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海南发表论文第一名

发布时间:2024-07-03 15:04:06

海南发表论文第一名

解放军东莞军分区司令

宋希强是博士后吧

①杨善集(1900年2月-1927年9月)琼东县(今琼海市)人。指导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曾任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中共琼崖特委第一任书记。革命烈士。 ②王文明(1894年11月-1930年1月)乐会县(今琼海市)人。中共琼崖一大代表,曾任中共琼崖地委书记、琼崖特委书记、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革命烈士。 ③冯平(1899年3月-1928年7月)文昌市人。中共琼崖一大代表,曾任中共琼崖地委(特委)委员兼军事部长、琼崖讨逆革命军、琼崖工农革命军、工农红军总司令。革命烈士。 ④许侠夫(1901年2月-1927年12月)文昌市人。中共琼崖一大代表,曾任中共琼崖地委委员兼宣传部长、文昌县委书记。革命烈士。 ⑤陈垂斌(1900年2月-1928年1月)乐东县人。中共琼崖一大代表,曾任中共琼崖地委委员兼组织部长、琼崖特委常委。革命烈士。 ⑥罗文淹(1904年8月-1961年4月)文昌市人。中共琼崖一大代表,曾任中共琼崖地委委员兼青年部长、琼崖地(特)委常委兼组织部长。 ⑦李爱春(1901年2月-1927年5月)琼山市人。中共琼崖一大代表,曾任国民党琼山县党部书记、中共琼崖地委委员。革命烈士。 ⑧陈德华(1900年5月-1933年6月)琼山市人。中共琼崖一大代表,曾任中共琼崖地委委员。革命烈士。 周士第,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琼海市人。“六师”毕业后,报考黄埔军校,为第一期步兵科学员。北伐时,曾代理团长,南昌起义时,任师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参谋长兼抗大七分校校长和晋绥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期间,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第一兵团、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太原前线指挥部副司令员。建国后,历任川西军区司令员兼成都市军管会副主任、成都市市长、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军委防空司令员、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训练部部长。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谢飞,海南唯一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女战士。原名谢琼香,出生于文昌县农家,1926年,她考入“六师”初中班时,年仅十三岁,曾在福州、厦门从事地下斗争。后来转到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工作,作为为数不多的参加长征的女战士之一,走完二万五千里征程。从政曾任地委常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兼县委书记;从军曾任独立营政治委员,同日伪军打过将近二十仗。解放后,担任公安大学副校长和全国政协委员。谢飞是一位不平凡的海南女杰。 范会国,著名数学家,文昌市人。1913年就读琼崖中学,1918年毕业。1920年,以海南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获数学博士、数理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学院任教,先后任教授、系主任、院长和校长。他为我国培育出大量的高等人才,如华罗庚、钱学森、陈建功、吴建雄、“电脑大王”王安、香港船王包玉刚等,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林书洛,琼山市人。1929年“六师”初中毕业,1940年考入广东岭南大学,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生产委员会农艺部主任,1946年任南京市园林管理处负责人,50年代赴美深造,1955年获美国俄荷拉哈马州立大学硕士学位,1958年获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博士学位,留美从事农业科学研究,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诱导薯类抗病品种植株常年开花”的世界难题,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应邀参加多个颇具影响力的专业团体和组织。现为美国普度大学荣誉退休教授。 吴乾鹏,“六师”初中学生,1927年秋毕业。海南沦陷后投笔从戎,带领文昌中学多名学生投奔琼崖抗日根据地。历任文昌县委书记兼县长、中共琼崖北区专署专员、琼崖民主政府交通处长。解放后任中共海南区青委副书记、共青团海南区工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海南区党委宣传部第一副部长。海南解放伊始,受海口军事管制委员会委派与刘青云一起接管琼台师范,同时以海南区党委宣传部第一副部长身份兼任琼台校长。 陈义侠,琼山市人。1946年十六岁入读琼崖师范,受党的委托,积极开展学生运动,组织成立府海地区“地下学联”的创立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分工负责领导琼山中学的学生运动,后转到根据地工作。因“学联事件”而含冤蒙难。他在遗留的日记中,写尽人生苦难及对党忠诚,令人长叹。 吴慰君,文昌人。出生于富裕的商人家庭,早年随父往香港。1946年考入琼师初中班,从组织“琼师学生读书会”至“府海地下学联”的成立,她都积极参加谋划,是创立者和领导人之一,主管琼师女生和私立匹谨中学的学生运动。因“学联事件”而蒙难。校友谢飞为吴慰君事迹所感动,曾撰文盛赞。 温心园,1920年在琼崖中学毕业,到北京大学深造,主修哲学兼英文。北大本科毕业后,接受我国著名学者、前北大教授、时任广东一中校长梁漱溟的聘请任教员。先后在广州、琼山、重庆、香港各中学当上了十多年的教师或校长。琼崖中学粤北分校成立时,被推荐当校长,直至抗战胜利。 王开发,琼山市人。1951年考入琼台,1954年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上华南师范,原任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全国近代物理研究学会理事长,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和省级重点科研课题。 邢福义,1951年考入琼台,1954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保送读华中师大。现为华中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长,是目前中国语言学界扛鼎级人物。 吴榕生,文昌市人。1953年以全岛第一名成绩考入琼台,中师毕业后被推荐到华南师范学院物理系读书,现任海南物理系教授,学术成就突出,被海南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韩渊丰,文昌市人。1954年保送琼台深造,1957年以优异成绩保送到华南师范学院地理系读书。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为我国高等院校中国地理的骨干人物。 曹声春,文昌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学会会员。1952年考入琼台,1955年毕业后,考入湖南师范学院,天津大学就读。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部级(省)级科技奖,有的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发表论文上百篇,专著多部。 蔡乃忠,万宁市人。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教授。1957年考入琼台,1960年被保送到华南师范学院物理系读书,毕业后留校工作,著作较多,曾获得“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优秀思想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郭泽福,琼山市人。60届校友,《海南日报》副总编,多篇新闻作品在国内外引起关注,1992年,被授予“海南省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徐庆东,澄迈县人。64届校友,澄迈三中高中物理教师,擅长转化“差生”,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金一虹,硕士毕业,南京师范大学教授。1977年考入琼台化学大专班,1980年毕业并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录取为研究实习员,198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后获法学硕士学位。著作丰富。 丁孟芳,儋州市人。77届校友,海口画院副院长,美术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奖,被授予“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

