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在国际上同步发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04:39:20

在国际上同步发表研究论文

美国期刊专家(AJE)助您成功发表国际学术论文

首先的话看您那边是有啥规定要求这些来着请参考不同级别的会议要求不同,有的是为了交流,对文章的要求不高望采纳!!

了解你自己的需求,看你是要发表纯英文的还是中文的。找正规的期刊发表,问清楚是什么网站进行收录。

不同级别的会议要求不同,有的是为了交流,对论文质量要求不高,但是大部分还是要求高的,要求有完善的研究结果,比如实验数据等等

研究生在国际上发表论文

1、现在国际上的会议很多,你可以在小木虫上查一下,但你有一个概念性错误,一般来说投到国际会议的论文都会找一个出版社或者组委会自己出一本论文集,有的会出版再某些期刊上,只有你的论文被出版后才能实现SCI或者EI检索。去不去国外和你的论文被没被收录没有关系,只要组委会接受了你的论文就可以去参会,但是凭这种邀请函去办美国或者某些欧洲国家的签证是有拒签率的。2、如果组委会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就要求必须所有的文字都用英文书写。字多字少没关系,但你要吧前言、方法、实验与结果、结论写清楚,还要有创新,至少3000词吧,具体组委会会有自己的规定。3、投稿要注意组委会的论文采用什么形式出版,出版后会被什么检索机构收录。一般来说,被SCI收录的是最高级别的会议,一般出现在IEEE协会的会议上(国内的除外,你懂的),其次是一些EI收录的会议。一般会议发给录用通知,并注明你的论文已经通过出版社审查后再缴费比较保险。4、不明白第四条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我估计你导师的意思是不愿意自己出钱让你们参会,因为去国外的机票、住宿等方面是一个比较大的开销,导师是否愿意给你掏这个钱,就看你的造化了。让第三方出钱只是个借口,除了你父母谁会平白无故的为你出钱出去国外开会?5、真正国外的会议,特别是学术界知名的会议一般不像中国一样,需要走什么关系,关键是你的文章要有创新,要让对方感觉你在本领域是有一定见解和创新的。

在科研道路上,发表SCI论文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几乎所有科研工作者都想顺利发表SCI论文,到底发表SCI论文有什么好处,能让科研工作者如何向往呢?1.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研究也日益全球化,SCI论文是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国际同行了解我们的主要渠道.2.发表SCI论文,可以向世界显示我国基础研究的实力,提高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在世界着名刊物如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一篇重要文章,对于某一学科而言,其意义不亚于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一块金牌.3.发表SCI论文的多少和论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的标准.是招聘、提升、考核、评奖的重要指标.4. 就基础研究而言,在什么样档次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便具有什么样档次的水平,一目了然,一般不再需要鉴定.成果不是在国际知名的SCI刊物上发表,便很难被认为是国际水平的.5. 发表SCI或SSCI论文是地理与资源所基础研究领域博士生取得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也是联系出国深造时使国外导师了解自己的最好方式.由此也不难推出,为什么大多科研工作者都想发表SCI论文了.那么,如何成功发表SCI论文呢?通常来说,发表SCI需要经历以下步骤:1.发现创新点从临床中发掘题目,比如从临床研究中的一些特殊现象来选题,这样的研究都比较有新意.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各科室的临床标本,从标本中选题.比如选取大量的标本进行对比,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好的切入点,常见疾病标本的研究一样可以做出创新性的论文,投向高级别的杂志.2.课题设计前一点已经确立了课题的创新性,有创新才有意义.接下来课题设计就要本着严谨性和可行性来进行了.实验设计的类型要选择准确,统计学的方法要运用合理,研究对象和观察指标的选择也要符合研究目的的要求,技术路线要清晰明了.关于课题的设计的可行性也要综合考虑,比如前期的相关工作基础、申请单位科研条件、资金预算等.课题设计不是简单的对实验进行安排,而是对课题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进行统筹规划.3.实验执行实验执行阶段应该严格按照技术路线进行,可以把实验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对课题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勤查阅课题相关的文献,了解前沿科研动态,必要时及时对课题进行调整.科研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多位参与者共同努力,尤其在基层医院,为每位参与者分配适当的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合作效率.4.SCI论文写作SCI论文写作中的语言问题让很多医生都感到头痛,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具备大学英语4级水平,并且平时经常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的话,完全可以用英文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或者可以先写好中文,再翻译成英文.翻译完成后,可以找母语为英语的医学专家进行修改,主要纠正文章的语法错误和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部分,当然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想节省时间并尽快发表的话可以找专业的SCI论文服务公司.5.投稿你可以自己选择推荐或者排除审稿人.许多SCI期刊倾向于把这些决定留给作者自己,因为作者比编辑更清楚谁最有资格来评估你的工作.如果文章不被拒收的话,期刊主编都会提出不同程度修改意见.充分全面的回复修改意见是文章能被接收的前提,切忌选择性地回复,这会被理解为你对他们的意见不重视.同时,你必须在文章中的相应位置标明哪些是已经被修改过的.如果不能满足审稿人的修改或补充建议,也要提供充分合理的理由来说明.

