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哈里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1 13:43:48

哈里发表论文

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927年8月24日,哈里·马科维茨生于美国伊诺斯州的芝加哥。1947年,他从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研究经济学并非他们童年的梦想。他是在拿到学士学位之后选择硕士专业时才决定读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他都学得很好,但是他最感兴趣的是不确定性经济学,特别是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及马夏克关于预期效用的论点,弗里德曼——萨凡奇效用函数,以及萨凡奇对个人概率的辩解。马科维茨的简历如下:1952——1960年及1961——1963年任美国兰德公司副研究员;1960——1961年任通用电器公司顾问;1963——1968年任联合分析研究中心公司(Consolidated Analysis Centers Inc)董事长;1968——1969年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金融学教授;1969——1972年任仲裁管理公司(Arbitrage Management Co)董事长,1972——1974年任该公司顾问;1972——1974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Wharton)学院金融学教授;1974——1983年任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研究员;1980——1982年任拉特哥斯(Rutgers)大学金融学副教授,1982年晋升为该校Marrin Speiser讲座经济学和金融学功勋教授;现任纽约市立大学巴鲁克学院教授。马科维茨还被选为耶鲁大学考尔斯(Cowels)经济研究基金会员,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员,美国经济计量学会会员,管理科学研究所董事长,美国金融学会主席等。[编辑]马科维茨的主要贡献及成就马科维茨、夏普和米勒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同时荣获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因为“他们对现代金融经济学理论的开拓性研究,为投资者、股东及金融专家们提供了衡量不同的金融资产投资的风险和收益的工具,以估计预测股票、债券等证券的价格”。这三位获奖者的理论阐释了下述问题:在一个给定的证券投资总量中,如何使各种资产的风险与收益达到均衡;如何以这种风险和收益的均衡来决定证券的价格;以及税率变动或企业破产等因素又怎样影响证券的价格。马科维茨的贡献是他发展了资产选择理论。他于1952年发表的经典之作《资产选择》一文,将以往个别资产分析推进一个新阶段,他以资产组合为基础,配合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从而进行资产选择的分析,由此便产生了现代的有价证券投资理论。马科维茨关于资产选择理论的分析方法--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有助于投资者选择最有利的投资,以求得最佳的资产组合,使投资报酬最高,而其风险最小。他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一个概念明确的可操作的在不确定条件下选择投资组合理论,他的研究在今天被认为是金融经济学理论前驱工作,被誉为“华尔街的第一次革命”。因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从而获得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编辑]马科维茨的主要学术著作有:[编辑] 他的主要著作有:《资产选择:投资的有效分散化》(1970年)《Simscript:一种模拟程序设计语言》(合作,1963年)《过程分析研究广义经济性质的生产能力》(合作,1967年)《第二代Simscript程序设计语言》(合作,1969年)《EAS—E程序设计语言》(合作,1981年)《逆偏差》(合作,1981年)《资产选择与资本市场中的均值——方差分析》(1987年)[编辑] 他的主要论文包括:《资产选择——有效的分散化》(1952年3月)《财富的效用》(1952年4月)《过程分析的性质及其应用》(1954年5月)《线性约束条件下的二次函数最优解》(1956年)《关于离散规划问题的解》(合作,1957年)《长期投资— 一条旧规则的新证据》(1976年12月)《资产分析要素与方案》(合作,1981年9月)《非负与非非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质疑》(合作,1983年5月)《平均方差与直接效用的最大化》(合作,1984年3月)《投资规则、毛利与市场波动》(1989年秋)、《风险调节》(1990年)。马科维茨的代表作是1959年出版的《资产选择》一书。该书分析含有多种证券的资产组合,提出了衡量某一证券以及资产组合的收益和风险的公式和方法:即:在某一特定年内,一证券的报酬率=(本年的收盘价格-上年的收盘价格+本年股利)÷上年的收盘价格。一资产组合的稳定性,决定于三个因素:每一证券的标准差,每一对证券的相关性和对于每一证券的投资额。他认为,一个有效率的资产组合,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1)在一定的标准差下,此组合有最高的平均报酬;(2)在一定的平均报酬下,此组合有最大的标准差。

