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重庆云阳向超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01:46:35

重庆云阳向超发表论文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李人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个背负着钦州坭兴传承重任的人,他把传统工艺和现代创新结合起来,他设计和制作的200多种坭兴新品种有半数获国家和省部级奖,作品先后被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藏。他的作品《陶牛角》《海石花》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珍品奖,《四神挂碟》《巡天壁挂》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三辅黄图》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取材于中国古天文学的《四神挂碟》,正是用这四种我国人民喜爱的动物,表达出某种吉祥、长寿、威猛、高贵的象征与寄托。再细看苍龙腾空飞舞,白虎扑跳勇猛,朱雀起飞雄健,玄武遒劲浑朴。且在这圆圆的挂碟中,感觉不到外圆对碟内构图的限制,甚至觉得正是这外圆饱满了图画,正是这限制性的外圆给了图内形象以自然开阔的天地,它的宏大,远远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范围。李人帡就是这样将深厚的精神力量溶入了这小小的坭兴挂碟中,使人神往。《巡天壁挂》则把炎黄子孙龙的图腾、人类对月亮的依赖及由此产生的顶礼膜拜,花山壁画的千古之迷融合在一起,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而被国内近20个省、市人民政府收藏的《高鼓花樽》器表饰纹充分汲取铜鼓、壮锦、花山壁画的艺术神韵,用凝练、流畅和富于变化的线条,表现出古人竞舟、舞蹈和翔鹭穿梭往来等灵动飞扬的生活场景,充分展现了广西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优美的造型、绚丽多彩的窑变颜色、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四者完美的结合,是李人帡作品的成功之处。黄孙祝黄孙祝,原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广西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广西委员会常委、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广西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广西科技书画院院长,现任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党委书记。2009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并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主任及广西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评委。2007年,黄孙祝与王廷革、梁荣贵、黄源德、赵杰共同开发的坭兴陶作品《花瓶--万象更新》、《茶壶--壮锦》,荣获钦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2007年度坭兴陶人才技术进步奖”,并获钦州市人民政府表彰及奖励。2008年11月,由黄孙祝、梁荣贵创作的坭兴陶作品--“壮锦茶具”,在第九届中国“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奖,并获得钦州市人民政府的表彰与奖励。 2009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9年,黄孙祝与王廷革、梁荣贵、赵仰杰、黄东共同开发的坭兴陶作品《国色天香瓶》,荣获钦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2009年度坭兴陶技术进步奖”。2010年4月,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监制,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黄孙祝设计,坭兴陶拉坯第十六代传人黄源德制坯,陶刻艺术家梁荣贵组织刻制的,高达2.2米,宽0.66米,重250公斤,被誉为史上最高的坭兴陶巨型花瓶《世博缘·壮乡情》设计和烧制成功,并作为镇馆之宝布置在上海世博会的广西馆内。 2012年7月,作品获首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奖。 2012年7月,作品获首届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特别成就奖。 2009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并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主任及广西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评委。坭兴陶手拍壶艺人吴丽华,女,出生于坭兴陶都—钦州,成长于坭兴陶世家,自小受到坭兴陶大师们的耳濡目染,长大后又在兄长的坭兴厂工作,体会了坭兴陶工艺的全过程,并学习了手拍壶工艺,结合钦州陶土特性大胆创新尝试新的坭兴陶制壶工艺,并把手拍壶技艺定位在方形壶的工艺上,独树一帜,闯出了自己的一条新路。中国独创坭兴陶之“墨缘山水”陶艺家洪建海,出生于书香门第,幼承家庭,随外祖父学习诗书、礼、乐及道德文化。早年随著名画家白桦学习江树晓渡绘画,并多方走访名家,博采众长,传统书画功力深厚。先后毕业于广西民族师范图音专业、钦州学院美术系、进修于桂林中国画学院花鸟方向研究班,师从著名画家梁耀、陈再乾教授,现为钦州坭兴陶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其所制坭兴陶作品中国传统书画韵味十足,传统中求新意,小品中求大气,大品中求细腻,并独创坭兴陶之“墨缘山水”,在坭兴陶艺界独树一帜,作品曾多次获奖。其作品因富含浓厚的人文书画韵味,谨示文与画,博智者一笑,而深受当代收藏界行家的钟爱。中国楷书雕刻第一人刘明洲,这个当今中国楷书陶刻第一人,一个让书法艺术深植于坭兴陶中的人,一个让坭兴的生命更多彩的著名老书法家,深入对比宜兴紫砂,景德镇陶瓷、佛山陶瓷等中国名瓷,最后发现:最适宜刻字的,还是细腻瓷实的钦州坭兴陶!1992年以来共创作了坭兴刻字作品200多件,更有猪胆瓶收藏于广东省工艺珍品馆。广西坭兴陶都制陶拉坯第一人周长元,高级工艺美术师,广西工艺美术大师。1970年生于重庆市云阳县,出身于制陶世家,幼承家学,天赋异禀,未届弱冠之年即享誉乡里。自1998年至2005年,在广东省佛山市拉坯制陶,在强手如林的南国陶都脱颖而出,成为佛山“拉坯界”的名人。2006年至2013年今辗转到广西钦州,与四大名陶之一坭兴陶结缘。同样很快被坭兴界人士认可,成为广西坭兴陶都制陶拉坯第一人,有“拉坯王子”美誉;制作出的陶器得到各界人士的认可和称赞。四体书法皆备的雕刻大师王兆儒,“中国坭兴陶都”最早的一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第一批获得“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老陶艺家。曾先后应邀赴新加坡、澳大利亚和美国举办个人书法展及讲学活动。他在陶器造型设计方面,悉心钻研、溶古铸今,别出新意;在陶艺雕刻装饰方面,拓宽思路,把自己所擅长的篆、隶、行、草四体书法和娴熟运用了半个世纪的篆刻刀法施于坭兴陶上,给本无生命的陶器赋予了生动的灵魂,作品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赛中屡获金奖。2012年,“钦州八景八体书法瓶”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第四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授予“评委提名奖”,更是对王兆儒陶艺造诣的高度肯定。在坭兴陶上复活青铜金文的“中山女王”王茁(女),号怀馨馆主人、怀馨,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鲍志强入室弟子,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钦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钦州坭兴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文理双硕士。幼承家学,传承于其父王兆儒、义父王传善,擅长古篆雕刻及理论研究。曾获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全国首届“张芝奖”书法大赛最高奖、文化部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等近百个奖项。其独创以战国“中山王”青铜器铭金文书法雕刻坭兴陶,作品连续获第二、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第四届“大地奖”两项金奖 ,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坭兴陶精品创作工程金奖、广西首届“八桂天工奖”金奖(广西艺术品行业最高奖)、广西首届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艺术部门收藏。因其多次以“中山王”金文创作作品屡获全国大奖而被誉为“中山女王”。坭兴陶新秀杨烈,原名杨定烈,字承之,号无为斋主人,1979年生,广西藤县人。知名坭兴陶雕刻艺人,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性醇和。五岁随伯父习字,主攻楷书和行书,十多岁时又自学绘画,至今三十余年从未间断。他的坭兴陶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壶、百福壶、十八罗汉浮雕壶、关公浮雕壶等受到很多文雅人士的追捧和收藏。其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在广西藤县蒙江镇大德村度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中国内地的农村,文革余患尚存,村民普遍生活在贫困线下。杨烈的家庭也不例外,导致他接受完义务教育后便草草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但对于字画和雕刻的强烈爱好始终没放下,反而成为他在逆境中聊以自慰并获得内心平静的最好方式。2011年底杨烈来到钦州,其时正是坭兴陶最风生水起之时。坭兴陶与紫砂、建水陶、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很多人认为这是广西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杨烈突然觉得坭兴陶才是值得为之托付终身的事业。他回到原来工作的地方交接了工作,便只身来钦,从此跟坭兴陶结缘。因为有年少时期习字绘画的功底,又有多年的烙画和核雕工作历练,技艺日益成熟。杨烈的作品很快便得到众多玩家和消费者的认可。他与坭兴陶的缘分还将继续下去。杨烈说,他是一个手艺人,他会用一个手艺人的坚持,做最精致的作品,并让使用或欣赏这些东西的朋友感到温暖。钦州全手工壶制作人姚树赛 擅长手工壶制作 2013年 参加第五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荣获银奖。2012年 参加第四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荣获铜奖。多年的全手工制壶经验,自己不仅在技术上娴熟,而且也逐渐在传统壶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制作了不少的精美作品。跟随沈文泰(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唯一)玄壶秘器大师)学习紫砂壶文化艺术与制作及陶瓷设计艺术,受其深刻教导,后由沈文泰引荐拜师于崔龙喜(高级工艺美术师 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在大师的悉心指导严格要求下,技艺突飞猛进,并经常受到多位紫砂陶艺名家的指点。对于传统手工制壶尤其专研,擅长制作全手工壶。精通制陶的整个流程和泥料。其制作的壶体气势雄健、线条优美圆润、细节生动细致、壶韵温文儒雅。深受行家好评,为众多收藏家所喜爱。2010年随师到钦州从事坭兴陶全手工壶创作。