1.导师篇可能在看到上段的文字以后,一些会产生这样一个感觉: 你和你师兄师姐的文章会发表的原因是因为你的导师好吧。事实上笔者很认同这一点,可以说如果我没有遇到两位恩师我的博士经历可能会完全不同。但是请诸位不要误解,我说导师好会使文章发表的几率大一些并不是简单的因为你把导师的名字放在你论文上来震慑审稿人(事实上编辑们的心理素质是很好的,而作者和审稿人也是双盲),而是由于好的导师会教给你很多有用的东西。我不知道广大经济博士同袍们多久见导师一次面,我三年里是平均一周见一次的。当然见导师不是为了讨论哪家馆子的水煮鱼味道正宗(这个可以留到课后讨论),勤见导师的一大好处是你总会有压力,这种压力会不断推动你在下次见导师前准备好向导师提新的问题,问题解决了你的进步就会快一些。导师关键在一个“导”字上面,导不是说帮你研究,而是解决你不懂的问题,当你走偏的时候导师要帮你扶正方向。举个例子,做实证的时候用哪一种计量模型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比如如果观测值不独立就需要用Cluster来校正OLS的标准误,如果是面板数据就要考虑是用random effect 还是fixed effect, 如果因变量有上下限就要考虑用Tobit模型,如果因变量离散且大于三个值就不能用logit 和probit而可以考虑用multinomial,如果观测值很少很少可以试一下非参检验等等。这时候导师的几句话就能使刚入门的博士生避免走很多的弯路。当然这里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导师必须明白你提出问题的答案,或者至少能告诉你在哪里可以找到答案。我建议各位博士生一定要最大程度的争取与导师见面的机会。当然,你可能会问假如你的导师对你的研究漠不关心或者非常的忙根本没空理你怎么办呢?没关系,你还有另外一个导师——文献。2.立题篇研究的课题应该怎么找呢?首先说两种错误的方式: 首先一个错误的方式是抱着头自己想,头发都想掉了最后发现自己想出的问题爷爷辈儿的人都研究过了。说句实话,任何一个领域发展到今天,凡是你抱着头能想出来的经济问题基本上都能被前人研究了。第二个错误就是总想找一个很大的课题研究,整天琢磨着我要是能把股价预测出来就好了,这样我买股票就发了财了,问他怎么研究,除了甩别人听不懂的名词以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其实博士生要找研究课题最主要的方式是读文献。前人的研究是你的基础,你必须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的更远一些。前人的研究是A,你的研究是B,B是从A得来的,没有A你不可能一下子蹦到B。文献怎么读?这其实是我刚读博士的时候问得最多的问题。问导师,导师反问我: 你读文献的目的是什么?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一句废话,读文献不就是看看前人研究什么了么?后来才慢慢的理解了导师的深意。目的是一个很需要明确的东西,比如在最开始找研究课题的时候,读文献的目的一是看看前人的研究究竟包含哪些方面有没有什么漏洞,这时候就不用精读所有的文章,只要把一个领域的经典文章细读一下,其它的扩展了解个大概就可以了。导师让我最初的做法是用文字写下每一篇文章的研究课题是什么,创新的地方在哪里,结论是什么,漏洞在哪。其实这里面前三部分都还好说,最令我为难的是找出漏洞在哪。我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有一门课叫做"批判性思维",练的就是这个,最开始应用起来也不是很容易,不过后来越来越顺利了,后来才知道导师其实是在训练我把自己摆在审稿人的角度来看文章。几周下来,脑子中对自己要研究的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差不多了解了,对这个领域中很热但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也了解个大概,这时候再找研究的课题就会简单很多。当然,找课题并不是读文献的唯一目的,有时候你不知道写作的框架,有时候你不知道数据应该用哪种计量模型分析,有时你不知道理论模型的假设,甚至有时候你不知道表格的格式,这些你都可以从文献中找到,而这些时候由于你的目的不同,读文献侧重的方面也不同。3.论文篇众所周知,发表SSCI一定要用英文写作。一些人说自己发表不了好的SSCI是由于英语不好的缘故,如果英语是母语的话我肯定能发SSCI。如果有人问我对这番言论的意见,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英语是不是你发不出SSCI的主要原因。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拿你的一篇得意之作(哪怕花钱)找人翻译一下,然后投一下好的SSCI就一目了然了,如果投中了的话说明英语是你的问题,如果投不中的话说明你的问题就不仅仅在英语上。有人问我英语不好怎么办?练啊!要么你就找个英语好的翻译当你的第二作者吧。我在这里要说的写论文主要不是英语方面,而是你论文的角度,换句话说,就是你论文的卖点在哪里。就好比一个商人兜售自己的商品,角度对一篇论文来说至关重要。比如实证研究中很有可能你搜集的数据给你带来的结果五花八门,甚至与你期望的相反。这个时候你文章中下结论的时候就要分外小心,找到一个有意思的角度然后看看数据是否符合。举个例子,我师弟的一篇文章的原假设是: 人们对不确定风险下的乐透的期望值与上一轮乐透彩票的结果正相关,说白了就是你看到了别人中奖了以后就会觉得自己买彩票的中奖几率会大一些。结果他的数据结果却正好和他的假设相反,人们对不确定风险下的乐透的期望值与上一轮乐透彩票的结果负相关!师弟一开始就慌了,头发都开叉了。不过几次见导师以后,他最终在导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度,用"赌徒谬误"解释了他所发现的现象。所以说,没有烂数据,只要你选对了一个角度,小心地得出结论,你的论文就很有可能增色不少,当然,你的数据一定要符合你选的角度,你不能明明数据不支持,你非要牵强的编一个故事,这样做唬外行可以,内行一眼就看穿了。4.润色篇终于在无数次撞墙打滚儿揪头发以后,论文完成了!那么是不是可以递交了呢?当然还不可以,首先找一个机构把你的论文变成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这样做的一个目的是为了防止学术不端的人剽窃你的成果,或者很巧有人研究的与你撞车了,还有一个目的是让别人能读到或者引用你的文章。在变成工作论文以后,你要把你的论文发给你认为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资深的学者。发的目的不是让别人赞扬你的论文如何如何的好,而是让他们给你的论文挑毛病。同时,你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各种相关会议去演讲(present)你的论文,学术演讲(presentation)的目的一个是为了让大家记住你,再一个是为了让你的听众挑你论文的毛病。有的人做学术演讲的时候生怕别人挑毛病,觉得很没面子,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为什么呢?因为在你把论文递交给SSCI的期刊以后期刊编辑会找一到三个审稿人,这些审稿人会给你的文章大挑特挑毛病。如果毛病太多的话,编辑拒稿是一定的。与其如此,不如在审稿人看你文章之前就尽量把你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能修改的修改,不能修改的至少要用语言防御一下,而修改和防御的过程就是你文章润色的过程。当润色接近了尾声,准备投稿吧。5.投稿篇向SSCI期刊投稿大多是在网上就可以完成的,投稿的时候一般要写一封covering letter,wrod文档一页就行,简单的说一下你希望贵期刊发表你的文章。投稿结果的可能性从好到坏分几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期刊直接邀你写稿,写完后发表。不过这种情形是可遇不可求的,Junior拥有这样的机会不大;第二个等级是你向SSCI期刊投稿,期刊回复不需要修改就直接发表。这一般发生在letter类期刊,要么接受,要么拒绝。第三个等级是你向SSCI期刊投稿,期刊回复需要修改重新递交,这个叫做R&R (revise and resubmit),修改重新递交以后期刊发表。这个是发表成功可能性最大的结果。第四个等级同样是R&R,但是重新递交以后被拒。第五个等级是递稿后发给审稿人,经审稿后被拒。最后一个等级是不发给审稿人,编辑直接拒。你千万不要以为最后一个等级发生的概率很低,事实上如果你给一些非常好的期刊投稿,编辑是很有可能直接把你的文章否掉的,否掉的原因五花八门,可能是该期刊类似的文章太多了,可能是你写的文章的结论不是非常有趣等等等等。如果非要说直接拒绝有什么好处的话,唯一的好处就是处理的时间快,不会耽误你很长的时间。假如你通过了编辑这一关,那么无论发表与否,至少你能有机会获得审稿人的意见了。当然,获得的审稿意见可能是2个"差评",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会礼貌的通知你另投别家吧(其实就是拒绝的意思),对于审稿人的意见你要认真读的,因为SSCI期刊的审稿人一般都是你论文领域的行家,给出的意见多少会有些建设性意义。如果两个审稿人都是"好评",或者两个审稿人意见一好一坏,但是编辑这个时候认为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的话,那么恭喜你,你获得了修改重新递交的机会了!R&R(也就是修改重新递交)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你在该期刊发表的概率大大的上升了。但是请诸君注意不要庆祝的太早,香槟什么的就不要准备了,概率大大上升并不代表着一定会最终发表,获得R&R最终被拒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审稿人和编辑提出的问题可能是非常难改动的,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认真的读审稿意见的每一个字,推敲如何在重新递交了以后能使审稿人和编辑满意。修改之后要附上一个文字说明,罗列清楚针对审稿人和编辑的每一条意见你是如何做相应修改的。有人可能问,审稿人的每一条意见都要修改吗?答案应该肯定的,笔者只见过两位恩师中的一位有一次说审稿人的几条意见不好,因此他决定不改,我当时觉得老头子太狠了,后来那篇文章后来也发表了。而笔者和笔者的师兄姐们均未敢做出这种大胆的行为(当然,有胆儿大的同事这样做不过后来被拒了)。因此笔者认为做为Junior还是按照意见改动的好。修改完成以后就重新递交吧,这时候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听天由命,假如几周后你收到一封通知你你的文章被该期刊发表的邮件,恭喜你!大功告成了!此时你的pose应该是头微仰呈45度角,眼角湿润,如果嘴里能叨念出一句座右铭什么的就完美了......6.尾声写的很长,情节也不够跌宕起伏,相信能看到这里的人不会很多,不过假如有一个搞学术的新人在看到我的这篇文章有一些启示的话,也算是笔者没有白写。笔者曾见过很多学术上的牛人,有的太牛了甚至可以被称之为犇人。与之聊天,发现牛人最大的特点一是基本功特别扎实,二是思维特别活跃。说实话搞好学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成为大牛天分的确是需要一些的,但是就在SSCI发表这一个小的方面来看,即使是一个悟性不是很高的人,假如他专心学术坚持不懈,除非永远不尝试,否则发表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只是很可惜,专心学术坚持不懈这八个字说来简单,做到却并不容易。尤其对像与我一样的junior们来说,整天捧着文献读,坐在电脑前面踏踏实实写论文着实是需要一些毅力。无论如何,年轻是劣势,同样也是资本,正如我的恩师对我说的那样:你还年轻,假如你从现在开始一直专注一个领域,总有一天,你会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

