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父子俩的第一篇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4 21:14:04

父子俩的第一篇论文发表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已经出现了6对父子获得过诺贝尔奖:

1.布拉格父子

威廉·亨利·布拉格与其子威廉·劳伦斯·布拉格为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通过对X射线谱的研究,提出晶体衍射理论,建立了布拉格公式(布拉格定律),并改进了X射线分光计。

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伦敦大学的亨利·布拉格和他的儿子英国曼彻斯特维克托利亚大学的劳伦斯·布拉格,以表彰他们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分析所作的贡献。布拉格这个名字几乎是现代结晶学的同义词。

2.汤姆森父子

父亲约瑟夫·约翰·汤姆森,英国物理学家。1897年汤姆森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正电荷均匀分布在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镶嵌在其中。1906年,汤姆森由于在“气体导电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儿子乔治·佩吉特·汤姆森,,英国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由于研究电子的衍射而证实电子的波动性而与戴维森共享1937年诺贝尔物理奖。

3.奥伊勒父子

父亲奥伊勒·凯尔平,瑞典籍德国人,生物化学家。他对辅酶的研究促进了糖及磷酸盐的生物化学研究。他还阐明了多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奥伊勒—凯尔平因对与糖发酵有关酶的研究而与哈登共同获得了1929年诺贝尔化学奖。

儿子乌尔夫·奥伊勒,瑞典生理学家和药理学家。他与伯纳德·卡茨、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一起获得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玻尔父子

父亲 尼尔斯·玻尔,丹麦物理学家。他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荣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儿子阿格·玻尔,核子物理学家,在原子核物理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于1975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5.西格巴恩父子

父亲曼内·西格巴恩,瑞典物理学家,1924年,他因为发现X射线的光谱,而获得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儿子凯·西格巴恩因致力于研发一种用电子检测复合材料成分和纯度的新技术,于1981年与尼古拉斯·布隆伯根及阿瑟·伦纳德·肖洛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6.科恩伯格父子

父亲亚瑟·科恩伯格,科恩伯格最引人注目的研究工作,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用实验证明DNA的复制并分离了复制所需的酶,这集中反映在他于1956年发表的著名论文《脱氧核糖核酸的酶促合成》一文中,他因此于1959年与塞韦罗·奥乔亚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其子罗杰·科恩伯格,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2006年,因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所作的研究”,独享诺贝尔化学奖。

汤姆孙父子:1906年物理学奖和1937年物理学奖分别是约瑟夫·汤姆孙与英国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乔治·汤姆孙。布拉格父子:1915年物理学奖是威廉·亨利·布拉格与威廉·劳伦斯·布拉格。波尔父子:1922年物理学奖和1975年物理学奖分别是尼尔斯·玻尔与奥格·玻尔。西格巴恩父子:1924年物理学奖和1981年物理学奖分别是曼内·西格巴恩与凯·西格巴恩。科恩伯格父子:1959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和2006年化学奖分别是阿瑟·科恩伯格与罗杰·科恩伯格。