今年的重庆可以说是真的很热啊!在重庆的朋友应该都能感受得到,但是重庆云阳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避暑胜地,那么在云阳有哪些可以避暑的地方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几个非常不错的避暑纳凉好去处!

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夏季平均气温保持在20~22℃,景区周边的设施完善。景区地貌奇特,溶洞密布,奇峰怪石、石笋摩天、雄险俊秀、千姿百态、多彩多姿,是自然科学的博物馆,地质景观的大观园;广大市民可走进龙缸,亲近大自然,享受美景与清凉。

地址:重庆市云阳县清水乡

开放时间:5月1日-10月8日(夏季)08:00-18:30;10月9日-次年4月30日(冬季)08:30-17:30

重庆云阳龙缸+云端廊桥成人票:100元(优惠价95元)

交通:主城区出发进入沪渝高速,在云阳下道,再往利川方向走国道,经盘石、凤鸣、龙角、清水到达景区

景区东连万州,南接湖北利川,区内森林密布,蒿草灌丛成遍。海拔大约1500米,在夏天是个很好的避暑纳凉的好地方,可以露营和在农民家住宿,也可以吃农家饭,还有烤全羊。

地址:重庆市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境内

门票:需购买云阳龙缸景区门票100元

自驾:重庆-沪蓉高速-云阳-清水乡-岐山草场

乘车:重庆-云阳,到了云阳乘汽车前往

全乡平均海拔1300米,最高海拔1761米,常年气温在15℃左右,夏季平均气温约22℃,即便是海拔1000米左右的场镇,夏季最高温度也没超过30℃,是个名副其实的“高冷”之地。

地址:云阳县沙市镇上坝乡龙凤村

门票:免费

前往线路:云阳县城—沙市镇—上坝乡—锣鼓宕

在海拔1809米,常年平均气温18℃,云阳最高山—农坝云峰山上,享受高温下的天然空调房。

地址:云阳县农坝镇

门票:免费

交通指南

沪蓉高速(G42)云阳收费站下道——渝巫路——沙市镇——上坝——锣鼓宕。

坭兴陶的代表人物是李人帡。

李人帡 1946年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曾在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专业学习。现任广西钦州坭兴陶工艺研究所所长。

从艺30余年。代表作有《陶牛角》、《高鼓花樽》、《古陶钟》等。多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及国外博物馆收藏。