找到自己要投的方向,确定要投哪个期刊,或者哪一类的期刊。写好文章(也可以找编辑写),找编辑帮忙发表就行了。当然自己也可以投稿,不过通过的机会很小。如果需要帮助可以来跟我了解

如何同步国际评论文章发表

1.导师篇可能在看到上段的文字以后,一些会产生这样一个感觉: 你和你师兄师姐的文章会发表的原因是因为你的导师好吧。事实上笔者很认同这一点,可以说如果我没有遇到两位恩师我的博士经历可能会完全不同。但是请诸位不要误解,我说导师好会使文章发表的几率大一些并不是简单的因为你把导师的名字放在你论文上来震慑审稿人(事实上编辑们的心理素质是很好的,而作者和审稿人也是双盲),而是由于好的导师会教给你很多有用的东西。我不知道广大经济博士同袍们多久见导师一次面,我三年里是平均一周见一次的。当然见导师不是为了讨论哪家馆子的水煮鱼味道正宗(这个可以留到课后讨论),勤见导师的一大好处是你总会有压力,这种压力会不断推动你在下次见导师前准备好向导师提新的问题,问题解决了你的进步就会快一些。导师关键在一个“导”字上面,导不是说帮你研究,而是解决你不懂的问题,当你走偏的时候导师要帮你扶正方向。举个例子,做实证的时候用哪一种计量模型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比如如果观测值不独立就需要用Cluster来校正OLS的标准误,如果是面板数据就要考虑是用random effect 还是fixed effect, 如果因变量有上下限就要考虑用Tobit模型,如果因变量离散且大于三个值就不能用logit 和probit而可以考虑用multinomial,如果观测值很少很少可以试一下非参检验等等。这时候导师的几句话就能使刚入门的博士生避免走很多的弯路。当然这里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导师必须明白你提出问题的答案,或者至少能告诉你在哪里可以找到答案。我建议各位博士生一定要最大程度的争取与导师见面的机会。当然,你可能会问假如你的导师对你的研究漠不关心或者非常的忙根本没空理你怎么办呢?没关系,你还有另外一个导师——文献。2.立题篇研究的课题应该怎么找呢?首先说两种错误的方式: 首先一个错误的方式是抱着头自己想,头发都想掉了最后发现自己想出的问题爷爷辈儿的人都研究过了。说句实话,任何一个领域发展到今天,凡是你抱着头能想出来的经济问题基本上都能被前人研究了。第二个错误就是总想找一个很大的课题研究,整天琢磨着我要是能把股价预测出来就好了,这样我买股票就发了财了,问他怎么研究,除了甩别人听不懂的名词以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其实博士生要找研究课题最主要的方式是读文献。前人的研究是你的基础,你必须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的更远一些。前人的研究是A,你的研究是B,B是从A得来的,没有A你不可能一下子蹦到B。文献怎么读?这其实是我刚读博士的时候问得最多的问题。问导师,导师反问我: 你读文献的目的是什么?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一句废话,读文献不就是看看前人研究什么了么?后来才慢慢的理解了导师的深意。目的是一个很需要明确的东西,比如在最开始找研究课题的时候,读文献的目的一是看看前人的研究究竟包含哪些方面有没有什么漏洞,这时候就不用精读所有的文章,只要把一个领域的经典文章细读一下,其它的扩展了解个大概就可以了。导师让我最初的做法是用文字写下每一篇文章的研究课题是什么,创新的地方在哪里,结论是什么,漏洞在哪。其实这里面前三部分都还好说,最令我为难的是找出漏洞在哪。我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有一门课叫做"批判性思维",练的就是这个,最开始应用起来也不是很容易,不过后来越来越顺利了,后来才知道导师其实是在训练我把自己摆在审稿人的角度来看文章。几周下来,脑子中对自己要研究的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差不多了解了,对这个领域中很热但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也了解个大概,这时候再找研究的课题就会简单很多。当然,找课题并不是读文献的唯一目的,有时候你不知道写作的框架,有时候你不知道数据应该用哪种计量模型分析,有时你不知道理论模型的假设,甚至有时候你不知道表格的格式,这些你都可以从文献中找到,而这些时候由于你的目的不同,读文献侧重的方面也不同。3.论文篇众所周知,发表SSCI一定要用英文写作。一些人说自己发表不了好的SSCI是由于英语不好的缘故,如果英语是母语的话我肯定能发SSCI。如果有人问我对这番言论的意见,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英语是不是你发不出SSCI的主要原因。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拿你的一篇得意之作(哪怕花钱)找人翻译一下,然后投一下好的SSCI就一目了然了,如果投中了的话说明英语是你的问题,如果投不中的话说明你的问题就不仅仅在英语上。有人问我英语不好怎么办?练啊!要么你就找个英语好的翻译当你的第二作者吧。我在这里要说的写论文主要不是英语方面,而是你论文的角度,换句话说,就是你论文的卖点在哪里。就好比一个商人兜售自己的商品,角度对一篇论文来说至关重要。比如实证研究中很有可能你搜集的数据给你带来的结果五花八门,甚至与你期望的相反。这个时候你文章中下结论的时候就要分外小心,找到一个有意思的角度然后看看数据是否符合。举个例子,我师弟的一篇文章的原假设是: 人们对不确定风险下的乐透的期望值与上一轮乐透彩票的结果正相关,说白了就是你看到了别人中奖了以后就会觉得自己买彩票的中奖几率会大一些。结果他的数据结果却正好和他的假设相反,人们对不确定风险下的乐透的期望值与上一轮乐透彩票的结果负相关!师弟一开始就慌了,头发都开叉了。不过几次见导师以后,他最终在导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度,用"赌徒谬误"解释了他所发现的现象。所以说,没有烂数据,只要你选对了一个角度,小心地得出结论,你的论文就很有可能增色不少,当然,你的数据一定要符合你选的角度,你不能明明数据不支持,你非要牵强的编一个故事,这样做唬外行可以,内行一眼就看穿了。4.润色篇终于在无数次撞墙打滚儿揪头发以后,论文完成了!那么是不是可以递交了呢?当然还不可以,首先找一个机构把你的论文变成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这样做的一个目的是为了防止学术不端的人剽窃你的成果,或者很巧有人研究的与你撞车了,还有一个目的是让别人能读到或者引用你的文章。在变成工作论文以后,你要把你的论文发给你认为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资深的学者。发的目的不是让别人赞扬你的论文如何如何的好,而是让他们给你的论文挑毛病。同时,你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各种相关会议去演讲(present)你的论文,学术演讲(presentation)的目的一个是为了让大家记住你,再一个是为了让你的听众挑你论文的毛病。有的人做学术演讲的时候生怕别人挑毛病,觉得很没面子,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为什么呢?因为在你把论文递交给SSCI的期刊以后期刊编辑会找一到三个审稿人,这些审稿人会给你的文章大挑特挑毛病。如果毛病太多的话,编辑拒稿是一定的。与其如此,不如在审稿人看你文章之前就尽量把你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能修改的修改,不能修改的至少要用语言防御一下,而修改和防御的过程就是你文章润色的过程。当润色接近了尾声,准备投稿吧。5.投稿篇向SSCI期刊投稿大多是在网上就可以完成的,投稿的时候一般要写一封covering letter,wrod文档一页就行,简单的说一下你希望贵期刊发表你的文章。投稿结果的可能性从好到坏分几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期刊直接邀你写稿,写完后发表。不过这种情形是可遇不可求的,Junior拥有这样的机会不大;第二个等级是你向SSCI期刊投稿,期刊回复不需要修改就直接发表。这一般发生在letter类期刊,要么接受,要么拒绝。第三个等级是你向SSCI期刊投稿,期刊回复需要修改重新递交,这个叫做R&R (revise and resubmit),修改重新递交以后期刊发表。这个是发表成功可能性最大的结果。第四个等级同样是R&R,但是重新递交以后被拒。第五个等级是递稿后发给审稿人,经审稿后被拒。最后一个等级是不发给审稿人,编辑直接拒。你千万不要以为最后一个等级发生的概率很低,事实上如果你给一些非常好的期刊投稿,编辑是很有可能直接把你的文章否掉的,否掉的原因五花八门,可能是该期刊类似的文章太多了,可能是你写的文章的结论不是非常有趣等等等等。如果非要说直接拒绝有什么好处的话,唯一的好处就是处理的时间快,不会耽误你很长的时间。假如你通过了编辑这一关,那么无论发表与否,至少你能有机会获得审稿人的意见了。当然,获得的审稿意见可能是2个"差评",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会礼貌的通知你另投别家吧(其实就是拒绝的意思),对于审稿人的意见你要认真读的,因为SSCI期刊的审稿人一般都是你论文领域的行家,给出的意见多少会有些建设性意义。如果两个审稿人都是"好评",或者两个审稿人意见一好一坏,但是编辑这个时候认为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的话,那么恭喜你,你获得了修改重新递交的机会了!R&R(也就是修改重新递交)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你在该期刊发表的概率大大的上升了。但是请诸君注意不要庆祝的太早,香槟什么的就不要准备了,概率大大上升并不代表着一定会最终发表,获得R&R最终被拒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审稿人和编辑提出的问题可能是非常难改动的,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认真的读审稿意见的每一个字,推敲如何在重新递交了以后能使审稿人和编辑满意。修改之后要附上一个文字说明,罗列清楚针对审稿人和编辑的每一条意见你是如何做相应修改的。有人可能问,审稿人的每一条意见都要修改吗?答案应该肯定的,笔者只见过两位恩师中的一位有一次说审稿人的几条意见不好,因此他决定不改,我当时觉得老头子太狠了,后来那篇文章后来也发表了。而笔者和笔者的师兄姐们均未敢做出这种大胆的行为(当然,有胆儿大的同事这样做不过后来被拒了)。因此笔者认为做为Junior还是按照意见改动的好。修改完成以后就重新递交吧,这时候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听天由命,假如几周后你收到一封通知你你的文章被该期刊发表的邮件,恭喜你!大功告成了!此时你的pose应该是头微仰呈45度角,眼角湿润,如果嘴里能叨念出一句座右铭什么的就完美了......6.尾声写的很长,情节也不够跌宕起伏,相信能看到这里的人不会很多,不过假如有一个搞学术的新人在看到我的这篇文章有一些启示的话,也算是笔者没有白写。笔者曾见过很多学术上的牛人,有的太牛了甚至可以被称之为犇人。与之聊天,发现牛人最大的特点一是基本功特别扎实,二是思维特别活跃。说实话搞好学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成为大牛天分的确是需要一些的,但是就在SSCI发表这一个小的方面来看,即使是一个悟性不是很高的人,假如他专心学术坚持不懈,除非永远不尝试,否则发表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只是很可惜,专心学术坚持不懈这八个字说来简单,做到却并不容易。尤其对像与我一样的junior们来说,整天捧着文献读,坐在电脑前面踏踏实实写论文着实是需要一些毅力。无论如何,年轻是劣势,同样也是资本,正如我的恩师对我说的那样:你还年轻,假如你从现在开始一直专注一个领域,总有一天,你会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