熟悉计算机发展历史的人大都知道,美国科学家冯·诺依曼历来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可是,数学史界却同样坚持认为,冯·诺依曼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在遍历理论、拓扑群理论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算子代数甚至被命名为“冯·诺依曼代数”。 物理学家说,冯·诺依曼在30年代撰写的《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已经被证明对原子物理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而经济学家则反复强调,冯·诺依曼建立的经济增长横型体系,特别是40年代出版的著作《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使他在经济学和决策科学领域竖起了一块丰碑。 无论史学家怎样评价,美籍匈牙利裔学者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都不愧为杰出的全才科学大师。人们至今还在津津乐道,这位天才人物的少年时代,竟请不到一位家庭教师…… 事情发生在1931年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一位犹太银行家在报纸上刊登启事,要为他11岁的孩子招聘家庭教师,聘金超过常规10倍。布达佩斯人才济济,可一个多月过去,居然没有一人前往应聘。因为这个城市里,谁都听说过,银行家的长子冯·诺依曼聪慧过人,3岁就能背诵父亲帐本上的所有数字,6岁能够心算8位数除8位数的复杂算术题,8岁学会了微积分,其非凡的学习能力,使那些曾经教过他的教师惊诧不已。 父亲无可奈何,只好把冯·诺依曼送进一所正规学校就读。不到一个学期,他班上的数学老师走进家门,告诉银行家自己的数学水平已远不能满足冯·诺依曼的需要。“假如不给创造这孩子深造的机会,将会耽误他的前途,”老师认真地说道,“我可以将他推荐给一位数学教授,您看如何?” 银行家一听大喜过望,于是冯·诺依曼一面在学校跟班读书,一面由布达佩斯大学教授为他“开小灶”。然而,这种状况也没能维持几年,勤奋好学的中学生很快又超过了大学教授,他居然把学习的触角伸进了当时最新数学分支——集合论和泛函分析,同时还阅读了大量历史和文学方面的书籍,并且学会了七种外语。毕业前夕,冯·诺依曼与数学教授联名发表了他第一篇数学论文,那一年,他还不到17岁。 考大学前夕,匈牙利政局出现动荡,冯·诺依曼便浪迹欧洲各地,在柏林和瑞士一些著名的大学听课。22岁时,他获瑞士苏黎士联邦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师文凭。一年之后,轻而易举摘取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在柏林当了几年无薪讲师后,他转而攻向物理学,为量子 力学研究数学模型,又使自己在理论物理学领域占据了突出的地位。风华正茂的冯·诺依曼,靠着顽强的学习毅力,在科学殿堂里“横扫千军如卷席”,成为横跨“数、理、化”各门学科的超级全才。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1928年,美国数学泰斗、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维伯伦教授(O.Veblen)广罗天下之英才,一封烫金的大红聘书,寄给了柏林大学这位无薪讲师,请他去美国讲授“量子力学理论课”。冯·诺依曼预料到未来科学的发展中心即将西移,欣然同意赴美国任教。1930年,27岁的冯·诺依曼被提升为教授;1933年,他又与爱因斯坦一起,被聘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第一批终身教授,而且是6名大师中最年轻的一名。 在冯·诺依曼的一些同事眼里,他简直就不象是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他们评价说:“你看,琼尼的确不是凡人,但在同人们长期共同生活之后,他也学会了怎样出色地去模仿世人。”冯·诺依曼的思维极快,几乎在别人才说出头几句话时,就立即了解到对方最后的观点。天才出自于勤奋,他差不多天都工作到黎明才入睡,也常常因刻苦钻研而神魂颠倒,闹出些小笑话来。 据说有一天,冯·诺依曼心神不定地被同事拉上了牌桌。一边打牌,一边还在想他的课题,狼狈不堪地“输掉”了10元钱。这位同事也是数学家,突然心生一计,想要捉弄一下他的朋友,于是用赢得的5元钱,购买了一本冯·诺依曼撰写的《博奕论和经济行为》,并把剩下的5元贴在书的封面,以表明他 “战胜”了“赌博经济理论家”,着实使冯·诺依曼“好没面子”。 另一则笑话发生在ENIAC计算机研制时期。 有几个数学家聚在一起切磋数学难题,百思不得某题之解。有个人决定带着台式计算器回家继续演算。次日清晨,他眼圈黑黑,面带倦容走进办公室,颇为得意地对大家炫耀说: “我从昨天晚上一直算到今晨4点半,总算找到那难题的5种特殊解答。它们一个比一个更难咧!”说话间,冯·诺依曼推门进来,“什么题更难?”虽只听到后面半句话,但“更难”二字使他马上来了劲。有人把题目讲给他听,教授顿时把自己该办的事抛在爪哇国,兴致勃勃地提议道:“让我们一起算算这5种特殊的解答吧。” 大家都想见识一下教授的“神算”本领。只见冯·诺依曼眼望天花板,不言不语,迅速进到“入定” 状态。约莫过了5分来钟,就说出了前4种解答,又在沉思着第5种……。青年数学家再也忍不住了,情不自禁脱口讲出答案。冯·诺依曼吃了一惊,但没有接话茬。又过了1分钟,他才说道:“你算得对!” 那位数学家怀着崇敬的心情离去,他不无揶揄地想:“还造什么计算机哟,教授的头脑不就是一台‘超高速计算机’吗?”然而,冯·诺依曼却呆在原地,陷入苦苦的思索,许久都不能自拔。有人轻声向他询问缘由,教授不安地回答说:“我在想,他究竟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么快就算出了答案。”听到此言,大家不禁哈哈大笑:“他用台式计算器算了整整一个夜晚!”冯·诺依曼一愣,也跟着开怀大笑起来。 冯·诺依曼对科学做出的最大贡献当然是在计算机领域。 1944年仲夏的一个傍晚,戈德斯坦来到阿贝丁车站,等候去费城的火车,突然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个熟悉的身影向他走过来。来者正是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冯·诺依曼。天赐良机,戈德斯坦感到绝不能放过这次偶然的邂逅,他把早已埋藏在心中的几个数学难题,一古脑儿倒出来,向数学大师讨教。数学家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耐心地为戈德斯坦排忧解难。听着听着,冯·诺依曼不觉流露出吃惊的神色,敏锐地从数学问题里,感到眼前这位青年身边正发生着什么不寻常的事情。他开始反过来向戈德斯坦发问,直问得年轻人“好像又经历了一次博士论文答辩”。最后,戈德斯坦毫不隐瞒地告诉他莫尔学院的电子计算机课题和目前的研究进展。 冯·诺依曼真的被震惊了,随即又感到极其兴奋。从1940年起,他就是阿贝丁试炮场的顾问,同样的计算问题也曾使数学大师焦虑万分。他急不可耐地向戈德斯坦表示,希望亲自到莫尔学院看一看那台尚未出世的机器。多年后,戈德斯坦回忆说:“当琼尼看到我们正在 进行的一件工作时,他就双脚跳到电子计算机旁”。 莫契利和埃克特高兴地等待着冯·诺依曼的来访,他们也迫切希望得到这位著名学者的指导,同时又有点儿怀疑。埃克特私下对莫契利说道:“你只要听听他提的第一个问题,就能判断出冯·诺依曼是不是真正的天才”。 骄阳似火的8月,冯·诺依曼风尘仆仆地赶到了莫尔学院的试验基地,马不停蹄约见攻关小组成员。莫契利想起了埃克特的话,竖着耳朵聆听数学大师的第一个问题。当他听到冯·诺依曼首先问及的是机器的逻辑结构时,不由得对埃克特心照不宣地一笑,两人同时都被这位大科学家的睿智所折服!从此,冯· 诺依曼成为莫尔学院电子计算机攻关小组的实际顾问,与小组成员频繁地交换意见。年轻人机敏地提出各种设想,冯·诺依曼则运用他渊博的学识把讨论引向深入,逐步形成电子计算机的系统设计思想。冯·诺依曼以其厚实的科技功底、极强的综合能力与青年们结合,极大提高了莫尔小组的整体水平,使莫尔小组成为“人才放大器”,至今依然是科学界敬慕的科研组织典范。 人们后来把“电子计算机之父”的桂冠戴在冯·诺依曼头上,而不是第一台电脑的两位实际研制者,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莫契利和埃克特研制的ENIAC计算机获得巨大的成功,但它最致命的缺点是程序与计算两分离。指挥近2万电子管“开关”工作的程序指令,被存 放在机器的外部电路里。需要计算某个题目前,埃克特必须派人把数百条线路用手接通,像电话接线员那样工作几小时甚至好几天,才能进行几分钟运算。 在ENIAC尚未投入运行前,冯·诺依曼就已开始准备对这台电子计算机进行脱胎换的改造。在短短10个月里,冯·诺依曼迅速把概念变成了方案。新机器方案命名为“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英文缩写EDVAC。1945年6月,冯·诺依曼与戈德斯坦等人,联名发表了一篇长达101页纸洋洋万言的报告,即计算机史上著名的“101页报告”。这份报告奠定了现代电脑体系结构坚实的根基,直到今天,仍然被认为是现代电脑科学发展里程碑式的文献。 在EDVAC报告中, 冯·诺依曼明确规定出计算机的五大部件: 运算器CA、 逻辑控制器CC、存储器M、输入装置I和输出装置O,并描述了五大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与ENIAC相比,EDVAC的改进首先在于冯·诺依曼巧妙地想出“存储程序”的办法,程序也被他当作数据存进了机器内部,以便电脑能自动一条接着一条地依次执行指令,再也不必去接通什么线路。其次,他明确提出这种机器必须采用二进制数制,以充分发挥电子器件的工作特点,使结构紧凑且更通用化。人们后来把按这一方案思想设计的机器统称为“诺依曼机”。 自冯·诺依曼设计的EDVAC计算机始,直到今天我们用“奔腾”芯片制作的多媒体计算机为止,电脑一代又一代的“传人”,大大小小千千万万台计算机,都没能够跳出“诺依曼机”的掌心。冯·诺依曼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当之无愧的“电子计算机之父”。当然,随着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计算机的发展,“诺依曼机”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被打破,但冯·诺依曼对于发展电脑做出的巨大功绩,永远也不会因此而泯灭其光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种种原因,ENIAC研制小组发生令人痛惜的分裂,“内存程序”的机器无法被立即研制。冯·诺依曼、戈德斯坦和勃克斯三人返回了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1946年,他们为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先期研制出新的IAS计算机(IAS即高级研究院英文缩写)。 冯·诺依曼的归来,在普林斯顿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电脑热。一向冷冷清清的研究院沸腾了,大批专业人才仰慕他的大名,纷至沓来,使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一时间成为美国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中心。 冯·诺依曼乘热打铁,着手将他那101页计算机方案付诸实施。1951 年,这台凝聚着他多年心血的EDSAC计算机终于面世,程序储存在机器内部后,效率比ENIAC提高数百倍,只用了3563个电子管和1万只晶体二极管,以1024个水银延迟线来储存程序和数据,消耗电力和占地面积亦只有ENIAC的三分之一。 在冯·诺依曼研制ISA电脑的期间,美国涌现了一批按照普林斯顿大学提供的ISA照片结构复制的计算机。例如,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研制的MANIAC,伊利诺斯大学制造的ILLAC。雷明顿·兰德公司科学家沃尔(W. Ware)甚至不顾冯·诺依曼的反对,把他研制的机器命名为JOHNIAC(“约翰尼克” ,“约翰”即冯·诺依曼的名字)。冯·诺依曼的大名已经成为现代电脑的代名词。 在普林斯顿,冯·诺依曼还利用计算机去解决各个科学领域中的问题。他提出了一项用计算机预报天气的研究计划,构成了今天系统的气象数值预报的基础;他受聘担任IBM公司的科学顾问,帮助该公司催生出第一台存储程序的电脑IBM 701;他对电脑与人脑的相似性怀着浓厚的兴趣,准备从计算机的角度研究人类的思维;他虽然没有参加达特默斯首次人工智能会议,但他开创了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数学学派;他甚至是提出计算机程序可以复制的第一人,在半个世纪前就预言了电脑病毒的出现…… 1957年2月8日,冯·诺依曼身患骨癌,甚至没来得及写完那篇关于用电脑模拟人类语言的讲稿,就在美国德里医院与世长辞,只生活了 54个春秋。他一生获得了数不清的奖项,包括两次获得美国总统奖,1994年还被追授予美国国家基础科学奖。他是电脑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代伟人。

