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武汉理工陈文发表国际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11:04:06

武汉理工陈文发表国际论文

武汉理工大学知名教授如下:

1、刘泉教授

女,1963年9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系,国家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武汉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首席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系统理论与信号处理、工业及康复机器人。

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3项、国合和重大子项各1项)、“两机”重大专项、国家“863”和 “973”子项;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发明专利4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9篇。主持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国家级各类精品课5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本。

2、张联盟教授

男,1955年1月出生,1995年12月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材料物性专业。张联盟教授主要研究先进复合材料(复相陶瓷、功能梯度材料、软磁合金材料和薄膜材料,在高温结构材料和金属基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梯度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组成、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应用方面取得了若干在国内或国际上领先的学术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学术奖励4项;

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引文43篇次,被EI、ISTP收录33篇;出版教材、译著和编著共3部。张联盟教授在上述学术领域内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计委专项以及省、部级以上其他项目达12项。

3、谢峻林教授

女,1965年2月出生,2001年获得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教学、教学管理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研究工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组织起草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发展战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规范”等将对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系列指导文件;

已主持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国博士后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及取得的研究理论成果为实现劣质低活性燃料在水泥分解炉中的燃烧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对水泥燃烧理论的重要补充与发展,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陈文,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国家973课题负责人。, 1993 年于武汉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9 年于日本国立电气通信大学获博士学位。在日留学期间享受日本政府奖学金资助。 1999 年-2001 年,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 2001 年-2003年,加拿大 ALBERTA 大学信息研究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 2003 年-2005 年,加拿大 ALBERTA 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副研究员。 2006 年 由上海交通大学引进,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年7月赴法国Cergy-Pontoise大学,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Dundee大学短期访问。 2000年3月赴美国Illinoise大学芝加哥分校,Vanderbilt大学和Wisconsin大学短期访问。2001年1月赴日本大阪大学和大阪教育大学短期访问。2007年3月赴美国北卡大学短期访问。1997年获“有山纪念研究奖励赏”,2001获“PIMS博士后奖”,2006年入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2007年入选“浦江人才计划”。多年来一直从事网络编码与协作通信的研究。在IEEE杂志和会议等发表论文100余篇。陈文教授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项目及国家重大专项等20余项。陈文教授目前任全国博士后工作站评审委员会电子信息专家组召集人,上海交通大学信号处理与系统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兼信号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IEICE上海分会主席,IEEE通信学会通信理论技术委员会委员。

陈汗青武汉理工论文发表

姓名 : 陈汗青任教专业 : 文学-艺术类专业技术职称:教授在职情况 : 是性别 : 男所在院系 : 艺术与设计学院所教课程 : 《设计概论》导师类别: 该校任职是否博导: 是是否硕导:是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及其理论等通信地址:武汉珞狮路122号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李轲,人文与艺术系工业设计教研室教师。自进入华夏学院以来,一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年年超额完成学院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在教学过程中,他热情饱满而又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积极向有经验教师请教,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方法,并对照自己认真加以改进,通过努力,他先后于2009年度获“人文与艺术系教案评比优秀奖”荣誉称号、于2011年系教学比赛中获授课比赛优秀奖、在2010-2011学年教学工作中荣获“教学质量优秀奖”。作为平面设计师资格教师,他参加了工业设计专业软件Rhino培训,除了认真教学,在课堂外辅导学生参加各项设计专业竞赛是他的强项,他不仅从本专业的教学出发,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更擅长在设计创新活动中抓住要领,解决关键创新技术难点,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手训练,在实际操作与制作的同时,领会掌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在2009-2010年度中获得人文与艺术系科技创新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奖”。2011年,由李轲同志指导的学生作品《咏叹调》进入“第二届中国游艇设计大赛”最终决赛,经过同其它知名学府选手的激烈角逐后晋级喜获银奖。也许是师从我国设置工业设计工程硕士领域先行者、武汉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博士点学术带头人陈汗青教授,在科研上他是个能手,2009-2010学年,发表的题为《交互性IT产品设计中的审美研究》的论文,获刊于《2009年世界华人工业设计论坛论文集》并获得湖北高校第四届美术与设计大展教师组论文三等奖。2011年8月,在《现代商贸工业》发表论文《飞利浦成功设计管理研究》,此外还与教研室其它老师积极交流合作,共同于2011年4月在《艺术与设计》上发表论文《隐喻在产品语意传达中的运用》。并参与院级精品课程《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工作和在2010学年主持院级教改课题《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2011年,新获批省级课题《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他还积极利用自己的优势指导学生开展科研项目,并担任学生科研项目《高校寝室高低床一体化设计》和《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公共设施系统设计》的指导老师。作为一名党员,他积极参与党的活动,在2011年学院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中之一的征文活动中,所撰写的《党旗颂》一文流露出对伟大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深切情意,获得学校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该文在党旗颂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两访两创”活动中,他首先通过询问辅导员初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再对每位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并与学生交流专业上的心得及体会,在访谈中,他要求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对未来要有期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反映,做好详细记录。同时他还别出心裁的通过专业创意与学生进行互动,以主题班会形式,把学生集到一起,每人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在纸上,道出心声,以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次活动,让他体会到,教师仅仅搞好教学是不够的,要想办法走近学生,以新眼光发掘学的潜力,了解学生真实想法,从学习和生活上正确引导,最终达到真正教书育人的目的。