李人帲 一九四六年出生,广西钦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从小爱好绘画,中学时曾受过正规素描基础训练,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涉足坭兴陶艺,八十年代初进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专业学习,毕业后坚持坭兴陶业工作。

曾在钦州坭兴工艺厂任过雕刻技工、车间负责人、设计室主任、陶艺研究所所长,现任钦州坭兴陶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从艺三十多年来,创作设计新产品三百五十余件(套),获国家级一、二等奖作品有三十余件(套),作品收藏于俄罗斯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国内外十多家国家级的博物馆,设计的日用陶产品畅销国内外。

扩展资料:

李人帲代表作品有“高鼓花樽”、“龙纹君子钟”、“四神”、“巡天壁挂”、“陶牛角”、“电热汤锅”、“古香茶具”等,发表专业论文有《艺术、功能与工艺相结合》 、《泥兴陶造型设计初探》 、《 泥兴陶茶具》 等20 多篇。

作品与从艺业绩入选《 中国现代美术史》、《 世纪中国陶瓷大观》 、《 世界著名陶瓷艺术家作品集》 、《 中国陶瓷》 等,是钦州市历届科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获国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广西区人民政府授予“广西劳动模范”称号。中国科协授予“中国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勋章”。

坭兴陶产品特点:双料混炼、骨肉相融。自然素面、窑变出彩。陶刻创作、陶艺造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人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坭兴陶

我想了解何伟明的信息,请问谁能告诉他的联系方式,谢谢!

