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论文发表理事费

发布时间:2024-07-04 08:35:00

论文发表理事费

这个要根据作者的专业、投稿的期刊等级、论文的水平、要求的周期等等很多因素确定,因为的作者们来自各行各业,适合他们的期刊也不一样,论文字数也不一样,所以版面费也会有区别的。比如普刊肯定是相对便宜的,有的一千多也可以发,核心期刊就会贵一些,一两万也很正常,我们常发SCI也不便宜,几千美元也有,折合人民币也要几万,另外这个并不是越贵越好,主要还是看作者的个人情况和具体需求。

普通期刊,又称普刊,主要是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会根据刊物等级、上网情况、发行周期等不同,来收取几百元到几千元的费用,一般是在800-2000之间。其中,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要比省级期刊更高一些。国内核心期刊,包括科技核心、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等,根据发表的难度不同,收费标准差异也比较大,基本上都在万元以上,其中,科技核心收费最低,差不多都是1万元起步。北大核心次之,收费多是2万元起步,南大核心最高,大概是3万元起步。国外核心期刊,主要是SCI和EI,根据专业不同,收费上有差异,都在几万元左右,甚至更高。一般来说,比南大核心,EI收费会略低一些,SCI收费会更高一些。

发论文不一定要花钱。如果作者的水平比较高,时间比较充裕,完全可以尝试自己投稿,有些期刊不仅不收版面费,还会给作者稿费,不过这样的期刊要求也会比较高,审稿周期也比较长,作者要有心理准备。

这个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1.首先看是哪个专业的,以个人发表八年经验来看,经管类的杂志,价格比较低,可选择的杂志比较多,农业类的,学术期刊,价位也不高。而教育类的就价格就比较狗血了。2.然后就要看发表哪个级别的了,分省级,国家级,市级(核心这里不做统计,价格高,还不定成)按级别来说(同一个网收录的)国家级的肯定价格要高一些。3.看收录网,收录网有知网,万方,维普,龙源,就收录来说,知网的最贵,而龙源的最便宜ps:除了这四个收录网,千万不要认其他的收录网,个人办的网站,非科技部的,一律不正规。4.看具体发几个版面,一版的字符数在2000-2500字符,有的杂志,他强制发2版。少了人家不发,这样的话,就会感觉这个杂志比较贵了。九年发表经验,只发正刊。

发表论文的收费标准如下:

普通期刊的费用相对较低,一般就在800-2000不等,

像省级刊物一般在1000左右,国家级的会更贵一些。

国内核心期刊分为科技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以及CSCD,通常版面费价格在2.5W-5W之间。四种核心在版面费上,也略有差异,通常差价在1000-6000。

核心级期刊不仅贵,也是公认的难发。出版周期多数为季刊、半年刊,月刊的比较少见,影响因子越高的越难发表,这种本身对论文的要求非常严格,质量不够高的,是很难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拒稿率比较高。

通常来说,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发表需要1-3年,如果想要加急,还需要加急费用,发表提前的月份越多,加急费越高。

很多学生或者老师来咨询明编辑的时候,第一句问的就是论文发表多少钱?

这就跟我们买房子一样,房价多少跟地理位置,朝向,开发商等等都有关系。

所以我们论文也是同理,版面费受很多因素影响,下面我们暂时分3个方面说,没有补充到,遗漏的地方可以评论区问。

一:刊物的级别

1.普刊:几百上千都有

因为涉及到检索网的问题,所以大概先说下费用区间,检索网后面会介绍到,

审核时间:普刊审核周期短,一般来说1-5个工作日,长的也有半个月的

2.学报>1000元

大概的版面费>1000元,具体每本学报的定价不一样,费用以刊物为准

审核时间:学报审核周期较短,一般一周到半个月,长的也有1-3个月的)

3.核心>2000元

很多核心都声称不需要版面费,但大部分通过后都会象征收取一些版面费,大概是>2000元,如果通过中介,基本上就是妥妥的上万了,今年的核心审核都非常严重,即使是中介,退稿率也达到了85%以上,所以建议要投核心的话,至少提前一年准备,万一撤稿后也有充裕时间转投。

审核时间:1-3个月

二:检索网的选择

认准中国权威的四大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龙源)权威性依次递减

1.知网刊物>1000元

因为今年学术大环境的整改,知网也大力规范行业期刊的质量,规范后的期刊能1版起发的寥寥无几,基本上都是2-3版起发,所以相应的版面费也增强,这是版面费涨起来的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由于规范期刊的质量问题,很多知网刊因未及时调整或不合格,直接下架,导致知网刊供不应求,大多数版面都排到了明年,水涨船高,版面费自然蹭蹭蹭的涨。

