自乐的舞台。2.2.2认知区:投放各种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的图片,vcd、画报等,如:藏族身穿长袍,斜开衣襟,腰间系长带,一只衣袖挂在身边,女孩腰间系七彩围裙,爱喝酥油茶,对人表示敬意时常献哈达等。蒙古族人们喜欢骑马,射箭弹马头琴,住在辽阔的草原上,造就了他们像神鹰一样勇敢,心胸像草原一样宽广------通过了解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民族舞蹈的特点,更好的表现各民族舞蹈的风格,如:藏族的雄健有力,蒙古的豪迈奔放。2.2.3手工区: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民族歌舞,建筑物、乐器及其它照片,并提供许多废旧物品,让幼儿根据相应的民族音乐或背景,制作相应的民族服装道具,如:播放傣族舞蹈《孔雀舞》时,引导幼儿做一个孔雀的皇冠,用废旧塑料袋子作美丽的纱裙,套上亮晶晶的指环,就可以像孔雀翩翩起舞。又如可以用纸盒子作新疆的花边小帽,用棉花做成可爱的小胡子,贴在鼻子下,用旧报纸裁剪并装饰做成花边马甲,这样就可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在美丽的新疆《摘葡萄》。2.3在家园互动中分享民族舞蹈的乐趣“家长是幼儿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的成长需要家园共育。家庭中蕴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在幼儿园民族舞蹈教学尝试中,我能人交战经常地参与到舞蹈中来,让幼儿园教育与同庭教育优势互补。首先,我们通过每月一次的家园互动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带着自己和孩子共同创设的民族舞蹈,带上自己设计的不同的民族服饰,来到孩子们中间进行亲子互动,也可与其他幼儿互换服装,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游戏,同台舞蹈,在良好的气氛中,家长与幼儿愉快的交流,增强幼儿感受民族舞蹈的信心和乐趣。其二,通过在文化馆,文庙、县瓷都艺术团工作的家长为我们介绍有关民族的音乐舞蹈、风情、文化等知识,还进行《采茶舞》《放风筝》等民族舞蹈的表演,让幼儿加深对民族舞蹈的认识。其三,通过家长会帮助家长理解我能开展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意义,指导家长尽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共同收集民族资料,帮助孩子顺利学习民族舞蹈。通过家园互动,我们真正做到让孩子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民族音乐舞蹈艺术。3 精心选材,充分感知民族舞蹈的风格和魅力(充分扩大民族舞蹈的视野)每一种地域文化都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但要作为幼儿民族舞蹈的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来精心选择。3.1必须是贴近幼儿的生活的民族音乐幼儿民族舞蹈教育应从感受入手,让幼儿先感受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在加深理解,因此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民族舞蹈,有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就容易学会。如:蒙古族舞蹈《吉祥三宝》歌词简单明了,曲调生动活泼,节奏自由流畅,很浅显的表达了爸爸、妈妈、孩子就是家里的吉祥三宝,抒发全家人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感。3.2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民族音乐在一次秋游活动的时候,经过农家小院,看见一个老伯正在清洗奶牛,孩子们十分好奇,叽叽喳喳的询问着。原来老人真要为奶牛挤奶,看着老人挤奶的动作以及牛奶哗哗喷射到桶里的情景,孩子们欣喜的笑者,叫着。抓住回园谈话的契机,我顺势提出学习蒙古舞蹈《挤奶》,孩子们兴趣高涨,还根据感受的经验维妙维肖地创编了许多形象的动作。3.3选择多种体裁,特点鲜明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舞蹈异彩纷呈。如:瑶族舞曲《铜鼓舞》节奏深远悠扬,汉族舞蹈《采茶舞》、傣族舞蹈《孔雀舞》活泼欢快,彝族舞蹈《阿哩哩》、高山族舞蹈《高山青》风趣开朗,朝鲜族舞蹈《桔梗谣》凝重端庄,蒙古族舞蹈《赛马》自由舒展豪迈奔放。让幼儿感受各种性质的音乐,体验不同情绪的舞蹈,以此丰富孩子的情感,幼儿就能更生动,更自然的表现各民族舞蹈的特性。4 有效组织,充分理解、创造、表现民族舞蹈美4.1有意启发思维,感受表现作品音乐舞蹈美。有意,就是在幼儿的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有培养幼儿感受力的强烈意识,以感受活动和感受能力的培养为起点,随时强化。例如:幼儿舞蹈教学的起始阶段,我先要有意识的创设音乐情境,通过听录音,听教师范唱,让幼儿感受曲子,理解歌词,产生兴趣,然后启发幼儿自己用动作表达出来,这种自由表达是幼儿在感受基础上的表现,也是一种创造力。这就改变了以往舞蹈学习中,单纯要求幼儿模范老师,步步跟的被动现象,幼儿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挥。如在教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中,我首先有些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环境,观察小树、小花的成长变化过程,引导幼儿联想自己和小树、小花一样天天快乐的成长,使孩子有丰富的实际感受,从中产生相应的形象思维,他们的脑海里会出现一排排身穿绿衣的小树苗和一群五彩斑斓的花仙子,在阳光下一起长大的形象,这样的形象思维越多,就越能感受舞蹈作品的内涵,就越能主动发挥创造性去表现舞蹈的动作,使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素质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4.2有序组织引导,化难为易,理解表现作品音乐舞蹈美有序指循序渐进的进行指导,让幼儿由易到难,在玩中学、游戏中学,从中理解和表现作品的音乐舞蹈美。如在教福建民间舞蹈《采茶扑蝶》老师制作一只彩蝶,用一根长棍牵着,先让幼儿伴着音乐玩捉蝴蝶的游戏,并有意识的在游戏中渗入舞蹈基本动作,使幼儿在兴致勃勃地追逐中,自然的学习了舞蹈动作,解决了难点,熟悉后学习《采茶扑蝶》就十分容易了。又如,在学习舞蹈《北京亚克西》中,虽然动作很简单由于幼儿年龄小、动作的协调性较差,先让幼儿熟悉乐曲,感受火车轰隆隆的节奏和氛气,然后老师当火车头,让幼儿做车箱,一个个幼儿跟在老师后面学习“火车头”的动作,就像车厢一节一节的组合,很容易就完成了弹簧步等舞蹈动作,使幼儿很快的理解并形象的表现作品的音乐舞蹈美。4.3有机引导感受,创造动作,表现作品舞蹈美。动作是幼儿感受与表现音乐美的一个好方法,幼儿动的过程是倾听、感受和表现的过程。幼儿对音乐作品感受了,理解了,就不会依样画葫芦作简单的复制,而是有了新意,在表演是有脑中有了意境,有了联想,新旧表象的重新组合才能有再造想象,才能有创造力。如在播放《小格桑》乐曲是,孩子们都神气活现地做踏步、敬礼、摆抢、远望、吹号、骑马等动作,都活象一个小小解放军,这些都是音乐旋律在幼儿情感上的反映,说明幼儿有潜能的感受音乐美和体现音乐美的能力。有机是指把握机会,随即教育,我常带幼儿走进大自然,指导幼儿观察、感知现实的生活,或者让幼儿欣赏录像节目、优美的图画等,然后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自己所见、所闻。如幼儿从录像节目中欣赏到节假日,人们扭着秧歌,摇着彩扇拆借的景象,在指导《秧歌舞》时,幼儿就能回忆欣赏过的情景,自编动作,生动表现音乐舞蹈美。

当我们把音乐作为文化来看待的时候,对于音乐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了,音乐类的文章就涵盖了各个方面,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曲艺、歌曲、乐器,西方音乐、民族音乐等等。那么这些关于音乐方面的研究成果能刊登、或者是需要刊登在哪些的期刊上,我在这里想谈一下我了解的期刊。 《中国音乐教育》 这本杂志在1989年创刊,多年来来承蒙各界专家学者及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厚爱,如今已成为我国颇具影响的惟一一本国家级音乐教育期刊。 这个期刊主要刊登是的是音乐教育教学类的文章,积极推出在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实践中的教学经验和成果,配合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深入实验和全面实施。内容涵盖从基础音乐教育研究到高校音乐教育研究,以及对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一本适合学校音乐教师发表音乐教学类学术成果的期刊。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主要以关注音乐人事,探讨音乐理论,挖掘音乐新人,展示音乐成果为宗旨,内容涵盖了有关于音乐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作曲技术理论、民族音乐学、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表演、音乐教育、音乐探索、影视音乐、戏曲音乐、宗教音乐、舞蹈理论、音乐治疗、音乐与文学、音乐产业、书评与述评、艺术管理、艺术研究的内容,可以说是音乐期刊中比较权威,也比较全面的期刊。 《北方音乐》: 北方音乐主要刊登的是音乐作品、音乐理论和音乐教育等专业方向的文章,这个期刊不仅可以刊登音乐理论型的文章,也可以刊登音乐作品,实践或者是理论型的文章都可以投稿。其中还专门设置的有戏剧戏曲栏目,专门来发表传统曲艺的研究成果。 ………… 投稿的文章格式:标题(20字以内) ->作者->工作单位(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性别,出生年月,籍贯,职称,学历,研究方向,从事工作)->联系方式(电话) 以上都是音乐类专刊,还有一些综合期刊也可以发表音乐类文章, 具体应该如何投稿和发表 , 可以根据下方的联系方式找期刊编辑吧,了解更多的论文发表详情吧!