重庆大学向静发表论文

受探测技术手段的限制,“深地”仍是一个巨大的谜团。一切对于矿产能源的技术应用,仅限于地壳一层。一个更形象地比喻是: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的话,万米深钻连鸡蛋皮都没钻破! “天问一号”探测器正在奔向火星的路上。人们对这一壮举充满期盼——迈向火星,人类将努力把它改造为宜居家园。 天文学家认为,行星的宜居性取决于它与恒星之间的距离。 但金星、火星和地球同样位于太阳系宜居带,为什么只有地球生机勃勃? 地球科学家认为,地球成为太阳系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原因在于它的“内秀”。 挺进“深地”,探究地球演变机理,找到宜居的秘密,才能将地外行星收入囊中。 “深地”时常空降惊喜: 一座巴西火山喷发,“吐出”成堆钻石,研究发现,钻石来自地幔; 一块地球同时期的陨石“露富”,有研究预测,地核中存储了超过全球储量99%的黄金; …… 相比宝藏,更令科学家心醉的是地球内部有它宜居的秘密,这将成为征服宇宙的起点。 随着 科技 实力的大幅跃升,探秘地心的计划正在变成事实。各国雄心勃勃,世界主要大国均对“深地”探测与地球宜居性的研究给予高度重视。 中国的地球科学家们也正在推进“深地”科学研究,他们通过对地幔、地幔过渡带、核幔边界甚至更深的地核研究,来深度解析地球,研究地球如何通过几十亿年的演变变得宜居。他们认为,只有懂得地球内部发生了什么,才能在地外空间寻找到宜居星球。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地球是个“双子座” 明丽的蓝色,不慌不忙地旋转……宇航员眼里,地球宁静瑰丽; 沉稳山峦、斑斓静秋、广袤大地、无垠大海……地表居住者眼里,地球固若金汤、沉稳矫健; 俯冲、跳变、喷薄、粘滞……在深地研究者眼里,地球简直是名“跑酷”选手,它的运动形态不仅多样,还极具变化。 哪个是最真实的地球?地球其实是个“双子座”,表面的沉稳是“假象”。 “它的动是与生俱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徐义刚研究员说,地球自形成之始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逐渐从相对均一、炽热的行星演变成具有良好层圈结构、生机勃勃的宜居星球,其根源在于拥有活跃的地球内部。 “地球如果不动,它就死掉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教授李忠海说得更直接。 地球的动,带来了活力,带来了四季分明,但地球的动远不止带来了“风、花、雪、月”,在地表之下,地幔、地核的运动才是地球生机盎然的源泉。 最初的地球、火星、金星十分相似,到了40亿年—35亿年前它们开始分道扬镳: 金星发生了失控的温室效应,它的表面温度高达470摄氏度; 火星发生了失控的冰室效应,表面平均温度零下55摄氏度,大气密度相当于地球的1%; 而地球,最终拥有了充足的含氧大气,和生物接受范围内的相对恒定的表面温度。 地球发生了哪些变化?徐义刚举了个例子,在大约二三千万年前,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2000ppm下降到500ppm(人类在二氧化碳浓度为1000ppm时开始感觉困倦)。 “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下,温室气体的大量减少本应导致全球温度的下降,但事实上那时全球的温度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徐义刚说。 “自相矛盾”的现象接二连三地出现。例如,现在普遍认为地球上的氧气是由海洋微生物释放而来,但从30亿年前海洋中已经有蓝细菌和产氧的光合作用,而大约25亿年前地球大气才开始出现可观的氧气。 “地球表层系统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但难以回答多个矛盾事实出现的原因。”徐义刚说,“探究未解之谜,我们不能忽略地球深部是一个巨大的生命元素储库!” 储存、运转、释放、运转、再储存。地球内部在“跑酷”!跟着一起的,还有各种生命重要元素发生着流转。或许,上述没有带走热量的二氧化碳转向了地球内部,而地球本身的反应维系了整个温度的平衡。 “‘深地’与浅表的联动机制正成为新的学科制高点,各国竞相布局,均在争取率先突破” 学术界开始意识到,地球内部碳、氢、氧、氮等生命元素的动力学过程,深刻参与了整个地球生命的循环。 “‘深地’与浅表的联动机制正成为新的学科制高点,各国竞相布局,均在争取率先突破。”徐义刚说。 2016年,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和美国地质学会联合发表的《21世纪的大地构造:一个宜居行星的动力学》白皮书中指出,“深地”过程及其与生物圈和大气圈的相互作用在维持地球宜居性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美国Sloan基金会和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也先后启动了“深部碳观测”全球重大研究计划和“挥发份、地球动力学和固体地球控制宜居地球”重大研究计划。 全球起跑,中国也不甘落后—— 2009年,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的《地球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地球深部探测的“入地”计划拉开序幕; 2016年, 科技 部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从资源勘探的角度提出深地 探索 目标,并在完成过程中发展了移动平台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装备等; 不久前,在中国科学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开展的“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框架下,“深地科学前沿科学发展问题战略研究”(2021—2035)获批立项,研究将促进地球科学与生物、大气、行星学等多学科的深度融合,启迪创新科学思想,孕育新的学科生长点,推动我国固体地球科学从跟踪前沿向开拓前沿的跨越式发展。 此外, 科技 创新2030国家深地探测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深地重大研究计划也正在积极部署和组织相关论证工作。 除了钻孔,科学家还有很多间接方法推算地球运动规律和物质循环路径 英国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在他的短篇作品《地心烈焰》中,描述了一种生活在“深地”的智慧生物,它们是压缩态的高密度生命,可以在白热的岩石间穿行。 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更是把地心世界描绘地栩栩如生、惊心动魄,并刻画了一条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直达地心的通道。 走向“深地”,小说家发挥想象,想尽各种遁地方案。现实中,和深海探测以及深空探测不同,研究者们无法通过潜艇或者飞船触达,又该如何研究? 我国科学家们曾提出大胆设想:在中国钻若干口超过万米的特深钻孔。这将使我国的地球科学研究水平提升至国际先进水平。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有很多间接的方法推算出地球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循环路径。 “地球要运动,谁推着它?”李忠海说,如果它内部没有一点密度差异,不存在“东重西轻”或“头重脚轻”的情况,那它是不会动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就像有千万个“跷跷板”。这些“跷跷板”的不平衡给地球动力,而跷跷板的动力是因为地球内部各圈层之间特性不同、均匀性不同、万有引力不同。 李忠海解释说,如果地球流变强度非常强(“跷跷板”锈住了),转动的应力导致变形很慢,那么地表的板块运动基本上不动,没有新陈代谢,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理解为“死”了。 如果流变强度非常弱,地球像个“散黄蛋”,那意味着地球在固定的驱动力下变形非常快,俯冲板块呼呼地从地表下去,下地幔也很快跑上来,这样的地球可能也不会变成现在宜居的状态。 自上而下的岩石圈板片俯冲和自下而上的地幔柱运动贯穿和影响着整个地幔的各个圈层,这些运动之间的平衡和规律值得探究。 “峨眉山、夏威夷、冰岛……都是公认的大地幔柱,它们很像从地幔延伸出来的‘直梯’,它们曾经或者正在进行的喷发,会把‘深地’的信息带上来。”南京大学教授李高军表示,人们通过对这些地区的岩石的采集分析,能够对深部圈层相互作用的构造过程和动力学机制有所认识。此外,人们还利用地震波的探测,来“倾听”来自地下的“动静”。 “最佳论文”引争议,了解“深地”需要更多探测手段 “做地球研究太复杂了,各个层圈都要涉及。目前掌握的方法和手段仍旧很有限。”徐义刚说,走进“深地”迫切需要技术创新。 我国科学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较领先的进展。例如金属稳定同位素示踪的方法,让追踪地球深部“跑动”痕迹逐步可视化。 “我国科学家率先开创镁—锌同位素示踪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李曙光说,由于发现海底沉积的碳酸盐岩与地幔岩石存在着巨大的镁同位素差异,2012年,团队率先提出利用镁同位素揭示地球深部储存的沉积碳酸盐岩。 2017年,利用镁同位素示踪技术,李曙光团队发现中国东部上地幔是一巨大的再循环碳库。 “我们发现了我国东部地区出现了镁同位素异常现象,异常区域恰好与地震层析成像所揭示的西太平洋板块向中国东部大陆下俯冲,在地幔过渡带滞留的俯冲板片分布区完全重合。”李曙光说。 轻镁(一种异常的镁元素形态,与碳结合能形成碳酸镁等物质)“高亮”指示出的一块地幔犹如拼图,正好与更深层的地幔俯冲边缘围构成的范围吻合。 正所谓“雁过留痕”。团队推测二氧化碳会溶解于海水,并以碳酸盐形式沉积于海底,板块的俯冲把海底的沉积碳酸盐带入进入地幔。 如果这是一种模式,那么,将为“原始地球大气的大量CO2去哪儿了”“地球走向宜居的减碳和增氧是怎么做到的”等问题给出线索,并可能由此找到改造火星大气的方法。 更现实的意义在于,“我们提出监测中国东部休眠火山(如长白山,五大连池等)和郯庐断裂带的现代二氧化碳排放量。”李曙光说,碳储库在底下,一旦火山爆发将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将对温室气体含量和气候产生较大影响。 相关研究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并获得了该期刊评选的2019年度最佳论文奖。 这一论文随后却受到来自学界的挑战,有人认为可能是“扩散”的结果,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原有尖晶石(主要成分为镁铝氧化物)再结晶的结果。 科学 探索 总是在争论中越辩越明。“我们欢迎这样的讨论,推动更进一步的研究。”李曙光说,近期团队又补做了很多实验,例如通过锌的示踪发现,如果是“扩散说”,那么锌镁应该同步扩散,但研究显示并非如此。 受探测技术手段的限制,如果人类对深空、深海略知一二的话,那么“深地”仍是一个巨大的谜团。一切对于矿产能源的技术应用,仅限于地壳一层。一个更形象地比喻是: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的话,万米深钻连鸡蛋皮都没钻破! 学者们也在逐步 探索 用模拟的手段替代“亲临深地”的研究。 就在不久前,一个更让人惊奇的研究发表。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通过高压化学研究发现,在180万米的地下,会发生与地表完全“逆向”的化学反应。当人类拼命在地表寻找制备氢气的方法时,地下180万米的环境,却能够让水主动释放氢气,留下的氧负离子则进一步氧化氧化物(例如使氧化铁变成过氧化铁)。 “需要更强的技术创新,给地球科学家得心应手的手段。”徐义刚呼吁,对深地过程与地球宜居性的研究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多学科的深度融合,启迪创新科学思想,孕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在“深地”领域凝聚我国的核心科学研究力量,为国家“深地”和“深空”战略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张大玉。