宋希强,男,1972年出生,江西峡江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6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观赏园艺”专业,获农学学士;1999年6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获农学硕士;2005年6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获农学博士;2009年12月,中科院植物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出站。2008获聘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同年获霍英东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自1994年来,宋希强同志一直工作在“园林”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先后成功培育出我省唯一的“园林”专业硕士学位点和博士点方向。因工作成绩出色,于2008年破格为海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多篇获得海南大学及省优秀毕业论文,多次带领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并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08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海南野生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尤其是富有创造性地开展我国热带兰花基于菌根真菌的保育生物学研究,成绩斐然:发现了海南野生兰科植物2个新种,2个中国新记录属、6个中国新记录种,2个海南新记录属及12个海南新记录种);首次系统构建了基于GIS信息的海南野生兰科数据库,对海南野生兰科植物进行系统有效地管理。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级、部省级课题20余项,目前主持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支撑计划子项目2项,2009年获中国第七届花卉博览会科技银奖。主编或参编教材5部,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获省部级奖励9项,专利32项。2010年5月,由于在科研和教学及团队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宋希强博士被共青团海南省委授予“海南青年五四奖章”。

发表论文第一名

因具体情况而异。在某一单位认可通讯作者大于第一作者,意味着通讯作者的含金量高。在另一单位认可第一作者大于通讯作者,即第一作者的含金量高。

SCI论文展示的研究成果,不仅需要研究经费、研究设施等条件的支持,也需要有能力的研究人员具体实施。前者算是通讯作者,后者算是作者,其中贡献最大的为第一作者。

论文作用:

SCI论文具有评职称的作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参评职称起到的实际效果有差异,具体可以关注SCI论文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评职称有什么区别。

在只认可第一作者,或者第一作者加分高于通讯作者的职称单位,第一作者的含金量比通讯作者高。在通讯作者加分高于第一作者的职称单位,通讯作者的含金量高。依据常见的职称评审条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认为SCI论文第一作者比通讯作者含金量高。

既然是第一,那就有唯一的一个第

通讯作者多数情况和第一作者是同一个人,这样的话实际上是省略了通讯作者。只有在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不一致的时候,才有必要加通讯作者。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通讯作者的好处是能和外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一些杂志会约你申稿,写综述。这些会大大地提高你在科学界的地位。 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

论文发表第一作者人数不超过2个。若只有1个第一作者时,就是第一作者。若有2个第一作者时,就是共同第一作者。不过,部分期刊不允许共同第一作者,向这类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只认1个。

论文发表量第一名

如果古代就有知网,我认为发表论文最多的可能是那些没有资格参加科举,或者是屡试不中,而偏偏又很有才华的人,比如姜宸英,李白。

虽然理论上讲,李白是唐太宗的得意小跟班,游山玩水写写诗,吃喝不愁的,然而却不要忘了他的真实身份,毕竟都姓李,虽然是隔代之间没有什么大联系,但是隔代恩仇照样牵连的。

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百岁仍科举的姜宸英。他是康熙帝时著名的才子,文章在当时名满天下,备受当时文人推崇,就连皇帝也特别喜欢他写的文章,在当时也是大力推荐,只可惜他一早就成名,偏偏每次科举就考不上,也不知是不是跟过早成名有关,还是因为他每次考试都发挥失常,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活到老,学到老,考到老,虽然一直没考中,但从未放弃。到最后连康熙帝,每年都要忍不住问一下,问他考上了没有?

