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人类文化与化学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2024-07-04 15:49:48

人类文化与化学期刊投稿

化学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到底有哪些好处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密切,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生命、化学与医药营养、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法学、化学与哲学、化学与资讯都有密切的关系 化学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价值 化学是一门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科学.学习了化学,就能更好地认识和说明生活和生产中的化学变化和现象,就能控制这些变化,消除或者降低这些变化有害的方面,并使变化充分向有利的方面发展.例如,掌握了燃烧的化学原理,就可以合理利用燃料,防止火灾以及开发新的燃料来源等.运用化学原理,可以从自然界中提取或利用自然物质制造出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人类需要的各种物质.例如从海水中提取盐类和其它有用的物质;用矿石冶炼多种金属;以空气、水、石油、煤炭等作原料,制造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化肥、农药、染料、洗涤剂、医疗药品等等.应用化学研究的成果,还可以探索生命现象的奥秘,研究新的生产流程,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促进农业发展,增加食物和营养品,使物理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得到进一步发展.总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极其广泛的联络,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化学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的价值 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能更加本质的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组成。在中世纪的时候和物理学一起更有力反驳了世间神学论。奠定了人类的唯物主义核心理论。

很多,鼻根低矮或中等。 黑色人种即黑种人,又称尼格罗人种,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但是,有些黑人之间:亚洲人种(黄种人):United Negro College Fund、赤道人种,是根据体质上可遗传的性状而划分的人群,人类分类学说里的一种。黑种人一般肤色黝黑,头发黑呈波浪或鬈曲,黑眼睛,鼻子宽扁。在中世纪时期和中世纪以前,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非洲人种(黑种人)、大洋洲人种(棕种人),鼻突出度小。美国媒体通用的名称是: African American,(非洲裔美国人)、鼻孔横径较大,凸唇,也互相用这个单词称呼。 四大人种,本为西班牙语的“黑”,但有强烈的蔑视色彩。有些历史悠久的黑人团体,至今还沿用这个单词,例如,口宽度大,嘴唇厚,胡子和体毛较少。 黑人的种族分类主要有苏丹尼格罗人、班图尼格罗人(两者占黑色非洲人口的绝大部份)、科伊桑尼格罗人、库希特尼格罗人(属于黑白混血种族)、澳大利亚原住民等。后来因为欧洲国家的帝国主义和重商主义,大批量的黑人被迫作为奴隶送于南美洲和北美洲。 对黑人的称呼,英语中以前用Negro。 Black 也可以接受,Nigger 则完全是贬义词

实行禁海令把汉族的尚武传统抹杀掉,变相的帮助欧美列强称霸世界,使中国堕入十八层地狱,最后向八国联军宣战,帮助日本建立伪满洲国,协助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全部成为满清鞑子的奴才走狗

把汉族的尚武传统抹杀掉,全部成为满清鞑子的奴才走狗,实行禁海令,变相的帮助欧美列强称霸世界,最后向八国联军宣战,使中国堕入十八层地狱,帮助日本建立伪满洲国,协助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几乎亡国灭种

影响很大:

温馨提示

一般人类文化进步的顺序是,大众思想——哲学——数学——自然科学。当然现实中会交错和反作用回去。但有一点,比如,向来都是,有数学后才有相应的自然科学。最快的是数学和使用这种数学的自然科学同时创造。但若没有相应的数学,科学就停在那里不发展。 其实用个哲学点的话就是,人们先从思想上感知和认识那些,然后把它上升成哲学,再次把它用精确的语言描述出来——就是数学,最后,再用科学手段解决它,使用它,为人驾驭。 说简单点就是,先认识世界,然后掌握它的规律使用它。感知是认识世界,自然科学是应用。 数学在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中扮演着极重要的一环。

