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鲁东大学硕士发表论文要求

发布时间:2024-07-04 07:49:39

鲁东大学硕士发表论文要求

是的 必须的 字数各学校和专业要求不一样 3万字吧 理工科硕士毕业论文,仅正文总要50页左右吧(不含封面、摘要、目录、致谢、附录什么的)。

得看你发表什么等级期刊了,省级期刊一般要求2000-3000字,核心期刊要求在8000字以下。看你是评中级还是高级了,老子这也运营这个,可莱看看篇幅字数。

具体要求如下:一、论文内容:与研究生本人所学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二、论文质量要求:要求发表至少1篇3000字左右的学术论文(报纸上发表的论文字数在2000字左右,独著发表1篇,如果是合著要2篇以上;期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可以是合著),中英文皆可。三、发表刊物要求:有国家正式出版、发行刊号的学术报刊杂志。四、发表时间要求:自入学开始至办理论文答辩前。学生可以自行发表论文。

不同的学校要求应该不大一样吧,可以问一下自己的导师。

华东交大硕士论文发表要求

遵守学术刊物引文规范,在学位论文和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应具体注明引用他人成果与观点等内容。引用自己的成果也应作必要说明。援引教师授课观点或例证,应征得教师本人同意并注明,否则视为抄袭。注重原典(原著)的阅读。严格核实资料来源、引文出处。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资料。那么,研究生在写作学位论文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规范的问题呢?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1.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查阅资料广泛,综合分析透彻,接触学科前沿,了解本领域国内外学术动态;论文的选题应在学术上或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践价值;论文研究成果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能够表明作者已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或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2.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充分了解相关领域的历史与现状,熟悉本研究领域的前沿和国内外学术动态;论文选题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论文具有创造性,研究成果对学科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贡献;能够表明作者已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3.除外语类专业外,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般用中文撰写。非中文撰写的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至少要有8000字以上的详细中文摘要,硕士学位论文至少要有3000字以上的详细中文摘要。详细中文摘要作为论文附录。二、学位论文的格式要求1.摘要摘要另起一页,“摘要”两字居中,中间空两格,三号黑体加粗。摘要内容另起一行,段落按照“首行缩进”格式,每段开头空两个字符,博士学位论文采用五号宋体,硕士学位论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另起一行,冒号后为关键词内容。博士学位论文采用五号宋体,硕士学位论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加粗。2.AbstractAbstract另起一页,“Abstract”居中,三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内容另起一行,段落按照“首行缩进”格式,每段开头空两个字符。博士学位论文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体,硕士学位论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Keywords另起一行,冒号后为Keywords内容。博士学位论文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体,硕士学位论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Keywords”加粗。3.目录目录另起一页,“目录”两字居中,中间空两格,三号黑体加粗。目录内博士学位论文一级标题为五号宋体加粗,左对齐,二级标题及其下级标题为五号宋体,下级标题相对上级标题右缩进一个字。页码为五号宋体,右对齐。硕士学位论文标题和页码格式同上,字号用小四号。4.正文(包含致谢)博士学位论文正文内容为五号宋体,硕士学位论文正文内容为小四号宋体,段落按照“首行缩进”格式,每段开头空两个字符。一级标题另起一页,居中,三号黑体加粗;二级标题首行缩进两字符,四号黑体加粗;三级标题首行缩进两字符,小四号黑体加粗。5.公式公式在文中应该另起一行居中横排,分章节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如:公式1.3、公式5.7,其标注应于该公式所在行的最右侧。6.图图一般在文中随文字编排,分章节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如:图2.1、图3.5。图应有图题,并置于图的编号之后,图的编号和图题应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7.表分章节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如:表2.1、表4.3。每张表应有表题,置于表的编号之后,表的编号和表题应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另起一页,“参考文献”四字居中,三号黑体加粗;中文文献采用宋体,英文文献采用Times New Roman体,博士学位论文采用五号字体,硕士学位论文采用小四号字体。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即按正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方括号后空一格接后续内容,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中文的后面加“等”字,英文的后面加“et 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标注方式应全文统一,标注的格式为[序号],以上角标形式置于引文或转述观点的最后一个句号之前。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 ]外著录引文页码。9.注释注释采用脚注方式,注释内容置于加注处所在页的下方,每页注释序号均从①开始,不与前页的注释连续编号,格式为小五号宋体。在正文注释处的右上角标明注释序号。10.附录附录另起一页,“附录”两字居中,中间空两格,三号黑体加粗。如有多个附录,可用附录1、附录2区别并加以排序。