事实证明,坚持不懈还是有回报的。在他70岁的时候,终于考中了探花。虽然仅仅是第三名,但是好歹榜上有名了,总算没有落下遗憾。 然而他的目标却不止如此,直到百岁也还是来考试。

在他100岁那年,他让孙子在前面提着灯笼,他步履蹒跚的一步一停,进去考试,灯笼上面写着有四个大字,百岁观场。 在当时也是被传为佳话,此等爱学习刻苦的精神,多被后世拿来举例鼓励自己的儿子。坦白而言,他百岁仍然参加科举,其实为了已然不是名次,而是那种对学术的执着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我认为如果古代就有知网,这样展示才华的地方。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他,毕竟很少有人能活到100岁,更别提是一位研究学术一直研究坚持到100岁的人。

古代的文人墨客是在是太多了,如果有这样的一个平台,我想每个人都会拼命地去发表自己的论文和观点的。

61岁的杨教授不仅是数学系教授,还精通三门外语,健身数十年。凭借着严谨的教学,杨晓京很早以前就是清华的名人。

清华大学,杨晓京被称为“发论文狂魔”,是清华大学所有教授里,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最多的学者之一,在数量上能与之相比的,大概只有清华现任校长邱勇。

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1月,杨晓京总共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88篇,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名列2002年度中国数学专业SCI论文发表篇数并列第一名。

此外,据了解,他还是国内外多种数学期刊的审稿人和编委。

据称,课堂上的杨晓京严肃高冷,不闲聊但喜欢讲冷笑话,然而笑点奇特——因为冷笑话都是和函数相关,那种只有学霸才能听懂的“数学冷笑话”。全程板书,从不用PPT,对学生严厉负责,很受学生欣赏的老师。

作为一名“资深清华人”,杨晓京始终牢记清华的“体育精神”。几十年如一日的健身,令这位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的老师,依然有着比一般年轻人更强壮的体质。

中国有那么多的大诗豪,像李白、杜甫、苏轼等等,还有那些在官场上不得志的,可能也会在知网上发表自己的文献,让其他人看中他。

发表论文署名第一人

第一作者指的是署名排在最前面的那个人,有的文章署名也有两个或多个第一作者,称为并列第一作者,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在人名上进行标注。

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

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不同,与创造性贡献不同,通讯作者常由诸作者中在论文所属领域最有权威者所充当。

扩展资料

在创新性作品如科研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等等的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情况,对作品贡献最大的人的名字通常署名在最前面。特别对于科研论文的署名,各期刊都有更细致的规定;而当论文署名用于职称评定时,第一作者的分量显然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单独署名的要轻。

对作品有一定直接或间接帮助的贡献人,在总体贡献上跟第一作者有较大差距,统称为第二/三作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一作者