信息有以下性质:客观性、广泛性、完整性、专一性。首先,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是由意志所决定的,但它与人类思想有着必然联系(第四节将具体分析)。同时,信息又是广泛存在的,四维空间被大量信息子所充斥。信息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完整性,每个信息子不能决定任何事件,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子规则排布为完整的信息,其释放的能量才足以使确定事件发生。信息还有专一性,每个信息决定一个确定事件,但相似事件的信息也有相似之处,其原因的解释需要信息子种类与排布密码理论的进一步发现。

1、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被称为是“信息论之父”。 2、人们通常将香农于1948年10月发表于《贝尔系统技术学报》上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作为现代信息论研究的开端。这一文章部分基于哈里·奈奎斯特和拉尔夫·哈特利先前的成果。 3、熵度量的是消息中所含的信息量,其中去除了由消息的固有结构所决定的部分,比如,语言结构的冗余性以及语言中字母、词的使用频度等统计特性。 4、信息论将信息的传递作为一种统计现象来考虑,给出了估算通信信道容量的方法。信息传输和信息压缩是信息论研究中的两大领域。这两个方面又由信道编码定理、信源-信道隔离定理相互联系。

罗纳德-科斯(全名罗纳德·哈里·科斯)1991年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经济学奖)。罗纳德·哈里·科斯:1910年12月29日出生,他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科斯是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慕瑟经济学荣誉教授及法律与经济学资深研究员。科斯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两篇代表作《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之中,科斯首次创造性地通过提出“交易费用”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以及企业扩展的边界问题。科斯还认为,一旦交易费用为零,而且产权界定是清晰的,那么法律不会影响合约的结果。瑞典皇家科学委员会因此说一门新的科学——法律经济学应运而生。”2013年9月2日在美国去世,享年103岁

哈里斯发表论文

根据计算得知6000/24=250A 电流 对应的导线为120mm² 以下为参考文献导线线径一般按如下公式计算: 铜线: S= IL / 54.4*U` 铝线: S= IL / 34*U` 式中:I——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A) L——导线的长度(M) U`——充许的电源降(V) S——导线的截面积(MM2) 说明: 1、U`电压降可由整个系统中所用的设备(如探测器)范围分给系统供电用的电源电压额定值综合起来考虑选用。 2、计算出来的截面积往上靠.绝缘导线载流量估算 铝芯绝缘导线载流量与截面的倍数关系 导线截面(mm 2 ) 1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载流是截面倍数 9 8 7 6 5 4 3.5 3 2.5 载流量(A) 9 14 23 32 48 60 90 100 123 150 210 238 300 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由表5 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 冲击电流 S≈1/2*k*(I/1000)[+1.25] 此公式来自美国哈里斯公司琼博士于2001年在IEEE杂志发表的论文

你好!一般柴油车的启动马达电源线不能小于10平方毫米、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为什么人会觉得无聊?原来在我们的大脑深处还隐藏着许多奥秘

因为你做完了自己该做的事,又没想起自己下一刻该干什么,所以闲在那里不知道干什么,,,我自己把它称为无聊,,是人必备的一种情绪,,没有了无聊,人生可就真的无聊透顶了(因为,你总是会干一些自己该干的事,从来没有闲着)无聊了……就多回答几个知道的问题…这样就有聊了:}

哈里森发表论文

威廉·亨利·哈里逊。这位美国第九届总统上任不到一个月就死了。他是第一个死于任上的总统,而且是于一八四一年四月四日死于莫名其妙的“胆囊炎”。

链接:

一枚携带卫星的伊朗火箭从一个据信位于伊朗塞姆南省的未公开地点发射。(Sepahnews通过AP)

随着太空军事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来寻求一项国际协议,以建立对使用太空武器的管制。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人以相同的方式定义太空武器,如何为该条约建立有意义的框架?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托德·哈里森(Todd Harrison)在一份新论文中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他在其中试图创建一种太空武器分类法。

该报告发布之时,包括日本、法国、韩国和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正在扩大或建立专门针对太空的军事组织,这些国家的官员暗示(如果不是公开宣布的话)需要扩展各自的太空武器能力。

尽管《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和《外层空间条约》对太空武器化进行了限制,但哈里森认为,关于太空武器化的含义尚未达成真正的共识,尽管无法否认许多国家已经拥有太空空间武器。

哈里森认为:“要就什么才算是太空武器和什么不是太空武器达成国际共识,就需要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条约机制。” “发生这种情况的几率很小。因此,我认为从实际意义上讲,各国将继续定义太空武器,以表示其想要满足自己目的的任何含义。在与盟友和合作伙伴的沟通以及与公众的沟通方面,我们将必须进行引导,人们仍然说我们不应该军事化或武器化太空。当您浏览该框架并查看国家已经做了什么时,我认为您必须停下来说它已经被武器化了,几十年来一直如此。”