2.万方、维普、龙源<1000元 三者费用依次递减

因大量的知网刊被下架后,除了知网刊版面费疯涨之外,其他网也跟着涨价。但由于没有强制规定版面,所以大部分都是1版起发,费用基本上都是少于1000元。

三:论文篇幅长短

一篇文章的篇幅长短直接影响着版面费。

比如:一篇文章6000字符。发一本维普检索的刊物,一版是400元,2000字符一版,这篇文章一共安排3版

那由此可知:版面费是400×3=1200元。

1.那如果我们把这篇文章精简到4000字符,安排2版

版面费是400×2=800元

2.那如果我们精简到3000字符 安排1.5版

版面费是400×1.5=600元

3.如果我们精简到1版2000字符的话,

版面费就是400元

所以:版面费除了受级别,期刊的不同定价以及检索网的影响之外,篇幅长短也是很大的影响因素。

希望题主采纳鸭

军事理论发表论文

建议你上网找一下选择一下你想要的

军事理论的论文怎么写如下:

《浅析军事理论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摘要:民族精神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更是民族凝聚力能够亘古长存根本保证。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向前发展的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军事理论教学应承担起主导性的作用。

本文从民族精神、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等概念的诠释入手,论述了军事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并阐明了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原则。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一、民族精神概述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更是民族凝聚力能够亘古长存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阐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民族精神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正确思想,是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凝聚力和推动力的一种精神力量。

2、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

首先,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培育内容。

爱国主义精神主要体现为抵御外族侵略、谋求民族解放、甘愿自我牺牲的优秀品格。新形势下,爱国主义已经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推动着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支撑着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目标。

这些优秀的民族品格体现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凝聚力。在当全球化带来的政治格局动荡中,某些国家对于我国的领土主权一再侵犯,此时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更应该被列入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的内容中。

只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维护国家主权的思想和意识,才能使大学生时刻保持理智清晰的头脑去看待西方文化渗透对于我国的冲击,激发广大学生乃至全社会的爱国热情,共同维护国家经济科技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利益,

保障国家的领土完整,并且以此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其次,培育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健全品格。

团结统一体现了中华民的凝聚力,各民族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无论在校园还是在社会中大学生都一定要与各民族的同学和睦相处,并且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牢牢地印在大学生们的民族意识中,

使其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牢牢地印在大学生们的民族意识中,使其成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牢固纽带。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国人民一向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谋求自身的发展,作为中国后备力量的大学生更应该将这一光荣传统发扬光大,

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加入到维护世界和平的队伍中,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破坏世界和平,时刻为世界的和平贡献自身的力量。

大学生只有时刻牢记着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才能在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勇于进取和探索,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当今激烈国际竞争中能够顺利的进行。

二、军事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

1、军事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主阵地

2011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以国防教育法为依据,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核心也是爱国主义,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国家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指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军事理论》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军事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

2、军事理论教学巩固和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历史认知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们。”要让大学生拥有牢固的民族精神意识,就必须要求大学生对本民族的历史有高度的认知。

《军事理论》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五节中国国防历史,深刻阐述了中国国防的历史发展,透过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国防观念淡薄,必将危及国家的生存,必须加强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国防观念;

武器装备落后是国防虚弱的表现,必须加强信息化军队的建设;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必须加强人才培养;民族精神是国家兴盛的思想之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军事理论教学强化了大学生的民族成就动机

军事理论教学强化了大学生的民族成就动机,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爱国主义是民族凝聚力的内核,民族凝聚力是爱国主义的外在表现,它们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军事理论教材第三章《战略环境》,系统阐述了国际战略环境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战略形势,指明了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和面临的安全形势。第四章《军事高技术》,系统介绍了军事高技术种类、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强化了军事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积极推动了中国特色军事革命。第五章《信息化战争》,崭新的战争形态拓宽了战争思维,因此,从世界范围的军事科技、政治经济、国际局势、意识形态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等方面引起学生的理性思考,

强化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应对外部挑战和压力的心理准备。

4、军事理论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辩证统一

首先,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可促进军事理论教学。民族精神是国民最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面对现在这个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世界,特别是我国周边的安全情况,更需要我们用战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民族精神,从而重视爱国精神,强化国家主权意识。

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军事理论教学同样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两者之间有共同的教育内容,是辩证统一的。其次,军事理论教学,可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一个民族要独立,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只有拥有强大无比的民族精神,才能使一个民族在全球舞台上,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激烈竞争中,挺起胸来,抬起头来。

国家的自尊自信意识是推动人民维护国格的强大力量,也是促成国防观念形成和增强的内在动力。

三、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原则

1、正确导向原则

军事理论教学必须坚持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正确导向,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析问题时要入木三分,客观全面地反应现实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保证学生对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既要看到我们的成就,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特别是潜在的各种矛盾,

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夸大我们的优势,在成绩面前自我陶醉,这样会造成学生盲目乐观!妄自尊大缺乏危机意识;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片面地强调我们的劣势,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悲观情绪。特别是对一些网络言论,