转一篇论文供参考 一、古希腊文明与地理因素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地理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作为生产力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自然环境,在特定的时期和地区甚至具有决定意义。普列汉诺夫也认为:地理环境在人类的形成、工具的制造、生产的种类、生产力发展速度等方面,无不具有巨大甚至决定力量。对于人类社会关系、经济制度性质的影响则通过生产力来实现间接影响。让我们来看看古希腊文明的诞生地有着怎样的地理环境。 古希腊文明诞生于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域。地小山多、海岸曲折、岛屿密布为其地理环境特色。就希腊内陆而言,无数的山脉和丘陵将希腊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地区,陆路交通的极为不便和地域的分割,促成希腊难以统一、城邦小国林立的局面, 而且因为内陆的土地贫瘠,粮食危机成为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作为古希腊文明中心地区的希腊半岛,其中部和南部以港湾众多、海峡连绵著称,为希腊文明提供了面向海洋的自然条件。又因为希腊半岛山岭交错,河流短急,又没有东方的大河流域和广大平原,这种各地近乎隔绝的地理多中心,决定了希腊的经济多中心。从整体上来看, 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临近古埃及文明的尼罗河流域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心的两河流域, 这就使得希腊文明非常容易受到上述两种文明的积极影响。在这里,可以看出,优越的地理环境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说到希腊城邦,我们必然会提到希腊工商业城邦的代表——雅典。雅典境内多山,土质贫薄,只有几片不大的平原和河流谷地适于种植谷物,农业相对斯巴达等城邦落后。山坡上适于栽种葡萄、橄榄等果树,山中蕴藏着大量的银矿、优质陶土和为希腊建筑所需要的大理石这有利于雅典人在农业基础上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同时,由于雅典所处的阿提卡半岛是中希腊和爱琴海世界联络的前缘地带,因而为航海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解决粮食危机,雅典大量输入谷物等粮食作物和其它原料,同时将自身的手工业品输往各地,有力的促进了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 希腊半岛的诸多天然良港为将希腊的各个城邦用大海连线了起来,也成为希腊之后的对外殖民和海外贸易的有利因素,同时也是因为这些活动的进行,希腊的经济结构由闭的农业经济转向开放的商品经济。而这些都是希腊文明繁荣必不可少的因素。 经济的发展,最终也引起了政治制度的发展。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国寡民,加上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在希腊成为可能。 在希腊文化方面,地理因素的影响也同样深刻。希腊地近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易于接受东方这两大文明的先进文化,化为自己的文化,使得文化迅速的发展。当然,希腊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具体自然环境,以雅典为例,利用多产陶土的自然优势,在古朴时期就已生产出大量优质陶器,销往各地。希腊哲学和史学的发展也离不开东方的影响,许多希腊的哲学家和史学家都曾游历埃及、巴比伦、印度等东方国家,考察学习,吸纳精华。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有关天文、地理、数学、几何、物理、医学等曾向东方学习的自然科学的知识的积累与探讨已逐渐进入系统理论的发展阶段,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了东方对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 二、古希腊文明的特征 古希腊文明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 前古典时期,希腊文明以东方文明为养料,迅速的发展。事实已经证明:东方的各种文明——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赫梯文明、巴比伦文明、希伯莱文明以及古印度文明等等,对古希腊文明都有较大的贡献,尤其是赫梯文明扮演了古代东方和古代欧洲的桥梁作用。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在今日所说的近东一带,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地区,就已建立了高度发达且严密的政治和文字系统。这一近东文化圈与邻接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往来关系,不仅有政治、军事、商业、技术上的交流,而且更有语言、文学、艺术上的相互渗透。 后古典时期,日益强大的希腊文明开始影响东方文明的发展。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以后所建立的地跨欧亚非的帝国,第一次统一了地中海东部、西亚地区,也由此开创了人类历史上光芒万丈的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大部分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唯有儒家文明例外。因此,整个欧亚大陆的交通就被打通了。不过这时的西方,文化中心发生了转移,地中海世界的文化中心由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转移到东方各地,我们可以列举出最卓越的四个 :尼罗河口的亚历山大里亚、小亚细亚的帕加马、叙利亚的安条克和罗得岛。以后的数世纪,这些地方一直是欧亚非文明的汇聚地。 希腊化时代和我们前面所讲的东方化时代以东方对西方的影响为主正相反,这一时期 以西方影响东方为主,充分地体现了古希腊文明的扩张性。不过东方文明对西方文明的贡献还是不可忽略的,在宗教信仰、科学等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希腊文明还具有显著的多中心性。正如上文所述的那样,希腊文化因为地理因素的影响,使得当时希腊城邦之间的交流很少,每个城邦都在独自发展着自己的经济、文化等,从希腊文化开始诞生时起,希腊相继经过了爱琴时代(又称克里特—迈锡尼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200年)、荷马时代(约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800年)、古风时代(又称大殖民时代,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文明中心在各个地域相继出现,充分体现出其多中心性。 三、古希腊文明的对西方文明贡献 在政治方面,民主这个字眼最早出现的地方就是希腊的雅典,也是“人权”一次出现的地方。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与现在的民主不同,是大多数人的民主,也就是所谓的多数人统治少数人,它赋予了几百人或是几千人以民主,也剥夺了数以万计的奴隶的政治权利。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它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个人生活自由,这两点是值得学习的。 在文化方面,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文化的瑰宝,在希腊原始初民长期口口相传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在荷马、赫西俄德等人的作品中得到充分反映。希腊神话是一个广阔浩繁的系统,支脉派系庞杂,传说故事众多,并不完全一致。但它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包孕著一条血缘的纽带,存在一个基本脉络,大体可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同时,在希腊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诞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例如盲人诗人荷马及其他参与者的《荷马史诗》(包含《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赫西俄德的教谕诗《农作与时日》和《神谱》、《伊索寓言》、埃斯库罗斯的7部作品,包括《俄瑞斯忒亚》三联剧(《阿迦门农》、《奠酒人》和《复仇女神》)、《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和《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等。 在哲学方面,希腊诞生了“希腊三贤”——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被誉为希腊哲学的奠基人,柏拉图写下了许多哲学对话录,而亚里士多德的研究领域包含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 *** 、以及伦理学,并且留下了相关的著作。 古希腊文化的许多显著地特点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大,比如说理想主义、理性主义、人文主义等等,对后来的西方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文艺复兴时期多提倡的人文主义就是脱胎于希腊的人文主义。 从上述的所有希腊的成就中可以看出,希腊文化在后来西方文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西方文明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希腊文明虽然在四大古文明之后产生,但其在古文明之中的重要性,却是一点也不遑多让。