该报告将太空武器分为六类,其中包括地对空、空对空和空对地系统的动能和非动能版本。其中,通过测试、部署或操作使用已证明有三类(地对天;天对天;天对地)武器:

地对天:

天对天:

天对地:

哈里森并未在他的框架中包括所有反太空能力,特别是不包括对针对地面站并对其产生影响的武器。

哈里森解释认为:“另一种反太空武器的形式,可能是破坏或削弱我们的太空系统的一种,是针对卫星地面站,如从海上发射巡航导弹。” “这可能会破坏我们对空间的利用。不过,我不会将其称为太空武器,因为它永远不会进入太空。”

哈里森表示,从广义上讲,预计太空武器的开发和部署将在不久的将来继续,但他着重强调了那些仅用于防御措施的能力,尽管他指出,“防御系统反过来可以作为进攻使用。”

高跟鞋15世纪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经常要出门做生意,又担心妻子会外出风流。一个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后跟沾了许多泥,因而步履艰难。商人由此受到启发,因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认为妻子穿上高跟鞋将无法在跳板上行走,这样就可以把她困在家里。岂料,他的妻子穿上这双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佣人陪伴,上船下船,到处游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讲求时髦的女士争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地盛行起来了。

哈里斯发表的论文

很多!以下是《美国经济评论》甄选出对经济学发展与实践产生深远、重大影响,且富有创造性的20篇最佳论文。其实每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代表论文都是对经济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论文。一、《生产理论》(1982) C.W.柯布与P.H.道格拉斯著二、《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1945)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三、《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1955)西蒙·库兹涅兹著四、《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1958) F.莫迪尼安尼与M.H.米勒著五、《最优货币区理论》(1961) 罗伯特·蒙代尔著六、《资本理论与投资行为》(1963)戴尔·乔根森著七、《不确定性与医疗保健经济学》(1963) 肯尼斯·阿罗著八、《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国家债务》(1965)彼得·戴蒙德著九、《货币政策的作用》(1968) 米尔顿·弗里德曼著十、《移民、失业与发展:两部门分析》(1970) J.R.哈里斯与M.P.托达罗著十一、《最优税制与公共产品》(1971) P.A.戴蒙德与J.A米尔利斯著十二、《生产、信息成本与经济组织》(1972) A.A阿尔钦与H.德姆塞茨著十三、《代理经济理论:委托人问题》(1973)斯蒂芬·罗斯著十四、《产出——通胀替代的若干国际证据》(1973) 罗伯特·卢卡斯著十五、《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1974) 安尼·克鲁格著十六、《垄断竞争与最优产品多样化》(1977)A.K.迪克西特与J.E斯蒂格利茨著十七、《几近理想的需求系统》(1980) A.S迪顿与J.米尔鲍尔著十八、《论信息有效市场的不可能性》(1980) S.J格罗斯曼与J.E斯蒂格利茨著十九、《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贸易方式》(1980) 保罗·克鲁格曼著二十、《股价过度波动能根据其后的股利变化进行解释么?》(1981) 罗伯特·席勒著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反思与发展【内容摘要】从当前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来看,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两类关系,一类是法律和法律制度内部的关系,另一类是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随着知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法理学受到相邻学科的冲击,因此法理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是重新认识法理学研究对象的全新视点。【关键词】法理学 研究对象中图分类号:D920.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 9106(2004) 03 - 0073 - 02一、我国学者对于法理学研究对象的研究我国法理学近20 年的研究在许多问题上都取得较大进展,但在法理学的研究对象上却基本上没有变化。从能反映这一问题的教材中可以看到关于法理学研究对象的说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即认为法理学是研究法律现象的共性问题和最一般规律的法学学科。例如:(l)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法和法学的一般原理(哲理) 、基本的法律原则、基本概念和制度以及这些法律制度运行的机制。———刘金国、舒国滢主编:《法理学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4 月第1 版,第3 页。(2) 法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一般的法律”和“一般的法律现象”问题,包括法律的产生、本质、特征、作用、发展、形式、法律运用、权利与义务等法律和法律现象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孙笑侠主编:《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年6 月第1 版,第14 页。(3) 中国的法理学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研究一般的法,特别是有关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特征、作用、民主与法制、法的制定、实施、实现、法律监督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张贵成、刘金国主编:《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 年8 月第1 版,第11 页。