比如网络上说:美国,想打谁就打谁,英国,美国打谁就跟着打谁,俄罗斯,谁打我我就打谁,日本,谁打我我就要美国打谁,朝鲜,美国打我我就打韩国,中国,谁打我我就骂谁。

对这样一些网络言论,在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不能人云亦云,无原则附和。

2、居安思危原则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句话是中华民族的古训也是军事理论教材上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即使我们身处于和平的环境中也要想到潜藏的危险。随着国家新安全观的确立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增强忧患意识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点内容也是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关键所在,“和平与发展”仍是当前时代的主题,但是和平与发展两在主题却仍面临重大打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因素引发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连绵不断。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发展中国家仍有亿万人民处于贫困状态。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真正平静过,局部地区军事安全关系紧张,地区冲突不断,军备竞赛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由来已久等等这些不安定因素一直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让学生明白我国的国防兴衰史,学生就能体会到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我国国防建设的现状与不足,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及潜在威胁,学生就能增强其忧患意识;掌握了未来战争的焦点、战争形态以及军事技术的发展趋势,

学生就能自觉地将忧患意识转化成为祖国繁荣富强而自强奋进的巨大动力。把忧患意识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当中,强化他们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奋进意识,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关注国防、心系国防、振兴国防的队伍中来,这正是国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3、民族情感原则

军事理论教学,要注重民族理想信念与情感教育。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新中国建立前后中华民族命运的对比,着重突出宣传我国的国防建设成就,中国武装力量的强大、军事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航天航空事业飞速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展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民族理想信念与情感。

4、核心价值原则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体现这一原则,因为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影响着社会的整体风气,

因此大学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引领,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提高大学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把握社会主流思想,在精神上和行为上都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对人生价值作出正确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团结大众的精神动力,大学生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通过明是非而辨善恶,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为社会主义的繁荣富强贡献自身的力量。

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展现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使学生的正能量得到发挥,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引领社会风气、体现道德规范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实践者。

来源:知乎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 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军事战略指针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中国获得了力量投射资源,包括远距离的军事通信系统,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用飞机,耐久力很强的潜艇,无人战斗机(UCAVs),以及新的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这些都表明,解放军正在形成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的更强实力.解放军的训练注重"出其不意的"远程打击训练或针对敌人海军舰只群的协调一致的空中/海军打击.这也可能显示出,它打算赶在本地区爆发危机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选择.根据解放军的《战役学》文件(2000年),一旦敌对行动开始,"'积极防御'的要旨就是主动歼灭敌人.……虽然从战略上讲,要以积极防御为指针,但'在军事战役中'重点要放在掌握主动和积极进攻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积极防御的战略目标".除了开发歼灭敌军的实力之外,解放军还正在探索动用有限武力的选择方案.中国的战役理论把这种选择定义为武力的"非战争"用途———政治胁迫的延伸,而不是全面的战争行为.1995年和1996年在台湾海峡进行的两栖演习和导弹发射就是武力的"非战争"用途的实例.然而,这一概念还包括空中和导弹打击,暗杀和破坏等.这种文章突出显示了中国做出错误估计的可能性,因为任何这种行动的打击对象,即使不是范围更加广泛的国际社会,都会视之为战争行为.有关战争的一项全面观点20年来,中国的文职与军事战略家一直就现代战争的性质问题进行辩论.这些辩论汲取中国战略传统及其历史经验内部的来源,以提供对"军事革命","非对称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看法.这种辩论突出表明了中国对战争的非动能手段的兴趣,以及经济,金融,信息,法律和心理工具在中国的战争计划工作中的作用的增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文件《军事战略科学》(2000年)突出表明了中国军方全面和多方面的战争观点.文件说:"战争不仅是军事斗争,而且还是政治,经济,外交和法律战线上的全面竞争."最近,中国的军事战略家对国际法越来越感兴趣,把它当作在战斗前对敌手产生威慑的一项工具.在台海背景下,中国可能会利用一场信息战,把第三方的干预描绘成按照国际法属于非法.中国还试图影响国际舆论,使之有利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曲解,通过在学术意见和国家观点中放弃长期公认的航行自由规范,而接受有关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其上空,可能还有外层空间享有更大主权的解释.非对称战争确认和利用非对称性是中国战略和军事思维的一个根本方面,尤其是作为一支较弱的军队打败比较强大的军队的手段.自从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联军行动"以来,中国的军事战略家一直注重采取非对称对策来利用技术上占优势的对手的弱点.1999年《解放军报》的一篇社论明确阐述了这一点:"占绝对优势的强大敌人当然并非没有较弱的一方可以利用的弱点.……我们的军事准备的直接宗旨必须是找到利用强敌弱点的策略."中国对非对称战争选择的探索可以在其大量投资于弹道和巡航导弹系统方面看到.这些系统包括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水下作战系统(包括潜艇和先进的水雷),太空对抗系统,电脑网络作战和特别行动部队.中国军事战略中保密性和诡计的作用中国军事战略中对在冲突中掌握主动权和使敌手不知所措的注重,带来了对在战略,作战和战术层次上采用诡计的重视.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把战略诡计定义为"引诱对方形成错觉……并在造成人力和物资方面的最小代价情况下,以一种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方式产生各种假象,从而使自己获得战略上的优势地位."除了信息战和常规的掩护,隐蔽和诡计之外,解放军还汲取中国的历史经验,并从战略和诡计在中国的治国之道方面所起的一贯作用中汲取智慧.最近几十年,解放军内部重新掀起研究孙子,孙膑,吴起和商鞅等中国经典军事人物及其著作的热潮.这些著作全都包含有关运用诡计的戒律.中国共产党对保密性的严重依赖与军事上的诡计共同作用,限制了国家安全决策,军事实力和战略意图方面的透明度.然而,过度的信心可能是由于军事领导人迷恋于战略和诡计所带来的捉摸不定的好处.此外,指挥官用来对付敌手的技能也可以用于掩盖解放军系统内部的坏消息的传播.而这种传播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保密性和诡计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中国的敌手,而且给中国领导人造成迷惑.