找到自己要投的方向,确定要投哪个期刊,或者哪一类的期刊。写好文章(也可以找编辑写),找编辑帮忙发表就行了。当然自己也可以投稿,不过通过的机会很小。如果需要帮助可以来跟我了解

1、打开“库存”。2、点击“全球销售”。3、点击“建立国际商品信息”。4、点击确认即可把亚马逊美国站评论同步到日本。

国际上古陶瓷研究论文发表

苏佛涛,祖籍陕西武功县,现居云南石屏县。国家副研究员。1947年9月生于昆明。现为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家协会、中国书法研究院、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中国书画名家纲、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皆邀苏佛涛先生入会。曾在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专攻国画、油画和版画。在云南省文物考古工作中得到熊正益、邱宣充、孙太初、李昆声、葛季芳等专家的悉心指导。受省文化厅派遣到成都国家文物培训中心学习博物馆学和古书画鉴定。苏佛涛先生曾受云南省文化厅派遣,随我国古陶瓷古书画鉴定专家冯先铭、耿宝昌、张浦生、朱家溍、徐邦达、史树青等先生到全国各地博物院、馆、古窑学习、考察、鉴定。苏佛涛先生从事古陶瓷研究和美术创作数十年,美术书法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及国外美术馆展出。手指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画展并获奖。曾应邀为北京空军指挥学院高级将领作画。许多书画作品被海内外人士收藏。《孔雀之乡》、《鬼谷子》、《闻鸡起舞》等手指画精品被国家收藏。1985年在扬州国家文物培训中心写生编绘《中国古陶瓷造型纹饰图案》,作为培训中心教材。1995年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其艺术考古散文集《文苑拾珠》。2004年在北京中国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其美术诗文作品集《彝族烟盒舞速写百图》。数十篇论文发表于《考古》、《民族艺术研究》、《云南文物》、《中国古陶瓷研究》、《红河文化》、《中国旅游报》、《中国文物报》等刊物。美术作品被收入《世界美术集》、《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全国名家书画大展作品集》等典籍。

苏佛涛从事美术、书法创作数十年,美术书法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以及辽宁、湖北、河南、浙江、云南、四川、陕西、福建等省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等博物馆、美术馆展出,并被选送美国、法国、日本、菲律宾展出,获“国际文化交流精英奖”。

一、佛涛先生书画作品有:

1990年4月,《孔雀之乡》等八幅手指画精品入选全国手指画家作品展,在国家画院(原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展出,副总理余秋里、王震,中残联主席邓朴方,著名画家刘勃舒、高冠华、杨力舟等出席画展开幕式剪彩并参观画展,随后送往欧洲巡回展览。

1992年,《哈尼山寨》、《老子出关》入选全国画展,在辽宁省美术馆展出。

1992年,《勐拉坝的花腰傣》、《庄周悟经图》入选“第五届中国手指画家作品展”,在武汉美术馆展出。

1996年9月,苏佛涛在建水古城朝阳楼举办画展,展出国画、水彩画作品120幅。

1998年2月,油画《蕉园幽情》被香港美术出版社收入《世界美术集—华人卷》。

2001年10月,国画《竹园清趣图》入选“中国当代名家竹书画作品展”,在浙江安吉吴昌硕纪念馆展出,并被收藏。

2004年,国画《苏武牧羊图》入选“中国武功苏武文化节”世界书画展,作品收入画册并被苏武纪念馆收藏。

2009年4月,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画家作品邀请赛,在北京展览,获全国书法展览金奖。

2009年10月,《楚辞渔父图》入选(团结民主颂——喜迎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当代中国书画家艺术交流展” ,在北京展览,并收入画册。

2009年8月,国画《滇池放歌》入选北京美术节书画展,在中国北京、韩国首尔、日本东京巡回展览。

2009年11月,美术作品入选“中华之光全国书画作品展”。

2010年8月25日,《玄奘菩提伽耶礼佛图》入选纪念中印建交60周年绘画艺术展,在北京歌华美术馆展出,印度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郑重授予苏佛涛先生“中印友谊艺术家”荣誉称号。

2010年10月,《钟馗捉妖图》入选“首届全国钟馗画大展赛”,在上海展览。

2010年11月,《山高水长图》入选上海世博会举办的中国著名书画家精品邀请展,获名家精品奖。

2011年1月,《曹娥投江图》入选“孝行天下,共建和谐”全国孝文化书画展。

2011年6月,陕西省在庆祝东坡书画院成立十周年暨第五届东坡书画艺术节全国书画作品大赛中,《三苏论道图》(国画)、《咏眉山三苏祠》(书法)皆获一等奖,并被授予“东坡书画院卓越贡献者”荣誉称号。

2007年,苏佛涛荣获云南省政府颁发的文化艺术贡献奖,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2009年,2010年,2011年,与张朝康、周畅、舒畅、黄木忠、黄兴洪等工艺美术师以及珍陶馆、木生紫陶工艺厂合作的紫陶作品,有的在香港获全国工艺美术创新金奖。有的获“向逢春杯”银奖。有的在昆明国际泛亚工艺美术展览会以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获铜奖。

二、佛涛先生紫陶作品有:

建水紫陶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佛涛对建水紫陶情有独钟,应邀为建水紫陶创作过许多书画作品,如《十八罗汉图》、《孔子归鲁图》、《论道图》、《诸子百家系列图》、《古典名著人物系列图》、《历代仕女系列图》、《百子闹春图》、《残帖书画图》、《茶壶系列图》以及许多山水、花鸟、鱼虫图等等。

在与窑户匠师和镌刻工艺师默契的合作中,苏佛涛曾在一首诗中说道,“紫陶书画写万千,挥毫山水起云烟,遐迩艺人皆吾友,窑户苑中别有天。

三、佛涛先生文学作品有:

著作有《文苑拾珠》、《吉祥鸟》、《古滇壮棘》、《劳水之战》、《中国手指画百家作品集》等散文集和历史小说。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中国旅游报》、《中国文物报》、《云南画报》、《文学界》、《春城晚报》等多种报刊介绍过其生平事迹和美术作品。

扩展资料:

苏佛涛,1947年出生,文博专家、一级画家,国家级副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职业画家,其外祖父是虚谷与吴昌硕之弟子,其美术书法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等地展出,选送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展出,荣获国际文化交流精英奖。

1990年其手指画精品展由副总理余秋里、王震,中残联主席邓朴方、著名书画家赵朴初等人剪彩。

参考资料:桂林日报-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建水紫陶落户桂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佛涛