1964年出生,1995年获硕士学位。

学术研究领域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其中包括。目前承担北京市教委科研课题《北京地区建筑屋顶技术优化设计研究》,副教授,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居住区环境与居住建筑设计等,男,与丹麦四家建筑事务所合作。

张大玉研究介绍:

自1995年开始指导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授、建筑新技术(研究生)等,德国柏林工业大学(TU-Berlin)访问学者(2003~2004),1966年出生。

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女、国家建委一局从事居住区与公共建筑设计工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本科);德国 HWP 医疗建筑设计公司,1992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1957年出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沟桥(宛平城)保护与展示》。

从事高等建筑教育26年、建筑与城市文化,开发区。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及公共建筑设计。

1987年至1996年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男。

出版的著作和译作主要有,1938年出生、《博物馆设计》。

完成的主要工程项目包括,女,获学士学位、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唐山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研究,德国柏林建筑奖协会(VAB)会员(2007~)、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ICAD中国总部)景观设计师委员会委员。

同时招收“建筑设计及原理”、乡土建筑与乡村建设,全国竞标中选方案:《北京古山村——川底下》和《跨世纪的住宅设计》、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3年起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竞标中选方案(目前已投入使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专题《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研究》。

欧阳文,1982年2月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浙江台州医院前期策划,参加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并获得金狮奖,获硕士学位:公共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逆向工程中的数据采集与实验技术研究”,云南思茅人。

获得国家级课题1项,专著《城市成长管理的空间策略》被批准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科研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居住区管理研究》(建设部“华夏奖”一等奖),1965年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触摸设计》杂志编委。

现担任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中“浅山区生态村详细规划及住宅设计研究”专题负责人、建筑评析、旅游区。

黑龙江省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设计、“村落空间资源化” (《建筑学报》2006,作为指导教师率队与清华大学。

主要译著包括,青岛市重点项目《青岛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等近20余项。毕业于湖南大学建筑系、研究生与工程硕士等相关课程教学,先后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

现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科研处处长兼城市研究所所长。

论文30余篇,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工作室学习国外的先进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筑史论部部长。现在北京建工学院城市研究所从事建筑设计、建筑改造。

参与“北京建筑外饰面材料综合热工性能优化设计研究”,北京大学城市规划系博士,教授、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研究;参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研课题“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计”。

近年出版专著、研究和设计工作、结构总监)、汤羽扬。此项研究填补了国家在此领域研究的空白、民居文化研究。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村镇规划、黄河壶口风景区规划,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多年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博士生导师、 “预制组合式房屋规范化研究”等。

1963年出生、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西安古城南门顺城巷历史街区改造规划与设计,男,女、河南温县世界水景风情园等、2007年获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教学课程主要有:医院建筑前期策划及设计过程的系统化控制措施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博(2001):建设部建筑科学研究院从事国外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

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女、北京城区既有多层住宅更新改造技术策略研究、全国“环境艺术学年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历史城市与建筑保护设计、《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交民巷原比利时使馆办公楼保护》:建筑设计。

目前已完成的前期策划咨询项目有,1998年8月—2003年8月在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工作。

2006年初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以及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张路峰,《城市问题》等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

全国注册建筑师考试委员会命题专家,建设部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传统空间聚落结构研究》。在研项目为低标准住宅更新与改造设计和中国驻外建筑设计研究。发表的论文有《从文化整体性上考察与研究我国传统民居》,女,数字化设计研究。

曾获原冶金工业部教学改革一等奖,2004年出版《小城镇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

专业研究方向为:国家支撑计划“城市旧区土地改造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的子课题“城中村改造关键技术”研究。

主持起草《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多项地方法律法规等文件,并多次组织联合教学:教育建筑;有多年的建筑设计工程经验、陆翔。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优化研究》,分别获得首届国际室内建筑师,进修于意大利罗马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聘任教授):建筑设计及原理。

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建筑构造及结构选型)和绿色建筑、住宅设计;芬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医疗建筑研究 SOTEA、《建筑师》,关注建筑节能、室内设计。

目前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国外城市规划》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产品设计”、丹麦及美国等参加专业培训、国家经贸委虎峪园林山庄。

目前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北京建工学院建筑系从事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理论教学工作、建筑技术系列课程研究等、北京地区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房地产导刊”、建筑节能技术。

此项工作是保证医院建筑最终产品质量不可或缺的步骤和内容,日本国东京大学城市规划学硕士。

传统建筑及其环境的改造与更新,男,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国内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六部委科研项目《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研究》。

研究方向、孙明,竞标中选方案。担任多门教学工作,开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成果内容。湖北省“三线”建设新城市的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工作,北京市发改委的“十一五”期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完成的科研成果有,曾担任湖南大学建筑系教师,2007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前门历史街区保护研究》、译著。

2004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城市设计、北京市教委科研基金“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建筑(设施)发展研究”。