中文名称: 约翰·冯·诺依曼 性别: 男 生卒年: 1903-1957 生平简介生平简介约翰·冯·诺依曼,美藉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麦克斯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母亲是一位善良的妇女,贤慧温顺,受过良好教育,父母亲十分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他6岁时就能用古希腊语同父亲闲谈,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长德语,可在用德语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冯·诺伊曼从小就显示出数学天赋,关于他的童年有不少传说。大多数的传说都讲到冯·诺伊曼自童年起在吸收知识和解题方面就具有惊人的速度。六岁时他能心算做八位数乘除法,八岁时掌握微积分,十二岁就读懂领会了波莱尔的大作《函数论》要义。1914年夏天,约翰进入了大学预科班学习,是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借故向塞尔维亚宣战,揭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由于战争动乱连年不断,冯·诺依曼全家离开过匈牙利,以后再重返布达佩斯。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麦克斯由于考虑到经济上原因,请人劝阻年方17的冯·诺依曼不要专攻数学,后来父子俩达成协议,冯·诺依曼便去攻读化学。其后的四年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大学注册为数学方面的学生,但并不听课,只是每年按时参加考试。与此同时,冯·诺依曼入柏林大学(1921年),1923年又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学习化学。1926年他在苏黎世的获得化学方面的大学毕业学位,通过在每学期期末回到布达佩斯大学通过课程考试,他也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这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 1926年春,冯·诺依曼到哥廷根大学任希尔伯特的助手。1927~1929年,冯·诺依曼在柏林大学任兼职讲师,期间他发表了集合论、代数和量子理论方面的文章。l927年冯·诺依曼到波兰里沃夫出席数学家会议,那时他在数学基础和集合论方面的工作已经很有名气。l929年,冯·诺依曼转任汉堡大学兼职讲师。l930年冯·诺依曼和玛丽达·柯维斯结婚,1935年他们的女儿玛丽娜出生在普林斯顿。l937年冯·诺依曼与妻子离婚,1938年又与克拉拉·丹结婚,并一起回普林斯顿。丹随冯·诺依曼学数学,后来成为优秀的程序编制家。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1931年成为该校终身教授,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 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土。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 1954年夏,冯·诺依曼被使现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冯·诺依曼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 相关研究领域: 1、数学 冯·诺伊曼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1940年以前,主要是纯粹数学的研究:在数理逻辑方面提出简单而明确的序数理论,并对集合论进行新的公理化,其中明确区别集合与类;其后,他研究希尔伯特空间上线性自伴算子谱理论,从而为量子力学打下数学基础;1930年起,他证明平均遍历定理开拓了遍历理论的新领域;1933年,他运用紧致群解决了希尔伯特第五问题;此外,他还在测度论、格论和连续几何学方面也有开创性的贡献;从1936~1943年,他和默里合作,创造了算子环理论,即现在所谓的冯·诺伊曼代数。1940年以后,冯·诺伊曼转向应用数学。如果说他的纯粹数学成就属于数学界,那么他在力学、经济学、数值分析和电子计算机方面的工作则属于全人类。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冯·诺伊曼因战事的需要研究可压缩气体运动,建立冲击波理论和湍流理论,发展了流体力学;从1942年起,他同莫根施特恩合作,写作《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这是博弈论(又称对策论)中的经典著作,使他成为数理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2、计算机 提出了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理论。 他的相关作品: 1.集合论,数学基础 2.量子理论的数学基础,算子环,遍历理论 3.一般应用数学 4.对策论 5.计算机 获得奖项: 1、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土。

第一篇论文发表朋友圈的句子

当导师说我论文写的好从真实角度发朋友圈。真实角度,即真实的成绩、真实的心情、真实的记录,当导师说论文写的好,发朋友圈可以将导师的聊天记录发布,同时配上文字描述,文字描述最好是结合自身努力和导师的指导来写,最后感谢导师。

1.毕业那天嗨起来好吗?毕业解脱而已。

2.拍毕业照三秒的时间,却定格了三年的时光。

3.毕业季不说再见,愿我们在彼此看不见的时光里,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4.高考不是终点,失败也继续前进,永远向前,路一直都在。

5.我要六月考出超常成绩,七月被理想高中录取,八月使劲吃睡玩,九月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6.愿你识尽天下好人,读尽天下好书,看尽世间好风光。和你爱的人一生热泪盈眶,浪费人生。

7.在此毕业之际,我面对同学们的毕业纪念册,内心无比激动。三年来,我们记住了老师的恩情,也忘不了同学的友谊。想来想去,我在小明的毕业纪念册上写下:不“打”不相识。

8.一个个没有睡好的清晨,一个个想睡的午后,操场上美好的记忆,还有书籍里流淌着的青春。

9.坚定很理想。小时候,迷惘很遥远;长大了,遥远很迷惘。

10.三年的时间,既不多,也不少。同学们都彼此希望时间能够停止,不再向前流动。然而时间依旧那么不紧不慢的再走,竟如流水一般地从我们指缝间流去,“滴答滴答”声中流去。当我们发觉想要去抓住它时,它已经消隐无踪。

11.在学校有一个活蹦乱跳的媳妇陪着,我感觉放假也没什么好的。

12.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

13.我总是将毕业与成长和时光两个词相连。成长的过程伴随着内心的逐渐强大,而最好的时光总是不自知的。如果有那么一刻,回首的时候发现,跌跌撞撞的过往可以让你心怀感激,而所谓的结果又是长久以来的期望,那么,也许这就是最好的时光。

14.人生没有绝对完美,只有趋向完美,即使如此,你依然可以活出你要的美丽。

15.人在旅途,难免会遇到荆棘和坎坷,但风雨过后,一定会有美丽的彩虹,我希望看到一个坚强的我,更希望看到一个坚强的学哥学姐!

16.毕业,是我们夜半梦醒,触碰不到而无限感伤的虚词。若干年后,假如我们还能够想起那段时光,也许这不属于难忘,也不属于永远,而仅仅是一段记录了成长经历的回忆。

17.就要在毕业纪念册上写几笔了,却发现写留言真难。想记下数年同窗的感受,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却又无从说起。

18.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转眼间,大学四年的美丽年代就快到了要结束的时候。回首这四年,有过欢乐兴奋也有痛苦悲伤,付出过汗水泪水,也有收获与成就。有人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所以,我回味过去,为的是未来。

19.爱他也许只是我年少时的一种固执吧,我不了解,但我相信时间能证明的。

20.那个清晨我们一起走进校园衣衫翩翩擦肩而过回头留恋经常想起是否还能再相见转眼间三年走过临近毕业挥手告别匆匆三年曾经青涩的笑脸

21.谁不曾轻轻拉过另一只手,相信一直爱一直好,就能永远不分开。

22.不要难过,不要回头,愿你所愿,终能实现。——绿亦歌《岁月忽已暮》

23.有人说,天下无不散宴席。诚然,在学校的几年也一场盛会,当三年之前我们相聚,觥筹交错的时候,就已经想到过这一天,只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它会那么快结束。当我还在原地回想的时候,已经有人匆匆的从身边走过,走出校园,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可以挥斥方遒。我摇曳了一场五彩的守候,转眼却是另一个陌生的春夏秋冬。但我不后悔用三年的时间换一个心底永远的回忆。

24.不愿告别,却在告别,那稚气的年月;不愿告别,总在告别,那多梦的时节。

25.怀念过去、怀念朋友、怀念那真诚的友谊。

26.毕业了,没有所谓的逃课了,给自由和散漫道别了。

27.毕业了,不再为作业,论文烦恼了,可却要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

28.我们可以丢失许许多多,只要不丢失友爱的心,如果没有你温暖的友情,我不会如此深爱这个世界。

29.临行临别,其言也善。

30.我愿意你的幸福跟在你的偏见背后,你的顽固即是你的幸福。我愿你的理智处置你永远在幸福中。

31.时光并不会眷偏袒任何的一个人,它也许会磨灭你的一切一切完美。只有心的温暖和坚持,只有一向明明白白,岁月才不会变得无情。如果时光太久,如果荒芜太长,即使是记忆,也会淡漠,我们都要用心生活。

32.盛夏,谁染指的流年,我们的回忆,是否还在。流年,谁勾勒的盛夏,我们的曾经,是否依存。

33.哈哈,四年的老同桌,你身上一定有门捷列夫没有发现的元素!否则,语言怎么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无影无踪了呢?