周仁的钢铁研究为发展中国钢铁事业作出贡献。1915年周仁回国后,由于国力贫弱和政府轻视科学技术,中国钢铁事业发展缓慢。1928年,周仁担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期间,提出工学院以研究钢铁冶炼为主。后来他感到钢铁冶炼与陶瓷、玻璃的烧制在原理上有类似之处,于是在学院内同时创办了钢铁、陶瓷、玻璃三个试验场。1928年6月9日中央研究院成立,周仁负责创建工程研究所。他亲自勘察地形,指导施工,建钢铁试验工场于上海白利南路(今长宁路),同时,周仁从国外订购了科研参考书籍数百种,从美国进口莫屋式电弧炉、机电配件、分析仪器以及车床、锻锤等设备。其中从美国引进的三相电弧炉在国内属最早的电弧炉之一。在严恩棫、周行健的共同努力下,试制成功了各种碳素钢、锰钢、镍铬钢、铬钢、不锈钢、碳素工具钢、高速钢、耐酸矽铁、合金铸铁等。产品有火车曲轴、大轮盘、火车碰钩等。许多产品满足了国内一些工厂的需要。当时国内铸铁技术都是沿用英国老办法。铸模所用的泥沙选配、熔炉火候的观察、制模及浇铸工艺等都没有操作规程。至于炉前检查、成份分析、强度测定等更是无章可循。至于特种铸铁、铸钢及一切优质钢的冶炼几乎没有人敢尝试。工程研究所成功地进行了科学试验和总结,为国内各钢铁厂的试验开辟了道路。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为保存研究所的科研力量,周仁千辛万苦,把分散的技术人员重新组织起来,又把图书、仪器、电炉、材料试验机等从上海途经香港等地辗转运抵昆明。1939年在昆明城郊的桥头村建成厂房,安装电炉,开始试验。当时困难很多,例如钢铁分析中测定碳需要纯氧,昆明没有供应。他们只好利用一只小火油箱代替钢瓶,应用最原始的氯酸钾加热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用水压法放气,再经纯化后利用。靠坚强的毅力,他们炼出了第一炉钢。周仁欣慰地对大家说:“这是在昆明用电炉炼出的第一炉有意义的钢,值得纪念。”这样,他们又继续进行各种合金钢、工具钢、耐酸不锈钢以及钨铁合金等的试验,并装备了轧钢设备。工程研究所为四川自贡盐井试制了吊取盐卤用的钢丝绳,为电工器材厂生产了硬磁钢,为维修美军汽车生产了低锰弹簧钢,还试制成功了内燃机用的各种合金钢。在周仁指导下,他们利用当地的资源开展了从钴矿中提取氯化钴以及用木炭代替汽油作汽车内燃机燃料的研究,以解决战时的能源问题。周仁和他的同事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研制成功一些急需的特种钢材,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了迅速恢复、发展中国的钢铁生产,政府委派周仁、周行健到鞍钢等地考察。当时各厂大多只能生产一般生铁,不能用来制造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汽车轴承、蒸汽机锅炉等,从而激发了周仁研究球墨铸铁的决心。周仁提出以铁代钢,以铸代锻的设想,他组织了一个试验小组,经过一百多次试验,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石墨化添加剂,掌握了不少元素和热处理对球墨铸铁金相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因素。在全国率先研制成功球墨铸铁,性能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1951年,球墨铸铁在全国推广,为中国钢铁冶炼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国家授予他们自然科学三等奖。1953年,周仁任中国科学院“两矿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包头和大冶两大铁矿的冶炼及综合利用的研究工作,包头地区,除有大量的铁矿资源外,还有重要的稀土金属和铌资源。其中稀土氧化物的储量达1亿吨(和铁矿共存的有3600万吨)。由于矿石中含有大量氟化钙(即荧石),而世界上还没有冶炼这种矿石的先例,当时正准备帮助包钢设计建造1500立方米大型高炉的苏联专家,因没有基本的冶炼数据,他们不敢贸然行事,周仁知难而上,迅速组织会战组。冶金研究所上下为完成包头铁矿研究任务而紧急动员起来,由邹元燨任技术负责人,迅速建成一座1立方米的实验炉进行冶炼试验。周仁亲自做含氟炉渣的粘度试验,他与邹元燨,徐元森等系统研究了氟在高炉中的行为,其中包括氟对高炉炉渣的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氟在高炉冶炼过程中的变化和分布规律。他阐明了氟从矿石和炉渣中挥发的机理,解决了含氟高炉煤气对钢铁结构和含氟炉渣对耐火材料的腐蚀问题等,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对每个试验环节都要作细致的布置,每一重要试验他都要亲临现场指挥,费尽心力。不久,他将一份既有准确可靠数据,又有精辟分析的报告送给苏联专家,专家十分惊讶,想不到中国人的试验如此神速、正确。根据报告中提出的只有炭砖才能抵抗含氟高炉炉渣的侵蚀的重要结论,修改了原高炉仅在炉缸部分采用炭砖的设计方案,改为自炉缸到炉身下部(除风口带外)均用炭砖,从而为1513立方米的大型高炉安全地耸立在包头钢铁基地上创造了条件。周仁等在《金属学报》上连续发表了5篇有关上述成果的论文,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好评。这项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2年)。通过这次会战,为冶金研究所树立了攻坚的先例,培养了一支具有过硬作风的队伍。这支队伍在周仁等老科学家的带领和影响下,在稀土的提取利用、攀枝花铁矿的高炉冶炼等研究项目中都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古陶瓷科学研究的奠基人 瓷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创造发明之一。可是在中国古代文献资料中,对这些历史名窑的发展及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极少有完整的记载。周仁自幼喜爱陶瓷,以后又萌发了揭开中国古陶瓷奥秘的信念。周仁在“成家不是头等大事,立志才是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导下,直到32岁他担任交通大学教务长时才结婚。在简陋的新房中,他精心布置了几件瓷器,可见他对陶瓷的浓厚兴趣。1927年,正是陶瓷产量和质量急剧下降的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统治者的摧残,使许多老工人失业,许多宝贵经验失传,生产上出现了粗制滥造的现象。1928年工程研究所成立时他决定在工程研究所中设陶瓷试验工场,并决定与中央大学工学院合办,建该工场于南京。他从湖南、江苏等处请来8名技工,筑窑烧瓷,开始了中国传统陶瓷工艺技术的研究。是年夏,孙中山先生遗体安葬,他奉命精仿古瓷品80件,以资陈列和纪念。在周仁的精心指导下,其质量受到多方称赞。初战告捷,周仁恢复国瓷精华的信心倍增,为了取得各个时期烧制陶瓷的科学数据,自1929年起,周仁亲自到南京官窑窑址、杭州凤凰山万松岭南宋官窑遗址,进行多次挖掘,并先后两次亲赴瓷都景德镇进行调查。他与景德镇著名老艺人共同对传统青花瓷的制造工艺进行科学实验和总结。这些考察使他掌握了三个关键:1.瓷质方面,由于原料选得不精细,瓷器就不够洁白。2.釉面方面,由于温度不够高,也就不够平滑光亮。3.彩绘和色彩方面,由于颜色配制不好而不够鲜艳。为振兴中国陶瓷工业,周仁撰写了中国陶瓷工艺的第一篇论文《中央陶瓷试验场工作报告》。以后又对如何选择陶瓷坯土配方的准则、一般陶瓷的制造、制成彩色釉、合理瓷窑的建筑、古瓷的烧制等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在仿制古瓷和艺术陶瓷、研制工业用瓷和机制日用瓷方面,周仁领导的陶瓷试验工场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对重振民族瓷业作出了宝贵贡献。但当时既缺乏经费,政府也不重视,古陶瓷研究处于困境,工场只好既研究又生产,聊以自给。1938年,陶瓷工场内迁昆明,条件更为艰苦。自1941年起,他们还开展了用于显微镜、望远镜、测距仪、潜望镜的各种特殊的化学玻璃和光学玻璃的研究。1953年,周恩来总理指示轻工业部要抓好古瓷研究和生产,欲请郭沫若出马。郭老说,上海有个周仁,对此造诣颇深。周仁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当他听说一些驻华使节出于对陶瓷古国的向往,想在中国买一些瓷器,然而大失所望:中国的瓷器竟是如此粗糙、笨重。他心潮起伏,夜不能寐。科学家的职责就是要为国争光。于是周仁立即策马上任,并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中国古陶瓷研究小组。然而征途并不平坦,要恢复陶瓷工艺辉煌时代的水平,困难重重,历代在景德镇建造的名窑已是一片废墟,周仁重访景德镇,在一堆堆瓦砾中寻珍觅宝。他十分细心,一块手指大的瓷片都要捡起来研究;他对每一个窑址,都要追溯至它的始建年月。此后,他又到浙江龙泉荒僻的山原考察了解宋窑旧址,又和中国古陶瓷研究小组到黄河流域等地实地考察。“国瓷”小组开展了三方面的研究工作:1.选择历代精品进行化学分析和鉴定,以求得中国传统优良瓷器本质上的科学数据。2.根据点滴文献记载和访问景德镇老艺人,选定几种优质原料进行试验。3.烧制方法原来一直使用柴窑,因大量烧柴有困难,改用煤窑,这样还有利于控制和观察火候。经过反复试验,他们发现采用离景德镇120公里以外的高岭土和祁门太和坑的瓷石作泥胎甚好。釉面则用距景德镇约55公里的窑里屋柱槽的釉果和景德镇东南15公里的寺前的釉灰为佳。此外,他们还掌握了升温曲线和最后火温。终于,一批具有传统特色的高级陶瓷出窑了。这些瓷器轻巧玲珑,晶莹光彩,造形典雅,达到了中国古代陶瓷水平,有些还超过了古代水平。陶瓷工业在中国虽有悠久历史,但解放前主要生产日用陶瓷和美术陶恣;工业陶瓷的生产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经济恢复时期,根据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在若干产瓷地区对耐酸陶瓷等化学工业用瓷材料和化学实验用陶瓷器皿的制造进行了研究。自1954年起,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在周仁的主持下,与第一机械工业部电瓷研究所等单位密切合作,利用国产原料进行了高压电瓷配方的系统研究。南京电瓷厂采用研究的坯料试制成功并生产了各种型号110千伏级棒形绝缘子和电缆套管等制品。1958年用不同粘土原料研究成功采用普通长石质瓷的工艺制造高氧化铝质的高强度高压电瓷,击穿电压高达40.1千伏/毫米。采用一种研制坯料试制成功330千伏空气压缩断路器用瓷套,经受180个大气压而未破裂。刚玉制品在特种陶瓷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应用范围很广。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在1955年后较系统地研究了以烧结刚玉作为切削刀具材料。1958年开始小批量生产瓷刀片。国产瓷刀比硬质合金更适合于高速切削,光洁度高,吃刀量深。另外,为了提高人造瓷牙质量,1959年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与齿科材料生产单位进行合作,完成了人造瓷牙的研究试制工作。瓷牙的物理——机械性能(如强度、热稳定性、硬度、耐磨性等)都接近进口的高级商品。与中国许多优秀技艺一样,陶瓷工艺也是只有经验而无理论的。周仁有志填此空白,他和助手张福康等一起撰写了《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和殷周时代制陶工艺的科学总结》等论文,他还与人合写了有关陶瓷研究的论文14篇。他在中国古陶瓷研究方面的卓越成绩获得国内外文物、考古、文化教育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赞扬,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中国陶瓷研究项目获重大科技成果奖。1982年又荣获国家颁发的自然科学奖。