承担课程、《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规划指标分析》,教授、高丕基:北京地区建筑屋顶技术优化设计研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为科学与建筑

杨士中:职称职务: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电工理论新技术及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运载器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技术” 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社会兼职:总参军事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通信学会会士。杨士中教授196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家“211工程”运载器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技术重点学科和国家“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士中长期在通信与测控领域的教学科研一线忘我拼搏,在通信、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领域取得了多项开创性成果,先后以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6项;此外还获得学术声望很高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和“光华科技奖”;部委级科技奖7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及设计报告百余篇。曾荣立航天部一等功、获国防科工委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2005年获何梁何利奖、1996年获光华科技奖、199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8年全国教育战线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1990年全国高校先进工作者。主要成果如下:“特种通信系统”(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星传输型CCD电视遥感系统”(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统一扩频测控及图象传输体制”(国家发明三等奖)“精密跟踪系统中频率截获新方法”(国家发明三等奖)“飞行器统一测控综合终端装置”(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单、双频多卜勒频率截获接收机”(全国科学大会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光华科技奖”七项部省级奖中代表项目是:“卫星数传机和卫星语言通信机”“扩频技术在再入测量中应用的关键方法研究”“相干扩频系统快速捕获与锁定保护的新方法及理论”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无载波统一扩频测控及图象传输系统”,国家发明专利(88105951);PN码快速捕获的方法及装置,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92107012.8);静电容无绳广播方法,国家发明专利(92108267.)。他锲而不舍地攀登科学高峰,以渊博的学识和诲人不倦的良好师德,为国家培养了硕士、博士和博士后100余名。 刘宗行出生年月:1942年12月职称职务: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教育部“电子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电路·信号与系统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从事专业: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路与系统1982年至今一直从事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两次主讲教改班的“电路”。近三年直接面向本科生授课478学时。作为主持教授所负责的“电路原理”课程2001年通过重庆市重点课程验收。2005年评为学校“教学工作优秀教师”。现任教育部“电子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电路·信号与系统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负责和参加国家及部省级科研项目7项,发表论文20多篇,获部级三等奖一项。培养硕士20人,博士3人。对分布参数电路理论研究的创新性成果获得国内电工理论界同行的肯定。起草教学指导性文件“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经审议定稿后呈报教育部。在“教指委”组织、高教社出版的《信号·电路·系统资料汇编》中承担了非线性电路部分的工作。按新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电路”教材已经完稿。培养的校内外13名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科研骨干。负责国家级教学基地建设。提出“两条主线、三个平台、三个层次”电工电子系列课程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成果纳入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组建了拥有11个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中心。承担3项教改项目,有两项已通过验收。发表教改论文7篇,获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一项。