关于研究生申请提前毕业的规定华交研〔2012〕7号第一条 为完善我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真正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在确保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允许优秀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半年毕业。第二条 申请提前毕业的必备条件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道德品质良好,在校期间没有受过警告及以上处分。2、按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完成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没有补考、重修记录,课程平均成绩80分以上,与专业相关的主干课程单科成绩不低于85分,英语通过国家六级考试。3、中期筛选考核结果为优秀。4、以通过开题的日期为起点,提交送审学位论文为终点计算,用于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5、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工作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一定的科研业绩。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核心及以上级别刊物上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不少于两篇,或三大检索收录一篇(会议论文除外),或CSCD、CSSCI源刊上正式发表一篇,或取得其他公认的高水平成果(须提供专家论证材料)。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在公开出版刊物发表与硕士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不少于两篇,其中至少一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或三大检索收录一篇(会议论文除外),或CSCD、CSSCI源刊上正式发表一篇,或取得其他公认的高水平成果(须提供专家论证材料)。文章及成果必须以华东交通大学为署名单位,独著、或申请人为第一作者、或申请人为第二作者时导师为第一作者。6、导师除外的两位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对申请人能力水平的肯定性评价及准许提前毕业的建议。第三条 跨专业报考或同等学力报考的研究生原则上不得申请提前毕业。第四条 特殊情况需申请提前毕业,经学院学位分委会讨论同意,并经分管校领导批准,可适当放宽第二条、第三条规定的限制。第五条 申请提前毕业的同学在提交评阅论文前必须填写《华东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同意后报学院学位分委会和研究生处审批。提交申请时应一并提交下列材料:1、满足上述第二条第5款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及原件。发表学术论文的证明材料可以是出版部门出具的确定了具体刊载期号的录用证明。2、两位同行专家对申请人能力水平的肯定性评价及准许提前毕业的建议原件。3、英语六级考试成绩单复印件及原件。4、特殊情况说明及相关证明材料。第六条 经审批已办理提前毕业手续的研究生,因不能满足提前毕业条件等个人原因未能提前毕业者,可顺延至原计划毕业时间完成学业,顺延期间停发助学金。第七条 研究生提前毕业与否,导师待遇不变。第八条 本规定自2010级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由研究生处负责解释和修订。

不同的学校要求应该不大一样吧,可以问一下自己的导师。

大学要求硕士发表论文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科学引文索引)是从1964年开始编制和发布的,它是国际上广为认可的著名学术数据库之一,收录了全球各领域的高质量学术期刊文章。关于硕士学位要求SCI论文的问题,可以说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时间点。不同国家、不同院校、不同学科领域的要求可能都不尽相同。一般来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要求硕士研究生发表SCI论文的院校逐渐增多。但是,这并不是所有院校都强制执行的硬性规定,也有很多院校仅仅是建议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科研工作,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并没有具体的SCI论文要求。因此,针对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您所在的院校或者导师,了解学校或院系对于硕士学位SCI论文的具体要求和考核标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和准备。

结论:硕士要求SCI检索开始时间因学校和专业而异。解释原因:一些高校和专业早在2000年左右就开始要求硕士论文发表在SCI或EI期刊上,而另一些学校和专业则在近几年才开始要求。这主要取决于学校和专业对于科研能力的要求和重视程度。内容延伸:SCI(科学引文索引)是一个国际上权威的科技期刊引证数据库,被广泛认为是评估科研成果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于硕士生而言,发表SCI论文的要求既是对于自身科研能力的有效考评,也是对于所选专业学科的发展和贡献的肯定。因此,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了解其SCI发表要求的相关政策和标准也十分重要。