军事理论论文发表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 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军事战略指针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中国获得了力量投射资源,包括远距离的军事通信系统,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用飞机,耐久力很强的潜艇,无人战斗机(UCAVs),以及新的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这些都表明,解放军正在形成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的更强实力.解放军的训练注重"出其不意的"远程打击训练或针对敌人海军舰只群的协调一致的空中/海军打击.这也可能显示出,它打算赶在本地区爆发危机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选择.根据解放军的《战役学》文件(2000年),一旦敌对行动开始,"'积极防御'的要旨就是主动歼灭敌人.……虽然从战略上讲,要以积极防御为指针,但'在军事战役中'重点要放在掌握主动和积极进攻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积极防御的战略目标".除了开发歼灭敌军的实力之外,解放军还正在探索动用有限武力的选择方案.中国的战役理论把这种选择定义为武力的"非战争"用途———政治胁迫的延伸,而不是全面的战争行为.1995年和1996年在台湾海峡进行的两栖演习和导弹发射就是武力的"非战争"用途的实例.然而,这一概念还包括空中和导弹打击,暗杀和破坏等.这种文章突出显示了中国做出错误估计的可能性,因为任何这种行动的打击对象,即使不是范围更加广泛的国际社会,都会视之为战争行为.有关战争的一项全面观点20年来,中国的文职与军事战略家一直就现代战争的性质问题进行辩论.这些辩论汲取中国战略传统及其历史经验内部的来源,以提供对"军事革命","非对称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看法.这种辩论突出表明了中国对战争的非动能手段的兴趣,以及经济,金融,信息,法律和心理工具在中国的战争计划工作中的作用的增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文件《军事战略科学》(2000年)突出表明了中国军方全面和多方面的战争观点.文件说:"战争不仅是军事斗争,而且还是政治,经济,外交和法律战线上的全面竞争."最近,中国的军事战略家对国际法越来越感兴趣,把它当作在战斗前对敌手产生威慑的一项工具.在台海背景下,中国可能会利用一场信息战,把第三方的干预描绘成按照国际法属于非法.中国还试图影响国际舆论,使之有利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曲解,通过在学术意见和国家观点中放弃长期公认的航行自由规范,而接受有关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其上空,可能还有外层空间享有更大主权的解释.非对称战争确认和利用非对称性是中国战略和军事思维的一个根本方面,尤其是作为一支较弱的军队打败比较强大的军队的手段.自从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联军行动"以来,中国的军事战略家一直注重采取非对称对策来利用技术上占优势的对手的弱点.1999年《解放军报》的一篇社论明确阐述了这一点:"占绝对优势的强大敌人当然并非没有较弱的一方可以利用的弱点.……我们的军事准备的直接宗旨必须是找到利用强敌弱点的策略."中国对非对称战争选择的探索可以在其大量投资于弹道和巡航导弹系统方面看到.这些系统包括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水下作战系统(包括潜艇和先进的水雷),太空对抗系统,电脑网络作战和特别行动部队.中国军事战略中保密性和诡计的作用中国军事战略中对在冲突中掌握主动权和使敌手不知所措的注重,带来了对在战略,作战和战术层次上采用诡计的重视.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把战略诡计定义为"引诱对方形成错觉……并在造成人力和物资方面的最小代价情况下,以一种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方式产生各种假象,从而使自己获得战略上的优势地位."除了信息战和常规的掩护,隐蔽和诡计之外,解放军还汲取中国的历史经验,并从战略和诡计在中国的治国之道方面所起的一贯作用中汲取智慧.最近几十年,解放军内部重新掀起研究孙子,孙膑,吴起和商鞅等中国经典军事人物及其著作的热潮.这些著作全都包含有关运用诡计的戒律.中国共产党对保密性的严重依赖与军事上的诡计共同作用,限制了国家安全决策,军事实力和战略意图方面的透明度.然而,过度的信心可能是由于军事领导人迷恋于战略和诡计所带来的捉摸不定的好处.此外,指挥官用来对付敌手的技能也可以用于掩盖解放军系统内部的坏消息的传播.而这种传播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保密性和诡计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中国的敌手,而且给中国领导人造成迷惑.