根据深海巖芯,冰芯和黄土记录,末次盛冰期发生于距今1.8万年前后,在距今1万3千年左右逐渐转暖,这一时期的人类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经过两百多万年的进化,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对寒冷的天气,从生计方式,到栖居场所都做出一系列适应的措施。北方地区的一部分栖居场所由露天转向洞穴,环境的变化,植物数量和种类减少,草原环境形成,古人类的食物来源由植物性食物逐渐转向猎食草原上的动物,反映在石器上,就是适应植物采集的大型工具逐渐减少,代之以更适合加工动物皮肉的小石器。随着草原动物越来越少,古人类开始关注培育禾本科的植物,并开始驯养动物,以便得到稳定的食物来源。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西南地区,由于纬度较低,气候变冷对环境影响不大,古人依然可以享用丰富的植物性资源,反映在文化面貌上,距今7、8千年是,仍然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 新仙女木事件结束以后,人类大踏步的迈向新石器时代的新纪元。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了影响人类历.史的,最为伟大的同时也饱含血与泪的向东方的战争,史称亚历山大东征。毋庸置疑,这是一场赤.裸裸的掠夺战争,给被征服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不过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东征之前的东西方文化交流 任何一种文明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不可能是独.立而不受其他文明的影响的,希腊文明也是如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爱琴海区域是阿.拉.伯文化,埃.及文化以及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的交.合处,可以说是亚非欧不同文化的加工厂。在希腊文明中,处处可见其他的文化的影子。例如,希腊以前是没有文.字的,后来是在吸收腓尼基的字母的基础上形成了希腊字母。古希腊建筑多以木头和泥石为建筑材料,后来学习埃.及人以大理石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而在希腊的宗.教神话和文学中,可以找到西亚的根源。 总的来说,在东征之前,以希腊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之前是有着相互的联.系和影响的。但是这个时候的希腊文明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和世界化,或者说其受东方文化影响不是那么的深刻,而东方文明也未受到希腊文化的较大的影响。而在亚历山大东征之后,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东方文化,形成了新的一种,影响历.史的——希腊化文明,对于希腊化文明,我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二、东征过程中相关鼓励文化交流政.策——文明共存的尝试 在东征之前,亚历山大大帝和众多希腊人一样,认为希腊城邦之外的人种如波斯人是“蛮族”。但在东征过程中,通.过和“蛮族”的接.触,他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感慨于大流士营帐的奢侈豪华。惊叹于巴比伦城市的古朴典稚,他所见的“蛮人”和他想象中的落后无知形成巨大的反差。亚历山大虽然用武力征服了这片土地,但又被这里较高的文明所征服。他萌发了各族人.民应该平等相处的意识,最主要的是,为了维护帝.国的稳定,亚历山大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东征前希腊社.会盛行的鄙视、歧.视东方蛮族人的态度、观点与行为,他在治理国.家的各项政.策中更是竭力运用各种方法,来融合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他的措施具体 有以下几个方面: 1、鼓励希腊入与“蛮族人”通婚 他曾举行盛况空前的集体婚礼,他和他的80个战友都采用波斯礼仪与当地贵.族女子结婚,波斯帝.国的国王大流士的长女就成了亚历山大的第二个妻子,在他的带动下,先后有1万名马其顿战士与亚洲女子通婚。他规定:凡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同时,还赠予新.婚夫妇较丰厚的礼物。 2、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 在宗.教方面,亚历山大也充分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以一个虔诚的教.徒身份赢得当地人.民的信任和尊重。征服埃.及后,他对阿蒙神表示特别尊重。在耶路撒冷,亚历山大皈依犹.太.教的耶.和.华。攻克巴克利亚后,亚历山大又成为阿纳希特神的忠实信.徒。亚历山大对各地神庙慷慨解囊,大力修复和重建,在兴建城市的同时也兴建了许多庙。在古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能力匮乏,宗.教信.仰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支柱。亚历山大正是看到了宗.教在调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作用,他对宗.教的宽容与利.用为自己树立了“仁义之君”的形象,促进了东西各民.族的交流,为帝.国内各民.族的友好相处奠定了重要的感情基础。 3、军.队中推行种.族平等政.策,不歧.视“蛮人” 战场上的频频告捷,个别士兵居功自傲,难以调动,亚历山大给予坚决打击,或就地正.法,或遣.返回马其顿,用亚洲青年作为补充。 4、政.治上对征服地区采取怀柔政.策 在政.治方面,对于征服地区的上层分.子,亚历山大更是采用怀柔政.策,尽量拉拢、利.用。他不仅对主动投降的人表示欢迎,对他的头号对手大流士三世及其一家也予以厚待。 总的说,东征过程中,亚历山大大帝实行的是鼓励和促进文化交流的政.策,虽然该政.策在实行过程中遭遇到一些原马其顿将士和贵.族的反.对,但最终其效果还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希腊城邦的没落,新世界的扩大,亚历山大帝.国及其后各王国的建立,既把希腊文化广泛传播到了北非和亚洲,同时也促进了这些地区原有文化对希腊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综上所述,亚历山大东征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有着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征中实行的各种文化交流鼓励政.策以及东征本身的促进作用如:随着东征的进行,很多希腊人迁居东方,或随军到了东方,他们在那里或经商,或做.官,甚至是以移民的身份居住在东方,这些都使东西方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交流融汇,并最终产生了希腊化文明这一深刻影响世界的文明。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仅供参考,不喜勿喷,您的采纳对我帮助很大,谢谢!

《能量与文明》:[加] 瓦茨拉夫·斯米尔 / Vaclav Smil / 吴玲玲 / 李竹 /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 2021-5 /

文/云海

“能量流动方式的每一次改进,结果都带来了文化机制的提升。”——罗纳德·福克斯

人类文明在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究竟是什么力量在发挥主要的推动作用呢?这是千百年来思想家们关心的话题。气候变化、流行病、人类的突发奇想和激情,都曾被认为是人类历史的形成因素。

《能量与文明》是一部从能量利用的角度,审视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大书。作者瓦茨拉夫·斯米尔(Vaclav Smil)教授是科学家、历史学家、政策研究者,2010年与巴菲特、比尔·盖茨、奥巴马、周小川、伯南克等人共同入选《外交政策》杂志评选的“全球百位思想者”。在书中,作者另辟蹊径,通过历史学、自然科学、工程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研究,梳理了能量与人类文明关系的发展史,诠释了能量利用对人类文明的作用, 提出了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人类控制能量的演化历史的观点 。

该书将能量作为人类历史的主要分析概念,指出能量是唯一的通用货币。地球上一切生命归根到底都依赖太阳而生存。太阳由聚变产生电磁能(太阳能、辐射能),电磁能到达地球后,大部分被大气层、云层、海洋和大陆吸收,转化成热能,其中,有不到0.05%的一小部分辐射能通过光合作用被转化为植物体内新的化学能储存起来,为所有更高阶的生命提供不可替代的基础,包括为人类的肌肉活动提供动能。而工具的使用,让人类在获取食物、住所和衣物方面获得了机械效益。人类通过不断突破对火、风、水、电、太阳能等能量流动的性质和规模的限制,不断创造出各种新形式的更高能的文明 。 比如传统社会仅有的原动力是生物动力和帆船、磨坊等转换水、风动能的设备。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则让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

书中用丰富的细节,系统梳理了从史前采集社会、传统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现代化石燃料文明期间人类对于能量利用的历史。从宏观角度考察人类对能量的使用时,通常有两种简单划分能量时代的方法。一种是按照是否由生命驱动,分为传统社会(人类和动物的肌肉是主要的驱动力)和现代文明(依赖于靠燃料和电力驱动的机器)。另一种按照能源是否可再生,将历史区分为几千年来的由生物原动力和生物质燃料主导的时期,以及最近严重依赖化石燃料与电力的时期。作者指出,这两种简单划分特定能量时代的方法都是不恰当的,因为在新燃料和原动力的创新和普及时间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国家地区差异,而且能量的转化过程也是渐变的。考察这种能量使用的渐变而复杂的进程,我们能够客观的衡量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文明水平。

通过梳理,作者指出, 数千年来, 社会经济越复杂,越需要更多、更高效的能量投入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