研究生论文国际上怎么发表

研究生论文发表要求每个学校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要求必须在正规期刊上发表的;有的则不作要求,这个就得看你们学校的要求了:正规期刊的话,是有自己的CN的。所谓CN 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CN刊号标准格式是:CNXX-XXXX,其中前两位是各省(区、市)区号。而印有“CN(HK)”或“CNXXX(HK)/R”的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这是我在百姓论文网发表的时候,负责的老师告诉我的,有需要的话你可以去问问的。

如何在国外电子平台上出版英文论文?1. 投稿:一般情况下,你想在电子出版平台上出版文章或者论文,首先你得在该出版平台上注册,写清楚邮箱和电话等联系方式很重要,这便于你投稿,以及和出版社工作人员沟通。 同时,在投稿之前,你得写好你的稿件,稿件质量很重要,不然很难通过审核。 其次,选择投递的期刊名称,这个就属于对你自己的文章的一个定位了,投递方向正确了,审核才能顺利进行。 2. 审稿和修改:在你的稿件成功投递之后,会有专业的审稿人对你的稿件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稿件的标题、单位信息,摘要,关键词,内容、字数、参考文献,及文章质量等。等到确认你的文章在这些方面,没有什么大问题,可以经过简单的修改就可以出版。如果有问题,你需要根据审稿人的要求进行修改,经过修改的文章,最终确定没有问题,就可以着手出版了。 3. 出版:一般在稿件修改完成以后,出版平台会进行一个最终的排版,然后跟你做最后确认一次来定稿,没有什么问题就可以出版了,当然,出版之前,你得支付出版费用。一般情况下,费用会根据出版平台、稿件字数和内容等的不同,而不 同。比如一些国际性的大出版社,一般的费用就在1600美金左右,多的高达3000美金。其他一些收费没有那么贵的,也就400美金左右。 4. 增值服务:一般在电子出版平台出版书刊后,会给客户提供一定的增值服务。比如Science Publishing Group 这个平台,客户在这个平台出版书刊以后,可以免费阅读和下载这个平台的英文文献和资料,同时也可以转载或者分享自己的作品到自己的社交平台等。不管是什么样的增值服务,对投稿人来说,都是有益的。总之,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选择电子出版,比选择传统的出版,多了一些便利、快捷,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分享知识。若可能,你的文章或者其他作品,会分享给世界各地有需求的人,并且长久的保存下来。

1.首先确定选题。选题很重要,看一下是否适合自己去做。2、查阅资料,列提纲确定论文的内容。先列提纲(用来反应你的思路结构,征求别人意见),写出草稿,写作时从最容易的地方入手(比如:仪器材料,实验方法,结果),抽取有价值结果放入讨论,完成讨论,结论,引言。3、查阅资料,做试验,收集数据,写论文。4、写完论文,找导师查阅,修改。文章修改(需要多次,这里第一次是概括的讲可以包含几次直至达到目的)5、论文定稿后找一家刊物出版社发表论文。