江苏大学硕士毕业要求发表论文。1、每个导师招收的学术型硕士生,以两个招生指标为考核单位,其中至少一名学术型硕士生在申请学位前需发表SCI(E)论文一篇,另一名需发表1篇SCI(E)论文或申请1件PCT专利(进入国家阶段)或授权1件发明专利。2、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必须在“江苏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认定期刊目录(试行)”中本学科认定的期刊上,以江苏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一定数量与申请人博士学位论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于1964年推出的一种科学文献检索工具,旨在为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全球范围内的文献检索和引用分析服务。因此,硕士要求SCI发表论文的时间应该是在SCI成为国际公认的高水平学术期刊数据库之后,也就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不过,具体的要求可能因不同学校和专业而有所不同,建议咨询导师或者相关学院的教务处了解具体要求。

鲁东大学发表省级论文

自己觉得学校还凑合。。,历史系只有历史一个专业,不过有研究生院。

函授不太懂啊

鲁东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烟台市,是一所以文理工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于1958年始办高等教育,原名莱阳师范专科学校,1961年易址烟台改称烟台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烟台师范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鲁东大学。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以富民兴鲁为己任,以兴学育人为根本,秉承“厚德、博学、日新、笃行”的校训,传承“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砥砺耕耘,开拓进取,孕育形成了“求真求善、尚实尚行”的校风、“严谨敬业、立德树人”的`教风和“求是致用、成人成才”的学风,这一切融汇成一种巨大的内在精神力量,成为学校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动力之源。 学校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资格。 现设21个学院、3个教学部、34个硕士点、58个本科专业。现有英语语言文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9个省级重点学科与实验室,拥有教育部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山东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9个省部级科研机构。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373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82人、本专科生23005人、外国留学生147人;另有函授生6027人、在职硕士研究生217人。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17人,其中专任教师1316人。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58人、副教授34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21人、硕士学位者693人,研究生导师179人。其中,泰山学者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9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4人,山东省教学名师4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9人。聘有陆大道、赵尔宓等9名院士担任客座、兼职教授。 学校目前占地2134亩,校舍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7万册、电子图书18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9个、特色数据库4个。建有现代化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学校依山傍海,环境优雅,湖光山色,四季常青,曾获“花园式单位”、“文明校园”等称号。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912项,其中“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9项,省部级项目129项,厅局级项目83项,通过鉴定科技成果44项;出版学术专著129部,发表学术论文6976篇;获得各类科研奖励44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43项。 学校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2001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在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成绩优秀。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教学改革试点课程4门。多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过线率均在70%以上,全省计算机应用能力统考一次性通过率均在93%以上,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在35%以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2004年以来,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省级一等奖22项、二等奖17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山东赛区一等奖2项;在山东省挑战杯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在第三届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中,获得金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中,获得银奖1项。外国语学院张海燕同学参加“第三届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比赛,在连续两届冠军空缺的情况下脱颖而出,获得文学翻译组冠军,得到评委专家王蒙、陆谷孙等的高度评价。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原国家教委首批公布的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200所高校之一,先后与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37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交流关系,在学生交流互派、学分互认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已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开展“2+2”和“3+1”模式的本科生培养,为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促进了对外交流,扩大了学校在国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迄今为止,学校共向社会输送了7万多名毕业生,他们遍布各行各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毕业生素以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基础知识牢和职业技能好而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在毕业生中,有的成为省、市党政领导和著名企业家;有的成为学界精英,如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东方语言研究所所长袁博平,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王志民教授等;有的成为文坛翘楚,形成了以国际知名作家、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为代表的饮誉文坛的“鲁大作家群”,文化部原部长、当代著名作家王蒙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认可,来校视察时欣然题词“人杰校灵”。 鲁东大学专业设置设有历史学、历史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土木工程、通信工程、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等专业。