《文艺评论》《四川戏剧》《中国戏剧》《音乐创作》等这些都是楼主是要求什么时间发表呢,投稿联系163期刊论文网;胡编辑 电话扣扣2109928441

音乐与舞蹈的论文发表

音乐与舞蹈是同一个艺术门类中两个不同的艺术品质。在其近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都是人类生命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供大家参考。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 范文 一:探讨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摘要:音乐与舞蹈,从古至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究竟密在何处?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关键词:音乐 舞蹈 互相依存 差异 一、舞蹈与音乐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一门以人体为媒介的表演艺术。通过人自身来展现,以无声的表达即动作为表现手段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现的艺术形式,它是律动变化多端的活动的塑像艺术。 影响舞蹈表演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舞蹈本体的范畴,包括舞蹈演员的肢体、必要的舞蹈技术和艺术表现力。演员的肢体指舞蹈演员的自然条件,诸如形象、身材、比例、气质等;舞蹈技术是指扎实的基本功、单人、双人的技术技巧等;而艺术表现力是指对角色的理解、情感的展现等等,这些都涉及到舞蹈演员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 影响舞蹈表演的另一类因素是非舞蹈本体的范畴,作为外界的刺激同样会影响到舞蹈本体。舞蹈演员的肢体表现,包含了音乐、文学背景、服饰道具、舞台美术(灯光、布景等)、剧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在这其中,对舞蹈演员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音乐因素。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旋律也称为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曲调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二、音乐与舞蹈的相同点 (一)节奏性 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而舞蹈则是姿势和动作,舞蹈动作律动性的实质就是节奏,而对节奏的感受力称之为节奏感。 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要求音乐来配合,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最容易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是舞蹈,原因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戏剧、电影、诗歌等艺术形式相比舞蹈而言和音乐的紧凑性还是较弱的。 在多人舞蹈中,想要创作出或表演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只有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有美感的动作。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规范,舞蹈创作者将无法按照自我心中的节奏来进行编排每个人的动作,而每个人的心理节奏却又是不尽相同的,那么这个舞蹈创作将是失败的,只有舞蹈与音乐具有相同的节奏时,呈现出的节目才是吸引人、成功的。 (二)内容表达性 音乐和舞蹈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审美的一种方式,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志趣,并表现着他们的传统习俗,道德观念以及理想和愿望。它们都来自于生活,并都用自身的表现规律去揭示生活并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每一首音乐,都是作者根据现实或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用节奏和符号来创作的,并不是空洞无内容的,舞蹈也是一样的,都是有实质内容的,是舞蹈创作者用动作来表达一定的情感和思想的。从这点可见,音乐和舞蹈都是有内涵的,都是在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和 故事 。 三、音乐与舞蹈的差异 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可以不依附其他的艺术形式而存在的,而舞蹈是视觉艺术,是有动作而无声的艺术形式。人类感情最直接的表示就是语言,音乐善于表达人的内心情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并且可以靠听着来联想,能发挥出它的优势,而舞蹈是通过具体的动作来表达要表达的对象的,是要依赖音乐而存在的,当语言已经不能满足于表达情感的时候,就要加上身体的动作来共同表达内心的感受。只有当舞蹈和音乐这两者的结合,有声又有动作时就可以产生更鲜明、更准确的形象和更深刻、更细致的感情。 四、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 舞蹈和音乐相互依存、又相辅相成,音乐就像是舞蹈创作环境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存在。 舞蹈对音乐有本能的需要,因为音乐能在舞蹈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塑造形象等。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中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做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 舞蹈属于视觉范畴,有形而无声,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不仅为编导提供了节奏的基础,而且提供了情感、思想、性格、形象和结构,为创作者提供取之不尽的灵感,根据音乐的旋律创造出“舞蹈的旋律”;音乐的色彩变化是对舞蹈多样化的启发,音乐的曲式结构应体现在舞蹈结构中,独特的音乐节奏会产生独特性格化的舞蹈动作,舞蹈伴随音乐的对比、展开而达到了跌宕起伏的效果。舞蹈中的音乐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揭示其主题思想的组成部分。舞蹈表现的情绪变化,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来体现的。舞蹈正是在形体动作与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有机结合中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如果舞者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那么自己的表演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例如有些舞蹈表演,进入意境后,在旋律中体味,去寻觅动作的源头。一旦捕捉住情感的最佳宣泄点时,舞蹈剧情就不用靠死记硬背动作,只要对音乐有准确感觉,待音乐唤起灵感冲动后,便可在“凝固”的音乐气氛中如痴如狂的舞动起来。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要有更深的感觉和理解,这种感觉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音乐在舞蹈和舞剧中也具有交代和展现剧情的作用。例如舞剧《好大的风》,在第一段“回忆”中,创作者利用以电声模拟乱风的效果,由小变大,由远至近,把观众带入了故事氛围中。到了舞蹈的第三段“象征”时,把舞蹈推向高潮的是唢呐的呼喊、强烈的鼓声、钹声与弦乐的演奏。最后,伴随着一阵狂风呼啸声,故事进入了结尾,音乐的寓意仿佛是要把这动人的故事吹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为之感动。 五、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能为舞蹈增辉,无论是追溯到人类社会最初时期,还是研究现代社会,音乐和舞蹈都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又融为一体,当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时,能为欣赏者带来美妙的享受。舞蹈者要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舞蹈技巧,抓住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为我国舞蹈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旭光.舞蹈艺术的“抽象”与“移情”—兼及其他几对关于舞蹈艺术与审美的二元对立范畴[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7(1); [2]朱立新. 试论舞蹈教学中音乐的特殊作用[A]. 江苏省 教育 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 2006; [3]申波;乐魂舞韵总关情——音乐与舞蹈的 文化 同构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张又兮;“载歌载舞”的文化探源——兼论音乐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J];民族音乐;2010年01期; [5]林敏;花蝶共舞乐陶陶——浅谈对音乐与舞蹈关系的认识[J];艺苑;2010年04期; [6]王晓萍;浅谈音乐为舞蹈之灵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范文二:浅论舞蹈与音乐 论文关键词:舞蹈音乐教育修养 论文摘 要:舞蹈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一个完整的舞蹈应具备音乐、灯光、舞美、服装等等元素的参与其中,好的音乐即是舞蹈成功的一半,所以音乐是舞蹈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倘若舞蹈动作元素如同人的骨骼,那音乐就是或肥或瘦,或圆润或富有弹性的肌肤,她使得舞蹈更加立体,饱满,她调动了人的听觉和动觉,创造了和谐的共通空间。 舞蹈与音乐都是古老的艺术形式,两者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修养在舞蹈教育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只重视基本功和技巧的练习,忽略了对音乐修养的加强,那么出来的作品就会是很空洞、生硬,没有内涵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与音乐应该是相互依存的。 可是在当下社会一些舞蹈教学中,由于音乐修养的欠缺,严重的影响了舞蹈的发展和表现。本论文通过探寻在舞蹈教育中音乐修养的加强,使人们可以更深层次的了解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从而在今后的舞蹈教育和学习中重视音乐的修养,把舞蹈与音乐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舞蹈与音乐是水乳交融的姊妹艺术,任何一种舞蹈都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创作,没有音乐的伴随就不存在舞蹈。舞蹈与音乐在历史上、结构上、旋律上及各民族舞蹈的结合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的古籍中,多把“乐”与“舞”并提,也就是说,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态,音乐是舞蹈的声音和内容,音乐配合舞蹈,使舞蹈的表现能力大大加强,舞蹈配合音乐,使虚的音乐形象变成较为具体可感的舞蹈形象。 舞蹈与音乐都具有抒情性。古人认为,舞蹈和音乐都是人类感情最集中的体现。直到现在,当人们兴奋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起来。可见舞蹈和音乐都是抒发人物情感的艺术,舞蹈与音乐都属于时间艺术,舞蹈与音乐都要表达一个进程,都在时间推移中展示主题,刻画形象。 在表达内容和情绪时,音乐需要音符的连续,舞蹈需要动作的连续;其次舞蹈与音乐都是以节奏为基础的,节奏是产生动感的基本要素,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因素,也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基本因素。如果没有节奏的支撑,音乐和舞蹈都会瘫痪,在舞蹈中,节奏是联系动作的纽带,一般表现为舞蹈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相同的动作,由于节奏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体现不同的内容。 比如旋转的动作:如果旋转速度很快,就可以表现出人物激动的情感,或暴怒,或狂喜,或哀痛;如果速度减慢,则激动的情感也随之慢慢平静下来;如果旋转的速度减到最慢,那么激越的情绪也就逐渐消失了。可见有鲜明的节奏,和音乐紧密结合是舞蹈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明显的特点之一。 我们常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说明了音乐对于舞蹈的重要性。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一个舞蹈作品的成功或失败,舞蹈音乐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音乐不仅仅是舞蹈的伴奏,而且还表现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音乐对舞蹈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音乐可以配合舞蹈在听觉和视觉上同时刺激观众,两者结合能互为补充从而形成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相统一的整体。