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可以从国家和军事层面切入、结合我国的军事历史,改革开放的进步等等方面着手:

1、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国家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关系,对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面而深远的意义。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我们党对中外历史上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认识。

2、首先,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概括。在新中国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共产党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富国”与“强军”统一的客观规律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蕴涵着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科学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把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之中,提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性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从而更深层次、更进一步地阐述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

3、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经验总结。纵观世界历史上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国兴衰史,一条基本定律被反复印证:国富才能兵强,兵强才能安邦,安邦才能发展。在这点上我们有着深刻的经验教训。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威胁、侵略,以及国内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路线的指导,我国一直实行优先发展国防建设的方针,提出了以备战为主心,以“三线”建设为重点的发展战略,造成我国经济建设畸形发展。

改革开放后,为加快经济建设,国家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的国防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搞上去的同时,我国的国防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我们既不能脱离国情,片面搞国防的高投入,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经济而忽视国防建设,必须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4、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富国与强军,是一个国家发展腾飞不可缺少的两翼。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还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做后盾。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能否确保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关键还在于能否营造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越是要发展经济,就越是要巩固国防。

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只有建设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才能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新时期的国际国无际不立,民与兵不安,国防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可靠的国防,那么在国际上处于劣势,会受制于人国家与国防的关系,强调国防建设对于国家的重大意义,二者相辅相好的密切联系更加突出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大作用。所谓国防简单的说,就是为适应国家领土主权,防备外放武装侵略而采取的以军事为主体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一切措施的总和新中国的国防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防经济学在新中国发展的20多年时内,有比较丰硕的成果问世,国防经济学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一、正确认识高技术条件下人与武器的关系人与武器的关系问题,是确立正确的高技术战争认识观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早就明确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的是人不是物”这一科学论证,正确揭示了人和武器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辩证 统一关系。在现代条件下,武器装备的发展不仅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削弱人的决定作用,相反却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了,这是因为,人永远是战争的主体,这也是我们建立正确的技术战争认识军事人才的关键。 (一)高素质的人是高技术战争中决定性因素的关键要素。在高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的今天,高素质的人与低素质的人不是简单的能力差,而是战斗力的质量差,而以不同的二者形成的人的群体,军队,部队或战斗团体,在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上,具有本质的差别。因为高技术战争所涉及的技术与科学知识十分广阔,人的体力与体能在战争中的作用大幅度下降,而人的智能作用居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在科学技术还十分发达的情况下人与武器的结合是件很容易的事,稍加训练就会提高技能,可以形成和提高战斗力。武器装备也要靠人去掌握和使用。同样的武器,在不同人的手中将发挥不同的效能。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郎 各自得到了苏联和美国的一些新式武器装备,但由于双方军队的素质不高,结果是用先进的武器打了一场落后的战争。智能化的武器需要智能化的士兵来掌握。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全胜与伊拉克的惨败,二者在科技素质上的悬殊差别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霍克导弹现象足以证明这一点。霍无导弹是美国雷锡恩公司1954年研制,60年代初装备部队的一种全天侯中低空的地对空导弹。经过近些年的高技术改造,在90年代初仍是比较先进的高技术兵器,它是美陆军、海军、陆战队标准的野战防空的中程防空导弹,可以用来拦截飞机,巡航导弹和地对空导弹。海湾战争前夕,美军卖给科威特140枚导弹及发射控制系统,当科威特陷落后,这140枚霍无导弹自然成为伊军的战利品,但由于霍克导弹采用了先进的制导方式,操作与发射过程十分复杂,由于伊军缺乏技术人才,尽管在90年8月份占缴获到手,但一直到1991年1月17日战争爆发,还没有掌握操纵,控制与发射的本领。尽管战场十分需要防空兵器,但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只能让其在库中睡大觉,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霍克导弹现象则进一步说明高素质的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相反,低素质的人尽管再多,但它的作用很小,有时甚至是没有作用。 有的同志说战争就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其实不然,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第二个问题:(二)人的数量优势不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优势,战斗力不仅来自人质量,也来自人的结合体-武器的质量。 在武器装备水平较低的时代,兵力兵器的数量是军力大小强弱的主要标志数量优势可以弥补质量上的劣势,成为制约战争胜负决定性因素。“多兵之旅必胜”几乎成为战争制胜的名言,而现代高技术的今天,是用数量无法弥补的。海湾战争中,占尽兵优势的伊军,由于军力,经济和政治组织力方面的质量差,不仅一次象样的抵抗都没有,简直成为战场上的聋子,瞎子和靶子,只是被动挨打,丝毫没有还手的余地,因此人的决定性因素-不在数量优势。高素质的人与武器结合,才能生长和提高战斗力。 (三)人心向背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更为突出。毛泽东同志历来把人心向背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来看待,这也是他建立无产阶级战争观的基本出发点。在高技术战争的今天,人心向背,战争的正义性问题仍在战争胜负中起着重要作用。海湾战争更为深刻的说明这一点。(1)从战争的起源上,是由于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因而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特别是伊拉克置联合国十项决议而不顾,一意孤行,形成了100多个国家参加反伊的联盟和30多个国家组成多国部队;(2)从战争力量的形成上,由于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在全世界空前孤立,几乎全世界都反对伊拉克,伊拉克真正成了孤家寡人。而多国部队似乎具有了战争的“正义性”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再不像美军侵略越南,奇袭利比亚那样遭到世界及国内的反对与遣责,原因不正是伊拉克的人心向背问题吗?就连生活中也是这样,如一个需要积极向上的整体,某名同志不顾制度及要求,自行行事,犯了于集体“摸黑”的错误,必然招来全体的反对。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思想切不可有丝毫的动摇。二、人的因素在现代高技术出现的几种新的特点(1)人的因素将更多地通过“物化”形式表现出来。现代军事科技的发展,使人的作用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和更高层次上得到充分发挥。如人借助“外脑”和其他先进的技术装备,成倍地提高大脑的功能;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把人的“智力”开发推向一个新领域;“机器人”参战也由幻想变为现实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人的因素的作用,将更多“物化”形式表现出来。(2)人的因素在“寂静战场的的对抗中更加突出”以往的战争,众人们习惯考虑双方打起来之后如何战胜对方。而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则要求把和平时期各个领域的广泛较量,即在“寂静战场”上的较量,视为“热战场”较量砂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作为战胜对方的新手段。当今世界,威慑理论的广泛研究和运用。凭借高精尖技术兵器,力图给对方构成一种威慑,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素质,观念及军事理论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3)人的因素将更多地在间接对抗中发挥作用。新的技术兵器大量运用于战场几乎是强制性地改变着传统作战方法。打赢现代化战争不仅要靠直接操纵者,而且要靠保障者和组织者。人的因素将更多地表现为斗智斗谋。 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方式和作战方法的改变,作战理论的更新,归根到底是人创造活动的结果。就连技术发展的美国1986年《作战纲要》指出:“战争是由人而不是由机器去进行并取胜的。一如既往,人的因素将在未来的战役战斗中起决定作用”。三、现代军事人才产生的途径1、在严格训练中成才。军事人才要经过系统严格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的教育,更要经过直接或间接的军事实践的锻炼。战争条件靠战争实践学习战争,在和平时期则要靠训练,靠苦练,邓小平指出:“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提高军队的;军事素质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2、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军肩负着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任务。现代战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需要更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军事技术,努力探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战法。 3、坚持多形式多渠道自学成才道路。培养现代高素质军事人才,除上述主要途径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军事人才的新途径,谋求21世纪战略主动,在军队建设上,实现收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实现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你再整理一下,减少些字。