作者总结道, 新能源和新原动力的采用与普及一直是造成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的根本物理因素,几乎改变了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文明的进步可以看作是对提高粮食产量,运输更多的产品和各种材料,生产更多且更多样化的商品,实现更高的流动性,并创造可获得几乎无限量的信息的途径所需要的更高的能量使用的追求。这些成就带来了更大规模的人口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霍华德·奥德姆等科学家就指出能量供应与社会进步之间的这种联系:“可获取的能量总量决定了可实现的作业活动总量,而一个人对这些能量流动的掌控决定了其在人类事务上的权力以及对自然的相对影响力。(1971)”西方在近代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两种非生命原动力的强大组合:对风力的有效利用和火药的使用,这体现在装备了重型火炮的远洋帆船上。荷兰、英国和美国相继获得经济领导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就与它们早期更高的净能量回报(即以更少的单位有用能量投入提取可开采的燃料)密切相关。

尤其是在基于化石燃料的工业化时代,能源使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几乎是瞬间的。化石燃料取代生物质燃料,以及后来电和内燃机取代生物能源,在短短几代人的时间里创造了一个新世界。最明显的物质变化由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交织而成,食物供应更充足、住房条件更好,贸易、运输、电信产业形成了全球性业务。同时,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也加快了,比如改善了健康,延长了寿命,传播了基础文化,又促进了高等教育。美国的历史经验就是典型案例。与任何其他现代国家相比,美国的国力和影响力都是由其极高的能量消耗所创造的。1850年,美国绝大多数地区还是以木材为主要燃料的农村。仅一个世纪以后,美国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化石燃料生产国和消费国,并且利用技术创新的优势,在二战中取得胜利,成了经济和军事超级大国。

然而,作者也指出,尽管人类 依 靠能量转化来生存,且依靠更多能量流动来发展文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不断增长的能量使用量等同于有效适应,相反,最大程度提高能量输出反而会适得其反 。历史证据表明,更高的能量使用本身只能引起更大的环境负担。比如,更高的能量使用量不会确保可靠的粮食供应(如苏联不得不进口粮食),也不会赋予国家战略安全(如反恐中的美国),等等。

作者指出,化石能源的最终耗尽是最不可能发生的,因为煤和碳氢化合物的燃烧是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可利用的化石燃料的燃烧将使对流层温度升高到足以溶解整个南极冰盖的程度,并导致海平面上升58m,这将对人类文明的存续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作者强调,从由化石燃料主导的全球能量系统向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的全新安排的划时代转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针对现代文明中资源使用中的严重低效(无论在能量、食品、水还是金属上的低效),作者提倡更合理的消费方式,对一般资源的消耗采取合理、适度克制的态度。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云海书评”,欢迎订阅)

文化人类学投稿期刊

北大和人民大学为何不考虑呢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根据查询道客巴巴得知,古迪纳夫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单位是指事出版活动的组织,包括报社、期刊社、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电子出版物出版社等。

化学与化工期刊投稿

化学工程与技术 质量还行 不过现在是普刊

1.化学与生物工程

是美国《化学文摘》、《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化学化工文摘》收录期刊。 《化学与生物工程》报道范围涉及化学化工与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动向及研...

主管主办: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2.化工设计通讯

《化工设计通讯》(双月刊)创刊于1975年,由湖南化学工业设计院主办。发行范围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化工主管部门、设计院、科研院(所)、化肥企业、化工企业、大专院校、图书馆及各信息部门。报道化工产品的...

3.当代化工

《当代化工》(月刊)创刊于1972年,由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沈阳化学化工学会主办。主要报道石油和化工的前沿科技论文,及时介绍石化行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新态势、它的办刊...

主管主办:沈阳市医药和化工行业联合会  中油抚顺石化公司;中感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沈阳市医药和化工行业联合会

物理化学进展,是一本开源类型的刊物,会容易些

核心投容易,就是能不能通过审核,所以要有质量。如果需要查重再投稿,或者是比较自信,不查重就投稿,可以看看《现代化工》

感觉还符合自己的选刊意向的话,可以试着到平台去看看。

文化与人生期刊投稿

建议其投稿给《科学与文化》、《青年科学》、《知识窗》,这些杂志上有不少科技类的文章,并且这些杂志都有一些栏目,专门刊登在校生的文章。

给报刊投稿,你要注意以下几点,以便提高采用的概率。一、稿件字迹要清楚若稿件是手写稿,稿件首先要书写整齐,字迹不要潦草,稿纸要用方格纸。不少作者在这一方面不太注意,抄写得乱七八糟,字迹潦草。更有甚者,随便将一首诗抄在烟盒上或写在用过的稿纸背面。有些作者虽然用稿纸抄写但未用方格稿纸等等。对于这一类来稿,编辑一般都不会认真去阅读。一是阅读起来太费劲。二是编辑感觉到作者创作不严谨,投来的稿件质量肯定好不到那里去。三是不用方格稿纸抄写,若稿件刊用修改起来也不方便,算行距,字数也不好计算。建议你最好还是发电子稿,效率高、回复快。 二、作者态度要谦虚不少作者投稿时总爱附言。作者附言可以说五花八门。附言适当地介绍一下自己未尝不可,但要言简意赅,谦虚有礼。其实,稿件的好与坏,编辑阅完便知,作者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投稿时作者一定要谦虚,不要过高地宣传自己。三、投稿对象要明确每一家报刊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用稿的标准,不能写完稿不加选择就投,那肯定是不容易投中。通常来讲,级别的不同,所选稿件质量就不同,比如说《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可以说选载的都是小说精萃,一般作者的作品不易被选中。如何让自己的稿件提高命中率,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根据自己的创作水平向相应的报刊投稿,这样就容易投中。四、寄稿方式要对路若是邮寄稿件,稿件最好不要寄给某一位编辑。作编辑久了,认识的文友也就多了。因此,编辑的私人信件或寄给编辑的稿件就多了,案头上压满了来信、来稿,处理都处理不完。编辑部都有专门的收发人员,来稿及时登记,及时分发,一般都不会积压,反而寄给某一位编辑的稿件常常会积压,得不到及时处理。 五、作者底稿要自留现在所有报刊都不退稿,一是工作量大;二是支付不起大量的邮费。一般来讲二个月(有约定的除外)内未见采用通知可另投它刊。稿件还是要多投几家报刊(同一时间不要一稿两投),说不定被哪一家报刊选上了。未发表不一定就是水平低,关键是要有的放矢的投稿。 六、联系方式要清楚不论是手写稿还是电子稿,都要在文尾写清固定地址、邮编、姓名,以便编辑联系。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有不少作者往往忘了在稿末写地址,使编辑无法与作者取得联系。