武汉发表国际论文

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人。在生活中会不断的学习,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能力特别的靠前。

她非常的优秀,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长得非常漂亮,颜值非常高,实力特别强。

她是非常优秀的,她年龄很小,但是知识渊博,逻辑能力非常强,发表的这些论文都非常优秀,这些论文的专业性非常强。

他考上博士时候的年龄比其他人低很多,而且在工作中晋升速度也很快,只用三年时间就成为博士生导师,他自己在学术领域有很多成就,发表了很多的论文期刊。

武汉理工发表论文

一般发论文是获得不了学分的,与所学无关专业论文的话,可以用来评奖学金,或者其它奖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毕业答辩时需要一篇小论文,必须是专业相关的。我是墨客论文网的,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免费帮你指导。

一定要明确发表论文是否对你有帮助,要不钱就白花了。

武汉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如果每年没有发表论文,可能会对其研究生的学术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学校会给予研究生相应的支持,帮助他们在学术研究上取得进步。学校会定期组织研讨会,让研究生有机会与专家学者交流,从而拓展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学校还会提供一些课外活动,如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与科研项目等,以增加学生的学术积累和发表论文的机会。

这样的发表没有任何作用。

武汉理工发表sci论文

信息工程学院在光信息处理与光纤传感技术、非线性系统理论与智能检测技术、现代通信理论与宽带接入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信息传输技术等研究方向上已形成特色与优势。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和面上项目)、国防“十五”和“十一五”预研项目、教育部、交通部及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共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研奖10余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8项(获授权23项)。学院教师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被国际《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学会议论文索引(ISTP)》收录300余篇,出版专著7部。信息工程学院拥有国内一流的光纤传感实验室、嵌入式系统与网络安全实验室、卫星船舶地球站,还有电子技术、通信工程等13个专业实验室。学院有一批长期从事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和研究的教师队伍,截止2013年,出版统编教材21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3项。通信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信息理论与编码》和《通信原理》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

武汉理工大学知名教授如下:

1、刘泉教授

女,1963年9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系,国家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武汉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首席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系统理论与信号处理、工业及康复机器人。

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3项、国合和重大子项各1项)、“两机”重大专项、国家“863”和 “973”子项;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发明专利4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9篇。主持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国家级各类精品课5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本。

2、张联盟教授

男,1955年1月出生,1995年12月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材料物性专业。张联盟教授主要研究先进复合材料(复相陶瓷、功能梯度材料、软磁合金材料和薄膜材料,在高温结构材料和金属基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梯度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组成、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应用方面取得了若干在国内或国际上领先的学术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学术奖励4项;

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引文43篇次,被EI、ISTP收录33篇;出版教材、译著和编著共3部。张联盟教授在上述学术领域内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计委专项以及省、部级以上其他项目达12项。

3、谢峻林教授

女,1965年2月出生,2001年获得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教学、教学管理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研究工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组织起草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发展战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规范”等将对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系列指导文件;

已主持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国博士后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及取得的研究理论成果为实现劣质低活性燃料在水泥分解炉中的燃烧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对水泥燃烧理论的重要补充与发展,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就计算机专业而言,武汉科技大学要比武汉理工大学强;但是武汉理工大学的毕业文凭含金量比武汉科技大学高。下面从多角度进行二者的比对:

一、 院系设置

1、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

2、武汉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复合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二、科研成果

1、武汉科技大学:截至2019年10月,武汉科技大学自“十三五”以来,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装备预研领域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40余项,教职工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I、CPCI-S等检索收录2400余篇。

2、武汉理工大学:截至2018年4月,“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4525项,累计到校科研经费83.47亿元;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940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3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24项;SCI/SCIE收录论文7190篇,EI收录论文8149篇。

三、师资力量

1、武汉科技大学:截至2019年10月,武汉科技大学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有双聘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30人。

2、武汉理工大学:截至2019年4月,学校共有教职工5407人,其中专任教师325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面向全球聘任的战略科学家30人。

武汉科技大学优点:

武汉科技大学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同建设,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历史可溯源至1898年成立的湖北工艺学堂,截至2020年5月,学校有青山、黄家湖和洪山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71.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3.63万平方米;有20个二级学院,开设77个本科专业;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2600余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4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00余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