(4) 法理学当以法为研究对象,其主要内容是研究法的一般概念、范畴与原则,包括法的本质、法的价值、法的功能、法的类型、法的形式、法律体系、法律关系、权利义务、法的效力、法律责任、法律制裁、法律意识、法治思想等,还包括法的创制、法的实现等等的一般原理。———王果纯著《: 现代法理学———历史与理论》,湖南出版社,1995 年9 月第1 版,第3 页。(5) 法理学以整个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法理学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卓泽渊主编《: 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8 年11 月第1 版,第3 - 6 页。(6) 法理学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卢云主编:《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年6 月第1 版,第5 页。(7) 法理学是以法的普遍适用的原理、范畴、原则、规律、价值等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分支学科。———徐显明主编:《法理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年8 月第1 版,第4 页。(8)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具体来说,是法律起源、本质、历史类型、法律与经济基础和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法律的制定、形式、规范、作用、法律意识、法律关系、法律体系、法律实施保证、法律的发展规律等。———刘瀚、刘兆兴、刘翠霄编著《: 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指南》,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 年1 月第1 版,第5 页。(9) 法理学所研究的是法的一般理论,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具体地说,它要研究有关一般的法,特别是有关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特征、作用、形式、发展以及法的制定和实施等基本概念、原理与知识。———沈宗灵主编《: 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1 月第1 版,第28 —29 页。(10)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即法哲学方向,法社会学方向和法的理论方向。———葛洪义主编:《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1 月第1 版,第10 页。(11) 法理学以“一般法”即整体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张文显主编《: 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 年10 月第1 版,第12 页。归结这些观点,对法理学研究对象的表述实际有如下几种: (一) 以“一般法”即整体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 (二) 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三) 以法和法学的一般原理(哲理) 、基本的法律原则、基本概念和制度以及这些法律制度运行的机制为研究对象;(四) 以法哲学为研究对象; (五) 以法为研究对象,其具体内容包括法律起源、本质、历史类型、法律与经济基础和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等。从上述罗列的几种略有不同的观点看,我国学者关于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如下五种:(一) 一般法; (二) 法律现象的共同性问题; (三) 法的一般理论; (四) 法律的本质和一般规律; (五) 法律的最一般规律。在这五种观点中,有三种表述谈到了法理学研究对象是法律的规律,有两种表述没有谈到规律问题,这一点可能是我国法理学者对法理学的研究对象的认识有其不同之处。当然,这几种关于法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与西方法理学流派相比较,有其突出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关于法理学研究对象有较为一致的认识,这就是法的共性问题和规律性问题;第二,这种定位目标高远。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那么,究竟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 从宏观来看,法理学一词有着多种含义。一般来说,作为一个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它进行界定:第一,它作为“法律知73识”或“法律科学”的同义语,是在最广泛的程度上使用的,它包括法律的研究和知识;第二,它是最一般地研究法律的一门学问,即法律科学的一个分支,有别于某一法律制度的制定、阐述、解释评价和应用,是对法律的一般性研究,着重于考察法律中最普遍、最抽象、最基本的理论问题。由于法律这一特定社会现象的纷繁复杂性,使得法理学的内容变得极为庞杂。正如英国法理学家哈里斯(J ·W·Harris) 风趣地指出:“法理学是一袋杂七杂八的东西。关于法律的各种各样的一般思辨都可以投入这个袋中。法律是干什么的? 法律要实现什么? 我们应重视法律吗? 对法律如何加以改进? 可以不要法律吗? 谁创制法律? 我们从哪里去找法律? 法律与道德、正义、政治、社会实践或赤裸裸的武力,有什么关系? 我们应遵守法律吗? 法律到底为谁服务? 等等。这些就是一般法理学所包括的问题,人们可以不管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却并不消失。”①当代美国著名的法理学家波斯纳(Richard·A·Posner) 则认为法理学是关于法律这种社会现象最基本的、最一般的和最理论化的分析。他认为法理学的问题通常包括法律是否以及在什么意义上是客观的(确定的、非个人的) 和自主的,而不是政治性的和个人的( Personal) ,法律正义的含义是什么? 法官的恰当的和实际的角色是什么,司法中裁量的作用;法律的来源是什么;法律中社会科学和道德哲学的作用,传统在法律中的作用;法律能否成为一种科学;法律是否进步;以及法律文本解释的麻烦②。从以上引文,我们可以看出,法学家关于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实际上为两类关系,一类是法律和法律制度内部的关系,另一类是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正如美国已故法学家帕特森( E·Patterson) 所说:法理学是由法律的(of law) 一般理论和关于法律的(about law) 一般理论构成的。