若您是初次投稿,建议先找些门槛低的省级期刊投稿,这类杂志有《科学与文化》、《读者俱乐部》。另外《知识窗》、《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这些杂志你也可去试试。投稿时,你还要注意投稿格式,电子邮件投稿注意事项。在这里顺便给你介绍一些注意事项,以提高你命中率:稿件后面要有完备的联系方式:作者名字、署名、地址、电话、邮箱,QQ什么的都要详细,以便编辑联系你啊!要是没有这些,发了你文章,难找你拿稿酬!用电子邮件投稿,得注明投什么栏目,写上你名字和稿件名字。

方法/步骤:

1、首先需要撰写一篇初稿,对于近的研究成果,一个项目,一个成果,按照基本的中英文题目,摘要,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都要写好,包括详细的数据,图文等等。

2、论文写好后必须要多次修改,明确自己的观点,创新点很重要,数据也要真实。写好之后,寻找自己需要投稿的期刊,可以在万方,知网,维普等查询期刊,比较权威和真实。

3、比如知网,大家可以进入;期刊投稿”搜索期刊关键字,选择自己领域里面的期刊。

4、这里大家需要注意,期刊是分等级的,有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等,比较好的SCI,等,大家可以选择,不过越是好的期刊,要求越是严格,门槛也很高。

5、选择好自己的期刊之后,大家可以进入该期刊的官方,下载投稿须知,及相关的文件,仔细阅读该期刊的投稿要求,按照要求修改稿件,包括内容,文字,标点,字符,排版等。

6、接下来就是投稿,大家可以选择在线投稿,上传稿件,没有官方网站的,部分期刊是邮箱投稿,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弄错了信息,投错了地方,以防。

7、期刊投稿成功之后,等待通知,一般会经历退稿,或初审,退修,外审,等步骤,记得随时关注,尤其是退修之后一定要仔细按照要求修改。

相关信息:

杂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杂志”的形成来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注重时效的报纸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一种新的媒体也就因这样特殊的原因而产生了。

最早出版的一本杂志是于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国人萨罗出版的《学者杂志》。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创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前后历时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订为一本,是类似年刊性质的中医杂志。

它的稿件是当时江南一带的名医所供给的,故名《吴医汇讲》。任何一种杂志以自己的“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进行出版。

一、稿费不正常(高于or低于正常值)。一般一本杂志,除非特别出名,和同类杂志的稿费水平基本相差不大,遇到杂志稿费高到or低到令人震惊的地步,就要慎重考虑了。二、约稿函定位不清。一般看一个杂志的约稿函,就能看出这家杂志的风格、市场定位和受众范围。那种来稿荤素不忌的,要求很浮夸的,基本都是广撒网的稿帖。三、文学工作室约稿。这条觉得会招黑,我不是说所有文学工作室哈,我说的是那种没有实体刊物没有稿费,还喊着我们有梦想我们最伟大来约稿的;还有那些号称帮投稿百发百中,转眼就把文章换个名字去投稿的。

文化人类学期刊论文投稿

人文社科  专题 是人文社科领域的综合性专题,如果你写的是人文社科类专题,那么首先你可以投该大类专题文章,这样你的文章会得到更多的流量推荐。人文社科类主要包含领域历史类: 初始的汉人,是双眼皮吗? 文学类: 解读名著|鬼才爱伦•坡:最恐怖的哪里是厉鬼,分明是人性 、 从汪曾祺,看写作时长句短句的使用 哲学类: 《道德经》杂谈:自足于道 艺术类: 光与色彩的极致美学| 哥特式艺术 语言翻译: 认为翻译不是一门专业的人,可以给他看看这篇文章 心理学: 罗森塔尔效应:你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权威人士的期待 社会学: 资本主义精神的合理性及其衰微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评析 传统文化类: 诗经——历史尘埃中的清流 专题专题文章要求,符合人文社科领域范围,同时希望内容严肃又不失有趣与大众化。 注:人文社科专题不收录收诗歌,建议投稿诗专题 不收录书法绘画作品、建议投稿书法、手绘专题 不收录小说、连载,建议投稿故事类相关专题,详情请戳: 故事类专题投稿指南 不收录非文学性的书评文章、书单,建议投稿读书专题 不收录散文,建议投稿散文专题 不收录生活类的心理文章等,建议投稿心理专题人文社科类专题作为综合性专题,与现有的其他官方专题 历史、哲思、心理、文学、语言翻译等专题范围重合,但又不是完全包含的关系。 人文社科专题欢迎学术性的研究文章,更希望能将学问将的有趣又大众,又不失严肃与深度的文章。首先,你需要投稿 【人文社科】 这个综合性专题。 其次,你可以根据你的领域投稿相应专题如 历史  专题 国学与传统文化  专题 哲思  专题 文学  专题 读书  专题 艺术  专题 心理  专题 人类与社会  专题【人文社科】 专题目前需要招募编辑2名,感兴趣的同学请私信联系 @ 梁光宇