34.还有十几天。马上又将会有这么一群孩子,迫不及待的扔下书包,去聚餐,通宵上网,旅行,KTV,闲逛,狂欢……认为自己终于解放了……殊不知,你们离开的,就是天堂。”

35.毕业聚会就是你笑着喝完这瓶啤酒说:“以后无论如何也要再聚在一起”可是却再也聚不齐了。

36.悄悄的,四年如一夜穿梭,之间的友谊不可瓦解,爱、恨、在今天歼灭,朋友,在远方,要彼此挂念,你的知心,会在角落里为你默默落泪。

37.亲们、快毕业了、我们该亲的亲、该抱的抱、该表白的表白、不要害羞!

38.你的愚蠢,总是那么富有创造力。

39.每一年凤凰花开时,这就是一个学生飞向另一个世界的旅程,展开了青年的生活。几年的生活,回想起来真是甜蜜,但这些也将随着我们的毕业而写下一个完整的句点。留下一个个永远令人想念而且独一无二的美好回忆!

40.在暑假君要到来的时候,我们想要面临的是考试先森!

41.多想时间永远停留在这一刻,静静的享受这时光。

42.大学年里,感谢你们一向陪伴着我照顾着我让我在这距离家公里外的地方依然体会到家的温暖。

43.三年青春,几张卷子,一顿散伙饭,就这样散了。

44.因为我们都已明白,此去再也没有比手中这一杯更醇更美的酒了。

45.如今就要各奔西东,但别忘却我永在你身后。

46.年少轻狂的日子已然远去。如今的我站在这片需要承载责任与担当的苍穹之下。我清楚的明白我面对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我也知道我必须让自己强大起来。强大到可以不被脆弱和眼泪湮没岁月。

47.这个夏天,我们就散了,各自奔向各自的世界。

48.我奋斗,拼命,不败,坚持,成功!

49.我们走过阳光,走过阴雨我们路过幸福,路过寂寞我们仰望天空,我们感受微风我们之间的友谊,还在继续你曾说,你是个孤单的孩子那么我说,孤单的孩子请你站在天空下,我会在飞翔的时候舞动翅膀把阳光带给你,请你在收到阳光的时候告诉自己我是个幸福的孩子。

50.在成长的岁月中,以前陪你笑陪你愁的朋友,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愿彼此都能珍惜这份友谊,做个永远的朋友。

51.青春的活力;甜,青春的滋味;美,青春的本质。现在的我们,拥有着充满激情、活力的青春年华,在书的海洋里领航,在生活的天空中翱翔,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去慢慢品味、体会人间的真、善、美。

52.六月,有人笑着说解脱,有人哭着说舍不得,这就是我们的毕业季

53.毕业的时候我也找了好长时间,之后最后找到了,希望能帮到你。

54.毕业的夏季是炽热的亦是不舍的毕业后的我们踏上了的征程所有的尊师祝我们一路顺风

55.不得不承认,我们还是有许多放不下的人和事。

56.红叶纷飞的枫林里,我们曾拥有多少回忆。那飘舞着的枫叶,将我们带进一个无比美妙的境界。

57.我们曾是并肩战斗的两棵小树,我们曾经是二重唱中的两个声部,我们曾经是一张课桌上的学友。今天,我们挥手告别的时候,请接受我深情的祝福。

58.这个年龄的我们总是莫名感动莫名悲伤。

59.这个六月又有一场永别,也许可能一辈子不再相遇。

60.毕业了,就像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从此,我们告别一段年少轻狂的岁月,一个充满幻想的时代……毕业的前写日子,时间过得好像流沙,看起来漫长,却无时无刻不在逝去;想挽留,一伸手,有限的时光却在之间悄然溜走,毕业答辩,散伙宴席,举手话别,各奔东西……

61.照样骑着车载着你走过了走了三年的街道你手里那录取通知书是红色的你故意的不说话突然间气氛有一点尴尬我说想笑就笑吧考那么好为什么愁眉苦脸的毕业后你不是我的钟声都响了教室已经空了偷睡的书桌看过的小说它们都睡着了毕业后你不是我的别再回头了也该想想以后了我们的世界开始不完整再渐渐陌生心隐隐疼《毕业后你不是我的》

62.来年等我重蹈那些时光,人生如戏早已换了剧场。

63.真正的友情爱情和亲情,不是一辈子不吵架,而是吵架了还能一辈子。

64.也许会在中考考完最后一科后,无声痛哭,因为再不能和你们坐在一起。

65.我熟悉那大楼,熟悉那雕塑,熟悉那绿色的空气,混着青草香。

66.忘不了我们一起踩着惊涛骇浪,去知识的海洋远航;忘不了我们一起攀着悬崖峭壁,去智慧的宝库探访。虽然我们斗过嘴,红过脸,但我们的友谊就像那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67.我留在你的心上,一如你在我心中;过去和现在,我们一直是两个彼此不能疏远的生命。哪怕今后的风景更美更好,我都无法轻抛过去,真告别时,却又难说再见,难以回首。

68.高考后,该笑的笑,该哭的哭,该告白的就告白吧。

69.拍毕业照三秒的时间,却定格着三年的匆匆岁月。

70.这大概是老师唯一没有我们的事三年真的很短

71.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

72.班主任说,下周一都穿校服,照毕业照,班里瞬间安静了,好久都没有声音。

73.月朦朦,鸟朦朦,我悄悄送你远行,从此天边多了一颗含泪的星星,永远注视你远去的背影。

74.不管你奔赴海角天涯,也不管离别会有多久,我会等待等待。

75.不说再见,我们后会有期。

76.三个春夏秋冬,一支温馨和睦的歌,我们共同吟唱至今,真是一生难得。当离别拉开帏幕,让我们握手再唱一首歌。

77.毕业了,如果不能成为彼此的永远,且让我们放下当初的青涩。我只要一份清简人生,与你静坐品茗半盏时光,只品茶香不问俗情,仅此,不负彼此的曾经。

78.带上你磨了二十多年的剑,到成人的世界中厮杀吧!——天玑孤星

79.今后只要我想起你,我的岁月就会永远地鲜艳,永远地芳菲。

80.我知道,我可能再也不能那么美好地和人们相遇,我会牢牢地记住之前的每次相遇。

他的父亲发表了一篇论文

因为约翰·阿坦那索夫9岁时,他父亲矿上为他购买了一把新的计算尺,其父因老的计算尺还能用,就把新的给了儿子。约翰?阿坦那索夫爱不释手,他仔细地阅读了使用说明书,反复做练习,两个星期后就能用它解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了。另一方面,约翰?阿坦那索夫酷爱棒球,所以他的时间一半用在学习上,一半花在棒球场上。1921年中学毕业以后,约翰?阿坦那索夫进了佛罗里达大学,1925年毕业,取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之后他进入艾奥瓦州立大学,一边工作,一边念研究生,1926年获得数学硕士学位。然后又进入威斯康辛大学,1930年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课题是“氦的介电常数”。完成学业以后,他回到母校艾奥瓦州立大学,同时在数学系和物理系任教。约翰?阿坦那索夫对研制计算机感兴趣始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起源于他指导研究生做课题时常常有大量的计算,而当时的计算工具难以满足需要。约翰?阿坦那索夫为此曾尝试把30台蒙络计算机(Monroe Calculator,这是20世纪初发明的一种机械计算机)连起来,用一根公共轴驱动来解题,但依然太慢:解有29个未知数的29个联立方程式花了他381个小时,即47个工作日,而且误差还很大。