发表军事理论论文

当然咯,我给你

军事理论的论文怎么写如下:

《浅析军事理论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摘要:民族精神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更是民族凝聚力能够亘古长存根本保证。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向前发展的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军事理论教学应承担起主导性的作用。

本文从民族精神、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等概念的诠释入手,论述了军事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并阐明了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原则。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一、民族精神概述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更是民族凝聚力能够亘古长存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阐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民族精神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正确思想,是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凝聚力和推动力的一种精神力量。

2、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

首先,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培育内容。

爱国主义精神主要体现为抵御外族侵略、谋求民族解放、甘愿自我牺牲的优秀品格。新形势下,爱国主义已经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推动着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支撑着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目标。

这些优秀的民族品格体现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凝聚力。在当全球化带来的政治格局动荡中,某些国家对于我国的领土主权一再侵犯,此时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更应该被列入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的内容中。

只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维护国家主权的思想和意识,才能使大学生时刻保持理智清晰的头脑去看待西方文化渗透对于我国的冲击,激发广大学生乃至全社会的爱国热情,共同维护国家经济科技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利益,

保障国家的领土完整,并且以此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其次,培育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健全品格。

团结统一体现了中华民的凝聚力,各民族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无论在校园还是在社会中大学生都一定要与各民族的同学和睦相处,并且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牢牢地印在大学生们的民族意识中,

使其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牢牢地印在大学生们的民族意识中,使其成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牢固纽带。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国人民一向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谋求自身的发展,作为中国后备力量的大学生更应该将这一光荣传统发扬光大,

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加入到维护世界和平的队伍中,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破坏世界和平,时刻为世界的和平贡献自身的力量。

大学生只有时刻牢记着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才能在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勇于进取和探索,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当今激烈国际竞争中能够顺利的进行。

二、军事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

1、军事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主阵地

2011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以国防教育法为依据,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核心也是爱国主义,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国家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指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军事理论》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军事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

2、军事理论教学巩固和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历史认知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们。”要让大学生拥有牢固的民族精神意识,就必须要求大学生对本民族的历史有高度的认知。

《军事理论》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五节中国国防历史,深刻阐述了中国国防的历史发展,透过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国防观念淡薄,必将危及国家的生存,必须加强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国防观念;