用这样两个命题,人们可以表明有两类法律理论和分析。一类关于法律的内在方面(internal) ,一类关于法律的外在方面(external) ③。当然,这种概括是就整个西方法理学而言的,并不是指个别法理学家体系。可以这样说,在西方国家,有多少法理学家就有多少法理学体系。因此,从当前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水平来看,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一般法”,这是法理学研究对象的第一层次。所谓“一般法”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法,即法理学应是对古今中外一切类型的法及其各个发展阶段的情况的综合研究,它的结论应能解释法的一切现象。其二是指法的整个领域或整个法律现实,即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诉讼法等在内的整个法律领域,以及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法理学应当以各个部门法和部门法学为基础,应是对各个部门法的总体研究,是对整个部门法学研究成果的高度概括。法理学研究对象的第二层次是(法定) 权利。如前所述,法学的基本问题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问题,现代法学则以权利为本位。作为法学体系最高层次的法理学应以(法定) 权利为其研究对象。法理学研究对象的层次中,第一层次是基础,第二层次是核心。确定第一层次可以使法理学的研究在面上有个范围,以使它与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如伦理学、政治学等) 及法学其他学科(如宪法学、行政法学等) 相区别,确定法理学研究对象的第二层次,可以在点上有个中枢,使在面上所研究的对象具有一个中心。这两个层次的结合构成了完整的法理学的研究对象。三、法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发展法理学在历经上世纪的百年的演进之后,已经走向新的发展之路。从时代的世界背景看,法理学的研究兑现也要有所发展:我们当下所处的是一个整合时代,学科之间的渗透与合作成为科学发展的一个总趋势。因此,法理学在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遭受到相邻学科的入侵,学科之间的边际界限变得有些模糊,这就给法理学造成困境———难以确定纯粹属于本学科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界限④。或者说,传统上专属法理学研究的问题(如“法律是什么?”) ,可能会成为一个哲学、社会学或人类学探讨的问题;而一个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如“进步与代价”) 或部门法学的问题(如“犯罪与刑罚”) 也可能会纳入法理学研究的视野。以问题为中心来选择研究的方法和理论的姿态已是学科发展的一个方向,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和本学科内部的交流显得愈加重要,不同法理学流派和学说之间的渗透、吸收成为必然。法理学家们也已感受到:单靠某一学派的方法和观点,不可能完成法理学所应完成的任务。当今的法理学所需要的就是把分析法学(关于法律的概念、渊源、形式、效力的解释) 、社会学法学(关于社会和文化事实的社会学解释) 以及自然法理论中的价值(如自由、平等、安全、人类幸福等) 分析统一起来,建立一门联合诸法学流派的“综合法理学”。而从整个法学体系来看,法理学又居于一种非常独特的地位:一方面,法理学所研究的是法的一般原理、原则、概念、制度,这种研究对象与人类的生活式样、理念、价值和人文的总体精神息息相关。因此,法理学总是要站在法学学科发展的最前沿来追踪、吸纳入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反思法的基本问题,同时也从法学的角度对各种人文思潮做出回应。在一定意义上,法理学(尤其是法哲学) 也属于研究人类精神的学问(人文科学) 之一种,与那些专注于法律的应用与操作的学科(应用法学) 是存在较大区别的。另一方面,从法学体系的内部关系看,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具有“基础理论”的地位。它是建立在诸应用法学(部门法学及其应用学科) 之上的具有普遍意义、属性和职能的法学学科,其内容具有基础性、根本性、一般性、普遍性和抽象性,从而对各种应用法学给予理论上的指导,法理学是沟通法学诸学科的桥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法学发展的水平。法理学研究的不发达,必然会对法学其他学科的研究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强化法理学的基础地位,深化法理学的研究,对于建立一国法学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法理学与法学其他学科的结合,是法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发展必然所在。法理学是一门开放性的学问,这不仅是指它的对外的开放(即法理学与整个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 ,而且也指它对内的开放,即在法学体系之内与其他法学学科的结合,不断从其他学科中获取理论和方法上的资源,以丰富和完善法理学自身的理论。例如,法律制度史的研究,国内部门法学(民法学、刑法学、宪法学等) 的研究,在某些方面有各自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它们对历史上的法和现实的法所进行的实证考察,是法理学所不可替代的。而且它们从各自学科出发对法的本质和现实问题所作的结论,对于法理学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法理学若不与法律史、国内部门法学结合,很可能会陷入空泛和游移无根的窘境,也不能起到前导学科的作用,不能对法学其他学科予以理论上的指导。然而,法理学与法学其他学科的结合,决不意味着法理学可以完全照抄、照搬法律史学、国内部门法学的理论,将别的学科的东西据为己有。否则,也就失去了法理学自身的特色。注释:①[英]J·哈里斯著:《法律哲学》,伦敦Butterworth 公司1980年版,第1 页。转引自沈宗灵著:《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第2 —3 页。②[美]A·波斯纳著,苏力译:《法理学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序言第1 —2 页。③[美] E·帕特森著:《法理学》美国Foundation press 公司1953 年版,第2 页。转引自张文显著:《当代西方法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2 页。④舒国滢《: 战后德国法哲学的发展路向》《, 比较法研究》1995 年第4 期。不知道符不符合你的要求,希望有所帮助吧