应该是光纤之夫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主持人:凤凰卫视 许戈辉 采访对象:华裔科学家高锟 主题:“光纤之父”高锟 引子:没有光纤,就没有互联网时代。而三十六年前,正是他的一篇论文导致了光纤的诞生,“光纤之父”高锟,一个沉静而腼腆的伟大科学家。 许戈辉(开场白):一九六六年,华裔科学家高锟博士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的标题很平淡,在我们看来甚至有一些晦涩,叫做《光频率的介质纤维表面波导》。但正是这篇论文开创性地指出,可以用玻璃去做光学纤维传送讯号,从此光纤通讯的革命开始了。换个角度说,如果没有当年高锟发明光纤,就没有今天互联网的高速传输和低成本运营,你就无法想象全世界有上亿的人在使用互联网发送电邮,或者是使用ICQ。于是乎,高锟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光纤之父”。 旁白:早就听说这位“光纤之父”为人很低调,也从资料上得知他的谦恭,不过当我们面对面的时候,才真正对他的人生姿态深有体会。 我不是一个很固执的人 许戈辉:高博士,我们刚才一来,把机器堆得满处都是,会不会让您… 高锟:对不起,这个脚要怎么放… 许戈辉:没有问题,都可以。 高锟:随便,好的。 许戈辉:您在生活中,或者是在工作中,经常会这样征求别人的意见“我该不该这样做,该不该那样做”吗,我以为科学家都应该是很固执的。 高锟:我不是,假使科学家太固执的话,不能够想象不同的将来,因为脑子里面想的东西是幻想,所以假使一个人很固执的话,他那个人可能是很容易想不通的。 许戈辉:很容易想不通,但是如果你不固执的话,怎么能够在没有别人的支持的情况下来坚持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呢。 高锟:但是假使我能够把事情看清楚了之后,我有一个意见的话,那个时候我可能拿得很紧,抓住这个意见,要求人家相信我。 许戈辉:还要做很多的说服工作。 高锟:是,这个好象是推销员,就是说,卖东西给人家的,你一定要说服他,说这个是对的,这是你应该要买的东西。 许戈辉:不过这两种品格好象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科学家的那种清高,一个是您刚才说的,像推销员一样厚着脸皮,还要去说服人家,您觉您身上哪一种品格要多一些。 高锟:这大概要观众来视察一下,我自己不能够讲自己是哪一种,大概我不是一个很固执的人。 旁白:高锟出生在一九三三年的上海,父亲是律师,家境富裕。十五岁的时候他随全家移民到香港,中学毕业后到伦敦大学留学,直到取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他曾任职于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先后担任工程师、研究员和实验室主管。那篇发明了光纤的著名论文,就是在此期间发表的。之后数十年,他一直致力于光纤的应用和产品发明。一九八七年,他担任了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直到一九九六年正式退休。而退休后的高锟仍然担任着多个高科技发展机构的领导职务,并成为香港政府的智囊人物之一。 做不正常的事是小孩子的自由 许戈辉:我猜想您小时候一定很崇拜像爱迪生这样的发明家,会不会。 高锟:不能够这样形容,这样太过奖。我觉得我自己的兴趣是很受人家的影响。我在小学的时候已经是对化学,对科学方面有很大的兴趣,这也是因为我的同学中间,有几个朋友都是常玩这种东西的。 许戈辉:我听说您小时候还曾经把那个化学的药片塞到泥巴里,好象做成那个小小炸药式的东西,然后就丢到街上去,真的是有这样的事情是吧。 高锟:这样的试验很危险,自己不懂得真正的危险性而去做,但是当然有一个很好的自发性。 许戈辉:那个时候很淘气,对吧,是一个顽皮的学生,是吗。 高锟:看人家的看法,顽皮是…可以说不听话就是顽皮,如果做一点不正常的东西,人家没有做过的,那个不应该算是顽皮的,那个是小孩子的自由。 旁白:用光作为通讯手段,自古有之。历史上第一项属于光通讯的专利,由贝尔在一八八零年以“光话机”取得。但直到高锟关于光纤的论文发表之前,人类想出的各种传输光的方式,都还不足以使之成为有效的通讯工具。在六十年代,即使是最好的导体,光波在其中传输二十米,能量就只剩下原来的百分之一,更何谈“通讯”二字。而高锟提出的光纤,是用高纯度的玻璃纤维制成,光进入到其中,就像进入了一个周围全是镜子的管线,在全反射的作用下,再也跑不掉,只有从另一端出来。光纤低损失、宽频带、尺寸小、重量轻的优点,给人类通讯带来了一场革命,这种与头发差不多粗细的导体,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无限丰富的时代。 拿不拿奖完全对我是没有甚么意思 许戈辉:您觉得您自己在科技方面的成就,或者我们很具体地说,您发明光纤,发现光纤可以做传输介体的这个理论,您觉得这个是不是应该得诺贝尔奖,为甚么到现在没有得呢。 高锟:这事你要去问诺贝尔奖金的评判人。 许戈辉:但您自己心里怎么来评判。 高锟:我心里觉得一个人有这样子的好运,能够做一件前所没有的事情,而且做出来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这是一件非常…对我自己个人说,是一个,怎么样说…,我感觉很满足,我有这个机会,来创一个新的领域,而且这光纤的生成,使得世界又有很大的变化,好象那个时候印刷机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了解将来的影响是甚么样,而你知道印刷机出来之后,所有老百姓都可以跟读书人一样,可以拿到印刷出来的书,那么他们可以增加知识,这么便把我们的知识时代,能够进一步的作了解跟应用,所以我觉得光纤的开始,至少把我们所有的信息,所有要传送的资料,都可以很快地送给人家。 高锟:所以我很满足,我拿到奖没有拿到奖,完全对我是没有甚么意思。 婚姻的实验我不需要做 许戈辉:我听说您和您太太结婚之前,也曾经像做科学实验似的,太太提出要做一个试验,说大家分开半年,这个半年不见面,看是不是彼此还挂念对方,如果要是挂念的话,说明是相爱的,有这么回事吗。 高锟:这件事曾经发生。 许戈辉:曾经发生? 高锟:但是我很快就说不行,这个没有用,时间当然是一个考验的过程,假使每天见面,忽然之间一个星期不见面,这种情形之下,可能会使到那个人想得清楚一点,但是我觉得一个人…,婚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一个…一生的一件事,所以说大家来分手半年,这种提议是没有甚么意思。 许戈辉:所以你就拒绝了这个实验,是吧。 高锟:所以虽然我觉得,实验室应该做实验的,但是这个实验不能够做,我不需要做。 结语:采访过高锟,我不禁有点担心,不知道大家看过这一次节目,会不会觉得有点闷,就像高锟博士自己都说“我实在不是一个太有趣的人,没有甚么大喜大悲,一直以来都太过平稳”。不过,恰恰是在他平稳的性格里,有一种特质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想起不久前读过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腼腆”。作者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浮躁的社会里,“腼腆”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内在性的处世方式,那是一种真诚的羞涩,从容的敏捷和冷静的善良。在高锟博士身上,我再一次的看到了这种腼腆的性格,体会到了那种轻轻的厚重和静静的力量。