1.导师篇可能在看到上段的文字以后,一些会产生这样一个感觉: 你和你师兄师姐的文章会发表的原因是因为你的导师好吧。事实上笔者很认同这一点,可以说如果我没有遇到两位恩师我的博士经历可能会完全不同。但是请诸位不要误解,我说导师好会使文章发表的几率大一些并不是简单的因为你把导师的名字放在你论文上来震慑审稿人(事实上编辑们的心理素质是很好的,而作者和审稿人也是双盲),而是由于好的导师会教给你很多有用的东西。我不知道广大经济博士同袍们多久见导师一次面,我三年里是平均一周见一次的。当然见导师不是为了讨论哪家馆子的水煮鱼味道正宗(这个可以留到课后讨论),勤见导师的一大好处是你总会有压力,这种压力会不断推动你在下次见导师前准备好向导师提新的问题,问题解决了你的进步就会快一些。导师关键在一个“导”字上面,导不是说帮你研究,而是解决你不懂的问题,当你走偏的时候导师要帮你扶正方向。举个例子,做实证的时候用哪一种计量模型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比如如果观测值不独立就需要用Cluster来校正OLS的标准误,如果是面板数据就要考虑是用random effect 还是fixed effect, 如果因变量有上下限就要考虑用Tobit模型,如果因变量离散且大于三个值就不能用logit 和probit而可以考虑用multinomial,如果观测值很少很少可以试一下非参检验等等。这时候导师的几句话就能使刚入门的博士生避免走很多的弯路。当然这里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导师必须明白你提出问题的答案,或者至少能告诉你在哪里可以找到答案。我建议各位博士生一定要最大程度的争取与导师见面的机会。当然,你可能会问假如你的导师对你的研究漠不关心或者非常的忙根本没空理你怎么办呢?没关系,你还有另外一个导师——文献。2.立题篇研究的课题应该怎么找呢?首先说两种错误的方式: 首先一个错误的方式是抱着头自己想,头发都想掉了最后发现自己想出的问题爷爷辈儿的人都研究过了。说句实话,任何一个领域发展到今天,凡是你抱着头能想出来的经济问题基本上都能被前人研究了。第二个错误就是总想找一个很大的课题研究,整天琢磨着我要是能把股价预测出来就好了,这样我买股票就发了财了,问他怎么研究,除了甩别人听不懂的名词以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其实博士生要找研究课题最主要的方式是读文献。前人的研究是你的基础,你必须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的更远一些。前人的研究是A,你的研究是B,B是从A得来的,没有A你不可能一下子蹦到B。文献怎么读?这其实是我刚读博士的时候问得最多的问题。问导师,导师反问我: 你读文献的目的是什么?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一句废话,读文献不就是看看前人研究什么了么?后来才慢慢的理解了导师的深意。目的是一个很需要明确的东西,比如在最开始找研究课题的时候,读文献的目的一是看看前人的研究究竟包含哪些方面有没有什么漏洞,这时候就不用精读所有的文章,只要把一个领域的经典文章细读一下,其它的扩展了解个大概就可以了。导师让我最初的做法是用文字写下每一篇文章的研究课题是什么,创新的地方在哪里,结论是什么,漏洞在哪。其实这里面前三部分都还好说,最令我为难的是找出漏洞在哪。我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有一门课叫做"批判性思维",练的就是这个,最开始应用起来也不是很容易,不过后来越来越顺利了,后来才知道导师其实是在训练我把自己摆在审稿人的角度来看文章。几周下来,脑子中对自己要研究的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差不多了解了,对这个领域中很热但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也了解个大概,这时候再找研究的课题就会简单很多。当然,找课题并不是读文献的唯一目的,有时候你不知道写作的框架,有时候你不知道数据应该用哪种计量模型分析,有时你不知道理论模型的假设,甚至有时候你不知道表格的格式,这些你都可以从文献中找到,而这些时候由于你的目的不同,读文献侧重的方面也不同。3.论文篇众所周知,发表SSCI一定要用英文写作。一些人说自己发表不了好的SSCI是由于英语不好的缘故,如果英语是母语的话我肯定能发SSCI。如果有人问我对这番言论的意见,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英语是不是你发不出SSCI的主要原因。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拿你的一篇得意之作(哪怕花钱)找人翻译一下,然后投一下好的SSCI就一目了然了,如果投中了的话说明英语是你的问题,如果投不中的话说明你的问题就不仅仅在英语上。有人问我英语不好怎么办?练啊!要么你就找个英语好的翻译当你的第二作者吧。我在这里要说的写论文主要不是英语方面,而是你论文的角度,换句话说,就是你论文的卖点在哪里。就好比一个商人兜售自己的商品,角度对一篇论文来说至关重要。比如实证研究中很有可能你搜集的数据给你带来的结果五花八门,甚至与你期望的相反。这个时候你文章中下结论的时候就要分外小心,找到一个有意思的角度然后看看数据是否符合。举个例子,我师弟的一篇文章的原假设是: 人们对不确定风险下的乐透的期望值与上一轮乐透彩票的结果正相关,说白了就是你看到了别人中奖了以后就会觉得自己买彩票的中奖几率会大一些。结果他的数据结果却正好和他的假设相反,人们对不确定风险下的乐透的期望值与上一轮乐透彩票的结果负相关!师弟一开始就慌了,头发都开叉了。不过几次见导师以后,他最终在导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度,用"赌徒谬误"解释了他所发现的现象。所以说,没有烂数据,只要你选对了一个角度,小心地得出结论,你的论文就很有可能增色不少,当然,你的数据一定要符合你选的角度,你不能明明数据不支持,你非要牵强的编一个故事,这样做唬外行可以,内行一眼就看穿了。4.润色篇终于在无数次撞墙打滚儿揪头发以后,论文完成了!那么是不是可以递交了呢?当然还不可以,首先找一个机构把你的论文变成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这样做的一个目的是为了防止学术不端的人剽窃你的成果,或者很巧有人研究的与你撞车了,还有一个目的是让别人能读到或者引用你的文章。在变成工作论文以后,你要把你的论文发给你认为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资深的学者。发的目的不是让别人赞扬你的论文如何如何的好,而是让他们给你的论文挑毛病。同时,你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各种相关会议去演讲(present)你的论文,学术演讲(presentation)的目的一个是为了让大家记住你,再一个是为了让你的听众挑你论文的毛病。有的人做学术演讲的时候生怕别人挑毛病,觉得很没面子,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为什么呢?因为在你把论文递交给SSCI的期刊以后期刊编辑会找一到三个审稿人,这些审稿人会给你的文章大挑特挑毛病。如果毛病太多的话,编辑拒稿是一定的。与其如此,不如在审稿人看你文章之前就尽量把你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能修改的修改,不能修改的至少要用语言防御一下,而修改和防御的过程就是你文章润色的过程。当润色接近了尾声,准备投稿吧。5.投稿篇向SSCI期刊投稿大多是在网上就可以完成的,投稿的时候一般要写一封covering letter,wrod文档一页就行,简单的说一下你希望贵期刊发表你的文章。投稿结果的可能性从好到坏分几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期刊直接邀你写稿,写完后发表。不过这种情形是可遇不可求的,Junior拥有这样的机会不大;第二个等级是你向SSCI期刊投稿,期刊回复不需要修改就直接发表。这一般发生在letter类期刊,要么接受,要么拒绝。第三个等级是你向SSCI期刊投稿,期刊回复需要修改重新递交,这个叫做R&R (revise and resubmit),修改重新递交以后期刊发表。这个是发表成功可能性最大的结果。第四个等级同样是R&R,但是重新递交以后被拒。第五个等级是递稿后发给审稿人,经审稿后被拒。最后一个等级是不发给审稿人,编辑直接拒。你千万不要以为最后一个等级发生的概率很低,事实上如果你给一些非常好的期刊投稿,编辑是很有可能直接把你的文章否掉的,否掉的原因五花八门,可能是该期刊类似的文章太多了,可能是你写的文章的结论不是非常有趣等等等等。如果非要说直接拒绝有什么好处的话,唯一的好处就是处理的时间快,不会耽误你很长的时间。假如你通过了编辑这一关,那么无论发表与否,至少你能有机会获得审稿人的意见了。当然,获得的审稿意见可能是2个"差评",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会礼貌的通知你另投别家吧(其实就是拒绝的意思),对于审稿人的意见你要认真读的,因为SSCI期刊的审稿人一般都是你论文领域的行家,给出的意见多少会有些建设性意义。如果两个审稿人都是"好评",或者两个审稿人意见一好一坏,但是编辑这个时候认为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的话,那么恭喜你,你获得了修改重新递交的机会了!R&R(也就是修改重新递交)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你在该期刊发表的概率大大的上升了。但是请诸君注意不要庆祝的太早,香槟什么的就不要准备了,概率大大上升并不代表着一定会最终发表,获得R&R最终被拒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审稿人和编辑提出的问题可能是非常难改动的,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认真的读审稿意见的每一个字,推敲如何在重新递交了以后能使审稿人和编辑满意。修改之后要附上一个文字说明,罗列清楚针对审稿人和编辑的每一条意见你是如何做相应修改的。有人可能问,审稿人的每一条意见都要修改吗?答案应该肯定的,笔者只见过两位恩师中的一位有一次说审稿人的几条意见不好,因此他决定不改,我当时觉得老头子太狠了,后来那篇文章后来也发表了。而笔者和笔者的师兄姐们均未敢做出这种大胆的行为(当然,有胆儿大的同事这样做不过后来被拒了)。因此笔者认为做为Junior还是按照意见改动的好。修改完成以后就重新递交吧,这时候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听天由命,假如几周后你收到一封通知你你的文章被该期刊发表的邮件,恭喜你!大功告成了!此时你的pose应该是头微仰呈45度角,眼角湿润,如果嘴里能叨念出一句座右铭什么的就完美了......6.尾声写的很长,情节也不够跌宕起伏,相信能看到这里的人不会很多,不过假如有一个搞学术的新人在看到我的这篇文章有一些启示的话,也算是笔者没有白写。笔者曾见过很多学术上的牛人,有的太牛了甚至可以被称之为犇人。与之聊天,发现牛人最大的特点一是基本功特别扎实,二是思维特别活跃。说实话搞好学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成为大牛天分的确是需要一些的,但是就在SSCI发表这一个小的方面来看,即使是一个悟性不是很高的人,假如他专心学术坚持不懈,除非永远不尝试,否则发表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只是很可惜,专心学术坚持不懈这八个字说来简单,做到却并不容易。尤其对像与我一样的junior们来说,整天捧着文献读,坐在电脑前面踏踏实实写论文着实是需要一些毅力。无论如何,年轻是劣势,同样也是资本,正如我的恩师对我说的那样:你还年轻,假如你从现在开始一直专注一个领域,总有一天,你会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