哈里森发表论文视频

一枚携带卫星的伊朗火箭从一个据信位于伊朗塞姆南省的未公开地点发射。(Sepahnews通过AP)

随着太空军事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来寻求一项国际协议,以建立对使用太空武器的管制。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人以相同的方式定义太空武器,如何为该条约建立有意义的框架?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托德·哈里森(Todd Harrison)在一份新论文中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他在其中试图创建一种太空武器分类法。

该报告发布之时,包括日本、法国、韩国和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正在扩大或建立专门针对太空的军事组织,这些国家的官员暗示(如果不是公开宣布的话)需要扩展各自的太空武器能力。

尽管《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和《外层空间条约》对太空武器化进行了限制,但哈里森认为,关于太空武器化的含义尚未达成真正的共识,尽管无法否认许多国家已经拥有太空空间武器。

哈里森认为:“要就什么才算是太空武器和什么不是太空武器达成国际共识,就需要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条约机制。” “发生这种情况的几率很小。因此,我认为从实际意义上讲,各国将继续定义太空武器,以表示其想要满足自己目的的任何含义。在与盟友和合作伙伴的沟通以及与公众的沟通方面,我们将必须进行引导,人们仍然说我们不应该军事化或武器化太空。当您浏览该框架并查看国家已经做了什么时,我认为您必须停下来说它已经被武器化了,几十年来一直如此。”

该报告将太空武器分为六类,其中包括地对空、空对空和空对地系统的动能和非动能版本。其中,通过测试、部署或操作使用已证明有三类(地对天;天对天;天对地)武器:

地对天:

天对天:

天对地:

哈里森并未在他的框架中包括所有反太空能力,特别是不包括对针对地面站并对其产生影响的武器。

哈里森解释认为:“另一种反太空武器的形式,可能是破坏或削弱我们的太空系统的一种,是针对卫星地面站,如从海上发射巡航导弹。” “这可能会破坏我们对空间的利用。不过,我不会将其称为太空武器,因为它永远不会进入太空。”

哈里森表示,从广义上讲,预计太空武器的开发和部署将在不久的将来继续,但他着重强调了那些仅用于防御措施的能力,尽管他指出,“防御系统反过来可以作为进攻使用。”