影像志与“青海学”交叉研究探讨:青海民族研究 2012年第4期塔尔寺六族宗教信仰的历史与现状考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黄河上游汉人社会的文化传承与变迁——贵德“家族团拜”的文化透视:中国人类学评论2011年第26期费孝通对甘青民族社会发展的考察与构想: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 第二作者“王化”家族——基于对西祁土司的历史考察:青海民族研究 2010年第4期拉卜楞的神山与圣水 ——安多扎西祺地区自然生态的文化阐释 中国民族学 2010年第6辑 第二作者塔尔寺与塔尔寺六族研究状况述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多元文化视阈中青海藏人的农牧业生产及习惯法规范述略 :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卓尼嘉波(土司)与卓尼文化生态实践 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藏传佛教寺院僧人养老模式研究:以塔尔寺为例 北方民族大学 2009年第3期文化变迁研究与“深描”: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第二作者灯影戏作为文化传承载体在民间场域中的实现——以青海湟中光明灯影社为例: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2008年 第3期民族志与文学文本的创作——以《三水故事》为例青海民族研究 2008年 第3期社会转型期贵德汉族生计方式的多元化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前佛教时期卓尼宗教信仰和生态文化述论西北民族研究年 第2期2008青海农区藏人婚俗文化变迁调查分析 宁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贵德汉族学风传统调查研究 青海师专学报 2007第3期贵德汉族节庆民俗变迁研究 西北第二民院学报 2007年第3期神圣与世俗间的信仰之旅——贵德汉族信仰习俗调查研究青海社会科学 2006第5期贵德社火的文化人类学分析 攀登 2005年第2期虔信与热情—热贡六月会论析 青海民族研究 2004年第1期为青春美文作一些辩护 社会科学战线 2001年5月论唐诗中的青春气息 科教论文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阅读《尘埃落定》 科教论文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庄子人生哲学思想浅析 青海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参著:《内地旅行者眼中的拉卜楞》第一章 第四节(丁明德与拉卜楞的现代初等教育)甘肃民族出版社 2010年11月。《卓尼生态文化》第五章(卓尼的神山圣水)、第六章(藏传佛教在卓尼的兴衰演变与卓尼生态文化实践)甘肃民族出版社 2007年8月。专著:贡本与贡本措周——塔尔寺与塔尔寺六族供施关系演变研究 民族出版社 2012年3月版写文化之后的“互文”实验——个体经验史的诗性记录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8月版参与并完成的课题:1、2011年7月-今,参与“青海少数民族儿童电脑学习” 福特项目。2、2011年5月至今,参与国家民委课题“青海省双语教学问题研究”。3、2010年12月-2011年6月,参与完成“边玩边学——青海少数民族儿童电脑学汉语”福特项目。4、2008年8月-2010年,参与完成政府委托项目“拉卜楞历史文化遗存”,发表论文1篇。5、2007年12月-2007年8月,参与完成政府委托项目“卓尼生态文化及影视人类学纪录片”,发表论文2篇,撰写已出版著作《卓尼生态文化》的第五、六章。6、2006年7月-2006年12月,参与完成校级课题“青海藏族习惯规则调查”,发表论文2篇。7、2004年至2005年3月,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西北民俗资料数据库——青海文献资料”的建立和制作,总计5万余字。主持课题: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藏汉蒙边缘地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研究》高层次人才项目:《主体功能区建设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青海贵德为例》2011年: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办重点项目:《青海省民族教育领域双语教学问题研究》2010年:服务国家战略项目:《青藏高原民族文化根系研究及图像实践》,已递交结项申请。获奖情况:2011年获青海民族大学年度考核优秀奖。2011年获得青海省省级小岛奖励金。《“王化”家族——基于对西祁土司的历史考察》获青海民族大学2010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民族志与文学文本的创作》、《前佛教时期卓尼宗教信仰和生态文化述论》获青海民族大学2008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

1 杨书森 男,1954年1月出生,辽宁省康平县人。1972年从事会计工作,曾任核算员、主管会计、财会股长、总会计师等职。1988年评为会计师。现任康平县食品公司总会计师。1986年以来,先后制定了食品公司内部的《经营承包责任制》、《资金管理使用规定》、《财务开支及审批手续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等,通过执行验证,这些制度能使公司所属单位做到增收节支、增产节约的效果,能够调动全体职工积极性,使公司的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提高,企业由1986年亏损22万元,1987年变盈,利润逐年上升,1991年盈利4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2 杨书森 1945年12月生。197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现任吉林油田高中语文教师。系中国训治学研究会、吉林省语文学会会员,全国中学阅读写作教研中心吉林省委员、《语文周报》特邀编委,《七彩虹》编委、《应用写作》特邀采编员。多年来在政治学、文化人类学、哲学、逻辑学、美学、文艺学、语言学、训诂学、音韵学、古文字学等方面都下过许多功夫;也取得某些成果。发表文化人类学论文四篇:《焚巫、祭月、祈雨》《诗、月出》新探;《宗教礼仪、爱情图画、生命赞歌》《诗、东门》的文化人类学臆解;《“勤子屠母”与尸解“人神”》;《吁嗟、羽舞、祈雨》,载《素质教育的轨迹》。另有研究诗经的论文《在蒙昧和野蛮的交汇点上》待刊,训诂学论文七篇。《“落英缤纷”解》、《中学语文课本注解补正》(1998年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上大会宣讲)、《释引定、执定、傍地、坐地》(此文被选入《中国跨世纪教育学术成果论坛》)、《“并命”非“亡命”辨》(此文是对《汉语大词典》“并命”条释义的批驳)、《径庭考辨》(对《汉语大词典》径庭释义的批驳)、《不谷考辨》(三篇均载《语文知识》)、《释“很”及“豪杰”》、《〈屈原列传〉纠谬》载《营口师专学报》、《匹夫有重于社稷解》(收入《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集》)。此外有短文《“莫可以当曹操”解》、《“死生日夜事”解》、《“下笔如有神”解》、《“加其土封”解》等短文以“补白”形式发表于《营口师专学报》,另《由从羊之字看古羌人的羊神崇拜》评笠原仲二的《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待刊,传略入录《世界名人录》、《中外名人辞典》等。 3 杨书森 1947年2月生,天津宁河人。中共党员,天津市宁河县芦台第一中学高级教师。1969年2月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任宁河县后勤中学副校长。1977年恢复高考,首批考入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在学期间被评为三好学生、天津市高等院校优秀学生干部。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宁河县芦台一中任数学高中教师,曾任年级组长、数学组组长等职。1991年被评为宁河县优秀科技辅导员和先进教师。在从教三十几年中,教育思想端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科学性,以唯物辩证法指导教学,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教育,所任班主任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在数学上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专业知识,能准确地把握大纲和教材的重点难点。狠抓“双基”,立足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层次递进教学法”,深受师生的好评。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赞许,多年来一直任宁河县教研室数学中心备课组组长,为全县数学教师分析教材教法,多次承担县教研室组织的示范课、观摩课和电化教学课,受到好评与奖励,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为芦台一中培养了多名数学教师。编写的高中数学章节测试题和专题辅导材料多篇发表在山西师范大学《数学报》上,数学论文多次在县评比中获奖。 4杨书森教授 杨书森,男,1948年月出生,汉族,安徽郎溪人。本科学历,教授。 研究领域和方向:主攻逻辑学,兼攻秘书学、语言学、儒家哲学、中学语文教学。 个人简历: 1961-1968:读书(读中学于芜湖一中,含“文革”2年) 1968-1970:务农(“插队”落户于当涂县新丰公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0-1975:从军(服现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76部队) 1975-1977:打工(退伍后就职于芜湖市纺织器材厂) 1978-1982:求学(读本科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77级) 1982-2007:执教(执教于安徽