问题一:投稿的时候如何注明第一作者第二作者 一般情况下,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第一作者。不用标明。如果二者单位不同,可以用上标比如a,b..,或1,2来标明不同的单位,标a或1的就是第一单位 问题二:标明论文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时,在他们名字右上角标1、2怎么标啊? 你可在作者名字后面打上1或2,然后用鼠标拖黑此1或2的数字,再用wor定软件的上标键(X2,这里的2应是上标)点击即可。 具体方法:word页面―工具-自定义-选项-选“分两排显示“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关闭。这时word工具栏右上角就有X2上标和下标的选择键显示。 问题三:如何标注共同第一作者 共同第一作者一般在一些单位评职称或者发奖金可以算半篇文章,就是在非第一作者后面标注,说明他与第一作者具有同等的贡献 问题四:并列第一作者,怎么标明 khgao(站内联系TA)在第二个作者上做个标注,说明和第一个作者有同样的贡献,Science和Nature一般都这样做huangyi516(站内联系TA):D,恩,对的,第二作者上进行适当的标注qinwang(站内联系TA)The first two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paperhbqouc(站内联系TA)。。。还能这么搞 学习了sunke(站内联系TA)呵呵如果是并列通讯作者怎么搞?:)那片碧海蓝天(站内联系TA)那并列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利益如何分配?做第一作者好还是通讯作者好?tykd(站内联系TA)学习学习了sanshyuan(站内联系TA)学习了。标注写在哪里?首页下面还是论文后面的感谢?chenhui222(站内联系TA)呵呵!学习了! 问题五:第一作者是怎么确定的啊? 具体说,应该是贡献最大的人为第一作者,实验的结论比较重要。 在创新性作品如科研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等等的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梗况,对作品贡献最大的人的名字通常署名在最前面。特别对于科研论文的署名,各期刊都有更细致的规定;而当论文署名用于职称评定时,第一作者的分量显然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单独署名的要轻。由于科学研究的复杂化多样化,如生物信息学有几百人署名一篇论文的情况,第一作者指的就是署名前面的几个人,而不只是第一个;多个第一作者的情形都会进行明确标注。 问题六:如何在sci中标注共同第一作者 你写的时候右上角标上1就行了 一般都允许共同作者 不过国内的一半是算前2个或者3个 影响因子高的可能算前4-5个 问题七:发表环境科学技术共同第一作者是怎么来标注的? 【】排在第一个名字,就是第一作者,有共同第一作者,要在作者的名字后边打*号,在“页下注”里说明 问题八:论文署名中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到底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重: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假如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哩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

发表论文数量第一名

中国有那么多的大诗豪,像李白、杜甫、苏轼等等,还有那些在官场上不得志的,可能也会在知网上发表自己的文献,让其他人看中他。

如果古代就有知网,我认为发表论文最多的可能是那些没有资格参加科举,或者是屡试不中,而偏偏又很有才华的人,比如姜宸英,李白。

虽然理论上讲,李白是唐太宗的得意小跟班,游山玩水写写诗,吃喝不愁的,然而却不要忘了他的真实身份,毕竟都姓李,虽然是隔代之间没有什么大联系,但是隔代恩仇照样牵连的。

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百岁仍科举的姜宸英。他是康熙帝时著名的才子,文章在当时名满天下,备受当时文人推崇,就连皇帝也特别喜欢他写的文章,在当时也是大力推荐,只可惜他一早就成名,偏偏每次科举就考不上,也不知是不是跟过早成名有关,还是因为他每次考试都发挥失常,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活到老,学到老,考到老,虽然一直没考中,但从未放弃。到最后连康熙帝,每年都要忍不住问一下,问他考上了没有?

事实证明,坚持不懈还是有回报的。在他70岁的时候,终于考中了探花。虽然仅仅是第三名,但是好歹榜上有名了,总算没有落下遗憾。 然而他的目标却不止如此,直到百岁也还是来考试。

在他100岁那年,他让孙子在前面提着灯笼,他步履蹒跚的一步一停,进去考试,灯笼上面写着有四个大字,百岁观场。 在当时也是被传为佳话,此等爱学习刻苦的精神,多被后世拿来举例鼓励自己的儿子。坦白而言,他百岁仍然参加科举,其实为了已然不是名次,而是那种对学术的执着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我认为如果古代就有知网,这样展示才华的地方。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他,毕竟很少有人能活到100岁,更别提是一位研究学术一直研究坚持到100岁的人。

61岁的杨教授不仅是数学系教授,还精通三门外语,健身数十年。凭借着严谨的教学,杨晓京很早以前就是清华的名人。

清华大学,杨晓京被称为“发论文狂魔”,是清华大学所有教授里,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最多的学者之一,在数量上能与之相比的,大概只有清华现任校长邱勇。

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1月,杨晓京总共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88篇,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名列2002年度中国数学专业SCI论文发表篇数并列第一名。

此外,据了解,他还是国内外多种数学期刊的审稿人和编委。

据称,课堂上的杨晓京严肃高冷,不闲聊但喜欢讲冷笑话,然而笑点奇特——因为冷笑话都是和函数相关,那种只有学霸才能听懂的“数学冷笑话”。全程板书,从不用PPT,对学生严厉负责,很受学生欣赏的老师。

作为一名“资深清华人”,杨晓京始终牢记清华的“体育精神”。几十年如一日的健身,令这位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的老师,依然有着比一般年轻人更强壮的体质。

武书连算什么东西,十足的文盲,他这样的垃圾也配叫“教授”,应该滚回家吃大便去!不懂教育,每年煞有介事搞所谓的排名,害人匪浅,贻误众多懵懂少年的前途,祸国殃民的败类,顶着“叫兽”头衔的垃圾;其排名完全不符合事实情况,颠倒是非,混淆视听,这样的垃圾应该丢到垃圾桶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