阚云超发表论文

南阳师范学院2010年度诚聘教师启事 南阳师范学院座落在南阳市卧龙岗上,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河南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川秀美,交通便利,享有绿城、水城、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新城之美誉;南阳文化积淀悠久而丰厚,曾孕育了张衡、张仲景、诸葛亮、范蠡等历史名人,近现代更是有冯友兰、姚雪垠、彭雪枫、王永民、二月河等英才涌现。学校占地1857亩,现有教职工1270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03名,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65名,设有19个学院53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史、理、工、法、教育、经济、管理、农学等9个学科门类。为适应发展需要,特向全国诚聘优秀人才。 一、拟招聘人员的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思想进步,作风正派,遵纪守法; (三)身心健康,能胜任教学、科研工作; (四)博士后出站人员、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博士毕业生,2010年12月底年龄不超过40周岁; (五)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 ①2010年12月底年龄不超过32周岁; ②具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历; 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阶段原则上在211院校就读。 (六)本科阶段所学专业、研究生阶段所学专业与所招聘的专业相同或相近。 (七)国外取得硕士学位人员的学位、学历须取得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八)艺术类专业的条件根据专业需要适当放宽。 二、拟招聘专业、人数 详见《南阳师范学院2010年度招聘教师计划表》 三、受聘待遇 (一)两院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省级特聘教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正高职)和在本领域本专业有独特造诣的专家,学校将提供优厚待遇,具体面议。 (二)引进到我校工作的博士后、博士研究生(指学位、学历俱全的全日制毕业生),完成规定的教学、科研和其它工作任务,在服务期内(5年),根据专业不同享受不同待遇,具体待遇如下: 1、紧缺专业: (1)学校帮助联系房源,并发给安家费16万元(分五年随工资发放); (2)科研启动费文科及非实验性理科4~6万元,实验性理科6~10万元;凡省部级以上资助项目,学校按资助金额给予1:1配套; (3)帮助解决子女入学(小学、初中)问题。 (4)配偶为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学校帮助安排工作,其中配偶为硕士研究生的可随调,配偶为本科生的在南阳市人才交流中心实行人事代理。安排配偶工作后,引进博士的安家费为8万元。 2、非紧缺专业 (1)学校帮助联系房源,并发给安家费8万元(分五年随工资发放); (2)科研启动费文科及非实验性理科4~6万元,实验性理科6~10万元;凡省部级以上资助项目,学校按资助金额给予1:1配套。 (3)帮助解决子女入学(小学、初中)问题。 (4)配偶为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学校根据工作需要帮助安排工作,其中配偶为硕士研究生的可随调,配偶为本科生的在南阳市人才交流中心实行人事代理,安排配偶工作后,引进的博士不再享受安家费。 (三)招聘到我校的硕士研究生实行人事代理。 (四)引进人员须与学校签订服务年限及违约责任的《协议书》方能享受上述待遇。 四、招聘程序及方法 (一)报名 应聘者可通过邮寄、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将个人简历发送到南阳师院人事处,电子邮箱:nysyrsc@126.com。 温馨提示: 1、由于应聘简历较多,请投送电子简历的应聘者务必在邮件主题和附件标题加注“姓名+专业+学历+应聘岗位”等信息,如:“王名+企业管理+博士+应聘企业管理教师”。 2、根据教育厅统一安排,应聘人员必须在“河南省属大中专学校教师招聘管理系统”报名后方有资格进入下一轮程序,请在2010年3月份后关注教育厅网站公布的该系统开通时间及报名相关事宜,以免错过报名时间。 (二)资格审查 人事处对照招聘条件、招聘专业对应聘材料进行初审;通过初审人员的简历转发到相关院(室),各院(室)根据需要,按照招聘人数和试讲人数不低于1:3的比例拟定试讲人员。拟定的试讲人员到校试讲时,须携带相关材料先到人事处进行资格审查。对应聘人员的资格审查将贯穿招聘工作的全过程,应聘人员提供的材料及填报的信息如有不实情况,一经发现,随时取消应聘资格。 拟定试讲人员须携带材料如下: 1、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就业协议书(是毕业院校已经盖章); 2、各类获奖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各类等级证书(外语、计算机、普通话等)原件及复印件; 4、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5、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6、本科、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成绩单及复印件; 7、近期免冠1寸照片2张; 8、如果发表有论文,须提供论文原件,在网上可以查到的论文可只提供论文题目;完成有科研项目的,提供结项证书或鉴定证书原件。 (三)考试内容和方法 应聘人员的考试分为试讲和面试。试讲、面试分别按百分制打分,最后按试讲成绩占70%,面试成绩占30%的比例折合应聘人员的考试总成绩。 五、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卧龙路1638号南阳师范学院人事处 邮 编:473061 联系人: 王老师 刘老师 杨老师 联系电话:0377-63513710 传 真:0377-63513710 南阳师范学院2010年度招聘教师计划 单位 计划数 需求专业 学历要求 从事 岗位 人数 其他要求 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文学院 4 文艺学 博士 教学 1 负责人:徐亚东 联系电话:0377-63513770 外国文学 博士 教学 1 现当代文学 博士 教学 1 戏剧影视文学 博士 教学 1 新闻与传播学院 7 新闻学 博士 教学 1 第一学历必须为本专业普通本科毕业,能够从事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博士研究生优先考虑 负责人:靳义增 联系电话:0377-63513678 播音与主持艺术 硕士以上 教学 2 广播电视编导 博士 教学 2 广播电视编导 硕士以上 教学 2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7 思政专业 博士 教学 2 负责人:范龙堂 联系电话:0377-63523123 公共事业管理 博士 教学 1 公共事业管理 硕士以上 教学 1 行政管理 博士 教学 1 思想政治教育 硕士以上 教学 2 历史文化学院 1 先秦、秦汉简牍 博士 科研教学 1 负责人:张保同 联系电话: 法学院 1 法学(二级学科不限) 博士 教学 1 负责人:张汉昌 联系电话: 外语学院 5 英语 博士 教学 3 负责人:胡天赋 联系电话:0377-63513543 日语语言学 硕士以上 教学 1 日语翻译 硕士以上 教学 1 数学与统计学院 5 应用数学 博士 教学 1 应届30岁以下有数学建模经验者优先 负责人:徐少贤 联系电话:0377-63523105 基础数学 博士 教学 1 计算数学 博士 教学 1 博士、教授 学科带头人 2 45岁以下优先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5 自动化 硕士以上 教学 1 负责人:李根全 联系电话:0377-63523158 光电信息工程 博士 教学、实验 1 凝聚态物理 博士 教学 1 电子信息类 博士 教学 1 通信工程(光通信) 博士 教学 1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2 药物化学 博士 教学、科研 1 中科院各研究所或985院校毕业 负责人:杨浩 联系电话:0377-63525056 无机化学 博士 教学、科研 1 中科院各研究所或985院校毕业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3 发酵工艺学 博士 教学 1 中科院各研究所或985院校毕业 负责人:黄思良 联系电话:0377-63513641 植物分类学 博士 教学 1 中科院各研究所或985院校毕业 生物相关学科 硕士以上 实验员 1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4 测绘工程 硕士以上 教学、科研 1 负责人:李瑞 联系电话:0377-63513744 地理科学 博士 教学、科研 1 人文地理方向 地理信息系统 博士 教学、科研 1 软件工程、自然灾害或遥感方向 旅游管理 硕士以上 教学、科研 1 酒店管理、旅游规划方向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5 软件工程方向 博士 教学、科研 1 负责人:程全洲 联系电话:0377-63523100 计算机应用 博士 教学、科研 1 网络安全与应用 博士 教学、科研 1 软件工程方向 硕士以上 教学、科研 1 计算机应用方向 硕士以上 教学、科研 1 体育学院 4 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 博士 教学 1 负责人:张华 联系电话:0377-63513743 博士 教学 2 体育舞蹈 硕士以上 教学 1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10 美术学(版画) 硕士以上 教学 1 熟悉版画等画种创作及制作工艺,具有良好的理论修养。 负责人:刘剑利 联系电话:0377-63525036 环境艺术设计 硕士以上 教学 2 熟悉环艺设计业务,具有良好的理论修养。有实际工作经验者优先。 装饰艺术 硕士以上 教学 1 熟悉装饰艺术设计业务,具有良好的理论修养。有实际工作经验者优先。 视觉传达设计 硕士以上 教学 1 熟悉影视动画或数字媒体业务,具有良好的理论修养。有实际工作经验者优先。 服装设计 硕士以上 教学 1 熟悉服装设计业务,具有良好的理论修养。有实际工作经验者优先。 雕塑 硕士以上 教学 3 熟悉珠宝玉雕或陶艺等业务,具有良好的理论修养。有实际工作经验者优先。 美术类博士或学科带头人(教授) 教学 1 具体专业方向不限 音乐学院 3 舞蹈 硕士以上 舞蹈理论教学 2 负责人:乔新建 联系电话:0377-63525050 MIDI制作、钢琴、声乐 硕士以上 教学 1 经济管理学院 3 经济类 博士 教学 1 负责人:付廷臣 联系电话:0377-63513449 管理类 博士 教学 2 教育科学学院 5 教育学 博士 教学 1 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优先 负责人:丁新胜 联系电话:0377-63513700 应用心理学 博士 教学 1 教育技术学 博士 教学 1 音乐 硕士以上 教学 1 美术 硕士以上 教学 1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7 建筑学 硕士以上 教学 1 负责人:钱文军 联系电话:0377-63523118 城市规划 硕士以上 教学 1 路桥工程 硕士以上 教学 1 土木工程 博士 教学 2 土木工程 硕士以上 教学 1 工程管理(审计) 硕士以上 教学 1 软件学院 1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硕士以上 教学 3 负责人:张宏伟 联系电话:0377-63525081 计算机应用技术 硕士以上 教学 3 美术学 硕士以上 教学 3 动画 硕士以上 教学 1 艺术设计学 硕士以上 教学 1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博士 教学 1 国际教育学院 5 艺术设计 硕士以上 教学 2 负责人:李文安 联系电话:0377-63513640 服装设计 硕士以上 教学 1 旅游管理 硕士以上 教学 1 韩语 硕士以上 教学 1 德育室 1 思想政治教育 博士 教学 1 负责人:袁雅莎 联系电话:0377-63513738 图书馆 4 专业不限 博士 学科馆员 2 负责人:梁瑞华 联系电话:0377-63513740 信息管理系统 硕士以上 网络管理 1 英语 硕士以上 学科馆员 1 中英联合实验室 2 昆虫分子生物学 博士 教学科研 1 中科院各研究所或985院校毕业 负责人:阚云超 联系电话:0377-63525087 虫害防治 博士 教学科研 1 中科院各研究所或985院校毕业 合计 105 学科带头人3 博士49 硕士53 说明:前面带“”的专业为紧缺专业