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1904年4月22日-1967年2月18日),美国犹太人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1945年主导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被誉为"原子弹之父"。曾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世人评论他锋芒毕露。他二十多岁时曾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曾在他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曾经很多次在别人发表演讲时打断他的演讲,上台拿起粉笔,"这样会更好!",他的老师都不能避免。1965年,奥本海默患了肝炎,身体不佳。他于1966年退休,1967年2月18日在普林斯顿死于喉癌,许多科学家参加他的葬礼,遵照他的遗嘱,将他火化,骨灰撒到维尔京群岛。

1939年10月,约翰.阿塔纳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1903-1995))制造了后来举世闻名的ABC计算机的第一台样机,并提出了计算机的三条原则:(1)以二进制的逻辑基础来实现数字运算,以保证精度;(2)利用电子技术来实现控制,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以保证计算速度;(3)采用把计算功能和二进制数更新存贮的功能相分离的结构。这就是著名的计算机三原则。

她的父亲发表了一篇论文

身为未来道具研究所的研究员No.004,因为世界线的移位而跟冈部相遇。小时候就喜欢听父亲讲述艰深的物理学,13岁就可以了解父亲发表的论文,之后甚至与父亲在学术上辩论。但父亲因为不满女儿的成就超越自己而疏远和杀害红莉栖。一开始被阿万音铃羽讨厌,原因是她在不久的将来效力于SERN(研究时间旅行的机构)(亲人的性命被SERN掌控,被迫协助)并第一个制造出时间机器,被尊为“时间机器之母”。后来双方和解。在世界线α中,于2036年时去世。在β世界线中,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同并同时想让父亲回到学术界而写了一篇有关“时间机器理论”的论文,想要与父亲联名发表,故来到了秋叶原,在父亲所举办的“时间机器研讨会”会后拿着论文与父亲在同一大楼的7楼见面,但没想到居然成为压垮父亲强烈自尊心的最后一根稻草,与失去理智的父亲产生肢体冲突,并被父亲误杀。 在命运石之门线中,冈部为了欺世界,再次回到过去吓跑了牧濑红莉栖的父亲,用电击器把牧濑红莉栖电晕,用自己的血(事先准备的道具出了故障,情急之下故意让牧濑红莉栖的父亲刺伤自己)制造牧濑红莉栖死亡的假象,在过去的另一个冈部看到了假象,并发送了D-mail。 对冈部伦太郎有好感,虽然平时总是争论吵架,可是关键时刻最能理解并帮助伦太郎。在α世界线中最后和冈部伦太郎接吻(为了在牧濑红莉栖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记)并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对方 。在第25话,“命运石之门”世界线中依稀记得冈部伦太郎并且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喜欢上了他。最后红着脸说了“你把眼睛闭上”却结束了。而在广播剧的结局是最后向冈部喊出「私も、冈部のことが——大好き!」(我也,最喜欢——冈部了!)在剧场版《命运石之门:负荷领域的既视感》中牧濑红莉栖拯救了混乱在各种时间线的冈部。同时用自己未来19岁的身体夺取过去13岁的冈部真正难忘的初吻,拯救了那个少年时对未来迷茫的冈部。而且凤凰院凶真、疯狂的科学家之类的名称,都是是由未来19岁的牧濑红莉栖告诉过去13岁的冈部。

他曾经是在一分钟之内背过好几篇作文,而且语速是比较快的,能够获得机器人奖项。

她的父亲也是一名优秀的研究员,她甚至受到童年的影响,事实上,许多互联网用户质疑博士老师是否在五年内发表了60篇科学论文,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五年内发表60篇科学论文非常困难。

他发表了60多篇科学论文。

但事实上,尽管很难在五年内发表60篇科学论文,但许多研究人员可以做到这一点。许多研究人员喜欢写文章。他们几乎每天都写自己的论文,我希望主管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学位可以在研究方面取得更多成就。20篇论文属于第一作者和相应作者,其余论文属于第二作者或其他标题。事实上,它可以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参与了超过30%的研究和论文出版过程。

通过自我努力

因为很多人,这种工作量是合理的,如果第一作者或记者超过60篇论文,普通人基本上很难完成,因此,您将与互联网用户讨论争议以及如何完成,因为他的作品数量真的被夸大了,现在让我们来谈谈民间科学。一般来说,研究生无法发表科学论文。博士生要求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发表两篇类似的论文。然而,在他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发表了60篇科幻论文,这些论文被夸大了。

发表论文很有趣

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想发表一篇难以触及的文章,尽管华中科技大学一直对督导员博士学位存在争议,但我们认为督导员博士学位应该感兴趣非常重视研究。因此,我真的希望这位博士老师能够努力工作,做自己的研究,在没有外部影响的情况下取得更多成就。