比如如果出现低沉缓慢的音乐时,一般是要表现人物比较失落、哀伤的情绪,观众通过凄迷婉转的音乐和舞蹈演员的表演,可以充分体会到人物的情绪变化。 由于音乐对舞蹈的特殊性,舞蹈编导们可以从音乐中寻找到灵感。舞者在学习或表演时,把对音乐的理解融入到现实的舞姿中,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舞者通过反复听音乐,体会音乐的情绪,然后将脑海中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只有懂音乐的人才会被音乐情绪所打动,所以搞舞蹈的人,一定要学会听音乐即兴舞蹈。在舞蹈中,音乐是连接舞蹈动作的纽带,通过音乐把舞蹈动作串联起来,形成有规律的组合。音乐的风格可以体现出舞蹈的风格,比如藏族弦子舞,音乐速度较慢,旋律优美,婉转而深情,舞蹈动作舒展、柔美,其音乐与舞蹈风格都是一致的。 通过上述对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和音乐对舞蹈的作用两方面的介绍,说明了舞蹈中音乐的重要性,那么在舞蹈教育中,加强舞蹈专业人员的音乐修养是提高舞蹈人才素质的关键因素之一,音乐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单是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就包括乐理基础、和声、中外音乐史、曲式分析等。音乐技巧又包括对视唱练耳、声乐基础、钢琴基础等课程。 本人认为,以上这些课程对舞蹈的学习帮助很大,如果舞蹈学习者没有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就不能够从音乐的思维中获得更多舞蹈之外的营养,更无法在创作时很好的把握音乐,所以这些课程的学习都是必要的,当然还有许多没有提到的课程也很有用,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表达,是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情感的,需要音乐的配合来完成,每一种舞蹈、每一个舞者都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动作的创作,加强肢体音乐语言的训练,就是让舞蹈学习者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把脑海里想到的形象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这样可以提高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一个具有良好音乐修养的人,一旦音乐响起,随着音调的高低、节奏的长短、速度的快慢,舞者就进入了用肢体语言阐释心中对音乐感受的世界。 但是在一些中等专业的舞蹈(艺术)学校并没有开设完整的音乐教育课程,没有把音乐修养提到相应的高度,这就限制了他们对音乐中舞蹈形象的想象和表现,限制了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训练中,应该多注重学生对乐感的培养,在理解感受音乐的同时,发自内心的用舞蹈动作把体会到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天云.21世纪舞蹈教育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4). [2]李晓敏.邓肯舞蹈教育思想对我国 儿童 舞蹈教育的启示[J].剧作家.2005(6).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范文三:也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摘 要: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舞剧音乐与舞剧存在密切的关系,它有着与其他音乐不同的美学特征,进而成为舞剧创作的基石。 关键词:舞蹈;音乐;灵魂;关系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表达,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现的艺术形式,而在舞蹈创作的若干重要因素中包含着音乐的音素。任何一种舞蹈,任何一个舞者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舞蹈动作的创作,音乐就像是舞蹈创作环境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存在。 舞蹈和音乐相互依存,没有音乐伴随就不存在舞蹈,即使是最原始的舞蹈也有节拍或歌唱相伴和。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使得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得到了丰富,而且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又满足于两者相结合以后绚丽多姿的综合艺术中。舞蹈和音乐的这种“共性”为它们的结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音乐在舞蹈中的存在性 舞蹈需要音乐的情感激发和动作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艺术,它是声音的艺术,是以音响为表现的物化形态。其主要表现手段是旋律,节奏与和声;而舞蹈主要是以肢体动作为其表现的物化形态,主要表现手段是舞情、舞律和造型。音乐是时间、空间、听觉的艺术。 舞蹈是空间、视觉的艺术。它们虽然有着不同却也有相同的地方,一直以来舞蹈与音乐被作为姐妹花艺术来看待。从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来看,节奏是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节奏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因素,也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基本因素。从产生之初,两者就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这是他们结合的基础。 从上古时代,舞蹈、音乐就伴随着人类声场劳动而产生。动作和节奏是密切相关的。如《毛诗》序所说,“情动于中,而行与言,是言之不足,故叹之,足之蹈之也”。人们用手拍打,脚踩踏,在某种动作连续重复过程中,就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既是音乐的也是舞蹈的节奏。舞蹈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音乐也需要舞蹈来诠释节奏。在节奏相同的情形下,产生多种多样的动作变化和队形的更改,从而形成群舞或独舞。 只有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而在群舞的创作当中,由于表演者是由多个人组成,而每个人的心理节奏却又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规范,舞蹈创作者将无法按照自我心中的节奏来进行编排每个人的动作,那将导致群舞作品创作失败。在独舞的舞蹈作品创作中,舞蹈编导也必须按照自己的心理节奏,或者是根据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自行安排与音乐相对应的舞蹈动作完成作品创作。 抒情也是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两者都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舞蹈借助形态动作,便于表现情感的外部形态,音乐长于抒发复杂而强烈的内心情感,而且音乐的表达具有抽象性,它不会对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重叠,矛盾或干扰,而可以与舞蹈结合得天衣无缝。 二、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成为音乐之行,音乐成为舞蹈之声,自古以来就难舍难分。从音乐中的音素、动机、主题旋律与环境氛围,其一致性达到了近似“同步”的境地。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音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舞蹈属于视觉范畴,有形而无声,而音乐则属于听觉艺术的范畴,有声而无形,两者可以有机结合。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可以帮助舞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从而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舞蹈中的音乐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揭示其主题思想的组成部分。 舞蹈表现的情绪变化,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来体现的。舞蹈正是在形体动作与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有机结合中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就来 说说 舞剧当中的《乌纱魂》的编导情况为例。在该剧的编导过程中,他没有单纯地去设计舞蹈动作,而是先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用在倾听音乐上。 所谓听,就是用心灵去感知音乐,就是“入境”,在旋律中体味,去寻觅动作的源头。一旦捕捉住情感的最佳宣泄点时,剧情中设计的动作和音乐融为了一体,自然流淌而出。在排演场上,剧情不靠回忆动作,更不靠场记,而是先和演员一起反复听音乐,交代对音乐的准确感觉,待音乐唤起灵感冲动后,他便在“凝固”的音乐气氛中如痴如狂的教起动作来。这时舞蹈随音乐驰骋,动作从胸中流出。 因此,《乌纱魂》剧的动作不是硬编出来的,而是自然流出来的,如同行云流水,相映成趣。这正是源于舞蹈与音乐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乐舞”之称。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中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做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当然有更深的感觉和理解。这种感觉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三、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与异同 (一)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为主体的,那么音乐究竟给予舞蹈一些什么呢?本人看来,音乐shi少在以下六个方面,给舞蹈增添了魅力。(1)节奏、节拍等,给舞蹈以鲜明的律动;(2)音调、调式、音色等,给舞蹈以主题形象和风格的预示;(3)背景音乐、音量、速度等,给舞蹈以情绪的渲染和烘托增加戏剧性;(4)转调、变和铉、变节奏等,给舞蹈的内容以花容点睛,立增加戏剧性;(5)和声、复调等多声部,给舞蹈形象表现以丰富感,立体感和层次感;(6)不同的曲式结构连接,使舞蹈作品的情节发展更具逻辑性、完整性。 (二)舞蹈与音乐存在的共同点 1.舞蹈和音乐都是时间性流动的艺术,它们都是表现一个连续的、进行的过程,音乐是靠音符的连续,舞蹈是靠动作的连续,二者都是以节拍和节奏组织起来、连贯起来的。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那末节奏就是它的基础,同样地说,动作是舞蹈的灵魂,那么它的基础也是节奏。因之节奏是音乐与舞蹈同步进行的最重要的基础,也是连续两种艺术的桥梁。 2.舞蹈和音乐在表现特点上都是不擅长表现抽象的概念。二者都是长于抒情,拙于叙述,更拙于理论。舞蹈与音乐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审美的一种方式,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志趣,并表现着他们的传统习俗,道德观念以及理想和愿望。它们都来自于生活,并都用自身的表现规律去揭示生活,因此,它们是具体的,形象的,并不是理论性的。 3.舞蹈和音乐都是表演艺术。它们必须经过二度创作——表演,才能完成整个创作的过程。当一个舞蹈作品在舞台上演出 时,舞蹈和音乐同时经过视觉的途径到听觉的途径——“殊途同归”于欣赏者的感官,融合在一起,产生了新的“质”。 (三)舞蹈与音乐存在的差异 1.音乐是听觉艺术,舞蹈是视觉艺术,进一步说,一个是有声而无动作,一个是有动作而无声,这两者的结合既有声又有动作,就可能产生更鲜明、更准确的形象和更深刻、更细致的感情。 2.音乐善长于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本身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并且是靠听着来联想,发挥其最好的效益,而舞蹈是通过具体的动作来表达要表达的对象。 3.音乐是可以不依靠其他艺术而独立存在的,而舞蹈必须依赖音乐而存在,人类感情最直接的表示就是语言,当语言不足以表达情感的时候,就用欢唱来表达,当欢唱还不足的时候,才用手舞足蹈来表达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音乐与舞蹈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舞蹈与音乐如鱼和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两者结合给人类带来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相关 文章 : 1. 刍议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渗透论文 2. 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 关于舞蹈教育的研究论文 4. 浅谈音乐的功能论文 5. 浅谈音乐课堂管理论文