武器装备落后是国防虚弱的表现,必须加强信息化军队的建设;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必须加强人才培养;民族精神是国家兴盛的思想之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军事理论教学强化了大学生的民族成就动机

军事理论教学强化了大学生的民族成就动机,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爱国主义是民族凝聚力的内核,民族凝聚力是爱国主义的外在表现,它们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军事理论教材第三章《战略环境》,系统阐述了国际战略环境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战略形势,指明了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和面临的安全形势。第四章《军事高技术》,系统介绍了军事高技术种类、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强化了军事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积极推动了中国特色军事革命。第五章《信息化战争》,崭新的战争形态拓宽了战争思维,因此,从世界范围的军事科技、政治经济、国际局势、意识形态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等方面引起学生的理性思考,

强化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应对外部挑战和压力的心理准备。

4、军事理论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辩证统一

首先,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可促进军事理论教学。民族精神是国民最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面对现在这个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世界,特别是我国周边的安全情况,更需要我们用战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民族精神,从而重视爱国精神,强化国家主权意识。

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军事理论教学同样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两者之间有共同的教育内容,是辩证统一的。其次,军事理论教学,可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一个民族要独立,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只有拥有强大无比的民族精神,才能使一个民族在全球舞台上,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激烈竞争中,挺起胸来,抬起头来。

国家的自尊自信意识是推动人民维护国格的强大力量,也是促成国防观念形成和增强的内在动力。

三、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原则

1、正确导向原则

军事理论教学必须坚持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正确导向,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析问题时要入木三分,客观全面地反应现实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保证学生对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既要看到我们的成就,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特别是潜在的各种矛盾,

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夸大我们的优势,在成绩面前自我陶醉,这样会造成学生盲目乐观!妄自尊大缺乏危机意识;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片面地强调我们的劣势,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悲观情绪。特别是对一些网络言论,

比如网络上说:美国,想打谁就打谁,英国,美国打谁就跟着打谁,俄罗斯,谁打我我就打谁,日本,谁打我我就要美国打谁,朝鲜,美国打我我就打韩国,中国,谁打我我就骂谁。

对这样一些网络言论,在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不能人云亦云,无原则附和。

2、居安思危原则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句话是中华民族的古训也是军事理论教材上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即使我们身处于和平的环境中也要想到潜藏的危险。随着国家新安全观的确立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增强忧患意识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点内容也是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关键所在,“和平与发展”仍是当前时代的主题,但是和平与发展两在主题却仍面临重大打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因素引发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连绵不断。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发展中国家仍有亿万人民处于贫困状态。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真正平静过,局部地区军事安全关系紧张,地区冲突不断,军备竞赛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由来已久等等这些不安定因素一直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让学生明白我国的国防兴衰史,学生就能体会到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我国国防建设的现状与不足,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及潜在威胁,学生就能增强其忧患意识;掌握了未来战争的焦点、战争形态以及军事技术的发展趋势,

学生就能自觉地将忧患意识转化成为祖国繁荣富强而自强奋进的巨大动力。把忧患意识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当中,强化他们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奋进意识,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关注国防、心系国防、振兴国防的队伍中来,这正是国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3、民族情感原则

军事理论教学,要注重民族理想信念与情感教育。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新中国建立前后中华民族命运的对比,着重突出宣传我国的国防建设成就,中国武装力量的强大、军事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航天航空事业飞速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展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民族理想信念与情感。

4、核心价值原则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体现这一原则,因为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影响着社会的整体风气,

因此大学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引领,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提高大学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把握社会主流思想,在精神上和行为上都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对人生价值作出正确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团结大众的精神动力,大学生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通过明是非而辨善恶,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为社会主义的繁荣富强贡献自身的力量。

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展现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使学生的正能量得到发挥,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引领社会风气、体现道德规范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实践者。

来源:知乎

新时期的国际国无际不立,民与兵不安,国防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可靠的国防,那么在国际上处于劣势,会受制于人国家与国防的关系,强调国防建设对于国家的重大意义,二者相辅相好的密切联系更加突出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大作用。所谓国防简单的说,就是为适应国家领土主权,防备外放武装侵略而采取的以军事为主体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一切措施的总和新中国的国防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防经济学在新中国发展的20多年时内,有比较丰硕的成果问世,国防经济学

写作思路及要点:首先写对军事理论课本里内容的阐述,再谈自己的感悟。

正文:

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军事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军事更是飞速发展,军事力量跃居世界前列。

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

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

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今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已经把繁荣中国的大旗扛在肩上,把祖国的重托扛在肩上,把未来的希望扛在肩上,我们坚挺的脊梁足以让革命先辈欣慰安然!我们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目的,就是学习国防军队知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时刻对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保持警惕。

在大学的四年,我想这门特殊的课程为我的生命上了一层绿色,不仅是绿色的军装,也是一颗感恩的心,它提醒着我不仅要努力学习知识,更应关注天下大事,更应心系祖国安危;

让我感谢那些能让我平静的坐在教室学习的保卫国家安全的战士,让我感谢那些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人,我也应感谢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的人。