一作发表SCI论文27篇,曾在国际大赛击败NASA……他现在工作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研究领域中有五个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三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王明贞的远祖王鏊(1450~1524)是明代户部尚书,入主内阁,位居宰相。1906年10月3日王明贞就出生在江苏苏州王鏊所建的老宅内。祖父早年去世,祖母谢长达是苏州历史上的一代巾帼英豪,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1901年谢长达在苏州成立放足会,自任总理。1908年她募捐创办了一所女子两等(初等和高等)小学,为振兴中华,将校名定为“振华”。1915年与志同道合的女士成立了苏州女子公益团,保护受虐待妇女的权利。1917年因年事已高,将振华小学托付给她的三女王季玉,并开设包括中学在内的振华女校。王季玉毕业于美国麻省蒙特霍克女子大学,后又入伊利诺大学,获硕士学位。1917年回国接任振华女校校长。谢长达和王季玉被誉为“母女双杰”,矗立在苏州市第十中学校园内的“伟绩长留”纪念碑,表达了苏州人民对她们的敬仰和怀念。王明贞的父亲王季同(1875~1948)是中国清末民初的数学家和机电专家。1895年毕业于北京同文馆。她从小喜欢数学,1902 年出版了《积较补解》、《泛倍数衍》、《九容公式》等著作,是中国早期介绍西方数学的重要书籍。1909年被派到欧洲,在英吉利电器公司和德国西门子电机厂实习,曾发明转动式变压器。王季同还在英国爱尔兰皇家学会会刊上发表有关四元函数求微分法的论文。回国后到工厂工作,曾任中央研究院工学研究所研究员。1930年研究新的电网络计算方法,成果载入中央研究院的《科学记录》。 王明贞出生不久,母亲去世。她从小形成了宁静和富有涵养的个性。王季同对子女非常严厉。不到10岁的小孩,出去玩耍前必须先写一页大字。再长大些后,出去玩前得看一小段报纸,将内容讲给父亲听。平时总要出一些数学或物理的问题,让子女们思考。王明贞念完初二时,全家迁至上海。1923~1926年在上海晏摩氏女中学习。她就读于晏摩氏女中,这是一所教会学校,学生家境多半比较富裕,而王明贞的家境并非如此,她穿着也较寒酸。下雨的时候,继母强迫她穿一双她表哥不要的大雨鞋。每次穿着它到学校去,同学们都要嘲笑她。同学们从家里返校总要带些零食和饭菜,而她空手而返,所以每逢同学之间交换零食时,她总是设法走得远远的,避免这个尴尬的局面。第一学期大考结束,她是全班第一名,每门功课都是“A”,这使同学们十分惊奇,从此不再歧视改而尊敬她。3年中学学习,她始终保持着全“A”的好成绩,名字被刻在校长办公室桌上的一只银杯上。全班15个同学,只有她不是教徒,校长流着眼泪对她说:“你虽成绩优异,名字刻上了银杯,但你不信教也就不能进天堂”。王明贞回答校长:“我明明不信教,不能向你撒谎”,双方不欢而散。同学们常常向她请教数理化问题,高二化学课期末让她上台讲了总结课,同学们称她为“二级老师”。临毕业时,她主演了用英语对白的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还担任毕业班以英语写稿为主的年刊总编辑。中学毕业后进入大学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她父亲是自学成材,也希望儿女们自学。当她提出想进大学时,遭继母的反对。父母给她作主,要她与父亲的好朋友的儿子订婚。既然进不了大学,王明贞也只好答应。对方送来贵重的订婚礼物,一点没打动她,订婚戒指从来没有戴过。幸运的是男方未立即提出结婚的要求,原因是男方也想到德国留学。久,她的姐姐王淑贞(中国现代妇女先驱者,杰出的妇科专家)学成回国,她把想上大学的想法告诉姐姐,姐姐答应全力帮助。王明贞立即报考金陵女子大学,并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王明贞进入金陵女大,2年级时选修了为3年级学生开的物理课。在3年级的班上,有一个同学常常要王明贞给她解释物理课上的难题。期末考试那位同学得了“A”,而她却只得了一个“B”。原因是那位物理老师从不认真查阅考卷,而是按印象给分,由于王明贞是唯一低班学生,所以就给了一个“B”。这是王明贞的全“A”成绩上留下的唯一一个“B”。她一气之下就转学到北平燕京大学物理系。在3年级下学期由任课老师介绍去教护士预科班的数学课,每周两堂课,报酬每月8元。这收入帮了王明贞大忙,因为当时学生的饭费每月只有3元。这次教学使她获得了认真教学的经验。1929 年由于她哥哥王守竞(著名的物理学家)从美国归来,由他担负了王明贞上大学最后一年费用。1928~1932年 在燕京大学物理系学习,取得学士、硕士学位。1932~1938年 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数理系任教。 于是王明贞立即申请到美国密歇根大学求学,得到校方4年全额奖学金的承诺,然而路费又成了问题。出身书香门第的她,并没有得到与哥哥、弟弟一视同仁的对待,继母不同意她学理科,也不愿意资助她负笈海外。她只好在燕京大学一面做助教一面念研究生,2年后得到了燕大硕士学位。金陵女大吴贻芳校长邀请她去担任数学和物理教学。1938年,吴贻芳校长向美国密歇根大学推荐王明贞,结果给了一个4年全额奖学金。6年工作也解决了路费问题。当年夏天,她终于到密歇根大学物理系学习。在那里,她简直成了“稀有人物”:整个班上只有一个外国人,就是她;只有一个女生,仍是她。不过,聪明儒雅的王明贞并没有受到歧视。在她入学第一学期的电动力学期中考试后两周,教这门课的老师气冲冲地来到班上对学生骂道:“你们真是一群笨蛋,上次考试的最高分只有36分”。王明贞听后觉得自己的答卷没有错,于是下课后去问老师她得了多少分?老师说:“得了100分”,当时在场的同学听了都大吃一惊,从此这件事在系里传开了。很明显,老师把这位班上唯一的女生和唯一的外国人当作了例外。第二学期理论力学课上,S.A.古德斯密特(Goudsmit)教授讲到一位科学家的论文中提到关于钟表的游丝问题无法得到一个解。于是便宣布学生中谁能解这个问题将得到他的奖励。王明贞课后经过几天的思考和推算,终于找到了解答,并告诉了老师。古德斯密特非常高兴,在系里讨论会上讲了这个问题。为了发表这个解,古德斯密特和她合作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1940年8月的《应用物理》杂志上。这两件引人注目的事深受物理系研究院师生的赞扬。在密歇根大学时她学习成绩优异,曾获得过3个金钥匙荣誉奖,其中一个叫“ΦβΚ”(Phi beta kappa)是当时全美学生的最高荣誉奖。进入第三学年,王明贞开始做博士论文,她的导师是古德斯密特的好朋友乌伦贝克教授。他们俩在二十年代合作发现电子自旋,这是物理科学上一个重大成果。在乌伦贝克的指导下,王明贞对统计物理学中气体速度分布函数满足的玻耳兹曼方程作了许多研究,并发表了文章。布朗运动是1827年由R.布朗(Brown)在研究授粉过程时,所观察到的花粉微粒在水中的运动。但是在当时及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人们未能找到对布朗运动的真正解释。直至1905年由A.爱因斯坦(Einstein)发表了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以及J.B.佩兰(Perrin)在1908年进行的实验,才对布朗运动的性质和规律有了正确的解释。布朗运动的发现和对它的解释,是分子存在无规运动的直接和有力的证据。然而,对于布朗运动的系统研究,尤其是从气体动力论的基本方程出发、从而得到有关的分布函数,然后推导出布朗运动,是由王明贞完成的。1942年她的博士论文“玻耳兹曼方程不同解法的研究”,研究了玻耳兹曼方程不同解法并首次独立地从福克—普朗克方程和克雷默方程中导出自由粒子和简单谐振子的分布函数。根据她的博士论文,她和导师于1945年在美国《近代物理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布朗运动的理论”。进而推导出自由粒子和简单谐振子的布朗运动。这篇文章发表后,被经常、广泛地引用,50多年来一直作为研究布朗运动的最主要的文章之一,就是在今天仍然被频繁引用。以1994年以来SCI 中所记载为例,上述论文被引用情况为:1994年26次,1995年24 次,1996年35次,1997年37次。除物理学以外,它还被广泛应用在通讯、生物等很多方面。这篇论文被列入《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物理学论文集粹》一书中,其主要部分已译成中文。王明贞毕业后,由她在密歇根大学的老师古德斯密特介绍到麻省理工学院雷达研究所工作。在那里的近3年时间里,她的研究工作始终是在噪声理论方面,由导师乌伦贝克指导。她在雷达研究所的全部工作已载入该所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版的一部丛书的第24卷,书名为《阈信号》。1938~1942年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学习,取得博士学位。1943~1945年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雷达研究室任理论物理组副研究员。1947~1949年 在云南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49~1952年 在美国诺特丹姆大学任副研究员。1953~1955年 在美国为争取回国辞去工作。 1955~ 在清华大学任教授。2010年8月28日,王明贞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4岁。

父子发表论文

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好好地看您是什么时候了,父亲。 我只记得那时的您,头发乌黑,皮肤泛着古铜色的光。青年时期的下乡生活,让您有了健康的体魄,也让您在纷繁的社会中变得寡言少语。 自我上高中以来,您就很少管过我。有人说“儿随母,女随父”。在我的生活中,更多的是妈妈的教育和关怀。我几乎每天都要和她谈笑,却很少能跟您讲上一句话。妈妈总是关心我这,关心我那,而在我眼中,您总是坐在您自己的角落里,研究着自己的股票。我总觉得您根本不关心我,我总觉得您是家中的一个外人。 随着感情的疏远,我发现我渐渐地不认得您了。“代沟”,这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高考离我越来越近,可您却离我越来越远。虽然您也开始不时地说些什么,您也开始每天按时往我嘴里塞各种各样的补品,可对我来讲,那些话远不如妈妈讲得动听。而塞药时我甚至感觉,您是一个“医生”,而不是一个父亲。感情的疏远,似乎真的隔断了认知。 考前的那几天学校放假,您让我到您的学校复习。您带着我去了您的学校,让我在办公室等着,自己去清理一间教室出来。我一人待在办公室里无聊,就走下楼去,走到那间教室门口。教室里您忙碌的身影晃动着。我突然意识到我很久没有好好看看您了。 我一声不响地走进去。您还在忙着。光线并不明亮,我却看到了您头上几点晃眼的光。我头一次注意到您有白头发了。您费力地搬着桌子,额头上已经闪着莹莹的光。这就是我的父亲啊,曾几何时家里重活一人包的父亲,竟也变得这样虚弱!您还是老了啊! 那一刻,我突然感觉一股冲击从心底喷薄而出,震动着我的全身。我觉得那是源自割不断的亲情,那是心底的回音。突然找回了被父爱包围的感觉,这父爱不像从前那样广博而无微不至,但它却更深沉,更能激起我内心的共鸣。我觉得我重新认识了您。 也许您还没有感觉到我的觉醒,也许在您眼中我还是那个对您冷若冰霜不屑一顾的小男孩。可您一定知道,只要亲情不断,血脉相连,我一定会认识到父爱的伟大。感情也许会疏远,可无论这代沟有多宽,我终究会望见您的!