音乐与舞蹈是同一个艺术门类中两个不同的艺术品质。在其近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都是人类生命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音乐与舞蹈,从古至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究竟密在何处?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关键词:音乐 舞蹈 互相依存 差异

一、舞蹈与音乐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一门以人体为媒介的表演艺术。通过人自身来展现,以无声的表达即动作为表现手段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现的艺术形式,它是律动变化多端的活动的塑像艺术。

影响舞蹈表演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舞蹈本体的范畴,包括舞蹈演员的肢体、必要的舞蹈技术和艺术表现力。演员的肢体指舞蹈演员的自然条件,诸如形象、身材、比例、气质等;舞蹈技术是指扎实的基本功、单人、双人的技术技巧等;而艺术表现力是指对角色的理解、情感的展现等等,这些都涉及到舞蹈演员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

影响舞蹈表演的另一类因素是非舞蹈本体的范畴,作为外界的刺激同样会影响到舞蹈本体。舞蹈演员的肢体表现,包含了音乐、文学背景、服饰道具、舞台美术(灯光、布景等)、剧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在这其中,对舞蹈演员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音乐因素。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旋律也称为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曲调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二、音乐与舞蹈的相同点

(一)节奏性

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而舞蹈则是姿势和动作,舞蹈动作律动性的实质就是节奏,而对节奏的感受力称之为节奏感。

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要求音乐来配合,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最容易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是舞蹈,原因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戏剧、电影、诗歌等艺术形式相比舞蹈而言和音乐的紧凑性还是较弱的。

在多人舞蹈中,想要创作出或表演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只有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有美感的动作。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规范,舞蹈创作者将无法按照自我心中的节奏来进行编排每个人的动作,而每个人的心理节奏却又是不尽相同的,那么这个舞蹈创作将是失败的,只有舞蹈与音乐具有相同的节奏时,呈现出的节目才是吸引人、成功的。

(二)内容表达性

音乐和舞蹈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审美的一种方式,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志趣,并表现着他们的传统习俗,道德观念以及理想和愿望。它们都来自于生活,并都用自身的表现规律去揭示生活并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每一首音乐,都是作者根据现实或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用节奏和符号来创作的,并不是空洞无内容的,舞蹈也是一样的,都是有实质内容的,是舞蹈创作者用动作来表达一定的情感和思想的。从这点可见,音乐和舞蹈都是有内涵的,都是在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和 故事 。

三、音乐与舞蹈的差异

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可以不依附其他的艺术形式而存在的,而舞蹈是视觉艺术,是有动作而无声的艺术形式。人类感情最直接的表示就是语言,音乐善于表达人的内心情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并且可以靠听着来联想,能发挥出它的优势,而舞蹈是通过具体的动作来表达要表达的对象的,是要依赖音乐而存在的,当语言已经不能满足于表达情感的时候,就要加上身体的动作来共同表达内心的感受。只有当舞蹈和音乐这两者的结合,有声又有动作时就可以产生更鲜明、更准确的形象和更深刻、更细致的感情。 四、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

舞蹈和音乐相互依存、又相辅相成,音乐就像是舞蹈创作环境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存在。

舞蹈对音乐有本能的需要,因为音乐能在舞蹈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塑造形象等。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中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做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

舞蹈属于视觉范畴,有形而无声,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不仅为编导提供了节奏的基础,而且提供了情感、思想、性格、形象和结构,为创作者提供取之不尽的灵感,根据音乐的旋律创造出“舞蹈的旋律”;音乐的色彩变化是对舞蹈多样化的启发,音乐的曲式结构应体现在舞蹈结构中,独特的音乐节奏会产生独特性格化的舞蹈动作,舞蹈伴随音乐的对比、展开而达到了跌宕起伏的效果。舞蹈中的音乐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揭示其主题思想的组成部分。舞蹈表现的情绪变化,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来体现的。舞蹈正是在形体动作与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有机结合中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如果舞者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那么自己的表演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例如有些舞蹈表演,进入意境后,在旋律中体味,去寻觅动作的源头。一旦捕捉住情感的最佳宣泄点时,舞蹈剧情就不用靠死记硬背动作,只要对音乐有准确感觉,待音乐唤起灵感冲动后,便可在“凝固”的音乐气氛中如痴如狂的舞动起来。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要有更深的感觉和理解,这种感觉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音乐在舞蹈和舞剧中也具有交代和展现剧情的作用。例如舞剧《好大的风》,在第一段“回忆”中,创作者利用以电声模拟乱风的效果,由小变大,由远至近,把观众带入了故事氛围中。到了舞蹈的第三段“象征”时,把舞蹈推向高潮的是唢呐的呼喊、强烈的鼓声、钹声与弦乐的演奏。最后,伴随着一阵狂风呼啸声,故事进入了结尾,音乐的寓意仿佛是要把这动人的故事吹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为之感动。

五、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能为舞蹈增辉,无论是追溯到人类社会最初时期,还是研究现代社会,音乐和舞蹈都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又融为一体,当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时,能为欣赏者带来美妙的享受。舞蹈者要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舞蹈技巧,抓住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为我国舞蹈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旭光.舞蹈艺术的“抽象”与“移情”—兼及其他几对关于舞蹈艺术与审美的二元对立范畴[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7(1);

[2]朱立新. 试论舞蹈教学中音乐的特殊作用[A]. 江苏省 教育 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 2006;

[3]申波;乐魂舞韵总关情——音乐与舞蹈的 文化 同构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张又兮;“载歌载舞”的文化探源——兼论音乐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J];民族音乐;2010年01期;

[5]林敏;花蝶共舞乐陶陶——浅谈对音乐与舞蹈关系的认识[J];艺苑;2010年04期;

[6]王晓萍;浅谈音乐为舞蹈之灵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论文关键词:舞蹈音乐教育修养

论文摘 要:舞蹈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一个完整的舞蹈应具备音乐、灯光、舞美、服装等等元素的参与其中,好的音乐即是舞蹈成功的一半,所以音乐是舞蹈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倘若舞蹈动作元素如同人的骨骼,那音乐就是或肥或瘦,或圆润或富有弹性的肌肤,她使得舞蹈更加立体,饱满,她调动了人的听觉和动觉,创造了和谐的共通空间。

舞蹈与音乐都是古老的艺术形式,两者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修养在舞蹈教育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只重视基本功和技巧的练习,忽略了对音乐修养的加强,那么出来的作品就会是很空洞、生硬,没有内涵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与音乐应该是相互依存的。

可是在当下社会一些舞蹈教学中,由于音乐修养的欠缺,严重的影响了舞蹈的发展和表现。本论文通过探寻在舞蹈教育中音乐修养的加强,使人们可以更深层次的了解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从而在今后的舞蹈教育和学习中重视音乐的修养,把舞蹈与音乐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舞蹈与音乐是水乳交融的姊妹艺术,任何一种舞蹈都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创作,没有音乐的伴随就不存在舞蹈。舞蹈与音乐在历史上、结构上、旋律上及各民族舞蹈的结合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的古籍中,多把“乐”与“舞”并提,也就是说,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态,音乐是舞蹈的声音和内容,音乐配合舞蹈,使舞蹈的表现能力大大加强,舞蹈配合音乐,使虚的音乐形象变成较为具体可感的舞蹈形象。