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数学行为活动的过程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文化论文投稿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数学文化论文投稿篇1 浅谈我国基础数学文化教育的历程 一、何谓数学文化 对于数学文化的界定很多,“数学文化是指,不仅数学自身属于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而且数学还拥有广泛的超越数学自身意义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人类的巨大影响,从而应把数学的发生、发展以及数学教育放到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中去观察和认识。” “由于数学对象并非物质世界中的真实存在,而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因此,数学就是一种文化。” 特别是一部数学史可以反映出数学文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具体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中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都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一一展示给大家的素材。 二、数学文化教育提出的背景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不管是在哪个国家,数学教育都是基础教育的重点,然而数学一直以来被大部分学生视为比较枯燥单调难学,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畏惧且望而却步。但是数学教育对每位合格的社会公民的培养又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所有教育者都很注重的,该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中挖掘发挥数学本身的文化内涵并实现在数学教学中成了数学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因此,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是提倡数学教育中重视文化教育的原因之一。 2.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国是数学大国,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过于重视数学教育的工具价值,而忽略了其作为一种文化陶冶情操的文化审美教育价值。应试教育轰轰烈烈,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中国学生在世界上是最勤奋的学生群体,但是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不高,基础教育没有体现它最基本的功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公民。我们不需要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所以,为了提高国民素质,提高数学素质和数学教育质量,数学教育中的文化教育开始被大家提倡。 3.数学本身是一种文化,本来就具有文化教育的价值和功能。 20世纪初年的数学曾经存在着脱离社会文化的孤立主义倾向,并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中国。数学的过度形式化,使人错误地感到数学只是少数天才脑子里想象出来的“自由创造物”,数学的发展无须社会的推动,其真理性无须实践的检验,当然,数学的进步也无须人类文化的哺育。于是,西方的数学界有“经验主义的复兴”。怀特(White)的数学文化论力图把数学回归到文化层面。克莱因(Kline)的《古今数学思想》、《西方文化中的数学》、《数学:确定性的丧失》相继问世,力图营造数学文化的人文色彩[3]。近年来,数学文化成了当今探讨数学发展的新视角,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数学的发展与人类文化息息相关,数学一直是人类文明主要的文化力量,同时人类文化发展又极大地影响了数学的进步。数学本身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具有文化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优秀的数学文化,会是美丽动人的数学王后、得心应手的仆人、聪明伶俐的宠物。伴随着先进的数学文化,数学教学会变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 三、我国基础教育中数学文化教育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基础数学文化教育的被忽视阶段(1949年至20世纪90年代) 我国刚刚成立之时,百废待兴,基础教育还在起步发展,一时连合格的数学老师都难以保证,更何况数学教育中的文化教育的重视了。从解放初期的全盘照搬苏联数学教育,直到1958年的很长一段时间的数学教育目的的对比我们发现,数学教育重视了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去解答算术应用题和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计算问题,而对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三方面的教学目的提得不够全面、明确。 之后受赶美超英的大跃进运动和十年“”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冲击,直到1978年年颁布了《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使我国的数学科学教育事业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然而,此次修订的大纲,增加了很多高等数学内容,显然与当时基础数学水平较低的现实不符,加重了学生们的学习负担。针对这种情况,于1982年又拟定了《六年制重点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对中学数学的内容进行了适当地调整,编写了几套深度和广度不同的教材,以供不同地区根据当地的具体基础选择相应的教材,同时积极稳妥地进行了大量地教材改革试验。1986年颁布了《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对教育的目标提出了适应当时具体情况和未来发展的新要求[4]。很显然,相对于今天,对于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文化教育,大家还一时无暇顾及和提及。 第二个阶段:基础数学文化教育被热烈探讨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04年) 随着国力的增强,对教育的足够重视和投入,中国的数学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应试教育也愈演愈烈,很多学者和教师发现,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课程注重知识传授,忽略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特别是数学这样的理科科目,在学生眼里就是难题,更何况全民奥数热。很大程度上奥数毁坏了中国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加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占用了学生们发展其他素质的宝贵时间,浪费了太多人力物力。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总结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为了贯彻和落实《纲要》,中共中央于199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伴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广泛深入,大家对怎样提高素质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这也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怎样提高数学教育质量,使数学教育也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成了大家探讨的热点,首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原数学本身的教育价值成了大家深思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直被忽视的数学文化教育被大家发现是贯彻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很显然我们的数学教育中忽略了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独特的美,数学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数学教育独特的素质教育功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数学教育不再是简单的计算证明推理,也要重视数学教育中的文化教育,从而提高素质教育。 对数学教育中怎样开展文化教育的研究成为热点,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经过对这一阶段的研究,发表了以下看法,他认为当时的研究“都力图把数学从单纯的逻辑演绎推理的圈子中解放出来,重点是分析数学文明史,充分地揭示了数学的文化内涵,肯定数学作为文化存在的价值。这是必要的”。同时,张教授还指出两点不足,其中之一便是,“数学文化的研究,不能只说数学的重要性,强调数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与此同时,还应观察数学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借助社会文明阐述数学的文化含义。这有助于人们贴近数学。” 在中学老师层面,这种思想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在他们 发表的教学研究的 论文中,如何恰当地将 文化 教育融入数学教育之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文章有 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领导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都足够重视数学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或者以此贯穿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也没有官方 的课程标准或者教材给予数学文化相应的地位。 第三个阶段:基础数学文化教育高度被重视并出现在教材中和实际的教学中(2004年至今)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的教育。” 2004年开始的新课改中提出“关注数学文化的价值”,“数学文化教育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穿插,且数学史以 专题形式出现在选修教材中。”这些观念在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有所体现。新的课改指出,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教育,也是素质的教育。新课程将数学文化作为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方面,并且给出了一定数量的选题,提出了具体目的和要求,教学中要恰当把握好有关选题的内容和要求。例如,如何结合 统计思想方法的学习去把握“广告中的数据与可靠性”;如何在恰当的地方设计恰当的“黄金分割引出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数学在 建筑、 艺术、美学、优选等方方面面的广泛 应用, 体会数学文化的价值。 新的课改后,以往无意识的数学文化的教学转化为有意识的数学文化的教学,关于数学文化的教学不单再是有关资料的介绍,而是应将资料中蕴涵的文化价值体现出来。数学教育中的文化教育以下面两种形式出现在实际的教学中。 1.数学文化内容的介绍穿插于数学知识的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介绍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的发生、 发展,使学生认识数学发生、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了解人类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例如,关于解析几何与微积分的创立、发展的资料比比皆是,选取和整理成数学素材时应关注那些体现 社会发展和数学发展相互促进的内容,或反映数学家为追求真理表现出来的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求真务实、说理、批判、质疑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恰当的提示、引导,让学生从对相关资料了解的基础上,上升到对其中蕴涵的数学文化价值的认识”。 “几句话,一个故事,一个片段等,总之,我们在知识教育的同时,以知识为载体使学生体会和认识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载体出现在新教材中。 新课程中选修系列之中包括数学史选讲,数学史选讲作为选修课程已经进入高中数学新课程。选讲教材告别了过去那种单一的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跳出数学知识和技能训练的题海,从宏观上审视数学的历史演变,感悟数学发展史的风雨历程,了解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如何产生、发展和应用。 数学史是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程的最好载体,数学史展示了数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它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集中体现,是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宝库。“通过数学发展进程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及其背景的介绍,可以使学生掌握数学的脉络,懂得数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数学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了解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生平简介以及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和 经验教训,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观念,树立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通过不同文化背景的数学的比较,引入多元文化的数学,可以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去认识人类文明的数学成就,欣赏丰富多彩的数学 文化。”总之,数学史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数学 教育的文化价值,探索数学文化为主导的数学教育,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在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已经显现出来。 四、结束语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 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 发展的动力。作为一种文化,数学文也是公民必备的科学家养。在美国数学教育中,教材也强调数学史知识的介绍,在介绍中注意数学家的闪光点,可教育性的材料,有引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材料,也有关于世界各国的重要数学史实, 力图使学生对数学的历史发展有比较完善的认识,以扩大学生的眼界[8]。 在中国这样一个曾经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一度在数学教育中缺失的数学文化教育被重视起来,“数学文化”已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的教育。在此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基础数学教育,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变他们的数学观,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真正了解数学的美、数学的历史,进而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康成长,扩宽他们的视野,了解多元文化的数学,这样的数学教育才是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9]。 数学文化论文投稿篇2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 摘 要:数学文化是人类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只是传授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是不够的,还应渗透数学文化,通过数学文化教育,展示数学的美和数学精神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精神和意志品质。本文在介绍数学文化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文化;主要功能;渗透 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数学行为活动的过程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其中物质产品主要指数学语言、数学命题、数学问题以及数学方法等方面,精神产品主要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等方面。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需要,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文化感染,领略数学的美,体悟数学文化的价值,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精神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 1 数学文化的主要特征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是人类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性。数学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的积淀过程,人们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也是源于数学史的发展,因此,可以说数学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数学学习要讲究数学方法,而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与数学有关的研究,与数学史息息相关。了解数学史,既可以增强全局观念,又可以调动学习热情。 (2)思维性。数学文化的主体是数学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所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它们都是人类通过数学语言总结出来的可应用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及数学关系的思维成果,因此,可以说思维是数学的内在灵魂,数学是思维的基本体现。 (3)审美性。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数学中的简单性、对称性、统一性、协调性等基本特征都是数学美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古代,数学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一,在西方,数学与和谐曾被认为是宇宙的主要根源,因此,可以说数学具有很强的审美性,数学世界充满了美感。而数学的美感正是数学文化对人类意志品质、高尚情操陶冶的一种体现。 2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1 渗透数学史,培养数学文化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史,在了解数学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意识。对此,可通过开设数学史选修课渗透数学史。在选修课中可以介绍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如数学思想逐渐演变的历史事件,数学家逐渐纠错的历史事件等。或通过推荐有价值的与数学息息相关的作品,如张景中院士的《新概念几何》、西奥妮・帕帕斯写的《数学的奇妙》等,抑或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报刊等各种资源搜集、查找有关古今中外著名数学家的事迹,了解他们对数学做出的主要贡献,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 2.2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理性认识,为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指导方针和解题策略。高中数学教学不能仅满足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帮助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引导学生借助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如: 已知当x∈[0,1]时,不等式x2cosa-x(1-x)+(1-x)2sina>0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分析:本题通过构造的思想方法,即可轻易地求出结果。可设f(x)=x2cosa-x(1-x)+(1-x)2sina=(cosa+sina+1)x2-(1+2sina)x+sina,由题意可知:f(0)=sina>0 ①; f(1)=cosa>0 ②,在条件①②下对称轴x=∈[0,1],此时只要△<0,即sin2a> ③, 再联立①②③即可求出a的取值范围。 2.3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数学的理性精神 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数学的理性精神。数学思维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形式,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理清学生的思维脉络。数学的知识点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 因此,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教师要既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与它相关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另一方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提高学生思维的水平。动机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趋力。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引发学生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的思维定向,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2.4 开展数学课题研究性学习,体悟数学文化的真正价值 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某些数学定理、公式作为研究性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检验、论证,体验到数学家发现数学的真实过程,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结论形成的过程,获得再创造的快乐,进而把握数学的本质,体悟数学文化的真正价值。同时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如在进行“直线方程的推导”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a.在我们生活中,常通过什么方法固定一条直线?b.要想确定一条直线的方程,需要给定什么样的条件?如何求出其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当学生完成课题研究后,教师可及时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合作交流,提出不同的意见,以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数学文化是数学的精髓,重视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感悟,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进而爱上数学。猜你喜欢: 1.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投稿 2. 数学文化方面的论文发表 3.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优秀范文 4.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免费参考 5. 数学文化的论文范文参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