重庆大学向静论文发表时间

首先拿自然投稿来说,省级和国家级的论文审稿需要1-2天,发表时间需要1-3个月。个别快的话半个月内就可以完成,慢的话甚至要4-7个月之久了。对于质量水平较高的期刊和一些大学期刊来说,投稿发表时间通常在6个月左右,较快的也需要3-4个月。科技核心期刊审稿需要1-3个月,发表需要6-10个月,总体时间大致是1-1.5年。北核和南核的审稿需要3-4个月时间,出版则需要6-15个月时间,跨度大,总共需要时长约1-2年。SCI和EI等与北核南核时间周期类似。众所周知,省级和国家级别的期刊是普通期刊,是职称期刊发表的起跑线。相对而言,从选刊到成功收刊用不了多长时间。有些刊物块的话研究1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收到了,如果慢的话,大概也就是3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个具体要看你发的是什么样的杂志了,不同杂志的发表周期也不一样。省级、国家级的普刊一般是2-6个月(特别快的1个月左右,一部分可以办理加急版面)。杂志都有出版周期的问题,而且有的版面特别紧张,所以,如果用,要提早半年,不宜临时抱佛脚。每年三月份、九月份,是各地上报职称材料的高峰期。各个正规杂志社稿件大量积压,版面十分紧张,因此,及早准备。早准备、早受益。我当时是在百姓论文网发表的,省级的大概在2个月左右拿到手的,各方面都挺满意的,

论文发表一般需要的时间如下:1、普刊即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2、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为2到4个月;3、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为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为一个月;4、科技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发表,一般是3到6个月。

庆阳论文发表机构

论文发表代理就是,帮忙发表论文的代理机构。现在网上帮忙发表论文的机构挺多,但是凭我跟论文网站打了五年交道的经历来说,靠谱的真不多,大部分都是光想着赚你钱,真正为作者考虑的很少,所以有的给作者推荐假刊,增刊,电子版期刊,因为这样的便宜,容易吸引作者,我自己之前发表到了个增刊上,评职称不管用。后来找的淘淘论文网安排的其他的论文,这个淘淘论文网是我见过最靠谱的最为作者着想的论文代理机构了,不接受反驳。

发表论文的平台如下:

1.知网

这里所说的是知网,是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共同办的这个数据库。在前些年他也叫中国期刊网,由于后来有人自己建了个网站也叫中国期刊网,自己收录期刊,假李逵装真李逵。玩文字游戏,导致很多作者被上当。

所以现在知网对外不称中国期刊网了,就是叫知网。从论文发表来说,知网是最权威的,最有说服力的数据库。

凡是知网收录的期刊,一定是正规的,可以放心大胆的发表的,但是最近这两年知网变得更严格,所以知网收录的期刊发表费用比较贵一些。

2.万方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论文数据库,仅次于知网。其权威性和重要性就等于是一个弱化版的知网,但是也是比较大。

从期刊正规性来说,如果一个期刊,知网不收录,但是万方数据库收录,说明还是比较正规的,虽然不如知网收录的那么正规。但是对于一般单位来说够用。

对于大学这样的单位可能必须要求知网。而对于一些企业单位,只要万方数据库能检索到已经发表的论文,就算不错了。所以,万方数据库也是一个必须参考的标准。

3.维普网

维普网在前些年实际上假刊比较多,比较泛滥,这两年所说期刊审核严格,上面审核严格,但是维普网收录的期刊从正规性和权威性上来说,都是严重不如知网和万方数据库。

对于很多要求不高的单位,或者评一些初级职称的单位,只有维普网收录的期刊还能管点用。稍微严格一些的,就不大灵光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