舞蹈与音乐都具有抒情性。古人认为,舞蹈和音乐都是人类感情最集中的体现。直到现在,当人们兴奋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起来。可见舞蹈和音乐都是抒发人物情感的艺术,舞蹈与音乐都属于时间艺术,舞蹈与音乐都要表达一个进程,都在时间推移中展示主题,刻画形象。

在表达内容和情绪时,音乐需要音符的连续,舞蹈需要动作的连续;其次舞蹈与音乐都是以节奏为基础的,节奏是产生动感的基本要素,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因素,也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基本因素。如果没有节奏的支撑,音乐和舞蹈都会瘫痪,在舞蹈中,节奏是联系动作的纽带,一般表现为舞蹈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相同的动作,由于节奏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体现不同的内容。

比如旋转的动作:如果旋转速度很快,就可以表现出人物激动的情感,或暴怒,或狂喜,或哀痛;如果速度减慢,则激动的情感也随之慢慢平静下来;如果旋转的速度减到最慢,那么激越的情绪也就逐渐消失了。可见有鲜明的节奏,和音乐紧密结合是舞蹈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明显的特点之一。

我们常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说明了音乐对于舞蹈的重要性。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一个舞蹈作品的成功或失败,舞蹈音乐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音乐不仅仅是舞蹈的伴奏,而且还表现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音乐对舞蹈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音乐可以配合舞蹈在听觉和视觉上同时刺激观众,两者结合能互为补充从而形成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相统一的整体。比如如果出现低沉缓慢的音乐时,一般是要表现人物比较失落、哀伤的情绪,观众通过凄迷婉转的音乐和舞蹈演员的表演,可以充分体会到人物的情绪变化。

由于音乐对舞蹈的特殊性,舞蹈编导们可以从音乐中寻找到灵感。舞者在学习或表演时,把对音乐的理解融入到现实的舞姿中,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舞者通过反复听音乐,体会音乐的情绪,然后将脑海中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只有懂音乐的人才会被音乐情绪所打动,所以搞舞蹈的人,一定要学会听音乐即兴舞蹈。在舞蹈中,音乐是连接舞蹈动作的纽带,通过音乐把舞蹈动作串联起来,形成有规律的组合。音乐的风格可以体现出舞蹈的风格,比如藏族弦子舞,音乐速度较慢,旋律优美,婉转而深情,舞蹈动作舒展、柔美,其音乐与舞蹈风格都是一致的。

通过上述对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和音乐对舞蹈的作用两方面的介绍,说明了舞蹈中音乐的重要性,那么在舞蹈教育中,加强舞蹈专业人员的音乐修养是提高舞蹈人才素质的关键因素之一,音乐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单是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就包括乐理基础、和声、中外音乐史、曲式分析等。音乐技巧又包括对视唱练耳、声乐基础、钢琴基础等课程。

本人认为,以上这些课程对舞蹈的学习帮助很大,如果舞蹈学习者没有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就不能够从音乐的思维中获得更多舞蹈之外的营养,更无法在创作时很好的把握音乐,所以这些课程的学习都是必要的,当然还有许多没有提到的课程也很有用,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表达,是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情感的,需要音乐的配合来完成,每一种舞蹈、每一个舞者都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动作的创作,加强肢体音乐语言的训练,就是让舞蹈学习者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把脑海里想到的形象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这样可以提高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一个具有良好音乐修养的人,一旦音乐响起,随着音调的高低、节奏的长短、速度的快慢,舞者就进入了用肢体语言阐释心中对音乐感受的世界。

但是在一些中等专业的舞蹈(艺术)学校并没有开设完整的音乐教育课程,没有把音乐修养提到相应的高度,这就限制了他们对音乐中舞蹈形象的想象和表现,限制了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训练中,应该多注重学生对乐感的培养,在理解感受音乐的同时,发自内心的用舞蹈动作把体会到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天云.21世纪舞蹈教育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4).

[2]李晓敏.邓肯舞蹈教育思想对我国 儿童 舞蹈教育的启示[J].剧作家.2005(6).

摘 要: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舞剧音乐与舞剧存在密切的关系,它有着与其他音乐不同的美学特征,进而成为舞剧创作的基石。

关键词:舞蹈;音乐;灵魂;关系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表达,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现的艺术形式,而在舞蹈创作的若干重要因素中包含着音乐的音素。任何一种舞蹈,任何一个舞者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舞蹈动作的创作,音乐就像是舞蹈创作环境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存在。

舞蹈和音乐相互依存,没有音乐伴随就不存在舞蹈,即使是最原始的舞蹈也有节拍或歌唱相伴和。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使得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得到了丰富,而且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又满足于两者相结合以后绚丽多姿的综合艺术中。舞蹈和音乐的这种“共性”为它们的结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音乐在舞蹈中的存在性

舞蹈需要音乐的情感激发和动作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艺术,它是声音的艺术,是以音响为表现的物化形态。其主要表现手段是旋律,节奏与和声;而舞蹈主要是以肢体动作为其表现的物化形态,主要表现手段是舞情、舞律和造型。音乐是时间、空间、听觉的艺术。

舞蹈是空间、视觉的艺术。它们虽然有着不同却也有相同的地方,一直以来舞蹈与音乐被作为姐妹花艺术来看待。从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来看,节奏是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节奏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因素,也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基本因素。从产生之初,两者就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这是他们结合的基础。

从上古时代,舞蹈、音乐就伴随着人类声场劳动而产生。动作和节奏是密切相关的。如《毛诗》序所说,“情动于中,而行与言,是言之不足,故叹之,足之蹈之也”。人们用手拍打,脚踩踏,在某种动作连续重复过程中,就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既是音乐的也是舞蹈的节奏。舞蹈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音乐也需要舞蹈来诠释节奏。在节奏相同的情形下,产生多种多样的动作变化和队形的更改,从而形成群舞或独舞。

只有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而在群舞的创作当中,由于表演者是由多个人组成,而每个人的心理节奏却又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规范,舞蹈创作者将无法按照自我心中的节奏来进行编排每个人的动作,那将导致群舞作品创作失败。在独舞的舞蹈作品创作中,舞蹈编导也必须按照自己的心理节奏,或者是根据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自行安排与音乐相对应的舞蹈动作完成作品创作。

抒情也是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两者都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舞蹈借助形态动作,便于表现情感的外部形态,音乐长于抒发复杂而强烈的内心情感,而且音乐的表达具有抽象性,它不会对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重叠,矛盾或干扰,而可以与舞蹈结合得天衣无缝。

二、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成为音乐之行,音乐成为舞蹈之声,自古以来就难舍难分。从音乐中的音素、动机、主题旋律与环境氛围,其一致性达到了近似“同步”的境地。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音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舞蹈属于视觉范畴,有形而无声,而音乐则属于听觉艺术的范畴,有声而无形,两者可以有机结合。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可以帮助舞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从而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舞蹈中的音乐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揭示其主题思想的组成部分。

舞蹈表现的情绪变化,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来体现的。舞蹈正是在形体动作与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有机结合中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就来 说说 舞剧当中的《乌纱魂》的编导情况为例。在该剧的编导过程中,他没有单纯地去设计舞蹈动作,而是先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用在倾听音乐上。

所谓听,就是用心灵去感知音乐,就是“入境”,在旋律中体味,去寻觅动作的源头。一旦捕捉住情感的最佳宣泄点时,剧情中设计的动作和音乐融为了一体,自然流淌而出。在排演场上,剧情不靠回忆动作,更不靠场记,而是先和演员一起反复听音乐,交代对音乐的准确感觉,待音乐唤起灵感冲动后,他便在“凝固”的音乐气氛中如痴如狂的教起动作来。这时舞蹈随音乐驰骋,动作从胸中流出。

因此,《乌纱魂》剧的动作不是硬编出来的,而是自然流出来的,如同行云流水,相映成趣。这正是源于舞蹈与音乐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乐舞”之称。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中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做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当然有更深的感觉和理解。这种感觉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三、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与异同

(一)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为主体的,那么音乐究竟给予舞蹈一些什么呢?本人看来,音乐shi少在以下六个方面,给舞蹈增添了魅力。(1)节奏、节拍等,给舞蹈以鲜明的律动;(2)音调、调式、音色等,给舞蹈以主题形象和风格的预示;(3)背景音乐、音量、速度等,给舞蹈以情绪的渲染和烘托增加戏剧性;(4)转调、变和铉、变节奏等,给舞蹈的内容以花容点睛,立增加戏剧性;(5)和声、复调等多声部,给舞蹈形象表现以丰富感,立体感和层次感;(6)不同的曲式结构连接,使舞蹈作品的情节发展更具逻辑性、完整性。