军事理论文章发表

有点追求行不,都一样过来的

开设军事课程的意义 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接受军事理论的教育之前,我总感觉,自己并没有参军,自然军事就离自己很遥远,看到身边的身着戎装的军人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军事,是一个国家安全稳定的坚强后盾,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有力的表现,更是一个血性男儿应当为之奋斗,为之拼搏的永恒主题。由此,我体会到了军事的那种震撼的力量,那种男子汉气概的彰显。对军人,生成了一股浓烈的敬意,还有热切的向往。到目前为止,军理老师主要介绍了两种战争思想,一个是孙子兵法,另外一个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我看来,孙子兵法简约概括,从高度抽象的角度来阐发作战制敌的思想。虽然已经是一千多年前的理论,但是由于他采用了保留作战经典思想,和高度抽象的方法,使得该兵法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指导意义。在军界,商界,甚至文化界,都被广泛的应用,真可谓家喻户晓,尤其是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的思想,分别在不同的情况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而军事家毛泽东,综合吸收了前人军事理论的精华,并加以创造和发展,通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实践,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该理论,除了包含丰富的作战方法,还充满了哲学的色彩,其正确性,先进性,指导性,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的研究体会,并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发展完善。这两种思想,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类军事理论的智慧。同时,我觉得,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应该培养一种军人的气魄,军人的情操,军人的雄心,而这些与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分不开的。.现在,世界上仍然在发生很多针对华人的不公平事件。像华人在外受歧视,甚至被辱,国家领空遭受侵犯,国家自主权利受到干涉,面对这些行为,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拍案而起,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愤怒。在这个角度来看,只有强大,才有说话的权利,才有受尊重的资本。古往今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很多战争,最后都是正义战胜了邪恶,但是实际上,是胜利的一方,才能成为正义的一方。而军事力量又是一个国家的强大的最有力的表示。所以,要想捍卫祖国的利益,保卫祖国的领土,使祖国屹立于东方,最重要的就是要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国家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什么国土之争,历史争议,分裂活动,归根结底,军事是最有力,最彻底的解决手段。虽然,人们有时会采取和平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实际上,在里面起主要作用的,是军事力量的威慑。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和平与战争所围绕的永恒主题,也是历史的真理。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中国青年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只知道沉迷于生活的享受,在他们的心里,在他们的世界里,除了恋爱,玩乐,似乎就没有其他任何事情。于是,爱国情怀,军事理念,民族意识,在他们的思想里开始淡化,甚至消失。对国防,对军事,不闻不问,长此以往,必将极大的削弱我们的军事力量,因为,青年人是祖国的下一代领导者。试想,如果真的发生了战争,这些奶油化的青年,怎样端起武器,奋勇杀敌?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青年问题的严峻性,并且在现在,就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认为,在大学进行军事理论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必须认真对待,给予高度的重视。总地说来,以上是我经过这八周的学习,所得到的一些感想和体会,我想肯定有很浓重的个人色彩,毕竟这次我说的都是我所想,没有加什么修饰。关于军事理论的学习,我还有个建议,希望老师能够制作一些形象生动的课件,来展现丰富多彩的军事天地,同时,在授课的时候,最好多介绍一些经典战例,这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理解,都是很有帮助的。

作为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守卫者,230万人民解放军,从数量上来说,足矣。 但是,现代战争已经不再是军队数量左右战争成败。我们需要的是先进的军事理念,高水平的军事素养,高科技的军事装备。 虽然近年来解放军在武备方面有很大提高,但这个提高是相对于十年前的解放军来说的。 虽然我们一直在进行军事变革,但是当代的指挥官已经不具备当年在华夏战场和朝鲜战场上的老鼠帅们的魄力。畏首畏尾,害怕训练造成的伤亡,变得只关心数字,而不是素质。 我们的人民军队需要改革,但这改革不应该是自上而下的,只喊口号,只做样子,军队素质不会得到提升。 我们每一个独立的兵种:陆·海·空·二炮。都应该能够独立的进行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就是所谓的单兵种作战理论。这可以解决跨兵种作战中的协同问题。但这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各个独立的兵种都要有足够的战争资本。陆军要有陆航,空军要有空降兵,海军要有海航·陆战队。而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有陆航,但没有运输机,不能进行大规模快速机动。没有攻击机·歼击机,不能在单兵种作战中获取制空权,不能在战场上空见识进而控制整个战场。 我们的海军有陆战队,但登陆舰艇奇缺,海航没有运输机,如何进行登陆作战?军舰反潜能力有限,如何进行护航? 我们的空军有三个空降师,但单次空降能力小于一个团。空降兵是空军进行地面战的拳头。空降兵上不了天,会不会很可笑呢?两栖步兵和海军陆战队没有登陆舰可以征用民船,陆军没有运输机可以征用民航飞机,空降兵也能征用民航?那玩意儿能进行空降? 未来,在中国进行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在小规模冲突中,动用多兵种进行反恐战是划不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单兵种作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