一.议论文是对一个事物或道理,加以论证说服或者提出一种见解的文章。议论文的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不管文中是对一个事物或一个道理进行论证说明,还是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批评反驳,都要达到说服读者,令读者信服的目的。如果从思维类型上说,议论的主要任务,是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二.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议论文是由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四个要素组成的。这四个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议论的任务,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 学写议论文,主要应该掌握四方面的问题:第一,要选择有意义的论题;第二,要有明确的论点;第三,要有充分的论据;第四,要进行强有力的论证。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1.要选择有意义的论题 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是选择论题,也就是选择所要议论或者评论的问题。 选择有意义的论题很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价值。那么,什么样的论题才算有意义呢?一般来说,有针对性的和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就是比较有价值的。所以,我们在选择论题的时候,首先应该想一想,你的文章是写给哪部分人的,你要议论的事对这部分人来说有没有针对性,能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你写出来的文章就是比较有价值的。 2.要有明确的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或者是态度。它好比记叙文中的主题,它是统领全篇的中心。 与记叙文的主题应当鲜明集中一样,议论文应该有一个鲜明集中的主题——明确的论点。有了明确的论点,才能很好地组织材料,才能保证文章不枝不蔓,沿着正确的方向朝前发展。 确立明确的论点,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对文中所要议论的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另一方面,也应像提炼记叙文的主题一样,需要从论点到材料、从材料到论点反复思考,使二者相互吻合,相互支持。 要想对自己所要议论的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就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往往是十分复杂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仔细分析,从中找出主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只有反映事物本质的论点,才是有价值的,才能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要想使材料与论点相互吻合,相互支持,就需要运用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反复思考现有的材料哪些需要加强,哪些需要删去;论点是不是与材料有相矛盾的地方,需不需要更换。只有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才能确定出一个十分明确的论点,从而展开有力的议论。 3.要有充分的论据 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文章产生说服力的基础。 要想使论点深刻、能说服人,必须要有充分的论据。论据不充分,读者就不能被你所说服,甚至读者还会说你在讲空话、假话。 怎样才能做到论据充分呢?主要应该做到这样两点。一要有足够的事实材料;二这些材料还必须有较强的典型性。 足够的事实材料,是证明论点的首要条件。要想具备足够的事实材料,首先要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有了较多的材料,才能比较鉴别,从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当然,足够的材料并不意味着材料越多越好,而是要看能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只要很好地证明了论点,材料用得越少反而越好。 事实材料要有典型性,是说所选用的材料应该是最有代表性、最能表现事物本质的。使用这样的材料来说明问题,才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使文章产生较强的说服力。要想得到这样的材料,首先要较多地占有材料,认真地分析比较;其次是要注意结合论点一起来思考,选择出最有表现力的材料。 4.要进行有力的论证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使论点清晰、突出,具有说服人的力量,就像记叙文写作中,需要调动各种手段、运用各种方法,把主题表现得鲜明突出一样。 好的论证应当是严密有力的,即论据与论点紧密相联,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论点很好地统领着论据,二者有力地、共同地完成了说服读者的任务。 作为小学生,要想使论证严密有力,产生强有力的说服作用,主要应该掌握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二是要精心地安排组织材料。 议论文的论证,主要运用两种思维方法,即我们前面讲过的归纳的思维方法和演绎的思维方法。具体到写作实践当中,基于这两种思维方法,人们又创造出多种与之相适应的议论方法,这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

《陪我走到世界尽头》 这是一本感人的书,关于父子关系的新解释,也关于不同年龄的互相扶持。绝望的父亲培育出充满仇恨的儿子,结果要靠另一个浪漫又有包容心的男人改变这个儿子的未来…… 作者: 艾力克·埃马纽埃尔·史密特,法国知名小说家和剧作家。1960年出生于法国里昂,曾就读于音乐戏剧学院,拥有法国高等师范学院哲学博士学位。特别倾心于哲学家狄德罗。16岁参加学校戏剧社的演出,发现自己的写作天分。1993年的作品访客(Levisiteur)获得莫里哀三大奖项:戏剧创新奖、最佳剧作奖、最佳舞台奖,奠定剧作家的地位。此剧作已被译成3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演出。1994年以《利己教派》(Lasectedesegoistes)一书荣获最佳小说奖。2001年所有剧作荣获法兰西学院戏剧奖。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已传至全球30多个国家。本书自推出以来,在欧洲各国造成轰动,佳评如潮,已改编成电影及舞台剧于欧洲演出。关于父子关系的新解释,也关于不同年龄的互相扶持。本书一推出就在欧洲各国造成轰动,佳评如潮,一上市即登上畅销书排行榜,蝉联数周冠军,并改变成舞台剧于欧洲演出,电影则由“日瓦格医生”主角担刚演出。故事深刻、温暖,独特又充满智能与爱的幽默感,让你在一开始震惊、看到最后又会流泪的一本书。 乐观与勇敢,是大师面对“死”的态度,那“生”呢?那些痛失亲人的人,又该如何活下去呢?艾力克一埃马纽埃尔史密特的另一个故事《陪我走到世界尽头一少年摩摩的成长故事》,主人翁摩摩,是个12岁身强体壮的男孩,比“奥斯卡”多了两岁,再加上身体健康。自然与时下年轻人一样,活力十足,精力充沛,但他的遭遇却不平坦顺遂:面对着父母亲的遗弃所衍生出的自卑感与愤世嫉俗、对年少爱情欲望的蒙蒙懂懂,让他差点儿误入歧途,幸好,有伊博罕先生,一个杂货店老板,以诙谐不羁的人生观,带着摩摩这个娘不疼、爹不爱的孩子,走向正轨,让他重新以乐观与勇敢的态度,去面对挥别死亡后、生存下去所会遭遇到的种种难题。 在这个无常的年代,如何面对生死,不仅是哲学的研究范畴,更是人生的必要课题,无论古今中外、无论在哲学大师的笔下或是悠悠众生的眼中,生与死,Cestla vie!

几乎贯穿日本整个世纪之久的两任长寿天皇——裕仁(图1~2)和明仁(图3~4)父子俩,可以说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都是被天皇身份耽误的生物学家。两人都是从小就对生物学产生了很大兴趣,裕仁天皇还在皇宫自己建立了生物学研究所,收集多种生物标本,还自己发现了新的生物物种,父子俩也都能在权威科学期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论文,出版了相关研究著作,明仁天皇还在虾虎鱼领域做到了世界级权威的水平,丝毫不逊色于一位专业级科学家。如此热爱学问还能做出权威性成果的帝王家族也是世所罕有了,而日本当局也是乐见其成,要是如果天皇专攻历史和政治学就有些不安了,一个要保持中立、与政治脱钩的立宪君主在专业兴趣上能与政治扯不上关系那就最好不过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