鲁东大学教师发表论文

师资力量雄厚,结构优化合理。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5人。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多元,年龄学历、学位、职称结构合理。教师皆毕业于国内外知名大学,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具有硕、博士学位的48人,占87%,其中,博士16人,占29%,高级职称23人,占44%。现有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2人,硕士生导师18人,博士生导师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教学、科研成果突出。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29项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在《教育研究》等CSSCI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15项。“论大学内涵式发展”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试论高等学校内部领导管理体制的构建”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立足专业发展,校地联合,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我院现有两个校级特色专业(教育学、心理学);合格课程43门;校级优质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教育学、发展心理学)。我院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承担省级教改课题3项,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方面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双语教学模式,现有心理咨询与治疗、文化心理学、小学外语教育学等3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概况来源:鲁东大学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4-21 点击次数:汉语言文学院简介汉语言文学院是我校最早设置的院系之一,前身为莱阳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 1958年开办,1984年随学校升格为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2002年撤系建院,改为现名。经过近50年的努力奋斗,我院已发展成为具有坚实的办学基础、优良的学风传统、较高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特色较鲜明、发展势头强劲的院系,成为山东省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和高级语文应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在社会上享有良好声誉,多次受到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表扬,学院连年被学校评为先进集体、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工作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党总支被省高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我院现开设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和汉语言两个本科专业,生源来自20个省,文理兼招。现有在校本科生1677人,其中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1590人,汉语言专业87人。在校研究生98人。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全日制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形式培养了上万名具有较高素质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已成为我省基础教育的一台具有较高效能的工作母机。自上世纪80年代烟台市被确定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区以来,本院担负起为其培养语文骨干教师的任务,为实验区各类学校输送了两千多名合格教师,有力地支持了实验区基础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我院毕业生已遍布山东省,特别是鲁东地区中小学,已成为我省语文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为我省、特别是鲁东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和上级领导的多次表扬。2006年本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在办好师范教育基础上,我院积极投身国家语文现代化建设,根据国家人才需求,大力发展语文应用教育,1999年率先在我省开办汉语言专业,文理兼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语言文字应用、中文信息处理、涉外语文教学和涉外语文工作的专门人才。同年本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改革试点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本专业在我院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以其现代化建设特色,在传统中文专业改造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动和促进了传统专业的现代化适应性改造和建设。毕业生以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规格受到普遍欢迎。2005年12月省教育厅对本改革试点专业进行了鉴定验收,认为本专业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达到了先进水平,在某些方面已处于领先地位。本专业2006年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2007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至此,我院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和汉语言两个本科专业全部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我院这两个专业既具有很强的专业亲合力,又各自具有自己的专业特点,互为依托,相得益彰,形成了良好的专业结构和专业优势,产生了良好的办学效益,成为在社会上具有良好声誉的专业组合。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较好,竞争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受到广泛欢迎,近年来应届毕业生平均年底就业率达95.2%。同时,在教学中还形成了良好的文学创作传统,培养了以张炜、矫健为代表的在当代中国文坛上有一定影响的“鲁东大学作家群”。多年来我院立足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是我校最早开始培养研究生的院系之一。现开设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等硕士研究生专业和语文教学论研究方向,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已有一部教材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优秀研究生教材,近三年来,每年有一篇学位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毕业研究生专业基础扎实、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受到相关单位好评。现在学院正在按学科建设规划积极筹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我院自1989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先后有日、俄、韩等国家数百名留学生来院学习,教学中创建了留学生“双轨制”教学法,提高了教学效率,受到留学生欢迎。该教学法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二、师资队伍与结构我院现有教师86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兼职教师18人,外籍教师1人。专任教师中65人具有主讲教师资格,占专任教师总数97%。专任教师中有博士25人,硕士2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26人,讲师23人,助教6人,其中副教授以上教师占57%。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省科技拔尖人才、全国优秀教师、省高校教学名师、省级和校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等共15人。