(二)舞蹈与音乐存在的共同点

1.舞蹈和音乐都是时间性流动的艺术,它们都是表现一个连续的、进行的过程,音乐是靠音符的连续,舞蹈是靠动作的连续,二者都是以节拍和节奏组织起来、连贯起来的。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那末节奏就是它的基础,同样地说,动作是舞蹈的灵魂,那么它的基础也是节奏。因之节奏是音乐与舞蹈同步进行的最重要的基础,也是连续两种艺术的桥梁。

2.舞蹈和音乐在表现特点上都是不擅长表现抽象的概念。二者都是长于抒情,拙于叙述,更拙于理论。舞蹈与音乐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审美的一种方式,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志趣,并表现着他们的传统习俗,道德观念以及理想和愿望。它们都来自于生活,并都用自身的表现规律去揭示生活,因此,它们是具体的,形象的,并不是理论性的。

3.舞蹈和音乐都是表演艺术。它们必须经过二度创作——表演,才能完成整个创作的过程。当一个舞蹈作品在舞台上演出

时,舞蹈和音乐同时经过视觉的途径到听觉的途径——“殊途同归”于欣赏者的感官,融合在一起,产生了新的“质”。

(三)舞蹈与音乐存在的差异

1.音乐是听觉艺术,舞蹈是视觉艺术,进一步说,一个是有声而无动作,一个是有动作而无声,这两者的结合既有声又有动作,就可能产生更鲜明、更准确的形象和更深刻、更细致的感情。

2.音乐善长于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本身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并且是靠听着来联想,发挥其最好的效益,而舞蹈是通过具体的动作来表达要表达的对象。

3.音乐是可以不依靠其他艺术而独立存在的,而舞蹈必须依赖音乐而存在,人类感情最直接的表示就是语言,当语言不足以表达情感的时候,就用欢唱来表达,当欢唱还不足的时候,才用手舞足蹈来表达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音乐与舞蹈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舞蹈与音乐如鱼和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两者结合给人类带来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相关 文章 :

1. 刍议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渗透论文

2. 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 关于舞蹈教育的研究论文

4. 浅谈音乐的功能论文

5. 浅谈音乐课堂管理论文

音乐靠乐声的运动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舞蹈靠人的形体变化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它们都长于抒情,拙于叙事。音乐和舞蹈都是“时间的艺术”、都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那优美的音乐旋律可以使舞蹈动作更有节奏感,而舞蹈的节奏感还可以表现优美的音乐旋律。舞蹈和音乐的这种“共性”,为它们的结合提供了坚实基础。就舞蹈来说,在音乐伴奏下,会显得更优美动人,增加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我们还可以从舞蹈和音乐的不同点,来认识舞蹈同音乐的紧密关系:舞蹈作用于人的视觉,是“无声”的艺术;音乐作用于人的听觉,是“无形”的艺术。这种个性差异,要求舞蹈同音乐结合起来。不是经常有人觉得舞蹈中的人物“无声无息”,动作的意义不甚明了吗?恰好,音乐可以弥补舞蹈的不足:可为舞蹈“发声”。有了音乐,能够使观众的视觉、听觉同时增加快感,舞蹈的审美意境更易于为广大观众理解、掌握,因此,人们称:“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舞蹈教育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舞蹈教育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浅谈舞蹈教育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舞蹈教育发挥的优势作用,以及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如何从培养学员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入手,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内涵、表现舞蹈韵律和运用舞蹈动作抒发情感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舞蹈 素质 能力 作用

一、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

体育、美育自身的特性,通过体育、美育不仅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培养健康心理,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创新、审美能力、想象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当今竞争之激烈,这些素质的重要性无疑很突现。

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但过去认识非常有限。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然而,在青少年与人的交往中,情感激动时表达都不大一样。

我们在考察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系时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显然,舞蹈教育一是在于提高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提高青少年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从而满足对美的高层次追求;舞蹈训练达到强身健体与自信心;二是增进人类社会的情感交流。尽管现今青少年的交流方式多样,但舞蹈以其独特美传达着人类共同享受与追求的情感。因此,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意义在狭义上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教育,在广义上意味着人类境界的完善与升华。

二、舞蹈教学促进艺术素质提高

抓好学校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等都有常规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音乐节奏明快、行动活泼,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这个无声的语言中,通过动作、节奏、娱乐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反过来孩子们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养成

作为整体艺术的舞蹈,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手脑并用,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等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心,克服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心理。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训练,毅力得到磨练。

(三)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少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故,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的外形美与内质美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学中,有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习惯,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提醒他们自觉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良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会使他们充满自信、乐观,为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积极基础。

三、舞蹈教学中学员表现力的培养

在民族民间舞的少年儿童为对象的舞蹈教学中,怎样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丰富的内容,表现优美韵律的能力,是舞蹈教师教学的难点。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期,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和个性差异,使得孩子性格差别多样。同时,每个孩子对舞蹈的感受与表现力也不同。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不仅要学习优美和谐的动作,要把握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还须了解其民族情感特征,这对少年儿童来说,无疑难度巨大。教学中特别关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做了些有益探索。

(一) 重视把握舞蹈感情基调

舞蹈是人的形体艺术,常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直接语言”。舞蹈活泼、生动,特别能激起学员们情感的共鸣。教师只单纯教动作,动作中缺乏一种情的魅力,就不能称之为艺术。理解舞蹈的内涵是跳好舞蹈的关键,也是高雅艺术的基础。排练新舞蹈前,先把内容、情绪、情境等编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讲给学员听,让她们喜欢和理解所要学的舞蹈。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才能奠定学员充分表现作品情感的思想基础。如在排练蒙古族舞蹈时,理解和把握蒙古族粗犷、彪悍的性格和情感,充分表现舞蹈中骏马奔驰的形象;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时,只有理解鄂伦春族人欢聚歌舞的习俗,舞蹈才能潇洒、开朗;藏族舞蹈既有舞姿流畅优美一类,又有激烈奔放、热情洋溢的一类,认识藏民族的性格特征就不难理解。我国各个民族有着不同文化传统、风情习俗,决定着各民族舞蹈中情感表现的不同,让学员理解作品,把握这些情感基调加以表现,是学好民间舞蹈的前提。

(二)重视丰富舞蹈艺术情感

舞蹈的艺术美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把现实中的美集中化、典型化,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引导学员善于将在舞蹈中感受的美外化,发展学员的观察能力,这对儿童理解和表现舞蹈作品的情感非常有益。在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戏鹿》时,除向学员介绍鄂伦春族人喜爱鹿,以鹿为幸福、吉祥的象征外,还带学员去动物园观察鹿的动态,使学员入微细致的把握鹿的优美形态,以舞蹈的艺术方式体现出其独特的狩猎民族性格。人类与动物相处的过程,在从未间断索取的同时,我们又与它们依依为友,与它们嬉戏,情不自禁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小要热爱自然,热爱动物,更热爱生命!

《戏鹿》作品曾获得2000年,在全国第二界“小荷风采“少儿舞蹈评比,荣获铜奖;全国城区少年宫舞蹈展演中获银奖;200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第三界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骏马奖);2004年,在《‘校园之春’第四界全国春节联欢会》节目评选活动中,获得创作编导三等奖。

(三)重视增强舞蹈的艺术修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发挥想象力对舞蹈也有着特殊的作用,舞蹈中的许多动作是抽象概括的,学员们难以直接感知。这就需要通过音乐、动作、联系平时的经验借助想象去补充、认识凝练的美,这也就扩充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让舞蹈艺术活起来。当看到随风飘拂的柳条,就启发这柳条多象仙女在翩翩起舞啊!那牵牛花多象小军号在嘀哒地吹啊!春雨蒙蒙地下,落进田野呼唤小草快快露出嫩芽等,让孩子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奔放出来,表现在舞蹈作品上,好比太阳在水面上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四)重视提高舞蹈艺术水平

表现不仅是能模仿,更重要在于创造。这种创造力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实现,一是凭借日常的生活经验和行为来实现创造美。二是通过身临其境的艺术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表现和创造艺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学员的舞蹈表现力,精髓在于理解,基础在于提高她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舞蹈教学的难点、重点存于此、困于此,教学效果的好坏系于斯,成于斯。

参考文献:

1、《大连青少年教育网》主页

2、《舞蹈》期刊1996年6期

3、《中国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舞蹈教育论文范文

发表音乐舞蹈论文

舞蹈是表演艺术,是人体内在的爱与外在的美神韵的再现,也是天人合一的协奏曲.贾拉路丁·鲁米诗云:“你跳舞时,整个宇宙也在跳舞.”《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易·系辞上》:“鼓之舞之以尽神.”追溯文明之源头,可以看出,舞蹈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不言而喻,作为一种艺术样式,舞蹈构成于“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总体来看,颇具东方特色的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生成与发展,恰恰又是舞蹈艺术本身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的相互关照、协调统一的结果.有鉴于此,本文将在中华舞蹈艺术发展的空间范围内,依循艺术发展的时间线索来探究它的时空关照问题.一、舞蹈艺术发展的时间性舞蹈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社会的发展,在生活中通过劳动而达到目的的,所以舞蹈艺术本身不可避免地留有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时间性.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灿烂的舞蹈文化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这种境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沉积、发展而来的.我国的舞蹈,夏商时代才进入表演艺术领域,出现专业舞人.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陶盆”,生动而传神地记载了这一史实.尽管当时他们的身份是奴隶,但是他们为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据传,夏桀时期的舞蹈是“以炬为美,以众为观”.可见当时舞蹈的发展已具相当水平,否则是达不到这种审美要求的.至于商代,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神权盛极的时代,巫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能够用占卜来传达神旨的,都是一些巫师,巫师都是舞蹈家.《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舞形,与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巫咸是传说中的商代大知识分子,天文学家,他的名字也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灵山条,举有十巫,能升降于天,这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做到的,巫师有特殊的步伐,即通过巫舞而步入天堂,又归到地上,所以学巫先需学舞.在巫人的祭祀中有“巫舞”和“傩舞”,同属巫舞,但由于傩舞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反映了人们与自然的抗争精神,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流传至今,并影响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到了宋代以后,作为“傩舞”这个较有影响的艺术形式,受到了时间的考验.它被融入了当时的戏曲之中,发展成为“傩戏”.正因为这一发展,使这个极具生命力的戏引起了世界、特别是亚洲的极大关注.周代是我国舞蹈史上第一个集大成的时代,汇集整理了从原始时代以来有代表性的乐舞.其中《大韶》、《大夏》、《大武》最具代表.当时还创出了雅乐体系,雅乐由于艺术感染力差,不具欣赏价值而逐渐衰落.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人们已不再关注它了,在雅乐衰退的同时,民间舞蹈蓬勃兴起.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较长的朝代,同时也是我国舞蹈艺术的第二个集大成时代,“百戏”是当时最盛行的表演艺术形式.其中最著名的舞蹈名目有《盘鼓舞》、《巾舞》、《bǐng@①舞》、《拂舞》、《铎舞》.考察历史我们会发现《巾舞》是今日《长婴》的源头.《bǐng@①舞》是一种鼓舞,如同今日的太平鼓.《拂舞》是执拂而舞,我们现在见到的戏曲中神仙、和尚、尼姑等角色常常拂尘舞蹈,也许与这种古老的传统有关.《铎舞》是执铃而舞,至今土家族还有《八宝铜玲鼓》,藏族“热巴”也有摇铃动作.汉族《巫舞》也有摇铃的痕迹.古今映证就会发现,我国许多种民间舞都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在这千百年的历史之中相互影响,不断发展,积累了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唐帝国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舞蹈艺术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可以说是我国舞蹈艺术的又一高峰阶段.它继承了周汉传统,发展了舞蹈艺术,其中最具影响的有《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健舞”、“软舞”等.此外还有《踏谣娘》等颇具戏剧因素的歌舞戏,在当时也很流行.沿着这种趋势,到了宋元以后,直到明清时代,戏曲兴起,而原来的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品种的舞蹈逐渐趋于衰落,但是被吸收、融合在戏曲中的舞蹈,却得到了高度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训练体系和表演方式及程式.作为戏曲主要表演手段的唱、念、做、打四功,其中的做与打都是舞蹈或舞蹈性极强的动作.文化靠不断积累、艺术要不断发展、创作要不断革新,整个文化的发展是随时代进程而发展的.纵观舞蹈艺术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历史时期流行的舞蹈形式都不仅适应当时的时代潮流,还保留和发展了前代的舞蹈艺术,这就是舞蹈艺术发展的时间性,它不仅是某个时代的代名词,更是一个流动的时间概念的体现.在这个流动的历史过程中,舞蹈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不仅如此,舞蹈艺术的欣赏与创作也离不开舞蹈艺术的时间性的研究.如果不能把握好舞蹈艺术的时间性特征,就无法准确地去欣赏、创作和发展舞蹈艺术.

音乐靠乐声的运动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舞蹈靠人的形体变化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它们都长于抒情,拙于叙事。音乐和舞蹈都是“时间的艺术”、都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那优美的音乐旋律可以使舞蹈动作更有节奏感,而舞蹈的节奏感还可以表现优美的音乐旋律。舞蹈和音乐的这种“共性”,为它们的结合提供了坚实基础。就舞蹈来说,在音乐伴奏下,会显得更优美动人,增加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我们还可以从舞蹈和音乐的不同点,来认识舞蹈同音乐的紧密关系:舞蹈作用于人的视觉,是“无声”的艺术;音乐作用于人的听觉,是“无形”的艺术。这种个性差异,要求舞蹈同音乐结合起来。不是经常有人觉得舞蹈中的人物“无声无息”,动作的意义不甚明了吗?恰好,音乐可以弥补舞蹈的不足:可为舞蹈“发声”。有了音乐,能够使观众的视觉、听觉同时增加快感,舞蹈的审美意境更易于为广大观众理解、掌握,因此,人们称:“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当我们把音乐作为文化来看待的时候,对于音乐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了,音乐类的文章就涵盖了各个方面,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曲艺、歌曲、乐器,西方音乐、民族音乐等等。那么这些关于音乐方面的研究成果能刊登、或者是需要刊登在哪些的期刊上,我在这里想谈一下我了解的期刊。 《中国音乐教育》 这本杂志在1989年创刊,多年来来承蒙各界专家学者及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厚爱,如今已成为我国颇具影响的惟一一本国家级音乐教育期刊。 这个期刊主要刊登是的是音乐教育教学类的文章,积极推出在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实践中的教学经验和成果,配合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深入实验和全面实施。内容涵盖从基础音乐教育研究到高校音乐教育研究,以及对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一本适合学校音乐教师发表音乐教学类学术成果的期刊。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主要以关注音乐人事,探讨音乐理论,挖掘音乐新人,展示音乐成果为宗旨,内容涵盖了有关于音乐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作曲技术理论、民族音乐学、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表演、音乐教育、音乐探索、影视音乐、戏曲音乐、宗教音乐、舞蹈理论、音乐治疗、音乐与文学、音乐产业、书评与述评、艺术管理、艺术研究的内容,可以说是音乐期刊中比较权威,也比较全面的期刊。 《北方音乐》: 北方音乐主要刊登的是音乐作品、音乐理论和音乐教育等专业方向的文章,这个期刊不仅可以刊登音乐理论型的文章,也可以刊登音乐作品,实践或者是理论型的文章都可以投稿。其中还专门设置的有戏剧戏曲栏目,专门来发表传统曲艺的研究成果。 ………… 投稿的文章格式:标题(20字以内) ->作者->工作单位(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性别,出生年月,籍贯,职称,学历,研究方向,从事工作)->联系方式(电话) 以上都是音乐类专刊,还有一些综合期刊也可以发表音乐类文章, 具体应该如何投稿和发表 , 可以根据下方的联系方式找期刊编辑吧,了解更多的论文发表详情吧!