不是姓名:哈里森·福特英文:Harrison Ford昵称:性别:男生日:1942-07-13星座:巨蟹座血型:A型哈里森·福特身高:185CM体重:0KG三围:国籍:美国职业:演员出生地:美国伊利诺依州芝加哥市毕业院校:出道时间:哈里森·福特简介:哈里森·福特1942年出生在伊利诺州支加哥市,父亲为爱尔兰天主教徒,母亲是俄籍犹太人。从影后,他出演过的影片中有7部在电影票房史上创下最高记录。1985年因电影《目击者》获得奥斯卡最佳演员提名。因1995年的《情归巴黎》,1993年的《亡命天涯》,1986年的《蚊子海岸》,1985年的《目击者》获得当年度的金球奖提名。【个人资料擅长及喜好】【个人资料求学经历】【明星资料个人简介】1942年7月13日,哈里森-福特出生在美国芝加哥市,父亲是一名爱尔兰天主教徒,母亲则是俄裔犹太人。哈里森还有一个比他小三岁的弟弟。少年时,福特对表演没什么兴趣,也不很喜爱看电影,常常喜欢独来独往。中学毕业后,他离开芝加哥,到威斯康辛州的Ripon大学就读,学习不进取,成绩不理想,大三时(1963年)就与第一任妻子玛丽(Mary Marquardt)结了婚。毕业前因交不出毕业论文,只得肄业。这时他开始有了一个念头,“何不试试当个演员?”于是1964年,他带着妻子来到了洛杉矶,开始了他的好莱坞明星梦。一开始福特进了当地的演艺学校,因为外型不错,被星探看上,于1966年初登银幕,在《现金作战》(Dead Heat on a Merry-Go-Round)中出演一个只有一句台词的小角色。之后他陆续出演了一些可有可无的角色,一直默默无闻,但这一时期却为他积累了丰富的演技经验。福特在闲暇之余竟干起了作道具的木匠,由于手艺不错而收入颇丰。1973年,福特与“没啥名气的小导演”乔治-卢卡斯首次合作,参加了《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的演出。片子上映后的评论不错,卢卡斯因此开始受人瞩目,但是并没有多少人注意福特,他只好继续木匠的行当,一干就是九年。到了1977年,福特时来运转了。著名导演、制片人乔治-卢卡斯推出了一部轰动全球的大制作《星球大战》(Star Wars),他大胆地启用了毫无知名度的哈里森-福特出演主角--太空走私船船长韩索罗(Han Solo)。福特果然不失众望,他精湛的演技和英雄的形象成为这部里程碑式的电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星球大战》是一部改变美国影史的力作,也是改变福特一生的影片,福特由此开始青云直上。就在福特开始走红的时候,他的婚姻却出现了裂痕。1978年他和妻子玛丽离婚了。之后,福特又参加了爱情剧《汉诺瓦街》(Hanover Street)、西部喜剧《枪手佳人流浪客》(The Frisco Kid)和柯波拉的名作《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等影片的拍摄。这几部影片拓展了他的戏路,丰富了他的演技。1980年,福特出演了《星球大战》续集--《帝国反击战》(The Empire Strikes Back),再次饰演韩索罗。这个太空冒险家的形象深受观众的喜爱,福特的巨星地位也得以进一步确立。1981年,福特接演了由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卢卡斯担任制片的《法柜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这部冒险片获得了非比寻常的成功,不但成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之一,也得到各方好评,英雄印第安纳-琼斯这个名字和哈里森-福特再也分不开了。此后,福特于1983年出演《星球大战》第三集--《杰迪归来》(Return of the Jedi);1984年出演“印第安纳-琼斯”系列的第二部《魔域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1989年又演出了第三部《圣战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这些影片为福特赢得了巨大声誉,他在银幕上塑造的文武双全、勇于向各种风险和暴力挑战的英雄形象,使他成为一个受到交口称赞的银幕硬汉。而琼斯博士的历险故事满足了观众对冒险的向往,印第安纳-琼斯系列成了他们最喜欢的福特电影!1983年,福特和梅莉莎(Melissa Mathison)结婚了。两人婚后感情一直非常好。梅莉莎也是电影公司的编剧,她常常跟着福特四处拍片,而福特也保持着与前妻所生的两个孩子的良好关系。他与梅莉莎所生的两个儿子非常喜欢“星际大战”,“我们甚至可以说出其他角色的台词!”1985年,福特在影片《目击者》(Witness)中一改往日的英雄形象,扮演了一个颇有人情味和同情心的警察形象,更多地表现出对宁静、平淡的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与追求。福特对这一角色的全新演绎使他获得了第58届奥斯卡奖和金球奖最佳男主角两个提名。随后,他开始尝试出演不同的角色。1986年在《蚊子海岸》(The Mosquito Coast)中饰演了当代美国的唐-吉诃德式的人物(该片获得了当年金球奖提名);1988年在《打工女郎》(Working Girl)中塑造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银行家喜剧角色;1990年在《假定无罪》(Presumed Innocent)中,他又成功饰演了耿直、诚实的检察官。至此福特已是全球公认、能文能武的最佳票房保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