我院还聘请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微软亚洲研究院黄昌宁教授等校外专家多名,定期在我院开设名师讲坛。我院设有汉语言文学教育研究所、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辞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采取以项目组队伍的方式,以本院教师为主体组建开放式研究队伍,积极开展专业科学研究。设有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中国现代文学、文艺理论与比较文学、现代语文学、思想品德教育等七个教研室,每个教研室和二级学科都已配备了高学历、高职称、具有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做到了所有主干课程由教授、副教授或博士担任主讲教师。我院重视师德建设,重视教师专业进修,采取在岗全员进修、“借炉炼钢”、合作项目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同时努力办好“名师讲坛”,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提高教师队伍中的高级专家成分。目前,汉语言文学院基本建成了一支有师德、懂教育、业务精、能力强、爱岗敬业、勤奋进取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三、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我院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在教学观念,教师队伍、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教学手段与教学条件现代化建设上下了很大工夫,近五年获省、校级教改项目3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71篇,获得省、校级教学奖励22项,其中省级4项。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教学现代化建设方面已走在同类院系前列。学院先后接待了十余所兄弟院系专题考察访问,两次在全国高校专业和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议上做交流发言。全国文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专业委员、教育部高师面向21世纪教改指导委员会中文专业召集人、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一直关心学院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多次亲临指导,认为 汉语言文学院已基本形成了一个能够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体系,建立了较完善的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对新型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7月原教育部副部长、国家总督学、国家语委主任柳斌同志视察汉语言文学院专业和学科建设工作时,充分肯定学院教学现代化建设工作,并为学院题词“爱我语文、爱我文化、爱我中华”,勉励我们继续努力。我院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1、在培养模式改革和建设上,建立了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汉语言专业通用教学平台,该平台由通用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拓展三级组成,逐级扩展,有分有合,使这两个有亲和力的专业形成互为依托,优势互补的结构关系,在落实“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满足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中文人才规格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上有所创新,走到了全省同类学校文科改革的前列。2、在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上,建立了 “四·四”辐射型课程设置体系,以专业必修课为核心组成了四个课程群模块,按照基础课-骨干选修课-拓展选修课-专题研究四个层面组织教学,以保证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提高素质。该体系2001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为了保证该课程体系高质量运转,制定长远规划,狠抓课程建设,现已建成 10门校优质课,5门校精品课,两门省精品课,精优课程已占基础课的88.2%,基本实现了基础课程的精优化。3、 在教学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上,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修订和完善教学大纲,结合课程建设,制定了由课本、必读文选和参考文献组成的三级教材体系,并通过本院教学局域网有效使用。为了加强学生外向型特色培养,根据专业特点,从1996年开始有计划地建设双语课程,培养双语教师,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外籍教师。现已落实10门双语课,多数课程已确定一定数量的外语阅读资料,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4、在教学条件建设和教学手段改革上,建立了中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语音分析实验室、汉语汉字认知与教学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CAI实验室,并建有电子阅览室、电子自修室、多媒体教室等多个功能室,实验室面积近千平米,设备总值512万元,为开展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实验和实训的所需条件。同时在互联网上开发了本院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v-server网站,建成了由教学资源(讲义、课件、视频、资料)、教学互动交流(教学论坛、网络作业、写作园地、教学邮箱)、教学评价(评教评学系统、考试系统)三大模块组成的完整的电子网络教学平台。在该平台上,本专业课课有网站,教师人人有自己的教学网点,有公开的教学邮箱。我院已有30多门课程建立了电子教学软件包。通过电子化把课堂延伸、教师延伸、互动学习、自主学习等方面落到了实处。5、在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上,建立了课程实践和综合实习体系,1996年以来与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市海阳市共建了教育实习基地。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6、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上,加强了考试学研究,建立了网络考试系统,2002年首先在现代汉语课考试上进行实验,获得了成功。该项成果2004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四、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我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根据形势发展和本院实际制定了以二级学科建设为基点,以提升一级学科整体水平为目标,以“三重点”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教学与科研全面发展的发展规划,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学科团队。国家级团队以教育部汉语辞书研究中心为核心,该中心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力争建成辞书领域具有国家水平和世界一定知名度的科研机构。省级团队以山东省“十五”、“十一五”强化建设的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为核心。校级团队以校重点实验室中文信息处理、校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文献学等学科为核心。这些学科已具有承担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开展国际国内科研协作和学术交流的资质,取得了较高的学术成绩。近五年汉语言文学院学科建设经费达335万元,重点学科数量已达所在一级学科内二级学科总数的62.5%。近五年发表论文416篇,出版专著71部。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与科技开发项目39项,其中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项;国家863工程课题1项,国家973、863工程子课题8项;省社科规划项目、省古籍整理项目、国家语委、国家汉办等省部级项目16项,省教育厅等厅局级项目12项。我院有45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17项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