音乐舞蹈论文发表

舞蹈是表演艺术,是人体内在的爱与外在的美神韵的再现,也是天人合一的协奏曲.贾拉路丁·鲁米诗云:“你跳舞时,整个宇宙也在跳舞.”《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易·系辞上》:“鼓之舞之以尽神.”追溯文明之源头,可以看出,舞蹈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不言而喻,作为一种艺术样式,舞蹈构成于“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总体来看,颇具东方特色的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生成与发展,恰恰又是舞蹈艺术本身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的相互关照、协调统一的结果.有鉴于此,本文将在中华舞蹈艺术发展的空间范围内,依循艺术发展的时间线索来探究它的时空关照问题.一、舞蹈艺术发展的时间性舞蹈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社会的发展,在生活中通过劳动而达到目的的,所以舞蹈艺术本身不可避免地留有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时间性.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灿烂的舞蹈文化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这种境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沉积、发展而来的.我国的舞蹈,夏商时代才进入表演艺术领域,出现专业舞人.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陶盆”,生动而传神地记载了这一史实.尽管当时他们的身份是奴隶,但是他们为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据传,夏桀时期的舞蹈是“以炬为美,以众为观”.可见当时舞蹈的发展已具相当水平,否则是达不到这种审美要求的.至于商代,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神权盛极的时代,巫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能够用占卜来传达神旨的,都是一些巫师,巫师都是舞蹈家.《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舞形,与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巫咸是传说中的商代大知识分子,天文学家,他的名字也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灵山条,举有十巫,能升降于天,这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做到的,巫师有特殊的步伐,即通过巫舞而步入天堂,又归到地上,所以学巫先需学舞.在巫人的祭祀中有“巫舞”和“傩舞”,同属巫舞,但由于傩舞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反映了人们与自然的抗争精神,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流传至今,并影响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到了宋代以后,作为“傩舞”这个较有影响的艺术形式,受到了时间的考验.它被融入了当时的戏曲之中,发展成为“傩戏”.正因为这一发展,使这个极具生命力的戏引起了世界、特别是亚洲的极大关注.周代是我国舞蹈史上第一个集大成的时代,汇集整理了从原始时代以来有代表性的乐舞.其中《大韶》、《大夏》、《大武》最具代表.当时还创出了雅乐体系,雅乐由于艺术感染力差,不具欣赏价值而逐渐衰落.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人们已不再关注它了,在雅乐衰退的同时,民间舞蹈蓬勃兴起.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较长的朝代,同时也是我国舞蹈艺术的第二个集大成时代,“百戏”是当时最盛行的表演艺术形式.其中最著名的舞蹈名目有《盘鼓舞》、《巾舞》、《bǐng@①舞》、《拂舞》、《铎舞》.考察历史我们会发现《巾舞》是今日《长婴》的源头.《bǐng@①舞》是一种鼓舞,如同今日的太平鼓.《拂舞》是执拂而舞,我们现在见到的戏曲中神仙、和尚、尼姑等角色常常拂尘舞蹈,也许与这种古老的传统有关.《铎舞》是执铃而舞,至今土家族还有《八宝铜玲鼓》,藏族“热巴”也有摇铃动作.汉族《巫舞》也有摇铃的痕迹.古今映证就会发现,我国许多种民间舞都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在这千百年的历史之中相互影响,不断发展,积累了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唐帝国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舞蹈艺术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可以说是我国舞蹈艺术的又一高峰阶段.它继承了周汉传统,发展了舞蹈艺术,其中最具影响的有《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健舞”、“软舞”等.此外还有《踏谣娘》等颇具戏剧因素的歌舞戏,在当时也很流行.沿着这种趋势,到了宋元以后,直到明清时代,戏曲兴起,而原来的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品种的舞蹈逐渐趋于衰落,但是被吸收、融合在戏曲中的舞蹈,却得到了高度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训练体系和表演方式及程式.作为戏曲主要表演手段的唱、念、做、打四功,其中的做与打都是舞蹈或舞蹈性极强的动作.文化靠不断积累、艺术要不断发展、创作要不断革新,整个文化的发展是随时代进程而发展的.纵观舞蹈艺术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历史时期流行的舞蹈形式都不仅适应当时的时代潮流,还保留和发展了前代的舞蹈艺术,这就是舞蹈艺术发展的时间性,它不仅是某个时代的代名词,更是一个流动的时间概念的体现.在这个流动的历史过程中,舞蹈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不仅如此,舞蹈艺术的欣赏与创作也离不开舞蹈艺术的时间性的研究.如果不能把握好舞蹈艺术的时间性特征,就无法准确地去欣赏、创作和发展舞蹈艺术.

舞蹈教育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舞蹈教育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浅谈舞蹈教育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舞蹈教育发挥的优势作用,以及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如何从培养学员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入手,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内涵、表现舞蹈韵律和运用舞蹈动作抒发情感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舞蹈 素质 能力 作用

一、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

体育、美育自身的特性,通过体育、美育不仅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培养健康心理,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创新、审美能力、想象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当今竞争之激烈,这些素质的重要性无疑很突现。

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但过去认识非常有限。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然而,在青少年与人的交往中,情感激动时表达都不大一样。

我们在考察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系时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显然,舞蹈教育一是在于提高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提高青少年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从而满足对美的高层次追求;舞蹈训练达到强身健体与自信心;二是增进人类社会的情感交流。尽管现今青少年的交流方式多样,但舞蹈以其独特美传达着人类共同享受与追求的情感。因此,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意义在狭义上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教育,在广义上意味着人类境界的完善与升华。

二、舞蹈教学促进艺术素质提高

抓好学校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等都有常规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音乐节奏明快、行动活泼,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这个无声的语言中,通过动作、节奏、娱乐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反过来孩子们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养成

作为整体艺术的舞蹈,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手脑并用,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等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心,克服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心理。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训练,毅力得到磨练。

(三)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少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故,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的外形美与内质美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学中,有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习惯,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提醒他们自觉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良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会使他们充满自信、乐观,为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积极基础。

三、舞蹈教学中学员表现力的培养

在民族民间舞的少年儿童为对象的舞蹈教学中,怎样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丰富的内容,表现优美韵律的能力,是舞蹈教师教学的难点。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期,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和个性差异,使得孩子性格差别多样。同时,每个孩子对舞蹈的感受与表现力也不同。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不仅要学习优美和谐的动作,要把握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还须了解其民族情感特征,这对少年儿童来说,无疑难度巨大。教学中特别关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做了些有益探索。

(一) 重视把握舞蹈感情基调

舞蹈是人的形体艺术,常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直接语言”。舞蹈活泼、生动,特别能激起学员们情感的共鸣。教师只单纯教动作,动作中缺乏一种情的魅力,就不能称之为艺术。理解舞蹈的内涵是跳好舞蹈的关键,也是高雅艺术的基础。排练新舞蹈前,先把内容、情绪、情境等编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讲给学员听,让她们喜欢和理解所要学的舞蹈。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才能奠定学员充分表现作品情感的思想基础。如在排练蒙古族舞蹈时,理解和把握蒙古族粗犷、彪悍的性格和情感,充分表现舞蹈中骏马奔驰的形象;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时,只有理解鄂伦春族人欢聚歌舞的习俗,舞蹈才能潇洒、开朗;藏族舞蹈既有舞姿流畅优美一类,又有激烈奔放、热情洋溢的一类,认识藏民族的性格特征就不难理解。我国各个民族有着不同文化传统、风情习俗,决定着各民族舞蹈中情感表现的不同,让学员理解作品,把握这些情感基调加以表现,是学好民间舞蹈的前提。

(二)重视丰富舞蹈艺术情感

舞蹈的艺术美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把现实中的美集中化、典型化,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引导学员善于将在舞蹈中感受的美外化,发展学员的观察能力,这对儿童理解和表现舞蹈作品的情感非常有益。在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戏鹿》时,除向学员介绍鄂伦春族人喜爱鹿,以鹿为幸福、吉祥的象征外,还带学员去动物园观察鹿的动态,使学员入微细致的把握鹿的优美形态,以舞蹈的艺术方式体现出其独特的狩猎民族性格。人类与动物相处的过程,在从未间断索取的同时,我们又与它们依依为友,与它们嬉戏,情不自禁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小要热爱自然,热爱动物,更热爱生命!

《戏鹿》作品曾获得2000年,在全国第二界“小荷风采“少儿舞蹈评比,荣获铜奖;全国城区少年宫舞蹈展演中获银奖;200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第三界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骏马奖);2004年,在《‘校园之春’第四界全国春节联欢会》节目评选活动中,获得创作编导三等奖。

(三)重视增强舞蹈的艺术修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发挥想象力对舞蹈也有着特殊的作用,舞蹈中的许多动作是抽象概括的,学员们难以直接感知。这就需要通过音乐、动作、联系平时的经验借助想象去补充、认识凝练的美,这也就扩充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让舞蹈艺术活起来。当看到随风飘拂的柳条,就启发这柳条多象仙女在翩翩起舞啊!那牵牛花多象小军号在嘀哒地吹啊!春雨蒙蒙地下,落进田野呼唤小草快快露出嫩芽等,让孩子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奔放出来,表现在舞蹈作品上,好比太阳在水面上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四)重视提高舞蹈艺术水平

表现不仅是能模仿,更重要在于创造。这种创造力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实现,一是凭借日常的生活经验和行为来实现创造美。二是通过身临其境的艺术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表现和创造艺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学员的舞蹈表现力,精髓在于理解,基础在于提高她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舞蹈教学的难点、重点存于此、困于此,教学效果的好坏系于斯,成于斯。

参考文献:

1、《大连青少年教育网》主页

2、《舞蹈》期刊1996年6期

3、《中国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舞蹈教育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